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商中国资本项目管制风险怎么样?

& 【招商引资】外资入境的8大渠道 4大影响,您必须了解
【招商引资】外资入境的8大渠道 4大影响,您必须了解
近年来“移动”资金(mobile capital)大举进入中国的迹象频频出现,这些资金介于“热钱”和正常投资资金之间。从外汇管理局日常外汇业务监管、监测过程来看,有多种结算方式和业务操作模式可能成为国外异常资金利用的渠道。
渠道1: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绝大多数以资本金名义结汇,按照现行外资管理政策,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流入只需办理登记,结汇由授权银行办理,手续相对简单,从而为境外资金进入境内逐利提供了便利。
投机资本打着外商投资的幌子,通过提前注资、增资或虚假投资等方式流入,这部分资金并未进入实业投资,而是流向了房地产或划转至境内关联企业,甚至有的转化为人民币存款,在外商投资企业账户上长期闲臵,坐享本外币利差和人民币再次升值收益的动机十分明显。由于外商兑环境相对宽松,套利资金可通过股利分红、转股、撤资、减资等方式流出,也可用结汇人民币变相投资国内房地产。
渠道2:利用短期外债
目前中国外债借用呈现出流量大、存量小的特点。利用外债方式实现短期资金的进出,是造成外债发生额大幅增加和短期外债占比上升的主要原因。
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外债的自由度很高,虽然政策层面通过“投注差”管理方式对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外债进行了适当限制,但外商投资企业投资额很容易改变,因而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除借债这一途径外,外商投资企业外债性质的融资也明显增多,尤其是跨国公司境外关联企业以垫款、内部往来、预收货款等形式,为境内关联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此外,由于对外债结汇人民币资金流动缺乏必要的监督措施,以及基于人民币再升值的盼望,导致外债结汇后改变用途的现象较为突出,如归还人民币贷款、用于炒房地产等。外债过度流入对外汇收支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渠道3:利用预收、延付货款
首先,预收货款和延付货款都属于贸易融资范畴,兼具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重特征。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预收、延付都存在资金流和物流不匹配的特点,加之现行外汇管理政策对预收、延付货款管理规定偏松,使其难以与其他正常贸易款项相区分,真实贸易背景难以把握。许多国外资金通过虚假贸易项下的预收货款形式分批汇入,利用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间存在的管理空白,达到逃避监管的目的。
这类情况的主要表现有三:一是企业无出口或出口较少,预收货款却大量增加;二是预收货款收汇、结汇后,长期周转使用;三是预收一定时间后全额退回。延付货款也存在同样的监管问题,境外资金通过推迟付汇、少付汇或不付汇隐蔽流入境内。预收、延付货款的实质是境外客商为国内进出口企业提供贸易融资,这已成为境外资金流入的主要形式之一。
其次,转口贸易外汇收支值得关注。由于转口贸易具有“两头在外”的特点,对其资金收支背后的贸易真实性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从而使投机资本利用转口贸易方式进出境内成为可能。转口贸易进出口核销管理漏洞,体现在进出口核销环节除“收大于支”的要求外,再没有其他规定;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管理漏洞,则体现于只有收入申报中有“转口贸易”,而对应的涉外支出申报中则没有“转口贸易”这种贸易方式,导致收支申报不能完整如实反映交易情况。
第三,贸易价格转移。主要通过“低报进口价格、高报出口价格”的方式,少付汇多收汇,变相实现境外资金的流入。这种操作手法十分简单,隐蔽性极强,易于逃避监管。一旦形势发生逆转,流入境内的投机资本可以“高进低出”的逆向操作方式迅速外逃。
渠道4:利用非贸易渠道
随着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项下因私收入大幅增长,部分投机资本以个人外汇的名义流入境内。
个人外汇收支监管一直是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的薄弱环节。近几年,无偿转让和各类资本撤回等名义下的流入资金增长很快(2006年,个人净结汇已占到了当年外汇储备新增额的20%),呈现出交易规模大额化、交易性质多样化的特点,其中部分贸易、资本项下经营性资金是出于压注人民币再次升值或规避税收、逃避外汇管理等目的,混入个人名下进入境内。
除居民个人外,非居民个人外汇收支也值得高度关注。部分非居民个人从境外收到外汇并结汇后,有的直接转为人民币定期存款,有的用于生产经营和贸易结算,有的则投资房地产市场或证券市场,明显带有投机套利性质。&&
&渠道5:利用地下钱庄
境外资金通过地下钱庄流入境内的主要原因有:
■骗取出口退税。不法分子通过地下钱庄兑换外汇后,以出口货款的名义汇回境内,达到假出口、真骗税的目的。
■规避投资限制。部分外商为规避投资国资金汇兑限制,通过地下钱庄解决投资问题。
■满足核销需要。部分企业出口无法收汇后,利用地下钱庄从境外汇入资金
结汇后办理核销手续。
