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计划对工艺设计有什么要求

&中国电子报
&中国电子报
&中国电子报
&中国电子报
&中国电子报
&中国电子报
&中国电子报
专题主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
承办单位: 电子工业出版社
工业和信息化部 版权所有 京ICP备 号为什么IC Insight认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太幼稚? - EDN电子技术设计
只要市占率达不到100%,说什么实现集成电路的自给自足就是naive!对半导体产业来说,无论是价值不高的芯片(例如混合模拟器件)、材料(例如制造芯片的专用化学品或气体)或某种封装型号供应不上,都会导致整个电子系统无法生产销售。
根据中国国务院2015年5月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国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长期目标就是能够实现相当程度的集成电路自给自足。“中国制造2025”中给中国集成电路自给率的指标为2020年达到40%,2025年达到70%。
__然而__,在其最新版年度分析报告中,IC Insights再次描述了中国发展集成电路(IC)产业的三个阶段。第三阶段自2010年起,从2014年中国政府加强对半导体产业支持之后到现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这一轮发展也带来了很多弊端。
事实上,无论是40%,还是70%,只要市占率达不到100%,说什么实现集成电路的自给自足就是痴人说梦(译者注:原文为naive)。对半导体产业来说,无论是价值不高的芯片(例如混合模拟器件)、材料(例如制造芯片的专用化学品或气体)或某种封装型号供应不上,都会导致整个电子系统无法生产销售。
一个例子可以说明为何这种思路很幼稚。在1980年代早期,美国政府试图推行一项政策,要求供应军用芯片的产业链企业能实现全部国产化,即从晶圆与封装材料、半导体设备到芯片制造、封装测试,每个环节都至少有一家美国公司。在30多年前,芯片制造产业远不如现在复杂,但彼时半导体产业链也已经延伸为几千个环节,美国政府最终因为无法保证每一环节都至少有一家美国厂商而不得不废止了该政策。对半导体产业链来说,市占率达不到100%,谈自给率就没有意义。
中国制造2025给中国半导体产业设定目标的实现需要两个基本要素:资金与技术。IC Insights认为,资金与技术同样重要,任何一方面不够强,都没有机会实现2025年设定的目标。
舆论一致认为,资金不会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实现2025年目标的障碍。中国政府批准了一项近200亿美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译者注:即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俗称“大基金”,一期规模1380亿人民币),各省及地方政府在半导体方面投入的产业基金与私人投资基金约为1000亿美元。投入到集成电路产业的数百亿美元的资金足够建10条以上高产能的12英寸芯片制造厂,不管中国半导体产业长期发展状况如何,短期来看,这几年半导体设备厂商都将受益于这波疯狂的芯片制造产能投资。
IC Insights相信,中国不具备填充新建产能所需的集成电路技术是其实现2025年半导体产业目标的一大障碍。从2014年开始,中国试图通过收购国外半导体公司的方式来得到技术,中国也成功收购了芯成科技(ISSI)与豪威科技(OmniVision)。但现在绝大多数外国政府对中国在集成电路产业上的野心十分警惕,中国资本收购国外IC公司的难度已经非常高。
IC Insights甚至认为,中国通过收购国外IC公司来得到技术的时间窗口已经关闭。
虽然已公布的投入到芯片制造上的资金很多,但这些新建晶圆产线中所用的技术工艺,每一条都比国外主要竞争对手至少差两代以上(无论是以现在的时间点,还是以建成投产后时间点来比较,结果都一样)。
武汉新芯(2016年7月被清华紫光收购,并将武汉新芯纳入到其子公司长江存储)—32层 3D NAND技术
福建晋华集成电路—32纳米DRAM技术
上海华力(HLMC)—28纳米逻辑工艺技术
虽然中国宣布在建的晶圆厂让中国半导体产业资金看起来都不够用了,但没有一家在建产线在其所在领域掌握了与市场上领先者竞争的技术。
最近有不少报道说,这些新建晶圆制造产线的中国公司准备大量招聘三星、海力士、英特尔中国工厂的IC工程师。这种现象被描述为中国公司“自行研发IC技术”的一种方式,即利用这些美韩企业前雇员的IC工艺知识与经验来为中国公司做贡献。
