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旧小区拆除重建厂房该保则保不能拆占吗?

在751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很多工业遗迹改造已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
北京佳音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专业办理全国各省市地区如下业务:,,,软件著作权加急,,
&软件版权登记,软件版权申请,软件版权代理,软件版权加急,计算机软件版权
软著申请找佳音 省时省事又放心
委托佳音 静候佳音
佳音给您带来佳音
软件著作权在线
【百度/360/搜狗
软件著作权代理 自然排名全部第一喔】
================================================
原标题:老旧厂房该保则保不能拆占建设先进文化之都系列报道之十三聚焦&工业遗存变文创园&本报讯(记者李泽伟)北京市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现场推进会昨天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杜飞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本市目前腾退了老旧厂房242处,约7成处于待开发状态,老旧厂房是城市文化的金山银山,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记忆,已经融入城市的血脉和居民的生活,必须保护好,利用好,对老旧厂房保护利用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文化问题,老旧厂房该保则保,不能拆占。腾退老旧厂房约7成待开发杜飞进表示,北京正处在转型期,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要特别重视城市修补和街区生态修复,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如何保护老旧厂房,这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北京的老旧厂房是北京工业发展的缩影,浓缩了丰富的时代气息,是展现工业文化的窗口,北京工业厂房变迁经历了3个阶段:5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新建了很多工厂,形成石景山、清河、酒仙桥等10大工业区。改革开放到2000年,中心城区的工业企业陆续搬出,大量厂房腾退出来。进入21世纪后,大批老旧厂房如何利用摆上了议事日程。随着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推进腾笼换鸟是大势所趋。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的调研数据,全市目前各区腾退老旧厂房242个,总占地面积达2500万平方米,已经转型利用的老旧厂房占地面积601万平方米,正在转型改造的占地138万平方米,两者合起来不到总数的30%,这意味着北京的老旧厂房还有七成左右处于待开发状态。以石景山为例,待转型开发的老旧厂房面积占到全市的43%。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的进行,这些数据可能还会有新的变化。历史地看,北京这样的机遇不可多得,稍纵即逝。老旧厂房是城市文化的金山银山杜飞进介绍,老旧厂房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记忆,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它就是我们一段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作为工业化进程和工业文明的标志,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脉和居民的生活。有的工业厂区废弃后,被掠夺式地开发,一些地标性的老旧厂房遭到拆除,这意味着一段城市历史出现空白,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空间利用问题,涉及如何对待北京的工业发展史,如何对待城市曾经走过的路。老旧厂房保护不好会有很多遗憾,利用好了不仅可以传承文化,还能进一步发挥它在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建筑美学和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的重要价值。杜飞进强调,老旧厂房是城市文化的金山银山,老旧厂房保护利用要落实市委书记蔡奇&该保则保、不能拆占&的要求,将保护性利用和创新性改造结合起来。对于首都来说,城市的变迁有舍有得,随着工业外迁和腾退,留下的老旧厂房成片成群,空着的场地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是丰富的宝藏,老旧厂房保护利用是首都城市更新的一次自我革命,有无限可能。利用这些空间做什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价值,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老旧厂房利用的重要方向是发展公共文化北京的老旧厂房到底怎么用?杜飞进表示,各个部门都有好多想法,但利用它拓展文化空间已经成为了共识,要多往文化上使劲,多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政府部门认为这样既避免拆迁新建的高成本投入,又避免自然资源高强度开发,同时和城市定位相匹配。老旧厂房的产权方也认为,这样不仅能保留记忆,更能再造辉煌。文化机构也看好,因为它提供了富有历史气息的工作空间,工业厂房稍加改造就能成为文化机构创作的重要场所,很多文化机构对此情有独钟。