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种地有哪些问题凸显了一系列问题?

哈尼梯田申遗一周年的痛与乐 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年前的6月22日,哈尼梯田成功申遗,成为中国第45个世界文化遗产。转眼间,梯田申遗周年到了,元阳县开展了“用心灵感悟文化,以行动保护梯田”梯田申遗周年庆典。
一年间哈尼梯田,农家乐多了,核心区一部分
一年前的6月22日,哈尼梯田成功申遗,成为中国第45个世界文化遗产。转眼间,梯田申遗周年到了,元阳县开展了&用心灵感悟文化,以行动保护梯田&梯田申遗周年庆典。
一年间哈尼梯田,农家乐多了,核心区一部分人富起来了;同时,垃圾也变多了,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未来能提供12000个床位
前5月游客达51.7万人次
据元阳县局统计,今年1&5月份,进入哈尼梯田景区的人数达到了51.7万人次,旅游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7.09%。景区实现旅游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10.18%。客房出租率达到75.48%,同比增长46%。
面对如此多的游客,元阳县旅游局郭局长表示,元阳县已经做好准备,元阳县的酒店能够提供的房间数是3924间,床位在6000个左右,算上正在修建中的酒店、客栈,未来能够提供的床位数将近12000个。
在景区附近,已经投入运营的有145家,大鱼塘、黄草岭、胜村和普高老寨,到处是客栈和农家乐。
云南世博元阳文化旅游公司董事长唐辉说,景区的标牌正在完善中,景区内修建起了星级厕所。通过大量的投资,旅游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
部分游客乱丢垃圾
农家乐没污水处理设施
6月21日,在庆祝红河哈尼梯田梯田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周年文艺活动的现场,一份&元阳县新街镇哈尼小镇D组团房屋出售宣传单&引人关注,前来观看的游客对此颇有意见,他们认为,在梯田核心区,搞这么大的建设,对梯田是一种破坏。
当天上午,来自元阳县一中的学生和众多的志愿者来到梯田景区,他们一手拿着火钳,一手拿着塑料袋,不一会儿,每个人手上的垃圾袋就装满了。随着游客的增多,景区的垃圾也越来越多了。
云南世博元阳文化旅游公司的董事长唐辉则担心游客增加带来的问题&&很多游客爱乱丢垃圾;农家乐增加,却没有一家有污水处理设施;那么多的农家旅馆,没有一家经过消防验收。
对此相关部门已在努力解决问题,比如在梯田申遗一周年之际,梯田景区的乡镇组织人员在植树。元阳县林业局局长李光忠说,现在元阳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7%,他们一定要把景区的环境搞好。
农家乐生意红火
房价成倍上涨
新街镇大鱼塘村,哈尼梯田人家农家乐的主人李正福今年40岁。2009年以前,他是个地道的农民,农忙的时候回家种田,农闲的时候就在附近打工,挣钱补贴家用,日子紧巴巴。
开了农家乐后,李正福的生活开始慢慢好转,每天有10多桌客人就餐,营业额有3000多元。李正福现在有1个厨师和3个小工,都是本地人,他说这也算带动当地人就业,一年下来,收入有10万元。而比李正福家生意好的农家乐比比皆是。
客栈生意好了,房租也涨了,之前9万元一栋的房子,如今房主报价200万元。在申遗成功之前,每年的租金也就是2万元左右,现在,租金的价格几乎都在6万元以上。
新街镇上,原本只要几千元的铺面,现在需要2万元一年,唐辉说,当地人的生活在梯田申遗成功后,正发生着迅速的变化。
门票暂时不会涨
不会造成村民弃耕
关于申遗成功后,梯田门票会不会涨价,唐辉说,目前还没有考虑涨价。申遗的成功,并不代表景区的各个方面都提升了。现在公司考虑的是如何把服务做上去,完成景区的标准化建设。
目前,梯田创建4A景区的已经通过省旅发委的验收,就等着国家旅游局来验收。&我一点都不担心哈尼梯田会出现弃耕的问题。&元阳哈尼梯田管理局局长程贵章说,因为现在村民的生活是不成问题,就是缺点钱花,政府也在积极提高村民的收入。
唐辉说,提高梯田附加值,把梯田红米卖出去,把梯田鱼卖出去,让村民开好农家乐,卖一些旅游产品。农民收入增加,就会有种地积极性。
为了把村民留在梯田身边,元阳县也想了很多办法,世博文化旅游公司的大多员工都是当地村民。另外免费发放鱼苗,让村民养梯田鱼来提高收入。
梯田红米远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民族服装等旅游产品逐渐热卖,元阳梯田管理局局长程贵章说,现在种地政府还有补助,以后还将开展刺绣等方面,增加农民的收入。现在元阳县的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多元,政府越来越多的惠农措施,农民的收入还将提高。
云南五地申遗成功
世界文化遗产
时间:1997年,用时3年
日下午,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正式批准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清单&。
三江并流 世界自然遗产
时间:2003年,用时5年
三江并流是一部地球演化的历史教科书,这是世界上&三江并流&这一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自然景观。这里更多的是植物和动物生命的所在地,也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石林 世界自然遗产
时间:2007年,用时16年
石林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历经了16年不懈的努力。如今已经是石林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的第6个年头,石林申遗成功对当地的社会经济、人文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澄江帽天山 世界自然遗产
