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有黄杰(地铁一响 黄金万两两)的联系方法,请告诉我,谢谢!要现在的!

zou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让兴趣,更有趣
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zou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1e7f406',userId:,blogListLength:15};[转载]【谜材】【黄埔军校第三期(部分)学员生平简介】
&&&【黄埔军校第三期(部分)学员生平简介】
&#9670;戴安澜,幼名衍功,学名炳阳,号海鸥。
安徽省无为县仁皋乡风和村人(即牛埠镇),幼年曾就读于私塾和公学。
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学习。
1924年底,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三期。
在校期间,曾参加东征讨陈和平定杨、刘叛乱的战斗。
&&& 毕业后历任: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团排长;
黄埔军校第5期入伍生团排长;
国民革命军第1师连长;
黄埔军校区队长;
国民革命军教导第2师连长、营长、团附;
国民革命军第4师团长;
国民革命军第25师73旅团长、旅长;
国民革命军第89师副师长、兼第31集团军干训班教育长;
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
1933年3月,日军进犯长城一线,戴安澜奉命率一四五团增援古北口,守备将军楼右侧地区,督率官兵誓死坚守,使日军遭受重大伤亡。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任第二十五师七十三旅旅长,奉命率部奔赴华北战场。先后参加了河北漕河、漳河阻击战。
1938年3月,日军第十师团进犯山东峄县的台儿庄,奉命率七十三旅参加台儿庄外围作战,大攻陶墩晖,协同友军歼其一半,随后侧击台儿庄之敌侧背,指挥部队参加兰陵镇战斗,攻克刘庄,歼灭日军一个加强中队之大部。
不久,在邳县西北一带又继续抗击敌人。
同年5月,因功晋升为八十九师副师长。
7月下旬,奉命率部驰赴南昌,参加保卫武汉外围战,曾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39年1月,升任第二&#9675;&#9675;师师长,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军衔。
同年冬,奉命率部与友军在昆仑关同日军血战争夺,半月内三次复昆仑关,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
1942年初,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要求,中国政府组建中国远征军(援缅军)。同年3月,戴安澜率所部万余人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扬威国外,藉伸正义”。在东瓜战役中,他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表示了决一死战的坚定信念:“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的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在十多天激烈的东瓜保卫战中。戴安澜率部孤军奋战,击毙敌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取得了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美国官方认为,东瓜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对此的赞誉是: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重庆的报纸称东瓜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或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英国的《泰唔士报》称之:“东瓜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1942年3月,奉命率二&#9675;&#9675;师孤军入缅,开至东瓜占领阵地,阻止日军第五十五师团从仰光沿公路向曼德勒推进,给日军以迎头痛击。
同年4月,率部攻克棠吉,歼敌甚众,4月24日,戴安澜所部在奉命收复棠吉的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异常激烈,随从副官受伤,一名卫士牺牲。战至午夜,棠吉被攻克。捷报传来,不仅使中国远征军以极大的鼓舞,而且也使东线战局的转危为安有了希望。戴安澜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中国、美国和英国的各家报纸上。
5月,由于日军迂回包抄,戴安澜所部陷入日军重围。奉命率部向国境撤退,督率全师官兵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冲过日军设置的一道道封锁线。不料,5月16日在通过郎科地区的细(包)摩(谷)公路时,与埋伏的日军第五十六师团两个大队重兵遭遇,戴安澜亲临前线指挥,指挥所部仓促应战,激战两天後,全师伤亡惨重,不幸胸、腹各中一弹,还是突出重围。在多雨的山林中。戴安澜的伤口感染恶化,5月26日行至缅甸朗科密林孟关(即茅邦)时,以身殉国,终年38岁。
戴安澜去世后,全师悲恸万分,他们含着泪砍伐树木,制成一口棺木,将将军的遗体入殓,并由所部五九八团虎榇回国。在郑庭芨的带领下,该部于6月2日冲破日军最后一道防线,于6月27日到达云南腾冲。在滇缅边界,一位老华侨得知戴安澜将军去世的噩耗后,专程赶到部队,将一口为自己准备的楠木棺材献出,以供戴将军成殓。
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的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由国民政府特派代表李济深主祭,全国各地的各界代表以及当地军民一万余人参加了公祭仪式。李济深在悼词中说道:”戴故师长为国殉职,其身虽死,精神永垂宇宙,为中国军人之模范!“殉国后,国民政府追赠其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周恩来亲自为其撰写了“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挽词,以哀挽这位抗日将领以身殉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烈士被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同志称赞为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长眠于芜湖市赭山公园里。
&#9670;刘宗宽,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南京陆军大学优秀学员,1946年由陆大教育长徐培根推荐给张群,被任为绥署参谋处处长,很受器重。
1949年春,原重庆绥署易名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张群任长官,钱大钧任副长官,肖毅肃任参谋长,由于肖毅肃长期不到职,张群指定其职由副参谋长刘宗宽代理。蒋介石及张群等人虽知道他是陕西人,系杨虎城旧部,但根本想不到他还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家里就住有二野李达参谋长派来的情报人员。  
1949年8月下旬,蒋介石由穗飞渝来主持军事会议,听取西南防务现状及对策"会报",张群指定刘宗宽作"情况判断"汇报,刘宗宽搞出了一个诱蒋上圈套的汇报,断言解放军必学三国时的邓艾,由陕入川,建议把防御重点由川东移向川北,加强对胡宗南部的支持。为了避免蒋介石的猜疑及宋希濂等的反对,使这一"情况判断"顺利获得通过,他先让胡宗南的副参谋长沈策阅看这一汇报,因为这一汇报有利于胡宗南,沈不仅连连点头称赞其为"神机妙算",并欣然接受刘宗宽的邀请,代作汇报。果然不出刘所料,这个报告由沈策提出,经胡宗南大力呼应,立即得到蒋的首肯与赞成。  
更有意思的是,刘宗宽搞的川东防御部署,表面上像铜墙铁壁,层层设防,环环相扣,看起来无隙可钻。但实际上,刘宗宽暗施手脚,有意在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地区开了个大口子,好让二野部队从这里顺顺当当地开进来。翻开刘宗宽的布防图,名义上在这里设有一个"川黔边区绥靖指挥部",辖有不少部队,但实际上却是个空架子,所谓"绥靖指挥部"的司令即该地区专员,所辖部队纯系地方保安团队,正规国军没有一兵一卒,而且,表面上这个地区似归"川黔湘鄂边区绥靖公署"宋希濂管辖,但刘在正式文件上又故意不加以明确,使宋希濂想管也不能管。后来,二野主力正是按刘宗宽的设计与建议,从这里未受阻挡就进入东川、直插重庆的。  
重庆军事会议后,刘宗宽利用代参谋长大权,立即把罗广文部调到川北,进行紧急布防,未等罗部喘上一口气,他趁刘邓大军已从秀山、彭水入川,又马上将罗广文部从川北星夜调回川东,使罗部疲于奔命,丧失了战斗力,未等布防完成,就继宋希濂之后,在白马山一带遭到解放军痛击,被歼大半,余部只能作鸟兽散。蒋介石的主力之一的罗广文部就这样被搞垮了。在重庆即将解放的最后时刻,蒋介石下令调集800辆汽车入川,北接胡宗南的主力来保卫重庆,刘宗宽得知此事后,立即安排二野情报人员持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护照,化装成国民党军官通过重重防线,顺利将情报送达二野前线指挥部,解放军得报后立即加快进军速度,使胡宗南的第一军刚运到重庆,尚未及展开,就被击溃了。  
到11月28日,蒋介石与张群等人仍不知道刘宗宽的真实身份,将率领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官兵往成都撤退的重任交给了他。刘宗宽命令总务处长率先领队出发,自己则躲了起来,到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才公开站出来迎接解放大军。二野李达参谋长接见了他,代表刘邓两首长对他在解放重庆中所作的重要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刘伯承将军高度评价刘宗宽所作出的贡献,赞扬他为"解放西南第一功臣"。1949年12月,刘宗宽被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及西南军区司令部高级参议,随后又出任重庆市人代会代表、川东行署委员及西南军政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
刘宗宽与蒋介石及胡宗南存在着深仇宿恨。他虽是黄埔军校学生,却为杨虎城旧部,且不容于上司胡宗南,1941年10月胡宗南制造假案,诬他为"走私贩毒犯",押送重庆报蒋介石处理,蒋不听刘辩解,只凭胡的一面之辞,下令"枪决",幸亏刘的老师奔走和冯玉祥力保,才得免于死刑,改判13年徒刑,后获减免,调陆军大学任将官班乙级副主任。他在黄埔军校学习时,就对邓演达极为崇拜,在险被"枪决"过程中,又得到第三党多名领导人救助,故获救后,立即参加了第三党,和国民党断绝了关系。继而和中共也建立了联系,曾被周恩来及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接见。抗战胜利后,有人推荐刘宗宽到重庆绥署任参谋处处长,他极不愿意接任这一职务,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吴玉章知道此事后,立即通过第三党领导人郭则沉转达他的意见,要刘一定要接受任命,潜入敌营,埋伏待命,为即将开始的人民解放战争当一名特殊的战士。刘知这是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意图后,从命上任,埋头工作,争取信任,果然在重庆解放中起到了"胜过雄兵十万"的作用。
刘宗宽是有真才实学的军事学家。1950年底,刘伯承请缨创办解放军军事学院,特邀他任该院合同战术教授会副主任。1956年冬,在军事学院内掀起了一场旨在批判刘伯承与肖克等人的"反教条主义运动",1958年更加轰轰烈烈。正如《刘伯承传》所言,由于这场不得人心的运动,"许多院校教授会、教研室主任一级的干部,甚至一些从事军事教学多年的老教员,也被指为'传播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媒介'而被调离院校,改行做其他工作或处理转业",刘宗宽也未例外,于1956年"处理转业",回到了四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得到了正确对待,落实了政策,恢复了名誉。回川后他先后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等。  