广大市民也看好,因为多了文化去处。北京目前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文化设施体系,但公共文化空间还很不够。老旧厂房经过改造,变成观光、展示、娱乐空间。所以其保护利用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发展公共文化,比如文化馆、小剧场、实体书店、体育设施等等,文化设施的增加也将增添区域文化多样性。为老旧厂房利用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杜飞进介绍,北京对老旧厂房保护利用目前主要有3种模式,产权方主导的改建,产权方与专业机构合作改建,政府主导改造。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策协同和政策创新都有不足、全市没有这方面的统一部署、老旧厂房土地性质权属方都较复杂、政府和企业的诉求有时不一样、运营水平有待提升等。杜飞进强调,加强老旧厂房保护利用要加强统筹,市级层面要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要制定出台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发布后要推动落实,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完善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技术标准等细则,力争覆盖老旧厂房保护、改造、建设、管理等方面,各区要着手把老旧厂房保护利用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程,合理规划转型方案,为老旧厂房保护利用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提供良好政策环境。此外,要补齐工作短板,完成好分类认定、设计利用等,把可利用的老旧厂房项目清单、基础数据向社会公布,引导各方资源对接,研究制定分级分类保护利用标准,因地制宜确立保护利用方向和模式,注重差异化错位发展,避免一拥而上造成同质化。还要完善激励机制,吸引国有企业、民营资本进入等。发布本市拟颁新政旧厂房拓展新文化本报讯(记者刘旭)近年来,北京已有一批老旧厂房转型成为文创园区,既盘活了存量资源,又拓展了文化发展新空间,成为城市新地标,但在保护利用中也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北京市文资办主任赵磊昨天在推进会上透露,本市将颁布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政策意见,编制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着力破解老旧厂房后续改造审批难这一痛点问题。赵磊表示,从此前老旧厂房改造实践来看,部分地区存在着过度、失当等问题,一些工业文化风貌遭到了破坏。即将颁布的新政策意见将遵循&以保定用、以用促保&的原则,妥善处理&保&与&用&的关系,将在全市开展普查登记,建立资源信息台账,编制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专项规划。&以保定用&,即要在全市开展普查登记,建立资源信息台账,同时制定分级、分类保护利用标准,统一开展评估认定。同时编制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和利用老旧厂房发展文创产业的导则指南。&以用促保&,则鼓励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兴办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功能性流转、创意化改造,重新焕发老旧厂房在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建筑美学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的价值。面对本市多数文创园区普遍面临着缺少全面摸底登记、科学分类评估和保护利用引导、后续改造&审批难&的现状,赵磊说,利用老旧厂房转型文化项目,如果变更用地性质,高额的土地出让金会让企业难堪重负,不办理变更,后续改造中立项规划、建设施工、安监消防等一系列手续,又难以办理。因此,本市拟出台政策将通过&允许临时变更建筑使用功能&来解决目前的审批困境。根据即将出台的新政策,老旧厂房原产权单位,或经产权单位授权、且取得五年及以上经营权限的运营主体,可通过申请、评估、认定、备案程序,获得所在区出具的,允许临时变更建筑使用功能的认定意见。各审批部门参照拟改造后的建筑使用功能属性,办理立项规划、建设施工、消防安监、工商注册等手续。至于土地使用方面,新政策意见中拟提出新的优惠政策:利用老旧厂房发展鼓励类文创项目,在不改变原土地性质、不变更原产权关系、不涉及重新开发建设前提下,经认定批准,可继续按原用途和权利类型使用土地过渡期政策,原产权单位可暂不交纳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过渡期满或涉及转让的,可按新用途、新权利类型、市场价,采取协议出让方式,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办理用地手续。此外,租赁合同期满后,原运营单位可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续租权,鼓励社会资本对改造空间持续投资,这些举措都给企业吃下了&定心丸&。本版摄影/本报记者刘旭、李泽伟现场老厂房怎么用?市领导出主意昨天上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杜飞进和副市长、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区副组长王宁分别带队,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分别视察了新华1949文化创意设计园、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77文化创意产业园、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电通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园、751北京时尚设计广场这6个文创园。