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江苏生源地代码,最好的是香港还是江苏

香港多所大学到台湾“抢”生源
关注新华网
  从2月16日台湾大学学科能力测验成绩公布至今,已有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等多所香港名校来台“抢”优质生源。
  25日,已有百余年历史的香港大学在台北举行台湾本科生入学计划面试。香港大学教务处招生主任马纳介绍,面试以小组为主,5至7名学生随机分为一组,根据面试教授现场给出的一个话题或热点问题进行现场讨论。30分钟的时间,用英文进行,考察学生的思维、反应、沟通、分析、语言等多方面能力。
  据了解,香港大学来台招生已有多年,每年有300名左右台生报名。今年随着香港非本地学生名额增加,招生数会在往年30人左右的基础上有所增加。
  马纳说,台湾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一直深受香港的大学青睐。近日,多所香港的大学也在台湾招生。
  另据中央社报道,2017大学暨技职校院多元入学博览会当天在台北、高雄两地登场,6所香港、澳门的高校也来台招生。许多学校同步在台北展场举行面试。
  为抢到台湾顶尖学生,许多香港高校开出高额奖学金。香港大学每年最高18.6万元港币的奖学金,可涵盖在港大就读期间的全部学费和基本生活费。
  香港大学理学院本科生入学事务总监张荣森说,由于所招生源较好,学生的能力没问题,有学生刚去时可能会对英文教学不习惯,过段时间就没问题。学院招收的台湾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选择继续深造,其中多数人会去美国。
  当日,一位前来参加面试的台湾学生表示,香港的国际化吸引了她。(陈林 陈小愿)
责任编辑:  随着台湾“大学学科能力测试”(学测)发榜,香港知名大学20日起密集来到台北招揽台湾顶尖学生。
  香港大学20日到21日在台北举办本科(大学部)入学面试,预计吸引上百名学生争取约30个名额。香港中文大学将在21日面试,计划招生60人,已有近300名台湾学生报名。此外,香港城市大学也将于本月27、28日举办招生面试。
  近年来,台湾教育部门逐步扩大采认港校学历,目前已有16所港校进入“认可名册”。香港各大学也对招揽台湾学生就读颇为积极。香港大学就以包含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在内的全额奖学金吸引台湾学生前往,近年不少台湾学测获得满分的学生加入该校。
  香港中文大学过去三年间吸引150多位台湾学生就读,去年一举录取70余人。校方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处长王淑英介绍,今年香港中文大学也将提供每名学生284万新台币的全额奖学金,相当于学生4年求学期间的学杂费、住宿费和生活费总和。
  王淑英亦对记者表示,台湾学生具“生源好”、“活泼有礼”、“乐于助人”等优点。她注意到,以香港中文大学过往招生经验来看,台生比较偏向就读工商管理、环球经济与金融、工程学、理学和社会科学等。
  为吸引台湾优秀学生,香港中文大学此次来台招生还请来已毕业台生作为“代言人”,分享赴港学习经验。
  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系毕业的台生游怀萱4年前放弃台大外文系就读机会赴港,如今仍“暂不考虑返台发展”。游怀萱介绍,香港重视学生与职场接触机会,自己在大一就获得实习机会,大四下学期更是到一家创新公司实习,毕业后转为正职,无缝接轨。此外,她也认为香港职场较台湾更为国际化。
  在香港中文大学环球经济与金融系读大一的许耀元也说,香港重视学生职场生涯发展,令学生从大一就和职场接触,自己也正在找暑期实习机会。
  除此,跨文化体验、中英双语教学等,也是香港大学吸引台生的地方。不过,在港大面试现场,来自高雄中学的萧亦廷直言,最令他担心的是香港学费、日常花费较高,因此同时申请香港好几所学校,要衡量各校提供的奖学金多寡。(完)
文章来源:内地生与同学一起学习
港科大供图
2013年,内地有1.3万名高中生报考香港大学,6千多名高中生报考香港科技大学。经过学科成绩、面试表现、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层层遴选,最终被录取的考生无一不是内地顶尖的优秀生。作为内地沿海城市的上海,每年都是香港高校的主要生源地之一。广大市民好奇的是,这些尖子生在港校就读后,他们的就业情况是否也尽如人意。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到香港高校求学、毕业后留在香港打拼和发展的上海人,试图探寻内地毕业生在港就业情况。在他们看来,在香港求学和发展,收获很大,付出和心酸也很多,“不论你是状元或普通学生,一切从零开始,在这里,没有人会了解你的过去,所以要有平常心,脚踏实地慢慢学习和融入。”
