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京东方推出的BOE ii galleryy这款产品

如何看待京东方推出的BOE igallery这款产品 - 知乎27被浏览9803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未完成吕继刚:BOE iGallery全球首发 艺术馆可以搬回家啦!
【中国企业家网】日,主题为&开放两端芯屏气/器和&的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BOE IPC&2016)在北京举行。智慧系统分会场,BOE(京东方)iGallery总经理吕继刚发表主题演讲,现场发布了BOE iGallery云艺术馆。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尊敬的来宾,大家好,欢迎您参加BOE iGallery云艺术馆全球首发会。
小时候看过《神笔马良》的故事,一直以为一只画笔可以带来一切,那时候觉得太酷了,从此以后我的梦想就是做一个画家。
我生活在一个小城市,哪里没有画展,艺术启蒙只能通过临摹小人书学习。
很羡慕大城市里有画展可看,对中小城市人来说,来北京看一次画展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大学毕业后做了一个设计师,设计行业也是和艺术沾边的事情。优秀的产品设计都是对美学有极高要求的,工作这么多年对艺术的追求和向往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欧洲工作的时候特意去了卢浮宫,为了一睹《蒙娜丽莎》的微笑。
为了看莫奈的《睡莲》,梵高的《向日葵》等经典作品。也去了英国国家画廊,在艺术馆的参观过程中,对美的理解体会更深刻.
来北京工作以后,我也经常去看各种艺术展、去798艺术区,欣赏最新的艺术创作。
有时候亲戚朋友来了北京,去798看看艺术展也是必备的节目,尤其带着孩子的家庭,希望孩子们去接受一下艺术的熏陶,我也能感受到他们对美的渴望。
但大部分人没有机会去卢浮宫这样的艺术馆参观,因为路途太遥远,花费太高了。
即便在北京看展览,也是无奈的拥堵,每次看展都要耗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一年下来花费也不少,最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作品看完后很快无印象了。
我在北京生活去看一趟画展都如此不便,更何况全国其他城市的人,
虽然爱美之心人人有之,但追求美的体验的时间,金钱成本太高了,客观上增加了欣赏美的壁垒。
职业的敏感与亲身体会的痛点让我经常思考,如何做一款产品,能把艺术带进千家万户?观众可以轻松的享受美的体验?
而实现艺术走进千家万户的最好办法,莫过于让艺术作品放在家中,成为家中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决定,做一个艺术馆,把全世界的原创艺术搬到家里,让全民都能接受艺术的熏陶,体验艺术的魅力。
带着这个想法我们特意去调研了许多客户,LISA, 做金融行业,虽然每天也忙忙碌碌,但也不忘追求有格调的生活,经常买一些艺术作品来装饰家庭,以提高生活品味,但是他没有钱把所有喜欢的都买回家;她渴望看最新的艺术展览,但实在没太多的时间去艺术馆。
阿诚是一位酒店经理,酒店走廊挂了很多装饰画,价格不菲,但大都是赝品。客人每次来都是一样的画,缺少新鲜感。
他希望用富有人文精神的原创艺术作品装饰环境,提高品味,最好能根据不同客人变换不同画作内容。
阿英,一位年轻妈妈,希望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每月花钱送去孩子去美术培训班,孩子的绘画能力进步很快,遗憾的是自己对美术知识了解太少,无法帮助孩子太多。她也喜欢拍照记录孩子画作并分享在朋友圈,希望孩子的进步也能及时分享给远在家乡的爷爷奶奶。
而另一方面,大部分画展观众稀少,我们采访的艺术家举办一次画展经常需要筹备几个月,花费几万到几十万块钱推广。即便如此,观众也很有限,很多成了花钱赚吆喝。
现实中的画家大约有80%左右的人被经济问题困扰,无法完全静下心来搞艺术创作,有大于80%的书画家没有经济实力出版自己的画册,进行宣传和包装。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渴望生活品质的提升,大众渴望欣赏原创艺术,有参与艺术甚至收藏艺术作品需求。
而另一方面艺术推广模式落后,受众小,传播成本高,导致大部分艺术家不被大众认知。
根本原因在于中间缺乏一个能很容易的接近原创艺术,可以随心欣赏,轻松回忆,即时欣赏的渠道;
当前视频,音乐,文学已经数字化,并推生出了很多经典的产品,唯有绘画还采用几百年前的欣赏和传播模式,这方面还缺少一个伟大的产品和品牌,谁能来弥补这个空缺?
目前市场上也有很多公司在尝试实现这一点。
1.电子相框,画面太小,像素低,欣赏价值低,被手机和PAD替代。
2.电视:非专属平台,习惯于用来看媒体节目,不能融入到家庭装饰中。
3.电脑:工具属性,缺少欣赏性,也不能作为家庭装饰
4.手机orPAD:屏幕太小,只能作为浏览工具,不具备欣赏属性,不能做为空间装饰。
这些,都不是我需要的。
我希望带给大家的产品是一个艺术馆,
1.即可以把生活空间装饰的更漂亮,格调更高雅;
2.又可以随时轻松欣赏原创艺术,可以任意提取经典作品,欣赏最新的作品,了解艺术动态,3.可以全家人了解艺术知识,潜移默化接受艺术熏陶,给孩子们做艺术启蒙教育。
4.也可以与喜欢的艺术家交流,还可以偶尔做一下艺术投资。
她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硬件或软件,它是由完美还原画作的终端+智能云平台+海量艺术内容+增值服务构成的一个系统产品。一款真正连接艺术家和大众的产品,集艺术展示、艺术欣赏、艺术传播、艺术交易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我们要成为绘画艺术进入数字化时代的引领者。
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们叫他BOE iGallery云艺术馆,她开创的是一种全新的艺术欣赏和传播模式
达芬奇说:&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
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可以简单地把作品的高清大图上传到BOE iGallery云平台。用户立即就可以通过BOE iGallery app和BOE iGallery终端欣赏到艺术家的最新作品。
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有了一个快速展示和传播的平台,大众也有了一个轻松、便捷欣赏艺术的途径。
这种新的模式会促使更多人懂得欣赏艺术,欣赏美。同时,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艺术创作中,促进艺术市场更大更开放,艺术品味更多元,艺术创作更自由,也会使整个艺术生态更加健康蓬勃地发展。
接下来,就是令人激动的时刻,给大家展示这款经典的可以搬回家的艺术馆-BOE iGallery。
