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一项是短期中的单位可变成本本

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在短期生产中,当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时,下列哪项成本达到最小值:()
A.平均成本
B.边际成本
C.平均可变成本
D.平均不变成本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固定成本
B.平均成本
C.机会成本
D.隐性成本
A.规模收益递增阶段
B.规模收益不变阶段
C.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D.边际收益递减阶段
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B.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D.不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增加其余生产要素的投入
A.只要边际产量减少,平均产量就减少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就减少
C.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就一定为负
D.只要平均产量减少,总产量就减少
A.增购x和减少购买y
B.增购y和减少购买x
C.同时增购x、y两种商品
D.同时减少x、y的购买量股票/基金&
短期中国金融的三大风险
  不能出现由于某个局部风险的出现或者几个风险的叠加和传递导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是我们的底线。
  (,)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文|宗良
  大家说中国的时候,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最担心的就是中国金融风险到底有多大?有没有底线?怎么办?在我看来,近期,中国金融的风险点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银行信贷与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这三个方面。
  房地产方面,如果房价一次性下跌40%-60%的水平,那将发生金融危机。因此,必须对房地产市场做调整,使其保持相对的稳定。我国当前也正在结构上做合理调整,未来的发展思路是满足必需的,打击投机。
  地方政府债务,总体规模风险是可控的,不过,其中存在的一个风险隐忧就是土地财政。中国的债务水平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比金砖国家略高一些,地方举债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较长,期限错配有一定的风险,但是我们债务的效率比其他国家要高,的这块债务通常用于消费,而我们既有消费也有资产,能够产生未来的效益。但是地方债务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土地财政的问题,按照土地财政测算,每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中土地财政占了很高的比重。2010年土地出让金再加上各种税收收入占比已经达到70%,2012年的占比也达到50%。这意味着中国土地出让金制度实际上存在一定问题。这个体制类似于我请客别人出钱,肯定会推动房价提高。
  关于银行信贷、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中国社会的融资体系分为三大块:新增贷款、影子银行体系、直接融资。直接融资里面一定要做真正的直接融资,中间还是金融机构承担的确实效果不理想。而影子银行通过、委托贷款的渠道,委托贷款一定程度上很容易形成这个债表面上进入实体经济,实际上又从实体经济中转出来的非常重要的途径,所以这也不是非常好的方面。
  另外,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的金融风险点还集中在对外资产、企业债务、社保欠账以及影子银行相关的委托贷款、信托、民间贷款。通过加强金融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快速平稳发展,这是我们最希望达到的目标,而不能出现由于某个局部风险的出现或者几个风险的叠加和传递导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是我们的底线。
  看到风险后,如何应对?我的建议是:第一,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转型发展”不是光强调“转型”不强调“发展”,而是在转型中求发展,发展中求转型。今年上半年,东部发展不太理想,中西部发展速度也有所下降,这样一来其实转型就存在很大难度,因此一定要在发展中取得转型。
  第二,基础设施需要优化。前两年,7月份的一场大雨淹死了人,这肯定不行,因此,基础设施一定要优化。另外,城镇化,农业的现代化也需要解决
  第三,房地产市场适度调整。总体进行适度调整,局部地方也可以有涨有跌、有保有压,让真实的需求得以满足。
  第四,推动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多元化,以此作为解决地方债务问题的有效途径。如果用美国市政债的方式,我们的风险也不小,如果债务都面向市场也不太可能,所以我们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解决,一部分市政债、一部分政府融资平台、一部分是公私合营,多种方式有机结合。
  第五,优化融资结构,打破刚性兑付,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在这方面,我认为可以适当放松监管,让贷款稍微增加一些。中间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民间借贷,总量上稍微收缩一些。
