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福建还是浙江福建自驾游的一所存在被评为最富有钱的人家家户户最低都是百万元

第六届海口市道德模范上榜人物公示海口文明网
第六届海口市道德模范上榜人物公示
& 文章来源
海口市文明办
  根据《关于评选表彰第六届海口市道德模范的通知》(海宣联[2017]3号)的要求,通过单位推荐、媒体挖掘、群众推荐等多种形式,于2017年5月26日召开了2017年海口市第六届“道德模范”评审会议。由市“双创”工作指挥部代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双拥办、海口好人代表、市民代表和历届道德模范代表及媒体代表等共同组成评选委员会,对120位候选人逐一审核、综合评定,最终评出张林菊、黄辉云、郭津妤等40名孝老爱亲、敬业奉献、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五大类正式候选人,现将名单公示如下:
  2017海口市第六届“道德模范”上榜人物名单
  (每个类别按姓氏笔画排名)
  孝老爱亲:冯成妹、张林菊、陈洪、李素萍、陈琼英、林爱花、郭津妤、焉海生、黄辉云、曾令成。
  敬业奉献:王式军、王亚琴、刘建红、宋小怡、罗杰珍、庞雯、洪义乾、钟玉静、高松、崔兆海、符良玲、黄卓、盘丽芬。
  见义勇为:刘刚辉、陈兴、吴家华、金舟、符德乐。
  助人为乐:丁海军、王小虎、卢国仁、吴凤旧、吴海山、吴清章、钟辉平、许红涛、薛小兰。
  诚实守信:孙秀山、欧阳亚洲、李超国。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现将2017海口市第六届“道德模范”正式候选人名单及简要事迹予以公示,听取群众意见和接受社会监督。凡对以上人选及事迹有异议者,请及时以电话、信函、来访等方式向2017海口市第六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组委会反映。
  公示期限:日至6月12日,共4个工作日。
  联系人:陶大天,联系电话:。
  海口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2017海口市第六届“道德模范”上榜人物名单和个人主要事迹
  (按姓氏笔画排名)
  孝老爱亲
  冯成妹
  周爱英,海口桂林洋经济开发区永卫社区绿松村人,孤寡老人,生于1921年,今年96岁,自从老伴24年前去世后,老人就孤身一人生活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身体越来越差,各种老人病也随着而来,生活上也越来越不方便,常常打针吃药, 老人每月1000块左右的退休金也捉禁见肘了,由于老人没有直系亲属,老来无依,伤病时没人照顾,举目无助凄凉无比,这时候,旁系亲戚冯成妹看在眼里,便萌生了照顾老人的念头,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丈夫,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从那时起,冯成妹一家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每天赶集时,顺便给老人买新鲜菜肉,定时给老人准备柴火和各种生活用品,老人身体不舒服时就带老人去看医生,给老人烧饭喂食,晚上还要巡视防止老人着凉。在冯成妹一家的细心照顾下,老人过着健康祥和的生活。
  老人原先住在一间老瓦房里,年久失修,一到风雨天气,常被风吹雨淋,特别是在台风季节,老人就成为重点转移对象,转移到冯成妹家里,2014年,经冯成妹向社区居委会申请,经居委会向开发区打报告,在开发区的帮助下,给老人盖了一间35平方米带有卫生间的平房,不仅方便了老人的生活,更是让老人在台风时有了一个温暖安全的家。
  由于年老行动不便,老人时有摔倒受伤,8年前,因摔倒导致右腿肱骨骨折,经手术治疗后,更换人工骨头后才能站起来,去年,老人不幸再次摔倒,这次是左腿肱骨骨折,住院治疗花去了冯成妹8万多块钱,经报销后个人仍然支付3万多块钱,由于年事已高,治疗后恢复缓慢,至今仍不能走动,这可忙坏了冯成妹,她每天要搞好饭菜送到老人床前,还要帮老人洗澡,打扫卫生,忙前忙后,经过冯成妹一家几个月无微无致的照顾,老人慢慢恢复着。而冯成妹一家的善举,也获得了大家的赞许,谱写了一曲人间大爱之歌,发扬光大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张林菊
  张林菊,女,现年41岁,是一名普通的博桂社区网格员。名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张林菊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女、为人妻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作为儿女,在赡养老人问题上,张林菊对丈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亲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逢年过节,张林菊哪怕再忙再累,也要带着子女陪伴在父母身边,总要给父母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家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却乐开了花。都说媳妇难做,可张林菊却用自己的行动默默的诠释着“孝道”的真谛,让婆婆觉得这个儿媳妇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要好,婆婆常说“有这样的好儿媳,是我前世修来的福!”
  古稀之年的四位老人,由于长期的辛苦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疾病,只要父母身体感到不适,张林菊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他们身边,跑上跑下陪着父母去医院做各项化验检查。父母住院期间,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这些劳累繁琐而又必须的日常护理工作,张林菊总是亲力亲为,任劳任怨。因为患病,老人们胃口不好,张林菊总是费尽心思,迎合老人们的口味,不重样地给老人们做饭菜,让老人们吃好。
  作为一位妻子,张林菊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丈夫的工作异常的繁忙,为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好丈夫的工作,张林菊义无反顾的挑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做饭洗衣,照顾老人、料理孩子她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作为一位母亲,她深知知识和做人的重要性,因此即使再忙再累,也从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她时常教育儿子学习工作要踏踏实实、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并在很多方面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教,在她的影响下,女儿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丈夫常说,我的毕生荣誉有一半是我老婆的。
  张林菊诚信热情,敬老爱幼,乐于助人,不仅对家人这样,对亲戚邻居也是如此。这位普通的家庭妇女,普通的工作干部,用自己最年轻的时光,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她爱老人、爱丈夫、爱事业,她多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个家庭,用自己那颗最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和丈夫,谁能算得清她付出了多少心血、流过多少汗水,正是像她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家庭妇女们继承和发扬中国女性传统美德,正是她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孝敬老人、夫妻和睦、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的优秀传统美德。她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可她却在平凡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她孝老爱亲的高尚品德。
  “百善孝为先”。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最首要的传统美德,亦是最能彰显人品道德的表现。陈洪就是亲朋好友眼中的孝子。
  2014年8月,陈洪的岳父突发脑动脉瘤破裂,病情危重,命悬一线。医院告知,即便奇迹降临,老人抢救过来,也将变成植物人,康复无望,后期巨额的医护费用对于普通家庭亦是恐难负担,建议放弃治疗。生死攸关之际,妻子和岳母抱头痛哭,不知如何选择,平日里将岳父母奉若生父母的陈洪,却没有丝毫犹豫,坚定的告诉医生,只要有一线生的希望就决不放弃!老人在重症监护室呆了一个多月,每天的医疗费用就高达万元,小两口的存款很快就见底了,不等妻子开口,陈洪二话不说卖掉房子用于岳父的救治,以至于医生误以为陈洪是老人的亲儿子。
  岳父的命保住了,可更大的困难还在后头。面对全身瘫痪、大小便失禁、靠呼吸机呼吸的植物人,日复一日的极其困难和繁重的护理,成为了一家人不可回避的考验。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陈洪经受住了这道生活给予的考试,还考出了最美的人性光辉。作为单位的技术骨干,陈洪除了承担卫星发射航天测控总体技术外,还承担了航天器轨道预报和雷达某仿真计算等方面的科研项目,面对繁重的工作和家庭的责任,他抓紧点滴时间刻苦攻关,在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挤出时间帮助妻子做好岳父的护理,努力平衡着忠与孝间的矛盾。
  为了能更好更方便的照料岳父,陈洪将岳父母接至单位一起生活。他还积极寻医问药,多方面联系解放军301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和空军总医院等医院的神经外科专家寻求康复治疗手段,上网查询大量昏迷病人的护理和促醒方法,在家里购置了加湿器、吸痰机、站立架、康复脚踏车以及助行器等医疗器械用于岳父的日常护理和康复促醒。工作之余,陈洪坚持用轮椅推着岳父去户外散步进行康护锻炼,每晚坚持用热水为岳父泡脚按摩。怕老人排痰困难,晚上就在老人床边打地铺睡下。或许是这份孝心感动了上天,奇迹降临,岳父终于在完全昏迷了四个月后逐渐恢复了意识。现如今,经过陈洪和妻子近三年坚持不懈的细心护理和康复训练,老人已经实现了基本生活的自理。
  虽然,这场意外的灾难让陈洪的家庭债台高筑,原本安稳的生活也变得很是困难,但陈洪却一直乐观着,他说,家有一老犹如一宝,自己不后悔卖掉房子,不后悔这几年的负重坚持,他坚信有爱还会有更多的奇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多次被评为单位优秀党员和优秀科技干部。
  李素萍
  家住在秀英区金鼎路藏风苑5F的李素萍和丈夫都是湖南人,而且他们以前还是同事。2002年,丈夫到海南支援粤海铁路建设,2004年李素萍也随他在海口安家。但好景不长,随后不久丈夫就感到手臂无力,四肢渐渐不听使唤,一直查不清病情。“他一直带病工作,到2009年春运,病情严重得走不动时都是我搀扶着他上班,春运结束后他才请病假到北京检查。”李素萍说,结果震惊全家,丈夫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疾病,就是俗称的“渐冻人症”。2009年6月,他的丈夫完全失去行动能力。
  由于丈夫瘫痪了,家中顶梁柱轰然倒塌,李素萍独自一人担起重担。为了让丈夫营养均衡,她把粗粮、蔬菜等打成流质,一星期不带重样;虽长年卧床,但李素萍坚持帮丈夫擦身、按摩。多年的辛苦操劳和心里承压,让李素萍的生活背离了正常的规律,她的身体不如从前,有人说她付出太多了,可她却不这样想,她感觉做人要上对得起丈夫,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人妻,照顾丈夫义不容辞。作为女人,她有过泪、也有过委屈,但她从来都没有后悔过。
  在这十多年里,给李素萍温暖最多的是工作单位和政府部门。“作为粤海铁路职工,单位给予很多帮助,”李素萍说,“秀英区海秀街道金鼎社区的工作人员常常嘘寒问暖,这房子原先有50多条裂缝,整个家都是霉的,后来区住建局和社区多方帮助下,补好了房子……”
  李素萍的女儿目前在读博士,一家人时常相互鼓励。“孩子很争气,全靠奖学金和勤工俭学自己负担学费,而且她告诉我社会帮助我们许多,她也要帮助更多人,之前她主动申请去西部支援,获得了省市青年志愿者称号。”