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87岁。
&#9670;刘安祺,字寿如,山西崞县人。
毕业于黄埔军校三期步兵科、革命实践研究院第1期。
原属胡宗南的部下,抗战期间,曾任第8军第61师副师长、第1军第75师师长、第57军军长。
日晋升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
1946年起任青岛绥靖区司令官。
日晋升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1949年自海南率残部(21兵团的三个军5万人)败退台湾。
到台湾历任军职:
1950年任台中防卫区司令。
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兵团司令官、金门防卫部司令、陆军总司令、三军联合参谋大学校长、国防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1961年晋升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5.7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
1969年起连续被聘为国民党第十至十四届中央评议委员。
1968年晋升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1974年任中央信托局理事会主席,1982年辞去该职。
曾被聘为“总统府”上将战略顾问。
葬于台湾国民革命军五指山公墓第十号墓穴。
&#9670;黄锡章,湖南浏阳人,生于1907年。
黄埔军校三期毕业。
曾任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蒹国防部视察,少将高参,入总统府中将参议。
&#9670;李韵涛,原名李松,字韵涛,后以字代名。
澄江县凤麓镇人,出身城镇贫民。
小学毕业,为生计在滇越铁路当劳工。
目睹法帝国主义奴役中国人民,奋志从戎,赴广州考入驻粤滇军第三军干部学校学习,毕业成绩优异,被保送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三期高级班深造,修业期满,留校任中尉连长。
1927年,龙云取得政权,授权卢汉组建新军,邀约黄埔军校滇籍同学李韵涛等人回滇,开办云南军官候补生队,李韵涛任少校大队副。招收240
余名青年学生入伍,除实施军事教育外,并创办《新武力》周刊,让官生自由发表思想言论,其中,有共产主义色彩。因此,蒋介石派其心腹王伯龄来滇,军官候补生队被取缔,李韵涛等人被捕。卢汉以权宜之计把他们关押在自己控制的昆明警备司令部,待王离昆后释放。不久,遂将原军官候补生队的官生全部召集起来,改名为九十八师军事队,李韵涛重任原职。
“军事队”复学未久,桂系军阀联合出兵反对蒋介石,蒋拉拢龙云组织讨逆军第十路军,任命卢汉为前敌总司令,出师广西“讨逆”,“军事队”全体官生也编入战斗。
战役结束返滇驻文山继续训练,结业成绩良好,学生全部派往第三旅龙雨巷部任下级军官,李韵涛升任该旅中校营长、旅部上校参谋长、军事队长等职。
1937年“七?七”事变后,龙云编组滇军出师抗日,李韵涛被任命为第六十军司令部参谋处第三科上校科长,于1938年10月开赴前线,在保卫台儿庄战役中奋战48昼夜,李韵涛是卢汉军长的随从参谋,协助指挥作战,重创顽敌。
因战斗激烈伤亡惨重,卢汉委派李韵涛为六十军干部大队长,回滇招收青年学生入伍培训,补充下级干部,曾在呈贡、澄江、宜良、嵩明、曲靖等县招生训练。
六十军奉命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卢汉升任集团军总司令,原六十军干部大队随之扩大为第一集团军干部总队,总人数达1000名,邱开基任少将总队长,李韵涛任上校副总队长。
1940年,“干部总队”学生结业,素质良好,蒋介石认可颁发“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第十六期十八总队”毕业证书,毕业生送部队补充下级军官。
卢汉又委派李韵涛在湖南浏阳开办第一集团军军官训练班,李任上校班主任,受训人员抽调部分现职排、连长实施军事学术补训。
1941年“训练班”结束,李韵涛奉调回滇,升任第五旅少将副旅长。
1943年,滇军废旅编师升任九十三军暂编二十二师少将副师长。
1945年,调升该军暂编二十师少将师长。 抗日战争胜利,滇军奉令开赴越南受降。
日,驻越滇军奉令北上打内战。5月,一八四师潘朔端部即在辽宁海城起义,蒋介石对滇军更恨之入骨,分割部署截断滇军之间的联系,装备给养也备受歧视,李韵涛内心踌躇不安,长期请假在沈阳、北平养病,借故报请“剿总”批准退役,于1947年冬,回滇向卢汉复命。后被任命为云南省政府第九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赴缅宁理事。
1949年春,卢汉扩充两个军,李韵涛调任暂编七十四军副军长,卢授意驻楚雄控制亲蒋的杨朝纶部。
云南和平起义后,七十四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暂编十二军,李韵涛任副军长,云南军管会成立后任军管会高参、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云南中苏友好协会常务干事、民革云南省常委等职。在此期间,当选为云南省第一、二、三届人大常委、政协云南省常委。
1958年,到昆明西郊劳动,因工棚倒塌压断助骨,疗养期间中风瘫痪久治无效,于1963年病逝于昆明。&
&#9670;常乾坤,一九二五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九二六年考入广州航空学校,同年赴苏联入红军航空学校学习。
毕业后任苏联红军独立航空队准校领航员。
一九三三年入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
一九三八年回国。抗日战争时期,任迪化(今乌鲁木齐)新兵营航空理论教员,八路军航空工程学校教务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大队长,延安军事学院大队长,军委俄文学校编辑处处长,军委总参谋部高级参谋。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校长,军委航空局局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训练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副院长、空军工程学院院长和政治委员、空军军事科研部部长。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9670;韩宪元,广东文昌人。
&& 1925年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
1937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上校团长,参加淞沪会战,英勇拒敌,坚守四行仓库掩护撤退的谢晋元即为其所部团副。
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雨花台阵地,激战累日。
日,在雨花台与旅长朱赤等壮烈殉国。
&& 后国民政府追赠其为少将。
&#9670;吴光浩,湖北黄陂人,黄埔三期,1926年入党,领导鄂南起义,黄麻起义,红七军军长,红十一军军长兼三十一师师长。
&#9670;姜镜堂,号稚丹,又名张经圣、张明。1902年生于安徽英山县(今属湖北)雷店杨家坊。早年毕业于英山县立高等小学和师范讲习所,后在本地当塾师。1924年底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在第三期步兵队学习,曾参加平定军阀刘震寰、杨希闵叛乱的战斗。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曾在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七师任连长、营长。北伐军占领武汉后被派到汉阳兵工厂工作。1927年春到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任工人纠察队队长。大革命失败后,回英山开展革命活动,参与组织建立中共英山县委,任书记。曾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发展党员,成立贫民协会,领导农民同地主豪绅作斗争。1930年1月调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师政治部主任,与师长徐百川指挥所部攻克霍山等县城,参与领导发展皖西革命武装和创建皖西革命根据地。同年5月红三十三师编入红一军,他任第三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共红一军前敌委员会委员,率部参加了攻打英山、独山、麻埠、流波瞳、罗田等城镇的战斗。1931年1月起任中共皖西分区特别临时委员会书记兼军委会主席,中共皖西北特委常委兼军委会主席,红四军十二师政委等职。率部转战皖西地区,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二次反“围剿”。同年10月,在“肃反”中被诬陷杀害于河南光山白雀园。
&#9670;唐赤英,四川人,曾入黄埔军校学习,1924年入中共,后赴苏帝高级步兵学校学习,中共湘鄂西省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和参谋长,洪湖红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校长,红三军参谋长。
杨立,福建建瓯人,福建省民革顾问,中国黄埔同学会终身理事,福建黄埔同学会名誉会长。
&#9670;杨立,1907年8月生于福建省建瓯县,民革及农工党员,居士。早年就读于福州省立第五中学、福建省立乙种商业学校。
1925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班。毕业后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见习官、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教导一师一团一营政治教导员。
1928年随国民党中央执委丁超五赴武汉出席二中全会,任随从秘书,后充国民政府主席李烈钧侍从参谋。1928年任福建兵工厂政训处主任,不久因“共党嫌疑”遭通缉,避居上海租界。
1933年派任军委会北平分会政训处中校处员,后任福建省保安处视察、省水警总队上校总队副。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政部军粮总局第一处少将处长,兼粮食部督察,中央军校第七分校总务处少将处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兼陕西省粮食储运处处长等职。
1945年起任陆军总司令部少将高参,次年退役。后任陈纳德空运队顾问、上海两江汽车运输公司副经理。
新政权成立后,任闽通汽车运输公司副理事长、福州公共交通公司副经理。曾任福建省第五、六、七届委员、民革福建省委会顾问、福建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等职。
现任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福建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福建省佛教协会顾问。
杨立将军夫人是林则徐五代外甥女何友淦女士。
蒋铁生,系广西全州县两河乡五桂岭村人,生于清光绪廿五年正月。
1922年考入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第三期学生)。
1923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毕业后参加过北伐战争,1930年调往湖南新宁县任剿匪司令,1938年任湖南衡阳县县长,1941年调往抗日前线任国民党十八军军需处处长等职务。
1945年日本投降,被调往贵州接收俘虏,并负责遣送日军军官回国等事宜。
1946年为不参加内战,他退役住在武汉。
1949年武汉“解放”,他响应号召将国民党留给他的武器全部上交人民政府。
1950年他申请回归老家广西。
1950年12月被当地区政府以大官僚地主之名将他拘留。广大群众联保也不予释放,甚至关押更严,说怕他谋反等。后将他送往全州县城,大约在1953年被秘密枪杀。
