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教案与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是不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干预和指导,这是社会主义应具有特殊性吗?

当前位置: >>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5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 变化[考纲要求] (1)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 1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 ?
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原因? ?3?其他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市场相对狭小;分期付款 ? 过度膨胀,银行信贷泛滥;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 ? 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2.标志(导火线):1929 年 10 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1?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 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4.影响??2?对国内局势――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 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 ? ?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思维导图] 世界经济大危机?1?对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 史料一
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 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 55%。农业工人 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 40%。到 1929 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 的 1%的人拥有。 史料二 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据统 计, 年,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 20 亿美元增加到 35 亿美元。 解读 史料反映的是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及银行信贷、分期付款等金融现象存在的现实,为经济良性发展埋下了隐患。 史料三 同 1929 年相比,1932 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 44%。其中美国下 降 55.5%,德国下降 52.2%,法国下降 36.1%,英国下降 32%。美、德、法、英四国共有 29 万家企业破产。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 20 世纪初和 19 世纪末的水平。 解读 史料表明了经济危机波及到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波及范围广;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大,危害深。 史论 1 胡佛经济政策的特点 胡佛的经济政策始终带有“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特点。他否认危机的严重性, 确信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把自由竞争、自由调节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并未摆脱“自由放 任”的旧模式。 史论 2 各国应对危机的对策 (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1. (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Ⅰ)有些学者认为, 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 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答案 D 解析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辅助富人和大公司摆脱经济危机,故选 D 项。罗斯福新 政则侧重救济穷人,前者的干预是有限的,后者的干预面较广,故 A、B、C 三项属于罗斯福 新政的内容。 2.(2013? 海南高考)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 340 亿美元增加到 1929 年的 830 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 )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答案 A 解析 “1929 年”是关键信息,正是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时代,B、D 两项与国民收入大增 的材料信息无必然联系,美国成为第一工业强国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20 世纪初已实 现,只有 A 项内容与经济危机联系密切,故选 A。 3.(2013? 天津高考)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 1933 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答案 A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解析 由题干可知,美国汽车产量在
年间发生巨大变化,该时期正好是美国 经济大危机时期,人们生活贫困,购买力下降。 4.“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 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 1920 年到 1929 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 2%,而其生产率却猛 增了 55%。”这表明造成 1929 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美国经济危机的理解。从材料看,当时美国的生产猛增,而工人的工资却增加很少,故选 C。 5.2013 年以来中欧贸易战不断升级,涉及光伏产品、葡萄酒、不锈钢等多领域,影响到 双方几十万人就业,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反对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呼吁双方应以史为 鉴。下列最能集中反映贸易保护主义危害的是( )A.20 世纪 30 年代各国推行的贸易壁垒 B.罗斯福新政期间担保银行信用 C.“滞胀”时期美国政府紧缩财政政策 D.克林顿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 答案 A解析 贸易保护主义反应的是国与国之间贸易状况的政策,备选项中 B、C、D 三项均为 国内经济发展调控为主的政策,故选 A。考点 2 罗斯福新政?1?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 ? ? 了美国的经济。 1.背景?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 ??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 ? 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恢复工农业生产:颁布《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 ??2?复兴法》,促进农业复苏和工业复兴。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 2.主要内容? 缓解失业压力。 ??4?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 ? 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险法》,有助于社 ? ? 会稳定。3.特点: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1?整顿银行业:颁布《紧急银行法》,恢复金融秩序,? ??2?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维护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 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 4.影响? ?3?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如政 ? 府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创新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 ? ? 