■内资变外资。境内居民在境外设立公司后,通过地下钱庄将外汇资金汇入国内,用于直接投资或并购国内企业,享受外商投资企业超国民待遇,达到合理避税之目的。
渠道6:非法携带外币现钞入境
在目前人民币汇率预期升值的心理作用下,为获取高额利润,一些国内外企业或个人往往利用边境口岸人员来往频繁、检查措施不严格的漏洞,向境内转移资金套利。携带外币现钞入境成为境外不明资金进入境内的一种方式。个人在银行开立外币现钞存款账户时,只需提供身份证明和资金来源证明。在实际操作中,资金来源证明一般均为亲友或朋友赠款,银行很难审核其真实性。
渠道7:银行离岸业务头寸与在岸业务头寸混用
银行混用离岸与在岸业务头寸(同时还有拆入资金)可扩大放贷能力,同时也为境外资金迂回转移到境内提供了间接通道。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可能造成异常资金批量进入,加剧外汇收支不平衡的趋势。
渠道8:利用关联交易进入
由于外国驻华机构外汇管理相对宽松,跨国公司境外关联企业以垫付形式向境内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如垫付培训费、研发费、代摊费用;推迟或暂时不向母公司汇回投资利润等。从实际效果看,应付款未付出,相当于一笔等值资金流入。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预收货款、延期支付、代垫款等方式往往更多地存在于关联企业之间。
总体来看,境外资金流入境内的渠道和方式是多样化的,部分短期投机资本往往“披上”合法合规的贸易或投资的“外衣”,如贸易、个人非贸易、直接投资、外债等,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分辨。从流向上看,境外资金流入境内结汇后,大都进入了实业投资领域,也有一部分投向了房地产、股票、国债和人民币存款市场。
短期资本流入在提供了经济建设急需的外汇资金、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影响1:影响宏观调控效果
在部分地区、企业的投资冲动仍然很强,国内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转而向境外寻求融资支持,如借用外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等。境外资金趁机实现向境内渗透,这无疑会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起到对冲作用,加大了宏观调控压力,影响了宏观调控效果。
影响2: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
在目前汇率制度安排下,境外资金的持续大量流入,引发了国际收支大量顺差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外汇占款已成为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明显增加了被动的基础货币供给,对货币政策形成倒逼机制,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个具体表现就是:一方面,央行连续提高准备金率,并实行差别准备金率;但另一方面,按照目前中国实行的银行结售汇制度,银行结售汇的日益不同步增长又迫使央行通过大量投放基础货币购进外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准备金政策的实施效果。
影响3:易引起金融市场波动
中国短期外债自2001年开始出现急速增长,占外债余额比例日益上升,这将增加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并使得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受到限制。同时,一旦外汇储备出现下降,容易引起短期资本集中大量外逃,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受挫,甚至可能引起金融危机。
影响4:对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提出挑战
中国对资本流动的管理,主要以行政控制为主,这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化管理思维在现实中的延续。随着经济金融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短期资本的流入使得中国资本项目管理体系和手段面临挑战,对外汇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商机构学习季
招商引资、开发园区、自贸试验、政务改革、商务礼仪等学习,国商机构等您来!【详情点击】
联系人:王老师 &
姓名电话立即查询&阿里巴巴、腾讯、百度……难道中国的好公司都让外国人拱了吗?A股里有没有行业领头的公司呢?本文就来盘点一下在A股上市的,国内甚至世界各行业的领军企业。适逢今年六月MSCI纳入A股在即,外资如果入境,将会首先疯抢这些领头羊股票。考虑到A股如工商银行这类显而易见的大型企业成长过程一路顺风,不太会是外资追捧的对象,我们在盘点时将剔除这些公司,筛选出来的,都是价值!先盘点一下A股里的世界第一1、工业宇通客车...&留学生出示过期个人身份信息(护照)国内留学生赴加时,个人身份证明资料一定要准备齐全,记得护照时一定要随身携带,同时要确保护照有效,否则多半会被加拿大边境官员拒绝入境!低龄儿童留学(未成年人)身份证件不足加拿大对于未成年保护非常严格,为防止儿童绑架拐卖事件发生,加国边境官员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入境证件查询较为仔细,因此,家长在携带低龄孩子赴加留学时一定要确保孩子身份证件文件齐全,如文件不全,很有可...