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一个公司的腐败和经济透明质酸上市公司性

论 权 力 运 作 的 透 明 性(1)_社会学_法学_论文网
贵 州 学 习 网
论&权&力&运&作&的&透&明&性 &&&&——兼&议&腐&败&问&题&的&防&治 &&&& &&&&人类社会的“毒瘤”之一的腐败问题自阶级社会产生就已存在,直至今日其仍未能被根除。在整个人类阶级社会的发展历史过程中,腐败本身所反映出来的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一、政治上,腐败使百姓对统治者和生活现状不满从而威胁国家统治和社会稳定;二、经济上,腐败破坏正常的经济运作秩序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运作秩序,因为腐败违背了市场经济的经济活动竞争性和资源分配公平性的要求,阻碍经济的发展;三、文化上,腐败侵蚀了部分人尤其是其中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而使他们的道德沦丧,导致人的整体道德水平下降、制约文明的发展;四、法律上,腐败导致公民的法制观念的下降,提高了违法案件的发生率。最近几年,相当数量国家接连爆出严重的腐败问题——1989年美国众议院议长赖特违法贪财案、1992年意大利政界的受贿丑闻、2002年日本外务省领导人出访支援室前室长松尾克俊挪用贪污公款案等。可见,腐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一个急待处理的问题。各国为此都在积极探索解决腐败途径,如制定诸如《反腐败法》、《阳光下的政府法》、《职责法》、《官员道德标准法》、《官员弹劾法》等相关法律,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发动公众监督国家权力等。结合分析国内外的反腐实践和中国具体情况,笔者认为我们想在反腐工作上取得成果就必须先对“腐败”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然后再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反腐倡廉。 &&&& &&&&一、腐败的概念及特征 &&&&腐败虽然自古就有,但就它的确切概念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提法。概括之,理论和立法司法实践中大致有如下几种观点。1、《布莱克法律辞典》关于腐败(corruption)解释,腐败是一种违反本人职责和他**利实施的给人某种好处的行为;或者说,是某个官员或受托人违反职责和他**利、非法且错误地利用职位或角色来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2、美国哈佛大学的尼尔教授认为,腐败就是为了获得与个人有关的(家庭、近亲属、派系)金钱或地位利益而偏离公共职责中正常职责范围的一种行为;或者是在执行某一职责时,由于受私人关系影响而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具体来讲,它包括因为收受钱财而利用公职身份为某人滥用职权的贿赂行为、依据个人关系且无正当理由地为他人提供资助地裙带关系行为和非法挪用公共财物为个人所用的行为等。3、美国耶鲁大学的斯科特教授认为,腐败是一种偏离了一定标准的行为。具体的标准为:法律标准——某种政府官员的行为为法律所禁止的那就是腐败行为,反之就不是;公共利益标准——某种政府官员的行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即使其为合法的也被认为是腐败行为,反之就不是腐败行为;公众看法标准——按照公民的观点来判断某种政府官员的行为是否属于腐败行为。4、哈撒克斯坦《反腐败法》规定,腐败现象是指履行国家职能人员及其同类人员利用职权和职务之便,亲自或通过中间人以法律未规定的方式收受财物和好处,同时也指自然人或法人以违法方式向上述人员提供财物和好处的行为。 &&&&综合分析上述的观点我们不难得出,尽管关于腐败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明确统一的概念提法,但是腐败的共同特征还是存在的。一、腐败主体的特定性,即其主体范围仅仅局限于那些有职责同时又能利用职务之便的人员;二、腐败行为的谋利性,这里的谋利包括为自己谋利和为与自己有关系的人员谋利,利益包括金钱和社会地位等;三、腐败行为谋取利益的不法性,包括谋取利益手段的不法性和所谋取的利益的不法性,即腐败主体通过不为法律所承认或公众所接受的方式来取得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代价的利益;四、腐败主体主观故意性,腐败主体在实施腐败行为时是知道其追求利益的行为将对他**益或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仍然积极实施之。同时结合司法实践,我们还能够得出腐败的另一特征——腐败主体行为的隐蔽性,即腐败主体在实施其行为时往往是通过那种不易被人察觉的方式或表面上是合法的方式进行的。认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够认识到反腐工作的艰难性,才能够做好充分的反腐心理准备,才能坚持反腐工作到最后的胜利。 &&&& &&&&二、腐败的种类及原因 &&&&知道了腐败是什么以后,我们就自然会问:腐败为什么会发生呢?对这个问题,目前也是没有统一观点的,各家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不同的原因。 &&&&在分析腐败原因之前,笔者想先介绍一下目前的几种腐败分类,因为了解腐败的分类标准将更有助于我们对腐败问题产生根源的理解分析。 &&&&通常,对腐败的分类是按照行为主体、行为方式和行为目的来进行的。从主体来看,腐败行为可以分为国家机关官员的腐败行为和非国家机关官员(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官员)的腐败行为。国家机关官员的腐败行为又可以分为立法机关官员的腐败行为、司法机关官员的腐败行为和行政机关官员的腐败行为;司法机关官员的腐败行为又可以分为司法审判人员的腐败行为和司法执行人员的腐败行为;行政机关官员的腐败行为又可以分为行政管理人员的腐败行为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腐败行为,等。从行为方式——腐败行为主体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分,腐败行为可以分为滥用职权型腐败行为、欺诈型腐败行为、集团犯罪型腐败行为;主动性腐败行为和被动性腐败行为,主动性腐败行为是指腐败主体积极地通过贿赂等方法来使拥有职责和职务之便的另一腐败主体为其活动而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被动性腐败行为是指腐败主体因为收受了另一腐败主体的利益好处而为其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等。