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照护之家"这样的养老模式能够向其他地区推广吗?如要推广应具备哪些条件

虹口区首家“长者照护之家”试运营半年累计登记人数65人_新浪上海_新浪网
图片说明:老人在“长者照护之家”内进行康复训练。
  “兜了一圈,还是觉得这里最好,有家的感觉!”80多岁的朱老伯感慨道,“我打探过很多敬老院和护理院,尝试着住过一段日子,最后都是‘逃回了家’。直到社区里有了‘长者照护之家’,让我真正心定了。现在,我就像有了两个家。”
  欧阳路街道蒋家桥长者照护之家今年3月1日起正式接受入住。运行情况怎么样?老人反响如何?……带着这些疑问,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硬件软件一流入住须经评估
  “长者照护之家”是为老年人就近提供集中照护服务的社区托养机构,功能介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敬老院、护理院之间,一般采取小区嵌入式设置,并辐射周边社区。欧阳路街道蒋家桥长者照护之家是本区首个长者照护之家,采取了公建民营方式,委托“爱照护”上海老年人公益发展中心负责运营。
  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蒋家桥长者照护之家的服务内容包括短期照护(不超过6个月)、临时寄养(喘息服务)、日间照料、居家照护、康复训练、知识培训等。”自试运行起,长者照护之家里经常会有前来“踩点”的居民,不少人查看了这里的软硬件设施后,都纷纷表示满意。不过,要在这里入住还需经过评估,目前制定的入住原则为本街道辖区内、经评估符合入住条件的就近小区老人优先,无重病大病、无生命垂危、无精神障碍、无传染性疾病。据最新数据统计,现已累计入住老人15人,累计日间托养12人,累计登记人数65人。
  “康复”梦想成真老人乐开怀
  86岁的陈阿婆是首批入住者之一。多年前,她由于中风导致右半身不遂,无法走路,只能坐轮椅。前段时间,她的女儿因工作需要出国一周,陈阿婆便住进了长者照护之家。原本打算只住一礼拜过渡一下,但让陈阿婆没想到的是,经过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和专业康复训练,她似乎有了重新“行走”的希望。于是,即便女儿回国了,她还是申请延长了入住期限。经过近3个月的康复,陈阿婆现在已经可以借助轮椅缓步行走,在50米的通道上来回7、8次已不成问题。老人家格外高兴:“真没想到可以重新走路,有了好好生活的信心。”同样,经历过3次脑梗的王老伯也在照护之家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爱。他的家属说:“看到陈阿婆恢复得这么好,我们对老人的康复也充满期待,会尽心尽力地鼓励他、帮助他。”
  对此,长者照护之家的工作人员表示,希望老人在这里不仅能找到家的感觉,更能有所收获,尤其是身体上的康复。欧阳路街道方面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养老服务内容项目,把长者照护之家建成为“三个中心”,即健康和护理知识的培训中心、肢体机能和智力的康复及健康护理中心,以及居家养老的辐射中心,“在社区形成15分钟生活服务圈,最大程度地满足社区百姓,尤其是老年人的多方面需求”。(记者 张雯珵 摄影 袁杰)
07-08 08:44|分享
07-08 07:52|分享
07-08 07:48|分享
07-08 07:40|分享
07-08 07:32|分享
07-08 07:22|分享
07-08 07:21|分享
07-08 07:08|分享
07-08 07:06|分享
07-07 14:06|分享
新浪地方站“嵌”在社区里的长者照护之家
上海已建成73家_凤凰资讯
“嵌”在社区里的长者照护之家
上海已建成73家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一位老人的需求,都值得尊重。长者照护之家这种嵌入式、多功能、小型化社区养老设施,能够满足老人的不同需求,给老人以“家”的温暖。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长者照护之家能打通“90”、“7”、“3”这三个板块,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融合,将在上海的中心城区重点推广。到明年底,将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的街镇全覆盖。(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邵宁)
原标题:“嵌”在社区里的长者照护之家
