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的朋友,请问广州运动器材专卖店专卖店鞋服可以通过哪些其他方式卖掉?我是打工的,指标18万,没客流,压力大。谢

面对东南亚竞争 金坛市服装业劲增25.4%-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纺织/轻工业
面对东南亚竞争 金坛市服装业劲增25.4%
面对东南亚竞争 金坛市服装业劲增25.4%
为应对东南亚等服装制造业的低成本竞争,金坛市服装企业一方面借助金字招牌巩固外贸出口,一方面利用扶持政策开拓国内市场。1-7月,该市108家纺织服装规模以上企业开票销售50.1亿元,同比增长25.41%。
同时拥有“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和“中国服装跨国采购基地”两个“国字号”,金坛服装凭30多年的合作信誉和质量赢得国际市场。近几年,虽有东南亚等地的低成本竞争,但很多欧美国家的中高端产品最终还是选择下单金坛。该市74家服装规模企业今年订单充足,有些企业连明年上半年的订单也基本落实。
前7个月,金坛服装企业开票销售上亿元企业超10家,其中江苏利步瑞服装、晨风(金坛)服饰、晶励(金坛)服装3家龙头企业,开票销售分别达7.77亿元、6.51亿元和2.81亿元,同比增长239%、38%和21%。据金坛市纺织服装行业商会秘书长王菊富介绍,金坛纺织服装从业人员达5.2万人,对稳定就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市政府和商会组织引导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一批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行业细分专业生产中心,成为以生产正装、时装、内衣、商务装、休闲装、儿童装、运动装、羽绒服等系列产品的服装产业集群地。其中许多企业突破经营模式,不再做单纯的来料贴牌代,而是走自主设计、自制面料、自行报价之路,在国际市场争得了宝贵的话语权,也拓展了利润空间。今年上半年,该市被中国服装协会评为“中国服装产业示范集群”。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该市去年出台关于鼓励自主品牌服装企业积极开拓市场的扶持政策,对品牌服装进入国内城市设立专卖店、入驻大商场、开设网店和进行广告推广等,最高可补助和奖励100万元。一年不到,波仕曼、飞洋鱼、丝情诺漫等10多家品牌服装企业,就先后在国内大中城市新开设专卖店或入驻大商场50多家。
据了解,金坛纺织服装行业商会已向国家商标总局申报注册“金坛服装”集体商标,以扶持更多中小服装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先共享区域品牌,待时机成熟后再创自主品牌。目前,该市纺织服装行业商会正组织多家自主品牌企业,参加9月举办的第十五届江苏国际服装节,以扩大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南等服b制造I的低成本蟹b企I一方面借助金字招牌固外Q出口,一方面利用扶持政策_拓仁觥1-7月,市108砑服bR陨掀I_票N售50.1|元,同比增L25.41%。
同r碛小爸隹诜b制造名城”和“中b跨少亍“痔”,金b{30多年的合作信u和|量A得H市觥=年,m有|南等地的低成本芏W美淼闹懈叨水a品最K是x裣谓T市74矸bFI今年纬渥悖行┢IB明年上半年的我不韭。
前7月,金b企I_票N售上|元企I超10恚渲薪K利步瑞服b、晨L(金┓、晶睿┓b3睚^企I,_票N售分e_7.77|元、6.51|元和2.81|元,同比增L239%、38%和21%。屑服b行I商L王菊富介B,金服bI人T_5.2f人,Ψ定就I起著e足p重的作用。市政府和商M引ХbaID型升,形成t一批以骨企I辇^的行I分I生a中心,成橐陨a正b、rb、纫隆⑸昭b、休eb、和b、\友b、羽q服等系列a品的服baI集群地。其中S多企I突破I模式,不再做渭的砹腺N牌代,而是走自主O、自制面料、自行r之路,在H市貌tF的Z啵餐卣共t利空g。今年上半年,市被中bfu椤爸baI示范集群”。
在大量{研的基A上,市去年出_P於鼓钭灾髌放品b企IeO_拓市龅姆龀终撸ζ放品bM入瘸鞘性O立Yu店、入v大商觥㈤_OW店和M行V告推V等,最高可a助和100f元。一年不到,波仕曼、w洋~、z情Z漫等10多砥放品b企I,就先後在却笾谐鞘行麻_OYu店或入v大商50多怼
t解,金服b行I商严砩丝局申笤]浴敖b”集w商耍苑龀指嘀行》b企I提升C合Γ裙蚕^域品牌,待rC成熟後再自主品牌。目前,市服b行I商M多碜灾髌放破I,⒓9月ek的第十五媒KH服b,以U大自主品牌的影力和知名度。
在国内,出口的大幅收缩相信会促使一部分服装代工企业转向内销和创品牌的模式,市场消费出现回暖,整体将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回升。然而,由于通货膨胀、综合经营成本的增加,服装价格依然持续上涨,服装零售的进一步发力以及市场消费力的持续恢复成为需要关注的重点。外贸持续低迷2012年上半年,中国服装出口贸易整体呈现“数量增长乏力”、“增速大幅放缓”两个特征。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月,全国出口总值达7744.0亿美元,同比增长8.7%;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累计出口金额为525.7亿美元,同比增长2.5%。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外贸形势严峻,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首先,全球经济不景气直接导致外贸采购减少。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债务问题严重,欧洲多国失业率持续上升,消费信心减弱,一系列连锁效应导致欧美日采购经理人指数在6月回落到50以下的收缩区间,新兴市场也难以独善其身。
其次,国内经济出现自发性回落。据海关总署数据,2012年前5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1.9%;自去年6月起,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的月度进口值也表现为同比下降,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22.3%。第三,成本压力削弱出口竞争力。当前,中国出口企业综合经营成本高居不下,其中包括劳动力成本、人民币汇兑成本、企业融资成本等,出口价格竞争力受到削弱,国际市场份额受到挤压。以日本市场为例,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七大类产品,在日本进口同类产品中的市场份额为63.3%,回落0.4个百分点,而同期越南、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同类产品在日本的市场份额分别提升0.7、0.2和0.2个百分点。中国出口价格竞争力降低,以及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的崛起,引发中国订单冷转移。除此之外,金融危机以来欧盟和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贸易壁垒层出不穷为中国出口贸易带来诸多障碍。越南也陷入欧美反倾销的困局,进口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有蔓延至新兴经济体的趋势。海关总署方面表示,下半年中国对外贸易仍将面临更为复杂和严峻的局面,但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中国经济稳增长和促进出口扩大进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会逐步释放。如果世界经济形势,尤其是欧债危机不再继续恶化,今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有望实现10%的预定增长目标。国内投资后劲足欧债危机爆发使海外市场陷入阴霾,然而中国服装业投资后劲十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服装服饰业固定资产累计金额持续增长,每月同比增长均超过20%。其中,2月累计投资金额152.17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增速为上半年最高。投资增长,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外贸遇冷,扩大内需成为行业主要诉求,不少服装代工厂也开始转型,走内销和创品牌的道路。服装服饰类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价格推动零售增长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月,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累计增长9.82%,与去年同期的21.81%相比跌幅明显。尽管上半年服装市场整体零售额增速与去年同期增速相差12个百分点,但零售额在第二季度出现明显回升,并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增长。与年初相比,第二季度服装零售额增速与上年同期的差距明显收窄。2012年6月,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达12.48%,增速相比4~5月合计水平多持平或有所上涨。其中,童装零售额同比增长24.2%,比5月提升2.11个百分点。分析认为,各大商场以节假日为契机,不断推出大力度的促销活动是零售额增长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月服装类商品零售量累计增长仅为0.99%。这意味着服装类商品零售额的增长,大部分来自服装价格上涨的推动。消费回暖但通胀依旧2012年上半年,消费呈现回暖迹象,但就服装业而言,通货膨胀未明显放缓。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月,服装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3.7%,略高于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速3.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创29个月来新低,同比增长2.2%,环比下降0.6%,衣着价格同比增长3.3%。其中,服装价格增长3.5%,鞋类价格增长2.4%。2012年上半年,衣着价格上涨3.5%,其中服装价格上涨3.7%,鞋类价格上涨2.7%,整体涨幅高于6月零售高峰的水平。但据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显示,2012年上半年,服装行业整体生产资料价格有所下降。数据显示,1~2月PPI同比增长维持在3.1%,至3月增速回落至2.6%,而2012年第二季度则同比增长2.1%。6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环比下降0.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5%,环比下降0.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2.9%,其中衣着类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1%;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9%,其中衣着类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2%。生产资料价格呈现短暂轻微回落,但租金、劳动力成本、物流等其他产业链环节的高成本依然无法使服装价格降下来。2012年上半年,中b出口持m低迷,盗吭鲩L乏力,增速大幅放M赓Q不景猓b企I投Ys崃Σp;市鱿M出F回暖,但通膨淼姆bqr或成槔^m拉刃璧淖璧K。在龋隹诘拇蠓湛s相信偈挂徊糠址b代工企ID向蠕N和品牌的模式,市鱿M出F回暖,整w⒂欣冉幕厣H欢伸锻ㄘ膨、C合I成本的增加,服br格依然持m上q,服b零售的M一步l力以及市鱿M力的持m恢成樾枰P]的重c。外Q持m低迷2012年上半年,中b出口Q易整w呈F“盗吭鲩L乏力”、“增速大幅放特征。海P署y@示,月,全隹诳值_7744.0|美元,同比增L8.7%;其中服b及衣著附件累出口金~525.7|美元,同比增L2.5%。碓矗汉jP署外Q形谰唧w表F在4方面。首先,全球痪庵苯е峦赓Q采p少。世界主要l_w}乐兀W洲多I率持m上升,消M信心p弱,一系列Bi效еW美日采理人指翟6月回落到50以下的收s^g,新d市鲆搽y以善其身。