时间:2012年,用时8年
曾经有人用&披荆斩棘、过关斩将&来形容澄江帽天山的申遗之路,日,澄江化石地帽天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并填补了中国暂无古生物化石自然遗产的空白。
红河哈尼梯田 世界文化遗产
时间:2013年,用时13年
梯田规模宏大,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绿春、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随着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报成功,超越西班牙成为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郭小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旅游官方微信
播放数:190645
播放数:123261
播放数:172892
播放数:78933
48小时点击排行揭秘中国农村:80后不会种地 90后不提种地|农村|农业|粮食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揭秘中国农村:80后不会种地 90后不提种地
  来源:微信公众号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
  2/3仍是分散经营,留守老人和家庭妇女是主力,“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
  天天看这样的报道:种粮大户开着先进大机械种地,现实究竟如何?
  河南延津,优质小麦闻名全国,这里的优质麦种子辐射大半个中国。
  皮肤黝黑,手上青筋凸起,司寨乡平陵村农民张文明刚浇完麦田。全家5口人,儿子、儿媳在外打工,月收入6000多元,老伴照看孙子,10亩地全靠老张一人打理,“不指望种地致富,也就挣俩活钱儿。”
  像他这样的情况在村里比较普遍。
  村民李成,74岁,前年做完手术后才不下地的,12亩承包田交给儿子李文献侍弄,“不是儿子想种,是他身体也不好,出不去打工,又没啥手艺,只能在家种田。”李成说。
  平陵村,550户人,4900亩地。“55岁以下的,在田里几乎看不到了。”村支书肖洪生坦言,“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村里的地没有成规模流转,大都是老人、妇女在家种。
  为啥不愿流转土地?村支书肖洪生说,村里都是种子田,1斤良种比普通小麦贵两毛钱,地租低了,农民不干;地租高了,租不出去。另外,庄稼人有土地情结,家里种着地,一年口粮、吃菜都不用花钱了。
  延津县农林局农经股贾勇介绍,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38.49万亩,占比38.5%,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面积仅6.7万多亩。调查显示,许多村庄七成以上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还有两成以上边种地边打零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60岁以上老人和家庭妇女。
  记者在山东章丘调研的情况也类似,全市104万亩耕地,流转面积32万亩,2/3以上仍是农户分散经营。
  “自己种地比租出去划算。”53岁的枣园街道万新村村民刘开生,去年小麦、土豆轮作,一亩地纯收入1500元,而流转租金只有1000元。
  问起以后打算,刘开生说:“别说儿子不愿意种地,就是愿意他也种不了。”有一次他让儿子去浇地,折腾半天也没弄成,最后还是他办事回来赶到地里才弄出水来。
  老人难撑现代农业,指望大户?粮价走低,种粮亏本,新型主体日子难过
  记者调查,从粮食单产水平看,普通农户并不比规模经营主体低。
  “一家一户精耕细作,大户、企业很难做到。”肖洪生说,现在从种到收都是机械化,但浇地、打药等不少活还要人工,比方说机播断线,补苗能不能补够,农民种自家的地,比给别人干用心。
  现代农业不能光看产量,更要看质量,看发展后劲。普通农户连年丰收背后,一些问题凸显出来。
  “地越种越馋了,地力下降,化肥用量难减下来。”延津县农技推广站站长郭培荣说,现在推广科学施肥,一亩小麦施25斤化肥就行,但普通农户怕施肥少了,产量上不来,往往要上50斤。
  种地确实要换个种法,种粮能手、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被寄予厚望。
  然而,调查发现,玉米价格下跌,让不少新型主体陷入新的困境。
  “1斤少卖几毛钱,风险集中在大户身上,压力难以承受。”延津县僧固乡沙庄村种粮大户郭卫峰坦言。前些年政策鼓励大户种粮,郭卫峰和三户农民联手,到2014年流转面积发展到600亩,购置了几十万元的农机具。“粮价好了两年,去年一大跌,赔进去9万多元。本来准备再流转900亩,地都说好了,可是不敢租了。”他说。
  土地退租苗头出现。延津世纪富合作社理事长赵国换说,合作社共流转1800亩地,合同签了10年,虽然还没到期,但预计到下半年,有一半地要退回去。
  流转速度明显放缓。僧固乡乡长刘向辉说,前几年经常有人来租地,一开口就是“有多少流转多少”,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没人来找地了。
  种粮不赚钱,银行贷款更加收紧。一家合作社负责人说:“过去5年都找一家银行贷款,一笔钱要交双份利息,贷完先存回去,再贷出来。但有钱就比没有强,没想到,去年银行听说种粮赔钱,今年不给贷了。”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困难,有的甚至有名无实。
  困境中,不少人在反思:“流转成本涨得太高了!”
