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的利息差相比较国外银行业是偏高的吗

中国银行业利润主要来自存贷利差 比国外高14倍-宜人贷问答
中国银行业利润主要来自存贷利差 比国外高14倍
问题分类:
请输入验证码
《金融研究》第九期刊登了央行行长周小川署名长篇文章--《金融危机中关于救助问题的争论》,称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较强、利润较高并非垄断造成的。周行长此话回答了近期有关我国银行业高利润问题的讨论,那就是中国银行业确实存在高利润问题,但是他并没有回答高利润的来源或原因。进一步探究我国银行业高利润的来源十分有必要,这对于未来中国银行业改革有积极引导意义。解构银行高利润 探究高利润来源问题,首先需要探究银行高利润的构成,然后才能找到形成我国银行业高利润的制度、行业等深层次因素。通常,银行净利润驱动因素主要包括生息资产规模、净息差、非息收入、成本、拨备等。通过对上市银行2007年至2011年的净利润增速进行分解发现,信贷资产规模成为驱动银行利润高增速的关键动力。2007年至2011年,规模因素贡献了接近20%的增速,其次为净息差(除2009年),非息收入贡献了6%-10%左右的增速,除2009年外成本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发现可能有点出乎意料,因为很多人都认为银行高利润主要是来源于银行较高的息差。而拨备和其他因素则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同时还可以看到,规模与净息差的作用存在较大互补性,这也反映出了不同年份银行信贷经营策略的变化,或者以量补价,或者以价补量。探究银行高利润的根本来源 首先,规模因素来自何处?主要来自旺盛的社会资金需求和银行在社会融资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近10年我国GDP保持了10%的年均增速。即使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全球,2009年GDP仍实现了9.2%的较快增长,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在良好的外部经济政策环境支撑下,我国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各种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不断增多;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各种消费金融需求增高,社会资金需求较为旺盛。 另一方面,与市场竞争有关。我国一直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银行体系在我国社会融资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根据央行社会融资总量统计数据,近年银行信贷占比稳定在50%-60%。这种主导作用极大地服务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投资项目建设。但是,这种主导地位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在紧缩货币政策环境中,企业融资途径少,对于银行信贷更为依赖,易导致银行在此过程中实施其他收费,提高企业融资成本。2011年,银行信贷规模受到政策调控限制,但银行通过加大信贷利率上浮幅度、搭售其他金融产品等措施,继续实现了较快的净利润增速。 其次,净息差因素来自何处?主要来自利率价格保护方面。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已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但是存贷款定价仍受到利率价格管制,银行可对存款利率向下浮动,对贷款利率进行上浮,这给予了银行业较大的存贷差。因此,银行可以在保证资金成本稳定的基础上,通过扩大信贷规模、信贷定价上浮程度来获得较高的利息收入。 最后,成本因素、非利息收入来自何处?主要来自银行业改革以及银行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 2003年,我国开始对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剥离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实施注资以及引进战略投资者措施,并逐步实现国有银行的上市。随着2010年农行上市,我国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商业银行的改革极大地改善了银行的公司治理状况,提升了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使得国有银行从“技术性破产”转变为国际化大银行。可以看到,2003年至2006年我国银行业净利润增速实现了100%以上的增速,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有银行改革初期大量不良信贷资产剥离的政策措施,而2007年至今银行业的高利润增长则更多体现在银行经营水平提升方面。 从我国银行业的高利润来看,社会资金需求旺盛、银行改革、银行经营水平提高、行业保护等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其中社会资金需求旺盛、银行经营水平都是合理的积极因素,而行业保护以及银行在社会融资体系中的独占地位则是不合理因素。综合来看,固然银行竞争力提升促进了高利润的实现,但是银行业保护、银行对于规模的依赖、银行在社会融资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等是现阶段银行业高利润更为重要的驱动因素,银行业高利润的获得更多依靠制度、政策红利,而非自身竞争力或者创新金融服务,这也成为社会批评银行业高利润、呼吁改革的重要原因。