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在未来发展前景好的行业有何好的前景

跌不下去了?关于A股未来走势就俩字。详情>>
  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速被定义为L型,也就是说,2010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速的不断下行,并非三期叠加带来的暂时状态,而很可能是中国经济长久性地换挡,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如果权威人士判断的L型成立,则很可能意味着中国的投资收益率也将逐步下行。同时,中国A股市场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经济增长周期和宏观调控周期影响,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持续而深刻的影响。  那么,如何看待年内以及2017年中国A股市场的可能机会?  从人、狗和绳子看增长同期和货币周期  当我们尝试对A股市场的估值是否合理进行评估时,需要一个简洁清晰的框架,否则无从认知股价是否合理。除了最常见的、市净率指标外,股市市值/GDP之比、托宾的Q比率以及戈登模型是另外三个可以考虑的简单评估方法。   1.就A股市值/GDP的占比看,巴菲特认为,这个比例在50%~70%较合适,超过100%则有高估之嫌。截至一季度末,中国A股总市值约在45万亿元,但特别的是,其中流通股市值只有35万亿元,而自由流通市值仅约22万亿元,扣除证金公司的持股后,很可能目前A股的自由流通市值不足20万亿元。  2.就托宾的Q比例看,目前中国A股市场中,不少中证50的大尤其是银行、煤炭、钢铁等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经低于公司重置价值。Q比例如此偏低,折射出投资者对部分行业中长期前景的悲观心态。  3.就戈登模型而言,A股的估值可以视为折现率扣除永续增长率之后的倒数。贴现率可以用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之和来描述,永续增长率可以用中长期经济增速来描述。我们曾用戈登模型计算了1997年以来20年的A股估值状态,结论是,戈登模型非常好地勾勒了A股的总体运行状况,尤其是对市场拐点的勾勒准确无误。如果我们将中国的无风险利率定义为和长期通胀率一致的2.5%,将中国投资的风险溢价定义为10%(美国的风险溢价通常为6%~7%),将中国的永续增长率定义为6.5%(即在2020年之前政府承诺的经济目标增速),则A股目前的戈登模型合理估值为16.7倍的市盈率。  以上估值方法隐含着这样的判断,也就是从中长期看,股市估值是否合理一定取决于实体经济,而非相反。一个通俗的比喻是,实体经济是人,股市是人牵着绳子遛的那条狗,而遛狗的绳子长度是宏观刺激政策。  就短期来说,人和狗的关系,有可能人在前头,也可能狗跑在前头,这种短暂的错位关系十分频繁,同时如果遛狗的绳子越放越长,那么人和狗的前后位置偏离会更严重一些。绳子的长度不可能放松到牵狗人和狗之间失联的程度。  从中长期看,人、狗和绳子的关系是十分明确的,人一定牵引着狗走向远方,绝不可能相反;同时绳子长短的变化也不能改变人遛狗的基本逻辑。也就是说,经济周期决定了资产价格周期,而不是相反。财政或货币政策的松紧,可以暂时打乱经济周期和资产价格周期的关系。  A股现实和未来的估值趋势  基于以上的估值方法以及对经济周期、货币周期和资产价格周期的关系,我们来观察当下的中国A股市场。我们倾向于认为,大股票的估值取决于深改何时能够真正挂挡前行,小股票的估值取决于“双创”的含金量,目前中国A股市场的主导力量仍然是择时价差交易为主的个人投机者,而摆脱新常态下股市疲态的关键,可能在于将财政和货币等宏观政策撇除出去、等待中国经济周期的复苏迹象出现。   1.就股市市值/GDP的比率看A股估值,不难看到,在全球范围内,中国A股目前的估值相对合理,并不比欧美日等西方市场的泡沫更多。次贷危机至今,美国股市总市值已大过其GDP;日本GDP约为中国的50%,但日本股市市值却略大于A股。  2.就市盈率、市净率和托宾的Q比例看A股估值,不难看到,大股票可能接近合理估值,而小股票仍令人担忧。例如目前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股票,其市盈率约为13倍,市净率约在1.8倍,都已非常接近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A股估值低点,当下A股和次贷危机时期的估值差异已不超过3%。如果我们不认为未来中国经济会比次贷危机最严峻时更糟糕,那么当下大股票的估值基本合理。对比之下,以中小板和创业板为代表的小股票仍然很贵,目前市场简单算术平均市盈率超过80倍,中位数市盈率接近60倍。即便我们假定成长股可容忍的估值在约40倍,那它仍然意味着A股的小股票至少存在超过20%的空间。  3.就戈登模型看A股估值,总体而言似乎估值已合理。但其中较为敏感的是,如何对中国的长期物价、风险溢价以及永续增长进行定义?尤其是后两者。就风险溢价而言,发达国家通常都较低,从中国实体经济的利润总额和所有者权益的比率看,以及从国内研究者的相关研究看,中国维持略高于美国的风险溢价也许是可持续的,但要持续获得10%以上的风险溢价则难度较大。  同时我们也可以观察,如果没有宏观刺激政策,那么可持续的永续增长率是高于还是低于6.5%?如果我们假定中国A股15~20倍的估值是合理的,按2.5%的无风险利率和8%~9%的风险溢价、6.5%的永续增长率来估算,则A股的合理估值应该在20~25倍的区间,目前大股票的估值仅在13倍左右,那么戈登模型折射出来的含义是,A股估值给出的中国经济永续增长率可能低至3%~4%,而不是6.5%!  从A股估值的现状看,如果中期增长能维持在6.5%以上,则大股票也许已接近历史底部,小股票仍需如临深渊。同时,大股票的估值现状隐含着明确的预期,即如果你不认为中国实体经济的收益率会维持在10%甚至更高水平的话,则中国中长期的经济增速可能比我们预想的要更低。  深改换挡、创新泡沫和剿灭投机者  如果我们看到大股票估值偏低、小股票估值明显偏高、影响估值的决定性因素取决于经济周期,而不是货币周期或其他噪音,那么A股为什么从2015年的异常波动,沦落到今天的地步?这种异常波动和成长躁动所带来的估值泡沫从5000点大幅下跌直到今天,回溯历史,它告诉了我们A股怎样的未来?   1)就大股票的低估值看,股灾本可避免。  其中关键点在于,当市场已经给予中国南北车极高估值时,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改迟迟没有挂挡动作。回顾2004年前后国有银行的股改上市,当时充斥了对国有股仍占绝对控股地位的银行上市举措的怀疑,甚至有国有银行贱卖论的尖锐批评,但事实上()业的股改上市,仍然在改善银行监管、银行治理结构、透明度和竞争力等诸多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而2007年的国有股减持和央企上市,尤其是中石油等的上市,尽管伤害了投资者,但当年那波牛市对国有股股东十分有利。因此,也许在月期间,政府在谨慎监管和调控杠杆资金入市浪潮的同时,顺应市场对深改的期盼,迅速对四大行、三桶油以及电信企业等加速深改,将高于66.7%的国有股加速向外资和私营企业减持,并在董事会中引入3~4名外资和民资股权董事,能逆转A股股票供求关系并推动A股实现软着陆。  2)就小股票的高估值看,折射出“双创”的含金量的高低。  在中国真正的创新是如此稀缺,创新环境如此艰难,因此对小股票给出较高估值十分自然。但创新的稀缺一定同时隐含着泡沫的泛滥。从行业结构看,消费行业、TMT行业以及医药行业这三大行业就占据了A股市值的约40%,可见中国股票投资者对成长的强烈偏好。目前困扰小股票的典型问题是泡沫多过创新、欺诈多过诚信。我们可以看一下在小股票市场的两类流行现象,来观察其中的泡沫和欺诈:  一种做法是高估值圈钱。例如一些创业板公司可能将2015年利润仅1亿元的影视娱乐子公司,大胆承诺未来3年利润分别为5亿~8亿元,并承诺如果达不到利润预期,上市公司将对不足部分予以全额补贴。然后将该子公司估值为80亿元展开。这是创新,是一种庞氏骗局式的创新。庞氏骗局圈钱是未来终究需要归还的债务融资,以上估值欺诈型融资是无偿还之忧的股权融资。只要能圈到80亿元,未来影视娱乐子公司利润若不能从1亿飙升到5亿~8亿元,所谓利润承诺也仅仅是从80亿元中回吐15亿~24亿元,仅此而已。  另外一种做法是中概股的回流。其核心也在于估值,通常在美国二级市场正常估值为10~15倍的中概股,在A股以20倍左右的市盈率发行,是远远不足以驱动其回流的,中概股回流一定伴随着——其对在A股一二级市场市盈率分别约40倍和80倍的超高估值预期。目前小股票跨境、跨界、跨期的估值游戏层出不穷,已经偏离了“双创”的主旨。  让我们回到经济周期决定资产价格周期的根本规律,无论小股票如何“花样”创新,如果股权融资所指向的基础资产缺乏足够的可持续的盈利能力,那么这种花样就是泡沫。  大股票低估值折射出对经济周期回升和深改预期的弱化;小股票高估值折射出缺乏诚信的泡沫欺诈,这些都足以逐渐剿灭A股的投机者。其可能的趋势是A股交易量的持续下滑,这在小股票上表现得可能更为突出。  目前沪市交易额的80%以上是个人投资者贡献的,在深市这个比率可能更高。目前年交易换手率方面,股票以及偏股型机构投资者约4次,个人投资者则达14次。比任何投资者教育都更有效的市场教育只能是,让基于欺诈泡沫的一二级市场投机者在频繁投机换手中不断损失本金,小股票估值中枢和交易量不断下行,最终市场逐步挤出新型庞氏骗局泡沫。  