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谈谈创新驱动创新 经济增长的奇迹亮点有哪些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专家谈】杭州G20,“创新驱动发展”开创经济治理新局面
日14:46&&来源:
并不太给力的国际形势――八年的实践证明了G20峰会机制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性,但近期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显现“新平庸”状态。大国单纯依赖货币宽松政策扭转经济颓势的作法越来越不灵光,也越来越不得人心。贸易保护主义回潮,主要经济体经济政策分化,下行压力不减。世界经济反全球化逆袭而上,地缘政治冲突和恐怖主义威胁犹在。全球经济形势并不乐观。
一、G20正面临挑战
走在十字路口的G20机制,使各成员国又一次切身感受到了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历史经验教训,在经济合作方面还有抱团取暖、共克时艰的愿望。但复苏途径何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何在?杭州峰会能否破解这一举世难题?
在过去的10年里,世界GDP增长总量四成以上都是中国贡献的。即使在2015年全球贸易负增长的严重形势下,中国的世界贸易份额不降反升。世界各国都十分钦佩中国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从一个经济上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世界各国都寄望中国能够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继续发挥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稳定器”的作用,正在热切地拭目以待! 正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G20杭州峰会确定的“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会议主题,就是济世良方!
二、“创新驱动发展”是经济发展动能理论的核心
4个“I”的核心是创新―― 创新(Innovative)引进G20议程,将成为杭州峰会的一个“制高点”。作为主题的4个“I”之一,强调把“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的基础性创新”作为增长的动力,关注技术对增长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与创新相结合。今年新成立了创新、数字经济和新工业革命三个专题工作组,实际上都是创新范畴的工作机构。
“活力”(Invigoracted)源于G20应对金融危机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初衷。活力是全球政策方向一致下的合力,是为解决世界经济低水平徘徊难题寻求的动力源,也就是为经济增长添加的新动能。经济行为活跃,动力充沛,为其表现形式。
“联动”(Interconnected)是提醒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在政策方向一致下联合行动,减少摩擦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实现经济发展的优势互补和持续稳定发展。
“包容”(Inclusive)就是消除贫困和饥饿,实现公平发展,使各国人民都能不被排挤地、公平地分享世界经济增长带淼睦妗
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革命性的。技术创新能够提供新的原材料、新能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创造着巨大需求,是中国持续保持经济发展活力的最重要源泉,促进工业革命发展到新阶段、新水平,实现更新Q代。
创新引领的经济发展,才能创造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才能产生经济发展的活力。经济活动生气勃勃,经济运行才能劲头十足、蒸蒸日上。
由创新引领的经济发展,一定是在革命性的目标指引下的发展,是重树信心、鼓舞斗志、凝聚精神、齐心协力的联动式发展。合作共建,风险共担,共赢共享,打造利益共同体。
由创新引领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开拓了发展的空间,才有条件进化为一个消除排他性、多元化目标共存共进的发展。彼此尊重,相互包容,同甘共苦,打造命运共同体。 全面的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不是急功近利,而是中长期战略。创新不是止痛药,随时拿过来就可以吃。创新是一个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较长期的、艰苦的革故鼎新过程。创新也不能仅指望少数几个国家,而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以技术创新为主要新动能,开创世界经济的新天地。
创新驱动发展是杭州峰会的核心主题,由技术创新思想启迪的议程创新和政策创新,是G20杭州峰会的最大亮点。
三、议程创新与政策有机结合才能落地开花
创新议程与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创新议程与基础、贸易投资政策有机结合才能使创新经济落地开花。 中国将4个“I”的新概念带入G20议程,将创新作为G20的主推议题,以解决全球经济停滞问题,力主从危机管理机制转变为世界经济发展机制,更加关注促进增长的中长期战略,推进结构性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还将不同的议程进行整合,创新和投资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议题,也是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纳入全球经济的中心议题,包括非洲工业化、参与联合国发展议程置于优先位置等。
关注基础投资的联通性和贸易投资的关联性,成为本届峰会的重要议程之一。世界经济是相互联系的,发达国家与非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是人为造成的。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一一全球一体化下的共荣共损时代,独善其身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坚持了多年的G20峰会规定的世界经济必须“强劲、平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也不能死抱住其中的明显谬误不放。哪个国家不希望经济“强劲”发展?如果能够“强劲”发展,还用你说吗?打破头他也自己抢着去“强劲”了,还用你来规定吗?谁都想“强劲”发展,但却不是谁想谁就能得到的。再者说,与“可持续”相比,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强劲”实在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根本起不到任何指导或规范的作用。
与一味空喊“强劲”相比,“包容”发展更具实际意义。将2016年七月份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公报第三款的那句话中的“强劲”删除,变成“…以实现我们的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的目标。”应该说,比原先的“强劲”来、“强劲”去的空同口号实在多了!