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思维发散 多种史观解读罗斯福新政 史观 现代化史观 结论 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 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 缓和了经济 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通过加强救济工作、 强化社会保障、 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 社会史观 有效地处理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缓解了社会 紧张局势 生态史观 减少农业耕种面积、 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 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标志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 迎 来了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同时罗 全球史观 斯福新政、 苏俄新经济政策、 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 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 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 济的手段?1?渡过危机: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 史料一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 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 的除外)。――傅任敢译《全国工业复兴法(节录)》 解读 《全国工业复兴法》体现了“公平竞争”。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 生活的工资,是对大萧条时美国工业中已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所进行的局部调 整,体现了国家对发展经济、劳资关系方面进行的干预。 史料二 美国工业指数 1929 年为 125,1932 年跌到 58,1935 年上升到 101,1936 年达 121。 史料三 1935 年,罗斯福严厉指责直接救济“伤了国家元气”。他建议:失业者仍由州政府和市县政府负责照顾;联邦政府则可设立一个新机构为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1933 年 4 月,一向热心于造林、水土保持和水力发电的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交综合治理田纳 西河流域的法案,并签署生效。 解读 史料二表明通过新政, 美国基本上已经摆脱了可怕的“大萧条”。 史料三则表明罗斯 福新政中充分发挥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作用。 史论 新政四“新” 新的理论和政策:实践凯恩斯主义; 新的特点: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新的起点: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1.(2013? 北京高考)下图是 1933 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 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 缩写。这项措施旨在( )A.恢复银行信誉 C.加强社会保障 答案 DB.鼓励建立工会 D.调整劳资关系 解析题干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措施的目的。由题干里面的“蓝鹰”标志,可知它涉及到新政里面的工业措施。再结合漫画里面的“雇工”和“雇主”,可知答案为 D 项。 2.(2012? 广东高考)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主要解决经济发展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问题,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改善工人待遇。A 项正确,B 项错误。新政令银行暂时休业 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排除 C 项。新政期间,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 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排除 D 项。 3. 2014 年 1 月腾讯网有一篇文章以“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为题叙述了美国历史上的制 度创新。在人类政治文明的长河中,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处首推( A.建立统一的联邦体制 B.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实行“以工代赈”的福利制度 答案 C 解析 备选项中只有 C、D 两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创新内容,但“以工代赈”从内涵上属于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 C。 4.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解了社会危机。但是,有一项措施却导致世 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一度加深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这项措施是 ( ) A.恢复银行信用 C.限制价格水平 答案 B 解析 美国为了恢复银行信用,摆脱经济危机,逐渐放弃金本位制,造成美元贬值,以 B.实行美元贬值 D.推行福利制度 )保护本国的金融和对外贸易,加剧了世界经济危机和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故 B 项符合题意。 A 项是采取金融措施的目的,C 项不符合史实,D 项与之无关。 5.(2013? 江苏高考,节选)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 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 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 线图,列举 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答案 事件: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 (1)根据时间“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中期”及曲线图,再现所学知识,可得出影响失业率变化的事件。如何快速找到“题眼” 所谓“题眼”就是题干和备选项中所包含的那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信息”, 找到了“题眼”也就意味着拿到了解题的钥匙。要想快速找到“题眼”,准确把握答 题方向,可通过转换法进行,即将题干化繁为简,将设问化难为易,剔除无效信息、 干扰信息,保留有效信息,使材料变短变易,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另外,抓住材 料的关键词句,结合所学知识对关键词句进行整理和分析,也可找到“题眼”。如 例 1 中“NRA”、“雇工”和“雇主”等关键词即是找到“题眼”的突破口。1.罗斯福新政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错误。罗斯福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即 “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正确。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 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3.罗斯福新政与法西斯专政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 正确。法西斯专政与罗斯福新政都是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危机,维护本国垄 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二者的区别在于其摆脱危机的方式和给本国及世界带来的影响不同。 4.罗斯福新政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正确。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能从 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它只是缓解了经济危机,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1.胡佛政府经济政策的主要理念: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没有政策就是好政 策,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干预的市场来决定,政府应扮演经济的“守夜人”。 2.罗斯福新政所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是: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3.罗斯福虽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 局部利益,但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财产。 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一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二是其措施基本上以立法形式出现。 5.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使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 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训练 26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 1.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 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 专号, 征文中(26 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 绝大多数人主张走 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答案 C 解析 关键信息:1933 年,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A )项须用阶级分析法,不符合题意;B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 项“广为接受”说法也不符合史实。 C 项正确,符合时代背景题干要求。 2.从 1867 至 1947 年中国近代入超总值约为 71 亿海关两, 年共入超 32 亿海 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的 45%,数额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造成
