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相对于蒙牛乳业产品优势和味全的优势

  继蒙牛(02319.HK)、伊利先后公布了之后,本周三大乳企最后一家()也公布了半,不同于蒙牛、伊利净利润大幅提高,本土三强之一光明乳业的净利润不增反降,光明乳业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2亿元,远低于蒙牛的13.39亿元,更低于伊利的26.62亿元,光明乳业净利润同比下降3.95%,而蒙牛净利润同比增长27.7%,伊利净利润同比增长16.11%。光明乳业与蒙牛、伊利两位“老大哥”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在营收上,光明乳业也有些增长乏力。上半年光明乳业实现营收100.06亿元,同比仅增长1.91%。蒙牛的营收已经达到255.64亿元人民币,伊利更是接近300亿,达到298.56亿元。  光明乳业坦言,2015年上半年经营情况未达到预期。2015年全年经营计划为:争取实现营业总收入230亿,净利润6亿,净资产收益率8.1%。  201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0.61亿元,仅完成全年收入指标的43.74%;净利润2.27亿元,仅完成全年净利润指标的38%。  光明乳业指出,之所以与年初经营计划有差距的原因是:国际奶粉价格,新西兰新莱特乳业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国内消费增长放缓,公司重点产品增速下降;国内原奶价格下跌,乳制品市场竞争激烈,销售费用率上升。  业绩乏力之下,光明乳业人事也出现了较大变动。上半年,光明乳业“灵魂人物”总经理郭本恒突然宣布辞职,随后在今年7月被曝郭本恒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此外,2015 年8月21日,光明乳业董事会收到公司副总经理孙克杰先生的书面辞呈。光明乳业称,孙克杰先生因个人原因辞去本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光明乳业增速乏力同时,蒙牛伊利却在乳业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获得实现发展,蒙牛在保持高端白奶等液态奶市场优势的同时,加速国家化以及企业现代化转型。而伊利则在液态奶、冷饮业务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了奶粉业务的大跨步发展,收入同比增长近10%。  事实上,光明乳业今年也在加强战略布局,特别是今年6月,光明乳业宣布拟非公开募集90亿收购光明集团在以色列的资产以色列最大乳企Tnuva集团以及将兄弟公司牛奶集团的相关等,然而,目前这些布局尚未能体现在业绩中。不过,随着与两位老大哥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下半年光明乳业若想缩小与两位老大哥的差距,需要加把劲了。
责任编辑:lp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所属行业:
食品饮料 — 食品加工制造
行业排名:
1/10(营业收入排名)
实际控制: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收入分析:
连续3天价量齐跌
打败了62%的股票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2.23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空头行情中,目前反弹趋势有所减缓,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二、收购控股股东旗下乳业及奶牛养殖资产
三、股权激励(二期)(终止)
四、兴建生态示范奶牛场
个股深一度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光明乳业业绩增长乏力 优势市场被伊利蒙牛蚕食
来源:法治周末作者:代秀辉
这意味着,按照光明乳业2015年全年经营计划(即营业总收入实现230亿元,净利润6亿元),光明乳业上半年仅完成全年收入指标的43.74%;净利润指标仅完成38%。今年6月26日,郭本恒由于涉嫌违法违纪被调查,短短4天后,光明乳业即宣布朱航明(原海博股份(600708,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兼党委书记)走马上任光明乳业。
光明乳业业绩增长乏力 优势市场被伊利蒙牛蚕食
  “同处乳企第一军团战队的伊利、蒙牛、光明乳业,现在很像三国里的魏、蜀、吴,光明乳业则是像蜀国刘备一样的弱势角色,相比伊利、蒙牛,其在这两年的业绩增长态势显得有些乏力”。
  近日,各大乳企的中季度报告陆续披露。身处乳业第一梯队的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乳业)表现却让人意外。
  净利润指标仅完成38%
