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培训机构诈骗贷款起诉骗贷款怎么办

培训贷骗局是怎么回事 培训贷比裸贷套路还深是真的吗
& & 培训贷骗局是怎么回事?培训贷比裸贷套路还深是真的吗?不少童鞋都还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培训贷骗局详细解析介绍,快来看看吧!
& & 继曝光裸条借贷后,南都再次调查发现,广州竟有数百名大学生遭诓骗,饱受&培训贷&之害。有学生被催债机构逼债,还有学生甚至表示负债累累,&真的让人活不下去了。&
  以校内公益讲座的名义,吸引学生参加一对一免费的职业测试。其间,&导师&不断游说学生加入职业培训班,许以美好愿景,后让学生通过第三方贷款公司无抵押贷款交学费。
  日前,南都记者陆续接到数十名广州高校的学生和家长报料,称被&广州指路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用这样的套路让毫无经济能力的他们背上了万元债务。记者发现,已有约270名学生有此遭遇。
  这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它与第三方贷款公司到底存在何种关系?它向学生反复营销的&蓝海计划&到底是职业培训,还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南都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套路一:&校内讲座&的奥秘
  今年19岁的小英就读于广州医科大学,是一名大一学生。小英回忆说,去年11月,进入大学校园才两个月的她偶然在校园路上看到有人派传单,说有一个关于就业的讲座,就产生了兴趣。
  与小英一样,多名学生称,他们接触到指路人公司,是从公司在校内开办的讲座。
  &在学校举办一场讲座并不难。&学生小豪说,学校社团会向校团委申请,只要企业符合相关要求,学校一般不会阻拦。
  小豪说,学生社团很多都会&拉赞助&以维持活动所需经费。所谓&拉赞助&,一般就是校外企业会给予社团资金支持,作为交换,校外企业要求社团协助其入校做广告或开讲座。
  &学校是想让我们长长见识,这种方式本身是合理的。&小英说。
  小英记得,当天讲座讲的是当下的就业环境,&主讲人一直强调,你们大学生有智商、有情商,但就是没有财商(即理财的观念)。&
  小英说,当时去听的学生大概一两百人。听罢讲座,学生收到一张表格,上面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和邮箱。
  此外,还有些学生则是通过在校同学发来调查问卷的形式接触到指路人公司。有学生透露,去年暑假期间,有&师兄师姐&往新生联络QQ群里发放关于就业创业的问卷调查,&说是他们的作业,我就帮忙填了,问卷上留下了联系方式和姓名。&
  后来证明,这份问卷上的联系方式最终被指路人公司收集,进行下一轮的集中推销。
  指路人公司的教育基地。
  套路二:一对一打压学生,甚至把人说哭
  讲座后数天,小英在邮箱接到指路人公司的一份职业测评问卷。她填写后,就有工作人员联系上她,&说能帮我做一个免费的职业咨询,针对问卷上的问题一对一讲解,问我能不能去他们公司一趟。&
  既然是免费,小英觉得去去无妨,当做开阔眼界。去年11月13日上午,小英到了其时位于珠江新城珠江城大厦15楼的指路人公司。
  多名学生称,指路人公司会要求学生先做一个类似于&大富翁&的游戏,过程中涉及股票和购房一类理财行为。
  &游戏中,指路人的工作人员会一直质疑你,打压你,不断指出你的缺点。&小英回忆,在场的学生几乎都被打压了一遍,&他们会说你的财商不够,即使你是高管,月工资能达到多少,但是你不会管理你的钱财,最终也只会落得个破产的下场。&
  指路人公司的宣传资料。
  游戏之后就是所谓的&一对一&职业测评。小英说,自己当时被分配到的&职业咨询顾问&姓骆,其自称是某校经济学系毕业,毕业已两年。
  在分析过程中,骆某对小英说:&和某些二本院校的同学比,你还是不错的,但和那些重本的同学比,你还是有所欠缺。&这对于没有考上211、985高校的小英是一个精准的打击。
  多名学生称,在一对一测评时,他们都受到&打压&。
  一名学生说,当时职业咨询顾问让他说出自己的缺点。&我说,我原本是想考广工的,结果却失败了。他就说,正是你身上的缺点,你没有能力,因此现在要奋斗,达到你的目标,你感觉现在自己很弱,很不堪,就需要在大学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这名学生称,当时感觉自己很自卑很落后。