四、政策创新带有鲜明的“中国印记”
此次G20峰会首次将全球经济宏观政策协调的内容具体化为三个方面: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性改革政策,努力摆脱以往传统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局限性,更加注重长短结合、经济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以及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提出结构性改革的9个优先领域、48项指导性原则和12大指标体系,以及支持非洲工业化、长期可持续发展; 新技术提供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移民问题、医疗和减贫等方面的政策创新,更加有利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欢迎。贸易部长会议的首次召开,投资指导原则的通过,新的三个专题工作组的建立,反映出经济管理政策重点的改变和内容的深化,带有鲜明的“中国印记”。
五、杭州峰会革命性倡议
2016年,中国提出一个相当大胆的声明:G20达成的成果应当超越成员国,将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进来,在实现发展方面取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这一声明的突破之处在于:超越了G20的局限,把G20达成的思想成果和政策成果扩展到G20以外、可以到达的非成员发展中国家实施。这样做的好处是非成员的发展中国家可以与成员国同样分享G20的思想和政策红利,与G20成员国同步发展,并且扩展G20的代表性、增强G20的合法性。 2016年七月份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公报第2款:“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仍旧弱于预期。同时,增长成果应在国家内和国家间得到更广泛的分享以促进包容性。”表明这一创新型思想成果已经被财金会议完全认可,成为G20杭州峰会上的予以确认的重要议程内容。
中国排除种种思想障碍,力主G20成员国准备实施联合国2030年议程的国家计划,进而提出集体行动计划。这样做的好处是进一步理顺G20与联合国的关系,使G20的发展目标与联合国的经济发展国家计划一致起来,使G20自觉承担联合国的责任和义务,为“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梦想”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推动全球治理更上一层楼。
(作者系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责编:董晓伟、袁勃)丁兆庆:创新应成为驱动和支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编者按:为了深入宣传“十二五”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宣传“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深入宣传“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理念、任务重点和重要保障,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大众网理论之光频道推出“十三五?梦想进行时&――专家解读系列访谈”栏目。
  “十三五?梦想进行时&――专家解读系列访谈”(2)
  丁兆庆:创新应成为驱动和支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11月5日上午,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丁兆庆教授做客大众网演播室,对“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发展理念进行了解读。&
  大众网济南11月5日讯(记者&张琨)今天上午,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丁兆庆教授做客大众网演播室,对“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发展理念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创新发展之所以被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因为创新始终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坚持这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突破重点、优化结构、提升质量、转换动力,才能在根本上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转变。
  创新是驱动和支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主持人: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有人说这是中国在发展方面的一场深刻变革。其中,坚持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也被称作是“十三五”的一大亮点,您是如何理解坚持创新发展这个提法的,它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丁兆庆:创新发展是把创新作为驱动和支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的一种发展模式。坚持创新发展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具体而言:一是发展动力。要摒弃过去主要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更多依靠技术开发、新产业培育、消费转型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等;二是创新发展空间。要不断优化空间布局,统筹区域发展,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比如,从区域空间上我们提出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优化大城市群,培育壮大重点经济区等;从产业空间上,主要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鼓励发展众筹空间等;三是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起使用机制,加快形成创新引领和驱动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四是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与以往一刀切、大水漫灌式调节不同,更多采取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措施,适时预调微调;与以往片面追求增速不同,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收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主持人:近年来中央一直在强调创新,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提高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高度,您认为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丁兆庆: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可见,创新是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根本动力。具体到我国目前的发展而言,之所以把创新提到如此高度,主要是因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生态问题日益严重;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客观需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仅增长速度换挡,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而且动力结构也必须随之转换,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主要是因为经过多年的连续高速增长,传统的动力机制弱化,必须通过创新构建驱动发展的新的动力机制;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长期以来,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我国作为世界造业大国,虽然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但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核心竞争力,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竞争力不足。
  总之,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发展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其目的就在于要根本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实现发展结构优化、发展质量提升、发展动力转换,推动中国由更多依靠传统红利驱动、更多发挥后发优势的赶超型发展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转变。
  重点突破为抓手,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
  主持人:“十三五”期间,在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实力方面,您期待将来还会有哪些新的具体的措施?
