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城市空间发展论发展,要统筹什么空间

您当前的位置: & 信息集萃 &
······信息推荐
“精准施策”等创新举措优化五大功能区域城市空间布局
& & 构建科学合理城市空间布局& &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沈晓钟谈如何统筹优化五大功能区域城市空间布局& & 日前,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统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下一步,如何推动国土空间、产业布局、人口规模和环境容量的协调匹配,形成五大功能区域融合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  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发改委主任沈晓钟,他给出的回答是:通过“多规合一”“精准施策”和“示范带动”等创新举措,实现城市空间格局更加优化。  “多规合一” 引领城市空间格局优化  “‘多规合一’并不是多个规划简单叠加,而是统筹构建‘一套体系’,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多规合一”是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提高政府空间管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各类规划相互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的有效手段。  沈晓钟表示,为强化规划引导和约束,促进城市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市发改委将依托市新型城镇化工作联席会议,在总结主城区、江津区等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推动一批区县“多规合一”工作进一步深化,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示范经验。  “‘多规合一’并不是多个规划简单叠加,而是统筹构建‘一套体系’,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沈晓钟解释。  在五大功能区域城市空间布局方面,要注重突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统揽作用,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保规划等“多规合一”,划定生产、生活、生态各类国土空间,整合规划、国土、环保部门的“底图”和“红线”等空间控制范围,推动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形成点轴状的城镇空间格局。  精准施策 构建合理的城市空间格局  大都市区强化一体化打造,以“万开云”板块带动渝东北城镇群建设,以实施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规划带动渝东南城镇群建设  在五大功能区域内,如何构建一体化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  沈晓钟说,主要靠精准施策。大都市区,强化一体化打造,构建协作高效一体化发展新机制。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突出示范带动,以“万开云”板块带动渝东北城镇群建设,以实施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规划带动渝东南城镇群建设。  在强化一体化打造方面,市发改委将积极谋划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同城化措施,深化交通、城市运营管理、区域合作、功能互补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  项目方面,市发改委将围绕“五通八联三保障”,建立分级储备、动态更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库,分年度细化落实工作任务和措施。突出大都市区互联互通功能导向,统筹筛选一批重大项目优先纳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积极做好要素保障和调度协调工作。与此同时,以实施成渝城市群规划为契机,推动川渝两地交通、信息、产业、市场、公共服务和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  在渝东北城镇群建设方面,主要以“万开云”板块带动渝东北城镇群建设,充分发挥“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市级联席会议作用,强化统筹协调,积极谋划在规划制度、基础设施、产业协作、公共服务等方面开展同城化试点,建立重大项目滚动实施机制,认真组织实施《“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  在渝东南城镇群建设方面,市发改委将科学谋划发展思路,优化政策导向,创新制度设计,编制并推动实施《渝东南生态经济走廊建设规划》。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突出重大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分领域整合中央、市级及区县基础设施类建设资金、统筹安排。  同时,我市还将在具有较好城镇化基础和潜力的地区培育发展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农产品加工小镇、服务经济小镇。  多措并举 促进城乡人口合理分布  在人口有序转移方面,主要通过以就业培训与指导稳定就业推动人口梯度转移、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和完善政策机制等举措引导  要统筹优化五大功能区域城市空间布局,必须促进城乡人口合理分布。  如何实现坚持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  沈晓钟介绍,在人口有序转移方面,主要通过以就业培训与指导稳定就业推动人口梯度转移、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和完善政策机制等举措引导。  在推动人口梯度转移方面,主要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促进人口有序转移的突破口,组建农民工工作协调机构,建立基层就业指导服务队伍,培育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和驻外服务机构,建立完善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中职教育相结合、培训补贴与中职资助相结合的培训制度,积极为农民工等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就业和维权服务。  在引导返乡创业方面,市发改委立足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功能定位,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服务环境,引导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合理选择创业区域,特别注意引导他们到城市发展新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完善政策机制引导人口有序转移。积极落实《引导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人口有序向城市发展新区与都市功能拓展区有序转移工作方案》,科学划分人口减载区和人口集聚区,促进人口有序转移。以“点对点”“点对片”“片对片”方式,建立劳动力转移对口联系、定向招工激励、新生代劳动力转移、转移人口落户、公共政策激励、工作协调等六大机制,优化土地要素配置等14项支撑措施,建立健全人口输入地与输出地联动机制。  链接  “一镇一景、一镇一业、一镇一韵”  我市将建一批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是城镇体系的重要补充和完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又一重要抓手。日前,来自市发改委的消息称,我市将立足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功能定位,在具有较好城镇化基础和潜力的地区培育发展一批特色旅游小镇、农产品加工小镇、服务经济小镇。  这些小镇将突出特色产业、特色风貌、特色功能,以期实现空间集聚、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形成“一镇一景、一镇一业、一镇一韵”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市发改委称,我市将建立特色小镇创建和退出机制,对特色小镇给予建设资金、建设用地、财政税收、公共服务等方面支持。(记者 杨永芹)责任编辑:李珊珊
