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经济全球化为什么可以应对逆全球化

“一带一路”倡议护航 中企出海不畏“暗礁”_财经评论(cjpl)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一带一路”倡议护航 中企出海不畏“暗礁”
  2000年到2016年,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额达1013.86亿欧元!  2016年,中国全球直接对外投资近2200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9.5%!  这些年,中央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年均销售收入增长4.5%!  五年来,“逆全球化”思潮,作为一首插曲,一直在市场中闪现。但是,从上述数据看,国企和民企合力书写了一篇华丽的“出海记”。  如此大环境下,中企为何能持续加大“走出去”力度和步伐?  究其因,过去5年,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重大举措,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自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至今,已形成了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局面,中国企业积极参与投资和建设,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注入了新增长动力,开辟出共同发展的巨大空间。  成绩单:  47家央企1676个项目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蓝皮书,自2005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连续10年持续增长,2015年达到1456.7亿美元,是2005年的近12倍。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案例中,2000年-2016年上半年,跨国并购案例占总投资案例数的88%。  其中,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美的收购东芝的白色家电、中国化工以44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腾讯敲定86亿美元收购芬兰公司Supercell等一批收购,成为成功范例。  来自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2000年到2016年,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额达1013.86亿欧元。中国企业最钟爱的投资地分别是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芬兰和葡萄牙。  还有一条投资路线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5月8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介绍,中央企业境外单位9112个,分布在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年来,中央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年均销售收入增长4.5%,其中“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47家央企参与、参股、投资或者和沿线国家企业合作共建了1676个项目。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董事长刘起涛提供了一组数字:该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概修建了10320公里公路、95个深水码头、10座机场、152座大桥以及2080公里的铁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约项目就超过400亿美元。  风阻:  逆全球化思潮  如果单看这些投资数字,会有一种错觉:全球投资环境一直很康健。  其实不然,近五年,欧美社会,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企业海外投资环境大不如前。  波士顿咨询公司一份报告显示,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增速迅速从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降低至0.2%,“部分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持续高涨。2008年至2016年10月,全球共推出了2978项贸易限制措施,截至2016年10月,仅废止740项”。  美国财政部近日发布报告说,2015年,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并购交易受到美国政府安全审查的数量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  该报告说,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该机构对143宗交易案进行了安全审查,其中涉及中国大陆的企业有29宗;排在中国之后的是加拿大,22宗;英国19宗;日本12宗。  《华尔街日报》引述年利达律师事务所(Linklaters)发布的一份报告说,中企向海外能源基础设施、高科技和电子产品行业的扩张面临尤为严格的审查。  近期,澳大利亚就拒绝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和香港的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收购该国第一大电网Ausgrid的股权交易。当时,澳大利亚国库部长莫里森表示,做这个决定时,首要的考量是国家利益。  财政部的报告显示,中国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在美投资交易受到审查数量最多的国家。2014年中国有24宗交易受到审查,2013年有21宗,2012年有23宗。  政策:  “一带一路”护航  如此大环境下,中企为何能持续加大“走出去”力度和步伐?  过去5年,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重大举措,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期间,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又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  随后,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委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框架。  2013年9月以来,中方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统领,同相关国家一道推动产能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截至2016年底,中方与53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与54个相关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并且积极商签标准化合作协议、签证便利化协议等各类合作文件,促进资本、技术、人员等要素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共同为企业开展产能和投资合作营造良好环境。  2017年5月,中国成功主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会各方达成了270多项具体成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正能量。  资金:  三大维度提供融通  “一带一路”项目,无论大小,要想成功,除了需要政策沟通,还需要资金融通。  自2013年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个以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国家开发银行、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市场化、多层次、可持续性的资金融通体系正在形成。  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正式成立,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截至3月23日,成员总数已扩大至70个。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截至2016年底,亚投行已为9个项目提供了17亿美元贷款,涉及印度尼西亚、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的能源、交通和城市发展等亟需项目。  谈“一带一路”倡议的金融动脉,丝路基金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丝路基金,2014年底,中国出资400亿美元设立,首期注册资本金100亿美元,通过以股权为主的多种方式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资金支持。  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金琦透露,截至目前,丝路基金已实现了15个项目签约,承诺投资金额累计达60亿美元,投资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的俄蒙、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北非及欧洲等地区,在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金融合作四大领域均有涉足。  粗略估算,目前丝路基金所参与项目涉及的总投资额已达800亿美元。  丝路基金监事会主席杨泽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丝路基金重点跟踪项目已有100多个,重点关注俄罗斯、中亚、孟中印缅以及东南亚等地区,2017年,投资规模有望保持前两年势头。  资金融通,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不能缺位。国开行是“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大户。截至2016年底,该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600亿美元,余额超过1100亿美元,占全行国际业务余额30%以上。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将逐步建立功能互补、优势特色明显的开放性金融支持保障体系,以提供长期的、市场化的、互利多赢的金融保障支持。
