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汇添富均衡增长股票和非汇添富均衡增长股票的区别

京 东 价:
[定价:¥]
PLUS会员专享价
您购买此商品可享受专属价
增值业务:
重  量:
搭配赠品:
服务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应用经济学论丛·金融保险系列:金融发展差异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非均衡性研究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
凭质保证书及京东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奢侈品、钟表除外;奢侈品、钟表由京东联系保修,享受法定三包售后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京东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当前位置: >>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比较和借鉴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比较和借鉴 姓名:林元旦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陈章亮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比较和借鉴摘 要区域经济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西方经济学家在 对区域经济理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两
大学派: 均衡发展论和 非均衡发展论. 根据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规律, 一国经济在区域空间布局上,要充分 考虑各区域的差异, 因地制宜, 以效率为先, 充分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 与均衡发展理论相比, 非均衡发展指出了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强 调资源配置的区域倾斜和经济发展的高效率, 有利于国民经济整体实力的 提高. 本文围绕&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比较和借鉴&这一中心,分别从理 论和实证角度论证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客观性.全文共分三部分.第 一部分介绍了区域经济均衡和非均衡发展的各主要流派. 通过对这些理论 的分析,得出了这样结论:由于各国及各地区自然资源的差异性和社会资 源配置的非均匀性,经济发展的区域空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而,区域 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是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发达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实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实际操作, 通过对发达国家和i 发展中国家在区域开发中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分析, 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发 展进行了国际比较. 第三部分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前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的演变,进一步证明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普遍适用性.同时,分 析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对国外经验的借鉴和对西方区域经济 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创新.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都有普遍 的指导意义, 新时期我国确定的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也是在借鉴国外区域 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对区域经 济发展理论的完善,发展和创新.关键词: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比较,借鉴ii COMPARISON AND USE OF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ABSTRACT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Western economists have done researches on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finally they form two academic schools: balanced development theory and unbalanced development theory. According to unbalanced development theory, the regional and spatial layout of a nation's economy should be arranged under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regional diversity and whether the regions have their sui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What's more, efficiency should come first. Therefore, the reg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s can emerge to superiority. Compared with balanced development theory, the unbalanced one points out some restraints brought by the lack of resources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it emphasizes the equitabl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iii and high efficienc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can help build up the national economic strength. Centered in &comparison and use of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the essay demonstrates reasonably the objective regularity of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four parts: Part one introduces the main supporters of two theories respectively. The analysis of these theories leads to such a conclusion: regional and spatial divers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xist objectively because of the divers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unbalanced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countries. Therefore, the imbalance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 universal phenomena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Part two mainly presents the practical operations of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execution of the unbalance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gives an account of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unbal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y and diversity in their regional exploitation. Finally, part three shows the development ofregional economy strategy since the reformation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have been carried out. It proved that the unbalance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its universaliv applicability. Meanwhile, this part includes the analysis of how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es use of foreign experience and that of our innovation of western countries' unbalance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ory. Unbalance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ory goes with its universal directed value. During the new period, China's overall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based on drawing lessons from unbalanced development theory of foreign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domestic and abroad, is the perfection,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to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ory.KEYWORDS: regional economy, unbalanced development , comparison,use for referencev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 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 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林元旦日期:2004 年 11 月 10 日 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 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 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林元旦指导教师签名:陈章亮日期:2004 年 11 月 10 日日期:2004 年 11 月 10 日 前言区域经济问题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化的推进,逐步产生并日益成 为各国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所以,相对于主流经济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形成 比较晚.就区域经济而言,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比较早,其工业化 进程又是在以竞争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下完成的,因此,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问题首先在西方国家,尤其是高度工业化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中凸现出来.为解决 区域经济发展失衡问题,各种区域经济理论也在西方国家相继产生,并最终形成现 代区域经济学体系. 20 世纪 20 年代,大多数西方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在有些国家的区域经济结构 中,出现了老工业区功能退化和新工业区经济增长加快的失衡现象.20 世纪 30 年代 又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其国内区域经济两极分化的程度.这 一现象引起了政府和经济学家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在致力于经济 恢复和重建过程中,普遍遇到了工业高度发达的城市区和贫穷落后的非城市区之间 经济发展落差逐步扩大的问题,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严重影响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认识到,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保证区域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和区 际间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相反,市场机制的内在机理还会强化区域间不平衡的加 剧.