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新机构编制创新管理有何具体建议意见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路径探析---以张掖市为例
【内容摘要】机构编制是国家配置执政资源的重要基础,机构编制管理创新是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张掖市编办立足于新时期强化机构编制管理的准确定位,更新管理思维,创新管理方式,积极探索编制结构化管理、系统内编制调剂使用办法,建立管住管好管活机制,实行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创新政策宣传手段,初步走出了一条推动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机构编制& 管理创新& 路径分析
创新是促进发展的源泉,是推动各项事业进步的动力。新时期如何把握职责定位,探索推进机构编制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是机构编制部门面临的新课题。近年来,张掖市编办深入思考,不断创新,着力提升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的内涵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市场经济背景下,管理环境和管理对象始终处于不确定性状态,只有采取创新的循环往复式管理,使管理行为渗透到工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目标。要推动机构编制管理完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转型,必须探索符合机构编制实际的全新路径。机构编制管理创新是指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中央关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管理方式方法,用足用活现有机构编制资源,管好管住机构编制,努力实现机构编制资源效益最大化,构建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机构编制管理体制机制。
机构编制管理创新包括理念意识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内部合力创新等方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厅字〔2011〕22号)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机构编制方面的探索创新,必须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进行。原中央编办主任王东明同志在中央编办纪念建党90周年暨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科学配置党的执政资源,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推进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积极探索优化资源配置的新途径新办法,更好为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因此,认真搞好机构编制管理创新,对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行政效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张掖市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实践探索
(一)张掖市机构编制管理现状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义。全市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一区五县,60个乡镇, 128万人。全市现有党政群机构374个(市直70个、县区304个),事业单位2308个(市直243个、县区2065个)。共核定行政编制4258名(市直767名、县区1905名、乡镇1586名),政法专项编制2258名(市直452名、县区1806名),事业编制37307名(市直5727名、县区31580名)。近年来,张掖市不断深化和巩固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探索推进法制化进程,机构编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较为普遍,机构编制工作社会认知度不够高,强化管理的制度仍需不断健全完善。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创新工作理念,培育并深入实践编办机关文化,提升机构编制定位
2010年机构编制管理体制调整后,机构编制部门基础弱、底子薄、人员少,为适应新体制运行需要,张掖市编办深入思考,不断实践,探索提出了以树立“机构编制促进发展、机构编制服务民生、机构编制支撑人才”三大理念为内容的编办机关文化建设目标,在全市机构编制系统倾力打造符合机构编制工作实际的机关文化品牌。工作推进中,着力践行“三大理念”,在促进发展方面,紧贴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生态建设、现代农业、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重点工作的机构编制配置,机构编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服务民生方面,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向教育、卫生、社保等民生领域倾斜,加强教育教学科研和中小学编制配制,配合相关部门公开招考补充乡镇卫生人员,提高了机构编制服务民生的能力。在支撑人才方面,根据《张掖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深入分析全市人才资源结构,管好用活编制资源,发挥了机构编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创新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事业单位编制结构化管理,提升编制使用效益
长期以来,许多事业单位特别是专业技术型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少,管理人员或工勤人员多,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个别单位人员结构甚至严重失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过去的编制管理只注重总量控制和审批管理,至于核定的编制用的是否合理,没有很好地研究,制定科学的管理办法。针对这些问题,张掖市在广泛调研、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出台了《张掖市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结构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界定了事业单位编制结构比例,规定专业技术型事业单位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应占单位编制总量的70%以上,用于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的编制分别不超过总量的20%和10%;管理型事业单位用于管理人员的编制不少于的50%,用于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的编制分别不超过30%和20%;后勤服务型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合理确定三种类别编制的比例结构。同时对事业单位类型进行划分,146家市直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全部纳入编制结构化管理,其中专业技术型81家,管理型61家,后勤服务型4家,事业单位录(聘)用和调整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核定的编制结构比例在空编内有计划补充。
