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李嘉诚 李泽楷有经验好还是李泽楷有知识好

第25章 长实——长江滚滚向东流(14) - 跟李嘉诚学创业 - 诺哈网
·· · · · · · · · ·
第25章 长实——长江滚滚向东流(14)
1990年12月,卫星电视正式获得营业执照,但有两个苛刻的附加条件:一是不可播放粤语节目,二是不得向用户收取费用。李嘉诚深知,第一个条件是无线、亚视、有线等3家电视台向港府施加压力的结果,是要置卫视于死地的狠毒一招。卫视的主要市场在香港,而香港人,绝大部分人连听都听不懂国语。不许播粤语节目,等于丧失最庞大最重要的香港市场?这与要卫视的命无异。李嘉诚李泽楷父子频频出入港府,要求解除禁播粤语节目的条例。这时候,李嘉诚却一反他往常的以和为贵的作风,李氏父子轮番上阵,借助传媒,指责港府规定的荒谬性:一家香港本地注册的电视台,却不准许播放本地话的节目,此乃无稽之谈……当然,李嘉诚不是一时冲动有此举动,他旨在争取民心。李嘉诚委托一家独立的公关公司,搞了一次民意测验,接近100%的卫视用户都赞成播放粤语节目。李泽楷将测验结果呈交港府广播事务管理局,作为修改条例的参考。
李泽楷对九龙仓穷追猛打,九龙仓采用哀兵之术,以争取公众舆论和港府有关官员的同情。李泽楷继续攻其“死穴”,既要港府解除禁播粤语节目的条例,还要求准许向用户收取费用。
这场电视大战,双方的后台都是香港顶尖的华资财团,双方的投资都达几十亿港元。因此,港府哪边都不想得罪。态度自然是采取中庸,一方面放宽对粤语节目的限制,另一方面只维持一家收费电视。
李泽楷力撼吴光正,已初步达到预期目的。一位评论家说:“李泽楷采取的是进尺得寸的战术,欲借五百,则开口一千,否则借五百都要打折扣。”对付港府荒谬的禁播粤语的规定,李嘉诚采用争取民心的对策,利用民众数量庞大的优势,向港府施加压力。
1991年3月,卫星电视公司成立。李嘉诚任主席,马世民、李泽楷任副主席,陈庆祥任行政总裁。总投资为4亿美元。实际上,卫视的管理大权由李泽楷统揽。李嘉诚的“移花接木”“用他人的钱赚钱”的招数已经传承给了儿子李泽楷,李泽楷继续发扬光大,把这个招数发挥得淋漓尽致。
李泽楷向国际著名的广播电视公司BBC和MTV等买片,以少量的现金加一份卫视盈利(比例分红)的方式成交,以此法为StarPlus的娱乐线选购节目。他尽量购廉价节目。对过时的热门剧,他也有选择地大量购进。播映结果,观众均反应良好。
论收视率,卫视只能望无线、亚视两位大哥的项背。若论收视面,卫视则占尽优势。卫视可24小时不停地向4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送节目。节目质量及收视面,成为广告经营的基础。李泽楷从1991年底卫视全面开播,到1993年中转让为止,不到20个月就为卫视挣来广告收入3.6亿美元。而维持5个频道的年费用为0.8亿美元。经营态势良好。
李泽楷并不满足现有业绩。他仍为敦促港府放宽限制而不懈努力。终于到了日,港府颁布新的电视广播条例,宣布卫视自1993年10月底起,可开播粤语节目。此外,卫视不可独立经营收费电视,但可透过收费电视(注:指九龙仓有线电视)的频道,经营收费的卫视节目。
李泽楷与吴光正进行谈判。1993年6月,两大财团达成协议:卫视与有线的重叠业务结盟,实行天地共存。
借钱生钱是一切精明的商家都会采用的招数。李嘉诚在这方面可称绝顶高手,他的发迹及扩张就大力借助了这一法宝。李泽楷秉承其父之风,挥洒自如,滴水不漏。
李泽楷对吴光正及其九龙仓穷追猛打,在港府的裁定下,取得了十分有利的成果。最后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对双方都是一件好事。
已无大敌之患的李泽楷,可在传播业大展拳脚,实现传播大王之梦想了。李泽楷勇挫有线,卫视经营良佳。然而,李泽楷却在这个黄金时段把卫视卖掉了。日,世界传媒大王——默多克的旗舰“新闻集团”宣布:以5.25亿美元(约折40.6亿港元)的价格,向和黄及李嘉诚家族购入卫星广播有限公司63.6%的股权。一半以现金支付,一半以新闻集团的股份支付。消息传出,全港哗然,不知其中原委。
这次交易,据行家估计,成交价为原有投资的6倍。低进高出,是李嘉诚纵横股市如鱼得水的基本准则和看家本领。李泽楷这一招术运用开来也显炉火纯青。李泽楷从港府和九龙仓身上为卫视争得了最大的利益,并且将卫视经营得有声有色。但是,李泽楷深知,长实系在经营大众传媒方面缺乏足够坚实的基础和经验,在具体操作上尤显欠缺实力。于是,李泽楷采取了见好就收、趁高抛售的战术。一来,默多克出得起好价钱,能为和黄及父亲带来丰厚的利益,那就顺水推舟卖一个人情。再一个,默多克看重卫星电视的潜在价值,重要的是他在传媒经营及管理上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行家里手,李泽楷看好默多克这位世界传媒大王接手卫视后,将会有更出色的实绩。
除此之外,在另一项未涉默多克的独立交易中,和黄及李氏家族将各占一半股权的综艺产权,将按成本价0.64亿美元售予改组后的卫星广播。和黄及李氏家族在这两项交易中,各获15亿港元的非经常性收益。
为了不触犯港府有关条例,交易双方采取策略性方式。和黄及李氏家族仍控制卫星电视的发牌机构和记广播(共占52%股权,默多克只占48%),而卫星广播的63.6%控制性股权则归默多克控有。和黄及李氏家族仍控有卫视36.4%股权,可继续获得经常性收益。卫视交易成功,李泽楷名声大噪。这样,和黄及李氏家族可以从仍控有的卫视36.4%的股权中,继续源源不断地获得经常性收益。这是“不劳而获”的收入。这场卫视交易显示了李泽楷已经具备了第一流的商业头脑及财务管理能力。
日香港《经济日报》评价道:“真的是后生可畏!李嘉诚次子李泽楷,今番终于做出一出好戏,为和黄集团及其父带来近30亿港元利益……望子成龙,可如愿以偿了。”