银行业高利润是特定历史时期所产生的现象,这一趋势或许不可持续,诸如经济增速放缓、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的实现都在很大程度上冲击银行固有的利润增长驱动因素,因而在明晰银行高利润问题的本质下,应该更多着眼于如何进一步通过改革措施实现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未来我国银行业改革方向 (一)积极发展直接融资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银行业高利润问题主要还是源于我国金融体系一些固有的问题和缺陷,这其中就包括社会融资渠道狭窄、银行在社会融资体系中的独占地位等,尤其是很多中小企业,目前仍面临严重的融资难问题。因而,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降低社会融资对银行信贷的依赖,这既有利于促进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打破银行在资金供给上的垄断地位,又有利于避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更主要的是,如果银行业继续保持在社会融资体系的独占地位,那么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可能会因银行较大的定价主导权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降低行业准入限制 要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推进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一方面,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实现存贷款定价市场化,使利率真正反映资金供求状况,这有利于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以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高利贷等问题;另一方面,降低银行准入门槛,大力引进民间资本,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实现大中小银行机构数量的金字塔式分布以及市场份额的平衡。 (三)强化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 银行业要认识到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如果银行脱离实体经济而自我循环和发展,必然是本末倒置、不可持续。银行业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各项要求,真正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银行业要转变经营理念,创新服务方式,真正满足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的需求,通过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为企业增加收入,实现银企共赢。从根本上讲,银行净利润增速要与实体经济增速、社会平均利润率趋势保持一致性。
回答者:g***1 |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排名是建行、中行、工商、农行。农行为什么排在最后是历史包袱问题。这个排名大家要客观的看,因为农行在2004年存款、贷款全国增长都是第一名。
市场影响力第一是工商银行、第二是中国银行、第三是建设银行、第四是农业银行。资本充足性建行第一、招商第二、中国银行第三。资产质量及安全性、民生、浦东、招商。流动性管理排名是交行、中信、浦东、广大、民生。
科技竞争力建行第一、工商第二、民生第三、招行第四,金融创新竞争力民生第一、交行第二、中行第三的。公司治理竞争力,招行第一、民生第二、浦东第三。内控机制竞争力,浦东第一、兴业第二、民生第三、招行第三、工行第五。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现实竞争力排名和潜在竞争力排名。现实竞争力排名是招行第一、浦东发展第二,中行第三,建行第四,民生第五。潜在竞争力是民行第一,招行第二,浦东发展第三,华夏第四、兴业第五。
回答者:g***7 |
要论收费,对现金存款不但不给利息还要收取“保管费”的瑞士银行和纽约梅隆银行笑而不语,要论存贷差,给低信用级别客户提供40%年息信用消费贷款,活期存款利率0.25%的渣打笑而不语。 其实中国的银行业总资产收益率还不到1%,主要上市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2011年大部分在20%左右,只是资产规模委实庞大了些。 以前有一个报道,可以对比美国的银行业盈利水平。 实际上,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可以视为得益于其“低成本”、“强监管”和“弱竞争”,以及外汇管制和融资渠道管制。
回答者:石***重 |
四大银行利润构成明显改善
新华网 稿件来源:经济参考报
