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ICO热潮中获得高额账面回报金额?

编辑注: 文章作者101飞船,“IP圈”创始人&CEO,前小蚁区块链&微天使联合创始人,比特创业营发起人之一。FBG征求作者同意后发布本文,FBG(Fintech Blockchain Group)是一家位于北京和上海的数字资产管理基金。&开篇之前,先扯一句闲淡最近开始意识到:“我们宇宙遭遇了降维攻击,理由是宇宙正变得越来越扁,逐渐失去Z轴信息,趋向于二维化。所以伴随时间流逝一直在熵增,变得越来越无序。降维攻击以光速进行,超越光速才能逃脱。”&上面的话基本上反映了笔者近期的精神状态,所以下面的所谓ICO准则的可信度,各位自行斟酌。ICO的具体概念这里不多做解释,因为入坑早,这几年我参与了一些。甚至在行业初期,ICO这一高大上词汇尚未提炼成型,比如MaidSafe,BTS的AGS时代,团队在Btt论坛发个帖子,我们就已经开始乖乖往比特币地址里打币啦。最近一段时间,个人投资里比较成功的例子是参与了Stratis的ICO,从去年7月26日ICO结束到现在,依照法币计算,溢价了80多倍。我就以此分享一下参与Stratis ICO过程中的一些想法。Stratis市值投资Stratis核心逻辑先说说投资时认定Stratis能够溢价的核心逻辑,归根结底,就是赌它的信息不对称。最初的区块链圈子是个极客社区,比较小众,和公众之间,自然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虽然现在ICO模式已经被提炼出来,但其仍然是非常前沿的概念,所以,这种不对称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继续存在。去年有个统计,据传,市场上有名有姓的区块链项目已经4000+,一个像样的区块链项目,至少要有个白皮书吧。白皮书里可以读到很多信息,还是期望各位在正式投资自己关注的项目之前,能粗读一遍。当然项目发现的过程可以交给一些行业网站和媒体来做。在此也为FBG(FintechBlockchain Group)打个广告。粗读并不是为了锱铢必较,而是为了在脑中给项目大致画像。对待一个白皮书,我时常会从下面几个方面考量:1. 项目概念白皮书的核心是项目概念,”去中心化货币、去中心化交易所、智能合约、侧链、跨链”,区块链的新概念层出不穷,虽让人渐生疲惫,但也还远远未到尽头,这点可参照生物圈的DNA信息进化形态。大概念的项目想象空间让人兴奋,但实现起来,需要强势资源的导入,动静大,周期长,不算我的菜。投资Stratis,就是因为它的概念相对简单,非常容易落地检验。&Stratis的概念非常朴实,说白了就是用C#写个比特币全节点,然后把开发框架拿出来,给大家做区块链项目的快速开发,先后顺序其实我记得不是很清楚,那并不重要。相当朴实吧!虽说没有智能合约和侧链那么性感,但是简单可行,且恰逢其时。形而上的说,这属于改良型创新,提高的是区块链的开发效率。彼时,BC和BU的争吵还没有白热化,但社区的隐忧已经被埋下,很多身边人对C#的比特币全节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结果转头一看,人家已经干了,怎么办?投呗!一段时间社区总会有关注的焦点,不在焦点下的项目概念往往存在着更多的信息不对称可能。虽然ICO前期一般有早鸟折扣,但我还是喜欢在最后的时间投币。这时候能看出项目信息的传播程度。如果项目好,但是ICO募资情况并不理想,说不定就是捡到宝了。以Stratis为例,我最后一天投币,ICO结束时只募集到915个比特币,509个投资人。因为没有形成特别大的关注度,ICO参与者投机成分相对少些。这就为后续价格爆发式增长奠定了基础。当然,行业关注热度上来以后,这一原则能否适用,还有待观察。ICO结束时只募集到915个比特币,509个投资人2. 团队Stratis的团队刚开始很小,我记得就两三个人吧,没有专门的市场人员,连CEO都是技术背景。