  现在,李素萍心中最大是期望就是丈夫能够逐渐好转,“我家的事情真的很小,不值得报道,但我也希望社会能够给予‘渐冻人’群体更多一点关怀。”
  陈琼英
  高山社区居委会高山村是我自幼生活的地方,它是桂林洋经济开发区中起源最早的村庄之一,文化历史悠久,这里不仅环境优美,还流传着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如今生活在高山村的居民陈琼英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提起陈琼英,村中老幼无不夸赞。自嫁到高山村起,她的勤劳、孝顺就得到了村民们的赞扬。在高山村生活的近60年间,她不仅将自己的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对周边邻里频频伸出援助之手,特别是邻近的孤寡户、五保户都时常得到她的照顾,帮忙洗衣服、送食物、衣物等都是常有的事。每逢村中有老人过世,她都能排除封建迷信思想的阻碍主动前去帮忙处理后事,得到过世老人的家属和村民们的尊敬,这在封建思想比较严重的农村是多么难得的啊。
  对他人尚且如此,对家庭的爱更是不言而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陈琼英的婆婆因年老体弱瘫痪在床整整八年,八年间陈琼英不怕脏、不怕臭、端屎端尿、忙前忙后。当时高山村每户分配的农田少的都有十几亩,陈琼英又要照顾婆婆,又要忙农活,还要放牛、喂猪等,只恨分身乏术。虽然整个人瘦了一圈又一圈,但是她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从不喊累,也从不抱怨,依旧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婆婆。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作为儿媳的陈琼英却能以孝顺行为感动了婆婆。婆婆看着越来越消瘦的陈琼英,实在不忍心,甚至好几次拉着陈琼英的手劝她放弃。但是孝顺的陈琼英不忍舍弃,仍然坚持守护在婆婆身边,直到婆婆去世。不幸的是在婆婆去世后十余年后,陈琼英的丈夫林诗院也瘫痪了。当时陈琼英已有70岁,子女都已经在外地成家立业,只留两老在村中。在子女鞭长莫及的情况下,年迈的陈琼英坚强地承担起照顾丈夫的责任。她没有抱怨命运,没有感叹人生,她只是默默的照顾着自己的丈夫。不仅如此,为了打消丈夫的忧虑,她还给自己的丈夫做思想开导,引导其积极的配合治疗。2015年10月,其丈夫林诗院终因久病体弱也离开了人世。
  子女远离,身边没有亲人的陈琼英在生活中显得是那么的孤单寂寞,村民们看着精神状态日益萎靡的她都感到痛心,纷纷自发的找她拉拉家常,帮忙做点家务,或是请她到自家吃饭等等,在村民们的关心下,陈琼英又逐渐回复了往日乐观向上的状态。
  陈琼英只是一个平凡的村民,但是这么平凡的一个人却感动了全村人。高山村村民是一群普通人,但他们却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和谐,看到了人间的真情。我相信,如果我们都能做这样平凡而普通的人,社会将会更加和谐,人间将充满真情、充满爱。
  林爱花
  家住龙华区龙泉镇仁新村委会卜创村97岁高龄的林爱花老人,有2个儿子和1个女儿,今年55岁的小儿子吴妚忠是一级残疾,18岁起因病瘫痪至今。
  林爱花年轻时,每天四五点起床煮饭,先端到床前一口一口喂儿子,然后才出去干农活。深感拖累母亲的吴妚忠曾吃老鼠药自杀,林爱花闻讯赶到床边,边哭边抱着儿子拼命灌水拍背,一刻都不敢离开。林爱花老人曾经因为家里门槛过高被绊倒摔断骨折,但只要她能下床都要爬起来给儿子洗澡做饭。林爱花老人说:“就是挂念他,怕没人照顾,说送养老院,到晚上怕没人给他盖被子,我在身边,被子掉了可以马上起来给他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林爱花老人靠着母子俩每个月领取到来自政府所给的低保补助、残疾补助等各种补助款,精心照顾着因病瘫痪卧床的儿子,已经卧床37年的吴妚忠身上没有一块褥疮,屋子干净清爽,林爱花用行动诠释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郭津妤
  2015年4月份,妈妈因腹胀,面黄消瘦,到海南人民医院做检查,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晴天霹雳!病魔就这样悄悄地走进了我们家。一下子扰乱了家里的宁静生活,打乱了家里生活的一切节奏。一下子把全家拉进了生与死、痛与苦的战场。因为白血病就是血癌,所以注定了这场战争的持久、惨烈和艰辛!同时也考验着我们的意志和勇敢。
  当我知道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时,整个人都垮了,脑子一片空白,眼前阵阵发黑,不知道该怎么办。
  为了进一步确诊和更好地治疗,2015年5月初,妈妈慕名前往北京道培医院住院,经过医生对妈妈全面的检查和对症诊治,妈妈的病情有所好转。“慢粒”的治疗目前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口服“格列卫”及“达沙替尼”等靶向治疗药物,对病情进行控制,但不能根治。要终生服用,这种进口药价格昂贵(每片525元,一天要服两片),而且又不列入医保报销范围,长期服用家里经济能力承担不起。只有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根治的方法。要移植必须有配型相合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经医院询查中华骨髓库和台湾慈济骨髓库都没有找到与妈妈配型相合的志愿者。而我的HLA配型与妈妈的是半相合,不但可以移植,而且成功率很高。
  只有我能够救妈妈,这又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在死亡逼近的关口,在面对生死离别的时刻,一开始,我和妈妈都恐惧过,伤心过、彷徨过、悲恸过。因为妈 妈说我还小,只有11岁,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不忍心让我背受痛苦。我就跟妈妈说:“您这样的悲观情绪其实才是治疗和康复路上真正的拦路虎,非常要不得,我们要象星云大师所说的那样‘面对疾病正能量是最好的药,病痛最喜欢的是担心,最怕的是平和’我们一定要树立信心,战胜病魔。”经过我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最后,妈妈终于答应了让我做为她骨髓移植的供者。
  为了救妈妈,我什么都不怕,什么都可以放弃,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日,妈妈再一次住进了北京道培医院。我做为供者,经向学校请假也随行而往。按医生治疗方案的安排,3月23日和29日,医生分别两次抽取了我600毫生血液储存起来,为抽取骨髓时备用。4月4日至6日连续三天每天早晚医生都给我打动员针,因为外周血里造血干细胞有限,通过打动员针,把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调动往外周血中,以便分离。4月7日,医生对我进行了骨髓抽取手术,面对长长的针,我心里虽然有些忐忑,但是一想起为了救妈妈,我就感到无比幸福。手术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抽取我骨髓血930毫升,很快,当天下午我的骨髓血就回输给了妈妈。第二天医生又抽取我外周血,经过5个小时的抽取分离,一共抽取我163毫升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当天下午,又一次将我的造血干细胞输进了妈妈体内。
  身体有疾病很正常,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面对疾病时慌了神,没了主,丢了志,失了心。妈妈给了我生命,我为妈妈献骨髓这是我应尽的义务。我坚信,妈妈的病一定能治好,重新扬帆我们和谐温馨的幸福生活。
  焉海生
  焉海生,男,汉族,山东威海人,大专学历,2002年12月入伍,2006年6月入党,现任海警一支队训练基地四班班长,四级警士长警衔。
  该同志自入伍以来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标准,以自身行动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06年入党之后,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员纪律,不忘初心,先后于2016年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14年荣立海警局三等功并自06年至今连续十年,每年都获得总队嘉奖。从警15年,他带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战士,为祖国的海防维权事业做出来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这些光辉经历的背后是其不为人知的心酸经历,这还得从2008年开始说起。
  那年他与相恋多年的女友终于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组建起属于自己的家庭,次年他们便迎来了他们爱情的结晶他们的儿子犇犇。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0年他的母亲因病去世,2011年初,其岳母又查出患有脑出血,并瘫痪在床。为了给老岳母治病他曾辗转海南、北京、山东三地,并花光了十余年的积蓄,就在岳母病情刚刚有些许好转时,她妻子又被查出患有胃癌,并于次年七月病逝。由于军人特殊身份,在妻子最需要他的时候她没能陪伴左右,在妻子最后的生命里她没能细心呵护,男儿有泪不轻谈但那一次在她的墓碑前他留下了泪水,有不舍、有悔恨.......
  由于他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妻子离世那一刻起他便独自承担起了赡养双方老人和抚育幼子的责任。由于岳母患病,岳父年事以高患有高血压等老年病均需常年服药。并且还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父亲和一个上小学的儿子,其生活压力可想而知。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每年定期请假陪岳父母去医院做各项检查,确保他们的健康。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他不能经常陪伴年幼的儿子,以至于犇犇想在周末让爸爸领着去公园玩都成了奢求。即使家里情况再怎么艰苦,他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他的年假从没有一次能够完整的休完。并且在休假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单位忙于工作,为单位里的事情操着心。
  焉海生,作为儿子、丈夫、父亲可能是不合格的,但是作为一名军人他以自己的实际做为,诠释新时代四有军人的全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实事求是,不忘初心,展现出了共产党员应有的风采。其光辉事迹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去效仿。2014年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2006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2014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黄辉云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论语学而》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尽其力”的说法,也有“父母在,不远行”的警句,唐代诗人孟郊更是留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的千古名句。
  黄辉云是一名普通的职业经理人,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在生活中,他是好父亲,好丈夫,好女婿。去年年底,黄辉云的岳母摔伤了大腿根部,摔伤后就患了各种老年疾病,还因风湿引发导致其岳母躺在病床上无法动弹。为防止岳母长褥疮,他每天坚持给岳母擦身、洗头,每天定时按摩全身肌肉和关节部位。天气晴朗时背母亲下楼呼吸户外的新鲜空气和晒晒太阳,在他的细心护理下,老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日渐好转。
  做一个男人,他能为一个满头白发的卧床老人端屎端尿,每天坚持按摩老人僵硬的左腿,为老人穿衣服、洗脸、喂药、喂饭,哄老人开心,这个老人不是他亲生母亲,而是他的岳母。试问几个女婿能做得到?试问当今社会几个男人能做到?