上海已建成73家图说:老人们 在杨浦大桥的长隆社区新建的“长者照护之家”健身 种楠/摄【新民晚报·新民网】长者照护之家,一个新名词,一个新场所,传递出的是一个全新的养老理念。地方不需大,功能要齐全:既有“全托”,又有“日托”,还可以读书下棋看电影,甚至来吃顿午饭、理个发、“汏把浴”都可以……更重要的是,它就在社区里,离居民的家只有“一碗汤”的距离,甚至“嵌入”在居民楼里,因此又被称为“嵌入式养老院”。这一场所自前年起在上海个别社区出现后,立即受到老人和家属的欢迎。它满足老人不同需求,而且让老人养老不离家,方便儿女经常探望,也可以让长期照料者喘口气。市政府今年把新增50家长者照护之家列为市政府实事,现已全部完成。据最新数据,目前全市建成的长者照护之家已达73家。 “这个地方很适合她”南昌路44号是一栋红白两色的漂亮洋房。这里是瑞金二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街道的第二家长者照护之家就位于其中的二楼,香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则在一楼,小毛小病、中医诊疗、推拿康复,都可以不出楼。长者照护之家面积800平方米,设有床位30张,均在二楼,从一楼到二楼还安装了座椅式电梯。每间房间门口挂着不同的小玩偶,显得颇为温馨。工作人员介绍,有的老人记不住房间号,小玩偶能帮助他们找到房间。记者在采访时,恰好遇到刚刚从加拿大回来探望母亲的杨先生。他的母亲倪菊英已经89岁了,身体很健康,平时一个人生活,有个钟点工为她打理家务,杨先生在上海的妹妹经常来探望她。最近钟点工有事回家了,这让倪老太和女儿发愁了。正好居委干部介绍说有这样一个地方,老人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住了进来。听说母亲进了“养老院”,杨先生不放心,连忙从加拿大赶回来。“这个地方很适合她!”杨先生说,“在这里一个星期,我姆妈走路也快了,人也活络了,脸上表情也丰富了。以前在家里一个人,没有人讲话……”“这里的护理员对我很好的,经常跟我聊天,我吃饭慢,她们就耐心等我。”倪老太笑嘻嘻地说。杨先生还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老人入住这里后的第二天一早,护理员就问她:“阿婆,你昨天睡得不是最好吧?”老人很惊讶:“你们怎么知道的?”原来,老人的床上都有一张智能床垫,夜间心跳、呼吸、翻身次数、离床时间等都能记录下来,便于管理方掌握老人的睡眠和健康状况。“现在,我放心了。”杨先生说。工作人员还说,以后帮老人的手机装个微信,她就可以和杨先生视频通话了。 黄浦区实现全覆盖瑞金二路街道委托上海舒孝养老股份有限公司管理长者照护之家。公司运营经理张敏介绍说,3月开业以来,这里的入住率一直保持在80%左右,入住老人平均年龄85岁。为了让更多老人得到照护,规定入住最多不超过2个月。入住对象主要是这样一些老人:家中临时无人照护,有短期托养需求的;因病需短期康复并能恢复自理的;有进养老院的打算,希望体验试住的;季节性入住的,如夏季避暑、冬季避寒等。短期入住收费不高,所有费用加在一起,仅3300元/月。管理方测算过,这里老人的平均养老金为3500元,所以这个费用都能承受。运营成本超出的部分,由政府补贴。最近,他们已经接到不少春节期间的预约,因为这段时间很多保姆要回家,老人在家无人照料。一楼还有日间照料中心,最多可容纳14位老人,目前来“日托”的有12位,日托收费为260元/月,包括一顿午餐。这里还承担了助餐点的职能,全街道430份助餐老人的午餐,都由光明邨公司送到这里,然后再分送到各居委会。一些附近的助餐老人,包括日托老人,也在这里吃午餐。此外,长者照护之家还为一些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服务菜单包括:送餐、保洁、护理、洗浴、智能床垫租赁等。在长者照护之家建设方面,黄浦区在全市领先一步。黄浦区民政局副局长秦冬根介绍说,从去年到今年全区共建成了12家,所有街道已经全覆盖。区民政局还出台了一份对于“长者照护之家”管理意见,对于服务对象、服务单位准入标准、收费标准、服务人员配备等都作了规定。其中收费范围包括基本养老服务收费(床位费和护理费)、膳食费、代办服务性收费,标准一般在元/月,原则上不超过4000元。家人常来亲情不断虹口区欧阳街道长者照护之家位于蒋家桥路15号,“嵌入”在一栋六层居民楼的底楼,总面积约700平方米,今年3月建成开放。进门就是一个宽敞的“客厅”,摆着桌椅、电视、康复锻炼椅,还有一棵小小的圣诞树。长长的走廊两边,是短期照护老人的房间。这里共有39张床位,目前入住老人有10位。下午2点多,82岁的老人马宝昌和其他住养老人、日托老人一起,坐在客厅的方桌前休息。“马爷爷,您女儿来了!”护理员说道。女儿马玉梅给父亲带来了香蕉。马宝昌多年前中风,导致半身不遂。“我实在是没办法!家里还有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娘,一个人照顾两位老人实在是忙不过来。”56岁的马玉梅说,半年前,得知这家长者照护之家开张了,她和哥哥商量后,把父亲送过来了。她住在临平路,电动车开过来10分钟就到了。由于离得近,每天可以来看望父亲。不过探望时间不一定,有时早上,有时下午,有时晚上,得先把老母亲安顿好。这里的服务得到马玉梅的认可。由于身体原因,马宝昌每两小时要小便,护理员每天晚上都会叫醒他几次。