其次,冉霈F自l性回落。jP署2012年前5月,中H使用外Y金~同比下降1.9%;自去年6月起,外商投Y企I作橥顿YM口的O湮锲返脑露冗M口值也表F橥认陆担衲晟习肽晖认陆22.3%。第三,成本毫ο魅醭隹诟Α.前,中隹谄IC合I成本高居不下,其中包括恿Τ杀尽⑷嗣R冻杀尽⑵I融Y成本等,出口r格κ艿较魅酰H市龇蓊~受到D骸R匀毡臼槔jP署y@示,月,中用芗彤a品,包括品、服b、箱包、鞋、玩具、砭摺⑺芰现破返绕叽箢a品,在日本M口同a品中的市龇蓊~63.3%,回落0.4百分c,而同期越南、印度尼西和孟加拉a品在日本的市龇蓊~分e提升0.7、0.2和0.2百分c。中隹r格档停约|南碇圃I的崛起,引l中卫滢D移。除此之外,金融危C以W盟和美戎饕wQ易保o主x盛行,Q易壁映霾桓F橹隹谫Q易碇T多障K。越南也陷入W美反AN的困局,M口碓O置的Q易壁居新又列屡dw的荨海P署方面表示,下半年中ν赓Q易仍⒚媾R更s和谰木置妫圃I的核心荻唐炔l生^大化,中增L和促M出口U大M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鸩结放。如果世界荩绕涫WC不再^m夯衲耆曛ν赓Q易有望F10%的A定增L目恕韧顿Y後抛WC爆l使海外市鱿萑腙玻欢bI投Y後攀恪斫y局@示,2012年上半年,中b服I固定Ya累金~持m增L,每月同比增L均超^20%。其中,2月累投Y金~152.17|美元,同比增L27.8%,增速樯习肽曜罡摺M顿Y增L,一定程度上是因橥赓Q遇冷,U大刃璩樾I主要V求,不少服b代工S也_始D型,走蠕N和品牌的道路。服b服固定Ya投Y情r碓矗斫y局r格推恿闶墼鲩L中A全I信息中心θ碇攸c大型零售企I的y@示,月,服b商品零售~累增L9.82%,c去年同期的21.81%相比跌幅明@。M管上半年服b市稣w零售~增速c去年同期增速相差12百分c,但零售~在第二季度出F明@回升,K保持t^槠椒的增L。c年初相比,第二季度服b零售~增速c上年同期的差距明@收窄。2012年6月,服b商品零售~同比增L_12.48%,增速相比4~5月合水平多持平或有所上q。其中,童b零售~同比增L24.2%,比5月提升2.11百分c。分析J椋鞔笊鲆怨假日槠C,不嗤瞥龃罅Χ鹊拇黉N活邮橇闶垲~增L的主要原因。值得]意的是,月服b商品零售量累增LH0.99%。@意味著服b商品零售~的增L,大部分碜苑br格上q的推印消M回暖但通依f2012年上半年,消M呈F回暖E象,但就服bI而言,通膨未明@放斫y局公@示,月,服b消Mr格指低仍鲩L3.7%,略高於上半年全用裣Mr格指担CPI)增速3.3%。碓矗斫y局斫y局公@示,6月全用裣Mr格水平29月硇碌停仍鲩L2.2%,h比下降0.6%,衣著r格同比增L3.3%。其中,服br格增L3.5%,鞋r格增L2.4%。2012年上半年,衣著r格上q3.5%,其中服br格上q3.7%,鞋r格上q2.7%,整wq幅高於6月零售高峰的水平。但I生a者r格指担PPI)@示,2012年上半年,服b行I整w生aY料r格有所下降。@示,1~2月PPI同比增LS持在3.1%,至3月增速回落至2.6%,而2012年第二季度t同比增L2.1%。6月,全I生a者出Sr格同比下降2.1%,h比下降0.7%,工I生a者Mr格同比下降2.5%,h比下降0.8%。工I生a者出Sr格中,生aY料r格同比下降2.9%,其中衣著生aY料r格上q2.1%;生aY料r格h比下降0.9%,其中衣著生aY料r格上q0.2%。生aY料r格呈F短狠p微回落,但租金、恿Τ杀尽⑽锪鞯绕渌aIh的高成本依然o法使服br格降下怼中国鞋服业正面对严峻形势,眼前有困难,今后的发展路上更有着一道道坎。鞋服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无论在提供就业还是对GDP的贡献方面,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出口贸易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中国鞋服产业规模世界第一,是世界最大的鞋服生产国和消费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我国3.6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4786.5亿元、销售产值53601.7亿元,而鞋服产量高达254.2亿件。然而,中国的鞋服业基本未脱离只是满足人们“产品需求”的低层次阶段,出口主要以“低廉”换取市场份额。在内需增长减速和国际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鞋服业的增速正明显放缓。据统计,今年1-5月,我国规模以上鞋服企业实现内销产值17571.58亿元,同比增长13.44%,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8.51个百分点。同期,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906.42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24.4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同期出口总额同比增幅6.64个百分点,如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出口值为负增长。泉州以鞋服制造闻名。据报道,今年上半年,那里服装、运动鞋、伞具、包袋等行业订单减少,尤其4月份以来,一些企业只能接到一些零星的小订单,已接单的,单价也跌幅惊人,一些出口欧洲的订单出现了单价下滑20%的罕见情况。内销也开始遇冷,“库存”成为话题。
目前我国鞋服业遇到的困难,从表面看是由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引起,但其实有着诸多深层次问题;鞋服业想要可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认真思考并持之以恒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从产品需求到品牌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于鞋服产品的需求已逐渐从“产品”走向“品牌”,人们以鞋服产品的选择来体现生活品位。因此,全球鞋服业更加重视设计、功能、营销等构成品牌的DNA,追求产品的高附加值。近1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兴盛,国际品牌纷纷把全球化战略的重点转向中国市场,在这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而中国鞋服业尽管产量全球第一,但至今没有迹象将出现一个国际品牌。设计是鞋服产品的核心价值。中国鞋服行业,无论设计手段还是设计师的创造力,都还显得那么落伍。大多数企业至今停留于传统模式,设计还处在纸面放样的落后阶段,耗费时间多、试制成本高,结果新品开发周期很长――在鞋服业发达国家,这个周期平均为2周,美国最快能达到4天,而我国平均是10周,差距非常明显。有强烈品牌意识和先进理念,同时富有热情和创造力的设计师,是创立品牌的重要前提,他们把个性风格融入产品,使之具备文化认同性,赢得消费者;而我国真正能称为鞋服行业的设计师还不多,有独特个性、能把握国内外消费者文化心理的设计师更有待培养。技术设备决定着鞋服产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德国、法国是全球纺织服装设备的主要生产国,他们的设备在世界服装业被广泛使用,有些可以说不可或缺;但在我国数量庞大的服装企业中,采用者并不多,更可叹的是,就算用了也有差距,因为好的设备必须有好的应用人才。如此,必然造成产品质量的差距,而低下的劳动生产率只能靠低成本劳动力来弥补;但现在,我国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这种弥补的空间将被不断压缩。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大商场转一圈,如今除了到处可见顶级品牌,还有许多来自海外的“平价时尚”的中低端品牌,各有鲜明概念和独特风格。这意味着我们自己的鞋服行业正遭受全方位挤压:当我们大量出口没有品牌的服装,或者代人加工品牌鞋服产品以赚取微薄利润时,人家却在用充满个性、带着各种“故事”的品牌全力占据中国的巨大市场,赢取高利润。人才紧缺成为最大障碍除了设计师,鞋服行业还需要制版、工艺、营销等各种专业人才。虽然我国是鞋服产品制造和出口第一大国,但人才奇缺。目前上海有鞋服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数十万,而其中从事鞋服设计、制版、工艺等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4%。我国在职的制版师,受过高等教育的不足10%,受过专业训练的不足6%。人才紧缺是中国鞋服行业可持续发展路上最大的障碍。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不仅高新科技产业要奋力而为,中国鞋服行业也要不懈奋斗。在面广量大的中低端鞋服制造领域,在高端领域,我们都应当,也一定能逐渐创立有独特风格的各种品牌,赢得中国和世界消费者喜爱。而今,当一种巨大的需求与一种重大的机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们之间所产生的震撼力绝对是无与伦比的――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首届亚欧丝绸之路服装节于9月7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新疆服装新的“思筹之路”到了关键的实施阶段。
亚欧丝绸之路服装节:产业优势的新“思路”
让我们首先梳理一下新疆服装产业的几个比较优势:第一,区位优势,新疆与8个国家陆路接壤,拥有17个沿边一类口岸和10个二类口岸,乌鲁木齐不仅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也是世界投资者开拓中亚市场的重要平台,目前,乌鲁木齐依托周边8个国家,建成了近200个各类商业交易市场,其中年交易额超亿元的有32个,超10亿元的有10个,形成了覆盖新疆,辐射中亚地区的多层次、多渠道贸易网络,跻身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城市;第二,资源优势,新疆棉花约占全国棉花产量的近40%,并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全国最大的浆粕和粘胶纤维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羊毛、亚麻等天然纤维资源重要的生产基地;第三,文化优势,新疆自治区内的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等民族与中亚诸国语言相通、文化习俗相近,人民群众之间交往源远流长,在服饰文化上有着许多相同的审美情趣,这些都有助于开拓中亚和俄罗斯服装市场;第四,成本优势,这个优势尽管与中国其他的产业转移承接地有相同之处,但是新疆的政策优惠力度应该是非常有诱惑力的。
历史告诉我们,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潜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从来都是一个产业兴盛的最好保证。更为关键的是,新一轮世界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格局并没有最终形成,这无疑对还处于冰山下的新疆服装产业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我们的前途无量,同时又感到希望的渺茫。” 这就是日前记者在新疆进行服装产业新闻调查时看到的新疆服装产业尴尬的现实,一个产业自身的力量在这种强大的文化和市场面前显得有些渺小。
这时,我们需要一个更广泛的舞台和更强大的突破口。而“首届亚欧丝绸之路服装节”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平台。我们知道,一个产业的振兴需要有一个集中的平台来显示它无穷的创新力和强大的文化影响力,此时,服装节不但能够承载新疆民族服饰文化的丰厚底蕴,同时,还可以加强国内外服装产业的贸易交流,在此次服装节期间举办的亚欧服装产业合作论坛吸引了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巴基斯坦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家政府机构、商会和企业,他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业内人士同台探讨中国与中亚在服装产业发展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潜力。无疑,新疆的产业优势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摆在中国服装产业的面前了。
民族服饰风格:一种根植文化的永续崛起我们看到,现在中国有很多曾经比较有传承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普遍面临着产业升级的挑战,在新的一轮产业转移的浪潮中,曾经的生产加工制造优势慢慢地消失,不可逆转地向成本更低处转移。这就为新兴的产业集群地政府敲响了警钟――新兴产业集群应该如何规划?