  “百善孝为先”不是一句口号,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爱亲的美德,他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是家人心灵的慰藉;他无微不至、毫无怨言的呵护病痛老人,他为家里老少排忧解难,分担忧苦。他乐观向上的性格以及几年如一日侍奉父母的行为成为小区佳话,他尊老敬亲的事迹感动和影响着他的亲人、同事、邻里,是当之无愧的尊老敬亲的道德模范,是值得我们社区以及全社会学习的道德好榜样!
  曾令成
  曾令成,男,日出生,现年78岁。一进门曾令成老人在给妻子曾玉兰剪脚指甲,“这件事情很平常,都是我应该做的”曾老对我们说。
  曾老家里育有儿子儿媳,年青人忙于事业,很少在家。妻子20年前因病卧床,从此就再没有站起来,几乎失去了生活的自理能力,随着年老衰弱,现在每天的起居、食宿,甚至大小便都由曾老照顾。20年如一日的辛劳,在曾老心里还是那句话“都是我应该做的”。起初,妻子因病瘫痪,心情状态不好,曾老对她日常照料存在很多困难,但曾老没有红过一次脸,没有扭过一次头,任由妻子耍个性,一次又一次的贴心照顾,给这个瘫痪的老伴带来无限的温暖,二老在邻居眼里永远是那对幸福的夫妻。
  敬业奉献
  王式军
  多年来,被誉为“最红红树花”的红榄李如传世奇物,很少人能见其真容。更糟糕的是,仅存的那些红榄李都在老化退化,林下几无红榄李幼苗,种子严重败育,已丧失自我繁育能力。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的老工人王式军就是海口的当代“愚公”,他不是科研专家、不是科班出身,却坚守35年拯救濒危红榄李,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培育出了200多株红榄李,创造了奇迹。2015年入选感动海南十大新闻人物。2016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王亚琴
  2006年7月毕业于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大学期间表现突出,任职大学生联合会学习部部长,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被评为海口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并以优秀基层党员代表身份当选为海口市第十二届党代会党代表。
  2013年9月“城市管理年”违法建筑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后,被抽调到海口市违法建筑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综合协调、宣传工作。在开展全市违法建筑整治三年攻坚行动工作期间,加班加点,经常熬夜至凌晨,制定各类方案、规章制度、办法,撰写各类汇报材料和新闻稿件,组织新闻媒体通气会、恳谈会。在2014年海口市新春团拜会上,被评为海口市违法建筑专项整治工作先进个人,受到市委的表彰。2015年1月,被海南省住建厅评为全省违法建筑整治工作先进个人。
  2014年在九号台风“威马逊”袭琼期间,连续10天坚守城市管理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收集市市政市容委系统园林、环卫、市政、城管抗风救灾工作推进情况,向媒体发布积水道路排水、路灯修复、道路清障等情况,让广大市民及时获取有效信息。组织新闻媒体记者和社会志愿者,赴一线了解台风过后道路清障、垃圾清理、道路检修等情况,并连线调频94.5、101.8、交通广播等广播和直播栏目,及时发布有关信息。
  2016年12月底开始介入了解水体治理工作,日正式抽调到市治水办担任综合组组长,主要负责公文收发、会务安排、财务管理、资料收集、信息统计上报、宣传报道、综合材料的撰写等工作;负责牵头协调水体治理项目的立项、可研、环评等前期工作。从加入治水办至今,周末及节假日从未休息,每晚完成全天的工作督办、工作通报等都要凌晨1、2点。加入治水办短短70多天的时间里,本人带领治水办综合组全体人员,共发布、安排各类会议32次,调研检查等45次。编写每日通报61篇,汇总领导交办事项进行督办共516项,共收集整理每日工作信息622篇组织做好省内外各级领导、各部门视察检查、考察调研、参观学习共40场次。为了在短时间内尽快进入到治水人的角色,本人翻阅资料,从实践中积累摸索、向中规院、土人设计院专家及各专业人士求教,不断学习水体治理相关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在做好后勤保障、现场保障、联系媒体宣传等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进步,“客串”我市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讲解员,共向各调研、参观学习单位讲解16场次。现在,本人能够记住凤翔公园每一种植物的名称和分布,了解整个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的进度。连续三年公务员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2014年被评为海口市违法建筑整治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被评为全省违法建筑整治工作先进个人。
  刘建红
  刘建红同志,1966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海口市交警支队美兰大队大队长。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他热爱本职工作,从不怕苦怕累,时刻从自己做起,处处为群众着想,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以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工作中,他不断探索交通管理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带领大队取得了好成绩。他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由于工作表现突出曾多次立功受奖,他的成绩受到大家的赞许。
  在工作中他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坚持每天早上准时与民警一起站高峰岗,与民警一起上岗指挥,纠正交通违法行为,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每次交通整治行动中,他总是提前介入,召集全体民警进行周密部署,做好限期准备工作,减少工作的被动。在多次交通乱象整治行动的过程中,刘建红大队长始终坚持亲自带队开展整治工作。在多次交通乱象整治行动的过程中,刘建红大队长始终坚持亲自带队开展整治工作。特别是在开展 “双创”大行动中,他深刻了解到整治的重要性及整治中所要面对的问题,经常带队加班加点,对各种交通主要违法乱象严加管控,使整治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日18时,大队长刘建红在辖区地段的巡逻时,发现一辆轿车违章停放在机动车道,刘建红立即对该车辆依法进行检查。刘建红发现该车驾驶员为一名男子且开着车窗在驾驶座上睡觉,刘建红叫醒该男子,检查中该男子拒绝配合,拒不拿出证件。正当该男子想要逃跑时,刘建红迅速将其制服,当场缴获仿制六四手枪一把,子弹两发、弹簧刀匕首一把以及毒品少许。刘建红同志不畏危险,果断处理,将一起危害社会安全、人身安全的事件扼杀在苗头,2015年被中共海口市委宣传部、海口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海口好人” 荣誉称号。
  每年各种重要安保工作任务艰巨,做为一名大队领导,他总是亲历亲为,每天到路面检查警卫路线状况,对较为复杂的路段进行登记、注明,及时召开动员会议,制定详细、周全的警卫计划,在复杂路段加派警力,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积极做好安保工作部署。他出色的带领全体队员完成了每年的“两会”、博鳌论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节假日、各首长级警卫等重大安保任务。每次安保工作中,他动员民警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连续作战精神,要求每位民警对重点路段的管控,采取设卡、巡逻、拦截等方式加强综合整治,确保各项安全保卫任务圆满成功。
  刘建红同志长期在工作岗位上艰苦磨练,不仅练就了果敢、刚毅、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更是培养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都他会尽心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愿把全部精力奉献给自己忠爱的事业,为海口“双创”工作尽职尽责。1995年海口市公安局授予个人三等功荣誉称号;1996年海口市公安局党委授予“学习济南交警”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0年海南省公安厅授予个人二等功荣誉称号;2003年海口市公安局授予个人三等功荣誉称号;2010年海口市公安局授予个人三等功荣誉称号;2013年海口市公安局授予个人嘉奖荣誉称号;2015年中共海口市委宣传部、海口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海口好人” 荣誉称号。
  宋小怡
  一、勤奋学习强素质,两本册子随身带,处警办案跟班学,从“新兵蛋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霸王花”
  到派出所任职后,宋小怡同志勤奋学习法律法规和派出所业务知识,两本执法办案手册随身携带、随手翻看,遇到书本上没有的、不懂的问题,她主动向所长请教,积极向老民警求教,甚至随时电话向有基层派出所工作经验的丈夫索教;据统计,该同志共参与侦破各类刑事案件279起、主持调解各类纠纷案件356起、不怕危险亲自解救欲跳楼轻生人员6名。
  二、爱岗敬业力求卓越,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2015年宋小怡同志带领着仅有16名民警的滨海派出所团队,特别突出的完成了禁毒工作,被海口市政法委评为综治先进单位。2016年,派出所仍然在只有16名民警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工作势头,全年立刑事案件202宗,侦破刑事案件38宗,刑事拘留65人;受理治安案件507起,查处治安案件101起;打击处理违法嫌疑人276人,抓获网上在逃人员13人,行政拘留168人;破获贩毒刑事案件33宗,刑事拘留贩毒嫌疑人48人,强制隔离戒毒65人,社区戒毒28人,为海口市“双创”工作添砖加瓦。2017年,我所大力开展了禁毒工作,超额完成禁毒三年大会战任务指标,破获了一系列涉毒案件,破获贩毒案件26宗,抓获了贩毒人员26人,收戒吸毒人员108人,大大净化了辖区治安环境,有效遏制了涉毒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日凌晨,龙华二横路发生一起打架致死案,该同志亲自指挥部署,快速侦破了王某灵故意杀人案。2016年,该同志主动寻找线索,并亲自带队捣毁10人以上吸毒窝点5个。2016年3月,宋小怡同志在一次辖区日常巡逻任务中,追捕一名嫌疑人时徒手破玻璃门,手腕受伤,缝了五针,受伤后宋小怡同志没有休息一天,仍然坚持工作,被各媒体报道争相报道。
  三、以真心换真意,做好群众“亲人”,当好民警“家长”,使群众工作和队伍管理多了一份温情。
  到派出所工作后,该同志一直坚持抽空照顾滨海村9号五保户老人谭永峥,老人去世时大小便失禁,她毫不嫌弃地将老人抬上救护车,送老人最后一程。近几年来,该同志一直坚持资助屯昌山区贫困学生,目前已有两名孩子考入一本大学。由于派出所处在滨海大道旁,所里常常会有被好心群众送来的走失人员,2017年以来,该同志在值班期间帮助走失小孩、老人找到家人共3次。在2016年防御台风“电母”、“莎莉嘉”等台风时,提前部署,连夜做好群众转移工作,做到了辖区无一户因台风受灾,无一人因台风伤亡,在台风“莎莉嘉”来临时,宋小怡同志不顾自己腿上有伤,为尽快将被台风刮倒挡住道路的大树挪开,带领一名协警用了半个多小时,冒着大雨,将大树一点一点锯断,将挡路的大树成功清理后,继续在辖区寻找可能发生以外的蛛丝马迹,在巡逻至辖区的椰子岛小公园处,发现椰子岛公园水位已漫过马路,仍然有行人不愿绕道回家,情况十分危急,宋小怡同志顾不上自己的腿伤可能会感染,又冒着大雨站在路口当起了劝阻员,直到水位有所退去,道路显现才离开该处。事后宋小怡同志的腿伤因污水浸泡过久皮肤大面积严重感染而溃烂,该同志却顽强地坚守在岗位上,没有休息一天。从2011年开始,该同志经常与民警谈心交心,帮助民警解决实际困难,保证民警公休,并坚持每年除夕夜值守派出所,组织民警一起吃饺子,逐渐成为派出所的传统。此外,每逢节假日前派出所班子慰问辖区五保户、困难群众,也成了滨海派出所心系辖区群众的传统。
