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增长率率与进出口反向变动是怎么回事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30年来中国的进出口\汇率与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凯恩斯经济学的思路――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考察了中国的进出口、汇率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对中国的价格上升与经济高速增长、价格下跌与经济增幅下降的现象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中国论文网 /3/view-789455.htm  关键词:进出口;汇率;储蓄;收入   中图分类号:F83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20-04DOI:10.3969/j.issn.10.07.04      在凯恩斯学派的宏观经济分析模型中,有经典的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IS-LM模型[1]。本文的分析思路与四部门的IS-LM模型大致吻合,但只考虑了国际贸易因素,而未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因素。笔者认为,在中国资本账户不自由兑换的前提下,有国际贸易的三部门IS-LM模型基本上可以解释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对于分析具体时空的问题来说,如果前提假设与经济现实脱节,那么,无论理论模型多么精巧,其结论必定不能解释现实。因此,本文认真地考察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条件,从中抽象出与现实较为贴近的前提假设、研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理论框架,从而对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做出相对准确一些的结构分析。   一、商品市场均衡分析   基于中国的现实,居民消费额是收入和价格的函数,即C=f(Y,P')   其中,C表示居民消费;Y表示GDP;P'表示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指数。在价格一定时,消费额是收入的增函数,这自不待言。消费额是价格的减函数,这是需求曲线效应:在收入一定时,价格下降,人们将消费更多的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商品和服务,因此消费支出额上升;价格上升,商品和服务变得昂贵,人们减少对于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因此消费支出额下降。价格指数采用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指数,是因为一般老百姓心目中的价格涨跌一般是对于前一期价格而言的,很少有人考虑定基指数概念。   本文采用中国年的数据,可完全证实消费函数:   lnC=0.96InY-0.065lnP'   t1=128.3 t2=-3.8 S1=0.007 S2=0.017   R2=0.999DW=1.74 F=5586.2   中国投资函数的建立相对而言较麻烦,与典型的凯恩斯投资模型有较大的不同。笔者认为,投资是国内总需求和外商投资两个因素拉动的。   影响国内总需求的因素很多,限于篇幅,本文不做分析。笔者用GDP平减指数这个比较全面的价格指数表示总需求的变化。此时受价格影响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价格上升意味着求大于供,呼唤着理性的厂商进行投资,这是供给曲线效应。其二,若理性投资是用银行贷款形成的,由于银行名义贷款利率相对僵硬,不宜作为变量使用,而价格的变动则反映了实际利率的反向变动;若理性投资是以证券融资方式形成,价格变动也反映了实际市场利率的反向变动。况且,在中国经济改革的30多年中,银行信贷多是配给的,证券市场将部分储蓄转化为投资也是近几年的转变,因而银行利率和有价证券收益率都不宜作为变量使用。所以,理性的投资应是价格的增函数,即实际利率的减函数。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一般要求有相应的国内投资资金配套,又可以带动相关的上游、下游产业投资,对国内总投资的拉动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笔者用实际利用外资额代表外商投资作为投资函数的另一个自变量。将此思路用函数形式表达如下:   I=f(P,FI)   上式中,I表示投资;P表示定基价格指数;FI表示外商投资。   本文采用中国年的数据,可完全证投资函数:   lnI=1.39lnP+0.37lnFI   t1=14.6 t2=4.0S1=0.10 S2=0.09   R2=0.9DW=1.61F=344.2 ?籽1=1.03 ?籽4=-0.35   政府购买决定于政府收入(以税收为主),而政府收入又取决于GDP,同时,政府购买又有很强的连续性,受上期政府购买的影响较大。因此,笔者设定,当期政府购买是当期GDP和滞后一期政府购买的函数,即:   Gt=f(Yt,Gt-1)   上式中,G表示政府购买;Y表示GDP。   本文采用中国年的数据,可完全证实政府购买函数:   lnG=-0.98+0.57lnY+0.41lnGt-1   t1=-2.21 t2=3.16t3=2.32S1=0.44S2=0.18S3=0.18   R2=0.997DW=1.11F=2078.9   笔者设定中国的出口额是贸易伙伴国GDP和人民币汇率的函数。在直接标价法下,作为被解释变量出口额与两个解释变量均为正数相关[2],即:   X=f(Yf,e)   上式中,X表示出口额;Yf表示贸易伙伴国GDP;e表示直接标价法的人民币汇率。在选取统计量时,笔者用世界GDP指数替代贸易伙伴国GDP。计量分析结果如下:    lnX=-17.79+3.37lnYf+1.51lne   t1=-34.34 S1=0.52 t2=17.67 S2=0.20 t3=19.12 S3=0.08    R2=0.999 DW=2.10F=4853.84   同出口的机理一样,进口的主要影响因素笔者确定为中国的GDP和直接标价法下的人民币汇率,所不同的是人民币汇率与进口额是负相关的,即:   M=f(Y,e)   上式中,M表示进口额;Y表示中国GDP;e表示汇率。中国的进口模型如下:   InM=0.91InA-0.48Ine    t1=3.08 S1=0.30 t2=-2.21 S2=0.21    R2=0.99 DW=1.76F=763.82   数量模型中,A为国内需求,A=C+I+G。将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和进口函数代入国民收入恒等式,得   Y=fC(Y,P')+fI(P,FI)+fG(Y,Gt-1)+fX(Yf,e)-fM(Y,e)   整理可得出一个关于GDP的多元方程,写成一般函数形式,即   Y=f(P',P,FI,Gt-1,Yf,e)   上式可大略地视为中国的IS曲线表达式。需说明的是,式中的汇率变量在中国一直是政策变量,不会与价格变量产生多重共线效应。   二、货币供求均衡分析   前文分析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简单模型”,因为没有考虑货币变量。以下笔者对货币均衡问题进行了讨论。当收入外生变化时,货币贮藏需求是收入的函数,这在中国大略等于银行定期存款,即:   Mb=f(Y)   上式中,Mb表示货币贮藏需求。实证检验模型如下:   lnMb=-7.27+1.48lnY*    t1=-11.30S1=0.64 t2=22.90 S2=0.06    R2=0.976DW=1.58F=524.22
  该曲线的斜率首先与收入水平有关,这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效应。该曲线的斜率又与中国的各项福利制度有关。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中国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公众的存款愿望日益强烈,这条曲线的斜率愈发陡峭。该曲线的斜率还与心理预期有关,在公众心中产生了通货膨胀预期时,该曲线的斜率将趋于平缓;反之,在公众心中产生了通货紧缩或失业预期时,该曲线的斜率将趋向陡峭[3]。   当收入(即商品与服务的数量)一定时,价格是货币交易需求的函数,即P=f(Ma),Ma表示交易需求。在中国,交易需求大略等于狭义货币M1,①这是现实的购买力。当收入一定、货币供给量一定和贮藏需求曲线的斜率一定时,交易需求的货币量就被决定了。Ma决定着价格水平。在中国经济改革的30多年中,无论是中央银行被动地服从财政部的要求增发贷款,还是中央银行主动的货币扩张,每每价格上涨必先有MI的上升,否则就没有强大的现实购买力。即,价格是交易货币量和实际收入的函数:   P=f(Ma,Y*)   实证检验模型如下:   lnP=0.76nlMI-0.7lnY*   t1=11.32S1=0.07 t2=-9.41 S2=0.08   R2=0.98DW=2.32F=115 ?籽1=0.70 ?籽2=-0.57    Ms=Md(=Ma+Mb=M2)是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在改革初期,中国的货币供给可大略地视为财政当局通过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由于改革初期中国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中央银行的货币扩张和货币紧缩政策便可以变动货币供应量。当收入一定、贮藏需求曲线斜率一定时,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应量,可以直接改变交易需求的货币量,从而改变价格。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专业银行商业化的进程开始了。因此,中央银行一家决定货币供给量从而决定价格(收入一定时)的局面被打破,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大大减弱。