投行职员高原:经常一天工作20个小时
高原在2007年考进港科大,2011年毕业,就读工商管理学士金融与经济双学位,现在在一家投资银行工作。
看到以前的学长学姐在香港投行干得不错,高原决定追随他们的步伐。高原的求职准备起步较早,了解到香港的投行喜欢在实习生中招全职,大三上半年,高原就开始投简历希望争取到银行实习,大三下半年她去纽约做交流生,整个面试过程都在美国完成的。由于香港和美国有时差,为了配合香港的面试,她常常需要凌晨3、4点起床等电话。
大三夏天,高原顺利得到投行的实习机会,因为在两个月的实习中表现出色,尚未毕业的她就拿到正式员工的预录取。正式入职前还在纽约进行了一个月的培训。如今已经工作两年的她,很喜欢现在的企业文化,与同事相处也十分愉快。虽然拿着不错的薪水,但也有满腹辛酸。
“很多人觉得投行是一个特别光鲜的工作,但很多人看不到这个行业背后的辛苦。我们经常要熬夜加班,经常一天工作20个小时,没有周末和假期,每天工作压力都很大。这确实是一份对女生来说特别辛苦的工作。我想说,你要想清楚自己要做的事,对自己要有正确的预判,是否能承受这种压力,为了这份工作,可能会牺牲蛮多东西。比如与亲人相聚的时间等。”
对于在香港买房子的问题,高原表示有考虑过,但是因为还没有拿到永久居民,现在买房不划算,打算拿到永久居民后再考虑买房。
咨询师吴萌:跳槽两次都有不如意
吴萌2007年参加高考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由于被录取的都是经管类专业,考虑到香港这方面更成熟,就选择到香港就读。在复旦大学委培一年后,她于2008年前往港大就读经济金融专业,2011年毕业。
吴萌说,去港大之前她并未给自己设立目标,只是想着到时候看发展随机应变。虽然读的是金融专业,但她一开始并未想着今后要从事金融这一行业。相反,大一、大二时她找的几份实习都和当初的专业、现在的工作不搭边,比如到媒体去当实习生、在五星级酒店实习等。她的很多同学都是到金融机构去当实习生。如今回看这两年,更像是自我摸索期,希望能体验不同的职业。也是因为这段经历,让她确定今后要从事咨询行业。
“选择咨询行业,是因为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行业和公司,就好像到不同的企业去实习一样,每次都有不同的主题和经历,充满新鲜感。至于毕业后是回内地还是留港,我没有考虑很长时间,主要是觉得在香港读书与投入社会工作的体验还是不一样的,想留在香港工作,锻炼自己。爸爸妈妈也支持我的决定。”
在吴萌看来,她的求职之路不算特别坎坷。在做了精心准备后,向咨询公司广投简历。在香港,像麦肯锡这样的大咨询公司,每年招的人很少,大多有海归背景,香港本地毕业生要想直接进这类公司很难。她虽然也投了这类大型咨询公司,结果也是石沉大海。庆幸的是,她后来收到一家规模略小的咨询公司面试通知,这段求职经历还算顺利,从投简历到面试最后拿到OFFER,大约花了2个月时间。
2011年,吴萌顺利进入一家咨询公司工作。但和她的预想有差距,客户多是IT公司,很难接触到其它行业。虽然待遇等各方面都不错,但一心期望做战略咨询的吴萌,在犹豫、挣扎了很长时间后,在不久前选择了跳槽。
吴萌现在的单位是一家欧洲咨询公司,香港办公室只有十几名员工。真正做了这份她理想中的工作后,却发现很辛苦了,“加班太厉害,差不多每天要工作十四五个小时,经常坐飞机在异地奔波,有时候一周要飞很多地方,基本没有周末。相比之下,之前的那份工作要轻松很多。”尽管如此,吴萌却并不后悔。在她看来,跳槽的根本目的达到了。
对于目前的收入,吴萌用“还可以”回答。她表示,咨询行业整体收入一般,在进入这行前她就做好思想准备,没有考虑过靠干这行发家致富。在她来看,香港吃喝玩乐、生活用品都比上海便宜,最大的支出是房租。“香港房价真心贵,生活条件与上海没法比。香港的房价已经很高,投资价值比较小。我现在还没想好将来是否和男友一起在香港留下来,未来我可能要读MBA,一切还在摸索中。”她坦言,她不知道自己要在咨询行业做多久,但做这行没有人想过在咨询界终老,大部分都是在了解了各种不同行业公司的运作情况后,会去读MBA,然后再去谋求新的职业发展道路。
牙医季超:工作一年开私人诊所
季超2006年高考考取港大,2007年入学,就读牙医本科专业(5年制,去年转成六年学制),2012年毕业。他说,当年报考港大纯粹想尝试、体验一下有着外国标准的港大招生过程,当然也想走出上海看看。当时,港大对内地生开放的专业种类有限,医学类的专业仅有牙医和中医,临床医学没有招收内地学生。季超想学医,就选择了牙医专业。
