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份良好的怎么做竞品分析析?通常有哪些方法

【头条】新手站长之如何做竞品分析?这里有一份实操指南&&
做竞品/sitemap/index-htm-mid-5.html分析,这些问题你遇到了吗?
& 看了很多案例,仍然对竞品分析的概念很模糊,究竟什么是竞品分析,要分析什么?
& 上网搜索竞品分析,百度找到的相关结果约1,600,000个,要怎么选择我需要的内容?
& 每个文章都有自己的框架,但各不相同,那我的框架到底要怎么搭?框架是知道了,我要怎么分析呢?从哪些方面分析?每个方面有哪些细节?
& 看完自己写的竞/news/品分析,觉得不满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是的,这些问题我全遇到过,在慢慢摸索找到了一些方法,并写出了这篇如何做竞品分析框架的文章。
我把构建竞品分析框架这个事情分为三个部分:前期准备、构造框架、反复推敲。
首先,竞品分析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能带来什么价值?
懂得了这/news/些之后,在写竞品分析的时候就要经常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当然,这三个问题并不一定要按照上面的顺序来考虑,但是一个都不能少!
第一、竞品分析是什么?
竞品分析,剖开来看,即竞品、分析。那么你的竞品是什么?要怎么分析?
我认为,这个问题也可以演变为要如何选择竞品?以及分析方法是什么?
1、如何选择竞品?
一般选择1~2个优质竞品即可,可以是市场直接竞争对手或潜在竞争对手;但如果要比较某一功能或界面,则可以多挑选几个。比如说,要提高公众号的阅读量,那么选择同行业的多个公众号,分析他们阅读量高的文章特点,看看自己公/sitemap/index-htm-mid-5.html众号有什么需改进的地方。这种情况下,可能要选5~6个竞品了。
我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下,在选择竞品方面,一定要结合分析的目的来考虑。
我的方法如下:
1)满足同样的需求(当下直接竞争对手)
核心功能一样的产品。比如说,我们的产品是高德地图,那么百度地图、搜狗地图、腾讯地图就成了我们要分析的对象,它们的共同点是能够导航、查公交,方便出行。
2)核心用户相同的产品。
用户群是一样的,但可能产品的核心功能却是不一样的。对于这类,可能不是竞争对手,但目标用户基本一致,可以从“产品”和“运营”角度去分析它们是如何吸引用户的,学习一下经验,当然,这些经验一定要是可行的。
被转藏 : 0次
被转藏 : 0次【总结】竞品分析报告撰写的方法 - 知乎专栏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title":"【总结】竞品分析报告撰写的方法","author":"oo7boy","content":"点击上面关我毛事可订阅竞品分析(Competitive Analysis)一词最早源于经济学领域。市场营销和战略管理方面的竞品分析是指对现有的或潜在的竞争产品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评价。现在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产品的立项筹备阶段,通过严谨高效的竞品分析,可以让产品团队对自家产品的需求把握、对市场态势有更加清晰的认知,知彼知己。一份优(有)秀(用)的竞品分析报告,不是说简单地找几个类似的产品,罗列几个功能,说几个优缺点就可以的,其中往往包括了很多文案撰写逻辑,对比分析方法论,还有最重要的是作者说了一大通分析之后的问题解决思路。那么正确撰写竞品分析的姿势应该系怎样的呢?竞品分析三步曲① 选择分析目标:明确竞品分析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竞品(业务相同或者相关的产品)② 对比和分析:按照若干维度(产品功能、交互设计、运营策略等)对产品和竞品进行逐项罗列对比和分析优劣③ 讨论和提出解决思路:根据第一步的确立的分析重点和第二步相关维度的对比进行综合讨论分析,进一步可结合时下的行业发展趋势,提出符合逻辑的解决方案思路。1设定分析目标很多新人和童鞋(包括曾经的卤煮)在第一次写竞品分析的时候,往往都会过于侧重直接去对比分析,而忽视了如何筛选竞品,为何做竞品分析,分析的重点是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等细节。“选择重于分析”--网易著名设计师刘津而在这里我引申为“选择分析目标”。这里包含两类目标:① 分析的侧重点:任何一份报告都有一个中心点,竞品分析一般也会围绕一个核心(公司的发展方向、产品的迭代方向等)去展开,这个核心就是分析讨论的侧重点,需要作者花费更多篇幅去做详细论述,否则面面俱到只会让自己陷在精力崩溃、读者阅读乏味的泥沼中。栗子:卤煮之前写过一篇社交产品的竞品分析,目的是探寻一种更nice的构建陌生人关系的方法和怎样帮助陌生人社交平台沉淀用户关系链。