2012年,张掖市直事业单位自然减员129人,按编制结构补充10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9人,目前,市直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63.4%,比2011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如图1)。如市委党校和市中医院,管理、专业技术、工勤人员比例分别由原来的39:24 :37和10:72 :18变化为35 :30 :35和9 :76:15,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图2、图3)。
&(图2 市委党校编制结构化管理变化情况)
(图3 市中医院编制结构化管理变化情况)
3、创新动态调整方式,实行事业单位系统内编制调剂使用办法,缓解机构编制“供需”矛盾
近年来,部门单位申请增加编制与中央严控机构编制的要求、编制基数上管一级和空缺编制有限的现实相比,“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为有效解决编制紧张、需求压力较大的问题,充分发挥编制使用效益,市编办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拟订了《张掖市系统内事业单位编制调剂使用办法(试行)》,对同一系统内事业单位编制调剂使用的权限、范围和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
事业单位编制在系统内调剂使用,先由机构编制部门对事业单位机构运行、职责履行及人员编制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依据评估结果进行调剂。拟成立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是从原有事业单位中剥离划转的,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相应划转编制及人员。所属事业单位职责任务萎缩、工作量不饱和且长期空编的,相应核减编制用于新设机构或确需增加编制的事业单位,如满编或超编,划转人员编制到新设机构或确需增加编制的事业单位。2012年,对32个单位的编制在系统内进行调剂,较好地适应了工作需要,减轻了财政负担。
4、创新监督检查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增强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和纪律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一些党政“一把手”对机构编制工作认识不深、研究不多,在政策把握和操作程序上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机构编制工作的管理水平和质量。针对部分领导干部机构编制思想意识和纪律意识淡薄的实际,市编办会同市纪委、组织部、审计局、监察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将机构编制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的通知》和《关于明确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工作程序的通知》,把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市直及县区机关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纳入机构编制责任审计范围,明确了审计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要求,将机构编制审计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同步进行,机构编制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表彰奖励、干部教育管理和选拔任用的依据。2012年,对市、县区48个机关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审计,并将结果反馈被审计单位,对发现的机构编制管理不规范问题,责成审计对象认真查找分析原因,抓好整改落实。
5、创新政策宣传手段,搭建六大平台,营造机构编制浓厚工作氛围
为切实提高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影响力,使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和认识机构编制工作,张掖市采取印汇编、设专栏、进课堂、开平台、办《动态》、建网站“六大平台”的宣传方式,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编印《机构编制法规政策汇编》1000册,适时翻印中央、省上机构编制相关文件,分送市、县区领导和市直部门单位,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学习机构编制法规政策提供方便。在《张掖日报》开设专栏,以百题问答的形式刊登机构编制法规知识,集中对外宣传机构编制工作。将机构编制法规政策纳入市、县区党校、行政学院(校)培训内容,组织机构编制法规政策进课堂活动,每年在市县党校主体班次上宣讲机构编制法规政策和纪律要求。开通“张掖机构编制信息平台”,向市县区四大班子领导、市直部门单位领导和机构编制系统干部职工发送机构编制手机短信,编发《张掖机构编制动态》,完善市编办门户网站,加大机构编制工作对外宣传力度。
三、张掖市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有益启示
(一)提升站位是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前提。做好机构编制工作,首先要解决“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然后才能明确“干什么、怎么干”。张掖机构编制工作正是牵住了“机构编制促进发展、机构编制服务民生、机构编制支撑人才”这个“牛鼻子”,通过“有为”赢得了“有位”。以价值观为引领,机构编制工作的路子更宽了,与改革转型贴的更近了,服务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了。
(二)机关文化是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灵魂。编办机关文化积淀了机构编制干部对事业、对工作的实践感悟和精神追求,是在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和体会,是机构编制系统干部广泛认同、自觉秉持的价值理念。以编办机关文化为思想引领,凝聚思想、陶冶情操、砥砺品格、规范行为,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工作热情,创造一流业绩,推动了全市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发展。
(三)不断创新是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基础。深入把握和领会中央省上政策要求,结合张掖实际,着眼于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全面推行事业单位编制结构化管理,编制使用效益有了提升;着眼于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实行事业单位系统内编制调剂使用办法,编制“供需”矛盾有效缓解;着眼于强化监督检查,开展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各级领导干部机构编制意识明显增强;着眼于扩大机构编制影响力,多渠道广覆盖宣传政策法规,机构编制工作氛围日渐浓厚。这些行动,创新了管理手段,提升了服务水平,使机构编制工作保持了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四)制度体系是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结构化、系统内调剂使用、督查考评和责任审计等管住管好管活制度,保证了工作规范运行,初步形成了法制化、科学化管理的制度体系。配套制度的推行,使机关事业单位自觉把制度作为依据和准绳,让制度说话,按规则办事,机构编制管理更加规范高效,运行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机构编制工作用语释义.中央编办政策法规司.&&&&& 2012-11.