BOE iGallery终端,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完全的融入到家居环境中。是一件温情的,带有人文关怀的产品。可以逼真的还原画作的每一丝笔触,让用户细细地品味作者传达的每一缕情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变换不同的画作,就如漫步在艺术馆中。
用户可以使用手机端BOE iGallery app,通过云平台智能分发,在终端真实再现原作。
同时,我们也建立完善的艺术内容保护机制,用户收藏作品到云端账户,通过终端随时欣赏。
即满足了用户欣赏的需求,又保护了艺术家内容的版权。
为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我们研发了一套完善的、智能的云端推送模式。
第一种,官方统一推送模式。
针对订阅了官方内容的用户,我们会定期推送最新画展及精选艺术作品,用户无需操作,即可欣赏。
第二种,一对多推送模式。
针对购买了多台BOE iGallery终端的用户,可以使用一个账号控制多台终端。批量推送同一画作到不同终端,也可以分别推送不同画作。
Web专业版还支持终端设备分组及分组推送。
第三种,多对一推送模式。
用户可以将自己的终端推送权分享给他人。可以实现亲朋好友间的互相推送。当然,你可以随时收回终端推送权。
终端内置了10张经典艺术作品,保证用户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容欣赏。APP平台上还有300多张经典艺术作品供用户免费欣赏。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知名艺术家和新锐艺术家上传到平台的作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收藏、欣赏。
为了把最好的艺术内容带给大家,我们不但和很多顶尖的艺术机构达成合作,还邀请了众多艺术家先期入驻,
收录了不可多见的传世经典,更有当代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以及大量的新锐艺术家的佳作
同时和艺术展合作,把线下画展推送到用户家里,线上线下同步展览,让用户第一时间欣赏到原创艺术
随着各种工具的开发,艺术创作的手段也变得多种多样,摄影,数码绘画,滤镜制作等,让每个人参与艺术创作更加容易。&人人都是艺术家&不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
我们有大量的数字艺术作品沉睡在硬盘里,有了BOE iGallery云艺术馆人人都可以轻松的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用自己的作品装点生活。
你可以通过手机上传作品,上传过程中可以选择公开或者私密。
公开作品经过认证后即可在平台上线,公开售卖电子版及真品。您可以在我的艺术馆-认证馆里找到所有经过认证的公开作品。
私密作品无需认证,仅供自己推送到终端欣赏,别人看不见,保护了你的隐私。
你喜欢并收藏的作品会收录在收藏馆里,供你随时推送欣赏。
我们还提供web专业版,供艺术家和艺术机构上传作品。
通过认证的公开作品,用户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并可以收藏电子版,用BOE iGallery终端细细欣赏、品味。
你也可以通过平台把原作收入囊中。
通过BOE iGallery平台和终端,实现了艺术家和欣赏者的无缝连接。即创即见,跨越时空将作品快速展示在欣赏者面前,艺术传播将变得很非常简单。
这就是我们的追求,我想也是每一个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愿望。
根据不同需求,我们提供还了定制化内容服务。
服务分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
基本服务包括,(双月一个画展,1月一个主题,每周精品推荐)
增值服务:
媒体推广:专题访谈、活动报道、展览搜罗
商业定制管理:群组推送、企业定制
增值服务:
媒体推广:专题访谈、活动报道、展览搜罗
商业定制管理:群组推送、企业定制
有了BOE iGallery云艺术馆,你不用担心错过一场艺术盛宴,不再担心旅途劳顿,不用担心时间和预算不足,更不用担心艺术知识不足而耽误孩子的艺术教育,人人都可以做一个艺术评论家,人人都可以做一个艺术家分享自己的作品。
客厅\餐厅\卧室\场景玄关&&随时随地看画展,随时根据个人心情变换画面。
每一套BOE iGallery云艺术馆都是一个美的使者,将艺术馆、画展搬到你身边,即便你在咖啡吧,艺术氛围围绕着您,悄然的渗入您的生活。
这才是未来的艺术欣赏世界。生活因此而不同
BOE iGallery不仅仅能轻松欣赏艺术,BOE& iGallery还可以凝聚亲情
我们知道,中国处在世界最快的城市化进程中,四世同堂的情景越来越少,现实中远离家乡的年轻人和父母没有太多时间团聚。
我们都喜欢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孩子成长的每一点进步也总希望被记录,随时能回溯精彩,与亲友分享。
远在家乡的老人也想看到孩子们快乐的笑容,定格这种精彩的瞬间。
BOE iGallery实现了即时分享,让家人一起见证了生活的精彩,感受家人成长的快乐。
多个子女和亲人之间也可以随时随地远程推送图片给父母。BOE iGallery实现一键发送,传递精彩,凝聚亲情。让亲情分享变得更简单。
我们坚持简约而立,巅峰纯境的原则。带着爱心设计产品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处都是精雕细琢
我们为了确保艺术作品的还原,特别研发了专业雾面高清屏,更加接近纸质显示效果,更加真实的色彩还原,不会炫光,更加护眼。
为了更好地用户体验,我们还采用了智能光感技术,根据外界亮度变化自动调节显示亮度。让用户无论白天黑夜,都能舒适的欣赏。
提供了多段自动开关机功能,满足用户不同的作息习惯。
低功耗设计,比同尺寸显示产品节能三分之一。
根据不同的空间需要,支持横屏竖屏两种模式
我们提供了多种材质的边框,适合不同消费者居家风格,
你也可以自己定制边框,满足你的动手欲。
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使用环境的需要。
每一档都超值。
11.8号开始接受订单。
BOE iGallery要做世界第一的艺术欣赏品牌。
谢谢大家!
京ICP备号 京ICP证130457号京东方在面板上到底砸了多少钱?(附其全面屏布局详解) : 经理人分享
京东方在面板上到底砸了多少钱?(附其全面屏布局详解)
一、&国内最大显示屏幕制造商,DSH战略转型仍需时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OE)创立于1993年4月。目前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显示屏幕制造商,在智能手机LCD屏、平板电脑屏市占率保持全球第一,而笔记本电脑屏市占率则在2016年第四季度跃居全球第一,包括三星、LG、海信、联想、戴尔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军事公司长期客户。公司提出DSH战略,即以D显示器件为核心业务,拓展S智慧系统和H健康服务,由单纯的硬件制造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增加服务型营收占比。类似于IBM由计算机设备制造商向咨询服务提供商转型的过程,公司的战略方向没有问题,但实施起来需要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一) 主要产品显示器件产品覆盖大中小各类尺寸和清晰度,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视、电器等下游产品中。