从腐败的行为目的来看,腐败行为可以分为谋取经济利益的腐败行为和谋取非经济利益的腐败行为。 &&&&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一种很有意义的分类方法,就是根据腐败行为的出现形式把腐败分为制度性的腐败和个人性的腐败。制度性的腐败是指腐败行为的出现是由于某种制度本身的缺陷所引起的,它往往是有规律的和可以预料的,或者说是很多人处于该位置都很有可能采取的一种行为。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大学的柯普兰教授(此种分类的支持者之一)就将美国80年代初的俄克拉荷马州的收受“回扣”现象、90年代初期的数十名美国国会议员开空头支票的丑闻归为制度性的腐败。所谓个人性的腐败是指腐败行为与制度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某些人的腐败完全是因为其个人道德准则和行为选择,当然也包括一些个体性的环境因素。① &&&&以上关于腐败的分类尤其是最后一种分类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本文共5页: 第 1
责任编辑:gzu521
本类相关论文:
社会学论文分类
分类最热论文
大类最新论文论文:企业家腐败的经济学分析-中大网校论文网季晓南:如何看待和解决国企的垄断与腐败
日08:34&&&来源:
原标题:专访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国企渐进式改革更符合国情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了让共和国的长子――国有企业能够更加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对深化国企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
在此背景下,去年12月27日,上海市率先公布《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拉开了地方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大幕。随后在北京、重庆、江西等地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国企改革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国有企业的未来出路在哪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方案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解决国企的垄断与腐败?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了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
目前国有资本收益上缴的水平不足10%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的改革方案一直备受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让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为大家指明了下一步国企改革的重头戏。季晓南表示,在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国家会对不同类型的国企进行分类研究,不搞一刀切。
《中国经济周刊》:中央提出要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您认为未来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持股分配大概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
季晓南:在持股比例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对于那些关系着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企业,如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类行业,国家肯定会坚持绝对控股。对于那些保障性企业,如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因为它们不是以营利为目的,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因此就算是开放也不会有民营资本愿意介入,因此这类企业最后可能还是由国家百分百控股。
对于一般竞争性企业,如果它们是国家重点骨干企业,比如像宝钢、鞍钢、一汽、上汽等,我认为可保持国有相对控股,毕竟这些企业的资产很大,民营资本很难把企业全接下来。
《中国经济周刊》:《决定》提出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要在2020年提高至30%,这个比例是如何确定的?我国目前国有资本收益的上缴比例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季晓南:目前国有资本收益上缴的比例共有四档:没有税后利润的企业上缴比例是0;军工企业的上缴比例为5%;实现一定利润的国有企业上缴比例是10%;像中石油、中石化这类具有垄断市场的资源类企业上缴比例最高,是15%。据我了解,将这四档加权平均后计算,目前我国国有资本收益上缴的水平不到10%。
目前,国资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正在根据不同企业的效益状况,研究并提出2014年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再提高一定上缴比例的具体实施方案。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已表示,未来将根据企业改革的进程和企业效益的状况,有差别、分步骤地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最终到2020年要提高到30%。
《中国经济周刊》: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将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化管理?
