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借势重庆区域发展战略略

借势做好产业升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区人大代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付修军说,作为一家坐落于河东区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企业,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备受鼓舞。近年来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民计民生持续改善,我们企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未来五年,区政府规划了很多经济增长点,包括电力产业园区的发展,将会加大力度引进电力方面在未来发展中比较好的企业。我们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做好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准备在园区内建设综合楼,中国能建集团的天津电力设计院及科技公司都将在园区内建设相关基地,将电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都引进来。作为区人大代表、企业负责人,我一方面要履职尽责、监督政府,为百姓发声,另一方面要把企业做大做强,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皇甫丽娜)
[责任编辑:从全国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借势借力_新浪新闻
&&&&&&正文
从全国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借势借力
  《国务院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日前的发布,意味着珠江―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全国格局看,连同先前规划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未来的中国经济地理版图和城镇化格局将变为“三横三纵”。“三横”以我国的三大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起点,向西沿三大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向中国内陆地区纵深推进。从全球区域发展潮流来看,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不再是单个城市或省区的个体行为,而要靠区域板块的“协同作战”。
  在全国新一轮区域协调发展布局中,广东如何借势借力,内联外拓,提升竞争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南方日报记者对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从全国的视角为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建言。
  南方日报记者 龙金光 实习生 常梦柯 北京报道 统筹:陈韩晖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
  粤东西北要打造
  区域中心城市
  国家更加强调大区域联动
  在我国与东盟的合作中,单靠广西的力量显然不够,如果把广东与广西、云南、贵州结合起来,将更有利于与东盟合作,有利于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南方日报:我们看到,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不断出台,如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以及刚刚出台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对广东来说,如何深化区域合作机制?
  肖金成:目前,国家更加强调各个区域特别是大区域的联动,实施的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简要地说就是要建设“两纵两横经济带”。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提升为国家战略,连同先前规划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未来的中国经济地理版图和城镇化格局将变为“三横三纵”。“三横”以我国的三大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起点,向西沿三大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向中国内陆地区纵深推进,西部向外与中亚经济区、东盟经济区对接,实现中国经济由单极的“海岸经济”向“海岸经济”与“陆桥经济”双极并举转变。概括地说,就是“统筹东西部,协调南北方”。
  区域规划的出台,旨在带动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例,一方面,加快珠江经济带建设,可以促进粤港澳出口导向型经济腹地的建设、对于珠三角产业向内陆的转移和市场的纵深扩展、加快西南地区经济的国际化步伐和资源优势的转化、加快西南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加快珠江经济带的建设,也是我国加强与东盟对接的重要举措。从目前来看,在我国与东盟的合作中,单靠广西的力量显然不够,如果把广东与广西、云南、贵州结合起来,那么更有利于与东盟合作,以及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南方日报:珠江―西江经济带旨在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带和增长极,在你看来,它的辐射范围有多广,影响能有多大呢?
  肖金成:广西的北部湾经济区、以云南为桥头堡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都有望统筹到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
  一方面,可以带动产业发展。通过珠江―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能够有效将珠三角的发展向西推移到广西地区。珠江―西江经济带总体将起到加强东西合作、以东带西的作用。同时推进珠江、西江流域整体的一体化,有利于缩短区域内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另一方面,珠江―西江经济带在今后也势必会有效带动云、贵两省发展。作为又一条东西向的发展轴,珠江―西江经济带今后将对整个泛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
  经济带需要依靠市场推动
  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建设需要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的互动。要素的流动最终还是靠市场,不是政府想让它到哪里就到哪里
  南方日报:我国跨省(区)流域经济合作发展出现新模式,但经济带覆盖区域较大,涉及多个行政区,应该如何解决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间合作这个重中之重的问题?
  肖金成:必须肯定的是,经济带不是人为能促成的,这需要依靠市场的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建设需要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的互动,要素的流动最终还是靠市场,不是政府想让它到哪里就到哪里。但是政府可以从政策上消除障碍、促进合作,从规划上予以引导。
  与此同时,要尽快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以协调区域间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通过合理的税收减免、财政转移支付、产业扶植等政策促进区域间生态保护资源和经济发展活力之间的合理配置。对负有较重生态保护任务的主体功能区,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政策、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力争实现全国范围内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平衡。
  南方日报:今天,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成为一种国家战略。粤西地区是广东加强与东南亚地区合作的重要战略支撑点,但如何能真正成为北部湾的桥头堡,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撑点?
