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认证系统发生异常异常,3年被处罚71次,这个行业怎么了

您的位置: >>
48家支付机构三年被罚1亿“跑路”风险犹存
来源:编辑:时间:
  核心提示:根据央行开出的处罚信息显示,第三方支付机构受处罚的原因多为违反反洗钱规定、违反银行卡收单规定以及违规使用客户备付金等。N9z金陵热线  N9z金陵热线  今年伊始,就有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到罚单。事实上,自去年以来,监管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处罚频率和力度明显加强。N9z金陵热线  据零壹财经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14年3月份起截至2017年5月初,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累计被罚近1亿元。截至目前,共有48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被处罚71次。仅2017年初到现在,央行已经对超过1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罚单。N9z金陵热线  此外,在查处第三方支付机构方面,央行对巨头也不手软。5月10日,支付宝、财付通两大移动支付巨头均收到央行罚单。支付宝相关人员对此回复《证券日报》记者称,&支付宝在去年年初就启动了相关的系统升级和改造工作。&她同时表示,目前已按照要求完成相关落实工作,之后将更加严格执行央行规定及要求。N9z金陵热线  根据央行开出的处罚信息显示,第三方支付机构受处罚的原因多为违反反洗钱规定、违反银行卡收单规定以及违规使用客户备付金等。N9z金陵热线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主要问题是,其托管模式本身存在问题,第三方支付机构并不具备托管能力,与P2P平台同样具有&跑路&风险。N9z金陵热线  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N9z金陵热线  被罚不止一次N9z金陵热线  据零壹财经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起截至目前,已有48家第三方支付机构遭央行处罚,累计被处罚71次,金额近1亿元。N9z金陵热线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相关数据发现,第三方支付机构被处罚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最近三年,而且多家机构被罚不止一次。其中易宝支付被处罚次数最多,为5次。其2016年8月份被央行没收违法所得约1059.2万元,并处以违法所得4倍的罚款约4236.9万元,共罚款5296万元,是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罚单金额最高的一次。N9z金陵热线  2014年9月份,易宝支付第一次被处罚的原因是未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交易检测不到位等,对其处理结果是全国范围内停止接入新商户,撤离7个省收单业务;2015年4月份,其因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规定被第二次处罚,勒令限期改正并罚款4万元。2016年5月份,其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第三次被处罚并罚款4万元;同年8月份,易宝支付迎来最重罚款,共罚款5296万元;2017年2月份其第5次受到警告并处以20万元罚款。N9z金陵热线  拉卡拉则被处罚三次。2016年3月份,其因未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被停止宁波市银行卡收单业务一年;同年10月份,拉卡拉被第二次处罚,原因为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未按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被处罚25万元并有一名相关负责人员被处以2万元罚款;同年12月份,又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相关法律规定给予警告,被第三次处罚。N9z金陵热线  除了易宝支付和拉卡拉以外,还有多家支付公司被处以2次以上违规处罚。其中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快钱、通联支付、上海盛付支付、上海富友支付等均在被处罚之列。N9z金陵热线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以来,第三方支付机构被注销《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有4家,被全国范围内停止接入新商户的有8家。N9z金陵热线  网贷天眼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5月15日,央行注销了上海富友金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华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资和信网络支付有限公司、上海付费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浙江盛炬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易通支付有限公司等6家支付公司的支付牌照。除此之外,温州之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海南海岛一卡通支付网络有限公司、彬德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通联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也均因合并而注销相关支付牌照。&N9z金陵热线  第三方支付机构一年减15家N9z金陵热线  同样存在&跑路&风险N9z金陵热线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最新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7)》显示,因注销、主动申请注销、不予续展和续展合并等因素,270家非银支付机构在2016年缩减为255家。N9z金陵热线  根据2014年&2017年第三方支付机构被处罚原因,《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大致存在两大乱象:违规进行收单业务及违规处理备付金。N9z金陵热线  根据央行公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支付机构需要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进行备付金账户管理,支付机构接收的客户备付金必须全额缴存至支付机构在备付金银行开立的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N9z金陵热线  投之家CEO黄诗樵则认为,第三方支付乱象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互联网理财平台的繁荣,互联网支付领域成为支付公司新的增长点,部分公司对于客户没有起到最基本的把关作用,导致普通老百姓遭受欺诈风险。