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资金用途发展需要融资,融得的资金又应该如何良好运用呢?

创业公司在第一次融资时如何确定自己应该融多少钱
创业公司在第一次融资时如何确定自己应该融多少钱?
先问自己达到下一个里程碑(产品上线、第一步订单、新品上市、盈亏平衡)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多少钱,创业者自己要做一个详细的规划和预算,这样心中有数,把所有需要花的钱加起来就是你的融资数额。
但是,这可能不是你的最终答案,因为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会对前景非常乐观,直接的后果就是对困难认识不足,对资金需求认识不足,通常的预算会比实际小很多,另外即使你的预算差不多,但还要给下一轮融资预留时间,目前VC融资的一般周期是6个月左右,最快也要3个月,不要在下一轮融资过程中资金链就断了,所以,通常你需要把上面计算出来的融资金额诚意1.5-2,这才是你要的答案。
如果计算出来的数目太小,比如三五百万人民币,那祝贺你,这说明你的商业模式看起来很省钱,因此,你不妨多融一点,保证公司发展更远的一个里程碑,一是因为创业者的时间宝贵,融一次算一次,并且多要一点是一点。
对于创客来说,融一次资就像脱一层皮一样,另外,对于几百万人民币数额的融资,大部分VC基本是不感兴趣的,他们财大气粗,这种小项目是看不上的,况且,这么点钱,估计公司出让股权比例也不会超过20%,对于第一轮融资来说,这样的股权比例对于VC来说没什么吸引力,但是如果计算出的数字太大,就会造成创业者需要出让更多的股份,这是非常不划算的,创业者可能会失去公司的控股权,创业者可以减少本轮融资的额度,在公司达到里程碑,下一轮融资会有很大的问题,所以,创业者要尽可能找到合适的里程碑。
做早期的投资人没有财务、收入的数据可以参考,所以他们会关注——今天团队处于什么阶段;未来一年到一年半左右团队要做的事情(比如运营哪几个渠道,放几个市场),达到怎样的里程碑(希望 14 个月后公司做到怎样的阶段);为了达到这样的里程碑,我要招多少人、花多少钱——以此算出目前的资金缺口是多少、需要融资多少,为此出让的股份又是多少(而对早期团队来说,算出来的钱除以股份就是估值)。
本文作者Mark Suster是一位连续创业者,曾经成功将创办的两家公司卖掉(第二家卖给了Salesforce),现在他是一名天使投资人。
我被创始人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 “ 我到底该融多少钱? ”
1.不论你融资150万美元还是400万美元,你都会在同样时间内花光
众所周知,当我们手里的钱越多,我们招募人才效率会越高,在需要花钱的一切地方也越无度,比如与承包商和公关公司打交道、参加商业活动、处理法律事务(商标、专利)等方面。你需要开发新功能或者是和其他平台合作,而这时候往往没有足够的市场回馈来保证你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
2. 你的融资金额决定了你的估值
我知道这听起来貌似不可思议,但在公司成立初期,你的估值通常取决于你的融资金额。投资人投资你的公司希望获得的股权是多少呢?这儿有一个参考数据:一般标准应该是出让15%到30%的股权,而大多数公司在前期阶段都在20%到25%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需要融资500万美元,那么创业者一般都会希望只出让20%的股份,这样公司就可以有2000万美元的投前估值,而不是出让25%股份情况下的1500万美元投前估值。
万美元的估值听起来比800万美元好多了,难道不是吗?可要是我说800万美元的估值更好的话,似乎有人会说我是不是傻?事实上并不是。
对初创公司而言,如果你以800万美元的估值融资的话,你很有可能会融资200到300万美元而不是500万美元。毫无疑问融200到300万美元可比融500万美元容易多了,因此融资的成功率更高。
3. 融资规模越大,风险越高,下一轮融资越难
我想要提醒各位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当你资金耗尽需要更多钱的时候会怎样?这就是过度融资的侵蚀性。你以2000万美元估值融资500万美元时,感觉良好,但当你打算溢价融资(up-round)800万到1000万美元,即投前估值达到4000万到5000万美元时,你会有一种濒死的感觉,因为此时的融资难度要远远高过2000万估值时。
因为投资者们需要不低于投资成本十倍回报的收益,早期的投资人甚至要求更高。有数据表明,投资人更愿意为一两亿的收益投资,而不愿意为四五亿的收益去冒险,因此设置低一点儿的资金额度更容易完成融资。
假如你在估值2000万美元时融资500万美元但没能成长进入到下一轮估值的话,你会陷入困境,因为风险投资人厌恶“流血融资”(down round,即下调估值)。这将严重破坏你与之前投资机构的合作关系,VC管理团队可能会出于无奈接受下调估值但他们会因此丧失继续帮忙的动力。而在风投世界里,永远不愁没有大好的投资机遇——何必在你这棵树上吊死呢?
