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的皇家芭苛斯 1.8l泰雅乳胶店是正宗的吗?

江西婺源简介
江西婺源简介
一 : 江西龙虎山:江西龙虎山-历史渊源,江西龙虎山-基本简介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贵溪县境内,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北京时间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丹霞”项目包含了由江西龙虎山为代表的六大景区。江西龙虎山_江西龙虎山 -历史渊源江西龙虎山道教是中国古老的宗教,早于世界其他各种宗教。在五千年前,我国就出现了道家。《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曾至肃州空洞(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开天经》云广成子为老子的化身。)《抱朴子内篇》云:“黄帝西见黄子,受九品之方,过空桐,从广成子受自然之经。”广成子居空桐山,授黄帝自然之经,是为道家传道之始。   我国原始时代,人群处于愚昧状态,备受自然界的各种威胁,在人们尚不能掌握自己命运,处理周围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于是崇拜自然、信仰鬼神,为求避祸求福,沟通天人之间、神鬼之间的信息,开始出现了巫师。殷人尚鬼、重巫祝。巫,为人们占卜吉凶祝福。祝,取悦于神,以沟通人之间的信息。人们依靠巫祝,来申达自己的愿望和祈求,改变现状,以求安居乐业。(]至周代,人们进1步探索神仙的踪迹,战国时期,尤为特出。庄子《逍遥游》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飞,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屈原《楚辞.离骚》中也说:“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凰飞腾兮,又继之以日夜”。当时列国诸侯,为求长生,向往神仙,于是方士竞出,纷献仙药,齐威王、燕昭王、秦始皇之属,皆遣使入仙山求长生药。是为方仙道兴盛时期。汉初,黄老子学兴,推崇黄帝,尊奉老子,汉文帝、景帝,以黄老之道治天下,曾一度出现了历史上的“文景之治”。继而汉帝迷信神仙,建立了新的神仙体系。此后方士辈出,访仙求药,极一时之盛。道教起源于西汉的黄老道,正式产生于东汉。东汉末年四川有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即天师道,张道陵称为「天师」;有张角的太平道,曾组织过黄巾起事。黄巾起事失败后,太平道逐渐湮没无闻。而五斗米道在东汉以后仍继续发展,并以天师道著称,成为后世道教的正统和主流。中国道教对中国大地名山间10处相传为上天遣群仙治理之所、36处相传为上仙治理之所和72处相传乃上帝命真人所治之地,分别称为10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和七十二福地。而龙虎山鬼谷洞被列为三十六小洞天的第十五洞天,名贵玄司真洞天;龙虎山在七十二福地中被列为三十二福地。所以,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洞天福地之所。龙虎山有着渊源的道教文化,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道派。百神受职之所的“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为祖天师张道陵修道之所。宫内伏魔殿的镇妖井,就是施耐庵笔下梁山一百单八将的诞生地。江西龙虎山_江西龙虎山 -基本简单介绍江西龙虎山江西龙虎山是中国道都最早发源地,山青水秀,文物丰富,历史上是道教名山。但是,作为旅游胜地开发,却是近几年的事。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因东汉中叶道教创始张陵(亦称第一代天师)在此炼丹,宣扬有青龙白虎环绕于丹鼎之上,因而改名为龙虎山。自张陵以后,道教天师在这里承袭了63代,历1900年,建有10座道宫,81座道观,50座道院。这些宫、观、院多已不存,但规模宏大的上清宫部分建筑和历代天师起居之所的“嗣汉天师府”至今尚存。上清宫是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古老道宫之一,也是历代天师祀奉太上老君和朝会之所。由于历代皇帝拨出大量金银修建,极盛时曾建有24殿、36院及其他建筑。亲扣国成立音,上清宫殿宇大多已毁坏。现尚存有福地门、九曲巷、下马亭、钟楼、龙虎仙峰、玉门殿、东隐院及明石刻等。天师府是中国目前保存较好的封建时代大府第之一,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之一。天师府分为3大部分,即以三门为主体的前路建筑;以私第为主题的中路建筑;以万法宗堂为主题的西路建筑。这座天师府在规模上以及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堪与曲阜孔府相比。游龙虎山最精彩的节目是乘船游览龙虎山下的上清(亦称芦溪河)。30华里长的河道,水清见底,风景如画,乘一叶轻舟,览阅两岸景色,与游漓江有异曲同工之妙。游上清河,最精彩的景观是称做水碉和仙岩的地方。水岩的景点有古栈遗迹、飞云阁、棋盘岩、玉璧凌空、仙女观花、仙梳石、金钏峰、仙勺石、试剑石、一线天、莲花石、仙桃石、雌雄石、石鼓石等。有些景,可在船上观看;有些,则要弃舟登岸才能看到。佩岩包括二十四岩和旱仙岩,有些景只可仰视,不可就近,有些景观则需要循山间和盘旋而上,始能领略其风貌。 在仙岩和水岩峭的石壁上,满布大小洞穴,里面棺椁无数,被称为神厅的崖墓博物馆。这些26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崖墓群,是龙虎山以一奇观。龙虎山风景区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区。除以上介绍的景观外,还有象鼻山、衙石、张家山、马祖岩等景观。象鼻山位于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中心,距龙虎山3公里,因山崖酷似一象头,一条弯曲悬空的巨石形似象鼻直伸,故名为象鼻山。江西龙虎山_江西龙虎山 -名称由来江西龙虎山龙虎山山之得名有二说,《广信府志·山川篇》谓其为象山山脉之一支,历台山西行数十里,折而南,分两支,环抱状若龙盘虎踞,故名;《龙虎山志》载云:“山本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山名。”方圆 200 平方公里,境内峰峦叠嶂,树木葱笼,碧水常流,如缎如带,并以二十四岩、九十九峰、一百零八景著称;道教宫观庙宇星罗棋布于山巅峰下河旁岩上,据山志所载原有大小道教建筑五十余处,其中著名的如上清宫、正一观、天师府、静应观、凝真观、元禧观、逍遥观、天谷观、灵宝观、云锦观、祈真观、金仙观、真应观等等,因屡遭天灾兵火,大部分建筑先后被毁废,今仅存天师府一座,为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之一。《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载其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中的第三十二福地(历代天师及《龙虎山志》称之为道教第二十九福地),享有“仙灵都会”、“仙人城”之誉;为张天师后系世居之地,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龙虎山在江西贵溪县西南部。其名之由来有二说:一谓以山形得名。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十一云:“龙虎山在贵溪县南八十里,两峰对峙,状若龙虎。”二谓据张陵故事得名。①清娄近垣《龙虎山志》卷二云:“龙虎山在江西广信府贵溪县西南八十里之仁福乡,……本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名山。”②后说自然是道教中人的识见。道教称其为第三十二福地,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七十二福地》云:“第三十二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仙人张巨君主之。”③龙虎山是天师道发展至龙虎宗时张陵后嗣世居之地,是龙虎宗、正一道的中心,在道教诸名山中居重要的地位。该山以张陵后嗣入居最早,据天师道士称,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永嘉(307~312)间已赴龙虎山,即龙虎山之有道士和天师道演变为龙虎宗在三国或西晋。此说疑点很多,缺乏佐证,很难当作信史。从古碑刻文字看,龙虎山最早的道教庙宇是南唐保大八年(950)所建的张天师庙,最早居龙虎山的张陵子孙为二十一代张秉一,此见五代南唐陈乔所撰之《南唐新建信州龙虎山张天师庙碑铭》:“道之将行,必先于崇奉,乃诏执事建天师新庙于信州龙虎山。……二十一代张秉一,体备清和,气凝元寂,钩深致远,……再光先构,不亦宜乎!”④从道教资料看,龙虎山最早的道教庙宇是唐会昌(841~846)中所建的真仙观,最早居龙虎山的张陵子孙为第二十代张谌,此见娄近垣所撰之《龙虎山志》卷二。该卷《上清宫》条称上清宫原为“第四代天师自汉中归龙虎山(所)建传箓坛,唐会昌中,赐额真仙观。”⑤卷六《张谌传》曰:“二十代谌,字子坚,唐会昌中,武宗召见,赐传箓坛额曰真仙观。”⑥张盛建传箓坛不尽可信,张谌时武宗赐额传箓坛,似近史实。江西龙虎山_江西龙虎山 -景点介绍泸溪河泸溪河泸溪河发源于福建光泽原始森林区,一路穿山过峡,汇集36股山溪,沿途经云台山、象山、圣井山、上清镇、正一观、仙水岩、马祖岩,汇入信江,进鄱阳湖,注入长江,全长286公里,在景区流长43公里,是龙虎山风景区水上游览的最佳线路。这条河随流经地点的地名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如“沂溪”、“泸溪” 、“上清溪”、“云锦溪”等,现统称“泸溪河”。泸溪河水深处“二两丝线打不底”,水浅处游鱼历历可数,水急处船筏如箭离弦,水缓处平滑如镜,尤其是碧水与丹山结合得非常和谐,山立水边,水绕山转,真可谓河水与天上来,泸溪仙境流。难怪晁朴之在泸溪泛舟后,欣然写下“行尽江南最远山,却寻千越上溪滩”的名句。泸溪河两岸分布着许多神井丹池、流泉瀑布,这是龙虎山水文化的又一奇景。水帘洞飞泉玉帘,银瀑喷薄,濯鼎池、龙化池、清浊池不涸不溢晶莹如镜,圣井、灵泉井水美味甘,清凉心田。元代名人赵孟頫的一首《水帘洞》写道:“飞泉如玉帘,直下数百尺。新月悬帘钩,遥遥挂空碧。”揭傒斯在《云锦溪棹歌》中写道,“绕过浮石是蓝溪,溪上青山高复低。山中泉是溪中水,寻源直到华山西。”泸溪河是龙虎山的妈妈河,两岸的奇峰异石、茂林修竹犹如仙境一般。飞云阁飞云阁位于仙水岩码头上游,这里壁立千刃、面临深渊。崖壁上刻有“玉壁凌空”、“半天仙迹”、“神仙可栖”、“鹤归留影”等摩崖石刻,均为明嘉靖首辅(宰相)手笔。崖下有一天阔地,大约可容数百人之多。古时这里建有寺庙,并在绝壁中建有栈道通往庙内。此庙规模较大,上下共七层,因此又称“七层庙”。庙后来毁于火灾。。明代诗人马犹龙的《信州水岩舣舟蜚云阁》就作了生动的描写:“似是桃源道,频通渔父船。莲花拓石秀,云锦照川妍。壁遗蜕,丹封不记年。琼田杳,故物为谁传。”金钟峰这座耸立在河水边的上面小下面大的山峰,外形酷似上清宫内的龙钟,这叫金钟峰,上山无路,高不可攀。传说原来上清宫内有一对龙钟、凤钟,敲打龙钟,凤钟和鸣,而且初一敲钟响到十五。有一天凤钟被如进皇宫,皇帝要张天师在上清宫敲龙钟,而凤钟却偏偏不响,皇帝龙颜不悦。凤钟在被抬回的路上,羞愧难当,便掉在泸溪河边。张天师盛怒之下,将它点化成这座金钟峰。覆盆岩这座石壁弯拱、倾斜欲坠的山峰,叫覆盆岩,大家看它是不是很像1个倒扣的大脸盆。这座山脚下的水最深,据说二两绣花丝线也打不到底,可以一下通到20公里以外鹰潭公园龙头山下,与信江相连。山壁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石洞、石沟。这是以前水流沿另一方向裂隙下渗溶蚀的结果,后期河流一侧的岩块崩塌后,使之暴露,加快其溶蚀、片状风化剥落的作用,形成类似足印或其它形状不规则的洞穴,以及沿倾斜裂隙而成的斜条带状洞穴、石沟。由于这些洞穴多数酷似人的足迹,所以民间又叫之为“仙人足迹”。旁边有一道从山顶直贯水中的斜沟,传说,这些都是许真君擒孽龙留下的。许真君是西晋时期的著名道士许逊,曾隐居南昌西山。当时,由于孽龙作怪,江西经常遭洪水,许真君穷追不舍,在石壁上踩出1个个深深的脚印。在山顶他们又大战几个回合,孽龙突然使了1个金蝉脱壳计,从覆盆岩滑下河底,留下一道深沟。