逢低关注600135乐凯胶片,雄安,锂电,军工概念,锂电膜今年量产,和京东合作互联网照片打印。航天科技集团为公司的控股股东。股票在低位,回踩二十天线。逢低关注。中国乐凯自主研发的蒙皮材料成功应用在我国首款大型太阳能无人机上,标志着乐凯在军民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让我们一起看看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第一时间》的特别报道吧。为积极响应军民融合国家战略部署,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富国强军的宏伟目标,乐凯一直致力于自主创新,积极关注并推进“军民融合”项目。此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彩虹太阳能无人机已圆满完成临近空间飞行试验,飞行高度达到20000米,共计飞行15个小时。 这一型彩虹太阳能无人机飞行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继美、英之后第三个掌握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技术的国家,是中国制造的又一经典之作。彩虹太阳能无人机翼展45米,像一只翱翔在天空的大鹏鸟,机翼和尾翼就像大鹏鸟的翅膀和尾巴,其结构外表被乐凯蒙皮材料覆盖,就像鸟的羽毛一样保护无人机。 该种材料全部由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蒙皮材料研发团队自主研制生产,团队历经3年攻坚克难,完成了彩虹无人机蒙皮材料的设计...
收盘价[3] :收盘价是指某种证券在
成指最低10235点,下跌1.69%,
并且有一定的价格。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2000年到2016年,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额达1013.86亿欧元!  2016年,中国全球直接对外投资近2200亿美元,在全球市场占9.5%!  这些年,中央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年均销售收入增长4.5%!  五年来,“逆全球化”思潮,作为一首插曲,一直在市场中闪现。但是,从上述数据看,国企和民企合力书写了一篇华丽的“出海记”。  如此大环境下,中企为何能持续加大“走出去”力度和步伐?  究其因,过去5年,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重大举措,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自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至今,已形成了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局面,中国企业积极参与投资和建设,为相关国家和地区注入了新增长动力,开辟出共同发展的巨大空间。  成绩单:  47家央企1676个项目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蓝皮书,自2005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连续10年持续增长,2015年达到1456.7亿美元,是2005年的近12倍。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案例中,2000年-2016年上半年,跨国并购案例占总投资案例数的88%。  其中,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美的收购东芝的白色家电、中国化工以44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腾讯敲定86亿美元收购芬兰公司Supercell等一批收购,成为成功范例。  来自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2000年到2016年,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额达1013.86亿欧元。中国企业最钟爱的投资地分别是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芬兰和葡萄牙。  还有一条投资路线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5月8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介绍,中央企业境外单位9112个,分布在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年来,中央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年均销售收入增长4.5%,其中“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47家央企参与、参股、投资或者和沿线国家企业合作共建了1676个项目。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董事长刘起涛提供了一组数字:该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概修建了10320公里公路、95个深水码头、10座机场、152座大桥以及2080公里的铁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约项目就超过400亿美元。  风阻:  逆全球化思潮  如果单看这些投资数字,会有一种错觉:全球投资环境一直很康健。  其实不然,近五年,欧美社会,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企业海外投资环境大不如前。  波士顿咨询公司一份报告显示,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增速迅速从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降低至0.2%,“部分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持续高涨。2008年至2016年10月,全球共推出了2978项贸易限制措施,截至2016年10月,仅废止740项”。  美国财政部近日发布报告说,2015年,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并购交易受到美国政府安全审查的数量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  该报告说,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该机构对143宗交易案进行了安全审查,其中涉及中国大陆的企业有29宗;排在中国之后的是加拿大,22宗;英国19宗;日本12宗。  《华尔街日报》引述年利达律师事务所(Linklaters)发布的一份报告说,中企向海外能源基础设施、高科技和电子产品行业的扩张面临尤为严格的审查。  近期,澳大利亚就拒绝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和香港的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收购该国第一大电网Ausgrid的股权交易。当时,澳大利亚国库部长莫里森表示,做这个决定时,首要的考量是国家利益。  财政部的报告显示,中国已经连续四年成为在美投资交易受到审查数量最多的国家。2014年中国有24宗交易受到审查,2013年有21宗,2012年有23宗。  政策:  “一带一路”护航  如此大环境下,中企为何能持续加大“走出去”力度和步伐?  过去5年,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重大举措,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期间,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又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  随后,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委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框架。  2013年9月以来,中方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统领,同相关国家一道推动产能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截至2016年底,中方与53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与54个相关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并且积极商签标准化合作协议、签证便利化协议等各类合作文件,促进资本、技术、人员等要素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共同为企业开展产能和投资合作营造良好环境。  