4. 给自己设置限制反而能激发创造力
当你处在创业者的角色时,你一定不认为给自己设置限制能够激发出创造力,但事实的确如此。有了限制,公司里每个人都需要独立完成更多事情,而不是让其他人去做事情。 公司里的每个人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进步,因为如果达不到目标融资就会遇到问题。
更重要的一点是:有限的资源会迫使你必须做出公司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抉择,它还会迫使你做出更加艰难的、关于该雇佣谁和辞退谁的抉择,也 同样会促使你节约办公开支、一切从简,并且让你必须制定合理的工资标准,尽管 工资虚高已是多年来的常态 。
5. 有些人可以成功跳过第一垒
我喜欢我合伙人Greg Bettinelli一个关于棒球的比喻:跳过第一垒。按字面意思来说就是指一个创业者如果拥有足够成功经验的话,仅凭他早前的经历就能获得500到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我喜欢这个比喻,因为对有些创业者而言,他们确实应该跳过第一 垒直接进入第二垒 。
也许他们职业生涯里的大量精力都用来在一个细分领域经营创业公司,多年以后,他们想再次进入这个领域,于是他们从第一天起就非常清楚地知道他们想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他们怎样做会成功或失败。
直接进入第二垒的创业者们通常都认识许多 乐意回到他们身边并为他们效力的 才华横溢的技术专家和高管 ,因此他们团队的组建也将迅速高效。
因为良好的历史信用以及他们在之前和VC建立的关系,他们往往轻轻松松就能用合适的估值募集到后续发展资金。
当我们谈及进入 第二垒 的创业者,我们说的是那些无需跑20家风险投资公司导致BP满天飞就可以获得投资并且可以快速组建高级团队的人。
通常二次创业者不愿在一个估值很小的融资轮里全身而退。他们已经赚了一笔小有成就了,他们宁愿做出更大的公司并为此不惜拼死一搏。
每30到35个投资中,我们愿意支持5-6个进入 第二垒的创业者 ,但我们更相信资金限制对投资人和创业者来说都具有积极意义。
6. 慎重选择,三思而行
当你思考你需要融多少钱的时候,显然你也要思考你能从谁那里拿到钱。
有些基金看重第一轮融资,但不喜欢跟进那些难以吸引后续融资的投资项目。 这些基金公司认为市场是会自行作出判断的,所以如果他们不支持你,一定是某个地方出了问题。有些很牛的基金公司就是这么操作的,确实这样做也有好处。
还有些基金认为不管市场反馈如何,他们都可以判断项目是否依旧是一个好的投资 。这 一类型的公司可能会把你后续融资的行为当做收购股权的机会。
大多数的机构都处于这两种极端之间。通过了解合伙人的办事风格,你可以预期当你资金即将耗尽却还没做好下一轮融资准备的时候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另外,相同机构的不同的合伙人也会有不同的办事风格和名声地位,他们可能会在外部市场还没有来得及验证之前搞定交易。
通过了解机构和其合伙人的办事风格和社会声誉也许能帮助你做出正确的决定。如果这家机构以支持持续时间较长的初创项目著称的话,那你可能会想在之前少融一些资。
即使先前投资机构的合伙人能给你支持和帮助,你也要在心理上给自己施以一定的压力。让项目面对更多外部投资方会帮助你在已有投资方那里获得跟好的估值。如果没有外部投资方对你感兴趣,你只能以低于自己预期的价格从已有投资方那里拿到钱。所以,即时你没有一个能够给你支持的已有投资人,如果你能给自己施加一定的压力的话,你也一样能很好地平衡你和投资人的需求。
文章来源:新三板内参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应转载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谢谢!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市场融资体系
根据有关资料,到目前为止,我国大约有中小企业4200多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8%,经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460万户个体、私营企业达3800万户。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上缴的税收已经超过总额的一半,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不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还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正成为我国创新的主力军。
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的的同时,也遇到很多问题。其中,资金紧张,融资渠道狭窄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除了少数大型知名企业,一般的中小企业企业融资能力都有限。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外有三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政府已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作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关系到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措施,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融资很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到金融风险问题,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也难以得到批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的资金主要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实际上中小企业业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是十分困难的。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外部市场融资体制,基本是内部融资,自我滚雪球式发展,致使企业很难形成规模生产。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矛盾非常突出,许多有项目有盈利的企业由于难以筹措到必需的资金而不能最大规模地发挥其能力,这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的重要“瓶颈”。
&要想促进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融资体系,最根本的是建立起企业外部融资体制,即市场融资体制。
建立完善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多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中小企业很难得到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必须改变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指导思想,把贷款投到符国家产业政策、效益好的中小企业上来。增加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结算、信息服务,引导中小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和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的作用,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服务。