结合项目理念,这绝对算是一种优势。有一个亲自写代码,做开发的CEO,就有一个听得到枪声的指挥员,项目承诺更容易兑现。这些长期在区块链一线的开发者,他们看到的可能性往往是最迫切的。然后就悲剧了,我个人并没有多少程序功底,要想对团队进一步考察,只能沿用千百年来的古老方式——看脸!官网上我能看到的照片是两个技术宅男,一副人畜无害,童叟无欺的样子,看起就像是我们身边的同事一般。网上搜到了CEO的答疑视频,相当真诚,热情不浮夸,加分了!同时期的项目里,反面典型也有不少。有些项目,上来几十号人,80%都是市场运营的title,一直拉到页脚才能看到两个梦游一样的开发,团队中的地位可想而知。也不是说这样不可以,但如果你带金链子,穿大翻领的衬衫,照片背景是葡萄酒庄园,就有点太那什么了。头像照片也就方寸之间,用力太猛,过犹不及。如果团队里有女性成员,我会尤为注意,这里完全没有性别歧视的意思。相对来说,女性更真诚。基本上,在男性占绝大多数的区块链行业,女性队员是稀有物种,也更能反映团队的价值观,你们懂的。当然,团队颜值大法还有很多维度,大而全和小而美都可以,识人之术,相信每个人都有生活经验,我没有能力一一表述。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区块链技术开发背景。那么,就多从各自熟悉的领域出发,得出的结论往往比媒体安利的更加靠谱。相信区块链ICO的项目概念很快会开始考验人们想象力的极限,面对这么多玄而又玄的新项目,上面的经验引申一下,那就是——团队看起来长的要像解决方案!对,就是长得要像解决方案。预测未来这件事,千万别忘了用直觉,结果往往比逻辑管用,人们在逻辑维度中,可以是八面玲珑,自由移动的,有时反而是障眼法。补充一句,有短板的团队不一定不是好团队,只要长项足够长,市场会在后续把团队短板补齐。所以,是否真诚比有没有短板更加重要。行业仍在非常早期,即使是无比真诚的团队,全力以赴,也未必能搞定项目。投资了不真诚的团队只会让风险加倍。当然,我们也不必表现的比上帝还严肃。市场有自己的意志,良好的市场预期也会对团队形成捆绑,虽然逃脱不了人性,阶段性的雷锋相信大家还是可以遇到的。3. 白皮书行文这里是指白皮书的行文是否条理清晰。区块链行业新概念多,也不容易解释。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行文好,至少说明产品逻辑相对清晰。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就是看团队是否努力想要把复杂的概念表达的简单。做到做不到另说,有这个态度是个前提。有些CTO导向的项目,写了半天还是不能让大家读懂,也还算是好项目,那是语言跟不上思维的原因。但是非要把简单的概念写的复杂,那就是居心叵测了。图文并茂加分。图片比文字多一个维度,需要的信息量也是大大增加,能画出好的图示的团队,一定是花费了更多时间来思考。4. 受众白皮书想要打动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人群?每个项目有意无意,一定是针对一类募资人群的。有时候要跳出来想想:为什么是你,你是适合这个项目的投资对象吗?不能学老阿姨买基金,至少要想明白,你为什么会赚到钱,赚了谁的钱?如果你看好项目方向,对项目解决方案涉及领域有一定的了解,那就再好不过了。因为,你赚钱的逻辑很清晰:你承担了项目的早期风险,项目概念验证后,扩张传播之时,就是你的投资收益之日。所以,保持好奇,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也应该是一个准投资者的基本修养。有些项目,团队明明是在欧亚大陆之交,ICO却全力押宝中国市场,动机就很令人生疑。项目本身没特点、没追求,一味想把ICO效应最大化,更要警惕。了解了自己,有所不为,也能甄别出一些跟风的万金油项目。