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利润,增长,Magic Number,究竟怎么做留存利润

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锋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发私信给张溪梦
导语:为什么你留不住用户?这是你能找到的最深入的留存分析的文章!
同步到新浪微博
GrowingIO创始人和CEO。美国 Data Science Central 评选其为“世界前十位前沿数据科学家”,前 LinkedIn 美国商业分析部高级总监,亲手建立了 LinkedIn 将近90人商业数据分析和数据科学团队,支撑了 LinkedIn 公司所有与营收相关业务的高速增长。
当月热门文章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你能找到的最深入的留存分析文章:留存、增长、Magic Numberhappy number c++-文化遗产|学术|流行|文化遗产|学术|流行
你能找到的最深入的留存分析文章:留存、增长、Magic Number
你能找到的最深入的留存分析文章:留存、增长、Magic Number-happy number c++
本文会从什麽是活跃用户,什麽是留存,为什麽要做留存分析,活跃、留存和产品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怎麽做留存分析,来给大家展开话题。活跃用户与留存是什么?在互联网行业里,通常我们会通过拉新把客户引过来,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会有一部分客户逐渐流失了。那些留下来的人或者是经常回访我们公司网站 / App 的人就称为留存。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个网站 / App 等有过任意行为的用户,称之为这个网站 / App 这段时间的活跃用户,这个任意行为可以是访问网站、打开 App 等等。现在大家经常会用到所谓的「日活」 (日活跃用户量,DAU)、「周活」 (周活跃用户量,WAU)来监测我们的网站,有的时候会看到我们的「日活」在一段时期内都是逐渐地增加的,以为是非常好的现象,但是如果没有做留存分析的话,这个结果很可能是一个错误。比如某公司做了很多拉新活动,人是带来了很多,活跃用户数在不断上升,但是就代表客户在不断增长吗? 也许这只是拉新人数太多掩盖了流失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实际上客户的留存是在逐渐降低的。下面带大家深刻认识增长和留存的关系。第一张,看似增长的活跃人数: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周活跃量的总人数, 最外面的曲线代表总人数的不断增长,尤其是在初期。再看图形里面的每一个颜色,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细。这些不同颜色代表每周进来的用户,他们随着时间的变化慢慢流逝,最后只有一小部分群体留存下来;而最外面的曲线代表的就是留存的总人数。这其实是一个留存的堆积图,把每一天的留存都堆积起来形成了周活跃用户;同时这里面有进有出,总的就是周的活跃量。第二张,真正增长的活跃人数: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层级的颜色,经过一段时间变成平稳的一条线,这说明我们的客户有一部分留存下来。这时,我们不仅有拉新拉来的新用户,也有之前留存下来的老用户,这些用户数加起来才是真正的用户增长。分析上面的两条曲线,我们能发现表面上用户都在增长。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一张图的用户留存是在不断减少的,而第二张用户留存在后期趋于稳定,所以总用户数在不断增长。要想实现持续的真正的增长,就要设法让用户留下来。为什么要关注留存?在产品的渠道推广上,往往是需要投入金钱成本的,近几年渠道推广价格越来越高,CPC / CPD / CPT / CPA 等等定价不断上涨,应用商店的 CPT 价格更是在半年间翻了几番。