季超入学第一年就加入港大牙医学院学生会,因为这段经历,他还参与到亚太地区牙医学生会议和学生社团,“我问了不少在内地读牙科的同学,他们鲜有这种交流机会。”季超后来以牙医学院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留港工作成为他的首选,“在香港,牙医学院一毕业就自动获取香港牙医行医执照,要返回内地行医还要考牌。香港的就医环境和内地差别很大,如果毕业后立即回内地,可能会不适应。”
季超的求职过程也比较顺利。香港仅港大有牙科专业,每年50位学生毕业,社会供求关系平衡得很好,就业没有任何阻碍。他在毕业前夕便拿到菲腊牙科医院住院医师的资格。毕业后,季超选择在牙科医院做一年住院医师,希望能更好地巩固临床以及理论知识,为今后的硕士学习奠定基础。由于香港医生可以多点行医,在牙科医院做住院医师的同时,他也在私人诊所做兼职。最近他还和伙伴一起开了一家私人牙科诊所,“希望能够将自己的理念摆在诊所经营中,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服务。当然许多人看医生喜欢挑资格老一些、经验丰富些的,这是人之常情,我也经常被人问及怎么那么年轻。但我想只要用心对待每一位病人,病人都是能够感受到的。”
对于如今这份工作,季超表示满意。他去年月收入平均3.5万元港币,今年由于开立了自己的诊所,收入暂时还没有太大变化,“对于收入我没有太大预期,只要能够看好每一位病人,这已经很有回报的了。香港的房价很高,但我会将教育投入和事业发展摆在第一位,房子可买可租,看个人的发展情况。”
季超希望明年去美国深造牙科硕士,为期三年,之后应该会回港继续发展自己的诊所,“待未来时机成熟,会考虑向内地发展,毕竟内地牙科有着无穷的市场和潜力。”
猎头沈帅帅:大二去新加坡做志愿者差点挨打
从年,沈帅帅(化名)在香港大学进行社会科学学士学位学习,主修政治与公共行政管理。对于内地生在香港就业,沈帅帅认为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他本人也经历了最初想成立一个为摇滚乐队服务的公益组织,后来想从事咨询业,一直到现在担任猎头,“如果你早些明白想干什么,可以少走弯路。但不管如何,认准了就做下去。”
沈帅帅从大一开始就业准备,但感觉还是不如香港学生抓得紧。沈帅帅高中时参加过摇滚乐队,碰到过很穷的吉他手,因为没有钱买新弦,把生锈的弦放在盐水里洗一洗再用,感慨很多有才华的人没有发挥之地。他希望能开一个酒吧,给这些有才华却没有平台的人提供舞台和器材,不让他们饿肚子。为了这个梦想,他的第一、第二份实习都偏向公益。读大二那年,一家名为“客工亦重”的公益组织,在港大招募志愿者去新加坡为当地客工提供帮助时,他欣然报名参加。
“我的主要工作是帮当地客工维权。有一次为帮他们讨工钱,还受到对方包工头的威胁,差点挨打。”沈帅帅说,这段经历是他第一次接触社会阴暗面,“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年轻和不足,尚无能力去真正帮助别人,也许等我有能力的时候再来帮助别人会做得更好。”
为了提升能力,了解更多的行业,他决定从事咨询行业。他托朋友和学长介绍去一家跨国咨询公司北京分公司实习。大三时,他前往北京,在那边实习了一段时间,北京合伙人很欣赏他,让他不要读书,继续干下去。但沈帅帅不愿意放弃学业,拒绝了邀请,对方给他写了一封香港公司的邀请信,他便去应聘。从3月份开始第一轮面试到9月份终面,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原本十拿九稳的工作机会“黄”掉了。
“到10月份,外婆身体不好,我便赶回上海。正一筹莫展时,接到现在这家猎头公司HR的电话,邀我参加公司面试。对方在得知我的家里情况后,表示可以等到我事情办完后再回香港面试,十分人性化。”就这样,沈帅帅成了一名金融猎头。公司同事全是老外,他是唯一会说中文的人,公司对他还挺器重。工作主要是为金融类企业物色合适高管,与做咨询差不多。虽然担任猎头不到1年,但沈帅帅对这份工作比较满意,一年还有20天的年假。有趣的是,今年8月时,他也成为被猎的对象,“对方承诺加我30%的工资,但我拒绝了。今年4月,爸爸生病,我的老板当即让我回家去探病,我不是个忘恩负义的人。”
沈帅帅说,他现在工作刚起步,明年会加薪,预计月入2至3万港币,跟在投行工作的同学相比差远了,但够自己用了。一则利好消息是,他所在的公司目前在上海已有合资公司,相信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不久后公司将会在上海成立办公室。未来,他有望回上海工作。
创业者王伟晨:边读书边工作从课堂寻商机
