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大中俄远程宽体客机项目目对商飞有何影响

当前位置: &
中国商飞:中俄远程宽体客机项目已进入论证阶段
14:28:21 & & &
图:外国记者登上ARJ21-700飞机参观。摄影:张海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 将研制远程宽体客机
16:05:00来源:央广网
嘉宾为合资公司揭牌&王脊梁摄
  央广网上海5月22日消息(记者傅闻捷)中国商飞(COMAC)与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UAC)的合资企业――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RAIC)今天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主要负责中俄联合研制新一代远程宽体飞机项目的运行工作。
  中俄远程宽体客机是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背景下,两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重大战略性合作项目。日,在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见证下,中国商飞公司与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签署了项目合资合同。经过双方企业的充分协商,坚持对等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追求卓越的发展原则,坚持联合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的技术路线。目前合资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册程序,取得了营业执照。合资公司名称为: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hina-Russia Commercial Aircraft International Co.,Ltd(CRAIC) )。合资公司设在上海。
  中国商飞公司董事长金壮龙表示:“合资公司的挂牌标志着中俄远程宽体客机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我们将与UAC公司精诚合作、团结一心,争取把中俄远程宽体客机项目打造成为中俄合作的典范;按照国际最新主流适航标准,推出更有竞争力的远程宽体客机,努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世界航空市场做出新的贡献。”&
  俄联合航空制造集团总裁尤里?斯柳萨里说:“我对远程宽体飞机项目合资企业的成立表示支持。它的成立,使该项目迈出了最重要的务实的一步,是中俄双方决心长期合作,力求取得项目成功的见证。我们将与中国商飞的同事们一起研制宽体飞机,确保它的生产、实施、售后服务和市场销售等商业活动。”
颁发营业执照&王脊梁摄
  作为远程宽体客机项目的主制造商,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宽体飞机产品研制和技术开发、制造、市场营销、销售、售后支持、咨询和项目管理等其他相关业务。在项目具体实施中,合资公司将充分利用双方母公司的优势资源,开展宽体客机系列化机型的研制工作。合资公司将按照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组建,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首任董事长由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委派,为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副总裁、苏霍伊民用飞机公司总裁乌拉基斯拉夫?马萨诺夫;总经理由中国商飞公司委派,为中国商飞公司总经理助理、宽体客机项目总经理郭博智。合资公司董事会共八人,四名来自中方,四名来自俄方。
现场飞机模型&王脊梁摄
  中俄国际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将按照市场化、规范化原则,在全球招标,优先选择经验丰富、产品具备足够市场竞争力、愿意共担风险的供应商参与研制。合资公司欢迎并鼓励更多的供应商在本土投资或合资进行配套生产。
  目前,双方已经确定了远程宽体飞机系列化发展方案,完成了飞机级指标初步定义,明确了基本型的航程(12000公里)和座级(280座)。近期,项目将转入初步设计阶段,将对系统和设备供应商进行问询。总装将在上海完成。
上海;商飞;俄罗斯
“六一”节来临之际,一项旨在加强困境儿童权益保障的政策在沪出台。市政府今天(5月22日)颁布的《关于加强本市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上海将着力完善困境儿童保障体系,确保三类困境儿童在基本生活、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司法保护等多方面的权益,重点聚焦因监护缺失、监护不当、不法侵害而陷入困境的儿童,并为之建立起相应的安全保护机制。同时,该文件明确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由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各负其责、协同联动予以落实,民政部门负责牵头协调。
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上海海关关区对美国进出口3212.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5%,占同期关区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7.6%。其中,对美出口2381.5亿元,增长14.8%;自美进口830.9亿元,增长30.6%。美国继续保持关区最大出口市场和第2大贸易伙伴地位。
端午节是上半年最后的小长假。记者从春秋航空了解到,今年端午假期期间,日本以及东南亚的短途游最受热捧,机票价格提前2天开始涨价。
视觉焦点
视频推荐
点击排行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中俄推进宽体客机项目 七年首飞十年交付
中俄宽体机模型揭幕现场 拍摄者:财新记者 于达维
  【财新网】(记者 于达维)新一代国产机ARJ21-700已经交付,干线飞机C919即将首飞,筹备多年的中俄合作的项目,也即将揭开面纱。11月2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董事长金壮龙透露,中俄宽体机项目合资公司即将于年底挂牌,预计在10年内完成项目研制和飞机交付。
