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医院小惠信用社并入流曲是国务院公报吗

小惠乡信息门户_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小惠乡
   时间:
电话: 8718001
邮编:711704
&小惠乡简介:&&&&&&&&位于富平县东北24公里处,居乔山之阳.辖下8个行政村6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6万亩,其中可灌溉面积达2万余亩.生产小麦,玉米;全乡共有果园7000余亩,均推广套袋等高新作务技术,因品质优异,信息被收集输入CCED软件,畅销泰国 北京 广东 等国家和地区.在牙道村建100余亩大棚日光温室工程,种植的"圣女果" "黑美人"西瓜等产品受客户青睐.
&&&&富平县小惠乡西村8组的10万只麻鸭已经长大,村民盼望有餐馆、饭店能前去购买。 西村8组的刘先生说,村里很多农户都养麻鸭,估计今年养殖量在10万只。目前,麻鸭都已长成,每只体重1.5—2公斤,如 有餐馆、饭店需要购买,可以跟他联系,价格约每公斤8—9元,联系方式:。 ..
&&&&据媒体报道,富平县小惠乡牙道小学教师徐广平将女学生单独叫到宿舍里进行“个别训话”,趁机向其伸出淫恶之手。近日被富平县公安局以涉嫌强奸罪依法逮捕了。富平县公安局流曲派出所频频接到学生家长反映,获取徐广平喜欢将本班学生单独叫到宿舍里进行“个别训话”的信息。..
&&&&12岁的张蕾是富平县小惠乡牙道村牙道小学六年级学生。她母亲告诉记者,9月18日,正在学校上课的张蕾突然跑回家,哭个不停。经过追问,才知道班主任徐广平要求张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脱下裤子。而后,许广平用竹条抽打张蕾的屁股。看着孩子臀部的红印,她非常气愤,..
小惠乡附近照片:
乡间小路旁的深秋景色
冰冻的河水
冰冻的河水
遥望实丰水泥厂
下雪后的村子
下雪后的村子
富平北部黄土地貌
八百里秦川
山顶的房子
一望无际的麦浪
 &&&&请本地朋友帮助解答下面问题
小惠乡周边自然村(距离,海拔,面积)
服务提供:富平陶艺村旅游攻略 富平陶艺村是国内首家以陶艺为主题,集陶艺博览、玩泥制陶、鲜果 ... 陕西华山旅游攻略 华山,五岳之西岳,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在全国乃至世界 ... 渭南汉太史司马迁祠旅游攻略 司马迁祠墓始建于公元310年,为了纪念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 ... 韩城市博物馆旅游攻略 韩城市博物馆是一座集元明建筑与文物陈列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 渭南韩城党家村旅游攻略 党家村被赞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村内拥有 ... 陕西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攻略 陕西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不仅是中国道教名山,而且是西岳华山的姊 ... 合阳洽川旅游攻略 洽川风景名胜区素有“小江南”美称,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黄河湿地湖 ... 大荔福佑古寨旅游攻略 大荔福佑古寨,堪比“小江南”,是欣赏湿地风光的绝佳位置,也是 ... 蒲城王鼎纪念馆旅游攻略 蒲城王鼎纪念馆是为纪念抗英名相王鼎尸谏155周年,迎接香港回 ... 陕西渭南老街旅游攻略 陕西渭南老街是一条全面展示渭南美食和风俗文化的商业街区,也是 ... 大荔八鱼石墓博物馆旅游攻略 大荔八鱼石墓博物馆以清代李氏望族石墓群为核心建设,是迄今为止 ... 蒲城清代考院博物馆旅游攻略 蒲城清代考院博物馆为明清两代举行科举考试的场所,也是目前陕西 ... 韩城周原大禹庙旅游攻略 韩城周原大禹庙是全国始建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大禹庙,也是 ... 渭南普照寺旅游攻略 渭南普照寺,始建于元延右三年(1316),为元朝建筑的代表之 ... 富平县电子地图加载中,请稍候...
  富平简介:富平县在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渭南市所管辖。因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1241平方公里,全县80万,为陕西第一大县。富平交通优越、物产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全县南北长47公里,东西宽34公里,东接蒲城、渭南市城区,南接西安临潼区、阎良区,西接耀州区、三原县,北依铜川市。有G5京昆、西禹、富闫高速公路和106省道,咸铜、西韩两条铁路通过,交通便利。是全国著名的“墨玉之乡”、“石刻之乡”、“陶艺之乡”、“奶山羊之乡”、“柿子之乡”、“柿饼之乡”、“琼锅糖之乡”。富平县是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故乡和原国务院副总理兼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故里。富平周边景点旅游攻略:富平县流曲镇行政地图_流曲镇行政区划图
当前位置: &
& 流曲镇行政地图
=== 流曲镇行政地图 ===
=== 流曲镇资讯概况 ===