智慧系统是京东方大力发展的业务,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背景下,显示和传感是前端感知必须的设备,基于此公司落脚于智能制造、智慧零售、智慧车联和智慧能源四大方向,提供全面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健康服务分为两块,一方面是简单的将显示设备推广进医院,另一方面是推动健康园区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2016年形成以机器人医生服务平台为支撑,移动健康、再生医学、整合医药、O2O医疗服务、健康园区、健康保险六大业务体系。(二) 先进的生产线和生产技术是公司多年积累的强大竞争优势面板制造是重资产行业,需要投入百亿级资金进行先进生产线的建设和改造,且产业的周期性更新迭代需要行业内公司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储备,因此资金优势、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是行业竞争最大的壁垒。公司拥有8条半导体显示生产线,包括成都第4.5代TFT-LCD生产线、北京第5代和第8.5代TFT-LCD生产线、合肥第6代TFT-LCD生产线和第8.5代TFT-LCD生产线、鄂尔多斯第5.5代LTPS/AMOLED生产线,重庆第8.5代TFT-LCD生产线、福州第8.5 代TFT-LCD生产线等。另外还有3条在建的全球最高世代线——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以及合肥第10.5代TFT-LCD生产线。截至2017年一季报,京东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账面余额已经超过1000亿。二、&显示器件龙头有望在未来3年保持强大的盈利能力2017年在半导体产业景气恢复的背景下,公司业绩实现反转。2017年上半年公司预告实现42-45亿归母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2016年整年实现688.96亿营收,18.83亿归母净利润,且2016年营业利润实际仅有5.05亿,归母净利润实际上是由20多亿的营业外收入支撑。京东方实际上是以显示器件为单一主业的公司,2016年显示器件业务实现612亿营收,占总营收89%,且近三年占比均为89%。同时,智慧系统产品业务实际上是推广显示器件在下游的应用,属于面板产业链的中游,虽然占总营业收入18%左右,但毛利水平较低,仅为显示器件毛利水平的一半,而智慧健康服务体量太小意义不大。因此,面板的未来实际上决定了这家公司的命运。近三年显示器件毛利率持续下降,从2014年的22%下降至2016年的16.96%,带动了综合毛利率下降至17.87%,而AMOLED和高世代LCD产品的投入又会进一步拉低净利率水平。而2017年一季度综合毛利为28.63%,一方面是产业转移带来的行业景气度恢复,另一方面是公司高价值产品放量导致,未来在大尺寸产品放量及AMOLED推广的情况下盈利水平有可能进一步提升。三、&国产替代和新产品导入的市场空间广阔,但周期性明显面板产业一直以来由日韩企业领导,但近年以来开始出现产业转移,中国面板企业在市占率、出货面积方面均开始大幅提升,而京东方则是这轮产业转移里中国的领军企业。根据群智咨询的数据,2016年京东方全球市场份额为15.4%,仅次于LGD、三星和群创,且近三年增长迅速。随着人们消费能力提高,电视尺寸逐渐增加,高世代面板需求较强,京东方将迎来收获期。根据群智咨询的数据,京东方2017年6代及以上的高世代线产能占比约为15.2%,随着福州8.5代线产能逐步释放,预计2018年公司大尺寸LCD产能将占全球18.8%,再加上19年10.5代线量产,公司大尺寸线产能将成为世界第一,从而扩大高端产品占比提升毛利率。显示面板行业目前最大的增点在于OLED屏渗透率的提升,一旦苹果新机型确定使用OLED屏,后续其他手机厂商会快跟进,预计年OLED手机市场份额可能超越LCD。OLED屏幕由韩国企业主导,优势比较明显,预计2020年我国OLED面板出货量可占据全球总量的20%。而京东方在成都和绵阳的AMOLED6代线也将在明后年逐步放量,恰好匹配OLED整体渗透进程,因此产品销售火爆概率很大。四、&虽然负债绝对值较大,但资本结构健康由于公司处在资本密集型行业,因此需要大量负债以扩张规模,截至2017年一季度,公司长短期借款合计576亿(2016年为547亿),资产负债率达到54.86%,处在较高水平。但公司销售现金比超过100%,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充足,2016年达到100亿。因此,公司目前的负债水平较为健康,促进ROE的提升。
京东方专家深度解析全面屏产业链
各位投资行业的朋友,我一直都是在BOE显示工作,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负责的一直手机产品显示工作,对手机显示屏的技术还是了解的比较多,也就全面屏这个主题跟大家聊一聊,大家有什么想沟通的也可以随时打断我。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站在BOE的角度,或者站在技术的角度,对全面市场的趋势理解,另外一个是全屏显示的解决方案。全面屏对其他行业,对整个手机设计的一些影响,这个也可以简单聊一聊。第一部分市场发展趋势这部分,这部分我也从一个技术的角度来给大家解释,基本上从全面屏概念推的比较早,推全面屏这个概念一些手机厂,从2014年开始推这样的概念,就像第一款夏普的,可以看到是三边无边框,只有底下有边框的设计。当初在推这些方案的时候,这个技术方案很笼统,像三边无边框,边框没什么功能,而且显示效果特别差,另外一个为人垢病的,它的摄像头跟听筒的设计。一直到后面几年,在推的无边框的,或者是全屏的概念都是再缩屏幕的左右边框,大家看手上的设计也是,左右边框一年比一年窄,窄到后来实在没有地方可以窄了,只有一个方向,上下缩小方向。消费者观感来看,上下没有一块空白区域,一个是看着很别扭,另外一个手机长度很长,这么长手机拿着上下都是没作用的,对消费者体验来说也是一个不太好的体验。所以基本上从去年开始,我们在跟一些客户就在对接这样一个全面屏的方案,最简单的一个想法就是怎么把这些空白区域利用下来。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手机是16比9的,16比9的全部是用来做显示内容,比如说你看一个电影也是16比9的,所以你的其他东西只能放在显示屏外,如果我们要把这个显示屏做大,那么就需要把其他的内容,也做到显示屏里面,才能做到手机正面是一个高占比的。近期推出的S厂的某个全面屏产品,觉得它那个效果做的就比较不错,给人的那种感觉也是比较震撼的一个感觉。我们判断,也是2018年机型发展方向,显示区做不做圆角,两边黑边留多少,看每家手机设计不一样。如果再长远一点,理想的设计正面就是基本上没有黑边的设计,当然这个趋势可能在2019年以后,因为2018年相关技术也不会那么成熟。