中国的货币(M2)乘数可以表示为   K2=   式中,K2为M2乘数,rl为法定准备金率,rov为商业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率,q为现金漏损率,即流通中的现金对全部存款的比率。   从货币供给总量角度来看,商业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率对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率起着相当大的制约作用,从而造成了“刹车易启动难”的局面。在银行信贷过量增长造成经济过热时,央行可以用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强行拉起下降的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相反,当由于商业银行“惜贷”(超额准备金率上升)造成货币供给量减少时,央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的努力却未必奏效。因为,商业银行惜贷是由于存在着较大的信贷风险,否则,商业银行是不会做出此等非理性行为的。央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于降低信贷风险无补,所以,央行的努力很难奏效。在央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必须守法――收缩信贷,别无选择,使得准备金不少于法定数额;在央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可不是说商业银行必须信贷扩张――准备金不得高于法定数额,而是由商业银行在安全和盈利之间做理性的选择。   从用于交易的货币量来看,中国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随着改革进程而渐弱的。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中国各种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加之职工下岗和下岗预期的影响,公众的货币贮藏需求渐大。虽然中国从1996年开始7次降低存款利率并加收利息税,但是,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仍一路上升。在货币供给曲线位置一定时,贮藏需求的增大,就是交易需求的减少。就交易货币量而言,无疑是央行、商业银行和其它经济主体共同决定的。我们把货币的交易需求大略地用MI表示,MI的货币乘数为:   KI=   式中,KI为MI乘数,n为可开列支票的活期存款占总存款的比率,其它符号意义同K2。   货币贮藏需求的上升(大略以定期存款表示),从而n的下降,在其它因素不变时,导致KI的缩小。正如对K2的讨论一样,rov的变化也在对KI起缩小作用。在物价下跌过程中,社会公众的继续下跌预期无疑也在对交易货币量下降起着推动作用。   显然,本文分析集中在通货紧缩方面,通货膨胀时的经济运行机理正好相反。按均衡条件Ms=Md=Ma+Mb联立有关方程,可得LM曲线方程,即给定收入所对应的均衡价格。   三、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均衡点的移动与几点思考   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联立IS和LM两条曲线方程,即可求得均衡价格和均衡GDP的解。将IS曲线和LM曲线置于一个平面内,找到商品供求和货币供求同时均衡的点E0。   如果接受经济增长是好事这一规范判断,那么,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未必是合意的收入水平。因此,在可能的条件下,政府就要动用财政的、货币的政策工具,将国民收入的均衡点向合意的位置推动。在中国经济改革的20多年中,往往首先对经济增长率做出一个数量目标,然后主要以扩大投资(包括内资和外资)的方式努力实现之。基本不受价格约束的政府的投资首先要由银行做出资金安排,在具体投资单位的银行账户上形成一笔贷款(在专业银行时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即形成了一块交易货币量。央行宣布下调人民币汇率,收购企业出口赚回的外汇后,也会在出口企业的账户上形成更多的人民币活期存款。上述两种情况均可使Ms曲线下移货币供给量扩张,LM1曲线移至LM2(见图1)。在贮藏需求曲线不变(或变缓)的条件下,Ma的扩张必然导致价格的上涨,价格的上涨呼唤着受价格影响的投资,IS1曲线随之移至IS2。于是,LM2与IS2的交点E1就是新的均衡点。在新的均衡点,P1大于P0,Y1大于Y0。在改革的30多年中,大都是物价上涨与经济高速增长结伴而行。   在中国经济出现货币紧缩、物价下跌的局面时,国家财政方面为了促使经济升温,往往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了数额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工程投资(属于I0部分),商业银行体系积极地提供了货币。央行将法定准备金率连续下调,努力扩大货币供给。但是,由于货币贮藏需求曲线斜率渐陡,往往货币供给仍嫌不足。在图2中表现为,LM上移的幅度不足以拉动物价上升,且有下降。于是,受价格影响的投资发生额便收缩,IS曲线下移的幅度小于图1中IS曲线下移的幅度。在图2上,新的均衡点E1对应的物价P1较之P0下降,收入Y的增幅较之图1的Y增幅(Y1-Y0)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笔者对改革以来中国经济运行做了初步的结构分析,力图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以及“是多少”一类的问题,基本属于实证分析范畴。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是否可以有这样一些思考:   第一,影响中国国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是投资,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适度的事前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态势是拉动投资必要条件。在短期内,甚至中期内,反映供求关系和实际利率的信号――价格仍是影响投资的主要变量。有关当局在调节价格稳中有升方面仍要采取积极的政策。   影响中国价格水平的重要因素是MI,如前所述,中央银行增加供给量的能力已经大大受限,出现了“不能用绳子推车”的局面。拉动经济增长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落到了财政政策的肩上。中国的人口已超过13亿,国内市场的容量是相当大的。总需求不足的尴尬在于:一方面,高收入阶层没有新的消费热点(对国产商品),从而大量储蓄;另一方面,低收入阶层对国产商品的消费能力太低。低收入家庭需求不足受预算约束是自不待言的,但是,同时也受预期收入看糟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财政政策的目标如果能够指向低收入家庭,应该是可以拉动消费需求,从而拉动投资需求的。我们所说的“指向”,一是指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提高低收入家庭的货币收入;二是指尽快、甚至强制建立和完善社保体系。我们通常认为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高收入者,这应该是在预期乐观的前提下成立的规律。如果预期悲观,低收入者比高收入者更善于节衣缩食。是否可以这样考虑,若想提升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说,建立乐观的预期甚至比增加收入更为重要。   第二,在长期中,影响投资的变量应该是技术进步,政府对技术进步问题应常抓不放。在中国改革的20多年中,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技术进步方面仍嫌不足。中国企业对高回报率产品的核心技术掌握状况、高技术人才的储备状况,甚至包括国家在该方面的政策导向,都是不能令人乐观的。因此,企业创造新的消费热点、乃至于以供给引导需求的能力是比较低的,总供给只能是总需求的被动反应函数。实业界如果掌握了较高的技术,且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那么,总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拉动总需求的。一国的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最终要取决于科学技术。   第三,在长期中,我们完善金融市场的任务是艰巨的。众所周知,商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而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重要场所是金融市场,即,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我们所说的“完善”在于两个层面:一是指较大的市场参与率和较大的市场容量,二是指较多品种的金融产品和较高的金融交易法制化程度。经济中如果存在着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有一个可计算的、齐一的金融资产收益率,不仅对于厂商的实际投资是重要的,而且对于技术创新也是相当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郝雁.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与汇率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7(8).   [3]刘巍.对中国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1999(5).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
年江苏省各经济类型企业进出口额
(单位:万美元)
经济类型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出口 国有企业 1284597 1437264 1579037 1774933 2079459