流曲特产:琼锅糖,流曲镇出产一种芝麻糖,名叫“琼锅糖”,约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太祖朱元璋推翻了元帝国的统治,建立了明朝。鉴于前朝灭亡的教训,他特别注重农业生产,扶植工商业,全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由于粮食增产,人民丰衣足食,除供食用外还有余。于是人们便利用其酿酒、制糖、制醋,粮食加工业和食品业迅速发展起来。流曲琼锅糖便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流曲琼锅糖销路很畅,利润可观,人们争相制作,互相竞争,质量不断提高,流曲琼锅糖遂扬名省内外。明万历年间,兼任太子太保的吏部尚书孙丕扬,就用其家乡流曲的这一名产作贡品,进献给神宗皇帝。1970年陕西省曾用此品招待过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受到宾客们的赞赏。流曲琼锅糖香甜酥脆、甜而不腻,是一种富于营养的滋补佳品。有消积化食、补血润肠、生津养发、降低血压、降醇降脂、软化血管的功效,男女老少,食用皆宜。镇情简介:流曲镇现已基本形成以苹果、酥梨、美国红提葡萄、花椒、柿子、小杂果等多种果业优势互补的生产格局,总体规模达5000亩,其中红提葡萄2001年获省水果品质鉴定二等奖。以洋香瓜、黑美仁、圣女果、西葫芦、西红柿、葡萄、黄瓜、辣椒等名优新特品种为主的大棚日光温室在东川、臧村、炭村、昌宁、大岗、流曲、北耕7个村形成规模生产,总面积达1000亩,年产值800万元,南塬由典、簸掌、顺义、丈八4个村建成万亩红薯基地,年加工粉条1500吨,产值600万元。以梅家庄、炭村、昌宁的奶牛,臧村、顺义奶山羊,五里墩、丈八的笼养鸡,流曲、东川、由典、大岗的群猪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发展较快,总存栏达10万多头。按照“招商引资,增加产量,注重管理,增加效益,多轮驱动,多轨运行”的指导方针,形成了以造纸、建材加工为龙头的乡镇企业群体。特别是琼锅糖加工,现已有加工厂98家,年生产能力120万斤,实现产值480万元。年连续两年在杨陵农高会上荣获“后稷”奖。2004年5月成立富平县流曲饴糖协会,使该产业由家庭作坊规模逐步向集团化发展壮大。全镇各类企业(包括个体)1200个,总资产达1.5亿元,实现产值1.15亿元。流曲镇属富平县城镇建设示范点之一,集镇有东、南、西、北和北新街五条大街,有百货、蔬菜、布匹、废旧钢材、木材、粮食、农贸、畜牧8大交易市场,个体工商户210余家,驻镇企事业单位25个。梁悦:流曲镇昌宁村人。唐宪宗年间,12岁的男孩梁悦,为了替父报仇,杀死仇人秦杲。在定罪性质上引起较大争议,此举在当时被传为佳话,人称之为“孝子梁悦”。后被流放于循州。李恕、李宗枢父子:流曲镇东川村人。李恕是明弘治年间进士,历迁贵州左参议。明嘉靖进士李宗枢,是恕第三子,历任都御史,河南巡抚,曾在河北宣府任职,力主修建居庸关长城,留有石叠集四卷。
流曲镇航天器及其运载工具、零件,飞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河南航天电器有限公司,郑州飞机工业公司,郑州航空机载设备制造厂服务公司,郑州航天部航天综合加工厂,洛阳航空...
洪湖市府场瓷像石刻工艺社印保林研制生产了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石材石碑无尘喷砂农用雕刻机,该雕刻机是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设备,专职用于在石材及各种硬质材料(如花岗岩...
富平县流曲镇医院,生活服务,医疗保健,社区医院,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流曲镇,...富平县流曲镇医院 富平县流曲镇医院 电话: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流曲...
富平县流曲镇初级中学,学校地址:陕西省富平县流曲镇流曲村...多多育儿网育儿家庭生活社区 首页&小学&富平县流曲镇初级中学 富平县流曲镇初级中学 更多图片|...
富平县流曲镇昌宁小学,富平县流曲镇昌宁小学&br&联系电话:8711182&br...富平县流曲镇昌宁小学 联系电话:8711182 通信地址:陕西省富平县流曲镇昌宁村...
洪湖市府场瓷像石刻工艺社印保林研制生产了一种移动式多功能石材石碑无尘喷砂农用雕刻机,该雕刻机是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设备,专职用于在石材及各种硬质材料(如花岗岩...
爱词霸汉语词典为广大网友提供流曲镇的汉字解释、流曲镇的汉语发音、流曲镇的常用例句...
富平县流曲镇顺义小学,学校地址:陕西省富平县流曲镇顺义村...多多育儿网育儿家庭生活社区 首页&小学&富平县流曲镇顺义小学 富平县流曲镇顺义小学 更多图片|...
富平县流曲镇“关中百镇”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富平县流曲镇四结合扎实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富平县流曲镇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
富平县流曲镇臧村小学校园官方网站,这里有学校介绍,教师网上办公,校友论坛,公文管理,招生信息,欢迎全校师生前来访问...
98年10月 富平县流曲镇工作,1995年8月任副镇长;06年9月 合阳县委常委、纪委书记;07年9月 合阳县委常委、副县长;...
友情链接:
关于网站 |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概况/富平县
城北远景富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总土地面积1242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08度57分—109度26分,北纬34度42分—35度06分之间,全县南北长48千米,东西宽35千米,东邻蒲城、渭南,南接西安市临潼区、阎良区,西连耀州、三原,北依铜川市,地理位置优越。境内有西包、西禹、富闫高速公路和106省道,咸铜、西韩两条铁路通过,交通便利。&&富平县地图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人口80万。自然地理富平县处于南边缘,与北边缘的斜坡地带。地质构造以祁连、吕梁、贺兰山字型前弧东翼南段的成份为主,北西向断裂次之,受新华系干扰复合,地表大部为疏松沉积物枣黄土覆盖。县北依乔山,乔山余脉伸入境内,山形自西向东起伏绵延;南临渭河平原,以百米上以陡壁高于渭河平原,突现出黄土高原形态;中部为400—700米广阔的黄土原区,原面较完整,西北高而东南低,中部起伏不平,受石川河、、顺阳河、温泉河的切割形成原间洼地和川原相间地形。海拔处于376—439米之间。全县按地貌特征可划分为四个大的区间:北山丘陵沟壑区、山前洪积扇区、黄土台塬区和川道区。
行政区划/富平县
