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有商品 怎么卖出去卖到国外去,这件事做起来是什么难度?

中国的东西卖到国外真的会有人要吗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3:38:22&)
( 18:14:03)
( 13:33:33)
( 19:36:25)
18字(22/0)
( 18:08:51)
346字(27/0)
( 17:47:12)
16字(2241/0)
( 16:08:48)
( 16:00:04)
30字(29/0)
( 10:38:45)
41字(767/0)
( 17:34:39)
12字(25/0)
( 15:11:45)
22字(27/0)
( 20:41:35)
109字(67/0)
( 17:11:25)
74字(25/0)
( 13:49:18)
13字(12/0)
( 10:18:49)
72字(22/0)
( 08:49:04)
63字(44/0)
( 18:34:39)
22字(84/0)
( 15:39:03)
10字(189/0)
( 14:49:04)
13字(282/0)
( 13:50:01)
( 13:41:57)
16字(303/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阿里IPO不差钱:目标把中国商品卖到国外|阿里巴巴|IPO|进军海外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阿里IPO不差钱:目标把中国商品卖到国外
  阿里IPO规模或超农行成全球最大 融到的钱怎么花?&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9月19号,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挂牌,开盘价飙高到92.7美元,当日收盘价为93.89美元,比发行价足足高出38%。据华尔街日报消息,消息人士透露,参与阿里巴巴IPO的银行家们9月19日将这桩IPO交易的规模增至最大限度,使之正式以250亿美元的规模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IPO,超过工行和农行。
  融到如此规模的资金,阿里巴巴该怎么花这笔钱成为外界关心的焦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马云透露了募资后的投资方向:“我要告诉美国投资者,拿了你们的钱,我们要聘请你们的人才,买你们的公司,参与全世界的发展,阿里不是只为中国的小企业服务。”
  阿里巴巴成功登陆纽交所,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马云被顺利推上了中国内地首富的宝座,这是阿里之幸,却是中国A股之痛。总市值已跻身全球资本市场前列的A股,仍难免本土优质上市资源流失的尴尬。这是为什么?
  阿里上市融到的钱怎么花?
  马云在IPO当天的晚宴上抽身与100多名中国记者进行了一次非正式的见面。既然是非正式场合,马云所说的话自然与当天中午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言更“接地气”一些。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在获得巨额融资后,马云和阿里的下一步去向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在接受采访时,马云表示,这笔钱要花到海外去。“我要告诉美国投资者,拿了你们的钱,我们要聘请你们的人才,买你们的公司,参与全世界的发展,阿里不是只为中国的小企业服务。”
  马云还坦言,很多事情阿里没有必要亲自去做,不如去收购一些已经成功的业务和公司。阿里海外扩张大步迈进,2013年6月,阿里以1.7亿美元投资美国电商Fanatics;2013年8月,阿里又以7500万美元入股美国物流公司ShopRunner;今年3月,阿里巴巴以2.15亿美元入股社交视频应用Tango。
  对于这些投资,马云在当日的媒体晚宴上解释称,阿里做任何投资决定,其核心都是必须对生态和消费者有帮助,对未来战略有好处。“很多公司看起来好像没有关系,外面的人也以为是钱多了玩玩而已,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以投资恒大足球为例,这一决定是为了弥补阿里在文化产业的布局,“看似没有关联,其实足球是文化产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国是11个人在场上,却有10亿人在看球,这种注意力也是不容忽视的财富。”