&#9670;高致嵩,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将领。
早年就读于岑溪县立中学。
1924年冬,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
1925年7月,正式升入第三期学生队,编在步兵科。
1926年1月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排、连、营长等职,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国民党新军阀混战。
1930年,奉调南京卫戍司令部任职。
1931年底,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二师改编为陆军第八十八师,俞济时任师长,高致嵩调任该师中校参谋。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12.8淞沪抗战爆发。2月,高致嵩随八十八师开赴上海,支援十九路军对日作战。奉命担任江湾北端至庙行、蕴藻滨一线的防御。2月20日,日军对庙行八十八师阵地发起猛烈进攻,遂亲上阵地,与官兵一起迎击日军,在大、小麦家宅一带与敌展开激烈肉搏战,终于打退了日军的进攻。此后,随部继续战斗在江湾、闸北一带。亲冒弹雨,身先士卒,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不幸腿部中弹受伤,被迫退下火线。伤愈后,调任湖北省保安团营长,参加“围剿”工农红军。
1934年,又投奔担任浙江省保安处处长兼浙赣皖边区“剿匪”司令官的俞济时,升任浙江省保安处补充团上校团长,后改任第三团团长。
1934年10月至1935年1月,追随俞济时,参加“围剿”方志敏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1937年8月,8.13淞沪抗战爆发后,高致嵩率浙江省保安处一个保安团开赴上海,参加对日作战。到上海后,该团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第二六四旅。14日,二六四旅在闸北持志大学、五州公墓等地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日军凭借房屋和工事顽抗,则率部逐屋争夺。在进攻爱国女校及粤东中学时,旅长黄梅兴不幸中炮牺牲,继任二六四旅少将旅长。9月中旬,日军再次进攻二六四旅阵地,率部同日军展开肉搏战,击毙日军甚多。11月,随国民革命军部队从上海撤退。
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率二六四旅坚守雨花台阵地;12月初,日军猛攻光华门、中华门及雨花台各要点,遂率兵坚守雨花台阵地,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后友邻阵地被敌突破,所部三面受敌,乃率部与二六二旅朱赤部协同作战,共同坚守阵地。12月12日,高致嵩和全旅官兵数千人壮烈殉国。
高致嵩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为高致嵩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1986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9670;熊绶春,字霖生,江西南昌人。
黄埔军校三期学员;
日本步兵学校学员。
徐蚌会战前,熊绶春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中将军长;
1948年12月初,在随国民革命军陆军黄维兵团从河南驻马店地区赶往徐州参战;
在进军路途中在双堆集被早已埋伏的中共军队重兵包围,后其率部固守阵地不退,誓死保护兵团司令部;
日,熊绶春在双堆集作战中不幸阵亡。
1950年8月退往台湾的黄埔校长蒋公没有忘了这位黄埔三期学员,颁布追赠熊绶春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
&#9670;易安华肄业于江西省立第八中学,黄埔军校第三期宪兵科毕业。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时,随部开赴上海,任国民党陆军张治中部八十七师营长,后因功升任该师五二二团团长。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后,随八十七师围攻上海市区日军占领的阵地,毙伤大量日军,遂任该师二五九旅旅长。
同年11月12日,八十七师奉命撤离上海,参加南京保卫战。他率部防守中华门右翼阵地。
12月9日,日军以优势兵力向光华门、通济门、雨花台发起猛攻,中国守军顽强抗击。
10日午后,日军在炮火掩护下冲入光华门,情况紧急。他率部与该师二六一旅密切配台,同入城日军展开肉搏。经一昼夜血战,全歼入城之敌。
11日,日军猛攻雨花台阵地,并将中华门三面包围。
12日,雨花台失守。为挽救危局,他毅然指挥部队冒着敌人的强大火力,向莫愁湖方向出击。
在转移途中,不幸中弹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9670;黄公略原名汉魏,日出生于湖南湘乡县桂花乡。父亲黄秀峰,是一个私塾先生。黄公略自幼随父亲学习,10岁入峒山小学读书,毕业后入永丰高等小学就读。黄公略从小就同情劳苦人民,好打抱不平,他喜欢吟诵屈原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愿遥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锁”,从小便立下报国志向。1914年毕业后回乡教私塾。
  1915年,其父病逝。当时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全国人民义愤填膺。黄公略满腔热血,参加了打着护法旗帜的湘军,一度在湘军当过文书、国文教员、排长。1922年秋,黄公略与李灿、彭德怀一起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仍旧回到原来的部队任连长。1926年7月,湘军第2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军第1师。因在北伐战争中作战勇敢,黄公略被提升为第2师第30团少校团副。1927年1月,黄公略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高级班。12月,他参加了张太雷、叶剑英,叶挺领导的广州起义。在大革命风暴中,黄公略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3月,已升任湖南独立第5师第1团团长的彭德怀来信邀黄公略毕业后回该师工作,主办师部随营学校。黄公略从黄埔军校高级班毕业后和黄纯一、贺国中一起来到独立第5师驻地,见到了分别一年的彭德怀。虽然他和彭德怀有生死之交,但在当时的复杂形势下,他仍然非常谨慎。为了判断彭德怀的真实思想,他故意问:“新军阀是谁?”彭德怀回答:“当然是蒋介石。”黄公略突然装作生气地说“我们的校长”如何如何。大家感到气愤异常,旁边的人立刻把黄公略绑起来,将他嘴里塞上毛巾。黄公略顿时脸色发白,用手直指脚后跟。邓萍从他的皮鞋后跟发现了中共广东省委的介绍信,方知误会,虚惊一场。此后,黄公略和彭德怀两人作了倾心长谈,交换了对时局的看法,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4、5月间,独立师成立随营学校,黄公略任校长。他十分重视学员的思想教育,经常给学员讲解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的重要性及特点。在他的影响下,很多学员后来都成为红军的优秀干部和领导者。彭绍辉就是受黄公略的影响走上革命道路的,并由黄公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
  1928年6月,独立第5师赴平江“剿共”,黄公略调任第3团第3营营长。黄公略沿途所见景象一派萧瑟,令他深感忧虑。他初到第3团便以自己的真诚和关心赢得了士兵的信赖。他还给贫苦老百姓送钱送物,释放了两个被挨户团抓来的赤卫队员。一天,中共湖南省特派员滕代远化装成商人途经嘉义,被挨户团拦下盘问,后被挨户团带到营部。滕代远和黄公略交换暗语后接上了关系,他们约定7月22日和平江县的第1团同时起义。黄公略又派几个可靠士兵将滕代远等人“驱赶”出了挨户团的防地。黄公略来到平江县后的一系列“怪异”行为早已引起了平江县长、挨户团主任刘作柱的怀疑,刘作柱连夜跑去告诉了第3团团长。他们认定黄公略就是共产党员,密谋采取行动。黄公略鉴于事已暴露,便决定于7月21日下午提前起义,起义取得了胜利。黄公略在和区委书记涂正坤等取得联系后率领起义部队开入南山,前往平江城。在他先行入城了解情况的时候,3营一部分不坚定分子叛变南逃,使他非常气愤,当晚在第1团党委会上作了沉痛的检讨。平江兵变被称为“彭黄兵变”,黄公略在这次起义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平江欢庆胜利的大会上正式宣布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
  此后,黄公略等人率红5军在平江、浏阳及江西的修水、万载等地开展游击斗争,同时积极开展群众工作,成立了中共湘鄂赣边特委。1928年10月,根据党的指示,彭德怀、滕代远率红5军主力转移到井冈山,与红4军会合。黄公略带领第2纵队六个大队开始了极为艰苦的湘鄂赣游击战。由于敌人的“围剿”,红军当时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况中,黄公略所带领的六个大队只有一二百人。在这种情况下,黄公略依靠地方党、游击队和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采取化整为零、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等灵活的游击战术,积极打击敌人。他带领第2大队在浏阳先后发动了毛田,鲁家湾、老乌&#58383;和金坑等地农民暴动,消灭了反动民团和当地的国民党驻军,扩大了游击队。11月,他指挥万载县突袭战,消灭了反动的靖卫团,镇压了反动县长,缴获了很多枪支弹药。1929年3月,他指挥红5军第2大队会同区赤卫队,夜袭永和市,毙伤敌军100多人,缴获枪支100余支。4月12日,中共湘鄂赣边特委扩大会议召开以后,黄公略担任湘鄂赣边支队队长,并任特委军委书记,统一指挥湘鄂赣支队和各县赤卫队,开展积极的游击战争,挫败了敌军的“进剿”,发展各县赤卫队,增强了部队战斗力。
  黄公略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号召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教育部队团结友爱,他还以自己的言行为部队作出表率。寒冬腊月,大雪封山,他仍穿着单衣单裤和自己打的布草鞋,没穿袜子的脚常常龟裂。裤子破了,就把裤腿撕下来补上去,还戏称这是“灵活机动的战略”。黄公略指挥部队常常给敌军沉重的打击,使敌军坐立不安。有一次,伪军司令部贴出了一纸告示:“若有捉拿共军头子黄公略者,赏大洋5万元;若有击毙黄公略拿头来见者赏大洋2万元。”有人在后面加了一句:“若拔到黄公略一根汗毛者,赏黄金万两。”可见黄公略的影响之大。
不久,在中共湘鄂赣边特委的领导和黄公略的指挥下,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逐步建立起来,部队也不断发展壮大,到1929年秋天,红5军主力从井冈山回来时,这支部队已由一年前的200余人发展到2000人,有枪千余支。在坚持湘鄂赣边支队的斗争中,黄公略的领导才华得到充分展示。与红5军会合以后,黄公略担任红5军副军长。1930年初,红6军正式组建,黄公略任军长,不久,红6军改为红3军,黄公略任红3军军长。
  红6军、红3军成立的时候,部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纪律松懈、地方观念、本位主义、农民意识、游击主义习气都较严重,黄公略倾注了大量心血来改变部队的不良习气,努力把这支队伍建成一支优秀的主力部队。红6军干部缺乏,他写信给毛泽东和朱德,从红5军,红4军抽调了一批干部充实到红6军,大大提高了红6军干部的素质。又由于他的知人善任,敬贤爱才,干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他还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注重对干部战士进行群众观点和纪律性教育,反对本位主义和地方观念,引导指战员树立消灭新军阀,争取全国独立解放的革命思想,还言传身教,督促师团干部学习文化知识。在黄公略的坚强领导下,红3军的队伍整体素质、思想觉悟、组织纪律性和战斗力都有很大提高。到1930年10月底,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已经有34个县,人口达到400多万,加入赤卫队的就有将近100万人。红军主力迅速发展,新组建了红20军、红22军、红35军。赣西南地区已发展成具有统一领导的、连成一片的大块红军根据地,为建立中央苏区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有感于这种可喜的局面,在《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一词中称赞道:“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1930年7月,毛泽东率领红4军、红12军再次来到赣西南,同红3军会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黄公略所部直接接受毛泽东、朱德的指挥。
