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优势有利于发展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当前位置: 
关于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对于落实&两计划一工程&、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强省、建设富强湖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促进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特制订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抓住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机遇,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以壮规模调结构为主攻方向,坚持创新驱动、应用引领、项目支撑、产业集聚,推动光通信、激光等特色产业领先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核心基础产业突破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跨越发展,消费电子产业规模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以聚集创新资源为重点提升创新能力,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引领推进示范应用,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实现跨越发展,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产业集群,推动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跃上新台阶,引领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跃升。到2015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4500亿元,增加值达到1300亿元。到2017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500亿元,增加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速均保持23%以上;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6.8%提高到9%以上。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由以生产制造为主向生产制造与研发应用服务相结合转变。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规模达到1800亿元,软硬件比由2012年的1:3.6提高到2017年的1:2.6。
  创新能力提升。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4%以上;建设150个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专利申请数量年均增长20%以上。
  集聚效应增强。建设一批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特色鲜明的千亿级和百亿级产业基地。培育过千亿元企业1家、过百亿元企业9家、过三十亿元企业16家、过十亿元企业100家、过亿元企业400家;上市企业超过60家。
  三、主要任务
  (一)光通信、激光等特色产业领先发展
  1、光通信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光通信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亿元,到2017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亿元。
  发展路径:实施&光通信产业领先工程&,进一步提升我省光通信产业国内的优势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继续保持在国内的领先地位。促进产业链向上游关键材料及核心器件延伸,向城域网和接入网设备等产业链下游领域拓展,构建完整的光通信产业链。以关键技术突破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向技术高端发展。扶持骨干企业快速扩张,鼓励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和联合攻关。大力发展大尺寸预制棒、特种光纤、光接入系统、超高速率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通信传输设备等产品。
  光通信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
  光电子企业信息协同服务平台、国家光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光缆制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通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烽火通信企业技术中心、华工科技企业技术中心、长飞企业技术中心、虹信企业技术中心、国家FTTH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产业布局:武汉重点发展光纤光缆、光器件、光通信设备等产品,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孝感、襄阳、荆州、鄂州等地重点发展光器件和材料等产品,成为武汉光电子产业基地的主要辐射、扩展和配套区域。加快建设武汉&中国光谷孝感光电产业园、荆州(深圳)电子工业园等园区。
  光通信重点企业和项目
  长飞的大尺寸预制棒制备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烽火通信的Tbit级大容量分组传送设备的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武汉华为的光电子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武汉电信器件的高速光通信系统的激光器芯片和模块产品产业化项目,华工正源的光通信子系统(BOB)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凯乐科技的年产1000万芯公里光纤工程建设项目等。
  2、激光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激光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到2017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位居全国首位。
  发展路径:实施&激光产业链创新工程&,大力发展激光器、激光加工设备、激光应用系统等,构建较完善的激光产业链,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以高功率气体激光器研发和规模化生产为突破口,积极发展汽车、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激光特种加工设备和系统。以固体激光器为核心,大力发展通信、医疗等行业应用的激光精细加工设备和系统。
激光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
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激光先进制造工艺湖北省工程实验室、湖北省激光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纤激光器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激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 产业布局:以武汉为龙头,拓展宜昌、孝感、鄂州等激光产业板块,建设国内规模最大、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激光产业基地。
激光重点企业和项目