在调研中,市领导问的问题都很细,在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杜飞进详细询问工厂何时外迁,原来产值多少,现在一年税收多少,听到现在是没有改造时的3倍,他表示这样的改造是应该肯定的。园区内保留着一处红色消防楼梯,他表示这样保留着原有的设施,既不难看,也跟整体环境很和谐。知名网络公司知乎在这个园区六年了,听到其创始人周源介绍用户刚刚突破了一个亿,杜飞进接过话茬儿,&里面有我一份,我们从小伴随着十万个为什么长大,你们这1700万个问题,能编出多少个十万个为什么,大数据和云计算可以帮助你们腾飞&。在751北京时尚设计广场,杜飞进表示,这样的老旧厂房都要保护为前提,利用再跟上。看到耸立着两个烟囱,他立刻询问园区负责人,&这个有没有保护利用计划,可以打光,打广告&。文/本报记者李泽伟案例工业老空间转型获&新生&近年来,伴随城市功能定位的变化和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北京各区一批扎根老旧厂房兴建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一般,迸发出勃勃生机,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东城原北京胶印厂变身戏剧界的&横店&坐落在中国美术馆后街的77文化创意产业园,这里曾是拥有近60年建厂史的北京胶印厂老厂房。如今,整个园区的每座楼宇间用钢铁的悬梯连缀在一起,人们可以自由穿梭在悬梯走廊上。经过改造,这里变成了18个排练场和一个合成场的北京剧目排演中心。截至目前,累计有近400个剧目从这里走上了北京的大小舞台,张国立、张铁林、陈佩斯等明星大咖曾到此排练和创作。推介会上,创始人王雷无不自豪地告诉大家:&77文创园里的北京剧目排演中心,现在被业内称为戏剧界的横店。最近,我们团队正在与三联韬奋书店合作一起打造阅读文化空间。&海淀废旧车棚打造社区文化小院海淀西南部的田村路街道,近年探索出一条盘活零星的老旧闲置空间推动社区群众文化发展的路子。田村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冯志明向记者介绍称,阜四文化小院位于田村路40号院,隶属田村路街道阜四社区,是北京橡胶工业设计研究院家属院,属典型的老旧小区。为满足居民开展文体活动的空间需求,街道历时一年时间,把一个废弃的自行车棚,改造成阜四文化小院。如今小院内部设有悦读馆、国学馆、棋艺馆、议事馆、康复馆、儿童馆、友邻馆和展览馆等多个主题活动,是一间集社区学习阅读、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沟通交流、邻里互助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公益性文化空间。朝阳已有41家老旧工业厂房转型为文创园纵横交错的管道、高耸入云的烟囱、锈迹斑驳的煤气储罐&&曾经为北京供应煤气的751厂退出历史舞台后,华丽转型为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已有十年。朝阳区作为北京市曾经的纺织、电子、机械、化工、汽车五大工业基地,拥有着丰富的旧工业厂房资源,751老旧厂房改造文创园是一个缩影。朝阳区区委书记吴桂英告诉记者,目前,全区已有41家老旧工业厂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创产业园区,完成改造建筑规模211.1万平米,正在改造的12家,待改造的33家,形成了文创实验区板块、大山子板块、垡头板块等文创产业聚集区。文/本报记者刘旭
相关新闻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专业软件著作权代理服务
最新IT新闻
软件著作权在线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 001 9768
本网站已经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 北京佳音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甲2号四层B6127A03:本市·焦点
A03:本市·焦点
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现场推进会召开 要求落实市委书记蔡奇指示
老旧厂房该保则保不能拆占
北京青年报
在751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很多工业遗迹改造已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建设先进文化之都系列报道之十三&聚焦“工业遗存变文创园”&&&&本报讯(记者&&李泽伟)北京市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现场推进会昨天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杜飞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本市目前腾退了老旧厂房242处,约7成处于待开发状态,老旧厂房是城市文化的金山银山,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记忆,已经融入城市的血脉和居民的生活,必须保护好,利用好,对老旧厂房保护利用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文化问题,老旧厂房该保则保,不能拆占。