另外特别像 SaaS 企业,获得一个客户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金钱上成本都是非常巨大的,也许要花掉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才能获得一个客户。以上面左边的图为例,刚开始这个客户,我们花了 6000 多美元的成本才把这个客户得到。得到了以后一般情况下客户对咱们这些企业可能就是按照一定的现金流给我们付钱,比如说付 500 美金,就这样一直地付下去。这样你就会发现前期成本很高,也许我们只有通过客户使用产品一年或者两年的时候我们才能收回成本。如果这个客户在之前就流失掉了,流失掉就意味着咱们的产品亏本了,连本都没有返回。再来看右边的这张图,这张图讲的是每位客户成本的应收的现金流。第一个月得到这个客户我们花了 6000 刀,然后这个客户就每个月给我们付费,比如说每个月付 500 刀,他要到第 13 个月的时候我们才能达到所谓的收支平衡,从 14 个月以后才开始逐渐地赚钱,如果我们的留存没有做好,客户在用了两个月以后就走掉了,那这部分钱我们就流失了。所以说留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客户使用咱们公司的产品,时间越长越好,越长带来的现金流或者利润越高,这就是留存的一个非常核心的意义。如果我们的留存做得好,客户就会一直使用我们的产品,一直给我们带来财富。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点:第一个就是使用的时间,留在我们产品的时间越长越好;第二个,希望利润越高越好。利润如何越高越好?就是我希望我的留存率越来越高,这样利润的面积也就越来越大。如何进行留存分析?某段时间的活跃用户中包含了老用户和新用户,所以在做活跃用户分析时,需要考虑新老用户比例,如 NDAU(日新增用户) / DAU 比例,来看新用户在整个活跃用户的占比。新用户引流靠拉新,而老用户则需要做好留存,所以我会着重讲下如何做留存分析。假如现在我们产品的留存度是上图最下面那条绿色的线,纵轴是留存的比例,横轴是时间。一天过后,我们拉新获得的 100% 用户只留下 35%,第 7 天变成了 20%,然后缓慢下降,到了第 60 天以后达到一个大约 10% 的效果。这个效果我们看看能不能通过某些方面的改进,让它逐步提升呢?假如我们让绿色的留存度的线上升到橙色的线,再上升到红色的线,那么第一天留存率高达到 70%,七天留存率也有 60% 多,到了 60 天、90 天的时候留存率也能高达 60% 左右。这就是说我们前面通过市场拉新获得的百分之百的人数在经过 90 天以后有60%的人留下来了。刚开始的时候看绿色的线我们的90天的留存率是 10%,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它达到 60%,这会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和现金流的收入。以上是 SaaS 行业,但是对于电商,内容社交类行业来说。同是如此。Facebook 上个季度能做到 60 美金的广告营收,还是因为那庞大的用户群体。下面是一个常见的留存曲线,我把它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振荡期,第二部分是选择期,第三部分是平稳期。振荡期,我们可以看到拉新过来进入我们公司网站或者是下载APP的人数在前几天剧烈地减少,由100%几天就变成了百分之十几或者更低,这个期叫振荡期。过了振荡期以后就是选择期,一般情况下客户在这段时间之内对我们的产品有了初步的了解,他开始探索我们公司的产品,看看这个产品有没有满足客户的一些核心需求。如果能满足,顾客很有可能就留下来了;如果没有满足,那客户就要走掉了。过了选择期就是平稳期,留存率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对于不同时期,我们应该有不同策略,总的来说,在振荡期和选择期,我们应该关注新用户的留存,进入平稳期以后,着重关注产品功能留存。我们通过例子来讲解,Sidekick —— 一家做强化 email 功能的SaaS公司,可以用它的个性化模板给别人发邮件,还可以监控收邮件的人是否打开了邮件。下图这三条留存曲线代表2014年12月份的第一周、第二周和第三周客户留存的表现,这就叫数据的监控。