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在探索区域经济问题的过程中,现代区域经济理论 在西方国家形成. 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 运用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区域经济理论的各主要 流派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践进行了横向比 较,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进行了纵向分析.据此,得出以下结论:区域 经济非均衡发展是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而,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 论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普遍指导意义.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区差异较大的发展中大国.历史上工业化 起步较晚,工业化进程中又走过一些弯路,区域经济研究也较晚,中国真正开始研1 究区域经济问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因此,在区域经济研究方面我国与国外存在较 大的差距. 本文主要介绍国外区域经济理论的先进成果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并对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论述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以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借鉴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优秀成果,吸收国外区 域经济实践的有益经验,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形成适合中国国情,具有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一,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理论分析区域通常指特定的地理空间,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任何国家的经 济发展都是在特定的区域内完成的.经济学意义上的区域是指拥有特定资源,具有 自主权益,能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若无特殊说明本文所说的区域指经济 区域.一般来说,区域包括两大类:即一国范围内的经济区域和世界范围内跨国界 的经济区域.通常情况下,区域的范围是指一国经济范围内的不同经济区,本文所 研究的区域也是这个含义.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表述,经济区域 的侧重点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区域经济的侧重点是特定地理空间上的人类 经济活动.区域经济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开放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等特 点. 在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也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从 20 世纪 40,50 年代开始,国外经济学界展开了一场关于一国经济是均衡增长还是非均衡增长的大 论战,论战过程中形成了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两种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一)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均衡发展也称平衡发展,指对整个工业体系或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区域同时进 行大规模投资,使工业体系或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按同一比率保持同步,全面 均衡发展.2 究区域经济问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因此,在区域经济研究方面我国与国外存在较 大的差距. 本文主要介绍国外区域经济理论的先进成果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并对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论述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以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借鉴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优秀成果,吸收国外区 域经济实践的有益经验,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形成适合中国国情,具有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一,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理论分析区域通常指特定的地理空间,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任何国家的经 济发展都是在特定的区域内完成的.经济学意义上的区域是指拥有特定资源,具有 自主权益,能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若无特殊说明本文所说的区域指经济 区域.一般来说,区域包括两大类:即一国范围内的经济区域和世界范围内跨国界 的经济区域.通常情况下,区域的范围是指一国经济范围内的不同经济区,本文所 研究的区域也是这个含义.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表述,经济区域 的侧重点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区域经济的侧重点是特定地理空间上的人类 经济活动.区域经济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开放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等特 点. 在区域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也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从 20 世纪 40,50 年代开始,国外经济学界展开了一场关于一国经济是均衡增长还是非均衡增长的大 论战,论战过程中形成了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两种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一)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均衡发展也称平衡发展,指对整个工业体系或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区域同时进 行大规模投资,使工业体系或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按同一比率保持同步,全面 均衡发展.2 对均衡发展的推崇最早可追溯到 &萨伊定律& 萨伊认为供给可以自动创造需求, . 因此,供求始终是均衡的,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区域经济是不可能出现不均衡的. 在 20 世纪 40,50 年代的关于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是均衡增长还是非均衡增长的大 论战中,由于当时的经济环境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经济增长均衡论占了上风,出 现了以英国经济学家罗森斯坦 ?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和美国学者纳克斯的平衡增 长论为代表的两大均衡理论. 1, 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论 罗森斯坦?罗丹认为, 发展中国家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关键是实现工业化, 而实现工业化首要的障碍就是资本短缺.因为资本和市场必须具有相互关联的整体 性和外展性,才能达到规模经济效益的目的.所以,资本和市场,供应和需求必须 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由此,罗森斯坦?罗丹提出了构成其&大推进&理论基础的三 个&不可分性&,即:生产函数的不可分性,需求的不可分性和储蓄供给的不可分 性.①在此基础上,罗森斯坦?罗丹提出了&大推进&理论,即各国要在各工业部门 全面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各工业部门都发展起来,才能相互依赖,互为市场,克服 不可分性.其具体作法是:必须按同一投资率对各个工业部门进行投资,这样才能 保证各工业部门之间比例均衡,发展协调并按同一速度增长,实现外部经济效果. 所谓外部经济效果指:第一,对相互补充的工业部门同时进行投资,能创造出互为 需求的市场,解决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② 第二,对相互补充的工业部门 同时进行投资,可以通过分工协作,相互提供服务,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克服供 给不足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从表面上看,&大推进&理论是关于发展中国家各部门 均衡增长的均衡发展理论,该理论也被许多国家运用于区域经济开发,但大推进理 论仅局限于工业的发展,所有投资都是工业投资,并不包括农业,所以从广义上说, 大推进理论是一个先工业后农业,先城市后农村的非均衡发展理论.①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第 53 页. 冯之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2 页.②3 2 ,纳克斯的平衡增长论 1953 年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在 《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 一书中提出了 &贫 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克斯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供给不足和需求不足两个方 面的恶性循环,即:&低收入―低储蓄―资本短缺―低生产率―低收入&的供给不足 循;&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低生产率―低收入&的需求不足循环. 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要解开恶性循环的死结,必须采取&平衡增长战略&,全面 地,大规模地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投资.纳克斯强调了市场容量狭小对经济增 长的限制和扩大市场容量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同时纳克斯的平衡增长不仅包括 工业,还包括农业,外贸等,尤其重视农业的作用. 但是均衡发展理论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具有 包括资本,人才和技术等资源的稀缺性,其资源供应不足以达到使各部门同时增长 的条件.正如 A? P ?瑟尔沃在其著作《增长与发展》中所说&如果发展中国家真 的拥有用于'大推进'的资源的话,它们也就不应被视为发展中国家了.&①从一般 区域来讲,拥有能推动所有产业和所有地区均衡发展的丰裕资金是不大可能的.因 此,尽管均衡发展战略令人神往,但现实中很难做到.从世界各国区域发展的实践 来看,至今也没有提供均衡增长的经验实证和成功案例.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均衡发 展实际是行不通的.(二)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从上述分析可知,某国或某一地区不可能同时具备各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各种 资源,所以,均衡发展是行不通的.因此,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就成为客观必 然.非均衡发展也称不平衡发展,是指国家要充分考虑各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 以效率为先,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为出发点,集中有限的资本①〔英〕A?P?瑟尔沃著,郭熙保译:《增长与发展》,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版,第 236 页.4 和资源,首先发展一部分产业或某些区域,以此带动其它部门或地区的发展.与均 衡发展相比,非均衡发展更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它指出了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 的约束,强调资源配置的区域倾斜,追求经济发展的高效率.国外经济学家对区域 经济非均衡发展进行了较深入,较广泛的研究,形成了多种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 论的流派. 1,生产要素禀赋论 对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的系统研究,早在 20 世纪初就开始了,其中,以瑞典学派 创始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论最具代表性.