  还有一名女学生称,在这期间&我被说哭了3遍,脑子里一直都是我怎么那么没用的字眼&&&
  套路三:饥饿营销
  小英记得,测评报告分析完后,工作人员开始介绍所谓的&蓝海计划&。
  根据小英与指路人公司签订的《蓝海计划项目协议书》,&蓝海计划&全称蓝海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商业实战训练计划,其目的在于帮助在校大学生打造职场必备技能,丰富商业实战经验,积累创业资金,拓展高端人脉云云。
  学生出示的蓝海计划项目协议书。
  培训自然不是免费的。小英当时听说,前六个月每月要交学费约400元,后12个月每月要约800元,她开始打退堂鼓。而此时,指路人公司的职员却称,平台会提供兼职机会。
  小英称,她犹豫时,工作人员对她说,&蓝海计划&仅有50个名额,如果需要考虑的话,得拿出100元作为名额保留费用。多名学生向南都记者提及,指路人公司的工作人员在介绍时都称项目机会难得。
  &我完全不知道面试这么简单,但内心是有些窃喜的。&一名学生称。事实上,后来他们才发觉并非如此,&这是一种饥饿营销的方式&。
  套路四:学生以为在面试,其实是在申请贷款
  后来小英同意加入,100元&名额保留费&也被退了回来。小英称,她被要求手持身份证与一名工作人员在前台拍照。
  对于拍照小英认为,这是公司对其考核的形式之一。而有学生甚至向南都记者称,自己当时认为是&拍照留念&。有学生则表示,指路人公司方面向他解释,拍照是&为了要完善学员信息&。
  拍照后,有工作人员给了她一张&即有分期(第三方贷款公司)申请表&。根据小英提供的表格,课程名为&蓝海计划&,价格为8900元。
  南都记者看到,上面要求填写个人的手机号码、手机服务密码、学信网密码、银行卡号、学校名称及地址、月收入及支出、父母姓名及电话地址,两个亲戚和一个朋友或同事的电话等关键信息。
  小英称,自己另外提交了银行卡的交易记录,还复印了身份证,&当时以为这都是面试过程的步骤。&小英说,后来才知道这根本就是申请贷款的流程,而且应该有第三方贷款公司的人在场&&&是指路人公司的工作人员要求我这样做,还是贷款公司的人,我分辨不出来。&
  学生小玲也称,当时有工作人员称,为了让贷款通过,需要虚报相关金额,&当时急哭了,但是他们干脆让我进了一间小房间,企图稳定我情绪并进一步推销。最后填的金额都是虚报的&。
  小英记得,提交完信息后,就有一个第三方贷款公司的销售代表要求她在电脑上签名,&当时我不知道是贷款,因为我根本就没看到合同条文,这是按照他们说的做,就签下了&。多名学生向南都记者称,自己当时处于一种迷糊的状态,或根本没来得及查看合同,就已经贷款了。
  包括小英在内的多名学生告诉南都记者,随后有一个电话打入,是第三方贷款公司用于核实信息的电话,他们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给予了回答。有学生称,电话过来后,&有工作人员让我开扩音,电话问什么,给我做测试的工作人员就指着写下来的回答让我回答。&
& & 套路五:商业实战?就是校内卖水果
  去年11月15日,小英再次来到指路人公司,完成一份贷款合同和《蓝海计划项目协议书》的签订。协议书显示,小英学习费用选择为分期付款,由第三方金融机构&即有分期&代为支付,分期数为18个月,前6个月每月还款为392元,后12个月每月还款为793元。如此计算下,小英此次的贷款总金额过万元。
  小英称,自己签完合同感觉有些后悔,但对方强调说违约金是实际学费的20%,让她望而却步。
  学生出示的还款提示函。
  然而,所谓的&蓝海计划&,课程一般是在位于天河区车陂卓丰产业园某栋3楼上课。多名学生称,自己仅仅是去上了部分课程,觉得无法兼顾在学校的学习。&课上讲的东西都是一些很虚的理论,根本从书本上就可以学得到,不值得一万多元的学费,也提高不了什么能力。&
  至于兼职机会,多名学生称其实不过是一些公司或促销兼职。有学生称,在指路人的介绍中打了两份兼职工,一份是在电影院当服务员,一份是家政,偶尔到有钱人家去打扫卫生&&
  还有商业实战项目,有学生称,其实就是数个同学组团在学校卖水果、面膜,推销产品,&一个学期下来不但时间耗了,根本无法赚回学费,而且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团队到后面基本上已经散架了。&