中小企业利用银行贷款发展自己无论从总体规模还是个体企业贷款的数量都是很小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没能建立起真正的信用关系。银行认为中小企业贷款效率低、风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设置了严格的条件。主要是贷款需要百分之百抵押和担保,且贷款手续非常复杂。而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因此出现银行想贷给企业但又不敢贷,而企业想使用银行贷款但却用不到的情况。据统计,中小企业贷款频率为大中型企业的5倍,户均贷款额约为大中型企业的5%,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管理成本比大中型企业高5倍。在信贷业务中,存在着中小企业欠息严重,不良资产比例偏高,改制中逃废债务等情况。这也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原因。
解决对策:建立完善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一)银行融资仍是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主渠道。1、大型商业银行贷款理念和对象的转变。2、大型商业银行贷款应向中小企业倾斜。
(二)建立和发展直接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合作银行或合作金融组织。1、各地的城市商业银行或社区银行应更多地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2、农村信用合作社要多发放小额贷款。3、发挥村镇银行的作用。4、农村资金互助社。5、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6、允许个人放款。7、发挥金融租赁和典当的作用。8允许标会、摇会等金融组织存在,并使之阳光化、规范化。
(三)在条件成熟时,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在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也可发中小企业联合债券。
三、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保障体系
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起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保障体系。其中包括中小企业信用征信体系、信用评级制度和信用担保体系。
(一)中小企业信用征信体系
多年来,银行对中小企业了解不够,对中小企业信任度不够,对它们掌握信息不够充分,因此不敢贷款给中小企业。我们认为建立中小企业资信征信系统是很必要的。它能使银行系统地、全面地、充分和及时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各种信息,加以分析,作出是否贷款的决策。
上海于2002年3月开通了上海市企业联合征信系统,据悉,现阶段,这个征信系统将采集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包括由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的企业注册信息、年检等级、产品达标信息、税务等级信息、国有资产绩效考评信息、进出口报关记录、信贷融资记录和行业统计分析信息等,合作单位包括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国资办、上海海关、人行上海分行等,几乎覆盖了上海全市所有拥有经营记录的企业,入库单位数量达48万余家。此外,联合征信系统还自行采集一些企业信誉信息,如企业主要经营者的个人信用信息、上市公司的经营财务信息、媒体披露的企业接受奖惩的信息等,力保征信信息公正可靠。这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个以企业信用信息为专门采集内容的企业联合征信系统,也是目前上海地区规模最大、信息采集跨度最全面的综合性企业征信系统。负责上海企业联合征信系统日常运作的,是1999年成立的我国第一家权威征信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2000
年7月1日,也是这家公司在全国率先建成“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数据库”,并出具了我国第一份个人信用报告。
上海市企业联合征信系统的启动,预示着此间原先企业信用信息分散、查询不便的局面将得到根本改观。同时,此举也将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上海的投融资环境、规范企业及个人的经济行为。上海是国际性大都市,推进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完整的社会信用征信体系,将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降低社会交易总成本、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使诚实守信成为上海企业、机构和个人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的自觉行为。为银行贷款提供充分可靠的信息。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和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创造条件。上海启动和开通企业征信系统,表示区域性企业征信系统已经初步形成,应采取以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其他地区也建立类似的征信系统,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全国性的企业征信系统。
(二)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资信评级制度
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企业法人代表资信评级制度和企业总体资信评级制度,强化企业信用观念,以信用等级确定是否贷款和担保。对于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实施优惠贷款条件,甚至可以给予无抵押和担保的信用贷款,对于信用差的企业,不予贷款或提高贷款条件,或必须有反担保措施。
(三)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担保是指对某一特定事项所做出的承诺保证。担保的实质是当事人风险防范和分解,是伴随商品交换及商业信用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中介性(或服务性)经济活动。