这一理论对国际贸易产生的 区域原因作了比较系统的经济学研究,它的逻辑推理是这样的:区域之间发生贸易 的直接原因是商品价格的差异,商品价格不等是发生区域贸易的必要条件;地区间 商品价格差异是由各地区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引起的;而生产要素价格差异又主要是 由不同地区各生产要素的自然禀赋差异引起的.所以,地区之间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是造成商品价格差异并最终导致不同地区间发生贸易的直接原因.正是根据不同商 品所包含不同生产要素比例的不同,可以把商品分成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 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四种类型.各地区应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状况,利用供应相对 丰裕的生产要素进行商品生产,然后进行商品的国际或区域贸易,用商品的流动代 替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达到优化生产要素在不同经济空间合理配置的目的,使生 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2,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缪尔达尔运用动态分析法,提出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循环积累因果原理,即:社 会经济各有关因素之间存在着循环积累的因果关系.他还把这种循环因果发展的趋 势分成上循环和下循环两种形式.上循环也叫扩展效应,指各种生产要素从经济中 心向落后地区扩散的积累性效应.下循环也叫回荡效应,指由于种种原因某一地区 的发展导致生产要素更有利于发达地区而不利于其它落后地区的积累性效应.回荡 效应的结果使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落后地区越来越落后.而且由于市场机制作用 的马太效应,回荡效应总是先于和大于扩散效应,因为一个区域的发展速度一旦超 过了平均发展速度,这一区域就获得了连续积累的对本区域有利的竞争优势,而落5 后地区则不断积累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市场力量通常倾向于增加和扩大而不是减少 和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因此,由于循环积累因果的作用,使经济在空间上出现了&地 理二元经济&结构,即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同时存在.缪尔达尔认为, 必须依靠政府干预才能抑制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政府应通过非均衡发展战略,优 先发展那些有竞争优势的地区,以求在这些区域得到较好的投资回报,带动经济较 快的增长,并通过这些区域的发展及扩散效应带动其它区域的发展.同时为了防范 积累性因果循环带来的地区差距扩大,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刺激措施帮助不发达地区 发展经济. 3,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首先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来的,1955 年佩鲁发表 的《增长极概念的解释》一文提出了增长极概念,后又经法国地理学家布德维尔和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进一步发展完善. 佩鲁认为,经济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在某一特定的经济空间中, 总会存在着若干经济中心或极,它会产生类似磁极作用的磁力场.经济增长是不同 部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按不同速度进行的非均衡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 济增长首先发生在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部门和地区,增长极的形成是通过具有创 新能力的主导企业,在某些地区聚集而形成的一个集生产,科技,人才,金融等多 种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经济中心.增长极具有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是极化效应,也 就是向心力,即这些极点对周围地区产生一定吸引力和吸纳力,吸引周围地区的经 济要素不断向极点聚集,增强了极点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增长 极还具有扩散效应,也就是离心力,即增长极的生产要素向外围转移,对周围地区 产生辐射作用.增长极通过其产品,资本,人才,信息的活动,把经济动力与创新① 成果传导到广大腹地,促进腹地经济的增长. 增长极理论强调增长极的关联效应和创新能力,增长极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一定的经济势力空间,对周①侯景新:《落后地区开发通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版,第 58 页 .6 围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生吸引和扩散作用,从而导致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 增长极理论在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向实用化和政策化方向转变,并应用于经济 实践.法国政府于 1960 年颁布了空间发展计划,以九大城市群为中心将全国划分为 九个经济区,目的在于利用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抑制以巴黎为中心的中央地区的过 度膨胀,促使产业向周边地区扩散,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美国于 1961 年制定了区 域再开发法,旨在通过政府干预,在落后地区开发新的增长极.巴西 1960 年将首都 从里约热内卢迁到中部的巴西利亚,又在比较落后的北部设置了玛瑙斯自由贸易区, 带动了中部地区和整个亚马逊流域的经济发展. 4,区域经济梯度转移论 区域经济梯度转移论是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弗农等人首创.其主要容是:在一国范围内,由于地理环境,发 展条件,历史基础等原因,区际间经济发展是不均衡的,客观上存在着经济技术梯 度.经济创新活动所包含的新兴产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管理方法的创 建和运用,首先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弗农等在分析经济梯度转移时,把生命循环论引用到经济学中,认为经济和生物一 样,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创新,发展,成熟和衰老四个阶段,各工业部门在不同时 期处于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的优劣,而产 业结构的优劣又主要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主导部门在生产循环中所处的阶 段.如果一个区域的主导部门是由处于创新阶段部门所组成,这个地区就是高梯度 地区.如果一个地区的主导部门是由处于衰落阶段的部门所组成,这个地区就是低 梯度地区.每一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行业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象接力赛一样, 由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传递.但我们不能绝对地,机械地理解梯度转移理论,梯度 转移的实现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程序,不排除落后的低梯度地区直接采用新技术,发 展高科技产业,实现超常规的发展,也不排除低梯度地区在某些领域向高梯度地区 转移,实现反梯度转移的可能. 5,赫希曼的区际不平衡发展理论 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于 1958 年出版了《经济发展战略》一书,提出了7 区际不平衡发展理论.他的不平衡发展理论支持了佩鲁的增长极理论,甚至倡导把 不平衡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他认为经济进步并不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 而一旦出现在某一处,巨大的动力将会使得经济增长向最初的增长点集中.他进一 步指出,增长在区际间或国际间的不平衡是增长本身不可避免的伴生物和前提条件. 从地理的角度上说,增长必然是非均衡的.当区域的配置明显地显示出增长的非均 衡时,却可能表现区域增长处于最佳状态.他认为&发展是一种不均衡的连锁演变 过程&①.他还指出:&从我们的观点看,导致偏离平衡的结果恰恰是发展的理想格 局.因为这种结果的每一连续发展都是由过去的不平衡引起的,并且转而引起新的 不平衡,要求进一步地发展.&②他认为经济增长是由先进部门带动的,然后影响到 其它部门.&某一点的先进会给随后的其它点带来压力,动力和强制力.&③通过一 个产业带动另一个产业,一个企业带动另一个企业的&联系效应&,诱使相关产业, 部门和地区得以发展. 赫希曼对区际不平衡增长机制作了阐述,具体分析了经济增长中心地区对其它 地区的不同影响, 认为这种影响并非全是正面的. 他把经济增长的中心区域称为 &北 方&,经济落后的区域称为&南方&.具体说,北方的经济增长对南方地区的影响 和作用是双重的.其有利的作用被称为&涓滴效应&或&淋下作用&,这种作用指 通过北方增加对南方地区的货物购买和向南方地区增加投资等途径带动南方地区的 发展.涓滴效应的产生缩小了南北方的经济差距.北方地区对南方地区的不利作用 被称为极化效应,不利的极化效应表现为:南方制造业因效率相对较低而处于竞争 的劣势地位,从而导致南方的资金和技术管理人员向北方转移.极化作用的结果使 南方经济趋于萎缩,南北方之间的经济差距扩大.从长期来看,由于增长过程中北 方必然会产生聚集不经济,从而促使中心区产业向周围扩散,更主要的是政府会采 取相应措施抑制极化效应的产生,最终,涓滴效应将超过极化效应.所以,赫希曼①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年中译本,第 58 页. 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年中译本,第 59 页. 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年中译本,第 167 页.8②③ 认为&不论情况如何暗淡,我们仍然有信心,如果北方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必须依 靠南方的产品,淋下效应与极化效应相比,终究会占据优势.&① 6,威廉姆斯的区域增长倒&U&字型理论 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 J.G.威廉姆斯在其论文《区域不平等和国家发展过程》 中提出了倒&U&字型理论.威廉姆斯以 24 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加权变异系数作 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对 24 个国家的横断面数据和 10 多 个国家的短期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推断分析,得出结论:&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早期阶 段,必然出现区际收入差异的扩大和南北二元结构的加剧,而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成 熟阶段,则会出现区际收入趋同和尖锐的南北问题的消失.&②这就是区域经济增长 呈现倒&U&型变动趋势.这种倒&U&变动趋势是由四个因素决定的:第一,人口 迁移成本.一国在经济开发的初期,人口分布不均,迁移成本很高,阻碍了劳动力 在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的双向流动,区域差距扩大.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 迁移成本下降,有利于劳动力的区际流动,使地区差距缩小.第二,投资收益率. 一国开发初期,发达地区资本收益率较高,投资引诱力较大,投资流向是向发达地 区集中,从而扩大了地区差距.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发达地区的投资收益率下 降,资本开始向落后地区流动,使地区之间差距缩小.第三,国家发展目标.一国 开发初期,国家的目标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条件优越的区域,促进具有发展优势 的地区发展,国家必然为发展较快的地区提供优惠政策,导致地区差距扩大.当发 展到较高阶段后,国家的目标就转向保证国民经济全局协调发展,国家必然会给落 后地区提供优惠政策,使地区差距向缩小的方向发展.第四,区域之间的连锁效应. 一国发展初期,地区之间的联系较少,发达地区的技术,资金很难向不发达地区传 导,无法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使区域差距扩大.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区域之 间的连锁效应增强,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带动作用加强,使区域差距缩小.所以 倒&U&型理论的内在含义在于揭示了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①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年中译本,第 171 页. 张金锁,康凯:《区域经济学》,天津大学出版社,天津,2003 年版,第 110 页.9② 赖性.①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相比,具有明显 的优点.按照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发展中国家将有限的资源投向效率较高的 区域,实现有重点,有差异的发展,可以较高地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率.因而,区域 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是比较符合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理论.