  四、贯彻落实各项工作部署,以实际行动为海口“双创”助力。
  自海口“双创”开展以来,宋小怡同志亲自带队积极配合街道办开展“五位一体”综合执法工作,对滨海辖区街道的交通违章、占道经营、乱摆乱卖等行为进行重点整治,坚持每周带队深入辖区对“三无小区”等卫生脏乱差场所进行清理。据统计,共配合处罚违法停车185辆,处罚违反门前三包店铺121家,查扣违章经营器具一批。2012年被海口市公安局龙华分局评为“学雷锋标兵”、“双优主官”荣誉称号;2014年8月被龙华区政府授予的“威马逊”抗风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3月被海口市妇联授予海口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7年1月被海口市委组织部授予《我是共产党员栏目》先进人物荣誉称号;2017年2月被海南省妇联授予海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6年12月被国家版权局授予全国侵犯着作权先进个人。
  罗杰珍
  环卫工人是城市的守护者,是城市的美容师,她们为了树立城市洁净形象,在道路卫生上争创一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做着不平凡的事,她们常年累月、夜以继日维护着城市的洁净和美丽。
  我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从1995年进入环卫部门工作快22年了,因在工作上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身为环卫工人,我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环卫的各项规章制度,不管狂风暴雨,还是严寒酷暑,十年如一日,特别是“双创”之间,奋斗在工作第一线上的我不怕脏,不怕累,不计报酬,一心一意为城市的美化尽一份力。
  环卫工作是风吹日晒雨淋的,特别是台风。灾后环卫工人肯定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救灾现场。同样去年10月18号的台风。很多树都被吹倒,领导组织基层领导以最快的速度排查后,迅速下任务,我们在第一时间赶到工作岗位,带领班里的一线工人,大家齐心协力,在晚上把大路上大的垃圾清掉。第二天接着干,连续几天后,街道终于恢复原样,虽然苦,可看到街道干净了,心里特别的开心。2017年荣获海口好人荣誉称号。
  庞雯,44岁,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义龙中学语文教研组长。1996年参加教育工作,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二十一年来,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尽职尽责,默默奉献,用汗水和心血全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春之耕耘,秋之收获,这二十一年来的辛苦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本人是海口市首届骨干教师,被评为年龙华区先进班主任,年龙华区优秀教师。论文曾获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2013年全国优质教育成果教学论文类一等奖。 辅导的学生获2006年省中学生“语文与生活”主题作文初中组一等奖,获省第三届中学生语文读写能力大赛获辅导一等奖,省第四届中学生作文能力大赛辅导一等奖。2013年被教育部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组评为“先进实验教师”。
  一、春风化雨 爱心相随
  教育是一门塑造人的事业,从教以来我就深刻认识到身上的重任,教书育人,用心与不用心,结果会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所以无论是班主任还是教学工作,我始终秉承用“心”来工作的原则,以心来理解人,以心来帮助人,以心来感化人,以心来教育人。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我总是不厌其烦的与他们谈心,耐心的给予他们帮助,竭力为他们寻找原因,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改变。像我班的陈川铭同学,成绩总是全班倒数第一,科科不及格,纪律也很差,总爱惹事生非,父母对他真是束手无策,治标还要治本,所以我先从关心他的学习态度入手,改变他“让我学”的被动学习态度,而变为“我要学”,同时给他特别的“关照”,只要一周内课堂违纪少于5次,就给加量化考核2分,另外,还给他配备了一名小老师,帮助他学习。后来这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自我管理,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会关心和爱护,为学生排忧解难,成为她们的贴心人,是我做班主任工作一直努力的方向。也许我们给予的只是一点点,可在学生们看来,你似乎给予了她整个世界。吴颖婷是我班学生家庭较困难的一位。父亲患有骨瘤和甲亢,长期卧病在床,而母亲也一直失业在家,经济十分困难。得知此事后,我亲自上门家访了解情况,并主动向学校申请减免吴颖婷的杂费和民乐训练费,另外我还发动学生给她捐助,自己也力所能及的给予她帮助。钱虽然只有几百元,不多,但对于这个困难的家庭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在这浓浓的关爱下,吴颖婷同学健康成长。 所以说,老师的细心关爱就像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二、团结向上,和谐共进
  在担任语文教研组长期间,我始终认为,只有一个团结的集体,和谐的集体,上进的集体,才能真正成为优秀的集体。所以一切都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语文组的每一位老师有什么困难,我都会嘘寒问暖,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病,生孩子,我都会捎去自己的一份关心和问候,在课余有空就组织大家户外活动,加强沟通和交流。使语文组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另外还要加强科组建设,提高教研能力和水平。我们每个学期都积极参加学校的全员赛课和开放周活动,互相听课,互相评课,交流经验,总结得失,促进提高。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参加区、市、省里的教育教研活动,组织老师外出听课学习、参与论文比赛、优质课比赛等活动,科组活动期间经常组织理论学习,各方面提高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当有年青老师要参加区、市、或国家级的比赛,我都会组织大家集体给他备课,提出我的改进意见,不断修改、打磨,力求完美呈现。在这么多年的努力下,语文科组成为了义龙的优秀科组,刘静、陈佳荣、吴佳佳老师都获得了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比赛二等奖,海口市比赛一等奖,吴海市老师获一师一优课比赛一等奖,周林平等多位老师的论文多次获得省市一、二等奖。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教无尽。在教学的这条路上,我将不断努力前行……
  洪义乾
  2014年“威马逊”台风期间,施茶村遭遇超强台风的袭击,庄稼、房屋、基础设施等受到严重损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危急时刻,他挺深而出,率领班子成员不顾危险,第一时间出现在抗风救灾第一线,转移受灾群众、保护群众财产,抢修损毁设施,率先在全镇恢复通水、通电,把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
  自2004年起,带领各村干部,发动村民自力更生,主动发展,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美舍村从整治环境卫生和完善基础设施入手,投工投劳3万多人次,拆除影响道路通畅的旧围墙、旧房屋,搬迁猪圈牛棚,先后筹资110多余万元,扩建和硬化主村道720米,开通和扩建村巷道4条、环村路500多米,修建宣传文化室1间,修建老人活动中心2间170多平方米,在环境绿化、美化方面,深入开展 “文明庭院”创建活动,全村共创建文明庭院150多个,占全村总户数的90%以上。把有“绿色黄金”之称的花梨木作为发展庭院经济的重点,全村在各家各户房前屋后,共种植了花梨木树近630株,既绿化了村庄,又提高了经济效益。目前,美舍村的花梨木树已成为海口市独特的景观,吸引了来自香港等地区的游客前来参观考察。
  带领村民投工投劳,在短时间内建成20公里生产便道,贯穿8个自然村,盘活了施茶周边的农业与旅游休闲业,在这个基础上,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大力发展石斛产业,借着石山镇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的东风,鼓励投工投劳,在短时间内建成20公里生产便道,贯穿8个自然村,盘活了施茶周边的农业与旅游休闲业,在这个基础上,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大力发展石斛产业,借着石山镇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的东风,鼓励并带领广大群众种植石斛,着力打造石山特色中药材高产高效示范园区。 带领广大群众种植石斛,着力打造石山特色中药材高产高效示范园区。比如,积极引进海南石斛股份有限公司,投入1500万元建成占地300多亩的施茶村石斛基地,有效解决了120多名村民就业问题,该基地每年预计将为群众增收800多万元。
  此外,施茶村还抓住石山镇创建旅游风情小镇契机,大力发展富有火山村寨特色农家乐,目前,全村共有开心农场、荔湾等8家农家乐。下步,将会把富有100多间古民宅的春藏村开发成特色民宿,同时,施茶村将以村为单位,成立施茶村农民专业合作总社,下设美社、春藏等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海口市人大代表、2017年获得“海口好人”评选称号农村带头致富优秀共产党。
  钟玉静
  钟玉静,琼山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曾被授予海南省法院系统优秀法官、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办利民之事,怀爱民之心”,日,来自四川的农民工之妻朱女士把写有这十个大字的锦旗送到了琼山法院法官钟玉静手中。在钟玉静的成功调解下,朱女士拿到了64万元赔偿款,终于可以带着因工身亡的丈夫回家了。
  当年,朱女士的丈夫在儋州一处工地打工时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身亡,但事故责任主体存在转租承包等复杂情况,多头绪的协商如同“拉锯”持续了一个多月,而受害者的遗体一直存放在冷柜里,朱女士决定选择循司法途径为自己讨回公道。“从开庭到宣判再到执行,这需要一段时间,原告等不起。”时任琼山区法院民二庭庭长的钟玉静了解案情后,决定不开庭,作调解处理,“我们要讲法,也要讲情,经过‘背对背、面对面’的一个多星期调解,被告把64万元现金放在了调解桌上。”
  进入法院工作30多年来,钟玉静办理案件3000多件,无错案、无超审限案件,她收到当事人赠送的锦旗就有几十面。这些锦旗是百姓给予这位女法官的肯定,体现了她温柔的为民情怀,而在同事看来,她在工作中是个十足的“铁娘子”。