创业感悟:在商业经营中如果移花接木使钱能生钱,也就是说,有了一定数量的钱,再加上合理有效地运用和调配,就能获取更多的钱,如何合理地运用、调配已有的金钱,这是对一个经营者的才干和智慧的考验。移花接木,借力成事是成功商家常用的经营手段,这种手段的根本目的是“用他人的钱赚钱”。李嘉诚善为此道,并把这一经验传授给李泽楷。
5.创办盈科虎父无犬子
李嘉诚如是说:下一个世纪的企业家将和我完全不同,因新世纪企业家的成功取决于科技和知识,而不是钱。
虎父无犬子。李泽楷在赢得了“小超人”之后,其商业业绩逐渐上涨。
李泽楷缔造的网络神话,不能说没有其父李嘉诚的影响。一个就是李嘉诚的自主创业思想,为儿子李泽楷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另一个就是李嘉诚的教育模式,不是中国传统的子承父业,而是让儿子们尽可能的发挥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由此,李泽楷才独自创办了盈科公司,在当时的时代里,把网络在整个香港人民中大力推及开来。
从新闻媒体开始关注互联网行业,到网站广告的大规模出现,其中不过短短数年时间。在这几年里,人们看到互联网企业经历了一个从“无人喝彩”到“举世瞩目”、从艰苦维持到股票狂腾的“奇迹”。李泽楷就是抓住了这个时机,在网络时代缔造又一个李氏家族的神话。
1993年,李泽楷出售自己一手创办的卫星电视,获利达30亿港元之巨,“小超人”的称号不胫而走。他放下和黄集团总裁的宝座不坐,以这笔钱作为自己的创业资金,创办了盈科公司。
1999年,李泽楷的数码港计划获得政府批准,这个宏伟的科技城,将为推动香港高科技的发展,提升香港的产业级别,刺激香港经济的早日复苏,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一年,盈科收购得信佳,借壳上市,股价在复牌当日的15分钟内,升幅高达23倍,收购前市值不足1亿港元的得信佳立即膨胀成市值千亿港元的大型上市公司。在短短几个月内南征北战,又透过该集团旗下的创业基金cy—berWorksVentures,投资了13家公司,涉资额近6亿美元。
据消息人士透露,盈科正研究再投资40家公司,令其网上王国公司达53家,看来好戏还在后头。资料显示,盈科主要收购事件如下:
日,斥资5400万港元购入Outhhue20%的股权。
日,与美国CMGI结盟,互换股份。
日,购入时富网上金融5%的股权,斥资47亿港元入股13家公司。
日,与日本光通信共同入股金力国际,共占75%的股权。
日,入股和记黄埔的tom.com,占5%的股权。
盈科的发展势头突飞猛进。李泽楷的商业才能日渐显现。
在1999年9月与美国CMGI结盟的时候,是以互换新股的形式,盈科变相入股CMGH5.5%权益,而CMGI则持有盈科3.4%的股权。此项交易涉资额达27亿港元。
市场曾盛传盈科有意入股文传。许孝梁则说,盈科并无洽购文传股份,而除了九方输入法外,双方再没有洽商其他合作。九方输入法是使用移动电话上九个数字键设计而成的快速中文输入法。文传计划将九方输入法以版权方式售予摩托罗拉、西门子,诺基亚等手机生产商,其中个别磋商接近落实。
盈科的一个大的手笔就是PCC(PacificCovergeneeCorp)。李泽楷表示,希望盈科可以做到如美国CMGI一样,是一间vo-perating公司。李泽楷解释说:“Voperating是一个字典没有记载的字,是Venture及operation(营运)的意思。CMGI的营运部分,是AltaVista(互联网搜索器),而我们的营运部分,是数码港及PCC宽频服务。”“PCC是10年前卫视梦想的延伸,与卫视理念一样,希望将西方已有的资讯带给亚洲区。”
李泽楷决定以电视为媒体,开发亚洲互联网市场,并以印度、中国、日本为重点目标。这个决定当然是他在分析市场之后做出的明智的选择。据统计资料显示,大部分亚太地区国家经济发展较慢,电脑及手机并不普及,但有7成家庭拥有电视。
PCC由盈科与Intel各占60%及40%的股权,其发展理念不仅是向亚太区53个国家和地区、1.1亿家有线电视用户提供互动电视节目,而且希望透过电视发展宽频上网服务。因此,李泽楷认为PCC先与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商合作,在有线电视用户的电视机上,加装一个由PCC与Intel研制而成的机顶盒(seitopbox),使用户将来可通过人造卫星及有线光纤宽频系统接收电视节目,同时又可宽频上网,进行各项的电子商贸活动,包括网上购物、银行理财、买卖股票,以至公司之间的商业往来。PCC行政总裁伍清华曾经表示,以人口计,中国内地与印度是亚洲最大的市场,但论消费能力,则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
除PCC外,盈科的另一个重头戏是投资互联网业务的CVITV?CWV负责四处寻宝,入股有潜质的互联网公司。在盈科上市以来,它大大小小共入股了17家互联网公司。CWV的最终目的是发掘有潜力的互联网公司,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出售股份获利。李泽楷解释说:“上市是其中一个目标,另一个目标是被收购。”CWV不只是入股香港一些互联网公司,而且还与CMGI、Soft—Net等外国龙头大公司达成互换股份或合作的计划。
日,盈科数码动力有限公司与联想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加快宽频互联网服务在内地市场的发展步伐。根据协议,联想集团将设计和制造新一代内置调制解调器的个人电脑,使用户能够高速连接互联网,另外在电脑上设置专门按键,使用户可直接联系NOW网络。这种电脑将以双方联合品牌命名。除此之外,盈科和联想还将合作发展专门针对内地用户而设的互联网内容及宽频互联网服务。
李泽楷说:“这项协议使两家科技领先的公司紧密合作,凭借双方的优势,可为内地提供最优质的电脑机顶盒和宽频服务。”对于李泽楷有志在香港发展高科技的行为,其父李嘉诚持赞赏的态度。他说:“他(指李泽楷)过去几年在发展高科技事业上花了大量时间和不少投资及心血,以他的工作表现和经验,可以在很多国家找到发展空间。但是,他立根于香港,这是他成熟和接受香港的表现。”
