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乡镇经济调研报告得到发展可以调研哪些方面

您现在的位置: >>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 乡镇发展调研报告
乡镇发展调研报告
来源: 时间:
【乡镇发展调研报告】关于农村发展调查报告前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一直是国家建设的重点,农村的发展水平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繁荣的水平。可是当下农 村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了许多的问题。我在水西村的 6 天生活中看到了 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关键 农村 生活水平 质量 文化程度 教育 医疗设施一、 农民的生活现状在水西村,随着农民生活的提高,他们开始大量建造新宅,由于 他们只盖新房,不拆旧房,形成了“空心村”现象。村庄建设由于缺乏规划,造成农民房屋分布杂乱无章。这给新农 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浪费大量土地。土地 是农民的生存之本,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在农村,一边 是农民建新不拆旧的比例高居不下,土地被闲置,另一边,不少农民 出现“无处建房”的现象,致使土地管理被迫以有限的耕地指标中 切除一部分用于建房。二是制约了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善。“晴天尘土飞 扬,雨天污水横流,村落粪便成堆,夏天蚊蝇成群” 环境“脏、乱、 , 差”问题十分严重,影响农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生活比较乏味单调,其余空闲时间多,除了聚在一起打下牌,闲 情聊聊天之外没多余的其他娱乐, 而且很多居民反映到周围娱乐 设施过少,这也是他们空闲的很大因素。二、 农村的教育问题 1) 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是文盲或半文盲。对农业的管理方面缺 乏科学的方法, 但又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学习必要的技术 知识。2) 90%的农民没有参加过农业技能,无法对农业生产的农业 结构做出科学的调整,以及很少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3) 农民对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情况不了解, 希望国家能扩大对农村 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和范围。4) 现在农村青年大多数为初中水平,这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但村中上高中的人数急剧下降,有极少数人接受高等教育。造成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力度远 5) 大多数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远不够,使许多孩子在内心封闭,行为怪癖。很多家长为 了弥补自己对孩子的关爱,给孩子大量的零用钱,由于他们缺 乏自控能力,从而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且很多孩子由于 缺乏严格的教育、管教,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师资队伍不稳定,农村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地区教师待遇 普遍低,有的地区甚至连教师的工资也不能保障,加上他们缺 乏进修和专业发展的机会,农村教师也加入了人才流动的大 潮。这使本来就虚弱不堪的农村教育雪上加霜。其次,农村中 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由于农村教育工作环境差,教师 待遇低,业务培训少,许多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 达地区。再次,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由于历史的原因 和当前的实际, 农村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大都是过去的老教 师,他们由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身体偏差、真正有益的业 务培训少,这样的教师队伍构成严重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6) 农村教育的收费问题也比较混乱,据村民反映,以前的小学教 育收费居然还比现在的义务教育收费明显的要少, 农村的教育 收费混乱,学杂费不断以各种名义去收取,让农民工对此感到 负担压力大。三、 农村医疗设施目前水西村以及村落附近难以发现一间医疗地点, 由于离医疗点 较远,村民们都形成了小病不去治的现象,得了大病就只有求组于江 湖郎中和一些本地的“土医生”高贵的医药费使得很多农民不敢看病, 人们是“小病不用看” “大病没钱看” “小病等着好,大病等着死” “小病 , , , 挨,大病扛,小病拖成大病。”另外该村在社保等福利问题上仍然存在 很大的问题。其中,由于农村家庭经济上比较困难,很少村民购买社 保或购买最低价的社保,社保普及率低。由于社保不普及,使得很多 退休的老年人在生活上没有得到相应的帮助,生活比较困难。调研调研总结:通过这次深入农村的实践调查,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基于以上的调查报告,觉得农村农民工的生活还有待一定 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存在问题严重的还是对于小孩的教育和村民的医 疗保障这方面,政府可以在师资方面加重些力度,培养一支强有力的 队伍,给孩子们一片可学的天堂,也让家长们可以看到未来和希望。目前, 国家对“三农”政策也是十分的重视和关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农民工也能过上更好的生活。邱璇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乡镇发展调研报告】发展乡镇经济调研报告近年来,大力发展以“乡镇增财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 入”为重点的乡镇经济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这是因为乡镇经济是 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 个重要环节。而乡镇经济最能激发基层的活力和创造力,对推进 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发展乡镇经济的重要意义 1.乡镇经济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引擎与支撑。发展乡镇经 济要站在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 认识和理解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乡镇经济的发 展是乡镇范围内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水平。致富农民、繁荣农村就要依靠乡镇经济的带动,做大做强 乡镇经济,才能够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而提升农村产 业化水平,推进城镇化进程。2.乡镇经济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小城 镇建设将是我国目前二元体制结构改变的交汇点与平衡点, 改变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格局,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是乡镇经济 的发展的趋势。而乡镇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会缓解社会就业压 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生活,扩大经济辐射面,从而- 1 - 有力的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3.乡镇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县域经济的运行。乡镇经济是 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丰富的发展资源和发展空间, 具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潜力巨大,通过生产要素 的不断聚集、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将影响整个 经济的运行。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同时,县 域经济的发展会使周边乡镇迅速成为其中心城市的卫星小城, 带 动它的全面发展,进而整个经济的互动会愈发明显。二、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瓶颈。一是缺工业用地, 有的大项目 无法落户;二是缺优秀人才,各行各业缺领军人物,有的企业老 板缺乏社会责任感;三是缺稳定且充满活力的乡镇干部队伍,尤 其是搞经济工作的人太少;四是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些 地方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五是机构改革中出现 了管理“梗阻”,新的条块分割,使乡政府职能弱化,成了政治 上的空架子,经济上的空壳子,无权无钱,使得调控、协调能力 变弱,难以担负起组织乡镇经济发展的重任。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二、三产业严重滞后。乡镇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投入一直不足, 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犹如杯水车 薪。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很难对 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也大幅下降。农业产品加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不高。乡镇的- 2 - 工业建设起点不高、层次较低,技术水平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 层次技术为主, 经济超常规发展主要是依靠增加投入和铺设新摊 子,实行的是外延式扩张,缺乏对传统产业改造和辐射能力,对 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不十分明显。农村生产力发展 水平低,人均收入少,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市场取向改革不 到位以及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和开放的非均衡的发展也是导致农 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3.对发展乡镇经济的认识不清。有些乡镇的党政领导缺 乏对乡镇经济的整体认识,认为发展经济是省市区(县)各级领 导的事情,自己所处的乡镇区域小,招商引资困难,能够把目前 的乡镇企业保持现状,不让其迁走或破产就是行了。乡镇企业绝 大多数为私营企业,一般是本地人投资或借资兴建。私营企业主 多是农民,思进心不强,加之整体素质较低,企业管理水平和市 场洞察能力使其不能做大做强。此外, 农民种地, 农资价格偏高, 收入也不多,虽然近几年政府给种粮补贴,但很难改变农业整体 收入低的现状。大多数农民宁愿取得较小的土地收益,也不愿意 流转自己的土地,思想上是小农意识作祟,认为土地是自己的, 纵使无力耕种也不愿让给他人经营。4.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认识不足。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主要 表现在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治、社会和舆论环境。但 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在土地使用、项目审批、工商税费等方面由 于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而民营经济的- 3 - 目标本身具有趋利性,个别的企业在成长初期,为了发展会偷税 漏税, 尤其是法制不健全时,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短期化行为, 甚至是违法乱纪行为。对民营企业缺乏必要的监管,势必会导致 恶性循环,民营企业局限于“小打小闹”,很难发展壮大,不能 真正发挥民营企业拉动乡镇经济发展的作用。三、发展乡镇经济的策略 1.以招商引资为突破, 破解乡镇特色经济发展资金难题。乡 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是要加大投入。