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在离任审计时还能报销费用吗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_优秀范文十篇
范文一:JIANGXISHENJIYUCAIWU经验交流去年以来,我局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受市委组织部的委领托,对当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24名领导离任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查导出各种违纪金额109万元,违纪应收干缴金额37万元,实际收缴金额37万元。同时,各部门增收节支6.7万元,部追回侵占挪用资金7.7万元,提出被离被审单位采纳的意见建议60余条,任效果比较明显,社会影响较大。但是,我们在审计实践中也发现不少问题,审与审计目的有较大差距。计一是滞后性。目前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都是先“放行”,再审计,用人的与审计脱节。即使审计出问题,也因实离任者“走”而“了之”,难以再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增加了审计处理的难践度,审计管理作用难以发挥出来。二与是跨度大。有些离任领导任职时间10年以上,最长的达14年,这么长的时思间跨度,其政策、法律、法规大多有了考多次调整,审计依据不充分,有些问题很难予以明确界定和区分,要彻底◆周日复◆审清难度较大,工作量也较大,审计时间也过长。三是较集中。行政领导职,后审计,再调离”的程序,进行领干部离任,由于连锁反应一般是批量导干部离任审计。“审”不清楚不能进行,这就造成审计任务相对集中。走,“审”出问题处理走,以加强领导由于国家审计机关的人员、编制等都干部离任审计与干部管理部门的衔受到限制,没有力量全面铺开,只能接,减轻审计与处理的难度和风险,一个一个实施。这样,时间必然拉得增强审计的实效性,避免审计“马后过长,缺乏审计时效性。四是目标偏炮”。离。现行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侧重二、组织应急队伍。由国家审计于财务收支、分配交纳、债权债务等部门对本地内审、社审财务人员摸底方面,而对其任期内的工作绩效、目考察,在此基础上,向当地党委政府标任务完成的真实,因时过境迁很难推荐一批政治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论定,个人有无违法行为也难以客观强的同志进行培训,在离任审计任务评价,因而对干部管理部门提供的使相对集中的情况下,根据其业务特长用依据价值不大。以政府名义抽调到国家审计机关,参上述问题的存在,值得组织、审加相关单位的审计。国家审计机关对计部门认真思考,并完善其相应的办其进行指导并监督,派业务骨干担任法和对策,主要是:审计组长。一、严格审计程序。要按照“先免三、规范干部管理。干部离任不是特殊情况(如换届),一般不宜成批进行,以少部分调整较为合适,并逐步走上正常化,同时减少对社会的震动。要严格干部任职期限,该交流的到期必须交流,以规范管理,增强干部离任审计的经常性、制度化和时效性。四、选择审计对象。对领导干部离任进行审计,组织部门应进行选择,不须全面铺开。行政事业单位应选择有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预算外资金收支较多,下属单位较多的部门,以及社会反响较大、问题较多部门和组织部门拟定提拔的领导进行离任审计;国有工业企业主要选择大中型企业、关系国计民生企业、亏损较多和财政补贴较多企业的厂长(经理)离任进行审计。其他部门和企业可以由部门的内审机构进行,也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财务清查或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五、实行期中审计。对任期较长的领导,要改变目前静态的事后审计方法,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动态审计,尤其要与目前每年度的工作目标考评和干部考察结合起来,加强年度和经常性的审计监督,并建立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档案。六、完善审计内容。要加强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工作衔接,成立协调机构。要根据干部使用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增加和完善应有的审计内容,形成具体的审计实施办法,如个人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工作绩效的真实性等,为干部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使用价值依据,使干部离任审计与干部的监督工作、管理工作、任用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成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推动干部队伍的建设。◆(井冈山市审计局)19
范文二:【摘要】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一项艰巨性工作,对加强领导干部和资产的监督管理,明确前后任责任起到积极作用。在此项工作中,审计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审计风险大,本文浅谈了实践中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一些难点,并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领导干部 离任审计 审计评价   离任审计,是指对领导干部整个任职期间所承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查和客观评价。它对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廉政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和资产的监督管理,明确前后任的经济责任起到积极作用。同时离任审计也是一项涉及面广、关联度高的艰巨性工作,常伴有高风险。   在审计实践中,本人体会到要做好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存在难点,并对此进行了思考。   一、离任审计时间跨度长,涉及内容广泛,牵扯性强,审计风险大   领导干部任期一般都在数年以上,有的甚至十多年,审计期间跨度大,审计部门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一次性对几年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及基建项目等各项内容实行全方位审计的难度较大,审计工作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同时,在此期间被审计单位内部人员调动、关键人员离职等原因,使部分审计工作受到限制,加之受审计时间短、审计人员数量少等因素影响,不可能审计的过细,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在对离任经济责任进行评价时,存在难度   离任审计中审计评价是重要的环节,也是难度较大的部分。由于企业所处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及内部单位环境的不断变化,在对离任经济责任进行评价时,如何区分领导业绩与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区分领导个人行为与领导班子行为存在难度。同时,同一项目不同阶段,不同领导人如何确认经济责任存在难度。不同阶段的领导在任期内的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经济政策是不同的,单位内部人员结构、业务范围、领导班子结构等也会发生变化,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相互作用及影响,审计人员如果简单的以“数据”来评价任职者的业绩就显的有些片面了,简单的数据已经不能适合离任审计工作的需要。但在实践中外部与内部环境变化对任职者经济责任有多少影响很难确定。例如,在对一国有房地产开发公司领导进行离任审计时,历年审计资料显示,在该领导十年任期期间公司累计亏损捌仟多万元,但我们注意到,在其任职期间该公司致力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任领导离任时遗留下几项大型政府拆迁安置项目,由于这些政策性项目的特殊性,导致历史遗留项目工期延长,在此期间建材成本及人工费用大幅上涨,财务费用增加,工程造价大幅上升,同时因延期交房,使得拆迁安置过渡费用大幅增加及违约赔偿纠纷增加,严重影响公司的盈利状况。在此情况下,以历年审定的财务数据为基础量化离任领导的经济责任显然是不合理的,要公允确认离任领导的经济责任存在难度。   其次,由于离任审计工作一般时间紧、任务重,离任审计重点关注经营者任职期内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财经纪律及内控的执行情况等既成的状况,而对离任者任职期内的经营行为,对所在单位长远发展和未来获利能力的影响关注甚少,尤其不能揭示其短期行为。为追求眼前或局部利益的急功近利行为,对被审计单位的今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也将影响继任者日后的工作业绩,但现行的离任审计评价对此行为很难予以充分揭示,从而使审计评价不能充分反映经营者的业绩。   三、降低审计风险的对策   面对审计工作中遇到的以上困难,本人认为可以通过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降低审计风险。   (一)在界定离任审计范围时,不应把审计范围定得过宽,面面俱到   由于领导干部的任期一般在数年以上,任职期间涉及业务内容庞杂,受审计时间短、审计资源有限等因素限制,实行全方位审计的难度较大,不但无法突出重点,而且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增大了审计风险。   (二)在离任审计过程中处理好日常审计和离任审计的关系非常关键   在审计过程中力图做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尤其是对那些任职时间很长的离任领导,更是要充分利用日常审计形成的财务信息和资料,如年度审计报告、税务审计报告、专项审计报告等。这样,在离任审计时就可以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平时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审计,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进行领导经济责任评价时要注意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评价时应尽量区分历史责任与现任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任何单位的经济活动都是连续不断的,有些前任领导遗留下来的问题,可能对本任领导工作产生较大影响,在实际操作中最常见的有损失挂账、盲目担保、盲目投资等问题,有可能形成潜亏或遗留问题。因此,在分析评价离任者经济责任时,一定要关注前任经济行为对后任经济责任的影响,根据审计重要性原则,在离任审计报告中,对影响到离任经济责任的前任经济行为及可能影响到继任者经济责任的离任者经济行为予以披露,降低审计风险。同时在评价时应尽量区分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一个单位实现的经济效益与其主要负责人的主观努力是密切相关,但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例如:物价因素、国民经济大环境、国家扶持力度及政策导向、被审计单位内部环境的变化等等因素,在审计评价时应予以关注。   参考文献   [1]郭长慧.浅议领导干部离任审计[J].教育研究,2007(06).   [2]何承浩.怎样搞好离任审计工作[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7(06).   (编辑:刘影)