年中国入超严 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长期战争的影响 B.国共对峙的影响 ) C.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D.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的理解。 材料的时间是 20 世纪中期,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中国商品的出口受到影响。 3.1932 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罗斯福赢得了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工人和黑 人等选民的广泛支持。罗斯福执政后,哪些政策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的利益( ①建立福利制度 ②调整农业 ③复兴工业 ④以工代赈 A.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罗斯福新政建立福利制度符合广大选民的利益;调整农业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 复兴工业有利于保障城市工人的利益;以工代赈体现广大选民利益。故选 D。 4. 《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 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 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减耕减产和调整农产品结构 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危机时期农业方面的状况,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应该选罗斯福 )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在农业方面的措施,A 项符合。B、C 两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方面,D 项属于罗斯福新 政在工业方面的措施。 5.1825 年英国发生了世界首次经济危机;1857 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929 年~1933 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 B.“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答案 D 解析 1929 年~1933 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与各国的经济联 系日益密切,日益形成一个整体有关。所以 D 项正确。 6.有学者说美国的财政中心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后来,世界金融中心也从伦敦转移 到了纽约。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 A.1929 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B.1929 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罗福斯新政的实施?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答案 C 解析 注意理解“转移”的含义。1929 年经济危机对整个美国经济带来严重打击,并不是财政中心转移的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传统以英镑为中心的 国际货币体系被美元取代。关贸总协定的签订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自由贸易体系,与世界金融 中心的变化没有必然关系。 7.伯顿? 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 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政府财政赤字加剧 B.金融市场被扰乱 C.失业人口增多 D.民主制度遭破坏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罗斯福新政采取扩大政府财政支出的措施,稳定了金融市场,增加了就 )业机会,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但是其扩大政府开支的做法被后来的各任美国政府效仿, 导致政府财政赤字加剧。 8.1932 年,(美国)一蒲式耳(约合 36 升)小麦的售价不到 25 美分,糖每磅只值 3 美分, 猪、牛肉每磅 2.5 美分。为此,罗斯福政府( A.成立工业复兴署,以减少盲目生产 B.出资收购农产品,将其分配给失业者 C.鼓励农产品出口,以增加农场主的收益 D.补贴减耕的农民,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可看出 1932 年美国农产品价格很低。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实行补贴 减耕的措施,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A 项是工业复兴的措施,B、C 两项都不是罗斯福新政的 内容。 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 9.在
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 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各国提高关税是保护本国利益,但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必然引起反对,直接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也无益于缓解经济危机。 10.胡佛总结了他应对大萧条的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关税,这保护了农业并抑制了萧 条??农业信贷银行向农民提供贷款??劝说雇主保持工资率??”依据材料可知,胡佛应 对经济危机所采取措施的特点是( A.自由放任 C.调整劳资关系 答案 D 解析 本题要打破思维定式,不能总认为胡佛的措施就只有“自由放任”;实际上胡佛 ) B.仅仅保护农业 D.国家局部干预经济也采取了一些“国家干预”的措施,只不过这种干预是被迫的、局部的,没有从总体上改变 他“自由放任”的总经济思想;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就是他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11.1935 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 ,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 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 ,规定对盈利超过 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 5 万美 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①注重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②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 )③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 ④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A.①③ 答案 B 解析 题干明确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解。 ①项是工业复兴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的内容;③应该是“以工代赈”的目的。所以排除含有①或③的选项。 12.美国记者约翰逊这样评价罗斯福:“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 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 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对罗斯福新政表述错误的是( 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 B.使美国率先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本质变化 D.