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产品营销思维导图思维做营销?

怎么用产品的思维做运营? - 简书
怎么用产品的思维做运营?
先声明下,笔者非运营或营销从业者,所以本文不会系统化的讲解运营推广方面的内容,更多从一个PM的角度去诠释对运营推广的一些浅见。如涉及专业性问题的错误解读望大家海涵。这个主题源于我们近期一个运营推广活动的总结,同时一直希望对过往经历的一些运营活动做方法论总结,便有此文。大概介绍下活动数据:微信增粉相较日常提升400%以上;参与人数比预估人数多8倍,具体数据不方便透露(包括被删除的不符合主题要求的照片)。此次活动背景:笔者在厦门创业,创业团队招人难大家都懂的,所以团队几乎都是应届生缺乏相关运营经验;由于产品开发周期相对较长,我们采取了运营先行的策略,而微信公账号是我们的运营重点;微信日常运营以内容为准,不过产品即将上线,上线后运营团队需要较强的活动运营能力。综上,目的主要有以下两个:1、增加品牌曝光,增加微信订阅粉丝;2、正式战役开始前的练兵。现在来阐述下此次活动涉及到的一些产品化的做法,都会以实例进行讲解:1、抓住用户的本质需求以下这个活动相信大家在朋友圈都非常眼熟了,不少朋友都在吐槽朋友圈被刷屏,但是另外一群人却依旧乐此不疲的参与。第一次看到此活动时候,直接大脑反射是:策划者真nb,又一个打着幌子刷自拍的活动将占领朋友圈。
常规意义上的运营推广一般会用以下两种方式驱动用户:利益和心理。一般以利益驱动的活动都会相对硬的方式呈现,并缺乏生命力,靠的是强推。而心理驱动的活动带有较强的自生长能力和病毒传播特性,典型如曾经也蔓延朋友圈的“围住神经猫”(炫耀心理)。以上活动是典型以心理满足为核心的活动,在对自拍这件事充满恶意的朋友圈,如果发自拍的行为是一个强需求,那么赋予自拍的“那个理由” 就是一个好产品。“微笑活动”以圈出十个好友利用用户关系链传播;还给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被微笑刷屏是件好事。给用户一个自我心理暗示:我可不是单纯发自拍,微笑是一件“走心”的事噢。基于以上思路,结合我们的目标用户群特性。我对团队提出了一个以利益作为“引子”,满足用户晒自拍的活动方向。经过团队的讨论提出了活动主题,并且我们给力的BD辣辣童鞋联系到某电商B2C提供了实物和优惠劵等奖励。那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活动可以风风火火开搞啦!!!当然,如果只是这么简单,此文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且看下文。2、庞大的用户基数才能支撑一个“大”产品在我经历过的运营方案里面,特别多运营人员喜欢提出一些看似有“创意”的运营想法。一方面觉得“借鉴”是一件失水准的事情,同时也把创意这件事高于了用户相对能触达的实际场景。比如晒照片可以衍生出很多晒法:晒闺蜜合照、晒自拍、晒旅游照甚至像“少年不可欺”那样晒高空拍照。不同的主题特性最大的区别就是:内容生产成本可能完全不一样。由此带来的影响:参加的门槛也就完全不同。大用户量参加的活动一定是简单的,内容信手拈来的。这个原则适用于综合性产品也适用于垂直产品。这个看似简单的原则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则是南辕北辙。拆掉门槛,放你的用户进来。3、多做不如少做原则负责此次活动的是我们的社会化媒体部门,所以该部门的负责人一开始还提出了微信、微博(因为我们微博还未正式运营,所以粉丝极少)同时并行的活动方案,希望也推一把微博。初级的PM容易犯堆砌功能的毛病,看到啥都新鲜。而初级运营则喜欢堆砌渠道,总以为推的地方越多效果就好,恨不得把所有资源都用上,一个活动带来无数收益。