&银行卡收单则涉及套码、切机、二清等问题;另外还有一些诸如备付金挪用,用户信息保护不善的问题等。&N9z金陵热线  宋清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主要问题是,其托管模式本身存在问题,第三方支付并不具备托管能力,与P2P平台同样有&跑路&风险。N9z金陵热线  网贷之家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晓俊对本报记者表示,&部分支付机构未落实商户实名制、为无证机构提供交易接口、外包服务管理不规范等严重违规现象,表现为二清,二清危及商户资金安全。央行《关于银行卡收单业务外包管理的通知》对于支付机构收单业务作出了规范。&N9z金陵热线  所谓&二清&机构,是业内的一个专业术语,区别于作为一清机构的银行和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二清机构未获得央行支付业务许可,几无设立门槛。在持牌收单机构的支持下实际从事支付业务,因长期在法外之地游走,大量套现、套码、跳码、变造交易等行为与其直接挂钩。N9z金陵热线  据了解,&二清&乱象曾一度引起市场关注。2016年7月份,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第三方支付公司银联商务和通联支付存在严重违规现象,两者分别被罚2653.7万元和1110万元。经央行核查,上述两家公司存在未落实商户实名制、变造银行卡交易信息、为无证机构提供交易接口、外包服务管理不规范等严重违规现象。N9z金陵热线  (原标题:48家支付机构三年被罚1亿元乱象频发&跑路&风险犹存)N9z金陵热线
千测是检测认证行业第三方机构的综合服务平台,专业提供服务、服务咨询电话:400-
本文网址:
检测服务认证服务
环境食品行业新闻动态下载
24小时周排行
检测认证项目
检测机构认证机构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跑路、认证异常、3年被处罚71次,这个行业怎么了?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P2P投资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第三方支付机构一直被当作香饽饽来对待,但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多家支付机构选择“干坏事”来提升业绩,而其导致的直接结果是:3年来,多家48家支付机构被处罚71次,其中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巨头。另外,有专家指出,与P2P类似,支付机构也存在跑路风险。
  今年伊始,就有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到罚单。事实上,自去年以来,监管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处罚频率和力度明显加强。
  据数据显示,从2014年3月份起截至2017年5月初,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累计被罚近1亿元。截至目前,共有48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被处罚71次。
  仅2017年初到现在,央行已经对超过1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出罚单。
  此外,在查处第三方支付机构方面,央行对巨头也不手软。5月10日,支付宝、财付通两大移动支付巨头均收到央行罚单。
  根据央行开出的处罚信息显示,第三方支付机构受处罚的原因多为违反反洗钱规定、违反银行卡收单规定以及违规使用客户备付金等。
  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被罚不止一次
  梳理相关数据发现,第三方支付机构被处罚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最近三年,而且多家机构被罚不止一次。其中易宝支付被处罚次数最多,为5次。
  其2016年8月份被央行没收违法所得约1059.2万元,并处以违法所得4倍的罚款约4236.9万元,共罚款5296万元,是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罚单金额最高的一次。
  2014年9月份,易宝支付第一次被处罚的原因是未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交易检测不到位等,对其处理结果是全国范围内停止接入新商户,撤离7个省收单业务;
  2015年4月份,其因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规定被第二次处罚,勒令限期改正并罚款4万元;
  2016年5月份,其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第三次被处罚并罚款4万元;
  同年8月份,易宝支付迎来最重罚款,共罚款5296万元;
  2017年2月份其第5次受到警告并处以20万元罚款。
  拉卡拉则被处罚三次。
  2016年3月份,其因未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被停止宁波市银行卡收单业务一年;
  同年10月份,拉卡拉被第二次处罚,原因为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未按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被处罚25万元并有一名相关负责人员被处以2万元罚款;
  同年12月份,又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相关规定给予警告,被第三次处罚。
  除了易宝支付和拉卡拉以外,还有多家支付公司被处以2次以上违规处罚。其中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快钱、通联支付、盛付支付、上海富友支付等均在被处罚之列。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以来,第三方支付机构被注销《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有4家,被全国范围内停止接入新商户的有8家。
  某业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5月15日,央行注销了上海富友金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华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资和信网络支付有限公司、上海付费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盛炬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易通支付有限公司等6家支付公司的支付牌照。除此之外,温州之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海南海岛一卡通支付网络有限公司、彬德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通联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也均因合并而注销相关支付牌照。”