  最后,养老问题也是个大问题,需要妥善解决。在中国特定情况下,寄希望于通过基础养老全部解决不太现实,基础养老的水平不可能太高。未来养老问题的解决肯定还是有赖于基础养老、企业年金补贴、商业()以及家庭养老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注:本文由本刊记者刘彦华在对作者采访基础上整理而成,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编辑:钠钠)
06/20 05:2406/19 08:5406/18 14:4706/18 09:5706/02 01:4405/24 04:5205/20 09:5905/17 03:45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房地产估价师考试备战已经开始,为了方便考生进行全面备考,小编特别对房估考生如何进行报考、备考提出了建议,并对重点预习知识、考试大纲与笔记画重点。房地产估价师职业前景可是大好,做好考试准备,事半功倍。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热门资料排行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 问题详情
(2011年)下列项目中,从短期来看,属于企业可变成本的有()。A.原材料费用B.燃料和动力费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2011年)下列项目中,从短期来看,属于企业可变成本的有()。A.原材料费用B.燃料和动力费用C.厂房和设备折旧D.生产工人的工资E.银行借款利息此题为多项选择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2011年)关于-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扩大了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B.商业银行掌握着再贴现政策的主动权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作用力度强D.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能迅速影响货币供应量E.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2(2012年)通常情况下,影响某种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有(  )。A.该种商品替代品数量和相近程度B.该种商品的重要性C.该种商品的用途D.该种商品的生产自然条件状况E.该种商品的生产周期3(2011年)在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的有(  )。A.增值税B.关税C.消费税D.个人所得税E.企业所得税4(2013年)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税种有(  )。A.关税B.车船税C.个人所得税D.消费税E.资源税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苹果/安卓/wp
积分 242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75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 提升卡, 沉默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千斤顶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开心签到天数: 6 天连续签到: 1 天[LV.2]偶尔看看I
本帖最后由 wanghaidong918 于
04:49 编辑
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中,时间因素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曾说:“时间的因素——这差不多是每一经济问题的主要困难之中心——本身是绝对连续的:大自然没有时间绝对地分为长期和短期;但由于不知不觉的程度上的差别,这两者是互相结合的,对一个问题来说是短期,而对另一个问题却是长期了。”“时间因素是经济学上许多最大的困难的根源”。因此,从马歇尔之后,在经济学的方法中区分长期分析与短期分析,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特点。
(120.8 KB, 售价: 1 个论坛币)
20:06:12 上传
售价: 1 个论坛币
载入中......
简单介绍下呀 楼主
& && && && && && && && && && && && && & 李仁君(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 && && && && && && && && && && && && && &&&经济分析中的长期与短期
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中,时间因素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曾说:“时间的因素——这差不多是每一经济问题的主要困难之中心——本身是绝对连续的:大自然没有时间绝对地分为长期和短期;但由于不知不觉的程度上的差别,这两者是互相结合的,对一个问题来说是短期,而对另一个问题却是长期了。”“时间因素是经济学上许多最大的困难的根源”。因此,从马歇尔之后,在经济学的方法中区分长期分析与短期分析,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特点。