但是,该 理论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非均衡发展理论是建立在各区域和各产业具备较高的综合 联系效应基础之上的,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之一就是缺乏经济活动的相互联系 性,其地理联系系数较小,地区之间联系十分有限.非均衡发展理论在发展中国家 实施,极易造成经济集中指数偏高,区域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若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实践表明:确实存在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是以另一些地区的 停滞甚至倒退为代价的现象.②另外,区域经济非均衡理论的实施也须具备必要的前 提条件,如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较为成熟的技术力量及发 达的交通运输网等,即使是发达国家也较难具备各非均衡发展理论所要求的全部条 件.因此,各国必须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各流派,并将 非均衡发展理论同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非均衡理论对区域经济实 践的指导作用.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而言,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具备 有利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各种条件,其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取得的实际效果也 更优于发展中国家.(三)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发展总是在非均衡状态下进行的,所以,非均衡也是各国 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特征.各区域在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等方面的差 异是客观存在的,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必然具有非均衡的特点.经济发展过程中区 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正因如此,探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① ②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04 年版,第 263 页. 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年版,第 154 页.10 如何在尊重非均衡发展客观性的前提下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国民经济在非均衡中健 康稳定发展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客观基础和根本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区 域差异和区域经济非均衡或区域经济不平衡是可以相互通用的相近概念.区域差异 的形成是历史,自然,社会等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它不是偶然出现的短期现象, 而是长期历史积淀的产物;它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它不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奇态现象,而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常态现象. 任何现象的发生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区域自身内在因素的差异是区域 非均衡发展客观性的内在原因,制度安排,政策因素的地区倾斜是区域经济非均衡 发展客观性的外部原因. 1,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内生因素 (1)自然差异 地球的构造是非均质的,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差异是先天存在的,这种差异包 括自然条件的异质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① 自然条件是区域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各区域在自然物质基础方面的差异引起各区 域在生物圈,生态环境,土壤构成,地理位置,水文,气候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 异对区域自然资源,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长期的.一般而言,自然基础的 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是区域之间自然资源禀赋状况不 同,制约着各区域的经济活动或产业类型及效率,进而影响区际分工格局和各自在② 区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利益分配. 二是自然差异直接影响不同区域的生产成本,产业布局和投资重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方向. (2)经济发展基础差异①吴殿廷:《区域经济学》,科学出版社,北京,2003 年版,第 27 页. 张敦富,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 年版,②第 18 页.11 以时间参照系来看,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不可选择的,也是当下无法改 变的.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不完全相同的,每个区域都在长期的发 展过程中积累了具有本区特点的经济基础.区域经济发展基础的差异,是构成经济 发展水平现实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区域经济基础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技术,经济, 社会的综合演进过程.不同区域在不同时期,技术,经济,社会条件存在着不同程 度的差异,这些差异的积累导致经济基础差异的客观存在.区域经济基础包括区域 经济总量和区域经济结构,无论是经济总量的形成,还是经济结构的布局,都是经 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由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积累叠加的结果. 2,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外生因素 (1)制度安排差异 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经济制度是指有关生产,交换,分配,消 费活动的决策及实施的各种组织机构,规则,手段和方法.制度因素和自然因素不 同,它是可选择,可变更的.就全国范围讲,总体的制度安排是相同的,但某些具 体制度安排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有差别的.国家从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出 发,在各发展阶段上,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进行差别对待,造成各区域之间制度 环境的差异,这是导致和加剧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若一国在产业结构制度安 排中重视农业的投入,那么,农村地区的发展就相对快一些.如果制度安排中优先 发展重工业,那么,重工业密集的地区就成为优先发展的地区.即使在制度安排相 同的情况下,由于各区域自然,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条件不同,区域经济发展 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如一国在整体制度安排上都实行对外开放,沿海地区因具 有对外开放的诸多有利条件,将会发展成经济发达地区. (2)政策差异 国家的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 影响体现在:政策作为一种外在的力量促进或抑制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从而产生区域经济利益的差异.国家任何经济政策的调整都会带来各区域经济利益 不同程度的重新分配和整合. 首先,就宏观经济政策而言,纵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国民经济全局利益出12 发调控经济发展的,但具体经济政策的实施总要落实到各个经济区域.宏观经济政 策的实施,给不同区域所提供的发展机遇和经济利益是不同的,进而造成区域间经 济发展速度上产差异.例如,当宏观经济发展需要对价格政策进行调整,不同产品 价格的涨落会影响到相应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实施能源产品高价政策,能源丰裕 地区能获得较多的经济利益;实施工业品高价政策,工业制成品地区的获利就会高 于其它地区. 其次,从微观区域政策来看,任何国家对各区域都会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各 区域经济朝着既能发挥区域优势又符合国家整体利益的方向发展.所以,区域经济 政策本身就具有差别性,有差别的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必然在各区域产生明显的区 域经济效应差别.当一国政府要扶持某区域发展时,往往会采取优惠的财政,金融, 贸易政策,刺激该区域经济的发展,政策倾斜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非常 明显的.区域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以区域财政政策,区域货币政策,区域转移支付 政策为主要内容的财政金融政策;区域产业和区域投资政策;区域合作和区域协调 发展政策等. 3,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制约因素的评析 通过对国外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阐述和对其客观性的分析,从中可知,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实施的,非均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 要手段,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区域之间经济协调发展,所以,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受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一般看来,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主要受 以下因素的制约: (1)受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复杂性的制约.区域经济是在非均衡―均衡―非均衡 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的.区域经济每一个非均衡―均衡―非均衡的往复过程都是 区域经济发展的量变质变过程.均衡是一种理想状态,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在 追求均衡,又不断打破均衡的非均衡中完成着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发展.在区域 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区域发展各种条件的非均衡性是始终客观存在的,非均 衡发展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必然现象.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均 衡是贯穿区域发展全过程的恒久的状态,均衡是区域发展过程中暂时的结果,区域13 经济发展是在不断扬弃非均衡,建立新的均衡的循环往复中进行的.为了达到区域 间高水平,高层次的均衡,必须采取发展过程中的非均衡,并在这一过程中尽量缩 小区际差距.所以,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 各国区域经济发展必须遵守非均衡规律,如果忽视这一规律的客观性,人为地强行 追求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只能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低效率,无效率或负效率和普 遍性落后.所以,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只能是非均衡―均衡―非均衡波浪式发展的过 程,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得到发展,然后再向不发达地区扩展的 一个长期发展过程中完成的. (2)受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及实现手段的制约.均衡和非均衡都是区域经济发展 的方式和手段,而不是目的或目标.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或目标是区域经济的高效, 协调.区域经济的高效性是指高效地配置区域资源,达到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 结构,区域经济运行质量的高效和优化,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区域经济快 速发展.区域经济的协调性包括区内协调和区际协调.区内协调指区内的经济,社 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区际协调指在区域分工基础上实现区域合作,利 用区域资源的互补性,促进各区域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并不断缩小区域间的差距, 以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均衡并不意味着高效,协调,区域经济非均 衡也不意味着不高效,不协调.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并不是区域经济发展追求的目 标,其目的也不是要拉大区际间经济发展差距.