短期喘息、噪音事件和中期等待   讨论到这里,我们可以来概括一下:第一,如果使用比季度更长的低频的时序,需要承认,经济周期决定牛熊,公司业绩决定股价;第二,财政和货币周期可以打乱经济周期和资产价格周期之间的关系,但宏观政策不创造财富,只是在瓜分甚至侵蚀财富;第三,如果经济增长不再下平台,大股票看起来估值似合理,估值折射出对经济周期、深改和公司业绩的中长期预期不佳;第四,小股票看起来估值含有泡沫和欺诈,任何脱离基础资产真实盈利能力的估值故事,都要警惕其是将债务庞氏转换为股权庞氏的骗局;第五,A股确立价值投资和机构投资的前提,是疲弱分化的市场不断剿灭将股票视为筹码的高频赌徒。   短期内,也许我们需要观察公司业绩的波动,一些事件的驱动,然后才能看清形势,耐心等待仍然是必要的。  1.就短期喘息而言,A股缺乏经济周期支撑时,也会叠加短期业绩波动的支撑。就当下A股的业绩波动而言,主要来自于三个线索。  线索一是PPI的明显改善,公司业绩通常和PPI高度正相关。尽管中国PPI仍延续在50多个月的同比负增长状态,但4月份PPI已从去年年底的接近-6%回升至-3.5%,我们倾向于认为大宗商品的回暖虽有波折但趋势明朗,这给实体经济的回稳带来了必要基础。  线索二是实体经济的业绩波动,正从和大宗商品相关的行业,向和大消费相关的行业传递。和2015年四季度时相比,2016年一季度实体经济的营业收入、利润额和利润率均有改善,2016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80多家股价绝对上升的企业中,2/3和大宗商品相关,1/3和白酒家电等大消费相关。尽管中国螺纹钢价格的剧烈波动让人困惑,但我们并不怀疑大宗商品在波动中弱势回升的趋势。因此短期喘息意味着业绩改善的短波有可能从商品向消费传递,从而会给食品、旅游、航空、酒店等行业带来机会。  线索三是如何看待房地产的回升。我们的判断是,只要不出现和房地产去库存背道而驰的政策,那么中国地产三年涨五年平十年落,今年全年维持销售好、投资不好,住宅好、非住宅不好,一二线好、三四线不好。这对实体经济下滑获得喘息也十分重要。  2.就事件驱动而言,会有一些并购借壳、中概回归、A股纳入MSCI、深港通之类的事件影响,但必须承认,A股对这些事件冲击的表现都是半衰期非常短的快速遗忘,这些噪音不具备影响市场趋势的可能性,甚至制造市场短期波动的能力也远逊色于公司业绩波动。MSCI的故事也仅仅意味着,最快要到2017年下半年,海外被动型资金配置才有可能向A股注入数百亿美元资金,仅相当A股两三个小时的交易额而已。至于深港通有何影响,不妨回顾沪港通当年开通的经历,大致就可以猜测。  至此,我们的结论是:  1.经济周期不见底,A股估值无所谓底,估值的根本在于公司业绩,公司业绩取决于经济周期。  2.刺激政策只在中短期有效,使经济周期和资产价格周期短期失联。宏观调控从来不能改变经济周期,能否熨平经济周期都令人怀疑。  3.以中证50甚至以沪深300看A股,当下估值和次贷危机后的低点已持平。但这种比较需正视两点不同,一是年中国经济增速远高于现在,二是大股票始终处于深改预期不断延后弱化之中。  4.从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情况看,任何脱离基础资产可信可靠可持续的盈利能力的估值故事,无论以并购还是中概的名义,都仅仅是“泡沫化”的创新。与此对应的价差型频繁交易者会受到时间的惩罚。  5.按照戈登模型观察当下估值,折射出两种可能,一种是未来中国投资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另一种是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速低于预期,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  6.短期喘息取决于物价回升和事件驱动,业绩短复苏的大消费或有机会,但金融行业在经济周期复苏前主责是承揽包袱。我们仍然需要有非常之耐心,等待经济周期拐点的降临。(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 钟伟)
责任编辑:wh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近1年收益率
最近7日年化
最近7日年化对2015年股市的观点与看法。 - 财耕谈
二是因为如此拉高上涨后,已经没套牢啦!不管买什么?都可以赚到钱。不管如何买?只要买近持股稍微长一点,都有很不错的利润。尤其是当大盘股、大牛股都可以轻易的启动上涨时,已经没有什么股票不会涨。应验了一句话:站在风口上母猪也可以飞起来。从14年7月22日起涨后,再到12月24日的暴发,当天A股市场沪市跨入3000亿元大关,迎来一阵阵让市场从来没有想过,前所未见的大鸣大放,成交额竟然一再创新高,仅用四天时间就跨入4000亿元,再用三天时间跨入5000亿元大量,在12月9日释放出7934亿元超级大量,短短19天内沪市成交额高达89195亿元,日均值高达4694亿元,让市场惊呆了。深市在11月24日仅有2541亿元成交额,到12月9日一样创下4731亿元的大成交额,两市在当天创下12665亿元的大成交额,这是两市有史以来的最大一次成交额,一次不可思议,也让市场意想不到的新大量里程碑,是前无记录,是否后有新高不得而知,但此时此刻已经画下A股市场一个最大历史成交额的新纪录。这一切的发生竟然来得如此之快,几乎每一天都叫市场惊呼“太厉害了”、“太强了”、“量好大呀”,甚至让很多人愣住了!都会惊叹“好可怕的成交量”,创新高大量的同时也创下新的名词,A股市场太“任性”了,有钱就任性。从原来看跌到被逼看涨,很多股民纷纷踏空,才思绪如何跟进,却眼睁睁天天看它上涨。很多股民停留在过去的操作习惯,总认为“大象股”飞不起来,这次的上涨偏偏全面集中在大型权重股与权值股,造成多数人虽然全仓持股,但股价没有上涨.更因为12月9日这一天的下跌,原来上涨赚不到,下跌时反而被称为“全仓踏空”,这该如何是好?从去年A股市场“熊”遍全球,全球股市热腾腾创新高,唯有A股市场独憔悴,2013年下跌153.15点,比率6.75%,最低出现在6月25日的1849点。到今年A股市场至于迎来一场让市场惊讶的涨势,“熊底翻身”,一跃而跨入超级“牛市”的超强涨势,全年共计上涨1118.7点,涨幅达到52.87%,指数3234点收盘逼近09年时的3277点,是从09年以来的最大涨幅,五年了,终于迎来一次强劲的反击。(见图01)(图01)回顾与前瞻一、回顾2014年股市变迁的检讨,前瞻2015年的大势所趋。一、2014年长期大底部形态解读与资金状况——从07年10月份最高6124点,跌到08年10月份1664点后的涨势,经过长达68个月的低位修复,到7月份的拉高上涨后,A股完全脱离了“长期大底部形态”后开始翻升。12月份的涨势,收盘3234仅比09年12月3277点差143点,该区域最高月K线收盘点位在09年7月的3412点,横向跨越60个月的时间周期,重新回到最重要的颈线位置,A股将正式脱离底部区域,可以再看高一阶。最特别之处是12月份一个月的成交额竟然高到11.4813万亿元,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新纪录,上一个最高成交额48009亿是发生在09年7月份,在11月份已经被突破。全年成交额374369亿元,上半年92041亿元,比率24.59%。下半年成交额282228亿元,比率高达75.41%,下半年是上半年的3.06倍。光12月成交额就占了全年成交额的30.68%,12月份一个月的成交额超过上半年,也占下半年比率的40.68%。深市12月份一样出现创新大成交额的记录,高达69446亿元,比率18.56%。上半年成交额125562亿元,比率33.56%。下半年248623亿元,比率66.44%,下半年是上半年的1.98倍。两市如此的大成交额已经是全世界难以看到的现象,超级大成交额早已经超过美国市场。(见图02)&(图02)沪深两市在11月28日成交额7105亿元,早已创下历史之最。这个成交额不仅是A股历史大量,同样也是全世界股市单日成交量的历史之最。依汇率计算约为1156亿美元,美国股市在日的历史记录为995亿美元。两市成交额不断创新高,最高出现在12月9日的12665亿元,显然这会是全世界最大成交额记录。前无古人,是否会后有来者?如果问卷调查问:A股市场是否还会再创新高成交额?估计没有人会认为12665亿元会是历史最大成交额,相信会有更多人认为A股会再创下更高成交额。大成交额成交的同时也等于在进行高位换手后将股价垫高再上涨,此举“麦氏理论”称为“垫高成本加码拉抬”。以月K线的大成交额观察,究竟是解套出脱为多,还是新资金投入买进为多?一时还在进行多空殊死战,目前多方取得绝对的优势,当然也等于还没有看到多方有力的反击。如果这是拉高吸筹的操作,那么12月的大成交额经过有利的换手后,接下来应该要开始逐步的缩量,但股价会因为筹码锁定后维持一个固定时间周期的上涨,而且会以市场难以解答的缩量持续上涨,市场也会经常以“无量上涨”来说明,以为“上涨无量涨幅不高”,殊不知因为筹码锁定后会造成“价格越涨越高,成交量还是一样的稳定”,直到一个极高位后的大量调节卖出才造成高点的完成。究竟到底哪里会是高位的完成点呢?在涨势周期千万别预测高点,因为多方可以在任何阶段进行“缩量回调下跌修复后”,再度大涨特涨,而且可以不必再动用大成交量照样可以上涨,这就是筹码锁定后的效果。这样的涨势在“麦氏理论”里头称为“无法无天的涨势”,多方可以随时因为需要进行延伸再延伸,拉长再拉长的上涨再上涨,涨到让市场根本不敢相信,也很难理解,更是想像不到,这就是“大多头牛市上涨特征”。所以近期这样大幅度扩增量能呈现了两个很重要的信息,即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买进造成大量上涨的同时,也出现不断供应筹码后造成成交额不断的扩大。到底是新资金投入吸收释放的筹码呢?还是筹码不断释放后造成新资金进场买进后的换手或套牢?