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入门书看看什么书好

经济学入门读物哪本比较好?
我的图书馆
经济学入门读物哪本比较好?
【DanielQ的回答(216票)】:
我想向从来没有或很少接触过,但是想要牢固掌握当代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或者有志于读经济学类研究生的同学们推荐几本教材。它们未必是北美各大院校中最通用的,但与那些最通用的相比,这几本书更容易将你引向学习经济学的“正道”。
如果你仅仅想做一个业余爱好者,那么其他几个高票数回答或许更有帮助。
首先,你不需要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如果你的数学基础较差(没有学过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可以直接读这本入门:
Nicholson, Walter, and Christopher M. Snyder.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nd Its Application. Cengage Learning, 2009.
与此同时,补数学。下面这本书的前四个部分(1 到 13 章)是必读的:
Chiang, Alpha C., and Kevin Wainwright. Fundamental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Irwin/McGraw-Hill, 2005.
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中文版,而且翻译质量相当好:
蒋中一(作者),凯尔文·温赖特(作者),刘学(译者),顾佳峰(译者):《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然后,如果你已经读完了上面的两本书,或者你本身的数学基础较好,但是没有接受过任何经济学方面的训练,那么你需要读下面这一本来加强对微观经济理论的理解:
Nicholson, Walter, and Christopher M. Snyder. Microeconomic Theory: Basic Principles and Extensions. Cengage Learning, 2011.
以上三本书都有中文版,而且在网上还能找到相应的习题答案和讲解。
接着我要说说宏观这个大坑。对于初学者,国内和北美各大院校最喜欢推荐的是经典凯恩斯主义的教材,如:
Mankiw, N. Gregory. Macroeconomics. Worth Publishers, 2012.
Blanchard, Olivier, and David R. Johnson. Macroeconomics. Pearson, 2012.
这两本(尤其是后者)都是好书,而且都有中文版。但是如果你一学完微观就去读这个,你就会发现,宏观和微观几乎就是两个学科,讲两种语言。而当代的宏观研究,无论是新凯恩斯主义还是 RBC 其实都不是这样的。这也反映出了宏观的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学其实是脱节的(或者更严重点说,整个经济学的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就是脱节的)。对于这个问题,手边备有一本具有微观基础(micro-founded)的宏观教材似乎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比如我找到的这本:
Barro, Robert J. Ma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Cengage Learning, 2007.
最后,当你读完上述几本以后,如果还想继续满足自己的求知欲,那么请移步
同学的这个回答:。如果你对实证研究感兴趣,也可以移步我的另一个回答:。
以上。欢迎补充、指正。
【慧航的回答(8票)】:
当年读本科的时候,我也在纠结到底谁的微观写的比较好,谁的宏观写的比较好。
纠结了半天的结果是,都他妈读一遍!一遍不过瘾读两遍!
当年大一的时候,我是读了曼昆的英文版经济学原理就过了四级考试我会乱说?