  陆兆禧也表示,阿里接下来肯定是要先把无线业务、电子商务做大,再进入一些新领域,也会涉及国际化战略落地。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接下来会投资哪个企业、什么行业?面对提问,马云说暂时没有去想这些具体的事,但他明确表示,不会将这些在海外募集的资金全部拿回中国花,而是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将阿里的生态系统延伸到国外。
  早在IPO前的香港路演时,马云便向投资人表达了进军海外市场的意思。这次庆功晚宴上的讲话更肯定了这一方向。纽交所25号交易员Peter P. Costa说,阿里巴巴不缺钱,其上市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打开美国等海外市场。
  目前,阿里巴巴的海外零售业务主要靠速卖通(aliexpress)和天猫国际两块业务在推进,前者是通过B2C方式将中国商品卖给国外消费者,后者是在天猫上引入外国品牌,供中国用户消费。
  与亚马逊、京东等大多数电商不同,阿里巴巴最主要的盈利模式是在线广告,这与谷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的模式更为接近。该模式的基础是流量红利,需要平台两端的用户数和商家数均不断增长,以保证该广告体系中的广告位和广告主资源的丰富,拓展海外市场的用意即在于此,继续巩固阿里巴巴在国内的盈利模式。
  目前,速卖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逐渐步入正轨,已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总体而言,在2014财年阿里巴巴525亿美元总营收中,有大约86%来自中国市场,零售业务中的淘宝、天猫、聚划算以及批发业务是主要贡献者。显然,国际市场对阿里的贡献还很低。
  阿里巴巴在国内市场80%以上的占有率和高增长率不可能无限度攀升,而海外市场给阿里拓展了一片潜在的增长空间。
  既然马云的原话是说“不会把钱都拿回中国”,言外之意,国内市场的投入将是另一个重点。从目前天猫的增长势头和对未来电商形态的判断来看,天猫将是阿里未来的一个核心战略,这被视为阿里的第二个融资去向。
  与在国内C2C领域一骑绝尘般的优势相比,天猫在国内B2C的市场占有率刚刚超过一半,像京东等全品类电商,以及增长势头正猛的聚美优品、唯品会等垂直电商,均是阿里的潜在威胁者。未来可以预见,阿里在B2C领域的投入仍将持续。
  当然,移动互联网、金融领域,特别是领先业内公司,已让阿里尝到甜头的云计算等领域,也将是未来投资的几个方向。
  阿里上市对中概股的深远影响
  虎嗅网作者,《商界评论》前主编Eastland认为阿里上市对中概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金和估值两个方面。
  中概公司是在美上市中国企业的统称,阿里路演时表示自己“不应被视为中概公司,而是全球性互联网企业”。“去中概化”显然是“不想跟小伙伴玩儿”了,但阿里巨大的体量和品牌号召力对中概股板块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会长久地存在下去。
  阿里确定赴美上市后,一种观点相当流行:阿里首次公开发行及上市后二级市场的交易将象“黑洞”一样吸引大量资金。其它中概公司,想上市的无资可募,已上市的股价大跌。最极端的说法是“阿里之后、寸草不生”。京东、聚美、智联、猎豹、迅雷等大小伙伴本着“宁信其有”的态度,纷纷加快上市进程,确保抢在阿里上市前搞定自己的“终身大事”。
  近来中概股的波动亦被一些人解读为阿里“抽水”的恶果。
  其实,主流资金岂是买几手阿里还得拆东墙补西墙的“潘俊保绻吹懈殴苫蚩吹泄迷绯妨耍换岬鹊桨⒗锷鲜星耙埂H绻⒗镎娴脑斐伞白式鸾粽拧保椎逼涑宓摹笆芎φ摺庇Φ笔谴笫兄抵懈殴桑热缡兄740亿美元的百度和市值400亿美元的京东。事实上,这两只股票近来走势强劲,股价均维持在历史高位附近。另外,前一周出现较大跌幅的新浪微博、欢聚时代、58同城等亦在阿里上市当周开始收复失地。
  短期看,阿里必将吸引中概股投资人的注意力以及它们的资金。但如果因此看淡中概股就是“瞎子摸象”了,只摸到中概股,不知美国资本市场规模有多大。在总市值约17万亿美元的美国资本市场里,中概股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叶扁舟。根据虎嗅统计,今年一季度排名前27位的中概股市值合计仅为1474亿美元,不到美国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27家企业市值加起来相当于一匹亚马逊、小半只谷歌或四分之一个苹果!