留存曲线持续下降,就是从数据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具体来说有这样两个问题:第一,第一周的留存率大幅度下降;第二,第二周没有出现我们非常期望的——留存是平的,我们希望客户留下来,但是还是在降低。降低就意味着总有一天我们拉新过来的所有人都会走掉。这个时候就制定出来两个目标:第一, 我们希望第一周的留存升高,不再继续降低,如果你是一个2C的企业,可能就是次日留存率提高。第二,希望我们的留存曲线不再下降,进入到一种平坦的样式。目标的留存曲线应该是下图这样:这家公司通过不断实践和分析,最终将留存率保持在 20% 以上。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他们已经发现了留存率下降这个问题问题,但是还不知道问题的原因,接下来需要探索数据找到留存下降的原因:我们先做一个用户分群,然后分别对比来看留存和流失人群的行为。这家专门做邮箱的公司发现,第一周流失的人当中,在第一天发送邮件次数是一次的有 60% ,发送二次的只有 20% 左右,也就是说 60% 的用户使用了一下产品就走了。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要问问这些用户到底为什么走?于是根据用户的反馈做了一个饼状图统计,很明显,有两个大问题:第一个 30% 没有感受到价值:代表这款产品没有产生价值就想把它卸载。第二个 30% 不理解产品用途:这款产品我下载了,但是不是我以为那样的这两部分用户占了 60%,我们经常说要倾听用户的心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 60% 人的问题,由此可以假设:用户没有很快地发现我们的产品价值。a. 砍掉使用频率低的功能于是他们做的第一点就是,既然用户不能很快地发现我们的产品价值,那我们就把复杂难懂的一些功能先砍掉,然后看看留存率有没有提高,结果发现留存率继续下降,没有任何提高。b. 提示用户发现产品的价值接下来第二个尝试,既然用户不知道我们的产品核心价值是什么,我给他们提示,结果留存率继续下降,这个方法也不行。c. 通过视频引导用户第三个尝试,既然用户不知道怎么用我们的产品,那么我们就做一个录像,其实很多公司都在做,最后数据表明还是不行。d. 只要一句话他们大概做了 20 多个实验后才发现一个可行的办法:他们在用户下载安装完产品后,写了一句话:你可以去你的邮箱里使用你的 email 了。他们发现产品要从网页上下载,而用户使用却在客户端使用,用户可能没想那么多,觉得既然在网站上下载了一个插件,直接在网站上用就行了,而没有去回到用户的客户端。于是他们就给了一个提示:你现在直接去你的 outlook 用就行了。加了这句话后,留存效果就变了很多。这个是数据的结果,之前是蓝色的,最后提升成*:将新用户留存提升上来以后,接下来我们来看第 2 个问题,我们的目标是将处于平稳期的留存曲线上移。对于这个问题,很重要一点就是将产品按照功能拆分,查看每个功能的留存。我们称之为产品留存分析。我们需要了解这款产品中所有不同功能的留存率,哪些留存率趋势在降低,哪些在升高。并对留存率降低的功能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属于产品方面的,我们利用上面介绍的方*,进行产品优化,属于运营方面的,我们做运营去换回客户。他们通过不断试错,分析,监控,将产品功能留存率降低的部分改进,再优化,进而使留存保持在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无论我们现在做留存还是拉新,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把每一个关注的核心功能都监控好,如果发现了异常,就开始分析问题,我们可以:进行各种各样数据探索来发现问题。设立一个目标,比如希望半年时间内让留存曲线升高 10 个点(10 个点是非常厉害的)。Sidekick 从 12 月份到 5 月份用了半年时间,在这半年之中不断地进行假设、验证、分析、观察才让留存有了很大的提升。探索:你产品的 Magic Number以 1 个社交 App 为例子。我们都知道用户能留下来的核心的原因是还是产品功能设计能否满足了客户的核心需求。如果能满足的话,我们能不能再进一步,我们这个产品的设计能否比较好的、比较快的、比较方便地满足客户的核心需求,这是第二点。所以我们需要了解新用户使用过哪些功能,或者说发生过什么行为后,他们留下来了。