县城近郊富平县辖15个镇、9个乡:窦村镇、庄里镇、张桥镇、美原镇、、淡村镇、镇、留古镇、老庙镇、薛镇、到贤镇、曹村镇、宫里镇、梅家坪镇、、南社乡、华朱乡、东上官乡、峪岭乡、底店乡、小惠乡、白庙乡、齐村镇、觅子乡。() 辖8个社区居委会(车站、望湖、宝塔、渭化、陶艺、富华、渭运、书店)、19个村委会(杜村、南韩、东化、莲湖、连城、卧龙、尖角、集新、迤山、谢村、肖华、留招、褚塬、王旦、姚村、新庄、东渠、向阳、褚田)。庄里镇() 辖1个居委会(庄里镇)、23个村委会(庄南、西关、庄北、永安、元陵、中山、黄窑、王庄、三庄、双岭、张唐、南午、神芝、凤凰、六联、山西、长春、侯家、友谊、三条、谷张、杨树、丑家)。() 辖13个村委会(东街、苏吴、甘井、北庄、铁门、南坪、永庆、巨贤、三合、原李、原马、念前、华张)。() 辖20个村委会(美原、党里、三联、晨光、联友、吴村、八联、赵村、三星、城西、仁合、雷北、团结、盘龙、涧北、鸿雁、利惠、杨尧、金粟、小峪)。() 辖13个村委会(流曲、北耕、东川、大岗、藏村、炭村、梅家庄、簸掌、五里墩、顺义、由典、昌宁、丈八)。() 辖11个村委会(淡村、瓦窑、古西、中和、荆川、荆塬、都村、石桥、东盘、西盘、禾塬)。() 辖9个村委会(双杨、南董、太平、孙村、仵新、纳衣、兴户、军寨、卤川)。富平县地图() 辖17个村委会(街东、街西、程郑、孝义、汝林、皇甫、三寨、郭乔、南川、高堂、贺兰、西河、联合、义合、吕兰、惠刘、大众)。() 辖12个村委会(老庙、孟家、尹家、上河、河绕、东刘、笃祜、曹家、东于、南昌、新店、兰山)。() 辖21个村委会(薛镇、宏化、盘石、两门、北李、安党、前坡、王马、雷家、湘子、沟龙、韩村、杨范、湾里、铁炉、新丰、十二盘、红火、山桥、武岭、青兰)。() 辖13个村委会(到贤、盖村、新合、西仁、东仁、庄镇、纪贤、三义、西城、惠店、忽家、姜义、新移)。 () 辖16个村委会(土坡、大贾、大渠、西头、周家、太白、陵前、邹村、招贤、尚书、红河、马坡、贾坡、宝峰、小贾、曹村)。() 辖17个村委会(桥北、桥南、大樊、仇石、齐村、董村、北陵、南陵、三凤、凤西、涧头、雷村、党沟、沟北、庄科、前进、风口)。() 辖12个村委会(洪水、十八坊、赤兔、车家、五一、新安、王湾、白马、庙沟、岔口、北杨、文昌)。() 辖23个村委会(街南、街北、胜光、双王、大张、十字、尹村、张北、新兴、龙泉、永合、二合、吕当、施家、王家、卤泊、西胡、曹管、安平、高庙、川河、北甫、黄塬)。() 辖8个村委会(亭子、竹园、张王、肖郭、湾渡、教场、解放、南社)。() 辖16个村委会(华朱、何仙、下庙、旧县、闫村、赵坡、优东、优西、锦川、顺阳、怀阳、双义、页坡、刘坡、杨坡、东新)。() 辖10个村委会(上官、牛村、皂角、元良、余湾、五星、北里、定国、咀头、焦村)。() 辖11个村委会(北峪、漫町、店上、烟峪、清峪、岳白、高塬、三尺、塔北、木林峪、贾沟)。() 辖8个村委会(底店、下庄、草滩、瓦李、康庄、下沟、九龙、达坡)。() 辖8个村委会(小惠、牙道、忠惠、樊家、西村、果坊、石灰道、田村)。() 辖12个村委会(白庙、长青、柴峪、小塬、靳家、杨家、程卢、大王、东沟、南沟、中沟、郭家)。() 辖14个村委会(涝池、西陵、支沟、石科、横坡、方井、义门、桥西、和平、安乐、董南、杨村、三合、街子)。() 辖11个村委会(觅子、西吕、别家、木匠杨、新上官、官杨、铁佛、东康、兴武、三河、园林)。
历史沿革/富平县
富平县富平县,建制始于,迄今已有 2400余年。公元前7世纪末,周室衰微,西戎南侵,平王东迁,移都洛邑,将迤山(今县境西南瓦窑头原畔一带)划辖。随着秦国势力的不断扩张,秦厉共公二十一年(前456)始在频山以南设置治(故址在今美原镇古城村一带)。秦统一全国后,以频阳属内史。高帝时(前206—前195),以频阳县属河上郡。另于县境南部设置(故址在今华朱乡怀阳城附近),两县均属内史。景帝时(前156—前141),两县同属左内史。武帝时(前140—前87),又以两县归属左辅。新莽时(9—23), 两县属列尉大夫。时(25—220),并怀德县入频阳县,属左冯翊。时(220—265),归属曹魏,仍称频阳县,属左冯翊。时(265—316),自彭原界(今甘肃省庆阳地区西南)徙富平县治于怀德故城,与频阳县并存。时(317—420),富平一度为苻秦所统治,曾在频阳县境内设置土门护军(故址今薛镇土木坊)。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447),撤土门护军,将其辖地并入同官县(今铜川市),迁北地郡至所属通川(今流曲镇);又并泥阳县于富平县。景明元年(500),撤原频阳县建制,划同官县一部,另建土门县(今薛镇),隶北地郡。西大统五年(539),富平县治由怀德故址迁至石川河北岸(今城关乡古城村一带)。废帝三年(554),以富平县属宜州(今耀县)。闵帝元年(557),于中华原置(故址今城关乡石佛原一带),富平县划归该郡管辖。建德四年(575),裁中华郡,富平县改属左冯翊。开皇三年(583),富平县改属京兆郡。 大业二年(606),将土门县并入(今耀县),属京兆郡。恭帝义宁二年(618),又从华原县划出原土门县辖域,恢复土门县建置,属宜君郡。武德元年(618)设置富平道,归骠骑车骑统辖;不久,改富平道为玄武军。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废。高宗咸亨二年(671),于富平、华原两县境域各划一部,在原土门县故址另建美原县。天授元年(690),以美原县隶于宜州。大足元年(701),以美原县改属雍州。玄宗开元年间(712—741),徙富平县治于义亭城(今华朱乡旧县村一带),属京兆府。德宗贞元四年(788),定富平县为赤县(按:赤县非县名,唐代分县为等,诸等中有赤县,由京城直接治理),旋升县为州。哀帝天佑二年(905),划出,设置鼎州,隶属耀州(二州不同级)。时,后梁恢复美原县,仍属耀州。末帝贞明元年(915),改鼎州为裕州,隶属崇州。复以富平县改属耀州,美原县初属同州,继属耀州。至后晋、后汉、后周诸朝,均未变动。哲宗元佑三年(1088),富平、美原二县同属永兴路京兆府耀州。天会九年(1131),即宋金两军“富平之役”后,金人以富平、美原二县赐齐(金人立刘豫为齐帝,建都大名)。熙宗天眷元年(1138),两县又同归宋。天眷三年(1140),复由宋入金。皇统二年(1142),撤,以其地并入美原县,隶属耀州。蒙古军 南下后,恢复富平县制,与美原同属耀州。世祖至元元年(1264),将美原县并入富平县。至此,富平县境内再无两县并存的情况。元末明初(),富平县治由义亭城迁至窑桥寨(今老县城),属西安府。明末,建大顺国于西安,县治仍设窑桥寨。清代,富平县属西安府。初,尽废府州厅制,富平属陕西省。 民国23年(1934),属陕西省第十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咸阳)。民国37年(1948),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驻耀县)。  日富平解放。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归属。1950年5月整编后,属咸阳专区。1953年1月改属渭南区专员公署(1955年7月改称渭南专员公署)。1956年10月渭南专员公署撤销,富平县直属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管辖。1958年12月,富平县并入铜川市。1961年8月从铜川市划出,又恢复富平县制,复属渭南专员公署。1969年后属渭南地区。,富平县治从老城区迁至新城区(窦村)人民路北端。1995年后隶属渭南市至今。