  说到资金,美国其它投资机构和个人不算、世界各国涌入的资金不算,仅美国养老基金的资产就超过20万亿美元。 为中概股的忧心者多数从资金面考量,以为阿里抽走200亿美元,市场就会一片凄凉。但我们不应只看到阿里会“抽水”,更应想到“引水”。
  由于中国经济被看好而资本项下自由兑换还未放开,中概股是投资中国的便捷途径。但国际上的大型基金非常挑剔,市值低于XX亿美元不投、市盈率高于XX倍不投,风险高的板块儿不投……过去,中概股的盘子都太小了,除了百度尽是些“毛细管”,难以吸引那些管理几百上千亿美元的机构。更可悲的是,不仅缺少“明星”而且许多美国投资者都是通过“财务造假”丑闻知晓中概股的。不客气地说,中概股在美国投资人心目中的整体形象不佳,好比是“ST中概”,整个板块都难以进入主流资金的“投资项目池”。
  明星公司对中概股的意义犹如明星之于影片,此前中概市明星公司偏少,京东上市前市值超过200百亿美元的只有百度一家。明星股对板块有多重要,不妨看一个反面的例子――香港创业板: 2000年是香港创业板的元年,TOM等重量级公司的上市引发认购狂潮、47家新上市公司共募集资金148亿。这样的开头可谓不错,不幸的是香港创业板的元年居然也成为它的顶峰,此后它离东方纳斯达克的梦想越来越遥远了:2004年新上市21家、募集资金不到27亿港元;到2005年创业新上市公司跌到个位数,二级市场交易极为惨淡。以8月份为例,201家上市公司总的成交额仅30亿港元,其中42家公司没有成交记录,几分钱的“仙股”遍地都是…… 香港创业板的衰败的根本原因是港交所在制度设计上犯了根本性的错误,那就是允许优秀公司”转板”。随着TOM、凤凰、新奥能源等优秀企业陆续转到香港主板上市,创业板明星流失殆尽,主流资金怎会在这样一个板块停留?
  而美国纳斯达克牢牢稳住明星企业,苹果、微软、谷歌、思科也从来不会有转到“纽约主板”上市才光荣的念头。试想,如果上述明星企业悉数离开,纳斯达克会是一番什么景象。
  随着阿里、京东上市,中概念股总市值已轻松超过4000亿美元,较年初增加一倍以上。中概股这个投资管道不仅粗了,而且正正地插在中国经济最富活力的部位。创下IPO募集金额之最的阿里不可避免地成为资本市场的话题中心,中概股整曝光率空前提高,对中国公司起心动态的投资人不在少数。此外,阿里上市也在中国投资者中引发开立美股帐户的热潮,资金一旦入市谁规定只能投阿里一家?
  总之,阿里虽然抽走(募集)了200多亿美元,却会引来数倍于此的资金参与中概股投资。这些资金不是来炒网秦的,它们是冲优质、大市值、行业龙头公司来的,百度、京东、奇虎360、携程们的受益会比其它企业高。
  阿里上市后,成为中概股估值最重要参照标准,它的各项指标会被拿来与其它公司横比竖比。营收增长多少?毛利润率?净利润增速?移动端收入占比?虽然不准确,但可以帮助投资人大致判断研究对象被高估还是低估。
  有个笑话:小镇教堂及火车站各有一个钟楼,教堂根据车站传来的钟声校对时间,车站也是如此……其实,这个的笑话每天都在资本市场发生:牛市流行“填谷模式”,就是以市值大、市盈率高者为参照,寻找所谓的“价值洼地”进行投资。这时阿里将带动板块估值中心上移, “小伙伴”要祈祷阿里大涨;熊市启动“削峰模式”,就是以值小、市盈率低者为参照,做空“高高在上”的个股――这时就轮到阿里祈祷“小伙伴”少跌了。
  假如阿里上市赶上的这波牛市还能持续一段时间,那么中概股将出现估值中枢上移的情况,有条件的个股会这样讲故事:
  比如百度:Q2营收19.5亿美元、净利润5.4亿美元。以市值740亿美元计,百度年化的市销率、市盈率分别为9.5倍和34倍。如果阿里的市值按2000亿美元计算、Q2营收24.8亿美元、净利润11亿美元(剔除非经常性收入),阿里年化的市销率、市盈率分别为20倍和45倍。仅从净利润出发,采用相同的市盈率,百度市值应当是阿里的一半。再考虑到,阿里有合伙人、支付宝、移动端变现能力差等“瑕疵”,而百度2014Q2营收同比增长58.5%、30%营收来自移动端等情况,百度的估值应以阿里的一半为下限,向上浮动。
  再比如京东:由于模式不同总交易金额(GMV)不好拿来与阿里比,以营收而论京东2014Q2同比增长64%,高于阿里。考虑到阿里移动端变现能力远低于PC端、物流配送改进效果还需观察等因素,京东市值应不低于阿里的四分之一,阿里市值如能稳在2000亿美元,京东合理市值约为500亿美元。
  类似地,奇虎360、携程、聚美等都可以“揪着阿里大大”的尾巴,让自己的市值涨一截。中概股的整个估值就这样被拉高。诸家公司,不论与阿里有什么过节,都不要盼着阿里重蹈Facebook覆辙!