  指路人公司的网站上宣称,2016年,指路人与广州万科云进行深度的合作,指路人在万科建立了万科培训基地,多次在万科体验中心进行讲座分享和培训,&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成为万科的长期提供人才的供应单位&。南都记者向万科求证,万科方面称,双方公司并无合作关系。
  结果:学生自扛贷款,称已活不下去
  南都记者发现,指路人公司的公众号最后更新日期为今年1月23日,之后就再没有更新,也未见有任何课程安排。&当时有说公司已破产,我们和公司职员取得了联系,他们说公司只是在调整课程,并无破产。然而后来再次联系,他们却说自己已经离职了,什么也不知道。&小英说。
  有学生发现,指路人公司在珠江新城的办公场所、在车陂的教育基地均搬空。他们回想起当初的经过,认为自己是被哄骗而贷款。有学生统计,现有约280名学生反映自己通过指路人公司向第三方贷款公司贷款。
  指路人公司车陂教育基地已经关闭,墙上留有&越努力越幸运&的贴纸。
  目前,部分学生已没有每个月定期还款,他们因此会接到催款电话或收到催款信息。由于学生们大多是第一次收到这种信息,都感到很害怕。
  学生提供的催款信息显示,第三方贷款公司委托了催收机构进行催款,称会采取上报征信报告,向学生老家当地的派出所、政府、村委等部门发送协查函,会追究学生的刑事责任等手段。也有学生反映称,自己的父母都曾收到催款电话,认为这是一种骚扰。
  来自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小凤来自农村,家庭拮据。她目前靠打工还学费贷款和第三方公司的贷款。&我已经还了9期了,每个月700元,总共还了6300元。&
  小凤称,为了还贷款,自己还曾与同学前往深圳打工,其间因家里经济负担,曾多次往家里打钱。&目前负债累累,身心疲惫,勤俭节约,难熬的生活,真的让人活不下去了。&
  据南都记者从学生获得的名单,经不完全统计,有约280名学生反映自己通过指路人公司向第三方贷款公司贷款。目前,他们大多在经侦部门报警。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学校:已将情况上报
  南都记者了解到,贷款学生来自广州市内多个高校,包括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医科大学等。
  &对于这件事情,我们学校也在检讨,主要是针对当初学校同意该公司进来举办讲座。在今年年初,学校发布了《关于社会组织入驻学校开展公益性活动相关事项的提示》,也印发了《学生社团管理办法》,这也算是亡羊补牢吧。&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工作人员称,目前已将学生反映的情况上报给了上级教育部门。
  最新进展
  指路人公司:准备申请破产
  南都记者拨打指路人公司网站上的联系电话,不过该电话已停机。随后记者辗转联系到了指路人公司的法律顾问广东某律师事务所的黄律师。
  黄律师表示,指路人公司的两名股东涉嫌非法吸存,目前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公司的账面处理还在协调之中,其余股东准备申请破产,但还未达成一致意见。有关学生款项的退还等问题,要等公司进行资金清算后才能给出答复。两名股东的违法问题,已提起公诉,法院将于4月24日开庭审理。
  对于学生反映的问题,他指出,两名股东的非法吸存问题与学生的培训是两码事。关于学生的分期贷款合同,黄律师称,可能各自的理解不一样,他无法对此作出评价。但他称,目前学生们无法培训的情况确与股东的违法行为有关。
  黄律师称,两名违法股东造成了公司资金链的断裂,培训老师也已由公司于去年11月劝退,因而造成培训计划无法进行。针对部分学生的报案,他们已将具体情况及公司财务状况向警方做了书面说明,最终的解决方案要等到本月底才能敲定。
  贷款公司:贷款流程正当合理
  南都记者根据合同上的电话,致电即有分期的销售代表许女士。许女士称,即有分期的确和广州指路人公司有合作,签订合同时,他们已向学生告知该项目为分期付款,并明确了常规还款与违约情况,学生们在了解了之后签了名。贷款的办理流程是正当合理的。目前,据其所知,指路人公司确实出现了问题,但至于具体问题是什么,她并不清楚。
  另外,南都记者向学生反映的第三方贷款公司佰仟金融发出采访邮件,截至发稿时暂未收到答复。
最新安卓游戏排行
类别:棋牌天地
类别:休闲益智
类别:棋牌天地什么是培训贷?培训贷骗局的几种套路?