范文三:作者:曹晓飞张庆良陕西审计 2003年08期离任审计的几种方式。目前,各地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采取的工作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组织部门有调整领导的意向,要求审计机关对该领导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组织部门根据审计等情况再对干部做出安排使用,即"先审计、后安排"的方式;二是组织部门已决定领导干部离任并通知领导干部本人,此时领导干部的经济处置权尚未解除,要求审计机关对其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审计后,离任领导方可给新任领导移交财务手续,办理调离或退休手续,即"先审计、后离任"的方式;三是领导干部已离职,并到新的工作岗位,经济处置权已解除,通知审计机关安排审计,即"先离任、后审计"的方式。离任前后审计方式的利弊。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所采取的几种不同方式,不是由审计机关所能决定的,而是一种组织行为、领导行为。这种行为,对干部管理部门和监督机关开展工作是各有利弊的。(一)"先审计、后安排"工作方式的利弊。这一工作方式:一是便于组织部门准确的了解领导干部的廉洁情况、工作实绩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使干部考评有量化指标,有效的弥补组织考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难以做出定量的评价的缺陷,有效的遏制干部虚报政绩、"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等不正之风,避免使用干部上的失察、失误现象。二是便于审计工作的实施和对违纪问题的处理。在领导干部本人不知晓审计机关对其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的目的和动机时,在工作上一般是积极配合、主动热情的;对存在的问题处理也是抱着诚恳认识错误,虚心接受处罚的态度。整个审计过程是比较顺利,审计成果也是真实可信的。三是避免领导干部突击花钱的现象。领导干部一般在自己任职时花钱精打细算、量力为出;而当得知自己要离任时,免不了要突击花钱,办一些自己想办的实事,更有甚者出现了胡支乱花或赊账借款花钱的现象。"先审计、后安排"的审计方式,有效的遏制了领导干部突击花钱和胡支乱花问题的出现。但这一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在审计时间上要求太紧,从组织部门委托到审计结果报告的报送一般仅限二十天左右,有的期限更短,这给审计机关摸清家底、全面审计带来困难,容易造成漏审和审的不深不透以及重大违纪问题无力查实的问题。再如难以与个别党政领导在用人思路上达成一致,审计评价时有不合领导的心思,一些领导想重用的人审计评价却不力,不想用的人评价较好,使领导意图实施受阻,审计工作处于尴尬的境地。(二)"先审计、后离任"工作方式的利弊。这一工作方式:一是便于离任领导说明情况、讲清问题,利用审计机关对其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二是利用审计实行执法监督职能。在离任领导经济处置权尚未解除,对离任者实施审计,一旦查出需要处理的违纪问题,执行起来也较为容易。若离任者经济处置权被解除,任期内如果查出有违纪问题并需要处理时,新任领导会提出拒绝处罚的理由;三是利于离任者走的明白,新任者接的清楚。在离任者尚未离开原工作的部门单位时实施审计,查清离任者在任期内的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等方面的经济责任,对离任者经济实绩进行总结评价,也为新任者摸清了家底、核实了收支。此工作方式虽是贴近现实的最佳方式,但也会出现对离任者评价难的现象。一些离任领导认为,自己在本单位辛苦了多年,审计机关在自己离任时应对自己的工作做出肯定的评价,以便自己给上级领导和接任领导一个完满的交待。而接任领导认为,对离任者的评价应适可而止,过高的不符合事实的评价对自己开展工作将会不利。再者新旧领导在债权债务移交上常常出现矛盾,特别是离任领导留下的债务,新任领导难以接受,故而就出现前任领导在离任前解决自己遗留问题,新任领导重新立账记账,致使财务工作出现断层的现象。(三)"先离任、后审计"工作方式的利弊。这一工作方式:一是利用审计机关有充足的时间对离任领导任期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二是审计过程中人为干扰少,原任领导已离开不想过问,新任领导刚来又不愿意过问,审成啥样子对自己无所谓;三是离任领导使用好坏与否与审计机关无直接关系,可避免这方面的责任与风险。但这种工作方式最主要的问题不利于审计机关对离任领导任期内违纪问题的处理,不利于审计结果被组织人事部门在用人时参考使用,使审计监督在干部使用上失去效力。
范文四:摘要:审计当前还处于不断的研究和完善当中,在审计的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审计的问题也同时影响到了经济责任的发挥。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很多改进的意见。 中国论文网 /3/view-8325.htm  ?关键词:领导离任审计      一、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必要性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进一步完善干部的管理。将会把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作为标准,成为重要考核条件之一,可以有效地防止跑官、要官和买官、卖官的问题,还可以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管理思想。可以最大的清除经济指标的泡沫成分,避免“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不良事情的恶化,有利于加大力度对干部监督的管理,合理的评价和使用干部。   ?2、规范干部的行为,进一步推进干部的廉政工作建设。离任审计的出发点是查清楚个人经济责任,又要对人,又要对事,而且审计也涉及到领导干部的任职期较长,可以发现年度支出审计不容易发现的问题,更有力的发现和评判腐败分子。   ?3、通过核实家底,可以客观及公正的鉴证了前后两任的经营业绩。已经不在职的前任审计领导干部在的部门、企业的财务收入和支持的可靠、合法、效益状况。一是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家底,更利于下任审计摸清企业的实际情况,是工作思路得以明确,适应期得以缩短,能尽早的进入状态。   ?二、阐述审计领导离任的一些问题   ?1、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法律依据不够充分。目前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还没有设定专门的法律制度,   ?2、经济责任的界定问题难度都偏大。经济责任的界定主要考虑原任、现任、主管、直接、个人、集体责任等等。第一是行政本来是领导和处理行政方面的工作事项,只要行政本人没有违法乱纪的行为,即便是任职期间内企业财管方面有很大的问题,也没有责任承担界定。第二个是如果被审有违法乱纪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有离任者的个人行为,也有领导团队的集体行为,这会导致大家互相推卸责任,就不能很好的界定个人的作用了。审计管理不当的话,会导致重大经济亏损,也无法根据金额标准明确的界定哪一种行政责任。   ?3、收益性目标明确规定对更为合理。如果目标是通过监查,卸任确认监查经济责任的监察干部也单位财政收支及相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及有效性要在任期内干部也承认,负责经济负的主管部门实地考察、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因长期经济责任必须基于效益审计、财务问责制,任务是否意味着效益审计,因此经济开始面临许多困难。据此,经济性微观监查过程中,特定宏观经济效果,轻易首脑;经济性容易确定难以判断目前的效果;社会经济不会轻易特定、长期经济效果难以预测。据此,收益性对目标明确的合理的影响,品质监查负责经济的任期。   ?4、审计方法不科学,审计方式有待改进。在审计范围的主要活动是过于广泛,不仅并非详尽无遗,而且对即将离任的高级管理审计的审计任务,因为多年来,总体而言,这往往造成审计时间过于落后卸任后审计结果低于应有的效果。当前很多或提升领导干部离任后,因此经常评估和任用领导干部的位置。审计是根据我们的审核,但是,在这心理犯只能审计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   ?5、提高审计员自身职业道德。因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特殊,所以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要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行事。但是在实际工作之中却因为个人标准、个人知识能力范围限制抑或实际操作中证据的缺乏,诸多原因造成所形成的报告不够规范的同时也无法起到客观公正的效果。   ?三、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的对策   ?1、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使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化,规范化。通常的审计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和考核两个指标方面,如果要做到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必须要加强这两个体系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要想加强,必须对每个指标清晰的界定,准确的量化,统一考核标准,突出真实性、效益型与合法性等原则,做到定性分析评价与定量分析评价结合起来,以此来保证审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效果,对领导者作出正确决策起到更重要的依据作用   ?2、经济责任的正确界定。只有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进行了正确界定后,才能够适当的对领导的行为作出评价。因此要求收入能及人员在工作中应该这让你过去额的界定一下责任:第一,正确界定非经济责任和经济责任。领导干部既要负责经济工作还要负责行政、人事、党建等工作。但是经济审计决定审计人员主要负责关注领导人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发生的经济责任,或是只其再行使职权是发生的责任。以上的条件就要求要正确的区分经济责任和其他责任之间的差别。第二,对主客观责任进行正确的界定。影响经济活动的因素很多,比如官僚主义、领导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造成国家与集体财产的流失是主体任务。而由于上级指令、自然灾害、通货膨胀或是是进行改革等客观因素造成的失误,就是客观责任。   ?3、明确界定效益性目标。确定效益审计目标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目的性:既要使被审计单位最大程度的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利用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具体性:审计目标需要清晰具体,尤其是在深入审计过程时,其目标就会越来越清晰、细化。现实性:在现实的审计条件下能够实现下效益目标,让审计风险控制在审计人员控制的范围之内。如果凭借现在的审计条件不能达到目标或者审计风险没有控制范围内的话,审计的目标就会变得不现实。   ?4、加强审计科研,探索创新审计方式方法。首先在离任审计工作中必须注意处理好先审后离和先离后审的关系。在选拨任用工作中和干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以任前审计,先审后离或者一审二离任三使用的原则。其次要做好离任审计工作,关键是要处理好日常审计和离任审计的关系。(作者单位:隆化县交通运输局)