  1930年初,“立三路线”统治了党中央,黄公略是非分明、立场坚定,始终拥护以毛泽东为首的总前委的领导。1930年6月,李立三把持下的党中央命令红1军团攻打南昌。毛泽东命令队伍向樟树镇推进,在樟树镇召开了总前委会议,作出全军团不打南昌西渡赣江和红3军团会合的决定。黄公略坚决拥护总前委的决定,率领红3军撤离南昌城郊,进入浏阳。为了掩护红3军团从长沙撤退,黄公略自动请战,率红3军突袭戴斗垣旅。8月28日夜,红3军悄然占领文家市东南一个制高点,拂晓,向戴斗垣旅发动突然袭击,激战一小时后全歼戴旅,击毙了旅长戴斗垣、团长田应棠。文家市歼灭战胜利后,红1、3军团在永和会师,成立红一方面军。8月28日,红一方面军开进到长沙东南枫树湾、新桥一带。湖南省主席何健在长沙大肆修筑防御工事,巨形鹿砦、密布的竹钉、高大的电网,形成三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工事后是密集的碉堡。但是红军在长沙城郊截断了敌人的主要交通要道,仍给敌军很大的威胁。总前委令黄公略的红3军控制猴子石的侧面,作为方面军的预备队。9月4日下午,敌军朝猴子石出击,下午五时左右,黄公略下令所部大举出击,势如破竹冲向敌军,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全歼陶广的两个师,击毙敌近800人,俘敌千余人。这是红一方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取得的惟一一次胜利。此后,红军撤出长沙来到江西,10月5日,占领吉安。此时,蒋介石任命鲁涤平为总司令,何健为副总司令,张辉瓒为前敌总指挥,出动10万大军,限一个半月内“消灭赤匪”。这时红军主动撤出吉安。10月下旬,毛泽东在新余县罗坊召开总前委会议,提出“诱敌深入”、“退却到根据地作战”的方针,红军主力遂挥师东渡赣江,向根据地中部退却。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三次反“围剿”的斗争中,黄公略率领红3军英勇作战,屡立奇功,显示出卓越的指挥才能。第一次反“围剿”,红3军从正面出击,迎击东进的张辉瓒所率18师先头部队。日拂晓,浓雾弥漫,红3军7、8、9师隐蔽在龙冈黄竹岭一带,准备对来犯之敌来个迎头痛击。清晨,张辉瓒率第52、53旅及师部8千人马,偷偷地从龙冈向君埠进犯,黄公略一声令下,沉睡的山岭顿时沸腾起来,英勇的红军很快把敌军逼到河边,敌人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淹死,顿时乱了阵脚。穷途末路的张辉瓒狼狈地藏进了草丛中,被我军活捉。张辉瓒的警卫营全营官兵缴械投降。龙冈一役,全歼敌军9千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其中有一批“马克沁”重机枪和“哈齐克斯”轻机枪,战士们爱不释手,却没人会用。找了个俘虏来教,这个俘虏却说:“我在士官学校,光认识零件,装装卸卸,就搞了三个月,你们——”,黄公略听说以后,立即召集师、团的作训参谋,亲自做射击示范,仅用二十多分钟,三十多个作训参谋都学会了使用这两种机枪。一旁的俘虏目瞪口呆,红军干部和战士都佩服黄军长的技术。
  黄公略的革命影响使国民党反动派深感不安,他们不惜采用种种卑劣的手段,企图动摇黄公略的革命决心。悬赏通缉他的赏金从两万大洋增加到10万;何健两次派人挖了他的祖坟,把他的祖父、父亲的尸骨仍进湘江;反动派还把他的母亲和妻子扣在长沙,以此要挟他。更有甚者,1931年5月,敌人竟然派黄公略的异母兄长黄枚庄,带着蒋介石的亲笔信和1500元银洋,潜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妄图诱降黄公略。黄公略义无反顾,大义灭亲,粉碎了蒋介石诱降的阴谋。毛泽东、朱德号召全军指战员学习黄公略公正无私、大义灭亲的坚定革命立场此时,蒋介石的20万大军在700里长的战线上压向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毛泽东提出“集中兵力,各个攻破”的战略方针。总前委决定由红3军担任主攻任务。红3军在东固集结了20多天。5月15日晚,毛泽东赶往红3军军部,和黄公略一起为了寻找一条通往白云山的捷径而连夜进行实地考察,终于在一位老表的帮助下找到一条小路。红3军于拂晓前踏上这条小路迅速赶到白云山将军帽,抢在敌人之前占领了制高点,为歼击敌人争取了有利条件。上午10时许,公秉藩带着蒋军第38师直属部队1000多人抵达山坑,黄公略指挥红3军从山头上横压下来,顿时,枪炮声、喊杀声震天撼地。敌军突遇天将神兵,顿时溃不成军,狼狈逃窜,敌38师大部分被歼。公秉藩冒充伙夫,捡回一条命,仓皇逃至吉安。红3军还和红4军配合,消灭王金钰的第47师。白云山之役,还缴获了一部功率为一百瓦特的无线电台。总前委从此可以和上海党中央、鄂豫皖等红区直接进行电报联系了。至此,白云山战斗胜利结束。毛泽东不久写了一首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称赞这次战斗:“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黄公略和红三军赢得了“飞将军”的美誉。
  不久,蒋介石亲自督阵,带领30万大军,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黄公略指挥红3军及其他部队突进敌军后方莲塘。8月5日,经过激战,消灭了敌人两个师。紧接着,又率领红3军佯攻龙冈,实际上突袭黄陂,仅用四十分钟即全歼敌48师。9月6日,红3军又配合兄弟部队歼敌52师,俘敌5000多人,缴获了几百匹战马和大量枪支弹药。被俘的师长韩得勤由于化装成伙夫未被识别出来而侥幸逃走。
  方石岭战斗胜利后,黄公略率红3军于15日来到东固六渡坳。突然,三架敌机从上空飞过,疯狂扫射,而这时红7师队伍正在向东固行进。黄公略一面令红7师隐蔽,一面跃上山坡,指挥机枪对空中射击。敌机子弹倾泻下来,有三颗子弹射中黄公略,他顿时血流如注。年仅33岁的黄公略就这样牺牲了。黄公略牺牲的消息深深地刺痛了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心,人们为他深切哀悼。第二天下午,在兴国莲塘村,毛泽东亲自主持了黄公略的追悼会。会场上的挽联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为了纪念黄公略,党中央决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了公略步兵学校。1932年春,在瑞金城东北的叶坪修建了公略亭,人们将永远怀念他。
&#9670;黄格君,生于日。
毕业于湖北省立第一中学,黄埔军校三期,
陆军大学将官班第四期。
曾任:第三师政治部主任,
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武汉行营少将参议,
中国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书记长,
湖北省保安团团长,
湖北省少将保安处处长,
湖北省防空部少将参谋长,
武汉警备司令部少将副司令,
华中长官公署中将参议兼武汉中将城防司令等职,
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1949年去台湾,兼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国民大会"宪政研讨委员会委员。
日在台北病故。
&#9670;王禹九,宁溪王家店人,出身贫苦。
毕业于浙江陆军干部学校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三期,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排、连、营长,团副,参谋主任和98师587团上校团长等职。
“八一三”日军侵犯上海,王禹九赴嘉定前线,路过南京,写遗嘱于妻子:“值此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我身为军人,为国捐躯,份所应是。”
淞沪会战3个月,王禹九屡建战功。
1937年11月,上海失守,王部坚守常熟,保卫南京。
1938年,升79军少将参谋处长,转战苏浙皖及江西南浔。
日,79军参加南昌会战,日军在200门大炮掩护下,强渡修水。
激战3天,79军伤亡过半,军部在虬岭陷入重围。
日晨,王禹九率仅存特务连掩护军部突围,浴血苦战至中午,未能成功,王禹九多处中弹牺牲,年38岁。
王禹九后安葬高安县伍桥乡,国民政府追晋为中将。
198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王禹九为革命烈士。
&#9670;刘国用,号剑豪,广东梅县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
1925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教导队教官和第十五师二团排、连长。
1930年起历任第十六师一团少校营长、中央军校南昌分校中校教官。
1936年起任第七十四军五十八师三四四团团副、上校团长。
1937年8月任该师一四七旅少将副旅长。
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牛首山。
日,在与敌激战3日后,退守水西门以东地区为预备队。
刘国用继续与敌激战,日于水西门外殉国。
&#9670;姜镜堂,湖北英山人,黄埔三期,1925年入党,红十一军第三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一军三师政委,中共皖西北特委常委兼军委会主席。
符节,海南文昌人。原名戴徐,字宝初。1920年与先进知识分子徐成章、冯平等人在海口市创办《新琼岛报》。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受党的派遣,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叶挺部队中任教导员、营长、后升为团长。1927年参加
" 八一 " 南昌起义和12月举行的广州起义。1928年2月回琼崖,任琼崖工农红军政治部主任。
&#9670;段玉林,湖北石首人,早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入党,红六军二纵队司令员,红三军八师师长。
&#9670;丁立群,字力人,安徽怀宁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三期毕业。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
  历任国民革命军中央教导师排、连长,吴淞江防司令部警卫营长,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第一总队步科第四队中校队长,安徽蚌埠师管区上校副司令。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三战区皖南游击纵队少将副司令,第三战区军官教育团兼特训班副教育长,战地服务总队少将指导员。
  1944年1月在苏北与日军作战中牺牲。
&#9670;朱赤于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三期步兵科。
1926年参加北伐,在国民革命军中任见习官,随部进攻湖南平江,转战江西九江南昌等地。以战功卓著,升任排长、连长。
日,日军对上海发动进攻,奉令随部赴沪增援,进驻江湾、庙行及蕴藻滨一带阵地,曾与战友们同日军血战两昼夜,日军伤亡惨重。后继续在江湾一带抗击日军,直到3月初,才奉令撤退。不久,因功升任营长。
1935年,随部进驻江阴、常熟一带,构筑江阴&#8213;&#8213;无锡一线及苏州&#8213;&#8213;常熟&#8213;&#8213;福山一线防御阵地。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朱赤时任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三团长,屡次请战效命。
1937年8月,朱赤晋升为二六二旅少将旅长。此时正值淞沪抗战爆发,遂奉命率部向上海进发。旋奉命迅速向闸北推进,占领北火车站、八字桥、江湾一线。曾在八字桥等地首战日军,攻占日海军司令部。
