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济理性主义假定

在这种理性主义立场之下,经济学理性主义体系包含两部分的内容经济学理性假设与经济学理性方法。
Then, we turn to analyze the two part of the economic rationalism system, the hypothesis of economic rationalism and rational methodology.
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理性主义、学术资本主义和企业管理主义以及政府角色的变化给大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In the course of globalizatio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re challenged by economic rationalism, academic capitalism, managerialism, and the change of the role of government.
最后,无论现代设计、或是国族主义运动,终将为资本主义经济理性的盘算所超越,成为泡沫化的意识型态。
However, whether modern design movement or nationalism movement, both would be transcend by the calculating out of capitalist economic reason, and become ideological bubbles finally.
对抵制日货功效的乐观固守与运动困境的深刻洞悉,则彰显出经济理性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复杂纠葛。
Ma's optimistic defense of the boycott and insightful vision of the movement manifested his complex entanglement between economic rationality and nationalism.
因其过于强调经济理性和后果主义导向,很容易使公共政策走向极端。
But it is easy to cause the public policy to the extreme, since it strongly emphasized economical rational and the consequence principle guidance.
韦伯认为,西欧新教伦理和经济伦理是资本主义理性经济行为内在冲动力的源泉。
Web believed that economy ethics and protestant ethics make up the roots of internal impulse of capitalist rational economic performance.
马克斯。韦伯认为,西欧新教伦理和经济伦理是资本主义理性经济行为内在冲动力的源泉。
Max. Web believed that economy ethics and protestant ethics make up the roots of internal impulse of capitalist rational economic performance.
他表示:“我预计,经济方面的政治理性主义最终将会占上风。”
"I expect the economic political rationalism to prevail in the end, " he says.
在充分扬弃传统理性管理理论中的经济主义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现代管理理念应树立社会综合价值管理理念。
Basing on sublating economism management idea in traditional reason management theory, social overall value management idea should be built.
其次,阐述人性危机造成的法律制度的缺失,以及经济法的理念在科学理性主义导致的制度缺陷下承载着怎样的使命。
And then, demonstrate the absence of legal system caused by the sense of crisis, and what is the mission the economic law philosophy carries under the absence condition.
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科学由理性主义管理向人本主义管理转变。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management science changes from rationalism to the humanism.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理性精神不仅包括一般市场经济的道德原则,而且蕴含着社会主义的价值承诺和道德理想。
It includes not only the moral principles of the common market economy but the price promise and moral thinking of the socialism as well.
“经济人”的功利、理性、物质主义的价值理念在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仍有深刻影响。
The value conception of the "Economic Man"s utility, rationality, and materialism still have profound influence upon different aspects of modern social life.
正是新教的理性经济伦理塑造了理性的资本主义精神,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It is the rational economic ethics of the Protestantism that mold rational spirit of Capitalism and promote the coming into be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其方法论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方法论个人主义;二是经济人和理性选择假定;三是将政治看作交易关系或交换关系。
Its methodolog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individualized methodology, rational selection hypothesis of economic man, and politics being dealing or exchange relation.
但是,与此同时,监管者本身也是有限理性经济人,也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
But, at the same time, monitors themselves also are the bounded rationality person with the opportunism.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批判中,理性预期学派产生发展起来。
The 20th century 670 ages, in to the Keynes principle economic critique in, the rational anticipated school of thought produce develop.
新自由制度主义基于理性选择和微观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国际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On the basis of rational choice and the theory of microeconomics, new liberalism came up with the rationa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system existence.
安德瑞·高兹的“经济理性批判”理论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
Andre Gorz's theory of critique of economic reas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co-Marxism.
同时,必须以政府官员理性“经济人”为前提假设,从行为主义角度对政府管理模式作出必要的改革。
At the same time, must take the government official rationality "the economic man" as the premise supposition, to make the essential reform from the behaviorism angle to manage the government.
经济学家说所有的人类都是利己主义的有理性的行为人,然而确实有很多人相当无私而有些人会非理性的购物。
Economists say that all humans are self-interested rational actors, though many succumb to selfless and irrational pursuits.