范文五:作者:华金秋胡宁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5年02期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始于1985年,在过去近30年里,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审计体系。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包括:贯彻执行国家经济大政方针,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情况;重点工程的投资、日常管理及效益情况;对辖区的监管,包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贪污腐败等情况。随着我国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对领导干部进行离任环保审计被提上议程,并进入公众视野。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主要考察领导干部任期内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科技创新以及民生改善等方面。如何与时俱进地推行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便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本文以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的必要性为起点,着重探讨审计主体、审计原则、审计要素、审计证据和审计信息披露机制等环节并尝试为加强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提出建议。1
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的必要性1.1
我国面临持续加大的环境压力我国粗放经济增长模式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和社会压力。21世纪以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继提出到2010年末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和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05年下降40%~45%的环保目标;2012年3月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具体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标准分级、监测方法和数据统计有效性规定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环保,环境保护部于2014年2月发布《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试行)》,推进环保建设。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依然面临着持续加大的压力,主要表现在:能耗增加,在消化增量的同时,持续削减存量,污染减排的压力加大;重金属、危险废物和新的化学品等污染因子没有列入减排指标,正成为损害环境质量和公众健康的重要因素,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加大;突发环境事件呈高发态势,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如2014年2月以来多地遭遇的罕见雾霾天气)增多,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加大。1.2
环保专项资金可能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用途不当中央政府每年拨发的环保专项资金都存在因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用途不当的情况。就近两年来看,2014年1月公布的《关于201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显示,各类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违规使用金额超过2.7亿元;《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显示,共计29个项目单位挪用和挤占资金2.26亿元;《10个省1139个节能减排项目审计结果》显示,部分已完工节能减排项目达不到预期的节能减排效果,造成严重的资产闲置、损失浪费现象,涉及专项资金15.87亿元。这些审计结果都表明,不少环保资金缺乏严格的控制管理致使各项环保工作无法落实。开展离任领导干部环保资金审计,形成制度约束,有助于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改善环保专项资金的管理。1.3
国家支持对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2013年12月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指出:“加强对政绩的综合分析,……防止和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刘家义审计长日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深入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加大对民生资金和生态环保项目的审计力度,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以往的离任审计工作一般没有纳入环保绩效的内容,很难在离任审计中对以“高GDP增长”为唯一参考的地方领导干部政绩做出客观评价。对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外,增加环保审计内容,将经济责任审计与环保责任审计和生态审计相结合,有助于更全面、公正地考察领导干部的行政能力和综合政绩。凡过不了环保审计关的领导干部应不予提拔;对通过环保审计并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应优先重用,逐步形成制度,多培养环保型领导、可持续发展型领导,提高领导的决策水平,变“唯GDP”为追求绿色GDP,尽最大努力减少因环保问题而出现的后遗症。2
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概述在进行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前,我们有必要厘清其中较为重要的概念,包括离任环保审计目标、离任环保审计主体、离任环保审计原则、离任环保审计要素、离任环保审计证据和离任环保审计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2.1
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的目标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离任环保审计,客观、公正地反映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环保资金和物资的总体规模与使用、管理和分配状况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而全面考察领导干部的行政能力和综合政绩。(2)通过抽查、测试和评价等多种手段,审查环保资金和物资收支过程透明度差、随意性大等问题,查处离任领导干部贪污挪用等违规行为。(3)通过离任环保审计,及时揭示和反映环保法规制定和执行上存在的问题,找出环保资金内部控制的缺陷,逐步规范会计核算,推动环保资金监督体系框架的建立健全和完善。(4)通过离任环保审计,不断丰富审计手段,并增强审计技能,促进现代审计向更广泛的领域、更高的层次发展。2.2
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的主体我国因离任领导干部环保审计刚刚起步以及公共性、时间紧迫等特点,进行审计的机构主要是政府审计机构和一些大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民间审计较少参与。从我国离任环保审计现状来看,无论政府审计机关还是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机构设置都较小,审计人员数量的扩展受阻,因而所能承担的环境审计任务有限。依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999]20号文颁布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实施。相信在未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这种作用将会日益突出。社会审计组织的选择可以借鉴审计招标的形式,以期最大限度提高监督效果,降低审计成本。从当前国情出发,以国家审计机关为主体,吸收社会审计组织或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参加,组成审计小组的方式较为合适。通过此种方式,在社会审计组织中培养一批能够按照国家审计准则实施审计的高级专业人才,为今后离任领导干部环保审计的市场化创造条件。2.3
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的基本原则2.3.1
客观性原则任期经济责任及环保责任审计结果对离任领导干部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审计人员必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在审计过程中,不得由于偏见、利益冲突或他人不当的暗示影响损害自身的职业判断,也不能带着结论去找证据,而应站在独立第三方的立场,尽职勤勉,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获取、评价审计证据,客观公正地评价离任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业绩及其责任。2.3.2
责权对等原则权是领导干部实施管理职能的基本权力,责是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有权无责会导致权力的滥用,有责无权会使权力不能落实。正确运用权责对等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责任发生时间及其责任归属;其次,要明确不同人员的责任归属,即确定离任干部的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再次,要明确划分决策环节和执行环节的不同责任。2.3.3
重要性原则对离任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及环境责任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干部管理监督需要、审计资源与审计效果等因素,抓住审计重点。在考察离任领导干部责任时,根据重要性原则,充分考量责任的性质以及责任造成的影响大小。对具有重要影响的责任,在核查时需秉承严谨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2.3.4
公开透明原则公开透明原则应贯穿于环保专项款物管理使用和各类审计的全过程,地方政府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主动定期和不定期公开环保专项款物的来龙去脉,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审计结果也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如报纸或政府官网等)及时公布审计结论,保证群众和被审计人的知情权。2.4
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的评价要素从近年来出台的各项环保政策来看,政府已大大加强环保审计的力度。为此,有必要改进以往仅以审查专项资金财务收支合规性为主的做法,实现向全面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综合审计的转型,进而进一步规范和细化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制度。根据国际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以及我国《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的基本方针,并参考苏州环保审计实际经验,本文将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的评价要素分为四大部分。2.4.1