  如果美国资本市场转熊,或者中概出现新的害群之马,或者某些个股被做空成功(就在阿里上市的前一周,500彩票网和世纪互联被做空),阿里难免被“小伙伴”拖累。
  牛市时帮别人拉高估值,熊市时被拖累,难怪阿里急着要去掉“中概”标签。
  中国A股为什么留不住“阿里巴巴们”?
  据中新网报道,对于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境况,中国A股尴尬已久。过去的十几年中,腾讯、百度、新浪、京东商城等大批本土新兴技术类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海外上市。国内研究机构天鹰资本新近发布的《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白皮书》显示,2014年上半年有52家中企实现海外上市,共融资605.84亿元(人民币,下同),平均融资额为11.88亿元,远高于上半年A股上市6.79亿元的平均融资额。
  对此,东莞证券计算机行业分析师杨鑫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除了IPO排队、发行审核过于被动等因素外,对于阿里巴巴等部分国内互联网企业而言,股权结构特别是外资背景是其在A股上市的重大障碍之一。
  国内现行证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应当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公司法则将调整对象明确设定为“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于海外的阿里巴巴,不得不因其外资企业的身份与A股市场失之交臂。”杨鑫林说。
  杨鑫林指出,为了保证管理层以少量资本实现对公司的控制,阿里巴巴采取了成熟市场较为普遍的二元制股权结构。这种同股不同权的合伙人架构,也为强调同股同权的A股所不容。
  德邦证券策略分析师张海东对此亦持相同意见。张海东还指出,财务门槛亦是许多国内企业赴境外上市的重要原因。“毕竟并不是所有拟上市公司都有阿里巴巴那样漂亮的财务报表。”
  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想要在A股主板上市,发行人需满足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等条件。
  即使是在条件相对宽松的创业板,发行人亦须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
  “对于绝大多数互联网企业而言,上述条件显得过于苛刻。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初创期或者高速扩张期往往都是亏损的。即使是今年5月份已经成功在美国上市的京东,其二季度仍然亏损。”张海东说。
  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亦表赞同。董登新认为,目前A股的IPO标准,无论是主板的还是创业板的,都是传统的工业版本的IPO标准,是按照工业企业的标准来设定相应门槛,显然已经过时,无法满足包括互联网企业在内的一些新兴企业、新兴业态的上市需求,亟待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全国两会以来,放宽针对未盈利高新技术、互联网公司的上市条件,已经成为证监会的研究重点之一。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上周表示,证监会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在境内发行上市。对于允许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股转系统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发行上市问题,证监会正抓紧进行研究,力争尽快推出,涉及部门规章修订的,依法定程序进行。
  延伸阅读
  卖掉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上市在即,对于很多老员工来说,现在却是离开公司的最佳时机。
  据界面报道,除了路演、投资人、股价,一直被聚光灯照射的阿里巴巴现在还需要面对另外一种局面,那就是员工正大量售出手中的股份并离开公司。