至于社交平台怎样流量变现、运营策略这些就不是侧重点,简单对比即可,少花精力分析。② 选择竞品:选对了竞品事半功倍,选错了后悔一生。竞品分析的唯一前提就是竞品,如果你竞品都选错了,浪费工作量不说,得出错误结论祸害团队那才是致命的。栗子:还是卤煮那篇文档,当初一想到移动社交,就想起微信,虽然也觉得不妥,但是加进去写了。虽然最后也没有太多篇幅关于它,最多就是浪费工作量。但是万一卤煮脑袋一热得出了个结论说“陌生人的有效方法是摇一摇和漂流瓶,因为微信体量很大,所以建议移动社交产品必须加这俩功能”,那岂不是被前辈笑惨了(逗你的 - -)。那怎样正确选择竞品呢,所谓知己知彼。首先是要知己:如果是立项阶段,就要清楚目前市场趋势在哪里,用户需求,产品定位等。如果是大规模迭代改版,可能会倾向旧产品的不足之处以及新兴产品的特点等。这里介绍刘津前辈的一个选择竞品的高效方法,如下图。该方法相对比较严谨和复杂,实际运用还要看报告的需求来灵活使用。2对比和分析对比和分析是竞品分析的内容主体,一般有两个点需要着重注意:① 分析维度竞品分析,可能会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战略定位、盈利模式、用户群体、产品功能、产品界面(交互方式、视觉表现)、数据和技术等,对于不同目的的竞品分析,会有所侧重,这和第一步中确定分析目标相对应。而着重UE角度分析,可以参考《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的相关理论(将UE分为5个层面),实际写报告时候,将相应内容填充即可。② 分析准则无论是做哪个维度的对比,都需要基于相同的标准(准则),才能作出合理的分析。不过这对于一般的产品功能来说,没有成文的规范,大概做到“相同的操作系统,同一时期的版本,同一地区的版本等”即可。而做交互分析,可能需要严格按照类似“十项可用性准则”之类的法则来做:1,一致性和标准性;2,通过有效的反馈信息提供显著的系统状态;3,方便快捷的使用;4,预防出错;5,协助用户认识,分析和改正错误;6,识别而不是回忆;7,符合用户的真实世界;8,用户自由控制权;9,美观,精简的设计;10,帮助和说明。 对比分析一般步骤是:--&寻找产品元素--&罗列展示(截图、标示、图表法等)--&列举各自优缺点(尽可能思考出更深层次的逻辑关系,揣摩竞争对手的意图)参照之前面试官的反馈和各个网路大神的博文归纳可知,这一块重点不在于你罗列多详细,而在于你把每个罗列项分析到位了没有(好像是废话啊,orz)3讨论和提出解决思路有了上一步坚实的分析基础,最后一步就是展示自己解(吹)决(水)问(功)题(力)了。回头看看自己定下的竞品分析目标是什么,需要为解决什么问题看看第二步中相应维度的对比分析结论,然后切换到用户身份,脑补一下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最后啃一篇科技媒体的“趋势分析”,了解近未来的行业趋势就可以脑洞大开出属于自己的解决方案了上面虽然言语略带调侃,但实际情况大概就是这样,尤其是新人和学生在行业知识不甚充足的时候,借鉴专业媒体来打开思路不失为一个方法,不过最好也应该更多地基于自己亲身体验的感受,虽然你的是“伪需求”,但毕竟也代表着某一类用户。补充一条:想让自己的解决方案看起来更加靠谱,往往需要引用一些具体的数据来定性分析,这时可以结合自己情况做些小调研,了解一下其它用户对该问题的看法,或者去一些数据门户(等),看看专业调查分析的一些借鉴一下。再补充一条:单纯的竞品分析没有什么意义,切勿为了分析而分析,而是应该带着问题去做竞品分析,把竞品分析当作是熟悉业务、解决问题的手段。以上是关于卤煮之前曾经在写竞品分析时候犯过的一些错误的反省和方法论的总结,还有对部分网络大神精彩文章的引述。最后感谢:网易用户体验设计中心:不知名大神的博客:最后提供一个小学生水平的社交竞品分析模版,给大家作为反面教材
:-)","updated":"T11:46:3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collapsedCount":0,"likeCount":7,"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54f6e1e871cf887aa1c3_r.pn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reviewers":[],"topics":[],"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640,"height":403},"href":"/api/posts/","excerptTitle":"","column":{"slug":"guanwomaoshi","name":"关我毛事"},"tipjarState":"inactivated","annotationAction":[],"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1,"