  丁兆庆:全会提出从五个方面着手,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能力。未来五年,我们应按照五中全会精神和要求,着力在重点领域、重点方向上形成突破,带动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主要措施包括: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努力在共性关键技术和重点新兴领域核心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搭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培育创新领军人才,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青年人创业要立足实际,有想法地利用“四众”平台和空间
  主持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自然少不了广大的青年人,对于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创业,您有什么建议?
  丁兆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支撑,也是激活创新活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
  对青年大学生而言,要有想法,也就是要有创业创新的意识,有了意识才能自觉去行动;要立足自身实际,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在慢慢积累中成长壮大;要充分利用现代创新创业平台,尤其是运用好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也就是“四众”平台和空间。
  创新驱动是引领和支撑山东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主持人:就山东来说,在新常态下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创新驱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丁兆庆:创新驱动是引领和支撑山东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进入经济新常态以后,增长速度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增长动力发生转换。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驱动的作用就更加凸现出来。因为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我们不再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速的提高、经济规模的增大,更重要的时要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因此,我们要通过创新,千方百计激发山东经济发展活力、优化山东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节约集约利用能源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等,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的驱动作用,尤其是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所以,必须把创新置于全省各项工作的核心位置。
初审编辑:王磊
责任编辑:牛乐耕
故宫发布初雪照 红墙白雪尽显独特景致
来自新浪时尚美搭达人@LeRenard瑞拉蒂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1...
潘石屹首度变身主持人,亲自坐镇优酷网...
此书是作者最满意的大型历史纪录片《北...
新闻热搜词
来源:360新闻
数据加载中...创新驱动和民营经济成上半年两大亮点 _ 东方财富网()
创新驱动和民营经济成上半年两大亮点
作者:吴璇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中共广东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前日召开。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广东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3个、2.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19.6%,高于整体投资6 .1个百分点,占整体投资比重达6 3 .1%———创新驱动和民营经济成为上半年广东经济发展的两大亮点。
  中共广东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前日召开。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广东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3个、2.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19.6%,高于整体投资6 .1个百分点,占整体投资比重达6 3 .1%———创新驱动和民营经济成为上半年广东经济发展的两大亮点。  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广东经济能够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主要得益于转型早、创新快、多,形成了对经济的有力支撑。广东总体平稳的背后,走势分化在各领域、各层次展开。走势分化是经济发展的积极变化,实质是新旧发展动力的转换消长,说明新旧动力的转换进程已经开启。  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14%  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 .3个、2.9个百分点,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3.7%、19.6%,旅游购物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分别增长117.3%、104.4%,创新形成的新动力、新产业表现抢眼,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  对于经济发展的走势分化,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表示看到了“积极的变化”。“哪一个产业创新驱动做得比较好,它的新动能培育就比较快。”陈鸿宇指出,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提升,可以体现出这种分化。  陈鸿宇表示,传统产业虽然遇到困难,但也可以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式改造提升。他举例说,家具业上半年增速比较缓慢,这与整个家具行业的更新、市场的需求都有直接关系。但在家具业中,有的企业它创新驱动做得比较好,所以这些家具企业发展也比较快。“同样属于传统制造业,它找到新动能之后同样可以找到一种广阔的市场空间。”  陈鸿宇指出,对于创新驱动,现在要做的不是一般的号召或者制定战略,而是真真正正使研发成果实现产业化,转化为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  “我们最困难的问题就是研发成果的成功转化,”陈鸿宇认为,现在的问题是,企业也想创新,高校、科研院所也想创新,创新成果的供给和需要之间还存在相互脱节的情况。“找不到更好的、可以直接产业化的项目,而高校和科研院所交出来的成果难以直接产业化。”陈鸿宇说,如果想要更好地实现研发成果的转化,一方面要有转化的平台,另一方面要有体制机制的创新。  上半年广东民间投资增长19.6%  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民间投资增长19 .6%,高于整体投资6 .1个百分点,占整体投资比重达63 .1%。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4 .5%,增幅高于全省进出口15 .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3.8%,比国有、外资工业分别高12.8个、12.4个百分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2.1%。  “广东省多年以来创造了国际化和市场化的民营环境,一直比较注重为民营经济构筑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对于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陈鸿宇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陈鸿宇指出,广东民营经济中,新型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占的比重较大。与一些以煤炭、钢铁为主的地区相比,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加时,“抗压能力”会更强。“这是广东的优势所在,也能看到广阔的市场前景。”  “另外,这些年来,广东的民营经济也是创新驱动的主体。很多的民营企业很早就开始了技术改造,构筑自己的研发机构,建设企业自己的研发中心,”陈鸿宇表示,这也是广东民营经济能够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DF150)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个性化推荐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奋力探索实践新常态下科技创新驱动贵州经济发展新路径
&&&&来源:&&&&
原标题:奋力探索实践新常态下科技创新驱动贵州经济发展新路径  2014: 贵州创新驱动实现新突破   2014年,贵州科技工作紧紧围绕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主基调、主战略,聚焦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支持五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引领全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科技贡献率超过44%,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科技创新亮点突显   ――一批具有创新增长潜力的重要科技指标增幅位居全国前列。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增幅预计全国第4,其中,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增幅预计全国第1。2014年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105.7%,增幅居全国第一;发明专利授权同比增长34.9%,增幅居全国第二;技术市场交易额增幅居全国前列。   ――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落户贵州并启动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从无到有,精彩亮相。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获批建设,贵大师大两家大学科技园上升为国家级,安顺、黔南、黔东南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平塘在建国家大科学工程――世界最大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工程主体合拢,贵州科学城核心区主体建设完成,今年6月可望投用。   ――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跻身先进行列。贵州首个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1.1类化药新药“替芬泰”获临床批件,并正式进入临床研究;贵州大学牵头承担的“防治农作物病毒病及媒介昆虫新农药研制与应用”,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贵州科农生态环保科技公司“一种用于喀斯特地区灌木护坡的人工土壤及其制备方法”等7个项目获第十六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为贵州获奖项目最多的一届。   ――一批创新型企业茁壮成长。遴选了11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和89家科技小巨人及成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截至去年底,贵州共有14家科技型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一批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4名科技人才进入国家“万人计划”,1人入选国家“外专千人计划”,4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目前全省有千人计划4人,新资助25个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支持新建了15家院士工作站和14个博士后工作站。   ――一批新的科技型经济增长实体培育形成。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1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304家;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09亿元,同比增长27%。在中药民族药领域,36个单品种年销售收入实现上亿元,其中上10亿元药品1个,上5亿元药品7个。   ――一批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启动实施。创新试点示范、科技计划安排、创新平台布局等继续得到相关国家部委大力支持。全年共获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基金委等支持的计划、项目、课题、平台、载体达558项,经费6.48亿元;围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启动实施了24个省级科技重大专项。   创新进取扎实推进   一年来,贵州科技工作面对新常态下的新机遇,重点突出了“五个狠抓”。   第一狠抓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创新驱动增动力。一是完成了新一轮机构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机构改革总体部署,省科技厅加挂省知识产权局牌子,原知识产权局职责归入科技厅统筹管理,9个市州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已比照合并。二是科技计划体系进一步调整完善。将原有近30个科技计划整合为基础研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支撑三个创新类计划和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科技平台及人才团队两个成果转化类计划。三是财政科技投入重大调整。出台《贵州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后补助管理暂行规定》,加大科技创新后补助支持力度,全年省级财政研发资金约40%用于科技创新后补助;省级财政研发资金支持领域主要涉及大数据、大健康等五大新兴产业;设立了支持中小企业向科技创新服务单位购买服务的“创新券”,在全国率先出台创新券试点管理办法。四是科研院所改革稳步推进。设立了科研院所改革专项资金,制定了《推进科研院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意见(试行)》,实施了科研院所服务企业行动计划。   第二狠抓科技金融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业,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服务创新驱动。一是科技金融融合发展,设立或参与设立了各类基金。