&&&&腾退老旧厂房约7成待开发&&&&杜飞进表示,北京正处在转型期,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要特别重视城市修补和街区生态修复,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如何保护老旧厂房,这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北京的老旧厂房是北京工业发展的缩影,浓缩了丰富的时代气息,是展现工业文化的窗口,北京工业厂房变迁经历了3个阶段:5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新建了很多工厂,形成石景山、清河、酒仙桥等10大工业区。改革开放到2000年,中心城区的工业企业陆续搬出,大量厂房腾退出来。进入21世纪后,大批老旧厂房如何利用摆上了议事日程。&&&&随着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推进腾笼换鸟是大势所趋。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的调研数据,全市目前各区腾退老旧厂房242个,总占地面积达2500万平方米,已经转型利用的老旧厂房占地面积601万平方米,正在转型改造的占地138万平方米,两者合起来不到总数的30%,这意味着北京的老旧厂房还有七成左右处于待开发状态。以石景山为例,待转型开发的老旧厂房面积占到全市的43%。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的进行,这些数据可能还会有新的变化。历史地看,北京这样的机遇不可多得,稍纵即逝。&&&&老旧厂房是城市文化的金山银山&&&&杜飞进介绍,老旧厂房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记忆,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它就是我们一段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作为工业化进程和工业文明的标志,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脉和居民的生活。有的工业厂区废弃后,被掠夺式地开发,一些地标性的老旧厂房遭到拆除,这意味着一段城市历史出现空白,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空间利用问题,涉及如何对待北京的工业发展史,如何对待城市曾经走过的路。老旧厂房保护不好会有很多遗憾,利用好了不仅可以传承文化,还能进一步发挥它在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建筑美学和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的重要价值。&&&&杜飞进强调,老旧厂房是城市文化的金山银山,老旧厂房保护利用要落实市委书记蔡奇“该保则保、不能拆占”的要求,将保护性利用和创新性改造结合起来。对于首都来说,城市的变迁有舍有得,随着工业外迁和腾退,留下的老旧厂房成片成群,空着的场地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是丰富的宝藏,老旧厂房保护利用是首都城市更新的一次自我革命,有无限可能。利用这些空间做什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价值,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老旧厂房利用的重要方向是发展公共文化&&&&北京的老旧厂房到底怎么用?杜飞进表示,各个部门都有好多想法,但利用它拓展文化空间已经成为了共识,要多往文化上使劲,多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政府部门认为这样既避免拆迁新建的高成本投入,又避免自然资源高强度开发,同时和城市定位相匹配。老旧厂房的产权方也认为,这样不仅能保留记忆,更能再造辉煌。文化机构也看好,因为它提供了富有历史气息的工作空间,工业厂房稍加改造就能成为文化机构创作的重要场所,很多文化机构对此情有独钟。广大市民也看好,因为多了文化去处。&&&&北京目前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文化设施体系,但公共文化空间还很不够。老旧厂房经过改造,变成观光、展示、娱乐空间。所以其保护利用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发展公共文化,比如文化馆、小剧场、实体书店、体育设施等等,文化设施的增加也将增添区域文化多样性。&&&&为老旧厂房利用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杜飞进介绍,北京对老旧厂房保护利用目前主要有3种模式,产权方主导的改建,产权方与专业机构合作改建,政府主导改造。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策协同和政策创新都有不足、全市没有这方面的统一部署、老旧厂房土地性质权属方都较复杂、政府和企业的诉求有时不一样、运营水平有待提升等。&&&&杜飞进强调,加强老旧厂房保护利用要加强统筹,市级层面要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要制定出台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发布后要推动落实,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完善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技术标准等细则,力争覆盖老旧厂房保护、改造、建设、管理等方面,各区要着手把老旧厂房保护利用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程,合理规划转型方案,为老旧厂房保护利用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提供良好政策环境。