  2015年10月,钟玉静调任立案庭庭长,第二年,她的工作就遇到一件“麻烦事”。按照规定,立案登记的基本条件要有明确的被告人,而来申请立案的高先生把3万元通过微信错转给了陌生的微信好友,他不知道被告人是谁。“虽然这是新型案件,但要想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帮助来访人挽回经济损失就一定要想到办法。”钟玉静一遍遍地翻看手机上的微信软件,想到了去找运营商协助调查取证的办法。随后,立案庭两次派人到位于深圳的腾讯公司总部查询相关线索,并成功找出了不当得利的微信好友,经调解帮助高先生追回了3万元。“她的工作很出色,我们的家务事也全靠她操劳。”钟玉静的丈夫韩明侦告诉记者,她在金融系统工作,经常出差在外,照顾家庭的重任就落在了钟玉静一人身上,“女儿小时候,她每天都是6点起床做早餐,中午还要赶回家牺牲午休时间提前做好晚餐。”
  今年4月7日是钟玉静的50岁生日,80多岁的父母和已成家生子的女儿都来为她庆祝生日。在四世同堂的欢聚时刻,她公布了当选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的好消息。“阿静啊,你是我们全家人的光荣。”钟玉静的父亲高兴地说。
  2003年被评为省高院表彰的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市中院优秀法官;2012年被评为琼法院优秀裁判文书、庭审能手;2013年被评为琼山法院优秀党务工作者;2014年被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
  2010年从事物业行业,带领团队,努力工作,小区和谐,逢年过节,为小区孤寡老人送去所需的生活用品,经常登门慰问与资助候鸟老人。为得重病的物业员工捐款捐物,积极支持公益事业,组织小区业主128户为贫困山区捐赠衣服及图书。带领小区业主,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义工团队,到公园、街道、菜市场打扫卫生。物业员工在炎热的夏天,为战斗在一线的交警及保洁人员送矿泉水,带领物业员工,节假日开展奉献爱心活动,为小区业主免费上门服务,宣传垃圾分类。
  在“双创”活动中,带领海南佳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团队,勤奋工作,努力拼搏,取得很大成果,日,在红城湖国际广场小区,举办海口市双创先进示范物业小区观摩会,取得很大成果,被评为“海口市示范小区”。2011年被评为海口市卫生先进单位;2012年被评为海口市创建“平安文明幸福小区”达标单位;2013年被评为海南省卫生先进单位;2015年被评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属地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度被评为“双创”先进单位。
  崔兆海
  崔兆海,男,汉族,1976年12月出生,山东惠民县人,1996年12月入伍,1999年11月入党,大专文化,现任海警一支队46112舰操舵班班长,二级警士长警衔。入伍以来,该同志参加多项重大任务,自2003年到2015年前后随46013艇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安保任务共8次,2006年随地方商船参加南海石油勘探护航任务,2012年随46001艇参加南海行动集结演练及三沙市成立安保任务,2013年随46012艇参加南海行动集结演练及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随46013艇参加“981”钻井平台ZS护航任务,2016年随46104舰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安保及北上河北移交任务,2017年随46112舰参加博鳌及西沙调研任务,可谓经历丰富。在20年军旅生涯中,荣立三等功1次,优秀共产党员5次,优秀士兵1次,舰艇保养先进个人2次,并多次受支队嘉奖,其表现得到全体官兵的一致好评。
  入伍以来,他参加过数以百计的大大小小缉私和执勤任务,经受了无数次大风大浪的考验,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同时也练就了不晕船、不怕浪的本领。每次出海,他都是全艇最稳重的操舵手,在风急浪高时,他就是船艇安全航行的保障。历经了九任舰(艇)长,每位舰(艇)长都是那句话:“有老崔在,我们放心。”
  日至15日,崔兆海随海警46013艇担负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安保任务,14日晚上,受冷空气影响,海上风大浪急,加之晚上能见度又低,海况相当恶劣,船艇就像是一片树叶在海上飘荡,摇摆达到了30°,大部分官兵都出现了晕船呕吐现象,唯独有崔兆海还稳稳当当地坐在操舵台前,娴熟地操作着舵盘。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他就直接把矿泉水从头上倒下,就这样一直奋战到第二天早上八点。此时,他双眼布满血丝,犹如经历了一场浴血奋战,斗败了狂风,击退了恶浪。
  “只有时刻把渔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把渔民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及时为他们排扰解难,才能真正赢得渔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崔兆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经过长期观察,崔兆海发现辖区内的许多渔船吨位小、技术装备落后,海上作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他建议领导专门组织10名航海、机电、观通专业方面的官兵,成立了渔船技术服务队,每月深入到附近的港口、码头和渔村,上船为渔民义务检测主机、雷达等机器设备,帮助排除一些常见的故障。他还经常从自已本来就不高的工资里面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海口市第三十一小学的困难儿童,他的善举受到官兵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2014年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2006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2014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符良玲
  符良玲,女,1968年4月出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美兰区海甸街道禁毒办副主任,负责街道禁毒工作。六年来坚持做党和政府禁毒政策的传播者,志愿当戒毒帮教人员的“娘家人”,为禁毒工作作出突出的贡献。2014年海甸街道新安社区被省禁毒委授予“全省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示范单位”;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海甸街道分别荣获市禁毒综合考评优秀街道荣誉称号;2016年海甸街道禁毒办被省推选为“海南十佳禁毒工作先进单位”候选单位。符良玲同志被评为“年海南省禁毒专项斗争先进个人”;2015年被评为“海口市禁毒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被美兰区委、区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6年荣获美兰区“普法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同时在日被海口市委组织部推出的《我是共产党员》电视专题栏目第39期播出《真诚帮教铺就吸毒人员回归路》。她的主要事迹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两学一做”
  符良玲同志积极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坚定了政治立场,在学习中自觉改造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先进性。在平时工作中虚心学习,善于总结经验,始终保持身先士卒、务实进取的精神状态,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怕吃苦、不怕吃亏,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在推进“双创”和禁毒三年大会战中自觉践行“两学一做”,时刻用实际行动彰显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最美志愿者的风采。
  二、爱岗敬业,勇于担当,践行群众路线
  (一)主动作为,敢做“天下第一难事”。社区戒毒帮教是禁毒工作“天下第一难事”,因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不同于寻常人,是一群病人同时又是受害者,他们性格孤癖自卑,不易相信别人,行为偏激,很具攻击性,甚至不计后果。如何让他们乐意配合、主动接受社区帮教,尽快戒断毒瘾、恢复信心、回归社会摆在面前的难题。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中,当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符良玲犹豫害怕过;当被污辱谩骂时,符良玲委屈流泪过;当戒毒帮教人员又因复吸毒品被强制隔离戒毒时,符良玲曾想放弃过,但是,每当走街串巷、进家入户听到戒毒帮教人员及其亲属亲切叫符良玲“玲姐”的时候,一种自豪感和认同感油然而生。符良玲同志坚信以“真心”换取他们的“决心”和“信心”,就一定能打开工作局面,把社区帮教工作引向深入。
  (二)在掌控底数及现状上求“全”,确保帮教对象一个都不能少。为了做好及时掌握辖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底数,符良玲坚持深入社区民警、社区走访村居干部、辖区群众和戒毒帮教人员家属,了解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思想动态、交友情况、经济来源,工作生活等基本情况,对辖区社区(康复)人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发现刚戒毒出所人员做到第一时间列管,确保不漏管。目前,海甸街道48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实现当年戒毒帮教对象列管率达95%,帮教率达95%。
  (三)在制定帮教方案上求“异”,因人而异实施戒毒帮教。在开展帮教工作中,符良玲遵循“量体裁衣、因人而异”的工作原则,制定不同的帮教方案。如:戒毒康复人员李某某,2013年12月列入帮教,在一公司打工,月工资1300元左右,妻子多病,无固定工作,母亲年老体弱,长年需要照顾,女儿正在上小学,需要花钱,一家4口的生活仅靠李某某一人工资收入艰难维持。针对李某某家庭困难的实际情况,符良玲制定了“慰问+帮扶”的人性化帮教方案,一有时间都会到李某某家进行慰问和帮扶,并多次奔走民政部门,为李某某申请了一次性的政府临时救助,帮助李某某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此外,还为他的妻子介绍了做清洁工的工作,为他家申请了特别困难家庭低保,解决了后顾之忧。通过三年多来的努力,李某某思想稳定,按时积极配合帮教,没有复吸现象。目前,符良玲针对48个戒毒帮教对象都制定了不同的帮教方案:有的根据帮教对象的工作性质,对帮教时间地点作出调整;有的考虑到帮教对象的顾忌将尿检地点移到他家中进行,有的利用家人和朋友圈对其进行制约;有的抓住戒毒帮教人员想成功戒毒顺利通过驾驶证年审的心理,对其进行谆谆教导等等,这种一人一策的戒毒帮教模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开展帮教过程中大打“情”字牌,真情实意做戒毒帮教人员的“娘家人”。一是创建了街道“进步青年微信群”。为了解决帮教对象以往的跟踪帮教模式,及时了解掌控戒毒帮教人员的思想动态,又能让他们接受的方式,符良玲创新地建立了海甸街道“进步青年微信群”,立即得到辖区戒毒帮教人员的普遍认可,通过微信互动的方式,及时了解戒毒帮教人员的工作、生活、家庭及婚姻状况,共有65名戒毒帮教人员加入了进步青年群。在微信互动中拉近了与戒毒帮教人员的距离,消除了他们的抵触情绪,方便彼此之间进行监督提醒。如:辖区的病残吸毒人员的吴某某,被责令实行社区戒毒后,其母亲得知海甸街道有个热心肠的“玲姐”后,主动要求其儿子加入了“进步青年微信群”,让“戒友”们来监督帮助其戒毒。目前,吴某某在微信群内表现非常活跃,也积极配合帮教工作。二是举办了“娘家人”聚会。