全国各级人大网站中国人大网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河北省河南省辽宁省湖南省湖北省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广西自治区山东省吉林省云南省新疆自治区山西省四川省福建省陕西省贵州省海南省青海省江西省广州市深圳市南京市武汉市青岛市厦门市潍坊市嘉兴市扬州市大连市政府网站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重庆市公安局重庆市监察局重庆市民政局重庆市司法局重庆市财政局重庆人力社保局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重庆市建设委员会重庆市规划局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重庆市交通委员会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农业委员会重庆市商业委员会重庆市文化委员会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重庆市审计局重庆市移民局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旅游局重庆市环保局重庆各区县人大网站万州区人大涪陵区人大渝中区人大大渡口区人大江北区人大沙坪坝人大南岸区人大北碚区人大綦江区人大渝北区人大巴南区人大长寿区人大江津区人大合川区人大永川区人大南川区人大大足区人大璧山区人大铜梁区人大潼南区人大荣昌区人大城口县人大垫江县人大武隆区人大开州区人大云阳县人大巫山县人大巫溪县人大秀山县人大彭水县人大地方人大刊物人大研究民主法制建设公民导刊公民报人民权力报人民政坛四川法制报人民代表报其他网站新华网人民网中华网新浪网华龙网成渝经济区--中国网专家解读:六大创新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中新网
专家解读:六大创新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
日 17:00 来源:人民网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 教授 张孝德
  “十三五”是中国经济社会走向新常态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作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决定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必须与城市发展方式转型配套进行。在这样背景下,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研究部署中国城市发展战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但也遇到了亟需解决与应对的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针对存在的城市病,以系统科学的创新思维,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合力推动中国城市发展方式转型,是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大战略、大亮点。
  1、城市发展观创新:从人造城市的机械发展观向尊重城市规律的生命发展观转变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把“认识、尊重、顺应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放在指导城市工作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是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决定中国城市发展方向、推动中国城市工作创新的重要前提。
  不可否认,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高速发展,政府在推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城市发展资源配置,特别是城市公共设施的投资,因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系统性的特性,由此决定了城市发展需要政府主导。可以说,充分发挥了政府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这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但由于中国政府是一个比市场力量更大的强势政府,由此也形成政府在城市发展中作用过头的问题。再加上自上而下的政绩指标考核的压力,以及地方之间相互攀比竞争的推动,使政府对城市发展有限主导作用,变成了脱离城市本身发展规律盲目作用。在许多政府的心目中,城市就像一个可以被人完全控制的大机器,只要有足够的投资、土地和技术支持,就可以打造出最现代化的城市来。这样一种过度放大政府力量,忽视城市自身自然成长规律、忽视市场力量的城市发展理念,使我们的城市化建设,变成了脱离城市经济发展、脱离城市人口发展、脱离城市环境资源承载力的城市空间盲目扩展、房地产无序发展的城市化。不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的城市化,使许多地方的城市化,成为有城无市的空壳城市,有城无人的死城。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指导城市工作,对于矫正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及时,非常重要。会议指出“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其实城市作为当代经济社会、文化与历史、自然与人文的综合体系,它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绝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城市是一部单纯依靠技术和资本投资就有打造的机器。在这样一种机械城市发展观的作用下,我们只关注城市的房地产扩张,忽视了能够给城市生命成长带来滋养的城市多元化产业的发展;我们只关注城市物质硬件的投资,忽视城市生命灵魂的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的发育。
  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城市发展过程,是一个按照生命规律不断长大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构成的城市机体的城市经济与人口、城市空间与规模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成长的过程,也是城市特有的文化与城市精神发育成长的过程。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道路、道路决定方向。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城市生命发展观,是决定城市发展指导思想的出发点,是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前提,是我们学习、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必须高度重视。
  2、城市发展模式转型:从粗放、摊大饼向节约紧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