&  近年来,烟台市把招大引强、引进外资作为打造产业集群的主攻方向,累计引进外资项目1.3万多个,实际使用外资320多亿美元,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300多个,直接培育或助推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船舶、钻井平台、生物医药等1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成为推动烟台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其中,仅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在通用东岳的带动下,先后引进包括浦项、矢崎、博世、德尔福、铁姆肯、首钢...&上月(1月15日)外资私募入境终于有了明确的定论,从监管层的高层表述来看,当前中国对于外资私募入境还是比较重视,不过有一点非常关键,那就是合规性。外商入境,合规成“重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要求,外商独资和合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开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应当符合《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及其他法律法...&以行业领先的渠道审计方法和覆盖基于2016年渠道审计发现的洞见以及未来的应对康柏汉森简介2016年,是中国医药行业风起云涌的一年。政策、监管、经销商、连锁、医院、零售终端等等,均在不断的变化中。同时,各大医药公司仍然面临着内部业绩要求,和外部监管要求的双重压力,努力探索破局之路。可谓,业绩与合规同在,风险与机遇一炉。有鉴于此,北京康柏汉森医药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医药行业渠道审计供应...&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全部来自于腾讯微信公众号,属第三方自助推荐平台。《【招商引资】外资入境的8大渠道 4大影响,您必须了解》的版权归原作者「国商机构」所有,文章言论观点不代表慢钱头条的观点, 慢钱头条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需删除可联系QQ:
文章来源:
关注国商机构微信公众号
国商机构微信公众号:guoshangjigou
手机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国商机构微信公众号
国商机构最新文章
精品公众号随机推荐
违规或不良信息
广告、钓鱼诈骗
内容不完整
金牌理财师将尽快与您联系
来电号码为:****从德国商业银行到高盛都在警告中国楼市风险_网易财经
从德国商业银行到高盛都在警告中国楼市风险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轮到外资行了 从德国商业银行到高盛都在警告中国楼市风险)
面对价格持续攀升,杠杆率快速放大的,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市场对银行系统可能造成的“坏账风险”。星展唯高达证券(DBS Vickers)认为,如果房价从现有水平下跌30%,银行发放贷款中4%将出现坏账,规模达到4.1万亿元人民币。基于同样的跌幅,的估计的坏账规模在4万亿元。而债券基金PMICO预期,基于楼市风险,中国未来几年的银行贷款不良率将从目前的1.75%水平,迅速攀升到6%的顶峰。中国央行已经警告楼市快速上涨对银行系统的风险。中国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9月中旬表示,需要抑制过度的金融资源流入到房地产行业,过去十几年当中,杠杆率上升三分之一的来源是房价的上涨。高盛在10月4日公布研报中认为,中国楼市“火箭蹿升”般上涨后,未来泡沫风险正急剧放大。华尔街见闻网此前曾报道,德意志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张智威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在2018年后出现大调整。张智威对中国10个主要城市土地拍卖中的中标价格发现,除非房价继续上涨,否则拍得的土地将不具备商业可行性。“即便房价止步于当前水平,共计252其土地拍卖研究样本中,105例都将对标的拍得房企造成损失,其价值占总价值的50%以上,损失金额将高达930亿元。”星展唯高达证券银行业分析师Chen Shujin称,“房地产是业的最大隐患。如果房楼市价格大幅下跌,首先会冲击开发商的贷款,因为他们是杠杆率最高的部门。第二层级冲击才是按揭贷款。”Chen Shujin估计,银行贷款中7%流向开发商,20%流入居民按揭贷款。摩根大通资产管理亚洲市场首席分析师Tai Hui则认为,楼市让他想到了前一年股市的狂热。“这就像是股票市场,当你放松管制的时候,它们就像脱缰野马一般上涨。现在你必须控制的时候,又像是一个冰桶挑战。所以政策总是在极端的热和冷之间摇摆。这么做对经济不利,因为你势必将经过一个非常积极的投资周期。”家庭负债结构依然健康
中国家庭负债占比重从2010年底的28%,上涨至目前40.5%水平,但是相比发达国家依然较低。美国家庭债务率占GDP比率为80%,韩国为85%,日本为66%。此外中国按揭首付比率普遍高于30%,这意味着即便楼市下跌,“止赎”风险也较低。Pimco经济学家Roland Mieth认为,相比2008年美国金融次贷危机前夕,“中国目前杠杆率,以及按揭贷款相关产品复杂性,‘毒性’远较美国低。”此外,“十一黄金周”中国各地密集出台政策。包括、北京、深圳、南京、厦门等热点一二线城市均出台了新政策遏制楼市飙升。