地理/富平县
地貌富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处北纬34°41′~35°06&′,东经108°57′~109°26&′。东界蒲城、渭南,西连耀县、三原,南接临潼、三原,北邻耀县、铜川。县城距蒲城县城52公里,渭南县城63公里,耀县县城34公里,三原县城37公里,临潼县城52公里,铜川市58公里。距渭南地区行署63公里,距省会西安66公里,至首都1260公里。气候富平县属大陆性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区,四季干湿冷暖分明。气候寒冷,干燥少雨雪;春季温度回升快,气候日差较大,易出现大风、浮尘等寒潮降温天气,常有春旱发生;夏季气温高,雨量集中,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匀,常有伏旱发生;秋季较、湿润,多连阴雨,气温下降较快。
人口/富平县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以&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全县常住人口为&743385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日零时的&762451人相比,十年共减少&19066人,减少2.51&%。年平均减少率为0.25&%。全县人口772285人,其中男395824人,女376461人。
经济/富平县
工业民国时期,富平县手工业多为分散于城乡的私营油坊、醋坊、铁匠铺、木匠铺及砖瓦窑、石灰窑等。仅有一家私营硫化碱厂,且设备简陋,资金、原料、产品、产量极少。
建国初,全县手工行业有25种,758户,从业人员2007人。这些行业仅能生产简陋的小农具、粗糙的生活日用品和小食品等。能称为“工厂”的仅有私营制碱厂一家。1952年,县上对不同行业分别采取扶持发展、维持现状和淘汰转产的办法,使全县手工行业发展为32种、708户,从业人员2149人。手工业总产值321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6.4%。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私营手工业实行主义改造,引导个体手工业者走合作化道路。1957年,全县成立手工业合作社28个,合作小组17个,公私合营企业5个;筹建国营企业6个。这时的生产仍以手工操作为主,产品也以小农具、生活日用品为主。但由于生产得到发展,工业总产值达1390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7.5%,比1952年增长4倍多。
1958年“大跃进”期间,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全县手工业社(组)内掀起并社(组)转厂高潮。庄里镇、城关镇的手工业社均转为地方国营工业,公私合营企业改为地方国营工业,共计37个社(组)、812人转并为8个国营工厂。并先后建成砖瓦厂、面粉厂、油厂、乳品厂、农机厂、印刷厂、制碱厂、及美原、刘集、流曲机具厂等国营企业。据统计,全县共有各类工业企业35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28个,集体企业7个;职工人数增加到1628人;产品由1957年的438种增加到872种。工业总产值仅实现1034万元,比1957年下降256万元。因土法上马,缺乏,设备简陋,技术不过关,亏损较大。致县水泥厂、炼铁厂、造纸厂、纺织厂等企业相继下马,给全县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1962年,党中央颁布《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富平县工业在“、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指导下进行了整顿,合并了一些。原手工业部分划行归队改为集体工业。同时又相继新建和恢复了一批县办集体工业,主要有城关木器厂、火星农具厂(今煤矿机械厂)、南关电器社(今童车厂)、鞋帽厂、针织厂、纺织厂、棉绒厂等,工业生产得以稳定。至1965年,全县国营企业12个,集体企业增至20个,工业总产值实现1565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比1958年增长51.4&%,比1949年增长5.2倍,平均年递增率为12.1%。
年间,富平县先后建成一批省、地、县属较大型工业企业:陕西省压延设备厂、陕西省手扶拖拉机厂、陕西省钢球厂、陕西省新生水泵厂、陕西省焦化厂、庄里陶瓷厂(后划属铜川市)、县造纸厂、县制药厂、县农机修造二厂、县水泥厂、县水利修造厂、县钢锨厂、县立新煤矿等。原有的手工操作生产方式,逐渐为机械、电器所替代。工业产品门类增多,产品主要有压延设备器件、手扶拖拉机、农用水泵、脱粒机、农用拖车、机制纸、原煤、水泥等。至1978年,富平县全民企业38个,集体企业102个;工业总产值实现10834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49.9%。其中机械工&业总产值6522.7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人民政府相继制定了《关于加快工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使工业生产逐步走上稳步、健康发展的道路。1981年后,又相继建成具有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县乳品厂、长富电子器件厂等工业企业;乡、镇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198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后,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了关于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的方针,促进全县工业生产稳步发展。至1989年,共有全民工业企业36个,集体工业企业38个,乡镇工业企业2975个(包括村办工业企业、城乡联营工业企业、个体工业企业)。乡镇以上工业总产值增至10672.6万元,工业品出口创外汇169万美元,较1988年增长160%。农业