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19:46:32+08:00","url":"/p/","lastestLikers":[{"bio":"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到了生活本质后,还能热爱生活。","isFollowing":false,"hash":"1e754de54d","uid":756540,"isOrg":false,"slug":"cai-lu-65-18","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才璐","profileUrl":"/people/cai-lu-65-18","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isFollowing":false,"hash":"ead3bc644bc042d5e9d7e0","uid":009400,"isOrg":false,"slug":"whitney-71-50","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土豆琳","profileUrl":"/people/whitney-71-50","avatar":{"id":"67aca8bb520ba","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isFollowing":false,"hash":"81e599e3ceb4e0b7b7ed46f0c84bddf1","uid":12,"isOrg":false,"slug":"cavok94","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Investment science","name":"CAVOK","profileUrl":"/people/cavok94","avatar":{"id":"v2-a1e3d31c0fe","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产品人","isFollowing":false,"hash":"aeb54ccbd3facc7c754f3a","uid":306600,"isOrg":false,"slug":"feng-gu-83-43","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峰古","profileUrl":"/people/feng-gu-83-43","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这里只通过设计讲社会的B面","isFollowing":false,"hash":"bfe4f10cfd136","uid":16,"isOrg":false,"slug":"lai-guo-qiang-62","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重要的问题。","name":"维克sharan","profileUrl":"/people/lai-guo-qiang-62","avatar":{"id":"v2-55e2e10cfdb86f37a11ca7","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summary":"点击上面关我毛事可订阅竞品分析(Competitive Analysis)一词最早源于经济学领域。市场营销和战略管理方面的竞品分析是指对现有的或潜在的竞争产品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评价。现在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产品的立项筹备阶段,通过严谨高效的竞品分析,可以让产品团…","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a707d8baab8a10bffa85bc90e649b640_r.pn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此情可待成追忆","isFollowing":false,"hash":"feed6bc04218ecfbead3","uid":76,"isOrg":false,"slug":"oo7boy","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公众号:关我毛事】专注于原创的产品设计、社交与电商领域的文章","name":"Aaron毛","profileUrl":"/people/oo7boy","avatar":{"id":"d608dfdca788a274f4e32","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guanwomaoshi","name":"关我毛事"},"content":"关我毛事春节期间火爆的“拼手气”红包,让用户疯狂点击拼手速网速,拼rp看金额,每一个环节都深深戳着用户的G点,高潮迭起。