在乡级财政实力薄弱、资 本积累困难、政府投资困难的情况下,要把推进乡镇经济发展的 突破口放在招商引资、启动民资和项目建设上来,招商引资是最 为有力的依托。要优化经济环境,把握招商引资的主动权。一是 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可采取土地入股方式,来吸引企业的进入; 二是完善招商引资措施,大力推介乡镇的地理位Z优势、交通发 达优势、土地资源优势、投资环境优势,降低“门槛”,放弃眼 前利益,谋求长远利益;三是坚持发展规模型企业和质量效益型 企业并举,形成“大中小结合、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格局, 逐步建立“投资-回收-积累-再投资”的良性运作机制,培育 新的增长极。2.以现代农业建设为抓手, 破解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难题。深 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主要做到“三抓”。一抓基地建设,“突出 特色、壮大规模、集中连片、整体开发”优化品种结构,壮大规 模。二抓示范点建设,集中建设一批农业专业化生产示范基地,- 4 -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三抓科技,继续加大农业实用技 术推广力度, 实施 “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 3.以农业结构调整主线, 破解产业结构单一的难题。按照高 起点规划、 高标准建设、 高水平管理的要求, 合理调整产业布局, 优化农业结构,拓展发展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 Z,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 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培 育壮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 势农产品,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探索“多业并举”的发展模 式,实现增值增效。种植业向优质化、集约化发展,养殖业向规 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二、三产业向观光型、效益型发展。农业结构调整要重点突出本乡镇发展的特色和优势, 努力实现由 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4.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着力点, 破解农民增收难的难题。农 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也是促进农村环境 田园化重要载体。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业外延 增值。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首要的是抓龙头企业,建原料基地, 之后是用发展工业理念提升传统农业。以为依托, 以专业村、 专业合作社、专业户为主体,以服务为纽带,合理布局并建设农 产品生产基地,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龙头企 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的结合,形成“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 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品牌化”。农业产业化经营,- 5 - 会促进农村分工分业,同时提升农产品增值空间。5.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契机, 破解农民知识化难题。农 民要富裕必须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 这样不仅可 以增加外出务工农民的收入,而且可以促进本地区的土地流转, 提高土地收益。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 移就业的能力,加大农村劳动力输出力度。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和 信息网络,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 法权益, 引导乡镇、 中心集镇附近的农民率先从土地上脱离出来, 使更多农民在输转中实现劳务移民。四、发展乡镇经济应重点把握的几个方面 1.农业集约化发展是必然趋势。由于小农经济存在缺乏大规 模公共设施建设能力、无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高 成本、低收入、阻碍技术进步等等弊端,它的必然结果是两极分 化和土地兼并。而发展现代农业是个动态的概念,现代化水平的 提高,对农业集约化水平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调查显示,74% 的村干部和农民认为有必要健全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随着农村 经济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 各地农村已经自发地出现了一大 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涵盖了农村的各个领域,包括生产经营, 加工,技术服务等等。因此,发展乡镇经济就要不断探索集 约化发展之路。2.农产品深加工是主要发展方向。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与市场 连接的重要纽带,是农产品商品化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同时也- 6 - 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确定发展方 向和目标,按照各自的经济实力确定起步水平,制定发展规划。生产过程和产品向标准化,加工生产和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 向发展,加大农业支撑的保护力度,以此带动农业附加产值产出 效益的能力。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原则。目前,我国自然环境承载力 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耕地、草地等主要农 业资源不断减少,严重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要转变农 业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发展,就要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保 证数量、注重质量追求社会效益室外发展方式;由单一农业功能 转变为多元化的农业功能;由牺牲环境、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 式转变为“绿色”节约型、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加快乡镇经济发展要以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城乡一体化为重 点,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坚持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创新乡镇经济发展机制,增强发展活 力,促进乡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7 -
【乡镇发展调研报告】关于小马屯村农村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小马屯村农村发展的调研报告 小马屯村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 08 级烟草 2 班 张磊、周艳青、李静超、宋行、和兴辉、赵辛章 2010 年 7 月 29 日,烟草学院“百村千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正式展开。受省委农村办的委托,参与实践的大学生深入到农村中, 以便更加了解三农问题。我们的调查对象是位于安阳市文峰区高新 园的小马屯村,我们在 29 日下午到达这里,采取问卷调查与村干部 座谈的方式分别对 10 户农民和村支书做了调查。此次调查以“心系 农民增收,关注小马屯村发展”为主题,了解了该村农民增收所遇到 的阻碍和如何促进农村发展的诸多措施。坚持四个重在,重在持续、 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在调查后,我们分析出了 小马屯村在发展程度上有待提高,还在摸索中前进的结论。一 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一)地理位置 小马屯村离县城 7 公里, 离市集 3 公里;离最近集市 3 公里。(二)所占面积 (二)所占面积 全村总面积 25 平方公里,全部为平原。(三)耕地面积 (三)耕地面积 在农业用地方面, 该村耕地总面积是 1120 亩, 粮食地占有百分 百,以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1- (四)本村人口 (四)本村人口 全村共 300 户,总人口为 900 人,其中男性 440 人,65 岁以 上或病残丧失劳动力的有 96 人。劳动力总数 600,外出务工跟在本 村务农各占一半,村民收入基本靠这两项。(五)土地流转 (五)土地流转 在土地流转方面,已经流转 300 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26.8, 主要去向是其他方面。(六)新农村建设方面 (六)新农村建设方面 小马屯村完成了村庄的规划,以建新房环境整治为主的村庄整 治工作已经开展。文化体育建设也已经完成,包括图书室卫生室的 设立,活动中心篮球场等设施的完善,建立村垃圾集中处理的机制, 统一处理生活污水等。二 收支状况 村经济总收入 300 万元,其中农业创收 290 万元。村集体收支 结余,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 5000 元。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村民男性劳动力多数在周边城区打散工,每天有 元收入, 1 村民男性劳动力多数在周边城区打散工,每天有 50 元收入, 但不是很稳定。不是很稳定。家庭剩余人口在家务农,把大部分粮食作物卖给商贩 把大部分粮食作物卖给商贩从而获 2 家庭剩余人口在家务农,把大部分粮食作物卖给商贩从而获 得一部分收入。-2- 3 其余小部分的收入来自政府补助,如粮食补助每年 120 元/ 人。村民 09 年家庭总收入不一,有一定悬殊,低的有 1 万元,高的 有 15 万元。三 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做法 (一)土地占用获得补偿款 小马屯村位于安阳市文峰区高新产业开发园,新型区域初具规 模,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商品房、住房矗立于此,鳞次栉比。不 少的办公楼也建在这里,因此潜力很大。跟村支书交谈时, 他告诉我们农民从建设楼房的占用土地中得到了一些补偿,也适当 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二)农民主要增收途径;村委会为村民干实事,创造良好环 (二)农民主要增收途径;村委会为村民干实事,创造良好环 农民 境 村民部分在临近一些建材市场等劳动力大量需求的场所打工, 还有的去外地做生意、收废品,这是他们目前增收的主要途径。村 委会也努力工作,为民解忧,村集体出资硬化了村内的 50的道路, 方便了村民的来往。还修建了图书室,可使农民汲取到文化知识, 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四 主要经验启示(一)利用邻近大学的优势,利用商业头脑去发掘商机 我们进行入户访问时,村民提到位于安阳师范学院附近的一个-3- 村庄时发出极大的羡慕之情。原来,那个村的村民将闲置的房屋租 赁出去给学生,工作人员,每年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而且 在学校周围开了商店、饭店,有着巨大的消费人群。相比下,那个 村的富裕程度还是很高的。这给了大家一个启示,将消费人群设定 为学生和学校工作人员,涉及饮食、住宿、日常生活用品等种类的 商机孕育在大家的头脑中。但是,此想法的施行还需政府的支持, 因为小马屯村距离师院不算近,况且两地没有公共交通工具,这也 是村民失望的原因。(二)身处产业开发区,潜力无限,创办企业或与工厂合作 高新区今后应该是工厂的集聚区, 周边已有不少规划好的厂区。小马屯村已经积攒了一些经验,比如村集体可腾出部分场地给厂区 使用,从而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除此之外还能加大本村村民的就 业机会。当然还是可以启发大家,利用政府优惠政策,自己创办企 业,打造小马屯村的龙头企业,重在提升本村的发展,达到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使农业不再是农村唯一的收入来源。五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走访农户调查,我们发现了小马屯村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 问题,试图深究根源,探索其存在的原因。