【武震祖的回答(91票)】:
首先,使用范围比较广的几种教材中,不要看两本——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个人认为写的非常不好,严重不推荐,多有抄袭和错漏,意识形态影响严重。
另一个就是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很好的教材,不过对入门来说偏难,介于初级和中级之间了。
本来想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的,想想不妥,这本书的问题就在对受过经济学训练的人来说太简单,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又不适合来用当作休闲读物,毕竟还是教科书。
牛奶可乐魔鬼经济学等汗牛充栋的经普就算了,一是不成体系,二是难免失之严禁。(顺便说一句,这种非教材的经普,如果非要读,《一课经济学》才是首选,不过今天推荐的不是这本。)
还是推荐保罗海恩教授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更合适。本书的核心理念就是:经济学,是一种思维方式。所以全书作为经济学入门教科书,公式近乎没有,图表几乎全是线性的(在讲解需求供给和边际等概念的使用图并不是线性的不过也异常简单)
重点全在讲解一种『思维方式』,浅显,全面,有趣,精彩,深入浅出,体系完整,我没见过更好的经济学入门书了。作为经普,本书数一数二的,作为教材,可以名列前茅。当然,作为入门教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能排第二,第一当然就是萨缪尔森神的那两本了…不过今天都不推荐了~
下面贴一个一位知友和我讨论经济学入门教材时候的对话,能更清楚的说明我对这三本经典入门教材推荐程度——
Q: 我之前在别的答案看过别人学经济学的时候教材是萨繆尔森的,自己看曼昆的,加上你推荐的这本,我想知道这三本对于一个非经济学专业的人来说,有什么区别么?看得先后顺序是什么?可否告知一下?谢谢。
A:推荐书不看人需求就是耍流氓~首先我要知道的你的需求——你学习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
Q 我本身是学设计的,但是现在在一家买手店上班,我没有接触过市场营销和经济学的任何东西,我想系统看一些这类的书,一个是对我的工作可能有帮助,第二是对我自己本身也有提升。先谢谢你回答我~~
A:那我这么说吧~ 对经济学大一学生来说,入门最好的就是萨缪尔森的这两本《微观》《宏观》,体系全面,讲解详细,世界经济学教科书无出其右,30年来公认第一……但是问题也出在这,一来讲解太过详细,面面俱到的后果就是一上来就啃它难免让人望而生畏……运用的数学虽然不是很复杂只有高中水平稍高一点,但是涉及到思维上的转换也并不容易,没有老师带着这两本啃下来事倍功半,不算是——“受过经济学训练” 。
对工商管理金融学的学生来说,曼昆的更好,不是萨缪尔森神不好,而是这些商科学生在入门的时候更重要的是经济学思维方法的一个了解,后面有着更专业的管理学或者说金融学的专业课等着学呢,不到高端的时候,先入门就够用了~ 曼昆的书,比萨简单,不止讲解简单,体系也精简,看名字就知道,《经济学原理》,仅仅是讲解的原理的——别小看,原版书也有三斤沉呢~
保罗海恩的这本《经济学思维方式》在我看来,无疑使没有受过经济学思想的熏陶,不想受到数学和图表折磨的人的最佳入门书——这也是一些大学的经济学大一入门书和选修课教材~ 对你来说,你需要就是先接触一下社会学科的显学,元学科——经济学的大门,你以后不会在这门领域中深入下去,既不可能做学术,也不太可能进入一些投行券商这样的部门——你的职业规划不太可能是这方面,你需要的就是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开通经济学思维方式,拓展视野,看懂财经新闻,能参与基本的经济学讨论…… 那这本就是性价比最高的~你有时间有兴趣,可以继续看曼昆萨神,反而会加快效率~ 等你把这些书看透了,那你就有自己的理解了,后面的你是到此为止呢,还是继续啃中级,还是细分领域比如国际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你就有自己的想法了~
一孔之见,希望有帮助~
【梦想庭的回答(7票)】:
绝对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题主说的这本书我买过,纸张相当好,翻译也很不错,配图清晰。
但我要提醒的是,这本书仅供参考书使用。因为体系不完整,而且国外教材在编排逻辑上和国内教材很不一致,最好还需一本国内教材为主,辅之这本《经济学原理》。
【focout的回答(4票)】:
谢谢邀请。
作为非科班出身的人,我也不喜欢这些书,不好啃。我喜欢一些流行的薄本子,例如魔鬼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之类,或者茅于轼的《生活中的经济学》。你读完这些之后再去读曼昆的书,会觉得很舒服。
【朱尘的回答(6票)】:
窃以为,除《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以外的推荐,都是没有读过《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导致的