高潮之后的楼主浅显地对这产品进行若干分析梳理。注:文章多图,加载较慢,见谅用户侧体验首先从前向的用户体验下手,一个普通用户,从微信群聊天框功能菜单中使用红包功能即可进入群红包设置界面(更新后,操作简便,过程更流畅),且默认是拼手气玩法(群红包核心玩法,有趣且互动性强),另外可以选择普通红包(金额不随机)。用户填充相应的数字,编写祝福语,完成支付即可发送红包到群里,和朋友拼手气开抢。拼手气红包玩法主要有三条规则①拼手气红包数量的区间为:(0,100]②单个红包金额的区间为:[0.01,200] ③单次支付总金额的区间为:[0.01,5000]第一条,数量为什么不能自定义而是设置了100的上限呢,其实很简单,和当初微信群的容限一致。基于强关系的微信群,能达到40人互相认识已经是难事,更别说100人。但是迫于次级关系延伸的需求,才开发到500人上限,而且只能手动邀请且开通微信支付。显然微信团队不希望看到太多“伪强关系”出现而破坏其生态平衡。那么基于微信群的电子支付玩法,有着更强的安全性需求,自然要符合这一逻辑。第二条,为什么要包括几乎没有流通价值的1分钱,陌陌的红包则是0.1元起。楼主猜测,部分原因是为了降低用户的参与门槛,尤其在早期推广时候,知名度不高。电子支付安全性、金钱敏感等问题在前,花几毛钱可以几十个红包给好友抢,好玩之余用户不用过于担心钱包压力,不失为一个妙策。第三条,更多是第三方支付的“原罪”,涉及到银行利益、储户资金流动等问题,当然也有部分原因是和红包玩法的安全性、实际需求挂钩,作为节日调节气氛,朋友互动的玩法,开通大额度的红包意义不是很强,这样的需求还是留个转账等专业功能为好。新版的红包UI除了变得更加扁平之外,似乎有意弱化转发的功能?以前是基于H5web,无论是刚生成红包还是群红包未完全领到的时,都会有明显的转发引导。在新版红包UI中,在底部有一行小字说明红包未领完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分享。包括楼主在内一些同学,找红包转发的按钮找了半天。相比旧的web转发,新的红包产品不需要调用右上角的分享控件。于是楼主猜测:新的群红包UI,倾向引导用户在当前群环境中完成,而非到处分享,稍稍规范红包的传播。新版红包还有一个小细节比较有趣,就是发红包者可以直接看到领取者的名单。这个功能目前体验最深刻的就是发数量多的群红包,可以看到不断有领取消息弹出,非常酸爽。还可以直观看到最先领取红包的那几位朋友(数量多时,往往没什么耐心看完),红包领取结束标记,除此之外似乎还有轻微的视觉干扰,而且该显示只有发红包者才能看到,红包领取结束的标记功能稍显鸡肋,对于迟来的用户需要逐个点开才可以确定是否被领取完,繁琐,能否将领取结束标记设置为全员可看呢。你是怎么想的呢?插个题外话,借助这一功能,楼主发现一个”bug“,上述领取名单和实际红包领取目录略有初入,下图栗子。按常理来说,越早领取的用户在红包界面排的越靠后,但是下图的(四个红圈)。因为时间没有精确到秒,看不出实际顺序,只能抛砖引玉。用户设置好拼手气红包发送到群里之后,便是一顿”腥风血雨“。拼网速、拼手速、拼运气。拼手气玩法和一般红包的最大不同就是手(随)气(机),抢到之后用户往往会对比一下谁拿多谁拿少,甚至还延伸出抢得最多的那位“接龙发红包”的玩法,那为什么会有人抢得多,而且多那么多呢?后端侧的random处理拼手气的核心体验是:random,对于结果不确定性以及明确的可能性,用户总是乐此不疲,类似赌徒心理。但是不是什么随机概率都可以呢?显然不是。这里涉及到”random“的具体表现形式,楼主归纳如下:①完全random分布(表现为:完全的随机,没明显的数据聚合)②正态分布修正的random分布(表现为:大部分人拿到的金额在均值附近,少数人拿到的金额多or少)③反正态分布修正的random分布(表现为:大部分拿到的金额都比较偏离均值,少数人拿到均值附近的金额)楼主采访了十来位没有明显的观察和数据分析之前的用户(包括:ITer、普通学生、一般社会人事、长辈,样本极少,仅作栗子),意见都比较统一在认为拼手气的random是正态型,引用一位朋友的话“大家拿差不多的话不会太在意得失,少部分人可以刺激一点”。事实是怎样的呢?数据说话:1实验1总金额:100数量:41均值:2.439频次间隔:均值4分,即0.60975。上标界为2倍均值,下标界为0.曲线拟合:多项式图1:红包金额时序分布和升序处理图1中的上图,是实验1最原始的数据,按时序记录每一个被领取的红包金额。红色线为均值,可以直观看出,领取红包的金额和领取时间没有严格关联性(后文进一步举例说明这点,网传领取时间越靠后金额越大)。单对金额项进行升序处理,得到下图,金额小于均值的红包数量与大于均值的红包数量大致相同(实际为:19:22),且曲线比较线性(低于均值部分的曲线和均值线、坐标轴围成的形状与高于均值的情况比较吻合)。由图1说明:红包金额可能存在“对偶化”,即误差允许情况下每个低于均值的金额总有一个高于均值相同绝对值的“对偶”金额出现。