  肖金成: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过程中。广东的战略地位与战略价值事实上非常突出。从世界经济大格局来看,沿东亚环太平洋沿岸从北向南,从俄罗斯到日本、韩国、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再到新加坡,基本上都是现代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聚集的较发达地区,形成了当今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东亚环太平洋经济带。
  粤东西北应集聚式发展
  广东的港口群,在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中的作用已经凸显出来了。比如,湛江港作为大西南的出海口,在产业合作上早已打下基础。粤东西北借力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目前来看重在深化合作
  南方日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产业链进一步细分,如何借力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均衡发展?
  肖金成:粤东西北发展的正确路子就是做大做强区域性中心城市,要集中发展和集群发展,把中心城市做大,集聚产业和人口。这样,既对生态的影响不会太大,同时又能够吸引周边人口,保护生态环境。在粤东西北,尤其是粤北,千万不能搞遍地开花。
  事实上,广东的港口群,在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中的作用已经凸显出来了。比如,湛江港作为大西南的出海口,在产业合作上早已打下基础。粤东西北借力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目前来看重在深化合作。
  南方日报:对接“两江经济带”,实质上也是珠三角以及粤东西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外部机遇。对粤东西北来说,在产业发展上,你有哪些建言?
  肖金成:在区域发展上,强调集中发展比分散发展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集中发展具有经济性,分散发展则没有。从区域发展来讲,更应倾向于集中发展,避免分散,遍地开花是没有出路的;第二,城市的品位和规模呈正关联关系,没有城市规模就很难提高城市品位;第三,城市基础设施应当共建共享,小城镇需要一套基础设施系统,大城市也需要一套,但大城市发挥的作用更大。另外,从人的行为方式来讲,小城镇的人愿意到县城,县城的人愿意去地级市。客观上讲,要是产业不向中心城市集聚,就很难承载更多人口。城市规模小,品位低,企业发展大了就走了,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也吸引不来。
  粤东西北地区并不在同一个区位上,所以产业结构并不是完全一样的。粤东、粤西都是沿海地区,这些地区有空间,环境容量比较大,相应产业平台也更大,因此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可以考虑继续强化发展重化工业;粤北的环境容量有限,则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选择产业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环境问题,应该选择对环境没有污染的制造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等。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应当形成一个产业链条,形成互补的关系。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
  抓住时机推动
  广东全域一体化
  参与国际竞争不能“单兵作战”
  广东当前需要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广东全域一体化合作发展的战略规划,形成珠三角经济区与粤东西北在诸多领域和维度上展开合作的战略框架
  南方日报:当前,广东正在深化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部署。结合对广东的观察,你有哪些建言?
  倪鹏飞:我也注意到,广东地区间差距在进一步缩小,综合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比如,广东在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各节点城市到中心城市的时间在迅速缩短,到2015年,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将出现“两小时经济圈”。
  从区域发展潮流看,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不再是城市或省区的单独行为,而应集整个区域之力,充分进行资源整合、产业协作,发挥整体竞争优势。
  我认为,广东当前需要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广东全域一体化合作发展的战略规划。确定区域发展的目标、定位、范围、层次,明确各城市的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统筹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基础设施等领域,充分整合资源、取长补短,形成珠三角经济区与粤东西北在诸多领域和维度上展开合作的战略框架。
  南方日报:以广州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圈”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你所说的推进广东全域一体化的战略规划,旨在解决哪些问题?
  倪鹏飞:现存的问题是,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在实现互补、互动、互联还有提升空间。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平衡是制约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必须首先实行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区域间资源共享,形成规模效应。
  南方日报:广东要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必须应对区域协调发展不平衡的困难和挑战。在顶层设计层面,必须要做出哪些战略性的规划?