入水后,从鹰潭龙头山下深吸一口气又潜入鄱阳湖,累得精疲力尽,终被观音用铁链条制成的面条锁住心肝,镇在南昌西山万寿宫的水井里。观音念它对老母还有一点孝心,使同意它每年三月三、九月九出来探望老母。孽龙出来时,便会引起暴雨洪水。所以当地百姓有一道歌谣说:“三月三、九月九,无事莫在河边走。”,覆盆岩上还有一处奇观。山的顶部有1个倒三角的洞穴,一根横梁上平放着两具棺木,据分析,是一处崖墓夫妻葬。已经2600多年静静的躺在一块。这是龙虎山景区仙水岩风光仙水岩这座看似有上下两层的山峰,就是与“水岩”并名的仙岩。仙岩耸立在泸溪河的西岸,为周围山峦的最高峰,山峰奇秀,灵洞密布。《龙虎山志》中记述着:“岩中空洞,结庵以居。下临深渊,上嵌空碧。到处洞穴中通。......泛舟仰视,上穷目力,仅可仿佛。”所以,唐代大诗人顾况当年泛舟到此,被眼前奇峰吸引,又因不知如何上得山去,而疑惑不已,因此,赋诗一道:“楼台采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无路上,水边花里有人声。”山顶之上建有道教宫观—兜率宫,山腰之内建有寺庙—仙姑庵,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者非常丰富和谐。人说,在龙虎山,登高可览99峰龙腾虎跃之雄峻。那只有登上这座仙岩,才可真正领会这一说法的神韵所在。关于仙岩的还发生诸如“许真君大战孽龙”、“县长娶尼姑”等故事。仙岩与旁边的山峰隔开一道上宽下窄的裂缝,叫一线天,两山合在一起也被称为“试剑石”。《龙虎山志》记载:“试剑石,在仙岩隔峰。祖天师试剑开此,一石中分,截然两断。”据说,原来这两座峰是连为一体的,东汉中叶,祖天师张道陵初来云锦山炼丹,当地土地爷不肯外乡人插足这一福地。于是,张天师自称是太上老君命他来炼丹创道的,并有宝剑为凭。土地爷不信,便刁难张天师,宝剑如能将此山劈开他就依了。哪知,天师拨出宝剑,手起剑落,刀光剑影之中,一石中分。土地爷拱手相让。“一线天”左侧山头有一突出的岩石,酷似1个目瞪口呆的猴头,那叫“惊呆猴”。正是因为张天师的这一惊天劈地神剑,使这位“猴爷”回不神来。当然传说归传说,这里形成“一线天”的景观,是由于早期地层产状平缓的地块,随着地壳抬起上升,沿着其中的节理、裂隙,水流不断的快速冲刷,侵蚀切割,因而出现与节理、裂隙走向基本一致的平直峡谷、深沟,沟谷两侧多为陡峭的崖壁。崖壁上,软岩层往往被水冲刷出槽、穴、洞坑等。子牙迎宾河边东岸有一座临水的怪石,酷似一尊北京周口店的猿人头像。整个五官与外形很到位,嘴角微微上翘,酷似一位慈祥的老公公笑脸迎接我们,因此,人称“迎客公”。但也有人说这位迎客公就是《封神演义》中的姜太公姜子牙,传说姜子牙在帮助武王起兵伐纣时,统率许多道术之士在此囤兵休整,吃饭时,感觉这里的河鱼特别鲜嫩,便在部队开拨也未如愿,留下遗憾。便吩咐左右,待他百年之后,一定要把他葬在这条河里与鱼为伴。也许是姜太公已如愿以偿。后来这条河床抬高,水位下降,子牙的头颅露水面,是面带微笑、心满意足的样子。所以,这无蚊村对岸的这座巨大、山峦重叠、多姿多彩的山峰叫“九虎一龙壁”。传说龙虎山是一处龙盘虎踞、龙腾虎跃的洞天福地,共有100只虎,100条龙,神态各异,各显神通。这座石壁就隐含着九只老虎一条龙的身影。看看我们能分辨出几只。当地人说,能辨出一只虎,说明是个聪明人;能辨出二到三只虎,说明有才有德;能辨出四到五只虎,说明才高德望;能辨出七到九只虎,定是才高八斗,官至一品;如果一气呵成辨出九虎一龙,必定要做真龙天子。据说当年张天师辨出了九虎一龙尾,民间便称他为“鬼王”,而乾隆皇帝下江南游龙虎山时,九虎一龙在他眼前活灵活现,可谓生龙活虎。我们有幸来此,不妨用心数一数,测试一下自己的才气如何。尊怪石被人们称为“子牙迎宾”。春天的龙虎山脸谱东岸临水的山体,呈暗红色,许多凹进的部分颜色略为浅些,当三4个洞穴靠在一起,就形成了1个面部表情非常丰富的脸谱,这种组合,在这座山体表面非常多,而且,脸部表情各不相同,所以这座山峰被称为“脸谱石壁”。这里共镶嵌着10八个神态各异的脸谱,传说正是《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青面兽杨志、黑旋风李逵等10八个好汉的脸谱。为什么10八个好汉的脸谱会留在这里呢?众所周知《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写的就是发生在龙虎山的故事。当年洪太尉受大宋仁宗之命,到龙虎山宣请张天师进京祈禳瘟疫,不想在上清宫“伏魔之殿”误走了老祖天师洞玄真人在镇妖井内镇锁着的36员天罡星,72座地煞星,共10八个魔君。“魔君”出世后,便成了水泊梁山的108将。所以龙虎山是梁山好汉的出生地。但据传说,当年洪太尉放走的是118将。他们直冲上半天后,在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张天师在京禳救灾病时已感知,迅速念咒擒拿,而其中10员魔王拼力抵挡天师法力,其他108位魔君四散逃走。10员魔王终究敌不过张天师的法力,被张天师一一降伏,点化成龙虎山的“十不得”景观。为此,当地流传一句民谣“龙虎山中十不得,若有一得天下了得”。其他108位魔君天师因没能捉拿,便将他们画影图形,记在了这座山壁上,以代世人指认。因为这条河是当时的主要交通要道,来往的人很多。这是流传在民间的“水浒外传”的一章,当然有历史的局限性。这也是这座山峰的来历。老道岩位于脸谱石的南端,立着一位仙风道骨的老道。这是当年天师将108位魔君的肖像画出后,供人指认,为了及时掌握“举报”信息,派了一位忠于职守的道人在这里看守。但直到好汉们到了梁山忠义堂,英雄座次排定,也没有人“举报”,久而久之这位道便成了一尊“老道岩”。无蚊村无蚊村位于泸溪河东岸仙水岩景区的许家村,共有50来户人家200余人,据载为许真君的后裔。历来靠打鱼、种田为生,村中人多长寿,所以又有长寿村之称。该村依山傍水,峰峦秀丽,村内树木葱茏,村前碧波荡漾、舟楫穿梭,这里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可是村里却有一奇特现象,就是没有蚊子,因此被称为“无蚊村”,是极为理想的避暑胜地。据传说,有一代天师的妈妈心情好动,喜欢游山玩水。而这代天师也格外孝敬妈妈,唯母命是从。这日,张一师陪伴妈妈来仙水岩游玩,沿路上,看不尽水秀山青,奇峰异岭。不觉红日西沉,夜幕降临。于是借宿许家村。时值初夏,天气乍 热,村内成群结队的山蚊子特别大,咬起人来就是1个大包,村里人有顺口溜说:三只蚊子一盘菜,三只老鼠一麻袋,老鼠尾巴做腰带。天师妈妈刚住进来不久,便被蚊子咬得全身红肿,气得直骂天师无能,成天只知道擒妖捉怪,连只小小的蚊子都对付不了。天师满脸羞愧,对妈妈道:“请妈妈息怒,我以为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只不过是几只蚊子,区区小事,何劳妈妈大人动怒,我把它们赶走不就是了”。说着抽出宝扇,问妈妈要扇几下。张母不知其中缘由,便问天师祥情。天师说:“我这宝扇扇一下,全村无蚊、扇两下,方圆十里无蚊……”,“好啦,别处我可管不了啦……”,天师妈妈被蚊子咬急来,只想把身边的蚊子赶走,未等天师把话说完,便抢过头说。天师点头称是,口念法咒,轻轻地一扇,立时但见:蚊公蚊婆,哼着小歌;拖儿带女,逃出山窝。崖墓“升棺”表演从考古发掘的陪葬物来看,这些棺木里的主人均为古越族人。“越有百族”,生活在龙虎山一带的,属于干越。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水行而山处,信奉蛇(龙)图腾,断发文身,善于用舟,喜食水产。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反悔无人葬于高高的山崖之上呢?至今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古越人为避免战争破坏,有的说,是为了防止盗墓,有的认为当地水患较多,葬于高山便于保存。另有史料记载,当时的人认为“弥高者,以为至孝,即终身不复礼祭”;其棺葬可使“子孙高显,于是争挂高岩以趋吉”。但多数人从崖墓基本在朝阳的高这一现状推断认为,应与古人崇拜太阳和企盼永久保存先人遗骨有关。这硕大的棺木又是怎样安放于悬崖绝壁之上的呢?如何“升棺(官)”发财表演,还是让我们一起到实地去看看再说吧!交通指南1、火车至鹰潭,然后由鹰潭乘汽车前往。龙虎山距鹰潭市20公里。2、鹰潭火车站西侧的长途汽车站乘往仙水岩方向的班车(5:30—17:30,15分钟一班,票价5元,半小时可达)。铁路线路鹰潭位于浙赣、皖赣、鹰厦三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乘火车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杭州、福州、厦门、昆明、长沙、南京、南昌、九江等大城市。公路线路鹰潭火车站西侧的长途汽车站乘往仙水岩方向的班车(5:30—17:30,15分钟一班,票价5元,半小时可达)。206国道(烟台—汕头)、320国道(上海—瑞丽)经过鹰潭,到龙虎山航空线路龙虎山到福建武夷山机场116公里,距南昌机场120公里。门票信息龙虎山全程游览票225元,预订价215元江西龙虎山_江西龙虎山 -景点文化道教修行者在龙虎山天师府参加传度授箓仪式。道教文化从唐会昌至五代末,在龙虎山嗣教的张陵子孙为二十代张谌,二十一代张秉一,二十二代张善,二十三代张季文。他们皆无重要事迹可述。此期所建宫观,即上述之真仙观、张天师庙,和另一座三清观。入宋以后,张陵后嗣渐受朝廷重视,龙虎山道教随之兴盛。在宋元时期成为与茅山、阁皂并立的三山符箓之一。此期嗣教的张陵后嗣为二十四代至三十五代,其名依次为张正随、张乾曜、张嗣宗、张象中、张敦复、张景端、张继先、张时修、张守真、张景渊、张庆仙、张可大。从二十四代张正随起,每代都曾被诏赴阙,赐“先生”号,表现了宋室对龙虎宗的重视和支持。其中三十代张继先和三十五代张可大尤得朝廷恩宠。张继先,字嘉闻,一字道正,号翛然子。徽宗崇宁三年(1104),“赴阙,召见,问曰:‘卿居龙虎山,曾见龙虎否?’对曰:‘居山,虎则常见,今日方睹龙颜。’”所答十分乖巧。又问修丹之术,对曰:“此野人事也,非人主所宜嗜。陛下清静无为,同夫尧舜足矣!上悦。”⑦崇宁四年(1105)赐号虚靖先生。“十二月还山,凡父兄皆赐爵有差。四方从学者恒数千(《龙虎山志》作“十”——引者注)百人。”⑧与林灵素、王文卿同显于徽宗朝。喜属文作诗,善内丹术,“雅善书法,尝书《道德经》以进御,……书《茅山宣和御制化导碑》,时称其工”。⑨张可大,字子贤。端平()间累召赴阙。嘉熙三年(1239)“七月召见,赐号观妙先生,敕提举三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AB据此记载,宋初鼎立的三山符箓,经过二百年之发展,龙虎宗竟跃居为三山符箓之首,表明其力量之壮大。两宋时期,龙虎山除各代嗣教天师外,又出现了大批有名道士。娄近垣《龙虎山志》卷七“人物”目列有宋道士二十六人,其中有王道坚者,贵溪人,上清宫道士,就学于张继先。政和()间赴召,“馆于太乙宫,徽宗问以轻举延年之术,对曰:‘清静无为,黄帝所以致治;多欲求仙,汉武所以罔功,修炼非天子事也。’授太素大夫,号凝妙感通法师。”AC又有留用光,字道辉,贵溪人,师蔡元久。通法术,据称多次祷雨有验,宋孝宗“授左右街都道录,太乙宫都监,号冲静先生。宁宗为出内帑钱帛修上清宫,新而广之,……嘉泰甲子(1204)得请还山,校定黄箓科仪。”AD今《道藏》第九册收有蒋叔舆编集的《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五十七卷,除部分为陆修静、张万福、杜光庭之遗作辑录外,大部皆题“留用光传授,蒋叔舆编集”,证明留用光是继杜光庭之后道教黄箓斋仪的重要整理、修订人之一。宋代龙虎山道教拥有大批宫观。一是旧有几座宫观得到扩建、赐额。主宫上清宫在唐会昌中名真仙观,宋祥符()间敕改上清观,经几次扩建,政和三年(1113)改名上清正一宫。后再经扩建,至南宋时规模已甚为可观。原张天师庙,宋崇宁()中改名演法观,咸淳()间重建,明嘉靖乙卯(1555)重修,改额正一观。南唐保大(943~957)中赐名的三清观,元至大()间升冲虚至道宫。二是新建了大批宫观。据元明善和娄近垣所撰2种《龙虎山志》的粗略统计,可确定为宋代新建的宫、观、庵、院,近二十所。计有:建于嘉祐()间的凝真观,崇宁()间的静应观、祈真观,大观()间的灵宝观,宣和()间的逍遥观,嘉定()间的金仙观,嘉熙()间的紫霄宫、真元宫、真应观,南宋宁宗朝()的归隐庵,AE咸淳()间的瑞庆观,北宋徽宗朝()的浑沦庵、靖通庵。AF另有建于宋,而不明具体创建年代之云锦观、仙隐观、归隐庵、蒙谷庵、天乐道院等,亦分别见于二种《龙虎山志》。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元代是龙虎山道教的鼎盛时期。此期嗣教的张陵后嗣为三十六代至四十一代,其名依次为张宗演、张与棣、张与材、张嗣成、张嗣德、张正言。从张宗演起,代代被元室封为天师、真人,主领江南道教。至三十八代张与材时,更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位居诸符箓派之首。龙虎山因此也成为此后诸符箓派众山之首。此期龙虎山出现了大批著名道士。一是输送了一批道士至大都(燕京),由张留孙组成1个规模较大的龙虎宗支派——玄教,主领江南广大地区之道教事务,其主要骨干如张留孙、吴全节、夏文泳、陈日新、陈义高、薛玄曦等,不下数十百人,皆出身龙虎山。