〔2〕高小平.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逻辑和重点.中国机构改革管理,2012(5).
〔3〕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王东明.在中央编办纪念建党90周年暨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编综发〔2011〕29号.
(作者:蔺学锋系张掖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编办主任,曾雪峰系张掖市编办综合科科长、陈建宏系张掖市编办督查科副科长)
编辑:张海龙
-------中央机构-------
-------国家机构-------
-------国家部委-------
-------各省编办-------
-------省内机构-------关于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
关于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精神,现就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原则要求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制度,推进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坚持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实行差别化管理;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加强监督管理;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科学配置机构编制,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二、分类管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
  改革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细分后,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继续实行机构编制审批制,完善管理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切实管住管好。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制定和完善相关编制标准的前提下,逐步实行机构编制备案制,建立并规范备案程序。可先在中央部门所属高等院校、公立医院进行备案制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加快制定相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标准,明确核定编制数额、编制结构以及领导职数的主要依据和指标体系。
  三、逐步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
  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保证其依法决策、独立自主开展活动并承担责任,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积极性。
  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逐步取消行政级别,新设立的一律不予明确行政级别,其领导班子和相关人员的管理及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四、建立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
  实行总量控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统筹研究、合理规划一定时期内本地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总量。实行动态调整,按照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和公益服务供求变化状况,调整事业单位类型和机构编制,做到有减有增。优化资源配置,按照科学布局、高效便民的要求,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划界限,推进结构调整、资源共享,合理设置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原则上由地方管理,中央保留少量承担全局性、战略性、示范性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
  五、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当进行法人登记。指导事业单位制定章程并依法核准,加强对事业单位履行章程情况的监管。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制度,建立相关信息公开制度。按照方便事业单位和节约效能原则,推进网上登记管理。转为行政机构和企业的事业单位,核销事业编制后要及时办理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
  六、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监督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评估,建立评估制度,规范评估程序,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调整机构编制的参考依据。机构编制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定期或不定期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市编办多措并举 规范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发布日期:字号:[