这些项目未必一定不成功,但也的确有相当数量的已经挂掉了;我就不点名了,数字货币排名里,即使是前50名,这类项目也都还有,历史遗留问题,会在迭代中被淘汰。5. 靠山这里说的靠山是指当下商业形态里已经相对成功的行业大佬。Stratis用C#写比特币全节点,微软知道了还不是满心欢喜!即使得不到直接支持,能导入的C#开发资源也是海量的。这是一种典型助力方式,项目本身如果能为区块链社区引入强有力的传统行业资源,成为桥梁,价值当然可期。&6. 圈子最初做小蚁区块链时,我们的CTO就是选用C#作为小蚁的开发语言,身边还有不少数字货币圈的CTO们,一直在探讨用C#来写比特币全节点的可行性,这些都更加坚定了我的投资信念。既然是寻找信息不对称,那就尽量靠近核心信息圈。在此,我要感谢为我提供信息的小伙伴们,感谢的方式就是拉着他们一起参加了ICO。任何领域的投资,至少要肯为其付出时间成本。如果是无功利性的兴趣使然,那就更是再好不过,我也最为推崇,太过急功近利的投资冲动,容易掉进坑里。7. 节奏区块链虽然是一个相对独立于法币的平行世界,但也还是有着自己的发展节奏限制,不可能一蹴而就。参与项目ICO之前,我不禁会问,到了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刻了吗?刚发行了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正在为实现去中心化的交易所而努力,这边智能合约就已经要大规模应用了。真的可行吗?幸福来得太突然,难免会有种不真实感。DAO就是这么个事情,大家的热情可以理解。但过分乐观,结果我们还是失败了。如果这么轻易的就能拿下一个个里程碑,区块链世界的发展真的就要超越光速了。有时还要问问,这个项目发生在这个地方合适吗?非洲兄弟要做OS系统,即使是天才,成功的概率又有几何?难度是不是比他把自己搬到北美要大太多。想想身边,又有那些项目显得不合时宜了?个人认为:区块链行业已经逐渐形成了基础设施,下一个阶段,社区最缺的是引入好的资产。发展的重点恰恰在ICO这种形式本身,ICO模式将会是不亚于比特币的现象级事物。这也正是我离队小蚁,创建“IP圈”的初衷。结语参差百态,幸福之源。法币世界为了效率,强暴了可能性。而ICO模式开启了长尾市场,给了我们更多选择。如果你能为自己相信的东西变的更加有价值而尽一份力,那么你离收益就进了一步,这也是ICO与我们更大的意义。行业尚在快速发展,实在没有多少能够成文的经验可言。更何况,体验比知识更重要。诸位不妨小份额的参与一个ICO,试试身手,感受一下过程,自然会有更加直观的体悟。最后,叮嘱各位,不要把ICO的盈利拿去买房,请继续投资区块链,投资ICO。为智人的进步尽一份力。扯扯其它方面..LOGO其实按照我看项目的习惯,本条应该放在第一位。因为之前学的是建筑设计,对视觉形式比较敏感。所以我真的不能相信,一个想做靠谱项目的团队,一个像样的LOGO都搞不定?要么是不认真,要么就是组织能力不行。LOGO对比示意图不是要求LOGO有多么精美,至少看起来是经过设计的,合适项目的。当初在ICOcountdown页面上十余个项目里,我一眼就看上了Straits,正是因为它LOGO设计的简洁明快,恰好符合这几年IT行业流行的VI调性。从侧面说明了,团队是熟悉科技圈子的,有着良好的品味。至于那些使用衬线字体,LOGO搞得跟桌游徽章一样的项目,不禁让人疑问,你真的是在混科技圈吗?这里有一个思维模式:项目信息是全方位的,细节是魔鬼,见微知著,从那些信息发布者不经意的地方,往往能发现真相。小小一个LOGO,同样可以看出团队的态度和认知边界。“以美引真”这件事情,屡试不爽。写到这里突然想起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里的一句台词:“一个连鞋子也没有的刀客,你们对他有信心吗?”再说极端点,把币投给一个精心设计的好骗子也比投给一个对自己没有要求的坏骗子更有利于市场的发展。节操ICO这种形式进一步验证了区块链技术的一体两面,信用和价值可以通过代币在原子级别捆绑。