2017年5月,中国成功主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会各方达成了270多项具体成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正能量。  资金:  三大维度提供融通  “一带一路”项目,无论大小,要想成功,除了需要政策沟通,还需要资金融通。  自2013年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个以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国家开发银行、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市场化、多层次、可持续性的资金融通体系正在形成。  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正式成立,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截至3月23日,成员总数已扩大至70个。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截至2016年底,亚投行已为9个项目提供了17亿美元贷款,涉及印度尼西亚、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的能源、交通和城市发展等亟需项目。  谈“一带一路”倡议的金融动脉,丝路基金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丝路基金,2014年底,中国出资400亿美元设立,首期注册资本金100亿美元,通过以股权为主的多种方式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资金支持。  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金琦透露,截至目前,丝路基金已实现了15个项目签约,承诺投资金额累计达60亿美元,投资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的俄蒙、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北非及欧洲等地区,在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金融合作四大领域均有涉足。  粗略估算,目前丝路基金所参与项目涉及的总投资额已达800亿美元。  丝路基金监事会主席杨泽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丝路基金重点跟踪项目已有100多个,重点关注俄罗斯、中亚、孟中印缅以及东南亚等地区,2017年,投资规模有望保持前两年势头。  资金融通,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不能缺位。国开行是“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大户。截至2016年底,该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600亿美元,余额超过1100亿美元,占全行国际业务余额30%以上。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将逐步建立功能互补、优势特色明显的开放性金融支持保障体系,以提供长期的、市场化的、互利多赢的金融保障支持。“一带一路”:驱散逆全球化阴霾的东风——访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
当前,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一些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经济全球化何去何从,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思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发展下去会产生什么后果?作为最大发展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
逆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和诱发因素
记者: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以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形式出现的逆全球化思潮使经济全球化上空笼罩着阴霾。这些国家出现逆全球化思潮的原因是什么?
胡鞍钢:衡量经济全球化程度,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世界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回顾近30年的世界经济增长,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以2008年为分水岭,世界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由升转降,从1990年的31%上升至2008年的52%,而后降至2015年的45%,倒退回本世纪初的水平。这说明,逆全球化思潮出现的大背景是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以及新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新形势,长期以来支持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逐步筑高贸易和投资壁垒,导致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横生波折;其国内日益频繁地出现民粹主义、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现象,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可以说,世界经济低迷、发达国家发展停滞,是出现逆全球化思潮的根本原因。
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另一方面,它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这些不足和问题,在世界经济繁荣期被掩盖,在世界经济下行期则明显地暴露出来,也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今天逆全球化思潮的出现。主要的诱发因素有三个:
一是全球贫富差距拉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自由贸易的果实大部分被发达国家和大型跨国公司所享有。同时,一些国家内部利益分配不均衡、贫富差距悬殊,中小企业和社会中下层人群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利益较少,从而出现了反分配不公和反财富鸿沟的逆全球化思潮。
二是失业问题凸显。据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失业人口将新增340万人,总量超过2亿人。在现有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分工布局下,全球生产和外包体系已经建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这导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制造业部门的失业工人增加。这些失业工人反对货物、人员、服务、资本自由流动,成为反全球化的主要群体。
三是发达国家自身发展出了问题。发达国家把自身发展遇到的债务危机、贫富差距悬殊、社会分裂等问题以及面临的难民危机、恐怖袭击等难题统统归咎于经济全球化,使得政治整体趋向保守、经济整体趋于内向,进而成为逆全球化思潮的主要发源地,并波及世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非但没有对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反而带头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殃及世界各国。全球治理面临“领导力赤字”,谁来继续推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成为焦点问题。
逆全球化会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不利冲击
记者:无论是世界经济低迷、增长动力匮乏,还是您刚才讲到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存在的不足,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逆全球化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吗?会不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胡鞍钢:逆全球化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会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不利冲击。