季晓南: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虽没有明确提出要对国企实行分类管理,但是《决定》中已经提出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这就说明中央已经接受了国企要分类这个理念。
国有企业并不全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也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因此在管理和考核时,我们也应该根据它的性质来分类。
我个人认为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承担人民生活服务的公益性企业,如供水、供电等企业;第二类是既占有国家特殊资源、承担必要的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同时也参与一定市场竞争的企业,如金融、石油、电信和军工企业等;第三类就是基本以营利为目的的,处于充分竞争性领域的商业类企业。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一、有人说:腐败是经济的润滑剂。你怎么看?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一、有人说:腐败是经济的润滑剂。你怎么看?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40|
上传日期: 06:14:4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一、有人说:腐败是经济的润滑剂。你怎么看?
官方公共微信林毅夫:如何把资源从负担变成经济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
林毅夫:如何把资源从负担变成经济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网 林毅夫/文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一个为什么在资源丰富的国家、资源丰富的经济体或是城市,资源怎么容易变成负担。我想谈谈现在主流的经济学对资源诅咒现象它提出的自己的思路是什么,第三个我想进一步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这个角度来谈谈怎么在现有认识的基础上把资源从负担变成经济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认为,人多是我们发展的不利条件,因为人太多了资源太少了,所以经济就发展不起来,其实也就是在这个思路,我们才推行了非常严格的计划生育,想控制人口的规模,当然从这个角度我可以讲很多道理,可是从实践的经验来看,大部分资源丰富的国家、资源丰富的经济体经济发展比较高,并不是像我们当时在谈说人多资源少是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把人减少了,资源多的经济又发展不起来,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想有几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就是资源是埋在地底下的,那埋在地底下的这些资源到底有多少财富有多大并不是一人就能看清楚,那么在这种状况之下如果资源的开发是由企业来开发,那就很容易变成私营企业为了它自己的利润最大化,最好是在取得资源的时候资格要的非常的低,当然它要取得资源开发权需要政府的批准,然后贿赂政府官员,然后以很低的价格来取得这个资源开发的权利,在国内大家知道山西煤老板的故事,国内也知道,在发改委一个副市长家里可以藏两亿多人民币的,道理就在这个地方,那么不仅在国内这种情形出现,其实在国际上这种情形也十分常见的。即使说资源的开发像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等等是由跨国公司来开采的时候,跨国公司也是一个私营企业,它跟国内的私营企业有同样的东西,也就是说在一般人很难一言就断定地下的矿产资源值多少钱的时候,它跟政府的少数官员合谋然后把资源开采的价格压的非常低或者把开采的权利以很低的价格转让给这些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私营企业,不管是国内的私营企业还是跨国公司,那增加利润当中有一部分就变成政府官员在银行,有的是国内银行,有的是瑞士银行里面的成分,资源特别容易跟腐败联系在一起那么这个腐败当然是有社会增值代价的,造成收入分配不均,造成社会政治上面很多的冲突跟矛盾,那在这种状况下,经济当然也不容易发展的好。