此外,要补齐工作短板,完成好分类认定、设计利用等,把可利用的老旧厂房项目清单、基础数据向社会公布,引导各方资源对接,研究制定分级分类保护利用标准,因地制宜确立保护利用方向和模式,注重差异化错位发展,避免一拥而上造成同质化。还要完善激励机制,吸引国有企业、民营资本进入等。&&&&发布&&&&本市拟颁新政&旧厂房拓展新文化&&&&本报讯(记者&&刘旭)近年来,北京已有一批老旧厂房转型成为文创园区,既盘活了存量资源,又拓展了文化发展新空间,成为城市新地标,但在保护利用中也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北京市文资办主任赵磊昨天在推进会上透露,本市将颁布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政策意见,编制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着力破解老旧厂房后续改造审批难这一痛点问题。&&&&赵磊表示,从此前老旧厂房改造实践来看,部分地区存在着过度、失当等问题,一些工业文化风貌遭到了破坏。即将颁布的新政策意见将遵循“以保定用、以用促保”的原则,妥善处理“保”与“用”的关系,将在全市开展普查登记,建立资源信息台账,编制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专项规划。&&&&“以保定用”,即要在全市开展普查登记,建立资源信息台账,同时制定分级、分类保护利用标准,统一开展评估认定。同时编制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和利用老旧厂房发展文创产业的导则指南。&&&&“以用促保”,则鼓励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兴办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功能性流转、创意化改造,重新焕发老旧厂房在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建筑美学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的价值。&&&&面对本市多数文创园区普遍面临着缺少全面摸底登记、科学分类评估和保护利用引导、后续改造“审批难”的现状,赵磊说,利用老旧厂房转型文化项目,如果变更用地性质,高额的土地出让金会让企业难堪重负,不办理变更,后续改造中立项规划、建设施工、安监消防等一系列手续,又难以办理。因此,本市拟出台政策将通过“允许临时变更建筑使用功能”来解决目前的审批困境。&&&&根据即将出台的新政策,老旧厂房原产权单位,或经产权单位授权、且取得五年及以上经营权限的运营主体,可通过申请、评估、认定、备案程序,获得所在区出具的,允许临时变更建筑使用功能的认定意见。各审批部门参照拟改造后的建筑使用功能属性,办理立项规划、建设施工、消防安监、工商注册等手续。&&&&至于土地使用方面,新政策意见中拟提出新的优惠政策:利用老旧厂房发展鼓励类文创项目,在不改变原土地性质、不变更原产权关系、不涉及重新开发建设前提下,经认定批准,可继续按原用途和权利类型使用土地过渡期政策,原产权单位可暂不交纳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过渡期满或涉及转让的,可按新用途、新权利类型、市场价,采取协议出让方式,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办理用地手续。&&&&此外,租赁合同期满后,原运营单位可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续租权,鼓励社会资本对改造空间持续投资,这些举措都给企业吃下了“定心丸”。&&&&本版摄影/本报记者&&刘旭&&李泽伟&&&&现场&&&&老厂房怎么用?市领导出主意&&&&昨天上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杜飞进和副市长、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区副组长王宁分别带队,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分别视察了新华1949文化创意设计园、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77文化创意产业园、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电通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园、751北京时尚设计广场这6个文创园。&&&&在调研中,市领导问的问题都很细,在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杜飞进详细询问工厂何时外迁,原来产值多少,现在一年税收多少,听到现在是没有改造时的3倍,他表示这样的改造是应该肯定的。园区内保留着一处红色消防楼梯,他表示这样保留着原有的设施,既不难看,也跟整体环境很和谐。知名网络公司知乎在这个园区六年了,听到其创始人周源介绍用户刚刚突破了一个亿,杜飞进接过话茬儿,“里面有我一份,我们从小伴随着十万个为什么长大,你们这1700万个问题,能编出多少个十万个为什么,大数据和云计算可以帮助你们腾飞”。在751北京时尚设计广场,杜飞进表示,这样的老旧厂房都要保护为前提,利用再跟上。看到耸立着两个烟囱,他立刻询问园区负责人,“这个有没有保护利用计划,可以打光,打广告”。&&&&文/本报记者&&李泽伟&&&&案例&&&&工业老空间转型获“新生”&&&&近年来,伴随城市功能定位的变化和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北京各区一批扎根老旧厂房兴建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一般,迸发出勃勃生机,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东城&&&&原北京胶印厂变身戏剧界的“横店”&&&&坐落在中国美术馆后街的77文化创意产业园,这里曾是拥有近60年建厂史的北京胶印厂老厂房。