这部分是我们的市场同事对全面屏的一个发展周期判断,我们现在说2017年初是一个萌芽期,2017年下半年这个趋势非常明显,我们目前接触到客户,也不能说是全部,接触到客户新的就是全部是18比9的,现在大部分客户在构建新的手机的时候,基本上不会考虑16比9的这样一个产品。所以我们的判断从2017年下半年来设计的机型,发布的时间应该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这些手机,都是18比9的这样一个新机型。所以到2018年发展期,18比9手机就会进入一个放量阶段,逐渐2018年会把旧的16比9机型淘汰掉,比如说再过一年,可能市面上16比9的已经是上一代手机机型了。所以到2019年以后,就会是18比9的成熟期。至少有几年时间,这个18比9会比较平稳。如果再过三年以后,到2022年,当然这个方向我们也判断不准,显示趋势会再往哪个方向发展不确定,比如说会往柔性的方向发展,或者往其他方向发展,可能这个手机不再是18比9的概念,但是这个就是一个下一代产品的概念。这一页解释了为什么是18比9,我们最早的屏是16比9,刚才也提到了,16比9最大的需求就是我们显示内容的一个16比9这样一个需求。高清的显示内容基本上是要求我们屏幕,按照16比9的比例来显示。但是我们要做高屏占比的话,16比9显示内容需要预留的,把扩充内容用来做其他功能化的设计,比如说做指纹集成,做摄像头,做听筒,做传感。另外一个18比9的判断,就是以前的手机机型不考虑显示屏,这个手机的外形基本上都是2比1的,现在消费者已经非常习惯这种手机外形的尺寸。消费者不会接受一个加长的手机,这个手机拿起来就太费劲了。也不会接受一个缩短的手机,不符合现在审美的一个观念。所以从这两方面来讲,显示屏幕会往18比9来走,18比9当然也会有一些变形,比如说17.5、17,或者是18.9、19,根据各家的手机设计不同会有差异。但是整个手机的趋势,18比9还是比较明确的一个趋势。上面讲的是大概的我们对18比9的趋势方向判断。这是纯技术方面的内容,可以给大家大概这样一个概念,BOE对18比9的解决方案,或者对全面屏的解决方案,也是市面上能见到的,后续对全面屏的解决方案。其实目前最简单的18比9,就是COG的这种方案,ICA还是放在屏幕上,直接把屏幕拉长,这样做18比9最大的后果,就是手机会跟着拉长。我们屏幕拉长到10%左右,手机可能也拉长10%左右,当然这个是一个短时间的解决方案,手机厂会根据18比9的屏,想方设法把上下的黑边减少。这个COG的方案之后,COG方案当然是快速量产的话,这个方案不需要太多成本就可以量产,COG放上之后,需要把显示屏上下边框做窄,把显示屏上下边框做窄,只有一个方向,就是COF的方向。这样的话等于显示屏的下边框至少可以省一个2毫米,整机长度可以缩短2毫米。本身整机上下黑边就可以缩两毫米,这对整机的全屏概念的贡献是非常明显的。所以COG之后的下一个解决方案,就是COF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现在有一些上游的产业链已经在往这个方向转变。下一个需求就是把这个屏幕拉长以后,下一个需求就是屏幕已经进入到手机的圆角区域,你要拉长这个显示屏,显示屏必须做圆角,不做圆角的话,手机只能做成方形,下一个趋势一定是异行切割,四个部分的圆角的加工,上下左右四个部分圆角的加工,这部分加工目前工艺路线也是较明确的。比较明确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激光切割解决方案,一个就是研磨的解决方案,用CNC磨出圆角来。这两条路线的判断,BOE内部也有自己的判断,这个我们也可以参考整个行业对这两个方向判断趋势。从我的理解来讲,激光切割的优势就是加工效率比较高,CNC的优势是比激光切割稍微精细一些,各有所长吧。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刚才讲到我们做到全面屏以后,就需要把一些显示功能,跟显示相关的一些功能集成到显示屏里面,比如说我们的虚拟按键,就是屏幕外面的菜单键还有返回键,这些以后肯定是要做到显示屏里面。虚拟按键做到显示屏里面不是问题,比较麻烦的是指纹,指纹做到显示屏里面,要解决既能识别指纹,又能识别触摸,又能进行显示的功能。这方面解决方案,目前市场上也有解决方案,或者现在在炒作的A客户的产品的概念已经集成了这样的方案。在BOE的产线上,产品上也会集成这样的方案。刚才讲的是对下面的边框极窄化了,或者去除黑边的解决方案。上面的话,手机上面一般都是由听筒跟相机,这个图片里面是一个示意图,就是相机的集成方案,现在有一种异形切割,在上面加工一个U槽,这个U槽最大的作用是放相机,或者是放摄像头+听筒。这两种方案目前也都能看到有客户在用,后续BOE的方向,BOE做传感也有一段时间,首先是要把传感器,光学传感器集成在屏内,第二个就是听筒的一个解决方案,听筒解决方案现在能看到的,比如说传导技术,市面上已经有这样的手机在量产。另外一个就是摄像头,最麻烦的就是一个摄像头,所以刚才有一位朋友问,摄像头可以看到比较简单的解决方案打一个孔,然后让摄像头光线透过去,后续如果要解决摄像头集成的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透明屏幕的问题,透明屏幕实际上现在市面上也能见到透明屏幕的解决方案。比如说摄像头位置需要做成透明屏幕,需要透明的时候就是透明的,需要显示内容的时候可以显示内容。所以如果这部分做好之后,整个手机除了屏幕以外,其他任何东西都是看不见的,是这样一个概念。另外一个相关点就是触控与显示集成,我们内部叫TDDI的一个技术,我们的触控跟显示可以是两个部件,也可以是一个部件,以前比如说比较传统的是两个部件,触控是触控的一个面板,显示是显示面板,但是如果要做到全面屏的方向的话,触控面板单独来做,最大的弊端就是它的触控面板做不到无边框的这样一个效果。肯定是要比显示的这个区域要大,它才能保证组装的一个公差,才能保证它的工艺的预留的范围。也就是说用单独触摸面板这个手机的边框肯定要宽,做到全面屏这个状态的话,它的那个触控面板,还有FPC走线的区域,这个区域是没办法解决的,所以我们的判断一定要做到全面屏,只能用这样的技术来做,这个也是BOE后续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当然里面还会顺带带来其他的一些收益,比如说显示效果要比显示某种外面再加一个触摸屏显示效果要好的,因为它少了一层触控中心在外面,它的厚度、边框,以及触摸的表现,都是要比单独的触控面板要好。这个就是COF相关的方案,COF相关方案最主要节省这部分区域,COFIC放在COFFPC上。这边目前看,需要有两种COF,一种是单面COF,就是走线只是在一面的,另外一种是双面COF,两面都可以走线的。目前从成本上来看,单面COF比双面COF成本低非常多,可能低几倍的样本,所以后面单面COF的会被采用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一页刚才也介绍过,就是异形加工的工艺,异形加工刚才只是介绍了一种圆角切割,其实相关的还有这种斜角的切割,还有这种L形切割,L形的话就是可以把摄像头放在一侧,或者这种U形切割,是把摄像头放在中间。机关切割跟研磨这几种也都能对应,各有优缺点。以上是我要分享的内容,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没有。提问环节:提问:请教一个问题,这个尺寸大了,我们一条线,这两个比较会少多少比例?王总:最直观来讲18比9比16比9面积增加,单纯从面积上来讲,增加10%的面积,也就是说我在一张大玻璃机板上不考虑利用率的问题,只考虑面积问题,可能少切10%,这是最直观的一个感受。提问:但是实际上应该有一个利用率的问题,所以应该不止10%的。