省和贵阳市两级财政联合设立了2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省财政设立了1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科技、发改部门会同各市州政府设立了天使投资基金、现代服务业创业投资基金、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和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等15支基金,基金总规模约15亿元,出资参与国家组建农业科技园区联盟基金;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及各参股机构,2014年为153家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24亿元;与省保监局联合对科技型企业关键研发设备保险、产品研发保险等10余个险种开展后补助,与中行贵州分行设计开发了“黔科通宝”融资产品并设立了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与多家银行开展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4.5亿元,与贵州银行建立优质科技项目库和科技金融专家库。二是促进技术转移转化。搭建了贵州技术市场交易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购买福建“科易网”在线展会系统服务,成功举办首届全省工业企业科技成果嫁接会。初步建成科技成果项目库,与省财政厅、经信委实现了项目源共享。三是发展创业孵化服务。新增孵化面积51.86万平方米,全省现有孵化面积194万平方米,在孵企业904家,毕业企业224家,在孵企业从业人员1.73万人。四是强化知识产权服务。搭建了覆盖全省主要工业企业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成功举办了首届贵州省专利技术拍卖活动。五是推进大型仪器和科技文献开放共享。大型科学仪器进入大仪共享1257台(套)、原值6.6亿元,建成科技文献共享服务8个市(州)分中心、6个直管服务站、108个分中心服务站。   第三狠抓资源市场化配置,大力培育科技领军型企业和小巨人企业。一是搭建了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了科技部门为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化模式创新。首批19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和70家成长企业培育对象在平台一键生成,获2100万元的后补助支持。目前,在科技资源服务平台注册的企业有1198家,入驻平台的服务机构有109家,涉及审计、知识产权、孵化器、科技金融、投融资、培训、科技信息服务等领域。二是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计划。省创新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通力合作,整合资源,共同培育发展创新型领军企业,对遴选确定的11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对象给予了6900万元后补助支持,预计领军型企业今年实现销售收入将超过520亿元。三是培育发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认定了56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其中7家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27家企业进入贵州企业100强。四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等优惠政策,对65家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共计约6.82亿元,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抵扣预计达8305万元。   第四狠抓科技招商和招才引智,为创新驱动注活力。一是发挥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等产业园区科技招商的平台作用,引进落地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2014年全省4个高新区(国家级1个)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42个,签约资金772亿元,到位资金258亿元。二是发挥贵州科学城、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各市州对口城市帮扶活动等招才引智的平台作用,引进、聚集了一批优质研发机构和创新创业人才。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等30余家科研院所和机构入驻科学城;英国巴茨医学院、中科院、北京大学等在贵州建立或联合组建了一批研发机构;携手京东集团打造服务全国的首个电商食品安全云平台;成功承办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生物医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分论坛。   第五狠抓农业科技进步和民生科技发展,力促“百姓富生态美”目标实现。一是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全面启动。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的实施,依托贵州农经网在各县、乡(镇)的机构合作,开展农村基层信息化培训、产品代购和配送服务;成功举办了生态农产品网上展示交易会,搭建了农高网展示交易平台,3000余个农产品上线展示和交易;积极支持以黄果树景区为代表的数字化旅游发展和朗玛、贵阳金域为代表的数字医疗发展。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全省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达7个,新培育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8个。围绕精品水果、特色蔬菜、养殖等重点产业,组织实施了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推广工程,开展了苡仁米、马铃薯、烟草等产业链延伸的技术攻关。三是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围绕关系民生改善的重大科技问题,推进全民健康、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重大民生科技工程,开展了喀斯特石漠化防治、民族村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   第六狠抓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专利创造、应用、保护、管理服务呈良好发展态势。全省专利申请量22471件,同比增长29.1%;专利授权量达到10107件,同比增长27.7%。发明专利占比达到了36.5%,排名全国第20位,同比上升11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1件,同比增长了27.7%;新增专利申请零突破企业818家。   2015:   新常态新思路新举措   努力创造新辉煌   新年新思路,贵州将以新举措探索创新驱动新路径,奋力创造新的辉煌。   2015年,贵州科技工作将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三个转变”、坚持“五个导向”、紧盯“五大新兴产业”、实施“6+1行动”,抓紧制定出台一批奖补激励办法和政策,为创新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大数据为代表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支撑;实现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00亿元、力争达到3000亿元,力争科技进步综合指数在全国排位上升1位。   围绕“三个转变”   小省做成大科技   围绕万钢部长在全国科技工作会上强调的,科技发展战略部署要实现从“小局”到“大局”的转变,科技创新的依托力量要实现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科技资源配置要实现从“小投入”到“大投入”的转变,部署和开展贵州科技工作。