中世纪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壮大,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近代启蒙思想蓬勃兴起,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法制文明。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and the residential social class, the illuminative thinking had arose. The thoughts had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contemporary countries.
中世纪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壮大,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近代启蒙思想蓬勃兴起,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法制文明。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and the residential social class, the illuminative thinking had arose. The thoughts had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contemporary countries.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您的位置: &
经济理性主义的哲学反思
优质期刊推荐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目标和主要问题是什么?什么是理性主义?区分经济行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标准是什么?请先列要点,再展开,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的各个总量和相互关系一一一一、、、、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以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即在一定时期内究竟创造了多少新的物质财富.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单位和个人.所谓经济领土是指由一国政府控制或拥有的地理领土,即在本国地理范围基础上,还包括了该国驻外使领馆、科研站和援助机构等,并相应扣除外国驻本国的上述机构.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式,三种方式从不同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1)生产法 是从生产方面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式,也称部门法和增加值法.其计算公式为: GDP=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增价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收入法 是根据生产要素在初次分配中应收到的收入份额来计算增加值,然后加总各部门增加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其计算公式为: 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支出法 又称最终使用法.即GDP构成人们的收入后,是如何支出的.其计算公式为: 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三种计算GDP的方法都有各自的用途.生产法,其生产阶段形成的总量可以反映和研究国民经济部门构成及其变化情况.收入法,其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在分配阶段表现的总量,可以反映和研究国民经济的分配构成及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原始收入构成状况.支出法,可以研究最终产品使用的构成及其规模状况,研究使用中的各种比例关系. 三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在理论上应当相符,即所谓“三面等值”,但是,由于资料来源不同,实际上往往存在三值差异,这种差异属于统计误差. 2、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GNP=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国外从本国获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 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GNP是个收入概念,GDP是个生产概念.GNP衡量的是一国国民的收入,而不管收入是从国内生产还是从国外生产中获得的. 3、国民可分配总收入(GDI) 国民可分配总收入是指本国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原始收入的基础上,经过与国外的转移支付收支后可最终用于消费和投资的收入. GDI=国民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转移支付净额 4、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是用来反映物价水平及其变化的一种指标.价格指数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按照定义,价格指数是从该年价格水平与基年价格水平(设定为100)的比率乘以100计算而得. 我国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价格指数有: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等.根据国际通行做法,从2001年起,我国以2000年价格水平为基数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反映我国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二二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的两个关键概念,也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总供给平衡既是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又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凯恩斯把复杂的宏观经济进行抽象,得出总供求平衡方程式: 消费+储蓄+财政收入+进口=消费+投资+财政支出+出口 宏观经济要想正常运行,总供给一定要等于总需求.总供给和总需求相互作用产生的种种失衡结果,成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对象与动因. 2、政府与市场失灵 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由于经济中存在的外在性,公共物品和收入、分配等市场失灵问题,需要政府干预经济.政府具有稳定经济、提供公共服务、创造公平竞争条件、进行收入再分配的职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简言之,市场失灵的部分由政府出面解决,市场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就不要出面干预. 3、财政赤字与国债 所谓财政赤字是政府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出现的收支失衡表现,简言之,是当政府钱不够花时就会产生财政赤字.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于税收收入、债务收入、企业收入和其他收入四块,其中税收占我国财政收入的90﹪以上.政府的支出分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两部分.弥补财政赤字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向银行透支,二是财政借债,前者会造成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后者要考虑偿还能力和适度的规模. 4、货币与银行 货币不仅是人们用来交换物品和劳动力的纸币和硬币,而是任何一种被普遍接受为交换媒介、价值储藏、计算单位与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由于货币的职能和信用卡的出现,产生了银行,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货币和信用卡的广泛应用,各种金融中介机构应运而生.大多数资金通过金融中介流动.银行是最重要的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机构具有使获得资金的成本最小,使监督债务人的成本最小,分摊风险,创造流通性的作用. 5、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当今世界通行的一种制度.中央银行具有与商业银行完全不同的职能,它负责制定一国的货币政策,是货币发行的银行,管理银行的银行,中央政府的银行,是了解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窗口. 6、货币政策 一国的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货币政策的目标,二是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经济目标而在金融领域所采取的方针和各项调节经济的措施.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币值,以此促进经济发展”.货币政策工具有三:准备金率、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7、国际贸易 一国宏观经济的平衡离不开国际贸易.国与国的竞争,正是通过比较优势下的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各国对国际贸易的种种限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对一国的经济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8、国际金融 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各国政府短期宏观调节的目标之一.国际收支与收支的顺差、逆差,汇率与汇率的升值、贬值,是世界各国都关心的重要经济信息与指标. 9、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调控任务有三大政策工具:一是财政政策,二是货币政策,三是对外经济政策.当一国经济过热时,宏观政策会采取不同程度的紧缩措施;当经济过冷时,宏观经济政策会采取不同程度的扩张策略.