【赵升的回答(2票)】:
首先,请想好你学经济学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忽悠世界再忽悠自己,那么你完全可以找一本市面上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来装饰自己。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的话,我建议你读一下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再配合学习一下《政治经济学》的内容。
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是帮助你在比较中学习和了解经济学,而不是“偏听”,这也是社会科学学习的一个必经道路。
事实上,在我看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是基督教的哲学在经世致用方面的理解。马克思强调的人“共产社会”其实可以从西方经济学体系中完全竞争市场中推导出来——当“市面的产品变得无差异自然就需要人的欲望无差异”。
另外,有人会说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是中国人编写的,所以不够好,这里我不得不把在下面的回复贴出来。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学习经济学不是请客吃饭。
我印象中似乎是这本,似乎在翻译前记中有介绍这个典故,具体印象不深了。
看书不应该在看书之前就带个有色眼镜再去看,不要因为是中国出的,就下结论就比西方的扁。西方的教材有时候为了灌输一定的政治意图(比如最近三十年流行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也是避重就轻的。中国为了“批判”西方,有时候反而会把西方经济学的思想罗列得完整些,而且会给出这种思想的漏洞。高鸿业的书能配合一本西方经济学说史就基本很完美了。
最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这套书很不错。
【奇寂的回答(7票)】:
对于非科班的来说,简直是完美的经济学入门教材。
【时代之的回答(7票)】:
作为业余,或者不准备搞计量经济学之类的,就别玩数学了,那是个靠智商的活。一般来讲高中数学或者高数一就足够玩经济学了。
我一向以为离开政治学的经济学都是鳏夫,毕竟一直以来政治经济学都是连在一块说的,特别是宏观经济学,所以一定要学政治啊。
要系统入门,当然要推曼昆或者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原理》,宏观和微观一起的那种,一般是初级。单独的宏观经济学或者微观经济学一般是中级的,要注意看清。
主要注意经济学思维方式的训练,所以可以搭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本书,然后再看些接地气的《经济学家茶座》,用经济思维分析现实问题。
然后搭配一点《货币银行学》,毕竟这个和宏观经济关系也比较大。
以上就是打基础的了。等这些基础打好了,就可以涉猎各个经济学分支,比如行为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当然,再看点《经济学思想史》一类的,你就基本可以出师了。
【玄清少主的回答(4票)】:
一、曼昆《经济学原理》:传说中的经济学入门书。这本书对于初学经济的人来说,可以说是良师益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从开篇就从现实出发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没有宏远的政治目标,只是为了你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为什么写这本书,这本书怎么构成,怎么学习,无数的案例和新闻分析,前后各章不厌其烦地反复呼应。
二、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是货币银行学领域的经典著作,自十几年前引入中国,一直畅销不衰。最新的第8版较前一版有了较大的改动,但依然保留了作为最畅销货币银行学教材的基本优点,即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用基本经济学理论帮助学生理解金融市场结构、外汇市场、金融机构管理以及货币政策在经济中的作用等问题。
三、弗兰克·J·法博齐《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基础》:视角独特、操作性强。虽采用传统的章节安排,但将当今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的日常运作融入其中,全面介绍了存款机构、非存款金融中介机构、资产价格和利率的决定、政府债务市场等核心主题。本结构安排和主题顺序都是基于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各方反馈而构建的。逻辑性强。