如今,整个园区的每座楼宇间用钢铁的悬梯连缀在一起,人们可以自由穿梭在悬梯走廊上。经过改造,这里变成了18个排练场和一个合成场的北京剧目排演中心。截至目前,累计有近400个剧目从这里走上了北京的大小舞台,张国立、张铁林、陈佩斯等明星大咖曾到此排练和创作。推介会上,创始人王雷无不自豪地告诉大家:“77文创园里的北京剧目排演中心,现在被业内称为戏剧界的横店。最近,我们团队正在与三联韬奋书店合作一起打造阅读文化空间。”&&&&海淀&&&&废旧车棚打造社区文化小院&&&&海淀西南部的田村路街道,近年探索出一条盘活零星的老旧闲置空间推动社区群众文化发展的路子。田村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冯志明向记者介绍称,阜四文化小院位于田村路40号院,隶属田村路街道阜四社区,是北京橡胶工业设计研究院家属院,属典型的老旧小区。为满足居民开展文体活动的空间需求,街道历时一年时间,把一个废弃的自行车棚,改造成阜四文化小院。如今小院内部设有悦读馆、国学馆、棋艺馆、议事馆、康复馆、儿童馆、友邻馆和展览馆等多个主题活动,是一间集社区学习阅读、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沟通交流、邻里互助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公益性文化空间。&&&&朝阳&&&&已有41家老旧工业厂房转型为文创园&&&&纵横交错的管道、高耸入云的烟囱、锈迹斑驳的煤气储罐……曾经为北京供应煤气的751厂退出历史舞台后,华丽转型为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已有十年。朝阳区作为北京市曾经的纺织、电子、机械、化工、汽车五大工业基地,拥有着丰富的旧工业厂房资源,751老旧厂房改造文创园是一个缩影。朝阳区区委书记吴桂英告诉记者,目前,全区已有41家老旧工业厂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创产业园区,完成改造建筑规模211.1万平米,正在改造的12家,待改造的33家,形成了文创实验区板块、大山子板块、垡头板块等文创产业聚集区。&&&&文/本报记者&&刘旭<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老旧厂房该保则保不能拆占
老旧厂房该保则保不能拆占
原标题:老旧厂房该保则保不能拆占
在751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很多工业遗迹改造已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建设先进文化之都系列报道之十三 聚焦“工业遗存变文创园”
本报讯(记者 李泽伟)北京市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现场推进会昨天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杜飞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本市目前腾退了老旧厂房242处,约7成处于待开发状态,老旧厂房是城市文化的金山银山,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记忆,已经融入城市的血脉和居民的生活,必须保护好,利用好,对老旧厂房保护利用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文化问题,老旧厂房该保则保,不能拆占。
腾退老旧厂房约7成待开发
杜飞进表示,北京正处在转型期,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要特别重视城市修补和街区生态修复,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如何保护老旧厂房,这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
北京的老旧厂房是北京工业发展的缩影,浓缩了丰富的时代气息,是展现工业文化的窗口,北京工业厂房变迁经历了3个阶段:5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新建了很多工厂,形成石景山、清河、酒仙桥等10大工业区。改革开放到2000年,中心城区的工业企业陆续搬出,大量厂房腾退出来。进入21世纪后,大批老旧厂房如何利用摆上了议事日程。
随着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推进腾笼换鸟是大势所趋。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的调研数据,全市目前各区腾退老旧厂房242个,总占地面积达2500万平方米,已经转型利用的老旧厂房占地面积601万平方米,正在转型改造的占地138万平方米,两者合起来不到总数的30%,这意味着北京的老旧厂房还有七成左右处于待开发状态。以石景山为例,待转型开发的老旧厂房面积占到全市的43%。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的进行,这些数据可能还会有新的变化。历史地看,北京这样的机遇不可多得,稍纵即逝。
老旧厂房是城市文化的金山银山
杜飞进介绍,老旧厂房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记忆,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它就是我们一段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作为工业化进程和工业文明的标志,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脉和居民的生活。有的工业厂区废弃后,被掠夺式地开发,一些地标性的老旧厂房遭到拆除,这意味着一段城市历史出现空白,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空间利用问题,涉及如何对待北京的工业发展史,如何对待城市曾经走过的路。老旧厂房保护不好会有很多遗憾,利用好了不仅可以传承文化,还能进一步发挥它在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建筑美学和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的重要价值。