 理性主义、欧洲理性主义(Rationalism)是建立在承认人的理性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高于并独立于感官感知.一般认为随着笛卡儿的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同时代相对的另一种哲学方法被称为不列颠经验主义(经验主义中的一派),它认为人类的想法来源于经验,所以知识可能除了数学以外主要来源于经验.这里主要关注的是人类的知识来源以及证实我们所知的一种手段.   理性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   理性主义及经验主义并非由当时的哲学家,而是后人作出了区分.事实上,有时两者之间的区分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显著.三位主要的理性主义者都认同经验科学的重要性,并且他们在研究方法及形而上学的理论上更接近笛卡儿而不是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和莱布尼兹(Gottfried Leibnitz).尽管这种区分在著书立作时很有必要,他们在哲学本身来说不是非常有用.
非理性主义在本体论上否认世界是一个合乎理性的和谐的整体,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无序的 、 偶然的 、不可理解、甚至荒诞的世界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汪丁丁: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基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汪丁丁: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基础
&&经济学基础资料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什么是理性主义
我的图书馆
什么是理性主义
在学术研究中,常常会遭遇这样的现象,即语言成为学术探讨的一个障碍。这并不是指不同语种间的翻译理解问题,而是指作为学术研究工具的术语、概念之争。学术争论经常由于对概念的界定模糊不清或其理解因人而异而引起。同一个概念,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或赋予它不同的涵义,有时甚至可能是南辕北辙。我们对于这样的情况,必须十分小心,对一些概念要特别注意辨析。在政治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中,“理性主义”(rationalism)就是这样一个术语。“理性主义”究竟何谓也?我们发现,同一个“rationalism”,在不同的理论家那里,被赋予了很不同的涵义。我们至少可以区分出如下三种。一 政治理论中的“理性主义”20世纪最有影响的政治哲学家之一迈克尔·奥克肖特(MichaelOakeshot),在“政治中的理性主义”一文(见其代表作《政治中的理性主义》,1962年)①中论及的“理性主义”,指的是什么呢?奥克肖特对理性主义持批评的立场。他认为,理性主义是文艺复兴后欧洲最值得注意的思想样式。他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研究理性主义的特征和系谱。理性主义是有关这样一种信念,即一切活动都应由理性来指导,只有理性是至高和权威的。但在奥克肖特看来,作为理性主义之特征的并非是对理性的这样一种信念,而是理解理性的特定方式。理性主义“隐蔽的源泉”是关于人类知识的一种信条。为了辩明这一信条,他区分了两种知识。一种是技术知识,它完全由公式化的规则、原则或基本原理组成。这种知识见于书本,也可从书上习得,它们可以是法律汇编、烹饪书或方法书。另一种是“实践”知识或“传统”知识,它只存在于运用之时,因此不是反映性的,不同于技术,是无法公式化为规则的。奥克肖特说,若只有技术知识,那么没有一种具体的活动是能够进行的,不管是烹调、艺术、科学还是政治。总是存在着某种其他的东西,它不仅告诉我们何时和如何运用规则,而且告诉我们何时应把规则置诸脑后。在涉及政治时,实践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区分为什么如此重要呢?这是因为,理性主义所否认的正是这种实践知识的认识价值。理性主义者承认的惟一一种知识是技术知识,他们十分错误地认为,一切知识都是技术知识,它们都能被归纳成明确的规则或公式,因此能够从书中学到。奥克肖特把这种人称为“理性主义者”。(2)那么,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又如何呢?奥克肖特认为,理性主义者的政治是“完美的政治和整齐划一的政治……在(理性主义者的)方案里,不存在‘具体环境下的最优’,而是只有‘最优’”。理性主义拒不承认具体环境,因此,排斥多样化。理性主义者所相信的,不仅是每一个政治问题都存在某一个最佳(即“理性的”)的解决办法,而且这一解决办法是普遍适用的。