所以ICO完成后,项目的组织方式不同于传统公司的形式。项目能不能得到贯彻,团队作不作恶,很大程度上依靠创始团队的人品和来自社区的社交压力。就整个业态来讲,这其实也并不会比传统权威的背书更糟。趋向于自由市场模式,信用又重新落实到个人,因此,有行业口碑的团队,当然更加值得信赖。行业业态也在逐渐丰富,除了项目开发团队,针对区块链的行业媒体、协会组织、专业基金都会跟着到来。有时不妨也搭一搭顺风车,信息中介不一定都作恶,想要立牌坊的人,在靠牌坊寻租之前,是有可能赔本赚吆喝的。博弈这里说的博弈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项目定位的博弈,每一个区块链项目都是一个和人类合作的电子生命体。如同人类个体一样,链于链之间是存在正和博弈关系的。每一个生态位上都是需要“储君”的,就像莱特币之于比特币,莱特币存在的最大的意义就是防止比特币堕落。最近我们看到这种机制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说:一个特别牛的“独角兽链”,是存在这么一种可能,出现一个或者几个技术更新、效率更高,改良型的“储君链”的。还有一方面的博弈,存在于我们投资者之间。除了大家唾手可得的项目信息,有时间可以去扒一扒那些信息传播不充分,获取信息摩擦大的信息源,例如:Bitcointalk,其用户体验虽然糟糕,但还是有一堆人上去堆贴,恰恰说明了,它是个很有价值的信息源。投资绝对是个因人而异的事情,差异性巨大。鼓吹能保证每一个人都赚钱的原则一定会成为旁氏骗局。根据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观测者会影响观测结果。以上这些原本就不知所谓的ICO原则,随着信息的传播,又会发生变化。还是回到立文初衷,只是分享一种恰巧被验证过的思维方式而已。生命不息,博弈不止,我们也只能顺应趋势,改变自己,努力玩好下一局。信仰“听了好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博弈着实令人头疼,这里有一个脱身捷径,就是和我一样,做个区块链的信徒。在面对两难选择时,选择相信区块链技术本身有未来。如果你发现某个ICO项目的创始人竟然真的也是信徒,那么,请开动你的双手,给他赋能。让子弹飞一会儿基于ICO这种特殊形式,投后管理收益最大化的方式就是把这笔投资埋起来。让子弹飞一会儿,给项目至少一年以上的发酵时间。即使你自觉不是一个极客型人物,闻道有早晚,你还是要相信,ICO仍是一个小众市场,好项目的传播边界一定会超越你的想象。谢谢各位的时间!获取更多行情、资讯等动态消息,您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sosobtc_com从Adel看ICO项目如何评估
来源: 铅笔
暴走时评:ICO是产生于加密货币领域的新型融资模式,由于此类项目本身没有任何法律约束与保证,所以项目吸引资金的主要途径就是项目白皮书、团队、目标、路线图等。这些也是投资者评估项目是否可靠的一些重要因素。为了直观地了解如何利用这些因素来考量项目,文章以正在进行ICO的Adel项目为例,进行了简要的剖析,总之,此类投资必当慎重。
翻译:Annie_Xu
Cointelegraph评估了Adel的ICO持续进展,以飨读者。
ICO是新的融资模式,被区块链初创企业所用。我们调研的这家公司在其ICO期间发行了加密货币代币,并将一部分出售给目标客户。
ICO没有任何具体法律规定,因此对参与的投资者可能存在风险。为了避免成为诈骗活动的受害者,必须做好尽调,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危险信号保持警惕。
Cointelegraph研究了目前正在进行的Adel项目ICO,决定公布结果,为投资者提供一些参考。
评估进行ICO的项目时,主要两个目的是评估成功的几率和规模,以及投资的风险。这个过程需要注意几个关键因素。我们将之分为几组:项目、团队、公司、ICO详细技术。