]市编办多措并举 规范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市编办积极落实省和烟台市有关要求,在制度建设、编制使用管理、跟踪评估上做文章,在确保“两个不突破”的基础上,盘活现有机构编制资源,为建设“市强民富,宜居文明”的新莱州提供了体制和机制保障。完善制度建设。以上级加强编制使用管理文件为基础,结合实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编制使用管理规范意见,从编制使用管理、适应性借调用编、政府购买服务流程、机动编制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为机构编制管理提供制度保障。规范编制使用。落实省和烟台市有关要求,在编制使用上提出“机构编制前置”管理原则,即凡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空余编制补充工作人员的,须先向市编办提报编制使用申请。机关事业单位需写明用编数量、理由、人员来源等信息,经编办或编委主任同意后,下达《编制使用核准通知单》。创新编制管理。一是推行编制结构化管理,重点解决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结构化超编问题;二是实行“编随人走”的动态调整机制,将编制核定到人,编制随人员调动动态调整,重点解决机关事业单位超编问题;三是实行机动编制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申请增加的编制,全部按机动编制进行管理,重点解决行政编制不足的问题;四是创新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按照事业单位分类,区别对待,分别实行审批制、备案制。加强跟踪评估。以机构编制评估为抓手,通过完善评估办法,修改评估指标,建立了定期评估与随时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手段,摸清机关事业单位实际运转情况,为机构编制调整提供一手资料。机构编制管理方法的创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机构编制管理方法的创新
龙源创新数字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敬请购买
注:购买后,该文档仅支持在线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机构编制部门分设已有一年多时间,现根据工作实践和存在的一些现象,对加强县级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提出几点思考建议。
&&& 一、存在现象
&&& 机构编制部门单设以来,通过抓队伍、建制度、重调研、提素质、顾全局、谋服务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县级机构编制宏观管理走向规范。但在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
&& ㈠、县直机关对编制人员的需求与编制限额管理的矛盾逐步显现。编制不足、人员老化、工作压力大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成立下属事业单位,增加事业编制人员的要求强烈。
&& ㈡、上级业务部门干预机构编制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上级业务部门把下级部门的机构编制设置,作为是否划拨经费、是否安排项目资金、是否系统内评先的依据。有的还利用检查工作或县级请示工作之机打招呼提要求。
&& ㈢、超职数超限额配备干部的现象也阶段性存在。
&& ㈣、科级以上干部岗位、编制、工资关系相脱离的现象越来越多,给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工资基金审核程序衔接存在问题。
&&& 二、原因分析
&&& 这些现象存在带有普遍性、历史性和阶段性,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分析主要有下列几方面原因:
㈠、编制的核定没有科学的量化标准。都是沿用过去、参照周边总量控制的方法核定,貌似合理,实质随意。县直机关存在编制上的“贫富不均”。
㈡、攀比心理和本位主义,都想争取部门利益最优化。横向比纵向比,找出对部门有利的理由提出调整机构编制要求。或拿出“上方宝剑”给领导施压。
㈢、县乡(镇)机关行政编制核定与乡镇行政区划减少和县政府部门的职能加强不相适应。2000年乡镇机构改革时,行政编制核减10%,乡镇数则由30个减至11个。而2002年县直机构改革,行政编制核减了25%,行政机构数则有所增加。随着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诸如环保、安监、药监、城市管理及商务管理等行政执法和公共管理职能得到加强,在有限的机构限额内,大部门制和更多合署机构的建立,更加剧了行政编制资源的稀缺。
㈣、确实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单位人员存在年龄老化、领导比例过大、在编不在岗问题。有一单位18名行政编制(编制数在县直机关排在5名以内),在岗人员算起来有20人(不含工勤)。其中,领导6人,非领导职务3人(可不上班),长期在编不在岗2人,9名科员中55岁以上3人,45岁以上2人。还有一综合部门,12名行政编制(居县直机关编制数中等水平),领导5人,非领导职务3人(可不上班),4名科员中45岁以上2人。从事具体工作的人手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
㈤、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部分领导机构编制意识还不强。说蛮话、认死理、找变通。
㈥、以增设机构来增加领导职数,解决中层干部长期得不到提拔问题。部分领导从关心中层干部和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考虑,多方游说,要求增设副科级事业单位或股级单位升格或单位负责人高配,并把任期内争取了多少岗位、提拔了多少干部作为自己的政绩炫耀。
㈦、因机构改革造成领导干部过剩,不能及时消化,形成了阶段性超配。当然,这与机构编制部门管编不管人、缺少话语权也有一定的关系。
㈧、或因原单位待遇优一点不想转、或调任到乡镇任职转来转去怕麻烦、或由行政到事业单位任职因担心身份问题不愿转、或经组织同意其关系暂不转。虽然有“人随事走、岗变薪变”的规定,但没有严格执行,且业务涉及到组织、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需加强协调;另外工资基金审核时,编制部门纸质审核与财政部门工资管理软件不能配套,工资基金审核程序需衔接完善。