  倪鹏飞:首先要有大珠三角的意识,在功能发挥上,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比如,珠中江要紧密带动粤西片区的发展;深莞惠要紧密带动粤东片区的发展;广佛肇要紧密带动粤北片区的发展。
  的确,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均存在合作和竞争的双重关系,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必须搭建磋商平台,建立各方“讨价还价”的利益协调机制。合作各方不论大小、强弱、行政级别,均可作为平等主体,围绕合作内容,根据所付出的成本及其将要获得的收益,按照等价交易原则,就成本支出、损失补偿、利益交换、权益让渡、收益分配等进行协商,实现多方共赢。
  多手段推动广东全域一体化
  政府应做好顶层制度安排、破除体制障碍,发挥政府的宏观战略引领作用;市场应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而促进资源和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
  南方日报:你也提出要多手段建设全域城市,说明了推动广东全域一体化建设还面临很多困难,那么政府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上应如何转型?
  倪鹏飞:要知道,政府首先是政策的制定者。制度供给是政府的优势,政府应做好顶层制度安排、破除体制障碍,发挥政府的宏观战略引领作用,逐渐淡化政策上的城市偏向,更大程度地让多种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城镇发展,形成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要积极建立资源整合的传导机制、经济增长的共享机制、城乡一体的社会治理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市场则在要素的传递、价格信号的传递处于优势地位,应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促进资源和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
  南方日报:事实上,广东目前非常重视缩小内部差距。比如,缩小珠三角地区与粤北及东西两翼的发展差距。推动广东全域一体化建设,如何对待农村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倪鹏飞:广东全域一体化,就要包括全系统规划城乡全域。首先要统筹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规划,实现城市和农村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错位协调。以区域差异性基础上的城市化水平为轴线,在区域功能分工与新城的开发建设、城乡产业空间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人口与资源环境等方面实现规划一体化。打破城市与农村的界线,做到点和线合理布局,科学配置城镇体系,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基于一体化的理念构建城市发展的整体框架和市镇布局,用城市规划的方式高起点规划乡村和小城镇。其次,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南方日报: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如何能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齐头并进?
  倪鹏飞:我们可以考虑分梯度建设全域城市。城乡融合的全域城市建设要根据各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梯度、有节奏、分类别逐步推进。首先夯实城乡一体的经济基础,在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再发挥城市带动、辐射、积聚效应,带动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逐渐靠近,然后再逐步向更深层次的融合迈进。也就是先城乡发展再逐步走向城乡融合,逐步实现城乡之间从垂直差距向梯度差距再到水平无差距的渐进性转变。当前,优先的方案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把进城居住的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适应性。
  促进平衡发展 广东要“拆篱笆”
  要深化区域合作,必须着眼于全局,实现从地方政府的单一型治理到区域整体网络化治理的转变
  南方日报:广东当前的挑战不仅仅只是缩小珠三角地区与粤北及东西两翼的发展差距,广东需要解决的问题是“1亿人的小康生活”、“1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1亿人的共同富裕”。对于广东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您有哪些建议?
  倪鹏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且逐渐向周边农村蔓延,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3.73%,积累了城乡关系转型升级的资本、物质和技术基础,其中,广东的城镇化率更高。城乡一体的全域城市至少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特征:城乡收入差距合理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城乡结构转化合理化。
  从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来看,各地区呈现正在向趋同演变。有数据显示,2007年,广东全省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差异系数达93.9%,到2010年已经降到88.1%。这种趋同的转变,在区域内部更加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建设既要注重城乡公平也要注重不同阶层之间、本地人与外地之间的公平。比如,厦门市率先在全国建立的城乡一体、内外一致的“全民医保”、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不设门槛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为保护中产阶层的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原标题:从全国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借势借力)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是合肥坚定不移坚持的&五大发展理念&,包河经开区根据合肥市印发的《合肥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把&五大发展理念&细化为具体的行动,并将逐步落实。
创新&&环巢湖岸边建设全球知名创新共同体
值此大好时机,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携旗下30余家企业入驻包河经开区,助力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打造区域性科技金融中心
《行动计划》指出:要以建设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瑞宝金融科技产业园项目拟选址位于合肥市包河经开区,花园大道以南、北京路以西,占地约100亩,兴建金融功能先进、商务服务集聚的金融产业功能区,全力打造具有&金融创新示范、运营模式示范和功能协同示范&作用的中部地区重要的产业金融示范区,并引入摩根士丹利、黑石集团、瑞银集团、花旗集团、IDG资本、软银集团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落户产业园。
该项目总投资预计超10亿元,产业园建成后,将引进保险、证券、投资、担保、风险投资、创新金融等各类金融机构近百家,经营资本超千亿元,实现税收超10亿元,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加快产业升级、提升区域品牌,推动合肥市金融产业发展。
&&为高层次人才做好&一卡通&全程服务
目前,包河经开区内有长白山路公租房及花园大道公租房,不仅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还有良好的邻里氛围。今后,来包河经开区创业就业不用愁了,大量的人才公寓等着您!同时,园区还将培养造就一大批勇于创新、敢于冒尖的创新型企业家。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打造&合肥工匠&品牌。当前,包河经开区正在筹划评选一批包河经开&最美工匠&,后续活动持续发力中!