本文来源:华尔街见闻
责任编辑:任万顺_NF5229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提要] 随着金融业改革的继续深化,商业银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运营风险管理能力。本文归纳运营风险管理现状,指出我国商业银"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我国商业银行运营风险分析
  [提要] 随着金融业改革的继续深化,商业银行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运营风险管理能力。本文归纳运营风险管理现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运营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效率、质量、安全”为原则的若干基本思路和对策。 中国论文网 /2/view-4853183.htm  关键词:商业银行;运营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日   随着我国继续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更加凸显出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粗放式经营、粗放式管理和拼存款、拼人员、拼网点的竞争模式基本上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如何运用有限资源,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业务服务效率,有效控制好风险,加快集约化经营转型成为了现实的焦点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商业银行运营风险管理现状   从运营风险管理实践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分布范围广,涉及人员、产品、环节多,成损率高,发案频率大。例如,临柜业务系统信息录入错误,账务记账反方,金额错误,未经审批授权办理业务,挪用资金,柜员离岗未退系统、未收起印章凭证现金被他人恶意使用,信贷业务中篡改客户信息,外汇业务审查不严形成外部诈骗,票据业务中逆操作办理贴现等等。所有的这些操作风险都属于银行业务运营风险,是一种最为基础、最为普遍的风险。从运营风险管理理论看,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规定,操作风险是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运营管理服务于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的实现和金融产品的生产,操作风险分散、不易被量化、复杂多变。因此,运营管理决定着一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保证了银行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   (一)我国商业银行运营风险管理演变过程。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运营管理部门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会计部门演变而来的,履行会计结算的职能。人员依旧是那时的师傅传帮带培养出来的员工,尤其是工农中建四大行,运营管理工作主要是本行操作性前台业务及相应的后台服务,与现行的国际银行的“公共+专业”、“1+N”式的运营管理组织模式还有相当大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享受着丰厚的利差收入,存贷款利率没有进行市场化,市场融资渠道窄、金融脱媒率低,竞争压力和研究管理的动力不足。   20世纪八十年代,欧美商业银行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业务转型和业务流程再造,服务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主要体现指标如表1所示。(表1)   然而,同时代我国商业银行正在搞临柜业务会计板块和储蓄板块的电子化研发、测试和推广。当时的运营管理工作仅限于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内容比较单一。   20世纪九十年代,欧美商业银行尝试使用了影像技术、工作流程技术以及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运营管理工作开始了前后台分离,集约化改革。例如,当时英国汇丰银行成立了5个环球服务后台中心,主要负责清算、会计、外汇单证、数据信息等业务处理。从业务处理流程上统一了基层行业务处理标准,禁止了基层行的违规操作、逆程序操作、超权限擅自办理业务等。然而,同时代我国商业银行正在进行银行业务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研发核心业务处理系统代替原始的手工处理。临柜业务处理经历了从纯手工操作到单机机器操作,再过渡到联机版临柜业务系统。当时,出现了“自动取款机”、“凭密码支取”、“事后复核制”等运营管理的新内容。   