(备注:记录操作原因,图1中图表横坐标数字越大表示领取红包时间越早!后文类似图表寓意相同,不在说明)图2:频次统计直方图用均值4分的区间去统计金额出现的频次,得到更能体现random概率的图2。出乎意料的是,图2反映出在紧邻均值的两个区间的频次统计居然是最少的,金额从少到多的频次统计大致出现先减后增的情况。图3:频次统计散点图和多项式曲线拟合用多项式曲线拟合,顺序值为6,可以得到图3。Totally是一个反正态模型(楼主自己脑补的词,嘿嘿)。有人会好奇尾部的缺陷,那是因为楼主将最后包含2倍均值的区间拆成两部分。如果合起来,整个曲线会更加接近“倒钟型”。由图2、3说明:可能存在反正态分布的random,让用户抢到大金额、小金额的多,均值金额附近的少。如果是真的设定,也够奇葩了,反正我猜不出来为啥这样做。2实验2总金额:20数量:80均值:0.25频次间隔:均值4分,即0.0625。上标界为2倍均值,下标界为0.曲线拟合:多项式图4:红包金额时序分布和升序处理图4采用图1相同的处理方法,得出来的图形也基本和图1类似。图5:频次统计直方图进入频次统计,又是让楼主受jing的节奏,这一眼看去,有几分正态分布的趋势。除了中间有一个偏差较大的凹陷(为紧邻均值的高区间)。图6:频次统计散点图和多项式曲线拟合多项式曲线拟合之后,可以看到一个类似有着大σ的正态分布的曲线。(一万头神兽在楼主心中奔跑,→_→)。图5、6说明:可能有类似正态修正的random分布,还说明可能有着两套截然不同的random模型。是样本偏差还是真的有两套修正模型?如果有,意义何在?两个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论,在纠结之前,我们不妨先回头拆分一下拼手气红包的可能性以及相关的用户体验。控制拼手气红包有两个参数:数量和总金额。由两者结合random算法得出每次红包的具体金额。从这两个参数下手,可以归纳出:①数量多,总金额少:直接导致random均值小,间接导致random范围小。例证:10元5个的拼手气可以出现0.01元的红包,其均值为2元,变化范围1.99。1元5个的拼手气均值为0.2元,变化范围为0.19(这是前者的十分之一)。random范围会影响到整个分布的涨落情况,极端例子是均值为0.01的拼手气,分布涨落为0,所有人拿到的都是0.01。②数量少,金额多:直接导致random均值大,间接导致random范围大。可以出现更多随机可能性,整个分布的涨落也比较大。楼主曾经看过一个10元5个的拼手气:一个用户单独拿了7+。③其余两种情况现象不明显,暂且不讨论。针对①、②种情况和上文两个实验的结论来看,就可以得出一个比较有逻辑的猜想:对于①情况,如果用类反正态分布,两极化效果难以得到,一旦出现一个多倍甚至十多倍于均值的金额,往往需要大量低于均值的金额出现才能填补空缺。而大量的低价红包肯定会影响用户的体验。所以这类情况,适宜用正态修正。对于②情况,其实用哪种修正都可以,但是如果用类反正态分布,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刺激感。至于什么时候用哪种random修正方案,取决于(总金额)/(数量)的值的大小。以上是关于random模型的一些分析和猜想,接下来网上还流传一个说法,抢红包的先后会影响金额的大小。为此楼主拿出13个同类型的实验数据来观察:总金额:10数量:5均值:2次数:13备注:一小时内发送的拼手气红包,少数为连续发送。楼主将每次拼手气红包中的最佳手气数据标为白底色,可以明显看出13个实验里面,各个领取时间的最佳手气数量无明显差异,且可以看出似乎每个拼手气的最佳落在哪个时间是有一定变化规律的。反过来想,抢红包的时间普遍在10秒以内,如果用时间来控制最佳手气的产出,那这样做的意义有多大呢?用户掌握之后施行的操作成本又有多高?毕竟微信团队还是信奉“在你身边,为你设计”。最后补充一个小细节,同等网络情况下(相同局域网但排除手机硬件问题),发包者总是可以抢到红包。而且在抢红包高峰时候依然成立。如果这个现象是确实存在,楼主猜测红包random的过程是在客户端完成。发包者填充好各类信息之后确定发送,客户端执行random算法,配置各类数据然后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直接收总金额、数量和random后的红包list),再转发到其它客户端配置显示相应的红包。而发包者无需后面一步,本地random完直接显示即可点击拆包,自然会比其它用户快一截。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能否修改客户端的一些算法,识别出list中哪个红包最大,并默认发包者可以抽到这个。结束语分析了这么多逻辑,最终还是要落到“用户体验”四字上面,无论前端的如何优化,后台random是否有多套修正法则,都是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让用户简单、安全地体验到刺激的拼手气玩法,相信这也是这个拼手气红包产品团队的目标吧。