融资担保,即借贷活动的信用保证,是融资活动中担保机构以一定的财产为基础约定的保证债务的履行和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各项法律措施和手段。简单地说,就是担保机构为债务人向债权人融资是所做的保证。
中国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并建立完善的融资担保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1、为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对公平的融资环境,解决贷款担保难的历史难题,激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创造更多的税利,繁荣市场经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为中小企业融资会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开展中小型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可以分散银行风险,优化银行资产质量。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推进,商业银行越来越注意资产的质量和信贷资金的安全问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信贷资金的安全性与产业政策(如推进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国际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不一致的情况,风险随时都会发生,这是商业银行不愿看到也不愿意承担的。通过融资担保,多了一个风险承担者,相对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及管理成本,为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盘活信贷资产,拿出更多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条件。
3、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是进行投资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中国中央银行在《关于进一步改革对中小型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中要求:“银行要与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积极沟通,运用企业互保、联保、贷款保险,多渠道集资、建立贷款担保基金等多种形式,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4、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是推动科技进步,实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粘合剂。我国中小企业有不少是高新技术企业,他们有积极的进取开拓精神,研制和开发各种高新技术项目向,但由于资金缺乏,或者中途而费范,或者被束之高阁。通过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加大对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会推动我国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中国的融资担保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999年6月国家经贸委出台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意见》为指导积极试点。到1999年7月底,全国已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试点,34个城市、地区正式组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筹建了30亿元资金。
中国担保业的发展,不仅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而且出现多元化趋势。多元化趋势首先表现为担保机构资金来源多元化,政府出资或以政府出资为主、股份联合、企业自办、民营互助等形式并举。其次是组织形式多元化,从目前情况来看,按出资单位和主管部门分为三种类型,有政府部门出资和管理的机构、有企业集团组建的机构和由政府资助、企业入股或入会组建的机构。主要表现为担保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会员制互助基金和事业法人等形式。近一两年来出现了一批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担保机构,即资金来源通常是由政府无偿拨入一笔垫底资金,选择一些民营企业,以会员的身份认缴比例不等的担保基金,同时有资格享受相应额度的担保服务。担保机构和资金来源多元化是一件好事,也是我国担保业发展的方向,但是,在我国担保业发展初期,应以政策性担保为主,担保机构也相对集中一些为好。鉴于我国担保机构资金来源、组织形式的多元化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应的行业管理规则,对不同类型担保机构进行分类管理,以防止因一哄而起,缺乏管理而可能发生的混乱局面。
中国必须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保证体系,融资保证业务必须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保证的有效运作应以政府支持为后盾,以金融机构配合为基础,建立起担保法体系和再担保体系。
1、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在融资担保体系建立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担保业务不同于保险业务,保险业务可以通过统计学的方法,精确计算出风险损失的概率,从而确定保费以弥补风险损失及经营成本,并进而获得利润。担保企业则不同,由于担保项目的金额各异、期限各异、反担保措施的落实程度难以确定,造成担保项目的离散性很大,无法精确计算出担保费率,因此,担保业务的风险很大。90年代以前,国外也有一些金融机构开展商业性贷款担保,但1992年瑞典一家世界著名的信用担保公司因贷款担保而导致破产震惊了世界,此后各国基本上停止了商业性的贷款担保。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仍然是一种带有政策性的业务,这种业务的风险和收益是不相匹配的。要保证这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就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现阶段担保资金应当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资金。国家经贸委在《意见》中指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创办初期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其担保资金和业务经费以政府预算和资产划拨为主,担保费收入为辅”较为适合,更能体现担保机构为“政策性”机构。政府应当对担保机构和担保业务进行宏观指导并加强管理。但是应当避免担保机构成为政府的“出纳”,最后的责任全部由政府来承担。应当采用“政策性基金,市场化运作,法人化管理”,尽量避免和防止过多行政干预。