1 产业结构模式单一 本村以农业生产为主,林、畜牧、渔业发展程度很弱,几乎没 有农户从事。究其原因,地理环境限制了副业的发展,小马屯村地-4- 处平原,没有大型的鱼塘和大块空地去放养动物。此外从交谈中我 们得知,畜牧渔业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相比于传统的 种地,操作起来很是麻烦,农民还希望利用闲散时间去打工挣钱。2 农业种植模式传统 种植作物类别为小麦、玉米。满足自家需要即可,花生、芝麻 等油料作物和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很小。土地基本都是自己 来耕作,个别农户出租土地,转出价为 400 元/亩。3 科技兴农投入不够 既然农业生产是其主要收入来源,那么就应该加大重视,改善 作物土壤、使用优良品种,科技种田的意识要普遍。然而村民告诉 我们,一般作物出现病虫害解决的办法经常是听天由命,好点的向 有经验的农民请教,即便这种做法也是不能有效抗击作物病害。因 此,村委会应积极联系当地农林部门,让专家进行科技指导,解决 农民在田间地头遇到的麻烦,那样在农业的生产上才能有更好的收 成。村民也希望得到这类帮助,与此同时,自己还要在种植中摸索 出来作物长势好的秘诀。4 基础设施不完善,节能措施不到位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如修筑乡村公路,架设乡村电网,建 立自来水供应系统和广播电视接收、发送装置等,投资规模一般不 大,投资较为分散,与主要为城市服务的基础设施项目相比,具有 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特点,使用的物质 投入以国内生产为主,对国内需求的直接刺激作用更为明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能够在农村地区创造出许多就业机会,-5- 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是农村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前提 条件。② 农村发展的全面性是指不仅在收入上实现跨越,也要在村基 础设施建设中取得一定的成果。走在小马屯村的道路上,整洁平整, 路边设立的垃圾收集场所,避免了乱丢垃圾的破坏村容的现象。但 是,从国际资源匮乏引起的诸多问题上考虑,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可 持续是国家上下要倡导的理念。现在在农村,沼气池的使用达到了 节能减排的要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马屯村应坚持四个重在的 重在持续,倡导使用沼气节能设施,从以往经验来看,可以节省大 量的能源消耗,美化环境。现在都在搞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后, 其配套的基础设施也要到位,例如下水道、有线电视覆盖等,政府 要多从农民日常生活处考虑,重在解决民生问题。5 就业机会少,收入不稳定 男性劳动力实现了家庭最主要的收入,然而本村的普遍情况是 男性在周边建筑工地等场所打工,每天工资平均为 50 元,但并非是 固定工作,收入不稳定。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给予农民稳定的 收入来源,工作机会还应加大点,毕竟不是所有的劳动力找到了工 作。这不仅靠,还需村集体的安排,推荐本村人员去工作。另 外要妥善安置留守孩子教育问题,留守老人的生活问题,让在外务 工人员后顾无忧。6 交通不便-6- 新区道路建设完好,有宽阔的马路,虽然小马屯村在高新园内, 但是没有该村通往城区的公交,只能开私家车或坐小三轮去城区。有路无车困境的存在着实给村民带来了不便。另外,安阳师范学院 新校区距离该村有 10 分钟车程,距离比较远。我们应该看到小马屯 村与外界联系的通村公路是其发展的良好条件,一旦政府加大交通 投入,村民获得商机的便利程度会加大,农民增收跟农村发展的工 作就会显有成效。7 没有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龙头企业带头牵动全 村经济的发展。持续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 制 ③。而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就是这种长效机制。前者资金雄厚, 技术先进,是带领农民增收的排头兵,后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性,能 科学引导农民的生产活动。未建立农合组织的原因是村民都自己种 自家的地,没有联合起来合作,分享生产经验。结束此次调查后,我们队员在一起深讨如何让农村发展的脚步 在小马屯村迅速加快。六 对策和建议 (1)在主要的农业种植方面,要推广优质高产的品种,科技部门要 深入农村给予农民技术指导,确保粮食生产的增长真正给农民带来 经济上的收益。农民自身要改变吃啥种啥的传统思想,围绕市场需 求,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在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的前提下,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市场上需要哪类作物就去生产 高效益的作物。历史经验证明,农村发展的活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因-7- 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寻找农村发展的活力。 经济曾经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活力,但随着经济生活发生的 变化,它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桎梏。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威力 逐渐显现出来,它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活力之源①。村 委会要鼓励群众积极发展新型农业,新型农业虽然费时间,担风险, 但这能稳定并且大幅度地增加农民的收入。(2)由于本村生产特点的单一性,我们认为发展的多元化是解决农 村发展缓慢问题的对策。比较好的范例如濮阳市西辛庄引进节能灯 生产厂家,已打造成节能灯生产基地。这个村的发展日新月异,是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楷模。它的发展模式也在全国范围推广。因此, 小马屯村可以从此点考虑,多与上级部门或直接与厂商联系,合作 建设工厂或龙头企业,实现一村一品。这将很大程度增加农民的收 入,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可谓益处多多。(3) 教育是发展的根本。每个有远见的村集体都会注重教育的发展, 针对农村的情况。我们认为,教育应分两个部分考虑,一是孩子们 的教育,让适龄的孩子都有学上。小马屯村位于市郊,孩子们基本 在市区上学,这样便能获得更加好的教育资源。二是村里成年人的 教育,适当让成年人补充知识,让他们在以后找工作时不至于处于 被动,能适应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工作环境。(4)处在高新园内,现在的建设还是初步阶,充分开发的时期即 将到来。巨大的发展潜力下只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在高新区建设 中哪些项目是需求的才能容身于规模化的建设中去。咱们农村具有 不少的劳动力,因此把握发展方向,采取正确的行动就能利用高新-8- 园的优势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5)可与安阳师范学院配套发展,抓住经济增长点。租赁房屋,开 办商店等形式促进农民增收。这项应该容易施行,成本不高但是效 益良好,且面对人群广泛,收入持续。(6)大力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对农村的发展 至关重要,既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又是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主要场所,也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前提,各级政府应大力支持农村 二、三产业的发展,让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好地发挥创造力,解放生 产力。应注重以下两方面:一是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平台, 通过降低门槛、提供场所,即让小企业、个体户有发展场所和空间, 能够让全部农民剩余劳动力为社会创造财富。二是为农村二、三产 业发展提供融资渠道,让小企业、个体户能够从国家金融机构获取 手续比较方便、利息适中的小额度贷款。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中 苦于无生产场所或资金而无法进行创业的不在少数,如果政府在生 产场所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加上规范管理,农村潜在生产力将再一 次得到拼发。(7)我国新农村建设主体――农民的弱质性,要求政府扶持。有些 学者们在 研究 “三农”问题时,将农民定义为弱势群体。原因为:① 农民收入低,增长速度慢;②农民的负担过重,向农民的索取大于 补偿;③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代表自身利益的组织团体来维护 自身的利益;④农民的社会地位低。众所周知,农民是建设新农村 的主体, 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何使处于“身份”劣势的农民成为真正的 主体呢?这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对农民的扶持③。农村发展缓-9- 慢是存在的现状,因为不具备和城市相同的建设环境,但是农村的 特点也比较鲜明,农民迫切要求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国家政府部门应多让农民受益,在农民创业、打工、医疗保险等方 面提供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补贴农民。诸如提供贴息贷款降 低成本投入所带来的压力;如果有人建设工厂发展养殖业,政府可 以提供建舍款。然而一切的合理施行还需要政府的执行,因为政策 执行力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④ ①刘加吉《关于农村发展的活力问题研究》 , 《经济研究导刊》 2010 , 年 08 期 27-28 页 ②林毅夫《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农业经济问题(月 , 刊), 2003年1期 》 ③周小娟《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扶持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 , , 2007 年第 5 卷第 6 期 33-35 页 ④薛红亮《政策执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理论学习-山东干 , 部函授大学学报》 ,2010年3月- 10 -
【乡镇发展调研报告】XXXX 经济发展 调研报告XXXX 位于浏阳东郊,风景秀丽的浏阳河中上游,距浏阳市城区 仅 22 公里,距省会长沙 88 公里,总面积 256.8 平方公里,辖 17 个 行政村,213 个村民小组,3.6 万人口。大溪河与小溪河流经全境, 在境内双江口汇合成浏阳河,形成发达完整的水系。境内有古风洞、 天崖寨、空岗山、浏阳湖、浏阳河第一漂、龙王排等自然风光,李志 民将军、张凯同志故居、江大仙人庙等人文景观。2007 年 4 月,经 湖南省民政厅、长沙市人民政府、浏阳市人民政府批准,高坪撤乡建 镇。2009 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0.7 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 入 5600 万元。实现财政收入 3100 万元,较上年增长 8%;完成地方 收入 1070 万元,较上年增长 14%;引进到位资金 6500 万元,同比增 长 1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780 元,达到 6899 元。做为靠浏 阳市较近的一个乡镇,我镇有其独特的地域优势,也有其特殊的人文 环境,如何发挥优势,提升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 是我们的当前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现将此次经济调研情况报告如 下: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镇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紧扣“生 态美镇、工业强镇、农业特镇、旅游兴镇、城建树镇、文化活镇”的 主题,竭力推进社会各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个崭新的实力、 活力、魅力新高坪正焕发出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经济的规模和效益 不断增长,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一)总量持续增加,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越来越大。1995 年撤区 总量持续增加,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越来越大。