本文章所有数据源自于楼主亲测所得(不说了,剁手吧 TT),但可以发现数据样本的总金额(均值)依然较小,非常可能会出现误差,以及分析不够全面,不妥当之处希望看官及时指正。","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9:45:18+08:00","url":"/p/","title":"【产品分析】用数据说话,谈谈微信群红包的随机性","summary":"关我毛事春节期间火爆的“拼手气”红包,让用户疯狂点击拼手速网速,拼rp看金额,每一个环节都深深戳着用户的G点,高潮迭起。 高潮之后的楼主浅显地对这产品进行若干分析梳理。 注:文章多图,加载较慢,见谅 用户侧体验首先从前向的用户体验下手,一个普通…","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next":{"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ece5cc01eaeada6104ed_r.pn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此情可待成追忆","isFollowing":false,"hash":"feed6bc04218ecfbead3","uid":76,"isOrg":false,"slug":"oo7boy","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公众号:关我毛事】专注于原创的产品设计、社交与电商领域的文章","name":"Aaron毛","profileUrl":"/people/oo7boy","avatar":{"id":"d608dfdca788a274f4e32","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guanwomaoshi","name":"关我毛事"},"content":"对于一些产品经理或设计师新人,常常会犯一个毛病“接到需求之后就开始尝试做原型,画界面。卤煮也曾为自己可以迅速通过交互原型和界面表达产品需求而沾沾自喜,那时候还只是产品立项工作阶段,现在想想觉得十分鲁莽,还好导师的及时纠正。其实从需求到界面(原型),中间隔着一扇门。直接穿过以为是捷径,殊不知容易当头一棒。耐心打开这扇门,才能见得真面目,这扇门就是产品信息的组织和任务的设定。1信息分类信息分类与组织是一个产品的基础,符合现实场景使用逻辑,满足商业需求将广告和有效信息合理编排,才能给以用户流畅清晰的体验。常见的分类方法有:①逻辑分类:将对象按照一定的现实逻辑进行分类组织。例如,在生活中,要买一个洗衣机,在百货商城中依次找到家电卖场→大家电类→洗衣机品类→(品牌、容量、是否智能、缸数等)。相应地,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的信息组织形式类似设计。②卡片分类:具体操作是邀请用户“把类似的东西放在一起”(把标有产品元素的标签提供志愿者进行阅读理解并分类),这种方法在产品设计的初级阶段可以容易获取用户对产品内容的期望,为信息架构的搭建提供依据。对现有产品迭代改良时,卡片分类还可以检验架构的合理性。卡片分类还可以具体分为:开放式(用户完全自行确定分类的组数和卡片数),优势在于提供更加丰富的分类结果,但也容易造成结果不可控。封闭式:先将导航架构设计好,再由用户分别归类卡片,结构有限可控,一般是对信息设计的结果进行验证之用。2导航设计完成正确的信息分类之后,下一步开始导航设计。①导航的自我解释:虚拟的互联网世界没有现实世界中明显的方向感,不清晰的导航往往导致用户流失。一个好的导航设计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让用户知道“我从哪里来?”“我现在在哪里”“我能去哪里”。下图是在京东商城上搜索购买洗衣机的面包屑元素。注:面包屑通常水平地出现在页面顶部,一般会位于标题或页头的下方。它们提供给用户返回之前任何一个页面的链接(这些链接也是能到达当前页面的路径),在层级架构中通常是这个页面的父级页面。②深广度平衡:在导航的信息组织中,层级的数目一般称为导航的深度,每一层级中包含的菜单项数可以称为导航的广度。在导航设计中,需要兼顾深广度的数量,保证用户的浏览路径足够便捷(选择少,跳转少,简单明了)。过度追求少层级或者浅层级。对于导航设计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多或者少,需要结合产品本身的设计来规划,当然也要考虑平台特性。尤其是PC端移植到移动端的产品,往往有“庞大”结构,这时候需要做“减法”,针对新平台的用户使用习惯,重新调整导航设计,凸出更核心的业务,精简聚合。想起前不久深圳PM大会上鹅厂前辈分享QQ的年轻化之路,有谈到新版手Q底部导航浓缩成3个tab的改进。在4tab当道5tab拉风的时代,敢推出3tab的设计,并且获得用户的认可,这少不了优秀导航设计的功劳。3平衡商业需求设计除了考虑用户的信息需求,还要了解产品背后的商业目的。保证用户体验的时候,别忘了是谁给你发工资的呢。先看看亚马逊广告的植入方式:在二级品类导航页中植入相关广告,比起某些站点密密麻麻全屏+各种浮窗广告的设计,会不会小清新一些。