赶在今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前,四大银行都底气十足地把2002年的经营效绩公布出来了。2002年,国有银行不仅资产质量大幅度提高,经营效绩也明显改善。值得业界称道的是,各家银行的收入构成明显改善,吃利差并不是银行唯一的收入来源了,收费服务正在逐渐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2002年工商银行实现拨备前利润443.37亿元,比上年增加103.84亿元,增长30.58%。其中,实现账面利润62.14亿元,增长5.63%;提取拨备并消化包袱381.23亿元,比上年多100.06亿元。对于经营效益的大幅提高,工商银行认为首先得益于银行资产质量的持续改善。去年工行境内外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余额下降377.81亿元,现占比25.52%,比年初下降4.26个百分点。
历史包袱最重的农业银行,也取得了实际效益翻两番的良好业绩。去年农行境内外合并实现拨备前利润112.61亿元,同比增效92.21亿元;账面盈利28.91亿元,同比增盈17.38亿元。全行各项财务指标在机制改革和增存、增贷、清收盘活等经营性因素的推动下,经营效益大幅飙升,不但全面超额完成了账面利润计划,实际利润更比上年翻了两番多。
往年经营效益最好的中国银行(尚未公布盈利数字),资产质量提高最快。2002年中行国内行不良资产存量快速下降,共计消化不良资产595.52亿元;其中实现现金清收346.52亿元,实物清收66亿元,办理债务重组47亿元,完成呆账核销136亿元,全年共处置各类抵债资产46.59亿元。
让业界眼前一亮的是,建行的经营效率指标的名列前茅。去年建行资产收益率和资本回报率分别达到1.16%和27.68%,同比增长0.04和2.87个百分点;成本收入率和费用利润率分别为225%和97%,同比上升11.4和4.3个百分点。
凭借着27.68%的资本回报率,最高效银行的桂冠理所当然地落在建设银行头上。去年建行境内外业务共赢利344.3亿元,比上年增加48亿元,增幅16.2%,其中消化历史包袱301亿元,比上年增加56亿元,实现税前利润43.3亿元。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建行资产质量不断改善。截至去年11月,按五级分类口径建行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227.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28%,比年初下降4.07个百分点。
2002年银行业入世效应初现,各家银行都在经受客户流失、市场占有份额下降的压力,但基本的竞争格局并末发生改变,外资银行的冲击并不似预想强烈,四大银行仍然垄断着70%左右的市场份额。对中资银行而言,压力更多地在于盈利模式的改变,而非真实市场份额的争夺。
对于这种现实压力,各大银行仍能保持应对自如。工行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过去的一年里,银行的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吃利差并不是唯一的收入来源了。工行以存贷利差为主的收入结构正在逐步改变中,中间业务正在成为银行的三大支柱业务。银行卡、票据、电子银行等服务收益业务强劲增长,去年实现中间业务收入50.31亿元,比上年多10.93亿元,增长27.75%,占银行全部收入的11.35%,债券交易和资金交易的收入也近总收入的20%。公司化运作的牡丹卡中心和票据中心更是业绩优秀,票据中心去年盈利1.04亿元,人均创利158万元。
在全国银行同业拆借中心,农业银行成为这里的交易大户。去年农行交易量在拆借市场和回购市场中均排名第一,其中拆借交易量为1914.83亿元,回购交易量为16356.46亿元。拆借市场交易量排名的2至5位依次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回购市场交易量排名2至5的依次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
对于收入构成优化这个话题,最有发言权的是建设银行。建行资金部的人士告诉记者,去年建行中间业务实现收入48亿元,同比增长36%,占总收入比例提高0.9个百分点,达到14%。让同业羡慕的是,债券投资与资金交易去年实现收益198亿元,占全部收入的57.5%。传统信贷收入占比过高、盈利模式单一的局面早已改变。
对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人行银行监管司网上银行和中间业务处的夏处长认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和收益结构。他介绍,中间业务在国外又叫收费基础业务,银行通过提供服务收取费用。这种业务的发生,不改变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没有信贷风险。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银行业发展的趋势。去年人行相继出台管理办法,明确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市场准入形式,央行还将继续为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帮助。他也承认,虽然国有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但和外资银行还相差甚远。国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一般在总收入的4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至70%,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从1980年的22%上升到了1996年的39%。花旗银行存贷业务的利润仅占总利润的20%,而中间业务为其带来了80%的利润。