富平县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据明、清《富平县志》记载,远在秦代就有秦始皇赐大将王翦美田千顷,沃壤大川为方百里之说。又有“由汉而来,漆沮(石川河)、温水(温泉河),业有引者”的记述。到清光绪十七年(1891),温泉、石川、赵氏河已开大小灌溉渠道35条,可灌田347.4顷。种植的作物已有44种,其中谷类8种、豆类8种、瓜菜类25种,还有棉花、大麻、芝麻等。民国23年(1934)以后,富平县农村开展推广小麦、棉花新品种和新的农业技术,灌溉面积也有扩大。但由于长期受封建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的束缚,加之兵荒马乱,灾害连年,富平县农业累遭破坏,发展极其缓慢。建国之前的粮食亩产不过百斤左右,皮棉亩产20多斤,油菜亩产30多斤。
1949年5月富平解放后,随着生产关系的变更和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变,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年,经过土地改革和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几千年的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生产力。同时,推广新式畜力耕作农具和解放式水车,推广普及碧玛一号小麦良种和新的农业技术,改变了生产和技术条件。1956年农业生产获得第一个大丰收,全县粮食总产32729.5万斤,平均亩产226.4斤,比1949年总产翻了一番,亩产增长60%。棉花、油菜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0斤和58.5斤,比1949年分别增长76%和91.8%。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中,刮起共产风,加上三年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遭到严重挫折。1961年粮食总产下降到14387.5万斤,棉花平均亩产27.5斤,油菜平均亩产只有8.3斤,均低于1949年的水平。1962年贯彻了“调整、巩固、、提高”的方针,纠正了大跃进中“左”的错误,落实了生产队核算体制。加之50年代末兴修的水利工程逐年见效,1965年农业生产又出现第二个大丰收。粮食总产达到35475.8万斤,亩产252.7斤。棉花总产1326.4万斤,亩产67斤,创造了建国以来最高记录。“文化大革命”期间,农业生产遭受破坏,粮食总产徘徊在3亿斤以下,棉花产量也停滞不前。在党的领导下,由于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推广使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增加物质投入,1975年粮食总产达到43718.7万斤,平均亩产327.8斤,第一次突破了总产4亿斤和亩产300斤大关。1982年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物布局,农业生产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1982年~1985年,连续获得农业大丰收。到198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已达32829万元(按当年现行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约3.5倍。农民每人平均收入达352.93元。
建国40年来,全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得到改变,平整土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3.06平方公里,其中小流域治理52.5平方公里。到1985年已建成基本农田96万亩,其中“四田”面积18.29万亩,水平埝地11.64万亩,沟坝地0.43万亩,造田及引洪漫地0.26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地8.4万亩,种草2.7万亩,封山育林0.29万亩。经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中70%得到。富平县水利建设也有很大发展,水利建设累投资为7500万元,投劳1355万工日。建国初全县灌溉面积仅有6.1万亩,到1987年底,设施面积就已达54.76万亩,超出建国前8倍。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45.57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4.79万亩。
富平县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已经开始重视因地制宜,科学管理,使作物种植布局逐步合理。从1970年以后,县政府为了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按照地理方位和自然特点.把全县大体分为流曲川、王寮原、青岗岭、吕村原、石川河灌区、东方红灌区等8个农业区。1982年10月到1984年10月,富平县又进行了有领导有组织的农业区划工作。根据种植业资源状况,将全县分为三大种植区。
北部山地玉米、小麦、杂粮一熟区:本区位于县境北部山区地带,系乔山余脉,海拔600~1439米,峰岭重叠,峪道,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脊薄。区内包括峪岭、赵老峪、白庙、雷村4个乡的全部和老庙、雷古坊、薛镇、底店、曹村、宫里、长春、齐村、庄里9个乡的30个村,共涉及13个乡、668个村、366个合作社。总农户14949户,农业人口76809人,农业劳力28957个。全区土地面积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29.1%;农耕地18.12万亩,占全县耕地14.9%,每人平均耕地2.4亩。除雷村、齐村、庄里、长春4个乡的部分村社有少量平地外,其余均为山坡地。主要土壤有黄土性土(占本区土壤的43.2%)、褐土(占26.37%)、红土(占18.03%)、淤土(占12.40%)。农作物夏粮以小麦为主,秋粮以春为主,其次有谷、糜、洋芋等。棉花、油菜、蔬菜、瓜类只有零星种植,产量很低。