设乡以来,以花炮、建材为主的工业经济迅速发展,以民营企业为主 的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农业、旅游业总量也逐年持续增加。 年,全区 GDP 总量由 0.75 亿元增加到 10.7 亿元,增长了 13 倍,其中工业经济总量由 0.25 亿元增加到 7.8 亿元,人均收入由 673 元增长至 6899 元。(二)结构明显优化,发展的活力越来越大。一是产业结构渐趋 结构明显优化,发展的活力越来越大。合理。农、林、牧、渔、工业、建筑、运输和服务业等诸业都得到全 面发展。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花炮、建材、旅游等产业兴起, 二、三产业发展加快,三次产业由“一二三”向“二一三”再到目前 的“二三一”转变,使全镇经济得到大幅增长。二是非公制经济蓬勃 兴起,迅猛发展,成为我镇最具活力的新经济增长点,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截至 2009 年底,全镇共有非公有制企 业和个体工商户 780 户,占全镇地方财政收入的 90%以上。(三)支柱产业突出,带动的能力越来越强。一是花炮建材主导 支柱产业突出,带动的能力越来越强。地位明显。花炮、建材、夏布是高坪工业经济的三大支柱。全镇有花 炮企业共 33 家,已形成集原材料、鞭炮、烟花的生产、销售、包装 为一体的产业布局。作为我省唯一的传统夏布生产基地,我镇现有夏 布加工厂 5 家,产品做工精细,工艺精巧,远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 等国家。此外我 XXXX 还拥有丰富的石灰岩矿石, 现有建材企业 10 家, 其中年产 10 万吨水泥厂1家,采石企业 9 家。(四)产业特色彰显。高坪是一个综合型农业大乡。全镇有耕地 产业特色彰显。2214.8 公顷,以蔬菜、小辣椒、小水果、苎麻为主的经济作物产值 占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创造较多的名优特 产,其中鞭炮、夏布、小辣椒并称“高坪三特”,誉满三湘,驰名中 外、太坪 头、百合、志民小辣椒、株树桥西瓜,三合水黑三羊,等 “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也逐渐打响品牌。此外我镇的新兴旅游产业也 蓬勃发展。近年来,我镇以浏阳河两岸自然山水为依托,引导农民开 发以“浏河人家”为品牌的农业休闲产业,目前已形成 60 农家乐, 600 万年产值的规模,为境内农民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从去 年开始,我镇充分发挥山水资源特色,利用一万六千亩油菜春暖花开 的平台,精心策划,连续举办了两届“浏阳河乡村休闲观光节”,通 过“婚纱摄影大赛”、“浏阳河蒸菜大比武”、“两油产业发展论 坛”、“浏阳河上鸳鸯戏水”等系列活动的开展,掀起了省城的人到 高坪休闲观光旅游的一波波热潮,扩大了我镇旅游知名度,促进了三 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使高坪作为浏阳河第一湾最美乡村的品牌效应凸 显。二、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在看到我镇经济发展较快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发 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结构仍不够合理,发展的后劲不足。经过多年来的发展, 结构仍不够合理,发展的后劲不足。花炮建材产业仍然一枝独秀,且技术不够先进,加之受近两年金融危 机的影响,国际有所订单减少。而建材产业发展,绝大多数是矿石开 采,一方面经济效益低,产能低,另一方面对整个乡村环境的污染较 大。此外,当前我镇的生态休闲产业规模小,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 当前的农家乐主要是本地老百姓成立,资金实力有限,能提供的服务 局限于餐饮、棋牌,少量能提供钓鱼等活动,集现代农业、休闲于一 体的体验式的观光农业发展不够,古风洞等景区虽然进行了投资改 造,目前仍缺乏吸引游客的特色。另外,我镇虽然一直大力发展特色 农业, 但从产值和农民收入来看农业相对其他产业而言落后的差距仍 然很大。、企业规模不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 企业规模不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全镇现有企业近 70 家,其中花炮场 31 家、矿场 9 家,水泥厂 1 家。企业整体规模不大, 带动能力弱。现有的生产加工企业大都处于初加工水平,产品附加值 低。多数企业缺乏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高技术人才,自主研发能力比 较弱,技术落后,资金有限,从而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我镇特 产夏布虽然远销海外,但因目前生产技术落后,效率低下,成本高等 原因,销量也无法进一步增长。(三) 镇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我镇近年来虽然 、镇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但目前相对而言仍然薄弱。高坪虽然是离浏 阳比较近的乡镇, 但因地势地貌的原因多年来一直交通不便, 1995 自 年撤区并乡以来, 高坪历届党委、政府致力于打破交通瓶颈,在 2006 年, 形成东至永和, 南达澄潭江, 西到浏阳, 北往古港的“三纵两横” 交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区位优势。但是,目前杨高公路弯多 路窄,两坐大桥皆已年久失修,河石公路因多年来受运矿货车碾压, 路面受损严重,凹凸不平。古高公路虽然路况较好,但需要绕行很长 一段距离。因此自今为止我镇仍然没有一条高宽度高质量的进镇公 路,这严重限制了高坪工业经济的发展。此外,虽然政府近年来加大 了乡村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 但受农民的传统思维和环境保护意识不 强等原因的影响,目前我镇的环境卫生仍有待进一步改进。三、发展思路及措施从我镇的实际出发, 现阶段我镇具备和蕴藏了加快镇域经济发展 的各种有利条件和巨大动力源泉。一是独特的特色产业优势。我镇拥 一是独特的特色产业优势。一是独特的特色产业优势 有一定数量的花炮产,借助浏阳花炮的品牌效应完全可以招大引强, 扩大再生产。此外我镇有株树桥、双江口、青龙坝等水电站八家,电 力充沛。石灰石、金属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还有享誉中外的夏布生 产、 “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等这些都是发展高坪品牌的特色资源。二是良好的自然山水资源禀赋。二是良好的自然山水资源禀赋。我镇自然山水、农业资源丰富,文化 积淀深厚,人文环境优良,镇内浏阳河两岸风景秀丽,古风洞人间仙 境、奇骏秀美,这是我们谋求跨越发展、加速赶超的最大资源优势。特别是经过多年来的打基础、快发展,我们的发展思路逐渐清晰、发 展雏形已现、发展活力强劲。三是明显的区位优势。XXXX 距浏阳市 三是明显的区位优势。三是明显的区位优势 城区仅 22 公里,只要有一条高质量高宽度的公路,即可缩短与浏阳 市的时空距离,更好地融入浏阳市区大开发的热潮,打造成浏阳市的 后花园、生产基地和旅游休闲场地,实现快速发展。四是不容错过的 政策机遇。现在正值全国建设新农村示范村的热潮,国家统筹城乡发 展,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 此外还有一大批中、 省、 市重点项目的实施, 都为我们加快镇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 遇。(一)发展思路和重点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工业主导、三产配套、农业承载、品牌带动”的思路,以“发 展产业、丰富内涵、夯实基础、改善环境”为重点,着力抓好工业、 特色农业、旅游业三大版块,打造生态美镇、工业强镇、农业特镇、 旅游兴镇、城建树镇、文化活镇。1、主攻工业经济。坚定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不动摇,按照“挖潜 主攻工业经济。提质,招大引强”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我镇的花炮、建材、夏布产 业,同时鼓励其他产业的兴起,推动我镇工业经济向支柱多元化、产 品系列化、加工精深化、生产规模化、能耗最低化的新型工业化方向 发展。2、提升农业经济。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激活民智,凝聚民心, 提升农业经济。创新机制,开辟渠道,形成农民筹资投劳,政府加大投入,工业积极 反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开展农村水、路、电建 设大会战,切实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同时要围绕“突出特 色,集约经营,强化支柱,按照标准,开拓市场”的思路,大力调整 农业结构,走集约化经营之路。3、要做大旅游文化产业。按照“山水旅游带动、生态休闲支撑、 要做大旅游文化产业。产业 政企共同开发、提升服务创收”的发展思路,唱响乡村休闲主题,打 造绿色品牌,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旅游。着重建设浏阳河两 岸人家和天涯寨古风洞旅游专线。4、发展商贸经济。加快集镇建设,提升集镇硬件水平和环境质 发展商贸经济 量。鼓励个体户发展,特别是要着重发展高坪,将其打造为全镇 名副其实的核心政治商业区。(二)主要措施 1、加快推进产业转型。①加快花炮企业挖潜提质。继续以花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 ①加快花炮企业挖潜提质。炮产业转型提质为契机, 由政府加大投入或者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对 现有小规模企业进行厂房扩改和技改,引进相关的科技人才,提高各 厂生产效率和科技含金量,实现由资本、劳动力、扩大设备等来增长 经济的粗狂型增长向靠知识、技术、高科技人才增长经济的集约型增 长的转型,获得产值、税收“双增长”。同时加大安全监管,形成安 全、高效率生产的良好氛围。②突出建材产业产能效益。抢抓新“四 ②突出建材产业产能效益。路”建设机遇,扩大产出,提高产能,实现产销两旺,全面铺开建材 产业发展。继续联系南方水泥产项目, 力促项目早日在我镇安家落户。同时利用我镇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招商引资附带开发发展其他建材企 业, 致力于将我镇的建材产业由单一的原材料出产向原材料加工型经 济转变。③做强做大特色农业。继续利用山地资源推进创业富民,采 。做强做大特色农业。取以奖代补、典型示范等方式,在强化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鼓励农民 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油茶、小水果等经济作物。在区域布局、品种 结构上、加大投入、产销结合,大力推动太坪 头、百合、志民小辣 椒、株树桥西瓜,三合水黑三羊,等“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的发展, 以利于形成宏大规模,营造一方气候,创造独特优势。④开发旅游休 ④ 闲品牌。闲品牌。依托山水资源, 借助近城优势, 努力挖掘乡村休闲产业潜力, 积极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浏阳河新农村示范走廊的建设,因地 制宜、合理布局、突出浏河人家发展特色,大力开发天涯寨古风洞景 区,打响全国第一个洞穴拓展训练基地的名片,以农业产业作支撑, 以浏阳河两岸山水风景和古风洞天涯寨自然景观为基础, 带动全镇旅 游业的发展,创建沿浏阳河走廊经济产业带,实现镇域旅游资源的整 合,打造浏阳河第一湾最美丽的乡村名片。2、大力进行招商引资。要树立无外不快、无外不活、借梯登高、 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借船出海的招商引资理念,借助外力求发展。采取灵活多样的招商方 式,主动出击。要认真研究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争取上级政策的更大 支持。要充分结合区情实际,着力引进一批生产性、财源性和劳动密 集型产业,重点在农业产业开发、加工制造、旅游开发等方面招商引 资,优化我镇经济产业结构。建立招商引资考核奖励机制,充分调动 我镇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形成全民招商的强大合力。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目前交通仍然是制约我镇的的瓶颈,要加大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 桥梁建设的投入,在 2010 年完成双江、杨潭大桥两座大桥的加固维 修, 同时整修并拓宽杨高、 河石两条公路。除此之外还要完善水、 电、 煤气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给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氛围,同时优化 发展环境,为招商引资铺好路。要坚持上项目,上大项目。高坪目前 经济并不算是富裕,资金困难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要通过上项目, 争取资金,解决资金“瓶颈”,并且要力争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规 划一批,做到项目建设不断档。这样,通过几年的努力,我镇的基础 设施建设一定会有一个彻底的改变。4、营造良好人文环境。认真落实浏阳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 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列刺激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继续深化行政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积 极开展民意调查,严厉整治破坏经济环境的行为。加强舆论引导,广 泛加快发展镇域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切实尊重和保护企业家 队伍, 奖励和表彰有突出成就的先进典型, 支持投资者、 关心企业家、 尊重纳税人,营造有利于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加强和改善 社会管理,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努力创 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高坪发展 有先天的优势,但同时也困难层层,相信我镇一定会更加紧密团结起 来、励精图治、攻克艰难、锐意进取、创造辉煌灿烂的明天。2010 年 9 月 14 日