“就像照顾小孩一样!”说话间,下午点心时间到了。护理员为老人们挨个清洁双手,然后端上了赤豆汤。“你父亲吃的阿司匹林、癃闭舒没有了。”护理员对马玉梅说。“好的,我等会就去配,配好送过来。”马玉梅说。“这房子是街道租下来的,当初开始装修的时候,附近有些居民还反对过。”欧阳街道服务办的李晓闻告诉记者,“不过开放后,他们倒也觉得挺好的。”与一般养老机构不同,记者在多个长者照护之家采访时,经常遇到来探望的家属。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亲情在这里没有被隔断。在蒋家桥路长者照护之家,老人就像“全托”的孩子一样,每周回家一天。“我们鼓励家属周六晚把老人接回去,周日晚再送回来,这一天的费用是不收的。如果不接回去,费用反而要增加。”照护长张小琴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一位老人的需求,都值得尊重。长者照护之家这种嵌入式、多功能、小型化社区养老设施,能够满足老人的不同需求,给老人以“家”的温暖。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长者照护之家能打通“90”、“7”、“3”这三个板块,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融合,将在上海的中心城区重点推广。到明年底,将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的街镇全覆盖。(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邵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42498
播放数:89933
播放数:186863
播放数:5808920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关于推进本市“长者照护之家”建设的建议
民进上海市委
  ※背景情况※
  &长者照护之家&是本市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其创建目的在于&鼓励街镇因地制宜,盘活资源,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探索满足老年人就近照护需求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上海市民政局《长者照护之家试点工作方案》(沪民福发[2014]38号,以下简称:38号文)对其功能定位是:&为老年人就近提供集中照护服务的社区托养设施。采取小区嵌入式设置,辐射周边社区&。2015年末本市已启动建设22家长者照护之家,2016年,长者照护之家被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启试点工作。
  ※问题及分析※
  1、长者照护之家的功能与定位有待明确和细化
  长者照护之家作为本市创新实践试点的实事项目,政策文件对其功能定位笼统地表述为&社区托养设施&,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服务设施,其&托养&应该是衔接日托、康复护理等居家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之间的功能,做好&9073&格局中7%与3%间的桥梁服务。然而在实践中,各社区内所创建的长者照护之家更像是社区内的小型养老院,主题功能并不突出,其他服务功能又各不相同,这给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性协同与管理带来了难度。
  2、长者照护之家的建设与运营缺乏标准和规范
  38号文对长者照护之家的规模要求是10-49张床位,而据我们调研,已建成的几家床位数大多不超过20张。相对于社区内老年人的数量,长者照护之家的床位数无疑是高度稀缺的。且在试点期间,老年人入住长者照护之家的标准尚不十分明确。另外,在何种情况下,入住其间的老年人应该转入医院就诊,或转到护理院、养老院或其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内进行服务,都还没有被广泛认同的标准和规范。
  3、长者照护之家的&喘息式服务&功能尚未充分体现
  所谓&喘息式服务&,即为长期需要照顾老人的家庭提供临时性替代照顾和护理的服务。这种临时性的服务更需要有专业的设施和高效的管理。但调研发现,目前入住长者照护之家的老人基本未经轮换,也谈不上&喘息式&服务。社区内的居家养老家庭亟需专业机构来提供养、护、医整合的&喘息式&养老服务。
  4、长者照护之家在社区居民中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有待提高