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不可复制、不好转移的根植型产业,无疑成为产业规划之初的重中之重。比如意大利的皮革产业,而对于新疆服装产业来说,新疆民族服饰风格成为一种具有根植特性的文化。目前,新疆民族服装品牌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行业内部的事情了,在某种程度上,政府要在产业发展充当着重要角色,这个角色更大的作用在于对新疆服饰文化的培育和引导上,“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如此,一个地区民族工业的实力才能更充分的表现和提升。
恰逢其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近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新疆服装产业的意见》,简称59号文件,让整个业界为之振奋。
据悉,这样大力度地发展服装产业的政策在新疆服装发展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59号文件提出,到2015年,自治区服装产业将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服装贸易总额要达到850亿元(含出口额),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将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发展新疆经济和富民产业的重点战略性产业之一。
在59号文件中,对于新疆服装产业的发展提出了22项措施,其中, “自2012年起,自治区增加技改资金3000万元用于支持服装产业发展”,“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享受企业所得税及相关税收优惠”,以及“对在新疆自治区新建总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服装生产项目或工商注册在新疆自治区的国内服装企业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自治区财政按其生产或者工艺设备(包括自制设备)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最高限额为1000万元”等等,这些措施无疑让新疆乃至中国服装企业家们充满期待,但是,政策的执行力度如何成为摆在这个产业发展面前的第一道门槛。
“市场能够解决的由市场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由政府解决。”这基本上已经成为中国纺织服装领域在一个产业振兴之初的共识。当然,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政府的力量不仅仅体现在各项优惠政策上,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对服饰文化的引领上。
首先,发展服装产业本来就应该文化先行,对于经济和文化,经济学家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鱼儿离开了水以后,才知道对于它来说,最重要不是鱼食,而是水。”服饰文化就是水,现在到了全面提升的时候了。对于新疆民族品牌来说,他们既要肩负起一部分行业的责任,重新培育新疆民族服饰文化在全国以及全球的影响力,同时,他们还要兼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品牌定位,从而避免成为一个共同的品牌,长成一个共同的面孔。其次,培育新疆民族服饰文化不是一两个品牌就能够完成的,这时,政府及行业的规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政府要鼓励行业举办服装服饰文化节,支持企业发布民族服饰最新流行等等。同时,政府还要对整个行业结构进行健康塑造,要规避品牌,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在价格上与对手过分的竞争,而是能够控制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某些关键点等等。
产业链完善:全球范围的全产业链大布局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疆服装产业的现状是:首先,数据显示,2011年,自治区棉花产量约占全国棉花产量的37.6%,但是,棉花转化率却只有17%。此外,2011年,新疆羊毛产量占全国24%左右,新疆还是全国最大的浆粕和粘胶纤维生产基地,以及亚麻、罗布麻、蚕丝等天然原料的重要产地。新疆虽然有丰富的纺织原料,但是产业链的缺失比较多,比如,纺纱、织布、印染、辅料以及配饰、物流、设计等环节缺失严重。
其次,2011年新疆服装出口54.1亿美元,全国服装出口1532.2亿美元,新疆位列全国第7。然而与出口位居全国第7形成落差的是,新疆的服装工业总产值排名全国第27位,仅高于甘肃、云南、宁夏、西藏。据统计,在边疆宾馆3000余家商户中,服装商户占70%,加上国贸商圈的1500余家服装经销商,保守估计,仅乌鲁木齐市就有上万家服装经销商。据自治区经信委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内销还是外销,这些服装产品90%以上来自于内地服装厂家。此外,新疆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出口交货值占新疆口岸服装出口总额不到1%,新疆本地服装企业在新疆内销市场的比例不到10%。
还有,据自治区服装行业协会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10年,新疆从事服装加工的企业达4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31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为15家,年销售收入16亿元。而疆内服装市场却不可小觑,据有关人士的保守估计,仅疆内服装消费市场就超过180多亿元,再算上出口市场,国外和疆内两个市场的服装销售可达500多亿元。另外,在新疆投资的4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中,全国纺织服装500强企业有30家左右,这些优强企业已成为推动行业发展及新疆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新疆自治区500万锭棉纺锭中,70%为疆外企业投资,新疆粘胶浆粕产量已占全国总量的35%左右,90%为疆外企业投资建设。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技术力量雄厚,有成熟的产品和稳定的市场,这些企业在新疆地区的扩展,增强了新疆纺织服装工业的实力,带动了产业快速升级。
由此可见,新疆的服装产业有资源但是利用不足,有产业优势但是产业链缺失,有文化根基但是时尚完成度不够,有市场通路但是品牌影响力分散。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新一轮的新疆服装产业布局已经开始,这种布局甚至已经超越了新疆本地的控制,它更是一种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大配置,无疑,这条产业链的完善将从新疆服装产业的最上游原料开始,而这正是新疆服装产业的优势所在,如何把这种原料优势通过全产业链的配套,发展成为下游终端优势,是新疆服装产业乃至整个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论证了很久的问题。虽然在整个论证中的声音并不统一,但是,无论未来新疆服装产业的发展路径如何,强势品牌以及下游终端的领衔民族服装品牌强有力的带动,将成为整个产业链完善的突破口和催化剂。
新形势下,产业集群和专业镇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广东省是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最发达的省份,其转型升级对全国具有鲜明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笔者深入调研广东省虎门和西樵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这两个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措施,尝试构建不同产业集群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新型合作模式。这种新型的合作模式称为:产业转型升级合作联盟。
一、联盟的理论依据(一)合纵连横的由来“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让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合纵连横的斗争适应了战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弱国抵抗一个强国,阻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为靠山进攻另外一些弱国,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合纵连横的策略对各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其战略思想被后人广泛应用。(二)产业集群区域性合纵连横当前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竞争,从事物的发展态势上与“合纵连横”的国家战略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用这个国家策略来透视和分析纺织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战略合作非常形象和发人深省。合纵就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目的是提升品牌价值和产业链的整体价值;连横是指相同性质(互补性质)的产业集群合作,资源共享,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理论上讲产业集群的发展首先应该是合纵,然后才是连横。因为合纵才能够把价值传递下去,连横可以使区域产业资源共享,形成高效扁平化产业结构。合纵符合品牌经济的发展需求,而连横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具体体现。
(三)当前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合纵纺织产业集群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力量,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统计,全国180多家纺织产业集群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整个纺织工业产值的60%以上,是中国成为世界的纺织大国的主要力量,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开始合纵,但由于各地迅速扩大产能便快速进入产业的连横过程。纺织工业的连横使中国纺织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能的有效扩张与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共同成为了中国纺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劳动力成本、土地使用成本不断提高、人民币不断升值、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原料价格波动频繁等因素,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似乎在相对下降。一些低端服装加工生意正在向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东南亚国家转移,这说明产业集群的连横策略已经正在失去以往的辉煌。这时候,合纵的战略将通过产业链向下游的合,形成以品牌经济为核心的纵向合作,使整个产业链的利益最大化,并把纵的各个环节融入到一个整体价值链中,形成个性化竞争力的联合。
二、联盟的内在动力那么,如何衡量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其内在动力如何?合纵连横将对产业集群的转型与升级起到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理清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明确合纵连横策略所需要完成的使命。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产业转型升级应该体现在很多方面,一是用地与税收的关系。单位用地税收越高说明投资产业越优良;二是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就是提高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率。直接就业是指项目本身的就业,间接就业是生产服务配套和产业链配套的带动就业。两者相加产生的社会福利越高说明转型升级越明显;三是产业的品牌影响力。明星企业的带动作用对于地方经济的作用不容小觑;四是单位GDP产生的碳排放和污水排放等环境保护指数等。我国当前的节能减排任务依然繁重。绿色GDP对地方经济的意义更加深远,也为中国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从上述模型分析可以预见: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空间十分巨大,主要是由于前些年产业急剧扩张,提高了GDP但却牺牲了一些地方的环境。过度竞争的后果使企业的盈利能力显著下降。中国纺织服装业的整体附加价值仍然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这个差距就是产业升级的巨大潜力,也是内在动力。今年以来,受劳动力和土地使用成本和融资成本提高以及市场需求变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一些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由此可见,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