8月下旬,朱赤退守苏州河和江湾一线,多次击退日军进攻。
11月初,朱赤奉命率部退往南京,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雨花台阵地。
12月,日军第六师团突破首山,向雨花台发起猛攻,阵地工事大部被毁,朱赤仍率部顽强抗击,歼敌甚众,使日军不能前进一步。后部队损失严重,只剩一个特务连的兵力,突围已无望,朱赤遂决心拚以死战。
朱赤命令士兵将几十箱手榴弹的盖子全部打开,用绳子把导火索串连起来,摆在阵地前沿,等到日军进攻至阵地前沿时,几百枚手榴弹全部爆炸,日军血肉横飞,遗尸遍地。
不久,倭狗再次组织狂犬般的进攻,朱赤所部弹尽力竭,日朱赤和余部国军弟兄全部牺牲于南京雨花台阵地。
&#9670;石觉,一九&#9675;八年二月十五日生于广西桂林义宁。少年丧父。
一九二五年一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
一九二六年毕业后留校历任第五期入伍生少尉排长、中尉排长;第六期学生总队第二大队上尉区队长、少校区队长、副中队长。
后结识汤恩伯,一九二九年春任教导二师第一旅第三团第三营营长。
同年五月参加中原大战,站后部队变更番号,任第四师第十旅第九团第三营营长,赴江西围剿红军。
一九三二年六月升兼第九团副团长,入安徽围剿红军。
十二月晋升第四师第十二旅第二十四团上校团长。
一九三三年参加第五次围剿,取得浒湾大捷。同年十一月参加镇压福建事变,后追击红军入陕。
一九三六年在山西阻击东进红军,同年九月升任第十旅旅长。
一九三六年第四师入蒙,兼任集宁警备司令。
一九三七年七月调冀北昌平、怀柔,八月参加南口战役。
一九三八年三月参加徐州会战,六月参加武汉会战,后进驻河南,兼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干训班教育长。
一九三九年元旦升任第四师师长,五月参加随枣会战,六月七日,晋升陆军少将。
一九四&#9675;年初参加鄂北攻势,四月参加枣宜会战,六月开赴河南。
一九四一年升任第十三军副军长兼第三十一集团军训练处长。
一九四二年三月升任第八十五军副军长兼第三十一突击队司令,七月三十日升任第十三军军长。
一九四四年五月参加豫湘桂会战。
一九四五年四月参加湘西会战。
抗战胜利后,石觉率第十三军从广州海运秦皇岛,隶属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准备到东经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并兼任东北第一绥靖区司令官。11月,在杜聿明指挥下,十三军进军东北,先后攻占山海关、锦州、阜新、朝阳、凌源等地。此后,便在辽东、热河参加反共内战。在驻扎热河时,一九四五年兼任第二绥靖区司令,而后担任热河、察哈尔守备。
1947年3月,十三军在辽东新宾县被人民解放军歼来一个师。后隶属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指挥,又在华北地区参加内战。
一九四八年十月任热河省政府委员,十一月十日升任第九兵团中将司令官,率部退往北京。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一日,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召集军以上将领开会,宣布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达到和平协议,军队开出城外,接受和平改编。两天后,石觉、李文等蒋介石嫡系将领表示,愿意保持军队稳定,不破坏和平解放,但必须带领师以上将领离开北平。一月二十四日,经傅作义同意后,蒋介石派飞机将石觉、李文等少数嫡系将领接出北平。石觉是和平解放北京时,乘机离开的国军将领之一,终得蒋介石重用,此后,石觉任京沪杭警备总司领部副总司令(总司令汤恩伯)兼凇沪防守司令,参加渡江、上海战役。
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后,汤恩伯又纠集歼余部队十个军共二十万人,以陈大应为淞沪警备司令,石觉为上海防守司令,企图利用坚固工事和海、空支援,坚守上海。五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九、第十两个兵团发动上海战役时,石觉指挥所部抗击人民解放军的进攻。五月二十四日,在人民解放军攻进市区后,石觉率残部撤退到舟山群岛。此后,担任舟山防卫司令,辖三个军六万余人。
一九四九年六月任舟山群岛防卫司令官兼浙江省政府主席、绥靖总司令,参加舟山群岛战役。
一九五&#9675;年五月,在人民解放军准备渡海解放舟山群岛时,石觉率所部十二万余人撤退到台湾,后任台湾防卫副总司令兼北部防守区司令。
一九五一年二月改兼南部防守区司令。
一九五四年调任第二军团司令。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任金门防卫司令官。
一九五七年五月入美军陆军参谋大学进修,七月任参谋次长兼联合作战计划委员会主任委员。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任参谋本部作战次长。
一九五九年七月任联勤总司令,并晋升陆军二级上将。
一九六三年七月退役,改任考试院铨叙部部长。 。
一九六九年以后,任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
一九七五年任总统府国策顾问。
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三日,因中风逝世于台北荣民医院,享年七十八岁。
石觉著作有《革命复国之战争作为》、《革命复国之战争组织》、《从军作战记》、《瀛海同舟》等。
&#9670;廖慷,黄埔军校三期学员;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毕业;美国战车学校毕业。
&&& 历任军职:
黄埔军校第5期教导队排长;
国民革命军第22师连长、营长、团长;
国民革命军独立第9旅旅长;
国民政府军政部高参;
国民政府第3新兵补训处处长;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5师师长;
1945年4月,廖慷任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
1946年10月,廖慷任国民革命军第45师师长;
后廖慷任国民革命军第31军军长;
退往台湾后廖慷任“国防部”部员。
&#9670;王竣:1918年,王竣考入蒲城县高级小学。以优异成绩考入陕西省同州师范学校。目睹国家衰败,人民痛苦不堪,遂立志投身军旅,救国救民,富国强兵。
1924年秋,王竣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到陕西部队中服役。
1929年,王竣在陆军第三十四师中任职。后调入第十七路军,任营长,移驻南阳。
1930年,王竣随军入陕。
1933年,王竣升任陕西警备第一旅第一团团长。
1935年,王竣晋为陕西警备第一旅旅长。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王竣立即请缨上书,要求上阵杀敌。10月,奉令率部开抵黄河西岸,警戒河防,支持山西境内各路大军与日军作战。11月,王竣亲率一团血战永济,奋勇杀敌,全团官兵大部壮烈殉国。
1939年,王竣所部改编为第一战区第八十军新编第二十七师,任少将副师长,不久升任师长。
1940年,王竣奉命率部东渡黄河,进驻晋南中条山区,屡屡出击,破坏日军的运输线,炸毁日军仓库,歼灭小股活动的日军,给日军造成严重威胁。
日,日本华北方面军集结10万之众,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围攻中条山区国民党第一战区部队。二十七师扼守中条山根据地黄家庄、羊皮岭、门坎山、曹家川、马泉沟、台岩一带。王竣率全师官兵英勇抵抗,誓死守卫阵地。
日,日军在炮火和飞机的支援下,再次猛攻我阵地,双方拼死格斗,阵地一部被敌突破,遂转移到第二线阵地。王竣在与日军血战中,所部伤亡惨重,弹尽援绝。王竣不幸壮烈牺牲在台岩阵地上。
王竣殉国后,国民政府为表彰王竣英勇抗日、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特追赠王竣为陆军中将。。
&#9670;周复,1924年,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曾参加东征平叛战斗、讨伐杨、刘战斗,立下战功。
1927年,周复被任命为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政治部秘书,兼总政治部《三民周报》编辑、黄埔同学会宣传科长。
1929年,周复改任军校政治部秘书。
1931年周复东渡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就读,后转明治大学习法科。
1932年“一二八”凇沪抗战爆发,周复罢读返国。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周复积极投入抗日御侮的行列,被任命为第一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转战于中原一带。
1939年初,周复调任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
1940年初,周复主持创办了鲁苏战区的《阵中日报》,广泛报道国内外战争新闻,号召抗日救亡,鼓舞战区士气。
1941年11月,日伪军约5万余人分3路对沂蒙山区实行“铁壁合围”,企图消灭该区八路军和鲁苏战区部队。周复协助战区总司令于学忠指挥所部和八路军共同对敌,坚持战斗50多天,歼敌数千人,粉碎了敌之“扫荡”。
1942年8月,日军1.5万余人,对鲁苏战区主力第一一三师进行合围,周复遂协助于学忠指挥一一三师与敌激战两昼夜,突出重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给周复将军家属的烈士证
1943年2月,日军又纠集2万余人发动大“扫荡”,企图寻歼鲁苏战区主力。周复率政治部人员疏散到安丘西南书院山一带。不久,日军迫近,周复率800余人向东突围,行至张家溜一带,陷入敌人重围。仓猝间,周复率部抢占了张家溜西南城顶山,居险死守,奋力抗敌。
激战中,周复所部伤亡过半,遂下令突围,周复亲率敢死队员数十人冲杀于第一线,不幸胸部中弹,但强忍剧痛,继续拼杀,最后力竭殉国。
&#9670;黄铮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
黄埔毕业后历任军职:
国民革命军排长、
国民革命军连长,
国民革命军团指导员,
国民革命军师政训处处长,
中国童子军干训班副主任,
国民政府广东新闻检查所主任。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训处科长,
第四战区政治部少将副主任,
广东军管区暨保安暨令部政治部主任,
广东军管区少将参谋长,
广东行政干训团教育长,
三民主义青年团广东支团部干事。
日任广东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等职。
后去台湾,选为增额"国民大会"代表。
日病逝于宝岛。
&#9670;陈采夫,名泽芹,化名蔡大情。出生于临澧县修梅乡。
1921年就读于澧县中学,翌年转入常德第二师范。陈满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积极参加游行示威、焚烧日货的斗争。
1924年他参与清算临澧劝学所所长郭养吾贪污一案,反遭诬告,被开除学籍。
  1925年1月下旬,陈采夫赴粤报考黄埔军校,入第三期步兵科,经同乡王尔琢、贺声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中历任排、连、营长、团政治指导员和军政治部社会股长等职。
1927年7月,任第二十军特务营营长,参加南昌起义。率部途经九江时,张发奎以两个师的兵力将其包围、缴械。陈潜回军委留守处请求处分,被派回武汉,在军事部工人武装科负责产业工人巷战训练。9月8日,受中央军事部部长周恩来派遣,到长沙协助做城市军事策划和指挥工作。当时,长沙暴动组织遭到破坏元气未复,组织新的武装暴动困难重重。冬,中央军委又派黄鳌出任省军委书记,采夫任军委秘书。在策动举行一次更大暴动的紧要关头,军委机关遭到破坏,采夫与黄鳌等5人同时被捕。敌特施用酷刑,进行轮番审讯,因陈被当场抓到把柄,便承认自己是共产党人,并供出军委机关一些情况,但暗中保护了黄鳌。
  1929年春,陈采夫经同乡、省清乡司令部执法处处长叶柳次保释出狱,并被介绍在清乡司令部任少校参谋。后转人李默庵部任中校团副,随部队进入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第三、第五次反革命围剿。1932年冬至1936年,应同乡王次甫之邀,先后任洛阳、资中专署上校保安副司令。