  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下称UAC)主席尤里·斯柳萨里(Yuri Slyusar)在为中俄宽体机模型揭幕现场表示,这个项目对两国都有重大意义,中国商飞在民用飞机上也积累了大量经验。
  中俄远程宽体客机是两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重大战略性合作项目。日,在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见证下,中国商飞与UAC签署了项目合资合同,中俄两国企业就研制宽体客机正式确立合作关系。双方企业将按照对等原则开展研制工作,在上海组建合资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
  目前合资公司注册审批程序已启动,预计年内将正式挂牌运营。飞机总装在上海完成。
  宽体客机需求旺盛
  中俄远程宽体客机采用双通道客舱布局,基本型航程为12000公里,座级280座;通过采用先进气动设计、大量应用复合材料、装配新一代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等提高飞机综合性能指标,宽体客机将比同类机型有更低的直接运营成本。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可通过加长型、缩短型等系列化发展,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宽体客机将按照国际主流适航标准开展研制。
  根据研制经验,从项目启动到实现首飞,预计需要7年左右时间,到实现产品交付预计需要10年左右时间。目前,双方企业已制定了项目实施计划,将在适当的时候对外公布具体时间。
  在国际航空业中,宽体客机主要是指航程6000公里以上、起飞重量200吨以上、200座位以上的飞机。目前国际航空市场主要的宽体客机包括空客A340、A350、A380、波音777、波音787等。
  对民用航空而言,经济性与安全性、舒适性同等重要,远程宽体客机每公里的耗油量相对越小,可有效降低民用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和ARJ21,C919这样的单通道客机相比,更受国际航空业欢迎的宽体客机,也是航空领域的尖端产品。迄今中国在宽体客机制造上,仍属空白。
  据预测,中国未来将需要6000架左右的客机,其中远程宽体客机大约在1000架左右。另外还有众多起飞重量在同规模的货机。这些飞机如果全部进口,以现在波音787每架近2亿美元计算,约需2000亿美元。
  就市场价值而言,大型宽体客机是整个民航市场中规模最大的一块。对中国来说,研制自己的大型宽体客机,实现民航客机国产化,已是当务之急。
  一个有钱、一个有技术
  中俄两国可以说是,一个有钱、一个有技术。
  2014年5月,中国商飞首次向外界证实已经与UAC签署联合研发生产宽体远程客机的相关合作备忘录,双方技术专家已对该项目展开预先研究和论证。
  UAC成立于2006年,是俄罗斯苏霍伊、米格、图波列夫等八家最大的国营飞机制造厂整合的产物。2016年6月,UAC与中国商飞达成协议创办合资企业,约定共同设计、生产、销售、维护新型飞机。这一合资企业准备开发一系列250-300座的宽体飞机。
  据俄塔社2016年7月报道,斯柳萨里7月12日在英国范堡罗航空展上表示,尽管目前很难准确计算中俄宽体大飞机项目的具体价值,但根据不同的估算,该项目成本将在130亿到200亿美元之间。
  根据政府间协定,UAC与中国商飞将分别为对此项目投入相等资金。负责研发飞机的工程中心将设在莫斯科,而最终组装将在上海的工厂进行。
  据俄罗斯贸易工业部的消息,新的宽体机将以俄罗斯伊尔-96飞机为蓝本进行研制,座位数250-280个,航程达到12000公里. 首架飞机预计将于2023年亮相,2025年交付运营。
  其实,在中国大飞机项目启动之初,俄罗斯航空业就表示希望参与中国的项目。首先他们建议与中国合作研发MC21客机,计划到2012年取代其现有的图-154客机。此后又提出了以伊尔-96客机为基础,研制容纳270人-350人的新型飞机计划。但是当时中国希望从150人-200人座级的窄体机做起,独自开始了大飞机的研制。
  伊尔-96是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研制的一种四发大型喷气式客机,1988年首次试飞,1993年投入商业运营,最大起飞重量为250吨,可以载客235人-300人,航程9000公里-1.15万公里。虽然伊尔-96在指标上接近A340和波音777,但是性能上、经济性上仍有较大差距。
  实际上苏联及俄罗斯早就有伊尔-96客机的改进计划,即伊尔-98客机,主要就是用两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替代现有的四部发动机,从而提高飞机的经济性。但是因为缺乏经费,这个计划一直处于停顿状态。但是在中国专家看来,伊尔-96的设计依然属于过时的技术,中俄宽体机项目完全可能采用全新的设计。
  一位英国分析师在揭幕现场告诉财新记者,从现在展示的模型上看,中俄宽体机的设计应该与伊尔96无关,在运载能力和续程里程上与空客A330接近,宽度达到A350水平。
  在引擎选择上,据航空世界在线(ATW Online)2016年7月报道,斯柳萨里表示,合作双方已要求劳斯莱斯和通用电气提供引擎制造提案,因为目前只有这两家公司的引擎能提供该飞机所需的推力,但中国和俄罗斯也在考虑自主研发引擎。
  据俄罗斯卫星新闻9月27日报道,首个推力为35吨的俄罗斯航空发动机PD-35,计划于2020年前开始飞行试验,2026年前开始量产,其推力高于用于波音787-10梦想飞机的发动机。根据研发人员的估计,建造PD-35需要28亿美元。这笔款项已由俄总统基金会划拨。这款发动机首先计划用于中俄远程宽体客机。
  中国商飞表示,在供应商选择上,仍然坚持市场化、规范化原则。将在全球招标,优先选择经验丰富、产品具备足够市场竞争力、愿意共担风险的供应商。供应商应具备支持型号全寿命阶段工作的能力和经验,拥有完善的适航保障体系、质量管控体系和客户支援能力。双方鼓励更多的供应商在本土投资或合资进行配套生产。目前,双方企业正在对供应商RFI(信息征询书)回复做联合评估。
责任编辑:崔筝 | 版面编辑:李丽莎
文章很值,赞赏激励一下赞 赏首席赞赏官虚位以待赞赏是一种态度1元3元6元12元50元108元其他金额金额(元):赞 赏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caixinenergy
caixin-enjoy
caixin-life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俄远程宽体客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