二是留居龙虎山者,亦不乏杰出之士。李宗老,达观院道士,吴全节之师,世祖至元()间授江东道教都提点,住持本山上清宫。吴元初,龙虎山高士,就学于道教学者雷思齐,所著诗文集为《元元赘稿》,虞集为之叙。略云:“元初服黄冠以自隐,无所营于时,故无所争于人,交游天下名士,诗文往来,皆一时之盛。其言温而肆,清而容,杂而不厌,几于道者之乎?”AG刘思敬,卢陵人,长游蜀中,从灵宝陈君受丹砂诀,遍历名山,年五十,始入龙虎山为道士,自号真空子。寻主郁和道院。炼铅汞为丹砂。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奉诏赴阙,并进六甲飞雄丹治世祖足疾。居八年,乞还山,结八卦庵于琵琶峰之右。AH金志扬,号野庵,人称金蓬头,永嘉人。游龙虎山,居先天观,复构蓬莱庵于圣井山,又命其徒李全正、赵真纯筑天瑞庵于峰顶。四方闻其道者,无远近,皆往礼叩问。AI张彦辅,龙虎山道士,精绘事,虞集曾为其所作《江南秋思图》赋诗,又为方方壶作《圣井山图》,危素为之作序。AJ元代龙虎山除对原有宫观多有修葺外,又新建有大批宫观。据元明善和娄近垣所修两本《龙虎山志》的不完全统计,共新建宫、观、庵、院达三十七所。计有:建于元世祖至元间的文惠观、乾元观、会真道院、望仙道院、紫霄道院、清溪道院,AK冲和观、慈寿观、八卦庵、止止庵、寄庵、太极庵、西华道院、东山道院、云山道院、云溪道院、瑶峰道院,LB建于元贞()间的龙泉观、通真道院,建于大德()间的崇文宫、元成宫,LC怡云道院,LD建于延祐三年(1316)的元禧观,建于至治()间的仁静观,建于泰定元(1324)的明成观,建于至正()间的繁禧观、蓬荜观。另有建于元,而不明具体创建年代之玉隆宫、元都观、神德观、明胜观、先天观、佑圣观、桃源观、招真观。LE还有仙源道院,元明善谓建于至元间,娄近垣谓建于大德间;紫云庵,元明善谓建于大德间,娄近垣谓建于至正间。明前中期,龙虎山道教续有发展。此期嗣教的张陵后嗣为四十二至四十九代,其名依次为张正常、张宇初、张宇清、张懋丞、张元吉、张玄庆、张彦頨、张永绪。最初,朝廷仍沿旧习封张正常为天师,不久,取消“天师”号,只称大真人。但其领导的正一派,仍为明室所承认和扶持,故至嘉靖末,其教仍能维持不坠。其中张宇初除熟谙家传符箓教法外,亦通内丹术,且较熟悉儒经子史,是张陵子孙中的佼佼者。有《岘泉集》二十卷行于世。此期有大批道士如吴葆和、林靖乐、傅同虚、曹大镛等不下二十人,先后被征召入京任道录司官职。原为龙虎山达观院道士的邵元节,在嘉靖中更受尊宠,位至三公。随其入京的邵启南、陈善道、王用佐、吴尚礼等,也得显位。此期住山道士中,亦有杰出者。方从义,字无隅,号方壶子,贵溪人。出家于混成道院,学仙于金蓬头。工诗文,善古隶章草,尤精于画,写山水,极潇洒。卢大雅,贵溪人,混成院道士。工诗为顾元等所称道。吴伯理,号巢云子,龙虎山道士。永乐()中任上清宫提点。随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访张三丰,入蜀居鹤鸣山。博通经史,工诗文,精篆隶,亦能作枯木竹石。明前中期除对龙虎山原有某些宫观作过修缮外,新建者寥寥无几。计有:北真观、南极观。另有冲元观,或谓明洪武()初建,或谓元元贞间建。明中叶后,特别是清代,朝廷对张陵后嗣的待遇多加贬抑,以龙虎山为中心的正一道渐趋衰落。至1936年,其主宫上清宫之建筑已全被破坏,“只空余危楼一角”。张陵子孙世居之天师府,亦“经贵溪县政府利用,开办完全小学一所。天师亦不常驻此。”LH近十年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龙虎山得到认真贯彻落实。1990年,江西省政府出资百余万元,迁出占用天师府的中学,重修天师府。“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重又展现气势雄伟的建筑风貌,海内外道众参访者络绎不绝。龙虎山地质公园江西龙虎山地质公园是我国已发现737处丹霞地貌中发育程度最好序列发育最完整的地区。公园丹霞地貌成因以构造侵蚀为主,并有水流冲刷侵蚀、崩塌残余、崩塌堆积、溶蚀风化崩塌等多种类型;形成了石寨、石墙、石梁、石崖、石柱、石峰、峰林、峰丛、单面山、猪背山、嶂谷(一线天)、天生桥、穿洞、扁平洞、岩槽、水蚀洞穴、竖壮洞穴、蜂窝状洞穴、崩塌洞穴、崩积岩块、石门、造型石、天然壁画等地貌形态类型二十三种之多。悬棺之谜随着贵溪市西南的龙虎山202座悬棺群,抖落尘封千年的黄土,走入世人的视野,时与空变得茫然交离,宇与宙显得幽深玄迷。专家考证认为,龙虎山的崖墓悬棺群,距今有2600余年的历史,是古越人所葬。这些崖墓群镶嵌在陡峭的石壁上,犹如陈列在巨大的历史长廊中的文化珍品。岩洞棋布,高低错落,不可胜数,遥望绝壁之上历经千年的淡黄色的棺木崖穴,令人心生谓叹。令人叹为观止是,这些悬崖绝壁高100多米,龙虎山崖墓下临深渊,地处绝壁,那么古越人是如何将重达千斤的棺木是用什么办法放置进去的?古越族人为什么要把先人安放洞里?崖墓里葬的又是什么身份的人?古越人为何采用绝壁洞穴墓葬?重重悬疑背后,到底隐藏着1种什么样的文明形态?千百年来,这些疑问一直都是千古世界之谜,龙虎山崖墓因此蒙上了一层层神秘的色彩,由此产生了种种神话传说:有人说这洞里的东西,是神仙用金丝线吊上去的;也有的说这洞里装的是无字天书、金银财宝……绝壁崖墓悬疑千古,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1大奇观。种种传说似乎不能使人信服,一千多年前,就有人表示了心中的疑惑,宋理学家朱熹曾发出疑问:“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无独有偶,原中科院院长、现代考古学家郭沫若也发出了“船棺真个在,遗蜕见崖看”的感叹,表示无法用科学解释崖墓的遗憾。如今龙虎山悬棺的“千古之谜”,已令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为它皓首穷经,欲解其谜。鹰潭旅游部门悬赏50万元征求揭开悬棺之谜。江西龙虎山_江西龙虎山 -申遗事件江西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景观引人入胜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保罗·丁沃尔评价龙虎山说:“除了千奇百怪的地质地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进入龙虎山景区,吸引游客的还有旅游设施、地质博物馆、独特的指示牌,这说明龙虎山管理很到位。主管这方面工作官员的知识丰富,素质很高,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方面做了出色的工作。另外,龙虎山在发展过程中,还注重与景区居民的互动,使他们受益,这也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历时三年的申遗过程中,龙虎山始终未曾放松管理,实现了厚积薄发。在环境整治工程中,龙虎山景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整治”这一最终目标。在核心景区的整治中,龙虎山景区通过奖励、补偿资金的办法对核心景区内民居进行统一规划改造,先后投入经费2亿多元,完成了300多栋违章建筑、空心楼、烂尾楼拆除,800余栋平改坡,完成降层136户,粉刷和美化房屋1720户。为了美化景区环境,提升遗产保护水平,景区邀请国内建筑专家设计了“黛瓦、坡顶、褐栏、灰墙”的统一民居外观风格,完美实现了“拆障、显山、露水、见秀”,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在改造民居同时,龙虎山景区景区投资近1.5亿元建设了高标准、高规格的国内一流的游客中心,总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6000名游客,开辟了长达10公里的新游线。在景区绿化方面,投资1200万元对景区进行了植树绿化和生态恢复工程,采取高标准设计,打造森林景观。完成游客中心景观绿化、考察线路景观绿化、新游线生态植被恢复等,绿化面积达50万平方米,新植草皮6万平方米,新植各类树苗45万余株,做到了“增绿、造景”,自然流畅。江西龙虎山_江西龙虎山 -申遗成功来自中国江西的龙虎山代表团热烈庆祝“中国丹霞”申遗成功北京时间8月2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丹霞”项目包含了由江西龙虎山为代表的6大景区。与其他5个景区相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虎山可谓中我国丹霞地貌的代表,从以下5大优势中即可看出:优势一:与一同申遗的其他景区相比,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更具有代表性。龙虎山是地貌演化历史过程中的中壮年晚期~老年早期阶段丹霞峰林地貌的典型代表作,也是地貌地质作用中展示雨水侵蚀丹霞峰林地貌特征和河流侵蚀型老年早期疏散式丹霞款谷峰林地貌特征的典型例证。占地面积220万平方公里的龙虎山景区已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森林公园等,优秀的地质地貌构成为了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优势二:从地貌上来看,龙虎山不仅具有丹霞地貌的典型特征,碧水丹山的景色如同中国的泼墨山水画,更是令游人拍手称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克里斯·伍德博士在对龙虎山景区考察后竖起大拇指称这里是“丹霞地貌景观自然美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山水画等艺术创作的天然模本。”优势三:龙虎山所在的信江盆地代表了地球历史上大陆盆地形成、演化之中生代白垩纪以来的历史,地质遗迹记录了地球中生代以来的6大地质事件,在研究世界上大陆盆地中具有最典型的意义。优势四:龙虎山是一处罕见的珍稀濒危物种的避难所和栖息地,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价值。保存有完整的低海拔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世界极具濒危鸟种中华秋沙鸭最大越冬群体:1类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在全世界只有近千只,在龙虎山过冬的就有200余只。达到了国际湿地公约提出的国际重要湿地标准。优势五:龙虎山是丹霞景观与历史文化完美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例证。龙虎山不仅有着碧水丹山的丹霞地貌,这里还是中国道教发源地。1900多年前,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张天师)便选择在龙虎山炼丹修行,历届张天师已经延续了六十三代。在今后的工作中,龙虎山将继续打好基础建设和管理工作,成为“丹霞地貌”和“中国自然遗产”地的表率。江西龙虎山自驾车路线:1、南京——龙虎山自驾车线路1:南京距龙虎山景区约680公里,全程只需8小时车程,可从南京出发经马鞍山、芜湖、南陵、池州、东至、景德镇、乐平到鹰潭龙虎山风景区线路2:南京出发经马鞍山、芜湖、黄山、景德镇、乐平到鹰潭龙虎山风景区2、广州——龙虎山自驾车从广州出发,上粤赣高速,到河源定南转赣粤高速(一路高速),在温厚高速转梨温高速,在鹰潭西站口下,途径206国道直达龙虎山风景旅游区(全程估计需7-8小时)3、上海——龙虎山自驾车上海—杭州—杭金衢高速(金华方向)—常山—黎温高速—鹰潭西—(206国道)龙虎山4、杭州——龙虎山自驾车杭州方向、温州方向、丽水方向、金华方向:金丽温高速—杭金衢高速—梨温高速,在鹰潭南出站口下进入景区,全程5.5小时5、宁波方向、舟山方向——龙虎山自驾车甬台温高速—金丽温高速—杭金衢高速—梨温高速,在鹰潭南出站口下进入景区,全程6小时6、台州方向——龙虎山自驾车杭甬高速—杭金衢高速—梨温高速,在鹰潭南出站口下,进入景区,全程6.5小时7、福州——龙虎山自驾车线路1:福州出发途经—闽清—南平—三明—建阳—武夷山—上饶—鹰潭—龙虎山线路2:福州出发,由福州西上京福高速约4小时到温家圳,转梨温高速,梨温高速到鹰潭西站1小时下高速,鹰潭西站到龙虎山景区30分钟,一共行程500公里,实际行车时间5.5小时8、江苏——龙虎山自驾车线路1:南京距龙虎山景区约680公里,全程只需8小时车程,可从南京出发经马鞍山、芜湖、南陵、池州、东至、景德镇、乐平到鹰潭龙虎山风景区。线路2:南京出发经马鞍山、芜湖、黄山、景德镇、乐平到鹰潭龙虎山风景区二 : 江苏省:江苏省-简介,江苏省-名字来源江苏,简称“苏”,省会南京,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江宁府”与“苏州府”之首字。江苏省际陆地边界线3383公里,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占中国的1.12%,人均国土面积在中国各省区中最少。