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老妈集团金家福乐润金集团是不是一家?润金和马云有关吗? 润金和马云合伙投资的这块地,是真的吗?

投资大佬都是哪里人? 他们和马云竟然来自一个地方
手机看热销基金排行分享
来源:投资界
,抢购高收益理财产品:详情咨询:400-166-1188
  沈南鹏:从成功创业者到顶尖投资人,他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出身于浙江海宁的沈南鹏是个“天才少年”,曾获全国数学竞赛冠军,大学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深造,毕业后投身华尔街。携程和如家的成功,让沈南鹏完成了一次巨大的人生飞跃。创业成功的沈南鹏感到,自己找到了能将人生价值最大化的新方向――职业投资人。2005年8月,沈南鹏与张帆一起成立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开始了他的风投生涯。
  沈南鹏是一个怎样的人?有过经典描述,他觉得沈南鹏像海里的鲨鱼和陆上的杜宾犬。鲨鱼只要闻到血腥味,就会不顾一切地冲过去;杜宾犬则体态优雅,但具有极大的耐力和速度,总是斗志昂扬。
  马云:哥是一个传奇,投资也相当给力
  当年在北京失败而归时,他在出租车上说:“一切得重头开启,失败了也无所谓,我至少把一个概念告诉了别人。我不成功,会有人成功,但首先一点,我希望中国人早点成功,不要再拖下去了。”回到杭州卷土重来、成就电商第一帝国巴巴,这是属于“造梦者”马云的故事。
  目前阿里的商业版图中包含了数十个行业、上百家公司,这些由马云或阿里所投资并购的公司,是其伸向各个行业的触角,不断织出庞大的关系网。马云一直在他的商业版图上建立商业秩序,树立新的商业规则。马云的投资风格也相当“霸气”,据说30亿以下的项目,是不入他眼的。一言不合买买买的背后,藏不住的是对整个互联网深度布局。
  龚虹嘉是(002415,)副董事长,在去年12月清科集团举办的投资界年会周上,他称海康威视赚得万倍回报后,要“洗脚上田”做个快乐的投资人,“薛蛮子是我很崇拜的快乐天使投资人,我是纠结痛苦的。”
  如何回应外界对于复星集团“有钱任性,全球买楼”的第一印象?在他看来,买楼绝不是复星集团成功的主要理由,“复星集团在端享受险资的低成本优势,在投资端聚焦健康和快乐时尚进行生态圈布局,并借助互联网开拓创新实力,在整体资产结构优化上进步巨大。”
  朱敏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传奇。他曾经在农村做了七年农民, 36岁考上斯坦福大学博士研究生,“我带着农民的味道匆忙忙到美国去,从来就没有想过我这辈子可以到美国去读博士。”2005年他创办赛伯乐中国投资基金,投资领域主要是基于互联网与IT技术下的现代服务业。
  他们过去曾叱咤十里洋场,是欧洲人口中的“东方犹太人”,是台湾商界眼中的“大陆之狼”。马云、沈南鹏、朱敏……这群典型的现代“浙商”,沿袭了传统浙商低调实干的精神,凭借其大格局、宽宏视野、丰富的人生阅历,在领域缔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高君&RF13786
相关阅读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评论<b data-type=
注: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金融界基金超市共2824只基金,全场购买手续费1折起!
股票型收益榜
混合型收益榜
金融界旗下基金交易平台
证监会授牌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资金同卡进出,银行加密保证
每日爆款 新手专享
新手专享12%约定借款利率
精选产品0费用存取,1元起投7&24小时随时取现,秒到账历史年化收益9%-17.75%500元起投,申购费1折6.0%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30 天可投金额 0 元7.5%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119 天可投金额 0 元6.0%年化收益投资期限 30 天可投金额 0 元
基金收益排行
最高收益TOP5
最低风险TOP5
最热销TOP5
24小时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排行共25110个阅读者,15条回复 |
发表时间: 09:33
马云究竟是不是给日本人做事的打工仔(图) &&
姜太公的小岛 发表在
华声论坛 .cn/forum-76-1.html
  图片来自网络
  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的钟声响起,世界人民纷纷开始认(购)“BABA”――喂,这种股票代码一定是故意的对不对……
  但是,在一片祥和气氛中,出现了一些脑洞大开的声音。
  这些声音表示:
  “马云,其实是一个为日本人打工的工作人。是中国人就转!”
  “阿里巴巴背后的真正老板是日本企业。是中国人就转!”
  “马云其实是日本人孙正义的傀儡。是中国人就转!”