华工科技的湖北省激光技术与应用研究院建设项目,团结激光的激光再制造技术及表面热处理工艺研发与设备产业化项目,光谷激光的高功率工业激光器及其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华工激光的太阳能薄膜电池激光刻膜机产业化项目,华日精密激光的全固态工业级超快激光器的产业化项目等。
&&& 3、移动通信
&&&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移动通信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亿元。到2017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亿元。
&&& 发展路径:实施&移动通信产业提升工程&,通过立足基础、优化布局、重点投入,加快移动通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设备提供商、终端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和内容服务提供商的互动,推进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创新,带动系统和终端产品的升级换代,以应用促进产业发展。跟踪4G发展趋势,加大LTE(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的演进增强)技术的前瞻性研发力度,着力培育新一代移动通信产品的研发、制造和示范应用。鼓励武汉联想、随州波导等企业大力发展智能手机。积极发展3G移动通信直放站、基站、天馈系统、测试仪器设备等产品。
&&& 产业布局:武汉重点发展移动通信器件、设备和终端等产品,建设武汉移动通信产业园。随州等地主要发展移动通信终端等产品。
移动通信重点企业和项目
虹信的无线宽带接入与基站配套产品项目,虹信的移动通信天线项目,武汉联想的生产基地项目,凡谷电子的应用于3G/4G基站的介质滤波器、介质双工器研制和产业化项目,随州波导的移动通信终端产业化项目等。
&&& (二)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核心产业突破发展
&&& 1、集成电路
&&&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集成电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到2017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
&&& 发展路径:实施&集成电路产业推进工程&,加强集成电路产业链建设,以武汉新芯12英寸芯片制造项目为核心,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支持本地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快速发展,吸引更多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设备供应、关键材料、应用开发等企业入驻,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通信、汽车电子、计算机、信息安全、显示、电源、LED、RFID等优势领域的集成电路研发和产业化。加强新型存储器芯片制造关键工艺的开发和产业化。
&&& 产业布局:武汉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等。其他地区可适时引进发展集成电路材料和配套设备等产品。
集成电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
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和测试平台、武汉新芯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中心等。
集成电路重点企业和项目
武汉新芯BSI立体集成电路制造项目,昊昱光通信收发二合一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武汉中兴的超高速光通信系统AD/DA及关键大容量核心数据处理芯片开发及应用项目等。
&&& 2、新型显示
&&&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新型显示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亿元。到2017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0亿元。
&&& 发展路径:实施&显示产业壮大工程&,鼓励和支持液晶显示器制造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与升级,扩大中小尺寸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产业规模,策划引进大尺寸液晶面板制造项目,培育壮大液晶模组企业,积极引进配套企业。大力发展大功率LED芯片设计制造、外延片生产、封装测试、LED背光源、LED照明和LED显示屏等。积极培育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激光显示、3D显示、电子纸、触摸屏等新兴显示技术和产品,加快产业化进程。
&&& 产业布局:武汉重点发展液晶面板、玻璃基板、液晶显示器及配套产品,建设武汉显示器件产业园。宜昌、荆门、孝感、荆州、鄂州等地重点发展触摸屏、LED、配套材料及设备等产品。
新型显示重点企业和项目
武汉天马的第4.5代TFT-LCD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产能扩充及相关配套项目,东旭的平板显示玻璃基板生产线项目,冠捷的新型液晶显示器生产项目,金牛的PET高性能反射膜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华烁科技的LCD用高性能光固化边框胶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匡通电子的LED显示屏产业化项目,宜昌御龙的LCD触摸式电容屏项目,爱商光电的LED显示屏项目等。
&&& (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跨越发展
&&&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00亿元。到2017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00亿元。
&&& 发展路径:实施&软件名城创建工程&,加快建设武汉&中国软件名城&。重点支持做大做强工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工业行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系统集成及运维服务、金融IT服务、服务外包、IC设计)、地理信息软件(GIS软件、卫星导航、电子地图、位置服务)、信息安全软件(国产数据库、系统安全、灾难备份、信息安全管理)四大特色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数字内容加工处理(动漫与网络游戏、数字媒体内容),培育发展新兴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电子商务、多语信息处理、计算机仿真设计等)。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
软件开发与测试服务平台、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信息化应用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分中心、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
&&& 产业布局:布局&一主两副&软件产业聚集区,鼓励各市州积极发展特色软件产业,分层次构建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创建以光谷软件园为核心、多个特色软件产业园区为支撑的武汉&中国软件名城&。在宜昌、荆州、襄阳、十堰等地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园区,辐射带动整个鄂西生态旅游圈产业的发展。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重点企业和项目