手机看热销基金排行分享
来源:益投网贷
  曾经在风口浪尖上的“校园贷”因监管介入趋于沉寂之后,“培训贷”的陷阱又浮出水面。培训贷与校园贷相似,同样存在许多问题,有的机构甚至存在培训贷骗局。
  什么是培训贷
  培训贷作为的一个细分领域,服务对象是机构的学员,学员在培训开始前,向提供教育分期和培训贷的机构提出贷款申请。在培训期间,往往没有资金一次付清,之后便分期付清。
  校园贷是针对在校大学生提供的小额贷款,贷款用途不明确,校园贷负面新闻不断,常常被冠以“裸贷”、“高利贷”等罪名,目前校园贷已经进入监管和整改阶段。而培训贷与校园贷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培训贷主要针对求职者,贷款用途是培训,与校园贷相似的是:培训贷同样乱象丛生。不少学生在找工作时,被要求“贷款培训”一些不良的培训贷机构以招聘为幌子,诱导求职者贷款培训,利率超过10%,如果中途“退学”,还需要交违约金。
  培训贷骗局的几种套路
  据媒体报道,全国各地已有数多名大学生遭诓骗,饱受“培训贷”之害,而罪魁祸首就是一些无良的培训贷机构和培训机构。类似这样的机构所提供“培训贷”服务其实套路深,陷阱多,一般都会有以下几种套路:
  套路一:求职变贷款培训
  一些无良的培训机构和培训公司会在网络上发布所谓的“招聘信息”、关于职场培训的“XXA计划”等,其实只是以此为幌子吸引求职者和求职大学生,并约其到指定公司“面试”,面试后就要求求职者贷款培训。
  套路二:洗脑或直接要求培训。
  学生来到这些指定公司后,有相关的人员对其进行洗脑灌输,一般灌输的思想是:就业难、掌握一门技术的重要性、独立就业等内容。除了灌输这些思想外,有的机构还承诺培训后一定能找到工作,月薪在几千至上万。主见能力差的学生自然被成功洗脑了。当然也有一些机构比较直接,面试后告诉求职者其能力不足,要求其培训,培训会产生一定的费用。
  套路三:诱导求职者签署合同
  一般学生在被“洗脑”之后都稀里糊涂的,相关人员会“步步紧逼”,使得求职者没有太多时间来思考就稀里糊涂的签署了贷款合同。一般贷款都是二十几期还万,利率高达1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20%。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或者初入社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套路四:培训课程敷衍了事
  一些专门骗贷的培训机构是不会真心向求职者传授知识,一般都是敷衍了事,向求职者讲一些实用性不强的了理论。如果求职者中途不想参加培训了,则被要求偿还所有贷款或者赔付一定的违约金。
  如何预防培训贷骗局
  最近有许多涉嫌培训贷骗局的无良机构已经被媒体曝光了,那么这求职者该如何防范呢培训贷骗局呢?