年期间,先后任中央军校第十三期总队副、88师旅长、87师参谋长等职,在西安主动与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党代表林伯渠联系,并将爱国将领魏巍(93军参谋长)、向凤武(87师副师长)等引见给林伯渠。
1942年,史迪威出任中缅印战区司令官,授予陈采夫少将副师长军衔,随中国远征军从云南进入缅甸,在司令部任美国顾问组少将组长,负责训练中国远征军。
1944年调任重庆军官总队第一大队少将大队长,领导团、营级军官千余人。
1945年改任联勤总部第一区铁道军运副指挥,曾掩护在新四军供职的同乡洪季凯,在京沪杭沿线做敌后青运工作。
1947年冬,军运指挥部转到粤汉路,采夫与中共代表乔冠华取得联系,在广州约见陶晋初,使陶接受共产党的主张,到新疆去做陶峙岳的工作,争取新疆和平起义。不久,他从广州转驻长沙,曾多次揭露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并发表《告湖南人民公开信》。
1948年,他接受中共湖南省工委的领导,发起组织“湖南进步军人民主促进社”(简称“民促社”),策动在湘的国民党军警宪特人员起来反蒋倒蒋,推动湖南和平解放。
1949年4月,陈出任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一面利用“民促社”协助共产党宣传革命形势,做策反工作;一面组织湖南人民解放突击总队,下辖5个大队,他兼任总队司令。武装活动范围遍及安乡、华容、澧县、临澧、常德、桃源、石门、慈利一带,对牵制国民党正规军、打击杂牌军、维护社会治安、促进常德地区的和平解放,起过积极作用。7月1日,湘鄂赣剿总副司令周盘,在常德召开“应变会议”,通知这一地区的党政军要人一律参加,企图挟持与会者窜人四川。陈坚决抵制这次会议,转入地下,仅派主任秘书胡开材参加。会后,剿总曾派兵到澧县毛里湖一带追捕陈采夫,并悬赏5,000大洋到处捉拿。
  陈因推动和平解放常德地区有功,解放后被任命为常德专员公署第二副专员,在治理洞庭湖及荆江分洪工程中,他任副指挥长,工作艰苦深入,受到党和人民的好评。
1955年5月,调任湖南省水利厅副厅长。
在1957年整风运动中,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遭受打击。
翌年1月24日,他自溺于湘江
&#9670;段炎华,湖北英山人,黄埔三期,1926年入党,国民革命军第三师参谋长、武汉卫戍区司令部副参谋长。任叶挺第十一路军团长。中共江苏省委军事委员会委员。领导宜兴农民起义,指导无锡农民暴动。红三十三师参谋长。&&&&&&
&#9670;黄文杰,广东兴宁人。原名黄祥庆。1925年入黄埔三期,1925年入党,后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组成中国共产党南方局。
&#9670;萧韶,江西赣州人,1926年入党,曾入黄埔军校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中共赣南特委书记,闽赣省委委员,宣传部长。
&#9670;曹素民,1901年出生于绍兴,1911年迁居萧山。1919年初,他到上海当学徒,适逢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投身这场爱国运动,上街演讲、游行,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
1924年初,他碰到在上海书店工作的中共党员王承纬,一起阅读进步书刊。他们共同组织上海店员联合会,曹素民是联合会的7人委员之一,他的行动引起上海反动当局注意,王承纬让他暂时回到家乡。1925年春,他被中共上海党组织推荐到黄埔军校学习。
1925年9月,曹素民加入中共,从此,他把全部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中共的事业。
曹素民入中共不久,随周恩来进行第二次东征。北伐前夕,分配到林伯渠所在的第6军,任营教导员。曾参加南昌起义。后奉中共组织指示返回浙江,被派往嘉兴、兰溪等地工作。
1928年,中共浙江省委派他到绍兴恢复党组织和开展革命活动,曹素民任书记并兼管组织、军运等工作。1929年11月,中共杭州中心市委遭国民政府破坏,曹素民亦被捕。国民政府知道他是县委书记,软硬兼施,但他坚持与国民政府进行不懈的斗争。在狱中,还领导难友进行过出色的斗争,并编刊物鼓舞大家的斗志。
次年8月,国民政府当局对他和18名难友同时处决。&&
&#9670;王润波,四川开县人,1905年生,字启大。
黄埔军校3期学员。
国民革命军第25师第75旅第149团陆军上校团长。
日在抗倭战争长城抗战中牺牲于河北省古北口。
国民政府追晋王润波为陆军少将。
&#9670;李明铨,湖北房山人。黄埔三期,1925年入党,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一师政治部主任,房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9670;黄泳瓒,1926年1月毕业于黄埔军校三期。
北伐战争时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排、连长,少校营长。
抗日战争时任汤恩伯部第八十五军独立第十四旅旅长、暂编第九军新编第一师少将师长,曾率部参加豫西鄂北会战。
八十年代病逝于上海。
&#9670;张本禹,黄埔军校三期,安微巢县人。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第四师十二旅副旅长。
曾率部支援傅作义部在百灵庙抗击日寇。
1937年8月转战南口居庸关等处。
同月上旬某日,在南口车站指挥卸运军火时,遭日机轰炸壮烈殉国,时年38岁。
&#9670;陈奇涵, 一九一九年入韶关滇军讲武堂分校学习。
曾任赣军排长、连长、代营长。
一九二五年入黄埔军校,任队长、连长、政治大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九二六年被派往江西从事兵运工作。
一九二七年任南昌军官教育团参谋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赣南特委军事部部长兼省军事部办事处主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教导团团长,红三军、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参谋长,江西军区参谋长,教导师参谋长,军委随营学校校长,红十五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教育局局长,绥德警备司令,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军委情报部第三室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地区、东满军区副司令员,辽宁军分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后任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9670;郭化若, 一九二五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黄埔军校代区队长,参加了北代战争。
一九二七年赴苏联入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
一九二八年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二纵队参谋长,红四军参谋处处长,红一军团参谋处处长,红一方面军代参谋长,红军总前敌委员会秘书长,军委二局局长,红军教导师参谋长。
后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一局局长、编译处处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兼中央军委四局局长,延安中央党校军事教育处处长,延安炮兵学校校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九兵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淞沪警备司令部、上海防空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兼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和第八兵团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9670;谢升标,抗日英雄。字若鹏。出生在临海市邵家渡西洋一农家。
中央军校第三期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六师上尉连长。
1929年,入庐山军官训练团,成绩优异,擢升中校团长。
1935年入中央防空学校,卒业后升任上校旅长。
1937年,日本侵略军犯沪,谢升标参加吴淞、大场、南翔诸役,奋勇杀敌。
次年1月,调升国民革命军苏、浙、皖少将游击司令。一度进入江苏溧阳县城,将认贼作父、横行乡里的汉奸组织"维持会"首恶陈燮坤等6人于十字街口当众铡头,并悬首城门示众3天。不久,退踞张渚、湖滏一带,吸收各界爱国青年1000余人入伍,扩充抗日军队,转战苏、浙、皖边境,屡予敌以重创。
1938年4月,日军进逼溧阳,谢升标率部于广德凤凰岭、金鸡山一带出击敌后,弹尽援绝,壮烈殉国。
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追赠谢升标为中将。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谢升标将军为“革命烈士”。
&#9670;毕士梯,朝鲜人,原名金勋,又名杨宁,杨林,黄埔三期。1925年入党,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参谋长。
&#9670;高文华,江苏无锡人,化名程清,笔名高潮,1925年入黄埔三期,1925年入党,国民革命军工兵团党代表,无锡县委军事委员。
&#9670;谷黎光():字肇乙,湖南耒阳人。入黄埔时年二十。黄埔三期骑兵队毕业,曾任黄埔六期少校马术教官。军旅生涯以中央军校军事教官为主(其中以国民军训部任职为多)。
曾参与东征和北伐(北伐期间曾于马上手臂负伤),也曾参与上海“凇沪保卫战”(与当时上海战场四行仓库保卫战谢晋元(黄埔四期政治队)团长、驻守苏州河牺牲的邱之纪(黄埔三期步兵队)团长私交甚好)。
一九三三年曾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集宁分校少校筹备员、一九三三年曾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张北分校少校筹备员;
一九三四年七月十五日曾任中央陆军军官训练班第一总队第一大队第三区队队长(少校区队长)。
一九三五年为中校副大队长;
一九三六年于江苏镇江市(当时江苏省政府所在地)结婚;
抗战初期曾在江苏镇江市任军训处某科长,曾在湖南耒阳率领国军部队开展游击战争,在此期间亲手毙杀了四名日寇;
抗战后期在重庆任教官;
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零年期间在湖南南岳游干班任教(当时中共方面曾派叶剑英参与授课);
一九四零年曾任军训部国民兵教育处上校视察员;
一九四二年曾在重庆沙坪坝重庆大学任少将军事教官;
一九四七年二月十日年曾任中央训练团第二十七军官总队第二、八大队(南岳衡山区)第五组组长;
一九四七年六月五日曾任中央训练团第二十七军官总队第二大队“排、连、营长大队长”少将队员;
一九四七年曾任中央训练团第二十七军官总队第八大队“排、连、营、团长、大队长、参谋长、将教官”少将大队长;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十八日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一九四七年六月五日,由中央训练团将官班团员改委任为陆军总司令部国防部部员;
一九四七年七月曾任苏州城防副司令(此时城防司令长官为二O二师副师长彭战存),一九四八年七月任苏州城防司令兼指挥官(一九四八年十月由二O二师副师长孙金铭继任);
一九四八年九月曾任太湖区第一清剿指挥部(原名首都卫戍总司令部太湖区卫戍区第一卫戍分区指挥部,前长官为彭战存)指挥官;专司太湖清剿事宜;
一九四八年十月任常州城防司令兼指挥官;
曾任国民党青年军二O二师少将副师长。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随国防部陆军总部于云南曲靖起义(当时部队驻扎在曲靖中学校园内)。随后随同解放军西南军区进驻四川乐山参加西南军区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第一部学习。
&一九五二年六月被西南军区(成都军区)军法处判刑二年,一九五四年六月被四川省人民法院判刑二年;一九五七年一月被释放回衡阳,一九五八年衡阳市草桥派出所列入反革命分子改造,一九六一年八月二十三日被衡阳市人民法院以反革命罪判处管制、劳动教养三年。