我们会介绍每个类目的详细信息,找到积极与消息的因素,以及潜在管理不善和诈骗风险的危险信号。
Adel是搭建在NXT区块链上的全球社区,主旨是促进不同区块链项目发展成为现实世界案例。该项目包含广泛的功能,可以描述为“面向区块链的企业孵化器”。
Adel的功能包括:
多个商业领域专家组成的董事会。据称其目的是给社区发展提供指导,给可以参与Adel的区块链项目提供指导。
Adel会采用彻底完善和确定的流程帮助基于区块链的公司度过整个早期阶段,也就是从构思阶段到用例的全局运转。
然后利用加密货币代币Adelphoi支持Adel生态的内部运作,给项目参与者之间提供了便捷和透明的价值交换方式。
Adel三轮融资结束立马执行三个项目计划,Adel网站都有详细的项目描述和执行计划。
积极因素:
在区块链前工业中,企业孵化器是促进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完美工具。创建面向区块链项目的类似机构是息息相关的,因为该领域基本上是极年轻的公司,其中很多需要支持与指导。
Adel不仅寻求利润,还关注有实效的真实区块链技术用例的部署。该方法应当给Adel以及整个产业带来极大利益。
透明性被称为Adel核心价值之一,Adelphoi代币确保项目内部交易必要的公开性。
然而项目也有消极方面,面向区块链的风险资本或商业孵化器并不新颖。除了Adel还有与之存在多方面差异的许多同类项目,但是目的确实类似,也就是给区块链项目提供资金,帮助其成长,尽早获得回报。
比如四月份ICO金额达到10001万美元的Blockchain Capital。因此Adel的创意是很重要的,项目也会继续面临激烈竞争。其最终胜利依赖于团队、其区块链项目、其搭建的社区的力量。
Adel主页有团队信息,有多个商业领域、营销、软件架构、法律等专家。他们的专业性和工作经历都使其胜任该项目。
然而该团队,尤其是董事会的消极因素是,董事会成员的信息不多。
这个加密货币社区十分重视透明性,理由当然很充分。如果项目创始人对其名字、身份和经历保持透明,管理不善或者诈骗都对其信誉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全力以赴。
相反,Adel项目董事换成员信息不多,因此项目即使失败了,对其信誉影响不会很大。
首先,Jan Lamser似乎是曾从事区块链项目的唯一董事会成员。项目网站称其为“中欧及东欧的金融科技企业家和区块链创新的主要代言人”。然而网上并不能找到相关信息,只有Lamser在领英上的少数档案内容,以及不知名语言的演讲若干(可能是捷克语),初看来似乎与区块链无关。
同样Gabriel Dusil的信息也不多,只有两个他署名的博客。本以为是个人专业项目,却只有一些Adel相关博客,因此不得不对其商业经历表示疑问。他另一家公司Eurostartups.tech的网页也没有多少信息,公司或本人信息极少。
董事会成员身份、资质、过往经历的缺乏是重大问题,使项目投资存在风险。网站声明大多是董事会成员唯一信息来源,投资前不得不考虑这点。
Adel法律团队是ADEL ECOSYSTEM LIMITED,是开曼岛注册的有限公司,注册号131257C。
有官方登记记录,目前没有针对该公司的指控。
其法律团队很年轻,成立于2017年三月17。然而仅仅这点并不能成为担忧的原因。
ICO详细技术
Adel计划进行三轮融资。每轮出售33,333,33个Adelphoi代币,三轮共计一亿个。第一轮已在五月一日开始,前四天筹集了140个比特币的金额。目前ICO计划持续到五月31日。
公司严格执行AML,要求投资者参与前提交身份证。投资金额超过ICO就可以成为股东,对Adel未来决策有绝对投票权。
此前文章曾说,进行ICO的项目必须包含一些重要成果。
首先,一个项目必须提供一系列文件,描述其构思、产品、商业模式、长期目标。这些文件主要是白皮书和路线图。Adel白皮书内容相当多,主页九分白皮书,详细描述了项目愿景、管理架构、决策等。