  当今中国面临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城市化,也是资源、能源和环境危机压力最大的城市化。如何将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在城市工作中落地是十三五期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长期以来,由于对能源和环境危机认识不足,目前中国城市建设严重存在着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治理欠债严重、脱离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城市规模盲目扩张等严重问题。如何推动目前的粗放式、摊大饼、高能耗的城市发展模式,向节约紧凑的绿色发展转型,是中国未来城市化亟需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针对存在问题,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城市发展要走节约紧凑、绿色发展的新要求。明确提出,城市发展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要求,绿色城市要围绕三个目标进行:一是要按照城市规模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二是要最大限度节约使用土地资源、水资源、建设低能耗的低碳城市。目前我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属于联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城市土地占用出现严重失控趋势。土地城市化的速度大大地超过了人口城市化的速度,万元GDP耗用土地面积超过发达国家10倍以上。“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是未来中国城市发展主要目标。三是要最大限度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建设绿色生活城市。中央城市工作会特别强调“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
  3、城市发展动力转换:从土地、资本到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发展速度很快,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土地和资本投资。应该说土地和资本是城市发展基本动力,也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不是土地供给不足,而是土地利用率低,城市发展发展粗放低效。要推动城市发展模式从粗放式的规模扩张向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转型,就必须改变城市发展的动力。用通俗语言讲,城市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其成长不仅通过足够的物质给养长身体,同时还有足够的知识和文化给养长精神、提高城市品质。要解决这个问题,城市的发展动力就必须由目前土地、资本等物质要素的投入为主,转向以制度创新、科技与文化创新等柔性要素的投入为主。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我们未来的“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在资源约束下,要提高城市集约式发展、绿色发展的主要途径,就是要通过改革推动的制度创新,挖掘城市管理、城市资源配置、城市规划等领域的潜力。会议明确提出,在规划改革上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在解决农民进城上,要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
  技术与文化是现代城市不可缺少的两翼。技术创新可以提升城市资源利用率,特别是现代互联网、数字化技术,更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神经系统。一个城市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发达神经系统,还有的有城市的灵魂和精神。要提升和培育城市的灵魂和精神,就需要增加城市发展的文化营养。文化发展是现代城市不可缺少的动力之一。中国的城市发展所需要技术,可以向西方学习或引进,但中国城市所有的文化,必须是中国的文化,所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鲜明提出,中国城市发展一定“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4、城市规划管理创新:从简单无序向规划、建设、管理系统统筹转变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是一个集经济社会、文化与历史、自然与人等综合因素复合生命体。长期以来,在追求GDP的大背景下,我们把城市看成是满足经济增长单一功能机器,把城市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如何推动城市经济增长中。这样一种狭隘城市发展观,也导致了城市规划变成了满足城市单一经济增长功能的规划。此外,在城市管理缺乏制衡硬约束的背景下,城市规划成为满足领导意志和偏好的规划。总之,城市规划缺乏系统性、缺乏法治性、缺乏市民参与性、缺乏前瞻和科学性成为中国城市规划长期以来很难解决的一大病垢。针对这个问题,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严肃性、前瞻和科学性的新要求。具体讲,城市规划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制定规划。二是市民、企业、建设管理单位等多方共同参与原则。三是城市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原则。四是保留城市文化基因的原则。五是规划执行法制化原则。从根本上解决与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六是城市规划和管理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原则。
  5、城市治理方式改革:从一家独治向统筹政府、社会、市民共治转变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落实这个发展思想,就需要改革城市的治理方式。属于人民,为人民的城市的治理,就不是政府一家的事,而是需要多方积极参与治理。会议明确提出城市发展要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编辑:孙静波】
>相关新闻:
>国内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专家建言半岛城市区域规划
优化功能布局统筹空间发展
山东建筑大学校长、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靳奉祥发言
山东社科院副院长、山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贵斌发言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刘德军发言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李少星发言
鲁东大学商学院院长孟祥华教授发言
山东半岛&海岸线城市产业布局与空间协调&发展研讨会暨理论专家下基层活动
  齐鲁网4月30日烟台讯 (记者 王鹏 郑保军 摄影 孙长征)今天上午,山东半岛&海岸线城市产业布局与空间协调&发展研讨会暨齐鲁网理论专家下基层活动在烟台举行。省内主要理论研究机构的十余位专家汇聚一堂,围绕主题进行研讨,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特别是以烟台为代表的山东半岛中心城市的产业布局和空间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山东社科院副院长、山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贵斌表示,烟台发展面临着重要的机遇,第一个机遇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蓝色经济和海洋强国建设;第二个机遇是关于交通节点问题;第三个机遇是关于城镇化发展。但是在具有重大发展机遇的前提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第一个挑战是我们对城市发展定位的认识不足;第二个挑战是城镇发展质量,规模扩展快,但质量提升比较慢;第三个挑战是城市的发展规划,没有系统的思考和整体创意。  山东建筑大学校长、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靳奉祥结合近年来山东建筑大学有关&山东区域规划&研究课题成果,基于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下的山东半岛城镇群产业与空间发展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山东半岛城镇群及产业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产业层次偏低、产业布局亟需统筹、创新驱动不足、重大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问题,并给出自己的建议,首先是发展蓝色经济,提升知识创新能力;其次要优化功能布局,统筹半岛空间发展;再次要加强系统支撑,推进重大设施建设;另外要破除行政藩篱,建立区域协调机制。