四、斯蒂芬·A·罗斯《公司理财》:作者对公司理财课程的精髓进行了提炼,同时保留了传统的公司理财论以及现代理财方法,内容关注于公司理财的可信概念及其必要应用。作者将净现值视为指导公司理财的基本概念,并对这一原理做了整体的论述。文中所涵盖的每个主题都根植于估值之上,并且解释了特定的决策是如何影响估值的。
五、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相比曼昆,米什金等人的书,克鲁曼格的国际经济学只国际金融自成一派。内容深刻,但难度也比较大。但微积分应用较少,基本不存在。
六、约翰.C.赫尔《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品》:对金融衍生品市场中期权与期货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提供了大量业界事例。主要讲述了期货市场的运作机制、采用期货的对冲策略、远期及期货价格的确定、期权市场的运作过程、期权市场的运作过程、股票期权的性质、期权交易策略以及信用衍生产品、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希腊值及其运用、气候和能源与保险衍生产品等。
七、黄达《金融学》:我们金融学课本,推荐下。
【刘浩冉的回答(5票)】:
强力推荐王福重先生的 《人人都爱经济学》作为一个工科男,里面内容浅显易懂,而且有很多小例子帮助读者理解。
【忧郁台湾乌龟的回答(2票)】:
微经:Hal R. Varia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宏经:Robert Barrow, 应该就叫宏观经济学
范里安那本不建议读中译本
推荐原因:
1. 简洁,很多内容两三句话就解释清楚了,而且没有很多图
2. 和他自己的高微方法上是对接的
3. 虽然这个叫中级微经,但真心很好懂,比曼昆的绕口令、平迪克的实证数据好理解多了
4. 数学工具也用的不多,介于初级和中级之间吧,很多证明都是在附录里的
1. 用的模型少,并且和微经在方法论上一致
2. 不是凯恩斯主义的
和其他书的对比:
1. 曼昆:真心太啰嗦的,看完很费时间还没有一个好的框架
2. 平迪克:也啰嗦,实证用的太多
3. 高鸿业:没看过
4. 平新乔:感觉框架和范里安的差不多,数学工具似乎用的多一点,难一点点
1.Blanchard: 还不错,我们院长(袁志刚)似乎很推荐,但是我看了两章就把书借人的
趣味书籍:
李俊慧:经济学讲义,是对主流经济学方法和概念的一些解释和批判吧,比较生动
张五常:经济解释,卖柑者言,都挺有趣的
不推荐的书:
国富论,资本论:前者是经济学奠基之作,但经济学不是一门考啃老祖宗骨头的学科,国富论很多论点、方法都不被经济学认可的,可取之处也就在论述分工几章,可以和哈耶克的扩展秩序理论和布罗代尔的布罗代尔鈡罩结合起来看,已经偏向政治学社会学这一块儿了。而且斯密实在是太啰嗦了,不是研究经济史的看这个帮助不大。资本论基本和经济学没关系。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最好的经济学入门读物,尤其是对于非科班出身的对经济学有兴趣的人来说,应该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更倾向于讲授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而《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其中更多地强调了经济学思维,如何用经济学思维来分析问题。
【freyaFEI的回答(1票)】:
没人推荐罗伯特弗兰克的《宏观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原理》吗
虽然经济学的书读得不多 但是他的书值得一看
罗伯特弗兰克被誉为通俗经济学鼻祖
【穿梭梭的回答(1票)】: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1
【王小洋的回答(0票)】:
如果对于一点经济学理论接触也没有的话,那就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有过有点经济学原理的话,还是推荐看《国富论》。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曼昆。把前几个关于个人决策的经济学原理搞明白就算入门了(这本书的精华)。后面关于政府的都是在扯淡凑数呢。
【葛通的回答(0票)】:
<<经济解释>>带我入门。
我是零星读了曼昆+高鸿业+平新乔。。会做一些题目,也许训练不到位,当时没有很负责的老师指导,实在模棱两可,几乎忘光了。
然后读了张五常的<<经济解释>>,(无需过多基础)豁然入门,初窥需求理论、比较优势、资源流动、一般均衡门径。于宏观实无所得,师承广振,学得惭愧,他日知呼上答得不对的,必是所学不精。
入门之后,盐铁论、潜规则、血酬定则、林毅夫中国经济讲义,科斯变革中国,苏南模式浙江群狼齐鲁大象各种七七八八似是而非的讨论,由是有了自己一个相对系统的认识,至此,大概加一点数理训练就是一个合格本科生水平吧。