协调&&规划建设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
说到特色街区就一定要说到贡园啦!贡园位于包河经开区繁华大道与北京路交叉口,依托上世纪50年代的水利设施改建而成,总占地252亩,其中商业项目92亩,特色街区建筑面积3万㎡;公园160亩。集中展示合肥的贡品文化、贡院文化、&礼贡&文化,建筑以宋代古街形式呈现,涵盖贡品博览馆、庐州贡院、礼贡文化体验以及宋代食肆,再现庐州的厚重历史。目前正在紧张的建设中,期待与大家见面的那天!
绿色&&城市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3.5平米
以&增加绿量、提升品质&为主线,实施城区绿化品质提升工程,构建分布均衡、结构合理、环境优美的城镇绿地、绿廊、绿楔、绿网系统。未来五年,累计新增造林面积25万亩,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5平方米。今年,包河经开区计划实施花园大道、许小河等区域绿化改造,全面提升园区绿化水平。
开放&&建成全国最发达的铁路枢纽之一
在大交通的利好形势下,包河经开区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建设,方便园区企业物资和产品运输以及居民出行。按照&国际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原则,以发展通用航空产业为导向,以骆岗通用机场为核心,重点建好&一园一港&(国家级通航产业园、华东公务机枢纽港), 建设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的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区。
共享&&加快产城融合,共享发展成果
&十三五&期间,包河经开区落实五大发展,全面实施&456&行动计划。即:全力推进&四区同创&,努力实现&五大变样&(发展模式大变样、产业格局大变样、区域形象大变样、营商环境大变样、治理能力大变样),实现GDP总量、技工贸总收入、招商引资和引进外资总量、全口径税收、区域人口数和各类人才数量、园林绿地面积等&六个翻番&,规划建设&五镇三区一中心&,努力将包河经开区建设成为长三角一流开发区。  《每日速递》网址:
&&本栏目相关新闻
&&相关文章
&&姓名:&&&验证码:&&&
焦点新闻导读五大功能区域“各优其优,优优与共”_新华每日电讯
五大功能区域“各优其优,优优与共”
重庆全面优化生产力布局,将区域不平衡“势能”转化为“动能”实现发展转型
日 12:12:16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4版
【字号 】【】【】【】
重庆夜景(8月6日)。
 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制图:阎天雷
新华社记者王丁、张桂林、周凯
  山高水阔、大城大乡的西部直辖市重庆,8.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描绘一幅“各优其优,优优与共”的五彩斑斓发展图景:江北嘴,重庆主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聚焦高端业态,近年汇集金融机构及总部企业70多家,金融资产近万亿元;重庆外环江津区,“主攻”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三个千亿级园区崛起;地处三峡库区的云阳县,做好生态涵养发展文章,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日益红火。
  面对适应经济新常态和“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重庆近年来着眼于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为引领,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各区域板块和区县特色、差异、联动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力转换步伐;打好脱贫“攻坚战”,带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中向好。
“各优其优”构造发展新空间
  继去年GDP两位数增长后,今年重庆经济继续平稳运行,前三季度增长11%,结构、效益指标持续向好。“这主要得益于实施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将区域不平衡‘势能’转化为‘动能’,推动各区县‘各优其优’、全市‘优优与共’,拓展了发展空间。”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沈晓钟说。
  作为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的西部直辖市,重庆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突出,过去很多区县不顾资源禀赋、环境条件,同质化发展、齐步走竞争。为此,自2013年重庆市委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因素,将全市38个区县划分为五个功能区域,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并配套相关政策,引导各区县差异、特色、联动发展,推动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
  环绕重庆主城的城市发展新区,交通物流、土地、人口等要素条件良好,被定位为全市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以两江新区等为核心的都市功能拓展区,科技资源、开放平台集中,被作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打造;都市功能核心区土地空间极为有限,但金融、信息、人才等高端要素集聚,被定位为现代服务业中心、大都市中心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但生态资源富集,被定位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经济高地。