盈科借壳上市之初,投资者的焦点还是集中于数码港项目。其后盈科旗下的创收基金展开一系列的投资,入股多家与互联网有关的公司,盈科本身又与多家世界级的资讯科技公司联盟合作,盈科作为一家广泛投资于亚洲区互联网络业务的科技公司的形象开始鲜明起来,与软件的发展方向也愈走愈近。
盈科惊人业绩,使小超人越来越接近他的理想,也使其父李嘉诚越发感到欣慰。
创业感悟:商业的盈利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反之,必将被时代所淘汰。科技时代,需要科技的品牌。因此,作为一个商人,就必须融入这个时代之中,获得科学的潜能和动力。因此在科技上领先,才能成大事,赢胜局。李嘉诚如此,其子李泽楷更是当仁不让。在科技的洪流中,年轻的李泽楷还有更大的潜力要发挥。
六、中资——扶持中资,搭稳跳板
1.借壳上市扶助中信
李嘉诚如是说: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从1986年开始,李嘉诚就不遗余力地帮助中资,这为他处理好与内地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李嘉诚首先帮助荣智健借壳上市,令中信泰富迅速扩张。拉开了李嘉诚扶助中资、扩张内地的序幕。
所谓的借壳上市,是一个股市术语。其来源是这样的,一家公司要申请上市,原则上需要具有5年以上的经营实绩,而且要按照正式手续在交易所上市,需要花费相当多的人力、财力和时间。于是,一些急于上市的公司,便通过收购他人的小型上市公司,来实现自己上市的目的。这些小型上市公司被喻为“空壳”,就是说它们的资产和营业额都极少,收购时买家无需动用大额资金,这种收购不同于一般含义上的股市收购战,无须搏杀,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利我利的事。这种方式简便易行,常为精明的商家所采用。
[目录列表]李嘉诚分家智慧:李泽楷出局因其婚姻不稳定?_网易财经
李嘉诚分家智慧:李泽楷出局因其婚姻不稳定?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文章导读: 亚洲富豪白手起家创下庞大家业,往往希望后代也要拧成一股绳继续经营。李嘉诚的智慧之处,就在于承认第二代家族成员的个体差异。
作为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香港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作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中心,是全球最安全、富裕、繁荣的地区之一,经济自由度常年高居世界前列。但是大多数人提到香港,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这里的一个人——有被誉为“超人”的亚洲首富李嘉诚;《彭博市场》杂志刚刚不久列出了星球上最富有的100个人,在前25名富豪中,亚洲仅有李嘉诚一人上榜。足以证明李嘉诚在香港这个最自由经济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甚至在欧洲也是仅有的能呼风唤雨的中国商人。本期《商业传奇》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超人”多年“行走”于香港、内地、欧洲等地的投资路线图。
http://img3./photo/-28/600x450_9M6JC2DF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28/t_9M6JC2DF5BN40025.jpg
作为华人首富,李嘉诚任何举动,都会引来万众瞩目。更何况,最近一两个月来,85岁的李嘉诚罕见地动作频频,不仅事涉数百亿资产“跨洋转移、变动”,而且关系到是否要撤离其创立发家与繁荣之地:香港。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H9I15P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3/t_9DH9I15P5BN40025.jpg
李嘉诚与香港的关系,一直被外界解读为互相成就。不过,李嘉诚的商业帝国远比想象中庞大:他的动作不仅仅涉及到香港,还有内地、国外其他国家,特别是英国等西方国家。李嘉诚一面大举抛售香港和内地资产,一面又在“购买”英国乃至欧洲各国的商业项目,这种“内卖外买”的背后原因究竟为何?又意味着什么?李嘉诚买卖之间折射出的信息,不禁在商业领域内引发各种担忧,也让市场开始产生躁动不安。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H9I.jpg
http://img3./photo/-13/t_9DH9I.jpg
一直以来,不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商界精英领袖,多视李嘉诚为其投资动作风向标,而长和系每年三次的股东会,都会变成以李嘉诚为采访对象的“港情咨文”。  本是业绩发布会,可真正涉及长和系公司的问题却凤毛麟角,大家多数是问李嘉诚对香港各种事情的看法,如楼价会不会涨、该不该修第三条机场跑道。这种感觉,就好像迷茫的人们在寻求万能的神明指点。如此看来,李嘉诚买卖动作要引发的市场波动自然不言而喻。日,长和系股东大会后的记者会上,李嘉诚公开宣布了自己的财产分配计划。根据李嘉诚的安排,实业部分即未来长和系旗下所有资产,将会交予长子李泽钜管理。他将得到超过40%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的股权,以及加拿大最大的能源公司赫斯基35%的股权;这三块业务也是李嘉诚旗下最值钱、权重最大的资产(约2000亿港元)