每年年底,符良玲都会组织一次“六位一体”帮教队伍与帮教对象及家属的聚餐活动,通过聚餐活动拉近了帮教对象及其家人的距离。三是为帮教对象过生日。每逢帮教对象的生日,符良玲都会带上定制的生日蛋糕和祝福上门去为他庆祝生日活动。如:帮教对象伍某某激动地说:“我长到今年35岁是我人生第一次过生日”。四是开设“老爸茶”聊天室。符良玲转变定期谈话方式,利用轻松聊天的“老爸茶店”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在轻松的聊天过程中,符良玲尽量做到“四个一”即:一张热情笑脸、一句亲切问候、一杯温暖热茶、一次诚恳交流。同时,做到“三要三不要”即:要满腔热情、平等待人,不要态度生硬;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不要急功近利;要灵活处理、注重实效,不要机械呆板,切实消除了工作对象的戒备心理,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在聊天中,符良玲向他们宣传毒品的危害,禁毒有关法律法规和党和政府的戒毒方面政策等,最大限度地“暖其心”、“安其身”、“育其人”,帮助戒毒帮教人员重新修正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在帮扶就业上求“诚”,让戒毒帮教对象真正感觉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为积极稳妥地作好戒毒帮教对象的就业,符良玲在街道工委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和街道禁毒办的同志一道,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工作态度,积极会同街道民政、工会、妇联、团工委、司法所、残联居委会等部门,做好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就业安置等工作。(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底)鼓励支持自主就业19人,通过街道设立的两个就业安置点安置就业9人,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再就业48人,共计安置76人。落实帮扶涉毒贫困家庭临时救助及重大医疗救助12人,法律援助2人,为社区戒毒(康复)病残人员申请残疾证3人,解决保障性住房1人,戒断考取驾照有3人。
  三、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甘于奉献
  多年来,符良玲同志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工作中坚守“三不”原则:不接收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礼品、礼金,不参加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私人宴请,不以权谋私。
  符良玲同志不怕艰苦,勇挑重担,自愿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熬夜,常常带病坚持工作,从无怨言。她持续发扬“5+2、白加黑”“钉钉子”“马上就办”“拍拍看”四种精神,培育“大海胸襟”“椰树风骨”“三角梅品格”三种特质,以“一分钟也不耽误”的精神加快推进海甸禁毒工作的建设。她牢固树立一心为公,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思想,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爱岗敬业,沉心静气,埋头苦干,勇于担当。
  黄卓, 2014年7月从海口市龙舌坡工商所划转到琼山区国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工作至今,先后负责国兴所滨江片区和兴丹片区的“四品一械”监管工作, 被海口市琼山区“双创”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为2015年、2016年“双创”工作先进个人,被海口市食药监局评为2016年优秀共产党员、 “双创”工作“突出贡献奖”,被省食药监局表彰为2015年度优秀公务员。
  在实际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廉洁自律,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从事食品药品监管工作3年来,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胜其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一直是政府最关切、市民最关心、社会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为做好本职工作,我对分管辖区进行了全覆盖调查摸底工作,对餐饮经营单位、食品店、药店、医疗器械生产单位、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数量、类别及分布情况进行走访,掌握辖区各食品药品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建立起详细的电子档案,徒步对辖区的435户中小型餐饮店的食材购进和废弃油脂流向情况逐户进行统计工作;2015年度处理投诉举报103宗,其中转为案件处理的8宗,罚没款入库74996.9元,举报投诉处理率达100%,未出现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案件。
  2015年琼山区食药监局给国兴所配备了数名协管员,他们的到来增强了监管力量,由于所里的交通工具有限,我将配备给我的电动自行车让给王小波同志工作用,日我组织所里同志带上慰问品上门去慰问在工作中病倒的协管员王冠琳同志,在我们国兴所这个集体中形成互爱互助的良好风气,秉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执法,服务群众”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在“双创”工作中我常常用换位思考方式处理问题,既要让一些不合格的餐饮店家整改达标,又要考虑到不能让业主多花一分钱,努力减轻他们的负担,对有确实困难的经营者我就一起动手帮着干,椰博路的小碗牛腩店负责人竖起大拇指连连点赞,艰辛和真诚得到了监管对象们对“双创”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自己的荣幸,今后将一如既往的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
  盘丽芬
  盘丽芬,女,苗族,海南琼中人,1974年5月生,系退伍军人(1992年至1995年在武警海南省边防总队服兵役),现就职于海口市龙华区滨海街道盐灶一社区居委会民政委员。
  2014年,盘丽芬不幸患了严重类风湿关节炎,手脚关节畸形,每天靠药物维持治疗。如果晚上不服药,第二天睡醒手指会肿得厉害,不能活动。在“威马逊”超强台风防汛工作中,忍受病痛,积极投入灾后重建,她的工作精神,带动身边的同事和居民极积参与;在本职岗位上,不畏辛苦,坚持带病深入居民了解民情。每次低保年审,盘丽芬都会强忍着风湿带来的疼痛,挨家挨户上门查看每户家庭的情况变化;在“双创”工作中,为了促使居民群众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除了日常工作,她还坚持上街巡逻,检查卫生死角。几年来,她就带着药瓶子工作,实在痛得厉害,就吃止疼药或拿艾条熏。每当领导同事劝她多休息,她时常将“人手太少了,我尽量不休息”挂在嘴边。她心中时刻都装着社区百姓,每天在社区不断忙碌,居民家中有困难,她都会跑前跑后帮助解决;居民有事找社区,她就上下左右联系,直到居民满意。可以说,她是身体力行、为民服务的最好诠释。
  2015年7月底,海口“双创”启动以后,盘丽芬与同为社区工作人员的丈夫投入忙碌的工作中。有的时候,孩子就托管在好心的邻居家,等到晚上回去接儿子,儿子已经睡了。
  她所在的社区有不少三无小区,每个周末,街道都会组织到这些无人管的小区开展大扫除。“双创”之后,社区环境改善不少。为了保持良好的状态,促使群众养成良好的习惯,每天除了日常工作,盘丽芬还要不时上街巡逻,检查卫生死角,规范门前三包。
  民政工作纷繁复杂。社区的服务窗口大多的业务都属于她的范围,包括办理低保、高龄补贴、医疗救助、双拥优抚工作等10多项工作。因为单位人手很少,她尽量做到不请假、不休息。有一次实在痛得很厉害,她便在办公室休息,不料昏睡过去,醒来了还在办公室里。
  社区居民老梁患有精神疾病,妻子也有病在身,盘丽芬主动帮他们申请医疗救助。低保户大多没有文化,很多人不懂写申请书,热情的盘丽芬不厌其烦地指导。
  “我这里没有‘人情保’”。待群众热情,但在审核上她却极其严格。每次低保年审,她都拖着严重风湿疼痛的双脚,挨家挨户上门查看每一户家庭情况的变化。如果不符合条件要排除出低保队伍,不能让国家有损失。
  盘丽芬同志在双创工作期间,坚持带病在一线开展各项工作,任劳任怨,积劳成疾,在双创工作当中肚子连续绞痛几天仍坚持在岗。 日,剧烈的腹痛让她不得不到医院治疗发现肠肿瘤梗阻,经再检查发现是肠癌。
  盘丽芬的事迹源于内心的大爱以及对事业极强烈的责任心,她在最平凡朴实的坚守中彰显着人性最美的光辉,体现着人生最高的价值。盘丽芬,女,苗族,1974年5月生。1992年至1995年在武警海南省边防总队技术通讯站服役,2004年至2005年在龙华区治安联防大队工作,2005年至今在龙华区滨海街道盐灶一社区居委会任民政委员,2014年患了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手脚关节畸形,每天靠药物维持治疗,在双创期间,她既要照顾家庭和孩子又要坚持带病在一线工作,任劳任怨,积劳成疾,在双创工作当中肚子连续绞痛几天仍坚持在岗,后支持不住送往医院治疗发现肠肿瘤梗阻,经再检查发现是肠癌,现发现手术治疗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709重症室。盘丽芬同志夫妻双方都在社区居委会工作,丈夫是滨海街道八灶社区治保副主任黄俊,有一个三岁的孩子,夫妻二人收入低微,生活困难。
  见义勇为
  刘刚辉
  10月19日10点半左右,海口市桂林上路153号荣华公寓内有一小女孩卡在五楼窗台的防盗网缝隙中,双肩被防盗网的两根钢筋紧紧的卡住,肩部以下的位置已经掉在外面。危急时刻,热心邻居刘刚辉腾身一跃,沿着防盗窗,一口气爬到了四楼的防盗窗。刘刚辉站在防盗窗的铁皮棚子上,用手托住小孩的下半身防止掉落,直到海口支队119指挥中心及时赶到将小孩救出。由于及时得到救助,该名孩子并未受伤。
  陈兴,男,汉族,海南琼海人,大专文化程度,2004年12月入伍,2006年7月入党,现任海警一支队后勤处训练基地食堂分队面条班班长。
  日08时30分,陈兴与家人在琼海老家附近的早茶店吃早餐时,突然看见隔壁的邻居过来大声呼喊“邻居家布艺店着火了”,听到邻居的呼喊陈兴连忙起身跑到起火现场,当时现场火势很大并且伴随浓浓的黑烟。该同志的第一反应就是拿起手中的电话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并想办法去灭火。不顾妻子的劝说毅然决然跑向火场附近,观察地形并试图找到有利位置进去救人。约08时33分,陈兴发现起火楼上的窗口有名青年男子探头出来呼救,当时的火势很大,大火产生的浓烟让现场的视线变得模糊,无法看清前进的道路,想从一楼上去救人已经无法实现。情急之下陈兴大声向楼上的人呼喊“快跑上楼顶,快跑上楼顶”。紧接着陈兴从旁边的小店找来灭火器和湿毛巾。此时,当地协警也赶到了火场,陈兴便带着三名协警同及一名邻居用湿毛巾捂住鼻子从起火家的隔壁跑上楼顶,通过围栏爬到起火商铺的楼顶,由于现场较混乱,烟雾缭绕,看不清前方的路,陈兴边走边使用灭火器,艰难地到达男孩求救的房间,但进入房间搜索中未发现男孩, 陈兴冒着火场的浓烟和空中的炙热,四处寻找男孩,经过仔细搜寻,陈兴在隔壁四楼楼顶发现被困男孩儿,由于形势紧迫,陈兴顾不上个人安危,纵身从五楼跳到隔壁四楼的楼顶去营救男孩。陈兴到男孩身边时,发现男孩脸部被烟雾给熏黑了,双手、臂膀及右脚掌因灼伤起了水泡并有脱皮现象,缩在角落里全身颤抖,陈兴立马用自己的湿毛巾捂住男孩面部,将男孩儿背起送到安全区域后,陈兴让在医院工作的妻子对男孩的灼伤部位进行简单处理后,将男孩儿送往附近医院。在确认男孩没有生命危险后便离开了医院。陈兴同志面对突如其来的火灾,沉着冷静,勇于作为,虽然在休假期间,身着便装,但是陈兴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扎实践行了人民子弟兵的职责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火势迅猛的紧要关头,陈兴同志不顾自身安危,毅然进入火场灭火救人,发扬了我海警部队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践行了决不在人民群众危难时不勇为的庄严誓言;从抵达火灾现场到成功解救被困人员,陈兴同志沉着冷静、结合自己在部队参与执勤处突、抢险救灾任务的经验,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采取了最正确的方法,成功解救被困人员,也保证了自身的安全,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一名合格的海警战士应有的素质与担当。2013年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