奥克肖特认为当代政治深受理性主义的影响,(3)并提请人们警惕这种“理性主义”。从这一点看,奥克肖特反对理性主义和伯克坚持保守主义之间是相通的。二 英国学派中的“理性主义”国际关系学英国学派中作为国际理论“三种传统”之一的“理性主义”,即马丁·怀特(MartinWight)所说的“理性主义”,是与现实主义或马基雅维利传统、革命主义或康德传统相并立的,也称格劳秀斯传统。20世纪50年代怀特在伦敦经济政治学院(LSE)任教时,提出了“三种传统”说。怀特的学术研究追求完美,因而直至他1972年去世之前,始终没有公开发表有关“国际理论三种传统”的讲义。多年之后,这一讲义才经怀特的遗孀盖布里尔·怀特以及他在LSE任教时的学生布赖恩·波特整理后于1991年公开出版。(4)在怀特看来,“理性主义”认为理性本身是知识的来源,它高于感觉,也独立于感觉,与之对立的感觉主义(sensationalism)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惟一来源。在17世纪近代哲学发端之时,“理性主义”(—译唯理论)具有认识论上的重要性,对“知识是如何获得的”做出了回答,认为人毋须借助观察,理性本身就能使人们获得真正的知识。笛卡儿、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都属于这一脉。与之相对,洛克、贝克莱和休谟则认为人们是通过观察和感觉经验获得知识的。根据怀特的夫子自道,把格劳秀斯派传统称为理性主义是把它与包含在自然法概念中的理性要素联系起来。理性意味着知晓这一自然法及其所要求的义务的能力。人不论男女本质上都是理性的人,而不单是情感的人。(5)这是怀特在总结国际理论的三种传统时采用“理性主义”一语的立足点。根据这一传统,国际政治的特性不应被描述为国际无政府状态,而应是国际往来状态,主要部分当然是国家间的关系,但是在这种关系中不仅仅有冲突,也有合作。就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这一点,理性主义或格劳秀斯派的回答是:尽管没有一个居于各国之上的共同权威,但是它们组成为一个社会(asociety);这个社会并不是一种想象,从外交、国际法、势力均衡和大国协调(怀特把这些都称为“institutions”)等等可以看到它的运作。各国在互动时并不是免于道德和法律约束的。从理性主义/格劳秀斯传统所作的规定看,各国是受它们所组成的国际社会的规则所约束的,在国际社会的存续问题上,它们有共同的利害关系。(6)90年代以来,英国学派的理论遗产引起了国际上的普遍重视,它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贡献得到了肯定,一度寂寞无闻的英国学派也有了新人和新的发展,怀特的“三种传统”说的生命也在延续之中。三 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理性主义”1988年,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家罗伯特·基欧汉(RobertKeohane)在国际研究学会(ISA)的会长致词中提出,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主要分裂是“理性主义者”(ra tionalists)与“反思主义者”(reflectivists)之间的分裂。他的“理性主义”涵括了作为国际关系理论主流的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以及二者的融合。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主要是这样一个共同点,即它们都主张应“解释行为的规则性”。基欧汉对马丁·怀特的论说深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尽管怀特相信思想史是有样式的,但这些样式都属于复古式的。正是这种认识使基欧汉贬抑怀特所做出的贡献,认为他忽视了对行动规律进行科学的或行为的探求。(7)“理性主义”的这一说法,后又有所发展,例如在颇有影响的《国际组织》(In ternationalOrganization)杂志的一个重要专辑(1998年秋季号)上,专辑的三主编彼得·卡赞斯坦、基欧汉和斯蒂芬·克莱斯纳所写的“世界政治研究50年:探索与争鸣”长文,就沿用了这一说法,并且把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作为两大方面来并提和讨论,认为所有的理性主义者都依赖机械理性这一假设,为环境和主体行为之间提供关键的联系。(8)关于“理性主义”的这种说法后来也为国内一些学者所采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秦亚青为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中译本所写的出色的“译者前言”。