环保政策合规性审计第一,环保政策法规合规性审计。主要审查区域性环保政策法规、环保方针和产业结构调整策略等是否违反国家环保大政方针及相关政策法规。第二,地方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合规性审计。审查地方政府在经济、人口、财税等方面的政策和施政措施是否与环境保护配套的政策法规(如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等)相互冲突,政策效应是否存在相互抵消等问题。以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关系为例,信贷政策主要由央行和银监会制定,而产业政策则由各地方政府制定,尽管两者根本利益一致,但在个别地方、一定期限内,仍然存在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经济总量、利用信贷政策漏洞,为高能耗项目争取贷款或提供地方财政支持或税收补贴。2.4.2
环保管理系统的健全性审计第一,环保管理组织系统的健全性。主要审查:环保管理机构组织框架和职权划分、环境安全应急预案、各类控制程序执行有效性、环保执法及重大事故处理等。第二,环保管理程序系统的健全性。审查的主要内容是:管理程序是否存在随意性、透明度差;信息传递是否及时、准确;信息反馈是否及时、抓住重点;环保工程项目从立项到规划建设,再到交付使用是否按计划有序运行等。2.4.3
环保资金收支的合理性审计环保资金收支合理性审计主要审查环保资金的使用情况,包括环保专项资金预算的科学性、筹集的合法性、拨付的及时性、管理和使用的合理性等。审计的标的主要是:资源、环境相关税费和环保事业资金等环保资金收入情况;各类环保设施建设、环保信息调研与宣传教育等项目的环保资金支出情况。2.4.4
环保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审计第一,所谓经济效益,主要考察各项环保支出是否达到预期投入产出比,是否使环保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具体指标包括综合能耗降低额及降低率、资源利用率、万元产值能耗降低额及降低率、污染治理完成数及完成率、主要环境质量指标达标率、污染排放总量减少数和污染排放所含污染物质含量降低数等。第二,所谓社会效益,主要考察各项环保支出能否较为显著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利用与人口增长相适应。具体指标包括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是否达到相关标准,人口所在社区居民疾病率是否降低等。2.5
离任领导干部环保审计的审计判断与审计证据对离任领导干部任期环保责任的审计判断,除了同其他类别审计一样,还涉及领导干部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的区分与判断。此外,在对领导干部任期环保责任评价时,前任领导与现任领导责任的界定、上下级相关责任的界定以及离任领导潜在问题和成果的认定,都是离任环保审计独有的审计判断问题。而形成恰当审计判断必须遵循确实性、独立性、完整性、胜任力和可传递性原则。离任环保审计的证据收集工作涉及面广,不仅仅局限于各种会计资料及相关原始资料和凭证,还涉及对有关统计数据和指标正确性的验证,有些还需要使用问卷调查以提高资料的可信度。环保责任审计中许多证据获取存在较大难度,在实践中,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将收集证据的重点放在群众举报或上访的问题或可能存在问题的领域。对于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不应对审计证据简单罗列,也不应片面或主观地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而是要结合审计评价依据来源可靠性和真实性,从多角度挖掘本质上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精心编制工作底稿,为形成审计报告奠定基础。2.6
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信息披露机制离任领导干部审计结果披露是审计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理论界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包括对现行会计报告改进披露、单独编制环境会计报告披露和对现行会计报表涵盖不了的部分单独披露这三种模式。李洪光等建议采用对现行会计报告涵盖不了的部分单独披露这一模式,根据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的内容,环境会计信息主要包括有关环境问题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对于财务信息,他们建议采用补充报告模式;对于非财务信息,他们建议采用独立报告模式进行披露。基于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的特点,笔者建议,对于财务信息(表1、表2)和非财务信息(表3),均可采用单独编制披露报告的新模式。对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均采用单独编制披露报告的新模式能够真实有效地向利益相关者及社会公众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是当前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较现实可行的模式。在前述表格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应认真分析审计取证资料,从多角度挖掘本质上的问题,客观公正地填写离任环保审计报告并作出相应评价(如表4)。3
有效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的措施3.1
深入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地方领导干部需要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重新审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四者之间的关系,立足整体,努力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时,应该结合各地实际,充分考察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所做的贡献,在矛盾双方的动态变化中寻求平衡点。3.2
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的法律法规我国领导干部环境绩效考核的主要法规是2006年中组部颁布实施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该办法并未涵盖与环保绩效审计直接相关的纲要和细则。为了严格规范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活动,首先,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相关制度安排和实施细则。可以尝试参考《环境会计公告》以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998年3月颁布的ISO14000环境标准,尽快建立起一套操作性强的环境审计操作指南,规定具体的工作程序、准则、实施方法和制定评估标准,在现有环境法律法规基础上制定环境信息披露实施细节。其次,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审计工作具体准则,具体可参考目前已在实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后续跟踪监测等。3.3
改善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的执法环境,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审计机关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遭遇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的掣肘。为了强化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应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的同时,改善环保审计的执法环境,并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异地交叉审计”作为一种新型审计方法,能有效地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和人情内幕的干扰,但也可能因不熟悉当地背景等因素造成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最终影响问题的及时发现。为增强“异地交叉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有必要参与离任领导干部相关的背景资料调查和社会调查,了解被审计对象的工作情况及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背景,通过抽样调查或民意测验等方法,对被审计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评。此外,为了便于横向比较,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应该制度化,跳出先离后审的圈子,使年度审计、任中审计、离任审计相结合,并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环保责任审计档案,并及时录入干部管理监督信息库,为干部管理监督提供重要依据。3.4
将生态经济效率概念引入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生态经济效率的定义如下:生态经济效率是为了符合人类需求而使用生态资源的效率,可视为是产出与投入的比值。产出即是指一个公司、产业或经济体整体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之价值,而投入即是指一个公司、产业或经济体的环境压力之总和。依此定义,生态经济效率的计量可依据如下公式进行计算:生态经济效率=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目前产品或服务价值的计算主要有两类方法:成本效益分析(CBA)和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C)。LCC计算了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市场相关成本和收益,而CBA则除了市场相关成本和收益外,还包括环境外部性经济成本。ISO14031标准中环境表现评价参数主要用于计算环境的影响。环境表现参数是表达一个组织环境表现相关信息的特定形式,它包括管理表现参数和运行表现参数。运行表现参数则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材料、能源和服务的输入;运行所需的设施、设备状况;所产生的产品、服务、废物和排放物。将生态经济效率概念引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结合地方实际,从水资源耗用、能源耗用、废弃物等方面报告生态经济效率,有助于更好地评价离任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环保贡献。3.5
加快建立地方政府环境年度审计报告制度地方政府可以参照国外企业的方式,并参考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严格上市环保核查管理制度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工作的通知》及《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等规定,由环保部门定期开展环境质量分析和会商,编制年度环境报告。报告框架需包含以下6项内容:(1)对国家环保政策的执行情况;(2)环保专项资金的收支情况;(3)为改善地区环境所做的努力;(4)环保事故应急预案及重大环保事故处理情况;(5)环保工作开展效果说明;(6)下一年度整改方向。上级环保部门应聘请环境审计团队对环境报告进行年度审计,并将结果向所在地公众及上级政府报告。通过加快建立地方政府年度环境报告和报告审计制度,既满足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提高公众环境保护的意识,也为地方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提供有效数据和缓解审计人员承担的压力(环保审计人员仅需就环境报告执行审计)。3.6