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达7万多平方公里,占江苏面积的70%以上,比例居中国各省首位。2014年,江苏常住人口达7960.06万人,居中国第5位。2014年,江苏13市GDP全部进入中国前100名,人均GDP达81874元,居中国各省首位。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江苏地理上跨越南北,气候、植被也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江苏东临黄海、太平洋,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与日本九州岛、韩国济州岛、美国第一大州加利福尼亚州隔海相望,已与加利福尼亚州缔结为姐妹省州,成立了“江苏省-加利福尼亚州”联合经济委员会。江苏省_江苏省 -简单介绍江苏江苏,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经济繁荣、人口密集、教育发达、文化昌盛,地域文化、地理、经济上呈现出明显差异。其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人类发展指数(HDI)、人均GDP和人均GNP均居全国省份第一位。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快,与上海市、浙江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6大城市群之一。(]江苏省_江苏省 -名字来源江苏江苏建省始于清代初年,取江宁、苏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溯流求源,江苏是《尚书·禹贡》所载九州中的徐、扬两州的一部分。西周时分属鲁、宋、楚、吴等国。春秋战国时分属吴宋、楚、越、齐等国。秦代属九江、会稽、彰、泗水及东海等郡的一部分。汉代分属扬州、徐州刺史部。隋开皇年间设苏州、扬州、徐州。大业年间改为吴、毗陵、丹阳、江都、下邱、彭城、东海诸郡。唐初分属江南、淮南、河南三道。北宋时属江南东路、两浙路、淮南东路和京东西路。南宋时,淮北属金。元代分属江浙、河南二行中书省。明代江苏与安徽同属应天府,直隶南京。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1667年)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太平天国先后设江南省、天浦省、苏福省。民国17年(1928年),南京为特别市。解放后,设苏南、苏北2个行政公署区,南京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1953年合并,成立江苏省,简称“苏”,省会南京。江苏省_江苏省 -历史古代上古时代,江苏南部远离中原文明的中心陕西、河南、山西等,有着异于华夏文明的文化。其中黄淮、江淮地区属东夷中的分支-淮夷文化;苏锡常地区属跨湖桥-马家浜-松泽-良渚-马桥文化;宁镇地区属湖熟文化。中国传说历史中的华夏始祖,五帝之一帝尧。传说出生于三阿之南(今江苏淮安市金湖县东南或扬州市高邮市高邮湖区附近)。据《尚书·禹贡》所载,江苏属于九州中的徐州和扬州。西周时,江苏分属鲁、宋、楚、吴等国,与中原地区的接触增多。春秋、战国春秋时,吴国(定都姑苏,今苏州)兴起,吴王阖闾、夫差在孙武和伍子胥的帮助下,西灭楚国,北吞淮夷,南下越国。前484年,吴军击败北方强国齐国,称霸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秦、汉秦代,江苏属九江、会稽、彰、泗水及东海等郡的一部分。秦末,宿迁人项羽和叔叔项梁在会稽吴中举兵反秦,不久便召集了八千乌程兵,渡过长江,北上中原。前207年,于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以一当十、九战九捷,歼灭了秦军主力。前206年,项羽攻入秦都咸阳,杀秦王子婴,焚秦皇宫,自立西楚霸王,以彭城为都,分封天下。前202年,项羽垓下(今安徽灵璧县)被刘邦率领的汉军围困,最终战败,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汉朝建立。汉代,江苏分属扬州、徐州刺史部。汉初,上患吴会稽之轻惮,封刘濞为吴王,管辖今江苏淮河以南和浙江中北部,后刘濞联合其他诸侯发动七国之乱,失败后,国除。三国至南北朝三国时期,江苏淮南、江南属于东吴(222年-280年),建业(今南京)是东吴的都城,淮北则属于魏国,淮河成为东吴与曹魏的分界线。从304年开始,西晋因永嘉之乱而灭亡,中原士族衣冠南渡,317年王导辅佐司马睿于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420年开始,以建康为都城,中国南方先后先后建立了4个王朝:宋、齐、梁、陈(南朝),直到589年隋朝统一。江苏北部的淮河再次成为南北朝的分界线,战争时就成为前线。隋、唐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隋朝建立,589年平南陈,重新统一南北。隋炀帝时贯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江都(今扬州)和山阳(今淮安淮安区)因此繁荣起来。由于处于大运河与长江交界处的枢纽地位,以及对外开放港口的国际化优势,在中唐时,扬州(今扬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时有“扬一益二”之称。唐代,江苏分属江南道、淮南道、河南道:苏州、常州、润州(今镇江市)、升州(今南京市)属江南道;扬州、淮安属淮南道;徐州、泗州属河南道。892年,杨行密在扬州建立吴国;937年,徐州人李昪代杨吴自立,建立南唐,定都江宁。宋、元宋时,富裕商人阶层和新兴的工商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苏州、扬州等主要城市成为新兴商业中心。今江苏分属江南东路、两浙西路、淮南东路、京东西路:江宁府(今南京)属江南东路;苏州、常州、润州属两浙西路;扬州、淮安、泰州、海州、泗州、通州、真州属于淮南东路;徐州则属于京东西路。1127年,金征服了中国北方,流经江苏北部的淮河,成为金和南宋的边界线。1279年,蒙古人占领中国。元朝将原来的两浙路与两淮路合并,设立江淮等路行中书省,统两淮(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两浙西路,两浙西路)地。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以地理民事非便,改省治为杭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割江北部分隶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以原两浙路为主体成立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明1368年,明朝建立并定都南京。今天整个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的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明太宗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太宗朱棣迁都北京后,改南直隶。此后南北两京和两直隶并立200多年。明代是江苏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南京是与北京并列的京城;苏州、松江依靠其繁荣的纺织工业继续成为全中国的经济中心,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方,大小市镇星罗棋布,地价之高、赋税之重名列全国之首。同时这一带的文化水准也是全国最高的,产生的状元人数在全国科举考试中长期稳占1个很大的比重,对全国的文化风格和审美观点带来深远的影响;扬州和淮安是京杭大运河上漕运(南方粮食运往京城)和食盐贸易的控制点,名列中国长江以北最繁荣的城市之列。清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攻占扬州和南京,俘虏南明弘光皇帝,随即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二省,江苏省(巡抚衙门驻苏州)辖江宁府、苏州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通州府、常州府、镇江府、松江府(今上海市),其范围大致与现在相同。在清代,江苏巡抚驻扎在苏州,安徽巡抚驻扎在安庆,在南京则设有节制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两江总督。江苏、安徽两省的乡试,则始终共用1个江南贡院(在南京)。1780年以前,管理安徽布政使也长期寄驻在南京,1780年安徽布政使迁安庆后,在南京另设江宁布政使一职,;驻扎苏州的江苏布政使则管辖苏南;江苏学政驻江阴;在淮安府城(今淮安区)驻有漕运总督,府城西北15千米处的清江浦(今淮安市)则驻有南河总督(江南河道总督);两淮盐运使驻扬州。鸦片战争以后,江苏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江苏松江原来1个不知名的小城市上海按照南京条约被辟为通商口岸,并设立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迅速发展成贸易、金融和国际化的大都会,后来于1927年脱离江苏成为独立的院辖市。镇江和苏州也设立过规模较小的租界。晚清时期,江苏南部受到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发源于广西)的重创,强烈影响达十余年之久,南京、镇江、扬州由此失掉吴语,苏州的经济中心地位被上海取代。民国时期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最初几个月的首都是在南京。是年废乾隆时的府、州、厅制,分辖全省为60个县。1916年袁世凯死后全国陷入军阀割据状态,北伐战争前夕是孙传芳。这一时期,江苏的民族工商业迅速崛起,无锡、南通和常州的纺织工业获得较大发展。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中央政府,并在10年之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同时进行了一些现代化建设,包括修建了早期的公路网。1928年国民政府正式定都南京后,进行了大规模的首都建设,江苏的省会则迁往镇江(1929年)。1937年全面爆发的抗日战争中断了蒋的黄金时代。日军的狂轰滥炸使得沪宁铁路沿线的镇江、无锡、苏州等城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随后进行持续三个月之久残酷的南京大屠杀。江苏省政府从镇江临时迁往江苏中心的淮安,1939年再度迁往里下河水网中心的兴化。此后到1945年战争结束,南京是中国东部沦陷区汪精卫政权的首都。汪精卫政府将其江苏省政府迁往苏州;1944年,还曾经在江苏北部以徐州为中心建立了淮海省。抗战期间,新四军主力进入苏北,控制了部分农村地区,军部设于盐城。战后,中央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而共产党一度控制了部分苏北和苏中地区,以淮安为苏皖边区政府所在地。不久,国民政府与已经在东北与华北立足的共产党之间爆发了国共内战,共产党撤退。其中1948年底在徐州附近一带进行的淮海战役导致了国民党的败退。1949年4月,共产党军队渡过长江,攻占南京,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苏南、苏北2个行政公署区,南京为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1953年合并,成立江苏省,省会南京。1980年代初,江苏南部以乡镇企业著称,苏南成为当时中国最富裕、发达的地区。但邓小平的经济改革起初的热点集中在南部海岸的广东省,其经济水平在10年内超越了江苏,江苏经济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几乎陷于停滞。1990年代初,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得到重视,与上海联系紧密的2个江苏南部城市苏州和无锡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和入驻的世界500强企业均超过省会南京。