  首先求职者应该具备正确的就业心态,想要高薪职业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高薪并非通过那么几次简单的培训就能实现的,只有经过工作经验的积累是最为重要的。
  其次,求职者报名培训课程,尤其是大学生,需要量力而行,如果价格较贵,就得谨慎报名。如果为了参加一些实用性不强的课程而贷款不可取的。如果课程真的是自己需要的,可以考虑依一次性付清,尽量不要贷款。
  需要贷款的求职者一定要仔细斟酌合同的内容,不要被培训机构的人员所诱导。对于已经申请贷款而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去参加课程的学生,却被贷款机构要求赔付巨额违约金,或者是偿还贷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由佳&RF13266
相关阅读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
金融界旗下基金交易平台
证监会授牌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资金同卡进出,银行加密保证
每日爆款 新手专享
新手专享12%约定借款利率
精选产品0费用存取,1元起投7&24小时随时取现,秒到账历史年化收益9%-17.75%500元起投,申购费1折6.5%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60 天可投金额 823,000 元8.0%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180 天可投金额 593,906 元8.0%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180 天可投金额 0 元
基金收益排行
最高收益TOP5
最低风险TOP5
最热销TOP5
24小时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排行
这个钱包能赚钱
7日年化收益3.21%揭开“贷款培训”诈骗伎俩的画皮_网易新闻
揭开“贷款培训”诈骗伎俩的画皮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揭开“贷款培训”诈骗伎俩的画皮)
最近,不少职场新人落入岗前贷款实训的陷阱。数名95后反映:他们到某科技公司应聘UI设计师一职,糊里糊涂背上2万余元贷款,到头来无一名实习生转正入职,曾以为唾手可得的元月薪成为泡影。而记者暗访发现,披着科技公司外衣的计算机培训机构,在北京市竟已十分普遍。(4月6日 央广网)
这些批着科技公司外衣的计算机培训机构所忽悠的对象,虽然教育背景各异,学汽修的、学厨师的、学财务的,高中的、中专的、大专的,什么人都有,但又有着基本共性:大多是外地人,来自农村,学历不高,年龄在18岁到25岁之间,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都十分匮乏,几乎白纸一张,好骗。
从《劳动合同法》的角度看,“零基础UI设计师招聘,入职先贷两万元”,本就是件十分不靠谱的事,因违法,不难揭穿。该法第9条明文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又更遑论要求求职者岗前贷款实训?
元月薪,不过是这些伪科技公司给求职者画的一张大饼,无从兑现;冬雪等求职者经过近四个月实训后,也并无一人获得转正,他们只是被蛊惑着以贷款方式上了一回价格不菲的培训班。在面试之初,对方即“循循善诱”:冬雪需缴付一笔费用作为培训补偿,以免后期跳槽,令公司蒙受损失;而在对方指引下,冬雪通过教育贷款平台贷款22800元……
这不就是诈骗吗?所谓诈骗,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对这些求职者而言,伪科技公司已涉嫌《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罪,属于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履行合同的情形。而根据最高检、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77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即已达到立案追诉标准。
这些伪科技公司的骗局之所以能得逞,当然也离不了贷款平台或被动或主动的“配合”。有教育贷业内人士介绍:培训贷是小额消费贷的一种,多家贷款平台都在切蛋糕,扮演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培训机构的中间角色,促成资源对接,从中收取服务费,“但我们没办法每天盯着”,虽有较严格的准入机制,仍难防止部分机构不诚实宣传;而也有曾代理多起培训贷纠纷的牛彩红律师称:有个别贷款平台与培训机构联合,以达到放贷收取高息目的,培训机构则从中获得一定比例提成,亦即二者之间存在利益勾连。就此而言,相关银行等金融机构其实也是受害者。这些伪科技公司或也涉嫌《刑法》第193条贷款诈骗罪。
说好的转正后元月薪成泡影,“带薪实习”变“贷款培训”,一番岗前贷款实训下来,求职者除了虚耗光阴,还连本带利背负近3万元银行债务,权益受损如何维护?公安机关还宜闻警而出,积极介入,立案侦查,彻底揭开这些伪科技公司以培训、经营活动为伪饰的画皮,打出其侵害他人财产权益,扰乱金融、经济秩序的原形。
(原标题:揭开“贷款培训”诈骗伎俩的画皮)
本文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么么贷上不上征信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