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案 C 解析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政府有史以来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第一次大规模干预,改变了“自 )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 整,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C 项说法错误。排除 A、B、D,故 C 项符合题意。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而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作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 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富兰克林? 罗斯福 材料二 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富兰克林? 罗斯福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 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992 年邓 小平在深圳的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 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两国改革背景的相似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罗斯福和邓小平是如何领导本国人民“闯”出新 的发展道路的。 答案 (1)推行“新政”;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2)均面临发展困境。 (3)罗斯福实行新政;整顿银行、复兴工农业、推行福利政策、兴建公共工程等。邓小平 领导中国人民大胆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并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在城 市积极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道路,推动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建立经济特区,以吸引外国的资 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 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 1933 年罗斯福上 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 、 《全国工业复兴法》 、 《联邦紧急救济法》等 700 多个法 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 350 亿 美元,……使经济在 1933 年夏和 1934 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 年和 1937 年出现明显的复 兴迹象,1939 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据人民版《历史? 必修二》整理 材料二 在斯大林经济体制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巨大成就。1940 年工业总产值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后来,该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虽历经几次改革,都没有实质性 的变化。到 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经济陷入困境,出现了危机。 材料三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 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坦率的讲,我们过 去搞社会主义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 问题。 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 《邓 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最主要特点,并说明其运用手段主要有哪几种? (2) 从经济运行体制的角度来看,材料三中“新经济政策”与材料二中“斯大林经济体 制”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突破旧的经济体制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哪些成功的探 索实践。 (4)上述材料可为我们进行经济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答案 (1)政府干预经济;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2)新经济政策是政府控制经济与市场、货币关系相结合;斯大林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 单一计划经济(或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3)1978 年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0 年代,在城市推行国有企业改革(或 国有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90 年代确定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目标。 (4)计划与市场不是区别不同社会性质本质的依据;调整经济体制要从具体国情出发;经 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整经济体制要勇于创新。(答出两点即可)考点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国家 垄断 资本 主义? 深入到各主要经济部门。 ? ①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 ? ? 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表现?②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 水平。 ? ?③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 ? ? ? 政策。 ?实质: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 ①美国快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 ? 济的转变。 ?影响? ②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经济进入高 ? ? ? ? ? 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背景:二战期间,联邦政府的调节和管理职能 在位总统 杜鲁门、艾森 豪威尔、肯尼 迪、约翰逊 尼克松、福特、 卡特 里根 凯恩斯主义 陷入“滞胀”困境 经济回升并增长,但赤字严 重 凯恩斯主义 经济高度繁荣 经济理论 历史影响2.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 历史阶段 20 世纪五 六十年代 20 世纪 70 年代 20 世纪 80 年代 20 世纪 90 年代 克林顿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经济再度繁荣供给学派、货币学派 ? ??2?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 ??3?概念提出 含义:它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 ? 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 ? 经济增长模式。 3.美国的“新经济”??4?特征:经济增长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 和失业率,基本上实现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 就业。 ??5?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实 ? 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6?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经济发 ? ? 展的周期性仍然存在。 ? ? ? 4.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2?货币主义?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推 ??3?出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自由主义?20世纪90年代?:向“多市场、 ? ? 少政府”转变。 ? 福利国家。 ?特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 ? 企业共存。 ①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 ? ? ? 5.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措施?②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全面指导和 ? ? 调整社会经济。 ? ①法国的政府干预模式使经济保持了 ? ? ? 快速发展。 结果? ?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法国开始 ? ? 了私有化浪潮。发展方针: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 ?1?凯恩斯主 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 ? 义特征?二 ? ?