第二个,是资源的价格波动非常大,因为资源的供需弹性少,如果需求多的时候而价格一年可以涨好几倍,但是需求少的时候资源的价格会跌的非常的厉害,那么在这种状况下,不管腐败发生不发生,当然腐败的时候也会有一部分钱进入到政府的财政里,不腐败的状况之下,有更多的钱会进入到政府的财政里,当它价格高的时候,然后价格高的时候政府的财政收入多,很容易造成政府在花钱上面大手大脚,有的是在福利的开支上特别的多,有的是在各种建设上面到处铺开,大手大脚。但是资源的价格不会永远高的,它是波动的,当资源价格降下来以后,很多支出是有波动性的,比如说福利支出在价格高的时候,政府财政收入多的时候,那福利支出多,等到价格低下来你想把价格减少非常的困难,那么有一些建设你铺的太开的建到一半,不建下去全部白费,因此就很容易出现在资源价格下跌的时候财政上面日子就过不下去了,政府负债就会特别的高,这是第二个原因。第三个,资源是会枯竭的,它并不是永远开采的,那资源枯竭了以后这个城市、这个地区、这个国家怎么继续发展下去?要是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话,那整个经济可能就会出现崩溃的情形。那么第四点是现在在主流学界研究的不太多,我个人是比较关注的,在2007年的时候应邀到英国剑桥大学做马歇尔讲座的时候,当中提出一个分析,一般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经常会有赶上发达国家的愿望,用我们过去讲的十年超英,十五年赶美,然后发展中国家很容易有一种很大的冲动,想去发展跟发达国家一样非常先进的这种产业,那这种产业看起来很先进,可是这种产业它是违反这个国家的比较优势的,你即使能把它建立起来,它继续经营下去需要靠政府不断保护补贴的,我做了一些分析,一般这种赶超产业它的规模越大,然后它实践的时间越长,通常跟一个国家的资源丰富程度有关,资源丰富程度越多的国家这种赶超产业的规模越大,持续的时间就越长,你比如说像俄罗斯在苏联时期,它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持续了60年,那么我们持续的时间就比较短,我们50年代中到1979年以后基本上这个发展战略都很新,那我们发现资源越丰富的国家,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非社会主义国家,它在50年代的发展、60年代的发展需求是一样的,都是受到当时认为你要赶上发达国家,那么人均收入水平要赶上发达国家,产业技术水平必须跟发达国家一样高,你要变成发达国家,国防实力必须跟发达国家一样强,那国防实力是建立在先进的重工业的基础上,因此在50年代、60年代兴起的政治独立的这些前殖民地国家或是原来不是殖民地国家,但是二战以后开始在他们国家领导人领导下开始现代化的建设的国家,普遍就有这种赶超的事情。这种赶超的战略能够持续的时间,跟这个国家的资源丰富是正相关的,当然说这些产业把它建立起来也不能说没有贡献,但是它对经济的效力来讲是非常低的,对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福利的改善的作用是非常低的,这是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负担的第四个原因。针对这些原因,现在主流经济学也有不少讨论,像我们今天讲的政策的创新,让我们这些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经济和城市能够发展的好一点,目前的治理思路大概讲有三点。针对第一点,资源容易发生腐败,怎么办呢?就强调透明性、强调监管,来防止腐败的出现。那么国际上甚至有一些组织,叫做开采资源透明国际组织,包括像世界银行也再推动这个,很多的资源多的国家在非洲,他们也有一些非政府组织,专门在倡导这个透明,然后来监督政府,这是一个思路,减少腐败的可能性。对于第二点,资源架构波动大,怎么来解决呢?让它解决的办法就是说当资源的价格高的时候钱收入多,那你不能都用掉,只能用一小部分,绝大部分要储蓄下来未雨绸缪,然后资源价格低的时候,因为你有储蓄,就可以用储蓄来支付像这些福利支出或政府的一些必要的公共支出,这是第二点。对于第三点,资源可能会枯竭,那解决这个的办法跟第二个办法是相关的,也就是说你在资源收益高的时候,你要把大部分储蓄起来,从地下的财富变成地面的财富,变成地面的财富以后你变成金融财富,那么把它储蓄下来投资在国内、国际上面的股票市场或者是一些政府债券,然后这些资产就会永续的收入,用永续的收入避免资源枯竭的时候可以靠这些投资的收益来支持你的开出。那么解决资源枯竭沿着同样的思路又有一些讨论,这个讨论就是要转向多样化,从资源转向对资源产业的发展。要转向非资源产业的发展就会有新的增长点,当然非资源产业里面是制造业、服务业等等,但是怎么样去发展这个非资源型的产业,要避免我前面所讲的赶超,这个目前在主流学界里面基本没有讨论,而且沿着现在的思路很容易又犯到前面说讲的,认为技术越先进、资本业密集就是越先进的产业,在这一点上面,是新结构经济学想做贡献的地方。