进一步的,我们需要知道用户访问初期在网站 / App 的某些行为、频次可能会让用户留下来,并且长久使用,成为忠诚用户。发现了这些行为和发生次数,优化产品,促进用户使用这些功能,就可能带来更高的留存率。我们希望新用户在使用 App 的时候能够尽早的对我们的产品说 “aha!”,希望他们能快速发现产品价值,并且留下来。因此希望能找到我们 APP 的魔法数字 。 现阶段我们最关注的是用户初期留存,所以需要了解用户在使用 APP 早期(第一周做的事情)和次周留存之间的关系,并且找到那些具有高留存的行为。为此我们做了如下几点:1. 明确衡量的目标: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关注的是第一周的留存和次周留存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我们希望找出用户的那些次周留存高的行为。2.确定新用户早期 On Boarding 时候的行为。比如登录次数,信息发送个数,关注人数,分享次数,点赞次数等。3.分别计算在一定时间内这些行为和次周留存的相关关系,找出在第一周不同行为的次数和次周留存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新用户首次访问 7 天内,以下四个行为、频次都与次周留存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发送信息 6 次、点赞 8 次、分享 5 次、关注人 12 人。然后我们根据公司现阶段战略,每个行为的人数占比,可实现的难易程度,将“分享 5 次”和“关注 12 人”当作我们 Magic Number 的候选名单。然后我们使用 A/B 测试,通过产品和运营上的改变,让两组用户分别尽可能多的达到这个两个指标。然后,我们对这两组用户进行了验证,我们发现促进用户分享的那组用户,次周留存并没有得到太多提升;而关注 12 人的那组用户,次周留存有大幅提高。最后我们将 7 天内关注 12 人当作我们的 Magic number,并将这个指标当成我们衡量用户 On Boarding 效果的最重要参考。在选择用户 On Boarding 过程决定性的产品时,需要遵循这个原则:做过的都留下,留下的都做过;没做过的没留下,没留下的没做过。注意:发现公司“魔法数字”的过程可能远比上述案例复杂,但是一旦找到公司的魔法数字将会给您的公司带来巨大的增长。总结我们的第一个 Case 通过用户的分群和对比,并加上用户的调研,结合起来提出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最终找到产品的解决方案。第二个 Case 更侧重于找到相关行为的 Behavior Cohort 与留存的相关关系。并找到一系列 Magic Number Candidates 。然后去验证,找到公司最适合的 Magic Number 去驱动用户留存。这两个切入角度,其实都是符合我上面讲解的用户留存方*的。秉持正确的分析方*,然后不断去探索,大家就能找到驱动用户增长的办法。一旦留存曲线提升上来后,我们就可以做用户的变现甚至其他事情,这样我们的用户才会慢慢地增长,最后实现留存的增加。我们不断地拉新,让用户不断地增长,留存的用户慢慢在后来平稳地堆积下来,这些都是我们最重要的用户,是可以变现的。而那些不平稳的用户,我们还要做各种各样的产品的修改、运营或者是市场方面的操作,让他们逐渐地变成留存用户,然后开始变现,实现企业活跃用户的真正增长。作者:檀润洋,GrowingIO数据分析师。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硕士,曾任职美国 Emas Pro、 Kyocera 分析师,丰富的数据分析技术和案例实战经验。回国后加入GrowingIO ,帮助客户构建数据模型,促进业务增长。
文化遗产|学术|流行图片
文化遗产|学术|流行报道欢迎您访问广州骏域网络官网,今天是日|&&|&&|&&|&&&建站服务热线:020-