王伟晨在2004年考取香港科技大学,就读电子及电气工程学,2009年本科毕业(花了一年时间在美国交换),同年兼职入学香港科技大学工程企业管理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他是在香港的上海毕业生中极少数的自主创业者。
回顾在港校的几年,最让他津津乐道的是在学校商学院的MBA
和EMBA课程打工。那是大一末,他看到学校贴出MBA助教的招聘广告,便应聘成功。助教的工作主要是文员复印、布置教室、担任教授助理、照顾学员饮食起居等。他先是担任MBA助教,随后担任EMBA助教,在此期间与学员一起听大牌教授的课,这段时光他认识了很多人。
2008年,王伟晨从美国交流回来。此前,他已拿到美国一家很大的IT企业香港公司的OFFER,但因为没有毕业,便一边完成毕业项目,一边在公司里做全职实习。开始一切都很顺利,还有教授希望他毕业后留校做研究,但他觉得工作已经落实,便婉拒了这一机会。没想到随着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初时他被告知无法在公司留下来,而他也错过了找工作的最佳时机。
“我同时做了三件事。第一,去找教授,问是否还有继续深造机会,却被告知名额给别人了;第二,我去考GMAT,准备申请国外大学;第三,投递简历继续找工作。”王伟晨说,他知道自己没有心思读书,当他拿到了一份做视频会议的工作之后,尽管不是很满意,但还是接受了。但因为不是很看好这行的前景,在干了三四个月后辞职了。此时有猎头找到他,提供了一份法国地铁中央控制系统工程师的工作。公司大概有200多人,但很少有内地人,当时很多内地城市都在造地铁,王伟晨的普通话成为优势,有很多内地出差的机会,他对这份工作比较满意,但也只是做了一年。
原来,在这份工作做了一两个月时,有一位计算机专业的内地生朋友找到他,想和他一起做一个在线音乐平台网站,感觉现在工作比较轻松的王伟晨欣然答应了。六七个月后,王伟晨从公司辞职全力以赴投入网站建设。然而,网站的发展还是面临很多瓶颈,他们找不到投资人。王伟晨渐渐意识到,这个音乐在线平台的成功几率不是很大。
当时,王伟晨还在读企业工程管理的在职硕士。有一门课程里提到企业ERP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正巧有一家企业需要找一个ERP系统,他网上去找了五六个测试下来,发现其中比利时的1个系统的优势非常明显,而中国用的企业却极少,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机遇,便开始自己去找客户,渐渐的客户越来越多,他开始聘用员工。2011年底,市场进一步扩大,他在上海组建团队,开了“开源智造谘询有限公司”,一直到现在,公司稳步发展。如今,他们公司在上海已开设分公司,分公司从规模上来说也大过香港的公司,如今他两边跑,未来如上海的生意会更稳定的话,考虑会选择常驻上海。
毕业生眼中的内地生在港生存现状
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工作
来自香港大学2013年内地本科生毕业去向表显示,53%内地毕业生选择在港就业,35%毕业生选择前往海外名校进修。其余少部分学生选择留港继续深造、海外就业或回内地工作。香港科技大学最新公布的2013年内地本科毕业生去向显示,18%在香港深造,44%赴海外深造,31%留港就业,1%海外就业,1%内地工作,1%创业,其它4%。
高原介绍,在香港住满7年就可以拿到永久居民,因此已经在香港读书4年的内地生,除去那些继续深造者,一般都会选择继续留在香港工作3年,直到拿到永久居民。但并非每个留下来的内地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猎头王伟晨看来,他们中有些是为了生存,有些是为了过渡而选择现在的工作。
李梦从山东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2010年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专业研究生,次年毕业,现在香港大公报担任记者。李梦不是上海人,她来香港读书前就知道在香港找工作不容易,只想着先过来看看再说,如不行再出国或回内地。读书时,李梦得到了大公报实习的机会,后来因为报社正好有空缺,便留下来担任文化记者。
“自始至终,我没有想过要做很久记者,只是想先干两三年积累经验。我希望以后有机会去从事文化艺术类的工作,比如画廊策展、乐团行政工作等。”李梦说。
内地生中想长留香港的并不多
