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集团是否实际控制了深圳南玻集团团

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宝能系质押万科、南玻A
继续放大杠杆(更新)
万科A股7月4日复牌或将面临补跌压力,作为第一大股东的“宝能系”,也可能面临资金压力。视觉中国
英文报道相关报道
  【财新网】(记者 韩祎)截至7月12日,复牌一周多,股票累计跌幅已经超过了25%,的杠杆资金风险已危如累卵。市场也纷纷猜测,宝能系是否还有资金补仓。根据最新的上市公司公告估测,宝能系又通过股权质押补充了约6亿元资金。由于宝能系购入股票先期已经进行了杠杆融资,此举无疑进一步放大了资金杠杆。
  7月13日,(000012.SZ)发布公告称,股东之一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于7月12日把持有的南玻集团5955.21万非限售流通A股,通过质押式回购,质押给了中国银河证券。
  如果以南玻A在7月11日收盘股价(11.36元/股)以及四折的质押率测算,钜盛华此次质押股票给券商或可获得2.7亿元资金。但是公告没有提及钜盛华此次质押股票的用途和期限。
  同一天,钜盛华还将万科3735.73万股无限售流通 A 股(约占总股本0.34%)通过质押式回购方式质押同样质押给了银河证券。如果按照五折的质押率和7月11日的收盘价计算,此次质押约可获得3.4亿元。
  据万科公告,截至7月12日,钜盛华通过普通证券账户直接持有万科A股9.26亿股,占8.39%,这些股份已全部质押。除了此番质押给银河证券3700多万股,其余均已于2015年10月、11月间质押给鹏华资产管理(深圳)有限公司。
  7月13日14点20分之后,万科A成交量突然开始放大,十分钟内成交量超过60万手,随后股价截至收盘翻红。
  公开资料显示,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前海人寿)是南玻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并与钜盛华等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当前总股本26.36%的股票,此次股权质押只占到了集团总股本的2.87%。此外,中国银河国际证券(香港)有限公司也位列南玻集团前十大股东之一。
  近期,宝能系的融资活动多次受阻。财新记者此前独家报道,宝能系旗下公司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笔26.2亿元的私募债临时取消发行,知情人士称,此事与交易所的审慎态度有关。
  另外,安信基金于去年12月18日、今年7月7日先后备案“安信基金信心增持1号资产管理计划”和“安信基金信心增持2号资产管理计划”,托管行均为浦发银行深圳分行。后一个资管计划在投资范围中明确说明,主要投资于万科A二级市场流通的A股普通股。这被市场解读为,宝能系有弹药用于托市。
  但是经过财新记者求证,由于浦发银行内部存在一定的疑虑,目前资管计划账户暂时不能交易。这也增加了宝能系资金链的不确定性。
  由于信息不透明,外界难以掌握宝能系资金杠杆的全貌。宝能系实际控制人姚振华此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宝能系的杠杆率不超过2倍。但是根据监管部门初步测算,其杠杆应在4倍左右。但随着宝能系继续发债和质押筹措资金,其杠杆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责任编辑:蒋飞 | 版面编辑:刘潇
更多更快财经资讯请看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caixinenergy
caixin-enjoy
caixin-life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热词推荐:宝能系接管南坡集团,好好的一家公司送人了
宝能系接管南坡集团,好好的一家公司送人了
文 | 金融之家 &芳华 &金融之家12月8日讯 &资本嗜血。南玻和她的“父亲”曾南最近是干着急也没脾气,他们养了30多年的“孩子”,转眼间就让资本狼一声不响给叼走了。这样不幸的事也落在包括万科的王石、格力的董明珠、伊利的郑俊怀们的身上,一味责怪资本狼太狡诈太嗜血没什么用。是时候回过头来检讨检讨自己的责任,看看是不是自己没把篱笆扎牢才给了资本狼偷袭机会时候了。宝万之争发生后,很多股权分散的企业都清醒过来,开始加紧整修自己的篱笆,学习各种防狼术和打狼法,这才是明白人。这些企业,也包括伊利、格力、南玻在内。只是对南玻来说,为时已晚,而格力、伊利尚有机会。至于其他企业,希望不要再落到如此被动方大梦初醒才好。曾南和南玻曾南在行业领军者中,应该是最缺乏知名度的那一个。若非此次被宝能系“逼宫”,按照他自己的个性,恐怕永远也不会登上财经媒体的头条。原名“中国南方玻璃有限公司”的南玻1984年在深圳蛇口创立,它原本只是一个临时性公司,公司50万美元起家却拥有四大股东,还是中外合作企业,实际从一开始就为今天的股权问题埋了伏笔。改革功勋袁庚为公司首任董事长,当时39岁的曾南则是代理总经理。谁也没有想到南玻真能做起来,所以对股权和公司控制权都无所谓,到后来它真的做起来了,作为创办者和管理者的曾南一干人,仍对股权问题麻木不仁,无动于衷,这就有些咎由自取了。反观万科王石团队,当他们意识到问题后,马上通过合伙人制、成立合伙人基金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不动声色地解决问题,从根本上夺取公司控制权,虽然动手太晚,未能阻止野蛮人趁虚而入,但也给他们增加了天大的麻烦。群雄逐鹿,万科最后究竟会鹿死谁手,迄今还没有人敢断言。而南玻曾南团队,已被野蛮人扫地出门,且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可以说是一败涂地。南玻成立的使命,只是服务广东浮法玻璃有限公司(GFG)的建设。