王总:实际上有一个利用率的问题,越大玻璃做拼图越难,如果加上一些工艺要求,比如说你要左右对称,或者是您要四个方向都对称,这个切割影响力可能影响更多一点。提问:折算下来的话,同样一块玻璃最后会减少多少块屏?王总:10%这个是肯定会有的。提问:有没有一个区间,10%到百分之多少,20%。王总:差不多这样一个区间。提问:这个最合适的代线是效益最好的。王总:这个也不能分哪个代线,每个代线都可以切。提问:经济效益上来说最好的是什么。王总:每一个代线切不同的尺寸的时候,它都有一个最优的尺寸,不一定是18比9一定适合哪个代线,前一段时间我们做的一个接近6寸的产品,这个切割利用率,可能比如说在一条5代线上切一个5.9,这样效率最好,这个不确定的。提问:比如说一条代线原先切时候和现在切18比9,少切了差不多六分之一,如果按照10到15来算,可能六分之一,这样一个比例,是不是价格上,我们卖一片的话是不是价格上会提高15%,还是甚至不止15%,有没有这样一个价格上。王总:单就面板来讲,面板成本一定是跟面积正相关的,实际上来讲,整个显示模组也是跟面积正相关,面积提20%,材料成本提20%是比较合理的。提问:基本上切什么,由客户确定,还是我们来推导,我们来推着这样做。王总:目前18比9这个行业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明确的行业尺寸的一个默认的标准。拿现在的理解,这个手机我不希望外线尺寸变更,直接变长,这是各家推广的方案,16比9是5.5寸的手机,拉成18比9以后,就是6.0寸的,18比9的手机,宽度不变的,长度是增加的。所以18比9的尺寸都是这么来的,比如说以前是5.2的手机,我现在是做到5.7,以前是5.5的,现在是6寸,以前是5寸的手机,拉长以后变成接近5.5寸,是这几个标准尺寸。京东方IR:我们会向客户有推荐我们的哪几款,哪几个产品,比如说比较标准化的那些产品,但是他们也可以提他们的需求,我们也有做定制的。提问:是不是我可以这么理解,因为你16比9跟现在18比9,价格上肯定也提高了,但是一样的,出货量减少了,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什么,对于我们来说切什么样的尺寸,对我们没有一个增量的贡献。王总:出货量跟尺寸没关系,比如说客户出一千万台手机,变成18比9也是要出一千万台手机。京东方IR:我们这个面积增加了,实际上对产能的供给是紧缺的尤其是比如说在A-SI方面,在下半年明年手机这部分,供给是有紧缺的,但是需求很旺盛,所以可能会传导到下面的这个价格,有一定的这种提升空间。提问:可不可以这么理解,除了面积增加带来的单价提升,还有由于供给,相当于两个涨价的。京东方IR:对。提问:因为你同样的一个大的尺寸,签的少了,单产出的值是一样的同样的一千部,一千部签的少了,只能来扩产能,产能上来弥补,实际上只是产能上有增加了,不是说它单块屏的价值量提高。王总:刚才也有介绍到,全面屏以后,显示模组对手机的附加值是有提升的,刚才讲到我的显示屏里面,我需要集成手机正面所有的功能,这个才叫全面屏,如果集成不了的话,还是一个传统的屏幕。当然集成附加值,第一个就是讲的圆角,以前显示屏里面方方正正的,你要做成圆角的,这个是有技术的内容在里面。另外一个就是COF,当然给客户的价值就是边框缩短,但是另外一个也是这个产业链要加长的。另外一个就是指纹的功能,以及传感的功能。提问:这个附加值大概能提高多少。同样一块屏,以前卖一块钱,现在能卖多少钱,有没有一个大概的比例。王总:这个比例还是蛮高的。京东方IR:光是手机屏幕的话,16比9变成18比9的屏幕出货的话,价格不加其他技术,可能提升了20%。如果要加其他的一些比如说异形切割,其他的技术的话,这个附加值会更高一些。提问:更高是更高多少?因为可能提高20%。京东方IR:这个具体的话看跟客户怎么谈了,还有市场上的价格。提问:我问一个问题,京东方异形切割是CNC研磨,还是激光?王总:两条都在走。提问:现在倾向哪个?王总:定位产能比较大,激光产能满足的比较好,但是CNC有它的一些优势,刚才介绍了,我们会做一部分的产能补充。提问:激光为主,CNC为辅。王总:可以理解两条路线都走,比例有内部的调整。提问:对整个激光切割的这个加工设备,大概能拉动多少?王总:也是跟着我们的产能走的,比如说我要出个几KK,或者几千万的异形全屏的屏,就需要上几千万产能的设备。提问:我的意思是说我一年出一千万块18比9的全面屏,像这种的话,大概需要用多少激光设备。京东方IR:这些产线里面有相关设备,我们目前做全面屏不需要加其他设备。提问:做全面屏的话不需要额外增加激光切割的设备。王总:一台激光切割设备产能您应该有所了解,估计几百K的样子。提问:每个月几百K是吗?王总:对。比如说我玻璃要上一KK,那你就出一个几百K,就是这样一个概念。提问:今年用这个全面屏的到来,有没有增加激光的设备,针对异形切割的激光设备。王总:未来会考虑。我们现在已经是有一定的产能储备,刚才同事也介绍过。提问:已经到位了是吗?王总:到位的有相当的产能,可以满足现有的客户的需求。如果后续就比如说到2018年我的量比较快的话,有新的设备需求。提问:咱们现在激光切割设备是进口的还是国内的?京东方IR:应该都有。提问:再问一下产业链加长的问题,变成我们能做TP,能做摄像头,那些原来零部件我们需要上产能呢,还是买来这么做组装。王总:目前我们比较快的方式,就是跟这些现有的厂家来合作。比如说他们有这个指纹的解决方案,我们跟他合作,把指纹交给我组装,这样的方式最快。这个方向应该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划。提问:全面屏时代不会那么整模组出货。京东方IR:这个模组出货的比例很高,我们公司手机模组出货比例很高。提问:去年是3亿多片,都已经是加上了TP,加了摄像头。京东方IR:不是,3亿中的很大一部分。提问:很大一部分都已经加了TP,加了摄像头,加了指纹。王总:我们说的模组出货是没有摄像头的。我们去年做的touch显示模组比例也是非常高的,模组对我们来讲,接近全部。提问:给手机出的,去年开始已经是LCM了,去年开始加TP的量也上来了。王总:大部分是。提问:这个TP是我们自己做的吗?王总:我们是TDDI,自带touchsensor,只需要贴上盖板就可以了。后面我们跟盖板厂的合作也是战略型合作。提问:就是那个COF,如果用COF工艺的话,会不会有影响,我变成18比9之后,原来FPC会不会空间被挤压了,需要用那种超精细的。王总:COF也可以理解认为一种FPC。提问:这种FPC跟原来FPC比工艺难度一样吗?王总:会高很多,原有的FPC是做不了COF的。提问:如果用这个COF的话,是需要?王总:最直观的看COF的线间距比传统的FPC线间距提高几倍。提问:变的很窄。王总:对。到微米级,小到十几微米这样。提问:在20微米以下。王总:20微米比较常见的,可能用到16微米18微米。提问:之前有人说是一些国产的手机厂商他之前做的16比9的开模,应对全面屏的趋势,好多把这个掉头转向18比9,这个事确实存在吗?王总:确实存在。提问:哪些厂商有这样的变化。王总:某些客户可能不敏感一些的,他的转向更强一些。提问:是国内传统几个大的厂子吗?王总:国内厂家对市场更敏感。提问:他们推出的节奏大概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今年下半年推出了,还是主要集中在明年上半年?王总:应该从今年Q3开始,18比9产品量产。提问:这个量产大概多大量?王总:应该还是比较多的。提问:整个智能手机15亿部,你们预测的话今年这个全面屏渗透率大概是什么水平?京东方IR:据第三方预测是10%左右。提问:下半年涌现比较多的全面屏。王总:对。提问:你们认为这种全面屏,分几个阶段吗,上来大家就是说这种超窄边框,还是有一种过渡方案?