IC Insights却认为,采用这种方法来“发展”IC工艺技术十分危险。
在中芯国际首条产线量产的第二年,即2003年台积电一纸诉状将中芯国际告上了法庭。台积电指控中芯国际雇佣了100多名前台积电员工,并诱使这些员工向中芯国际泄露台积电的商业机密。台积电宣称,中芯国际侵犯了台积电五项IC工艺技术专利(后台积电将指控范围扩大到八项专利)。
2005年,中芯国际与台积电达成和解。中芯国际的代价是支付台积电1.75亿美元罚款,并将中芯国际8%的股份售予台积电。
存储器事关一国半导体产业兴衰。一旦中国存储器工厂实现量产,可以预见到在第一时间拿到中国厂商的DRAM与3D NAND以后,三星、海力士、美光、英特尔、东芝和西部数据(闪迪)的反向工程团队会全力以赴进行反向分析,以寻找中国厂商侵犯其专利的证据。
IC Insights确信,由于上述几大存储器厂商在DRAM与NAND闪存制造生产方面的历史已达数十年,存储器技术专利申请众多,存储器产品线拓展很宽,没有新厂商能够在不侵犯现有专利的情况下发展处新型的DRAM与NAND技术。
2016年全球IC制造产业规模为1120亿美元,其中中国IC制造(包含国外公司在中国的工厂)的市占率为11.6%,比5年前的2011年市占率仅提升不到两个百分点。虽然从2016年到2021年,中国IC制造年复合增长率被预测为18%,但2016年中国IC制造业规模只有130亿美元,基数非常低。
根据中国新建IC产线以及国外IC制造厂商(例如英特尔、三星等)资本支出状况,IC Insights相信,中国集成电路市占率到2025年会有显著的提升,但远不能达到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设定的目标。
如图所示,IC Insights预计,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全球市占率可达17%,2025年市占率可达25%,这两个数字均不到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设定目标的一半。报料电话:0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的“创新设计”是什么?
听大咖们讲——创新设计,让梦想变现实
&2015中国好设计&展览现场。
浙江在线11月09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陈佳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把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也是浙江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战略选择。
  11月5日至6日,&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创新设计论坛暨2015中国创新设计大会&在杭举行,共同探讨&创新设计&这个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课题。大会最重要的议题之一是从146件备选作品中评选出了30件&2015中国好设计&项目。其中,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完成的&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等10个项目获得金奖,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完成的&空间弱碰撞对接模拟机器人&等20个项目获得银奖。
  欧美经济发展的一般经验表明,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过程中,&创新设计&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但是,如何理解&创新设计&的内涵呢?
  在两院院士路甬祥眼里,如果把农耕时代的传统设计视为设计1.0,工业时代的现代设计定义为设计2.0,那么在这个知识网络时代,创新设计便是设计的3.0时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则认为,创新设计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具备网络智能、共创分享、绿色低碳的特征,与传统的工业设计不同,创新设计集技术、人本、艺术、文化和商业模式创新于一体。
  在设计3.0时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通过创新设计把梦想变成现实的设计项目有何特点?