  调研发现,本市也有因社区居民反对而被迫搁浅长者照护之家筹建,乃至另行选址的情况。有的哪怕是邻近小区,也遭居民抗议,声称将会产生医疗垃圾、空气污染等诸多扰民现象,造成房价贬值。这些社区居民反对的主要动因,是他们对长者照护之家建成运营后将优先造福本社区老人缺乏充分的认知,更主要的是,已建成的长者照护之家尚未充分发挥其&溢出效应&,来为社区更广大的群体服务,所以未能得到认同。
  5、长者照护之家自身的&造血机能&亟需提升
  据调研,目前已建成运营的几家长者照护之家,其模式全部为&公建民营&,即前期投入由政府出资,建成后的运营交由已富有成功经验的民营养老服务机构。但就是在这种模式下,养老服务机构弥补成本后,仅能获得微利。单纯的微利运营,无法令市场主体长期保持热情,且难以抵御经营风险,一旦遇到突发危机,微利将不足以弥补损失。
  ※建议※
  1、进一步明确长者照护之家的功能定位
  介于居家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之间的长者照护之家应立足于社区,在当下中心城区养老床位高度紧张,长者照护之家及其床位的设置,首先应当保证数量,最大程度地满足本社区居民&就近养老&的愿望,让&社区为依托&化为现实。
  区别于&日间照料&与&住院长期护养&的长者照护之家应明确其自身定位,即提供临时性、短期化的应急居住照护,满足那些需要陪诊服务、医院住院过渡,或给那些长期照顾老人的家庭提供休息喘息期的&喘息服务&需求。
  2、为长者照护之家量身定制&基本法&及配套规范
  市民政部门有必要在38号文的基础上,为长者照护之家拟定一套普遍适用的运营规范,依程序以地方性法规或规章的形式发布。通过这样一部&基本法&,使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整体性协同与管理更趋完善。
  长者照护之家所提供的服务应该纳入本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体系&,其提供的服务类型和项目亦须予以基本统一,比如:哪些服务可以或不可以进入长者照护之家、服务水平按何种标准评定、责任如何界定,都需要政府或者行业协会发文规范。
  3、秉持&喘息式&原则,确保床位得以轮转
  (1)设立入出标准。在中心城区养老床位供求关系高度不平衡的现状下,长者照护之家应秉持&喘息式&、短期化原则,通过设立入、出标准,保持床位轮转,造福更多本社区的老人。
  (2)明确使用时限。长者照护之家床位的使用(入住、交还)标准、收费标准应予公开,老年人入住须由托嘱人签订相关协议,明确使用时限。床位使用人的基本情况及床位使用状况应在社区内适度公示。
  (3)辅以经济制约。对达到离开标准仍不愿交还床位的老人及家属采取&超期累进&方式收费,避免出现&霸床&现象;违规、违约较久且不听劝说者,交由法院执行,并记入老人托嘱人的诚信档案。
  4、加强宣传与沟通,充分发挥&溢出效应&
  (1)加强宣传沟通。通过组织开展基层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谋求各方的&最大公约数&,增进社区居民对长者照护之家的认知和认同。长者照护之家要在群众的&监督&下有效地利用公共资源,提供整合养、护、医的喘息式养老服务。
  (2)发挥&溢出效应&。长者照护之家的服务要辐射到所在社区非入住的老人及家属,比如:开展健康讲座、提供上门护理、助餐、助浴等。在拉近与社区居民感情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创造收益,改变目前的服务项目挂在墙上并未落实于行动中的状况。
  (3)做好建设规划。政府开发利用土地时,必须同步规划,参照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商店的要求,将长者照护之家的建设列入相关硬性指标。
  5、为民营运营主体培养&造血机能&创造更好条件
  各街镇部门宜梳理、统筹本辖区内可提供涉老服务的资源,整合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力量,共同为社区养老提供多样服务。
  长者照护之家在招标中可向原有的养老服务机构适当倾斜,充分利用好其原有架构中的人员、技术、理念,为老人们提供护理、医卫等成熟服务,引导他们在自我创新的理念下,发现新的需求关系,实现自我&造血&机能。
  对民营运营主体也要有适当的监管,杜绝不合理收费、违规接收入住老人,推销保健品等现象。不能读取jquery
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不能读取工具条
有人不肯住有人不想走 虹口欧阳街道“长者照护之家”开张4个月遇尴尬
虹口欧阳街道&长者照护之家&开张4个月遇尴尬
  在虹口区欧阳路街道蒋家桥路的一个居民区内,有个新建不久、被不少老人当做&家&的地方&&欧阳路街道蒋家桥长者照护之家。这里养老床位、康复设备、助浴设施、老人活动室等一应俱全。
  作为虹口区首个长者照护之家,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接受入住。4个多月过去,老人们过得还好吗?
