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5岁退休休是误读还是试探

您的位置:>>>正文
“延迟退休”是舆论误读还是试探民意?
华西都市报
  近日,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在会议上建议退休年龄延至65岁。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高层人士否认&65岁退休&是目前的研究结果,&65岁退休只是媒体的误读和炒作&。目前,人社部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重点,主要置于阶梯式退休方面。
  从最初常提到的&弹性退休&,到前段时间热议的&延迟退休&,再到新近提出的&阶梯式退休&,以&退休年龄&为指向的退休模式,一经曝出,总会在人群中引起巨大反响。近期,&延迟退休&已然成了舆论场的热词,更凸显了退休问题与民生的关联之紧密。&65岁退休&,像一枚重磅炸弹,在公共空间中激起了轩然大波。
  人社部否认&65岁退休&是最终研究结果,称其是&媒体炒作&。或许,在信源把握、信息理解上,媒体确实有些偏差。6月5日,人社部提及的&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后,&延迟退休&似乎已被视作板上钉钉;而媒体搬出&养老金缺口达18.3万亿&的数据信息,也渲染出&延迟退休&势在必行的架势。在此氛围下,人社部官员何平的&65岁退休建议&,也被看成是官方表态。
  何平的角色含糊,造成媒体误读,无可避免。他的建议,即便是一家之言,可虑及其职务身份,人们势必会浮想联翩。在此意义上,&媒体误读&有些在所难免:有时候,官员个人和&官方代言人&的角色本就是一体的。
  &65岁退休&还存疑,可&延迟退休&,似乎是必然趋势。如今,养老负担增长,适龄劳动人口的短缺,成了触发退休年龄延长的关键要素。延迟退休,是纾解养老难题的一种路径化尝试。而&65岁退休&的风声,或许恰是对民意的探测。事实上,当&65岁退休&传开后,民意反弹,恰为政策制订提供了参照。
  可以肯定的是,试探民意再后行,比贸然推行政策更有价值。决策上的&一言堂&,往往会隔绝民意;听取民声,方能让政策更具代表性。退休养老,是牵涉到亿万民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理应交由民众探讨,努力寻求民意共识,找到政策制订的&最大公约数&。
  阶梯式退休,某种程度上,比一刀切式退休更具灵活性,也更契合人才换代、异质行业不同安排的旨义。它在统筹使用当期社会养老保险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更加尊重不同行业劳动者的行业差异,更具人性化。当然,其效果怎样,还需实践证明。不少民众就担心:&依照工作性质、个人意愿等设定退休年龄标准&,是否会让某些既得利益者&恋栈不走&?
  &延迟退休&是否属必行,&阶梯式退休&何以落实,在目前,都存有不小争议。立场不同,必然带来价值的歧异。不管怎么说,退休政策制订当最大化地体现民意,遵循公正程序。与此同时,也解决与其相关的种种问题,如解决养老金缴费与领取的公平性问题,劳动者同工不同酬、薪资差距过大等劳动权益问题,进而为良性退休政策的推行扫清障碍。(江德斌)
责任编辑:王京涛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人社部:退休年龄延迟到65岁是误读 或采取阶梯式退休 _国内财经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人社部:退休年龄延迟到65岁是误读 或采取阶梯式退休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一席退休年龄应延至65岁的发言,引发舆论讨伐。但参与退休年龄研究的人社部下属机构否认,“这是外界的误读”。
  实际上,人社部对延迟退休的研究虽然由来已久,但从未具体到某一年龄。目前,人社部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重点,主要置于阶梯式退休方面。
  记者从人社部相关人士处了解到,目前集中出现对延迟退休年龄的探讨不是人社部的“一时冲动”。“几年前,部里的社会保障研究所就接到了关于退休问题的课题。”人社部相关人士表示,“但是没有出现特定的退休年龄研究结果。”
  随后,记者采访社会保障研究所高层,该人士最先否认了“65岁退休”是他们目前的研究结果,“65岁退休只是媒体的误读和炒作”。
  人社部其他研究人士也向记者表示:“人社部只是试探性地研究,这距离真正出台相关延迟退休的规定,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按照我国现行管理体制,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即可办理退休手续。
  据《扬子晚报》
  名词解释:阶梯式退休
  所谓阶梯式退休,是指根据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性质和个人对工作的意愿不同,设定不同的退休年龄标准。这种退休方式的优势在于,在统筹使用当期社会养老保险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更加尊重不同行业劳动者的行业差异,更具人性化。
  再干十年,我这身子骨哪里挺得住呀!您好, []|
全部 沪深 港股 基金 美股
“延迟退休”舆论误读 还是试探民意?