然而没有明确路线图,从投资者角度看不具备吸引力,因为此举使其目标和未来不清晰不确定。
ICO主要因素之一是是否有托管钱包。ICO中投资者资金通常集中在一种特殊钱包中,用不同密钥保护,不同人持有密钥。为了获得其中资金,必须同时使用其中几个密钥。
Adel常见问题页面显示,其ICO采用了5/6个托管钱包,也就是说,六人持有密钥,获得资金必须五人的密钥。
Cointelegraph联系了密钥持有人之一Bas Wisselink,也是Nxt基金会(Nxt Foundation)咨询委员会成员。他说自己和另一个密钥持有人Yassin的确参与此次ICO,也有项目托管钱包的密钥。
这给投资者资金提供不错的安全性,没有前面提到的密钥,Adel董事会成员不可以从托管钱包中获得资金,使诈骗不太可能发生。
总的来说,Adel的ICO似乎有不错的成功潜力,没有太多安全问题,主要问题就是董事会成员信息的缺乏。然而Adel团队没有密钥的托管钱包可以保证诈骗不再是问题。
没有路线图使项目目标含糊不清。只能由投资者自己评估成功的几率了。但是鉴于Adel背后的构思、白皮书详细描述的愿景和商业模式、高素质团队都表明该项目背后的人是认真对待的。
比特币实时价格 ¥18975 (数据来源:火币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金色财经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金色财经立场。
从Adel看ICO项目如何评估ICO的融资额已将近传统VC投资的一半
互联网时代以来,人类的科技发展已进入全球化协作时代。作为新一代金融科技,区块链也不例外,从诞生之日起就是跨越国界、种族和文化,从比特币到以太坊和各类开源区块链技术,都凝结了全球精英IT人才的智慧。
近期,腾讯正式发布了区块链白皮书,称区块链给数字经济带来了新的曙光,全球正跑步进入“区块链经济时代”,而中国将面临重大机遇。
为了把握重大机遇,在区块链经济到来之际,让我们把目光放眼全球。目前全球区块链产业投资情况如何,国内外区块链产业在政策、技术、市场环境等各方面有什么差别,新的众筹模式ICO给传统区块链VC投资带来了什么冲击,国外有什么优秀项目值得学习,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分布式资本合伙人王礼明。
王礼明曾任美林证券亚洲TMT分析师,主要负责分布式资本国外项目投资,参与投资了30多家全球区块链初创企业,总金额高达2000多万美元。
近年来,区块链行业的投资规模呈现爆发的趋势,截止2016年底,全球有近500家区块链初创公司吸引了总额达到了18亿美元的投资。行业融资总额从万美元的投资额增加至2016年的18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47%。
从近两年融资数据来看,2016年全球区块链行业的投资额和2015年基本持平,虽然数据变化不大,但其结构却已发生了转变,投资标的从以数字货币为主转向区块链应用为主,使得2016年成为区块链应用投资的元年。
2015年,数字货币相关的产业是投资的主要标的,比如21 Inc.,Coinbase等,这些项目属于中后期,融资金融比较大,比如21 Inc.融资额1.16亿美金,Coinbase为7500万美元。
然而,在2016年区块链行业投资中,区块链应用领域的融资异军突起。在美国,前摩根大通高管领衔的DAH( Digital Asset Holdings),获得5000万美金融资,在国内,万向控股和分布式基金共同投资了钜真金融,融资额达1.5亿人民币。
当然,2016年大部分区块链项目还很早期。据CB Insights统计,2016年的融资项目中,早期项目占到了75%,但值得一提的是A轮投资比例相比于2015年增长了14个百分点,达到22.7%。
如何看待ICO,传统投资机构会考虑拥抱新的模式?