>从0到1搭建产品留存分析体系318资本寒冬下,大家都在谈增长,DAU(日活跃用户数)似乎已经成为企业和媒体描述产品增长的标配指标。然而,单独的DAU增长能否成为产品的护身符?要想实现长久稳定的用户增长,我们还遗漏了哪些?&本文将结合两个案例,和大家分享留存、Magic Number和以用户增长为目标的产品迭代策略。&一、什么是真正的用户增长&留存,顾名思义,就是用户在你的网站/APP中留下来、持续使用的意思。留存的概念简单易懂,但是能深入了解留存本质的人还是很少的。&很多企业花大钱吸引新客户,比如O2O行业常见的“首单免费”模式。虽然当天的DAU有很大的提升,但其实这些用户都是一些负资产;因为很多人享受到第一次优惠就走了,这是不科学的增长方式。&要想实现真正的增长,首先我们的产品得满足用户的核心价值,然后通过运营方式让用户留下来、持久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不能老是看DAU,而应该更多关注留存;只有留存提升才能实现真正的增长。&(二)产品什么时候做增长&不是任何阶段产品都可以快速增长的,在快速增长之前,你需要对你的产品进行精准的定位。我们需要确定产品有人用、用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这就是产品和市场相匹配(Product Market Fit , PMF)的概念。&一旦我们找到了PMF,我们就要考虑逐步去做增长,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据驱动。&二、留存分析都有哪些方法论&(一)数据分析方法概论&首先我们通过日常的数据监控来发现问题, 然后根据问题去设立一个解决目标,并且用数据去探索。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原因可能会多种多样;我们会建立各种各样的假设,根据假设进行试验,最后后根据实验结果去检验假设。这样循环直到我们找到一个满意的结果,然后用来优化产品或运营。&(二)留存分析框架&常见的AARRR模型包括五个环节,在这里面留存分析分为两个阶段:新用户留存分析和产品留存分析。&首先是新用户留存分析,用户刚刚使用我们产品的时候,决定用户去留的就是它。我们基本上只有一次机会去展示我们产品,一定要把我们产品最有价值的东西展示给出来,不然用户就流失了。&第二个是产品留存分析。新用户留下来以后持续使用你的产品,他会逐渐去挖掘、探索产品的不同功能的特点。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功能去打动用户,做出新花样让用户觉得你的产品很好,只有这样用户才会长久留下来。后面我会和大家分享的Magic Number,就是这样一个数据分析工具。&三、新用户留存分析:Sidekick增长过程&Sidekick 是一家做强化Email 功能的SaaS公司,它可以做一些个性化的邮件,还可以监控收邮件的人是否打开了邮件。他们通过数据监控发现,新用户的留存率在持续大幅度下降。&(一)流失用户分析&针对新用户流失严重的问题,我们制定出一个目标:希望提升第一周的留存率。为了达成目标,我们需要进行数据探索,做流失用户画像分析,看看流失用户都有哪些特征。&我们分析了流失用户使用我们产品的次数,发现近60%的流失用户只用了一次我们的产品就流失了。这说明在用户进入我们产品时,第一次体验不好或者没有发现产品价值的话,用户就会流失。&通过进一步的流失用户访谈发现:30%的用户没有感受到产品价值,30%的用户表示不理解产品的用途。这两类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让用户快速发现我们产品的价值,而且占了60%,需要优先解决。&(二)产品迭代探索&提升留存主要有两大思路,一是改变产品或者技术,二是通过运营进行人工干预。既然用户没有及时发现我们产品的价值,回归到刚才的方法论,我们可以进行系列探索。&尝试1:砍掉使用频率低的功能&既然用户没有及时发现我们产品的价值,那我们就尝试砍掉复杂难懂的功能、突出核心功能。试验结果发现留存率不但没有提升、反而继续下降。&尝试2:提示客户发现产品核心价值&用户不知道我们的产品核心价值是什么,那么对新用户进行产品内提示呢?结果显示留存率继续下降,尝试并没有收到什么好的效果。&尝试3:产品操作引导视频&既然用户不知道怎么用我们的产品,那么我们就又尝试做一个引导视频;其实很多公司都在这么做,最后数据表明还是不行。&尝试4:直接在邮箱内使用产品&大概做了20多个试验后才发现了一个可行的方法,当用户下载安装完产品后,提示用户:你可以去你的邮箱使用我们的产品、追踪邮件了。&四、产品功能留存分析:Magic Number探索实践&(一)产品功能留存分析方法论&新用户的留存率提升以后,我们面临第二个问题,将处于平稳期的留存曲线上移。如何提升用户的整体留存度,提升平稳期的留存曲线,我总结了三个方法。