对于银行热衷债券交易,夏处长认为,银行参与国债交易并不影响信贷,银行投资的债券最终还是用于信贷,还要投入实体经济。但对于银行热炒国债,也有不同意见认为,毕竟现在我国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企业债的发行还没开放,银行把过多的资金投入债市必然影响到信贷。银行吸收资金集中在债市,虽然保证了盈利,但必定会损害到地方经济。
回答者:g***5 |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高顿网校为您解答:  银行业:利差风险分析  我们认为在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下,基准利差缩窄的可能性上升。如果给予存款利率一定的上浮空间,则利差可能受到负面影响。尽管从财务计算上看负面影响是有限的,但央行出台影响利差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反映了一种政策态度,特别是允许存款利率上浮是利率自由化的一个重要步骤。未来中国银行(2.68,0.01,0.37%)业将需要建立资金定价体系,提升精细管理的能力,以避免整体行业粗放型经营所可能导致的激烈价格竞争。  从2003年到2008年,回顾中国的加息周期,在每次进入负利率后,基准存款利率最终总是进行了调整,尽管调整后的负利率仍然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截至8月份,中国负利率趋势已经延续了7个月,展望未来,除非CPI快速大幅下降,否则负利率会延续较长的时间。从该角度看,存款利率调整的必要性是存在的。但与此同时,贷款利率调整的必要性并不大。  如果给予存款一定的上浮空间,由于目前中国银行业竞争比较激烈,存贷款市场份额仍是银行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中小银行规模扩张的冲动仍很强烈,况且贷存比指标严格要求下存款压力较大,在服务同质性导致了价格是一个重要的竞争工具的情况下,一旦一家银行提高利率,其他银行为确保市场份额而跟进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存款上浮可能最终导致存款利率的普遍上升。  净利差利差很可能会缩窄。根据我们测算,如果除活期存款外所有存款利率上浮10%,同时贷款和同业拆借的利率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不考虑重定价的时间问题,假定2011年初全部调整,则2011年的净利差下降6.2个基点,净利润下降4.9%。而一次非对称加息,即活期不动,贷款不动,存款上升27个基点,可能导致2011年的净利差下降6.9个基点,净利润下降5.5%。  活期存款占比高的银行例如招行、宁波受到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而活期存款占比低,净利息收入占比高的银行如华夏、民生则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大。  从2003年到2008年,回顾中国的加息周期,在每次进入负利率后,基准存款利率最终总是进行了调整,尽管开始进入加息周期后,由于存款利率上升幅度较慢,而物价的上涨趋势往往持续,因此整体上负利率会持续很长时间。截至8月份,中国负利率趋势已经延续了7个月,展望未来,即便CPI会下降,但短期内下降到2.25%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因此负利率的时间将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从该角度看,存款利率调整的必要性是存在的。  而目前经济回升的趋势仍不稳固,况且地方政府债务占贷款的比重自2009年来显着上升,利息支付压力较大,因此贷款利率的上升存在一定的障碍。在此情况下,贷款利率调整的必要性并不大。  作为全球领先的财经证书网络教育领导品牌,高顿财经集财经教育核心资源于一身,旗下拥有高顿网校、公开课、在线直播、网站联盟、财经题库、高顿部落会计论坛、APP客户端等平台资源,为全球财经界人士提供优质的服务及全面的解决方案。  高顿网校将始终秉承"成就年轻梦想,开创新商业文明"的企业使命,加快国际化进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财经网络学习平台!高顿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问,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平台提问!
回答者:g***5 |
您目前处于未登录状态中国银行业的利息差相比较国外银行业是偏高的吗?都有哪些数据可以支持? - 知乎581被浏览27871分享邀请回答71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41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4 个回答被折叠()中国银行业利润偏高 评:需放低准入门槛降低盈利水准
14:52&&来源:中国广播网&
  银行属暴利行业
  15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超过西部六省同期GDP总和。这个数字可以说是很惊人的。银行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利润,甚至让洪崎这样的银行家都有一种“为富不仁”的感觉?
  刘澄:民生银行行长道出了银行业的真情,终归一句话,银行是暴利行业,银行是垄断行业,这个暴利从哪来?实际上是国家强制赋予它的。银行挣钱就两个途径,一是存款和贷款的利差收入,一是各种收费。而无论是收费还是存贷利差,都是国家通过法定来规定的,我们银行的利差全世界最高,我们2%、3%筹集的资金,银行往外放款做到12%、13%,甚至达到15%,而这种高达7、8%的利差就是银行的收入来源,而这种利差是国家规定的,利率不能变,所以,想不挣钱都很难,只要有存款就能挣着钱。
  相比国外银行的情况,国内银行的营收情况有哪些特点?国内银行的利润是否偏高?