  光明乳业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光明乳业201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00.61亿元,同比增加1.91%;然而,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1亿元,同比却减少3.95%。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光明乳业的大本营上海分区收入同比下降5%,上海以外地区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11%,而海外收入11亿元,猛降25%。
  这意味着,按照光明乳业2015年全年经营计划(即营业总收入实现230亿元,净利润6亿元),光明乳业上半年仅完成全年收入指标的43.74%;净利润指标仅完成38%。
  “国际奶粉价格下跌,新西兰新莱特乳业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国内消费增长放缓,公司重点产品增速下降。”对于2015年上半年经营情况与年初经营计划存在的差距,光明乳业在年报中解释称。
  “费用投入很大。光明乳业在不断地开拓常温奶的市场过程中,费用投入是蒙牛、伊利的好几倍。”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对法治周末记者说,“这也是为何它会出现营收在增长,利润下降的结果。”
  “国内原奶价格下跌,乳制品市场竞争激烈,销售费用率上升。”光明乳业在半年报中亦坦言。
  然而,与其同属乳业第一梯队的伊利、蒙牛在2015年上半年的业绩中则实现了业绩营收与净利的大幅度上涨。
  这其中,伊利股份(600887,咨询)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01.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76%,实现利润总额31.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6%;蒙牛上半年销售收入完成255.6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达13.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7%。
  “同处乳企第一军团战队的伊利、蒙牛、光明乳业,现在很像三国里的魏、蜀、吴,光明乳业则是像蜀国刘备一样的弱势角色,相比伊利、蒙牛,其在这两年的业绩增长态势显得有些乏力。”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伊利、蒙牛蚕食光明乳业产品优势市场
  那么,光明乳业缘何与伊利、蒙牛会出现这么大的增幅差距呢?“这其中也有蒙牛、伊利增长太快的原因。但总体来说,光明乳业目前整个盈利产品单一,即权重产品不多,目前主要是莫斯利安品牌。这是整个业绩相对蒙牛、伊利而言,差距拉大的内部原因。”宋亮补充道。
  与此同时,在业内人士看来,光明乳业在全国的产品布局相对蒙牛、伊利而言并不是很稳定。
  “从目前整个中国的市场格局来看,蒙牛、伊利在做全国的战略布局,基本上整个市场的掌控是非常强的。而光明乳业很多全国市场的布局已被伊利、蒙牛或外资蚕食掉了,因此它的业绩与蒙牛、伊利相比是有差距的。简单来说,在中国市场上,你可以在任意的超市买到蒙牛、伊利的牛奶,但不一定能买到光明乳业的牛奶。”宋亮说。
  “伊利、蒙牛等竞争对手加大新品研发投入力度,抢占了部分光明明星产品莫斯利安的市场,影响了公司整体业绩。”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亦向法治周末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光明乳业的优势在于低温奶类产品,而这几年伊利、蒙牛也在发力进军这一领域。他们蚕食了光明乳业的部分市场。光明乳业的优势受到了牵制。”朱丹蓬表示。
  与此同时,在宋亮看来,光明乳业也错失了今年奶源价格下行带来的机会。
  “相对于蒙牛、伊利来说,光明也没有享受太多奶源价格下行带来的收益,因为光明合作的奶源公司,比如上海区域,它的奶源价格相对较高,下降的幅度并不大。而蒙牛、伊利的奶源大部分在北方,享受到的奶源下降福利则更多。”宋亮说。
  业绩前景待考
  多位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光明乳业目前正处于艰难时期,未来发展或存在诸多隐忧需要破解。
  这其中,两个月前发生的光明股份董事长郭本恒被调查事件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其业绩前景存在隐忧的一个方面。郭本恒一度被业界公认为既懂技术、又懂产品、还懂营销的不可多得的人才。
  公开资料显示,郭本恒在掌管光明乳业期间,光明乳业的业绩从七八十亿元,发展到了两百多亿元,其主业业绩翻了一番。这其中明星产品,即莫斯利安常温酸奶,从2011年约6.99亿元飙至2014年约59.6亿元,并助推光明乳业收入从亿元蹿升至亿元,4年时间实现了百亿元增幅。