既要立足贵州科技资源总量小、科技基础条件薄弱等实际,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又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才流动性和资源共享性越来越强,近年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贵州完全有底气小省做成大科技。   坚持“五个导向”   务求创新出实效   一要坚持市场导向。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和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发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作用。二要坚持需求导向。主动了解需求、研究需求、回应需求,从企业和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入手,围绕需求来部署和谋划创新活动。三要坚持目标导向。紧紧围绕依靠科技创新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十二五”科技和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着力完善有利于推进工作落实的体制机制和工作举措。四要坚持绩效导向。把科技成果是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出了多少效益、做出了多少社会贡献,作为评判科技创新成效的重要指标。五要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过去长期存在的不利于创新发展的一些问题,激活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紧盯“五大新兴产业”   为发展提供强支撑   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建材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2014年与时俱进提出的转型发展的“五大新兴产业”。今年贵州科技工作将重点紧盯这五大新兴产业持续发力。   一是在建设全国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丰富“云上贵州”应用内容,推动贵阳建设全国首个免费WIFI城市,加快贵阳呼叫中心建设,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电子元器件、软件与集成电路、物联网、视听产品等方面凝炼科技需求,组织创新攻关,提供科技支撑。二是抓紧建设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支持现有医药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新兴医药企业,以先导、示范支持建设大健康产业园区和基地。三是围绕建设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大省,以国家和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科技攻关、先进适用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和科技特派员工作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综合效益;支持企业以资源禀赋为前提,依靠技术创新加强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支持重视农产品地理标志和技术标准创建;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为抓手,支持园区和企业大力发展农业领域电子商务,创新营销模式,加速特色优势农产品走出贵州。四是以黄果树景区智慧旅游为示范和引领,支持培育新兴旅游业态,支持发展融一二三产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五是支持建筑、建材龙头企业、中小型建筑、建材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和节能环保技术、材料的推广应用。   实施“6+1”行动   确保创新目标实现   第一,实施科技管理改革行动,着力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率。一是推进省级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启动建设与国家科技改革计划相统一的科技计划管理平台,政府科技管理职能从具体管理项目逐步转向主要负责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布局、评估、监管。简化项目管理流程,大力推行项目网上评审,既要抓好线下创新活动的对接服务;更要线上线下互动、齐头并进提供服务,实现更加公平、公正、公开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二是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更多以市场化方式配置资源。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今后将更多利用奖补、基金方式,引导和撬动社会资金组成各种取向的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支持有潜力、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成果、项目迅速转化和产业化,加速培育企业成长壮大。三是加强科技基础制度建设。全面落实科技报告和科技创新调查制度,完善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体系;积极探索推行科技奖励第三方评价。四是推行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政策。制定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地方细则,使创新收益更多向研发团队和人员倾斜。五是继续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重点完善省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管理运行机制。将其打造成全省科技创新服务高地。   第二,实施科技金融融合行动,着力发展和用好各类创投基金。一是研究制定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具体措施。完善科技金融奖励补助办法,通过天使投资引导、贷款贴息、科技保险、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助推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基金。引导境内外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在贵州设立面向种子期或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天使投资机构(基金),对获得天使投资的企业进行跟进投资。三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设立、引进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各类专业金融机构,促成银行、证券、保险、投资、担保等机构之间互动,加强其与政府科技研发资金有机结合。四是建立健全政府资金让利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刺激省内外社会资金和机构参与贵州科技金融活动。   第三,实施科技服务能力提升行动,着力以信息化手段支撑科技服务业发展。一是完善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技术交易市场,鼓励建设具备技术咨询评估、成果推介、融资担保等多种功能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新型转化实体;扶持发展一批真正深入了解企业内在潜力和需求、投资人资本取向的中介服务机构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三是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分析预警和相关技术咨询等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服务能力。