http://img3./photo/-13/600x450_9DIBGF6J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3/t_9DIBGF6J5BN40025.jpg
“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应该是广州)、上海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中国知名企业家、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在其新浪微博上发了一句评论。很快,王石的警告引来了大量转发,许多人惊呼,中国地产的末日要来了。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IA9KI9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IA9KI95BN40025.jpg
日,在各项撤资买进动作之后,李嘉诚家族又动手抛售A股。长园集团日前公告披露,李嘉诚旗下长和投资已累计减持其股份15%,套现超过9亿元。据了解,这是李氏家族控股的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其持股时间已近20年。
http://img3./photo/-13/600x450_9DH9I51U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H9I51U5BN40025.jpg
尽管有分析人士认为,李嘉诚这是在为布局欧洲做准备,市场不必过分悲观,但李嘉诚此前的买卖动作却隔不住外界各种猜想,也不能使外界的躁动平息。台湾《工商时报》甚至刊文,认为李嘉诚在布一个很大的局,是要等得到大陆经济危机见底之时回头抄底。文章还认为,李嘉诚最擅长的就是危机入市,长线筹划。
http://img3./photo/-13/600x450_9DH9I5QI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H9I5QI5BN40025.jpg
那么,最近几年来,李嘉诚究竟卖掉了什么,又买了什么?每个项目经营状况如何?买卖之间,我们又能否理顺李嘉诚的投资路线图,并从中窥探这位“超人”对香港、内地经济形势的研判呢?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李嘉诚旗下公司买进和卖出的资产。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H9I6I6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3/t_9DH9I6I65BN40025.jpg
黄金成道商铺
http://img3./photo/-13/600x450_9DIB4NRS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3/t_9DIB4NRS5BN40025.jpg
古北御翠豪庭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IB4N32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IB4N325BN40025.jpg
古北御翠园林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IB4NEM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IB4NEM5BN40025.jpg
上海世纪商贸广场位于位于上海市长乐路989号,近常熟路,是一幢40层高的甲级写字楼。2005年,和记港陆以3亿美元的代价购入该物业,转手之间预计收益为21亿港元。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IC4Q0A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IC4Q0A5BN40025.jpg
香港·百佳超市(暂停出售)
2013年7月底,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发布公告出售百佳超市——百佳陪伴了香港人40年,是他们最为熟悉的超市。不过,10月18日,和黄再次公告暂停出售。新的方案是:百佳业务仍与屈臣氏捆绑,并研究将屈臣氏整体零售业务打包上市。  百佳为香港第二大连锁超市,市场占有率达33.1%,270家门店位于香港,中国内地的门店数量只有56家。百佳大股东和记黄埔的年报显示,2012年百佳超市毛利率不到3%,尚不及内地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  香港有舆论认为,出售百佳,李嘉诚反而可以赚更多,因为百佳所处地点,很多是和黄(百佳母公司)物业,通常都是黄金地段,人流畅旺,尺金寸土。不管是哪家公司收购百佳,和黄都可以继续做“包租公”。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H9I7DP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3/t_9DH9I7DP5BN40025.jpg
香港嘉湖银座商场