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刘德军建议,在下一步产业发展中,特别二三产业,应该集聚化,如果只是分散的布局,竞争力会非常差,产业链条也很难拉伸和延长。整体推进引起的最大矛盾是大区域投入建设产业雷同,小区域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区域发展的特色不明显,显得非常混乱。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李少星认为烟台市发展应该站在三个维度上进行考虑,一个是要站在历史的角度,二是要站在区域的角度,三是要站在目前历史的节点上更好的发展。建议在深化开放、是优化布局、产城融合、陆海统筹、治理创新方面下功夫。  鲁东大学商学院院长孟祥华教授认为,对于烟台来讲,一二三产业都要发展,要实现山海统筹,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以及水产加工、果品加工、海洋制药等行业。另外要注意科学的规划,一定要做到优质,做到超前。将来的城市管理是社区化的,承担着很重的社会管理功能,因此要讲求社会管理的责任化,而这种责任化恰巧就是海洋文化的延伸。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杨凡、郑保军]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4,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2,诚邀合作伙伴。
今天,山东社会科学院召开“2016山东省经济社会综合调查成果发布会暨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技术研讨会”,独家发布山东省经济社会综合调查重...
16日,山东省社科联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全省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6年工作,部署2017年任务,动员全省社科联系统认真...
新的一年,刊物将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全省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工作标杆,主动融...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全省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6年的工作,研究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向红、省委讲师...
1月12日,全省宣传文化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前,省委常委会听取了全...
一年来,协会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思想理论工作特别是理论宣讲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宣讲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推动...
12月29日,由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山东智库联盟2016年年会暨泰山智库讲坛第一讲在济南进行。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12月26日至27日在济南举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
会议着重对抓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讲师团团长孔繁轲出席会议并讲话,潍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初宝杰出席...
中国传统文化对治国平天下的一个最高的理想,就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强调共同的美好生活,强调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这是一个很先进的思想...
齐鲁文化视角看四个全面系列讲座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文明”专题讲座在泰安开讲,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山东大学法治中国研究所所长肖金...
日前,山东省科协网站公布了《关于公布智库高端人才名单的通知》,遴选出首批183名智库高端人才,涵盖山东省内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及党建...
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和齐鲁工业大学共同主办,山东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和齐鲁工业大学金融学院承办的“区块链技术创新与应用国际合作发展论坛”在...专家解读:六大创新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_网易财经
专家解读:六大创新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专家解读:六大创新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 教授 张孝德
“十三五”是中国经济社会走向新常态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作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决定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必须与方式转型配套进行。在这样背景下,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研究部署中国城市发展战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但也遇到了亟需解决与应对的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针对存在的城市病,以系统科学的创新思维,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合力中国城市发展方式转型,是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大战略、大亮点。
1、城市发展观创新:从人造城市的机械发展观向尊重城市规律的生命发展观转变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把“认识、尊重、顺应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放在指导城市工作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是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决定中国城市发展方向、推动中国城市工作创新的重要前提。
不可否认,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高速发展,政府在推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城市发展资源配置,特别是城市公共设施的投资,因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系统性的特性,由此决定了城市发展需要政府主导。可以说,充分发挥了政府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这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但由于中国政府是一个比市场力量更大的强势政府,由此也形成政府在城市发展中作用过头的问题。再加上自上而下的政绩指标考核的压力,以及地方之间相互攀比竞争的推动,使政府对城市发展有限主导作用,变成了脱离城市本身发展规律盲目作用。在许多政府的心目中,城市就像一个可以被人完全控制的大机器,只要有足够的投资、土地和技术支持,就可以打造出最现代化的城市来。这样一种过度放大政府力量,忽视城市自身自然成长规律、忽视市场力量的城市发展理念,使我们的城市化建设,变成了脱离城市经济发展、脱离城市人口发展、脱离城市环境资源承载力的城市空间盲目扩展、房地产无序发展的城市化。不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的城市化,使许多地方的城市化,成为有城无市的空壳城市,有城无人的死城。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指导城市工作,对于矫正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及时,非常重要。会议指出“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其实城市作为当代经济社会、文化与历史、自然与人文的综合体系,它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绝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城市是一部单纯依靠技术和资本投资就有打造的机器。在这样一种机械城市发展观的作用下,我们只关注城市的房地产扩张,忽视了能够给城市生命成长带来滋养的城市多元化产业的发展;我们只关注城市物质硬件的投资,忽视城市生命灵魂的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的发育。