  传言中的马云就是这样的形象
  为什么创始人不能是自己公司的最大股东
  首先,我们来看看阿里巴巴的股权结构。根据今年5月阿里巴巴发布的IPO招股书,阿里巴巴是这些公司和个人的:
  以机构持股来看,日本软银集团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持股比例达34.4%。美国雅虎第二,持股比例为22.5%。二者合计57%。
  而以个人持股来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持股比例仅为8.9%。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持股比例为3.6%,而阿里巴巴CEO陆兆禧、COO张勇等高管的持股比例均未超过1%。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
  因为公司不小心长得太大了……
  正经说,是这样的。正如大家所知,一个正常的大公司――比如阿里巴巴――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就是不断融资、利用巨额资本战胜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的过程。当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继续扩大再生产的时候,创始人通常很难以个人的能力完成这样的投入,这时候难免需要外来资金的投入。
  所以,2000年,阿里巴巴完成第二轮2500万美元融资,其中来自日本的软银一家即拿出2000万;第三轮投资中,软银再砸下6000万美元。
  而2005年8月,雅虎以10亿美元和中国资产,换取了阿里巴巴40%的股权。利用这笔资金,淘宝网和支付宝迅速做大。这些资本陆续奠定了阿里巴巴日后在中国互联网中的“江湖地位”。
  但钱不是白给的。通过这几场交易,马云及创始团队彻底让出了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的地位。截至2007年阿里巴巴旗下B2B业务上市之前,雅虎、软银分别持有阿里巴巴39%和29.3%的股权。
  马云试图改善这种情况。2012年,阿里巴巴引入国字头的新股东,出资76亿美元,却仅仅赎回了雅虎持有的20%左右的股权。从而,日本软银成为了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
  但是,阿里巴巴绝对不是日企
  虽然日本软银是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但跟阿里巴巴是日企还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
  因为,在阿里,公司的控制权依然是马云说了算,而不是第一大股东日本软银。
  为了在只拥有少部分股权的同时保证马云和创始团队的控制权,阿里巴巴提出了“合伙人制”的变通之法。
  阿里巴巴独创得这种“合伙人制”在某种意义上有点像传统的”双重股权结构”:它可以让一家公司的内部人士在公司上市之后也能维持对公司的控制权。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其实就是公司章程中设置的提名董事人选的特殊条款――由一批被称作“合伙人”的人,来提名董事会中的大多数董事人选,而不是按照持有股份比例分配董事提名权(合伙制的法律规定)。
  《华尔街日报》关于这一问题有如下报道:
  “阿里巴巴的大股东软银和雅虎不在合伙人里面,但是这两家公司已经批准了这项计划。即使股东们否决了提名的董事,合伙人仍可以继续提名,直到董事会主要由合伙人提名的人选构成。”
  阿里巴巴方案中的“合伙人”,并不像合伙企业中的合伙人一样,需要对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阿里巴巴内部是这样定义的:高度认同公司文化、加入公司至少5年的特定人士,被确认为合伙人――其实就是一批资深高管。
  换句话说,这批资深高管才能决定在阿里巴巴的事,而不是占股多的人。
  事实上,这也是阿里巴巴上市为何不选择自己熟悉的港交所,而远赴美国。港交所并不支持这种”合伙人制”,坚持要“一股一票”。所以,陆兆禧只能很诺囟乱痪洹敖裉斓南愀凼谐。孕滦似笠档闹卫斫峁勾葱拢剐枰奔溲芯亢拖保牌谙愀凵鲜小
  看在马云及其团队如此费尽心思去保证对阿里巴巴的控制权的份上,你还好意思说阿里巴巴是一家日本企业吗?还好意思吗?
  除了阿里巴巴,还有哪些公司惨遭误读?
  比如,百度。
  百度的股东名单里就有长长的一串英文名字。除了美国的德丰杰公司,主要股东还有Integrity Partners、Peninsula Capital Fund,以及大名鼎鼎的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其中,德丰杰是百度公司的最大股东,一直到今天仍持有1/4左右的股份,超过李彦宏夫妇股份之和。难道百度就是一个外国公司?
  再比如,腾讯。
  2000年左右,IDG和李泽楷的盈科数码以各占腾讯20%股份的代价投资了220万美元。马化腾及其团队持股60%。2001年6月,盈科以126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所持有的20%腾讯股权悉数出售给隶属于南非最大传媒集团Naspers的MIH集团。
  到2003年8月,IDG分两次将腾讯股权分别出售给MIH和腾讯管理层,MIH成为腾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30%。而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和副总裁张志东的股份加起来不到15%。这么说,腾讯其实是一家南非企业?