神州数码的武汉科技园建设项目,达梦的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立得空间的基于云数据中心的实景三维全空间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项目,武大卓越的高等级公路健康检测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项目,天喻信息的符合国家标准的移动支付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传神信息的基于云计算的全球多语畅邮产业化项目,中地数码移动GIS平台开发与应用项目,佰钧成的基于云的SOA服务支撑平台与应用项目,烽火信息的基于物联网的高速公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开目信息的数字化工艺与制造平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光庭信息的导航数据与位置信息多元云服务系统建设与应用项目等。
&&& (四)消费电子产业规模发展
&&&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消费电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到2017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00亿元。
&&& 发展路径:实施&消费电子产业跨越工程&,围绕武汉鸿富锦、武汉联想等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品。以创建湖北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为契机,加强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内容制作及服务提供的融合互动,在武昌光谷核心区等繁华市区、武钢大型社区、鄂东南地区(鄂州、黄石、黄冈等)等地规划建设一批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工程,并逐步向其他地区推广,以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平板电脑、计算机、液晶电视、投影仪、高清播放器等终端产品和相关配套产品。
数字家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
湖北省数字家庭产业促进会、光谷数字家庭研究院等。
&&& 产业布局:武汉着力打造较完善的消费电子产业链。襄阳、宜昌、荆州、孝感、鄂州、随州、黄冈、咸宁、仙桃等地重点发展消费电子终端产品和配套设备。加快创建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合作的全国领先的湖北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打造中部领先、国内一流的消费电子产业聚集区。
消费电子重点企业和项目
武汉鸿富锦的工业园项目,武汉联想的生产基地项目,武汉雅图的光影城项目,冠捷的液晶电视生产项目,精伦电子的数字家庭终端设备与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烽火通信的基于广电网络的数字家庭全业务应用示范工程项目,武汉光谷数字家庭研究院的数字家庭基础平台搭建和整体转换应用示范项目,安通科技的数字家庭体验馆集成创新和应用推广平台示范项目,光谷高清的普通社区数字家庭应用示范项目,襄阳好的公司的液晶电视和笔记本电脑项目,恒颖超数字家庭设备项目等。
&&& (五)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到2017年全省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亿元。
&&& 产业布局: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武汉、宜昌、襄阳、孝感等地着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宜昌磁谷建设,重点发展磁电子芯片、磁传感器等产品。
&&& 1、物联网
&&& 发展路径: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合作,积极开展物联网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新产品开发,促进技术成果向产业转化。大力发展磁电子芯片、RFID、光纤光栅传感器、SPON(传感无源光网络)设备等传感设备、传输设备和处理设备等。促进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交通、工业控制、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现代物流、食品药品溯源、智慧城市等8大领域重大示范工程的推广应用,并逐步在个人生活、城市管理、政府事务、精准工业和精准农业等方面完善物联网应用,基本形成&智慧湖北&的初步格局,将湖北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物联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
物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中国光谷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
&&& 2、云计算
&&& 发展路径:以建设湖北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为依托,开展数据挖掘服务,推进商业性和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支持海量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编程模型、虚拟化技术、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等云计算核心技术研发。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积极探索软件即服务 (SaaS)、平台即服务 (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各类云计算服务模式。
&&& 3、移动互联网
&&& 发展路径:重点攻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移动支付等关键技术,加快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流媒体、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手机邮箱、手机出版物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提升移动互联网技术原创能力。积极探索商业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应用、新市场、新业态,促进新型业务研发和应用。
&&& 4、三网融合
&&& 发展路径:大力推动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接入业务和传送增值业务发展。重点发展基于三网融合的集成控播平台、互联网电视、基于广播电视网的视听节目信号传输、IPTV(网络电视)传输服务,以及双向互动数字电视等业务。
&&& 5、下一代互联网
&&& 发展路径:大力支持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软件和业务应用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标准化进程。以应用为先导培育市场,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在科研、商业以及其他重要行业的广泛应用。重点发展电信级软交换设备、IPv6交换机、路由器、IPv6视频监控等产品。加快建设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加快推进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重点建设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和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和项目