  刘澄:据考证,国外银行平均利差有多少0.2%-0.5%,0.5就是暴利了,而我们5%都不止,也就是说我们的盈利最起码是西方同类银行的10%倍以上。二,收费,我们是国家银监会出文明确收费,因为任何人都在银行里存款,得开帐户、得发工资,就得收费,强制收费。以小额帐户为例,每个卡每年得收10几元,工商银行发6亿张卡,这么一个发卡工商银行就能挣几十亿元。
  民生银行行长洪崎说,现在是企业利润低,银行利润高,存不存在银行挤占其他行业利益的情况?有谁的利益受到了损失了呢?
  刘澄:银行的高利应该是挤占其他行业的利益,如果市场资金紧张,融资成本应该提高,但是没有。前一段银行高息揽存,我就反对过这个观点。什么叫高息揽存?2%、3%的利息还叫高息揽存吗?银行好意思提吗?高达15%的贷款领域,2、3%的存款利息都不好意思提出来,最起码应该给储户10%几的利息,所以现在很多储户愿意参加民间金融,10%、甚至15%往外贷出,所以银行没有把高利反馈给储户存款者,而被作为暴利收入。
  由于中国不合理的资金结构控制,我们的资金被国家所控制,被银监会代表的一些特定利益集团操纵,结果是人为的导致实业利益被迫向金融利益转移。
版权说明:&转载须经版权人授权并注明来源。联系电话:010-
编辑:任芳张健华:中国的银行业法律体系与国外相比差距大
  搜狐财经讯
11月21日-22日,第四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在北京威斯汀酒店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亚洲金融新秩序”。几十位财经政要、金融机构领袖、领先企业的领导人出席本次盛会。以下是搜狐财经来自现场的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参加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就着最近做的一个研究,有关于业的效率,以及中外银行业效率比较我想给大家在这儿分享一点我最新的研究成果。大家知道银行业因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渠道,我们通常讲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间接金融为主的,大约占整个非金融部门融资的80%―90%,在这样的一种金融结构下,银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其实影响就非常大了。关于银行业的效率研究有多种方法,最近在做的一个也是参照了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就是设定了一些综合性的指标,我们选出了很多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比如我可以把利息支出、非利息支出,包括我的人工都可以加进去,产出是什么呢?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产出可能是贷款、也可以是利润,把这些指标综合以后形成商业银行综合的产出业绩。
  我今天想在这里跟大家向的就是我们的研究成果,我特别想在这儿跟大家讲的,因为今天讲的是亚洲银行业的排名问题,我想重点讲几点中国银行和国外银行的比较,我们国内银行业分为四类不同的银行,国有、股份制、城市商行,包括外资,因为外资从2007年开始也有法人银行,我们对国内的银行进行了分类,也加了国外的银行。国外的银行专门做了研究,但是今天在这儿主要是想跟大家讲一点中国和国外银行业的比较。
  我们重点选取了几个影响业绩的因素,第一个,是国家层面上我们考虑法律的因素,不同的法系对于国家银行业效率有何影响,重点分了德国法系、美国法系、北欧法系,以及单独把中国和俄罗斯拿出来。第二个,我们考虑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一个国家的银行业到底是处于完全竞争的,还是处于垄断的,或者法人垄断的银行业结构,重点分析每个国家前五大银行占的市场比重。第三个,考虑的是银行相对于资本市场的控制程度,我们也选取了一些控制变量,包括贷款占GDP的比重,资本市场交易额的比重。第四个,各国银行监管的变量,证券投资、保险投资、房地产投资,分不同的情况,我们又分完全没限制、有一定限制、限制和完全禁止等等。第五个,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考虑的经济总量,包括人均GDP,同时我们都用了GDP的指数对数据进行了调整。第六个,考虑各个国家不同的利差,大家都说中国的银行业效率高是源于我们的利差比较大,我们要分析一下,有人说我们主要是利差影响,我们看一下利差影响有多大。第二个我们要考虑的就是银行自身的特征,包括银行国内相对的占比,因为我们这里也是排出了一二三四,只有排名,只是在这儿不想谈排名的问题,重点想谈一下影响的因素,国内相对的规模,对于其他的银行来说还有是否上市,上市是否有影响。第三个是不良贷款比率,不良贷款拨备率,贷款比、营业拆借比、总投资、收益资产等等,这些变量我们控制完之后作为综合的,我把这些作为成本项目投入的,全部作为总的一个投入,然后一个综合产出。一个综合可以有几种,一个是考虑单一行赢利的,我们考虑谁的赢利能力比较强,还有业务扩张能力比较强。
  综合算起来,总体给大家介绍一点,我们中外银行比较的结果,从银行效率来比,中国的银行业这里面分了前几大银行,资产规模的,还有整个银行业的,因为这里边选取的数据是中国有192家银行,99年到2008年的十年间的数据四类银行全都算了,我们选择了207家的外资银行,不是说注册在中国的,同时选取了207家国外的银行,这样做一个比较。最初得出一个结论,从赢利效率来看,中国银行业逐年在上升,而且2008年上升的趋势是最为明显的。