  没关系,壹读君祖传手艺修复三观。在美国上市的百度实行AB股制度(双重股权结构):A股向公众发售,可以分红但表决权低;B股面向创始人和管理层,拥有A股十倍的表决权,但却不能分红。不用说,李彦宏的股份大多是B股。这样的股权设置不但能保证李彦宏夫妇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还能防止竞争对手的恶意收购。
  马化腾则更为轻松。MIH与腾讯创业团队显然经过一番良好的协商,即便在MIH短暂控股的时期,腾讯的具体经营管理还是由马化腾等主要创办人负责,MIH派出的两名外籍非执行董事并未参与腾讯公司的具体管理事务。
  当然以上情况只跟股权结构有关,万一马云、李彦宏、马化腾决定移民……那可不关壹读君的事。
  好了,现在你可以把这篇文章转到你的朋友圈,顺便鄙视一下那些转发过“阿里是日企”这类帖子的人。
[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13 于
09:46 编辑]【恭喜,该文被华声论坛首页选录,特奖励花生2,玫瑰2。请查收!~】
本帖助威记录
比这精彩的帖子还有木有
总计:魅力1点
回复时间: 10:08
¥0.5的思维不能有,马云即使是,那又怎么样?还不是被逼的!想当年多少有钱的国人能给民营公司投资,有吗?更何况高高在上的国资呢?马云也是投靠无门啊!人家艰难的时候不闻不问甚至落井下石,人家挣钱了,眼红了?
----------------------------------------------难得聪明
回复时间: 12:42
谁上市谁首富谁破产谁跳楼一概不关心,房价跌多少啦
回复时间: 21:07
是当年没有国内资金给马云投资才造成目前的现状
----------------------------------------------自己是我,可我却不止是自己。
回复时间: 00:20
马云是帅哥乎?答案曰:非也非也.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马云乃富哥也.
回复时间: 08:24
回复时间: 08:40
  问题是阿里巴巴确实给日本人分红了。这就是纠结的地方。中日矛盾不可调和。
回复时间: 13:21
我也来为盖楼事业添砖加瓦
----------------------------------------------老。子误吃了一瓶“乌鸡白凤丸”。这下可好,每个月都要流几天的鼻血。
回复时间: 17:39
我是个看贴回贴的人!
----------------------------------------------踏遍青楼人未老,请用汇仁肾宝。
回复时间: 17:22
大家好好讨论一下,真不错
----------------------------------------------天马流星拳――庐山升龙霸――凤翼天翔――钻石星尘――星云锁链――还不死的话请留言。
回复时间: 01:37
哪国人最后分钱多,就是哪国人的,公司是不是本国的根本就不重要懂么?最后的利益才是重点!二战期间日本占了中国东三省,东三省人多吧,是土地是中国人的,但是谁得的利益最多?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不用我说吧?所以土地是不是你的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l控制着这片土地的资源,公司也一样,谁控制着股份最多就是谁的,就算公司是你的又如何?也是然并卵吧?分红的时候大头不还是外国人的么!就像公司经理一样也就是一个给别人打工的,后面还有董事呢。
回复时间: 12:39
楼主,你站出来,你要不是阿里的水军,就是汉奸,明明是给日本人赚钱,马云控制有什么用???再怎麽控制也是不停地云钱给日本人用。。阿里一年赚几百亿,一半以上给了日本人像你这种人为了一点私利,在这里为日本人说话,不是汉奸是什么??你还让人转发,还鄙视别人,不管说阿里是日企对不对,人家也是为了国人的利益,像你这种人就该死!!!!