王总:刚才简单介绍过,类似COG不贴角的方案,是临时的这种,先跑量产的解决方案,后面COG+切圆角,COF+切圆角,后面集成各种功能以后的,它的方案有一个递进的关系。18比9屏上来以后先抢一波市场。提问:听起来也就三四阶段,因为现在产能从2018年开始释放出来一些,会像您说的一步一步递进吗,还是跳过到最后?王总:也会直接走18比9的方向。提问:您刚刚说不是分好几个阶段吗?王总:柔性OLED的技术路线和LCD不一样,做异形加工,做18比9,做侧边的弯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就不会像LCD一步一步来。提问:本身全面屏有可能短期是一个中高端的顶配选择,不太会选择RCD的方案?京东方IR:持不同的意见,全面屏不是顶配的选择,无论是从A-SI到LTPS到OLED,渗透速度都是可以的,包括超低配手机的机型,之后可以用到全面屏。不是说中高端才会用到。提问:工艺角度讲,对于全面屏加工没有什么影响。王总:可以这么理解。提问:LTPS不会缺是吧?王总:行业趋势A-SI更缺一些。提问:京东方A-SI有多少产能?京东方IR:挺多的,我们的5代线、6代线都有这部分的布局和规划,包括我们现在8.5,实际上也是可以切手机的。提问:也是A-SI的。京东方IR:对。主持人:这块经济性怎么样,成本的优势。京东方IR:在最开始的时候,全面屏的话如果从16比9到18比9的话,一开始没有良率像16比9那么高,很快它就会回归到正常的这种水平,它的切割效率也挺高的。而且它价格不错,整体的产品的附加值,也会比16比9的有相应的提升,加上你现在供给和需求这端来看的话,A-SI的这方面价格可能是有一个上调的趋向。提问:再请教一个问题,这个全面屏,这个附加值在增高,这个增加附加值一定是相当于我们做了别人的活,我们做了哪些步骤或者工艺是我们来抢了别人的市场。王总:比如说刚才讲的touch模组。后续我们做传感,类似这种,刚才也讲我们全面屏肯定是要把前面的手机功能这些内容集成进来。集成一个东西就会给手机厂省略一个东西,最简单的现在的按键,手机两个按键,是要有按键灯的,你如果这些都改成显示屏了,这个按键灯肯定不需要,类似这种概念。提问:厂商他们更倾向于我们主导做这个事情,还是更倾向于原有的这些企业来做整合的事情。王总:我们是给客户提供价值的,比如说我们给客户提供的价值就是他可以更优的方案,来做同样的功能。或者是我们两个方案客户可以选,他如果觉得BOE的方案更优的话,愿意用BOE的方案。提问:刚才说我们做TDDI,把触控都做到屏幕里面,跟友商做合作,早期这个思路,后面自己做?包括指纹这种。王总:指纹我们现在是跟别人合作,TDDI是我们自己的。提问:触控那块是你们自己的产品?王总:对。触控比较明确的一个趋势。比如说前一段时间触摸屏厂,也是跟TDDI化有直接关系的。取决于TDDI的渗透率,TDDI是高渗透率,可能接近100%这种渗透率,如果这样的话就完全没有必要。提问:Th产工艺简化一道,咱们全做。王总:现在触摸屏厂,都是在做转型。他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那种方向来走的话,他的订单会越来越少。提问:您刚才提到摄像头跟全面屏的贴合,是在这个屏上面打孔,让光透过去,最后显示出的产品应该是什么样的,是整个很光滑的屏上面出现了孔。王总:这个显示效果,比如说这个位置就是一个摄像头,这是一个示意图,不是真实产品。提问:前后摄像头都是这样的效果。王总:后摄像头不需要考虑,后摄像头还是传统的。提问:前面屏幕会做透明的,平时也可以显示。王总:对。提问:必要的时候那块变成摄像头。提问:普通LCD做不了吗?王总:普通LCD做透明很容易,做背光很麻烦。如果技术可以解决背光的问题的话,LCD也可以。提问:刚才您还提到in-cell的方案,能到多少。王总:我们家自己出货的比例,在百分之四五十。提问:咱们屏里面A-SI和LTPS占比是多少?王总:A-SI多一些。提问:大概什么样的比例?京东方IR:LTPS产能只有在鄂尔多斯5.5的线,现在实际上二期产能也在爬坡。所以说大部分是A-SI了。但是之后全面屏上来的量之后,那个线应该也很快就会上来。提问:有些人说做这个全面屏的话,也会有一些良率的损耗,爬坡率是比较长的过程吗?京东方IR:不需要。提问:A-SI很快?京东方IR:都一样。提问:不存在良率损耗。王总:刚才讲的附加值部分,异形切割这个会有影响。提问:异形切割良率需要比较长的爬坡过程。王总:不会很长。提问:大体是多长的周期,一个月,三个月,还是需要半年。王总:本身良率损耗率不是特别高,如果影响一个产能的话,这个倒不至于。提问:另外还有一个我们不是从16比9到18比9之后,原来的6代线、7代线经济效率会有下降吗?王总:对我们来说18比9附加值提升的,或者对面板厂盈利能力来讲是要提升的。提问:附加值提升的,经济效率上,比如我原来一个大的面板去切的话,是从16比9到18比9经济效率变高还是变低。京东方IR:我们的高附加值的意思就是之后我们做18:9能够长盛的效益,肯定比同样一块基板做16比9的要高,要好。王总:这也是我们BOE比较欢迎这个趋势的原因。提问:我们今年上半年到现在A-SI这块的产线基本上都是满产的吗?京东方IR:对。只有福州线也在爬坡,福州8.5,2月份刚投产,那条线比较大,150K,做电视的。提问:现在附加值提高的话,我们有没有把大尺寸这些代线换一个去切小尺寸,有没有这种可能。王总:现在8.5代线就在切手机产品。全球应该只有BOE在用这么高的代线切手机。京东方IR:我们是会衡量每一个品类的收益性然后做相应的产品结构的安排调整,比如如果说现在手机的收益性,跟TV比,没有TV好的话,还是切TV多一点,我们会综合衡量各品类的收益性。提问:这个是多久会做一次比较?京东方IR:周期蛮频繁的。王总:我们是内部调整,比如说每个产品都可以评估,如果这个产品切出来不如其他的,就切其他的好了。提问:代线换大小屏的话,有一个产能爬坡的过程吗。京东方IR:不用,没有,我们这个已经很成熟了,我们要换这个产品的时候,提前设计一下,良率都很高。王总:比如说8.5在线,我的手机也量产了,这个产能可以动态调整。提问:不会影响?京东方IR:不会,我们经常有这种调整。产线已经很成熟,不会说再从百分之几十再往上爬,不会是这样。提问:现在切手机的是哪几条线?京东方IR:我们切手机的北京5代线可以切,合肥的6代线,重庆的8.5代线也可以切,鄂尔多斯的5.5代线,那条线是LTPS的。提问:了解一下,关于您说COG很快能量产了,了解一下COG为什么边可能做的比COF要宽。王总:从这个来看,这是一整个玻璃,上面做显示的,下面是走线,然后放IC,所以COG的方案,最小也能做到4.3已经是非常先进的工艺了。但是如果用COF的话,首先IC就不需要了,然后IC上这些走线的拉进拉出这个不需要,所以就直接是需要一个尺寸一个就可以了。当然给的这个尺寸是一个保守的,但是保守估计COF方案比COG窄2毫米。提问:COF那个,您刚才说的双面的是指芯片两个。王总:没有,这个跟FPC一样,FPC有单面FPC双面FPC,双面FPC对COF来讲,加工难度比较高的,或者说双面COF占COF产能非常大,所以目前看双面COF成本是单面COF的几倍。提问:跟原来的FPC加工工艺不太一样。王总:还是两个概念,一个是COF跟FPC对比,还是COF用的原采,问的COF用的原采国内Th产不了的,COF的话国内有厂家已经在做COF。提问:谁现在可以做COF?王总:应该行业里面有一些在做尝试的,也有一些在做推广。提问:国内跟你们接触的FPC厂有哪些。王总:前几大吧。提问:做COF是做FPC的做,还是谁?王总:理论上来说COF加工方法跟FPC的加工方法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就是加工能力的要求不一样。