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运用非均衡 手段达到区域经济的高效和协调发展的目的.所以,均衡与非均衡不是衡量区域经 济发展的标准,任何一个国家的区域经济都不能为均衡而均衡,也不能为非均衡而 非均衡.无论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还是非均衡发展都是以区域经济的高效,协调为目 标的.但是,从均衡和非均衡两种发展方式的比较上看,均衡发展既不能带来区域 经济发展的高效率,也难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矛盾是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根本又体现在差别上,有差距才有效率,协调也是有 差别的协调,只有在宏观调控下运用非均衡发展规律,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高效, 协调发展.所以,均衡是相对的,非均衡地绝对的,即使均衡的目标也只有通过非 均衡的途径才能实现.14 (3)受经济发展体制条件的制约.任何区域经济发展理论都是在一定的经济体 制下实施的.区域经济理论本身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关键在于这种理论是否与客 观存在的条件相适应.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也必须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而不断 修正,调整,补充,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主观上的概括和抽象,理论要付诸 实践必须以理论为基础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战略的实施又必须借助一 定的经济体制.所以,区域经济理论的最终实施是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完成的.区 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可以为各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践提供普遍的理论指导,但是, 由于各国体制条件的不同,不同国家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实现途径,战略模式等 必然会存在明显的差异.15 二,国外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及比较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发展已摆脱了自由,自发的状态,进入到由一定的理论做支 撑,通过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战略而自觉发展的状态.许多国家在利用区域经济非 均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各类不同经济区域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促使各区域 及各区际间的协调发展.各国在解决区域发展问题时,尤为重视落后地区的开发. 尽管各国的国情不同,在开发落后地区过程中实施的政策措施和开发战略也千差万 别,但在开发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却有许多国际共性.因此,研究各国区域经济 发展,并从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实现统筹区域发展战略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 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发达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工业化是从发达国家起步的,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发达国家较早 地注意到了区域经济发展和落后地区开发问题.如美国于 19 世纪前就开始对落后的 西部进行开发,英国政府对区域发展失衡问题实行国家干预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 然而,大多数发达国家把区域开发作为国家长期的发展战略,则是在二战以后.由 于发达国家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市场经济体制比较成熟,经济运行机制比较完备, 其区域开发战略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极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 是,发达国家在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开发中,也存在诸多失误,所带来 的教训也是深刻的.因此,研究发达国家区域开发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区域经济 发展的理论研究及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美国 美国曾经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的国家.从地理条件上看,美国西部主 要为高原山地,中部为平原,东部主要为阿巴拉契亚山地,东北部和中部自然条件 较优越.从 1776 年美国建国到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 区,到 20 世纪前半期,东北工业区集中了全国制造业人数和产值的 2/3 与 3/4,到16 20 世纪 80 年代,制造业产值仍占全国的 1/2 左右.①历史上,西部和南部地区主要 以采矿业,林业,种植业为基础产业,是东北部工业发展的原料供应地,其经济发 展相对落后,是典型的落后农业区. 美国独立以后,开始重视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解决欠发达地区的开发问题就成 为美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19 世纪以前的&西进运动&就是开发落后西部的运动. 如何处理西部土地,使西部土地能够得到高效地开发和利用,是美国&西进运动& 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1784 年美国起草了历史上第一部西部土地法令,规定西部 土地为美国全体公民的公地. 年先后又制定了两个土地法令,规定每英 亩公地售价为 1 美元,最小出售单位为 640 英亩.因为这个规定大大超出了自耕农 的购买力,1800 年国会通过的土地法,把最低出售单位降到 320 英亩,1804 年通过 的新土地法,把最小出售面积降到 160 英亩,1820 年的土地法又降至 80 英亩,1832 年再降至 40 英亩.1862 年林肯政府制定了著名的《宅地法》 ,进一步放松了西部土 地政策.该法规定:凡年满 21 岁的美国公民或外国移民,只要申请者交 10 美元手 续费, 就可在西部免费得到 160 英亩的土地, 耕种 5 年后便享有该土地的所有权. 《宅 地法》的实施激起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除此之外,美国还颁布了《鼓 励西部草原植树法案》《沙漠土地法》等法规,这些法规规定:只要在西部地区种 , 草植树或修筑灌溉沟渠达到一定面积,就可低价或免费获得一定面积的土地.为解 决购地者的支付困难,政府还采用了优惠的信贷政策以鼓励东部自耕农和土地投资 者及外国移民购买西部土地.1796 年的土地法规定,土地购买者可得到政府 10%的 贷款. 1800 年的哈里森土地法允许购地者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在四年之内还清借款. 西部经济能否与其它地区的经济相互联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部地区交通运 输业的发展.在向西推进中,美国政府非常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政府从三个方 面着手改善和发展西部交通运输:修建收费公路,修筑运河和改善河道,修筑铁路. 1811 年开始动工修建的东西大干线――坎伯兰大道横贯 6 个州,全长 1300 多公里,①黄本笑:《科技进步与区域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武汉,2002 年版,第 175-176 页.17 成为移民前往西部的主要通道之一.① 年美国修建了第一条运河――伊利 运河,全长 365 英里,将五大湖区和大西洋连通,成为东西交通大动脉.南北战争 后,美国的铁路建设达到了高潮, 年间,5 条横贯美国的铁路干线相继建 成.至 1900 年,美国铁路总长达 2 万多英里,大大超过了欧洲国家. 20 世纪以后尤其
年大危机以后,美国对欠发达地区的开发重点转移 到南部.当时美国区域经济失衡的重要表现就是南北差距过大,先进的北部工业区 统治着落后的南部农业区是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年大危机的影响, 更加剧了南部地区的落后状态.为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执政后,从 1933 年开始推 行&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内容就是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为促进南部落 后地区的发展,罗斯福选择了南部的田纳西河流域地区作为综合治理和开发的试点 地区.在罗斯福的建议下,美国国会于 1933 年通过了《麻梭浅滩与田纳西流域开发 法》 ,并依据&新政&中的相关法案,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委员会& (TVA) , 负责组织和管理田纳西河流域和密西西比河中下游地区的水利综合开发和利用.目 前,田纳西河全程常年通航,水资源的利用率约 90%.田纳西河流域已成为美国最大 的电力基地,拥有 50 座水电站,12 座火电站,2 座核电站.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取 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了美国东南部地区的发展. 50,60 年代,美国遭受多次经济危机,许多地区出现了高失业率的现象,严重 的区域问题再次引起了普遍关注.1961 年美国颁布了&地区再开发法& ,主要解决地 区失业和经济落后问题.该法规定的地区开发援助标准主要是失业率标准.1965 年 美国又制定了两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法规:公共工程和经济开发法及阿巴拉契亚 区域开发法.前者是用以代替原来的&地区再开发法& ,此法对高失业和经济落后地 区的援助由原来直接支持私人企业转向对公共工程的投资上.后者是对阿巴拉契亚 地区的开发法.阿巴拉契亚地区是一个落后的山地农业区,该区教育水平低,人均①杨大江:《美国西部大开发中的政府作用初探》,《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 年,第 4 期,第 23 页.18 收入低, 就业水平低, 50 年代美国的主要贫困区. 是 阿巴拉契亚区域开发法通过后, 依法成立了美国第一个由联邦和州两级政府合作管理的机构――阿巴拉契亚区域委 员会.法案规定,由联邦政府和各州向该地区提供财政援助,调整经济和社会结构, 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该开发计划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从 1965 年到 1976 年,该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 到 70 年代,美国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落后地区得到了较 快的发展,地区差距大大缩小,美国对区域经济的干预力度有所减弱,绝大部分的 地区援助被取消.80 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区域差距再度扩大,区域发展政策重新受 到政府的重视.1993 年克林顿政府颁布了&联邦受援区和受援社区法& ,这是一个比 较系统的有关落后地区发展问题的法案.到 1994 年,联邦政府批准了 6 个城市受援 区,65 个城市受援社区,3 个农村受援区和 30 个农村受援社区的援助申请. 2,日本 明治维新加速了日本的工业化进程,使日本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也 使日本的区域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日本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使以本国原 料为主的地方工业地位明显下降,而以能源和资源的大量进口和产品大量出口为特 征的重化工业迅速发展.同时,资本集中和垄断的加强,促使工业进一步向大城市 和沿海港口城市集中,这样,逐步形成了以东京为中心的京滨,以大阪为中心的阪 神,以名古屋为中心的中京三大工业区和以北九州为重化工业基地的四大工业地带. 这些地区成为经济高度集中的发达地区,而其它地区则是工业比较稀疏,发展比较 缓慢的落后地区. 日本政府对区域经济活动的积极干预始于二战以后,战后日本的区域开发经过 了四个阶段: (1) 年经济恢复时期.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陷入瘫痪状态.为尽 快增强国力,恢复国民经济,日本政府于 1950 年制定了&国土综合开发法& ,以求 合理布局产业空间结构,综合开发利用资源.二战刚结束,日本经济面临的主要任 务是恢复因战争而遭受严重破坏的工业生产和城市设施,针对这种情况,日本在经 济恢复时期实施了&重点开发战略& .在产业选择上,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在空间选19 择上,开始确定了 21 个重点开发区,以后又扩大到整个沿太平洋狭长地带,着重发 展工业基础较好的东京,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四大工业区①. (2) 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经过 10 年恢复,1955 年日本经济达到 战前水平,随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经济恢复时期实施的以四大工业区为主的太平 洋沿海工业地带重点发展战略,极大地促进了重化工业的发展,但同时也显现出区 域经济发展中的&过密&和&过疏&问题.原来的四大工业区已接近饱和,工业企 业及人口大都集中于太平洋沿岸,成为&过密&地区,而其它&过疏&地区则人口 稀少,经济落后.