杜飞进强调,老旧厂房是城市文化的金山银山,老旧厂房保护利用要落实市委书记蔡奇“该保则保、不能拆占”的要求,将保护性利用和创新性改造结合起来。对于首都来说,城市的变迁有舍有得,随着工业外迁和腾退,留下的老旧厂房成片成群,空着的场地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是丰富的宝藏,老旧厂房保护利用是首都城市更新的一次自我革命,有无限可能。利用这些空间做什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价值,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老旧厂房利用的重要方向是发展公共文化
北京的老旧厂房到底怎么用?杜飞进表示,各个部门都有好多想法,但利用它拓展文化空间已经成为了共识,要多往文化上使劲,多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政府部门认为这样既避免拆迁新建的高成本投入,又避免自然资源高强度开发,同时和城市定位相匹配。老旧厂房的产权方也认为,这样不仅能保留记忆,更能再造辉煌。文化机构也看好,因为它提供了富有历史气息的工作空间,工业厂房稍加改造就能成为文化机构创作的重要场所,很多文化机构对此情有独钟。广大市民也看好,因为多了文化去处。
北京目前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文化设施体系,但公共文化空间还很不够。老旧厂房经过改造,变成观光、展示、娱乐空间。所以其保护利用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发展公共文化,比如文化馆、小剧场、实体书店、体育设施等等,文化设施的增加也将增添区域文化多样性。
为老旧厂房利用开辟审批绿色通道
杜飞进介绍,北京对老旧厂房保护利用目前主要有3种模式,产权方主导的改建,产权方与专业机构合作改建,政府主导改造。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策协同和政策创新都有不足、全市没有这方面的统一部署、老旧厂房土地性质权属方都较复杂、政府和企业的诉求有时不一样、运营水平有待提升等。
杜飞进强调,加强老旧厂房保护利用要加强统筹,市级层面要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要制定出台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发布后要推动落实,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完善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技术标准等细则,力争覆盖老旧厂房保护、改造、建设、管理等方面,各区要着手把老旧厂房保护利用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程,合理规划转型方案,为老旧厂房保护利用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提供良好政策环境。此外,要补齐工作短板,完成好分类认定、设计利用等,把可利用的老旧厂房项目清单、基础数据向社会公布,引导各方资源对接,研究制定分级分类保护利用标准,因地制宜确立保护利用方向和模式,注重差异化错位发展,避免一拥而上造成同质化。还要完善激励机制,吸引国有企业、民营资本进入等。
本市拟颁新政 旧厂房拓展新文化
本报讯(记者 刘旭)近年来,北京已有一批老旧厂房转型成为文创园区,既盘活了存量资源,又拓展了文化发展新空间,成为城市新地标,但在保护利用中也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北京市文资办主任赵磊昨天在推进会上透露,本市将颁布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政策意见,编制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着力破解老旧厂房后续改造审批难这一痛点问题。
赵磊表示,从此前老旧厂房改造实践来看,部分地区存在着过度、失当等问题,一些工业文化风貌遭到了破坏。即将颁布的新政策意见将遵循“以保定用、以用促保”的原则,妥善处理“保”与“用”的关系,将在全市开展普查登记,建立资源信息台账,编制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专项规划。
“以保定用”,即要在全市开展普查登记,建立资源信息台账,同时制定分级、分类保护利用标准,统一开展评估认定。同时编制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和利用老旧厂房发展文创产业的导则指南。
“以用促保”,则鼓励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兴办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功能性流转、创意化改造,重新焕发老旧厂房在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建筑美学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的价值。
面对本市多数文创园区普遍面临着缺少全面摸底登记、科学分类评估和保护利用引导、后续改造“审批难”的现状,赵磊说,利用老旧厂房转型文化项目,如果变更用地性质,高额的土地出让金会让企业难堪重负,不办理变更,后续改造中立项规划、建设施工、安监消防等一系列手续,又难以办理。因此,本市拟出台政策将通过“允许临时变更建筑使用功能”来解决目前的审批困境。