国内以前经验比较少,后续COF方向明确的话,国内厂家跟的很快。提问:相当于现在国内的FPC厂家从日韩买机材和FPC类似的工艺往这儿靠。王总:他如果要做COF的话,肯定不能用FPC类似的工艺。提问:双面的优势是什么,您说成本高,优势是什么。王总:比如说你单面做到极限做到20微米,你要双面来做,相当于每面做20微米,相当于10微米。提问:结构小。提问:原来从两个变一个,还是一个变两个。王总:还是一个。提问:大小上有区别吗,这个集成?王总:大小上区别不大,但是我判断OLED的稍微大一点,OLED它的电流LCD要大,有一些是要稍微大一些。提问:我请教一下,他们说用10.5或者8.5代线切的话,没有办法切到的FHD,这种是不是存在这样情况?王总:这个跟每条线加工能力有关系,有的6代线他的那个线宽能力做到5,有的8.5代线,线宽能力做到3,这个不是跟几代线切什么产品,不是这么来确定的。提问:跟几代线没有多大关系,还是制成上差异。王总:对。5代线他的制成能力只能是5的话,切出来的一定会非常差,基本上用不了。提问:有海外客户在我们这边做全面屏的开模吗?王总:也有。提问:什么样量级别的厂商?王总:也是比较大的。提问:这个趋势未来得发展方向还是主要三星创新。王总:这个概念不是三星先提出来的。提问:产品三星最先。王总:产品也不是三星先发布的。另外一个手机有国产的M手机。提问:三星相对做的好一点。王总:2017年我们讲萌芽状态,全面屏萌芽状态,三星这款手机契合点非常好,也是三星这款手机会火的原因。在这之前做,在这之后推不一定会有这样的效果。提问:什么时候会到成熟,成熟周期。王总:可以参照这个。2018年是会大量上市。成熟稳定的到2019年以后,会成熟稳定。提问:COF什么时候会流行?王总:从2018年开始会往COF上切,但是COF的量会占多少,这个现在还不好判断。提问:如果用OLED的话COF会不会简单一点。王总:对。这个趋势也不会替代COF的主要占比。提问:这个趋势因为我对整个所有的电子产品没那么熟,如果全面屏这个大量推广起来的话,对什么样的厂商是利好,对咱们利好,还有什么样的,做什么样产品的厂商。王总:全面屏这个产业链,跟之前的LCM的产业链差不了太多,但是手机发展趋势还是集成化趋势,或者我们讲往屏的附加值提升这个方向。会有很多公司不断的有新公司提类似解决方案,但是有一些方案可能应用到产品上,有一些方案会不能量产。这个趋势是比较大的趋势。提问:对那种单做某一环节,那种呢?王总:单做某一环节不见得就是劣势,盖板加工厂,两家垄断市场了,他们真的把这个盖板做到极致,不是只做一方面不好,看未来手机趋势是不是你还是一个核心部件。提问:我想问一个比较大一点问题,从全球角度来看,用在手机上的产能占整个面板的比例大概是多少。京东方IR:大部分都是TV上比较多,你说占产能是吧。提问:从面积的角度。京东方IR:TV比较多。提问:有一个比例吗,我想知道全面屏会对整个面板的产能的贡献,拉动可能会有几个点。京东方IR:据第三方咨询公司,这个TV可能占到70%多了。其他的部分你可能还得分NB,再分手机和其他类别。提问:大概15亿部的出货量算,5.5寸平均,算出来大概6%到7%。提问:对整个产能,全球产能其实是拉动有限。京东方IR:不能这么讲。提问:因为您说十几个点。王总:TV跟手机产能不能互换,可能BOE可以互换,BOE以外其他人不一定能互换。提问:不是说能互换的去切吗。京东方IR:重庆代线经过特殊处理的,投资的时候设计规划好了,我们这条线可以切手机的,所以正常8.5代线没有办法切的,一般对应都是中大尺寸产品。所以说这个TV和手机的产能不能看整体的产能,来这样换。提问:但是一个8.5代线可以贡献好多。京东方IR:但是现在问题是你不能说我们8.5代线其他的产品就不做了,光做手机,因为其他的需求也还在,也都还很好,整个TV的市场,NB的市场今年也都非常好,所以说我们会综合衡量。王总: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全球的这个产能,可以用来切手机和产能是有限的。特别是A-SI线,后面新投的LTPS线都比较多,A-SI线几年来除了BOE的这条8.5代线,没有A-SI的手机的产品线进来。所以总的池子这么大,可能这个弹性在BOE8.5代线要不要多投一点。提问:您刚才说的是A-SI是比较好,但是大家觉得OLED大家觉得是方向,A-SI再挤进去,可能也不是主流了。京东方IR:不是这么说的,OLED我们现在一直的战略都是布局柔性的,我们要把它分成两个阵营看,一个是刚性,一个是柔性,柔性OLED一定是未来旗舰手机的标配,刚性的话它应该是和LTPS竞争的中端市场,现在供给柔性的只有三星一家,我们四季度成都这条线量产是国内首条全柔性OLED线,实际上现在的市面上玩家大家都可以看的很清楚,不会产Th那种大规模的替代效应,产能很有限,市场定位也很清楚。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OLED、A-SI和LTPS,都是一个共存的状态。提问:有没有可能像LTPS投产比较多的,LTPS杀价杀的比较狠,杀到A-SI的。京东方IR:LTPS杀到A-SI的价格比较困难。王总:天然成本比较高。京东方IR:A-SI非常成熟,成本是非常大的优势之一。提问:未来三五年三种,都有他们的出路。京东方IR:都有他们自己细分的市场。提问:ODM厂说下半年4季度40%到50%的都是全面屏了,但是价位定位甚至是在2000以下,而且用的LTPS的全面屏,这个价格下的比较快,2000元手机可以用的上。王总:2000元手机用LTPS的屏也很正常。提问:现在A-SI是多大价格差。王总:2000元的手机,其实这个手机的价位应该是LTPS的价位。A-SI占海量机型。提问:手机价格都在往上移,一千到两千手机反而是越来越多。王总:还真不怎么了解。提问:A-SI应该在千元机左右。王总:对。京东方IR:你也得看LTPS的产能问题,所以如果没有那么多的话,其实向下挤压的很小。提问:现在整个中小尺寸从上半年到现在价格是什么样的?京东方IR:一季度触顶了,二季度稍微回调一点点,但是下半年因为这个全面屏的一个爆发,所以这个价格我们是A-SI方面挺好的,说不定还有往上走的趋势。LTPS的就不好说了。王总:刚才也讲了,是附加值提升的。提问:去年如果看第三方的数据,尺寸大概50%以上,四五寸的涨价50%,一二季度出顶之后往下调,幅度上什么比例。京东方IR:没有多少。提问:去年是不是主要TV贡献的。王总:手机去年也在涨。京东方IR:整个A-SI全品类的都在往上。提问:去年LTPS也涨了。王总:对。去年各条产业活的比较滋润时候。提问:去年是不是大屏比小屏涨的多。京东方IR:也没有直接的数据比较,但是我也看到过一个第三方数据,40寸到43,应该是涨了7成吧。提问:今年大屏,下半年怎么看。京东方IR:下半年是这样的,市场都很恐慌,好像我们价格松动了,就大幅下滑了,不会的。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现在这个价格都在非常高的位置,6、7月份有所下滑,但是下滑的幅度也是很有限的,那下半年实际上也是传统的旺季,包括有很多下游的厂商这些促销活动,包括欧洲的圣诞节什么这些促销力度都加大。所以我们觉得下半年的价格应该还是在一个比较稳的区间。比如说它上幅或者是下调的这种百分之几都是很正常的一个情况,所以说其实没有市面上说的那么恐慌。而且我们这个福州线慢慢的开始放量了,福州线主要是做43寸的电视,我们这条线想快一点爬坡,快一点达到满产,这个价位还是很高的。所以应该也是可以在今年能够体现出来的。提问:我们下游的客户,他们订单,订单一般是实时,还是提前多长时间。王总:一般会他给提前备货的周期。