衡阳市有关部门于一九八零年予以平反,取消其反革命称谓;成都军区于一九八四年予以平反,认定为起义人员,恢复其革命军人的称谓。
一九六六年二月二十四日病逝于湖南衡阳。此前一直在写《国民党青年军内幕》,逝世时该书手稿被当时衡阳草桥派出所所长欧诗抄走,从此没有下落。
由于一直没有接受单位,生前于衡阳市河堤上担黄土为生,病逝时一身再生布。
&#9670;袁英,又名袁显扬,男,一九0九年生,汉族,原籍江苏省海门县三阳乡,一九二五年跟随兄袁华(黄埔军校原教官,早年病逝)及同乡季方(黄埔军校原教官,解放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赴黄埔军校学习,步科三期(高教班)毕业。
袁英自一九二六年一月至一九四九年四月,历任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团排长、连长,陆军三师炮兵营副营长(师长钱大均),三师一八团一营营长,三师司令部参谋,军校军训班区队长,江苏省军警干训所中校副总队长,江苏省保安第一团副团长(团长杨蔚),江苏省抗日青年训练团上校团副,代行团长职务(团长为顾祝同),军校七分校副总队长(主任为胡宗南),陆军第一军补充团团长,西北干部训练团少将高参,办公厅副主任,中央军校少将高级教官兼政工大队大队长,军政部直属第一军官大队大队长(军政部长陈诚),中央训练团军官总队副总队长,国防部部员,联勤总部少将高参、处长,江苏省海、启地区指挥官兼海门县县长,陆军二十八军暂编第七师师长,后调任十九纵队中将司令等职。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在安徽省广德地区率部向解放军投诚,投诚后编入第四野战军“解放官佐训练团”受训。&
&#9670;贺光耀是黄埔军校三期学员。
1944年贺光耀任国民革命军第190师第570团团长。
1944年6月贺光耀率部参加衡阳会战。
贺光耀团长因久经沙场,也熟悉倭狗战法,因此在衡阳会战期间指挥若定。
当衡阳会战开始之时,倭军的大队炮开始射击,他让国民革命军士兵隐蔽好,炮火一停,即开火反击倭军的步兵。倭军松山支队连续猛攻三次贺光耀团长的阵地都被击退。
倭狗屡攻不克贺光耀团长的阵地,便狗急跳墙,增加了火力支援。它们将在长沙缴获的美制75山炮也投入进来,并且出动空军支援地面进攻。国民革命军也毫不示弱,立即召唤衡阳城区的炮兵反击,威力巨大的炮弹呼啸着越过湘江打到东岸,在倭军阵线爆炸。此外,中美空军的战斗机也多次飞临,反复扫射,双方战斗进入高潮。
激战中,率领突击队进行反击的贺光耀团长不幸被倭狗机枪子弹洞穿腹部,他一面捂住伤口,不让肠子流出来,一面让特务连长左光亚去喊副团长冯正之接替指挥权。
&#9670;倪志亮,北京市人,一九二五年入黄埔军校学习。
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广州起义时被起义部队开释,遂参加了起义作战。
一九二八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东北红军游击队队长,游击支队支队长,红一军第一师三团团长,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师长,第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兼红军大学校长,右路纵队司令员,红四方面军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步兵学校校长。
后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参谋长,晋冀豫军区司令员,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司令员,军委四局副局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北军区、嫩江军区、嫩南军区司令员,西满军区副司令员,东北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南军政大学副校长兼武汉警备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教育长、教育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9670;柴意新,字泽高,号若愚,建兴镇人,抗日将领,少将参谋长。
柴意新早年在合川中学求学,受革命思想影响,立志为救国救民做一番事业。1925年南下广东考入黄埔军官学校学习,其时李鸣珂也在黄埔学习,二人因同乡而交往密切,在李鸣珂的影响下,进步很快,不久就参加了共产党。
黄埔军校毕业后,柴意新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74军,历任连、营、团长。抗战暴发后,柴意新先后参加过淞沪、南京、武汉、鄂西等战役,1943年,升任74军58师少将参谋长兼169团团长。
1943年11月,日寇集中个师团的兵力向常德进犯,意欲攻占常德后,再南下取长沙。柴意新奉命守常德,他率团在常德城外德山、芷湾一带修筑了几道工事,严阵以待。11月18日,日寇向德山疯狂进攻。日军个师团兵力达数万柴意新一个团仅千余人,敌我力量十分悬殊,但我军上下团结一致,不为适度人来势汹汹所吓倒。敌人一次又一次向我军阵地扑来,一次又一次被我军击退。11月19日,敌人增兵至七八万而且用坦克在前面冲锋。乱石般飞来的炮弹,炸得德山一带土都翻了三尺,防御工事全被摧毁了,柴意新只好退守芷湾。
芷湾的战斗更为激烈。柴意新鼓励全团官兵:"人在城在,为国尽忠,血战到底!"敌人屡攻不下,又连续增兵7000余人,调来数十门大炮和数十架飞机,轮番向芷湾发起攻击。数十架飞机在天上如群鸦乱飞,接二连三向我军阵地轰击,密集的炮弹把大地也震得直抖;数十辆坦克如甲虫般爬来,大批日军跟在坦克之后,恶浪排空似的向我军阵地逼近。柴意新指挥战士们用机枪、步枪仰天射击,使用敌人的飞机不敢靠近我军阵地;用成捆的手榴弹塞到敌人的坦克下炸断其履带,使其动弹不得。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在我军阵地前面,敌人尸横遍野。
激烈的战斗进行了8天,常德东门城墙被日机开一个缺口,日军蜂拥而入。柴意新指挥我军战士与适度人开展白刃格斗,日军一个个蛮劲十足,刀法凶狠,我军无不以一当十,机智勇敢地与适度人拼杀。到了30日,我军一线战士伤亡殆尽,柴意新将文职人员及勤杂人员都编入战斗队,他鼓励战士们:"只要还有一个人,还剩一口气,都要与敌人继续战斗!"12月1日,柴意新率领伤残人员,退守城西南一角。这时候,我援军赶到,已迫近城南,敌人见此情形,集中大批兵力向柴意新阵地实行集体冲锋。敌人铺天盖地而来,柴意新亲自带头抗击敌人,一天之内打退敌人5次强攻。2日下午,柴意新全团只剩下12个人了,但这12个人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面对蚂蚁般密匝匝的敌人,毫无惧色,各据要点,顽强战斗。
一大批敌人又潮水般涌来了,柴意新带着两个战士,意欲绕到敌人背后袭击敌人,不幸被敌人发现,密雨般的敌弹击中了他,柴意新壮烈殉国。
柴意新率团在常德守卫战士中顽强抗战,拖住敌人,为我军取得长沙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柴意新殉国后,国民政府在重庆为他召天了追悼大会,表彰了烈士,抚恤了家属。第二年3月29日,即"黄花岗纪念日"那天,南部县各界人士在县城中山公署为柴意新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学生、青年、商人、市民、上街的农民,纷纷自动前来参加追悼会,向这位为国捐躯的英雄表示崇高的敬意。追悼会庄严、肃穆、悲痛,其规模和场面前所未有。1944年,国民政府感其忠烈,追觐柴意新&&
&#9670;方先觉,字子珊,方先觉与黄埔四期张灵甫将军是姻亲,张灵甫将军的儿子娶方先觉的女儿为妻。
  1903年出生于安徽省宿县栏杆区(原属萧县第十区)的一个乡绅家庭。
  他幼年在家乡读书,高小毕业后考入江苏省徐州省立中学,后又相继毕业于南京第一工业学校、中央大学工学院电机系。
  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3期步兵科。
  后又入黄埔军校高教班第2期、陆军大学乙级将官班第4期受训。
  方先觉在黄埔军校毕业后,被派到国民革命军第20师担任排长。此后他相继参加中原大战和对围剿红军的军事行动,官至团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方先觉被调任新组建的预备第10师任团长。
  1937年12月,在战斗中有功的方先觉则顺理成章的升任预备第10师师长。
  1941年底,预10师师长方先觉守备长沙城南门,加入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3年方先觉升任第10军军长,同时兼任长沙警备司令。
  1944年5月倭寇开始向国军发起了豫湘桂战役。方先觉率领第10军全体官兵,负责指挥衡阳保卫战。在抵抗40多天倭寇疯狂攻城后,方先觉与日军谈妥在投降后不伤及第10军剩余官兵的前提下,被迫率部投降。
  三个多月后,方先觉逃离日军的看管,经接应,顺利抵达重庆。
  1945年初,任青年军第207师师长,旋又调任第206师师长、第88军军长。
  1946年,他所在的第88军改编为整编第88师。其后,担任第十绥靖区的副司令官、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第22兵团副司令官、第1编练司令部副司令官、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高参。
  1949年底携眷逃往台湾。
  1953年2月调任澎湖防卫副司令官。
  1954年6月入国防大学联战系第三期学习。毕业后陆续担任第一军团副司令官、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研究督察委员会主任。
  1968年退役后因其衡阳投敌的事被屡次抨击,遂出家为僧。
  日,方先觉在台北病逝。
&#9670;皮亚无,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人,黄埔军校3期毕业。
历任上校团长、副师长、镇江电雷学校特别党部书记长、63军副军长、甘肃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陕甘公路线区少将司令、宁夏省政府委员兼军粮主任、第三军法监兼少将主任督察官、中将法监,第二绥靖区中将主任高参。
去台后任“国防部”参议。
1959年退伍。
&#9670;李干清,湖南省平江县南江昌江人。
黄埔军校3期毕业。
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师部书记长、58军新21师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30军30师少将副师长、师长。
1947年辞职回平江老家闲居。
1950年9月去香港。
&#9670;康泽,四川安岳人。
1925年黄埔军校第三期受训,后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33年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队长。兼任中央军校特训班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二厅厅长,复兴社总社书记。
1939年为派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干事。
1947年被选为立法院立法委员,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受陆军中将。
1948年任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官,同年在湖北襄樊战役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获。
1963年被特赦释放。
曾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
1967年在北京病逝。终年63岁。
&#9670;曾泽生历任军职如下:
黄埔军校区队长;
国民革命军第20师教导团连长;
昆明军官候补生队副队长;
讨伐军3旅5团副团长;
国民革命军第184师1085团团长;
国民革命军第184师副师长、师长;
国民革命军第60军军长兼第4绥靖区副司令官;
国民革命军第第1兵团副司令官兼60军军长。
日于长春因中共军队长期围城,被迫起义投降。
&&& 曾泽生后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军长;
全国政协委员;
&&& 常务委员;
&&& 国防委员。
1955年9月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