以上个人经历,愿有助益,已不知学经济何益。
【费墨的回答(0票)】:
微观经济学方面,个人认为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很不错,有基本数学基础的情况下用来作为入门教材应该不会吃力。
馆藏&6657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经济学入门的好书:《诡辩与真相》 : 经理人分享
经济学入门的好书:《诡辩与真相》
Managershare:经济学的书太多,其中错误的也太多、太深。对于那些还没入门的人来说,推荐一本入门的书极为重要。错误的观念和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就比牛皮癣还难治了。《诡辩与真相》作者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奥派代表人物,先后执教康奈尔、UCLA,自1980年以来在斯坦福大学任职。本书原名《基本经济学原理》,索维尔在书中通过大量鲜活、生动的现实案例,为读者揭示了一个个经济学现象背后的本质,通过数据、新闻报道为我们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包括价格机制、企业运作、投资与货币以及政府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的角色。其中,对价格管制的分析、资源开采以及政府职能等辨析,对普通人来说可谓醍醐灌顶、当头棒喝。我们特意从中摘取若干精华观点,以飨读者。1.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亏损与获利同等重要,因为在由价格进行调节的经济体中, 一旦资源在生产者所投入的地方没有发挥出更大的价值,那么他就将面临亏损甚至破产,生产者就只好停止用这些资源继续生产此种产品。这样一来,社会中资源浪费的现象就可以得到制止。2.虽然汽油在乡村和娱乐场所等地方因人们驾车的减少而存在过剩供应,在很多城市里其供应还是存在短缺,但由于价格管制的存在,使得汽油几乎或根本没有了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的动力,正是人为的低价造成了汽油的短缺现象。3.对于很多商品和服务来说,穷人往往最后付出的价格要比富人更多,因为通常在低收人地区,商品和服务传送的成本往往要高一些——更高保险费支出以及更高的犯罪率导致的更多的防范,最终,这些成本都通过更高的价格传递给当地的消费者。4.价格管制、补贴或替代价格的其他资源配置方式的效果,就是减少人们自我进行配置的动因,当医疗服务是免费的或得到政府大量补贴时,有点小毛病的人也要去看医生,而当政府通过实施灌溉计划对农民用水进行补贴 时,农民会选择种植一些需要进行大量灌溉的农作物,而如果他们需要自己来承担全部费用的话,这样的作物他们是绝不会种的。5.对于一个特定企业来说,有些事可能在规模较大的时候会做得更好,而其他事则可能在规模较小时会做得更好。但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学家所谓的“规模不经济”将超过规模经济的影响,当超过了某一限度之后,继续扩大规模对于企业是没有好处的。这就是为什么通常一个行业都是由大量的企业构成,而不是仅存在一个效率特别高的巨型垄断企业。6.同自由市场上的供求所决定的价格相比,人为提高的价格将产生更多供给、更少需求。最低工资法并不能使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就真的值那么多钱,因为当他们此时进入劳动市场时,他们要么就是失去已有的工作,要么就是无法找到新的工作,雇主也就不太可能会雇佣这个工人。7.在失业率较高的时期,政府减少每周工作时间的规定是以让更多的工人来分享工作机会,从而减少失业为理由的。但问题是,工作时间减少后,雇主每周支付的工资通常都还是和以前一样的,这也就意味着每小时的工资率上升了,于是受雇的工人的数量就会减少。8.石油勘探的成本是很高的,当越来越多的石油被人们发现后,这些成本就会累积起来,同时价格也会因为供求关系的作用而下降。这一过程最终将达到某个点,在某个地方进一步开采并加工出来的每桶石油的成本就会超过那个地方的每桶石油的现值,那么,再进一步进行勘探就不划算了——这也是为什么石油资源永远不会枯竭的原因。9.高工资谬论的关键错误在于将工资水平和劳动力成本混在了一起,然后又将劳动力成本与总成本混在了一起,用普通美国人工资20%的钱雇佣一个生产率只有普通美国工人15%的雇员,将增加你的劳动力成本。这些都说明低工资的国家是不可能以高工资国家的失业为代价来增加就业的。?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推荐到广播
60631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是日夏茗)
(精分病患者)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的入门书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