  与此同时,全面优化生产力布局,让“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重庆市发改委地区经济处处长缪为介绍,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优化五大功能区域产业布局意见,制定工、农、商、旅等分行业政策,同时实施产业禁投清单和差异化环保政策。近期,重庆市又出台引导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人口向城市发展新区、都市功能拓展区有序转移的工作方案,力图将人口转移与工业化发展、城镇化空间布局有机结合,进而全面优化当地基础设施完善及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两年多来,重庆各功能区域日益呈现差异、特色发展的良好势头。城市发展新区一大批百亿、千亿级工业集群快速聚集,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均占全市四成以上,成增长“主引擎”。紧邻重庆主城、坐拥“黄金水道”的江津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开建长江上游千万吨枢纽港,和年吞吐量1500万吨的铁路综合物流枢纽,并借势承接、打造起装备、汽摩、电子、新材料、食品五大产业集群。“功能分区让各区县的特长、优势得以充分激发。”江津区委书记陶长海说,“十三五”期间,江津工业产值超过三千亿不成问题。
  都市功能拓展区先进制造业迅速崛起,其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六成;都市功能核心区打造产业“升级版”,加快疏解传统商贸、居住功能,总部经济、互联网经济、金融及结算等风生水起,三产占GDP比重达81.8%。
  两个生态区传统工业减速,生态农业、特色旅游等提速发展。地处武陵山区的武隆县,山高沟深,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开发,但县内拥有世界级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生态景观群落,为此武隆精耕生态旅游经济,年游客量增至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年增速超过20%。
功能导向引领创新、协调、绿色转型
  城乡差距较大、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创新驱动能力较弱、资源环境约束较紧等,是重庆面向“十三五”亟待破解的基本矛盾。依托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重庆以功能定位和功能导向,引领、倒逼各区县创新发展、绿色转型,并持续改善民生,大力推进脱贫攻坚。
  北部新区曾靠汽车制造“高歌猛进”,后劲不足隐忧显现。“功能分区战略为转型指明方向。”新区管委会主任段成刚说,对照都市功能定位,近年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集中优势,发力“互联网+”,集聚起一批创投基金和互联网众创空间,培育上千家科技型企业。
  南岸区委书记刘宝亚认为,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回答了如何落实中央的转方式调结构、如何打造区域竞争力、如何实现产业特色和生态良好目标等重大问题。南岸区通过创新政务、要素、财税金融服务体系,优化行政审批、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以手机终端和物联网产品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异军突起,延伸了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链。
  “功能导向就是倒逼机制。”江北区委书记杜和平说,过去江北凭借加工制造、传统商贸和房地产开发领跑主城,近几年面临提升都市功能的艰巨任务,不得不“壮士断腕”调整、淘汰传统业态,经济增速一度从15%下跌到9%,但通过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新型金融、服务贸易等,增速回归主城前列。
  工业重镇涪陵区是城市发展新区的“龙头老大”。涪陵区委书记秦敏认识十分清醒:“涪陵区在城市发展新区中经济增速不是最快的,要保持优势,就要围绕城市发展新区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的定位,走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之路。”涪陵区一方面加快医药食品、化工化纤等传统产业转型,一方面培育引进汽车、智能手机、页岩气等新兴产业,打造工业增长新引擎,2014年工业增加值占城市发展新区的19.6%。
  区域协调联动成为自觉。巴南区与江津区沿江比邻,分属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近年来,巴南重点发展“轻量化”高新技术产业,机床厂、水轮机厂等“老家底”纷纷向环境容量大的江津转移,腾出了空间。“要是在过去,肯定不会放。”巴南区委书记李建春说,但功能分区框架下,这种联动让两区优势互补,政企受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逐渐“落地生根”。去年以来,渝东北、渝东南两大生态区17个区县中,有10个区县特色效益农业产值增速超过10%,12个区县旅游投入增速超过100%。城市发展新区等板块,低碳工业、循环经济加快兴起。