集体企业 379995 424385 446692 488119 710286
中外合作企业 37426 50670 94802 152958 141916
中外合资企业 1543897 2004875 2398139 2846005 3405400
外商独资企业 4941109 7367286 9868906
进口 国有企业 747453 724622 668662 725334 832382
集体企业 217800 295997 267035 312123 429304
中外合作企业 33172 46125 97208 143808 142576
中外合资企业 1658827 1988967 2392255 2780454 3112895
外商独资企业 5339996 7016541 8250451 9534416 9604995表中2008年进出口总额增长率最高的经济类型是(
)。A.国有企业B.集体企业C.中外合资企业D.外商独资企业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A.105000亿元B.96000亿元C.9800亿元D.9000亿元3
4A.南通市、扬州市B.盐城市、南通市C.徐州市、南京市D.宿迁市、扬州市5A.有三个和尚:大者懒,落座就不愿起身;中者好动;小者讨厌诵经却喜欢听鸟鸣。住持这样安排其工作:大者司晨钟暮鼓,天天坐堂诵经;中者下山化缘;小者寺内遍植林木B.尽管有时日光灯镇流器所发出的声音会破坏宁静,使人心烦意乱,但由于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明亮的工作生活环境,人们还是喜欢用日光灯C.晶体管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严重影响着测量仪器和控制系统正常工作,有人则利用晶体管这一物理特性去测定温度,结果发明出“PN结温度传感器”D.某医院针对“护士服务不到位,不是找不到人,就是请不动”投诉,立即调整了护士分工:需走动的工作多安排新护士,需要“坐功”的则以老护士为主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都有什么?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都有什么?
09-02-27 &
人民币升值,什么东西都涨价,尤其是日常用品最为突出,买什么东西都贵,还有我身边的事情,虽然人力值钱了,但是外资公司为了赚更多的钱,纷纷从中国撤资,到其它便宜劳动力的国家去,像我们公司涨工资,涨是肯定的,但是要加产量,试想想涨工资就等于涨产量,你说涨工资有什么用,而且物价上涨,过去一个茶叶蛋5毛钱,现在得1元钱,你说这是好事吗?人民币升值以我们老百姓的眼光看,没有好处,全是坏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模型测算依据 汇率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首先表现为进出口价格变动引起的初始影响(直接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这一影响的大小主要由进出口价格弹性决定。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发展的定量分析显示,我国出口价格弹性为1,即我国出口价格相对世界出口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进口价格弹性为0.4,即我国进口价格相对世界进口价格每下降1个百分点,进口增长率提高 0.4个百分点。 汇率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除了要考虑进出口价格变动引起的初始影响外,还要考虑汇率变动引起经济增长变化的回波效应(间接影响)。对进口而言,汇率升值的初始影响会导致进口增加,但升值造成出口需求下降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放缓,却会减少对进口的需求。定量分析表明,我国 GDP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实际进口增长率减少1.33个百分点,因而进口的回波效应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对出口而言,作为经济贸易大国,不仅汇率升值的初始影响会抑制出口;同时,由于本国经济贸易减速将导致世界经济贸易趋缓,又会进一步减少本国的出口需求。定量分析表明,世界经济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实际出口增长率减少2.7个百分点,因而出口的回波效应对减少出口表现为叠加效应。 由此可见,货币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进口的刺激作用,国内国际经济减缓对进出口的影响,强于价格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2.测算结果及分析 按照人民币升值1%、2%、3%和5%四种情况,经模型测算,其对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影响,如表1和表2所示。根据表1和表2,人民币升值2%,出口增速减少1.5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增加0.2个百分点。按2004年数据计算,相当于出口减少91亿美元,进口增加12亿美元,贸易顺差由320亿美元减少到 217亿美元,减少净出口需求852亿元人民币,大约影响当年GDP增长率(当年支出法GDP为140776亿元,增长9.5%)中0.6个百分点。汇率升值后,能源、原材料、机器设备等进口产品的价格降低,国内相应产品价格也会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下降,企业投资意愿有可能增强;同时,国内价格水平下降以及出口受阻,也会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消弱企业投资意愿,综合作用的结果,名义投资下降0.2个百分点,实际投资增长0.2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下跌有利于消费增加,但受经济增长减慢的影响,收入水平会有所下降,实际消费增速降低0.1个百分点。考虑到三大需求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4个百分点,就业减少50万人,财政收入增速下降0.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增加额增速下降0.7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M0、M1和M2增速分别下降0.4、0.5和0.4个百分点。 模型测算显示,一次性汇率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会随着时间递减,第二年影响减弱一半,两年后影响基本消失。参考资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刍议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07-02 08:56:00 ] 作者:王国中 编辑:Studa_hasgo122 贸易条件反映一国贸易状况,其改善或恶化将直接导致一国实际资源的流入与流出,反映一国实际福利的变动情况。反映货币比价的汇率变动会对贸易条件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贸易摩擦,改善贸易条件。 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不仅包括商品或纯易货贸易条件(N),还有贸易收入条件(I)、单边要素贸易条件(S)及双边要素贸易条件(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贸易收入条件和单边要素贸易条件。但由于贸易条件(N)最易计算,所以大多数经济学文献中使用贸易条件这一概念。在一个两国世界中,贸易条件(N)可以表示为一国出口商品价格和该国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而在一个具有多种贸易商品的世界中,贸易条件定义为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该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用Px代表出口价格指数,Pm代表进口价格指数,其计算公式为N =(Px / Pm )100。显然用本币或外币衡量的进出口商品比价的贸易条件(N)与反映一国货币同国外货币比价的汇率存在着联系。事实上,汇率的变动将不仅通过价格的变化在短期内对贸易条件产生影响,而且将会长期通过对进出口商品的数量、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而对贸易条件发生作用。 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影响的短期静态分析 关于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最常被引证运用的是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弹性分析法,该方法考察的是在汇率贬值情况下贸易条件是改善还是恶化。之所以用到弹性的概念,是由于货币贬值同时改变了以本币或外币表示的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而决定贸易条件改善与否取决于出口商品本币(外币)上升(下降)的幅度是大于还是小于进口商品价格上升(下降)的幅度。一国货币贬值,该国出口商品可以保持本币价格不变,当然也可以上升。而进口商品由于货币贬值导致本币价格上升、需求下降,国外出口商为了维持一定市场份额,使得本国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有可能下降。用ηDX 、ηDM分别表示进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ηSX 、ηSM 分别表示进出口供给价格弹性,则在汇率贬值情况下有如下结论: 当ηSX ηSM &ηDX ηDM 时,汇率贬值恶化了一国的贸易条件; 当ηSX ηSM =ηDX ηDM 时,汇率贬值对贸易条件不起作用; 当ηSX ηSM &ηDX ηDM 时,汇率贬值改善了一国的贸易条件。 