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城市发展过程,是一个按照生命规律不断长大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构成的城市机体的城市经济与人口、城市空间与规模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成长的过程,也是城市特有的文化与城市精神发育成长的过程。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道路、道路决定方向。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城市生命发展观,是决定城市发展指导思想的出发点,是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前提,是我们学习、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必须高度重视。
2、城市发展模式转型:从粗放、摊大饼向节约紧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
当今中国面临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城市化,也是资源、能源和环境危机压力最大的城市化。如何将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在城市工作中落地是十三五期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长期以来,由于对能源和环境危机认识不足,目前中国城市建设严重存在着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治理欠债严重、脱离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城市规模盲目扩张等严重问题。如何推动目前的粗放式、摊大饼、高能耗的城市发展模式,向节约紧凑的绿色发展转型,是中国未来城市化亟需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针对存在问题,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城市发展要走节约紧凑、绿色发展的新要求。明确提出,城市发展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要求,绿色城市要围绕三个目标进行:一是要按照城市规模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二是要最大限度节约使用土地资源、水资源、建设低能耗的低碳城市。目前我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属于联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城市土地占用出现严重失控趋势。土地城市化的速度大大地超过了人口城市化的速度,万元P耗用土地面积超过发达国家10倍以上。“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是未来中国城市发展主要目标。三是要最大限度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建设绿色生活城市。中央城市工作会特别强调“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
3、城市发展动力转换:从土地、资本到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发展速度很快,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土地和资本投资。应该说土地和资本是城市发展基本动力,也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不是土地供给不足,而是土地利用率低,城市发展发展粗放低效。要推动城市发展模式从粗放式的规模扩张向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转型,就必须改变城市发展的动力。用通俗语言讲,城市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其成长不仅通过足够的物质给养长身体,同时还有足够的知识和文化给养长精神、提高城市品质。要解决这个问题,城市的发展动力就必须由目前土地、资本等物质要素的投入为主,转向以制度创新、科技与文化创新等柔性要素的投入为主。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我们未来的“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在资源约束下,要提高城市集约式发展、绿色发展的主要途径,就是要通过改革推动的制度创新,挖掘城市管理、城市资源配置、城市规划等领域的潜力。会议明确提出,在规划改革上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在解决农民进城上,要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
技术与文化是现代城市不可缺少的两翼。技术创新可以提升城市资源利用率,特别是现代互联网、数字化技术,更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神经系统。一个城市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发达神经系统,还有的有城市的灵魂和精神。要提升和培育城市的灵魂和精神,就需要增加城市发展的文化营养。文化发展是现代城市不可缺少的动力之一。中国的城市发展所需要技术,可以向西方学习或引进,但中国城市所有的文化,必须是中国的文化,所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鲜明提出,中国城市发展一定“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
4、城市规划管理创新:从简单无序向规划、建设、管理系统统筹转变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是一个集经济社会、文化与历史、自然与人等综合因素复合生命体。长期以来,在追求的大背景下,我们把城市看成是满足经济增长单一功能机器,把城市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如何推动城市经济增长中。这样一种狭隘城市发展观,也导致了城市规划变成了满足城市单一经济增长功能的规划。此外,在城市管理缺乏制衡硬约束的背景下,城市规划成为满足领导意志和偏好的规划。总之,城市规划缺乏系统性、缺乏法治性、缺乏市民参与性、缺乏前瞻和科学性成为中国城市规划长期以来很难解决的一大病垢。针对这个问题,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严肃性、前瞻和科学性的新要求。具体讲,城市规划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制定规划。二是市民、企业、建设管理单位等多方共同参与原则。三是城市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原则。四是保留城市文化基因的原则。五是规划执行法制化原则。从根本上解决与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六是城市规划和管理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原则。
5、城市治理方式改革:从一家独治向统筹政府、社会、市民共治转变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落实这个发展思想,就需要改革城市的治理方式。属于人民,为人民的城市的治理,就不是政府一家的事,而是需要多方积极参与治理。会议明确提出城市发展要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本文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