当GFG建成后,南玻被股东们要求注销。曾南们不甘心,说服股东将公司保了下来。再次出发的南玻只有七、八名员工,挤在一个临时的办公室,但曾南和伙伴们珍惜这个做事业的机会,没资金自己去找,没业务自己去开拓,渐渐改变了局面,而且此后30多年,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南玻模式,包括三大核心要义:第一,从下游向上游产品发展的路线;第二,敢为天下先的发展战略;第三,走专业化的创新发展道路。金融之家小编认为,“创业艰难百战多”,也正因此,曾南们对自己的“孩子”应该更加关心,考虑得应该更加周全一些。如此敞着大门,让狼随随便便就把“孩子”给叼走了,这就是不负责任。1992年,中国资本市场刚刚起步,南玻就与广东浮法玻璃有限公司脱离关系,更名为“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深圳上市,成为中国最早一批上市公司之一,从而为南玻集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足以说明,对实业企业来说,资本市场从来就是一把两柄剑,可以用来杀人,也可以用来自杀。曾南认为,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道路并坚持不懈地创新,才能不断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今天,不但在本身的玻璃行业,在太阳能行业南玻也已取得了领导者地位,并在多个领域填补国内空白,达到世界先进技术和水准,为业务的成长打下又一片巨大的新天空。在企业队伍建设上,曾南奉行5个“一”要求:一个好的一把手、一个好的管理班子、一个忠实诚信、勤勉尽责的中层干部团队、一支训练有素、有职业感和凝聚力的员工队伍、一个清晰的产业发展方向。曾南还应该给自己再增加两个一:一支优秀的律师队伍,一群懂行的财务管理人,包括深通资本市场猫腻的资本运作高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你可以不害人,但不能不防人害。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这两者必不可少。在这个五个一中,有四个直接与人有关。做好人的工作,是南玻管理创新中的一个重点。在此努力下,南玻的人才队伍在行业内是出了名的好,而此次宝能系“逼宫”之后,众多南玻管理层与核心人员的离职,也成了市场对南玻未来最大的忧虑。可惜的是,曾南管理团队一时考虑不周,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那些好员工。南玻和宝能之间的故事日,南玻董事长曾南及首席执行官吴国斌、财务总监罗友明等七名高管正式宣布辞职。在那份未曾读成的离职讲稿中,曾南表示,股权激励方案遭大股东修改,乃是高管集体辞职导火索。要搞清楚此事的来龙去脉,还需从头讲起。2014年12月起,“宝能系”旗下前海人寿持续买入南玻A股股票,次年4月首度举牌,晋升为第一大股东。如今,“宝能系”通过旗下前海人寿、钜盛华、承泰集团三家公司持有南玻A股、B股,合计占总股本25.72%。其中,前海人寿持股达21.52%,为最大单一股东。尽管宝能在南玻的持股量和在万科的差不多,但王石管理团队的境遇明显比曾南团队要好得多。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但也与王石说归说,做归做,对股权明里不屑,暗中却千方百计“集股”不无关系。反观曾南,那真是对资本游戏说不沾就不沾。他倒是真君子了,却害了自己乐了“小人”。南玻集团高管11月15日集体辞职后,前海人寿次日发布声明,宣称从未干涉南玻集团日常经营。这一声明与曾南所述相左。南玻由曾南一手创办,而且他在南玻是有股份的,却把自己定位于职业经理人,王石也是一样,但很多人说王石这是为了沽名钓誉,那曾先生又是为了什么呢?曾南在讲稿中写道,2015年上半年“宝能系”成为第一大股东后,“宝能系”实际控制人姚振华及前海人寿监事会主席陈琳到访南玻集团,正式向其提出要求:撤换公司财务总监、由前海人寿派人任职。曾南婉言拒绝,因为考虑到这一职务人选提名及任命权限均属董事会,即便是实际控制人也不能凌驾于董事会之上。一个财权,一个人事权,从来都是野蛮人瞄准的重点,所以要特别在这两个方向上做好保护工作。“时也,势也。在这个资本横流的社会里,我们这些做实业的人在这种形势下只有认命、知趣地退出。”曾南在讲稿中如此感慨。他同时作出声明:“目前我们交给你们(宝能系)的是一个好好的南玻。你们要来了,我也许不会也不可能再继续为南玻工作下去了,但南玻真要是衰了,究竟是谁的责任,是非自有公断。”事实上,说这样一些话,发这样一些牢骚,半毛钱意义都没有。什么“是非自有公断”?到时候还会有人记得世界上曾经有过一个南玻A吗?这些年在A股市场上被玩残玩废玩死掉的优秀实体企业还少吗?从资本玩家到监管层,你见谁有过一丝的惭愧?基本上我们现在就是一个丛林社会,做企业的,只能好自为之,自求多福,而别指望到时候会有人来“拉兄弟一把”。如今,尽管程序合规性备受质疑,但“宝能系”确实已经开始接管南玻集团。而南玻集团高管辞职后将往何处去,这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宝能系”提出的质疑之一。新媒体平台:金融之家中国最大的互联网金融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在互联网金融做出一些创新与改变,为投资者提供财经、商业、金融等领域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和分析文章,帮助用户熟悉了解相关金融业务与投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中国互联网金融新媒体平台
作者最新文章南玻VS宝能:为实业尊严而战!_商讯_产经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N
当前位置:
个股查询:
南玻VS宝能:为实业尊严而战!