  “一亩租金1200元,这样的价格,种粮根本赚不到钱。”僧固乡种粮大户陈长海算了笔账:种小麦、玉米两季,每亩要赔150元。
  据了解,延津县每亩租金要到800—1200元。在章丘市,2007年地租每亩不到500元,现在平均达到1100元,最近有更高的,直接到了1468元。
  “不种玉米种什么?”成了新型主体眼下的最大困惑。
  “我们不在玉米调减补贴区,有什么政策?啥时候出台?”陈长海心里没底,“接着种玉米肯定白忙活,今年准备调几十亩地种花生,弄不成就得退地了。”
  “当务之急是尽快帮助新型主体和农民渡过难关,让会种地、能种地的不吃亏,农业未来才有希望。”延津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罗鹏说。
  流转,还是不流转?实在政策扶持新型主体;发展托管、代种带动普通农户,也能实现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遇冷,以后是流转好,还是不流转好?
  罗鹏认为,土地流转要顺其自然,要适度,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就业相适应。到底多大规模算“适度”?县里做过调查,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规模500—1000亩最理想。
  “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不只是土地流转一种方式。”罗鹏说,现在看,依托社会化服务体系,采取土地托管、代种等方式,也可以带动广大普通农户,既能发挥一家一户的“精耕细作”,也能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在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解决“谁来种地”问题,根本上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持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政策扶一把,还需要新型主体面向市场想办法。规模种粮怎么挣钱?去年玉米价格下跌,章丘市宋家埠村宋世连几乎没什么影响。“我们全部以青储玉米卖给了养殖场,每亩产出3吨半,一吨卖到475元,综合下来一亩地能赚1200元。”
  转变规模经营的组织方式,世纪富合作社托管了700亩土地,统一供种、统一管理,“最大的好处是,地还是农民自己的,合作社收服务费,不用再担那么大的租金压力了。”赵国换说。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谁来种地”的难题才能找到答案。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和发展。但是从整体来看,即使按照较低的标准,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重也仅有30%左右。而在1980年代的社会调查中,在美国就有66.7%的居民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在瑞典这一比例是75%。
大家并没足够重视英国离开欧盟在地缘政治方面所带来的后果。欧盟是每个成员国政府在各个层面相互沟通的平台。这样一个关系网到底有多重要无需赘言。
农民是想让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的。但是,由于对流转收益的担忧,对土地流转后土地归属的担忧,对土地流转后是否被改变的担忧,以及对经营大户甚至地方政府的不信任,让他们会对土地流转产生思想上本能的抵触。
建议食药监总局尽快组织复原乳监测,加大全国各地复原乳的检查力度。各大企业也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该标注的一定要标注,否则就是欺骗消费者,最终也会被消费者唾弃。中药材造假 凸显种植流通乱象
“有拿地瓜皮当板蓝根卖的,有拿黄豆根冒充黄芪的,还有金银花泡水后当金银花卖的。”近日召开的一次中药研讨会上,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国家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专家组首席专家周荣汉痛斥如今的中药材市场,称造假之奇特,前所未有。
周荣汉在中药行业从业逾60年,之所以发此“猛言”,是因“越来越看不懂现在的中药材市场”,且对中药材的种植和流通现状及未来颇感无力。另一个让他感到揪心的事实是,为了实现中药行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10年前国家有关部门开始推动的行业GAP认证目前进展缓慢,且前景堪忧。
中药材乱象
一位国内知名中药企业的人士会后表示,周荣汉所言绝非耸人听闻。除原料药方面造假问题外,因中成药定性检测方法存在漏洞,导致生产环节的虚假投料在最终产品检测上体现不出来,市场上还出现了大批“合格假药”。