  不能单打独斗
  而要跨界集成
  &创新设计不是单打独斗,需要跨界集成、融合创新。&在&2015中国好设计&奖项中,北斗航天集团设计完成的&北斗&&遥感卫星综合管理平台&摘得金奖。这是一个融合了北斗导航定位和遥感遥测技术的综合管理平台,可提供数据通讯、应急指挥、监测监控、信息采集、大数据分析等综合管理服务。北斗航天卫星应用科技集团董事长刘贵生告诉记者,在对这个复杂项目进行&顶层设计&的时候就认识到,创新设计的核心本质是集成创新。
  &这是一个集成了导航、材料、设计各行各业顶尖专家科研成果的项目,我们与北大创新研究院、浙大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在每一个领域找到了最优化的知识结构,才最终完成了这创新设计。&刘贵生告诉记者,这一平台未来将会推向更为多元的市场,例如智能穿戴、银行、教育甚至农业领域,只有运用集成创新的设计思路,融合各领域的科技成果,才能设计出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挖掘新的市场潜力。
  在集成创新的理念下,创新者可以利用已有的科技成果、大数据资源等,集成世界各地的技术元素、人本元素、艺术元素、文化元素和商业模式,整合形成创新产业链。潘云鹤举例说:正如我们发明了碳纤维材料,强度大、重量轻、耐磨性好,很有价值。然而,除了运用到航空领域,还能用到哪里去?这显然并非科学家所长,这时就应该交给设计师,让设计师去集成各个领域的信息,将这些科技成果运用到出其不意的地方。如此一来,新材料、新科技的产量上去了,价格降下来了,产业才会得到发展。
  当下,不仅国内各学科科研成果越来越多地产生了集成融合的&化学反应&,国际范围内的集成创新也在不断发展。
  &在创新设计方面,中国已经是重要参与者,不再只是买家和使用者。&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秘书长Thomas Loughlin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ASME成立至今已有135年,一直是中国在设计研发、标准施行方面的指导者和支持者,而如今,ASME正越来越多地融合中国的创新设计。目前他们已经邀请了150多位中国专家在不同领域的技术委员会中贡献力量,一同完成交互创新。&知识网络时代,创新设计需要集成全世界的科技成果来实现,构建起一个分享知识和经验的平台,通过创新设计来提高全世界人民的生活质量。&Thomas Loughlin说。
  不仅是技术控
  还有服务模式
  一条引领时尚的裙子,一件精美绝伦的瓷器,一辆新式智能的电动滑板车&&一直以来,我们在谈论设计的时候,脑中浮现的画面总会不自觉地固化于某一件时兴的产品。&我们谈起设计,往往指向工业设计、外形设计,那是很窄的,如果按照那条路走,创新设计走不到中国社会经济的舞台中央去。&正如潘云鹤所言,创新设计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路,在囊括新的科学技术的同时,需要更多新的服务和商业模式。
  因而,在&2015中国好设计&的获奖名单中,我们会意外地发现,杭州人每天都在骑行的&小红车&也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高铁动车组等&高大上&的科研项目一起拿下了奖项,无疑让人大感意外。
  &小红车&的创新设计体现在哪里?评审专家表示,&小红车&不仅拥有射频识别、信息通讯、自动控制等物联网技术创新;还通过公共自行车自助租用操作和后台系统有效管理,达到&无人值守、自助服务、通租通还、方便智能&的设计理念,为市民提供了便捷、高效服务体验,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了服务模式的创新;值得一提的是,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小红车&的收入不仅包括传统的租金、服务点和车身广告,还将节约的碳排放参与碳排放量交易。多层次的创新设计使得杭州成为全球提供最棒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城市之一。
  除了&小红车&,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家居设计个性化定制和快速配送服务创新的广东尚品宅配家居服务公司,以及&滴滴快的&在移动互联时代创新设计的智能出行新模式等也都出现在&2015中国好设计&获奖名单之列。
  无疑,创新设计需要一个更为广阔的理念,当下,除了传统的工业设计、工程设计以外,越来越多解决大众生活痛点的创新服务模式已然成为创新设计领域的宠儿。
责任编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中国制造2025指导下的IMS设计思想
中国制造2025指导下的IMS设计思想
发展的偶然与必然
盘古信息IMS是在传统MES的基础上的升级,它是在传统MES的基础上利用工业V4.0的技术,结合精益生产的思想,结合生产特性进行全过程的生产优化,从而达到减员增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品质,同时进行全的防错跟可追溯化管理。智能制造(IMS)是制造车间生产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IMS 可以实现对车间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实时化与精细化管理,从而显著提高车间的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IMS 系统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使系统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管理中去,使其服务于生产、方便管理,从而使全厂的生产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下更加趋于合理化,最终提高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盘古信息在IMS设计阶段均遵循了以下原则:功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原则IMS 系统是为解决当前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开发实施的一个应用系统。不同行业之间的IMS 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能否很好的满足生产业务的需要、充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取得高投资回报是检验系统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保证系统的实用性与有效性,调研人员对企业进行大量的实际调研,熟悉企业的工作业务流程,并且明确了用户需求,并尽可能在系统设计中充分体现和满足这些要求。技术的先进性和产品的成熟性原则采用业界认可的先进技术和开发手段,以便保证系统的各项功能、性能指标都达到较高的水准,并使该系统成为成熟产品,能够在同行业中具有通用性。交互界面的友好性原则IMS 系统最终要通过应用软件来实现。在软件使用过程中,用户首先接触到的是用户界面,用户界面的设计直接影响着软件功能的实现和用户完成任务的能力。考虑到车间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能力的差异,系统在设计用户界面时要做到(1)方便用户输入、丰富的文字图片示意、及时的操作反馈信息、强大的防错改错能力;(2)界面风格简洁明了,尽量使用用户熟悉的样式、规格;(3)界面中同一信息处理、表达特征一致,以此获取最友好的用户界面。系统的开放性和安全性原则IMS 作为整个企业信息平台的一部分,需要和其它的信息系统(如PDM、CAPP 等)进行集成。既要保证内部作业完整一致,又注重与外部系统模块的集成,创造信息的共享流通环境。同时,又要确保私有信息的安全和保密,防止数据的非法盗用和修改。系统的易于维护和可扩展性原则因为任何软件系统都存在维护和更新,因此用户端应尽量采用接近零维护的方式,以使系统的升级简便易行,在整体上极大地减少常年系统运行的维护费用。系统在程序设计中应充分应用模块化编程思想,注意功能模块的划分和封装,以便于系统更新维护。同时,应该注意各个功能模块的接口设计,以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装配型MES系统体系结构选择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式可分为四种:主机终端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C/S)模式和Web 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模式。主机终端模式由于硬件选择有限,硬件投资得不到保证,已被逐步淘汰;而文件服务器模式只适用于小规模的局域网,对于用户多、数据量大的情况就会产生网络瓶颈,特别是互联网上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因此,集团公司总装分厂MES 信息平台的开发,主要考虑了C/S 模式和B/S 模式。底层数据库的选择数据库是整个MES 系统的基础,是整个系统数据处理的核心,是与应用密切相关的支撑软件,因而数据库的选择对整个系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MS SQL Server,Oracle,Sybase,Informix 等在系统应用中占据着流行的角色。系统集成目前,由于集团公司已经在企业中使用PDM/CAPP 等产品数据及工艺管理软件,但是由于分厂没有实施ERP 系统,IMS 必须从PDM、CAPP 中获取产品类型、工艺信息。因此,JN-MES 需要实现MES 系统与PDM、CAPP 系统的集成。IMS用户·技研新阳·现场实拍图盘古信息通过坚持以上的设计理念,IMS在市场经过近80家电子制造行业主流客户的验证,现已成功打造出100家智能制造车间,近1500条智能制造的生产线,为实现中国2025的伟大目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展的偶然与必然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互联网新媒体共享新技术