过去,产业集群内的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能力,靠仿造和跟风生存,同质化倾向使得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持续下降,企业的利润空间达到那什均衡,很多企业基本无利可图。再者,复杂的商业环境,也为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蒙上阴影。因此,产业转型升级已经不是升不升的问题,而是不升则死的问题。升级的手段有很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合作联盟或许能够为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找到一条出路。
(三)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合纵连横上下游产业集群的合纵一定是同一个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合纵。如,服装产业集群可以引领面料和辅料产业集群合纵。合纵解决的问题包括:首先是实现产品供应链集成创新,加大个性开发和系统开发;其次是破解供应链的牛鞭效应建立统一的商业模式;三是建立一体化质量品控和采购体系,为区域品牌建设共生共荣的局面。广东省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虎门镇委书记尹景辉高度评价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合作,积极推动虎门镇与产业链相关镇的合作,主导虎门服装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合作联盟的发展。
产业集群合纵连横后,直接的效益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相对减小,营利能力有所提高;二是企业的产品创新投入加大,一般贸易的比重加大;三是逐步拉开企业之间的产品个性差异,使产业集群的竞争格局转向供应链系统的竞争,整个产业链创造的社会福利最大化;四是产业集群的税收质量不断提高,单位用地和单位GDP的税收比率加大,增值税的比重加大,制造业的社会贡献有所提高。南海区委常委、西樵镇委书记梁耀斌认为,联盟的合作将会实现两地产业的共赢,从而更好地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案例分析联盟的条件、目标和任务(一)联盟案例主体基本情况虎门和西樵都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首批命名的专业镇,它们在过去10年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两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全国同类专业镇的前列。虎门和西樵都创造了产业做大做强的发展模式。虎门已经培育了很多服装品牌,如以纯,已经跃居全国服装品牌前十名,为虎门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西樵是以高档面料生产为主的专业镇,以牛仔、装饰布、时装面料为主要产品,在中高档纺织面料市场占据较大份额,拥有致兴、立笙,黛富妮,樵利化纤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
虎门和西樵两镇过去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未来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虎门和西樵同样受行业大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产业升级压力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第一,两地仍然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经过五年()的发展中小企业数量仍然占90%以上,虎门纺织服装企业由2007年的3500多家减少为2011年的2346家。
西樵由多家减少为2011年的845家;第二,两地纺织服装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近五年变化不大:虎门2007年为20%,2011年为22%。西樵2007年为25%,2011年为29%。第三,产业税收比率相对稳定,虎门2007年为3.6%,2011年为3.9%。西樵2007年为2.48%,2011年为2.3%。这些数据说明虎门和西樵两地企业经过五年的发展,产业相对比,企业效益比保持基本稳定。
(二)联盟主体产业升级计划针对上述五年发展特征,虎门和西樵两镇党委和政府均已认识到各自纺织服装产业遇到的问题,分别制定了以转型升级为目标的行动方案和产业升级规划。
虎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工作:第一,培育虎门服装品牌和区域品牌,营造品牌生态环境,提高企业附加价值,完善产业配套;第二,充分利用虎门服交会已经成为行业内著名活动的优势,进一步发挥虎门服装交易市场的容量和辐射力;第三,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职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全套生产、研发、质量检测等服务。引进国家级公共服务资源,如服装设计师服务平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国家纺织面料馆虎门分馆等项目。
西樵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工作:第一,规划建设了广东纺织产业基地,引进高端企业入驻工业园区。第二,延伸产业链,填补和完善西樵流行面料的种类。强化技改扶持,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鼓励节能减排项目,限制高排放项目;第三,继续严格执行“三统工程”逐步将零散的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减少企业数量,扩大单体企业规模;第四,整合各方资源,推动产业、金融和科技的融合,扩大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能力;第五,加强区域品牌的宣传,举办多种活动,协助企业拓展市场。这些年西樵在公共服务方面做出了特色,佛山市南方纺织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2011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命名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这些举措都符合两地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需要,对于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得天独厚的联盟条件虎门和西樵都处在珠三角核心地带,两地直线距离只有100公里,高速路直达只需一个小时的车程。虎门和西樵的产业的互补,具有全方位合作的条件。两地党委和政府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认识同样深刻,容易达成转型升级合作意向。
(四)联盟主体合纵连横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虎门和西樵本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企业间的贸易往来由来已久,联盟过程偶然中蕴涵必然。2010年以来,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倡导下,两地企业交流的不断深入,合作层面已经从贸易延伸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和公共服务。2010年的虎门服装交易会引来了大批西樵企业参与。2011年11月虎门有60多家服装企业参加2011中国(西樵)流行面料展示交易会。今年,虎门和西樵进一步加深合作,将中国(西樵)流行面料巡展引入虎门服交会,26家西樵骨干企业参与虎门服交会,全方位展示“西樵面料”,为两地企业深入沟通和合作搭建平台。今年与此同时,两地就建立产业转型升级合作联盟达成共识,制定了两个镇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开创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合作新模式。
(五)联盟的目标产业转型升级合作联盟的目标首先是各自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这个意义上讲,联盟的根本问题还在于提高两地产业的效益和附加价值,增加单位GDP的税收比率。具体指标是:在未来五年内,虎门的服装产业GDP税收比率由2011年的3.9%,提高到2016年的6%以上;西樵的纺织产业GDP税收比由2011年的2.7%,提高到2016年的5%以上。两地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明显提高,服装个性化更加突出,面料的技术含量和设计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公共服务体系完备,对产业具有支撑和引导能力。
四、联盟的实践(一)联盟的三个层面根据虎门和西樵的产业转型升级合作联盟的设想,两地产业合作主要在以下三个层面体现:
第一,政府层面的公共服务平台集成。两地政府出台各类扶持政策支持两地企业加强合作,鼓励企业的研发投入,扩大产品集成开发的投入,出资建立横跨两地的公共服务平台涵盖面料和服装的各类生产性服务内容,支撑两地纺织和服装信息的交流与互动。
第二,行业层面的商会机制统筹。行业层面应由两地的商会统筹。主要体现是两地商会的合作和互动,建立定期接洽和合作机制,实现由单一企业参与的商会向有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共同参与的商会,商会定期举办各类活动,组织企业的交流和产品开发各类培训等。第三,企业层面的市场需求对接。企业之间的合作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因为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是商业行为。西樵的企业应改变现有的产业形态,产品开发导向向虎门的服装设计需求倾斜。目前看,产品开发的驱动力来自市场和服装企业的需求已经势不可挡,因此西樵跟着虎门走可以更快地实现转型升级,虎门获得西樵的独家产品设计和开发也是如虎添翼,跨越式实现转型升级,整体提升虎门的服装竞争力。
(二)联盟对转型升级的拉动作用虎门和西樵联姻后,首先要对西樵的产业进行比对性研究,一些企业应该转产去主动适应虎门不同服装产品的需求。从目前来看,企业还无法满足虎门对面料的全部需求,因此要通过产业调整努力实现流行面料“应有尽有”的格局。流行面料“应有尽有”就是西樵和虎门合纵连横的最大收获。稳定的合作模式,还将为虎门提供新的产品开发渠道,相互信任的稳定关系将保证西樵的个性化面料首先应用到虎门的个性服装上去,使虎门服装品牌更具创新引领力和设计竞争力。
(三)联盟的内容虎门和西樵两地的产业转型升级联盟的具体做法应立足于两地的产业转型升级。目标是向“合纵连横”要效益。合作模式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参与程度,反映成败要看企业效益和地方税收的变化。因此两地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与扶持。
具体的做法是:第一,设立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性资金支持两地产品开发一体化。重点支持和鼓励两地企业围绕产品开发的合作,确保西樵面料企业根据虎门企业的需求开发出具有技术含量和创新设计的面料,为虎门品牌增光添色;第二,虎门服交会和西樵流行面料展示交易会一体化。西樵流行面料展示交易会定期到虎门巡展,使两地的经贸活动常态化;第三,两地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服务资源一体化。西樵南方技术创新中心与虎门服装技术创新中心进行资源整合,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进行统一运作和管理。就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检测,培训和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内容展开两地一体化服务。分别在两地建立国家纺织面料馆西樵分馆和虎门分馆。并通过这两个分馆将西樵最新设计的面料进行实时发布。第四,两地行业协会职能一体化。依托西樵纺织商会和虎门商会建立虎门西樵纺织服装商会。两地商会轮流坐庄,目的是促进企业间合作,营造企业创新、引领和超越的机会。