回复时间: 16:24
客观的说马云再给日本人挣钱也没错!但是不要忘了国内又不是只有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再给日本人挣钱,更何况马云也在努力改变这种状态,谁愿意把挣到的钱送给日本人,但是造成现在的局面不正是国内的那群人吗?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打压与他们意见相否的企业!!!这种不把血吸完就不前进的方式,造成的是国内与国外各方面的差异,并且是以十几年到几十年不等的差异!阿里巴巴与其说它是在给日本人挣钱倒不如说它是在借日本人的钱发展自己,并有朝一日甩掉日本人!虽然现在日本人看起来有些尾大不掉!马云投资的这家公司上市前分光利润,这样真的好吗?|时尚|野马|服装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作者:高远山来源:野马财经...... 颇具竞争力的盈利水平,数倍于同行的资金效率,平稳、健康的负债状况,再加上马云旗下的云锋基金入股,以及杨幂、林志玲、那英、倪妮等明星的青睐……正在IPO的地素时尚,似乎全身贴满了“赶快买买买”五个大字。地素时尚旗下主要有“D AZ ZLE”、“DIAMOND DAZZLE”和“d’zzit”三大核心品牌,定位于中高端女装市场,杨幂、那英、倪妮等明星都曾穿过它家的衣服。然而,这家在招股书中自诩为“成长”阶段的公司,收入与净利润却连续3年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下滑。更令人疑惑的是,上市前三年,地素时尚将最近三年赚的绝大部分钱都分红给了股东,而非投入公司的发展。会计入门教材上都明确写着:成长期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企业保持较高成长率和扩产计划,资金容易短缺。哪来那么多闲钱分红的?所以,此次上市融资,地素时尚到底是真心谋求发展,还是另有所图?光鲜的外表——业绩靓丽,明星环绕近日,证监会通过了地素时尚的IPO审核,野马财经注意到,这家女装公司近年来的业绩表现不可谓不亮眼。 从上图可以看出,地素时尚2016年净资产收益率(下称“ROE”)为61.26%,相比之下,A股类似服装企业ROE仅仅在10%左右。这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讲,ROE反映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在15%以上的,就能算非常好的投资标的了,要知道,剔除两桶油及金融企业的“拖累”后,2016年A股公司平均ROE仅为7.8%,61.26%这个数字,足以另投资者为之疯狂。当然,ROE也并非越高越好,将其进一步细分,可以看出它是由三个指标的乘积得来。其中,“营业净利润率”越高,说明商品越受欢迎,附加值高;“总资产周转率高”,表明企业的商品卖得快,资金回笼得快,能够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情;至于“权益乘数”,是由总资产除以净资产得来,换句话说,即“财务杠杆”。杠杆太低,说明企业效率不行,太高,又表面企业债务过高,跑得太快,容易摔跟头。所以,分析一家企业ROE的时候,还需要同时观察以上三个指标。前两个指标基本可以视为越大越好,最后一个“权益乘数”则是太高太低都不行。那么地素时尚怎样呢,公司2016年营业净利润率28.76%,A股同行基本都在20%一下;总资产周转率137.08%,同行能达到80%的都很少;权益乘数1.55,和行业水平差不多。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份近乎“完美”的数据。而且,除了财务数据靓丽外,地素时尚还得到了马云爸爸真金白银的支持,以及绝对一线明星杨幂、那英等人的认同。例如,马云旗下云锋基金是地素时尚第三大股东,基金创始人之一虞锋还担任着地素时尚董事。有趣的是,云锋基金投资对象中,还包括(002269.SZ)和(002029.SZ)。更令人诧异的是,地素时尚实际控制人为马瑞敏,其通过上海云锋新呈投资中心投资了蚂蚁金服。貌似,两人不止都姓马,关系还匪浅…难道还有什么其它关系吗?有知道情况的大神欢迎在文末评论区爆料! 野马财经注意到,作为一家坚持走中高端路线的品牌女装企业,地素时尚不仅在资本圈有“明星”股东助力,在时尚圈,身着过公司品牌服装的美女明星更是不胜枚举。为了迎合产品定位及加强推广,地素时尚先后邀请过林志玲、杨幂、宋佳、吴莫愁、妮娜·杜波夫(Nina Dobrev)、倪妮、何穗等国内外时尚名人,在各类时尚活动中穿着公司品牌服装持续曝光。暗藏的隐忧——过季商品余额不断增长自身财务数据过硬,又有明星股东及明星用户,刚刚IPO过会的地素时尚似乎是A股市场不可多得的好股,然而,野马财经却发现了一些蹊跷。在反馈意见里,证监会提到了报告期过季商品余额不断增长的问题,并让发行人说明对各品牌库存商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情况,以及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理由和依据。野马财经查阅招股书也发现,最近三年,地素股份过季商品余额确实在不断增长。地素股份在报告期内(2014年、2015年、2016年)的库存商品金额分别为15047.99万元、18333.94万元和18956.4万元。其中,以过季商品余额最为显眼,过季商品余额为10592.55万元、15049.03万元和18758.68万元,占比分别为57.14%、67.30%和73.82%。