  第二个,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肯,因为我们这里边可以分单项的,比如人工的人力成本,全要素生产力来看,绝大多数国家银行券要素生产率是在明显下降,尤其2008年具有明显的下降,主要受亚洲危机影响,与此相比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比较明显。在各国排名第一的银行里面,比较好,按我们的算法,工商银行全要素生产率2008年排名第一。
  第三个,从全要素生产率组成部分来看,技术因素影响是比较大的。2007年以前几乎所有国家的技术进步都在呈上升的趋势,但是到2008年除了中国、印度、土耳其以外,其余所有国家的技术进步都出现了明显下降,在28个国家和地区当中。说明以前在赚取利润方面相对先进的方式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带来一些相反的效果。除此之外,其余绝大多数的国家技术效率明显下降,特别是2008年。因此我们觉得技术效率增长可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全要素生产率。
  第五个,在给定其他因素条件下,与国外法律体系相比中国法律体系导致中国的银行业效率比较低下。因此我们中国的法律环境,或者我们刚才讲的法律体系还是有影响的。
  总的结论,中国的银行业近些年来资源配置效率逐年在提高,特别是到08年比较明显,但是到现在看感觉中国也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
责任编辑:丁M
设为辩论话题
进口商品吸收国内“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
搜狐财经社区话题
不知道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是哪部分人的CPI,反正和我无关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财经媒体封面
财经?大视野
关注一件事并尽力做好,这种心态是种创业心态
近期热点关注中国银行业改革&期待有所作为--财经--人民网
中国银行业改革&期待有所作为
&&&&来源:&&&&&
  在全球银行业价值“从西半球向东半球”大转移的环境下,虽然上半年我国银行业绩增速较去年底有所下滑,各大银行仍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我国银行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国外银行主要依靠中间业务盈利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仍然非常粗放。而无论与中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相比,还是与国际大银行相比,我国银行的国际化水平依然很低,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国际化方向的新思考。  上半年银行业绩增速开始放缓  截至22日,已有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等5家上市银行披露了中期业绩,比较而言,尽管上半年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提高的有3家,但5家银行业绩增速出现了分化。  查阅半年报显示,招商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较一季度回落6.48个百分点至25.68%;兴业银行上半年的净利润增速也开始高位回落,由58.74%降至39.81%,下滑18.9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增速提高最快的华夏银行,上半年业绩增速仅比一季度高出4.68个百分点。  若再将今年上半年业绩增速与去年底相比,下滑的幅度则更为明显。除兴业银行外,另4家银行净利润增幅下滑9到21个百分点。  还剩下不到10天时间,剩下11家上市银行也将陆续公布“期中成绩”,届时16家上市银行的整体盈利情况也将浮出水面。据日前银监会公布的数据称,预计上市银行上半年利润增速为18%,申银万国给出的预测则为17%。这意味着,16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将较一季度20%的增速下调2~3个百分点。  据银监会近日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称,上半年,银行净息差为 2.7%,环比一季度回落0.1 个百分点,而且,在降息和重定价的影响下,下半年净息差将稳步回落。  目前,包括16家上市银行在我国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仍为赚取存贷款利差,净息差仍是考察银行盈利水平的“晴雨表”。  整理半年报发现,平安银行上半年净息差则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至2.42%,净利差为2.22%,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招商银行净利差和净息差分别为2.96%和3.11%,较今年第一季度分别下降了9和10个基点。环比一季度出现下滑的还有浦发银行,该行上半年净息差为2.64%,不过环比来看,二季度该行的净息差下降了16个BP左右。  6月7日,央行宣布降息并扩大了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随着央行于7月份再次宣布降息,利率市场化趋势进一步明确。(上海证券报/记者 朱文彬)  银行业改革该有所作为  与国外银行主要依靠中间业务盈利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仍然非常粗放。