在之前安徽等省的基本药物招标当中,一瓶60粒装的复方丹参片中标价仅为0.95元。该人士表示,即使按照其主要原料三七的市价300多元/千克来计算,按照《药典》规定的工艺要求,同样规格的复方丹参片,仅三七一项,成本就要3元。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谈献和表示,由于有关中药材的技术标准问题很模糊,中药材的收购方,无论是医院、药房还是药厂,宁愿收购市场价格最低的药材。因为“如果自己的竞争对手都在这么做,而自己严格按GAP的标准来,成本、价格不知翻了多少倍,市场就不认账”。
周荣汉之前在走访国内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亳州市场时,就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40元/千克的和200元/千克的黄芪在同一个市场叫卖,金银花的市场价格从120元/千克一直到840元/千克都有卖。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价差,亦与中药材的假冒泛滥现象密不可分。
中药造假只是这个混乱市场的一项极端体现。谈献和表示,他之前通过在国内的中药材市场生产基地及流通市场蹲点、走访发现,整个产业链还存在着种植来源不清、良种选育滞后、栽培管理粗放、加工手段落后、量质关系失衡、包装仓储失控等诸多问题。而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会导致中药材品质、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此外,由于产业链各方对中药材品质质量的忽视,一些中药材已经出现明显的品种退化。谈献和表示,20年前,某省某种中药材被认定为有效成分的含量占3%,现在同一个地方生产出的该类中药材,有效成本占比能达到0.8%的,已经被当地药厂当做品质优秀的来收购了。
“长此以往,一些不可替代的药材,面临的结局将是毁灭性的。”谈献和说。
监管失控之忧
“如今中药行业由9个部委在进行管理,行业戏称‘九龙戏水’,但没有一个部门对它负责。”周荣汉说。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于中药材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考虑,国家曾将发展中药业提到与中国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地位。2001年,在当时国家药监局的推动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开始试行。这项覆盖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仓储等诸多环节的规范,旨在推动国内中药材种植集约化、规模化和规范化,以及解决中药材行业的标准化问题。
周荣汉表示,明年将是这项工作推进的第10年,但其至今进展缓慢。10年内总共只认证了51个品种、59家企业以及66处中药材生产基地。而中国大宗常用的中药材品种约有360个,这也意味着按目前进度,完成这项工作还需至少60年时间。而未来如果主管部门缺位的现状继续,目前的进度甚至都难以得到保证。
由于规范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执行,目前已认证的企业及基地甚至有“回潮”的现象。谈献和表示,主管部门缺位的前提下,医院、药店等中药材的零售终端在采购时只认价格,已认证的药企和种植基地在中药材质量品质上的投入没有回报,“回潮”现象几乎是必然的。
中药材的质量安全问题之前已屡有发生,如之前多次被曝光的硫黄过量熏蒸中药材的问题,尽管有媒体将其冠以“救命药变夺命药”的标题,但一直未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行业呼吁价值回归
南京医药旗下中草药电子商务平台绿金在线的首席执行官张文军给笔者举了个例子。有家法国企业常年在吉林抚松县采购人参,全年的采购成本约为200万美元。这批人参作为原材料制成化妆品后又返销到中国,全年的销售额为1.8亿欧元。一出一进之间,价差达148倍。
全球8000亿的中药材市场中,原料70%~80%来自中国,但中国在这条产业链中的所占比例仅为3%。这中间固然有一些品牌与技术方面的原因,但中药材长期以来遭贱卖的问题也被凸显出来。
中药材市场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其商品的价格暴涨暴跌,虽有企业从中获利匪浅,但多数行业企业因成本难以控制而叫苦不迭。有药企负责人表示,前几年行情不好的时候,太子参在2009年曾被卖到过每千克40元的价格。进入2011年,其又被卖到500元以上的天价。
也有行业企业开始尝试通过大宗商品交易,挖掘中药材的价格潜力,并稳定行业商品的市场价格。
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经济学家常清表示,中药材行业的大宗商品交易有很多可取之处。首先,其可帮助国内中药材行业发掘其潜在价值,又能抑制住行业商品价格波动范围。其次,大宗交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行业商品标准的建立,这对目前国内的中药材市场来说非常重要。(宋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族认同问题的凸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