第五,鼓励两地企业投资一体化。两地企业均有向外发展的驱动力,政府应对本地企业对外投资加以引导和控制。可以考虑在两地互设工业园区,虎门引进西樵的企业建立面料研发基地,西樵建立西樵虎门服装工业园,引进虎门的服装加工能力。这样做,无论对于虎门还是对于西樵,都是双赢的双向投资活动。
五、产业联盟的挑战上述切实可行的联盟方案都是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联盟实践。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一定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合作方式,但关键在于两地产业政策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将两地联盟纳入各自的产业区域发展规划中去,确保这项联盟不受政府换届的影响,能够持久地执行下去。
虎门和西樵两镇的产业转型升级合作联盟不仅是一个产业集群合作的新模式,更重要是破解当前产业集群横向过渡竞争的产业格局,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探索一条新路子。由于产业集群的合纵连横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探索,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疏漏引发不同看法。当政者要忍得住,承得起,放得下。另一方面,我们要意识到,产业集群合作联盟的成员方由于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在行政资源的使用和税收等方面或许存在利益和竞争关系,地方政策的稳定性,企业对新联盟的不同响应,都会影响到转型升级合作的进度和力度,需要两地制定长远、细化的战略加以引导和扶持。
作为服装设计分会成员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国内唯一一个加入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的会员,这不禁让我们深思服装设计与工业设计之间究竟有怎样千丝万缕的关联度。
将服装设计分会纳入工业设计协会,与我国服装设计行业发展现状与服装设计行业的重要程度息息相关。我国服装设计不够发达,品牌效益不成熟,高端设计人才供给匮乏,个性化的设计需求旺盛,设计创造劳动价值;国家要求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升品牌设计创意水平。
基于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服装设计企业是一个时尚文化的缩影,能推进整个行业创新,激活整个服装产业的竞争格局,在市场上产生“鲶鱼效应”,提高服装产业核心竞争力。更要加快推动服装设计分会在服装设计行业中的行业研究、行业服务、产业链合作、行业沟通、资本运作、人才培养与选拔等诸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首个服装设计成员加入工业设计协会广东柏堡龙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唯一一位作为服装设计服务行业加入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的会员。这不仅拉近了服装设计作为创意产业与工业设计的距离,也通过集合优势资源,形成了合理高效的行业服务体系和服务框架,有序务实地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助推了工业设计行业营造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服装设计分会成立背景我国服装设计行业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历时短,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先设计后产业”,中国服装行业走上了“先模仿后设计”的发展道路。因此,服装设计行业只是服装产业中一个新兴的细分市场,既没有专门的行业组织,现有的行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和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对服装设计服务行业的关注也较低。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明白只有设计才能提升价值,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拥有独特的品牌特性是中国众多服装企业为之奋斗的目标,设计是一种个性化服务,服装也正是设计师适应具体消费者的需求设计而出,社会各阶层、各种职业人士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设计师创造劳动”的价值,个性化时代到来,呼唤个性化设计作为品牌的核心价值,担当起品牌文化表达着和后继人,以别具风格的产品发掘潜在的消费市场,真正做到通过服装体现人的个性,提升服装设计与消费的水平。服装设计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其潜在市场规模逐渐增长,所以近年国内服装企业对市场经验丰富的服装设计人才需求旺盛,服装设计企业作为一支独立的生力军,与服装企业开展的外部合作密切扩大。为加强服装设计师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推动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服装设计分会应运而生。
服装设计分会主要通过开展专业培训、举办专业赛事、开展国内外行业考察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培育和发展更多优秀的、具有国际视野和水平的设计师,丰富设计师自身文化修养和专业积淀,给服装行业设计师队伍创造良好的专业发展氛围,用设计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来进一步加速服装行业品牌化进程。同时分会也将充分发挥自身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增进设计师、企业、院校以及政府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对设计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为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服装设计是工业设计的重要分支1、工业设计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CSID)给工业设计作了如下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新的品质和资格。其领域细分为服装设计、造型设计、机械设计、电路设计、环境规划、室内设计、建筑设计、UI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等。
近十年来,包括苹果、微软、西门子等在内的一批公司成为全球最耀眼的明星企业,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具备了强大的工业设计能力。工业设计并不只指‘外观’,而是指从构想阶段到生产阶段融入到产品中的所有工程和工业设计,这种设计非常重要,以至于能够确保产品运行、可靠、有高的价值。
2、服装设计服装设计是指围绕服装所展开的一系列创意、构思和实施性的创造活动,它是通过色彩、面料、款式、结构、工艺等设计来完成的。我国服装行业历经近三十多年的发展,更加注重设计价值、人文价值、审美价值、市场价值、潜在价值的和谐。服装设计的价值对高端服装的价值提升与快时尚服装设计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3、服装设计与工业设计的发展共性2012年1月工信部发布《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该规划指出加大研发设计投入,着力培养纺织品服装设计师队伍,提升品牌设计创意水平。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吸收传统文化,学习借鉴世界时尚文化,提升自主品牌文化价值。深入研究消费需求和时尚潮流,围绕花色、品种、款式、功能等加强产品开发创新。
服装设计与工业设计都是一种综合性的创新行为,集中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产品功能问题,属于技术创新层面;二是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属于产品语义创新;三是产品的商业模式,即产品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是产品社会性的体现,这一创新体现在产品扩散过程中而非产品本身。比起研发,设计中对软硬件依赖较低,更强调设计师、设计团队自身创造力的运用。因此,服装设计与工业设计都着重于“设计”,强调创新性行为与核心价值开发,没有创造就没有设计,设计是工业、行业发展的先导,通过设计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把服装设计作为工业设计的重要分支更为合理。
工业设计协会正是正视了以上共性与特征,认识到服装设计分会在行业研究、信息服务、行业服务、行业活动和协作推进方面能推动工业设计的良性发展,为政府、行业、企业与社会提供与工业设计相关的各种服务,以至将服装设计分会作为一支重要分支纳入到工业设计范畴。
四、服装设计行业发展概况服装设计是一种文化产业,现在我国的服装设计还不够发达,品牌效益不成熟,高端设计人才供给匮乏,相比国际发达的服装设计国家,中国的服装设计还需要在人员、技术、经营模式等方面不断提升。
服装设计是服装产业链中提供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服装设计水平可以体现服装产业的整体水平。目前,我国服装行业里,服装设计的力量还主要以品牌服装企业自有设计团队的形式存在。但是随着服装时尚化发展的深入,消费者对个性化的追求加剧,这样的市场需求迫使众多服装品牌进行设计款式增加,单款服装批量减少的调整。而且由于服装款式,服装系列的增加,使得品牌服装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上要更加注重如何命中各款式的目标市场,如何在众多的销售终端有效地管理陈列和贩卖话术更新,造成营销压力的进一步加大,更加难以顾及设计环节。因此,尽管目前我国只有少量的专业服装设计企业,但是可以预见,未来,服装设计将有望以独立于服装制造行业的产业形态出现于我国的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当中,我国的服装行业将涌现更多的专业从事独立的专业服装设计的企业,部分ODM企业也会从坚持发展生产业务为主要目标向重点发展专业服装设计转型。由于文化产业也有呼唤从业人员地域扎堆以方便交流和成长的特点,而独立的专业服装设计企业也属于文化产业,因此独立的专业服装设计也有成为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未来将在某些地区出现服装设计中心,服装设计强市,强县等等。
我国服装行业目前内部矛盾重重。首先,服装市场呈现明显的个性化新需求,大多消费者追求语言服饰的价值体现,紧贴服装设计潮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作为整体意义上的服装产业无法满足这种快速变化的需求。外部设计致力于创新,在市场上产生“鲶鱼效应”,激活整个服装产业的竞争格局,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次,90%的国际顶级服装品牌已进入国内市场,随着快速时尚品牌ZARA、H M等国际二、三线品牌进驻中国,一批在价格上与其相近,但在设计、快速反应、品牌运营等无法与之抗衡的国内服装品牌正在遭受强烈冲击,外部设计视产品特色为生命,竭力将民族元素与国际流行结合起来,用自己的语言想世界推介鲜明特点,为我国服装设计行业发挥示范效应,推进整个行业创新。再次,外部设计的发展,直接满足了部分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它对整个社会的审美意识产生引导作用,是一个时尚文化的缩影,推进外部合作设计,坚持创新,提高服装产业核心竞争力,使我国的服装设计品牌建设迈上一个更大平台。
五、服装设计分会在服装设计行业中的建设探析服装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一大批服装设计企业及服装设计师的努力,也需要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争取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服装设计分会在推动服装设计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1、集合优势资源,加强行业服务与管理协会对不同企业分类进行深入的专业化服务,形成合理高效的行业服务体系和服务框架,营造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氛围,维护服装设计企业及服装设计师的合法权益,筹办品牌需要的代言、培训、咨询、法律援助等事务,帮助提高服装设计师素质,将分散、个体、势单力薄的服装设计企业组织起来,有助于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有助于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实际困难,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整合各方面的消息、资源及相关渠道,通过网站、刊物的编辑出版等手段,有效地进行行业内外、国内外的行业信息沟通、服务和合作,打造服装行业信息沟通平台和形象推广体系。2、开展行业研究与规划,促进行业资源的整合研究服装设计品牌发展战略,拟定其发展规划。行业研究工作包括产业研究、品牌研究、市场研究、科技研究、人才能力等级研究、人才评价研究等诸多方面,定期推出研究成果。服装设计品牌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是我国品牌发展中的新兴事物,将在我国服装业长期存在并产生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因而需要行业组织加强发展战略研究,制定较为长期的规划,指导它的健康发展。