  金舟,男,汉族,湖南望城人,中共党员, 1983年3月出生,2004年6月入伍,现任海口边防支队桂林洋边防派出所所长,武警少校警衔。入伍13年来,金舟同志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战斗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用青春和热血,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因工作表现突出,该同志2015年被海南边防总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
  日16时20分许,金舟带领两名干警正在开展渔船民走访工作时,接到群众的求助:在桂林洋海边妈祖庙附近有一名老人在海中漂浮,呼喊不回应。金舟立即放下手中工作,带领两名干警赶往事发现场。在前往事发地点途中,他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预判,根据现有人员情况,进行简单分工,一人和他一起救人,另一人负责救助联络工作,他立即带领救援人员穿上救生衣,备好救生圈,随时做好救援准备。赶到事发地点时,他们发现有一名群众站在海边,指着海里不停的呼喊:快来快来,他在这里。依着群众所指方向,他们立即发现了溺水人员正在距离岸边三十多米的地方,身体正在随着波浪上下沉浮,随时都可能被卷入大海深处,情况十分危急。时间就是生命,看到此情此景,他立即拿起救生圈第一个跳进海里,奋力向溺水者游去。此时海里风大浪高,水流湍急,每往前游一点都要被海浪打回来一点,每前进一步都要消耗不小的体力,但“一定要把溺水者救起”的念头一直支撑他,一番努力过后,两人终于游到溺水者身边。虽然这时他们两人的体力已有些透支,但为了争取救援的时间,他们没有一刻停留,他们将救生圈套在了溺水者身上,抓住溺水者的手,稳住溺水者的头部,保持露在海面上,借助水的浮力奋力将溺水者往岸边推,由于还多带着一个人,加上体力消耗过大,他们两人返回岸边的过程更加艰难和漫长,但他们始终用坚强的意志力在与风浪进行抗争,经过近半小时的努力,两人最终将老人推到岸边。在热心群众和另一名干警的齐心协力下,老人被抬到岸边,此时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但这时急救医生还没有赶到,顾不上休息,他和同事对老人进行紧急施救,清理口中污物、人工呼吸、心脏按压,虽然老人没有反应,但他没有轻易放弃,一次又一次的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一直坚持到救护人员赶到。但十分可惜的是,赶来救护的人员确认老人已无生命特征。虽然老人没能救活,但是金舟他们不顾危险下海救人的英勇壮举感染了在场的群众。不少群众向金舟他们表示了由衷的敬意和称赞。此事先后经《海南日报》、《法制时报》、《南国都市报》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美兰区政法委刊发专刊,为其用于担当、忠诚履职、英勇救人事迹点赞。海南省文明办将其勇救溺水老人事迹推荐到中央文明委主办的中国好人网,作为《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见义勇为候选人。
  勇于担当、忠诚履职、英勇救人,金舟同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体现了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树立了边防警察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获得了群众的称赞。
  符德乐
  符德乐同志爱岗敬业、遵章守纪,助人为乐、奉献爱心,十年如一日,用炽热的爱心谱写出一曲曲感人的乐章。
  心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2016年12月中旬,辖区杨霞与魏德魁夫妇向该所反映,称其16岁的女儿魏紫阳正处于叛逆期,因与父母吵架而离家出走,魏紫阳以前有过离家出走的记录,其父母原想等女儿几日后情绪稳定就会回家,但不想离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父母拨打其女儿的电话以及通过微信联系都得不到女儿的回复,杨霞与魏德魁夫妇多次到女儿可能出没的地方寻找,始终查找不到女儿的身影,安徽老家的父母打电话来询问孙女近况时,都向老父母刻意隐瞒,十分担心女儿有意外发生,常常以泪洗面,希望民警能够帮助其找回女儿。符德乐了解情况后,就迅速投入寻人工作中,鉴于魏紫阳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只要是察觉到可能是他父母通过其朋友或陌生电话打给她,她就不接听,最后干脆更换了电话号码。符德乐坚持不懈从其朋友口中得知其女儿可能住在海口市永兴镇博任村里。符德乐利用轮休时间与魏德魁夫妇驱车赶到永兴镇博任村里寻找,得知其女儿已经离开永兴镇博任村,现在可能居住在文昌市。寻回女儿的希望又一次落空,又临近春节,魏紫阳的母亲杨霞终于忍不住对女儿的思念之前,在符德乐面前一直落泪。符德乐一边安慰魏德魁夫妇,一边继续查找线索。得知,过几天大年初一,是其女儿的生日,其有可能会出现在海口市龙华区乐巢酒吧庆生。大年初一,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符德乐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陪魏德魁夫妇来到乐巢酒吧遵守,直到23时30分许,终于看到其女儿的身影,魏德魁夫妇喜极而泣。符德乐与其女儿进行多次思想教育后,魏紫阳终于回到了父母身边。
  空手夺刀,展英雄本色。日下午2点45分左右,符德乐和另外一名边防民警驾车路过渡海路22路公交车终点站附近时,突然看到前方路边,一名男子他正用左手紧紧地抓着一个小男孩衣服,右手则持尖刀对着小男孩。男子情绪非常激动,不断地冲着小男孩大吼大骂,恶言相向。此时,周边已经围观了多名群众,持刀男子随时可能做出更激烈的举动。“你冷静点!我们是警察,有事可以慢慢说,先把刀放下,不要伤害小孩,你要相信我们,有什么我们可以帮助你。”为了缓解持刀男子的激动情绪,符德乐放下警棍,上前悉心劝说,但持刀男子并没有搭理,他仍然自言自语,手中的尖刀对着小男孩不停地挥动。当符德乐试图慢慢靠近一点时,持刀男子情绪更加激动,他使劲勒着小男孩的脖子,冲着两位民警大喊:“你们别过来,反正横竖都是死,我捅死他。”喊着喊着,男子还用刀背敲向小男孩的额头。“信不信我捅死你们!”此时,持刀男子发了疯似的对周边围观的群众大骂,不知道什么时候小孩的右腿已经被刺了一刀,正流着血,情况越来越危急。乘持刀男子注意力分散,符德乐绕到后面瞅准时机,一把抓住男子持刀的右手,全力将其按倒在地,成功将小男孩解救。1月20日下午,海口市第十一小学的教师,将一面写有“见义敢勇为,人民好卫士”的锦旗送到符德乐手中,以表示对符德乐及时解救其学校学生王森的感谢。曾被海南边防总队多次嘉奖以及评为“优秀警官”。
  助人为乐
  丁海军
  丁海军,男,汉族,1981年3月出生,2004年6月入伍,2006年7月入党,现任总队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主任。入伍以来,他始终工作认真、刻苦钻研,荣立三等功一次,2008年因参与汶川地震救援工作表现突出获海南省卫生厅表彰。
  一是热爱本职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他爱岗敬业,多年在临床一线工作,以精湛的技术为广大官兵和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深得大家好评。该同志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忘提升自己专业知识,在专业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7篇。
  二是不忘军人本色。虽然是医疗技术干部,但该同志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是军人,2008年赴四川参与汶川地震救援工作1个月,出色的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任务。2015年主动申请赴126师海关执勤部队代职半年,在代职期间,他主动带教卫生员,言传身教,较好的完成了代职工作,获得了代职单位的广大官兵的好评。
  三是军人的使命在于奉献。他平时热爱公益活动,多年来无偿献全血累计2400ml,其在2012年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2016年3月海南省红十字人员联系上他,有一名白血病患者与其配型符合,是否愿意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他毫不犹豫的回答:愿意!日,该同志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成功捐献了240ml造血干细胞,救治了一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海南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党组书记周谨对他的大爱善举行为大为赞赏:“他即诠释了军人的本色,也弘扬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丁海军同志是全国第5698例,海南省第71例,海南总队第2例成功捐髓救人的大爱志愿者。
  6月9日,在广州的白血病患者发来消息,称移植成功,各项指标正常。患者家属发来感谢信,信中写道,“感谢您为我父亲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让我父亲有了再一次活下去的希望,也感谢您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和照顾我的父亲。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您的爱心和奉献,改变了我父亲的命运,是您给了我父亲重新活下去的机会······我们实在无法用语言表达对您感激之情!”面对患者的感谢,海军说“军人的使命在于奉献,这是我应该做的······”。
  王小虎
  我校初二(435)班学生王小虎是一个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的好学生。每天清晨,起床自己洗漱后就跑到患有小儿麻痹症而无法独立行走的同桌冯贻崇的宿舍,把他从床上搀扶起来,小心翼翼的走到洗手池边上,等冯贻崇洗漱完后,王小虎蹲下把冯贻崇背上,一步一步从宿舍走向教室……这已经是王小虎每天必做的功课。“两年来,小虎一直是他的同桌冯贻崇的“双脚”。每天背着冯贻崇上下学,一天要在宿舍和教室800米的距离往返4趟,爬8趟10余层的阶梯。
  因为患病,冯贻崇的一条腿开始变细,且很难弯曲,他几乎不能够自己站起来,从椅子上起来得要双手撑着课桌,用另外一条腿勉强直立,而另一条腿不停的颤抖让必须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克服,他能够搀扶着东西勉强走上几步,但非常吃力,根本走不远,可能站起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从六年级到现在,小虎一直不断的帮助我,起先我还能勉强让人搀扶着走,但现在我的病越来越严重,自己很难再行走,上了初一以后,小虎总是背着我上下课。”冯贻崇说。在王小虎的心目中,冯贻崇特别的坚强、自立,是一个值得帮助的人,“记得有一次,冯贻崇没有让我们搀扶,他说想自己试着走走,但是非常吃力,很快他就摔倒了,可是他没有哭,自己一个人挣扎着站起来,我真的特别佩服他。”“我跟他约定好了,只要我还在学校一天,我就背他一天,我永远遵守我的承诺,我也希望他能够坚持,不要放弃学业。”王小虎说。