进入21世纪,欧美商业银行开始推行运营业务外包、六西格玛管理、虚拟银行改革,目的是降低运营成本,突破金融服务在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提高创效效率。例如,美国花旗银行将核心的运营业务在内的整个银行基础服务外包给了印度塔塔咨询服务公司(简称TCS)。据相关统计,此项外包服务节省了花旗银行95%的业务咨询、80%的投资业务、54%的交易业务。瑞典银行是欧洲开办网上银行业务最好的银行。1996年平均每周新增客户5,000~6,000名,19.5%证券交易是通过网上交易系统进行的,此一项带来营业收入占瑞典银行总收入的5%。然而,同时代我国商业银行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数据大集中运动。将分散在各县市省的运营数据集中到总行一级,形成了全行一本账,实现了跨网点业务通存通兑,开始开办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移动POS等电子银行业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在开始尝试运营管理管控分离的实践,实现业务流程再造,中后台业务大集中,运营风险集中监督监控。例如,民生银行2004年建成了3个区域后台处理中心,工农中建四大行正在实施后台集中作业、后台集中授权、后台集中监督工作的试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运营风险现存形式   一是人为因素产生的道德风险。通过对银行业每年大量的内外部监管检查发现的问题分析,发现“十个问题九违章”、“有章不循、违章操作”是运营风险主要存在形式。例如:某行制度要求员工执行 “一日三碰库制度”,实际情况是部分员工只是在业务系统中记账清点,未实际履行实物碰库核对;员工离岗后未退操作界面、未收起印章、重要空白凭证、未加锁入箱保管或虽加锁但钥匙未妥善保管;操作失误或越权操作;代客户保管有价单证;内外勾结偷窃或欺诈等。   二是规章制度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近年来,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但是相应的规章制度操作手册未能及时跟进,未经实际工作的检验,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不严密,不易于实际操作。旧的规章制度还没有废除,新的制度还在试行,新旧制度之间不衔接存在着相互矛盾,产生了基层行员工办理业务时,无所适从。有些新规章制度是在旧有的基础上打补丁,形成补丁政策,易导致整个规章制度不完整、不成体系,补丁政策传达到基层行容易丢失和遗漏,导致操作风险。政出多门,不同的部门、条线、板块之间存在利益之争,相互沟通有难度,制度制定标准不统一,造成同一业务不同的规定之间存在分歧,甚至冲突。例如,工农中建四大行长期受到直线职能制管理模式,机构设置呈现出“倒金字塔”形,越是上级行部门越多,处室分的越细,真正到了贯彻落实规章制度的基层经营行,只有营业室或分理处,曾戏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三是流程和系统引起的突发运营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运营管理探索实践中,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流程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这些技术在业务系统的研发、推广、使用中,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和缺陷。例如,交易的获取、执行错误,支付清算失误,系统运行超负荷,业务流程设计不完善,设备故障,黑客攻击造成网络瘫痪等。   四是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偶然运营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是由声誉风险引起的商业银行日常业务不能正常开展以及外部的政治因素、自然灾难性事件引发的运营风险。例如,2012年某银行中午12:00服务窗口减少,排队现象严重,客户抬进危重病人进入大厅办理挂失销户业务,被多家媒体报道,形成了严重的运营风险,对整个银行业服务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我国商业银行运营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出现风险的主要原因是“重经营,轻管理”、“重发展、经内控”,使得业务运营系统和业务制度不完善,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未能真正形成合规文化建设;根本原因是层级管理体制和绩效考核机制与当下运营风险管理模式不匹配,使得营销的经营者享受了业务快速发展的收益而不承担风险,使得运营的操作者承担了规模快速扩张带来的风险暴露而不享受发展的好处。   (一)运营风险管理的制度问题。业务运营系统发展滞后,规章制度建设重形式轻落实,未能把合规文化建设深入人心。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组织分散在各个板块的不同部门,管理手段相对于世界上一流银行落后,灵活性差,针对性低,协同性弱。所有操作系统和配套的操作制度几乎都是不完善的。大张旗鼓地倡导合规文化建设,未能形成合规文化、合规制度自我实施的动力机制。当前,商业银行紧紧围绕着“规模和效益优先”大力发展业务,运营风险管理投入不足,银行的规模冲动无法抑制,助长了管理者的短期行为。短期观察,风险对收益的影响较小,管理者往往愿意冒风险拓展业务,导致了规章制度贯彻难。   (二)运营风险管理的绩效问题。