根据即将出台的新政策,老旧厂房原产权单位,或经产权单位授权、且取得五年及以上经营权限的运营主体,可通过申请、评估、认定、备案程序,获得所在区出具的,允许临时变更建筑使用功能的认定意见。各审批部门参照拟改造后的建筑使用功能属性,办理立项规划、建设施工、消防安监、工商注册等手续。
至于土地使用方面,新政策意见中拟提出新的优惠政策:利用老旧厂房发展鼓励类文创项目,在不改变原土地性质、不变更原产权关系、不涉及重新开发建设前提下,经认定批准,可继续按原用途和权利类型使用土地过渡期政策,原产权单位可暂不交纳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过渡期满或涉及转让的,可按新用途、新权利类型、市场价,采取协议出让方式,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此外,租赁合同期满后,原运营单位可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续租权,鼓励社会资本对改造空间持续投资,这些举措都给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刘旭 李泽伟
老厂房怎么用?市领导出主意
昨天上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杜飞进和副市长、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区副组长王宁分别带队,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分别视察了新华1949文化创意设计园、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77文化创意产业园、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电通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园、751北京时尚设计广场这6个文创园。
在调研中,市领导问的问题都很细,在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杜飞进详细询问工厂何时外迁,原来产值多少,现在一年税收多少,听到现在是没有改造时的3倍,他表示这样的改造是应该肯定的。园区内保留着一处红色消防楼梯,他表示这样保留着原有的设施,既不难看,也跟整体环境很和谐。知名网络公司知乎在这个园区六年了,听到其创始人周源介绍用户刚刚突破了一个亿,杜飞进接过话茬儿,“里面有我一份,我们从小伴随着十万个为什么长大,你们这1700万个问题,能编出多少个十万个为什么,大数据和云计算可以帮助你们腾飞”。在751北京时尚设计广场,杜飞进表示,这样的老旧厂房都要保护为前提,利用再跟上。看到耸立着两个烟囱,他立刻询问园区负责人,“这个有没有保护利用计划,可以打光,打广告”。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工业老空间转型获“新生”
近年来,伴随城市功能定位的变化和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北京各区一批扎根老旧厂房兴建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一般,迸发出勃勃生机,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原北京胶印厂变身戏剧界的“横店”
坐落在中国美术馆后街的77文化创意产业园,这里曾是拥有近60年建厂史的北京胶印厂老厂房。如今,整个园区的每座楼宇间用钢铁的悬梯连缀在一起,人们可以自由穿梭在悬梯走廊上。经过改造,这里变成了18个排练场和一个合成场的北京剧目排演中心。截至目前,累计有近400个剧目从这里走上了北京的大小舞台,张国立、张铁林、陈佩斯等明星大咖曾到此排练和创作。推介会上,创始人王雷无不自豪地告诉大家:“77文创园里的北京剧目排演中心,现在被业内称为戏剧界的横店。最近,我们团队正在与三联韬奋书店合作一起打造阅读文化空间。”
废旧车棚打造社区文化小院
海淀西南部的田村路街道,近年探索出一条盘活零星的老旧闲置空间推动社区群众文化发展的路子。田村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冯志明向记者介绍称,阜四文化小院位于田村路40号院,隶属田村路街道阜四社区,是北京橡胶工业设计研究院家属院,属典型的老旧小区。为满足居民开展文体活动的空间需求,街道历时一年时间,把一个废弃的自行车棚,改造成阜四文化小院。如今小院内部设有悦读馆、国学馆、棋艺馆、议事馆、康复馆、儿童馆、友邻馆和展览馆等多个主题活动,是一间集社区学习阅读、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沟通交流、邻里互助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公益性文化空间。
已有41家老旧工业厂房转型为文创园
纵横交错的管道、高耸入云的烟囱、锈迹斑驳的煤气储罐……曾经为北京供应煤气的751厂退出历史舞台后,华丽转型为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已有十年。朝阳区作为北京市曾经的纺织、电子、机械、化工、汽车五大工业基地,拥有着丰富的旧工业厂房资源,751老旧厂房改造文创园是一个缩影。朝阳区区委书记吴桂英告诉记者,目前,全区已有41家老旧工业厂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创产业园区,完成改造建筑规模211.1万平米,正在改造的12家,待改造的33家,形成了文创实验区板块、大山子板块、垡头板块等文创产业聚集区。
文/本报记者 刘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州 老旧厂房 改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