【乡镇发展调研报告】关于镇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2011 年 8 月 27 日 来源:XX 党政 XX 镇党政办调研室【收藏本文】 浏览 910 次近年来,XX 镇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积极调整镇域经济结构,优化镇域产业布局, 提升镇域经济效益, 有效促进了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使镇域经济步入发展 快车道,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 XX 特色的镇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路子,并于 2007 年 7 月被市政府授予全市第二批经济强镇称号, 一个竞争实力雄厚、 发展后劲强劲的经济强镇正 稳步前进。一、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一)发展思路比较清晰,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自 2004 年党政领导班子调整以来和 2006 年底班子换届后, 镇委、 镇政府在审视过去发展 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把“强镇富民”作为奋斗目标,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大力实 施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城建立镇、三产旺镇、科教兴镇五大战略,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推动民富,确保稳定,镇域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全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中上水 平,跻身全市 9 个经济强镇(区)行列。据统计,、 年分别完成本 地生产总值 亿元、 亿元、 亿元和 亿元,同上年相比分别增长(以下简称“比 增” ) %、 %、 %和 %。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 亿元、 亿元、 亿元和 亿元,比 增 %、 %、 %和 %; 分别实现农业总产值 亿元、 亿元、 亿元和 亿元, 比增 %、 %、 % 和 %;分别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亿元、 亿元和 亿元,比增 %、 %、39.82%和 28%。分别实现财政收入 1.62 亿元、 亿元、2.3 亿元和 3.36 亿元,比增 21.9%、20.6%、 16%和 55.9%。分别实现税收 4.21 亿元、5.03 亿元、6.38 亿元和 8.22 亿元,比增 30.6%、 19.5%、26%和 31.5%。(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趋向优化。根据发展实际,XX 立足“三个坚持” ,全力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协调健康发展。三次产业的比例分别是:2004 年为 11:66:23,2005 年为 10:69:21,2006 年为 7:7320,2007 年为 7.47 :71.2 :21.33 。通过这组数据,我们发现,随着农业增长幅度逐渐放 缓, 镇域经济开始由 “二产主导型” 结构向二三产同步增长、 三产作用逐步增强的结构转变。一是坚持第一产业精细发展,提高特色农业富民成效。树立科学经营农业的新理念,以精细 发展特色农业为取向,优化农业结构。目前全镇形成了以水产、花木、蔬菜、生猪为主导的 特色高效农业格局,被授予“中国脆肉鲩之乡” ,农业产值多年稳居全市第一,特色农业成 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支撑。二是坚持第二产业优化发展,提升经济强镇竞争力。积 极从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着手,走内涵发展道路,以企业为 主体的自主创新赢得新的飞跃,一大批“科创式”企业迅速崛起,涌现出了中顺、隆成、力 劲、盛兴、三和、东方、海霸等一批站在产业和行业前端的龙头企业。三是坚持第三产业加 快发展, 再造 XX 跨越新优势。将第三产业作为推进镇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和突破口来抓, 从各个方面给予扶持和引导。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餐饮服 务等传统产业为主体,以物流、房地产开发、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第三产业发展新 格局。2007 年第三产业大幅提升,增幅达到 37.88%,创近年新高。(三)优势产业发展强劲,镇域经济自成一体。经过多年的累积发展,XX 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优势支柱产业竞相发展, “复合型” 经济体不断增强。目前, 全镇初步形成了 9 大优势产业, 并各自拥有了一批在业内赫赫有名、 站在行业高端的龙头企业,其中年产值 10 亿元以上的 3 家,1 亿元以上的 30 家:一是小家 电产业,以鞍兆电器、安铂尔为代表,2007 年产值约 28 亿元,税收约 9000 万元。二是日 用制品产业,以隆成、易惠、易利等为代表,产值约 23 亿元,税收约 8500 万元。三是建筑 材料产业,以三和管桩、盛兴幕墙等为代表,产值约 24 亿元,税收约 8000 万元。四是造纸 印刷包装产业,以中顺纸业、正业包装等为代表,产值约 20 亿元,税收约 7000 万元。五是 五金灯饰产业,以创英灯饰、和润五金等为代表,产值约 21 亿元,税收约 6500 万元。六是 塑料化工产业,以新冠胶粘、联冠胶粘等为代表,产值约 16 亿元,税收约 5000 万元。七是 装备制造产业,以力劲机械、正洲气门、中勤机械等为代表,产值约 22 亿元,税收约 4500 万元。八是办公家具产业,以东方家私、中泰龙、东港家具等为代表,统计产值约 10 亿元, 税收约 3500 万元。九是纺织服装产业,以祥兴制衣、利达针织等为代表,产值约 10 亿元, 税收约 3000 万元。实践证明,XX 这种不以一种单一产业为支撑的镇域经济,虽然没有“一镇一品”式区域经 济的“经济名片”响亮,产业特色不鲜明等,但是经过多年的市场锤炼,初步壮大起来的优 势产业,在自身拥有的市场抵抗力、引资吸引力和产业配套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特 色魅力” 。(四)民营经济迅速壮大,发展后劲强而有力。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XX 迎来了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春天。特别是近几年来,XX 通 过全力打造“政策‘低’ 、服务‘高’ 、环境‘优’ ”三大品牌,民营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一 是数量大幅增长。2004 年,全镇个体工商户有 3865 家,私营企业 893 家。至 2007 年底, 个体工商户达 4039 家,新增 503 家;私营企业 1298 家,新增 134 家;外资企业 189 家。二 是质量稳步提高。一方面是规模企业不断壮大。规模企业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 主力军。目前,全镇规模企业达到 325 家,其中属于民营企业的有 200 多家。另一方面是科 技水平不断提升。目前,XX 拥有 1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 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一批龙 头企业站在技术的制高点上,参与制修订各类国家级行业标准 8 个,特别是中顺纸业、三和 管桩、盛兴幕墙 3 家企业跻身“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行列。(五)招商引资实现突破,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在强化引资环境建设的同时,XX 主动承接港澳台以及国际产业的转移,采取 “以诚引 商”“以商引商”“委托招商”和“乡情招商”等有效做法,开展全方位、宽领域的招商引 、 、 资,一大批优质企业纷纷落户并不断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活力也明显增强。一是行业龙头企 业相继落户。为了充分利用拥有的水陆交通区位优势,XX 强化三产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主 业突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专业市场。去年 6 月,投资达 35 亿元,我国最大的医药物流、 信息流中心之一的亚太医药配送中心奠基,该项目占地 2200 亩,预计建成后每年配送药品 的金额可达 800 亿元, 可为 XX 每年带来 10 多亿元的税收。二是优质企业增资扩产成主角。通过提供诸如土地、政策等方面的扶持,推动增资扩产成为不少优势企业的自觉行动。2007 年新上增资扩产项目 79 个, 占新上项目总数的 73%。其中, 三和管桩、 三和建材就增资 415 万美元,推动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做强集团。三是外资企业发展迅猛。如首家落户 XX 的欧洲企业鞍兆电器,自 2003 年投产以来,仅 3 年时间就壮大成为全镇十大纳税大户 之首,2007 年产值突破 10 亿元,今年又计划进一步扩大投资,向更大规模迈进。四是骨干 企业谋求上市。重点培育一些具备条件的企业申报上市, 提升工业的实力。目前, 盛兴股份、 中顺纸业上市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中顺纸业可望今年年底在上海 A 股市场上市,盛兴 股份力争明年上市。同时,积极推动三和管桩、利华整染、丽景房地产等一批骨干企业分期 分批上市。(六) 创新战略不断深入, 科技实力稳步提升。一是实施名牌带动战略, 树立产业新标杆。 通过培育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并以此为龙头,有力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目前 XX 共获得 1 个“亚洲品牌 500 强” 个中国驰名商标、5 个中国名牌、7 个国家免检 、1 产品和 18 个省名牌名标(工农业类) ,名牌名标数量位居全市第三。中顺纸业坚持“品牌兴 企”策略,先后创得“C&S”“洁柔”“太阳”三个品牌,其中“洁柔”系列产品被评为中 、 、 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技术攻关,也拉动企业跻身于省清洁生产企业、省百强民营科 技企业行列。二是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扶持企业申报科技立项等手段, 鼓励企业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掀起了一股科技创新的新热潮,2007 年申报省 级项目为历年之最,也居全市前列。其中,1 家企业申报了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3 家企业申报了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和省科技计划项目等。三是启动技改贴息, 推动产业大升 级。启动了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管理办法, 安排 100 万元财政预算作为启动企业 技术改造的专款,开创了我市首个镇区运用技改项目促企业扩容的先例。近三年来,全镇共 启动 29 个市级技改项目和 20 个镇级技改项目,项目累计总投资 10 亿元,增加经济总量 60 亿元。在 2007 年 8 月上旬召开的全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XX3 个科 技项目受到市表彰。全年全镇企业投入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资金将会突破 3 亿元, 2006 比 年增加 1 亿元以上。2007 年技改投资呈现两个特点:一方面是以设备投资为主。