本文来源于.cn 
一、南玻经营权之争
南玻与宝能系的经营权之争始于2015年3月,持续至2016年11月,以原董事长曾南为核心的领导层集体请辞暂告一段落。期间的23个月时间里,管理层与资本方之间的对抗几乎从未停止过。
日,星期五,南玻集团举行了一场视频会议。集团总部发言人是宝能推举的新任代理董事长陈琳,参与会议的是南玻近20家分公司的总经理、高管。这是自陈琳接受媒体采访公开表达维持团队稳定的意愿之后,集团内部的首次大型会议。按照惯例,会议开始时总部对各分公司进行点到,但在视频另一端的分公司高管却罕有人应答。令人尴尬的集体沉默,在南玻历次会议中,为第一次出现。
南玻人的忐忑,始于日。就在那一天,南玻管理层第一次察觉到了宝能系的陌生资本,并很快采取了行动&&宣布停牌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阻止宝能系进一步的行动。
由于南玻此前的股权比较分散,加之原先的大股东都是熟悉的对象,知根知底,南玻集团的经营一直由管理层牢牢掌握着主动。同时董事长曾南是一个性格强势的管理者,力求对公司的控制,这也决定了他绝对不会容忍其他资方威胁到公司的管理经营。
在这之后,日,南玻A(13.96 -3.39%,买入)召开董事会会议,通过修改公司章程、修改股东大会议事规则、修改董事会议事规则和修改独立董事工作制度4项议案,提请股东大会审议。在议案中,南玻A高管层试图以苛刻的条件限制现有董事和监事的更换(包括增加&董事会每年更换和改选的董事人数不超过董事会总人数的五分之一&的针对性条款),防止并不熟悉的新股东宝能系影响董事会。此举随即引发了前海人寿的强烈反对,并以&内部人控制的方式&谴责高管团队,认为上述行为&不合理地限制了股东改选公司董事的合法权利,过度维护现有董事的董事地位,导致公司成为&内部人&控制的公司&。随后,前海人寿随之提请公司股东大会增加审议5项临时议案,其中便包括《关于提请股东大会否决公司董事会提出的公司章程及相关制度修订案的议案》。双方僵持不下,致使股东大会被迫延期。
在日,这是前海人寿于3月31日正式成为南玻A第一大股东的第16天,南玻A与前海人寿纷纷撤回各自议案,双方的矛盾看上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
在该议案撤回后一周,南玻A复牌并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以8.89元/股向前海人寿和北方工业合计发行不超过1.8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6亿元。南玻A前四大股东前海人寿、北方工业、新通产、深国际持有公司股权比例将从分别为4.19%、3.62%、2.62%和 2.34%,变更为8.84%、6.33%、2.41%和2.16%。南玻A表示,本次发行后,公司股权结构仍相对分散,发行后公司仍不存在实际控制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当日董事会会议最终以5票同意,0票反对,3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该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当时的董事长曾南、董事吴国斌就发行对象及认购方式、发行数量和限售期三项内容持保留意见,选择弃权,董事严纲纲则对认购方案存疑,认为其引发的结果可能具有不稳定因素,选择弃权。而这是公司董事长首次就公司议案给出的弃权票。这或许表明管理层和新股东之间的矛盾初现端倪,但毕竟这纸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看起来和睦融洽,也在当时让人以为这场股权争夺战暂时停了下来。
然而,实际上宝能并未就此收手。在连续多月接连买入南玻A股票之后,宝能系于4月27日正式发出举牌公告,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达到5.02%。这是自2001年以来,作为老牌上市公司的南玻A首次出现一个股东持股超过5%的情形。公告中明确提到宝能系&暂无计划改变上市公司现任董事会或高级管理人员的组成&,但南玻总部员工的不安并没有就此消除。
在短短的10天之后,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继续攀升,升至10.04%。而在日,沪指最高触及5178.19点后,随即掉头向下,并引发融资崩盘。不到一个月时间,沪指即跌到3500点附近,随后在人民币贬值风暴中进一步跌至2850点。宝能系在这次股灾过程中也没有收手,通过在日、7月7日、11月2日三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集中交易,分别将持股比例提升至15.04%、20%与25.05%,三度举牌。