  “之前我一个月之内卖出过两次阿里股票,各占15%。第一次以56美元转给另一个离职员工;第二次是公司上市前回购,价格是IPO定价。”在阿里巴巴工作了6年的王毅向界面记者透露。在他说完这句话之后不久的9月9日,阿里巴巴在纽约启动了酝酿已久的上市路演。
  王毅是2013年底从阿里巴巴离开的,按他的说法,当时有不少同事已经或者正在计划向公司提出辞呈。“我听说过最多1天会有60个离职,现在离职是要排队的”,他说。
  “不过这肯定不是平均数,可能就是某一天的数字”,他补充到。离职前王毅是天猫某部门的负责人,他认为天猫和淘宝将是阿里离职的“重灾区”。
  这种局面大约是从2013年7月起开始酝酿的。当时市场开始传闻,阿里巴巴集团已经聘请高盛作为上市保荐人,并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在经过包括“合伙人制度”在内的多次波折后,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启动公司在美国上市的事宜。
  很多阿里巴巴员工的股票开始捂不住了。
  “我知道的呆了5年以上的人,今年的离职率蛮高,尤其是在确定上市之后。”曾在阿里巴巴中国站效力三年的李妍透露。
  目前阿里巴巴没有公开确认具体的员工离职数量。
  阿里的离职员工普遍对阿里仍有很强的归属感,上海有“阿里帮”,杭州有“前橙会”。在这些组织的内部,很多有关阿里巴巴的消息都会及时流通。
  2012年5月,阿里巴巴曾与雅虎达成协议,规定阿里巴巴有权在IPO之际回购雅虎持有的一半股权,但前提是阿里巴巴需要在2015年12月之前完成上市,并且满足估值增加10%以上等一系列条件。也是这个协议,让阿里的股票在内部交易市场始终保持极高的交易热度。
  在阿里时工号为1000多号的前员工李想说,当时他在公司共持有约7万股阿里巴巴集团股票。2009年离职后,他手中的股票价值经历了几何倍数的增长。
  那一年,公司邮件公布的股权转让价是2美元,第二年就涨成了7美元;2012年11月,俄罗斯一家投资机构通过阿里购买员工股权,每股13.5美金;2013年11月,每股交易价格已达33美金。
  在阿里巴巴,所有股权持有人必须经过公司确认批准才能交易股权。同时阿里巴巴还有“优先回购权”,即员工向阿里申请交易股票时,阿里有权按同等价格优先回收。但有时外部价格往往更高,这对于阿里巴巴员工来说具有更大的诱惑。在2014年阿里确定赴美上市后,内部交易市场的股价基本在56美元以上,但到了7月上旬,外部价格最高时炒到了80美元。
  根据阿里巴巴提交给SEC的文件,1999年创立以来,阿里已经以股票期权和其它股权奖励的形式,向现任和前任员工总计发放了26.7%股份。按照阿里9月16日更新的IPO发行指导价66-68美元的中间值计算,阿里巴巴参考市值超过1600亿美元,那么,阿里巴巴此次IPO可为员工带来近430亿美元的财富,这可能超过以往任何一家成功IPO的国内企业。
  阿里巴巴曾在第一版招股书中就表示,他们对此次IPO可能为其持股员工带来巨额财富感到担忧,“我们可能很难保留或再激励这部分员工,这些新财富将影响他们作出是否继续留在公司的决定。”事实看来,阿里的担忧的情况正在发生。
  “但你要说因为同事们因为无后顾之忧了都想辞职了,也不尽然。”一位阿里巴巴前员工还表示。他曾是李妍的同事,最近刚从阿里巴巴离开,手里的股票并不多,他现在更想去外面接触更多的互联网模式。
  从这个角度看,在阿里巴巴这样规模的企业中,很多人离开是为了创业。“因为阿里巴巴它本来就培养了一批有狼性、乐享创业的人。”王毅说。当然,他也承认阿里股票带来的收益让他感觉“如虎添翼”。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上市前后大量员工流失,几乎是那些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所要面对的共同挑战。
  2012年5月Facebook上市前后,也发生了大批员工离职的情况,包括CTO在内的多位公司高管,都在下半年离开了公司;在谷歌上市三年后,其300个初创员工已经流失了100多个,《旧金山纪事报》曾报道,这些人可能开始了新的挑战,也可能跑到地中海的游艇中开始享受余下的人生;斯坦福大学教授Shai Bernstein在追踪近2000家科技公司上市后也发现,在IPO后这些公司普遍会流失掉很多员工。
  “互联网公司IPO离职潮” 看起来就像一个魔咒。
  阿里也想过办法。与大多数向员工发放股票的公司一样,股票在上市前均以期权形式发放,四年才能拿满。
  在员工行权时,不仅要付“行权成本”(即按照施权价将期权购买成股票所付的费用),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税法规定,如果当月来自股票价值的“个人所得”超过8万,缴纳税款的比例将高达45%。这对于许多只是将期权转为股票的员工来说,一时还无力负担。