也可能是原来的资金投入过大化解原来存在的股市泡沫,然后创造新的更大泡沫,目前还无法论断,也不得而知,只有等到资金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多数人会说美股是一个由机构投资者主宰的市场,美国三大证券交易所个体散户日均成交量仅占总体成交量的11%。超过一万股的大单中90%是在机构与机构投资者之间进行,国内成交量的85%均由散户贡献。A股是一个相对封闭、容量较小的市场,中小投资者普遍缺乏完整的投资技巧与财务基本知识,和风险控制意识。政策处于保护小投资者的主观愿望却承担很大部份应由投资者自己负责的风险,也扭曲了市场应该有的机制。A股是否是“群魔乱舞”?但在券商、银行、保险、工程建筑、工程机械再到船舶制造、水上与铁路运输、港口、钢铁、电力加上石油石化等板块带动下,其中挂上“中”字辈的个股纷纷暴涨,如果说这是偶发事件估计没有人会相信。这个现象与市场炒作动作脱离不了跟政策的直接与间接参与有关。事实上全世界的股市都是政策市,只是政策对股市指指点点的实质影响力大小而已。(见图03)(图03)打开所有上市公司中十大流通股东的股东名称,毫无疑问,这些股都与国家持股有关,统称“国家队”。虽然这些与历史遗留问题有关,但从国资委掌握的上市公司企业关联度观察分析,显然市场最大的影响力量就在这里,没有人可以否定它的影响力与关联性。A股市场疯狂和“任性”,从低到低位后进行价值发现、价值投资的概念进行解读,也都可以说得过去,即使采用技术分析进行操作演绎解读,也没有任何不合理的特征出现。可惜多数技术分析使用者并未真正深入体会技术分析的基础领域与妙用,难免会认为技术分析失效,事实上所有分析都是市场参与操作的分析都是心理分析,也等同“金融行为学”的概念。沪港通、存款保险、上市注册制等改革,央行通过多种技术手段降低存贷比,归类特征进行资金宽松有如降息的驱动,市场也有人喊出“卖房买股票”号召进场,这些都可以是增量资金的一种,但最关键还在于股价上涨后形成的“赚钱效应”。资金从何而来?别的不说,光从融资余额角度思考就知道结果。到12月30日零时融资余额共计10210亿元,从原来3000亿元的基础瞬间膨胀达到这个数字,整整多出7210亿元融资余额,以自备款五成计算,高达14420亿元的资金跟融资有关。如果以四成计算,高达18025亿元的资金水平从此而来,这也可以证明资金量投入的巨大与可观。(见图04)&(图04)A股暴涨自然有很多投机成份在里头,是否就一定缺乏基本面支撑呢?也不全然。如此大涨是否市场上没有空头了呢?其实也不然,多空必然相互依存,只是涨势旺盛掩盖了空头气势,但物极必反,高位反转也会随时而来。从融券量金额76.24亿元与融资余额比较,两者差异太大完全不能对比,大量买入融资的事实,绝对的偏向做多,事实上也隐藏随时反转的危机。由此衍生三个问题:一、12月份如此大成交额,日成交值4991.87亿元,如果2015年1月份20个交易日一样延续这个成交额,也一样有将近10万亿元的成交额,是否可能形成如此大成交额滚动?是否可以如此持续三个月?半年?这是一个重大与关键问题;二、年度收官流通市场市值达到亿元,12月份成交额达到流通市场的52.37%。流通市值会因为价格上涨而膨胀,看流通股数24876亿股,换手率45.761%才真实。同时必须考虑十大流通股东基本持股锁定不动下解读。通常至少有40%是有效锁定,真实流通交易筹码不及60%,实质换手率应该是76.27%,如此比较换手率才可以真正看出交易额大小的影响;(见图05)&(图05)三、融资家数沪市499家,深市403家,计902家可以融资个股,占全部2567家上市公司的35.14%比率,还有9家ETF融资金额694.42亿元,占据沪市总融资比率的10.04%,31日沪市融资与成交额比为17.66%,深市为12.24%。直接计算902家可融资股的总成交额进行比较会更贴近融资占成交额比重,或是针对个股融资额比较会达到20%以上,可以更清楚知道融资对市场及个股的影响,即扩大信用交易资金量占比达到20%以上,甚至于达到25%比重,对市场的涨跌影响不可忽视,这将是2015年股价变动一个潜在重大影响因素。(见图06)&(图06)二、2014年的回顾与检讨——回顾14年年初写的报告,“对14年股市观点看法”的分析,当时做了以下的结论:【到底从08年10月份之后的A股市场是否有“五年大底”的条件呢?经过4个月的运行,的确还没有看到上证指数有明确拉高的继续与动作,其中谈到的“大盘权重股”似乎只有更脆弱,过去谈到的“五朵金花”概念,到春节年前都没有任何传统产业龙头的金花出现,代之而取的是新兴产业的转趋热络。&一些过去认为牢不可破的产业龙头,似乎一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与环境,立马失去了对策,甚至于被打得毫无还手招架之力,偌大的企业也可以在一夕之间失去了最强的竞争力,似乎政策襁褓中长大的国企,给足了奶水还是长不大,此情此景,看看过去,再看今天,相信未来,还真有点担心,怎堪一个“弱”字形容?不胜唏嘘!民营企业中一些“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好”的企业快速崛起,打着“短小精干”的经营策略与模式,几乎或近乎颠覆了过去的商业运作,随之而起的是大概念的诞生,一次次的创新突破的跨行业形态出现,叫人眼花缭乱,也一时会出现混乱,难免会让人脑筋打结,一个不留神自己都理不清到底怎么一回事?在没有优势政策强势支持下的民企,在诡谲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依靠自己的“穷则变、变则通”的应变能力,及打遍敌手更神勇的精神,即使不是走出自己一条康庄大道,总还有自己生存之路。只要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稍微支持,不进行人为刻意压制,这些公司也可以在不肥沃的泥土中成长,未来的投资选择应该往这个角度倾斜,不要再眷恋俱有政策风向标的任何传统产业,应该思忖新的商机,投资机会。跨入2014年后,整个经济环境变化会更快速,面临国际竞争的压力也会更大,加上一些非关经济问题的困扰与羁绊,一些在我们理解能力之外的众多问题无法解答,的确要做好投资方向的选择也会倍感艰辛。所有国家的股市都一样,任何股市都是政策市,只是政策干预与影响力度的深浅大小而已,不可能只是经济因素造就经济的辉煌。作为国家战略为主的经济发展体系,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战略思考,政经一体发展是最终的选择,不可能单纯或是单独的经济发展思路而已,经济发展的背后一定是伴随政治实力的体现与后盾,没有这个根本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存在。不管是否有所谓政治权贵经济的出现或发生,是先有鸡或蛋?纠缠不清,说不清楚,但在投资时又不得不思考。A股市场在13年的每一次变动,都存在背后无法说出来的其他非经济因素的演变,总有一个看不见的因素在其中左右局势的发展与演变,似乎人人都知道但又无法说清楚,也解不开的一道题,对笔者来说只有一句“实在说不上”,最终投资的选择只有技术面一事,其他没有。“大象是否会再起舞”?或是大象再也飞不起来?还是大象太笨重、包袱太大,无法适应新环境,已经无法轻易转身,甚至于“笨死”,谁知道呢?背负太大的社会责任与任务,是大型产业龙头权重股的原罪,一心要将它“做大”,以为如此就可以“做强”,谁知“外强中亁”,不俱市场经济竞争力而失败,再多的奶水供养,反而形成浪费、虚掷、虚胖、浮肿、不健康,最后还是难见其效,反而弊病丛生。实在不忍心看到这些原来的中流砥柱、定海神针,一而再的被市场打败、唾弃,需要在怎样的环境下才可以渐有起色、渐入佳境或是再起雄风?还是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百病丛生,最后只有逐渐凋零,归于尘土?回归市场,自然淘汰也是常态,过度扶持,太多政策倾斜,只能维持一时,无法造就百年大业。这一切的变化,从2014年开始,估计到年中将会风起云涌,大肆洗牌,一场经济竞争力的争夺战开始。最终鹿死谁手?花落谁家?目前还言之过早,一旦差距拉大后,即使未到比赛终了时,也会知道最终的结果。下半年将是比赛的高潮周期,是强是弱?是优是劣?到时候自然会揭晓。必须进行每三个月的追踪才可以贴近盘面解读。说真的,今年真的很不容易做好分析的推演,市场诡谲多变、风云莫测,任何变数的时间周期是越来越短、越来越快,短到无法想像,快到难以适应。你准备好了吗?如何迎战这一年的到来。】Are you ready?你在14年是否做了完整的准备?还是又错过了呢?看到12月3日后沪市跨入惊人的5000亿元大成交额的涨势,用一飞冲天、否极泰来、登峰造极来形容应不为过。不管是日K线、周K线、月K线,都形成一柱擎天、中流砥柱的定海神针阵底大量长红大K线的超强形态,尤其年底最后一个月一根如此巨量长红大涨的月K线形态,前所未见,前无例子,别说让你惊吓,连以量潮分析为主的我都感到不可思议,从来也没有看过如此大成交量呀!它几乎颠覆了过去所有分析的体系与系统,应该要有新的改变与创新审时度势看A股市场的华丽转身。它创造了新的奇迹,造就了全球与众不同的转变,不仅国人惊艳,也让全世界称羡,尤其在俄罗斯卢布股汇市暴跌之际,全球股汇市充斥许多不稳定氛围下,A股仍然可以屹立不摇,站稳自己的脚步前进。期待与相信这个奇迹可以继续延续,让沉寂已久的股民,如久旱逢甘霖一样的获得滋润,如沐春风,开开心心参与这一场盛宴,更可以高高兴兴满载而归,期许2015年将是一个丰守丰盛的大肥年,而且还要对来年有更多的期待与展望。回看年初对今年行情走势的观点看法,上述结论俱有相当不错的操作参考意义,要在年初针对一年行情走势进行推导预判实在非常困难,它并不符合本人一路强调最有效率的三个月周期内进行研判与操作,尤其是每一天都是三个月周期的推导概念,超过三个月周期很容易犯错,根本不适合事先推导论述。碍于年度报告必须讲述一年周期的观点看法,还是要下笔点评一番,无疑的这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心理压力与负担,尤其是11月份以后的超级大量,要做出完整的分析推导评论绝非易事。