中部川原麦、棉、油二年三熟区:本区位于县境中部,包括山前洪积扇和洪水、禾家、淡村、吕村、王寮、留古等黄土台原,以及顺阳、卤阳、淡村3个洼地,海拔367~700米。涉及吕村、淡村、华朱等的183个村,1246个农业合作社,总农户70675户,农业人口345080人,农业劳力141818个。总土地面积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51.5%。农耕地769815亩,每人平均2.2亩。本区土层深厚,淤土面积大,肥力较高,适种性广,是富平县的粮、棉、油生产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其次有糜、谷、红薯、豆类、芝麻等。
南部粮、棉、油、菜两熟灌溉区:本区位于县境西南和南部,属渭河三级阶地和石川河、赵氏河阶地,海拔360~400米。包括杜村、庄里、张桥镇等12个乡(镇)78个村、49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及县示范农场,总农户30761户,农业人口147290人,农业劳力66259个。总土地面积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19.4%。农耕地266512亩,每人平均耕地1.8亩。土壤以垆土居多,淤土、黄土性土次之。土壤肥力高,适种性广,是富平县粮、棉、油、菜商品生产基地。按光热指标,本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其次有油菜、、蔬菜等。
交通/富平县
公路富平第一条公路西(安)~朝邑公路富平段是民国18年(1929)修的。全长35公里。后因需要,相继修铺了西(安)~宋(家川)公路富平段30公里和富(平)~龙(阳)公路24公里。这3条公路都是沿原有的车马大道,略事裁弯、取直垫平、拓宽而成。路面简易,桥涵缺少。但由于汽车通过很少,大多通行铁轮大车,致使跨面碾轧,车痕遍布,行走十分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对这3条公路进行养护外,还相继铺设了石渣与炉渣路面,路况得到改善。1958年为适应“大炼钢铁”运动的需要,在全县范围内动员民力,突击抢修与了由(典)~老(庙)、庄(里)~曹(村)、曹(村)~白(庙)、流(曲)~野(鸡花矿)、由(典)~流(曲)等8条简易公路,全长12.1公里。&铁路富平铁路建设始于民国28年(1939)年,当时仅有一条为煤运的咸铜支线过境。50年来,在这条过境线路两端,分别增修了西(安)~韩(城)、西(安)~延(安)与梅(家坪)~七(里坪)等过境铁路。境内厂矿建有专用线路4条。1989年辖区内包括站场、复线总长已达110.41公里。火车站已由解放前的富平与庄里两个,增至7个,日办理旅客列车5对,接发货运列车达45对列。&
资源& &&/富平县
植物资源富平县自然植被以树木和杂草为主。林木:全县林木树种多达230有余,其中用材林树种40种。整片林以刺槐为主,零星树以杨、桐为主。&另有椿、榆、柏、柳、松、中槐、皂角树等;经济林树种30种,以花椒为主,苹果次之。其次柿、杏、桃、梨、李、枣、桑、黄梅、核桃及油松等;灌木1&60多种,主要有铁江木、狼牙刺、对节刺,黄蔷薇等。全县现有天然林3240亩(林业资源详见林业编),天然草场169121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野生杂草&县境内有大量的野生植物——杂草,多,分布广。据富平县部门调查统计,主要杂草有40多科、200余种。其中以菊科(40多种)、禾本科(30多种)为最多,其次是十字花科、莎草科、豆科和苋科,各有10余种。其余科较少。动物资源金粟山风景富平县无珍贵的野生动物。虽在四五千年以前,这里曾有门马象、羚羊、驼鸟及鹿獐等动物活动,但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亚热带的动物赖以生存的自然遭到破坏,它们相继绝迹,有的被埋入地下,成为当今研究富平古地理、古气候的生物化石标本。县境内野生动物有:兽类:野猪(北部山区时有之)、兔、狐、黄鼠、老鼠、、獾、狼以及獐子等。禽类:黄鹂、鸠、麻雀、喜鹊、鹌鹑、鹡鸰、鹞、鹰、乌鸦、水鸭、啄木鸟、猫头鹰、翠雀等。鳞介类:鱼、鲢、鳅、田鸡、螃蟹、蚌、鳖(时有之)、虾等。爬行类:蛇、土元、蝎子、蚯蚓、壁虎(俗称蝎猴子)、蚂蚁等。昆虫类:蚊、蝇、蛾、蝴蝶、蜜蜂、蜻蜓、蚂蚱、黄蜂(马蜂)、土蜂、椽头蜂、牛虻、蟋蟀(习称蛐蛐)、蝙蝠、地老虎、蜘蛛、红蜘蛛、魝马、金针虫等。矿产资源富平县矿产资源以非金属建筑材料居冠,其次有煤、坩泥及卤泊滩的硝、碘盐等。金属仅有褐铁矿小矿点。
石灰岩赋存于中奥陶系地层中,多出露在县境北山及山前的小孤丘处。东起老庙,西至长春、洪水,横跨14个乡、142村堡,长达40公里。据1984年县乡镇企业管理局调查,石灰岩总储量在1303亿立方米。由于岩性和组分上的差异,其利用途径和经济价值也各不相同。一般下部层位多白云质灰岩&,上部层位主要是中厚层灰岩。
煤含煤层为石炭——二迭系,煤种是瘦煤、贫煤。县境内在北山一带仅有孤立小露头,立新(野鸡花)煤矿、铁炉煤矿实际开采铜川市境内的煤层。
褐铁矿主要分布于白庙乡坩泥原北——铁牛岭和赵老峪娘娘庙、峪岭宝塔山北一带。矿体呈不规则鸡窝状,产生于奥陶系侵蚀面的低凹处,属风化型褐铁矿,可作水泥配料加以。
富平历史/富平县
望湖楼 富平县建置,至今已有2440余年的历史。夏商时,属“天下九州”之一的雍州,时属京畿。时,二十一年(公元前456年),始在频山之南,频山以北建立县治,定名频阳县(今美原镇古城村一带)。西汉初年,文帝即位,迁母薄姬太后到今怀阳城附近,母死,在今华朱乡怀阳城附近,另置怀德县,以资纪念,与频阳县并列今富平县境内。东汉时,并怀德入频阳。西晋时,从彭原(今甘肃庆阳西南)界徙富平县于怀德县故址,与频阳县并存,其含意取“富庶太平”之意。公元500年,北帝元恪,撤掉延续960多年的频阳县。随后,在今年薛镇乡土木坊,设土门县,与富平分治一百四十多年。西魏文帝大同五年(公元539年),富平县治由怀德故址迁至石川河北岸(今城关乡古城村)。北周闵帝二年(公元558年),置中华郡(今城关乡石佛原一带),将富平县划该郡管辖。周武帝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废中华郡,将富平改属左冯翊。隋时复改属京兆郡。武德初年(公元618年),设置富平道,不久改富平道为玄武军。