加强国际间环境审计的交流与加快注册环境审计师队伍建设审计机关应加强国际间环境审计的交流和协调,有助于减少在环境审计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的重复劳动,减少环境审计实践中的盲目性,从而有助于环境审计实践走上良性、高效的发展轨道。同时,在对跨国环境问题进行审计方面,我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海域污染、河流污染和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上都需与邻国共同采取措施治理,这也给我国审计机关与其他国家的审计机关联合进行环境审计提供了条件,为完善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服务。由于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涉及多学科,审计人员一般需要兼有财务会计、项目管理、环境法学、社会学、环境工程、化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在一些发达国家,该类审计通常由具有资格的注册环境审计师进行。中国目前尚无注册环境审计师资格认证制度,现有的财务审计人员承担环保审计存在一定的困难。2005年7月,人事部、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发布了《注册环保工程师制度暂行规定》和《注册环保工程师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笔者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在环境审计领域也应制订类似的管理条例,并借鉴国际经验设立各级环境审计协会,加强注册环境审计师的培养和管理,为全面推广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提供足够的合格人才。此外,根据环境保护审计特点,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过程中应加强与环保、财政等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并借助各类专家力量,结合开展环保政策执行绩效审计调查,确保领导干部离任环保审计的深度和质量。作者介绍:华金秋,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主要从事会计与审计相关理论研究;胡宁,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审计与公司治理研究。
范文六:作者:翻译:谈香如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2000年06期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其全称为“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所谓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建立在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上的监督行为。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把经济审计方法纳入干部考核管理之中,这是审计监督的一种新模式。通过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审查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分清经济责任,使离任干部不交马虎账,上任干部不接糊涂班。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内容(1)任期内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及运行情况。首先,是对有关制度及其机构建立的审计。其次是对有关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即是否有私设“小金库”的情况,财务收支中是否有不真实的现像,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有无违反领导干部廉政法规的其他问题。(2)预算的执行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情况。审核有无扩大支出范围,以及审核经费开支预算的执行情况。(3)任期内对专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要审核有无转移、挤占和挪用的现象。(4)任期内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要审核对国有资产是否建立账卡、定期盘点制度。离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审计主体问题在审计实践中,很多事业单位的离任审计是由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的。我们认为,应由独立审计实施离任审计。一是因为内审的地位及权威性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同。二是因为内部审计容易受长官意志的影响,审计人员易产生一些顾虑,从而使审计结论令人怀疑。(2)审计时间问题“离任审计”是在领导干部任职届满离任或任期内中间离任时进行的。既然即将离任,则其工作行将结束,因此,对其任期内已造成的种种损失,往往就无法挽回。“离任审计”只是一种“秋后算账”的形式。本人认为,为了防范于未然,应该将“离任审计”改为“全程审计”,即建立定期经济责任审计、任职前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时经济责任审计,也就是建立“领导干部任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这就需要组织和人事部门会同审计机构严格把好领导干部在任前、任中和离任时的三个关口。对有调整意向的干部,结合领导班子考察、年度考核,提前一个月进行任前审计,避免选用干部失策、失误;任中定期经济责任审计,则起到“预警”作用,时刻提醒领导干部注意自己的行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分清经济责任,使离任干部清清白白离开,让上任干部轻轻松松接班。
范文七:作者:张国英李佩纯事业财会 1998年04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审计监督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导干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利用审计这一特殊监督手段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进行“量化”考核,由客观反映的“量”和经济行为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衡量政绩,进而延伸对其德、能、勤、绩的考核,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结合审计工作的实际,对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以下简称离任审计)的必要性、基本内容、程序及其方法、原则等方面的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大家。一、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必要性1.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反腐败斗争的需要1996年初,李鹏总理在接见出席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代表时提出:“在未来的15年里,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处在一个建立的过程,一个完善的过程。搞竞争,搞市场经济,就不免出现种种负面作用,负面影响,甚至包括一些丑恶现象,经济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现在还是比较普遍的。”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既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一个一个地打好阶段性战役。”“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这些精辟的论述,清楚地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会出现腐败,同时也表明了我们党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措施。腐败尤其是经济领域中的腐败现象,总是与经济活动的不正常和经济行为的不规范相联系的,而任何经济活动都要通过资金往来和帐目记录反映出来,这一腐败现象的特征,使审计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大有用武之地,因为,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独立检查会计帐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以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监督必然与反腐败斗争发生内在的联系。由于领导干部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其经济行为制约和影响着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对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尤为必要。2.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离任审计产生的基础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形成的委托、受托的经济责任关系,代理经营或管理的责任者调动工作时,应当对其受托经济责任进行审计,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有资产按照它的用途和所在领域可划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具有保值增值的经济功能,主要存在于企业。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企业资产的扩大和行政事业单位部分非经营性资产的转入,使经营性资产的范围发生了变化,得到了扩充。其数量金额是大幅度增长,而对其管理相对薄弱,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严重。从对一些单位审计情况看,领导决策失误,盲目投资,就造成上百万元资产流失。由此可见,加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监督和考核十分必要,而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正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监督形式。3.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民主监督的需要长期以来,领导干部不管是晋升职务,还是异地为官,或是离休退休、辞职等,拍拍屁股就走,不仅对领导干部的离任没有个说法,无法对他的异动进行民主监督,更无法追究领导干部对原单位遗留问题的责任。这种做法群众意见很大,认为“一把手”在位“权力无限度”,离任“自由度”,名为人们的公仆,权力不受制约。权力和义务不平衡,不统一。所以,坚持权力和义务的统一,坚持责权相统一的原则,必须建立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设置这一民主监督的程序。4.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全面、准确评价干部的重要措施我国干部人事制度长期以来一直比较重视领导干部的定性考核,而忽视定量考察。开展对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是一项多内容、全方位的工作,它采用纵向和横向相结合,查财务帐表询访取证为一体的审计方法,对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全面进行监督的定量考核,通过分析,去伪存真,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有利于真正实行优胜劣汰,有利于发现和启用人才,使“看政绩用干部”任人唯贤的用人政策得到真正落实。