同一时期,外资大量涌入苏南,与前期的乡镇企业经济支撑起了苏州和无锡的下辖县经济,江苏南北差距由此拉开。21世纪,苏州的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和吴江,无锡的江阴与宜兴占据了全国百强县前十名的7个席位。相较于此,南京市区的综合实力更为突出,为江苏省内最高。目前苏州和无锡已经成为了全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之一。江苏省_江苏省 -自然地理江苏省位于中国大陆东部,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东面毗邻黄海,东南毗邻上海市,南面毗邻浙江省,西面毗邻安徽省,北面毗邻山东省。江苏地处中国东部,地理上跨越南北,气候、植被也同样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地形江苏省基本上由长江和淮河下游的大片冲积平原组成。全省的地势总体上相当低平,是中国地势最为低平的1个省份。江苏省的平原面积7万平方公里左右,占全省面积的69%,主要包括长江下游两岸的太湖平原、高沙土平原(均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江淮之间的里下河平原、淮北地区的黄淮平原以及东部滨海平原,这些平原之间连为一片。与大片辽阔的平原形成鲜明对照,丘陵和低山仅仅孤立地散落于江苏省的西南部的南京、镇江、盱眙、东北角的连云港附近以及太湖附近,低山和丘陵岗地占14.3%,水面占16.8%。连云港境内的花果山玉女峰为全省最高点,海拔624.4米。水系江苏江苏省境内另1个显著的特征是全省大部分地区水系相当发达,水面面积达1.73万平方公里,水面所占比例之大,在全国各省中居首位。其中尤其以长江以南的太湖平原和江淮之间的里下河平原最显著,大大小小的河流形成蛛网状,分布极为稠密,为大面积的水网密集地带。长江是江苏省最大的河流,呈东西向横穿江苏省,省境内长度400多公里,将江苏省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在江苏省境内,长江的支流有江苏省西南部的秦淮河,在南京市汇入长江。淮河在历史上曾经流过江苏省中北部,注入黄海,不过,自1194年以后黄河夺取淮河河道入海,虽然黄河在1855年又再度向北注入渤海,但是淮河已经无法经由原道入海,而是主要由洪泽湖、高邮湖、京杭大运河注入长江。除了天然河流以外,江苏省的人工河道也极为众多。其中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达690公里,江苏省有8座地级市均位于京杭大运河沿线,占全部地级市数量(十三个)的60%以上,孕育了苏州、淮安、无锡、镇江、扬州、徐州六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此外,江苏省著名的人工河道尚有苏北灌溉总渠、通扬运河等。江苏省也是中国淡水湖泊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有大小湖泊290多个,全省湖泊总面积达到6853平方公里,湖泊率为6%,居全国之首。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太湖和洪泽湖,分别名列中国5大淡水湖的第三和第四位;面积在100—1000平方公里的有高邮湖、骆马湖、石臼湖、滆湖、白马湖和阳澄湖;面积在50—100平方公里的有长荡湖、邵伯湖、淀山湖、固城湖。这些湖泊不仅是重要的水源地和各种水产品的产地,拥有重要的航运价值,对于地势低洼的江苏省,在调蓄洪水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气候江苏省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气候分明。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中、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的十个城市每年初夏时节均有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梅雨季,梅雨季节的降水量是淮河以南地区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淮河以北地区则没有显著梅雨季。2008年平均气温为13.2℃,自北向南递增;年平均降水量为782一1150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南部多于北部,沿海多于内陆,淮北内陆地区的徐州和宿迁低于800毫米。2008年,全省年平均气温15.5℃,由于淮河以南地区连续近1个月的历史罕见持续暴雪冰冻天气,全年气温为2000年来第二低值。其中春季、秋季气温偏高。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变化起伏大。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雪、雷电、寒潮、大雾、台风、暴雨、冰雹、龙卷风、干旱等。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年因气象灾害死亡85人,农田损失面积1318831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5.66亿元。南京市(平均数据年,极端数据年)气候平均数据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极端高温 ℃(℉)21.0(69.8)27.7(81.9)30.3(86.5)34.2(93.6)37.5(99.5)38.1(100.6)39.7(103.5)40.7(105.3)39.0(102.2)33.4(92.1)28.6(83.5)23.1(73.6)40.7(105.3)平均高温 ℃(℉)7.2(45)9.5(49.1)14.2(57.6)20.7(69.3)26.2(79.2)29.1(84.4)32.2(90)31.7(89.1)27.7(81.9)22.5(72.5)16.2(61.2)9.9(49.8)20.6(69.1)平均气温 ℃(℉)2.7(36.9)5.0(41)9.3(48.7)15.6(60.1)21.1(70)24.8(76.6)28.1(82.6)27.6(81.7)23.3(73.9)17.6(63.7)10.9(51.6)4.9(40.8)15.9(60.6)平均低温 ℃(℉)?0.7(30.7)1.4(34.5)5.3(41.5)11.0(51.8)16.5(61.7)21.0(69.8)24.9(76.8)24.4(75.9)19.9(67.8)13.6(56.5)6.8(44.2)1.1(34)12.1(53.8)极端低温 ℃(℉)?14.0(7)?13.0(9)-7.1(19.2)-0.2(31.6)5.0(41)11.8(53.2)16.8(62.2)16.9(62.4)7.7(45.9)0.2(32.4)-6.3(20.7)?13.1(8.4)-14.0(6.8)降水量mm(英寸)45.4(1.787)53.0(2.087)79.6(3.134)80.3(3.161)90.0(3.543)166.2(6.543)214.3(8.437)143.8(5.661)72.9(2.87)59.7(2.35)55.9(2.201)29.5(1.161)1,090.6(42.937)相对湿度(%)74.9平均降水日数(≥ 0.1 mm)8.79.111.810.09.710.612.311.88.17.87.46.2113.5日照时数124.69.96.64.,926.9来源: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徐州市(平均数据年,极端数据年)气候平均数据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极端高温 ℃(℉)19.8(67.6)25.9(78.6)30.1(86.2)34.8(94.6)38.2(100.8)40.6(105.1)40.0(104)38.2(100.8)36.2(97.2)34.5(94.1)29.0(84.2)21.3(70.3)40.6(105.1)平均高温 ℃(℉)5.2(41.4)7.8(46)13.4(56.1)20.9(69.6)26.3(79.3)30.4(86.7)31.4(88.5)30.6(87.1)26.9(80.4)21.5(70.7)14.1(57.4)7.7(45.9)19.6(67.3)平均气温 ℃(℉)0.4(32.7)2.7(36.9)8.0(46.4)15.1(59.2)20.6(69.1)25.0(77)27.1(80.8)26.3(79.3)21.7(71.1)15.7(60.3)8.5(47.3)2.6(36.7)14.5(58.1)平均低温 ℃(℉)?3.3(26.1)?1.4(29.5)3.2(37.8)9.8(49.6)15.1(59.2)20.2(68.4)23.5(74.3)22.7(72.9)17.4(63.3)10.9(51.6)4.0(39.2)?1.6(29.1)10.0(50)极端低温 ℃(℉)?17.3(0.9)?22.6(-8.7)-7.6(18.3)-1.4(29.5)4.8(40.6)12.4(54.3)15.9(60.6)13.4(56.1)5.0(41)-1.0(30.2)-8.3(17.1)?13.5(7.7)-22.6(-8.7)降水量mm(英寸)17.6(0.693)20.5(0.807)36.0(1.417)47.1(1.854)65.5(2.579)106.8(4.205)241.0(9.488)132.6(5.22)72.3(2.846)51.5(2.028)26.7(1.051)14.0(0.551)831.6(32.74)相对湿度(%)68.8平均降水日数(≥ 0.1 mm)4.05.46.47.17.48.013.59.97.26.85.13.784.5日照时数144.10.91.90.,220.9来源: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建材类矿产等多种。淮阴盐场是全国大型盐场之一。有吕四、海州湾等大渔场。江苏省_江苏省 -行政区划历史政区明代以前,江苏分属不同的行政区。明洪武元年正月,即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以今江苏省、上海市、安徽省直属京师,称直隶。明成祖永乐十九年,即1421年,改京师为北京,以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为直隶,原直隶改称南直隶。清顺治二年,即1645年,改原南直隶为江南省、改南京为江宁。清顺治十八年,即1661年,原江南省一分为二,以原江南省东部为江南左布政使司,包括今江苏省和上海市;原江南省西部为江南右布政使司,相当于今安徽省。清康熙六年,即1667年,改原江南左布政使司为江苏省,其名取自“江宁府”的“江”和“苏州府”的“苏”。现行政区江苏江苏省行政区划2013年,江苏省辖十三个地级市,5五个市辖区、二十三个县级市、二十二个县。(人口数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户籍人口)南京市辖十一个市辖区,面积6598平方千米,人口800.47万。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秦淮区(五老村街道)建邺区(沙州街道)鼓楼区(宁海路街道)浦口区(江浦街道)栖霞区(仙林街道)雨花台区(雨花街道)江宁区(东山街道)六合区(龙池街道)溧水区(永阳镇)高淳区(淳溪镇)无锡市 辖六个市辖区,代管两个县级市,面积4650平方千米,人口637.26万。崇安区(崇安寺街道)南长区(南禅寺街道)北塘区(黄巷街道)锡山区(东亭街道)惠山区(堰桥街道)滨湖区(太湖街道)江阴市(澄江街道)宜兴市(宜城街道)徐州市辖五个市辖区、三个县,代管两个县级市,面积11571平方千米,人口858.05万人。鼓楼区(牌楼街道)云龙区(黄山街道)贾汪区(老矿街道)泉山区(奎山街道)铜山区(铜山镇)新沂市(新安镇)邳州市(运河镇)丰县(凤城镇)沛县(沛城镇)睢宁县(睢城镇)常州市辖五个市辖区,代管两个县级市,面积4385平方千米,人口459.20万。天宁区(天宁街道)钟楼区(北港街道)戚墅堰区(潞城街道)新北区(河海街道)武进区(湖塘镇)溧阳市(溧城镇)金坛市(金城镇)苏州市辖五个市辖区,代管四个县级市,面积8488平方千米,人口1046.60万。姑苏区(苏锦街道)虎丘区(狮山街道)吴中区(苏苑街道)相城区(元和街道)吴江区(滨湖街道)常熟市(虞山镇)张家港市(杨舍镇)昆山市(玉山镇)太仓市(娄东街道)南通市辖三个市辖区、两个县,代管三个县级市,面积8001平方千米,人口728.28万。崇川区(虹桥街道)港闸区(永兴街道)通州区(金沙镇)启东市(汇龙镇)如皋市(如城镇)海门市(海门街道)海安县(海安镇)如东县(掘港镇)连云港市辖三个市辖区、四个县,面积7444平方千米,人口439.39万。