毛泽东在内战时期提出一个非常出名的战术理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一理论和产品方法论的“多做不如少做”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脑爆”后无数的点子中抽离活动核心玩法、TOP推广渠道、单一活动集中地和产品中提出十个功能点然后砍掉只做一个原理是一样的。鉴于创业团队的原因,资源有限渠道有限,与其广撒网。集中在一个战场,倾其兵力看起来是一个更好的玩法。相信大家都明白在10个地方搞活动都只有10个人参加和在一个地方搞活动但是100个人参加的区别。套句鸡汤:不要忘了初心。4、核心功能作为引爆点搜狗输入法的崛起源于庞大实时更新的词库,美拍崛起因为精美的MV特效。某些产品的胜利在于其“局部构成的整体大于局部”而形成1+1&2的效应,而还有一些快速崛起的产品仅仅因某个核心功能。核心功能作为引爆点的原理同样适用于运营活动,一个强调强节奏感的运营案更基于此,上文提到我们以利益作为引爆点,大概如下:在活动开始前两天,我们已经对活动进行了小批用户放量,以测试是否存在较强自传播性。结果,结果我们失望了,最开始的两天我们一共获得了低于300的参与人数。所以唯一的希望停留在通过奖品吸引“种子”用户再通过这批用户进行传播。我们把可传播性分为三个层次:一、自传播性极强的内容或活动可能仅仅因为初始一两个用户节点就会形成蔓延之势;二、次之则需要积累到一定基础用户量级后得以缓慢传播;三、最弱则传播性几乎忽略不计,只能靠砸奖品维系。我们的活动属于第二者,所以活动当天通过微信推送“有奖征集”后,参与人数当晚迅速上升到6000多人。为活动的二次传播提供了更大可能性。以下是用户描述的文案:怎么朋友圈都在玩这个?窃喜,嘻!
通常来说,一个极具传播性的方案是可与而不可求的,而次之的方案相对容易产出的,不管是通过奖品、关键渠道还是KOL,找出并利用好你的引爆点or催化剂显得尤为重要。5、活动也要快速迭代由于活动时间较为紧急,必须卡在周五进行自传播测试,评审活动UI时我对设计师说:鉴于时间紧急,这个UI算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并不代表真的很OK。以至于设计师在后面提交活动banner审核,我说OK 后她依旧小心翼翼的问:这个不是妥协的结果吧。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插曲。但是我们看到的大部分运营活动都是上完活动就只管推广,甚至有的像我们这样出于卡时间草草上线。但是活动开始并不代表活动完全形成成型,动态的调整迭代才能做出更好的运营。截止目前,我们对活动中非BUG细节进行了至少20个优化点,列举二三如下:案例一:分享引导优化开始我们设计的上传成功页提示文案如下
优化后如下:增加了更为明确的分享引导,将一个看似平常的“每日均可投票”进行强化并赋予一个所谓的“彩蛋”秘籍名义(这里还有一个小点需要强调,之所以提出以上点来源于我们的一个日常活动总结认知:“别以为用户都知道”);对是否分享做判断,分享后则展示之前的文案。从而,提高了分享率15%。遗憾的是出于对微信规则忌惮:我们阉割了分享到朋友圈的设定,仅引导分享给好友。
案例二:优化活动规则展示迭代过程:如何获奖点击查看(静态提示)—如何获奖点击查看(动态提示)—关注美芽查看获奖规则(动态提示)
以下分析迭代原因:第一次:由于对自传播性期望值较大,前期故意弱化了奖品权重,经测试发现自传播性较差则提高了此权重;第二次:关注转化率比较低,强化了关注行为引导。对应的规则详情页也进行了优化,如下所示:
引导关注的文案开始在规则底部靠近“阅读原文”我们先来分析下这个页面对应的场景:非粉丝用户看到别的朋友分享的内容点击进入活动页,想了解下规则再确定是否参加。对应的逻辑设定:通过简要活动介绍后引导用户继续通过底部“阅读原文”返回活动页面参加活动。当关注和参加活动并列在底部时候,用户所在的场景会更强的引导进入参加活动,从而忽略关注行为。我们做了什么调整呢?