公元643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废土门县,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在土门县故址建美原县,与富平分治四百多年。玄宗开元年间,徒富平县治于义亭城(今华朱乡旧县一带),属京兆府。哀帝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划出美原县,设置鼎州。五代时,恢复美原县。至后晋、后汉、后周诸朝,美原,富平两县均属耀州。宋时称富平县,美原县,同属京兆府耀州。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撤富平县,其地并入美原县。元朝初年复富平县制,与美原县并立。公元1264年(元世祖至元元年)并延续了五百九十多年的美原县入富平县。至此,富平地区再无两县并存的局面。元末明初,富平县治由义亭城迁至窑桥寨,即今之老县城。日,富平县城解放。县城于1970年由原窑桥寨迁至现在杜村镇莲湖街中段北侧。
名胜古迹/富平县
望湖楼望湖楼在老县城内东南隅富厚仓库故址。清八年(1869),知县江汇川建筑。民国5年(1916)五月初六夜,毁于“逐陆”(承武)之役。民国12年(1923)重修为砖木结构日本式三层楼。第一层,门额石匾题“礼堂”二字。第二层,北门石匾题“建议”,南门题“望湖”;第三层,南墙正中匾题“藏书”,落款与二楼南匾同;北匾镶匾题“尊经”两字。落款均署“壬戌(1922)年冬书于军次胡景翼”。望湖楼系富平县名胜古迹之一。为“”所在地。望湖楼其所以成为旅游观光的一道风景线,重要原因之一是“南湖烟雨”的胜景所致,明清至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六十年代,在内陆干旱的陕西,富平城南还是十里莲湖,千顷碧波,稻香诱人,莲田滚珠。乱插桃花红点点,倒垂杨柳碧融融。此情美景,令人陶醉。难怪清代有诗赞颂“南湖一碧本如天,细雨空朦更可怜。石燕衔花叶乱,梁鱼出水浪纹圆。高低翠合峰峰隐,还近青浮树树连,最好风吹烟影破,书声遥送过前川”。此唐塔位于今美原镇西街的故址。唐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建置美原县后创修。历代至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屡经修缮。青砖砌筑,仿木结构,七级八角中空,工艺精巧,外周围长29米,壁厚1.75米。千余年多次地震,仍保持壮丽外型。在法源寺原亭子下西侧还立有重修宝塔佛殿,碑。此碑系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所立。碑高1.85米、宽0.84米,厚0.29米。马元慈撰文,马士杰书丹,字为正楷,完整清楚。属于创建的铁佛寺遗物,由于寺院屡建屡毁,仅留此佛,基本完好。铁佛造像是座像为一体。座分两层,下层高8cm,为八角形,每面长84cm。 上层高37cm,周边铸仰莲瓣32枚,分内、外两层围成圆形,托于八角底台上。像高5.32米,身着袈裟,袒胸跣足,面部丰满,唇微启,端庄、肃穆,右手上举做“无畏印”,左手举至胸侧,稍高于肘,做“与愿印”,屹立于莲台上,风采奕奕、栩栩如生。“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二月二十日,同年像竣工”、“施主富平县令、武盛将军李富、李宜人……”等字样。这尊造像敦厚。纯朴,塑铸的活灵活现、唯妙唯肖、绘形绘色、巧夺天工,对研究我国金代冶铸技巧、雕塑艺术及社会风俗习惯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金代铁佛 俗话说:“江南的才子山东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陕西在古代一直是我国的心脏区域,为历代封建帝王所重视,历史上相继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其作为国都的历史长达1100余年,素称“帝王之乡”。而唐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建都长安(今),历时300年,其20座皇陵有18座分布在陕西关中,其中富平县就有5座,系全国唐陵数目最多的县份。富平县所辖唐五陵分别为:定陵、元陵、丰陵、章陵、简陵,自西向东呈“W“形分布,同连绵起伏的乔山山脉浑然一体,在县境北形成了一道横亘东西的天然屏障。首先,简陵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的长春乡紫金山(又名虎头山);其二,元陵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的庄里镇与齐村乡之间的檀山之阳;其三,章陵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的天乳山;其四,唐中宗定陵位于县城北宫里镇凤凰山中峰;其五,丰陵位于县城东北20公里的曹村乡虎头山(又名金瓮山)。这五个唐陵,原来墓前都有大量精美石刻群,它们和乾陵等陵的石刻一样,是我国唐代艺术宝库中的精华。可惜多已无存,仅剩少数残损的石狮、石人等陪伴着它的主人。流经富平的郑国渠,全长约150公里,可灌溉18万余公顷。其引水口至干渠段,修有宽15~20米,高3~5米,长达6公里的引水渠堤。现存郑国渠口、古道和郑国渠拦河坝,附近有秦以后历代重修、增修的渠首、干道遗址,并有大量的碑石遗存。郑国渠修成后,灌溉面积达280万亩,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使秦国从经济上完成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准备。,目前发现有三个南北排列的暗洞,即郑国渠引泾进水口。每个暗洞宽3米,深2米,南边洞口外还有白灰砌石的明显痕迹。地面上开始出现由西北向东南斜行一字排列的七个大土坑,土坑之间原有地下干渠相通,故称“井渠”。郑国渠工程之浩大、设计之合理、技术之先进、实效之显著,在我国古代水利史上是少有的,也是世界水利史上所少有的。富平陶艺村富平陶艺村坐落在县城以北,是由一个准的宾馆和三个展览馆、几个陶艺作坊以及千亩果园构成的。它附近有丰富的陶土资源。来这里的人可以率性而为地玩泥巴,尽可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创作,然后将作品放到陶窑里烧制,就会留下那一瞬间思想滑动的痕迹。在这里你不单可以向陶艺艺术的殿堂里迈进,也可以作为普通大众尽情休闲娱乐。&
富平特产/富平县