  28家支付机构技术认证异常
  此外,还有多家支付机构因为技术认证异常而存在巨大的风险。
  截至目前,共有28家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设施技术认证状态均不在有效范围内,其中包括即将于6月底迎来续展的6家支付机构。
  支付业务设施技术认证被认为是开展支付业务的首要前提。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续展工作的358号文等相关法规条文规定,支付机构要具有“技术安全检测认证的证明”。
  据了解,目前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中,主要分为“有效”、“过期”、“暂停”、“注销”和“撤销”五种认证状态。
  其中,“过期”是指已经超过了3年的认证有效期。
  “暂停”是指申请机构在认证机构检查过程中未达到规定要求,一般情况下认证机构会给予暂停的认证状态。暂停状态的时间为3个月。若暂定时间过后,申请机构仍为达到整改要求,认证机构会做出“撤销”的决定。
  “撤销”一般是指申请机构在系统或某些功能上未能达到相关要求,由认证机构做出撤销决定。撤销后有3个月的整改期限,整改期后可再次向认证机构提交检查申请。
  “注销”是指申请机构由于受到自身的业务调整、股东变化、资金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主动向认证机构提出的申请。注销没有时间的限制,可随时再次向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
  第三方支付机构一年减15家同样存在“跑路”风险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最新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7)》显示,因注销、主动申请注销、不予续展和续展合并等因素,270家非银支付机构在2016年缩减为255家。
  根据2014年―2017年第三方支付机构被处罚原因,大致存在两大乱象:违规进行收单业务及违规处理备付金。
  根据央行公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支付机构需要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进行备付金账户管理,支付机构接收的客户备付金必须全额缴存至支付机构在备付金银行开立的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
  从业人员则认为,第三方支付乱象主要是由于近年来理财平台的繁荣,互联网支付领域成为支付公司新的增长点,部分公司对于客户没有起到最基本的把关作用,导致普通(,)遭受欺诈风险。
  “银行卡收单则涉及套码、切机、二清等问题;另外还有一些诸如备付金挪用,用户信息保护不善的问题等。”
  一位经济学家指出,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业务的主要问题是,其托管模式本身存在问题,第三方支付并不具备托管能力,与P2P平台同样有“跑路”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部分支付机构未落实商户实名制、为无证机构提供交易接口、外包服务管理不规范等严重违规现象,表现为‘二清’,‘二清’危及商户资金安全。央行《关于银行卡收单业务外包管理的通知》对于支付机构收单业务作出了规范。”
  所谓“二清”机构,是业内的一个专业术语,区别于作为一清机构的银行和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二清机构未获得央行支付业务许可,几无设立门槛。在持牌收单机构的支持下实际从事支付业务,因长期在法外之地游走,大量套现、套码、跳码、变造交易等行为与其直接挂钩。
  据了解,“二清”乱象曾一度引起市场关注。2016年7月份,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第三方支付公司银联商务和通联支付存在严重违规现象,两者分别被罚2653.7万元和1110万元。经央行核查,上述两家公司存在未落实商户实名制、变造银行卡交易信息、为无证机构提供交易接口、外包服务管理不规范等严重违规现象。
  支付行业整合势在必行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支付市场“总体而言供大于求的情况比较严重,所以行业也存在过度竞争的情况”。
  易观智库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末,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份额前五位分别是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快钱和汇付天下,市场份额分别是43.39%、16.95%、15.44%、7.43%和6.94%,合计90.15%;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前五分别是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联动优势、连连支付,份额合计94.44%。
  多数支付机构营收以通道手续费为主,在这样一个寡头效应的市场,绝大多数支付机构难以做大规模,多数支付机构业务开展基本处于停滞或维持状态。
  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前期一家寻求卖牌照的支付机构,年营业额仅数百万元。
  生存压力下,不少支付机构依靠客户备付金赚利差。央行明确表示,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
  上述人士指出,部分支付机构内控薄弱、风险管理放松等,对消费者的保护不够。两个突出问题:
  一是消费者的个人隐私特别是关于支付的敏感信息被泄露,甚至一些信息公开在网上买卖。
  二是备付金被挪用的情况一度比较严重,有些机构把客户的备付金拿来炒房、票,甚至用于个人赌博,最后导致损失。往往一个机构出问题可能牵扯到多个地区,消费者的人数可能数以万计。
  “支付的市场份额已经瓜分得差不多了,新进入者基本也没有什么空间。这应该是监管部门意识到问题并对牌照踩刹车的主要原因。”一位市场人士表示。
  不过,市场上有支付牌照需求的企业屈指可数,当前市场上炒牌照之风盛行,实际上很难进行正常的优胜劣汰。
  一家有意获得支付牌照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当前市场上许多支付机构没有自己的支付场景,商务拓展渠道也一般。预计行业会逐步压缩整合到100家左右甚至更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证券时报、中国支付网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P2P投资家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跑路、认证异常、3年被处罚71次,这个行业怎么了?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封印者认证系统异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