2、建立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
担保机构应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根据业务的进展,按比例逐步提取准备,用于冲抵代偿支出和弥补呆账、坏账损失。担保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只靠收取少量担保费,根本无力维持担保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如果担保机构承担担保失败风险,受资金减少的影响,业务势必萎缩,影响担保机构的生存。应当有良好的补偿机制。对于政策性担保机构来说,财政应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比如对代偿期限超过两年,且债务人确实无力偿还,或因其他因素导致债务人不可能偿还债务的担保代偿项目,担保机构提出申请,由主管机构审议批准后核销,核销后的代偿资金应全额或按一定比例补偿。财政为担保机构出资补偿担保机构的部分损失,看起来增加了财政支出,实际上通过担保机构商业化运营,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使众多的企业增加效益,会增加更多的财政收入。因此,担保机构可以把这个账算清楚,每年到年底赔付多少,政府增加政府增加收入多少,以此来确定担保金的增补量,为将来担保金在财政预算上刚性化提供依据。
3、应当建立担保基金和再担保基金制度。
风险的防范、控制、分解和化解及风险补偿机制是担保机构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自身风险很大,如果仅仅依赖担保机构自身的风险补偿基金是难以为继的,应当由政府支持,或者政府,银行和企业的联合支持,建立风险担保基金和再担保基金,以便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担保机构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在这方面日本的信用保全制度、韩国的信用保证基金制度值得借鉴。
四、加强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
&加强中小企业风险管理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建立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目前,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不少是家族式企业,实行家族管理或家族式管理,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起来。不但存在偷逃税款、欠债不还的问题,而且多数达不到在内地上市和赴香港上市的条件。也就是说,中小企业要发行股票和上市,首先要把自己变成为公司,必须做到经营管理规范化,按照现代公司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为自己通过债权或股权融资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建立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非常重要,要设立股东会,总经理真正由董事会聘任,董事会应该设独立的董事,非股权董事,外部董事,才能真正发挥董事会的作用。除了董事会制,股东大会制,总经理聘任制之外,还有其它的一些规章制度。法人治理结构中还包括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加强财务管理
目前,仍有不少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有的企业仍沿用原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的各项制度,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完善的财务会计帐目。没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不利于企业的成本核算、资本运用、资产负债管理和财务预测等。也不利于社会融资。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为股份公司的企业,应建立和健全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融资管理机制。完善对中小企业也要执行计制度,加强财务会计监督管理。
(三)加强信息披露
中小企业要到交易所上市或到香港上市,必须加强信息披露。如何增强企业财务咨询的透明度,提高投资者信心,是必须加以认真对待的问题。目前,国内股票市场不景气,固然有许多原因,但与投资信息披露的不真实、不及时、不充分和不完善有一定关系。如国内普遍存在的关联交易,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使得利润指标严重失实;再如资产重组中的暗箱操作,不及时披露相关信息造成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利用内幕消息操纵股市的事例等。中小企业上市应避免这一前车之鉴。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小,具有较高的风险,要在内地或海外上市就必须严格遵守上市规则,及时、准确地披露信息,求得投资者的理解和信任,这样才能有效地驾驭资本市场为企业发展服务。
(四)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中国企业的发展,中国企业家的成功,必须注意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企业的精神和企业的力量,包括思想、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等。企业的发展不仅靠物质文明,也要有精神文明。一个企业能不能有很好的企业文化,是这个企业能不能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企业能不能团结向上重要标志。成功的企业都有很强的企业文化。中国企业处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所谓“企业文化断层”问题。我们过去有一套管理文化,有的管理文化很优秀,有些则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的文化,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企业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有些人还不知道什么是市场经济的文化,以为坑蒙拐骗就是市场经济的文化。实际上市场经济的文化的核心是公正、公平、公开、诚信。为什么我们出现了那么多的坑蒙拐骗现象呢?为什么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呢?从文化层次来看,就是适应市场经济的文化并没有真正形成。因此,一个企业的成功,一个企业家的成功,就要塑造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这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