武汉邮科院的物联网产业园建设项目,理工光科的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光纤周界系统,华工高理的NTC温度传感器产业化项目,华工图像的新型激光全息防伪包装材料产业化项目,华工赛百的面向制造物联网的感知中间件和智能决策控制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烽火众智的数字智能高清安全监控产品产业化项目,宜昌东方微磁的物联网用集成磁传感器芯片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百纳信息的基于云计算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营服务项目,烽火网络的支持平滑演进的IPv6路由交换设备研制及产业化项目等。
&&& 四、保障措施
&& (一)推进集聚集约发展,打造产业发展高地
按照&专业突出、产业集聚、功能聚合、土地集约&的基本原则,以重大项目建设和创新成果产业化为抓手,深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快形成一批产业优势明显、产业配套完善、龙头企业主导、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百亿级和千亿级产业基地,显著提升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 1、着力打造3个千亿级产业基地
&&& 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以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发挥优势、汇聚资源,坚持特色化和高端化发展方向,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打造&武汉&中国光谷&世界知名品牌。将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光通信和激光产业集聚区。到2017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
&&& 湖北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依托武汉鸿富锦、雅图、联想、精伦电子、安通科技等优势企业,建设国内领先的湖北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建设四大园区:数字家庭技术创新产业园、产品制造产业园、集成与孵化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实施一批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工程。打造&四个领先&:应用规模国内领先,应用模式国内领先,电信级数字家庭业务云平台国内领先,文化创意产品的数字化和家庭化应用国内领先。到2017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0亿元。
&&& 武汉&中国软件名城&。发挥我省在空间地理信息、国产数据库等方面的优势,以光谷软件园、武汉软件新城、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武汉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内容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洪山国家新型工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等基地为支撑,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信息安全、多语信息处理、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将武汉市打造成为全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区,辐射带动武汉城市圈及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7年,中国武汉软件名城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800亿元。
&&& 2、加速推进8个百亿级产业基地
&&& 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以武汉新芯、昊昱、芯动等企业为核心,着力引进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和应用企业,加强集成电路产业链建设,建设中部重要的集成电路设计和生产基地。到2017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
&&& 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以冠捷、天马、东旭等企业为核心,积极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建设中部领先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到2017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
&&& 激光产业基地。以团结激光、华工激光、楚天激光重点企业为核心,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构建较完善的激光产业链,打造国内规模最大、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激光产业基地。到2017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亿元。
&&& 国家(宜昌)电子材料产业园。以南玻、劲森、欧赛、东方微磁等企业为核心,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多晶硅、电子管材、电子元器件、磁电子等产业,加快推进&磁谷&建设,巩固提升宜昌国家电子材料产业园。到2017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
&&& 节能电机与电机控制设备产业基地。以台基、大力、大禹等企业为核心,重点发展电动机软启动、调速节能、电能质量优化的技术开发和设备制造,研发高效节能机电产品,加快壮大节能电机与电机控制设备产业基地。到2017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
&&& 汽车电子产业基地。以武汉、襄阳、十堰、随州等地的汽车产业为发展基础,以光庭、蓝星、东风仪表等企业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体系,与国内汽车企业配套发展,并积极争取与外资汽车企业合作。到2017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
&&& 荆州(深圳)电子工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设家电产业区、电子配件产业区、光电产业区、新兴信息产业区、印制电路板及电子器件表面处理产业园等园区。到2017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
&&& 印制电路板产业基地。以仙桃健鼎、黄石沪士等企业为核心,重点发展中高端印制电路板,加快建设中部重要的印制电路板产业基地。到2017年,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
&&& (二)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 1、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结合&千百十企业成长工程&的实施,选择50家重点企业,以&一企一策&的方式提升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进一步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物联网、地球空间信息、语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共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品检测中心等创新机构。有效地引导和支持创新资源和要素向企业聚集,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 2、推进产业协同创新。支持建立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中心、测试中心和服务中心等,集中突破一批产业化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鼓励和支持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产业链为基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对光纤接入、集成电路、数字家庭、物联网、地球空间信息、半导体照明、激光加工装备等现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支持,重点推进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新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有条件的产业联盟牵头组织全国性产业联盟。加快推进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光谷数字家庭研究院等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