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战后? ? ?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1?背景:二战后,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极大地 ? 建立“社会市场经济”。 ? ?①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特征? ?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 ? 的基本生活。 ? ? 6.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①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 ②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内容? ?③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 ? ? ? 公平。 ?结果: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 ? 欧经济的“火车头”。 ?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确立起 ? 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 ? 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 7.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 策权。 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 ?①1987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结果? ?②20世纪90年代出现“泡沫经济”, ? ? ? 但经济强国的地位没有动摇。背景:二战后初期,实行“统制经济体制”。 [思维导图] 资本主义发展四大新变化建立:1949年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史料(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 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 1970 年到 80 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 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解读史料表明英国、瑞典、德国、美国等均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在缓和贫富差距的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贫困人群的扩大,引发了社会不满。 史论 1 图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史论 2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五种主要经济思想和模式 (1)重商主义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思想,核心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 金银。 (2)自由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核心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3)凯恩斯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核心是政府从信贷、投资、生 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4)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政策:主要实行货币主义和供给主义,国家减小了对经济的 干预力度。 (5)20 世纪 90 年代的经济政策:美国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既不完全自由 放任,也不过度干预经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1.(2013? 大纲全国卷)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末, 面对“经济滞胀”局面, 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 其做法是( ) B.扩大政府开支 D.增加政府税收A.增加货币发行量 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答案 C解析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A、B、D 三项都 能体现这一思想。而 20 世纪 70 年代英国采取的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即减少政府 的干预,C 项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符合题意。 2. (2013? 安徽高考)下图是
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对图中②时段解 读正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答案 A 解析 “新经济”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排除 B 项;美国经济的“黄金时期”一般指
年,排除 C 项;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美国政府的对策是减 少政府的干预,故 A 项正确,D 项错误。 3.(2012? 浙江高考)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 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里根政府执政时期是 20 世纪 80 年代,当时在反思 20 世纪 70 年代 初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以致“滞胀”现象的基础上以供应学派为依据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 预。但即使是减税减支也无法实现零通胀,C 项错误。 4.下图为某校博雅大课堂讲座的海报。下列各项内容与座谈主题不相符的是( 海报 主讲人:魏欣老师 主题: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 地点:多媒体报告厅 时间:2014 年 1 月 12 日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C.美国“知识经济”形成 答案 D 解析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兴起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二战后被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理 B.法国“福利国家”出现 D.德国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兴起 ) )论取代,故 D 项错误。 5.2013 年五? 一,欧洲爆发遍及各国的工人大游行,要求政府创造就业机会,至 2013 年 8 月,美国仍有 1 170 万人失业。扩大与保障就业历来是西方政府施政的焦点之一。下列与此 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凯恩斯将保障就业做为政府干预经济的重点方向 B.罗斯福推行“以工代赈”做为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 C.克林顿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使失业率大大降低 D.二战后西方通过建立“福利国家”的举措有效解决了失业问题 答案 D 解析 福利制度是西方国家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缓和社会矛盾的重大举措,并不能保障社会就业问题,故选 D。1.20 世纪 70 年代后,面对“滞胀”局面,西方国家纷纷放弃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错误。20 世纪 70 年代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干预经 济程度上的变化,并不等于国家放弃干预经济政策。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是为了激发劳动者的 积极性。 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制度,其目的在于缓和 社会矛盾,刺激国内消费,但是,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的资本主义。 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 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强。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19 世纪 末产生,经罗斯福新政,凯恩斯倡导,到二战后有了进一步发展。 2.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 调节,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二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着福利国家的思想。福利国家的动机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 又出于对社会矛盾加深的恐惧。 训练 27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 1.美国经济学家保罗? 