与此同时,上述的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在7月2日获得股东大会通过之后,于日获得证监会受理。然而,当时正是A股市场剧烈波动之际,证监会也由此暂停了部分再融资申请。之后在日,证监会向南玻A发出了反馈意见通知书,在该反馈意见中,提到了7个重点问题,其中之一即为要求保荐机构及南玻律师核查前海人寿的认购资金来源,是否为自有资金参与认购。而后,南玻回复称,根据前海人寿出具的说明函,前海人寿本次认购资金来源于前海人寿万能保险产品,不属于证监会相关规定中限制认购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结构化产品,同时保荐机构也表示前海人寿认购南玻A股票的资金来源符合各方面规定。虽然各方都为前海人寿的资金来源做了背书,然而证监会的批文却迟迟未能下发,最终日,定增方案自动失效。
在此期间,2015年上半年宝能实际控制人姚振华及前海人寿监事会主席陈琳到访了南玻集团,正式向南玻A提出要求:撤换公司财务总监、由前海人寿派人任职。曾南婉言拒绝,理由是这一职务人选提名及任命权限均属董事会,实际控制人也不能凌驾于董事会之上。见此法不行,宝能系改而要求派驻财务经理。曾南再次拒绝,理由是依照《公司法》,公司人事变动是总经理的权限。宝能系陈琳坚持安排人员的理由是保监会的相关规定:凡是险资资产配置的上市公司,险资必须派人出任此职。曾南自己表示&纠缠多次,均被我顶了回去。此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看得出来,他们是极为不舒服的。&而事实上,宝能系的这一系列的举动相距其&暂无计划改变上市公司现任董事会或高级管理人员的组成&公告仅过了不足两个月。
双方的矛盾在2015年年底被彻底激化。南玻的三大支柱产业中,工程玻璃(节能玻璃)和光伏玻璃的下游市场在国内未来增长空间有限。对于南玻而言,海外国家既有市场空间,又有较低的人力成本,产能海外扩张是其基于未来发展自然而然的选择。曾南领衔的南玻管理层在2015年多次前往海外市场考察,在多方面了解各个市场的前景、基础设施、法律及税收政策之后,最终看好马来西亚市场,通过与当地政府的频繁沟通,敲定计划在当地建厂进行玻璃生产制造。但该方案始终得不到宝能系同意,因此在多方尝试绕开董事会投票失败之后,南玻的生产线国际化之路最终胎死腹中。宝能系投出反对票的原因是认为投资办厂的回报期长,利润又不高,不符合宝能的利益。2015年,南玻A的股本回报率(Return on Equity)为7.7%,而前海人寿万能险的年利率就超过了7%,若算上渠道费用其万能险的负债成本甚至达到10%。
到了2016年7月,宝能系对南玻A的控股始终稳定在约25%的水平,牢牢地把持着南玻A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且相较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占据绝对优势。相较之前声称&是善意投资人,支持公司做大做强&的说法,驻南玻A的代表陈琳在2016年的半年度董事会上直言&你们这些搞制造业的辛辛苦苦也就赚这么点,还不如去搞资本运作&,&通过收购买卖可以赚比制造业更多的钱&。这与前海人寿这种保险机构长期投资者的身份不符,或许却是宝能系借助保险牌照进行大肆收购的真实目的所在。
日,曾南及首席执行官吴国斌、财务总监罗友明等七名高管正式请辞。此前一日的董事会,曾南因健康原因并未到场,他事先准备一份讲稿委托吴国斌宣读,可惜并未派上用场。
在曾南的这份讲稿中,管理层原计划在2016年二季度董事会上,提交关于公司经理人及专业技术骨干人员股权激励的议案。出于对大股东的尊重,曾南、吴国斌8月11日正式约见陈琳,介绍股权激励方案细节,同时强调,按证监会规定,如果要以2015年作为股票期权行权考核基准,那就须在2016年9月下旬的股东大会通过相关议案,否则,计划就要延至下一年。当时陈琳拿走方案,表示需要回去研究,但之后将近三个月杳无音信。在此期间,宝能系并未与管理层见面或联系。曾南曾主动致电姚振华,但对方未有接听。吴国斌尝试联系陈琳,陈琳称要出差。直至11月4日,前海人寿方才给出一个&前后矛盾且今年根本不可能实施&的修改方案。甚至,前海人寿向诸位董事发送文件时,唯独将曾南这个董事长漏掉。
彻底将南玻管理层激怒的股权激励修改方案,将股权激励数量减半(原计划授予1.35亿股,占股本6.5%),并且大幅提高了业绩目标(由15%至20%大幅提高到100%)。宝能认为股权激励的数量明显超过同业,而且南玻A在2015年的业绩基准偏低,20%的业绩增长过低(2016年前三季度,南玻的营收同比增长21%,净利润同比增长81%),有管理层侵害股东权益之嫌。在这次修改之后,最终南玻高管集体请辞,选择了离开。
在南玻成立之初,选出的第一任董事长为深圳改革元老袁庚,而代理总经理即为时年39岁的曾南。32年过去了,曾南已是古稀之人,终卸下南玻集团董事长职务,但卸任的方式却是他自己未曾想到的一场资本与实业的较量。正如陈琳曾经提到的,在姚振华眼中,公司没有离不开的管理层,重金之下总能通过外聘找到合适的人才,而所谓核心产业、世界领先的技术,在赚钱面前都必须让路。曾南以及其他高管也可以选择顺着宝能的意思,甚至也会获得不少利益,但大家还是离开,并将另起炉灶,继续将事情做下去。我们不难理解这样的举措,因为留下意味着放弃自己作为实业人的尊严,意味着实业家向资本家的一次重要妥协。
11月15日的那封讲稿中,还有曾南的一句话:&(宝能系)他们所谓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只是一句空话,话说得甜,但口惠而不实。&
二、南玻集团的发展