广告植入贴近用户当前搜寻的需求,不强行妨碍用户操作。4设置快捷入口除了有完整且有逻辑性的导航供用户一步一步体验产品,往往还需要为重要功能或者常用功能提供快捷入口,一步到位,减少重复操作的繁琐。例如:逻辑上看购物车属于我的淘宝,但是因为其属于常用功能,故单独列出来作为一个快捷入口。5任务设计需求文档中的功能和内容一般比较零散,通过信息架构将零散内容分门别类封装之后,下一步需要任务设计来将它们串起来,成为可以一步步跳转的功能。任务流程是一个产品的骨架,支撑起整个产品,为各个模块的功能内容提供基础。例如一个LBS社交产品,可能采用这样的任务线:初启动进入消息页面(阅读欢迎信息)→LBS搜索附近用户/群→与新朋友(群组)互动→发表自己状态→体验其它增值服务(如游戏)--纯脑补。任务线一般还有主次之分结合信息结构分解用户任务然后进行优先级排序(用户数、使用频次、重要度)接着组合性质相关的任务(例如社交产品中搜索附近的用户和附近的群组性质是一样的,归为一类)这样才可以得到比较有条理且主次分明的任务线。完成任务线的设计还不够,用户素质参差不齐,即使PM或者设计师看起来再“合逻辑”的设计,依然会有大大小小的用户搞不懂,我们需要多想一步,通过科学的方法引导用户完成任务:①相似性引导:如果功能元素的页面表现具有大小、色彩、形态、视觉等上的相似,可以牵引着用户的视觉,引导用火操作。②方向性引导:通过整齐的指引性箭头、排版和线条,引导用户去完成相应的操作。③运动元素引导:用户完成一些操作之后,相应的页面元素发生变化,直观地显示引导操作,例如移动端常见的抽屉式设计。④向导控件:明确告诉用户,完成一次操作有多少步骤,当前处于哪一步,下一步需要做什么。文章内容提炼于刘津老师和李月老师的《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成长之路》,力荐阅读原作,之后会出系列读书笔记,围绕用户体验设计相关话题而谈。","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9:47:55+08:00","url":"/p/","title":"【归纳】打开产品需求和界面之间的那扇门","summary":"对于一些产品经理或设计师新人,常常会犯一个毛病“接到需求之后就开始尝试做原型,画界面。卤煮也曾为自己可以迅速通过交互原型和界面表达产品需求而沾沾自喜,那时候还只是产品立项工作阶段,现在想想觉得十分鲁莽,还好导师的及时纠正。 其实从需求到界…","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annotationDetail":null,"commentsCount":1,"likesCount":7,"FULLINFO":true}},"User":{"oo7boy":{"isFollowed":false,"name":"Aaron毛","headline":"【公众号:关我毛事】专注于原创的产品设计、社交与电商领域的文章","avatarUrl":"/d608dfdca788a274f4e32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oo7boy","bio":"此情可待成追忆","hash":"feed6bc04218ecfbead3","uid":76,"isOrg":false,"description":"【公众号:关我毛事】专注于原创的产品设计、社交与电商领域的文章","profileUrl":"/people/oo7boy","avatar":{"id":"d608dfdca788a274f4e32","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adge":{"identity":null,"bestAnswerer":null}}},"Comment":{},"favlists":{}},"me":{},"global":{},"columns":{"guanwomaoshi":{"following":false,"canManage":false,"href":"/api/columns/guanwomaoshi","name":"关我毛事","creator":{"slug":"oo7boy"},"url":"/guanwomaoshi","slug":"guanwomaoshi","avatar":{"id":"d1aa142caf1e06a708098c","template":"/{id}_{size}.jpeg"}}},"columnPosts":{},"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switches":{"couldAddVideo":false},"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sy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做竞品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