设备投资达 1.12 亿元,占总投资的 74%,比 2006 年提高约 14 个百分点,为历年最高,其中实施“零 土地技改”的项目有 7 项;另一方面项目技术含量高。其中高新技术项目 2 项、高新技术改 造传统项目 3 项、循环经济和环保节能项目 4 项。四是专利工作全力推进,质量稳步提升。近几年来,XX 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位居全市前列。隆成被认定为 2006 年省级知识产 权优势企业,申报的“婴童车(高脚) ”获得中山市 2006 专利金奖;中顺申报的“一种 卫生纸纸卷” 、佐敦音响防盗设备有限公司申报的“遥控器”获得专利优秀奖等。五是组建 技术研发中心,产学研结硕果。积极扶持企业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发中心,走产学研 相结合的道路。目前 XX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认定了 27 家市级企业技 术中心和工程研发中心,30 多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签订技 术合作项目 500 多项,解决了技术难题 206 项。(七)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发展环境切实改善。环境是对外开放的第一要素, 也是加快发展的主要动力, 更是一个地区竞争力的综合体现。XX 依托硬环境的优化、社会环境的改善,带动服务环境的提升,实现了发展环境的整体进 步。去年 7 月,考核鉴定组通过严格考核一致同意 XX 通过国家卫生镇考核验收;9 月,国 家爱委会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镇。一是强化外部环境建设,增强硬实力。近年来,XX 以创 建国家、省卫生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为载体,以“三纵五横”路网建设为依托,坚持新区 建设和旧区改造并举, 先后投入 3 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 XX 已经步入了城镇建设 投入力度最大、城镇环境改善最明显的新时期。目前城区道路硬底化达到 98%,下水道管 覆盖率达到 100%,绿化覆盖率达到 30.21%,人均绿地面积 11.2 平方米。落实保洁, 主要街道 16 小时保洁;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密封清运率达到 100%,生活垃圾和粪便无害 化处理率达到 95%。还投入 2000 万元,改善全镇村居民住宅区的道路。据调查,群众对 XX 的市容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公共场所和厕所卫生等项目的满意率达到 96.15%。二是 强化社会环境建设,增强吸引力。作为省市平安镇试点的 XX,以建设“平安 XX”为总目 标,依托综治工作中心和工作站,启动平安镇试点方案,构建“三级防控体系”和防控“三 张网”即警防网、民防网和技防网,加大力度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严厉打击 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群众及投资者的安全感,形成良好的治安环境、和 谐的人居环境。同时,彻底整治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消除安全隐患。据民意调查,群众 对 XX 的社会治安基本满意率达 90%以上。三是强化服务环境建设,增强凝聚力。通过借鉴 先进地区经验,结合 XX 实际,对现有审批事项进行再清理,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对办事程 序进行再审视,能去掉的环节坚决去掉,能精简的坚决精简,能归并的坚决归并,建立一套 适应经济强镇要求的快捷、高效办事程序。(八)历史债务全面化解,轻装前进谋求跨越。由于历史原因,XX 在 2004 年所承担的直接和间接债务就超 20 亿元,其中欠债务约 12 亿元,欠企业和私人的债务约 10 亿元。巨大的债务成为 XX 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相当 长一段时期无法也无力进行更多的经济社会建设。2004 年镇党委班子主要领导调整后,将 化解历史债务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专门成立了历史债权债务问题处理工作组, 镇委书记 欧万洪亲自主抓,多次召开协调会,采取果断措施,化解债务。一方面,对属于 XX 应收的 债权,想方设法积极收回。如已全部收回早年在澳门投资地产的 1.65 亿地价款和澳门联生 围 1300 万股权款、 浦发工业机械有限公司 930 万股票款、 在江门投资地产的 3750 万地价款, 大大缓解了镇财政困难的局面。另一方面,通过积极沟通协商,获取债权人谅解,用小量资 金顶抵大量债务,并成功收回星光锁厂等物业。同时通过法律手段,向司法部门提出 XX 经 济发展总公司、坦背经济发展总公司等四家公司的法律破产申请,目前已进入破产程序,今 年 8 月可望化解所有历史债务。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由于受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等多方面的制约,XX 镇域经济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须大 力解决:如整体竞争力不强,城镇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落后,结构层次相对较低等。主要 表现在(一)产业体系不够优化,经济结构有待改善。综观 XX 产业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产业结构问题比较突出,调整优化的 任务还很艰巨。具体表现在:一是三次产业的比例虽有改善,但仍需突出第三产业发展。世 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三次产业结构有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而从 XX2004 年以来的数据看,农业的比重在逐年降低,至 2007 年已经下降到 7%;第三 产业的比重 2007 年为 21%,但还是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 70%左右;且与全市第三产业比 重达到 37.7%的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这充分说明 XX 镇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仍然 不高,还是镇域经济发展中的一条“短腿” ,需要突出强化提升。而且,根据 XX 的交通、 区位等优势, 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可以说是推动 XX 经济跨越发展的新的 增长极。为什么呢?关键在于 XX 拥有以下两大优势:一方面是 XX 具有其他镇区所不能比 拟的自身禀赋。即以轻轨、高速公路、国道、干线以及临近港口等为一体的高效综合运输网 络,以及拥有比较充足的土地资源,发展空间比较大,这些优势成为 XX 未来发展的先决条 件;另一方面是引进了物流龙头,打通了现代物流业的闸门。我国最大的医药物流、信息流 中心之一的亚太医药配送中心的引进,既将 XX 过去“小而杂”的市场提升成为“大而专” 的超级物流巨鳄,有力地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档次和水平,又推动物流业、专业市场成长为 XX 经济增长的优质特色板块,培育出了再造 XX 发展新优势的源泉,还将进一步完善中山 的医药、生物产业的完整链条,加速推动中山向全国的食品医药强市迈进。二是产业链条缺 乏有效延伸,产业综合竞争力不强。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虽然小家电、造纸、童车、建筑材 料等产业发展不错,但主产业还不十分明显,产业链条不长。只有形成了特色产业,龙头企 业一落户,相关的配套产业才会“结伴而来” ,上伸下延,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特色产 业链条,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产业堆头做大。比如在火炬开发区,围绕宏基电脑,就有 40 多家配套企业,形成了积聚效应。这是 XX 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二)科技创新参差不齐,工业竞争力有待增强。在专利建设、名牌建设和研发中心组建等科技创新方面,XX 的规模企业特别是几大集团 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中小企业的创新意识普遍较弱,导致工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下面, 仅以专利和名牌建设情况为例:一是专利建设方面。从 XX 目前的态势来看,专利主要由一 批龙头企业主导,它们的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占全镇的 70%以上,其中 2005 年隆成以 48 件的专利申请总量排名全市企业榜首。而大部分企业对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掌握和运用 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不高,甚至匮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二是名牌建设方面。至目前,全镇虽荣获省级以上名牌名标 32 个,在全市排第 3 位。但都是以中顺、三和、盛 兴等优势骨干企业为主导,仅中顺系列产品就获得包括中国名牌产品在内的 8 个名牌名标, 直到 2005 年才开始向其他一些规模企业延伸,除了农业的两个省名牌外,工业类的很少见 中小企业的身影。(三)缺乏产业总体规划,产出效益有待提升。规划是龙头, 是促进产业集聚的指引。从各地的例子来看, 没有规划的发展是无序的发展, 是有失科学的发展, 严重的会导致失败。XX 的实际来看, 从 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总体规划缺失,产业集聚效应较弱。其一是功能区分不明,未现“扎堆”发展势头。由 于在规划中没有明确的功能区分和产业布局,科学引导的力度不足,导致产业“遍地开花” , 失去了有效的集聚效应,也给外界一个产业主体不突出的“假象” 。现在,不少地区都进行 了一些产业区分性质的规划,诸如高新技术产业园、家电产业园等,不局限于一个村、镇或 市,并积极主动地依托这些功能区分明确的产业园区进行产业配置,达到主体突出、规模增 大、链条延伸、效益凸显的目标;其二是针对性引资力度弱小。由于规划的缺失,导致招商 引资时缺乏针对性, 往往不是根据功能区分也就是产业规划进行有目的的招商, 而是奉行有 什么项目就要什么项目,只要能来投资就可以的“低水平引资观”“胡子眉毛一把抓” , ,这 样既导致引资的效益不好,还可能引进了一些低产出、高耗能、重污染的劣质企业。二是效 益观念缺失,产出能力未达极值。据统计,XX 目前的 1000 多家工业企业,占据了 2 万多 亩的土地, 2007 年税收达 8.22 亿元, 已立项工业园区产出强度为平均每亩工业总产值 267.6 万元。但从全镇的角度来看,产出效益却不容乐观。我们重点引进的亚太医药配送中心,占 地 2200 亩,建成后年税收高达 10 多亿元。两相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占地仅为前者 1/10 的亚太却可以创造出超过前者所创造价值的总和还要高。这说明,规划后的引资是科学的, 高效益的。(四)建设项目年年投入,财政压力有待缓解。近几年来,XX 步入了大投入、大建设的新时期,地方财政压力也不断加大。一是创建省 市教育强镇。2004 年来先后投入 2.3 亿元巨资新建、 扩建学校和, 改善办学条件, 2005 年成功创建为省市教育强镇,目前建成省一级学校 2 所、市一级 3 所、规范化学校 6 所。二 是创建国家和省卫生镇。据不完全统计,2005 年以来共投入 3 亿元建设基础设施,仅以“三 纵五横”为公路骨架的道路路网的扩建和开通就投入上亿元,2005 年成功创建为省卫生镇, 2007 年创建为国家卫生镇,并向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进军。三是改善百姓民生,打造公共财 政。重点放在保证社会上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焦点、 热点问题如社会保障支出、 义务教育、 公共卫生与文化、环境保护、农村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公共事业性项目的支出。仅 2007 年全镇财政对农业、水利和教育、科技、卫生、公益及其他社会事务支出达到 2.51 亿元, 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到 66.8%, 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位居全市前列。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 地方财政的投入压力也日益增大,建设资金也成为了 XX 发展的一大“瓶颈” 。(五)城镇发育程度不高,聚集功能有待强化。由于 105 国道贯通全境, 过去 XX 的城镇建设就以国道为依托, 沿国道两边进行 “线性式” 建设, 这在当时是一种可行的规划, 但是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主要表现为纵深推进不够, 城镇张力弱小。城镇只沿国道铺开,国道两边一定范围内可以得到辐射,但更大范围和更广 的空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导致城镇缺乏集聚力和承载力,功能弱化。