作为中国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且深耕玻璃制造行业长达32年,南玻集团的发展与壮大被烙下了明显的时代色彩:励精图治,孜孜不倦,成为技术型民族企业的代表与民族工业的骄傲。
1984年,南玻A集团前身&中国南方玻璃有限公司&成立,为中外合资企业。初始的四家股东声名显赫,分别为香港招商轮船(5.70 +1.24%,买入)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建材工业集团、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下称北方工业)与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其后,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并在1992年实现A、B股同时上市,成为中国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
玻璃制造生产的最核心技术长年被国外公司把持,其主要壁垒在于昂贵的生产设备、企业自身对先进技术的消化与运用、以及各方面经验的储备。南玻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行业先行者,一方面积极探索和自主培养,早早在技术端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同时持续在新技术与新产品研发上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进行扩大再生产,大量投入固定资产,引入先进的进口设备,将经验优势和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的竞争壁垒。
例如,南玻掌握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LOW-E玻璃镀膜技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众多高档商业、住宅项目的理想选择。同时,其生产经营规模足够大,是业内唯二两家可以提供建筑工程领域全品类玻璃产品的企业之一,因此实现在以大工程订单为主体的中高端工程玻璃领域中一直保持领先。&目前世界上最高的10幢建筑中有4幢采用南玻的玻璃&。
老牌企业的一大特点,就是自己培养的团队。南玻集团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全部都是自己培养的,所有的工程师、生产负责人都经过严格的培训,对于技术、质量的把控严格至极。另一方面,南玻的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又和创始人的个性息息相关。曾南气场非常强,接近一米九的个头,少有笑容,不怒自威。这样的性格造就了同样强势的公司文化,从销售到生产,无论对外还是对内,员工都有一股狠劲儿,工作不做成誓不罢休。
曾南是个事必躬亲的人,每年会把集团下属的接近20家公司转个一遍到两遍,他会亲自到生产线上去摸摸设备上有无灰尘、察看炉窑温度是否达标,哪怕一点儿小差错都瞒不过他的眼睛。如果达不到他的要求,他会在生产线上当着员工的面就对在场的分公司管理人员进行指责,并在下次开公司大会时点名批评。
玻璃制造是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利润率有限,企业之间短兵相接是常有的事。这时企业经营需要通过总部对企业整体的强把控,提升各环节运营效率,追求全方面的精益求精。南玻集团就是典型的总部强管控的模式,内部建立了每周报表制度,各分公司各部门都必须按周提交当周生产经营的各类细节数据。凭借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企业日常经营的了如指掌,曾南每每都能在大量的数据中发现蛛丝马迹,提出合理的质疑。从来没有人可以通过在经营数据上的操作造假,在例行会议上糊弄过关。
正是这些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细节追求,造就了南玻今日在业内响亮的口碑。它与上海耀华一起占据了国内中高端工程玻璃行业市场份额超过50%。&在国内走到任何一个城市,看最高的几幢大楼,使用的玻璃基本上不是南玻就是耀华的&。以北京为例,国贸三期、中央电视台&大裤衩&、国家会议中心、机场T3航站楼,乃至长安街两侧的绝大部分写字楼,使用的都是南玻的产品。阿联酋、俄罗斯、欧洲、澳洲、美国、日本的一系列地标建筑使用的也都是南玻的工程玻璃,可以说南玻集团是国内唯一一家能跟国际知名工程玻璃供应商直接较量的厂商。
近年来,南玻集团正在一点一滴攻破被发达国家垄断的技术壁垒,并且已创造了无数个国产玻璃&第一&的历史,作为技术型民族企业的代表与民族工业的骄傲,引领中国玻璃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三、核心团队出走、资源流失
对于宝能系的入主,以曾南为核心的原南玻管理层并没有束手待毙,甚至连中层的核心员工都陆续以离职表达对未来的不安。在双方你进我退的激烈对抗中,南玻集团的人员、技术以及项目都面临着无可挽回的流失。