10月9日,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已将香港嘉湖银座商场,以58.5亿港元的总价整体出售。有分析员认为,长实今年卖楼成绩不太好,故出售嘉湖银座,有助长实的现金流及盈利表现。  此属系内企业之间的交易,市场视为“左手交右手”,但实际上则是李嘉诚将长实持有的资产,转售给置富的股东。主因是嘉湖银座商场,原为长实持股98.47%的巍城有限公司直接全资拥有,而长实目前持有置富30.83%股权。换言之,长实变相减持嘉湖银座近70%的股权。
http://img3./photo/-13/600x450_9DH9I.jpg
http://img4./photo/-13/t_9DH9I.jpg
香港·香港电灯
国庆长假前,李嘉诚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电能实业宣布,拆售旗下的香港电灯有限公司。李家打算分拆港灯上市,并打算出售港灯最多70%的股权,套现约380亿港元。  香港电灯是香港两家电力公司之一。在另一家竞争者中华电力创立之前,香港电灯一家独大,一直垄断香港电力照明市场。1980年代中期,在英资企业纷纷撤离香港的背景下,李嘉诚买下了港灯。早在这桩收购两年前,李嘉诚就开始“不停地研究港灯这家公司,老早便详细考虑到投资港灯的各个优劣点”。  李嘉诚曾表示,“港灯是我心目中的公司,一早已掌握全部资料,机会来时就知道怎么做。”如今,李嘉诚打算分拆出售,外界分析原因认为,是港灯即将到期的利润管制协议。(港府为了鼓励私人资本投资公共事业,同时又避免价格过高影响民生,对类似于港灯这样的企业进行利润管制)。2018年后,这一协议将到期,市场预测,届时各界给予的压力可能更大,准许利润可能还要调低。李嘉诚拆售港灯,可能是提前应对。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H9I8RK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3/t_9DH9I8RK5BN40025.jpg
广州·西城都荟
西城都荟是李嘉诚在广州看中的首个项目,一直捂盘到2005年才开发。该项目地处广州地铁一号线与六号线交会点,是典型的“地铁上盖物业”。不过,这个看起来前景不错的物业,发展颇为不顺。  早在2006年4月,和记黄埔就宣布西城都荟将开业,但由于地铁工程等缘故,一直延迟到2012年才开始试业,但直到现在,仍然有近1/3的铺位尚未租出去。在广州地产界,这个项目曾被称为广州商业地产“三大难”之一。究其原因,业界普遍认为,是其定位与周边商圈不匹配。  李嘉诚从未承诺对项目坚持“长期持有”,而是善于低买高卖的李嘉诚选择将这样一个项目出售,似乎并不让人意外。但是这个项目还是赚钱的,从1997年入手到现在,李其实已在这个项目上赚了不少钱,到2011年,最后一批住宅的售价已高达2.5万元/平方米,粗略估算,住宅部分为整个项目创收至少达20亿。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H9I9HA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3/t_9DH9I9HA5BN40025.jpg
上海·东方汇经中心
东方汇经中心是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在2006年10月联合以8.32亿元从富都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手中购得。这栋甲级办公楼,位于陆家嘴金融核心区,原计划于2014年落成投入使用。  2012年10月,长江实业执行董事赵国雄就曾对外界透露,长实将长期持有该项目,暂时没有分割出售的打算。彼时媒体报道,东方汇经中心的租金水平很高,或在每平米15-20元/天。在上海业内人士看来,倘若持有,项目收益不低。至于李嘉诚为什么抛售这一项目,外界十分疑惑。一种可能的猜测是,资金盘整,套现后投资别的项目。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H9IA75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3/t_9DH9IA755BN40025.jpg
另一面:李家在欧洲的频频收购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H9IAQ9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3/t_9DH9IAQ95BN40025.jpg
荷兰废物转化能源公司AVR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H9IBLO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3/t_9DH9IBLO5BN40025.jpg
爱尔兰电讯公司O2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H9ICG4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H9ICG45BN40025.jpg
亚洲货柜码头控股公司
http://img3./photo/-13/600x450_9DH9ID82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H9ID825BN40025.jpg
奥地利orange
http://img3./photo/-13/600x450_9DH9IDVQ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H9IDVQ5BN40025.jpg
英国配气网络WWC
http://img3./photo/-13/600x450_9DH9IEML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3/t_9DH9IEML5BN40025.jpg