王伟晨说,他们那届入学的内地生总共有171人,如今还留在香港的估计不足20人。“我们毕业时约有一半人是留在香港,然后每年减少,有的是选择回去,有的是出国读MBA,等在香港满7年后人数更是出现骤降。内地生中真正长长久久想留在香港的不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王伟晨认为,无法融入当地生活是重要原因。“在我眼里,身边朋友里面,能够适应香港工作的可能20%左右吧。”他表示,内地生真正能融入香港文化的并不多。很多内地生平时和香港人打交道多是出于商务上的要求,业余大部分时间还是和内地人圈子玩在一起。
远离自己的父母家人,当遇到很多事时觉得困难无助,身心俱疲,心理压力大又是另一重要原因。高原说,在香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只能自己面对,无法一个电话打回家里让父母帮忙,“像我们遇到问题多是跟身边的朋友商量,然后很多事情只能靠自己把握。”
租房买房是内地生最沉重负担
留在香港就业的内地生还普遍反映“住得不舒服”。王伟晨说,内地生普遍在香港住的房子非常小,要在香港买房子又很有困难,因为在香港收入很稳定,没什么灰色收入和其他的外快,如果不靠家庭的积蓄,相信要买到如意的房子可能要8到10年的时间。
沈帅帅也说,租房一般是在香港定居的内地人的主要选择。他觉得在香港买房子当然有困难,但可以和未来的妻子一起奋斗。关键是要考虑清楚,未来是不是要在香港继续发展。如果需要按揭20年,他是不是会把20年放在香港成家立业。从他本人来看,父母都在上海,他将来一定会回上海,但是会想要先拿到永久居留权,他还需在香港待3年时间(香港住满7年时间可以拿到永久居留权)。
他坦言,内地学生留在香港发展很不容易。特别是房租,对内地学生来说是非常大的负担。在香港,30平方米的房子房租要1.2万/月,住好一些的都要2-3万/月。很多一家三口一生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个60至80平方米的房子。100平方米的房子在香港属于豪宅。诸如九龙这边的房子,1平方米要10万。在这边,很多内地生都是两个人、三个人合租一间房。更有内地生租借在那种房子老旧、有7、8层高却没有电梯、房间很小的唐楼里。
李梦的月收入只有1万多元。她和另一个女生一起租了一套二室一厅,50多平方米的房子,房租9千元。她的房间要小一些,但也要每月分担4千元的房租。全靠她平时帮别人写点稿子,赚点额外的收入日子才撑过来。
求学前想清楚 就业不要随大流
此外,采访对象中还有不少人反映,理工科专业毕业生在香港就业难以专业对口,原因是香港的就业市场以金融行业为主,缺乏实业。读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往往要么选择继续深造,要么转行做金融。
对于将来想到香港读书和就业的内地生,吴萌认为,关键是要想好做什么,“香港的行业比较单一,很多人没有想好要做什么,就跟着小伙伴一起去做金融行业了,究竟有多少人是真心特别喜欢这行呢?还不是因为大家都去做这行,而且收入高才随大流吗?而随大流就业也扼杀了很多其他的可能性。”
“来香港之前,最好能想一想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情,如果你在读大学前没有想明白自己要做什么的话,不妨好好利用在香港读书的时间,多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多方体验,而不是局限于课堂,从中想明白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吴萌说自己总体上并不后悔考港大,“来香港读书,无论从学习上还是个人成长的收获上,都让我比较满意。”
季超认为,来香港读书是明智的选择,可以体验不同社会文化,又可以令自己更独立坚强。相比出国留学,香港离家不远,也相对可以照顾到父母,“来港求学要放下自己之前的一切成绩、荣誉、光环,不论你是状元或是普通学生,一切从零开始,在这里很公平,没有人会了解到你的过去,所以要有平常心,脚踏实地慢慢学习和融入。而且不要被周围的一些言论所影响,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件事情,香港人也会对你刮目相看。”
王伟晨则指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来香港,不要盲目跟从,要从多角度来分析自己未来的发展,是金子在哪里都是值钱的。
李梦也说,她看到蛮多内地学生从港校毕业后想留下工作,但如今内地生太多了,工作机会感觉越来越少,“此外,香港这边的文化差异比较大,关键是看自己是否真正喜欢。”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省生源地助学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