江德斌近日,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在会议上建议退休年龄延至65岁。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高层人士否认“65岁退休”是目前的研究结果,“65岁退休只是媒体的误读和炒作”。目前,人社部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重点,主要置于阶梯式退休方面。从最开始频频提到的 “弹性退休”,到前段时间热议的“延迟退休”,再到新近提出的所谓“阶梯式退休”,都是围绕退休年龄而提出的退休模式。虽然各方案的细节各有不同,但其核心目的仍然是要推迟退休,只不过适应人群不同罢了。从近期密集曝光延迟退休方案以及各方纷纷表态的情况来看,这分明不是媒体在误读和炒作,而是人社部在放气球,有意试探民意对“延迟退休”的态度。6月5日,人社部就社会关系转续等问题集中答复网友时,首次提到 “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也正是人社部的这次公开表态,引爆了舆论对“延迟退休”的热议,而各路专家、学者、部门也纷纷登场造势,为人社部的观点提出各种理论依据,甚至搬出“养老金缺口达18.3万亿”这样的天文数据,试图说明“延迟退休”已势在必行。“何平建议退休年龄延至65岁”可以视为其个人观点,但不容忽视的是其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的职务身份,因为这个身份必然会引发公众对其观点的。因此,如果非要说是舆论误读的话,那也是人社部有错在先,为何没有对部下严格约束,任由其随意在外发布个人研究结果,导致民众误解?可见,人社部不应该将板子打在媒体和民众身上,反倒是该检讨自身的问题,反思职员纪律性为何如此之差,然后站出来承担管理失职责任。如果说何平发布的“65岁退休”建议不是人社部的研究结果,那么“阶梯式退休”算不算呢?或者,二者都是为试探民意,并非真的有实施价值?人社部的研究结果究竟是什么?是否也该适时拿出来让公众讨论下,别弄成了暗箱操作。须知,退休乃是牵涉到亿万民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国家制定大政方针的重要参考因素,绝对不能容许某个部门独断专行,必须要交由全民来探讨,并由人大投票表决。否则,不用交养老金的人调研让缴费者推迟享受公共积累,没有多少人对调研结果的公平性有信心。目前,人社部与部分专家坚持“延迟退休”必行,而绝大多数民众却是在极力反对,双方处于针锋相对的局面,皆因所站立场不同。“延迟退休”应否成行,尚需时间来检验,而在这之前,应先解决养老金缴费与领取的公平性问题,解决劳动者同工不同酬、薪资差距过大等劳动权益问题。若要颠倒程序,不先解决基本问题,而是一味强推“延迟退休”,将难以获得民众支持。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yuedong]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财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数码汽车科技财经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延迟退休至65岁 是舆论误读还是试探民意?
病童候诊痛苦躺地无人让,悲!
您还看国足比赛吗?
交警拔枪逼停酒驾该不该?
博客劲爆点
第一视频推荐
24小时排行榜
退休年龄延长引争议  何平关于“65岁退休”的言论一出,立刻引发巨大争议。此前人民网对此进行了网络联合调查显示,有93.9%的网友反对将退休年龄延至65岁,只有2.4%的人接受。而根据新华网发起的讨论显示,有网友表示应通过公平公正的第三方民间组织,对所有不同阶层人士进行大范围的随机调查,找出顺应民意的退休方案。也有网友认为,延迟退休问题可以研究,但不宜操之过急,必须在正式推出之前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同时延迟退休必须考虑到较低工资收入者的利益,使他们的福利不会受到损害,以维持社会的正义和公正。详细  人社部:65岁退休是误读  随后,记者采访社会保障研究所高层,该人士最先否认了“65岁退休”是他们目前的研究结果,“65岁退休只是媒体的误读和炒作。”该人士透露,“我们有关退休年龄的研究,一直都在持续进行,但是目前还没有结论指出最终的退休年龄应该在哪个节点上。”人社部其他研究人士也向记者表示,“人社部只是试探性地研究,这距离真正出台相关延迟退休的规定,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与延迟退休年龄有关的课题研究,一旦开始,便不会停下脚步。“持续的探讨和研究还会继续进行。”  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吗?  “许多年后,中国出现了这样一种奇观,年轻人无法就业,每天逛公园,老年人没法退休,每天上班。于是早上的时候,老太婆就喊了:‘孙子,你上午去公园遛狗之前,先扶你爷爷去单位上班啊!’”――以上是昨日被广泛转发的微博段子,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随着人社部专家、官员近期关于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密集表态,不少人猜测,延迟退休也许就快来了,同时也有人担心,延迟退休会造成年轻人就业更加困难。详细
相关报道:
【】【】【】【】【】【一键分享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收益宝·活期
7日年化收益率
理财宝·短期
7日年化收益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5岁退休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