他以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为“理性主义理论”,同时统称非主流的批判理论、后现代理论、女性理论等为“反思主义理论”,(9)进而分析了两大“主义”之间三个方面的不同,可谓清晰而明确。由上可见,在政治哲学、英国学派和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中都使用了“理性主义”一语,它们之间有共同和相通处,例如对“理性”及其作用在认识论上的承认和肯定。然而,“理性主义”在三种情形下的指谓和涵义各不相同。奥克肖特所批判的政治中的理性主义,认为政治问题只有一种最优的解决办法,舍此无他。这与伯林揭示源自启蒙运动的思想的谬误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一种英国式的政治智慧,与英国数百年来不是从某种抽象的政治理念出发,而是不断试错、渐进而行的政治实践很可能有关联。怀特的理性主义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外的“第三条道路”,认为现实主义只抓住了世界政治的一部分特征,忽视了国际秩序已经和可能达到的程度,也即存在由各国共同组成的一个“国际社会”。分析国际社会的性质有悠久的思想传统,这一思想传统得到了英国学派的高度重视。在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中,理性主义起先被用来指探索国际制度和国际合作的一种特定研究途径,最初由基欧汉(Keohane)于1988年采用,与“reflectiveapproach es”相对,后者强调人的观念对制度的性质进而对世界政治的特征所具有的重要性。这种“理性主义”,后来泛化为把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都涵括在内了。可见,同样的“理性主义”一词在三种场合下所指均不相同,若不加分别,必定会张冠李戴,弄出差错。研究学问者,能不慎乎?
提问者对最佳答案的评价:
其他网友回答
什么是理性主义呢?它来源于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性”是相对于“感性”而言的,两者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认识。感性认识是指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形式的认识,它是认识的基础,但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抽象形式的认识,它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西方学者对于“感性”和“理性”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一般都认为,感性认识与人的感官相联系,而理性认识则与人的思维相联系。就此而言,西方学者与辩证唯物主义者对“感性”和“理性”的理解是基本一致的。  在西方文化中,从来就存在着一种崇尚理性的传统,即认为理性高于感性,或者理性决定世界上的一切。这样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学说,就是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有时强调人本主义(即肯定人的理性的权威),有时强调宇宙精神(如上帝、命运之神、绝对精神等),有时强调演绎推理(即从一般推至具体,如逻辑三段论等.作家在创作中强调人本主义(即肯定人的理性的权威),强调宇宙精神(如上帝、命运之神、绝对精神等),强调演绎推理,这就是基理性主义思想的体现.在近代文学中,理性主义的集中表现就是古典主义。所谓“古典”,就是以古为典,即以古代为典范。作为典范的古代一般指古希腊和古罗马,尤其是古希腊。近代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的表现形式与古希腊有所不同(如近代戏剧中的“三一律”),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理性主义。我们可以高乃依的戏剧《熙德》为例揭示这一点。《熙德》的情节是:男主人公罗狄克的父亲唐杰葛挨了罗的未婚妻施曼娜的父亲唐哥尔马一记耳光。罗受父命替他杀死了唐,以雪家族之耻。而施曼娜因为罗保卫家族荣誉反而更爱他了,但她也为了家族荣誉而请求国王将罗处死。此时恰逢外敌入侵,罗率军迎敌,赶走了敌人,成为民族英雄,国人呼之为“熙德”(意为大将军、首领)。罗回来后施仍要求处死他。最后国王决定,他们俩必须结婚,但可延缓一年,让罗再去扫除外敌之后回来结婚。此剧被认为是古典主义的典范,其中的人物以家族荣誉为重,克服个人私欲,又以国家利益为重,克服家族私欲,体现了一种逻辑推理式的道德原则。此外,该剧最后由代表理性的国王出来行使绝对王权,也体现了古典主义原则,即理性主义原则。
馆藏&1420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市场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