把这货拿到了顶部。关注了我们,找到活动入口so easy。先圈进来再说呗!!!经过以上一系列调整:关注转化率提升了近30%。其它优化不一一列举。这段主要想阐述的观点是:运营活动也是一个产品,需要根据实际运营情况进行迭代优化,并且由于活动时效性极强,一般都需要强跟进。这是大部分运营团队忽略的问题。望卿慎思!6、用用户语言去传达做产品时候经常会强调用户语言,什么是用户语言?汽车之家CEO秦致曾经做了一个比喻,形容一个车放杯子的地方多大,传统车商就说直径7cm,而汽车之家用平时我们常见的饮料瓶来做比喻,装一个脉动瓶开上100码瓶子都不会飞出去,这就是用户语言。简言之:用户喜欢的听得懂的不需要思考的就是用户语言。切记炫专业术语。相反的例子:去哪儿曾经在某个子产品线描述里面写到“某某POI某某”这样的介绍,POI你妹啊,行业人士还不一定看的懂呢!
这货是无意间看到的,“轻卡减肥”到底是什么玩意,我智商低,有人可以教教我么?
这个地方之前叫rank红唇排行,后面改成了“女神排行”,话说谁不想被叫女神呢?当然,也不见得我们把用户语言写多赞,只是希望提醒下广大运营同胞写文案时候别犯二别装逼。抛砖引玉嘛!7、单线程设计原则单线程顾名思义,不会有太多逻辑分叉,在单一场景里面只强调引导一个主行为操作。先来列举一个我们之前的反例:
这是运营同事比较早期的活动介绍,这个场景的设定重点是介绍“活动是啥?怎么参加、奖品是什么、怎么才能获奖,奖品是真的么不会逗我玩吧”,而标红的地方隶属的场景是已收集获奖名单,对获奖名单进行告知。单线程设计强调沉浸式的用户体验,让用户专注当前场景,而往往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活动页,堆砌信息,恨不得把所有东西一股脑告诉大家,结果用户什么都记不住。这种案例多了去,大家随便找找看。为此我们还专门在团队提过“当用户是一只7秒记忆的金鱼”的原则。尽量以“直”逻辑说事情,如果只需要说两件事,绝对不说第三件。冷笑话时间:传说金鱼的记忆只有7秒。8、将复杂产品机制隐藏起来这里的潜台词是:悄悄帮用户把事情干了。微信朋友圈照片上传体验是典型正面案例。做过照片上传功能产品的童鞋一定都非常蛋疼中国的网络环境,“笨”的设计搞一个草稿箱说:喂,你丫网络太差,哥也没办法帮你传上去,你再点一次吧。而“聪明”的朋友圈应该是先假写,等到网络好时候自动帮你上传(具体机制没有详细研究)。对应到运营事件,通常运营人员为了节约自己的成本特别喜欢把“麻烦的事情”推给用户。举一个我曾经遇到的反例:申请某app的内测资格,要求我附上我在某社区曾发过的10个“爆款”帖。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给个该社区ID ,运营人员自己去看就好了。因此,我们团队内部甚至提出了:如果用户需要做2倍的工作量,运营需要10倍的工作量,我们也应该把那十倍的工作量揽过来。9、确保操作任务的连贯性一个好产品的交互任务一定是环环相扣的。对于运营推广这种“短任务行为”,会有更苛刻的要求。这里衍生出两个方向讨论:一、确保任务是连贯的,任务操作断层都可能导致大批量流失;微博曾经非常流行的一种活动类型:评价app送礼。以下有两个实例帮助我们理解
对比两个活动,对大的区别在于活动2在用户看到的一瞬间就可以理解执行,而活动1存在明显和场景和任务可剥离特征。活动1vs活动2,谁的参加率更高相信大家都懂。当然由于范例具有一定片面性。这里并非说活动二就非常不好,我们只是提出其中的点帮助分析。大家可以反思下曾经做过的运营活动,有哪些方案里面存在明显的任务断层,导致参加率较低的。二、在一个连贯操作任务里,对每一个环节的优化做的越好,最终获得的转化就越高。漏斗模型非常适合解释这一原理的重要性。