这种弹性分析法建立在外汇市场稳定及其它条件不变前提下,是一种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所谓贸易条件的改善除了从分析中的弹性变化理解外,通常指的是该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其进口商品价格有所提高,反之则为恶化。其经济学的含义在于单位出口商品能否比原来换得更多的进口商品,若能则表明贸易条件改善,否则贸易条件恶化。汇率贬值无疑成为许多国家在一定条件下促进出口、改善贸易条件的手段。但是贸易条件提高了,也不能因此判定一国贸易状况得以好转。同理汇率升值在一定条件下会降低一国贸易条件,但也不能因此得出一国贸易状况恶化的结论。其原因在于贸易条件的变化是许多对该国和世界其余国家有影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仅凭单一的贸易条件的变化不能确定这些力量对该国净福利影响的结果,这也成为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影响的短期静态分析的缺陷所在。所以我们将在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的基础上分析其数量、结构等方面的效应,从而全面理解汇率变动对贸易收入条件、单边要素贸易条件的影响,如此深入揭示汇率变动背后的对贸易条件的一系列作用机制。 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影响的长期动态分析 如前所述,汇率变动的价格效应在短期内将产生直接快速的效果。然而作为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汇率已成为一国调控经济的重要目标变量,在贸易方面则不仅反映在谋求进出口量的变化上,还需考虑贸易结构、成本、福利及整体状况等许多方面。 短期内,由于信息传递、反应的时滞效应,汇率变动通过价格的变化所产生的数量效应并不会立即显现。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这种效应才得以全面展现。考察贸易收入条件(I),其计算公式为I =(Px / PM )Qx ,Px 与Pm 同商品贸易条件,Qx 代表出口量指数,该指标意指以出口为基础的进口量。但是单纯从商品贸易条件(N)的变化上难以反映出贸易收入条件的变化,因为指标I的取值决定于N与Qx 的乘积。此外,如果一国出口产业规模效益比较明显,出口量的扩大则会引致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进而使出口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通过贸易换取了更多的国外资源,从而提高了本国的福利。但是对于大国或某种商品的主要供应国而言,其出口的增长有可能引起出口价格的大幅下降,一旦出口价格下降的幅度超过出口量增加的幅度,则贸易收入条件恶化,进而引起贫困化增长。 除汇率变动的数量效应外,由于进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不同,因而汇率的变动对贸易商品的进出口量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劳动力工资及其他要素成本也因汇率的变动而发生变化,使得进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同样发生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将对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产生影响。显然这种影响因素较之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差异化的国内产业与对外贸易政策等决定因素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贸易商品结构调整的效果,从长期看,可能有利于本国贸易商品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有利于提升贸易及产业竞争力。考察单边要素贸易条件(S),其计算公式为S =(Px / Pm )Zx ,Px 与Pm 同商品贸易条件,Zx 代表出口部门的生产率指数。由于企业力图在汇率变动的环境中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从而增强竞争力,由此Zx 的值可以得到较大提高,即使商品贸易条件下降,但是单边要素贸易条件依然可以上升。 以上分析表明,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存在多方面的作用机制。在假设汇率变动而外部世界一定的条件下,这种变动的影响在短期首先通过价格效应作用于商品贸易条件,其前提必须满足一定的弹性条件。而从较长时间来看,汇率变动的数量效应将发生作用,贸易收入条件将依赖于商品贸易条件及出口量指数而发生变化。此外,汇率变动还将因进出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不同、生产投入及要素成本的变化而对进出口量及商品结构产生影响,国内企业生产率同样发生变化,进而单边要素贸易条件可能发生变化。即使贸易条件下降,贸易收入条件和单边要素贸易条件也可能上升。因此整体贸易状况与福利的变化需要综合考虑贸易条件的变化。 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条件影响分析 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人民币汇率在较长时期内的贬值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发展。但是出口量的持续增长不仅加剧了贸易摩擦,且自身的贸易条件也面临着恶化的危险,福利遭受损失,经济增长也受到影响。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我国贸易条件的变化等已成为经济中的热点问题。 依据分析,选取贸易条件为被解释变量,其影响因素包括汇率以及汇率变动产生的数量效应以及结构成本方面的效应。此处,为简单起见,贸易条件依据通常做法用商品贸易条件(N)代表,选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说明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直接作用,我国贸易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份额(XW)说明汇率变动的数量效应,国内零售价格指数(RI)说明汇率变动的成本效应,因此模型为:ψ(TOT )=(REER,XW,RI )。实证选用对数模型,依据下表所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如下: lnTOT=3.4lnREER-0.1030 lnXW + 0.0959lnRI (11.7109) (5.7788) (-2.9078) (2.1815) R 2=0.8470 DW =0.6316 F =36.9013 查表并对比模型参数可知,该模型通过统计及计量经济学检验。从经济学意义来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变动1%,贸易条件同向变动0.1474%;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份额每变动1%,贸易条件反向变动0.1030%;国内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每变动1%,贸易条件同向变动0.0959%。由此可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较变量XW与RI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更大,说明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直接作用是显著的,而汇率变动的数量效应与成本效应则由于机制传递、调整及其他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效果则较弱。其中XW与贸易条件的反向变动说明当出口量增大时,我国的贸易条件是恶化的。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增加即人民币升值时,贸易条件得以改善,反之则恶化。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对贸易条件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一般商品贸易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贸易收入条件与单边要素贸易条件非常重要,只有综合考虑多重贸易条件的综合效果,才能较为全面的判定一国贸易条件及贸易整体状况的变化情况。 汇率变动对于贸易条件的影响并非仅是直接单一的作用机制,而是多方面的,包括在价格上的直接反映与作用以及由于价格信号而导致的数量、成本、结构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从表面上看是价格连锁作用,但是从长期考察却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影响,从而在功能上改变或提升了经济实力,因而将进一步推动一国贸易条件的改善与好转。其有益的启示在于,由于存在诸多的前提与限制条件,因此探讨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不能仅停留在短期静态上,需要从长期动态的角度进行全面的考察,同时需要注意分析的范围和条件,由此即使汇率调整在短期内可能造成贸易条件的恶化,但从经济发展长期看有可能是有利的。 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作为解释变量较之名义汇率或实际汇率更具合理性。其原因在于有效汇率被用于度量一个国家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可以被用于研究货币危机的预警指标,还可以被用于研究一个国家相对于另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因此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作为对贸易条件的解释变量,更能说明其中的作用机制。