&&& 3、积极对接重大专项。鼓励在鄂科研院所积极承接国家科技计划,开展基础性、前沿性技术研究,为国家布局新一代信息产业提供科技支撑。积极支持和推进武汉达梦、华中数控和邮科院等单位所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究,继续支持企业承接&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产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配套,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
&&& (三)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增强产业发展实力
&&& 1、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实施抓大促小战略,培育龙头企业、实施重大项目、打造知名品牌。培育武汉鸿富锦成为千亿企业,武汉邮科院、冠捷、武汉联想、长飞、华工科技、团结激光、天马、骆驼蓄电池、武汉新芯等9家百亿龙头企业和16家过三十亿的骨干企业。通过大企业直通车制度及时为龙头骨干企业排忧解难,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大力推进龙头企业规模扩张,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拓展经营领域,延长产业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面向全球整合产业资源,并购国内外具有成长价值、符合自身发展战略的研发机构或企业。鼓励企业加大对领域内先进技术的整合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围绕武汉鸿富锦和冠捷等重点企业产品出口,完善保税物流功能,支持企业通过保税物流提高国际竞争力。
&&& 2、培育中小企业加速成长。贯彻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金融、财政、政府采购等优惠政策和指导意见。加快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围绕大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提供协作配套,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积极推进银企合作,支持并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风险投资机构对有需要的重点企业进行投资。重点培育50户信息产业自主创新中小企业,加大指导和支持力度,使其快速成长为壮大产业规模和实力的新生力量。
&&&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产业发展后劲
&&& 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积极探索新型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吸引外资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开放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
&&& 1、开展以商招商。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软件和信息服务、下一代互联网等重点产业,组织电子信息重点企业参加产学研洽谈会、光博会、华创会、深圳高交会等活动。采取搭建平台、联络客商、上门拜访等多种方式,策划引进一批带动性强、有较好市场前景的重大项目,着力引进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发展新的龙头。
&&& 2、开展产业链招商。将招商引资工作与促进产业链建设有机结合。针对重点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补缺环节进行重点招商,主动策划项目推介和项目洽谈等相关专项活动,开展&走出去&推介招商,抓好与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有关的配套项目、合资合作项目的引进和实施。根据重点企业产业链配套情况,会同有关企业,定向开展上门招商,积极引进龙头企业相关上下游企业,促进企业分工和互补,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 1、完善财税政策配套。贯彻落实国家在进口关税、出口退税、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实国家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研究出台我省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意见;积极争取国家在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园区)建设、项目布局、资金安排等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技术改造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向电子信息产业倾斜,重点支持电子信息产业的共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基地建设、示范应用等。
&&& 2、强化产业资本对接。逐步完善覆盖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全过程的金融服务体系;落实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尽快设立省电子信息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风险投资投向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开展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 3、构筑人才支撑。加强高端人才引进,重点引进外资一批优秀领军人才;鼓励电子信息人才优先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和湖北省&百人计划&;大力培养信息技术应用人才,重点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继续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加强对电子信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
&&& 4、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和推广应用力度,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鼓励信息化实施单位采购本地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我省电子信息产品及信息技术服务的采购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息产业发展策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