假设在91买断一周第一轮播位,轮播的广告位就是漏斗的口,banner点击次数-跳转到AppStore的人数-最终下载应用的人数-激活人数。banner是否符合目标受众的喜好,banner上的文案设计是否对目标群体有吸引力影响到—banner点击率;AppStore里app介绍、展示图是否OK 将直接影响—下载决策...以此类推。每一个环节的优化都可能提升到达下一个环节的总量,不过童鞋们也不要跟我纠结app是否满足需求之类的问题,拜托!细节不能决定成败,但是细节可能让你打广告时候省掉一大批,孰优孰劣,大家自己判断。鉴于时间和篇幅缘故,今天简要分析其中某些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择精华,去糟粕,足矣!也欢迎高人指点与探讨。知乎专栏:
序:我们处在一个急速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连参与者自身都无法完全预知其未来的时代,而你只想做一个旁观者?
“启示录”系列定义为“抛砖引玉”,没有“完全的结论”一说。希望通过提出一些“点”引发“面”的讨论促进彼此的认知迭代,内容包括:突然觉得自己想清楚的一些事情;一直在纠结思考的一些问题。
招:iOS、安卓工程师、渠道经理、美妆爱好者
作者:什么都懂一点的杂家;产品犬,网龙/新浪微博/美图秀秀前产品总奸,创业中...
知乎专栏:/julystory中小型企业怎样换个思维做营销?
查看: 3670|
热点推荐:
竞争差距就是,现在当你还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竞争对手已经知道该怎么做并且在做了。  企业家只能从自身的角度来想问题,不管你在过去取得了多大的成绩,到了现在,都会因为思想的落后而逐渐衰落。  有些企业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创业的,到现在做了30年、20年、10年的样子,在国内市场也有一定的基础,我们把这类企业称之为“发展型企业”。  在做些年的时候,他们跟出口转内销的企业是一样的,得到很多的政策优惠,到处都是市场机会--当时整个社会物质供应不足,想要买辆自行车之类的,是很贵的,是需要票的,必须拿到这种票,你才能够买。你能够拿到票,就感觉是一种成功了。  那个时代物质极度缺乏,所以这些老板都期望能够回到过去美好时光,就像怀念当年的初恋一样,天天在想那个时段的美好。但是那个美好的时段已经过去了,根本不可能在回来,还念过去就表明你的想法已经落后了。有的老板跟我讲,我当初带着10个人,就相当于想在几百个人的营业额,总觉得现在的人是垃圾,不靠谱。  我喝茶的时候会跟他讲:“你的观念已经落后了。为什么你在以前做得到,现在却做不到?这就说明大势已去,形式不同了。”  形式不同表现在以前物质严重不足,而现在物质严重过剩;过去人口红利高,现在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了;最大的不同就是,现在当你还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竞争对手已经知道该怎么做并且在做了;你还在还念过去,别人已经在创新了。为什么你做一件事情连续三年、五年还是止步不前?你的产品线不断在扩充,一个事业部由一名总经理变成五名总经理,营业额却还没有上去。为什么?  时代变了,企业家的观念还没有转变。  观念未变,你的活动自然也还在原来的观念指导下进行。典型的就是做推销。你从来没有做过品牌营销,你想着只要把东西做好,拿着产品去找人,给人家户口,跟人家去洗桑拿就可以了。你以为你用的这个方法你的竞争对手不知道吗?如果两个人都用同样的方法,你的产品跟别人不一样,人家凭什么选择你的。  你根本没有想过怎样去做营销品牌的拉力,你始终在做销售的推力。