而用商品贸易条件代替其他贸易条件则遵循通常的做法,引入其他解释变量体现了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多方面的作用,是对贸易收入条件与单边要素贸易条件的说明,因而增强了模型的解释能力。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贸易条件的变动具有重要影响,其总体贬值与贸易条件的恶化存在相关关系,同时实证显示出口量的扩张加剧了贸易条件的恶化。 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加剧、贸易条件恶化的诸多现实表明,汇率与贸易条件之间的互动关联急需得以协调理顺,以改善贸易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其着眼点在于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适度升值将改善不断恶化的贸易条件,不仅可以限制由于出口量的增大而导致的贫困化增长,同时对国内要素成本与进出口商品结构将产生影响。贸易条件改善的目的在于增强贸易条件内生化决定的能力,即国内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及产品结构与竞争力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相对于贸易他国的实力与水平。这就无疑要求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或地区,尤其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必须协调增长与发展的关系,既要发挥本国比较优势,更要注重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与水平。通过不断改善贸易条件的坚实基础,消除汇率变动的外部影响与自身经济实力的内部作用的被动消极因素,形成经济变量良性影响、政策调整操作空间较大的经济发展状况。 人民币升值的贸易条件效应研究(谢朝阳) | [&&] [&&] --------------------------------------------------------------------------------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人民币升值的贸易条件效应进行了研究。在阐明各种贸易条件内涵及其对贸易利益影响的基础上,文章从理论层面上分析了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说明人民币升值并不一定意味着我国的贸易条件将发生改善或恶化,这要取决于我国的进出口供给和需求弹性。笔者通过对2005年7月人民币升值以来贸易条件的实证计算和分析发现,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价格贸易条件明显改善,收入贸易条件变化不大,贸易条件总体得到改善。人民币稳定升值的汇率政策与“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外贸增长方式由量的增加到质的提高转变”的贸易政策是统一的,为了促进这一外贸政策的实现,人民币的稳定升值是合理且必须的。 关键词:贸易条件 人民币 汇率 贸易条件反映一国的贸易状况,其改善或恶化将直接导致一国实际资源的流入与流出,反映一国实际福利的变动。根据贸易条件的定义,其与对进出口价格有直接影响的汇率关系密切。2005年7月,我国央行宣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原来8.276:1调整为8.11:1,人民币升值2%。此后,人民币汇率一直呈稳定上升态势,2006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8.0,而到了2007年7月,更是达到7.57:1。人民币汇率的这种变化对我国的贸易条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影响程度如何?人民币的升值会不会打击我国的对外贸易?这样的汇率政策是否合理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就将带着这些问题,探讨一下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的贸易条件效应,以期能够通过对贸易条件变动结果的分析得出人民币汇率合理变动的一些结论。 贸易条件的种类及其对贸易利益的影响 在国际经济学理论中贸易条件可分为三类:纯贸易条件(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简称NBTT)、收入贸易条件(income terms of trade,简称ITT)、要素贸易条件(factorial terms of trade,简称FTT)。这三类贸易条件中纯贸易条件最为常用,而收入贸易条件普遍被认为最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在这里本文也主要讨论这两类贸易条件。 纯贸易条件(NBTT)又称价格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国出口与进口的交换比价,反映的是单位出口商品的进口能力。公式表示为:NBTT=Px/Pm。式中Px、Pm分别为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其经济学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当NBTT>1时,表示价格贸易条件改善;当NBTT<1时,表示价格贸易条件恶化。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一国的贸易利益或经济福利的增加。 收入贸易条件(ITT)是联系出口数量,反映一国出口商品的整体进口能力的指标。公式表示为:ITT= Px/Pm·Qx。式中Qx为出口数量指数。由于ITT是由NBTT和Qx两个因素决定,所以ITT与NBTT的变动方向不一定一致。在NBTT恶化时,由于Qx有可能大幅上升,ITT有可能不降反升。由于ITT反映了一国出口商品的总体进口能力的变动以及一国通过对外贸易满足本国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的能力,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较为直接。但该指数无法说明贸易条件的改善是由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技术含量提高还是由于低价促销带动出口数量增长,无法表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实际竞争能力。 要素贸易条件(FTT)又分为单要素贸易条件(single factorial terms of trade,简称SFTT)和双要素贸易条件(double factorial terms of trade,简称DFTT)。其中SFTT=Px/Pm·Zx,DFTT= (Px/Pm)·(Zx/Zm)。式中Zx和Zm分别是出口和进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指数。要素贸易条件表明,NBTT恶化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因为出口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出口价格下降,而国外进口品生产率的下降会使进口价格上升,但无论发生哪种情况,一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劳动生产率上升或下降的幅度是否超过了价格的上升或下降的幅度,而不是取决于价格贸易条件。 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影响的理论分析 贸易条件即Px/ Pm,现以Px和Pm 分别代表用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品和进口品的价格,X 和M 分别为本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R为外汇汇率(直接标价法)。R·Px和R·Pm分别表示用本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和进口价格。Exs为本国出口商品供给弹性,Exd为本国出口商品需求弹性,Ems为本国进口商品供给弹性,Emd为本国进口商品需求弹性。根据弹性的定义有: 解(1)和(2)组成的联立方程,得到: 解(3)和(4)组成的联立方程,得到: 贸易条件为,根据(5)和(6),可以得到: 本币贬值表现为dR/Rφ0,本币升值表现为dR/Rπ0 ;贸易条件改善表现为│dPx/Px│π│dPm/Pm│,贸易条件恶化则表现为│dPx/Px│φ│dPm/Pm│。从(7)式可见,弹性不同,汇率变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不同。从弹性角度进行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会出现: 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即Exs和Ems为无穷大。此时,本币对外贬值会使贬值国贸易条件恶化;出口商品供给弹性Exs无穷大,但进口商品供给弹性Ems小于进口商品需求弹性Exd 。此时,本币对外贬值可以改善贬值国贸易条件;进口商品供给弹性Ems无穷大,但是出口商品供给弹性Exs小于出口商品需求弹性Exd。此时,本币对外贬值会使贬值国贸易条件恶化;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之积等于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之积。此时,贬值不会影响贬值国贸易条件;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之积小于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之积。此时,贬值可以改善贬值国贸易条件。 由以上分析可见,从理论来讲,人民币升值并不一定意味着我国贸易条件将发生改善或恶化,人民币升值后贸易条件的变化要取决于我国的进出口供给和需求弹性。 