以色列水务和洁净能源科技
近期,以色列投资项目主要是业务种子基金投资公司kinrot。
http://img3./photo/-13/600x450_9DH9IFFI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3/t_9DH9IFFI5BN40025.jpg
阿联酋阿吉曼港10年运营权
http://img3./photo/-13/600x450_9DH9IG8N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H9IG8N5BN40025.jpg
英国水务集团Northmbrain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IDLR5R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IDLR5R5BN40025.jpg
加拿大ExxonMobil部分石油与天然气资产
http://img3./photo/-13/600x450_9DH9IHLR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H9IHLR5BN40025.jpg
英国EDF能源电网资产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H9ILQO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3/t_9DH9ILQO5BN40025.jpg
加拿大阿尔伯达省中西部天然气资产
http://img3./photo/-13/600x450_9DH9IIBD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H9IIBD5BN40025.jpg
与悉尼港务公司签约经营澳洲博塔尼港三号码头
http://img3./photo/-13/600x450_9DH9IJ16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3/t_9DH9IJ165BN40025.jpg
“超人”:那些与政坛有关的投资
事实上,每有跨国投资,耐心一流的李嘉诚都会声明:是“投资”,而不是“走资”。 整理李嘉诚在每个关键时点的抉择,发现在此前的几十年中,他从来没有真正撤离过香港,但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向世界扩张的脚步。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赴北京,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中国领导人会谈。消息传来,香港工商界震动。两年之后,香港最大的英资洋行——怡和宣布:基于香港前途问题,将迁册(改变注册地点)百慕大。彼时,香港信心危机爆发,移民潮汹涌而起。在此时期,怡和迁册之后,各大移民国就盯上了李嘉诚。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H9IJI5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H9IJI55BN40025.jpg
李嘉诚开始大举海外扩张,频繁接触加拿大官员,购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股权。这是当时最大一笔流入加国的投资,曾引起轰动。其后,李嘉诚不断增购赫斯基石油股权,到1991年,股权已经增至95%。李嘉诚的两个儿子,也都加入了加拿大国籍,他本人于1987年应邀加入香港加拿大会所,成为会员。而早在1967年,李嘉诚就已经加入新加坡国籍。
http://img3./photo/-13/600x450_9DH9IK08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H9IK085BN40025.jpg
当时香港舆论议论纷纷,有人说他“说一套,做一套”,是本埠华商最大的“走资派”;有人说他大肆收购欧美企业,是隐形迁册。  就在李投资加国之后,他的好友,同样是世界级华人富豪的郑裕彤、李兆基等,竞相进军加拿大,投资领域遍及豪宅、酒店、公共设施等,足见李嘉诚之影响力。
http://img3./photo/-13/600x450_9DH9IKCP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3/t_9DH9IKCP5BN40025.jpg
邓小平南巡掀起改革开放巨浪
中国内地被看成最具潜力的投资市场。李嘉诚当时决定,把港外投资的轴心,放到内地市场,其干将马世民因为在投资方向上与李嘉诚发生了严重分歧而辞职。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H9IKP9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H9IKP95BN40025.jpg
香港回归前夕