  “随着五大功能区域战略推进,重庆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发生重大转变。”沈晓钟说,近年来,汽车、电子两大支柱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金融、服务贸易等蓬勃发展,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也相得益彰,万元GDP能耗下降至0.81吨标准煤,森林覆盖率两年提升1.05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水质保持优等。
  发展成果要让城乡居民共享。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中,重庆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和指向,着力引导各区域板块中的贫困区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激活绿色资源等,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作为渝东北门户的巫山县,有贫困人口6.6万多人。县委书记李春奎介绍,近两年,坚决围绕生态涵养发展谋出路,依托长江三峡大旅游、山地特色效益农业等实施产业扶贫,按照高、中、低海拔因地制宜规划落实中药材、畜牧、蔬菜、特色林果,同时狠抓乡村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让每个村确立一到两个增收产业,每户确保有1个脱贫产业项目,预计今年可实现脱贫2.8万人。根据重庆市“十三五”规划建议,将确保2017年基本完成全市农村脱贫攻坚任务。
分类保障、差异考核确保不“跑偏”
  实施功能分区战略,关键要确保功能定位落到实处。为此,重庆改革创新分类保障、差异考核机制,确保区域发展不“跑偏”,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
  引导土地、金融等资源要素,顺应功能导向优化配置。城市发展新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工业化、城镇化、对外开放功能突出,用地指标重点倾斜;渝东北、渝东南生态区,不适合大面积开发,则控制工业开发用地,重点保障城市功能完善和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旅游发展等需求。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对都市功能核心区、拓展区,重点支持培育金融要素市场,开展金融业态创新;对城市发展新区,鼓励发行企业债券等,支持工业化、城镇化;对两个生态区则加大信贷投入,扶持生态经济。
  充分发挥财政支撑功能和激励约束作用。为推动渝东北、渝东南两大生态区“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市级财政“不取多予”,强力输血,设立生态涵养发展转移支付,落实市级分享部分全留,将17个区县纳入生态财力补偿,对其教育、医疗、社保等预算补助超过全市总量一半,人均财力保障从12.2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城市发展新区“少取多予”,增强其内生动力,工业园区市级税收增量全额用于园区发展;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引导基金重点倾斜;设立产业集聚发展转移支付。促进都市功能拓展区开发开放,支持增强区级融资能力,将土地出让成本直接拨付区级财政,用于重大项目建设。支持都市功能核心区打造“现代服务业中心”,扶持楼宇基础设施建设、交易市场运营和新兴要素市场发展。
  上述政策,让生态功能区安心“在保护中发展”。云阳县委书记张学锋说,一些工业项目不能上了,曾担心财力保障不了,“不取多予”让大家吃下“定心丸”。也让城市新区内生动力大大增强。“近年引进上百家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但园区建设、产业培育资金缺口大,一度心里直打鼓。”永川区委书记熊雪说,市里有针对性推出要素保障、财政扶持,可谓条条干货,解决“痛点”。
  战略“蓝图”落实关键看干部,关键在考核。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中,重庆坚持按照功能导向,改进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分类指导,主体功能定位什么,考核就突出什么。
  重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唐小平介绍,都市功能核心区、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重点加强经济发展贡献度考核,并且根据发展方向不同,又各有侧重。比如,都市功能核心区注重考核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拓展区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考核,城市发展新区突出工业化和城镇化。对两个生态功能区,相对弱化经济类指标考核,加大特色效益农业、旅游发展、扶贫攻坚、生态环保等指标考核的力度,不再考核GDP和工业增加值,通过适当考核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引导人口向外转移,适当考核工业园区产出强度和集中度,促进“点上开发、面上保护”。
  科学的考核“指挥棒”,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调结构、转方式的有效“助推器”。不再盲目崇拜GDP,不再片面追求高速度,特色发展、优势发展等理念逐渐深入基层干部内心。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欢迎您发表评论......
Copyright & 2000 - 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