本栏以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状况进行推演,分析如下:&(图07)(一)、基础观念必须调整改变——2015年注定不是平静的一年,光就成交量的扩大,跨入5000亿元的条件推演就非常不简单。有没有可能成为股市的“新常态”呢?过去任何一次的大量之后伴随的是更长周期的下跌,不仅跌得七横八竖,更多是东倒西歪,股民是一片哀鸿遍野,这一次是否又会再次复制重演?历史时间不可能完全重复,但市场人性内心的贪婪与恐惧心理却会再度发生,大成交量会带来大行情,也是大思路、大战略、大框架与大方向操作的选择与改变,最终结果还是要盈利,没有盈利一切都是空谈,所以要务实的把握这一个难得的机遇发展。(二)量潮解读必须与时俱进——过去谈到长周期成交量是采用120日均量线为基础推演,历史上三次最高值分别发生在07年10月15日的1622亿元,09年12月9日的1656亿元,及11年4月6日的1597亿元。以三次高值作为基础推演其后的大量规模解读其后的量潮演变,都可以准确的命中长周期量潮,然而14年12月5日这个记录被打破,至今120日均量线频创新高,12月31日来到2308亿元,究竟这样的增量高值会在那里?(见图07)以趋势推演还看不到尽头,虽然明知道不可能毫无节制扩量,但也实在没有其他可以事先预估的方式,只能一步步推演,至少可以认定从14年11月24日启动大成交量演变后的未来半年内都可以依序的推升,直到见顶为止。在没有确认量潮高度完成之前,别随意猜测长期量潮的高点或饱和点。(三)价格周期必须随势演绎——麦氏理论对价格趋势的分析谈到“周线为主。日线为辅”,周线决定了日线的趋势倾向,它也完成履行与配合月K线的趋势演绎,所以依据均价线推演未来趋势,根据1、2、3年均价线,分别以50、100、150周均价线为基准推导,然后配合中短周期的6、12、24周均价线应用,才可以在短中长周期内加以把握。要特别申明与强调的是1、2、3年均价线早在14年10月31日时已经“同步上扬”,12月12日50周均价线“同步金叉”100周均价线,12月18日50周均价线又“同步金叉”150周均价线,估计到2015年第一周100周均价线也会“同步金叉”150周均价线。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三条长周期均价线集中在2200点区域构成“三线交叉”的长周期多头形态,也是“三个圈”的典型形态,等于宣告未来150周内都不会再看到2200点,也等于未来150周都是“可持续上扬周期”,多方的涨势将延绵不绝、持续不断,自然也可以构成多头涨势一再的走高,而且将是“高还要更高”,至于高到何种程度?无法解读,只有跟着走、走着看、越看越喜欢。(见图08)回归短周期周均价线的应用,只要6周均价线没有跌破,说明一个月周期内的涨势不会改变;只要没有跌破12周均价线,说明季线的涨势不懈;只要没有跌破24周均价线,说明半年的涨势周期不会改变。那么,不管是短还是周期的周均价线趋势都是上涨,那么多方的涨势就会持续不断,至于到底会涨到那个高度?谁也说不上,谁也预测不了,别乱猜。&(图08)(四)关键结论必须周而复始——每一个段落的涨涨跌跌会有其内在运行的规律条件,以及外在的牵动关联,不管是哪一个状况的演绎,最终还是在原来的基础内运行,它可以是基础内的突破演绎,也可以在基础内的修复整理,更可以是基础内的回调整理,当然也可以是基础内的下跌演变。不管是哪一个变化,关键在“基础所在”,只要基础不变,就会周而复始的运行,直到最后走不动为止。到底最后会形成那一个模式造成A股走不动、运转不了,最后从最高位极限陨落,也只有等到那个时间周期接近后才知道,目前还言之过早,至少本人完全没有这个能力推导估测,所以不谈。二、2015年股市的市场资金能量演绎本栏以讲述“麦氏理论”量潮的应用为主,总结只有两个模式:一是四个步骤的使用,二是四个条件的设定。四个步骤以量潮推演为主进行量潮趋势的解读,然后再用到价格上进行判断;四个条件设定是简易的应用方式,简化进行最有效的操作应用。市场非常在意价格的推演,所以多数的分析模式与概念还是针对价格说明,本栏深知,价格是无法预测,它的变动可以是随机的,但随机中却有一定的脉络规律可言,其中一些关联性及衍生状况的自然循环,与惯性原理却常常有其必然结果发生,当然更多的状况是在偶然的因素下形成,可以是“不同参与群体” 在“不同时间周期”内的行为倾向,产生“不同方法模式” 的应用,然后衍生出各种“不同状况演绎”下出现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最后只有两个结果:一是,总有无法尽如人意解答之处;二是,总有很多在不经意中完整准确解读的状况发生。每一种成功背后都有偶然充份,所谓偶然难免会有运气存在。如果不是因为前面累积的基础与成果,即便是有偶然的成份,即使给了再多的运气,结果也极其有限。所以最终的结果还是应该俱备一定的实力,只有不断累积厚实自身的实力才是最终的根本。不能因为一时的准确而洋洋得意、不可一视、“不明觉厉”,应该要更谨慎小心于每一次的推演分析,否则错误随时会衍生跟随。看涨看跌的选择其实都不是最重要,最终是要做“对”了、把握到了,这才是最终的关键,其他都不是。15年注定不是平静的一年,从14年6月23日修复完成后的启动,但7月22日正式上涨,多方进行三次不断垫高基础格局与厚实长期大底部形态的根基后,到11月24日再发动,从原来以深市中小板及创业板为主的行情,转入以主板市场为主导的演绎,尤其是跨入3000亿元大成交额后,才四天时间立即跨入4000亿元,再用三天时间直接跨入5000亿元,这一切量潮的扩增行为在过去从未见过,究竟如此大的成交额从何而来?市场也都没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答案。对本栏来说从来不在意资金从何而来?将关注重点放在从“场外增量资金”投入到市场后成为“场内存量资金”,它究竟会撬动何种资金特征的行情?是否还有场外更大的资金流会继续投入呢?如果投入会有何种情况发生?如果没有新资金的再投入又会是何种景象?这些都会对2015年产生直接的干扰与影响。(一)、2015年量潮的推导估测演绎量潮的周期运行有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自然循环,市场习惯喜欢从基本面角度谈论市场资金的来源,总以为只有经济环境对股市有利时才有资金投入股市的同步动向,实际上不必然如此。每一个市场都有其自身的优劣势,很多时候资金的投入与退出很难与基本面因素套在一起,但资金在进行有效率的应用与操作时的进与出通常会在意三个基本条件:1、 内外资金对市场的信赖与信心;2、 在自然条件下的常态状况演绎;3、 生态环境形成的筹码供需关系。针对14年11月24日之后的大量资金启动上涨状况推演,可以看出资金投入后形成的筹码锁定产生的价格上涨优势,这个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表明市场对未来三个月,乃至未来半年以上的信心。当资金投入越多以后,对市场的信赖程度也就越高。越多的资金投入形成市场与资金存亡与共,构成相互影响的命运共同体,此时的资金倒过来影响市场,也因为资金投入更建立起市场的信心。在自然条件下,没有任何不可抗力与预知的天然灾害发生,或是偶发的人祸状况出现,市场维持一个常态平衡演进与发展,就会形成自然稳定运行规律,它会有一定的规律模式供参与者进行任何金钱游戏的博弈。在平衡的资金与筹码供应链里头形成与衍生完整的生态环境,不管其中的各种食物链造就或是影响到那一些状况的供需,都会取得其中自然的平衡,或是维持自然的平衡,即使是恐怖的平衡也是平衡,除非这个平衡被打破与改变,否则就会有自然生态的平衡。不论资金与筹码的来龙去脉与运作机理关联等问题是怎么而来,都是“人”在主导,最后是人的问题。所有人的问题都是可以分析的问题,也是最复杂的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最后都是心理问题,股票市场的分析其实就是分析股票交易中人的心理行为情绪模式的分析,所有问题都是心理分析问题,要解答的实际上只有“供需”两个字而已。心理分析最让人困惑的有两个状况:一是似是而非,优势似非而是;其次是未发生之前什么都不知道,发生以后解释起来又是头头是道。绝大多数事后分析都可以找到其中过程的利弊得失解释,但在运行过程中难免又会是当局者迷。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如此,也都无法跳脱其中的关联。最有效率及效益最好的分析都在心理上可以承受的三个月时间周期内体现,若以三个月周期譬喻实际上就是60天周期内的应用而已,而且每一天都是新的60天。进一步细化可以分成三个20天,或是每一次20天循环,再到40天,最后到60天的应用,这样会更贴近市场因素与盘面变化进行有效的解读。从60天周期后的复制与重叠,也可以是新的延伸与衍生,最后也会在新的创新基础上再创新,也可以在原来基础里头不断的原地踏步。自然就演变成60天循环的再循环,所以可以形成120天周期与240天周期的应用。任何事物与事件的发生状况不可能重复,心理状态与状况会一再重演影响,这是人的事件。所有的解答其实存在于趋势的应用与量价代表一切,还是技术分析的三个基本条件要素,但必须用在市场心理进行行为模式的分析,此时的技术分析不是简单的几条线的量与价问题,而是市场的整体总和结构的问题解答,它既是政治的,也是社会的,更是经济的,哲学的,当然也是心理的,但最后当然都是人文科学各种错综复杂解读,没有一定的标准答案,也不关系对与错、得与失,在于你如何游刃有余、悠游自在而已。1、 量潮的时间周期解度——A股有沪市与深市,简单分类说明,沪市以上证指数为准,深市看深证综指,不能忽视中小板与创业板指数的讲解。(1)、针对上证指数长周期均量线的应用与推演——在过去针对长周期120日均量线进行推演发现,每一年的量潮周期只有两轮,一轮120日均量线的上扬,另一轮120日均量线的下跌。通常上扬的速度较慢,时间周期较短;下跌速度较快,时间周期较长。