1995年,《财富》杂志把“香港已死”作为封面,认为“香港的未来发展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完蛋。”但此时,李嘉诚与内地交缠至深,仍在继续加大在港和中国内地的投资。不过,这并不是说李嘉诚停下了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张的步伐。  1992年,李嘉诚和香港商界巨头郭鹤年,携60亿港币巨资赴日本札幌发展地产,引起日本商界震动。李嘉诚表示:“正像日本商人觉得本国太小,需要为资金寻找新出路一样,香港的商人也有这种感觉。一句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根据投资的法则,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http://img3./photo/-13/600x450_9DH9IL5J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3/t_9DH9IL5J5BN40025.jpg
【“东退西进”背后】理由1:抛售不那么赚钱的业务
  回顾历史,李嘉诚的投资似乎总是伴随着风波,也与政治局势、社会环境变化密不可分,而结果是:每一次,李嘉诚都赌赢了。  于是,从经验主义出发,人们开始瞄准李嘉诚,剖析他到底为何做出现在的选择,坊间传言和猜测不一而足,有商业、政治、社会变化等多重维度:【理由1:抛售不那么赚钱的业务】从和黄财报中可知,零售业务近年来赚钱能力明显不如能源等新的业务。比如,2012年百佳超市毛利率不到3%。
http://img3./photo/-13/600x450_9DH9IMMC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H9IMMC5BN40025.jpg
理由2:资产重组,优化布局
李超人以财技高超著称,低买高卖是拿手好戏。经过危机洗礼后的欧洲,资产价格正处于低位。英国为什么成为重中之重?因为相比其他国家,李嘉诚对英联邦国家更熟悉——香港以前就是英国的殖民地,文化、法律等都和英国比较类似,在港英政府时期,李嘉诚就积累了诸多人脉,很早就在英国有了业务。同时,英国也是法律比较完善的市场化国家,投资有保障。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H9IN4Q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H9IN4Q5BN40025.jpg
理由3:忧虑香港和内地楼市前景
港府出台的楼市“辣招”,使香港楼市坠入冰峰时刻。香港不仅要面对全球经济放缓的压力,还要面对内地的竞争压力,发展前景堪忧。与此同时,内地楼市也处于高风险之中。提前离场,以应对可能的危机。
http://img3./photo/-28/600x450_9M6IKGKQ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28/t_9M6IKGKQ5BN40025.jpg
理由4:成长为“跨国公司”的发展之需
大鱼必须在大海里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对李氏帝国来说,只有6000多平方公里和700万人口的弹丸之地香港,早已不能满足其扩张之需。立足香港,走向全球,是必然之选。
http://img4./photo/-28/600x450_9M6IKGUM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28/t_9M6IKGUM5BN40025.jpg
理由5:用脚投票, 离开正变得更仇富的香港
近年来,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香港社会仇商仇富情绪上升,而李嘉诚处于争论靶心。2013年3月,李嘉诚旗下的货柜码头发生大罢工,工人都将矛头指向了他,视其为奸商、吸血鬼、万恶的资本家。这很可能给李嘉诚造成很大心理打击。
http://img3./photo/-13/600x450_9DH9IOCN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3/t_9DH9IOCN5BN40025.jpg
理由6:投资环境恶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在《证券时报》发表《李嘉诚撤离昭示中国市场环境恶化》一文称,最能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就是“企业家指数”,即一个国家的企业家在资源整合方面作出的选择。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选择在某个市场投资,那么,说明这个市场经营环境相对较好;反过来,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抛弃某个市场,那么,说明这个市场的投资环境正在恶化。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H9IP10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H9IP105BN40025.jpg
理由7:为自己留一个好名声
李嘉诚今年已经85岁了,处于这个年龄段,他不得不考虑后人对自己的评价。将一些容易引发社会尖锐矛盾的业务出售,以为自己留一个好名声。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H9IPDR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H9IPDR5BN40025.jpg
理由8:与梁振英政府不和
2012年特首选举,李嘉诚一开始支持的,就是梁振英的对手唐英年。在香港,许多评论认为李家与现届政府“不咬弦”(不和)。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IDF50J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3/t_9DIDF50J5BN40025.jpg
理由9:人脉难以传承