而且,XX 系由原 XX 镇、原坦背镇合并而成,诸多原因导致两地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坦背片城镇建设处于弱 势地位。虽然,近几年来 XX 镇从人力、物力、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加大了坦背片建 设力度,拟将原坦背镇的中心区整合好,成为 XX 次中心区,辐射整个坦背片,带动坦背片 的全面发展也取得一定的实效,但差距依然存在。因此,进行全镇统筹规划,坚持两翼并进 战略,打造新的城镇已成为 XX 必须全力破解的一道关乎 XX 长远发展大计的时代命题。(六)体制性矛盾多存在,发展难题有待破解。主要表现在:由于金融政策的调整,使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更加突出。虽然, 近年来 XX 采取召开银企联谊会等多种措施,搭建银行、企业合作桥梁,但企业贷款融资难 题还是十分突出。受国家土地政策的影响, 镇域经济发展正面临 “不缺项目缺用地” 的难题, 一些新项目因用地指标问题难以落实, 如亚太医药配送中心项目和生物医药科技城两个项目 总共用地需要 4000 多亩,把全市的指标拿来也不够。而且随着一些部门职能上划,实行垂 直管理,镇委、镇政府的综合协调职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弱,自主权越来越小。此外,个别职 能部门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不高。(七)不平衡局面仍存在,协调发展有待深化。由于 XX 建镇的特殊性,致使 XX 镇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局面依然存在。一是 XX 片与坦背 片发展不平衡。无论是从工业企业的数量,还是经济总量上对比,XX 片经济雄占全镇 70% 以上。而且,规模企业多数仍分布在 XX 片。在这种不平衡中,我们也看到了坦背片的后发 优势,XX 未来镇域经济腾飞的希望也在坦背片。这也是近年来 XX 班子着力建设坦背次中 心区、实施两翼并进战略的初衷所在。二是村社区发展不平衡。由于总体发展上的不平衡, 导致 XX 片的村社区发展速度和效率很好,坦背片的村社区明显不平衡。三、推动镇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建议 镇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 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交汇点, 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加快发展镇域经济,是推动农村“三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只有站在战略的、全局的高度,充 分认识加快发展镇域经济的重要性,创新思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才能推动 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XX 才有希望跨入全市镇区第一集团前列。具体建议如下(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镇域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坚定不移地走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现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科学定位,做好发展规划。要认真研究本区域的特点,围 绕做大经济总量,增强财政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意识抓好发展总体 规划的修编。要体现和谐发展内涵,坚持高起点规划,为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打下良好 基础。二是立足长远,把好环境关口。发展镇域经济决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 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大力发展高效能、低消耗经 济,杜绝新上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防止污染项目、耗能耗水高的项目转移到乡村。招商 引资时,引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概念,做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并重。倡导发展把清洁 生产和废弃物再利用融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促进镇域经济向资源节约、污染减少、废弃物综 合利用的生态效益型方向发展,力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三是以人 为本,注重协调发展。加强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对流动人口的 各类社会服务,为流动人口创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生活环境。(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夯实镇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民在目前珠三角镇域居民中还占据相当比例, 发展镇域经济, 应当紧紧围绕农民持续增 收这个中心来展开。一是坚持三产互动发展。要结合实际,稳定发展第一产业,突出发展第 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三次产业互动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局面。二是 走精细发展农业之路。要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 把种植业调优, 把畜牧业调大, 把水产渔业调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XX 要进一步 培养以“东裕牌”脆肉鲩、 “鸥风牌”南美白对虾等中国名牌农产品,脆肉鲩、南美白对虾 等 5 大示范基地, 市渔农产冷冻厂有限公司等 4 家市级龙头企业为 “带动主体” 的农业模式, 发挥 “中国脆肉鲩之乡” 的名片效应, 着力提升主导农业的富民成效。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物流配送、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和餐饮、运输等传 统产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特别是要依托亚太医药配送中心,以中江高速、太 澳高速出入口,广珠轻轨 XX 站为“枝” ,以初具规模的新中心区为“杆” ,形成“枝” “杆” 一体的物流商圈。既发扬“枝”的特色,发展医药配送、办公家具流通、五金商品集散等专 业物流业,又一展“杆”的集合力,发展综合商品批发流动,积聚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互 相配合呼应,并形成一个品种齐全、特色鲜明、规模至大、效益最优的新兴特色现代物流业 基地。(三)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增强镇域经济的发展后劲。民营经济是镇域经济的主体和生力军, 是镇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希望所在, 发展镇域经济 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民营经济。一要抓好省市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切实 放宽对民营资本投资的各种限制,清除各种不合理的门槛,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 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着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二要引导 和扶持优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到 XX 投资创业,筛选一批重点 民营企业, 实行重点帮扶, 促其做大做强, 努力形成聚集效应, 加快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目前形成的九大支柱产业中, 一批优质的龙头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应该成为我们重点扶 持的对象,要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优化升级,在政 策、融资、信息、人才等方面给予骨干企业重点倾斜,大力培育亿元级梯次企业群。同时充 分发挥其带动和辐射作用, 有针对性地围绕九大支柱产业引进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 延长产 业链条,促进产业聚集。三要提高民营企业的素质。引导并帮助民营企业通过加强管理、更 新技术、创新产品、树立形象等方式,推动企业向现代企业发展。特别是在名牌创建、科技 创新和专利建设等方面,更要加大力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四是推进优质民营企业上市。要 坚持“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原则,重点放在九大支柱产业的骨干 龙头企业上, 选择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优质企业, 作为上市后备企业, 进行培育, 逐步上市, 提高资本运营水平。(四)以招商选资为重点,拓宽镇域经济的发展空间。发展镇域经济,工业和三产是重点,招商是关键,项目是要领。XX 要把招商选资作为增 强镇域经济发展后劲、 提高镇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中之重, 进一步解放思想, 创新招商方式, 实现招商选资新突破。一是主动出击,有力承接当前国内外优质产业的加快转移。要变资源 优势、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围绕大项目抓招商,坚持内资外资一起引,有针对性地引进一 批优势企业和产业;围绕特色产业抓招商,重点是依托现有的九大支柱产业,加大产业招商 力度,提升特色产业的发展水平。二是加强领导,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要进一步加强对招 商选资工作的领导, 切实做好已落户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 真正使投资者 “进得来, 留得住, 发展好” ,促其充分发挥“以资引资”的示范作用。并进一步拓宽招商领域,既引进项目、 资金、企业,又引进机制、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方法;既引大引强,又全力培育大企业大 集团。三是提高效益,实现引资新突破。招商引资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多引进投资回报 率高、资源可持续利用、环保清洁、能增加镇财政收入的项目,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资金 使用效益。(五)以城镇建设为载体,优化镇域经济发展大环境。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机遇、环境就是效益、环境就是发展,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现代化 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城镇建设、树立“发展大环境”观念,对于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具有重 要的战略意义。一是高起点搞好城镇规划,形成协调发展格局。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搞好 XX 城镇发展规划编制调整和功能定位,发展具有 XX 特色的城镇,特别是要认真搞好 坦背片与 XX 片的协调发展规划,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联系密切的城镇群,确保两翼 并驾齐驱。把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工业基地建设、专业市场建设和发展服务业 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并培育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以产业 发展支撑城镇建设,不断增强城镇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二是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环境竞 争力。在硬环境建设方面,要全力深化推进以“三纵五横”为主体的道路体系建设,全力推 进新区开发与旧区改造,不断提速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营造优良的发展 大环境。