3、完善服装设计品牌产业链,协调行业价值链合作与分工大力建设品牌产业链,尤其要着力发展销售公司。要将产业链定位在设计研发、品牌孵化、策划包装、咨询培训等价值链高端,建设研发、设计、展示、演示、发布、贸易、物流、结算等全方位的平台,对纺织原材料、面辅料、纺织机械、生产工艺、市场推广等领域进行全面整合,为设计品牌提供实际有效的服务。
实践证明,专业化分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专业化分工中形成的产业链有利于服装的品牌建设。产业链中各企业组成的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可将资源禀赋的潜力发挥到最大,产生累积创新效应,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在我国,一旦完整的产业系统形成,第三方独立设计品牌发展的优势就会更加突出地显现。产业链的延伸,其核心动力来自市场,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结果。但行业组织对产业链的延长、培育、完善往往能起到重要作用。4、协调各方面关系,在品牌、政府、企业之间进行有效沟通行业组织的这种协调,有助于保障信息通畅,增进相互了解,可以让政府有关部门更清楚地掌握情况,对品牌建设提供及时合理的政策支持,可以在企业之间产生联动效应,减少掣肘,提高效益。行业组织可以根据设计师及企业的需要,建立技术档案以及专业人才档案两大资源数据库,发挥自己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5、举办服装设计师品牌比赛,发现、扶持优秀设计人才通过举办具有广泛行业基础、普遍行业意义、代表行业方向的展会、论坛、奖项、行业综合性和主题性会议等行业活动,集合多方资源,满足行业普遍需求,推动行业整体发展。行业组织可以从独立设计师的特点出发,举办讲究实效生动活泼的赛事,为发现和扶持优秀设计人才搭建良好的平台。
6、建立健全中介机构,联接产业链各环节,实现第三方设计品牌、企业、媒体、高校需求对接。
通过协会的行业协调功能,进行企业间、上下游行业间、产业集群地间的服务协调工作,引导产业转移,为产业链条间和不同产业区域间的行业协作切实起到联系桥梁作用、协调沟通作用和优化配置作用。同时,组织国际交流,开展行业外交,加强中外协作,促进国际合作等。行业组织通过组建这种中介机构,能直接帮助第三方独立设计品牌减轻负担,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品牌。
7、注重资本运作,开展服装设计行业外交创造条件,适时为第三方独立设计品牌联姻商业合作伙伴,争取品牌的财团支持。独立设计师品牌立足后的继续发展,除了需要文化积淀外,十分需要资本的运作,需要有秉性相配的合作伙伴的支持。行业组织可以发挥自己联系企业众多,人脉广泛的优势,为专业服装设计企业牵线搭桥,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争取各自更好的发展。
8、建立完善自律和他律的规章制度,规范约束经营行为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有利于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有利于防止和处理不规范的经营行为。行业组织可以根据品牌建设的发展规律和市场经营的基本准则,集中各品牌实体的意见,制定出较为完备的各项规章制度,为第三方独立设计品牌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证。
9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第三方独立设计品牌走出国门在全球化日益推进的条件下,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对独立设计师拓宽视野,提升鉴赏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行业组织可以发挥沟通效应,争取各方面支持,采取各种有效办法,帮助第三方独立设计品牌走向世界参与国际服装品牌的竞争。
10、政府提供更多政策和管理扶持第三方独立服装设计品牌的健康发展,需要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但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也不可或缺,许多重要的扶持往往更需要正确的政策和有效的管理。
棉农并不能直接将棉花按照托市价卖给中储棉,托市收储也难言能惠及农民,低迷的市场价前,棉农更有自己的考量。
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家金融机构交易室里,每天16点――16点25分,都是最为紧张的非金融产品交易时段,潜伏在那里的交易员,都要盯着面前的电脑屏幕,并随时准备按下鼠标,而屏幕的另一端,则有关棉花的现货交易。
“您是否确认要提交当前点数:60”,当看到这个提示,交易员梁家瑜(化名)松了一口气,但很快他又重归失望,因为他随后的“确认”并未成功,他得到了一个“点晚了,本点击无效”的回复。
今年10月30日以来,每一个工作日下午,在全国很多台电脑前,都有着众多梁家瑜们在重复着这样一个极易失败的动作,而他们背后,则代表着一个特殊的群体――棉花交储企业。
按照中储棉今年9月10日发布的《关于启动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的公告》(下称《公告》),收储交易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收储交易系统进行,梁家瑜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系统,这也是中储棉第二年启动棉花临时收储,
“你永远不知道短短1秒钟,甚至0.01秒之内会发生什么事情。”代表着新疆一家棉花交储企业的梁家瑜小声嘀咕着。
《公告》中称,收储“不受数量限制,敞开收购”,然而,为了将符合要求的棉花以“托市价”卖给中储棉,棉花交储商必须先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收储交易系统中“争抢”到收储指标。
既然敞开收购,为何又需要交储指标?棉商交储紧张又从何而来?今年的棉花市场与往年又有什么不同?11月中旬,带着这些问题,《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前往产棉大省山东调查。
记者调查发现,棉商交储紧张背后,是全国棉花市场低迷,棉商不得已而为之的现状,而寄望于稳定棉花生产、经营者和用棉企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预期,保证市场供应的棉花“托市”收储,也未能发挥到它的最大效率。
交储的秘密追溯梁家瑜们的遭遇,要从10月30日中储棉发布《关于发布新的储备棉收储成交方式的公告(2012年(收储)第4号)》(下称《4号公告》),规定棉花收储成交方式说起,而更深层次上,则是托市价与市场价共振。
据《4号公告》,每个交易日的15:00前,中储棉和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将各个承储仓库的收储数量拆分为若干独立的收储指标,然后并列显示在棉花收储交易系统中,收储指标由此而来。
“当日16:00点,所有符合条件的交易商即可同时参与竞拍。”直至“当日16:25,交易系统进入闭市倒计时,1分钟内无新的点击,系统闭市”。“每个参与交易的交易商,每10秒只能发出一次有效点击,同一交易商于10秒内发出的再次点击,被系统视为无效指令。”《4号公告》规定道,这便是梁家瑜们忙碌的技术原因。
而此前《公告》已规定收储交易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收储交易系统进行,为何要在一个多月后,又多出一个收储指标?
“为避免个别企业使用不正当手段对交易系统的干扰,保证棉花临时收储交易的公平、公正,经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决定完善棉花收储成交方式。”中储棉发布《4号公告》同时解释说。
多位业内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之所以有个别企业使用不正当手段干扰交易系统,是为了能多卖棉花,原因则是国内棉花市场低迷。
据中国棉花网9月10日数据,棉花收储启动当天,三级(标准328)棉花现货报价为18754元/吨,而2012年三级棉花临时收储价格20400元/吨,每吨有接近1700元/吨的差价,这成为众多交储棉企业厮杀棉花收储交易系统的直接驱动因素。
价差之外,选择交储,更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武城星海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丰渭清对本报记者算了一笔成本账――收购上来的籽棉,需要进行加工,加工费自然成为交储的部分成本,达到19500元~19600元/吨。如果再去掉银行贷款的利息、运输费用等必要的开支,交储棉花成本很快就攀升到近20000元/吨。这也意味着,按照国家敞开收购价三级棉花20400元/吨来计算,每吨也只能保持300元~400元的利润,而如果选择市场价卖掉,参照9月10日标准328级棉花现货18754元/吨的报价,每吨亏损1000多元。
倘若是四级棉花,中储棉的收购价就只能维持在19800元/吨,而收购价就与成本基本持平。
此外,区位因素亦不能忽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期货公司负责人对本报记者透露,现实中的抢拍发生在南疆的阿克苏、库尔勒、巴楚等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新疆棉区的总产量本来就极大,交储企业众多,而库容又相对有限,为了尽快实现交储,就会出现类似春运时“一票难求”的尴尬。上述负责人表示,历来,新疆都是棉花输出省份,而不是主要的消费地。修建仓库是为了解决中转运输的问题,而不是棉花储存。“现在为了解决储存问题,库存的数量和规模就明显不足,因此交储时就会比其他地方紧张不少。”
“新疆的面积大,如果南疆的棉花运输到北疆进行交储的话,就会增加运输成本,挤占利润。”山东省鲁棉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项目部经理吴海芳对本报记者表示。
而对于中国内陆地区企业,亦对运输成本有所考虑。山东武城天元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叔芳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武城也有收购库,但所有人考虑的都是就近交储,这样运输成本才能达到最低,符合利润最大化。
“由于武城县是全国最大的棉花收购加工集散地,当暂时库容尚无法充分满足大量需求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交储紧张的状况。”于叔芳说。丰渭清说:“虽然现在厂里面已经拍到了五个合同,但是由于库存有些紧张,还没有通知我们去送储呢。”
据中国棉花网数据,截至11月27日,中储棉计划收储2012年度棉花117680吨,实际成交47490吨,成交率40.36%,其中内地计划收储93680吨,实际成交23490吨,成交率25.07%,新疆计划收储24000吨,实际成交24000吨,成交率100%。
农民不种棉据本报记者在山东武城县采访了解,企业争抢储备指标同时,根据《公告》,棉农并不能直接将棉花按照托市价卖给中储棉,托市收储也难言能惠及农民,低迷的市场价前,棉农更有自己的考量。
《公告》显示,如果要成为交储企业,不仅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同时,也应“具备400型棉花加工资格的棉花企业”,此外还有“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并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对于棉农而言,卖棉仍是市场行为――先把籽棉卖给具有交储资格的企业,企业将籽棉加工成皮棉,并分类后根据收储标准卖给中储棉。
在武城星海棉业有限公司的会计办公室里,一群交售籽棉的棉贩围着负责收购的工作人员抢着登记。窗外是工作人员负责将三轮车上的棉花过磅称重,秩序井然。一位刘姓农民对本报记者抱怨道:“棉花加工厂不挣钱,但是棉农更不挣钱。”
上述农民表示,如果种植一亩地的棉花,在正常年景能够产500斤~600斤籽棉,现在的市场均价大概是每斤4元,这样就会得到2000元~2400元的毛收入。但是今年受“达维”台风的影响,每亩只有400斤左右,并且质量也下降不少。
相对于一年两季的粮食作物来说,今年小麦价格为1.1元/斤上下,每亩平均单产为1000斤左右,由于棉花小块经营,在种植全过程只能完全依靠人工,费时费力,加之种植小麦每亩将近有150元的补贴,这也使得种植小麦比种植棉花实惠得多。
当被问及心目中的种棉的合理价位时,上述农民反复强调说:“籽棉价格维持在至少每斤5元的时候,棉农才会有种棉的积极性。”