日病逝北京。
&#9670;徐百川,安徽合肥人,原名张开泰,曾入黄埔三期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8年入党,中共合肥特委委员,红十一军第三十三师师长,红军中央独立第一师师长。
龚贤湘,1898年出生于湖南益阳县。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骑兵队,1924年12月入校。
日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6年1月,黄埔军校毕业。
1934年进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1935年毕业。
1935年任第2师干部教导队队长。
1935年任第2师中校参谋,3月7日受师长黄杰委派,筹备河北省高中学生入伍集训。
日被正式叙任陆军步兵中校。
日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一支队第1团副团长。
1937年10月随税警总团参加凇沪抗战,战役后期曾任第1团代团长。
日任第8军第40师235团上校团长。
1938年5月下旬在兰封战役中头部负伤。
日伤愈后返湘探视眷属。
日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第十六期第12总队少将总队长,六分校特别党部执行委员。
日第十八期学员入学,编为第三总队,任少将总队长。
1941年6月参加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第十五期受训。
日参加湘北考察团。
日回军校继续任少将总队长。
1944年3月任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第6军少将高参。
日参加盟军光复龙陵胜利升旗仪式。
日任第6军新39师少将代师长,负责督训。
日任第6军预备第2师少将代师长,至3月14日。
1948年任国防部部员。
1949年1月任第三陆军训练处少将高参。
日任第五编练司令部少将高参。
1951年春,镇反运动中死于益阳县三板桥。&&&
胡义宾,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
1926年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中任职,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师政治部主任团长第23师旅长等职。
抗日战争时,率部与日军作战,转战于鄂北豫南等地,曾负伤两次。
1940年春升任陆军第5军第96师少将副师长。
1942年3月率部加入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击日军;
1942年4月,在平满纳与日军会战,
日,日军第56师团占领缅北腊戎,围截奉命回国的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第96师;
日,第5军在缅北与日军激战。
日,在掩护全军主力安全转移的战斗中身中数弹,壮烈殉国于缅甸埋通。
&#9670;黄仲翔,毕业于江苏南通农科大学。
黄埔陆军学校第三期。
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连党代表兼敢死队队长。后又任团党代表、办公厅于事、师政治部科长、秘书。
1926年任中央军人部组织主任、组织科长,南京市党部常务委员,中央军队党务工作人员训练班副主任。
1931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人员军事训练总队总队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第六部少将处长,青年战地服务团团长。
1939年6月任四川省政府社会处处长。
1945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1946年11月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
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后去台湾,被聘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
&#9670;熊受暄,湖北英山人,黄埔三期。1925年入党,赴苏联学习,红一军、红四军十二师政治部主任。
&#9670;陈东日,湖南宜章人。北伐战争时期入党,黄埔军校,红一方面军警卫团政委,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校长。
&#9670;张守谦,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邵阳人。
黄埔军校第3期毕业。
历任国民政府热河省委员、少将旅长,
1949年去台湾。
&#9670;王耀武,字佐民,山东人。抗日名将,中国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黄埔三期生,曾担任国民革命军劲旅第74军军长(整编74师前身)。参与指挥万家岭大捷。
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
1926年,参加北伐。
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9月升任上校团长。
1932年,参加了第四次围剿,因功被蒋介石召见,并升任少将旅长,旋升五十一师师长。
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率部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重创日军,随后多次率部参见抗日会战。
1944年,任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四方面军司令官。
1945年,任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山东军管区司令等职。
1948年,济南战役之后,化装潜逃被俘。
1959年,特赦释放后,任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
1964年,任全国政协委员。
1968年7月,病逝于北京。
&#9670;王仁,字化天。六上都洪庵人。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出生。
八岁入处州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就读,继入师范学校毕业。
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参加东征、北伐、抗日战争等战役。历任连长、营长、大队长、团长、参谋长、主任、总队长、司令等职。曾两度进总统府侍从室任职。
1932年,任军委会警卫团队长。
1934年,任浙江省保安十二大队大队长,驻防温州。
1939年,任新编第十二师副官处处长、上校参谋长。
1939年,调任福建省龙岩县师管区团长,后参与黄埔军校第十七期在浙江招生工作,并于1940年率领学生军由金华长途跋涉,避开日军封锁线,途径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四川,最后抵达陕西西安王曲分校。
1941年,任军校第十七期一大队上校大队长、总队附。
1943年,由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军官教育班主任,转任财政部陕西省缉私处处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再回任军职,南京侍从室少将副官,于1947年调任浙江省临海县团管区少将司令。
1948年,任浙东师管区参谋长。
1949年4月,接任宁波城防司令部花莲联检处处长,旋筹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同学会,担任书记,实际执行会务,负责联络协助工作。
中央军校同学会结束后,转任“国防部”高级参谋,直至退休。
日台北市青田同乡会成立后,第一届起历任理事、副总干事、名誉理事、会务顾问。
日逝世于台北市,终年九十八岁。
王仁夫人叶洁贞,育有四子二女,次子王大中,香港珠海大学毕业,在美国经商,任美国青田同乡会会长;四子王大川,美国史提芬斯学院化工学硕士,在台从事贸易业,任台北市青田同乡会理事;长女王嘉声,留学美国,适名医丁尔通,旅居美国。&&&&&&&&&&&&&&&&
&#9670;邓毅刚,湖南汝城人,黄埔三期。1926年入党,红九军军长和红十二军军长,红二十一军参谋长,红三十五军军长,参加巩固和扩大赣南革命根据地。红一方面军独立三师师长。
&#9670;唐赤英,四川人,曾入黄埔军校学习,1924年入党,后赴苏联高级步兵学校学习,中共湘鄂西省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和参谋长,洪湖红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校长,红三军参谋长。
&#9670;王诗萱,字民辉,广东琼东(今属海南省)人。
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珞迦山军官训练闭第二期毕业。
历任国民革命军警卫师排、连长。
1930年任广东省保安第二旅营长。
l932年任南昌中央训练团学生总队大队长。
l935年任广东省保警总队上校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四军一五六师政训处长,粤北绥靖公署参谋主任。
l946年任湛江团管区司令,粤南师管区合浦团管区司令,
1948年1月授陆军少将。
l950年初任海南防卫总司令部保安第十师少将参谋长。
同年5月同解放军作战时阵亡。
&#9670;龙其伍,号美南,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会文镇人。
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毕业。
1925年2月由入伍生总队编入军校教导团,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及平定滇桂军阀的叛乱。
1926年春起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三十四团见习官、排长、连长。
1930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六十师营、团长,后任少将旅长。
1935年6月因染鼠疫病逝于福建龙岩。
&#9670;叶成,号力戈,浙江青田人,1905年出生。
毕业于黄埔三期。
1937年前任蒋介石侍从室副官。
1938年2月任福建保安处处长。
后任国民革命军第91军暂编58师师长,
1940年任国民革命军第76军196师副师长,军补训处处长。
1943年代理国民革命军第76军军长。
1945年任副军长兼58师师长。
1945年春国民革命军第58师由武威入新疆,担当迪化城防,叶成兼任迪化警备司令。
1946年11月晋升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
后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国民革命军整编第78师师长。
日升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1949年9月经南疆入印度出走台湾。
&#9670;李天霞,字耀宗,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陆军中将。
在赫赫有名的国民革命军第74军中(整编74师前身)曾任旅长、师长、副军长、与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张灵甫等均为该军头面人物,军中称其“霞公”。
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00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整编第83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兵团第一纵队司令官、国民政府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官、国民革命军第73军军长等职,是电影《南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金万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