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贸易条件变动的实证分析 (一)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贸易条件的总体变动 为了考察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贸易条件效应,本文选取了2005年7月人民币升值以来的美元折合人民币的每月平均汇率作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参看指标。在贸易条件上,本文采用中国海关总署按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缩写HS)公布的各类指数的原始数据,计算了2005年7月到2006年9月期间每月的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参见表1)。 从表1及图1可见,人民币自2005年7月以来一直呈稳定升值态势,2006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突破8.0,目前仍呈升值走势。同期贸易条件的变化由表1及图2看到,价格贸易条件基本在1左右变动,没有大幅度偏离1,表现比较平稳;收入贸易条件基本在1.2左右变动,波动幅度较价格贸易条件大,在价格贸易条件基本平稳的条件下,这说明收入贸易条件的波动主要是来自人民币升值以来出口数量指数的波动,尽管如此,仍能看到,收入贸易条件的总体走势也比较平稳,没有大幅度波动。 (二)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贸易条件变动的效应分析 1994年我国进行了外汇体制改革,当时的人民币是一次性贬值50%,此后人民币实行的是单一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盯住美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8年以后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8.27(RMB¥/US$)的水平。同期我国贸易条件的表现是价格贸易条件一直呈恶化趋势,收入贸易条件一直呈改善趋势(参见表2)。 对比人民币升值前后我国的价格/收入贸易条件和出口数量指数等指标可以发现: 人民币升值后,价格贸易条件虽然每月都有波动,但基本在1左右变动,没有大幅度偏离1,表现比较平稳,与过去价格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趋势相比,价格贸易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一改善也就意味着我国的贸易利益或经济福利与过去相比得到增加。 人民币升值后,出口数量指数与过去相比明显降低,但在出口价格指数提高的条件下,收入贸易条件虽在个别月份出现下降趋势,但总体表现也比较平稳,与过去收入贸易条件逐年改善的趋势相比,人民币升值后收入贸易条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这反映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商品的总体进口能力影响不大。 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出口数量与过去相比减少,出口贸易受到抑制,但对比人民币升值以来的各月数据可以发现,人民币升值对对外贸易带来的被动影响并不明显,稳定升值可以被市场接受。从表1可见,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我国出口数量指数与过去年份相比在整体降低的趋势下,各月份间的波动幅度并不过大,虽然升值后我国的出口数量指数降低,但很快又都恢复。如在2006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8.0以后的初期,我国出口数量减少,当期收入贸易条件恶化,但很快出口数量又恢复了,且收入贸易条件也恢复了以往的趋势。 结论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从理论来讲,汇率波动时,贸易条件会以汇率波动的一定比例发生变动,但并不能说明人民币升值一定意味着我国的贸易条件将发生改善或恶化,贸易条件将如何改变要取决于我国的进出口供给和需求弹性。 从人民币稳定升值后的现实结果看,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得到改善,收入贸易条件基本没有变化,贸易条件总体得到改善。反映了我国出口商品的总体进口能力没有降低的情况下,贸易利益或经济福利与过去相比得到增加。 人民币稳定升值带动我国出口减少,但在价格贸易条件改善的情况下,收入贸易条件没有大的变化,说明人民币稳定升值带来我国对外贸易出现由过去量的增加带动对外贸易发展向质的提高带动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向,而这恰好与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外贸增长方式由量的增加到质的提高转变”的目标吻合,人民币稳定升值的汇率政策与当前提出的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贸易政策是统一的。因此,如果坚持目前的外贸政策,那么人民币的稳定升值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其未来一定幅度的继续升值是可以接受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从理论来讲,汇率波动时,贸易条件会以汇率波动的一定比例发生变动,但并不能说明人民币升值一定意味着我国的贸易条件将发生改善或恶化,贸易条件将如何改变要取决于我国的进出口供给和需求弹性。 从人民币稳定升值后的现实结果看,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得到改善,收入贸易条件基本没有变化,贸易条件总体得到改善。反映了我国出口商品的总体进口能力没有降低的情况下,贸易利益或经济福利与过去相比得到增加。 人民币稳定升值带动我国出口减少,但在价格贸易条件改善的情况下,收入贸易条件没有大的变化,说明人民币稳定升值带来我国对外贸易出现由过去量的增加带动对外贸易发展向质的提高带动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向,而这恰好与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外贸增长方式由量的增加到质的提高转变”的目标吻合,人民币稳定升值的汇率政策与当前提出的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贸易政策是统一的。因此,如果坚持目前的外贸政策,那么人民币的稳定升值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其未来一定幅度的继续升值是可以接受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汇率波动时,贸易条件会以汇率波动的一定比例发生变动,但并不能说明人民币升值一定意味着我国的贸易条件将发生改善或恶化,贸易条件将如何改变要取决于我国的进出口供给和需求弹性。 从人民币稳定升值后的现实结果看,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得到改善,收入贸易条件基本没有变化,贸易条件总体得到改善。反映了我国出口商品的总体进口能力没有降低的情况下,贸易利益或经济福利与过去相比得到增加。 人民币稳定升值带动我国出口减少,但在价格贸易条件改善的情况下,收入贸易条件没有大的变化,说明人民币稳定升值带来我国对外贸易出现由过去量的增加带动对外贸易发展向质的提高带动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向,而这恰好与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外贸增长方式由量的增加到质的提高转变”的目标吻合,人民币稳定升值的汇率政策与当前提出的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贸易政策是统一的。因此,如果坚持目前的外贸政策,那么人民币的稳定升值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其未来一定幅度的继续升值是可以接受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模型测算依据 汇率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首先表现为进出口价格变动引起的初始影响(直接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这一影响的大小主要由进出口价格弹性决定。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发展的定量分析显示,我国出口价格弹性为1,即我国出口价格相对世界出口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进口价格弹性为0.4,即我国进口价格相对世界进口价格每下降1个百分点,进口增长率提高 0.4个百分点。 汇率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除了要考虑进出口价格变动引起的初始影响外,还要考虑汇率变动引起经济增长变化的回波效应(间接影响)。对进口而言,汇率升值的初始影响会导致进口增加,但升值造成出口需求下降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放缓,却会减少对进口的需求。定量分析表明,我国 GDP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实际进口增长率减少1.33个百分点,因而进口的回波效应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对出口而言,作为经济贸易大国,不仅汇率升值的初始影响会抑制出口;同时,由于本国经济贸易减速将导致世界经济贸易趋缓,又会进一步减少本国的出口需求。定量分析表明,世界经济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实际出口增长率减少2.7个百分点,因而出口的回波效应对减少出口表现为叠加效应。 