在百余年的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史中,先后出现三次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推动了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发生在1870年至1913年。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经济总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世界铁路长度从21万公里延长到110万公里,极大促进了国内与国际贸易。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经济全球化,之后又爆发了资本主义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经济遭到沉重打击。第二次经济全球化发生在1950年至1990年。二战后东西方两大阵营展开了两大市场内部的跨国分工与合作,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基础上建立了、()、、等一系列全球性机构,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复苏。1990年以来的第三次经济全球化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截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伴随第三次工业革命,广大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成为驱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世界经济和贸易迅猛发展。2008年以后世界进入了第三次经济全球化的第二阶段。一方面,人类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际交流合作前景广阔;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出现了1950年以来的第一次逆全球化。
不难看出,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全球化中断或出现逆流,都会带来经济和民生的倒退。这一次也不会例外。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制造出来的。它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当今世界经济迟迟走不出困境的根源是结构性矛盾,表现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旧动力日益减弱、新动力尚未形成;现行全球治理体系同深刻变化的世界经济格局不相适应;全球发展失衡的状况与世界大多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相匹配。采取逆全球化措施不可能解决这些结构性矛盾,只会严重破坏世界自由贸易和投资体系的正常运转,侵蚀人类社会合作共赢的成果,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挑战。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保护主义政策如饮鸩止渴,看似短期内能缓解一国内部压力,但从长期看将给自身和世界经济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对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而言,逆全球化意味着双输或多输,是短视的、得不偿失的。
“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
记者:经济全球化走到十字路口,世界经济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什么作用?
胡鞍钢:当前,一些发达国家面临逆全球化浪潮的现实困境,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在引领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上承担更大责任。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转变为贡献者和引领者,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一带一路”建设以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打通生产要素全球流动渠道,是中国引导经济全球化走向的实际行动。它努力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推动更加均衡、包容和普惠的经济全球化,为经济全球化打开新局面。其作用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出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应秉持的核心理念和实施路径。“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应秉持的核心理念:合作共赢。它植根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合作共赢是其最鲜明的特色。它提出了“三个共同体”的新意识,即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三个共同体”的新意识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为基本原则,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崇高追求。它提出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实施路径,促进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五通”成为21世纪联系亚非欧及世界各国的开放共赢的新合作模式。“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理念、命运共同体意识和“五通”实施路径,有助于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各个国家、各类人群。
二是破解全球发展不平衡和不平等问题。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最直接的触发因素就是发展的不平衡和分配的不平等。“一带一路”建设基于所有参与国家和地区的互利互惠,创造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和利益分配更公平,推动经济全球化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的优势产能和高端装备制造走出去,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需求形成互补,不仅有利于创造有效供给,还能带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技术进步,推动世界经济实现新的平衡。过去,一些发展中国家因为缺乏科技、运输等条件没有被纳入全球价值链,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使这些发展中国家有机会搭上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参与到世界经济分工中来,提高工业化水平,并推动形成更高效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从而提升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参与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形成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圈,实施多种形式的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形成自由贸易区网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提振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实现发展空间更平衡和收入分配更平等注入新的动力。
三是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当今世界,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全球产业布局正在深刻调整,全球金融市场仍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但全球治理体系、贸易投资规则以及全球金融治理机制变革明显滞后,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的问题十分突出,难以适应新需求、解决新问题。这严重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作用在减弱,而“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中的作用不断上升。“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对现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补充与完善,致力于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发展政策充分沟通,促进贸易投资、市场准入、海关监管等方面的制度相互兼容,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提升产能合作的效率,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一带一路”建设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中来,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继续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通过支持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促进世界经济重新焕发活力,推动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记者 张怡恬 吴撼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带一路与经济全球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