&第一,分析不同功能模块的留存趋势,增加产品的粘性。&第二,分析不同功能模块的访问人数和活跃度。&第三,分析用户使用功能的路径,找出流失原因,降低流失率。&(二)Magic Number探索实践&一个用户使用了我们网站或者APP的某些功能、做了某些动作,然后留下来持续使用我们的产品、成为忠诚的用户。这说明用户的行为和留存率之间是有一些相关性的,我们要找出这种相关性,然后去看是否有因果关系。&第一步,确定产品 on boarding 功能。&一个社交类APP可能有多个on boarding功能,包括登录、添加好友、添加关注、发送消息、点赞、分享、上传文件等等。&第二步,分析用户行为与最终留存度之间的相关性。&用户一周内点击7次关注用户的留存度为57.5%,一周内点击5次关注博客的留存度为54.4%,一周内点击6次点赞或者评论的留存度为52.6%,均为强相关。&第三步,筛选出合适的Magic Number。&根据公司目前的发展战略、操作成本、可执行性、A/B测试筛选出合适的Magic Number。假如这个APP产品目前发展战略是快速获取新用户、扩大市场,那我们可以将“一周内添加7个新用户”作为最终的Magic Number。&第四步,找到了最终的Magic Number,我们需要去执行、运营好它。&比如在这个社交APP里面鼓励用户添加好友,为用户更加精准的推荐好友。从而实现最初的目的,培养用户产品使用习惯、提高用户粘度,促进增长。&一旦留存提升上来,我们就可以做用户变现或者传播推荐,这样我们的用户才会慢慢增长。通过不断的市场拉新,留存的用户慢慢沉淀下来,成为我们的重要用户,是可以变现的。而那些不稳定的用户,我们还要做各样的产品和运营方面的改进,让他们逐渐变成留存用户、然后开始变现。&只有用户的留存度提升上来了,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活跃用户的增长。&作者:檀润洋0
如果你也一直观察深圳网页设计这个行业,会发现它的变化确实非常快。设计趋势来了又去,年头流行,到年底可能就完全看不到了,还有一些设计手法,则在几年之间持续不断地发生变化。想要跟上设计的趋势,敏锐地观察,持续不断的关注
旅游网站设计大多功能繁多,在视觉美观上有天生劣势,想平衡两者非常考验设计师的功力,借鉴相关的优秀网站是捷径,国内有着很多旅游性质的网站可以借鉴,比如携程,艺龙,去哪儿,同程等等旅游性质的网站。&一、用户需要一目了
运营棋牌网站游戏需要哪些资质?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正规运营网络棋牌游戏首先需要成立一个注册资金100万以上的公司,并且有3人连续缴社保三个月,然后申请网站备案、文网文、ICP等等,这些证件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因此只有全都办
如今,App运营获取用户成本正在上升,而 App 的生命周期却不断缩短。&「2015 年 3 月份,O2O 单个用户获取成本在 120~150 元,拼车应用是 180 元,P2P 金融更是达到几百元。」Testin 云测曾统计,CEO 王军说。&与此相反
安卓应用市场做评分评级有没有效果,哪家比较好?&安卓市场比较多,各个应用市场为了拼分发量也在采用不同的手段去激励用户下载,最常见的就是应用市场的各类活动,例如下载软件抢红包,或者下载软件抽奖等,当你参加了活动,通
深圳网页设计师总是在不断的犯错误,可这并不表示他们不够出色。不管在任何行业,即使是最有经验的专业人士都会犯错误,犯错后能从中汲取教训才是将来取得成功的王道。以下有一些网页设计的常见错误:&1. 不经测试而发
很多深圳网站建设运营推广的新人对做外链完全没头绪,不知道去哪里建设网站的外链,不知道如何去推广网站,外链虽然说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但是外链所起到的作用还是不错的,很多SEO新手不会做外链,这里给大家罗列了22中常规网
很早之前,一提到深圳网站建设公司,总是会给很多人一种“神秘、高科技”的感觉,神秘感主要是因为:在本地建站,全世界都能够访问;而高科技也是神秘的一种延伸,让很多的用户可以将网站变成工具、变成娱乐方式、变成工作助手。&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留存率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