一、微观经济理论中的长期分析与短期分析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在1890年出版之后,曾一度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界的划时代著作,直到20世纪30年代止,马歇尔的学说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占着支配地位。虽然30年代以后,这种支配地位让位于凯恩斯主义,但它仍然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1.价值理论中的长期分析与短期分析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第二篇第三章研究均衡价格时,讨论了关于“生产成本”或“效用”决定价值的争论问题。马歇尔认为,简单地讨论价值是由效用决定还是由生产成本决定“和讨论一块纸是由剪刀的上边裁还是由剪刀的下边裁是同样合理的。……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十分确切……”。马歇尔认为要确切地讨论这个问题就必须引入“长期”与“短期”的区分。他认为越是短期,就要越要注意需求对价值的影响;越是长期,生产成本对价值影响将越重要,这是因为生产成本变动对于价值的影响与需求变动的影响相比要在更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短期内的市场价值受一时的、间歇性和短期性的事件或因素的影响往往比受那些持久性的因素的影响要大些;但在长期内,那些间歇性的和不规则的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相互抵消了。因此,长期内持久性因素完全支配着价值。据此马歇尔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短期内,效用对价值起着主要的影响作用,而在长期内,生产成本对价值起着主要的影响”。
2.成本理论中的长期分析与短期分析
马歇尔从“长期”与“短期”的角度对成本问题进行了分析,他提出“直接成本”与“补充成本”的概念。他说:“直接成本与补充成本的区分,因所述事业的时间长短而不同”,“在短时期内,补充成本一般必须由售卖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加以补偿,而在长时期内就必须加以全部补偿”,在这里“直接成本”与“补充成本”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马歇尔将时间因素引入成本问题的分析,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成本理论的基础。考虑到时间因素,成本就有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划分,这里的“短期”和“长期”不是指具体的时间长度,而是就厂商能否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生产规模而言的。在短期内,厂商原来的厂房、设备等固定投入不能改变,可改变的只能是材料、工资等可变投入,因此才有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但在长期内,厂商则有足够时间调整全部的投入,因此长期分析中无所谓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马歇尔指出:“就短期而论,现有生产设备的数量实际上是固定的,但它们的利用率是随着需求而变化的”。“但在长期中,生产所需要的设备的数量是根据对这些设备的产品的需求而加以调整的生产单位,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组商品”。另外必需指出的是,因为“长期”与“短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行业差异甚大,如钢铁、造船工业等,可能几年只算一个“短期”;而食品业和运输业等几个月也算“长期”了。可见,“在‘长期’与‘短期’之间并没有一条截然的分界线”。
3.分配理论中的长期分析与短期分析
在微观经济学中,分配理论是要阐明“为谁生产”的问题的,而要阐明这一问题就需要分析生产要素的供求。对于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说,考虑到时间因素,长期分析和短期分析会有很大的不同。从短期分析的角度来看,厂商对生产要素的要求表现为这样的特征,短期内厂商的固定资本是不变的,而流动资本,主要是劳动要素,是可以调整的。在要素市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根据边际原则必然能够得出,厂商对劳动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劳动要素的边际产值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但从长期分析的角度,情况就有了很大的不同。在长期内由于固定资本也是可调整的,这样,当劳动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厂商不仅会改变劳动的投入量,而且也会相应改变固定资本的投入量。当在长期内工资下降了,厂商不仅要增雇工人,而且也会增加机器、厂房和设备,这一方面是因为在长期内厂商调整生产规模已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是因为工资下降导致的收入效应所致。所以,在长期内,厂商对劳动要素的需求曲线已经不能简单地由劳动要素的边际产值曲线来表示了,当工资下降时,厂商一方面增雇工人,另一方面扩大生产规模,这时厂商对要素需求对应的点落在了已经右移的边际产值曲线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把这些点连起来的一条曲线,它比短期内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要平缓,因而更富有弹性。
二、宏观经济理论中的长期分析和短期分析
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该书的出版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轰动。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作经济理论的“凯恩斯革命”,这场革命的结果是建立了以总量分析为工具的宏观经济学。
1.凯恩斯的短期与比较静态分析