  最困难的恐怕就是刮风下雨的时候,“下雨的时候照样背他走,冯贻崇穿着雨衣,他在我的背上拿着雨伞,或者让其他的同学帮我们撑伞,就这样坚持着走到宿舍。”王小虎说,有一次,雨下的很大,校道上有着积水路很滑,王小虎背着冯贻崇走的很慢,但一不小心脚底一滑,他们两个全都摔到了雨水里,“当时我只能快点把贻崇扶起来,又继续背他坚持着走到宿舍,我到了第二天才发现自己在雨里摔破了膝盖,但这只是小伤,没几天就好了。”王小虎说。
  “曾经有几次小虎让我特别感动,刚到学校的时候,有些同学或许因为我身患残疾而不愿意靠近我,但是小虎却从来没有,他没有把我看低,第一时间帮助我、鼓励我。”冯贻崇说,因为病情的加重,他很难再坚持上学,在上个学期,他曾有过辍学的想法,“但是我的家人鼓励我,让我明白这样的道理:只有自己给自己加油,身边的人也才会给我加油,也才会愿意来帮助我,首先我自己不能放弃,而且小虎平日里也不断的激励我,告诉我如果不学习,人生将没有转折,一直没落。”冯贻崇说,于是他鼓起勇气,坚持求学。
  “我们的班长王小虎真的特别棒,虽然有时候我们会帮贻崇拿书包或者拐杖,但是小虎却是每天都背着他走那么远的路来上课。”同班同学张昌义说,全班同学都被王小虎助人为乐的精神所感动,“小虎每天背着贻崇回到宿舍,让他坐在床上后,自己又马上拿起贻崇的饭盒去打饭,他很累却从来没有听他抱怨过。”同学陈夏荷说。班主任李治甘告诉记者,班里的同学都以王小虎为榜样,现在他们争着要去帮助冯贻崇,“有时候小虎累了,其他同学也会替他背起贻崇。”李治甘说。
  “有一次爸爸来接我的时候,看到我背着贻崇在校道上走,他告诉我要慢一点,别摔了,回到家以后,他跟我说,我做的特别好,而且提议我跟贻崇约定,只要还在一所学校,就要不断的帮助他。”王小虎说,正因为爸爸的支持,他才会更快乐的帮助别人,而且以后还会继续。
  王小虎以身体力行向我们诠释了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深深地影响了身边的师生。2016年海口市美德少年、感动海南2016年度十大新闻人物。
  卢国仁
  卢国仁同志是一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他始终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家长、领导、同事的好评。他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常常将奉献记在心里,默默地付诸于行动。他为人处事低调,他对待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有强烈的责任心,不去计较得失。他担任高三数学组的备课组长,教两个实验班并担任班主任,同时也被评选为市骨干教师,他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独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他很朴实,是一个用热情和智慧在工作的人。他善于沟通,而且处理问题非常有智慧,只要是同事的困难,不管大事小情,他都会热心帮助,二话不说。
  他是一个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人。在教学工作中他肯钻研勤于思考,作为备课组长总是想在前面,做在前面,经常与同事们分享好的教学经验或解题方法,毫无保留地帮助青年教师的成长。工作细致到位,即使在住院期间也常打电话或发短息安排一周的工作任务。作为班主任,他认真负责,极具亲和力,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他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学生。他不仅细心指导学生怎样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还关注学生心理,教学生怎样做人,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他是一个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人。由于高一年级备课组在这个学期有多名老师休产假或外出学习,在教师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必须得有一个老师要教三个班,正在大家都为此事为难的时候,他的一句“我来代”解了燃眉之急。这样他承担起了三个班的教学任务,每周共有15节的数学课,加上晚修和班主任的工作以及备
  课组的工作,他的工作量是全数学组内最多的。他总是会考虑到一些工作细节,如有些年轻老师的孩子小,他就尽量少安排她们任务,还多次主动承担周测和周练的命题工作。这么大的工作量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他也没有任何的抱怨,默默地把工作承担过来。
  他是一个充满爱心,热爱公益事业的人。从中学起,卢老师一直从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自1997年他一直参加无偿献血,至今献血量已超3000cc。日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12年9月,卢老师与湖南一位男性患儿骨髓配型成功。并于日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日卢国仁的一家三口参加海南省第四届冉冉朝阳慈善蓝天行“爱心家庭”活动,用自己的爱心温暖着结对的孤儿,让孤儿能享受到父母亲的爱,找到家的感觉。卢国仁因积极宣传无偿献血及造血干细胞知识,广泛参与红十字会的其他志愿服务活动,2013年8月被海南省红十字会评为“优秀志愿者”。在卢老师看来,无论是献血,还是捐献造血干细胞,都是很普通的事情,但能够帮助别人,甚至挽救生命,会让他感到快乐且有意义。
  吴凤旧
  吴凤旧,今年62岁,已退休多年,现住:义兴街168号, 多年热心帮助、关心同是居住在义兴街160号因事故多年肢体残疾的林美霞,今年65岁,也已退休多年,两人同住一条街上,又年龄相仿,经过多年的相交,经过多年的相交相识,所以两人之间的关系十分的融洽与深厚。吴凤旧,闲暇常常都会去林美霞家中帮助她的一些生活琐事,因林美霞,常年躺在床上身体容易僵硬,吴凤旧常到家里用轮椅推着林美霞,出门四处转转买买菜,晒晒太阳。原本就孤身一人,在家中孤单而寂寞的生活,带来了生活的一抹暖阳。而在去年,林美霞因身体贫血,入院治疗,也是吴凤旧和林美霞的弟弟的帮助下办理入院手续,虽然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也只是同住一条街上的邻居,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超过了血缘,更是现今社会生活中人性美好而善良的体现。
  吴海山
  历任道崇村委会团支部书记、副书记、副主任、支部书记、主任。多次被区、镇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在荣誉面前从不骄傲自满,把获得的荣誉作为工作的新起点、加油站,他坚持解放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困难、用于创新,带领群众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绩。多年来,他带领农民在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快发展了种植业、养殖业等,走上了种植业的致富道路。特别是在“威马逊”台风那年,红旗农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农民没有收入。他为了让道崇村农民尽快的富裕起来增加收入,他在 2014 年通过福建考察三红蜜柚市场,到外地学习,回来后第一时间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发动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上三红蜜柚。为了使农民能够掌握种植业科学技术,村上每年都聘请农业专家到村讲座,实现了每户都有一名科技明白人,由于科学的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农民的经济效益逐年增加,激励了农民搞好种植业的积极性,以种植三红蜜柚为主的种植大户不断增加,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近两年来,全村种植三红蜜柚 2560 亩。在他的引导下,道崇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时刻想着群众、关心群众,为群众思发展、摘穷帽、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是道崇村农民致富的领路人。现今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自开展扶贫工作,吴海山同志认真学习精准扶贫的政策,自己先吃透“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的概念,亲身参与到牲畜物资、修建栏舍、抚医扶学等工作中。他明白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有些贫困村、贫困户扶不起、穷依旧,不是贫困群众不能致富,而是缺乏一种勇气--脱贫致富的勇气,所以吴海山同志积极开展入户进行宣传工作,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扶贫户放宽心,党会带领大家一起奔向幸福和谐的社会,朝着“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前进。吴海山同志除了在思想上进行帮扶外,在入户了解情况时,力所能及的送上自己的帮助,比如某家贫困户家中只有两位老人,吴海山同志在入户了解情况时,会帮助老人更换灯泡、搬煤气、修理木凳子等,希望从思想上、精神上帮扶,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激发贫困户的脱贫主动性,从而实现贫困群众思想观念大转变。
  吴清章
  吴清章,男,1951年6月出生,系眼镜塘村委会石内山村村民。1978年从原琼山县水利兵团回归本村,于1995年进入村委会,2016年离任。虽然两鬓已发白,但是他干劲十足,哪里需要他,他就会立刻出现在哪里,调解矛盾纠纷,维护邻里和睦团结,保一方稳定。总之,只要他出面,事情无论大小,都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眼镜塘出了名的“老好人”、“和事佬”。
  早在2005年,美敏村村民林某,其妻子因病去世得早,留下长期患有间歇性精神的他和三个年幼的子女以及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家里没有一个劳动力,生活非常困难。因难以养活一家老小,林某的老母亲当时打算将3岁小孙子送人抚养。吴清章听闻后,立刻赶赴林某家中,和林某的老母亲谈心,打消了其送养孩子的念头。之后,吴清章把如何帮助林某走出困境记在心里,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处处帮助林某一家,为其申请了低保,并愿意资助其小儿子上学……,通过多年的帮助扶持,林某的小儿子现如今已顺利进入三江中学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城尾村民陈某,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家里只有两个弟妹和年迈的爷爷奶奶。2013年,陈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郑州大学,但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根本拿不出上万元的学费,当时她想要弃学打工,以维持家庭生计。吴清章了解情况后,急忙赶往陈某家中,跟她谈心交心,打消陈某的各种顾虑,并承诺愿帮资助其四年学费……,如今,陈某已经是郑州大学大四的学生,每次假期回家,陈某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吴清章家汇报学习情况,并帮助吴清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她要用行动来表达对吴清章的无限感激。
  在关心群众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福建自驾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