我前面讲的这些统统都是销售的推力。天天跟别人讲好话,有用吗?你觉得你一句好话就跟你做生意了吗?没用的。过去你就带你的团队,始终觉得这个人跟了自己很多年,这个人很忠心,这个人很听话,这个人就能堪当重任。我不是说这个人不可以用,我想问这个人到底能不能适应现在的这个时代,他到底有没有成长。  如果连你的观念都没有变,他的观念能变吗?我真是怀疑。尤其是最新的操作方式,他知不知道电子商务、全新的数据库营销,他有没有尝试过最新的品牌定位;对于最新的品牌定位、最新的营销体系,他到底有没有学,他有没有将这些东西变成为带领团队的新方式......如果都没有,那么他肯定落后了。  那凭什么消费者要买你的产品,而不买你竞争对手的产品?就算你已经做了10年,你产品的创新力度还不够的,尤其是当你的产品只注重功能,你认为只要功能做得好、做得踏实就没问题了,可是现在的消费者所关注的根本就不在于产品的功能扎不扎实。甚至有人会说,我只要买个时尚点的东西,用一年就可以了,到时候我自己就会换掉了。  时代的发展,消费者的购物思维也是跟着改变了,不再是要求“耐用”,更多的是新潮好玩!
相关企业:
相关企业:
相关企业:
相关企业:
相关企业:
相关企业:
本期推荐讲师:
本期推荐讲师:
本期推荐讲师:
本期推荐讲师:
本期推荐讲师:
本期推荐讲师:
我来说两句
人气:1315
人气:1150
人气:1846
人气:1103
人气:1177
人气:1045
人气:1116
人气:2156
销售交流:每一个人都有长处,不一定要求每一个销售代表都八面玲珑、能说会道,在这里
北京美女销售圈,只招收做销售的美女同胞!运用互联网思维的10大经典营销案例-马海祥博客
新型SEO思维就是从一个全新的层次上提升seo优化的水平,达到网络信息最佳化的展示效果!
> 运用互联网思维的10大经典营销案例
运用互联网思维的10大经典营销案例
时间:&&&文章来源:马海祥博客&&&访问次数:
互联网时代的本质特征就是:互动、联接、网络;互联网思维,就是符合互联网时代本质特征的思维方式,即:&互动&的本质,是&民主&;&联接&的本质,是&开放&;&网络&的本质,是&平等&,互联网时代的前进方向,就是将整个世界变成一个&任意互动、无限联接的网络体&。
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营销就必须得讲究一个&个性&,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打造一个&个性&的营销案例呢?借此我们不妨先来马海祥博客看看运用互联网思维的10大经典营销案例。
1、玩转个性定制的&可口可乐&
2013年的夏天,仿照在澳大利亚的营销动作,可口可乐在中国推出可口可乐昵称瓶,昵称瓶在每瓶可口可乐瓶子上都写着&分享这瓶可口可乐,与你的_________。&
这些昵称有白富美,天然呆,高富帅,邻家女孩,大咔,纯爷们,有为青年,文艺青年,小萝莉等等。这种昵称瓶迎合了中国的网络文化,使广大网民喜闻乐见,于是几乎所有喜欢可口可乐的人都开始去寻找专属于自己的可乐。
马海祥博客点评:
可口可乐昵称瓶的成功显示了线上线下整合营销的成功,品牌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网友在线下参与购买属于自己昵称的可乐,然后再到社交媒体上讨论,这一连贯过程使得品牌实现了立体式传播。
当然,作为一个获得了2013年艾菲奖全场大奖的创意,可口可乐昵称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证明了在品牌传播中,社交媒体不只是CampAIGn的配合者,也可以成为Campaign的核心。
2、玩转饥饿营销的&小米手机&