从宝能系举牌,到今年11月高管集体离职之前,南玻集团就已经有4名董事与1名董秘陆续离职。这样频繁的高管离职现象,在宝能买入南玻A股票之前从未发生过。
而在2016年8月开始的最近几个月中,中层的核心员工也在陆续流失,公司内部一度出现了排队签离职协议的壮观景象。据了解,仅10月南玻集团即有约30位关键岗位的核心职员离职,其中包括10名总经理级别的员工离开,而这10位中又有6位目前已经确认在南玻的竞争对手旗滨任职。而除上述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失之外,南玻开发研究院共约70名工作人员中目前已有约1/3辞职。这些关键岗位人员也有不少跳去了南玻的另一家竞争对手耀华。
据媒体披露,一位南玻内部人士表示南玻高管集体离职奔赴和旗滨集团(4.19 +0.00%,买入)共同出资的新公司。&南玻高层和骨干已被通知限期缴一笔不小数目的款项入股到新公司,旗滨集团占48%,我们的领导加骨干占比52%。新公司项目在湖南、惠州、马来西亚等地区。&上述人士称。甚至在网络上更有传言,&南玻管理层正计划继续安排公司骨干员工年底走一批,春节再走一批。旗滨集团在深圳设立了深圳市新旗滨科技有限公司,此公司即为用于接纳南玻出走人员的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底南玻丧失机会的马来西亚玻璃项目,最终正是被竞争对手旗滨集团拿下。日,旗滨集团正式宣布,将投资1600万美元,购买三星康宁公司位于马来西亚森美兰州的工厂,并分两期共投资12亿元人民币,建设两条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预计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额9亿余元、利润4850万元。
该马来西亚节能玻璃项目的合作模式为旗滨集团、富隆国际、裕盛投资分别出资总出资额的48%、38%、14%完成前期投资。而富隆国际的法人代表赵得翔,在南玻A、旗滨集团以往的相关项目运作中均多次现身。南玻承担了管理层考察的费用,但项目最终花落对手,而该对手恰恰又和南玻原高管团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背后的故事令人玩味。
南玻核心技术人员及核心业务人员基本均与南玻签订了《竞业禁止协议》,约定任职期间及离职后二年内不得在与南玻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任职或兼职,亦不得自行或协助他人组织公司、工厂或其它实体与南玻竞争。但蹊跷的是,2016年南玻已停止按照协议向相关人员发放竞业禁止补偿费,这或许就是为了上述高管和骨干离职进入同业铺路。
无论事实真相如何,都可以看出南玻高管的出走,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有所准备,并将另起炉灶。在这至少长达半年的准备期间,从人员,技术,到重要项目,原本属于南玻的资源或有意或无意地流向了同业其他公司。
四、大股东减持
在宝能入主南玻目标日益清晰之后,作为南玻长期战略投资者,也是南玻A第二大股东的北方工业不再看好南玻A未来的发展,也做出了撤退的举动。
与宝能系在资本市场上不断增持南玻股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玻A除宝能系之外最大的股东北方工业则是在今年8月17日至9月7日间,以及9月8日至11月7日间,通过股票交易所集中竞价分别累计减持南玻A股份516.79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25%),与2200万股(约占总股本的1.06%),其持股比例从之前的3.62%缩减至2.31%。
北方工业公司成立于1980年,经国务院以及中央军委批准正式成立,是国内最早一批经营进出口贸易以及国际工程的企业,其目前主营业务为各类工业设备、轻工业产品进出口贸易与各类国际工程承包建设等。北方工业以海外业务为主,凭借在国际市场多年的经营,已经建立起遍布全球的经营和信息网络,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格局。
作为国内最大的央企之一,北方工业集团一直是各类民族实业企业的坚定战略资者。在早期投资方深圳建材、招商局、广东信托均消失在南玻A的历史中之后,仅有北方工业在国内制造业经历了几次起落之后,一直坚定地站在南玻A身边。北方工业投资南玻A的核心目的不是单纯的市值增长,也并非旨在南玻业务成长所带来的分红,而是希望通过战略投资南玻A后,结合自身在全世界,特别是非洲、中东与东南亚的强大的关系网络与销售资源,以及南玻A在玻璃产业和光伏产业端的技术与产品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丰富自身在海外业务构成的同时,深化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并且帮助南玻完成国际化走向世界,达成双方战略与经营上的双赢。
正如近期的新闻,北方工业明确表示要&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借助公司国际化经营网络和资源,全力推动南玻国际化经营及产品出口和产能转移,将南玻的产业作为北方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产能转移的重要产业之一,帮助南玻实现全球化布局。&