过去120日均量线有三个高处,第一次出现在07年10月15日高位量1622亿元,其后下跌312天后才开始翻扬;第二次从低位运行216天后来到第二次高位量1656亿元,其后下跌197天后反转;第三次从低位运行121天来到第三次高位量1597亿元。这是过去历史之最,但在12月4日以后,这三个记录轻易被打破,到12月31日为止120日均量线来到2308亿元。依据目前的趋势观察显然还有继续再上推创新高的倾向出现,至于到底最后会涨高到何种程度?很难长周期的高度,只能从过去的运行规律找到一定的比率比对认定,其中有几个状况如下:A、 依据20日均量线对比日成交额关系测算高度,到12月30日20日均量线来到5125亿元,进行与区域量条件比对,显然这个高度有暂时性停止再扩增现象,所以暂时认定这是一个高度。日成交额与20日均量线分别依照1.382、1.618、2.0、2.382到2.5倍条件进行随时的比对应用测算,可以判定该量的高度及市场在瞬间放量时可以承受的压力极限范围;&(图09)B、 针对20与60,12月17日20与60日均量线张力比为1.63,高于1.618倍视为高位危险比率,三天后见高也是合理的调整动作,到25日张力比依然维持在1.66倍可以解释为相对危险的讯号。11月27日日成交额跨入3390亿元高度,20与120日均量线达到1.62倍张力比,容易引发长周期的获利盘卖出,结果多方采取更大成交额进行突破,跨入4000亿元达到1.64倍,跨入5000亿元达到1.75倍,但多方没有就此罢休,到12月25日高达2.29倍,跨入超大量的张力比,随时会有引爆更大调节状况的发生;(见图09)C、 过去从周K线增量判断,持续五根周K线增量会引来一定程度的调节动作,到12月26日已经完成连续五周的增量,的确会有立即的大量危险,务必注意;(见图10)&(图10)D、 依据月K线量潮观察,12月份达到114813亿元超高历史大成交额,换手率45.761%,谁在提供筹码?为何会有如此的超高换手?显然这个特征必须关注。它会衍生四个级别的问题,分析如下:A. 对比上面第一个级别20日均量线的推演,显然14年年底的增量已经达到近期高度,金额本身很难断定其中的演变,因为价格高企或持续走高后会造成金额持续放大,针对成交手数进行换手率的比较,25日当天达到1.52%的换手率,如果扣除40%十大流通股东锁定的筹码,实际上换手率高达2.53%,等于不到40天周转一次,一年周转6.13次。如果累积换手率越高,周转的速度更快,这绝对不是好事;B. 20及60日均量线的张力比超过1.618倍,说明从中短周期进入到中长周期的60天演变中差异过快,也会导致滚动越快造成的弊端更大。20及120日均量线的张力比超过2倍以上,表示长周期的持股筹码会不断地释放,直到回归常态比率状况为止,务必关注;C. 周成交额创新高持续超过5周会引发时间周期跨距过长,很难坚守,形成鞭长莫及后的衰败。这是目前最重要的特征,因为大成交额是不可持续性,所以也不可能维持超高的滚量,势必会进行较快的修复要求;(见图10)D. 月K线形成的当月成绩大成交额出现,超过11万亿元的当月成交额,接下来如何再维持如此超高额运行呢?滚动无法持续,稳定又无法确认,那么筹码的散出是否会有其他出路可以修整呢?E、 上述四个问题究竟会衍生什么变数呢?回归120日均量线的长周期进行六个标准差的测算,看看2015年市场可以接受,或是能够达到的高度量能水平。以年度收官120日均量线2308.9亿元测算基准可以得到六个数据,分别以2.0、1.618、1.382、0.618、0.5、0.382,分别为上涨扩量的、3190意义,及下跌缩量的、882亿元。(见图11)当然还有其中的其他演绎,可以针对不同阶段应用20与60日均量线的对比,及20与120日均量线的对比,以12月31日比较,它们的张力比分别为1.58及2.20倍,从长周期的条件来说已经达到长期持股调节卖出的比率,在一个常态市场交易状况与热度下的交易额比对,会引发长期投资持股的释放。针对中短周期以20及60日均量线的比较,过去统计的比率在与1.618倍的比率幅度,张力比扩大超过1.7倍随时会拉警报,在12月22日的张力比为1.68倍,所以才有股价见高回落的动作。关键在其后的缩量,两条均量线之间的张力比也逐步减弱降低到12月30日的1.63倍,31日周五20日均量线下降,张力比降到1.58倍,即60日均量线还在上涨形成有效的支撑推进,股价一样可以维持再度走高。通常这样的修复过程中属于中短周期到中长周期量潮自然修复调整,在多头涨势中也可以形成指数上涨,但其后也会因为进一步扩大修复造成指数因此而下跌,此时已经呈现明显的张力比从张力扩大后到松弛的演变,因为中长周期的运行还在进行,所以一时还看不到它的影响,但绝对不能忽视它们后续的松弛后的干扰,即20日均量线形成下移后的量压导致后续的调整。(图11)这样的循环模式可以进行每20天到60天的演变,再从60天扩张到120天周期的延伸与衍生,直到量潮进入横向周期的60天为止后进行较大调整。这个状况已经发生在中小板与创业板综指上,为何它们近期会下跌就是这个原因造成。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资金转移到主板市场的因素,实际上是区域量横向超过60天后衍生的影响。究竟在这些均量线金额出现时会产生哪一些影响?或是在接近后的状况会如何?很难加以论断,至少在目前的120日均量线趋势推演来看,未来三个月乃至半年周期都会伴随明显的增量,或是维持稳定量的运行,其中即使有明显缩量也会在20~60日均量线的范围内进行与延续,这是多头涨势量潮中必然的结果。半年以后会如何?从有效的量潮应用来看很难测算出精准的估测条件,只能依据到时候的状况加以把握应用,这个比较实在。(2)针对深证综指长周期均量线的应用与推演——以深证综指为依归进行日成交额的观察,以两市日成交额的差异演变应该从14年10月29日形成的分水岭开始,形成日成交量沪强深弱;120日均量线应该从14年12月9日这一天下跌开始,沪市120日均量线来到1772亿元,深市为1752亿元,至此长周期均量线开始构成沪强深弱。从12月9日以后的演变可以明显发现到深证综指的120日均量线似乎到达顶峰后暂时推升不易,有明显走平的趋势其中最关键在于:(见图12)A. 20日均量线走入高位周期,到12月23日明显下移有关;B. 到12月22日20与60日均量线的张力比才1.36倍,20与120日均量线的张力比1.62倍,符合长周期的比率关联,说明沪市的量潮稳健合理,没有过度乖离张扬;C. 周K线成交额一样构成连续5周的扩增,陷入高位的增量后回落特征;D. 月K线成交额创下历史之最,关键在于深证综指市场扩大,加入中小板与创业板的关系。&(图12)以中小板综指单独观察早已进入高量周期,其中来自于60日均量线见高位后开始回落,此时反倒是12月23日后连续三天缩量,这个量潮有明显退潮的特征,往后再增量反而会陷入增量拉高解套的出脱倾向,有别于沪市。创业板也有类似的特征,说明未来三个月的周期,这两个板块都会偏向以拉高调节出脱为主的操作模式,即使拉长到2015年的一季度以后,估计也难以看到很明显的优化走势,此时深市只有回归深证成指的对抗演绎,很难期待它们会有亮丽表现,显然至少在未来三个月的60天周期内都应该避开中小板与创业板综指的做多操作与选择。2、 价格的时间周期解度——麦氏理论的均价线推导结果发现,最有效的均价线趋势应用在1、2、3年均价线,尤其在周K线的设定上应该以50、100、150周均价线的结构加以推导。这是长周期均价线的趋势应用,在中短周期均价线上只能采取24、12、6周均价线的比较。如果考虑到中短周期的条件关系,采取48、96及144周均价线应用也没有不可,最关键是要贴近价格的事实关系与应用。均价线一定要回归“十大原则”的比较,其中前面“趋势、大小、就近、平台、顺序及交叉”的影响最关键,依据这六个条件推演上证指数有以下的分析:(1)、趋势原则——依据50、100、150周的趋势观察,在14年9月26日该周已经出现“三线同步上扬”形态,这是涨势的特征,主要上涨趋势如此明显,从这周开始之后未来会有不低于150周的“扣低而助涨”的自然循环,可以视为长达三年周期的涨势。只要观察上证指数这三条周均价线的趋势推演即可找到趋势的原始形态,到12月31日50周均价线在2261点,100周均价线在2217点,150周均价线在2220点,估计下周之后2年线会正式“同步金叉”3年线,此时才是长周期涨势的开始。(见图13)它们上涨的趋势不会轻易改变,也等同未来100到150周都不会跌回2220点,也可以认定在未来2~3年内都会偏向多头趋势的上涨;(2)、大小原则——以大撑小、以大助小的特征形成后,目前指数仍在6周均价线之上,没有任何跌破6周均价线之前,多头涨势会持续。可分成两组周均价线进行推演应用,一是6、12、24周的小周期,另一个是50、100、150周的大周期,只要大周期的均价线趋势没有改变,上涨的格局不变,即使当中出现小周期的变动,都不会改变原来周期的演变;(3)、就近原则——6及12周均价线一定是最重要的关键影响,基础在其他长周期,只要这两条均价线还在继续进行“扣低而助涨“之前,涨势不会停止。此时每一次的“亲密接触”就会有回击的动作出现,越是快速回调下跌反击的动作会更大,此举称为“涨势中任何缩量回调都是买进时机”,采用就近原则操作尤其优势与利基;&(图13)(4)、平台原则——每一条均价线形成有效的突破后就会进入挑战上一个平台,其中最关键是150周均价线在12年3月16日2775点拐头向下形成的“扣高而助跌”演变。指数已经克服及改变,未来还会继续推升上涨向10年3月5日3362点的拐头向下区域推进。在大周期均价线还没有跨入上一个3年150均价线,还没有推进到12年3月9日平台压力2775点之前,多方还会进行推升直到完全改变为止。此举有如飞机起飞后的不断爬高进入“一定高度”后才会走平;(5)、顺序原则——6条均价线全面形成顺序的排列走势,这个是典型的“多条排列”格局,也是明显的“五子送财”形态,说明上涨趋势持续,不会因为短线的下跌而被改变,更不可能轻易倍扭转改变,所以看涨趋势持续。一旦2015年度第一周进入顺序后,多方的涨势更被确认,那么涨势将会更为凶悍;(6)、交叉原则——50周均价线在12月12日该周才“同步金叉”100周均价线,隔周再“同步金叉”150周均价线,预计12月31日该周会出现100周均价线“同步金叉”150周均价线,至此形成坚定的“三线鼎力金叉”形态,也是有利的多头涨势长期趋势的“两个圈”形态,表示长期多头的涨势才开始而已。