说起小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简单补充一下背景知识:小米公司是2010年4月份成立的年轻公司,他的第一款手机是2011年8月发布的,不到4年时间,年销售额做到280亿元人民币,公司估值已超过100亿美元。
更令人不解的是,小米几乎&零投入&的营销模式,通过论坛、微博、微信等社会化营销模式,凝聚起粉丝的力量,把小米快速打造为&知名品牌&。
小米创业不到4年,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上尝试着颠覆,也渐渐地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论,比如雷军的&小餐馆理论&,即最成功的老板是小餐馆的老板,因为每一个客户都是朋友,再比如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再比如,不计成本地做最好产品,让用户尖叫。
马海祥博客点评:
也正是通过种种颠覆,小米成立不到4年,以独特的模式换来年销售额280亿元的奇迹,小米模式是一个渐渐形成的过程,或许还有更多的颠覆发生,所幸小米在飞速发展中保持着冷静,黎万强坦言:&我们现在的挑战就是要保持清醒,控制欲望,控制节奏。&
3、玩转社交媒体的&爸爸去哪儿&
获得无数好评的《爸爸去哪儿》也让英菲尼迪和999感冒灵等广告的植入也带入了一些无心插柳的节奏,这档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横空出世之后的火爆程度,就连芒果台也未曾预料到。
在开播前,这档节目几乎很少有人知晓,但开播之后,这档节目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量直线上升,许多观看过这档节目的观众在各个社交平台上都给予好评,影响了周围更多的人主动去搜索观看,加上林志颖、田亮、张亮等明星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更是带动了一群粉丝进行讨论,算得上是口碑传播最典型的案例。
马海祥博客点评:
《爸爸去哪儿》的成功证明了在这个社会化媒体时代,内容为王这一说法并没有过时,好内容带动的口碑传播依然是最好的营销(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的相关介绍)。
4、玩转粉丝经济的《小时代》
同样让社交网络沸腾的一部电影:郭敬明的《小时代》与《爸爸去哪儿》不同的是,《小时代》的口碑并不算好,其在豆瓣上的评分甚至低于5分,但郭敬明、杨幂等一批娱乐名人的效应还是吸引了大批年轻粉丝。
马海祥博客经过分析发现观看《小时代》的观众平均年龄为20.3岁,这批典型的90后成了《小时代》票房的最大贡献者,也成为了《小时代》在社交网络上传播的最大贡献者。
马海祥博客点评:
这部电影上映的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处在争论的风口浪尖,究竟是好是坏,黑《小时代》一派与挺《小时代》一派在社交媒体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骂战,这反而让《小时代》引起了更大的关注,2000多万的投资,近5亿的票房收入,郭敬明让我们看到了粉丝经济的力量。
5、运用互联网产品思维的&雕爷牛腩&
雕爷牛腩是一家&轻奢餐&餐厅,&名字听着就挺特别,开业至今刚刚3个月,很多人慕名而来,每天门庭若市,吃饭都要排很久的队。
雕爷牛腩创办者叫孟醒,人称&雕爷&,他并非做餐饮的专业人士,开办这家餐厅,被很多人(包括雕爷自己)看作一次商业风险很高的尝试,充满了互联网式玩法的餐厅运作,互联网是怎么个玩法呢?