而当宝能明确昭示其入股南玻的目的之后,北方工业却做出了撤退的举动。作为南玻长期战略投资者,短期利润是次要的,主要诉求是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这与以险资入股的宝能系&赚快钱&的举动格格不入。宝能系追求在中短期资本运作,快速提升企业估值带来溢价退出实现资本增值,并不关心企业中长期的发展。在南玻A国际化战略受挫后,北方工业不再看好南玻A未来的发展,选择减持。
五、南玻未来之漫漫长路
尽管新任高管在各种场合充分强调了维稳意愿,但短期来看,生产效率、质量控制可能会受到波动,而企业系统、文化重建则需要更漫长的时间和花费巨大的代价,未来仍然存有诸多不确定性。
南玻集团是生产型工业企业,公司规模较大,行业竞争激烈,生产经营环环相扣,且所经营业务和生产产品对安全生产环境要求较高。这正是南玻集团的两名独立董事张建军、杜文君对管理层替换一事的疑虑的关键所在,尤其担忧由金融背景的股东董事代为履行CEO职责,是否能真的维持生产经营的稳定。
尽管新任高管在各种场合充分强调了维稳意愿,但实际上是否能实现这一目标,仍然存有诸多不确定性。
南玻核心人员离职率最高的,就是研发部门。南玻有多层技术构架:南玻集团内有一个开发研究院,各个玻璃事业部也有研发中心,南玻下属工厂里同样有技术部,这种管理体系既能使得集团层面可专心研究一些前沿技术,同时也能兼顾南玻事业部、工厂的技术研发需求。南玻的研发实力业内有目共睹,拥有多项国内和国际专利。核心研发人员的离开,不会影响实用性、外观性的研究和产品改善,但会中断较大方面的研发进度,影响玻璃配方、镀膜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产品。
最快产生影响的,就是一线生产环节,效率已经出现下滑。宝能实际入主后,总部各职能岗位将主要精力用于配合宝能的内部监管,几乎没有人在管理中低层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一位南玻下属公司的中层员工表示&以前高管在的时候大家都不敢偷懒,大家都按照原来的规章制度在运行。现在感觉很多南玻总部的员工不管事,是在混日子。我认识的一个总部的员工在和我聊天时说,上面的领导都不做事,我们干嘛做事。以前曾总他们在的时候怎么可能有人敢这样&。
曾南开会时,下面的工厂没有一个敢放松,现在换了外行人,开会时随便说点什么就能糊弄过去,这恐怕已经成为了不少员工的想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熔窑热值能不能合理利用,有非常多的指标,非常多的学问。原来的总部很强势,令行禁止,一旦下令,下面都不敢不整改。现在的管理基本没有细节,很快就会成一滩散沙&。
销售方面,短期内仍然保持稳定,变化的发生需要更长时间。玻璃企业的销售都主要依赖大客户订单,和大客户的销售协议(往往是框架协议)基本是一年一签。少量被已离职高管掌握的大客户资源会比较快地转向竞争对手,大量的下游客户还是奔着&南玻&的品牌而来。虽然宝能的入主使得客户们产生了顾虑或观望情绪,但最终决定去留的还是产品的质量。
而总部职能部门的员工,则是最没有安全感的。总部经理级别的员工,大都是原先管理团队一手提拔上来的,像财务这样重要的部门,一定会发生人员替换,其他各个部门的员工也有巨大的担忧,害怕突然被撤换。大家共同的心态是,看一看管理团队出走后去了哪里,如果能联系上原先的领导,也会尝试着一起过去。
竞争激烈的行业,利润是拼效率拼出来的,而高效率的生产经营必然来自于总部、分公司之间的管控关系。南玻集团通过频繁的例会、管理人员对实际生产的了解、对细节近乎完美的追求,依靠公开严格的组织纪律,实现了对分公司的强有力管控。指令触达一线,是南玻达到生产率的领先的必要条件。此外,南玻高管还会经常轮岗,各分公司基本在三年之内就会把总经理职位进行人员调换,这也是南玻不断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
南玻的企业文化就是来自于曾南的管理思想,从上到下,从销售到生产层层执行,才有了南玻一向稳固的行业地位,南玻人也非常为此感到自豪。但如今南玻上下人心惶惶,下属公司管理人员离职非常普遍。除了已经抱团离开的南波高管,同时还有许多为南玻服务10年以上的老员工都在紧张的观望或寻找退路,更多的人事动荡将会发生。一旦这些主力员工离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生产效率、质量控制可能会有波动,企业系统、文化重建更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代价。在行业内工作时间久的核心人员,若要离职,往往会直接投奔其它竞争对手企业,此消彼长之下,南玻的行业地位恐怕将发生改变。
玻璃生产属于稳定发展的重资产制造业,股票市场的估值逻辑偏向于使用盈利倍数,而非充分反映资产价值。南玻拥有下属各个工厂所在的地块,价值都比较高,这也是大家纷纷猜测宝能是否在觊觎南玻的土地资产的原因。而流传的宝能针对南玻的发展计划&不断扩充新业务新领域,做大做强,力争尽快发展成为一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利润超百亿的综合性新型产业控股集团&直接将业务规模提高10倍以上,这显然不是仅靠主营业务内生增长得以实现的,相关资本运作的故事或许又开始出现在市场上。