提问:问您一个问题,我记得上半年时候我看过一些报道,国产的电视厂,觉得比较贵,二季度时候他们很多都采购量比较少,自己靠库存这种情况,我们这边观测到他们这种库存的需求,目前是一个什么情况。王总:没有。京东方IR:下半年的话,其实他们还是可以的,不是像那种上半年的那个情况,上半年您说的情况确实部分存在,是因为他们认为面板的这个价格太高了,导致他们终端厂商承受不住了,快要传导给终端消费者,承受不住开始涨价了。所以说就是因为这个情况的存在,所以我们也肯定是要考虑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这都是正常的情况。后续的话下半年也是传统的旺季,所以他们的备货的情况应该也很好。提问:这个价格是怎么来定位定价的,我们自己主动降价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京东方IR:就是跟他们谈。提问:跟每一家都会单独谈是吗?京东方IR:对提问:这么理解就是跟第三方的价格有一定的差距,作为一种参考。京东方IR:第三方价格都是平均的。提问:这个涨跌幅应该有指导意义吧,比如说去年涨了70%,从这个角度来说,只不过可能具体的价格上,比如说没有卖多少钱,应该有指导性的。京东方IR:对。第三方数据是可以参考的。提问:我们京东方有做异形切割产品吗?王总:有。提问:3季度?王总:对。提问:3季度做量产。王总:对。提问:不是18比9,异形切割也有。王总:对。提问:异形切割时间上拉长很多?王总:异形切割也分切什么样的形状,最简单形状切一个斜角,再复杂一点就是上下左右都切。现在切的还没那么复杂,所以会限量。提问:更多是角的切割。提问:圆角多还是那种斜边的多?王总:都有。提问:王总,那你像原来,原来做16比9的时候,这屏都是一样的,所以标准化这样生产,客户切不同的角,我们的产线做相应的变化,交货周期还是会拉长。王总:我们做最大化的工业化的设计,比如说有一些R5的有一些R3的,设计R5的好。提问:做这个异形切割边缘不规则,对他那个触控的算法会有影响吗?王总:没有影响。集成到每个显示象素里面,只要有象素的地方都会有集成,如果是那种外挂模组的话,这个不一样。提问:再请教一个稍微具体一点的,我们给不同的厂商提供不同型号的尺寸的话,同样一条线是怎么安排的,怎么来切割的,怎么来计划呢?王总:这个就是我们内部专门有这种,我们内部叫生产管理,负责协调产能怎么分配。我们同时在生产的型号可能很多,比如说他想今天生产什么,或者说他生产什么,统一部门协调。提问:我想了解这是可以换来换去的是吧,不受影响。王总:对。可以把替换过程忽略,没什么影响。提问:互相切换过程中,不会影响到我们的良率。王总:不会。提问:我们原来的面板+传感+指纹,甚至+TP这些东西,加起来给客户单价,像原来这种模式,找好多加起来,是更经济性,还是说只是更方便了。王总:站在客户的角度,肯定是他喜欢便宜一点的。提问:现在已经能够做到好几家去做,已经便宜了。王总:有些功能攒不进去,目前来看也不能说一定便宜。提问:按道理来说,我们京东方其实手机端是咱们国内的老大了,总量影响其实我们也很大,从我们现在看到量的情况来讲,我们下半年全面屏的占比在我们产品里占比是什么样的情况?京东方IR:全面屏占手机面板。很高很高。提问:18比9都要切割的,不是单纯的拉大了。王总:对。提问:单片价格变了多少,面积大八分之一之后,价格变化多少。京东方IR:如果说是不加其他的,比如说异形切割的技术的话,价格比正常高10-20%,加了的话就还得更高。提问:成本大概多多少。京东方IR:成本的话差不多就算面积的成本,有特殊需求就相应再加。提问:我们原先A-SI手机面板产品里,一般是卖给千元机以上占比是多少,两千以上占比多少,有这个数据吗。A-SI这种面板卖到什么机型去,是不是中高端用A-SI产品。京东方IR:高端的用的不会太多。提问:比如说一块5.5寸的A-SI面板,最贵的。京东方IR:这个得看需求,得看客户提出来的需求。提问:所以中高端客户还是倾向于LTPS。京东方IR:不会吧,中端也有用A-SI的,也是正常的,高端的现在可能比较倾向于搭载OLED的。提问:你对于中端定位多少钱。京东方IR:中端就是三四百美金,算不算中端。提问:好的。京东方IR:实际上你要是从技术和分辨率等等角度来讲的话,实际上还是可以有提升的。提问:远期按2016年的数,2016年3亿多片,今年2亿多都是全面屏。京东方IR:不是。我们讲的就是下半年新开的一些案子的情况,上半年还是正常的,这个不能直接这样算。但是明年的话会多一些。提问:电池这块,一直不太清楚,会不会使得耗电量有大幅度提升。屏幕占手机耗电最多了。王总:屏幕耗电跟屏幕面积基本上成正比,比如说增加八分之一,有可能屏幕会增加八分之一的耗电。单纯屏幕这一块。提问:我们跟苹果的合作是在手机上,还是?京东方IR:这个我们就不太方便回答。提问:我们OLED进展怎么样了?王总:有样品产出了,4季度都会量产。提问:客户基本确定。王总:有客户的项目。提问:量产时候大概会产能达到多少,我们是48K的。王总:产能有一个爬坡过程,10K、20K这样爬坡过程。提问:做到多大的量以上才赚钱。京东方IR:没有,还要看价格,看良率,还要看产能。提问:我们现在跟这个客户谈的价值,跟三星能是一个水平吗?京东方IR:现在只有一家供应,可能会参照业内的价格。具体还要看和客户谈的情况。提问:现在的定价跟这个客户谈的价格是差不多的是吗。京东方IR:这个没说,但是我只是说这个情况。提问:成都这表线全都是加上TP了。京东方IR:对。王总:成都从屏到切割触摸,整个线下来。提问:我们成都工厂里面都能做的,还是外包。王总:直接在成都,出来就是完整的。提问:没有外包商帮我们做。所以说投资额那么大,实际上有TP有盖板的,盖板我们有产能吗,还是也是买的。提问:盖板我们跟厂商合作。提问:买来做贴合。京东方IR:对。提问:做电视品牌怎么样,那个是一个什么定位。京东方IR:我们贴BOE的品牌电视吗。提问:对。什么打算,就是这块什么预期。京东方IR:我们现在品牌方面,有一些智慧零售的业务,我们在做IGALLERY,数字艺术馆,贴的是我们自己的品牌。电视之前有一个ALTA,在京东上有售。智慧零售业务,我们还收购了一个法国公司,叫SES,做一些商超的电子标签的这些业务,还涉及到无人零售的概念。还有就是我们有一些金融类的,提供这个解决方案。提问:电子标签用的是什么技术。京东方IR:电子标签他们原来用的是E-ink,在欧洲有很大份额。之后和我们的显示事业也会有一些协同效应。提问:我刚才说到除了那几块业务,现在大概情况。京东方IR:就是S,S智慧系统这部分,我们其实现在主要贡献的是智能制造,做ODM和OEM这样的业务,去年是TV+MONITOR整机,一共出货了1300万台,今年应该还会有一个增量。还有就是刚才我说得智慧系统的业务还有智慧车联,车载部分的我们就是收购了香港的一家上市公司精电,先进行客户认证导入,这部分今年车载的这个中控,仪表盘,后视镜,都有一定的出货。现在据第三方数据,应该已经是前十了,明年应该也会有一定量。除了车载的这部分,还有我们有一些智慧能源的业务。提问:是要靠精电。王总:我们LCD有的。提问:不管什么厂都可以。王总:需要做车载产品线,有的线可能也做了,有的线不需要的话也可以不做。提问:这块怎么算,未来车载市场有多大的增量。京东方IR:这个市场挺大的。因为现在有的高端车上到六块屏了,那慢慢渗透的话,中端、低端应该都有这种从0到1,从1到多的需求,所以你要看增量的话,应该挺大的市场。提问:可能汽车屏又带动需求,量增长的比较大。6块屏几十寸,二三十寸很简单的。国内还有哪些我们内资企业有车载的,都是国外的。京东方IR:国内的也有车载,应该也有。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oe igallery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