2017年企业退休养老金分批录用人是因为养老金压力吗?

2017最新企事业养老金改革: 待遇上调对养老金有哪些压力?
2017最新企事业养老金改革: 待遇上调对养老金有哪些压力?
今年养老金已经全部到位了,全国目前提高了养老金的企事业单位已经达到了1亿多,还有些地方把城乡居民的养老金标准都进行了提高。
从2017年开始我国已经上调养老金次数达到了12次,也是对企事业单位的养老金进一步调整,预计将有8500万的企退人员和1700万的事业单位人员将受益,那么待遇出现上调对养老保险造成了哪些方面的压力?
上调6.5%如何确定的?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此前11次的幅度都是10%左右,今年为何确定为6.5%?
在2015年时就已经有了2200多元相比较2004年提高2倍,年增长率有12%。这次上调幅度为6.5%人社部进行了这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我国进入了中高速增长期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支付压力下,养老金费率说降也不易_新华每日电讯
支付压力下,养老金费率说降也不易
日 10:23:48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3版
【字号 】【】【】【】
  岁末年初,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引入新话题: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示,“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将成为2016年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突破口。
  “十三五”规划建议,生育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合并,中国社保体系从“五险一金”变为“四险一金”——由于2015年已经下调了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费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成为2016年费率下调的唯二选项。而降低养老保险金费率,势必会给本已捉襟见肘的基本养老体系带来更大压力。据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显示,养老保险金费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将减收600亿~800亿元。
  在建立“多层次混合型”养老保障体系的大主题下,面对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改革难以推进的困境,政策对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的配套支持成为业界讨论的重点。
降养老金费率面临诸多“前提”
  中国企业对社保费率过高的不满已有多年,人社部也承认我国养老险费率偏高。据国外公开资料估计,中国企业和个人承担的社保费率在173个被统计国家中居第13位。
  实施多年的“五险一金”社保缴费中,主要是总费率达28%的养老保险(单位缴费20%、个人缴费8%)和8%的医疗保险(单位缴费6%、个人缴费2%)。2015年,国家对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费率进行了调整,三者加起来总共约降了2%。
  尽管继续降低社会保险费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但在养老金支付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诸多“前提”成为“拦路虎”。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障论坛上,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称,降低养老保险金费率必须创造一定条件,“现在有一些地方,当期的养老基金还存在收不抵支的问题,如果不创造一定的条件、贸然降低费率,显然有风险。所以必须要创造条件,首先是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央政府已经提出要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2010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也被写入《社会保险法》,但时至今日,养老保险基金不仅没有实现全国统筹,甚至连省级统筹也未全部实现。
  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关乎基本养老金投资运营的效率。著名社会保障专家、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曾表示,“统筹层次低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最大的缺陷,派生出好多问题,导致这个制度的运营质量很差,效率低下”。
  2015年8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出台,意味着养老金将从地方归集到中央、再由相关机构统一进行投资管理,包括进入股市。这一举措被认为是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的重要一步。
  4个月过去了,人社部近日表示,已经会同财政部等部门成立相关工作小组。金维刚表示,目前正在制定职工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方案,预计明年出台。全国统筹可以大大缓解目前部分地区存在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不抵支的问题,同时也能为适当降低费率创造一定前提条件。而早在2015年3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就表示,只有在划拨部分国有资产补充社会保险基金的基础上,才有条件适时降低社会保险的费率。
  但相比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划拨部分国有资产补充社保基金的落地声显得更加遥不可及。论坛上,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提出,划拨国有资产涉及诸多问题,比如划拨股权还是收益、划多少、划给谁、从谁划等,都尚待讨论。
商业养老保险可化解公共风险
  中央提出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同时,学界呼吁基本养老保险需要减压。