王礼明:区块链应用领域的融资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创新,就是ICO( initial Crypto-Token offering,首次加密代币发行),就是一种虚拟代币的众筹。
具体来讲,ICO就是区块链项目通过发行代币向投资者众筹,而项目运营的情况将会反映在代币的价值上,这样投资者和创业团队就都能享受到代币带来的收益。可以说,ICO使得开源IT社区里,第一次有了针对开发者的激励机制。
据Coindesk统计,2016年区块链领域的传统投资额为4.96亿美元,而ICO达到了2.36亿美元,ICO的融资额已将近传统VC投资的一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市场力量。
因此,传统VC基金为了要抓住这个增长迅速的投资市场,也在开始拥抱ICO,或成立专门投资ICO的基金,或直接以ICO的方式进行基金的募资。
比如旧金山的Polychain capital就从传统的VC大佬如Andreessen Horowitz (A16z)、Boost VC和联合广场风投公司(USV,Union Square Ventures)等手中获得1000万美金,专注于ICO和代币领域的投资。
又如Blockchain Capital,直接通过发行数字货币来募集风险投资基金,为旗下Digital Liquid Venture Fund融资1000万美金,这家公司已经完成在加密货币、金融服务、医疗、媒体等区块链应用行业的布局。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对于区块链这样的早期技术,退出周期很长,而参与ICO,投资代币能够获得投资资金的流动性,这使得投资机构参与ICO的动力强劲。
国内外投资机构参与区块链投资的情况如何?
王礼明: 整体上来说,国内的区块链产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大部分公司都是16年下半年成立的,很多项目还处于天使轮的阶段,因此国内大多投资机构还在观望业务落地情况。
相比而言,国外的区块链行业由于行业发展较早,应用领域众多,风投基金、产业机构早已开始全面布局。
据国外区块链媒体Coindesk统计,目前全球有近200家投资机构参与了区块链产业的投资,典型案例包括高盛、IBM等参与DAH( 数字资产控股) 6000万美元融资,Visa、纳斯达克、花旗风投、RRE ventures等参与的Chain 3000万美元融资。
除此以外,全球区块链投资行业的活跃投资者还包括: 投资了Facebook、Airbnb等明星企业的Andreessen Horowitz,投资了超过70家区块链初创公司的数字货币集团( Digital Currency Group),区块链资本公司Blockchain cCapital,投资了百度的德丰杰资本合伙人Tim Draper,硅谷著名孵化器Y Combinator等。
如何看待国内外区块链技术水平的差异?
王礼明: 国内的区块链行业比国外起步得晚18个月左右,原因有两个。其一,国外IT圈盛行开源社区文化,这使得技术力量能够联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开发出Bitcoin、以太坊、Ripple这样的底层技术。第二个原因在于国外的数字货币产业转型区块链应用早于国内,有先发优势。
大家都知道,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2013年以前全球的技术力量都集中在数字货币的极客圈里。2013年底,随着比特币大跌,数字货币圈内的开发者开始转而关注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
国外由于数字货币产的挖矿成本高、交易所牌照发放严格等原因,技术力量转型迫切。相比而言,国内的挖矿成本低导致有获利空间,且交易所监管滞后,政策套利空间大,导致转型缓慢。
因此,国内的区块链转型更多地是由大公司自上而下推动的。2015年底开始,国内大公司受到美国的金融巨头投资区块链的鼓舞,以万向、中国平安、微众银行、海南航空、乐视金融等为代表的一批巨头,纷纷成立区块链技术应用研究机构,将区块链引入中国。
经过1年多的研发,国内区块链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发展时间晚,仍少有独创性的开源底层,大多都是在国外的底层技术上修改而成。
当然,我们也是可以借用国外开源的底层技术,来做中间层和应用层,由于中国市场规模广大,机会很多,这点和互联网时代国外做技术,国内做应用如出一辙。
国内外在区块链政策层面上有什么样的区别?