&& 综上原因分析,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机构编制标准不完善、法规不健全,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不高、机构编制现有法规的刚性不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还没到位。
& 三、对策建议
今年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会议已经谋划了十二五机构编制总体工作思路,强调要科学把握服务激活内力和推动借助外力的关系,坚持改革、管理、法制化建设三位一体协调推进,前瞻性研究改革设计,强化管理创新,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类机构编制标准,逐步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这一思路,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信心,让县级编办在努力工作中有了期待。针对存在的一些现象,提出两个加强三点建议:
㈠、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队伍的能力建设。机构编制队伍的整体能力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参谋助手作用的发挥和机构编制管理的成效。加强能力建设就是要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廉洁型编办,逐步打造“讲党性、谋大局、善协调、勤调研、办实事”的队伍,为发挥好党委、政府参谋助手作用奠定坚实基础。首先要充实队伍,县级编办一般十人左右为宜,把思想好、作风硬、理论水平高、政策业务能力强、基层经验足、热爱机构编制事业的同志选进编办工作。二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行党员承诺制,引导党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加强政治理论和党章的学习,增强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三要加强作风素质建设。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县情研究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加强爱岗敬业教育,坚持勤勉工作,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机构编制事业上来,把精力放在扎实干事业上。增强服务意识,坚持机构编制就是服务的定位,把握政策的原则性,注重工作方法的艺术性。常敲反腐警钟,坚持严于律自,防范职业风险,做到心净、口净、手净。四要加强能力建设,扎实推进“三强化三提高”活动,并通过轮岗锻炼、业务交流、学习培训和工作调研等途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战略思维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调研分析能力、工作执行能力、服务发展能力、监督检查能力。
&& &㈡、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方式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按照围绕工作大局,服务科学发展、服务重大战略、服务各项改革的总体要求,突出管理重点,优化资源配置。一是以战略性思维,对改革进行前瞻性思考谋划,如省级开发区管理体制、扩权强镇经济发达镇试点、事业单位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超前调研,摸清情况,形成初步设计框架,做好与政策对接的准备。二是创新管理,增强机构编制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梳理部门职责,优化内设机构,逐步将股室人员调整到两人以上;研究对重点领域采取编制倾斜、动态管理;积极争取县内行政编制跨层级调剂使用;加强部门协调,及时更新编制信息,逐步实现单位编制数、实有人数、工资表人数相对应的实名制管理要求。三是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继续加大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重点学习宣传省纪委省监察部省编办联合下发的《安徽省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学习宣传的对象以党政主要领导、编委成员、各单位机构编制联络员。继续完善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目标考核制度;继续加大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和监督力度,实行机构编制信息公开,完善12310举报电话系统,接受社会监督,对发现的违规问题跟踪督促整改到位。
& &&㈢、建议。建议一:加快制定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编制核定标准,为县级编办审核单位编制提供比较科学合理的政策依据。建议二:放活编制政策,允许各地科级领导转任非领导职务后、距退休年龄五年以内、经批准离开工作岗位的公务员不再占用本单位编制,在统计时单独列项统计;简化报批手续,或明确一定比例,允许县内行政编制有限度的跨领域、跨层级调剂使用,缓解县直机关行政编制紧张、工作人员青黄不接的矛盾。建议三:优化县级编办的组织机构,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考虑到编办的工作业务与组织部门联系比较紧密,建议将县级编办与县委组织部合署,借助组织工作的资源优势,加快机构编制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的进程。(泾县编办)
版权所有:安徽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建议IE5.5,
以上分辩率浏览网站
技术支持:安徽商网
您是第 [] 位访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构编制创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