至少在未来的50、100到150周内都不会轻易跌回交叉点位区域的2214点区域,这一点可以放心,说明长周期的大底形态完成。估计2015年第一周会出现“第三个圈”,此时形成三条线的“三圈地带”,也等于多方垫高底部后形成的有利涨势。当然,它真实的涨势时机不是从现在开始,但这个时候的涨势更可以获得有利的论证与被证明。针对深证综指的分析如下:(1)、趋势原则——50、100、150周的趋势持续明显,目前都形成明确的“三线鼎立”形态,这是明确的涨势特征。上涨趋势如此明显未来会有不低于123周的扣低而助涨的自然循环,只要在6、12周均价线形成有效支撑护守,还俱有随时的反击条件,因为长周期低位垫高后的涨势仍在,至少在2015年还有来回震荡趋坚的走势条件。它的任何演绎模式将会是上证指数未来的先行与示范,所以必须关注与比较它的移动。唯一不同在于不同时间周期的重叠,在沪市最有利的时机进行调整,即使会下跌跌幅也会因此被压缩,这是最大差异所在;(见图14)(2)、大小原则——以大撑小、以大助小的特征明显,指数仍在6周均价线之上,没有任何跌破6周均价线之前,多头涨势会持续,12周均价线也会有支撑后反击再拉高的优势。小周期仅仅是跌破6周均价线,还没有跌回120周均价线,所以还有明显的支撑优势,对比周K线才有所有缺口的应用。本栏20多年的精心研究发现,所有的缺口应该放在周K线的对比上观察,才是缺口应用的基准与标杆,针对大小原则问题配合缺口应用可以有更完整的论证;(3)、就近原则——6及12周均价线没有拐头助跌不必担心,基础在其他长周期助涨,只要这两条均价线还在继续进行“扣低而助涨“之前,涨势不会停止。深证综指跌回到那一条均价线,就是那一条均价线发挥适时的支撑。此时不是有支撑或无支撑的问题,而是在操作应用上如何进行点位的布局选择,这个才是均价线应用的关键;(4)、平台原则——150周的平台早已经突破创新高,50周均价线在11年8月19日1228点拐头,目前推升来到1183点,突破后也可以走稳,不必过度担心会有转坏改变的倾向。每一个平台实际上就等于一个区域争夺战,也等于矩阵的攻防概念,就看如何进行平台的解读与设定应用;&(图14)(5)、顺序原则——6条均价线全面形成顺序的排列走势,“多条排列”格局明显,“五子送财”形态优势为改变,不能轻易看坏。在小周期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长周期当然不会轻易改变,一定是先从小周期再到大周期的应用模型进行推演,如此可以轻易比对多方趋势循环的真正趋势所在;(6)、交叉原则——100周均价在14年7月11日向上交叉150日周均价线,三周后150周均价线才开始上扬,形成同步上扬走势,至今才运行22周,至少在金叉后的128周内都俱有稳定的推升走势,差别在波动的级别幅度而已。即使未来调整时间与幅度达到6周均价线转变后向下交叉12周均价线,它也只是涨势涨的“一级一度”向下交叉,比不上“四级四度”涨势的基础结构,尤其是“六个圈”交叉形态涨势确认后,根本就不会轻易下跌。3、所有分析都是市场心理分析——所有的价格趋势条件应用最终都要伴随市场操作的机制进行演绎与应用,所以会回到市场供需的条件上解读,同时更需要进行潜意识到深层意识的行为模式上解读。所以,所有市场性的分析最终都是市场心理分析,实际上就是解读市场心理行为情绪模式的倾向性解读而已。操作上会有四种倾向模式发生:1、 不顾一切的涨跌模式;2、 常态的涨跌模式;3、 非常态的涨跌模式;4、 一般的市场稳定模式。举例12月3日放大量高达5298亿元以后进行大盘权值股与权重股的拉抬,动用的涨势模式属于“大牛股”、“大象股”的上涨,此举可以解释为:政策直接主导涨势的表态模式,这样的涨势在操作上往往很容易出现“不顾一切为了上涨而买进的操作”,很多时候根本无法解释“钱”从哪里来?因为非涨不可,所以不上涨善不罢休,直到坚定的上涨出现为止。遇到市场一个可敬又可怕的对手操作,几乎是:“不计成本、不管代价、不在乎输赢”的操作思路,遇到这个操作模式任何试图解释操作意图者都会力不从心、言不及义,根本无从解释,只有一个操作思路:大胆跟进,除了上涨还是上涨。一昧为了涨而涨的炒作方式,这个手法的应用绝非一般投资机构有此魄力与气度可以做到。这样一个可敬又可怕的对手究竟是谁?不必外想一定跟政策的配合有关,简单的说政策积极做多的启示,除了这个实在也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解读,对股市的理解不能简单以为高低完成来说明,要从大的战略概念进一步分析解读才可以更完整贴近盘面的特征事实解读。从成交量的增减角度解读其中的过程演绎,成交量增加重要关键在于资金的来源,所有的资金演变过程一定有进,也有出的时候,但大量资金的进,绝对不可能在短期内说出就出,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退场机制,如此庞大资金是无法在短期内说撤就撤,就算撤出也要撤得漂亮,要华丽登场,也能漂亮转身,正所谓“进场靠机会,退场靠智慧”,若非如此,那就乱了套。所有的资金在未进场时即使再多的钱都与股市无关,只有真正进场投入买卖以后才直接关联,此时资金才与股市绑在一起,关联起来,这个时候的资金对股市真正起到作用,它的一举一动才会对股市起到实打实的影响。原来还没有投入市场的资金称为“场外观望资金”,也视为“场外增量资金”,在何种契机之下促使观望资金直接转投入变成直接的参与资金?通常是有目的而来,然后进入到场内后就变成“场内存量资金”。一般状况下在银行体系内可以很清楚感受到资金的流向与动向,也可以统计出从银行体系流入股市的资金状况,据目前的数据统计有超过万亿元资金投入,实际上应该还不止。单从融资金额从原来的3000多亿元资金到目前的万亿元资金,就可以得知其中的差异,即资金量的投入是滚滚而来。4、市场发展重大演变与机遇难求——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到亚太21国自由贸易协议,再到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与策略,进而带动原来从资金输入国转变为资金输出国的战略改变,2015年走出去将是更重要的发展思路。如何善用外汇存款?加上如何协助其他国家发展基础建设,由政策带动的主动出击,寻求资金出路的发展机会,从国内的经济发展再到国外的共谋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逐步开放发展脚步,与贸易国往来国直接签订直接换汇协议,这些都可以避开国际汇兑的影响降低成本,提高人民币的币值稳定与影响力,不仅要走得稳也要走得好,每一步棋都是一个新的战略概念,可以看到国家的发展思路与步骤,对国内企业来说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由此引发两个大的选股思路,一是“大金融概念思路”,其次是“大建设概念思路”。以此角度观察14年最后两周银行股的大涨,其中来自于中农工建的涨停就不会觉得意外。不管是以“市净率”为理由借口的炒作,还是其他理由,总之就是股价太低,相对比国外银行股的确很委屈,所以股价回归合理的价位也是理所当然。大建设的思路最重要是走出去,可以解决国内生产过剩的问题,也可以带动国内企业向国外发展的大战略。所有这一切的思路如果没有国家力量在背后支持,这是做不到也不可能成功,不可能光靠单一企业单打独斗成就大局,一定要整体国家战略的配合,进行组织战,是国力的彰显,更是众志成城的集体行动,这些因素对A股的影响非常深远。曾几何时会看到券商板块集体涨停?但12月8、16、26日连续出现,在沪港通的启动后出现这样的走势,说明券商打开活路及与国际接轨,贴近国际市场后引入外围资金参与A股市场。政策大力开通打开券商的“任督二脉”后,未来是否会有类似“沪新通”、“沪韩通”、“沪澳通”、“沪伦通”、“沪非通”、“沪西通“等等,只有有利于A股市场,全球那一个市场不能想通的呢?从这个角度看券商股,自然有其上涨的理由。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没有一家银行进入全球十大银行行列,至今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被国际上重视与认可。过去工商银行的市值成为全球第一,但经营管理能力、技术开发能力、资金营运能力、资产管理的规模等等都无法与先进国的金融帝国比拟。如何建立我国的金融体系与金融帝国足以跟美国相抗衡?首先必须银行业自己要先站起来,所以辅佐银行业壮大成为当务之急。但银行股价偏低,资产质量不过关是一大难题,如何优化银行的内部资产结构将是未来很重要的改变。引进民营企业资金,混合制的推动与改变是最大的利基所在。银行股价格偏离基本面,甚至于低于净值产甚远,要不是银行净资产的评价不受市场的认可,要不就是银行业被低估。从所谓市净率的题材挖掘,这个问题不是今年才有,更非下半年才有,它存在已经不止五年时间,适时将银行股价抬高回归市净率的合理范围是很重要的一个价值回归模式,所以银行股的启动有其必然的优势。曾几何时看过所谓“中农工建“同步大涨的呢?从来也没有,这些动作意谓本轮的涨势主要的着重点就在这里。所谓投资价值的发现与价值投资的挖掘成为这个阶段的主要题材。未来人民币走向国际,成为国际强势货币是发展的必然轨道,必须早日准备。尤其是政策目标制定,认为2015年将是中国从“资金输入国转变为资金输出国的战略改变”,资金要走出去没有强大的金融业做后盾是做不到,所以大金融板块的思路将成为2015年市场的主流。12月31日这一天,房地产板块涨幅达到5.43%,所谓“招金万保”四只俱有代表性的房地产股全线涨停,这个现象意谓原来交易量降低,房价虚涨的态势,经过这一轮调整以后,房地产板块也将进入稳健的的结构改变阶段。大者恒大的发展确认后,因为“大”所以不会倒,也有进行发展与走出去的条件。