连云区(墟沟街道)新浦区(浦东街道)海州区(朐阳街道)赣榆县(青口镇)东海县(牛山街道)灌云县(伊山镇)灌南县(新安镇)淮安市辖四个市辖区、四个县,面积10030平方千米,人口479.99万。清河区(府前街道)淮安区(淮城镇)淮阴区(王营镇)清浦区(城南乡)涟水县(涟城镇)洪泽县(高良涧镇)盱眙县(盱城镇)金湖县(黎城镇)盐城市辖两个市辖区、五个县,代管两个县级市,面积14983平方千米,人口726.02万。亭湖区(新城街道)盐都区(新都街道)东台市(东台镇)大丰市(大中镇)响水县(响水镇)滨海县(东坎镇)阜宁县(阜城镇)射阳县(合德镇)建湖县(建湖镇)扬州市辖三个市辖区、一个县,代管两个县级市,面积6638平方千米,人口445.98万。广陵区(汶河街道)邗江区(邗上街道)江都区(仙女镇)仪征市(真州镇)高邮市(高邮镇)宝应县(安宜镇)镇江市辖三个市辖区,代管三个县级市,面积3843平方千米,人口311.34万。京口区(正东路街道)润州区(七里甸街道)丹徒区(谷阳镇)丹阳市(云阳镇)扬中市(三茅镇)句容市(华阳镇)泰州市辖三个市辖区,代管三个县级市,面积6029平方千米,人口461.86万。海陵区(城中街道)高港区(口岸街道)姜堰区(姜堰镇)兴化市(昭阳镇)靖江市(靖城街道)泰兴市(济川街道)宿迁市辖两个市辖区、三个县,面积8660平方千米,人口471.56万。宿城区(双庄镇)宿豫区(顺河镇)沭阳县(沭城镇) 泗阳县(众兴镇)泗洪县(青阳镇)江苏省_江苏省 -人口江苏省户籍人口约为7400万,人口密度位居各省之首。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江苏省常住人口总数人。? 其中城镇人口4767.6万,城市化率为60.6%;? 由于计划生育推行较为成功,65岁及以上人口为8567807人,占10.89%,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 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506817人,每10万人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为10815人,位居全国前列。城市江苏城市的特点是城市规模普遍较大且分布密集,共有17座大城市(市辖区范围的非农业户籍人口超过50万)。下辖的十三个地级市市区均为大城市,其中特大城市(市辖区范围的非农业户籍人口超过100万)9座。此外,邳州市、宜兴市、常熟市和江阴市四个县级市非农业户籍人口超过50万,也是大城市。南京、苏州、无锡,徐州为江苏4大城市,均为超大城市(市辖区范围的非农业户籍人口超过200万)。此外南京、镇江、淮安、扬州4个城市以及安徽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4个城市正在向一体化方向发展,构成南京都市圈。江苏省_江苏省 -经济总体概况江苏自古以来为中国较富庶的地区。春秋后期,富强的吴国曾经称霸中原;三国时,东吴在孙氏父子的经营下,江苏地区大大缩小了与中原地区的差距;唐代安史之乱以后,逐步赶超中原地区。明清时,江苏经济文化达到巅峰,位居中国最前列。谚语所谓“苏湖熟,天下足”。江苏是中国近代轻纺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现今其工业门类齐全,支柱包括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纺织、食品、轻工、建材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为纺织和食品工业。江苏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之一,著名的“鱼米之乡”。近现代以来,上海自江苏析出,随着上海的崛起,江苏地位有所下降。1989年以来江苏经济总量被广东超越。但总体上,江苏经济一直保持稳步向前的势头。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中国内地前列。2007年开始,江苏GDP总量稳居第2位;2009年开始人均GDP前移至第4位,仅次于津沪京。江苏一直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30年,经济总量增加123倍(基于现价),年均增速(不变价,基于内地平均物价水平推算)达到11.27%,增速仅次于浙江、福建、内蒙和山东居第5位。2011年,江苏省GDP总量达到48,604亿元(初步核算值),占内地GDP总量的10.31%。按国际汇率折合7,525亿美元,2011年江苏GDP总量超过了同期瑞士的6,361亿美元,逼近土耳其7,781亿美元的GDP水平。按购买力平价推算,2011年江苏GDP达到11,647亿国际元,超过了同期印尼11,246亿国际元GDP总量,直逼加拿大的13,961亿国际元GDP水平。2011年江苏人均GDP达到61,649元;折合9,545美元,逼近同期马来西亚人均9,700美元水平;按购买力平价折算,人均达到14,773国际元,高于同期墨西哥人均14,610国际元的水平。另一方面,江苏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比值较低(一些学者将其称为“GDP含金量”),显示出经济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参见:苏州模式历年GDP指标年份GDP(本币)GDP(美元)GDP(购买力平价)GDP占全国比重(%)GDP位次人均GDP(本币)人均GDP(美元)人均GDP(购买力平价)占全国人均GDP比重(%).267,575.0.,..486,119.0.,..692,270.435,394.,,553.691,033.252,598.178.,..4.858.,96.32,128.221.21,.213.6.148.006..72地区差异总体上,江苏省经济位居全国前列,但是省内经济差距比较明显,南部的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部。其中苏南地区,经济水平长期位居全国前列;江淮地区南部的扬州、南通和泰州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苏北北部则仅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苏南模式人民公社化时期,苏南人民就在集体副业的基础上发展出“社队企业”,为本地农民提供简单的生产、生活物资。70年代末,这些社队企业开始生产一些农机具,成为集体工厂。改革开放以后,上海一些技术工人利用节假日来到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地,给这些苏南工厂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由于当时物资短缺,集体企业拥有信贷优势,因此发展十分迅速,一时间苏南经济发展位于全国最前列。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苏南模式显示出所有权不清晰、政企不分的弊端,随后通过10余年艰难的改制,逐步转型为私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著名企业苏宁集团、红豆集团、徐工集团、雨润集团、波司登集团、恒立集团、三胞集团、海澜之家、春兰集团、小天鹅股份、红星美凯龙、沙钢集团、扬子江药业、扬子江船业、江苏阳光股份、悦达集团、上上电缆、洋河酒业、维维集团、熊猫电子、文峰集团、盛虹集团、熔盛重工、大全集团、双良集团、隆力奇生物、梦兰集团、罗莱家纺、金螳螂集团、恒顺集团、大亚集团、沃德集团、天工集团、鱼跃医疗。江苏省_江苏省 -环境问题2007年,太湖蓝藻泛滥成灾。日,由于自来水水源受到化工污染,盐城市市区大范围断水。盐城市水污染严重,当地出现若干癌症村。公益人士邓飞根据公开资料制作的《中国癌症村地图》中,江苏除盐城之外还有多个癌症村。2012年南通市批准日本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启东市反对排污项目事件爆发。江苏省_江苏省 -交通航空目前,江苏省已建成多个机场,国内航线基本覆盖全国,国际航线主要飞往东南亚。? 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徐州观音机场? 国内机场:常州奔牛机场、淮安涟水机场、盐城南洋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南通兴东机场、扬州泰州机场? 军用机场:南京大校场机场、苏州光福机场、如皋机场铁路京沪铁路、陇海铁路两条铁路干线经过江苏省。京沪铁路主要呈东西向穿越江苏的南部,陇海铁路也呈东西向经过江苏的最北部的徐州和连云港,徐州则为2大干线交江苏汇的枢纽。京沪铁路南京至上海段为中国最繁忙的铁路之一,高峰时段平均每5分钟就有列车通过。江苏虽然是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不过铁路交通则长期相对滞后,除了上述清末民初建成的两大干线之外,省内大片地区,尤其是江北大部分地区远离铁路线,阻碍了经济的发展。2000年以后,新长铁路、宁启铁路陆续通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状况。这两条铁路都是单线非电气化铁路,宁启铁路现正在进行复线电气化改造。不过,江苏省的跨江铁路桥只有2座且都在南京,即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和2009年合拢的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虽然一些货运列车可通过新长铁路于靖江——江阴处轮渡过江,但其他列车均需绕道南京过江。近年来,江苏铁路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以高速铁路为例。日,京沪高速铁路通车,江苏铁路发展迎来集中收获期。2009年、2013年,沪宁城际铁路、宁杭高速铁路先后通车运营,加上已经通车运营的沪宁汉蓉铁路和在建的宁启铁路复线、宁安城际铁路,江苏的200公里以上动车组线路已基本覆盖除淮安、连云港、盐城以外的省内所有地级市。公路截止2011年底,江苏省公路总里程为15224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为4122公里,居全国第5位,高速公路密度高居全国各省区首位。连霍高速公路、沪陕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沈海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纵穿南北;宁洛高速公路连接南京和洛阳两城市;沪渝高速公路自上海经苏州入浙江;京台高速公路自山东经徐州入安徽;此外还有多条国道和省级高速公路。水运江苏省东濒黄海,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呈十字形贯穿全省,太湖平原和里下河平原水网密布,水运历来在江苏省的交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江苏省绝大部分城市历史上均是依托水运优势得以发展繁荣。该省主要港口有苏州港、连云港、南通港、南京港、镇江港、江阴港等,苏州港(包括太仓、常熟和张家港3个港区)是全省最大的港口,亦为中国大陆内河航运第1大港。位于苏州太仓市浏河镇的苏州港太仓港区刘家港是郑和下西洋时起锚母港,现在是全国最大的内河渔港,江苏最大的渔业港。过江通道由于长江流经江苏省腹地,过江通道的建设对于江苏的交通体系至关重要。已经建成的通道有(从西向东):名称类型通车时间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铁路桥2011年南京长江三桥公路桥2005年南京长江隧道公路隧道2010年南京长江大桥公路、铁路两用桥1968年南京长江二桥公路桥2001年南京长江四桥公路桥2012年润扬长江大桥公路桥2005年泰州长江大桥公路桥2012年江阴长江大桥公路桥1999年苏通长江大桥公路桥2008年崇启大桥公路桥2012年轨道交通截至2014年7月,江苏的南京、苏州和无锡三个城市拥有独立的轨道交通系统以及苏州昆山一个县级城市拥有跨省的轨道交通系统,省内另有两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建或即将建设。南京是中国大陆第6个建成并运营地铁的城市。南京地铁至2014年7月有4条线路、75座车站,运营里程约135公里。2005年南京地铁1号线开通,日开通了2号线和1号线南延线,日,南京地铁10号线和南京地铁S1号线开通。苏州是中国首个独立开工建设地铁的地级市,也是首个独立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地级市。