在菜品方面,雕爷追求简洁,同时只供应12道菜,追求极致精神,在网络营销方面,微博引流兼客服,微信做CRM,在粉丝文化方面,雕爷形成了自己的粉丝文化,越有人骂,&死忠粉&就越坚强,而在产品改进方面,配有专门团队每天舆情监测,针对问题持续进行优化和改进。
马海祥博客点评:
尚不论雕爷牛腩究竟好不好吃,仅在互联网方面,雕爷牛腩就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互联网产品思维,在马海祥看来,互联网思维就是围着用户来,体验做到极致,然后用互联网方式推广。
6、颠覆传统的&三只松鼠&
&三只松鼠&是由安徽三只松鼠有限公司于2012年强力推出的第一个互联网森林食品品牌,代表着天然、新鲜以及非过度加工,仅仅上线65天,其销售在淘宝天猫坚果行业跃居第一名,花茶行业跃居前十名,发展速度之快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2012年天猫双十一大促中,成立刚刚4个多月的&三只松鼠&当日成交近800万元,一举夺得坚果零食类目冠军宝座,并且成功在约定时间内发完10万笔订单,创造了中国互联网食品历史突破,2013年1月份单月业绩突破2000万元,轻松跃居坚果行业全网第一。
因为互联网极大缩短了厂商和消费者的距离与环节,三只松鼠定位于做&互联网顾客体验的第一品牌&,产品体验是顾客体验的核心,互联网的速度可以让产品更新鲜、更快到达,这就是&三只松鼠&坚持做&互联网顾客体验的第一品牌&和&只做互联网销售&的原因。
马海祥博客点评:
传统企业被颠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认为,线下好一点的企业,在网上评分反而最低,它们不受欢迎是因为根本不了解用户,这是传统企业被颠覆的原因,但不要低估这些对手,2014年会出现传统企业的集体上线,这会对纯粹的互联网品牌会形成真正的挑战。
7、运用O2O模式的&黄太吉煎饼&
如今,对于北京的&吃货&们来说,如果不知道&黄太吉&就真的OUT了,谁是&黄太吉&?它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家面积只有10多平方米,却在微博上有3万多粉丝、被风投估价值4000万的煎饼店。
&黄太吉&为何如此之火?它的煎饼安全卫生是肯定的,但要说味道有何独到之处却也未必,在大众点评网上就有网友这样写到:&实话说,味道一般&。
还有网友对其服务做出了评价:&店面很小,环境较差,空调不凉&,既然如此,&黄太吉&为何走红?网友一语道破:老板的营销宣传很厉害!&
大家之所以接受&黄太吉&以及它的营销方式,在马海祥看来,关键一点还是老板本身也是年轻人,了解年轻人的需求,知道年轻人喜欢用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沟通,并熟练运用了年轻人流行的&社会化媒体&进行推广和营销(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的相关介绍),这是他们能够迅速在社会化媒体上走红的根本原因。
马海祥博客点评:
无论运用什么样的推广方式,餐馆还是要以&好吃&和&质量过硬&为前提的,希望几个年轻人,真能够按他们的口号&小生意、大志向&那样,将传统模式和新的推广形式相结合,摸索出自己的商业模式。
8、充分利用新闻热点的&庆丰包子&
可以说,庆丰包子铺之前几乎完全处于人们的主要视线之外,至少从来没有成为一个聚焦点,但习大大的光临让庆丰包子铺在2013年的冬天烧起了一把热情的火焰。
1948年首创之后,庆丰包子一直声名不显,但日之后,由于被赋予了特殊意义,庆丰包子成为了现下最火爆的就餐首选,21元一位的套餐成为其标配。
火爆之后,庆丰包子铺就从各种渠道接到了不少加盟的咨询和申请,根据庆丰包子铺官方网站提供的加盟要求,在与加盟者签订特许经营合同时,需要加盟者交纳32万元,其中包括一次性加盟费10万元,保证金16万元,首年权益金6万元,另外,以后每年交费6万元。
加盟门槛确实不低,但却阻挡不了投资者的热情,据媒体报道,从日上午9点开始,北京老字号庆丰包子铺的加盟电话一直处于忙碌状态。
马海祥博客点评:
这其实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一个案例,在包子铺火起来之后,庆丰包子铺已经变成了一个&景点&,庆丰也抓住了这个时机为自己做了加盟的宣传,庆丰包子铺也为加盟者算了一笔账,以一个使用面积为220平方米的店铺为例,装修费用大概需要20万元,设备、设施及餐具需要约15万元,不计房租,前期投入(店铺正常运营)大概约70万元到80万元,加盟商还是需要看到光环之下的真正商机所在。
9、褚橙,本来生活网