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技术在现有产业不断创新,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第二个是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因为你在现有的产业上面,技术创新固然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但它不断创新,也会碰到创新的天花板,即使在创新会投入很大回报也不高,那在这种状况之下,就必须把经济的生产活动不断的从附加价值比较低的产业转移到附加价值比较高的新的产业上去,那这个产业转型过程从历史的回顾来看的话,基本上都是从以资源为主的生产活动向非资源为主的生产活动,因为我们知道,经济发展早期的时候,即使是现在西欧、北美这些发达国家,当时它的经济是什么?是农业,农业也是一个资源型的产业,因为它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当然还有一些矿产资源产业也是资源型的,其实低收入国家它的产业结构必然是以资源为主的产业结构,农业跟矿产资源,然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它是不断的把生产活动包括劳动力转移到非资源型的产业,非农业、非矿产资源的产业,然后在这个国家当中不断爬技术的台阶,还有资本的台阶,进入到各种非资源产业的发展,这是我们知道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必然现象。在这个过程当中,经济要转型升级以后,怎么样才能够真正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呢?基本上是要求进入新的产业必须符合潜在比较优势,因为只有符合潜在比较优势要素生产成本才会最低,当然在市场上的竞争不是要素生产成本的竞争,是总成本的竞争,总成本除了要素生产成本之外还包含另外一种成本叫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决定着什么呢?一方面决定运用的各种基础设施,比如说电力供应充足不充足、交通基础设施好不好,也包含软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水平、劳动力的素质等等,以及一些制度安排的,像金融、法律等等是不是有效力,这些都会影响企业在经营的时候,除了它自己要素生产成本之外的成本。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它是一方面你进入的产业必须符合比较优势,但是符合比较优势是一个经济学家的语言,从企业家角度来看,他关心的是利润,利润决定于什么?一方面是产品的成本,二方面是投入的要素,那除非它是一个垄断行业,不然的话企业家对产品的价格是没有控制力的,它是一个接受者,那么在这种状况下,在给予一定新的产品价格之下,它获得的利润决定于要素生产成本,在这种状况下,如果让企业家在家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根据这个国家的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潜在比较优势去发展有一个前提,就是各种要素的相对价格必须反映各种要素的相对需求性,那么怎样才能够让各种要素相对需求性在积极发展过程当中能够比较好的反应在各个发展阶段的要素的相对丰富程度,这个前提是必须是一个有效的市场,靠对各种产品要素需求的竞争来形成要素的价格,所以要想经济发展的好,前提必须有比较好的市场制度。但是比较好的市场制度不够,为什么呢?经济发展过程本身是一个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第一个愿意采用创新的,新的技术进入新的产业的企业家,那第一个采用技术的企业家他要冒着更大的风险,可能失败,失败后果也要承担,他如果可以成功,那他成功就会给追随者提供一个信息,新的技术是合适的或者新的产业是有利的,竞争就来了,竞争来了以后,每个企业家都得到平均利润,所以对于创新的企业家,失败成本都是它的,成功的好处大家可以分享,那我们知道,企业家是迷信的,对于迷信的企业家最好是等别人创新成功的或者新进入的产业成功他再跟着进,在这种状况下,那有必要给创新的企业家提供一个激励的补偿,在发达国家容易做,因为它的技术都在世界最前沿,它产业都在世界最前沿,它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都是等于发明,发明可以给专利,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它进入的产业对这个国家来讲是新的,对世界来讲是成熟的,没办法给专利,但是并不是说对企业家的激励不用补偿,所以说必须政府来做。第二个,我前面讲,你进入的产业基础是符合潜在比较优势,只是要素生产成本不一样,如果你进入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软的制度环境不完善,整个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结构不合适,那它交易成本会不会非常高?