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的成立到“一带一路” 的发展思路与策略的提出与启动,活络了国内的产业发展思路,有政策主动领军带头的攻城略地。从过去经济大国居高临下姿态入侵各国的产业,形成钳制与牵制他国的经济发展策略,到中国提出共谋发展的思路,通过由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贷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可以在这方面提供直接的资金与技术协助进行工程建设,即可以大肆动用大量的外汇存底,盘活沉睡的资金,降低与减少国内的生产过剩多余产能,连带也带动企业走出去。显然这是未来整体的大国大战略思路,我们一定要尽早搭上政策大战略的思路,在大树之下好乘凉概念下进行选股策略,可以真正享受经济成长的果实,这才是股市更大的发展前景。展望2015年的A股市场,只有更好,没有不好。结论:如何解读与演绎2015年的股票市场行情?14年最后一个月出现如此大成交额滚动,真叫人惊呆。这是过去市场从来没有过的现象,没有人会想像得到真有这一天,而且来得如此之快,究竟是一个月的现象?还是持续三个月都如此?还是要维持半年呢?本栏无法给出判断,只有保留意见。本栏认为大资金滚动是不可持续性,不能期待每一天都可以维持如此大成交额滚动,而且乐此不疲、长久以往,终究有到顶的这一天,只是目前还无法判断。让人意外的是竟然所有“大中盘权值股与权重股”纷纷高涨飞起来,这个资金量的风口竟然如此强劲有力而且持续力十足,应验了一句话:站在风口母猪也会飞起来。到底可以延续多长时间周期呢?这个谜底有待解开。以1、2、3年均价线的趋势估测,在均价线自然循环,惯性原则助涨趋势之下,未来的三年时间周期内都属于明显的价格涨势,其中在未来三个月及延续的三个月里头对多方来说都俱备上涨再上涨的优势。价格趋势循环的确如此,解读也应该如此,尤其是“扣低而助涨”的积极程度更是如此,事实结果是否会如此?必须从量潮演变结果来对应判断。难免在过程中在小周期内会有小幅回调或较大回调,都不会改变与减损多方积极上涨的趋势与态势,过程中或许会有一些波动转折变化影响,对原始趋势主动性涨势的结构不会改变。如何解答成交额与手数换手率?资金大量投入不可能“无尽期”,一定有高度,这个高度一定会发生在与流通市值对比的比例中,及实质有效换手率中的滚动过大过快有关。这会促使成交额与换手率戛然而止,甚至于达到一个高度后瞬间“自由落体”,也可能因为如此滚量形成无法再持续,构成后续长期套牢的演绎隐忧。但目前,这一刻,这个因素,一切都言之过早,根本看不出端倪与究竟,无从谈起。12月30日20日均量线高度5125亿元为高位标杆,进行与60及120日均量线的比对。尽管A股市场很任性,成交额再放大,但再怎么撒野终究要回归常态与平静,不可能长期维持如此非常态的超高成交额滚动,也不可能维持超高换手率不断换手。以12月3日后累积的换手率计算,日换手率2.01倍,50天周转一次,实质换手率很可能超过3.35%,不到30天周转一次,一年8.11次,这个数字太可怕,如果任由它继续吹胀泡沫会很快破裂,这一点是本栏无法解答给出答案,势必要更多一些警惕。2015年应该是一个战战兢兢看涨的一年,更是处处惊险、处处危机,却可能在惊涛骇浪中总可以化险为夷,何种状况?何种条件?何时才会是坦途?究竟应该看涨到何种程度?本栏以为会有三种可能的特征。一是,继续目前的涨势,乐此不疲,天天滚量推升,轻易越过3412点后再大胆积极推升跨过5954点后创下比6124点更高的点位。持续创新高后延续再延续,成交额可以放大再放大,也可以萎缩后再放大进行,市场越不相信会上涨就越涨给你看;二是,涨到某一个高度后进行较大区域震荡与波动,维持是在3412点到5954点区间来回波动,成交额暂时维持5125亿元高度后不再放大,进行另一个长周期高位夯实支撑与基础;三是,达到3412点后暴出超级大成交额,即使价格还有再度推高的意图,但成交额始终跟不上,换手率居高不下,形成更大量的套牢后衍生出另一个更大周期的修复与调整特征。这可以是暴涨的时刻,暴粗的阶段,一个让绝大多数人瞠目结舌的一年;它也可以是一个充满无限遐想、想像与希望看涨的时刻,众志成城、万众归心成就A股市场的美事;最坏的状况是,拉高后形成绝对的解套后造成更加严重的超重量级超级大套牢,至此A股又将陷入另一场噩梦。附录:主要权值股月K线月K线走势图如下,请参阅比较。中国银行(601988)月K线图,一举突破09年7月份的3.70元,也轻易来到08年1月份的收盘4.13元,来到08年2月份的4.25元,暂时的高度将在这里停歇,后续再推升将可以接下拉高到07年11月的收盘5.07元区域,及12月份的5.22元,是否最高收盘10月份的5.70元会看到?趋势条件理应在此。2015年最终的走势结果会如何呢?从一根大量长红大涨的月K线奠定了上涨的基础,以该月K线红实体一倍幅度测算,第一个目标在4.97元,二倍目标5.79元,需要多久时间周期才可以腿上拉高到这个高度呢?只能依据每三个月或半年进行细则部份的测算,很难见到认定绝对的高度。这是典型“母猪起飞”的个股,谁将母猪吹向天呢?俗话说:用头发想都知道,不必用头脑想,你认为呢?&农业银行(601288)月K线图在11月份突破13年1月份的2.75元高度后力收2.85元,12月份已经创下上市以来的高点,是否高还要再高?从趋势上涨的演绎观察自然应该还要再高,但到底高到何种程度呢?记得!所有高点是无法预测,只要顺势而走即可,不必预测高点。如果以12月份月K线实体测算,第一个目前压力位在4.56元,可以作为下一个阶段涨势幅度的测算应用,但也只能作为参考应用而已。在2.75元以下修复多年后的突破,后来居上吗?当然也不是,是四大银行股最后一只上市,是最后的关键,也是最后必须力守的重点,事实上早已经守候多年,介入者的决心与护盘的重心昭然若揭,你对它不能寄予厚望,但也绝对不能沪市它的存在。有些时候可以像广告词里说的“几乎忘了它的存在”,但在关键时刻它的涨停,恰恰让你发现与感受到它存在意义,真的是“滴水不漏”呀!可以让你安心活动。&工商银行(601398)月K线图观察,横向78个月后的突破,平台压力因为一根大量长红的拉高后,多方可以进一步推升再上涨,最关键的颈线位置在08年1月份的5.04元。从增量推升的角度观察,股价可以很轻易的越过这个价位的压力再向更高的位阶推进。下一个目前可以设定在07年11月份的6.44元,最终都应该回到07年10月份的7.16元。最关键在于需要多久时间走完这一段呢?形态上观察至少已经拉高越过长周期的大底部,再上涨已经不是问题。原来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个股,这几年虽然稍微委屈,但还是不失为一只俱有绝对实力与代表性的个股,不管未来是代表银行业走出去,还是更上层楼,光资产的规模与幅度就让国外同业称羡,不能只是将它当成一只银行股,它背后代表的整体经济与政治实力才是关键,即使不给它面子,也要给背后力量十足的肯定与面子,否则就真的不懂中国。&建设银行(601939)一样出现一根大量长红大涨形态出现,股价会到08年4月分收盘6.60元,轻松拉高回到08年1月份的收盘6.19元,表示股价将会再度推高到开盘点8.05元,。从换手率的对比条件观察比对,12月份成交量达到1.332亿元,比对从09年8月份64个月累计成交手数6.247亿手观察,累积换手率刚669.998%,必须注意的是,A股流通筹码仅仅为95.94亿元,高达2500.11亿股的股本,只有3.84%的筹码流通,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最多为中央汇金公司持股比率57.26%,淡马锡6.39%,国家电网公司1.08%,宝钢股份0.91%,其他机构的持股合计67.60%,真实流通随时进行换手的筹码仅仅32.4%,31.08亿股而已,股价偏低,即使强力拉高也不必耗费太多金额,显示拉高这个股所耗费的资金不多但效果非常好。12月份一个月就可以将股价如此强势拔高,非常典型的一根一柱擎天形态,经过5年周期的修复后,市场筹码有效被锁定,即使股价再拉高推升到07年10月份最高收盘9.05元,应该可以轻易做到,就算再创新高也不在话下。看看十大流通股东,再看看它流通股的比率,估计你不敢忽视它的股价,不是不涨而是时候未到,你认为这个看法合理吗?就算一百个不愿意,认为非常不合理,但你没有其他可以说的,因为事实就是如此,让事实说话吧!&中信银行(601998)是在平安银行及浦发银行发动之后第三只接棒启动上涨的银行股,如果从 “春江水暖”概念观察,此股应该是最早闻到长期大底部形态必须上涨的味道,也是最早表态的组织,它早在14年的2月份就已经连续出现强势拉高几个停板的动作,当时本栏也进行类似的说明,也可以看出它俱有政策代表性的特征与角色办理。可以先行启动,但在真正构成绝对优势起涨基础时它选择进行次要角色扮演,即可以走在前面但最终不能抢了“老大的风采”,可以说这个股是“识时务者”,深知自己的份量,也懂得自己应该扮演那种角色,或是起到的作用。如此一只个股背后所代表的深层次辈分伦理概念,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这种角色分量演绎的如此入木三分,真是佩服操盘者的“知所进退”、“礼遇有序”、“不偏不倚”,这个才是箇中蛟龙、高手中的高手,压制自己成就他人,让中信证券高飞,实际上还是鱼与熊掌兼得。股价已经来到07年11月的8.11元,07年8月份的收盘9.86元随时拿下也不是什么困难的是,越过10.50元创新高已经是理所必然,如探囊取物。如何解读其背景呢?你比我懂,说多了嫌啰嗦。&中国人寿(601628)在12月份最后两周的表现非常抢眼,尤其是12月23日当天直拉涨停的价格走势,从操作手法上观察,属于坚决强势拉高的动作,完全没有垫单的方式直接拔高,直接用高于市场价格的方式网上买入,当天成交量175.8万手,动用47.56亿元,隔天稍微压回修整,股价守稳在10日均价线的24.81元后,开始发动强势上攻走势。这样一种“不计代价、不管成本、不在乎输赢”的操作模式,只为了拉高上涨的强势拔高操作法,绝非一般机构或是市场人士可以做到的手法,显然此股的炒作俱有明显的“政策倾向代表性”,政策的力度与做法溢于言表,跃上台面,简单而又俱备完整说服力的炒作动作,真的是“不可说”,也“不必说”,当然就是“你懂得”。