从 60 年代以后,日本政府开始注意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并致力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过密&与&过疏& ,提出了实现国土均衡发展的政策目 标.日本政府为减缓地区压力,平衡地区经济发展,防止极化效应的过度聚集,于 1962 年和 1965 年规定禁止在东京,大阪以及川崎和横滨等大城市新设工厂.1962 年,日本还制定了第一个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其基本目标就是防止都市的过度膨胀, 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1969 年日本又制定了第二个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其宗旨是 分散布局工业,缩小地区差距.日本政府调整区域经济布局的主要作法是:第一, 向原来工业集中地区的外围扩展,并形成以大城市为依托的综合经济区.第二,通 过实行倾斜政策,加大对落后偏僻地区的开发力度,如对北海道地区的开发. (3) 年经济低速增长时期.受石油危机的影响,日本能源严重短缺. 日本意识到要解决能源问题,必须减少对国外能源的依赖,解决的办法就是发展高 科技产业以减少能源消耗,开发新能源技术以替代石油.因此,日本将过去的&贸 易立国&改为&科技立国& .由于四大工业区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80 年代后,日本 经济的地区布局又开始向东京等大都市圈集中,区域经济失衡现象再一次加剧. (4)80 年代中期以后的区域开发.为解决区域经济的过分集中问题,日本于 1987 和 1998 年制定了第四和第五个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目的是建立多极型,多轴型 和分散型的区域经济结构.80 年代中期后日本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是配合&科技立①江世银:《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论》,四川人发出版社,成都,2003 年版,第 236 页.20 国&战略的实施,与区域经济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在日本工业布局上 的具体体现就是建立科技园区.日本的科技园区大都设置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 大都市圈的外围, 北起北海道,东北地区,西南到九州.如著名的筑波科学城,位 于东京东北约 60 公里,日本的大批科研机构都由东京迁到筑波.20 世纪 80 年代后, 日本在九州南部的熊本,鹿岛,宫崎三县相继建立了以生产集成电路为中心的工业 地区,九州成了日本的&硅岛& . 3,西欧诸国 (1)英国 英国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传统工业区域分布较为集中的国家,是欧洲区域经 济发展问题最突出的国家之一.其北部,西部和苏格兰,威尔士等属于经济发展的 落后地区,其中有的属于老工业集中区,而新兴工业则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特别是伦 敦地区.英国很早就开始关注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也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区域经济发 展政策的国家. 20 世纪 20 年代至 40 年代,是英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形成阶段.为了消除传统工 业集中地区的就业压力,1928 年,英国政府成立了&工业迁移委员会& ,以引导劳动 力向工业集中地区之外的其它区域迁移, 缓解工业集中地区的失业 &黑点& 1934 年, . 英国政府颁布了《特别区域法》 ,将东北沿海,西卡伯兰,苏格兰中部和南威尔士 4 个失业率高的地区划为特别区域,政府划拨 200 万英镑的财政援助,改善这些地区 的基础设施,并以投资补助的形式鼓励企业迁往这些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凯恩斯主义的盛行和国家干预的加强,英国政府强 化了对区域经济问题的干预.1945 年,颁布了《工业布局法》 ,将原来的特别区改为 开发区,并且扩大了受援地区的范围,鼓励企业迁入开发区,以增加落后地区的就 业机会.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英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活跃期, 促进萧条区域的增长成为英 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1960 年,英国制定了《地方就业法》 ,撤消了《工业布 局法》 按照失业率标准, , 将原来的开发区改成 165 个小开发区. 1966 年, 通过了 《工 业发展法》 ,又把 165 个小开发区扩展成 5 个大发展区,其面积占英国国土的一半.21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英国的区域经济政策又进行了调整,强调落后地区的自 力更生和自我发展.认为,产生区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落后地区的经济效率低,低 效率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家活动低效率.所以,缩小区域差异的关键在于 对落后地区的企业加大刺激,提高企业家的活动效率,以转变区域增长的动力提供 方式,即由外部投资拉动向内部自生发展的转变,实现区域经济的&内生&发展. (2)德国 德国实行的经济体制是&社会市场经济& ,这种体制的主要特点就是在竞争的基 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德国基本法就规定要实现&生存条件一致& ,国家要 合理调整地区差距,要求富裕地区援助落后地区.二战以后,德国历届政府都把区 域经济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1951 年以来,德国各州之间就建立了富裕州向 贫穷州转移支付的财政平衡制度,同时,联邦政府对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支 持,重点扶植贫困地区的开发,到 1969 年重点开发地区的总面积占全国面积的 48%, 1980 年增加到 67%.所以,德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不像其它国家那样突出.1990 年两德统一后,东西经济差距再一次突出,因为东德的经济总量只有西德的三分之 一,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再次成为德国政府的重要任务.统一后的德国,东部 地区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低梯度区,东部地区的发展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德国政府建立了&德国统一基金&重点资助东部地区, 年向东部地区提供 的援助就达 8000 亿马克,东部人均收入也上升到西部的三分之二,东西部地区的经 济差距大大缩小,德国的区域经济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一些落后地区赶上了 全国平均水平,有效控制了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 (3)法国 由于历史及自然条件的差异,法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随着战后经济 恢复,特别是 50 年代中期以后经济进入高涨阶段,法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愈 加凸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日益突出.北起勒阿佛尔南至马赛一带和东部内 陆地区是法国的经济发达地区,西部是法国的落后地区.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引 起了法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加强对地区经济的干预,控制地区之间差距的扩大,促 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法国政府加快实现现代化的一项紧迫任务.22 法国政府的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是从二战以后开始的,但有计划,有步骤的大 规模展开,则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法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人口 的合理分布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地区经济网络,形成 发达地区合理发展,落后地区加快开发,改造老工业区,建立新工业区的区域经济 合理布局. 法国的区域开发是逐步展开的, 年代主要解决巴黎等大城市的过度膨胀问题, 50 调整城市的空间布局. 年代主要开发落后地区, 60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年代以后, 70 政府的政策重点转向改造老工业区和发展新工业区. 在法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开发落后地区是地区发展问题的主要内容.为 指导落后地区的开发,政府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 首先,制定了工业分散化政策.主要内容是,疏散大城市的工业经济活动,限 制巴黎等大城市的过度膨胀,建立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地方中小城市.法国政府通 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巴黎等大城市的工业,商业,金融业,政府机构向中小城市 及不发达地区转移,并通过制定强制性法令,严格限制在巴黎等大城市创办新企业. 政府制定了&巴黎地区整治远景规划& ,决定在巴黎城郊建立 9 座卫星城市,以缓解 巴黎的压力.同时,法国政府通过制定各种城市发展规划,重点加强落后地区和边 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扶植区域中心城市和地方中小城市的发展,建立多极 中心城市.到 70 年代,里昂,马赛,里尔,南锡,梅兹,南特,图卢兹和波尔多八 座区域中心城市相继建立,它们成为地区经济增长极,发挥着区域首府的作用.80 年代后,新兴的中心城市和卫星城镇迅速发展,这些中心城市和城镇的发展不仅抑 制了大城市的恶性膨胀,而且,大大促进了农村地区和其它落后地区的发展.工业 分散化政策执行后 10 年,仅巴黎迁到其它地区的工厂就达 2800 家. 其次,制定了农村结构改革政策.法国西部,西南部和中部是经济落后的农牧 业区,政府为了改变农村的落后状况,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农村 地区的远景规划,并通过各种手段向农村地区实行倾斜.比如,70 年代初政府专门 制定了有关改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特别条例& .为改革农村经济结构,还专门设 立&农村改革基金& .23 第三,制定了山区开发政策.法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1/5,为充分开发山区 资源,自 60 年代开始,法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山区整治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 加强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山区交通和通讯网络,推进农牧业生产现代化,发 展山区的工业,旅游业和公共服务业.为此,政府还制定了相关法令,以保障山区 开发政策的实施. 第四,制定了老工业区结构调整政策.东北部地区是法国的老工业基地,其主 要产业是煤和钢等传统产业.随着现代化的进展,东北地区的经济功能衰退,经济 日益萎缩.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政府对东北老工业地区实行&改造&和&重振& .1984 年法国政府制定了&工业结构改革方案& ,该方案把东北地区涉及到煤,钢等传统工 业部门的 14 个区域确定为&振兴极& ,其中,洛林和诺尔-加莱等地区被列为重点改 革区,其改革目标是实现这些区域的&再工业化& ,变传统的单一经济结构为多元经 济结构.其主要作法是加大对老工业区的投入,大规模更新设备,采用最新科技成 果对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关闭一些亏损企业,鼓励创办有竞争能力的企业等. (4)意大利 意大利南北方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北方由于交通便利,有利于原料 和产品的进出口,工业化程度较高.南方地区由于远离欧洲大陆,资源相对贫乏, 交通闭塞,并且保留着落后的封建土地关系,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意大利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解决南北经济差距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南方 开发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该计划是二战后意大利政府实施的一项规模最大,期限最 长的区域经济发展计划.其主要特点是: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由政府策划,制定计 划,并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计划的运作和实施,在计划的落实中,政府投入强有力 的政策支持. 1950 年意大利政府提出了全面开发南方的计划,并成立了&南方发展基金& ,又 称 &南方开发银行& 以 , &特别干预& 的方式对南方地区实施较大规模的开发. 1950 自 年以来,意大利为开发南方地区颁布了 20 多个法律,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措施.