由此可见,货币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进口的刺激作用,国内国际经济减缓对进出口的影响,强于价格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2.测算结果及分析 按照人民币升值1%、2%、3%和5%四种情况,经模型测算,其对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影响,如表1和表2所示。根据表1和表2,人民币升值2%,出口增速减少1.5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增加0.2个百分点。按2004年数据计算,相当于出口减少91亿美元,进口增加12亿美元,贸易顺差由320亿美元减少到 217亿美元,减少净出口需求852亿元人民币,大约影响当年GDP增长率(当年支出法GDP为140776亿元,增长9.5%)中0.6个百分点。汇率升值后,能源、原材料、机器设备等进口产品的价格降低,国内相应产品价格也会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下降,企业投资意愿有可能增强;同时,国内价格水平下降以及出口受阻,也会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消弱企业投资意愿,综合作用的结果,名义投资下降0.2个百分点,实际投资增长0.2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下跌有利于消费增加,但受经济增长减慢的影响,收入水平会有所下降,实际消费增速降低0.1个百分点。考虑到三大需求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4个百分点,就业减少50万人,财政收入增速下降0.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增加额增速下降0.7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M0、M1和M2增速分别下降0.4、0.5和0.4个百分点。 模型测算显示,一次性汇率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会随着时间递减,第二年影响减弱一半,两年后影响基本消失。参考资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升值干掉出口企业,贬值干掉进口企业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把用的东西提高价格,钱就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生活就要节俭。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人民币升值,什么东西都涨价,尤其是日常用品最为突出,买什么东西都贵,还有我身边的事情,虽然人力值钱了,但是外资公司为了赚更多的钱,纷纷从中国撤资,到其它便宜劳动力的国家去,像我们公司涨工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人民币升值,什么东西都涨价,尤其是日常用品最为突出,买什么东西都贵,还有我身边的事情,虽然人力值钱了,但是外资公司为了赚更多的钱,纷纷从中国撤资,到其它便宜劳动力的国家去,像我们公司涨工资,涨是肯定的,但是要加产量,试想想涨工资就等于涨产量,你说涨工资有什么用,而且物价上涨,过去一个茶叶蛋5毛钱,现在得1元钱,你说这是好事吗?人民币升值以我们老百姓的眼光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模型测算依据 汇率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首先表现为进出口价格变动引起的初始影响(直接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这一影响的大小主要由进出口价格弹性决定。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发展的定量分析显示,我国出口价格弹性为1,即我国出口价格相对世界出口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进口价格弹性为0.4,即我国进口价格相对世界进口价格每下降1个百分点,进口增长率提高 0.4个百分点。 汇率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除了要考虑进出口价格变动引起的初始影响外,还要考虑汇率变动引起经济增长变化的回波效应(间接影响)。对进口而言,汇率升值的初始影响会导致进口增加,但升值造成出口需求下降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放缓,却会减少对进口的需求。定量分析表明,我国 GDP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实际进口增长率减少1.33个百分点,因而进口的回波效应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对出口而言,作为经济贸易大国,不仅汇率升值的初始影响会抑制出口;同时,由于本国经济贸易减速将导致世界经济贸易趋缓,又会进一步减少本国的出口需求。定量分析表明,世界经济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实际出口增长率减少2.7个百分点,因而出口的回波效应对减少出口表现为叠加效应。 由此可见,货币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进口的刺激作用,国内国际经济减缓对进出口的影响,强于价格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2.测算结果及分析 按照人民币升值1%、2%、3%和5%四种情况,经模型测算,其对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影响,如表1和表2所示。根据表1和表2,人民币升值2%,出口增速减少1.5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增加0.2个百分点。按2004年数据计算,相当于出口减少91亿美元,进口增加12亿美元,贸易顺差由320亿美元减少到 217亿美元,减少净出口需求852亿元人民币,大约影响当年GDP增长率(当年支出法GDP为140776亿元,增长9.5%)中0.6个百分点。汇率升值后,能源、原材料、机器设备等进口产品的价格降低,国内相应产品价格也会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下降,企业投资意愿有可能增强;同时,国内价格水平下降以及出口受阻,也会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消弱企业投资意愿,综合作用的结果,名义投资下降0.2个百分点,实际投资增长0.2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下跌有利于消费增加,但受经济增长减慢的影响,收入水平会有所下降,实际消费增速降低0.1个百分点。考虑到三大需求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4个百分点,就业减少50万人,财政收入增速下降0.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增加额增速下降0.7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M0、M1和M2增速分别下降0.4、0.5和0.4个百分点。 模型测算显示,一次性汇率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会随着时间递减,第二年影响减弱一半,两年后影响基本消失。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利弊探讨 —— 特约撰稿:王世军 要求人民币升值,主要是日本等少数西方国家提出的。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中央政府并不是日本等国或某些西方理论家的货币政策执行机构,如果他们要我们怎么样我们就怎么样,这将在国际上成为笑料,并创造非常危险的先例,即以后别人可以肆意将自身发展经济上不如意的帐,都随意算到他们自认为软弱可欺的中国头上,而且我们还必须对别人的意见无论合不合理都俯首帖耳才行,否则别人就可以随意攻击我们,借用国际场合和媒体力量随便找我们的麻烦,或者随意向我们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而且这次对人民币提出的要求,就性质而言,完全不同于1997年国际上要求人民币维持币值稳定。我们不相信日本人会喜欢中国人到日本后,因看不到山的那一边而要求日本把&富士山&削到我们能看到对面的程度,同样我们希望日本人能懂得中国人在一些事情上也不喜欢这样。 那么如果人民币升值到底对我国宏观经济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即人民币升值后,对出口、进口、吸引外资、对外投资、偿还对外债务、金融稳定等等具体的经济活动将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另外世界各国经济又将从中得到什么具体好处呢?对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又将产生什么重要影响呢?或者说能够使人民币成为国际通用货币吗?笔者个人认为: 第一: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人们原来10亿美元能从中国买到的商品,人民币升值后,买相同质量和数量的商品,外国进口商就要多付出几百万美元甚至更多才买得到了。如果升值幅度不是太大的话,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所具有的竞争力,使得我国出口的商品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其在贸易上的影响只具有媒介炒作时对人们产生的心理作用,也就是说,中国的出口产品因货币升值在他国产生的价格波动,以及对贸易商的利益影响微乎其微,但别有用心者却借此在国际上造成了一种对中国不利的心理效应,即人们或许会不加具体分析地认为,来自中国的产品涨价了,商人们也会认为到中国进口产品会赚不到多少钱了。