家产易分,人脉难承。李嘉诚虽然已将商业帝国传给了儿子,但其在香港和内地的政商人脉和资源却不易传承。选择去一个法律完善,规则相对清晰,相对不那么需要依赖关系和人脉的地方投资,更有利于家族基业长青。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H9IPV5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3/t_9DH9IPV55BN40025.jpg
理由10:接班者李泽钜的选择
李嘉诚2012年明确了自己两个儿子的财产分配计划后,大儿子李泽钜作为长和系的实际掌控者,已经开始从低调的幕后走向幕前。这一系列的动作,可能出自李泽钜,而不是李嘉诚。  拥有美国斯坦福大学多个学位的李泽钜,在投资上极具国际视野。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位接班人最主要的战场,大多在欧洲,接班之后,进一步加大开拓这一市场,也在情理之中。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H9IQL3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H9IQL3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600x450_9DIEG2UT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3/t_9DIEG2UT5BN40025.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相关图集】的投资线路图
原标题:李嘉诚智慧:传长不传次
亚洲富豪白手起家创下庞大家业,往往希望后代也要拧成一股绳继续经营。李嘉诚的智慧之处,就在于承认第二代家族成员的个体差异。
作为华人首富的李嘉诚,旗下拥有、、长江基业、,产业触角遍布全球52个国家,横跨通信、基建、港口、石油、零售等各个领域。
自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以来,李嘉诚已连续15年稳居这一宝座,2012年其身家已超过220亿美元。
现在,耄耋之年的李嘉诚俨然已经变成了财富的代言人,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财富印记与符号。如今李氏帝国已经确立了接班人,就接班结果来看,李嘉诚的接班人选择符合中国传统的接班人文化——传长不传次。
李嘉诚的财产分配问题一直是华人商界关注的事情,许多人猜测李嘉诚会不会一碗水端平,分配的结果是否会让两个儿子都满意?日,李嘉诚就其财产分配结果给出了答案。
李嘉诚将旗下超过40%的长江实业及股份、超过35%的赫斯基能源权益全部交与管理。对于,李嘉诚笑着说:“我会全力帮助他收购心仪的公司、拓展新业务,资助金额会是他所拥有的资产的数倍。”这一金额,目前看起来并无上限,但也不可能等同于分给李泽钜的资产规模。
实业部分交给李泽钜,资金部分交给李泽楷,李泽钜得股票,李泽楷得现金。这表明李泽钜成为李嘉诚的实际接班人,而李泽楷将继续自己的创业之路。如不出意外,若干年后李泽钜将会成为新一任的亚洲首富。
李嘉诚的“分家”模式体现出一代巨贾的无穷智慧。李嘉诚的智慧之处,就在于承认第二代家族成员的个体差异。这也正是一代亚洲富豪的最难之处,他们白手起家创下庞大家业,往往希望后代也要拧成一股绳继续经营。
李泽钜、李泽楷兄弟二人从事不同领域的业务,没有业务上的交叉点,就没有利益的冲突,自然也不会因为利益上的竞争伤害兄弟之间的感情。
被外界称为“小超人” 的李泽楷,个性张扬,早早就自立门户。若按照李嘉诚安排,李泽楷应该攻读法律等综合科目,以便和哥哥李泽钜形成互补。但是李泽楷却没有按照李嘉诚的安排行事,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电脑工程系。
李泽楷是个特立独行的商业天才,2012福布斯中国香港40富豪榜上,拥有的李泽楷,以12亿美元( 约93亿港元) 的身家排名第33。
与生性叛逆的弟弟过于强调个人独立相比,李泽钜从小就遵从父亲的意愿:7岁旁听家族董事会,一板一眼;15岁就前往美国读书,并一举拿下斯坦福大学土木工程学士、结构工程硕士、建筑管理硕士3个学位;22岁回到长江实业集团工作,谨慎寡言、凡事请教……
与弟弟李泽楷“小超人”神话相比,李泽钜用了10年时间将家族资产放大数倍。2003年,李泽钜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全球商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李嘉诚对李泽钜的表现十分满意,并公开表示,“李泽钜现在的表现能拿90分,但如果他不是我儿子的话,我会给他100分”。
李嘉诚将李氏财富帝国的传国玉玺传给长子李泽钜,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的抉择。李泽钜为人稳重,自小就受李嘉诚的喜爱。而具有“小超人”之称的李泽楷看似传承了李嘉诚的商业头脑,自己的事业也做得有声有色,但性格决定命运,个性张扬不是不好,只是守住李氏帝国的辉煌更需要一个家庭稳定美满、性格沉稳可靠之人。李泽楷出局也是人们意料之中的事情。
财富传承就是分家问题。李泽楷与李泽钜也都有了自己的下一代,不知道到了李氏第三代接班人分家的时候会不会像李泽楷与李泽钜那样其乐融融。
【相关新闻】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李光斗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泽楷为什么恨李嘉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