年,南方发展基金的重点是促进农业发展和改善基础设施,目的是增加南 方的农业收入和为南方地区的工业化创造必要的经济基础.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24 对农业实行技术改造,改良土壤,大力发展南方的蔬菜,水果,橄榄油等作物的生 产和出口.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南方地区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建设,修建 排灌工程和供电网. 年,意大利政府对南方特别干预政策的重点,从大规 模兴建基础设施转向大力发展该地区的工业企业.政府首先在南方建设&工业发展 区& ,政府规定,国有企业必须把工业投资的 60%,新建工业的 80%投放到南方,在 南方的投资都可享受到政府的财政补贴.此后,在南方地区相继建立了 24 个工业发 展地区.1973 年石油危机以后,南方许多大型企业陷入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南方的 失业压力.为降低失业率,保证南方经济的发展,70 年代中期,意大利政府对南方 特别干预的重点是发展中小企业,解决失业问题.80 年代以后,南方发展基金又开 始大力发展南方的旅游业,在南方地区开辟了一些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1990 年以 后,意大利政府主要通过对南北方的协调合作解决南北差距问题.除继续鼓励到南 方投资外,政府通过鼓励地方企业合作发展的政策,促进北方的企业同南方的企业 进行项目合作,推动南方地区的工业进一步发展. 纵观发达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一方面,落后地区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落 后地区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区域差距大大缩小.另一方面,在某些区域开发措施实 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失误,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第一,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美国 在大规模的西部开发中,由于过度开发处女地,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致使 1934 年 西部爆发了毁灭性的沙尘暴,导致 16 万农民倾家荡产.到 20 世纪 60 年代西部工业 发展引起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美国国会不得不修改通过了 《清洁空气法》 1963 年) ( , 《水质法》 (1965 年)等有关法律,并成立了有关环保的政府机构,政府和企业每年 要花费数百亿美元用于控制污染.第二,忽视了落后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各国的 区域经济政策大都偏重于对落后地区的投入和援助上,在提高落后地区的自我发展 能力方面做得不够.如意大利南方的开发,中央政府把投资总额的 40%投入南方,在 南方建立了许多能源重化工部门的大项目,大工程,却忽略了对南方自我发展能力 和产业链的建设.这些大企业与本地区中小企业的关联度极低,成为&飞地&&孤 , 岛&和&沙漠中的教堂& .25 (二)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二战前,发展中国家大多是发达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经济发展 及劳动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人均收入低,贫富差距大,工业生产主要以原材料和 初级产品加工为主.发展中国家独立以后,大都采取了发展工业为主,以城市带动 农村的区域发展战略,但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原来的畸形经济结 构,相反加大了现代工业集中地城市和传统农业生产区之间的差距,加剧了区域经 济的二元结构.由于历史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大多数发 展中国家从 20 世纪 70 年代才开始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强调农村落后地区的开 发,以协调区域间的经济关系.由于经济实力较弱,发展中国家的区域政策取得的 效果也不及发达国家.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有些国家区域 经济发展较成熟,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韩国,巴西等,韩国已步入发达国家的 行列;有些国家区域发展比较落后,区域失衡现象仍然很严重,如埃及等. 1, 韩国 二战结束以后,韩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一样,面临着经济恢复和发展问题.也 和其它发展中国家一样,面临技术落后,资本短缺等问题.韩国政府采取了先工业, 后农业和以出口第一为特征的外向型发展战略,这使得经济基础比较雄厚,交通条 件便利的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到 60,70 年代,形成了以汉城,釜山 及周围地区为中心的工业群带和出口地带,东部沿海发展成为韩国经济最发达的地 区,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东西部地区之间差距明显扩大,成为韩国经济 进一步发展的障碍.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东西差距问题引起了韩国政府的重视,政 府制定了&西部开发计划& ,90 年代以后,政府开始组织实施这一计划. 80 年代中期,韩国国内要求开发西海岸的呼声逐渐高涨,1986 年以后,韩国国 土开发研究院和建设部先后制定了&国土综合开发方案&和&重新划分工业布局计 划& ,提出 90 年代韩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应转移到以汉城――大田――光州为轴线的 西南沿海地区.1988 年卢泰愚当选为总统后,马上成立了专门机构组织实施&西部 海岸开发计划& .1988 年 4 月,韩国政府批准成立了以总理为首的&西部开发推进委26 员会& ,负责计划的具体落实.1993 年金泳三执政后,又进一步完善了这一计划,并 积极推动计划的实施.1996 年韩国政府开始实施落后地区开发计划,先后确定了 30 个地区为&开发促进区& ,2003 年韩国政府新批准了 4 个&开发促进区计划& ,政府 投入巨资帮助这些地区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发展中 小企业. 韩国解决地区差距是和国土综合开发联系在一起的.国土综合开发是把全国作 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以加强落后地区的建设和开发为重点,实现国土的均衡发展. 为此,韩国政府在 2003 年 2 月成立了直属总统的&地区均衡发展企划团& ,并由该 企划团制定&地区均衡发展 3 年计划& ,具体任务就是缩小地区差距. 卢武铉当选为总统后,为解决以汉城为中心的首都圈过于集中问题,实现地区 均衡发展,政府决定将行政首都迁移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部忠清地区.以汉城 为中心的首都圈集中了全国半数的人口和 70%的经济力量,与欠发达的中,南和西部 相比悬殊较大.汉城地区人口和经济力量的畸形膨胀,使韩国经济结构出现了&一 头沉&现象,严重影响了国家整体发展.政府把中部地区作为新的行政首都所在地, 其目的之一就是实现地区均衡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韩国国会于 2003 年 12 月 29 日表决通过了《新行政首都特别法》 ,为韩国迁都奠定了法律基础.2004 年 1 月 13 日,卢武铉在总统府签署了《新行政首都特别法》《地方分权特别法》和《国家均 , 衡发展特别法》 ,至此韩国的迁都工程及以迁都带动国家均衡发展有了法律保障. 2, 巴西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巴西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中,东南部 和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中西部和北部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多年来,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直为巴西历届政府所关注.为改变这一状况,巴西政府采取的 主要措施是:在落后地区兴建大中城市,以城市化提高落后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从 而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早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巴西就计划在中西部地区兴建一 批大中城市.1960 年,巴西政府下决心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的巴西利亚, 并耗巨资把巴西利亚建造成中部高原的一座现代化都市,大大刺激了中西部地区的 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巴西利亚已发展成拥有 16 个卫星城的现代化27 城市, 并成为连接北部,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发展极.在迁都的同时,政府 还修建了巴西利亚通往东北和北部地区的公路,为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 &亚马逊经济开发计划管理局&&东北部开发管理局&&中西部地区 , , 开发管理局&和&东北银行&相继成立,从行政管理到财政方面都成立了具体机构, 保证了区域开发的制度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也尽量采取向中西部和北部地 区倾斜的方针,重点是解决交通不便和水资源缺乏问题.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 以巴西利亚和北部城市玛瑙斯为中心的交通网络,极大改变了边远地区的交通落后 状况.另外,开发水利资源问题也取得重大进展,在亚马逊地区建造了总装机容量 800 万千瓦的图库鲁伊水电站,为落后地区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政策倾斜,优惠政策是巴西政府开发落后地区所采取的另一重大举措.巴西政 府规定,凡在 1993 年 12 月 31 日以前在北部地区建立的企业,并确实已扩大经营规 模,实行现代化管理和多元化经营的,均享受 10 年或 15 年不等的免税期.在亚马 逊河,新古河和巴勒奈瓦河流域参加基础设施建设,林业,农业,牧业和矿产勘探 开采等项目的企业,10 年内不缴纳所得税,企业进口国内没有的机器设备,车辆均 可免征或减征进口税和工业产品税. 为吸引国内外投资,1967 年巴西政府还在北部地区建立了玛瑙斯自由贸易区, 在区内实行各种特殊的优惠政策,对区内用于消费,储存(再出口) ,加工或使用的 外国产品,免征进口税和工业产品税,区内制成品免征工业产品税.玛瑙斯自由贸 易区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电子,摩托车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本区的发展,并带动 了相关配套企业及服务业的发展.目前,玛瑙斯自由贸易区已经发展成为巴西最重 要的贸易集散地,并带动了整个亚马逊地区的发展. 为进一步引导私营企业增加在西北部和东北部落后地区投资,巴西政府近年来 还制定了新的鼓励政策,如,为使巴西汽车工业重心逐渐从东南部转向中西部地区, 1996 年底政府出台了一项政策:前往西北部和东北部投资的外国汽车厂商可享受大 幅减税优惠.此外,巴西政府还采取措施将制鞋,纺织等传统工业逐渐转移到经济 相对落后的地区.政府还加大对东北部地区无污染有机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决心 要将这一地区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无污染农业出口基地.28 3,印度 1947 年印度独立后,开始发展经济.为了摆脱对原殖民国家的依赖,迅速提高 经济增长速度,改善国际贸易条件,印度政府认为必须建立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 为此,政府采用了优先发展城市工业的区域发展战略,把投资向城市工业倾斜.到 60 年代印度农业生产几乎停滞, &三五&计划(1960 年-1965 年)期间,印度不得不 进口 1000 万吨粮食,以弥补粮食缺口. &中心――外围&的区域经济二元结构问题 日益突出,印度的心脏地区是落后的农村自然经济区,交通条件便利的沿海地区是 较发达工业经济区.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缓解区域经 济发展失衡衡现象. 制定落后地区发展计划.为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印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 发展计划.如 1978 年开始实施的&乡村综合开发计划& ,1981 的&国家乡村就业计 划& ,1983 年的&无地人口就业保证计划& ,还有沙漠开发计划,农村工程计划,干 旱地区计划,综合旱地农业开发计划,全国农村就业计划,农村综合发展计划等. 这些计划的实施,为落后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制定刺激落后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央政府的刺激措施主要包括所 得税优惠,中央投资补助,运输补贴等.州政府的刺激措施主要包括在落后地区开 设条件较优越的开发区,免除货物上市税,在一定年份免除水费等. 成立援助落后地区的咨询机构.1968 年在国家发展委员会中专门成立了为落后 地区提供财政金融帮助的工作组.该工作组提出了给落后地区工业发展提供补贴和 税收优惠的建议,印度政府采纳了这些建议.1980 年,印度政府又成立了国家落后 地区发展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审查和鉴定落后地区;检查资金优惠,投资补贴 及运输补贴的执行情况;为促进落后地区发展提供各种建议. 增加对落后地区的资金投入.印度对落后地区进行资金援助的方式和渠道是多 种多样的,主要包括赠款援助,贷款援助,税收优惠,投资补贴,运输补贴,费用 补贴,利用外资等.如从 1970 年起,对落后地区固定资本投资超过 50 万卢比者, 按 10%给予补贴,后又提高到 20%.从 1973 年起,对在山区及边远地区建立工业企 业者,其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费给予 50%的补贴.29 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投入.