山东省武城县腾安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宝瑞表示:“当粮棉价格比达到1:4.5的时候,农民在选择种植棉花和种植粮食作物的时候,会自由选择,不过由于种棉耗费的人工较多,一般会倾向于种粮食作物。只有当粮棉价格比达到1:5时,农民才会倾向于种植棉花。”
争抢收储指标之外,今年棉花市场的行情,企业亦难言好过。
“在收购籽棉的时候,一个不谨慎,收到棉贩子的‘混级棉花’就糟糕了,就只能加工成四级或五级的棉花,这样的话损失就大得多了。”于宝瑞说。
丰渭清透露,相比于去年籽棉3.8元/斤的均价,今年价格有所上涨,在4元/斤以上波动,而质量高一些的籽棉价格已高至4.35元~4.4元/斤。成本的上升,自然也压缩了棉花加工厂的利润。由于丰渭清的加工厂规模较大,每年的加工规模接近9000吨,杂七杂八折去各项开支,能够获得200万~300万的净利润,日子还挺得住。但是对于规模更小的企业,一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由于棉纺织行业整体形势的不景气,使得武城县的棉花加工厂从巅峰时期的300多家,仅剩下现在的40多家,消失了近九成棉企。
争议“托市收购”自9月10日起,市场注意力就已经开始聚焦于“20400”――2012年度棉花(三级)临时收储价。中储棉《公告》解释称:“为稳定棉花生产、经营者和用棉企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发布的《2012年度全国棉花实播面积调查报告》,2012年,不论是种植面积还是棉花产量仍然呈现缩减态势。
上述《报告》指出,相较于2011年,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达到7178.7万亩,缩减763万亩,比例占9.6%。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三大棉花主产区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积缩减。其中黄河流域缩减棉花实播面积2678.8万亩,同比下降14.15%,缩减幅度最大;西北内陆缩减幅度最小,为1.39%。
中国棉花信息网上的数据则显示,2011年度中国棉花总产量达到754.8万吨,收储量为313万吨。今年预计总产量将达到691.3万吨,比去年减少63.5万吨,国家收储总量已经达到2733160吨,市场普遍预计收储量将达到400万~500万吨。
对此,中衍期货棉花分析师孔芳对本报记者表示,短期来看,中储棉的敞开收购可能效果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在规模种植上并不具备优势的棉农,对棉花价格格外敏感,再加上一年只能种植一季棉花,在机械化作业又不成熟的地区,就只能依靠人工。
“在棉花种植机会成本过高时,即所获得的收益,不能跟打工、种植粮食作物相比时,而又没有来自市场价格、政策偏向的特殊吸引力,理性的棉农自然会选择不再种植棉花,所以出现种植面积缩减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孔芳说。
而对于目前国家出台的敞开“托市收购”政策,于宝瑞表示:“政府的初衷是为棉花行业的安全着想,如果政府不采取20400元/吨的托市政策,按照市场价格自发调整,棉价会降到什么程度,恐怕没人能够预测到。”
更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没有收储价托市,今年可能会跌倒12000元~13000元/吨,一般来讲,中美棉价相差应该在1000元~2000元/吨。至于收储政策,应该考虑在种植棉花的过程中给予棉农以补贴。
而颇具市场意识的丰渭清则表示,国家提高收储价格,是为了稳定老百姓的心理预期。同时也确实引起籽棉的收购价格比去年高了一些,但是形成买卖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价格还是需要市场的“无形之手”,并不单纯依靠“有形的手”。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樊明认为,政府在国内棉花价格波动的时候,适当地采取干预措施提振市场信心,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
“但是在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不具有竞争力的背景下,当国内外棉价价差过大,每吨达到4000多元的时候,就说明中国棉花种植的成本过高,已经不再具有比较优势。”樊明说。
至于如部分学者和分析师所说,如政府不采取托市政策,就会冲击国内棉花产业,外棉垄断国内市场,从而严重影响棉花产业的安全,樊明认为,这并不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方式。“现在我们考虑的是国内所需要的棉花是否可以得到充足供应,而不是应该考虑棉花的供应商到底是来自国内还是国外。而且从全球棉花供应版图来看,并不仅仅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种植,供应者的多元就使得棉花生产并不可能由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形成垄断。”樊明说。
服装企业以多元化发展的方式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将房地产、股权投资、新能源等产业纳入旗下的例子并不少见。正是凭着那些非主业,相关服装企业似乎在更短的时间内积累了更多的财富,企业整体也获得了快速发展。
国内服装行业领军企业雅戈尔算是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典型。雅戈尔是浙江宁波一家民营企业,早期以服装、纺织类业务起家,后来大力扩张房地产业务和股权投资,以“服装、地产、投资”这三驾马车拉动自己的前进。
早在1992年,房改刚刚开始时,雅戈尔就已经有了第一家地产公司,名叫雅戈尔置业,开始试水房地产业。观察近年来房价的上涨速度,从表面上看雅戈尔一早进入该行业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09年,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巅峰时期,雅戈尔地产业务在公司整体营收中的占比达到了42%。2010年雅戈尔地产业对营业总收入的贡献高达47%,贡献率几乎近半。不过,受累于2011年“史上最严厉的地产调控”,雅戈尔因项目周期性因素房地产交付减少32.34亿元,收入和营业利润同比下降46.94%和32.12%。
现金回收速度放缓,流入比上年减少25.26亿元,而支付土地款、工程款以及各项税费,流出比上年增加23.04亿元。李如成此前表示,2011年雅戈尔地产业务完成的业绩只占到了期望值的三分之一。
从股权业务方面来看,1999年,雅戈尔出资3.2亿元获得中信证券9.61%的股份,成为中信证券的第二大股东,雅戈尔股权投资就此迈出了第一步。雅戈尔2009年年报显示,公司持有中信证券等14家上市公司的股份,投资总额为46.7亿元,市值为126亿元。近年来,由于股市的低迷,公司这几年每年的投资在不断减少,2010年投资50多亿元,2011年投资20多亿元。但这块业务给公司依然造成了不小的损失:2011年,公司投资板块净利润下降61%。
杉杉是国内服装业的另一家龙头企业,它同样以纺织服装起家,后来也做起了与主业无关的其他产业。如今,杉杉的产业涉及时尚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投资、园区开发、国际贸易、文化产业六大板块。
据了解,1999年杉杉总部移师上海后,便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目前,杉杉科技在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材料及电解液领域成为国内最大并在技术先进性和规模化方面跻身世界前三位的生产企业。同时,杉杉投资了宁波杉杉科技创业园、中科廊坊科技谷、中科芜湖生物科技谷等科技孵化器,致力于打造中国硅谷,为科技企业的成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发展平台。
另外,杉杉还积极进入金融领域,成为宁波银行、徽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的战略投资者,在证券、期货、保险等领域都有成功投资。杉杉通过合资合作成立多只私募基金,进行二级市场投资。
杉杉还积极进入贸易流通领域,比如,由杉杉控股的宁波空港物流有限公司,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保税港区,获准直接通关,正在成为国内领先的综合物流服务商。而由杉杉集团与日本三井不动产株式会社等共同投资建设的奥特莱斯项目,也有望成为杉杉发展的又一重要项目。
对于前不久公布的杉杉股份2012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池材料产业实现净利润6701万元,同比减少8.56%。投资业务实现净利润4877万元,同比增加42.43%。
有分析师认为,虽然公司锂电池材料净利润有所减少,但由于2012上半年锂电池行业表现一般,而正极材料钴酸锂的价格持续下滑,公司锂电材料业务的业绩表现还是比较正常。对于企业在多元化道路上的起落,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健民认为,跨行业多元化也有很多成功例子,比如日本的三菱、三井、伊藤忠等企业。
“多元化没有对错之分,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有企业多元化成功的案例。国内一些服装企业也有一些进行了跨界多元,它们在一定时期取得了成功,但是在某一时期由于国内政策导向性等原因,非主业出现了一点问题,但是就能说它多元化失败了吗?我觉得不能这样简单地去下结论。”吴健民表示。
吴健民认为,在企业规模以及抗风险能力达到一定高度、公司治理结构科学、创业团队具有相当的活力和创新意识、人才队伍建设完整等条件下,企业最聪明的做法是学习欧美、日韩等国的一些大企业,以投资、兼并、并购等方式,利用外脑来实现多元化道路,而不是企业家自身重新再学习再创业从头做起。
做足主业或许多元化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为企业带来财富,但如果把握和平衡得不好,多元化也可能拖累企业。
雅戈尔集团2011年年报显示,雅戈尔的品牌服装的营业利润率达到65.66%,而地产开发的利润率却只有44.75%。同时,地产开发的营业收入总额不高,为33.73亿元,比品牌服装少4.4亿元。
面对压力,李如成也曾多次表达过将更加注重服装主业的发展,“在中国,金融投资是一个新兴产业,雅戈尔可以参与,但是不能作为主业来做,加之房地产连年调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归核’,原来是三条腿同时走路,现在是服装一业为主,另两业为副。”2009年,雅戈尔成立了5个品牌工作室,即:MAYOR、YOUNGOR、GY、HANP(汉麻世家)和Hart Schaffner Marx。时至今日,5个品牌的经营初见成效。2009年雅戈尔服装板块实现内销33亿元,2011年实现内销45亿元,进入迅速发展时期。研发创新为雅戈尔品牌发展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持。
今年1月份,雅戈尔投资4.5亿元,在杭州武林商圈开设了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旗舰店,旗下五大品牌YOUNGOR、Hart Schaffner Marx、HANP和MAYOR、GY全线入驻。这被很多人看作是一直以来走多元化发展道路的雅戈尔向主业回归的一个信号。
前不久举办的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雅戈尔携旗下YOUNGOR、GY等品牌参展。同时,在宁波服博会10月25日开幕的当天,雅戈尔斥资4000万元重新装修、拥有近10年历史的雅戈尔中心专卖店在天一商圈重新开业。这家雅戈尔全球最大的品牌旗舰店营业面积近5000平方米,汇集旗下风格各异的五大品牌。
据了解,近两年,雅戈尔投资十多亿,先后在北京、杭州、上海、西安、沈阳等城市,建起了多家营业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大型旗舰店。这种大型旗舰店的打造可以看作雅戈尔夯实服装业的一个表现。杉杉在科技、投资等领域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曾经也饱受“偏离主业”的诟病。不过在今年3月份,杉杉集结旗下10个最重要的品牌登上CHIC(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的舞台,以唤起观众对于多年前“杉杉专馆”时代的记忆。
在CHIC2012期间,记者与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启明进行了深入交谈。李启明表示,杉杉再次集体亮相,表明其在服装版块的“多品牌、国际化”战略进入升级阶段――
一是启动高峰战略。即杉杉要在商业化上更加高端,在全球范围内寻求顶级品牌的合作机会。通过与世界顶级品牌的深入合作,整体提升杉杉的服装品牌影响力,树立杉杉在高端时尚商圈的标杆地位。二是规模化发展策略。
杉杉将围绕现有品牌各自的定位和目标消费群体,把市场做强做大,同时继续引进具备规模化发展潜力的国际品牌,将产品线延伸到时尚休闲、女装、童装等领域,进行科学规划,建立一个完整健康的品牌梯队。三是渠道升级。除了与伊藤忠的合作,奥特莱斯项目的运营,是杉杉计划渠道升级的典型表现。
可以看出,杉杉将服装版块的运营仍然放在非常重要的地步。多年前,郑永刚的一番真情告白或许更能说明杉杉对于服装主业的钟爱:“在我心目中,服装是核心产业,科技和投资是两翼。我对服装有着最深的感情,其他产业我都是投资决策人。服装以外的其他行业,钱来得最快也最多,但只是付之一笑而已。”
只是,对于主业服装,杉杉有更为宏大的构想:早已摒弃当初靠卖服装、做服装谋求生存与发展,以原创、合资、代理和授权等形式为手段,利用国际资源的优势,在中国市场运作一个完整的品牌梯队,做名副其实的“全球品牌综合运营商”。