苏州轨道交通至2014年2月有2条线路、46座车站,运营里程52.296公里。1号线和2号线分别于日和日开始运营。苏州昆山拥有全国首条跨省地铁,也是首个独立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县级市。2013年10月,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至跨省延伸至昆山花桥站。无锡地铁1号线于日开通,地铁2号线正在建设中。此外,常州、徐州和南通的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分别在2012年、2013年和2014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即将开工。江苏省_江苏省 -文化江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本列表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子列表,列举在江苏省境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称编号分类所在地年代图像七桥瓮7-0956古建筑南京市明万佛石塔7-0955古建筑苏州市元三庄墓群7-0567古墓葬沭阳县汉三星村遗址6-73古遗址金坛市新石器时代上坊孙吴墓7-0569古墓葬南京市三自上池斋药店7-0986古建筑兴化市清至民国东吴大学旧址7-1703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苏州市清至民国东山村遗址7-0142古遗址张家港市新石器时代东山民居6-528古建筑苏州市吴中区明东庙桥7-0950古建筑苏州市宋东林书院6-524古建筑无锡市崇安区明至清东连岛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7-1517石窟寺及石刻连云港市汉个园3-98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扬州市清中华曙猿化石地点7-0138古遗址溧阳市旧石器时代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事处旧址4-247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京市玄武区梅园新村年中央体育场旧址6-930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京市玄武区民国中央大学旧址6-932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号民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旧址7-1712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京市1928年中山陵,含邓演达墓廖仲恺、何香凝墓谭延闿墓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1-19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陵园内灵谷寺东明孝陵西侧灵谷寺东灵谷寺1929年1957年迁葬年1933年1929年丹阳南朝陵墓石刻,含陵口陵墓石刻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石刻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刻梁简文帝萧纲庄陵石刻金家村陵墓石刻水经山村陵墓石刻梁南康简王萧绩墓石刻3-168石刻及其他丹阳市、句容市南朝人民海军诞生地6-943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泰州市高港区1949年仙鹤观六朝墓地7-0570古墓葬南京市三国、晋、南北朝何园3-97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扬州市清佘城遗址7-0148古遗址江阴市夏至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6-940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京市建邺区、鼓楼区、玄武区、秦淮区、栖霞区、雨花台区1937年保圣寺罗汉塑像1-135石刻及其他苏州市北宋俞樾旧居6-928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苏州市平江区清先蚕祠7-0975古建筑苏州市清全晋会馆6-530古建筑苏州市平江区张家巷清兴国寺塔7-0953古建筑江阴市宋、明刘林遗址7-0145古遗址邳州市新石器时代刘氏兄弟故居7-1702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江阴市清励志社旧址7-1713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京市年北极阁气象台旧址7-1711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京市1928年千佛崖石窟及明征君碑5-447石窟寺及石刻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寺六朝、唐南京人化石地点6-69古遗址南京市江宁区旧石器时代南京南朝陵墓石刻,含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石刻梁桂阳简王萧融墓石刻梁建安敏侯萧正立墓石刻梁安成康王萧秀墓石刻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刻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刻梁鄱阳忠烈王萧恢墓石刻梁临川靖惠王萧宏墓石刻梁建安郡王萧伟墓石刻梁新渝宽侯萧映墓石刻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刻陈蒨永宁陵石刻徐家村失考墓石刻宋墅失考墓石刻侯村失考墓石刻方旗庙失考墓石刻耿岗失考墓石刻3-167石刻及其他南京市江宁区麒麟门南京炼油厂内江宁区淳化镇栖霞区甘家巷小学栖霞区甘家巷西栖霞区新合村栖霞区甘家巷西栖霞区仙鹤门张库村栖霞区尧化镇北家边栖霞区东(董)家边江宁区上坊乡栖霞区新合村狮子冲金陵石化化工一厂江宁区淳化乡宋墅村江宁区上坊乡侯村江宁区江宁镇方旗庙江宁区淳化镇耿岗村南朝422年502年511年518年522年523年526年526年523年544年559年566年南朝南朝南朝南朝南朝南京城墙3-59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南京市明南唐二陵3-245古墓葬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五代南通博物苑,含张謇墓3-99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南通市港闸区清1895年南通天宁寺6-510古建筑南通市崇川区宋卢氏盐商住宅7-0982古建筑扬州市清卫道观前潘宅7-0971古建筑苏州市清原国民政府旧址,含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国民政府考试院旧址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旧址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国民政府交通部旧址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旧址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旧址临时政府参议院旧址5-485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32号玄武区北京东路41、43号鼓楼区中山北路101号鼓楼区中山北路252、254号鼓楼区中山北路303号玄武区中山陵9号玄武区中山东路311号玄武区中山东路309号鼓楼区湖南路10号年1933年1931年民国1933年1933年1931年1936年1935年1912年史可法墓祠7-0979古建筑扬州市清吴氏宅第6-534古建筑扬州市广陵区清周恩来故居3-14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淮安市年周王庙及碑刻7-0963古建筑宜兴市明至清固城遗址7-0152古遗址南京市高淳区春秋至汉国山碑5-446石窟寺及石刻宜兴市三国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7-1723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江阴市1947年国民大会堂旧址6-931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民国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旧址7-1714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京市1932年国立中央研究院旧址7-1715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京市年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4-233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第三峰1931年城上村遗址7-0146古遗址句容市新石器时代至周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3-3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南京市年大伊山石棺墓4-57古墓葬灌云县新石器时代大墩子遗址6-71古遗址邳州市新石器时代大报恩寺遗址7-0156古遗址南京市东晋至清大生纱厂,含7-1979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海门市1947年大窑路窑群遗址7-0160古遗址无锡市明至清大运河6-810古建筑跨省区市[注 1]春秋至清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6-821石窟寺及石刻无锡市北塘区唐至清天目山遗址6-77古遗址姜堰市周天香小筑7-1717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苏州市1935年太仓海运仓遗址7-0159古遗址太仓市元太仓石拱桥皋桥州桥周泾桥金鸡桥井亭桥6-515古建筑太仓市元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2-2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92号年太平天国忠王府1-3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苏州市年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7-0985古建筑如皋市1903年孔望山摩崖造像3-42石窟寺连云港市东汉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筑遗存7-1707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京市年学政试院7-0977古建筑泰州市清宋元粮仓遗址7-0158古遗址镇江市宋至清宜兴窑址,含小窑墩遗址涧潨窑遗址真武殿窑群前墅龙窑筱王村古窑群前进窑遗址6-78古遗址宜兴市晋至清宝带桥5-285古建筑苏州市明寂鉴寺石殿6-519古建筑苏州市吴中区元寄畅园3-93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无锡市明—清将军崖岩画3-164石刻及其他连云港市新石器时代小娄巷建筑群7-1700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无锡市明至民国小盘谷6-536古建筑扬州市广陵区清尹湾汉墓7-0566古墓葬东海县汉崇教兴福寺塔6-511古建筑常熟市宋师俭堂6-532古建筑苏州市吴江区清广教禅寺7-0962