  托养方式灵活最受欢迎
  &长者照护之家&是为老年人就近提供集中照护服务的社区托养机构,功能介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敬老院、护理院之间。欧阳路街道蒋家桥长者照护之家采取公建民营方式,委托&爱照护&上海老年人公益发展中心负责运营。
  欧阳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这里的服务内容包括短期照护(不超过6个月)、临时寄养(喘息服务)、日间照料、居家照护、康复训练、知识培训等。入住需经过评估,目前以本街道辖区内、经评估符合入住条件的就近小区老人优先,要求无重病大病、无生命垂危、无精神障碍、无传染性疾病。&
  84岁的崔阿婆说,她最喜欢这里灵活的托养方式。她申请到一个4人间的床位,中午在这里休息,晚上想住就住,想回家了,走个四五分钟就回去睡。&老人们一起嘎三胡开心得很,还一起画画、玩积木。中午三菜一汤蛮清爽,下午还可以吃上馄饨或绿豆汤。&
  截至目前,欧阳路街道蒋家桥长者照护之家已累计入住老人15人,日间托养12人,累计登记人数65人。
  助老人康复是服务核心
  86岁的陈阿婆是首批入住者之一。多年前,她由于中风导致右半身不遂。前阵子,她的女儿因工作需要出国一周,陈阿婆便住进长者照护之家。原本打算只住一周,没想到,经过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和专业康复训练,她似乎有了重新行走的希望。女儿回国了,她还是申请延长入住期限。经过近3个月康复,陈阿婆现在可以借助轮椅缓步行走,在50米的通道上来回七八次不成问题。
  爱照护项目经理丛岩介绍,助老人康复是这里最核心的服务。长者照护之家目前有医生1人、护士1人、护理人员5人,与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站签有协议,老人入住前的体检、入住后的拿药、陪医等都十分方便,遇到紧急情况,医院也会第一时间帮助救助。
  老人观念转变尚需时日
  因为以康复为核心,长者照护之家提供的更多是过渡服务,而不是供老人长期居住。丛岩说,原则上希望老人入住3个月逐渐康复后,回家继续享受居家养老服务。最长入住时间不要超过6个月。
  据介绍,低保老人入住长者照护之家的费用是2800元/月,普通老人的费用是4200元/月,康复训练需另外付费。若是选择居家养老,同样可以享受每天专人上门护理,每季度还可在长者照护之家入住10天,费用是3100元/月左右。若有老人仅选择在此日托,包括两餐和活动,只需要1500元/月。
  不过,有些老人似乎观念上还不太能接受。丛岩介绍,目前出现两种尴尬情况:不肯入住和住了不走。不少老人把长者照护之家当成养老院,把居家养老和以往的家政服务混淆起来。对于那些入住超时的老人,将会对其提高收费,有特别需要的则引导其入住养老机构。
  不过,让他欣慰的是,已有老人逐渐接受这样的观念,主动在入住3个月后选择居家养老。街道方面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养老服务内容项目,把长者照护之家建成为&三个中心&,即健康和护理知识的培训中心、肢体机能和智力的康复及健康护理中心,以及居家养老的辐射中心。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国上海”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区照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