从而给中国出口造成真正的不利影响。就其性质而言,类似于一次成功造谣对中国的中伤。或者说,让人民币只要稍稍升值,对我国的出口而言,就会起到&造谣&性质的伤害。 第二: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引进外资;人们原来在中国1亿英镑能作的事,人民币升值后,可能需要增加上百万英镑的投资才能办成了。这等于外商进来前什么也没买,就要凭空多支付上百万英镑,投资者肯定要划算一翻得失了。 第三:人民币升值,会使原来需10亿美元在境外所能完成的投资,升值后会少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就能完成了,因此必然会加速资本外流。我们必须意识到,目前资本外流对我国是不利的。 第四: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进口增加,从而可能出现贸易逆差,并影响国内企业竞争力。比如人民币没升值前进口120架民航飞机需要60亿美元,那么人民币升值后可能只要59亿美元了。 第五: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国际金融资本对人民币的投资,即人民币将成为人们的财富借以保值升值的购买对象,也就是说人民币在国际上将产生&黄金效应&。 第六:人民币升值,利于偿还外债,我们原来需要2000亿美元偿还的对外债务,人民币升值后,可能要少还几亿美元了; 第七、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实现人民币成为国际通用性货币的进程。人民币如果能成为国际通用货币,至少有以下好处: 一、可以直接以人民币进行各种交易,包括用人民币购买境外股票、地产,收购公司、企业,支付技术、劳工、货物等款项;用人民币偿还对外债务……。而世界各国持有人民币的人必须最终在我国也能做同样的事,这等于能间接增加我国在世界上的贸易额。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要印制足够的人民币就可以发横财,一旦人们手里的人民币在我国无法获得足够的货真价实的商品、技术、股票、地产、资源等东西时,人民币瞬间就会成为废物。 二、具有便相的举债功能,即我们只要多支付人人都愿意持有的人民币,就能够获得自身所需的经济资源,这就是说,只要给别人人民币,就可以获得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财富的支配使用权。其实这相当于人民币将成为国际上不付利息的债券。增强了本国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成为通用货币的币种,由于该币种相对于其他币种不存在支付性难题,一般都只能作为外汇市场上炒家们用于攻击非通用性货币的工具,而难以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因而增强了金融上的抗风险能力。 但这三条好处是以贸易逆差、资本外流、吸引外资能力受损而维持本国强势货币地位为代价的。 人民币升值后对金融的影响分两种情况表现出来,一是按市场规则可自由兑换情况下的影响,二是在国家监控下,按官方汇价限币种、限量交易情况下的影响。在目前的外汇市场上,人民币的交易量和交易币种,都还是受控进行的,即人民币可以想买多少他国货币就买多少他国货币,或者他国货币想买多少人民币就买多少人民币,持有人民币的人们想卖多少人民币就卖多少人民币,还是不可能的事,也就是说同其他币种的交易数量是受控的。同时与其他币种的交易价格也是官方法定的,而不是随市场供需自由浮动的。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避免针对人民币的外汇市场炒作,但不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在目前,由于人民币的交易量和交易币种的受控性,使得人民币的市场价格浮动幅度相当小,也就是说人民币相对于其他币种的比价变化上下不会太大,这对于外汇市场上像量子基金那样有力量的国际炒家来说,简直无机可乘。 很显然,一旦人民币被迫实现升值,那么我国官方有可能放弃人民币在外汇市场的受控性,从而实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浮动汇率制,也就是说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价格任由市场供需关系来决定,最多在危险(即人了币升值或贬值太离谱)的时候国家入市进行干预。这样一来我国将从此不得不对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的动向更加提心吊胆。因为我们既害怕人民币跌得过火,从而导致国内民众为求财富保值而疯狂抢购外币,从而导致人民币出现恐慌性贬值,使得国内民众财富大幅缩水;同时也害怕出现人民币过度坚挺,导致贸易出现大幅度逆差、资本大幅度外流、吸引外资大幅减少等于宏观经济同样有害的情况出现。 如果未来人民币实行浮动汇率,必须建立在信息化交易的基础上,即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了解到世界范围内关于人民币的任何时间地点对任何币种的交易情况,都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关于人民币的交易额变化情况。并能及时进行综合分析和调控。 浮动汇率只有在如下情况下才不会出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那种性质的风险: 一、国家金融财政实力非常雄厚,也就是说国家财政除了军费、行政事业费、教育、科研、抢险救灾、外交、基础设施建设、偿还债务等正常预算开支能保障外,还有余力动用大量财政经费并结合金融资本,在外汇市场急剧动荡时,对心怀不测的炒家们予以沉重打击。 二、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必须很稳健,也就是说,各行各业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财政提供与日俱增的税赋,源源不断地为金融业提供巨额资本,为民众提供就业机会和日益强劲的消费能力……。 三、国家没有可预见得到的战争、经济危机、大灾大难等需要国家筹备巨额支出经费的事情发生。 四、企业竞争力在国际上呈现上升势头,国家宏观经济中的财政、金融、就业、企业利润、民众收入等均可以确保不受企业大规模破产倒闭的冲击。 五、国内所有的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不大,金融资产的呆坏帐总模不大,或者说与资产总额的比例是合理的,完全可以承受的,不会发生大量的银行因一些企业经营出现问题而破产倒闭的情况。也就是说,广大民众的财富不会因银行意外的破产倒闭而血本无归,不会因存放在银行而受到意外的损失。 六、国内产业结构很合理,没有过分依赖某一种支柱产业的现象,或者说家电,能源、通讯、汽车、农产品、日用品、纺织服装、房地产、金融、交通运输等等各个产业发展都比较均衡,如果国内某一行业万一陷入困境,其他行业还能够保障国内就业、投资、税源、经济实力稳定增长等等。这样的国家经济是能抗风险的。 七、国家财政赤字要在安全系数以内。 八、国外在本国的短线投机资本所占引进外资的比例较低,既使一举恐慌性出逃,本国经济也不至于地动山摇。 宏观经济具备这八大条件的国家,一般说来,外汇动荡的危险性不会表现为本国货币过分贬值,从而使得民众的财富实质性缩水。而只可能在国家减少行政干预的情况下,表现为本国货币过分升值,从而导致资本外流、吸引外资能力暂时受损,出口下降、进口增长等。 笔者个人认为,综合以上分析,在目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是不太有利的,一是我国经济依赖出口的成份在不断上升,使出口能力受损对我国来说十分不利;二是国内就业压力很大,资本外流十分不利;三是我国企业竞争力完全依赖的是劳动力成本低,而不是技术、品牌、资本实力、企业家能力等等,人民币升值进口就会大幅度增长,最终会使国内企业竞争力大大受损;四是人民币目前离成为国际通用性货币的实力还相差十万八千里,也就是说在世界人民心目中还不可能与美元、欧元、日元等相提并论,此举绝不可能使人民币在目前成为国际上另一种重要的通用性货币。五是我国财政赤字、金融呆坏帐结构的安全性,都还是没经过重大经济风险检验的,还有个不怕一万,却怕万一的问题。六是台湾问题预示着我们不可能完全不考虑战争因素对中国经济某一天将产生的巨大冲击和破坏力。七是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还没到一些人想象的那种程度,币值就是做些调整,也不足以使世界各国经济从中受益,相反却会立即伤害自己。八是国内很多经济改革配套措施还没真正完成,搞不好会成&夹生饭&,如果因人民币升值而出现外部经济环境再出现不利的情形,我国经济增长将会大打折扣。 从目前看,国际上打压人民币升值的情形已经由少到多,由民间议论上升到各国政府行为,中国要硬顶恐怕是不行了,我国从政策应对的角度考虑,唯一的出路就是一方面我们要&拖&,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要价和努力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即我国必须学会在国际上喊冤叫屈,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表明制止美元贬值就会自然使人民币升值,或者说要巧妙地让人们相信,美元贬值才是罪魁祸首,必须在国际上把我国塑造成受害者,至少是要让人们都相信我们是被别人株连,被别人当国内经济问题的&替罪羊&,别人在把我国当作&嫁祸&的最好对象。我国要学会别人向我们伸手要好处时,反过来向别人伸手要好处。日本不是要人民币升值吗,那中国就应&制造&理由开口向日本要贸易上更优厚的待遇,要更多的无息贷款……。谁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喊得最响,我们就想办法向谁提更多、更高、更让他们无法拒绝的要求,而且要多提一些不太合乎情理的要求来。这样可以迫使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幅度作一些让步。同时要在国际上巧妙地加强宣传攻势,争取国际舆论对我国的同情和理解,对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进行反压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汇率变动与进出口贸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