王礼明: 在科技创新领域,国内外的监管思路有所区别。
欧美发达国家,由于其法律体系较为成熟,监管较细,属于白名单管理,即企业只能从事法律认可范畴内的业务,至于还没有出台政策的领域,不允许做,比如美国的数字货币交易所一定要取得牌照才能营业。
相比之下,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国内的各类监管体系还不够成熟,属于黑名单管理,即只要法律不禁止的业务都可以去尝试,鼓励企业创新,容忍度较高。比如区块链企业在金融、供应链、物联网等各领域的尝试,监管都是抱着鼓励的态度。
目前金融是国内区块链应用的热点,国内外在这个领域有什么特点?
王礼明:由于市场环境的不一样,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国内外有所区别。
就金融领域而言,国内由于互联网金融发达,区块链金融更多地是在补缺。我们了解的项目集中在交易后清结算、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比如做交易后清算的矩真金融,做供应链金融的布比、网录科技,做跨境汇款的金丘股份、oklink等。
而国外的区块链金融创新,很多就是在模仿国内的互联网金融的模式。比如我们看到了不少国外的区块链支付项目,就是直接表示要做区块链世界里的支付宝、微信支付,比如Circle。除了支付,在借贷、风控、保险等领域国外也在全方位学习中国。
分布式资本看好哪些国外的区块链应用?
王礼明: 国外的区块链应用尝试范围很广泛。目前阶段,在金融领域,我们看好跨境支付,在非金融领域,我们看好物联网、智能证券、供应链管理/金融等。
跨境汇款这个市场空间很大,世界银行有一组数据,全球跨境支付规模以年均5%速度增长,2016年已达6010亿美元。而区块链的跨境支付能够实际提高转账的效率,将原本几天甚至一周的汇款时间缩短到几秒。此外,国外资本流动的政策限制较少,也适合跨境支付的发展。
在这个赛道里,我们目前已经与百度、IDG等合投了Circle,与美国运通等一起投资了ABRA,与KPCB、谷歌等合投了Veem (前Align Commence)。
物联网领域也有很广阔的前景,IBM研究院曾发表报告称2020年接入物联网的设备将超过250亿台,是现今设备数的2.5倍。区块链能够帮助物联网解决安全、扩展性、数据共识等问题,有很大的潜力成为物联网的底层。
在这个场景里,我们已经和Verizon Ventures、三星风投等投资了Filament,目前该公司正在南美、澳洲等地将物联网运用于分布式电网。
智能证券领域包括公司的登记注册、股权的管理、发行和交易等,这就如同区块链世界里的工商登记、股票交易所等,想象空间巨大。
在这个赛道里,我们已经投资了OTONOMOS,Symbiont等。OTONOMOS帮助企业进行海外注册及资产数字化,已有100多家客户,准备近期进入中国市场。
供应链管理和金融是天然的多方协作赛道,区块链具备帮助企业自证清白、实现价值转移、降低对账成本等优势,同时供应链的每一个垂直领域都有千亿乃至万亿的规模,天花板很高。
我们已经投了做钻石供应链的Everledger,与做区块链商品验证的Chronicled,与路透社等合投了做供应链金融的Hijro(前Fluent)。
关于分布式资本
分布式资本成立于2015年10月,由万向控股出资5000万美金发起,目前已在全球搭建起总数40家公司的多元化组合,覆盖各种发展阶段、垂直行业、地区和商业模式。分布式资本的理念是,通过对全球区块链企业的布局,链接全球区块链生态圈。
分布式资本具有业内最专业的国际化投资团队,共有四位合伙人,包括中国万向控股副主席、博时基金创始人、南开大学博士肖风,以太坊创人、“2016《财富》杂志全球40岁以下精英”Vitalik Buterin,比特股联合创始人沈波, 前美林证券TMT行业分析师王礼明。同时,分布式资本的众多投资经理和行业分析师均拥有大型国际性投资管理机构的长期从业经验。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了解数字货币,了解区块链,把握未来的方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