此外,地素股份也在风险提示中也表示,会存在存货跌价的风险。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以投资者身份就存货问题致电地素股份,对方表示一切以披露的招股书为主。而招股书显示,2014年末、2015年末和2016年末,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分别为3,489.01万元、4,027.93万元和6,455.92万元,占当年存货账面余额的比例分别为15.15%、14.95%和21.73%。存货占用了营运资金,如果存货规模过大,会降低公司运营效率。如果公司未能准确把握流行趋势,导致产品滞销并产生跌价风险,将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当然,公司对这部分商品也进行了计提。如果说,2016年春夏款以及2015年秋冬款属于正常库存,其余的近2亿元的衣服在仓库每滞留一天都意味着贬值。这足以让每一个服装业老板越发得糟心。这样的衣服,留在仓库里,多一天,价格就下滑一点。这并不只是某一家企业面临的现状,凡客诚品、森马、,大部分服装企业正在遭遇一场庞大的“库存战”。对服装企业来说,这些过季的商品,正在不断贬值中。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曾经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服装行业和其他行业并不相同,服装很容易过季,很难做到其他行业的“零库存”,也正因为如此,库存是服装企业最大的难题,解决十分不易,现金流很容易被压垮。此前,就出现过有服装企业IPO未能通过,普遍猜测的原因就是存货周转率过低导致销售风险以及财务风险被急剧放大。事实上,最近两年,商场里品牌服饰打折力度越来越大,打折区域也在扩张。有商场的相关负责人对野马财经表示,商场会定期推出一些区域,让商品来进行商品的促销,一方面是拉升销量,一方面也是为了处理这些品牌服饰的库存。高库存问题近一两年最让服装行业头疼,如果把目前全国库存的服装拿出来来卖,只怕三年都卖不完。要解决这些衣服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降价销售,事实上,打折促销甩库存是服装家纺公司对过季商品普遍的处理方式,但是这种方法也会使公司的毛利率降低。服装行业人士张晓敏认为,服装行业本身门槛较低,鱼龙混杂,很多公司并不具备上市的核心竞争力,缺乏业绩持续增长的后劲;此外,品牌服装的核心竞争力更多是软实力,很难从经营数据中全面体现,这也给监管部门判断其价值增加了难度。钱去哪儿了——IPO到底是为了什么?除了过季商品暗藏隐忧外,地素时尚还有一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钱。在招股书中,地素时尚称自己是一家处于“成长”阶段的公司,上市融资也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这句话看起来没毛病,毕竟人家财务数据那么好,把钱交给它应该放心。然而,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首先,地素时尚自诩为一家“成长”中的公司,但从近三年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都似乎处在了一个瓶颈期,甚至营业收入还出现了下滑。 众所周知,判断一家“成长性”公司的潜力,看的是营收增长率,例如京东,如果京东营收增长停滞,你还敢买吗? 截图来源:招股说明书2014年至2016年,地素时尚筹资活动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98亿元、-3.67亿元、-4.52亿元,并且,公司没有银行借款及其它债务需要偿还,这些钱全部分给了股东。相比之下,这三年地素时尚的净利润分别为4.62亿元、5.03亿元以及5.22亿元。也就是说,IPO前三年,自称处于“成长阶段”的地素时尚将绝大部分利润全部分给了股东,而非投入公司发展,然后告诉大家,希望通过上市融资来进行发展…散户,永远是冤大头咯?对此,会计师李芸向野马财经表示,如果管理层真正想公司好好发展,在企业成长阶段就将绝大部分利润进行分红显然是不合理的,毕竟注册会计师培训教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第二章就明明白白写着这一句话:成长期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企业保持较高成长率和扩产计划,资金容易短缺。而地素时尚在回复野马财经时,则以、为例,称“保持正常经营活动的资金需要又采取灵活的股利分配政策,正是国内优秀上市公司的通行做法,这也是中国证监会所鼓励的,而非上市公司进行分红的典型有华为公司等”。的确,无论是从财务数据看,或是以公司自比格力电器、招商银行、华为公司来看,地素时尚都应该是一家成熟企业,但为何要将自己算在“成长”企业里呢,毕竟IPO《招股书》教材里还有这样一句话:进入成熟阶段后,投资回报率会逐渐下降。对此,地素时尚同时强调,分红的能力是衡量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至于未来倘若能成功上市,有了大批散户股东之后,是否还会像之前一样,将绝大部分利润(70%左右)进行分红,地素时尚则表示,将严格履行招股说明书的承诺对所有股东进行分红。野马财经梳理,招股书在“未来三年股利分配规划”栏目下有这样两句话:1、未来三年是公司的重要发展时期,公司将在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每年向股东现金分配股利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10%。2、考虑到目前公司所处阶段属成长期,且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尚未完成,未来仍存在重大资金支出的安排,因此,目前公司进行利润分配时,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应达到20%。承诺归承诺,花红归花红,公司究竟舍得不舍得分呢?可以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此文为野马财经原创稿件,转载须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野马财经是专注于金融创新报道的新媒体,涉及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等领域,致力于成为财经金融领域领先的新媒体机构。
热门推荐APP专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宁金润集团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