在软环境建设方面, 特别是涉及镇域经济发展的部门, 要提高效率、 提高服务质量, 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环境;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加强市场管理,整顿规范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要深入推进“平安 XX”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投资创业者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还要在实践中探索新 办法,解决好土地、资金等难点问题,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必要条件,千方百计促进优质项 目落户 XX。(六)以科技强镇为依托,提升产业科技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的不竭动力。特色技术及创新能力不仅决定了区域优势的专 业化领域,也决定了特色产业乃至特色经济的生命周期。XX 要充分利用我市“创新中山” 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实施“科技强镇”战略,在吸取传 统技术精华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注重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实现 产品由低档次、低附加值向高档次、高附加值转变,形成独具特色的规模效应。要深化技改 贴息政策,提升品牌和专利建设水平,全面推行研发中心组建和产学研结合模式,不仅要在 科技创新的深度上,还要在广度上下功夫,全面提高产业科技竞争力。一是深入推进品牌建 设。品牌建设是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有力保障。我镇目前已拥有 32 个名牌名标,并被认 定为办公家具科技创新专业镇试点等。要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XX 必须进一步深 化名牌带动战略,强化品牌培育。一方面要加大培育、扶持和奖励力度,使产品名牌数量实 现更大的突破, 进一步强化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名牌企业的带动作用, 以其为龙头把分散的 中小企业结成有机整体, 提高他们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改变他们在市场中所处的不利地 位;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企业以国际标准强化产品的质量管理、技术创新、营销策划,积 极动员企业共创区域品牌,提升产业形象,提高产业和区域知名度,使产业和区域形成不可 分割的关系。二是深入推进产学研模式。目前 XX 仅 30 多家企业走产学研路子,就签订技 术合作项目 500 多项,解决技术难题 206 项。这说明组建研发中心、走产学研模式是一条可 行的道路,值得推广。今后要进一步利用市镇有关扶持政策,积极扶持企业组建企业技术中 心和工程研发中心,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推动技术创新、加快产品研发速度,提升科技 进步水平。(七)以激活民资为突破口,全力解决发展“瓶颈” 。资金短缺和建设用地紧张是目前各地在发展镇域经济中遇到的两大“瓶颈” 。特别是近几 年 XX 的大手笔投入建设,资金压力十分巨大。为此,必须做好两篇文章:一是激活民资。据统计,至 2007 年底 XX 银行存款达 40.85 亿元,这是一笔巨大的资源。因此,要注重激 活民间资本,引导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增资扩股等多种方式吸纳和聚集民间闲散资金,优先 发展投资小、 见效快、 对财政贡献大的优质项目, 把民间资本的巨大潜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进一步改善银企关系,加强银企联手,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入,争取更多的资金支 持,促进银企双赢。要积极争取重点企业技改资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扶持资金、高新技 术产业引导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二是提高土地使用效益。要严格管理、 科学利用建设用地, 在千方百计提高已批土地利用率的同时, 积极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突出抓好 “五个一批” 即旧城改造腾出一批,开发整理增加一批,清理存量盘活一批,用活闲置土地再生一批,用 好政策向上争取一批, 满足发展对土地的需要, 切实解决发展建设与土地紧缺的矛盾。同时, 积极探索“飞地经济”模式,打破土地“瓶颈”制约谋发展,特别是诸如办公家具等一些销 售在外、税收在外的“两头在外”的产业,可以通过合作开发等形式将生产基地转移出去, 将总部留在 XX,这样就腾出土地,发展更大规模、更加优良高效的特色优势产业。(八)以完善发展机制为前提,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合力。要认真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和发展镇域经济的相关政策措施, 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增 强整体功能。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放开手脚抓发展。进一步理 顺财政体制,壮大镇级财政实力,缓解镇财政投入项目多、开支大的局面。加强组织创新, 按照“企业创办、市场运作、政府支持”的办法,积极引导组建行业协会,形成行业自律机 制,提高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四、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三年来,XX 在发展镇域经济上投放的土地不足 1000 亩,但每年仍保持 20%以上的增速, 这说明 XX 的镇域经济发展是富有成效的, 值得我们探索借鉴。其给我们的启示主要表现在 “五个坚持” (一)坚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是壮大镇域经济的根本。特色经济是一个地区独有经济要素的体现。当一个区域拥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独有区 位、独有资源、独有技术、独有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元素,而且这些优势元素无法仿造、难以 迁移从而不可替代时,就具备了产生区域特色经济的条件。但是,无论是区位优势还是交通 优势,实际上都只是镇域经济发展的导向因素。从理论上说,在市场机制的配置下,资源一 般应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流动配置, 但实际上并不是具有资源、 地缘等比较优势的地区都 能顺利的发展起特色经济, 而不具备资源、 地缘等比较优势的地区就无法培育起自身的特色 经济。例如东莞的一些镇并没有突出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其特色经济却得到了充分发展,其 中大朗镇本身并不出产羊毛,区位优势也不是十分突出,却能成为年产毛衣 2 亿件(套)的 “中国羊毛衫名镇” 。这些事例说明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只是镇域特色经济率先发展 的有利因素,但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XX,一头连接市中心区,一头连接经济重镇小榄, 自身禀赋还是优良的。同时,XX 坚持实施“适者生存”的产业发展策略,不搞结构单一、 风险较大的产业,而是依托已有产业进行大力培育,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特色产业即“复 合型”经济体,镇域经济得以稳步壮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二)坚持做强做优民营经济是壮大镇域经济的关键。民营经济是民本经济,是富民强镇最有效、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是镇域经济的主力, 是发展镇域经济的活力所在,希望所在。XX 始终坚持民营主导方略,以民营企业领衔镇域 市场主体,以非公有制经济引领镇域经济发展,从而推进了镇域经济民营化,民营经济规模 化。一是加快开放步伐。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灵活的措施,全面落实鼓励扶持发展民营 经济的政策措施,力求在“降”和“实”上下功夫。“降”就是在严把环保关、效益关和科 技关的基础上,降低一些无关紧要的条件,放手让民营企业家施展才能; “实”就是让所有 的优惠政策措施如较低的税赋等落实到每家民企, 让民企真正得到实惠。通过营造有利于民 营经济快速成长的良好环境, 最大限度地激活民间投资创业热情, 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资金 参与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二是调整优化镇域民营产业结构。坚持走 出镇域找市场, 把镇域版块建成城市工业的研发生产销售基地、 原料转化基地和城市的优质 农产品配送基地,增强镇域民营经济的生命力。(三)坚持政府引导培育是壮大镇域经济的重要保证。镇域经济从自发形成到自觉引导, 政府在推动优势特色产业的优化升级, 使优势特色经济 成为镇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实现和强化区域竞争优势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一是体 现在政府的前瞻意识。政府能够始终保持开放、前瞻的意识,敏锐地把握经济发展机遇是关 键。二是体现在政府创新发展的能力。XX 优势产业都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项目为 创新着力点, 在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机制, 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方面的共同合力下产 生效益的, 这些创新对培育和发展镇域经济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三是体现在政府有力的 制度保障。政府在产业选择及规划的基础上,在组织管理、投资引导和激励机制的建立等方 面做足功夫,形成高效有力的制度保障。四是体现在政府良好的服务意识。如果说在产业发 展的初期, 镇政府在扶持企业发展, 壮大支柱产业还处于探索阶段, 那么在产业初具规模后, 政府主动介入的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培育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品牌、提供公共服务等措施, 一批独具特色的产业逐步涌现出来, 增强了镇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五是体现在政府政 策的连续性。XX 在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的各个阶段,均围绕发展壮大产业这个诉求适时地调 整政策措施,对优势产业的培育、扶持均表现出贯彻始终的专注。(四)坚持优化发展环境是壮大镇域经济的有力依托。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环境就是发展经济,哪个地方的环境好,哪个地方经济发展就快。象 XX 镇这样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多、历史债务重、社会治安较差的“合并镇” ,正是通过“平 安 XX”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环境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经济也 才得到了提升。特别是通过加大投入,不断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 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使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互促共进; 坚持把发展第三产业摆在重要位置,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人气,聚集财气,增强了城镇环境承载力和竞争力。(五) 坚持创新招商选资是壮大镇域经济的有效途径。一是依托优势产业有针对性招商选 资。在当前土地资源等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只有依托镇域经济优 势,即依托主产业、主产品进行招商选资,推动主产业、主产品做大做强做优。引进发展科 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能耗低、污染小、占用资源小、税收贡献大的企业和产业,是我们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二是创新招商选资方式。通过采取 “以诚引商”“以商引商” 、 等有效做法,面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三是搞好引进项目的跟踪服务。加 强组织协调,做好跟踪服务,注重跟踪落实签约项目,努力提高履约率、投产率,努力做到 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与经济方面的调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