为组织人事部门全面地、科学地了解干部,选拔和使用干部提供了“量”的依据。5.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能有效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感随着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实施,意味着领导干部掌管权力的时候,也应履行自己的责任。实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能使离任者总结经验教训,接任者吸取经济教训,避免前者走错的路,后者再走。同时还使离、接双方责任清楚,有利于工作的交接,避免离任者说得工作辉煌,接任者却说是问题成堆,甚至把本任期的问题推到前任头上的扯皮现象。促使领导干部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应完成的目标任务。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二、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基本内容、程序及其方法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一种经济责任的审计。主要的目的在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要以单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其任期责任目标为重点,并要揭示领导干部因玩忽职守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等违法犯罪行为。具体来说,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任职期内目标完成情况;(2)任期终结时单位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状况,有无虚盈实亏,潜亏挂帐的情况;(3 )财务收支是否符合国家的财经法纪,有无重大的违纪问题,有无重大的损失浪费及重大的经济遗留问题;(4)基建、 技改项目投资效益情况及其长期投资项目情况;(5)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6)审计认为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对领导干部实行离任审计是一项新的综合性审计工作,没有现成的操作程序可循,根据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工作程序应当为:(1 )由干部管理部门委托;(2)主管审计工作的领导批准;(3)审计部门(机构)发审计通知书;(4)开进场见面会,离任者作述职报告;(5)查帐、核实资产、召开座谈会;(6 )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对象(离任者)意见;(7)被审计对象对审计报告签署回复意见;(8)审计报告连同被审计对象的回复意见送达有关领导;(9 )审计部门提出审计意见书或作出审计决定;(10)审计部门将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提交干部管理部门,由干部管理部门将其归入被审计对象的人事档案。在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具体实践中,要按照审计程序,采用查帐与调查相结合,查帐与实物盘点相结合,详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并将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方法贯穿于整个离任审计之中。三、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即把“实事求是”的原则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要求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一定要严肃认真,对客观事实不隐瞒、不夸大、不回避、不遗漏,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得出符合事实的意见和结论。2.客观公正原则“客观公正”就是要求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以独立、超脱的地位、不偏不倚地对待离任审计干部。不得带有任何主观偏见,不能带有先入为主的见解。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深入调查,按照客观事实反映审计事项的真实情况。3.一分为二评价原则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应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评价离任干部的功过是非。在评价离任干部的“过”和“非”的同时,也要肯定“功”和“是”,这样既符合辩证法,也能使离任者心悦诚服。接任者也能从“过”和“非”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在“功”和“是”上发扬光大。4.“三个有利于”的判断原则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应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实施的。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更趋规范和完善。然而,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的法制建设和法规建设不可能完全同步,从而出现“滞后现象”。在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过程中,遇到现行法律、法规未做明文规定而在实际中已发生的新事物、新问题,“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予以肯定,凡是与“三个有利于”相悖的予以否定。四、当前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1.缺少统一审计依据近年来,全国一些省、市、地区和国务院部委根据经济工作需要开展了离任审计并颁布了规章、条文。但均系地方和系统内的立法,所以只能作为地方和系统内部开展离任审计的法律依据,没有全国统一的审计法规和依据,《审计法》未对离任审计作明文规定。2.缺少计划性干部离任由干部管理部门掌握,对离任者开展审计,审计部门受干部管理部门委托而实施。由于审计部门不掌握干部离任情况或了解不及时,就可能出现离任审计项目未列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审计部门就要在原审计任务基础上增加成倍的工作量,审计质量很难保证。或者审计部门调整审计工作计划,造成原有计划有的落空,无计划的必须完成的格局。3.缺少工作标准由于离任审计的特殊性,其查帐标准和评价标准有别于其他审计。没有统一标准来衡量离任领导干部的“政绩”,评价领导干部的功过是非,实际中没有可遵循的工作尺度,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4.离任审计需要制度化、经常化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A领导干部离任进行了审计,B领导干部离任没有审计,这种现象,造成被审计对象极大的不满,以为审计部门在“找我茬子”,群众中也误认为,只对A审计,是A有问题。所以,各级领导要重视离任审计工作,使离任审计成为一种经常性的审计监督工作,离任的干部有问题要审计,没有问题也要审计。对于不经审计而离任者进行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部门的责任。这样离任审计自然就形成制度了。5.离任审计的效力问题在一些地方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往往是确定被审计对象任免后,才通知审计机构对其进行审计,当审计结果出来后,被审计对象早已提拨到新的领导岗位或已“挪位子”,从而时过境迁,审计报告便成为可有可无的一种形式,审计出来的问题便无人过问追究。这样一来,离任审计制度有名而无实。总之,在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实践中,必须有效地克服上述问题,只有这样,离任审计制度才能真正成为监督约束领导干部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而使领导干部更好地执政为民,用权为公,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作者介绍:张国英
长沙矿山研究院
范文八:中图分类号:G4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5-02      摘要:在高校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高校审计部门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审计的内涵、审计作用和审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方面就高校干部离任审计进行论述,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校;审计;内涵;作用;问题         人们对高校期望如此之高,是因为高校存在着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组成的二元结构,并由此形成了两大权力体系:一是以行政管理组织结构为网络的行政权力系统,包括学校、行政和群众组织;二是以教授、专家和学者为核心,以各种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学术机构为特征的学术权力系统。行政权力在“力”,学术权力在“理”。高校领导,很多时候,不仅是行政权力的掌控者,又是学术权力的领头羊。但为何在管理中,那些以“理”为主的科学决策程序会被践踏?离职审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为何出现在高校领导身上,会引起这么广泛的关注?唯一的解释是:在人们看来,高校,这一最讲科学,最讲“理”的地方,出现权力失控是难以想象的。说到底,是行政权力过大,学术权力过弱的结果。在行政权力主导下,以自由、科学、理性为内容的学术权力成了依附。这不仅不利于高校学术发展,也让高校变成了一个准官僚机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高校领导喜欢像行政官僚那样搞一言堂。比如,天津大学原校长单平,未经科学论证和民主决策,批准将校方巨额资金炒股,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南开大学下属南开允公集团有限公司原总裁杨育麟,在任职期间多次擅自决定将公司的巨额资金用于与该公司正常经营活动无关的单位和个人,致使大量资金流失无法收回。因此,任前预防,任中监督,任后审计,都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一、离任审计的内涵   离任审计,也称任期终结审计,是指对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所承担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的审查、鉴证和总体评价活动。对于规范法定代表人的思想行为、维护法定代表人的合法权益和揭露非法行为,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高校干部的离任审计,正确评价高校领导在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为组织人事部门正确、科学地考核干部提供重要的依据,有力地促进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   二、审计的作用   离任审计一经产生就显示了其他审计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方面,还是在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加强高校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高校干部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同时也向我们的干部考察工作提出了挑战。