凯恩斯在《通论》中采用的分析方法除了总量分析之外,主要运用了比较静态的分析法。汉森指出:“凯恩斯在本书中许多地方所用的方法其实可以称之为比较静态论。”比较静态分析法的主题是“从一个均衡状态到另一个均衡状态的变化”,而把变化所需要的时间跳跃了过去。凯恩斯在《通论》中的整个分析是建立在“现有劳力之技巧与数量,现有资本设备之质与量,现有生产技术,竞争程序,消费者之嗜尚与习惯,各种各类劳力活动(包括监督组织等劳心活动)之负效用,以及社会结构”假定不变的基础上的。很显然,上述假定不变因素在短期内是可以成立的,但在长期内则不成立。因此,这种方法其实也是一种不涉及时间因素的短期分析方法。
2.预期的两种形式
虽然凯恩斯在《通论》中的分析方法主要是短期分析,但这并不是说根本就没有涉及到长期分析。希克斯指出,在凯恩斯的《通论》中“运用预期方法也许是本书最富有革命性的事”。实际上,凯恩斯是在《通论》的第五章开始引入时间因素,提出了预期理论。凯恩斯说:“从生产者付出成本开销,一直到最后消费者购买此产品,其间要经过一段时间,——往往是很长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等到生产者已经可以供给消费者时,那时消费者所愿付代价为何,雇主(包括生产者与投资者二类)无从确知,只能尽其能力作若干预期而已。雇主不从事生产而己,假使要从事生产,而此生产又占据时间,则雇主除以此预期为依据外,另无他法。”
凯恩斯把预期分为两类,一类是短期预期,也就是对于价格的预期,而“制造者在开始一生产过程,以生产某产品时预测此产品制成时,其售价为何”。第二类预期是长期预期,是关于未来报酬之预期。凯恩斯在第十二章对长期预期又作了进一步分析,研究了长期预期状态。他认为人们用以推测未来收益者,一部分为现有事实,这一部分容易为人们确知;另一部分为未来发展,未来发展只能预测,作此预测的信心也有大小不同。而长期预期状态系指这样一些心理预期状态的总称:“未来资本之类型与数量、消费者之嗜尚、有效需求之强度、工资单位(以货币计算)之大小——这种种因素,在目前考虑中的投资品之寿命这段时间以内,可能有些什么变化”。由以上我们可知,凯恩斯在《通论》中虽然主要采用短期分析法,但在其预期理论中也涉及到了长期分析。
3.总供给曲线中的长期分析与短期分析
宏观经济学中的总供给曲线表示在任一价格水平上,社会上所有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出的数量。如果引入时期因素,长期分析中的总供给曲线和短期分析中的总供给曲线将会有很大的差别。长期分析中的总供给曲线,简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又叫古典总供给曲线。因为这种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依赖于古典学派的如下基本观点:市场机制是达到市场均衡的有效手段,具体地说,价格的可伸缩性使资本市场的供求趋于一致。工资的可伸缩性使劳动市场的供求趋于一致,利率的可伸缩性使产品市场的供求趋于一致。古典学派相信,“供给总是能够创造自己的需求”,这就是古典学派有名的萨伊定律。这样古典学派就得出了一条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它表示了一个在现有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最大可能的产量水平。虽然在短期内古典总供给曲线常常不能被现实经验数据所检验,但在长期内它还是较好地反映了宏观经济的运行。
短期分析中的总供给曲线,简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又叫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因为它是由凯恩斯首先关注并研究的。在凯恩斯的短期分析中,他根据工资刚性、价格刚性和流动偏好陷阱等假设,否定了古典学派价格、工资、利率可自由伸缩性的假设,论证了“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凯恩斯得出了一条和古典学派完全相反的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这就是短期总供给曲线。应该说,在短期内,特别是在经济比较萧条的短期内,凯恩斯水平的总供给曲线也比较好地反映了宏观经济的运行。凯恩斯以后的凯恩斯主义者们就用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来说明长期,用水平的凯恩斯短期总供给曲线来说明短期,并且进一步认为,短期总供给曲线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一定是水平的,而更有可能是稍稍向右上方倾斜的。
三、菲利普斯曲线争论与长期分析和短期分析
考虑到经济学方法中的长期分析与短期分析,有助于我们得到这样的事实:如果引入时间因素,对同一问题不同的经济学家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而且引入时间因素的方式不同,结论也可能不同。如果我们回顾一下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围绕菲利普斯曲线所引起的争论,更能说明这一点。
1.凯恩斯主义者的观点
菲利普斯曲线是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1958年研究英国失业率与名义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时创立的。他通过研究发现英国从年间,失业率与名义工资变化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凯恩斯主义者们则把它进一步发展为用这条曲线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因此,菲利普斯曲线在凯恩斯主义者手里成了一种有用的决策工具,应用于“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交替关系,决策人就可以用较高的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或者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这样决策人所面临的只是“一个在不同失业水平和价格决定之间的选择菜单”。因此不论是短期还是在长期,凯恩斯主义者深信菲利普斯曲线都是一种有用的工具。