  所以阿里集团还与银行合作,为员工提供低息或免息的“个人所得税贷款”。这既是体恤员工的方法,又是挽留员工的手段。但如果员工提出辞职,需要先把贷款交清,这也使得不少员工因为股票还没变现,无法还贷,必须留在公司。
  “这是价值观问题,解决的根本还是文化”,一位阿里集团的公关私下这样表示,比如阿里巴巴多年来一直在教导员工如何管理IPO带来的巨额财富。“刚进阿里,就在多次培训中被‘洗脑’,钱多不一定是好事,最重要的是你掌控那么多钱的能力”,郑尹的话证实了这位公关的说法。
  作为阿里巴巴公司最早一批的老员工,李想也认为阿里最厉害的确实就是文化,比如拼搏、正视财富等等。他们离开了这么多年,还在秉承着这些价值观在做事。
  刚卖掉手中30%股票的王毅说,他特别看好上市后的阿里,他甚至之前还从别人手中又买了些股回来。如果不是公司需要周转,他现在一股都不打算卖。
  当然,阿里巴巴还有很多年轻人。 “别人的离开对我个人影响不大,我们还是有很多可干的。在阿里只要能适应这么大强度,能扛住多呆几年,钱不是问题,前景很远大。大家都这么觉得。”4月份刚加入淘宝的一位阿里新员工说。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韩国白菜19块一颗我国却滞销 农产品卖到国外能行么
  央广网北京12月11日消息(记者李雨楠)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有差价才能赚钱,目前咱们身边就有了一个很大的利润空间,就是韩国。韩国统计厅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受40年不遇旱情影响,韩国的白菜、洋葱等蔬菜价格涨幅一度超过90%,每棵白菜更是卖到了19元人民币的高昂价格。与此同时,我国一斤的白菜价格却不足一块钱,甚至部分地区白菜还出现了滞销情况。
  20多倍的价格差,截然不同的市场供需让不少农户高呼“从中国进口吧”!然而当下,我国的蔬菜能出口卖到韩国,甚至其他国家么?滞销能否变成外汇?
  “不可思议!”这是农民刘同选最近一直到念叨的一句话。
  河南省濮阳市开发区新习乡东别寨村的白菜种植大户刘同选,今年种了20多亩白菜,总产量近20万斤。虽说已收货1个多月,可还有一大部分没有售出。自从前几天他在新闻上看到韩国白菜能卖19块钱一颗,这个数字就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刘同选:看到新闻上说韩国大旱,白菜都卖到19元一颗了。真是天价啊,我们这边3毛一斤,最贵的时候才八毛。真是不可思议。
  韩国农产品有多贵?生活在首尔的韩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部记者 南黎明 有切身体会。
  南黎明:但凡韩国的家庭主妇现在去超市买菜都会变得缩手缩脚的,比如前两天我去超市买洋葱,大概是一袋子洋葱里面有5个、6个,价钱居然是4千韩元,也就是20多块人民币左右了。感觉比平时好像涨了有三分之一左右。白菜的价格从今年5月份起就一直是居高不下的,一颗白菜现在都在3千韩元左右,那么折合人民币就是16块、17块钱了。
  韩国今年遭受大旱,导致包括白菜在内的很多农产品产量受损,价格一路走高。相比我国很多地方因为没有销路,蔬菜大量烂在地里,不少菜农萌生了把蔬菜卖到韩国去的想法。
  和刘同选同村的菜农张军中:现在老百姓看到外边的蔬菜市场这么大,我们也想着看看能不能出口,这两天就跟俺这边的一家合作社到俺这边商务部门联系一下看看出口需要哪些手续,这个差价太大了。
  可相比农户的跃跃欲试,此时的农业出口企业却表现得颇为冷静。山东烟台泰康食品有限公司做农产品出口多年,董事长王邦飞告诉记者,别看韩国农产品价格涨势强猛,但不意味着中国的白菜卖过去,也能达到19块钱一颗。
  王邦飞:中国像国内,也不是我一个工厂,还有其他工厂。国外的也不是一个采购商看货,根据价格的问题,比如说我一吨货能卖1000美元,可能别的公司卖900美元,质量同等的前提下,那就跑到别的公司。像这种商业主要是以利益为主,哪里价格便宜,质量差不多,他就去哪采购了。
  确实如此。据韩国农林部所属政府机关 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青岛代表处职员介绍,韩国的通常是国际性行为,进口国之间竞争也比较激烈。
  青岛代表处职员:我们采购的话都是招标的,然后供应商自己会投标,招商的时候采购量是公开的,然后价格是非公开的,它这个是针对于国际性的,不是只针对中国。它这个公告在韩国的官网上会出来,中国的这些供应商会自己去看。
  也就是说,看到韩国市场这块“肥肉”,全世界的菜农、经销商都能参与竞争。那为什么韩国白菜还能卖这么贵呢?