实施高校干部离任审计,倡导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联系领导干部任期目标,通过对相关的经济指标等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对其任期工作业绩作出评价,能够达到客观、公正地确认其经济业绩,全面评价考核领导干部任期业绩的目的,为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同时有利于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防止短期行为。   2.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廉政建设;离任审计立足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落脚点在于查明个人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而且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较长,往往能够发现年度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着眼于防范,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发现财务管理漏洞,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使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增强了纪律观念,促进了廉政建设。   3.核实了家底,客观公正地鉴定了前后任的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立足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一方面能够摸清家底,有利于继任者了解接任单位的真实情况,明确工作思路,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明确了离任者的经济责任,事实上也就划清了前后任的责任,改变了"新官不理旧账,旧官一走了之"的不良状况,有利于工作的交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三、离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实行高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加强监督管理的有效办法,对于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干部,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保持工作良好衔接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在对领导干部进行离任审计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其主要表现有:   (一)内部审计体制的局限,审计工作过于形式化。现行的内部审计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使内部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难以保持独立性,影响了内部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作用的发挥。另外,虽然有离任审计规定,但是个别干部的思想深处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审计监督的重要性,不能全面正确认识离任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影响了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   (二)技术方法手段的制约。由于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尽管审计部门经过多年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审计方法仍然相对单一,审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面对众多复杂的审计对象,尤其是面对一些财务管理松懈、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以及会计电算化、经济犯罪智能化的趋势,仍跟不上现实发展的要求。对于个别受领导人权力指使,在会计资料中未能反映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账外权力腐败行为,审计监督更显得乏力与无策。面对纷繁复杂、错综无序的电子经济活动更是捉襟见肘。   (三)离任审计监督制度不健全。高校的离任审计工作规定是多年前制定的,内容简单,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离任审计工作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先接交、后移交,经常出现移交时草率了事,甚至有许多手续不齐全,常常使新到任的同志因资料不齐、情况不明等问题无法顺利开展工作,还可能出现由于前任领导履行职责不到位,致使新到任的领导接任不久,便暴露出一些问题。   (四)审计成果运用的滞后。被审计者对审计查实的问题整改不力。教职工对审计在权力制约和监督中的作用,期望值普遍过高,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限于人力、经费和审计成本等因素制约,难以对审计对象权力的行使范围作更广泛深入的监督与核查,很难准确地对领导干部的权力业绩和经济责任作全面评价和界定,有时提出的审计建议缺乏可操作性,因而审计结果难以运用。还有一些审计报告,由于没有对查出的问题进行综合归纳和辩证分析,提出的审计建议过于笼统,缺少针对性,被审计者不知从何着手整改,因而达不到整改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成果的采纳和运用。   四、相关建议及措施   要真正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正确评价高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职责情况,必须确保离任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监督关口前移,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更新内审观念。高校内部审计不同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必须充分认识廉政建设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必须把定位点确立在为党委的重大决策当好参谋,为校长的行政决定当好助手,促进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上。内审人员既要依法审计、严格监督,又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做到查错纠弊与促进规范并重,当好经济卫士、反腐勇士和学校的谋士。高校校长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带头贯彻执行与审计质量控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审计工作要更加关注,对审计的组织、人员的调配予以大力支持,对重大问题的定性与处理亲自过问,对审计报告认真批阅,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具体要求,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证,并为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2.完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为离任审计工作奠定组织基础。成立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委派的组长、党组书记、校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监察科、人事科、财务科等科室的负责人组成的离任审计领导小组;离任审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成员单位由相关科室的负责人组成,包括纪检、监察、会计、等单位。离任审计领导小组负责离任审计工作的部署领导、指导监督工作;离任审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将要离任的领导干部在该职位任职期间的工作和廉洁从政的情况进行审查鉴定,明确业绩和责任,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和廉洁从政的情况。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明确职责,为做好离任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3.为更好地为高校健康发展服务,高校内审必须遵循“依法、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层次,摆正自身位置,强化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一是把好审计项目计划关。二是把好依法审计关。要做到坚持原则,敢于如实揭露和反映问题,敢于依法处理问题,保证国有资产和国家资金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三是把好审计报告关。审计报告在内容上更要做到如实揭露问题,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和预防的办法。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把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审计监督的权威。四是把好审计结果的跟踪落实关。   4.注重结果运用,提高离任审计的效果。一是审计结果作为干部任期内的综合评价,为人事部门考察干部提供参考。二是通过离任审计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三是通过离任审计,有助于加大对高校干部的监督力度,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四是通过离任审计,有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政、勤政意识,推动高校的廉政建设。   目前,高校“官本位”思想严重,管理者被套上行政级别,全世界少见。由于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本末倒置,造成本属“主体性”的学术权力受制于行政权力,“官本位”的价值侵蚀了“学术”这一校园的价值核心。“学而优则仕”、“唯上”的利益趋向得到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认同、向往和迷恋。而所有的这一切,无不是因为行政权力掌控着高校资源。试想,如果以学术权力为本,高校这种对行政权力的迷恋,行政权力失控的局面还会出现吗?显然不会。教授治校,学术至上,让学术权力成为主导,让行政权力归回服务本位,才是根本。      作者简介:孟杰,男(1974-),北京人,任职于华北水院水利职业学院,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职称:会计师、经济师。