在这种状况下,即使进入了产业是对的也是没竞争力的,而这种软硬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提高,单个企业家没积极性去做,也没有能力去做,在这种状况下就必须有政府来做,所以我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也必须要有一个有为的政府来解决在经济转型过程当中他必然出现的外部性跟这些软硬基础设施完善的问题,因此我一直讲的是有效市场跟有为政府,刚李虹在总结我的观点的时候,犯了一个现在媒体上经常犯的偏差,就认为我只谈有为政府的作用,然后就把市场忽视了,其实我一直是强调要有效市场跟有为政府两支所同时用,当然我也不怪李虹,因为现在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家只讲市场的重要,那反对政府的作用,因为我是少数几个在公开场合里面老在讲除了市场外还要有政府,因此媒体上面很容易就读出别人不讲的那一部分,但是这种一传二二传三、三传十,十传百以后就扭曲了,就变成林毅夫只讲政府的作用,忽视市场的作用,那别人就认为市场非常重要,就变成这样了,其实不是这样,我认为既要有有效的市场,又要有有为的正确。那么在这种状况下,对我们现在怎么样把资源从它可能的诅咒变成经济发展中的有利条件呢?前面我讲的,现在主流经济学所讲的这些我接受,必须要透明,防止腐败,必须要除去一部分房子资源价格的波动,也必须在资源型的经济当中去多样化来创造新的增长点,但我常常说,目前在主流经济学当中它没有讲新的增长点怎么样才能够真正的符合比较优势?政府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来让它变成一个真正的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我在新结构经济学里面我谈到的因势利导,也就是说一个资源型的城市或是一个资源型的国家,尤其是属于在发展阶段的这些经济体或者这些城市,它基本上能做的第一点就是你要找到一个既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它是有比较优势,那技术投入非常大也必然是失败,第一个要符合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那怎样找到一个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那我提出的一个简单的原则就是你要去找对标,这个对标就是找一些国家或者是城市,它过去这二三十年发展的非常好,但它人均GDP大概是你一倍到三倍左右,然后它在过去这二三十年发展的这些产业是什么产业,那些产业很可能是你的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这里分两点,一代资源的产业当然必须跟它有同样的资源,比如说是农业,那你必须有跟它同样的土地供给,如果它是矿产资源或者是矿产资源的加工,那你必须有跟它同样的矿产资源的类型,那么除了这种矿产资源之外,我觉得如果只是沿着矿产资源做加工还不行,因为矿产资源跟矿产资源的加工同样受波动影响的,你对资源的需求会有市场的波动,对资源的加工同样对资源的需求波动有影响,所以要找到非资源的产品,非资源产品主要是资本跟劳动的对比,人均收入水平基本上是一个很好的指标,看人均收入水平一倍到三倍,但是过去这二三十年发展非常好的城市或者是地区或者是国家,它的产业是有什么?那些产业很可能是你的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为什么呢?如果一个经济体它能够除去二三十年的发展非常好,那这个经济体绝大多数产业一定符合它的比较优势,如果不符合比较优势不可能维持二三十年发展的非常好,那如果它二三十年发展的非常好,它资本积累一定非常快,原来符合比较优势的这些产业就会逐渐去掉比较优势,你年均收入水平比它低,那在这种状况下,它是叫比较优势,就是你的潜在比较优势,因为在这样状况下,你的要素生产成本会比它低,你必须先有这样的一个概念,这样子的一个好处是什么?一个防止政府找一些距离太远的,太先进的产业,政府自己犯错误,脑筋发热,也避免政府被企业所捕捉,因为经常会有企业来跟政府讲,这个产业太重要了,没有这个产业就不能现代化,但这个产业其实在这个国家一点优势都没有,那它就只能保护补贴才能生存,那经常是为了保护补贴需要政府来扶持,那永远靠保护补贴,所以第一步要避免这个错误。在这种状况之下来看,我这个地方、我这个国家、这个城市是不是已经有企业进入了,如果它有企业进入的话,照理说要素生产成本会比你作为对标的国家和地区低,但它为什么现在没竞争力?一定是交易成本太高,那什么东西让它交易成本高,政府可以进行分析,然后来帮企业解决。第三部分,可能有一些产业我这个地区根本没有企业家进入,在这种状况之下可以招商引资,那些发展好的国家或者地区,它这个产业发展二三十年以后在那个地方工资水平地位上涨很快,逐渐是要比较优势,既然是比较优势它会有积极性,到一个条件大约相似,但是要素生产成本比较低的地方去创造第二春,那它现在为什么不能?