2.货币主义者的观点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中出现了“滞胀”,菲利普斯曲线不断“恶化”,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经济学者首先对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挑战。他们提出了“自然失业率”与“适应性预期”的概念。货币主义者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贡献也许就在于他们区分了长期与短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所具有的不同特点。货币主义者认为,在短期中,由于存在货币幻觉,工人和雇主都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因而存在着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但在长期中,由于人们可以不断地修改自己的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的提高并不能导致失业率的下降,因此,在长期中不存在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交替交系,在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就变成了一条垂线。
3.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
不同于货币学派的“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学派提出了“理性预期”的概念。理性预期的假说认为,“一个理性的经济当事人会从他所犯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根据理性预期的假说,卢卡斯建立了一个模型,在模型中卢卡斯表明:如果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动是规则的,公众可以完全预期到,那么货币供给的增加将提高通货膨胀预期,使实际通货膨胀率上升不会导致失业率降低,因此,预期到的货币存量的变化无论在短期和长期中都是中性的。如果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变动是不规则的,公众无法正确预期到,那么这就属于影响失业率变动的随机因素之一。理性预期与菲利普斯曲线的结合导致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不仅在长期中不存在,而且短期中也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宏观经济政策也就被宣布是无效的。
4.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他们把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与市场不完全性结合起来分析宏观经济行为。新凯恩斯主义采用孤岛比喻来解释菲利普斯曲线。他们认为经济是由许多孤岛组成,这些弧岛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需要费用的,即获取信息要付出代价。当总需求的下降引起货币工资的非预期下降,预期和实际货币工资的差异结果将引起失业的增加,即货币工资率的下降会引起失业率的增加。同样,总需求增加会使某个岛的货币工资发生非预期的增加,处于寻找性失业状态的人得到了未预料到的高工资,失业就会减少,即货币工资率上升使失业下降。这种孤岛的比喻说明了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的交替关系是存在的,但在长期内,预期是正确的,就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从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线。
新凯恩斯主义者对长期和短斯中菲利普斯曲线得出了和货币主义相同的结论,但他们所作的具体分析又不同于货币主义者。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引起的上述争论又一次表明,在经济学方法中区分长期与短期分析的重要性。
四、制度变量与长期分析和短期分析
在以上所论述的长期分析和短期分析中,涉及到的不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在经济分析中都将既定的制度视为经济分析的前提,没有考虑到制度因素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或者最多只将制度因素视为外生的变量。
近年来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一反过去经济学把制度视为外生变量的传统,把制度变量内生于经济发展的模型中,分析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方面有很大影响的诺思教授指出,经济增长会使一个经济中某些原来有效的制度安排变得不是最有效的,当预期新制度安排代替旧制度安排的净收益会超过制度变迁成本时,新的制度就会被创新。
然而,制度变迁相对于其他经济变量而言,其变化一般比较漫长和分散。正如林毅夫指出的那样:“制度和技术的变迁通常过程漫长,因此,统计资料一般不完备,难以进行严谨的计量分析。”而且,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存在着很大的路径依赖,今天迈出的每一步,必然影响到以后的长远发展;昨天走过每一步,也必然对今天的情形发挥作用。另外,制度供给又是一种外部性极大的供给,因此很少有人能积极支付建设成本。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制度分析中,经济学方法中的短期分析是无用武之地的,新制度学派的方法必然是那种长期分析的方法。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变成本包括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