范文九:山东加强审计工作 推行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交接审计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关于贯彻国发〔2014〕48号文件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维护经济秩序,促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意见》,山东要在以下八大方面展开工作,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和保障作用:持续组织对国家和省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作为重点审计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关注公共资金安全和使用绩效;注重揭示和反映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隐患;加大对民生和资源环保项目的审计力度;密切关注改革制度措施协调配合情况;加大对依法行政情况的审计力度;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力度,推行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审计。在完善审计工作机制,提升审计监督成效方面,《意见》指出,要依法提供审计所需资料和电子数据;建立审计工作协调配合机制;完善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审计机关要建立整改检查跟踪机制,必要时可提请有关部门协助落实整改意见;健全审计整改问责机制,要建立审计整改约谈制度,对整改不到位的,要约谈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强化审计管理,提升审计能力方面,《意见》提出,今后山东将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着力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探索全省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推动审计方式创新;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意见》还要求,今后将加强组织领导,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健全审计工作领导机制,维护审计的独立性,保证履行审计职责必需的力量和经费。山东出台三项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健全工作长效机制从山东省审计厅了解到,山东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山东省省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省管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办法(试行)》和《关于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责任的意见(试行)》三项制度,在建立健全工作长效机制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新规:省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为A、B、C三类根据审计对象分类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省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为A、B、C三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类,是指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掌握大量资金(资产、资源)、所属单位较多的重点部门、重点单位主要领导干部,以及掌握重要经济决策权、执行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等关键岗位主要领导干部。主要包括设区的市委书记、市长,县(市、区)委书记;重要经济主管部门,经济管理权限较大、社会关注度高、掌管使用财政资金数额大的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干部;从事资本经营、政府性资金投入较多、资产规模大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领导人员。B类,是指掌握资金总量较大、所属单位较少的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规模较大、资金量较大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市级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主要领导干部;属于省管的市公安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各类开发区、保税(港)区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除纳入A类以外的其他省管企业领导人员。C类,是指在市直部门单位任正职的省管干部;资金总量较少、财政财务收支规模较小以及难以划入A、B类的其他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记者了解到,新规对以上三类做出轻重级别做出了区分。A类审计对象,属于重点审计监督对象,实行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对任职2年以上的领导干部一般安排任中审计,离任时参照任中审计结果酌情安排审计。B类审计对象,原则上任期内审计1次。C类审计对象,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交接相结合。在对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基础上,建立审计对象数据库。结合每年的审计结果和处理意见,应及时更新审计对象数据库,为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提供参考和依据。接任领导对交接事项有分歧 当转为经济责任审计据交接办法规定,试行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制度的省管领导干部,是指一些机构较小、资金量较少、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人员工资、日常运转经费的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干部;距离上次审计不满1年或者任职时间不满1个完整的财务年度的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对纳入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范围的领导干部,原则上实行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若交接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接任领导干部对交接事项有分歧、意见不统一,离任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要求审计的,以及遇有其他应当转为正式审计的情况,应当转为经济责任审计。
范文十:党政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任期个人总结 我于2011年3月~2012年9月,担任***区城管行政执法大队队长。在任期内我认真履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区容区貌、环境卫生及户外广告、牌匾设置等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财务经济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在扎实开展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同时,努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公正廉洁的政务环境。现将任职期间的各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指标我队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认真组织实施,并及时将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分别呈报上级主管部门。按照区委、区政府年初的总体部署,我队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将大队编制为三个中队,三中队负责户外广告及设置牌匾管理,一、二中队负责巡查城区主次干道市容市貌管理。全面安排,具体落实。按照“出了门就是上班,主动上班,微笑服务”的管理理念,积极健全落实“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的城市管理机制,不断强化城管执法的服务意识,积极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有效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努力打造“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的和谐诚管。二、加强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取得显著成效我队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网络信息发布管理制度》,配有专职的信息员,2011年共上报信息数量10条以上。没有在网站公众留言中发现问题,也没有收到百姓的投诉信件。同时还建立“分班制”,“错时制”,加大城区管理力度,组建“非正常班队”,对城区中午和晚上城区内重点地段重点时间段的管理。全力做到执法全覆盖,管理精细化。三、加强学习,断增强廉洁自律和防腐拒变能力
我始终坚持自警自励,以学习提高自我,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不断增强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把握工作的原则性,创造性开展工作,始终保持廉洁敬业的工作作风。紧密联系实际,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严格遵守《廉政准则》,杜绝奢侈浪费行为,将自己的言行始终置于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过好名位关、利益关、金钱关;带头勤俭节约,严格制止奢侈浪费行为;勤政廉洁,洁身自好,认真履行人民赋予的职责,带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职尽责地为人民群众办事,不搞以权谋私,假公济私,钱权交易而伤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带头坚持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坚持说真说,办实事,不弄虚作假,敷衍塞责,注重实效。严格执行区委、区纪委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精神的规定,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职责要求,带头做到廉洁自律,较好地完成了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任务。四、严格执行财务经济制度,确保廉洁从政不松懈 在任职期间,我严格遵守各项财经法规和纪律,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和完善财经管理使用制度,从严做起,从己做起,带头制止各种铺张浪费行为,没有发生贪污、挪用、截留、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一是建立完善财经管理使用制度。按照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要求,建立了人、财、物等管理制度,加大对固定资产、车辆、接待、财务报销管理的力度,明确工作程序和要求,确保每花一分钱有章可循、有据可考、有责可查。在财务管理方面,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公物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21项规章制度,严格实行“一支笔”审批,对于办公用品采购及车辆维修等,严格审核签字,杜绝不合理支出。在本人任期内,财经方面真实,无资产流失、截留资金等现象。在本人任职期间,未发生一起经济责任事件。总结人:***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规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