作者最新文章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_设计毕业论文_第一论文范文网
第一论文范文网免费提供设计毕业论文范文,设计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并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论文分类导航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求、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都要求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供给和国防装备保障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将不断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三)建设制造强国任务艰巨而紧迫。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二、战略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基本方针是:
——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建设法规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人才为本。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针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切实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扎扎实实打基础,在未来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坚持制造业发展全国一盘棋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创新发展方向,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实施若干重大工程,实现率先突破。
自主发展,开放合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着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三)战略目标。
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三、战略任务和重点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推进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充分吸纳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的决策和实施。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定期研究制定发布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继续抓紧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基础作用,建立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克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成果转化。
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设计示范,全面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加强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克信息化设计、过程集成设计、复杂过程和系统设计等共性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设计工具软件,建设完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培育一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鼓励代工企业建立研究设计中心,向代设计和出口自主品牌产品转变。发展各类创新设计教育,设立国家工业设计奖,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方向选择机制和鼓励创新的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围绕制造业重大共性需求,采取政府与社会合作、政产学研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新机制新模式,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开展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建设一批促进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规范服务标准,开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技术交易、质量认证、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建设重点领域制造业工程数据中心,为企业提供创新知识和工程数据的开放共享服务。面向制造业关键共性技术,建设一批重大科学研究和实验设施,提高核心企业系统集成能力,促进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三)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要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
(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
(五)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六)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
(七)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逐步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布局。
(八)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功能区和服务平台建设。
(九)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本文有删减)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 11:07:13
网友评论《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本类论文总排行版
本类论文本月排行
本类论文本周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制造2025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