四是继续推进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平台建设网上科技商城,建立完善服务标准、补助措施,制定面向服务机构、企业的双向后补助政策。五是推进大型仪器、科技文献和科研设施建设。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基础设施和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开放,推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进一步向科技型企业开放。   第四,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行动,着力打造顶天立地的领军型企业和铺天盖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是继续开展领军型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推动科技企业成长梯队建设,重点培育2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2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00家科技型种子企业、40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继续扶持推动一批科技型企业登陆新三版。二是引导、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采取风险补偿、贴息资助、后补助等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科技创新风险,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实力度。三是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联合开发项目、共同培养人才;通过实施创新券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财政性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转移;鼓励拥有科技成果的科技人员自主创业,领办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四是落实中关村试点推广政策。支持贵阳、贵安新区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先试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第五,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引进行动,着力推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完善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促进科技人才发现培养、合理流动作用的发挥,激发其创新动力和热情。二是突出高端人才的培养引进。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计划和“十百千”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为主要抓手,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三是运用国家、省科技基金等,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原始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专家和创新企业家。四是通过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等创新、研发和人才平台建设,聚集创新创业人才。五是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举办好创新创业大赛、创客大赛等各类创新活动。六是以科技特派员为抓手,大力培育壮大职业农民队伍。通过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覆盖工业、农业、金融、服务等各方面的科技特派员资源。   第六,实施科技平台建设行动,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一是加快科学城建设。做好首批科研单位入驻准备工作,确保今年上半年前完成入驻。二是推进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建设。发挥贵阳在创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支持贵阳科技创新先行先试,推动贵阳打造创新创业高地。三是积极支持配合大射电望远镜建造。以之为重要契机,努力打造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平台,以及融科普、生态、喀斯特地质地貌为一体的国际天坑天文特色旅游目的地。四是推进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能力建设。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开展研活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五是推进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布局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研发平台,组织申报国家食品安全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抓好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发挥好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作用。六是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133”工程,建成覆盖“三农”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农高网电子商务平台、食品与安全云服务平台、淘宝贵州馆和茶叶云服务平台建设。七是深化科技开放合作。以科技部贵州省部省会商平台为载体,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进会商议定事项落实;以科学城、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产业园区、500米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等平台为载体,引入国内外科技企业、人才团队、风险投资机构、知名高校和研发机构等创新要素,聚集贵州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科技产业基地、各市州对口城市帮扶活动、创新型试点城市等平台为载体,加强省市联动,集成资源,共同推动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第七,实施知识产权行动,着力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实现从追求专利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继续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推进城市、县域、产业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推动专利申请稳定增长,又要进一步提升专利质量,推动知识产权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强专利执法保护,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综合服务平台;开展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对重大产业规划、重大投资活动提出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建议。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新 经济增长的奇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