  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构建以三大支柱为支撑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为补充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其中,补充养老保险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基本上仅存在于央企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相关数据显示,全国1500多万家企业中只有7万多家建立了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则针对机关事业单位,从2014年10月开始实施。
  基本养老保险无疑具有共济性,然而这也导致其运行效率不佳,主要体现之一就是名义费率和实际费率的差距。为了少缴保险金,企业往往做小税基、偷逃税费。“为什么费率这么高,替代率(注: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这么低呢?这是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中国现在存在两个费率,一个是名义费率奇高,一个是实际费率很低,只有一半左右。但是名义上的费率在一部分企业里也是执行的,这就导致他们吃亏了,于是出现负激励,现有养老金的收入趋向减少。”郑秉文指出。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一直不甚明确。由于历史原因和长久以来的支付压力,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一直空账运转,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都提出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这意味着中央希望能够兼顾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共济性和效率。
  然而究竟如何完善个人账户,始终存在“做空”与“做实”两种争论。在多年“做实”试点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名义账户制成为比较务实的选择,但如何设计名义账户,学界也存在很大争议。
  华中师大社会保障专业学科带头人孙永勇表示,要先把职工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搞定”,再在个人账户部分探索改革措施。孙永勇强调基本养老保险需要减压,“整个社会对基本养老保险寄予了太高期望,另一方面,费率太高了,要降低费率。”他还表示,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账单可能更加严峻,不得不更多地依靠财政补贴等手段巩固。
  然而财政本身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提到,财科所前不久组织了一个全国分片调研,发现“有些地方已经没有钱发工资了,有些地方的养老金已经穿底了”。
  “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现在单靠政府已经扛不下去的情况下必须要走的一条路,不然整个社会就会出现严重的养老危机。”刘尚希表示,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可以借此化解公共风险。“(公共责任和个体责任)真要分清楚很困难,但是这种前瞻性的认识需要理论指导。如果仅凭个人感觉,老百姓会认为政府应该承担更多责任,而政府则会说不能陷入高福利陷阱。如果形成这么一种对立的状态,最终就会出现更大的问题。”刘尚希说。
      (陈舒扬)来源:《时代周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欢迎您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0 - 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养老金上调后,不是每个人都涨5.5%,看看你家涨了多少?
养老金上调后,不是每个人都涨5.5%,看看你家涨了多少?
旺旺财经大喇叭
近日,一则上海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方案引起广泛关注。从今年1月起,上海对企业退休人员、原镇保领取养老金人员、城乡居保领取养老金人员增加养老金,5月5日发放到位。近日,一则上海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方案引起广泛关注。从今年1月起,上海对企业退休人员、原镇保领取养老金人员、城乡居保领取养老金人员增加养老金,5月5日发放到位。梳理发现,今年以来至少已有8个省份提高了这一标准。其中,多个省份明确提出,有条件地区可在全省统一调整的基础上自行提高基础养老金。目前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70元养老金上调5.5%,并不是每位退休人员按5.5%增加养老金,每个省都会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制定不尽相同的实施办法。养老金上调5.5%,并不是每人都涨5.5%。好消息好消息,养老金实现“十三连涨”,具体涨幅终于公布了,平均涨5.5%。然鹅,如果你们认为养老金调整比例就是5.5%,个人养老金普遍调整就是按照调整前本人养老金的5.5%增加吗?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仅是平均增幅,绝非每位退休人员直接按5.5%增加养老金,每个省都会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制定不尽相同的实施办法。有的省,养老金调整办法采取普遍调整与适当增发相结合。其中普遍调整仍由固定额、与本人缴费年限和与本人基本养老金挂钩三部分组成,每项的增加额度,不同的省份是不一致的。说白了,国家给出的就是给出个“指导价”而具体的实施,需要具体省份按照自己的情况来制定具体细则。在不久之后养老金支付的压力可能会越来越大,以养老金投资的眼光来解释,在市场经济的下行压力的情况之下,投资养老金的收益应该不会太大,而且财政增长幅度也在慢慢的放缓,转移支付的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未来养老金标准调整幅度很有可能会继续下行。退休养老金何时发放?今年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第一次同步按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调整待遇。不难看出,两类人员都实行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调整相结合的调整办法。对于调整后的养老金何时能领到,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人社部、财政部要求各地作出全面周密安排,将调整方案报送人社部、财政部审批后组织实施。调整后的待遇尽快放到退休人员手中,预计有望在9月底发放到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旺旺财经大喇叭
百家号 最近更新:
每天原创更新,探索财经文化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企业退休养老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