再来看一下江苏省的红豆集团。该企业同样是国内服装业的龙头企业,企业产品也从最初的针织内衣,发展到目前的服装、橡胶轮 胎、生物制药、地产等四大领域,产业呈现多元化的经营格局。在红豆的四大产业中,其每个产业只做一个点,力求在一个点上集中资源。
如红豆集团的橡胶轮 胎产业,专攻全钢子午线轮 胎中的矿山型轮 胎,目前红豆全钢子午线轮 胎产能已达400万套;而生物医药产业,专门做红豆杉抗癌药物,据说这更是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领域。
红豆的掌舵人周海江将红豆的多元化思路理解为“增量式多元化”,即手头有了余钱,在已有的领域凭借已有的经验找不到投资渠道和方式了,只有拓展新的产业。“增量式多元化”有个重要特点,就是不挤压主业的投入,不抛弃主业,而主要看企业是否有额外的资金用来投资。
至今红豆的主业服装依然占到了集团总收入的50%(上市公司部分只是服装业的一部分)。周海江为红豆集团制订了一条“集团相对多元化、子公司高度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在周海江的领导下确定了纺织服装、橡胶轮 胎、生物医药、地产四大产业。
目前,橡胶轮 胎、地产和生物医药这三块业务的增长给红豆集团整体营收带来了巨大的补充作用,分别占到了整个集团规模的30%、15%和5%。
在采访中,吴健民也表示,未来,舒朗要走“经营专业化、投资多元化”道路。“我个人的重点还是在服装上下游不断发展,进行并购、兼并等,其他的跨界多元化更多的是用资本作为杠杆,而不会亲力亲为一头扎进去从头重新学习做起。
舒朗会学习欧美等西方国家一些财团的方式,以参股等方式实现跨界多元化发展,来获得其他行业发展利好,促进主业发展。”
从创新切入,激发内生动力,构建自主品牌、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和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是新时期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基本方法论。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 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胡 锦涛同志的这段话,把包括服装产业在内的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揭示得十分清楚,有益于指导我们对当前服装行业现状的分析与把握。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环境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产业要素成本增加等因素,我国服装行业发展长期依托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已发生了很大改变。
具体来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在继续。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包括美国的金融危机和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延续至今,虽然不时表现出“触底”或“转好”的迹象,但危机带来的状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将持续。由长期投资拉动所产生的生产能力,在持续的危机阴影下已呈现出极度过剩,经济运行在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货紧缩怪圈中循环。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服装业在历经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正进入到一个调整转型的过渡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模式在改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的发展以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低成本的劳动力为代价。而今,我们以往赖以生存的增长方式面临着根本性调整。我们的服装产业也面临着从以量取胜的外延型发展向以产品质量、产品创意取胜,以经营模式创新取胜,以管理优势取胜的重要转变。
世界经济关系的格局在调整。全球化是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的世界经济格局。经济危机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在发生变化:一是全球经济格局的关系在调整,包括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欧洲国家对“欧洲货币一体化”信心的动摇;二是“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极盛。这两个方面都将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我们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和拓展。
中国服装行业基本现状历经了30余年的努力,我国服装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与巨大的进步,已长期保持了世界第一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市场萎缩、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变化因素,中国服装企业的多项效益指标均呈下滑趋势,服装行业整体在从紧和较为严峻的形势下运行。
产品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我国服装出口数量已连续13个月呈负增长的局面,今年1-9月,每月降幅分别为6.44%、11.40%、3.65%、5.28%、3.79%、3.60%、4.53%、4.26%和2.9%,呈下滑局面。出口金额增速也持续下降,至今年9月,累计增长幅度已降至1.35%。成本推动价格上涨,对出口数量产生较大的挤出作用,造成出口金额增幅大大低于价格增幅,但价格上涨增幅逐月收窄,已从今年1月的11.14%同比增幅下降至9月的3.04%。
国内市场销售情况。国内市场消费呈现的是持续疲软的态势。今年1-9月,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表明,全国限额以上商业企业服装销售金额增幅为17.8%。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商务部重点监测的3000家零售企业销售数据显示,2012年9月份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其中,服装销售额同比增长6.8%,比去年同期下降16.5个百分点。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百家大型零售企业监测今年1-9月服装类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2.02%,比去年同期下降12.1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三季度服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827.8亿元,同比增长15.74%,较去年同期回落了24.8个百分点,连续三个季度趋于放缓。但从环比来看, 投资增速降幅逐季收窄,新开工项目增速由年初-11.78%回升至-2.85%。新开工项目略有回升意味着,随着经济大环境呈现筑底反弹迹象,服装行业整体投资信心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复苏。企业运行效益情况。今年1-9月,我国14328家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幅从年初的13%降至10%左右,低于近两年来的平均水平。利润率也从年初的6%下降至5.09%。目前亏损企业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已达16.32%,平均亏损额同比增长了47.75%。造成行业严峻形势的原因除了前面谈到的国际经济大环境外,直接的原因还有:从出口市场方面看,欧盟经济持续向下,日本经济面临衰退,美国经济虽有所向好,但财政压力隐现,国际市场总体呈现低迷状态;其次是人工成本。根据中国服装协会调研及测算,出口加工型企业平均人工综合成本占企业产品成本的25%左右。2012年上半年人工成本上涨15%左右,推动整体成本上涨3个百分点,加工出口低端产品的中小企业平均利润空间为3%左右,由此出口订单几乎已无利润可言。生产要素成本的综合上涨,使我国的订单向新兴市场经济体转移明显;从国内消费市场看,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整体经济增速回落,消费者信心下降;服装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服装消费支出;品牌商库存高企,通过打折消化库存,加之商场打折促销频繁,导致消费者形成打折购买的心理;终端商业成本持续上涨。几方面的共同作用,造成了中国服装企业效益目前的下滑状况。
服装企业的创新应对。在各种不利的产业环境下,面对行业发展的消极因素,行业大多数的企业迎难而上,稳中求进,转型升级,主要表现为:坚持品牌建设,注重产品开发。面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下降,大多数品牌企业转变过去扩量铺店,靠规模拉动的战略,注重消费者研究、产品开发和渠道质量,着力提升品牌的内涵价值。
坚持市场导向,渠道多元发展。一批出口加工型企业,主动转向内需市场,提升研发和创新制造能力,或与内销品牌协作,或自主构建品牌和渠道,涌现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制造商和创新品牌。
坚持产业创新,加大技术投入。积极创新,加大技术开发和信息化应用的力度,优化模式,提高效率,在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现代物流和产业链协作等方面走出了新路。坚持国际合作,加大走出去力度。面对国内人力成本上升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不少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新兴国家建立生产工厂,开展国际合作,在发达国家直接建立销售渠道。
坚持人才培养,和谐劳资关系。面对市场萎缩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困难,不少企业更加重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注重企业和谐环境的营造,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趋势判断结合有关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和判断今年全年和明年的产业趋势:
出口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但仍可保持低速增长。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展望明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较多,国际贸易将保持一定增长,额增量减。同时,尽管近年来国内劳动力成本、资源环境成本不断增加,但我国服装行业产业链完整、技术水平先进,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依然存在。预计明年服装出口增速将不低于同期国际贸易增速。
内需对服装增长的支撑作用更强。坚持扩大内需仍然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出发点,随着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国内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仍将稳定增加,为内需增长提供了根本动力。国内货币政策有所放松,物价逐步平稳回落,这些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将对国内消费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尽管全年衣着类内需消费增速仍难回到前些年的水平,但将呈现增速逐步提升的趋势,对服装行业的拉动作用也将逐步增强。
行业运行压力继续增大。一是国内外棉价差对行业影响较大;二是劳动力成本、环境资源成本等要素成本将继续上涨;三是明年信贷政策虽然或有宽松,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难以彻底解决,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资金紧张对企业的压力依然较大;四是节能减排要求继续提高,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将付出更大成本。
企业技术进步速度不适应外部形势变化的要求。目前内生驱动式发展模式并未成为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宁运动鞋专卖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