印度从 60 年代中期开始加强农业科研,推广农业科研 成果.60 年代开展的包括良种,化肥,农药,灌溉机械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革命& , 使印度由缺粮国变成余粮国.70 年代的&白色革命& ,通过良种杂交,大大提高了奶 类产量.80 年代开展的以扩大渔业资源为目的&蓝色革命& ,加大对淡水鱼虾和珍珠 养殖技术的研究力度,加强了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印度政府 还把生物技术作为重点科技知识产业,现有 100 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在从事农业生 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并在理论研究,实验室技术,应用技术及生物技术产品 的研究,开发,试制和产业化等方面均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大批生物技术成果的应 用,已使印度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在落后地区培育以高科技为依托的增长极.印度政府利用高科技尤其是信息技 术的相对独立性,和其投入主要是以智力因素为主,对其它资源的依赖不大的特点, 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发展信息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实现产业结构 的升级.印度政府比较重视把开发落后地区和发展高科技产业联系起来,在落后地 区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增长极.卡那塔克邦位于印度南部,是一个交通不便, 发展滞后的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该邦在政府的支持下,实施跨越式,高起点的信息 技术发展规划,并以其首府班加罗尔为增长极,加大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扶植力度. 至 90 年代,班加罗尔就成为印度的计算机之都,并以&印度的硅谷&著称于世.安 得拉邦原来是印度南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邦,工业基础薄弱,社会经济发展在全 国平均水平以下.在班加罗尔的带动下,该邦首府海得拉巴也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 业,到 1997 年,在海得拉巴建起了以开发信息技术为主的亚洲最大规模之一的高科 技城.这些建立在落后地区的高科技增长极,不仅有助于落后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促进落后地区的技术进步和整体经济素质的提高,同时,也 提升了印度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4,埃及 埃及 96%的土地是无人居住的沙漠,95%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尼罗河和尼罗河三角 洲地区.整个国家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地区是该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工商业发达, 城市集中,农业生产水平较先进.南部地区大部分是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贫困现30 象严重.埃及从 1991 年开始实施经济改革,但南北差距却进一步扩大.为缩小地区 差距,1997 年埃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开发落后地区的措施. 政府对向落后地区的投资给予政策优惠.如尼罗河西岸地区是重点开发的落后 地区,在这里投资的工业项目,凡三年内开工的皆免除用地费.埃及《投资法》规 定, 凡在政府指定的尼罗河谷以外的地方投资, 可享受 20 年免除所得税的优惠. 1997 年颁布的新城区法规定,投资者只要在新城区内投资,即可免交 10 年营业税,所得 税,地产税等. 扶贫和开发落后地区相结合.对于没有土地的农民,失业人员等贫困群体,政 府对他们的重要扶贫政策是在新开垦的地区为其提供就业机会,鼓励他们迁移到新 开垦的地区. 在落后地区建设大型项目.如 1997 年开工的南部河谷开发项目,该项目的目的 是将尼罗河水从纳赛尔湖引入新河谷地区,在西部沙漠地带建设一块新的三角洲. 项目的主要工程是开挖一条长 310 公里,宽 30 米的水渠,同时,还要进行发电,石 油天然气管道,公路,铁路,机场,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其它大型项目还有东 奥维纳项目,西奈开发项目,科技谷开发项目,北苏伊士湾开发项目等. 吸引外资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埃及在苏伊士运河东岸建立科技谷,目的就是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吸引外资等方式,建立埃及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该 科技谷主要发展电子,软件开发,计算机,空间技术,医药,生物工程等,主要由 政府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凡是与现代科技有关的企业入住,都可享受自由贸易 区的免税待遇. 制定落后地区开发的长远计划.以西奈地区的开发为例,埃及为开发西奈地区 制定了为期 23 年的
的西奈发展计划,计划要求:在西奈建立起一个完整 的经济体系,该经济体系以农业为主导,全面发展工业,采矿业,采油业,建筑业, 旅游业, 电力与能源, 交通与通讯, 医疗卫生以及其它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等. 2017 到 年计划完成时,将向西奈投资 750 亿埃镑,并提供 80 万个就业机会,使总人口达到 320 余万,最终将西奈建成为 21 世纪埃及的人口疏散地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从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总体发展上看,在处理区域发展中的城市化,工业化,31 农村发展,贫困问题,消除二元结构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存在很多 问题,除存在发达国家区域开发的问题外,发展中国家主要还有以下两方面的教训: 第一,片面追求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忽视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不少发展 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十分可观,特别是工业增长率甚至超过 10%,但是,整体经济水 平和社会进步并没有明显的改观.如独立以后的印度,片面追求以工业发展拉动经 济的快速增长,并希望通过城市化和工业化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事与愿违, 反而造成了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区域经济二元结构更加严重,引发社会动荡.第 二,发展中国家把工业化简单地等同于城市化,把城市化又简单地理解为城市规模 的扩大和人口的膨胀,出现了&过度城市化&现象,拉丁美洲国家表现最为突出.① 这些与工业化脱节的城市集中了大量的资金,但并不能真正发挥区域经济&增长极& 的作用,如墨西哥城人口超过 2000 万,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但对周边地区并没有明 显的拉动作用.(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域开发的比较和借鉴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是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 程中也产生了能对各国起普遍指导意义的启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缩小地区 差距,尤其是在促进不发达地区的开发方面,都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积累 了宝贵的经验,这些共同经验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迪和有价值 的参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域开发一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共同性,另一方面,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史,经济基础,社会条件等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区域开发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差异性.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落后地区开发的共同性 (1)法律和组织管理保障 健全的法律保障在开发落后地区过程中起到了驱动,促进和规范的作用.法治是管 理国家的最主要手段,同样,也是管理经济的最主要手段.国外许多国家在以法开发落①于同申,《发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2 年版,第 301 页32 后地区的实践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美国在开发西部的过程中, 一贯重视立法作用. 1862 年林肯总统签署了《宅地法》 ,1875 年为解决向边远地区移民出售土地问题制定了《土 地法》 .为推进农业科学化,1862 年国会通过了《莫里尔法》 ,1914 年又通过了《斯密― 利费法》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美国政府出台的有关西部开发的主要法律有《田纳西河流 域管理法》《地区再开发法》《阿巴拉契亚开发法》《公共工程和经济开发法》《农村 , , , , 发展法》等,1993 克林顿政府颁布了美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的法律― ―《联邦受援区和受援社区法》 .日本在开发落后地区过程中,首先对北海道进行大规模 的开发.1950 年日本制定了《国土综合开发法》和《北海道开发法》 ,将北海道列为国 土开发的重点,运用法律手段推进和保障地区开发措施的实施.此后日本还颁布实施了 大量有关地区开发的法律和法规,如《孤岛振兴法》《偏僻地区振兴法》《新草地法》 , , , 《国土利用法》等.仅1979 年出版的《国土立法》就收入国土开发基本法达 126 件. ① 德国制定和实施的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的法律有: 《联邦区域规划法》《联邦基本法》《改 , , 善区域经济结构共同任务法》《联邦财政平衡法》等.在《改善区域经济结构共同任务 , 法》中明确规定,联邦和州要共同出资对落后地区开发给予补贴.巴西政府在 1946 年的 宪法中对开发落后地区的资金来源作了明确的规定:联邦收入的 3%必须用于亚马逊地区 的开发,3%必须用于东北部地区的开发,1%必须用于圣弗朗西斯河谷地区的开发. 政府用法律来保障对落后地区的开发,使开发行为不仅是一个政府行为,也是一 个法律行为,从而更具有效性和战略性.政府用法律来规范落后地区的开发,也使该 行为更具权威性和稳定性. 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是开发落后地区的制度保证.开发落后地区是一项长远的调 整宏观经济空间布局的社会经济行为,为保证开发持续,规范,有序地进行,许多国 家都在政府机构中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落后地区开发政策的实施.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政府根据&罗斯福新政&中的有关法案,成立了一个直属联邦政府的,拥 有对田纳西河流域经济活动直接干预权力的政府管理机构――田纳西河流域综合管理 局.60 年代以后,又成立了地区开发署,经济开发署,阿巴拉契亚区域委员会及其它①杜宝虎,《美,日,意三国开发落后地区的法律对策》,《甘肃社会科学》,2000 年,第 6 期, 第 51-53 页33 各州的开发委员会.日本政府为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在总理府内设立了 3 个开发厅: 北海道开发厅,冲绳开发厅和国土开发厅.其中,北海道开发厅和冲绳开发厅是负责 北海道和冲绳两地区综合开发的. 而成立于 1974 年的国土开发厅的主要任务是: 其一, 制定,实施,调整计划.其中包括制定综合性国土开发计划和调整各省厅的计划并付 诸实施.其二,国土开发厅把原先各自治省所辖的落后地区开发的各种行政工作,集 中统一起来进行综合管理, 并且负责就每年全国落后地区的开发情况进行详细的调研, 发表调查报告,为落后地区的开发提供行政指导.意大利政府在南方开发建设的初期 就成立了&南方公共事业特别工程基金局& ,专门管理南方地区的开发事宜.1986 年 为进一步完善对南方地区开发的管理,意大利政府在总理府中成立了由南方事务部长 领导下的南方局,南方局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协调,促进, 保护生产发展,推动技术革新.南方局的成立标志着意大利政府对南方地区开发的干 预向着综合性,高层次性,制度化,系统化方向转变.英国为促进落后地区开发,专 门设立了&苏格兰开发署&和&威尔士开发署& .德国成立了制定和实施区域经济发展 战略的最高机构――联邦规划委员会,各地方政府都设置了专门负责区域政策的委员 会.法国政府为实现全国经济协调均衡发展,设立了&国土整治和区域行动评议会& . 巴西政府则分别在落后的东北部,中西部,南部和亚马逊 4 个地区设有专门开发管理 署.1968 年,印度国家发展委员会专门成立了负责研究落后地区工业发展的工作组. 1980 年,印度政府又成立了落后地区发展委员会.这些专门机构不仅负责落实开发政 策,制定地区开发计划,还开展筹措开发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大大加强 了对落后地区开发的综合,统一,协调管理,提高了开发效率. (2)优惠的开发政策和明确的开发计划 优惠政策的扶植是实施落后地区开发有力的政府杠杆.对落后地区来讲,其开发 过程是一项由政府主动组织运作的社会经济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落后地区的开发 主要是政府的主动行为.政府行为的主动性主要表现在为开发落后地区提供各种启动 杠杆,而各种优惠政策则是政府杠杆的核心.政府利用政策导向和政策效应刺激开发 的深度,引导开发的方向,增加开发的可控性.国外开发落后地区的优惠政策主要包 括以下几方面:34 第一,财政优惠 资金问题是落后地区开发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财政优惠起了重要的 作用.美国联邦政府一般把财政支出的 10%左右用于补贴州和地方政府,其中大部分 拨给了落后地区.日本政府为落后地区提供的财政补贴远远高于其它地区,如中央政 府给予北海道的各项开发补贴和其它地区相比,河流改造方面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汇添富均衡增长股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