柿饼又称,饼形似圆月,肉红透明无籽,凝霜后,白里透红、皮脆柔软、清甜芳香,脐脐相对两个一合而得名。柿饼质地透明,清甜爽口,营养丰富,具有润肺、补血、健胃、止咳等药理功能。是全省名贵食品之一。据志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太师太保孙丕扬曾将柿饼及琼锅糖作为贡品进献过神宗皇帝。解放后,先后选项送西北农展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列入地方名产进行展览。1972年北京植物园特地引进我县尖柿树苗200多株。1980年中央有关部门专电派购庄里合儿饼,用以招待外宾;1981年又被作为陕西名贵特产,以省政府名义装袋空飘台湾带去了大陆人民对台湾同胞的思念和祖国统一的诚意。产品现远销韩国、日本等地。琼锅糖琼锅糖 是东府有名的民间地方特产,尤以古频阳县(今渭南市富平县流曲镇)生产的成糖驰名中外,富平流曲镇的琼锅糖据今已有数百年的制作历史。琼锅糖选用该古镇的优质井水与上等精细小米蒸馏,与大麦芽浆搅拌发酵淋汁,用铁锅熬成糊状"灶糖"取出冷却,再在蒸汽加热中反复拧条拉扯,使糖色由黄变白如琼,然后与炒熟的白芝麻,再配花生仁、、、、、陈皮等分层置于瓷缸内热焖,最后混压成饼、刀切成条、即成香味醇浓的风味物品琼锅糖。因其香酥脆甜、口嚼味美、佐料考究,历来为民间传统的消食润肺、健脾补肾之保健珍品,由于该糖忌热怕潮,只宜冷天小批量生产,故成为传统的年节、冬令稀有天然绿色食补佳品和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乘礼物。亦是中外游客选购品尝的地方风味特产之一。太后饼太后饼,具有外皮黄焦酥脆,内质层次分明,柔软可口,油香不腻的特点,久为群众喜爱。相传,公元前180年至前157年,汉文帝刘恒建都长安期间,他的外祖母灵文侯夫人在怀德县(今富平县)定居。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常由长安城去怀德县省亲,随身携带御厨给灵文侯精心制作的美味可口的烤饼并把烤饼技术传给当地村民。从此,汉宫烤饼落户民间,故名“太后饼”。2000年来,世代相传,为富平特产。太后饼,是以上等白面为主料,以猪板油、、、、、、菜籽油为辅料,经过制猪板油泥、和面、制饼坯,最后在木炭上烘烤而成。墨玉是一种珍贵而稀有的自然资源,仅产于陕西省富平县北部山区,其色重质腻,纹理细致,漆黑如墨,光洁可爱,极负盛名,其硬度为Mohs4o左右,素为治砚、刀工之上佳珍料,古人将其与钻石、宝石、彩石并称为“贵美石”。富平墨玉自秦汉时即有开采,据县志载“县北产矿石,诸郡县采者群至,可镌字、琢磨,人号墨玉”也是我国著名的“石刻之乡”。富平墨玉及其作品在中华文明历史上也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被称为中国最大石刻艺术宝库的西安碑林、馆藏l700多件文物,其中80%以上为富平墨玉所制,秦李斯的,东汉合阳的,欧阳询的,颜真卿的,柳公权的……更是堪称镇馆之宝,时至今日,省博物馆无论是碑石复制,还是当代名家书法刻石,石料均取自富平,并由富平民间艺人雕刻。陕西中部的八百里秦川,被称为“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那一件件大型雕群,数量繁多的各类石刻、造像、拴马桩,从桥陵高15米,重40吨的华表,到乾陵前神秘的无字碑,还有国之瑰宝的“昭陵六骏”均是富平墨玉所制,清代翰林李因笃在其中写道:巨碛崔嵬百万层,唐家中叶起诸陵,青岑墨玉旋随辟,篆籀光芒到处征。此外还有羊肉泡馍、搅团、、水晶柿子、、酥梨等名吃、水果。
著名人物/富平县
王翦秦代名将:,频阳东乡人(今陕西富平),《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传。生卒年不详,始皇帝时期将领。少年时喜好兵法,后来奉事帝。其子王贲,继承父亲之志,也是始皇帝统一六国时的一名著名将领。秦二世时,父子均卒。王翦孙王离继承爵位,后被项羽所擒。王翦及以下三世均为秦将。关于王翦最有意思的一个故事是:当年,秦始皇起倾国之兵派大将王翦攻打楚国,王翦一会儿派人回去向秦始皇要栋房子,一会儿又派人回去要块地。手下人很奇怪,就问他:“您当了这么大的官儿了,还贪图那些小便宜干啥?”王翦笑着说:“大王是个多疑的人,把全国的兵都交给我了,肯定不放心。我要他知道我胸无大志,只爱小便宜,他就放心了。”棋经上说:弃小不就,必有图大之心。这也看出富平人在为人处世上的一点智慧。关中鸿儒:与李颙、李柏共称“”。中记载:“李因笃,字天生,富平人。明庠生。博学强记,贯串注疏。举博学鸿儒,试授检讨。未逾月,以母老乞养,诏许之。母殁,仍不出。因笃深於经学,著诗说,顾炎武称之曰:“毛、郑有嗣音矣!”又著春秋说,汪琬亦折服焉。”太子太保孙丕扬:孙丕扬于万历22年(公元1595年)出任吏部尚书,时年62岁。他的职责是协助皇帝,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将他们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孙丕扬的职务类似现在的组织部长,在明朝的地位高居中央六部尚书之首。明朝在名义上没有宰相,六部尚书之首在名义上简直就是天下最大的官了。孙丕扬是个廉洁清正的人。卷224上说,“丕扬挺劲不挠,百僚无敢以私干者”。明“诤臣”监察御史杨爵:,字伯修,今陕西省富平县老庙镇笃祜村人,有传。嘉靖八年进士,曾向嘉靖皇帝上,被采纳。嘉靖十一年为监察御史。后因上,指陈时弊,连斥“五危”,痛析天下危乱之因,力陈救国为民之策。世宗大怒,密令锦衣卫逮其入狱刑讯,并不准供给饭食。严刑酷虐,几于死去。朝臣敬其忠烈,千方百计营救。主事、御史浦铉上疏营救,皆被重杖而死。其仍于狱中上。在狱中著有《周易辩说》、《中庸解》二书。嘉靖二十四年被释放,不久又被重逮入狱。直到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才最终被释放,系狱八年!隆庆元年正月初一,隆庆帝奉遗诏为他平反昭雪,追赠奉仪大夫、光禄寺少卿。万历二十年追谥“忠介”。 毛泽东点评明史时写道:“靡不有初”。典出《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此外还有胡景翼、习仲勋等革命领导人都出生、成长在这里。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8次
参与编辑人数:27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33:58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平县医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