可能不了解你这个地方,也可能是软硬基础设施不好,因此可以积极的招商,然后让对方知道并且改善基础设施,改善软硬环境,来把它吸引过来。第四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我前面讲的对标是已经发展二三十年非常好的地区或者国家,但是现在技术发展非常快,有些新技术、新产品二三十年前没有,现在出现了,尤其是在互联网移动通信以后,有一个新的业态就是它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主要是以人力资本为主,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投入的非常少,拿个具体的例子来讲,雷军开发小米手机,无非就拉了100多个人,一年不到的时间就设计出来了,100多个人一年的时间你说要多少钱?所以资本投入是非常少的,主要是靠人力资本,我们国内人力资本,又是大的国内市场,所以这种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主,而且产品的研发、技术的研发特别短的产业,我们跟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是没有什么劣势的,因为我们跟发达国家比真正的劣势是在长期积累下来金融资本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靠的是天分,中国人多,天才多,靠的是交易,这些年我们交易提高非常快,因此这种产业形式跟发达国家没有多大的差距,更何况我们跟其他国家比还有个很大的国内市场,这种新产品、新技术,它研发出来以后在市场上面就决定第一个批量的生产谁能够最大,通常大市场的国家第一个批量市场是我们的优势,那我想,从全国角度可以这么多,从各个地区可以做,从资源型城市也可以沿着这个思路来,然后创造一个条件,把这种可以弯道超车的,它所需要的人才能吸引来。第五个,软硬基础设施的完善,大部分导致交易份额高的是软硬基础设施不完善,那就可以针对你要发展的产业去完善它所需要的软硬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第六,给这些创新型企业一定的这种激励补偿,这种激励补偿不是保护,比如说可以给它免税一段时间或者是给它一次性的奖励等等,如果这样做的话,我想我们这些资源型的城市,它应该可以比非资源型的城市发展的更好,它就可以从资源型是一个诅咒变成一个祝福发展的有利条件,为什么呢?因为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产业不断升级、不断转型、不断多样化,当中你对创新者必须激励补偿,对他所需要的软硬基础设施必须不断完善,这些都是要资源的,没有资源的地区、国家,它只能从自己生产的剩余当中省出一部分来从事这些工作,那有资源的地区,资源经济学上叫做“猪”,也就是可以不劳而获,你开采出来,相对于开采的投入成本是很低的,收益是很大的,所以跟不劳而获是相等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用的资源更多,你用来软硬基础设施完善的力度可以更大,在这种状况下的,它的经济发展转型应该是可以更好更快,实际上固然有很多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变成经济发展非常失败的案例,也有地区这种情形,但是我们知道,像美国,它是一个资源极端丰富的国家,那它经济也发展非常好,所以资源不见得一定是发展的负担,如果把资源用得好,一个方面在管理上透明、避免腐败,二方面了解到资源的这种波动的特性,那么一定要把大部分的收益节省下来,未雨绸缪,第三部分如果能用资源的支持这个地区、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多样化跟产业转型升级,将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地区、资源型国家应该可以应该可以发展的比非资源的城市、非资源地区、非资源国家更好,谢谢!(内容节选自林毅夫在第二届北京大学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论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经济观察报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在最恰当的时点与您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资讯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透明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