  然而,今年6月26日,郭本恒由于涉嫌违法违纪被调查,短短4天后,光明乳业即宣布朱航明(原海博股份(600708,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兼党委书记)走马上任光明乳业。
  “郭本恒事件短期内对光明乳业的经营和业绩还是会产生负面影响。乳业对于朱航明来说相当的陌生,作为‘门外汉’,朱航明将会引领光明乳业走向何处,还很难下定论。”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从他在海博期间的表现来看,国际化、资产重组或将是光明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但朱航明毕竟是个‘外行’,他能否带领光明乳业转危为安还很难说。”
  与此同时,光明乳业过于单一的产品品牌也倍受业内诟病。“光明当前发展模式可持续性差,对单一明星产品过度依赖,一旦这一增长点被抑制,光明业绩增长或会失去引擎。”向健军表示。
  “光明乳业在其低温的产品系列方面,增幅不是很大,特别是一些产品,它的销售是下滑的。”宋亮表示。
  “与此同时,过多、过快的海外并购也给光明带来压力,目前来看,光明大多数海外并购项目创造的价值还没能达到其预期效果。”向健军同时坦言。(记者代秀辉)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蒙牛与光明关系的分析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蒙牛与光明关系的分析报告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伊利股份、光明乳业、蒙牛乳业三巨头的抢跑
  1月15日,发改委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要求部分企业一次调高价格达4%以上的,需24小时内向政府书面报告,光明、蒙牛、伊利以及三鹿四家乳制品企业被列入需申报企业名录。  发改委话音刚落,牛奶涨价潮再次在全国各地掀起,部分牛奶价格涨幅更逾三成。涨价企业中也包括前述三大巨头。  “事实上,我们在1月15号之后没有涨过价,早在去年12月我们就已经决定对一些产品进行提价,并在今年1月1日开始执行。”1月22日,光明()&&(600597 )公关经理龚妍奇告诉记者。  据龚妍奇介绍,目前光明的销售渠道为两类:一类是商超卖场,这部分渠道在1月15日前已经完成了价格;一类是奶站与送奶上门的业务。  在后一类销售中,由于此前的订户是按调价后的标准交款,而在15日相关规定出台后的订户是按照调价前的标准进行,为了公平起见,光明随后对所有用户征订的属于干预措施内的产品,均采取调价前的标准。因此,此前征收的多出来的费用已经如数退还给用户,或者暂存作为下个月订奶的部分费用。  据了解,此次光明产品的涨价幅度大概在11%-15%之间。  而蒙牛新闻发言人赵远华也告诉记者,蒙牛早在去年12月底到今年1月15日之前就对部分产品做了调价,对于在15日之后还没有做出价格的产品便不再继续涨价,仍保持原有价格。  赵远华还表示,蒙牛这次价格并不是所有产品,而且各个地区的也不相同,例如像特伦苏这样的产品价格并无变化。  伊利方面也给予了类似的说法,表示其产品价格的肯定是在发改委相关规定出来之前。在此之后的时间内,伊利也没有任何价格的举措出来。  省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认为,在目前高成本的压力之下,牛奶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有过几轮的价格提升,业内原本预计今年4-5月会再有一轮牛奶提价潮,发改委相关措施的出台可能也正是考虑到这种预期。  赵远华认为,牛奶价格的上涨,实质是一个回调过程,此前由于竞争激烈等原因,牛奶价格实际是偏低的。她坦言,目前成本对企业压力仍然很大。  据王丁棉介绍,原材料方面,进口奶粉的价格相比去年同期已经增长了60%-80%。与此同时,包装材料、人工等费用都涨了不少。“去年整个的利润率已经有差不多1个百分点的下降,今年会继续下降,亏损的企业会更多。”  不过,王丁棉认为发改委此次价格干预措施的出台,首先是阶段性的,其次只是要求企业合理提价,并不会对企业造成很大压力。同时,企业生产成本的压力并不能单靠提价解决,可以通过结构、销售网络的适当收缩等多种途径。  龚妍奇也提醒记者,发改委的调控措施中也提到两点,一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二是如无正当理由,价格主管部门不得要求经营者亏损经营。  “我们相信国家会充分保证企业的利益。”龚妍奇称,未来有些成本实在不能承担的企业会考虑申请提价。  接受采访的乳品企业都表示,在此前和未来,企业都会通过自身管理成本的节减、产品结构等方式来消化部分成本压力。
上一篇:下一篇: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瞄股网™-专注于股票行业的门户网站_股票黑马推荐专家
Copyright & 2006 -
客服电话:010-
特此声明:广告商的言论与行为与瞄股网无关!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明乳业优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