层级式管理不能对经营者构成有效的风险约束,绩效管理制度中未充分考虑风险管理因素,导致了运营风险管理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继续发展的瓶颈。尤其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三级管理(总行、省行、市行)两级经营(支行、分理处)共五级,层级管理线条过长,规章制度在传导贯彻执行中,往往走样。基层经营行不会自觉地向上级行反映负面情况,而是根据自身利益需要有选择的执行上级行政策。高管人员的任命是由上级行决定,任命方不必为他所任命的高管未来的风险行为和风险后果负责;高管人员的即期风险行为对自身远期收益的影响被忽略,即使未来暴露了风险,被追责的可能性很小。绩效管理制度中,运营管理处于保障和支持的地位,没能体现价值增值。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形成了一种观念:银行运营只是单纯消耗资源以保障银行业务的开展与产品销售,是一个成本部门,而不是创造价值的部门。认为银行营销部门创造价值,忽视了运营生产创造价值的核算与统计。激励管理制度倾向于发展业务,一旦风险管理制度束缚了任务指标的完成,管理者易突破制度的约束以追求市场份额和短期收益,形成“州官放火,百姓点灯”状况。   三、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运营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从制度上,理顺权责利的匹配,深化合规文化建设。在干部任免、员工成长、薪酬考核中,充分体现出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如,风险暴露终身制、问责制、举报制。完善的规章制度,既要做到有规可依,又要做到有规必依,包括制定基本业务制度、管理办法、操作规程、业务手册并建立有效沟通平台和及时的后评价、跟踪修订。加大对运营管理的资源配置,加强员工业务培训,提高运营操作人员的薪酬收入,建立临柜人员的成长通道,如操作岗定期评先评优制度、管理领导岗要有临柜经历强制要求,定期脱岗培训制,增强其责任心和归属感,使员工在业务操作中“不愿违”。   (二)从组织上,实现“公共+专业”运营模式。建立运营与科技结合的作为全行后台集中支持的组织部门,基本覆盖全产品全业务,集交易处理、账务核算、风险控制、客户服务及业务支持于一体“大运营、大后台”格局。实现运营管理由注重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向服务保障和价值创造型的根本转变。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优质作业服务,有效控制操作风险,有效节约运营成本。借助影像采集传输、工作流程再造等技术剥离营业机构非现金柜台业务,集中到后台,规模化作业,成立集中作业中心。通过作业的分离和作业的标准化可以有效地改变目前的操作人员“一手清”、“全流程”作业模式,形成多岗位上下制约机制,减少人为的操作风险。建立集中在线监督中心,通过上传凭证影像、自动比对、自动预警,有效提升事后监督效率,改变目前的手工翻票式滞后复核方式。成立远程集中授权中心,统一业务授权标准,到达“背对背”监督效果,有效杜绝先授权后审核或只授权不审核的现象。建立营业机构视频联网监控系统中心,全程24小时不留死角柜员的业务操作过程,定期下载正反两方面操作录像,形成培训的“活教材”,使员工在业务操作中“不敢违”。   (三)从业务系统和业务流程上,打造核心系统的升级版。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研发新业务系统,改革目前的“网点全功能、柜员全流程”作业模式,通过前后台分离作业,重构“多岗位异地流程协作”,最终形成“中心化、工业化”业务处理格局,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运营风险控制能力。基于Java、.Net等先进的编程语言,充分利用移动互联、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研发业务新系统,用于满足金融产品的快速创新、更好地服务客户、提升运营管理能力。例如:指纹签到系统、客户身份认证系统、反洗钱系统、影像档案管理系统等,在“忠实的”操作系统面前,使员工在业务操作中“不能违”。   在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商业银行面临着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融资脱媒趋势加快的挑战面前,运营风险管理工作也在经历着持续的变革。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方式,逐渐向“公共+专业”运营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运营管理创造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课题组.金融后台业务发展的国际新趋势.投资北京,2007.6.   [2]陈四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通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张文秀.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财经界,2011.3.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资本项目管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