古建筑南通市明至清庙山汉墓7-0568古墓葬仪征市汉开元寺无梁殿7-0958古建筑苏州市明张太雷旧居6-937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常州市天宁区年张溥宅第6-527古建筑太仓市明彩衣堂4-137古建筑常熟市明徐州墓群6-247古墓葬徐州市贾汪区、泉山区、铜山县汉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5-283古建筑江阴市明思本桥7-0949古建筑苏州市宋惠山寺经幢7-1518石窟寺及石刻无锡市唐、宋惠山镇祠堂6-509古建筑无锡市北塘区南北朝至民国慈云寺塔7-0961古建筑苏州市明户部山古建筑群6-521古建筑徐州市云龙区明至民国扬州城遗址4-52古遗址扬州市隋—宋扬州大明寺6-535古建筑扬州市维扬区清扬州重宁寺7-0984古建筑扬州市清报恩寺塔6-514古建筑苏州市平江区宋至清拉贝旧居7-1716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京市年拙政园1-121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苏州市明、清敬业堂7-0974古建筑昆山市清文通塔7-0947古建筑淮安市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7-1718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溧阳市1939年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6-941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盐城市亭湖区年无锡县商会旧址7-1708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无锡市1915年日涉园7-0964古建筑泰州市明至民国明孝陵(含明功臣墓)[1]1-177古墓葬南京市玄武区、雨花台区明明故宫遗址6-80古遗址南京市玄武区、秦淮区明明祖陵4-73古墓葬盱眙县明春在楼6-935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苏州市吴中区民国春城土墩墓群7-0564古墓葬句容市商周昭关石塔6-520古建筑镇江市润州区元昭嗣堂6-525古建筑无锡市新区明至清晓店青墩遗址7-0150古遗址宿迁市西周、汉普哈丁墓5-159古墓葬扬州市宋曲阳城遗址7-0153古遗址东海县汉月塔7-0951古建筑涟水县宋朝天宫7-0967古建筑南京市清朱自清旧居6-939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扬州市广陵区年杨柳村古建筑群7-0969古建筑南京市清杨氏宅第7-0972古建筑张家港市清柳亚子旧居6-938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苏州市吴江区年栖霞寺舍利塔3-143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栖霞寺五代(南唐)梁王城遗址7-0147古遗址邳州市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水绘园5-288古建筑如皋市清汉楚王墓群,含徐州汉代采石场遗址4-63古墓葬徐州市云龙区汉汪氏小苑7-0987古建筑扬州市清至民国汪氏盐商住宅7-0980古建筑扬州市清沧浪亭6-508古建筑苏州市沧浪区元至清泗州城遗址7-0157古遗址盱眙县唐至清泰伯庙和墓6-507古建筑无锡市锡山区明至清泰州城隍庙6-523古建筑泰州市海陵区明至清洪泽湖大堤6-506古建筑淮安市淮阴区、洪泽县汉至清浏河天妃宫遗迹7-0966古建筑太仓市清浡泥国王墓5-160古墓葬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街道东向花村明浦口火车站旧址7-1705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京市清至民国海春轩塔7-0946古建筑东台市唐海清寺塔6-512古建筑连云港市新浦区宋淮安府衙6-531古建筑淮安市楚州区清淹城遗址3-203古遗址常州市东周烟墩山墓地7-0565古墓葬镇江市西周焦山碑林3-177石刻及其他镇江市南朝—清燕园7-0973古建筑常熟市清狮子林6-517古建筑苏州市平江区元玄妙观三清殿2-22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苏州市宋玉燕堂7-0959古建筑昆山市明环秀山庄3-94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苏州市明—清瑞光塔3-147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苏州市北宋甘熙宅第6-538古建筑南京市秦淮区南捕厅清甘露寺铁塔7-0954古建筑镇江市宋、明甲辰巷砖塔7-0948古建筑苏州市宋留园1-124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苏州市清盂城驿4-170古建筑高邮市清盘门6-516古建筑苏州市沧浪区元瞻园6-522古建筑南京市秦淮区瞻园路明至清瞿秋白故居4-202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常州市清秦峰塔7-0960古建筑昆山市明秦邦宪旧居7-1709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无锡市年第一山题刻7-1520石窟寺及石刻盱眙县宋至民国紫金庵罗汉塑像6-513古建筑苏州市吴中区宋至明绰墩遗址6-76古遗址昆山市新石器时代至周网师园2-41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苏州市清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4-84古建筑苏州市北宋美国驻华使馆旧址7-1720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京市1946年耕乐堂7-0976古建筑苏州市清耦园5-286古建筑苏州市清聚沙塔7-0952古建筑常熟市宋艺圃6-529古建筑苏州市平江区明花厅遗址6-72古遗址新沂市新石器时代苏州云岩寺塔1-68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苏州市五代苏州文庙及石刻1-131石刻及其他苏州市南宋、明苏州织造署旧址7-0970古建筑苏州市清苏皖边区政府旧址6-942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淮安市清浦区淮海南路年英国驻华使馆旧址7-1721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京市1946年茂新面粉厂旧址7-1722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无锡市1946年草鞋山遗址7-0141古遗址苏州市新石器时代荣氏梅园6-936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无锡市滨湖区民国莲花桥和白塔6-533古建筑扬州市维扬区清葛城遗址7-0149古遗址丹阳市西周至春秋蒲塘桥7-0957古建筑南京市溧水区明薛城遗址7-0140古遗址南京市高淳区新石器时代薛福成故居建筑群5-484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无锡市清藤花落遗址6-70古遗址连云港市连云区新石器时代蜀山窑群7-0161古遗址宜兴市明至清西溪遗址7-0144古遗址宜兴市新石器时代象山王氏家族墓地6-248古墓葬南京市鼓楼区晋贾氏盐商住宅7-0981古建筑扬州市清赵用贤宅6-526古建筑常熟市明赵陵山遗址7-0143古遗址昆山市新石器时代轩辕宫正殿6-518古建筑苏州市吴中区元近园7-0968古建筑常州市清退思园,含5-284古建筑苏州市吴江区清适园7-0978古建筑江阴市清通崇海泰总商会大楼7-1710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通市1920年逸圃7-0983古建筑扬州市清郁林观石刻群7-1519石窟寺及石刻连云港市唐至清金坛土墩墓群7-0563古墓葬金坛市商周金陵兵工厂旧址7-1704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京市清至民国金陵刻经处7-1701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京市清金陵大学旧址6-933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民国金陵女子大学旧址6-934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122号民国钟山建筑遗址6-79古遗址南京市玄武区南北朝铁瓮城遗址7-0154古遗址镇江市东汉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4-216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镇江市年阖闾城遗址7-0151古遗址无锡市、常州市春秋阳山碑材7-1521石窟寺及石刻南京市明阿炳故居6-929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无锡市崇安区清隆昌寺7-0965古建筑句容市明至民国雨花台烈士陵园3-26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南京市雨花台区年青墩遗址6-75古遗址南通市海安县新石器时代青莲岗遗址7-0139古遗址淮安市新石器时代韩公馆7-1706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海安县1906年顾炎武墓及故居7-0571古墓葬昆山市清骆驼墩遗址6-74古遗址宜兴市新石器时代高邮当铺6-537古建筑高邮市清鸿山墓群6-246古墓葬无锡市新区周黄山炮台旧址7-1699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江阴市明至民国黄桥战斗旧址7-1719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泰兴市1940年黄泗浦遗址7-0155古遗址张家港市南朝至宋龙江船厂遗址6-81古遗址南京市鼓楼区明龙王庙行宫 含御码头遗址5-287古建筑宿迁市宿豫区清龙虬庄遗址5-38古遗址高邮市新石器时代地域文化江苏在地域文化上有“吴韵汉风”之说,经历文化重心从汉唐以前的江淮地区到唐宋以后的江南地区的转移。? 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属于吴文化圈;? 南京,镇江属金陵文化圈;? 扬州,泰州,南通,淮安,盐城属江淮文化;? 宿迁南部,连云港市区以及南部为海泗文化地区,该地区位于淮河以北,风俗属中原文化向江淮文化的过渡缓冲地带;? 徐州,宿迁,连云港市北部二县则属北方中原文化地区,方言主条目:江苏方言江苏省主要的方言分别是:? 江淮官话,分布于南京(除溧水南部、高淳)、扬州、淮安、盐城、镇江(除丹阳)、泰州(除靖江)、南通(除启东、海门)、连云港(除赣榆)、宿迁(除市区)等江苏省大部分地区.? 吴语,主要分布在以苏州、无锡、常州为核心的东南部地区;? 中原官话,分布于西北部的徐州全市、宿迁市区;? 胶辽官话,仅存在于东北角的赣榆县(隶属连云港市);需要说明的是:? 连云港南部、宿迁南部使用的海泗方言与主流淮语差别较大,由于保留1个入声而归于淮语,但语调、用词更接近中原官话;? 南通市区,丹阳(隶属镇江市)东部地区、金坛西部(隶属常州市)属于吴淮混合方言;? 此外,苏南部分地区形成客籍方言岛,如闽南语、河南话等。饮食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别,江苏菜系众多,各地风味差别很大,最著名的有淮扬菜、金陵菜、苏帮菜、徐海菜,其中淮扬菜是江苏菜系的代表。此外江苏风味独特的各地小吃亦驰名中外,如南京小吃、苏州小吃、扬州小吃。? 淮扬菜流行于淮安、扬州、镇江三地,并覆盖泰州、盐城、南通等地区,为中国4大菜系之一,以清淡、营养、美味、美观深受海内外食客喜爱,至今许多国宴仍以淮扬菜为主角,在刀工、选料、造型、火候上要求格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皇家芭苛斯 1.8l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