从技术、服务乃至性价比的角度来考量,银行业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在去年我国制造业盈利能力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本该与实体经济唇齿相依的银行业却成为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其吸金能力甚至远超石油、烟草等暴利行业,实在令外人匪夷所思。那么,我们的银行暴利来自哪里呢?  首先是透支民生发展成果。存贷款利差是银行经营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商业银行利润中,“非利息收入占比19.3%”,换言之,“破万亿”的利润八成以上来自利息差。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11年我国CPI涨幅为5.4%,而目前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仅为0.5%,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也只有3.5%,储户实际存款为负利率。也就是说,百姓的“割肉”成就了银行暴利的“大头”。  其次是透支经济复苏潜力。放眼银行业,近年来已成气候的“以贷转存”、“存贷挂钩”,也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而银行坐收暴利添加了注脚。银行不规范的放贷行为结果有二:一是民间借贷规模不断扩张,金融风险逐渐放大;二是实体企业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利于营商环境。  下面这组数字已成了通识:2003年左右,银行收费项目仅300多种,现在却“增肥”成3000多种“胖”了10倍。  2003年以来的银行业改革确实推动了商业银行的高速发展,然而,在信贷额度有限、信贷需求无限的当下,议价能力仍垄断在商业银行手中。因此,只有降低准入门槛、打破数家银行联手做大的格局,成本与服务才有优化升级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千呼万唤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有所作为,但如何以市场化的利率平衡各方利益,将巨大盈利反哺社会,还是亟待思考的大命题。(国际金融报/邓海建)  面临国际化方向新思考   此外,在当前全球银行业价值“从西半球向东半球”大转移的环境下,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国际化方向的新思考。  波士顿咨询公司最新发布的《2012年银行业价值创造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到2011年,新兴市场银行占全球总市值比例从不到30%增长到将近36%。同时,与欧美等国银行的负增长相比,大多数新兴国家的股东总回报水平也实现了正向突破。此外,大多数经济快速成长的发展中国家的股价与账面价值比很高,远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新兴市场成为2011年最具盈利能力的银行地域之一,其中,中国银行业以平均税后净资产收益率22%的水平位居第三。  资料显示,到2011年末,中国五大银行共设立海外一级经营性机构122家,收购或参股海外银行12家,由海外资产占比代表的国际化水平升至8%左右。但是,无论与中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相比,还是与国际大银行相比,我国银行的国际化水平依然很低。  记者了解到,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海外业务和收入的平均占比不到6%,即便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行,这一比例也不过22%,而欧美成熟同业的平均水平在35%以上。在金融全球化方面,银行业国际化步伐才刚刚开始。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曾表示:“今天,中国的个别银行在资产规模方面已名列世界前茅,比如工商银行已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银行等,但这是在中国金融尚未完全开放体制下的一种现象,严格说,仍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境况。银行国际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大陆仍然是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国内银行应该抓住中国银行市场仍在快速成长的契机,夯实国内业务基础,建立国内领先地位。国际化并非是所有银行在当前时点的必选项。”波士顿咨询公司北京办公室董事经理何大勇说。  而对于那些有能力并希望寻求国际化发展的国内银行而言,现阶段的国际金融市场也提供了较好的契机。金融危机后,成熟市场的金融机构纷纷进行归核化调整,收缩阵线,剥离非核心业务。同时,目前全球银行业的较低估值增强了潜在目标的投资价值。何大勇说:“并购目前需要审慎选择,需要充分考虑业务的协同效应和战略意义。”  另外,新兴市场银行业正在展示着超越发达国家的盈利表现。何大勇建议,国内银行可以有选择性地在发展中国家进行业务拓展,综合考虑市场本身吸引力及中国相互依存度,尤其是要跟随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需求,逐步构建海内外一体化的客户服务体系。(金融时报/见习记者 杜冰)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银行业杂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