  记者了解到,对于韩国来说,菜价高的问题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一方面,由于韩国国土面积较为狭小,农业依然延续着小规模、家庭化的模式,虽然政府一直对当地农业采取了世界上最高的补贴,但韩国农产品价格仍然居高不下。一旦遭遇气象灾害,价格暴涨就成为“惯例”。
  而另一方面,韩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农业,轻易不会打开进口的大门。征收高额关税就是一道很难迈过去的坎儿。就在两天前(12月9日),中韩双方共同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未来一个月内将两次降税。但是!在农水产领域,大米、辣椒、大蒜以及鱿鱼、带鱼等20种农产品,并不在列,依然征收高税额。
  除了贸易壁垒之外,这轮韩国白菜涨价,也和这一特殊品种有关。
  韩国农林部所属政府机关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青岛代表处职员:我们所有的农产品都是韩国那边价格不稳定的话我们才进行采购。像你说的白菜是没有这种情况,现在就是洋葱和大蒜一直在进口。它这个白菜的上市时间比较短,三个月就可以上市,每个产地都会出来。大蒜洋葱的话,一年只出一次,所以它这个如果说现在涨价缺货的话,就必须进口来把这个价格压住。
  如果说韩国有她的特殊性,我们一时还无法实现农产品出口,那么立足亚洲、放眼世界,能不能做上全世界的买卖,能不能让滞销变成外汇呢?
  确实,咱们节目里也老说,农产品滞销常常困扰咱们农民朋友。如果把视野放大,那些农业资源少的国家,就是咱们的目标市场啊。能不能实现你说的这个目标呢?
  在国内廉价的农产品,能否卖到更需要它们的地方去?泰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邦飞认为,有难度,且难度会越来越大。
  王邦飞:韩国的土地很少,像农副产品,大多数是中国来供应,所以产品的市场决定于中国。但如果他们的要求低一点,可能他们就会到越南去采购,或者到印度去,主要原因是他们那价格低一点,价格是主要因素。我们的加工、制造成本高,劳动力的成本高,我们的竞争力就差一点儿。
  限制农产品出口脚步的,除了价格关,还有质量关。您一定还记得今年2月,山东2200吨大蒜出口到韩国,被韩国农管所以质量检测不合格为由,要求将货物返送回中国,给蒜农带来高达1000多万元经济损失。这件事严重刺激了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
  湖北长友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长友:没有按照质量标准,特别是农残检测、重金属这些含量都必须达到国家出口的标准。如果一旦产品经不起检验,质量不能保证,那就有很大的风险。客户不能认可,我们的货物也出不去。
  这件事被媒体曝光后,引发了行业的讨论和反思。泰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邦飞认为,我国急需跟上农产品的国际检验检疫标准,这样才能让农产品出口之路更加稳妥。
  王邦飞:比如说我来出口产品,我去中国的产品检验检疫完了,到地方进口它还要检验。你中国检验合格了,到国外检验不合格,还照样通不了关,还得要退回货来。所以,中国这方面不能完全按照中国的标准去检验,要进口的就按照我们国家的标准去检验。
  “硬件”做到位了,还有“软件”不可忽视,就以韩国为例,长久以来,韩国都在对国民对进行着“身土不二”的教育,就是说身体要健康,必须要吃自己土地上生产出来的粮食,所以韩国人在吃的方面,对韩国货的固执程度也比较高的。韩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部记者 南黎明认为,唯有确保品质上成,才能成为沟通两国市场的连锁桥。
  南黎明:随着中韩自贸区协定的生效,中国农产品要打开韩国的市场,看来还必须要在品质上浸入更多的心血,不然估计想要改变韩国人的这种想法应该是不是很容易的。
编辑:洪越
关键词:韩国;白菜;农产品;国外;进出口;贸易;农业
我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进口来源国。2014年, 我国对韩出口农产品达到48.6亿美元,今年预计会突破50亿美元。
韩国大法院近日公布:从2010年以来,韩国“黄昏一族”的离婚率一直在增加,2010年占离婚总数的20%,2012年黄昏离婚首次超越了新婚离婚,去年韩国离婚的夫妻当中三分之一都是结婚在20年以上的中老年离婚。
  韩国国宝级演出《涂鸦秀:HERO》将亮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件事真让我难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