&宝能入主南玻最让人感到悲哀的并不是资本对于实体的生吞活剥,毕竟资本对于实体也是有利的,也不是宝能入主南玻导致高管大面积离职,而是南玻在此次动荡之后可能将会一蹶不振,中国又失去了一家可以和国外同行竞争的优秀企业。&南玻内部人员在网络上发表的感触,透露出无奈和悲凉。
六、门口的野蛮人
从最早KKR发行垃圾债券募集大量资金进行上市公司的收购,到今天货币宽松政策及资产荒的现实背景下,&险资&成为门口野蛮人的主力军,这或许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但在资本洪流的冲击下,又有谁会来关心企业家的尊严和实体经济的命运呢?
门口的野蛮人,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怀好意的收购者,通过增持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进而影响和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野蛮人这个词始于一个广为人知的经典案例,即1988年KKR击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杠杆收购了美国著名上市公司雷诺兹纳贝斯克(生产烟草和食品,美国排名第19的工业公司)。这也是在当时看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收购。
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垃圾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为&野蛮人&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KKR成功的最大砝码,是其高息借来的大笔资金。上述收购中的购价250亿美金,KKR本身动用的资金仅 1500万美元,而其余99.94%的资金都是靠发行垃圾债券筹得,最终支付的本息共计310亿美金。筹得债务的方法很简单,只是向市场上的借款人承诺未来用出售被购公司资产的办法来偿债。
自此,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的运营现金流被用于清偿债务,而无法进行再投资以保住市场份额。同时,KKR作为纯粹的投资人,既没有半点儿实业经验,而且对这一行也没有热情,导致了被收购企业的业绩持续下滑,员工的切身利益也没有改观。6年后,1995年初,KKR剥离了雷诺兹纳贝斯克的剩余股权,雷诺兹烟草控股公司再次成为一家独立公司,而纳贝斯克也成为一家独立的食品生产企业,两家公司又回到了各自的起点。
30年之后的今天,野蛮人出现在中国上市公司的门口。
一方面,过去10年来全国保费收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截至2016年7月保险行业资产总额高达14.3万亿元。为了迎合保险机构规模增长的需要,保监会对保险机构投资上市公司(甚至非上市公司和证券化资产)的限制有所放宽,给险资提供了便捷途径,在去年刚刚经历了下跌后的市场中猎取股权分散、估值合适的标的公司。目前仍然以中小型投资者为主的A股市场,投机情绪和短期持仓行为颇重。在长期投资者占比较少的阶段,边际的理性人的加入,并不能使得市场整体趋于理性或长期持有。即便投资规模较大的保险资金,也难以真正执行以资产负债匹配为目的的长期投资,反而倾向于跟从市场的节奏。
另一方面,A股市场发展时间有限,旨在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同股同权规则限制了上市公司灵活运用反收购的手段。日,美国上市的盛大通过公开市场收购同为美国上市公司的新浪股权高达19.5%。6天之后,新浪即公布&毒丸计划&(出现未被认可的收购方,其他所有股东有机会以低价买入新股,大幅稀释收购方股份)狙击收购者,给盛大的继续收购增加了巨大的成本,也最终迫使盛大选择了退出。
经济转型背景下的货币宽松和资产荒,保险市场与股票市场政策演变的特定阶段,使得金融资本拥有天时与地利,而实业家受到打击。野蛮人的到来,或许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无论时代如何,总有一批又一批的实业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个行业。这些和那些创造出行业领导品牌的企业家们,从改革开放到全球贸易的市场化进程中,不断展现着热情与坚韧,令人尊敬。我们等待股市监管思路的突破,或者等待有足够多的着眼于长期的投资人进入市场,来挽回上市公司中企业家们的尊严。
(编辑:yaodaohui)
财经网微评论(人参与)
说说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条)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玻集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