从2012年开始,生鲜电商逐渐成为电商领域的新热点,去年策划&褚橙进京&的生鲜电商本来生活网今年仍然在进行它的褚橙&爆款&营销。
本来生活的褚橙营销走了幽默营销路线,在预售期内,本来生活网站上就推出一系列青春版个性化包装,那些上印&母后,记得一颗给阿玛&、&虽然你很努力,但你的成功,主要靠天赋&、&谢谢你,让我站着把钱挣了&、&我很好,你也保重&等幽默温馨话语的包装箱,推出没多久就在本来生活网上显示&售罄&,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本来生活网这一系列个性化包装,除了非常吸引眼球,也让人为&中国营销界玩得起幽默&感到欣慰,毕竟,在这个人艰不拆的社会里,能让中国人会心一笑的幽默还是太少了。
当然,光靠营销手段打响品牌并不是本来生活网大肆追崇的重点,本来生活始终坚信优质的食材是会说话的,严格把控各个环节保证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以食品本身的价值和媒介作用,足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马海祥博客点评:
从电商的品牌营销的角度,本来生活是选择了一个有爆点的产品,也就是电商比较常说的&爆款&产品,通过一个爆款产品的炒作同时提升电商平台的影响力,一个品牌在不是大众皆知或者品牌基础还比较薄弱的背景下,要在互联网上建立品牌知名度,必须要有一个爆款产品来作为主打,并利用爆款产品和品牌的捆绑营销来达成实效目标。
10、积分享兑星巴克咖啡
不知是出于什么误会,在不少消费者眼中,星巴克成了咖啡中的&高富帅&,甚至在央视记者眼里,星巴克的&暴利&比房地产的&暴利&还要值得被批判。
在国庆期间成功地策划了爱国选题后,央视痛批星巴克似乎是将爱国情怀落实为行为的一个典型案例,报道以北京星巴克为例:咖啡豆1.6元+牛奶2元+一次性用品1元=4.6元,每杯354毫升的星巴克拿铁物料成本不足5元,国内售价27元。
相比之下,同样的一杯咖啡,伦敦售价是24.25元、芝加哥售价是19.98元、孟买的售价则只有14.6元。
尽管时不时被抛到风头浪尖,但星巴克始终都以一种安静不失淡定的姿态出现在公众的视线,在这种淡定姿态的背后,有着与各大&土豪&的稳固合作,中信的9分享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9个积分就能免费喝一杯星巴克,这无疑让星巴克面对&暴利&的指控底气十足。
马海祥博客点评:
这个案例在线上并不算出名,但其线下参与人数已高达数百万人次,累计兑换权益超过三百万个,从2012年起中信就开始累积客户,在与高端商户合作方面不断发力,稳住老客户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新客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让合作双方都沉淀了活动品牌,让星巴克在风头浪尖也能以一个优雅的姿态出现。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想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摘自于/yxal/961.html,注明出处;否则,禁止转载;谢谢配合!
您可能还会对以下这些文章感兴趣!
运营模式需要考虑盈利模式,但不只是盈利模式。从模式上来看,运营模式又可扩展为:资源型运营模式、服务型……
百度在2月1日发布了「2013年中国网站发展趋势报告」,报告称去年网站增长数量较大,但优质站点仅占1/4,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360大战百度也逐渐的平息下来了,也使我们这些小站长的心也能暂时……
我们在搜索引擎上找东西是输入一个关键词然后搜索引擎就会针对这……
站群在灰色产品和行业内做的比较多,因为这方面的产品和服务都是……
Enlister是中国最大的中文问答网站百度知道的问题推荐系统名字。……
Google搜索引擎是由LARRY PAGE和SERGEY BRIN两位斯坦福大学的博……
信息收集模块包括“蜘蛛控制”和“网络蜘蛛”两部分,“蜘蛛”这……
由于此次整理的SEO作弊方法大全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全面,导致……
本月热点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市场营销思维导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