从股价走势观察,08年1月份收盘的36.98元应该可以很快拿下,至于后续会如何推升再进行呢?这个已经不必多说,尽管看着股价上涨就好。它可以作为近期钱多“任性”的典型代表作,以它为蓝本样本进行必要的炒作,还有什么比他更俱有代表性呢?不选它选什么?&中国平安(601318)的股价是所有保险股最高,但流通A股只有47.86亿股,比起中国人寿的208.24亿元股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正因为如此,所以每一次拉抬中国平安时都可以发现股价启动的速度特快,可以轻易说拉就拉,成为典型的控盘工具。但在12月份最后的8个交易日此股的走势没有人寿来得坚决有力,显然重心并非放在这里,但应该也都可以形成有利的配合与带动唱才对,当然也不能忽视它的存在相对股价高于积极的换手,12月份换手率高达116.69%,说明换手率非常高,滚动明显。十大流通股东持股分别为深圳市投资控股公司6.08%最大,其余分别为境外流通股的同盈贸易有限公司4.95%、商发控股有限公司3.11%、隆福集团有限公司3.02%,属于流通A股持股较为分散,共有5家超过1%以上,说明此股的筹码分散状况。好处是真正被锁定控制的流通筹码不多,但也正因为筹码散落也有不容易掌握的遗憾,自然股价拉高也会面临调节卖压释放的压力,所以它应该会成为中国人寿的配角。不论如何?它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还是俱有很好的参考操作价值,正因为筹码的你丢我捡,所以才构成更活泼积极程度。它的一举一动,是配合也好,是主动也罢,总之就不能少了它。&中国中铁(601390)近半年来它形成的涨势是一步步的推升上涨,尤其是近三个月的涨势简直叫人刮目相看,12月份一个月的涨幅高达82.71%,一口气登高拉升的涨势将股价推高到08年1月份的9.29元高位,如果回到动车事故看当时的情景,应验了一句话,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跑起来,一点不假,尤其是12月份的价格高位来到10.03元,估计没有人会认为07年上市初期最高月K线收盘的11.21元会不来。依据目前的走势气势,估计连12.29元也不是什么高位,到底会涨到多高呢?如果真有人可以预测高度在多少价位的话,即使跪下来给他拜一拜,尊称为“神”也不为过。日线最高收盘时08年1月7日的12.11元,周线落在08年1月11日的11.18元,究竟会如何走?只能随时而看,别乱猜,也不要轻易预测。铁路建设是没有选择的选择,这个股也等于没有选择的关键选择,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可以选择呢?&谈了中国中铁如果不谈中国铁建(601186)是非常不妥,但一看到它的股价如此高企创新高,还在继续拉高上涨,反而不知道应该从何种角度切入来说它?说了等于没说,不说它又实在不行,必须说一说。又想说,又说不上,说不上又不能不说,到底怎么说?唉!2015年就跟着看吧!不说也罢!说了也是白说。&赶在年度收官之日复牌,中国北车(601299)与南车(601766)都分别以一个价位涨停,北车7.10元价位涨停有627.6万手,成交量有1526万手,即还有41%的持股未成交,是否还有续涨的能力就看其后的演出。南车有1183万手紧锁涨停价,差距2011万手,有59% 的筹码锁定,说明下一个交易日应该还可以延续如此涨势。观察两只股价的特征,北车价格较高,涨势也较快,越过上一个压力的突破口,以下方两个图对比可以清楚看到两者之间的涨幅差,是否南车会在后面持续追赶?还是北车因为涨幅大而调整,两者之间的前后关系会如何?是直接创新高后的修复,还是相辅相成?相互比价后继续拉抬?可以留意这两只股的动向,应该俱有很好的参考意义。作为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典型代表股,这两只股有关高铁走出去的关键,只要这两只股的走势不懈,整体“高铁概念股”就没有停止上涨的一天,整个2015年都可以留意或是关注其后的走势,因为它代表背后政策发展的潜力与动向。&以中信证券(600030)作为全体券商板块为代表应该不为过,此股的走势说明在上涨阶段根本没有什么压力,只要放大量推升,任何一个较为都可以突破。实际上最重要在于这个股一个月的筹码周转率竟然搞到210%,这简直就是非常不得了的特征,也是高周转高危险的象征,但因为市场瞩目焦点在此,众志成城将券商板块拱起来,此股也当仁不让,所以股价拉钩啊上涨即将越过37.08元后创新高。后续究竟会出现如何的涨势与涨幅?只有一个答案,只要市场仍然有持续不断的资金愿意跟进参与,股价没有不涨的道理,至于可以涨多高?这个就看市场的众志成城,也等于让市场的博弈争夺下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预测最高可以涨到多少?谁也不知道。作为券商板块龙头,2015年它注定不会寂寞,也不会就此罢休!以一当百,以它看全体券商股也不为过,只能说:“券商股太任性,看你任性到何时”?谁可以收拾它?如果没有就继续任性吧!&一谈到中国石油(601857)相信很多股民内心很得牙痒痒之下又油然而生,恨“油”不成“金”,原来是“黑金”,从上市后就黑着连下跌到如今,股民心中永远的痛,用一首歌的歌词来表达: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昨夜的梦留给明天。是否真的没有希望吗?说真的,我也没有能力给出答案,但所谓大儿子,大师兄,不应该这样沉寂才对,更不可能如此作贱自己,但是如果在12月份之前你问我何时会涨?我也只能依然想过去的回答一样:千万别忽视它的存在,它可以随时说涨就涨,说拉就拉。至于要如何拉?要如何涨?不知道,真不知道,没有能力回答。这句话说出去也就半年时间,半年前说过的一句话竟然在12月份完全应验。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人说过什么话?或是类似的话,我不知道,看到12月份它的股价拉高上涨,本栏只能说,奇迹真的发生了,大师兄醒过来了,到底它要怎么发挥?别问我,我不知道,只能说,别忘记它的存在。它会随时随地给你当头棒喝,一记闷棍打下来,才知道痛,或是师父在念念有词时,木鱼打在头上,看看是否还在瞌睡?该醒一醒啦!2015年必须重视它,但46.49元还是无望,别以为真的会创新高。14.04元如何?可以啦!那就这样吧!凑合凑合。&二师兄,中国石化(600028),你醒一醒。看看底下的走势图,想想看,12月份如此拉高后,2015年的走势会是如何?如果说至少回到09难12月份的收盘,估计应该没有人有意见太对,至于是不是真的可以?这个不是我能回答的,也只能说,半年前没有看坏它,现在还是不看坏,至于是否持续看好,好到不能再好?这个也未必,只能先让它涨一涨后再说啦!也许这个股只能套一首歌词:“再会吧!心爱的无缘的人。”对很多人来说,这个股这的是有缘无份,不能看它的基本面,更不能用实业基础看问题,究竟应该如何看问题?只能找最聪明的人去解读,我没有能力。当,2015年,如果你真的忽视它,也许会让你掉眼镜,如果它会上涨,它的上涨,绝对跟基本面没有什么太大关联,跟其他看起来有点关联,但说起来很牵强,又不能说不会,也不能说不可能的关联起来吧!大概也只能这样。马钢股份(600808),有太多让我傻眼,也说不出为什么的状况,真的是又佩服,又不知如何讲解的一只股票,只能说:“背后力量太强大了,强大到你必须服服帖帖认输。”请看看,这只股是上面众多股中唯一一只连续两个月放大量的,而且两个月的换手率是185%以上,天啊!这叫人怎么分析呢?59.68亿元的流通股,高达50.47%属于马钢集团公司自己锁定,等于只有一半不到的流通盘在换手,换手率要乘以多一倍,那么两个月185%换手率不是变成370%以上了吗?是的,真的就是这样,不是基本面不行吗?为何换手率如此之高?高达不知道怎么解读才好。也不是不能解读,实际上说明的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手在炒作”,炒得乱七八糟,照炒不误,反正就是要“不计代价、不管成本、不在乎输赢”,就是必须将股价拉起来。言外之意,你知道谁是幕后的主要炒作者吗?不必我说,你应该也懂啦!就这样吧!就这样看,其他不必多谈。什么基本面问题,丢一边吧!&房地产板块竟然在12月31日出现强势上涨,其中涨停家数高达10家,最俱有代表性的如“招金万保”竟然都涨停,这样应该说什么呢?也许房地产真的是绑架了经济,所以政策上也会投鼠忌器。其实也不是,只要想一想,谁在里头?这些人听说的话?为何会养成今天的庞然怪物?不都是这样的自然循环吗?有何不妥?存在就是硬道理,讲太多状况演变没有意义,日子还是要过,房子还是要买,那么就不该让它们有问题。有两个问题要问:房地产公司这么多,你知道多少?实际上真正叫出名气的不就那几十家而已吗?好吧!就算其他叫不出名字的房地产公司倒闭,也就它们的事,叫出名字的,响当当的,俱有政策支持背景的,终究屹立不摇,怎可能会有问题呢?二是,不是它有问题,而是你的思路有问题,见不得它好吗?还是因为买不起房子希望它下跌,所以不愿意它好呢?管它什么原因,总之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记得一个事,不管再大的房地产公司有什么事发生,总有能力解决处理,大不了用一个更大的公司将它吃下来,概括承受,不就什么都处理了吗?有很困难呀!不就是房子而已,即使买了,也不一定住得起。看看下方四大房地产公司的股价,应该已经一目了然。记得!用一只眼睛看,才会了然。
独创《麦氏理论》,是理论创始人,每日都有文章发表在米谷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什么行业前景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