克鲁格曼在《兜售繁荣》一书中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 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在不到 30 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 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这里推动“魔力经 济”出现的最主要因素应是( A.自由放任 C.科技进步 答案 B 解析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策,使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 B.国家干预 D.知识经济但是到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发展放缓,故选 B。A 项出现在 20 世纪二三 十年代;C 项出现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D 项出现在九十年代。 2.二战以来,为克服贫困,反对社会排斥,促进社会整合,构建稳定、安全而公正的社 会,西方国家致力于( A.区域经济集团化 B.联合国作用的发挥 C.经济全球化 D.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改善了人们生活水平,缓 )和了劳资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 3.二战后,英国发展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发展计划指导型经济、联邦德国发展社会市场 经济、日本发展政府主导型经济。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虽然不同,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很多共 同点,主要包括( ) ②各国政府都对本国经济进行干预 ③都大力推行①都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性质 国有化 ④都大力提高社会福利 A.①② 答案 A 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英国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并且削减社会福利以减少财政赤 字,但是,在二战后上述各国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干预,各国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都 没有发生变化。 4.某班学生在探究学习“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这一问题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说法 不正确的是( )A.罗斯福新政把救济、保险、就业较好地结合 B.战后西方国家建立“福利国家”制度主要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 C.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导致国民资产大量转移 D.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有利于社会和谐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的理解能力。据所学史实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福利制度是对下层民众,并非是对大资产阶级,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并不会 导致 C 项的结果。故选 C。 5.美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体现了下列哪一经济学思想(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式就是自由放任”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是最可怕的事” 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的方法,就是把投资这种事情由社会来总揽” D.“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让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所采取的经济政 策是凯恩斯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C 项体现国家对经济干预,反映的是凯恩斯主义。 6.在英国,福利项目之多、政府向国民提供的津贴和补贴名目之繁杂,为其他许多资本 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二战后,英国大力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A.强化了自由放任主义 C.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 答案 B 解析 二战后西方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其中突出特征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社会福 ) )B.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淡化了资本主义性质利政策的推行是其表现之一,故选 B 项。 7.传统理论认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是截然对 立的。但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来看,资本社会化、国民经济的计划化、社会福利制度的推 行等,都充分证明了( )A.资本主义的本质发生了改变 B.资本主义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C.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化 D.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全面化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反映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二者相互借鉴和学习,在当今共同发展的观点,因此应选 B 项,其余选项不符合题干意思。 8.里根在 1981 年就任美国总统时发表演讲:“我们目前的困难,与政府机构因为不必 要的过度膨胀而干预、侵扰我们的生活同步增加,让我们以掌握的一切创造力来开创一个国 家复兴的时代吧。”里根为此采取的对策是( A.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增加福利开支以提高人民购买力 C.大力倡导凯恩斯主义 D.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抓住材料信息“1981 年”“不必要的过 度膨胀而干预”。20 世纪 70 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 膨胀并存的困境。面对严重的“滞胀”问题,凯恩斯主义失灵。里根上台后,用大规模削减政府 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这一对策 终于见效。答案为 A。 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 9.20 世纪 20 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30 年代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90 年代 邓小平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述政策的共同之处是( A.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B.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对外开放国内市场 D.实事求是地制定经济政策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生产 ) )资料所有制上来看,新经济政策与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属于公有制,而罗斯 福新政是私有制经济,A 项排除。题干三者的共同之处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B 项排除;罗斯 福新政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 项排除;题干三者都立足各自国情,都体现了实事求是, D 项正确。 10.1981 年,美国总统里根发表就职演说:“我要削减政府的规模和影响,承认联邦政 府的权利与各州和人民所拥有的权利之间是有区别的。我们都必须牢记,是各州组成了联邦 政府,而绝非是联邦政府创造了各州??今后,我将建议撤除经济发展和降低生产力的路 障。”这一被称之为“里根经济学”的改革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A.淡化意识形态分歧 B.削弱联邦政府的过度干预 C.加强联邦政府的全面干预 ) D.鼓吹地方实行自治 答案 B 解析 20 世纪 70 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 存的困境。里根上台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 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这一对策终于见效,到 1982 年 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了缓解。 11.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加斯? 塞隆纳说,“公司??不再被一群易于识别的人拥有, 而是被数量庞大,可能是数以百万的人拥有,每个人只持有很少的股份,因此对公众公司或 者这种体制而言,面临的挑战是,谁来约束公司的老板。”加斯? 塞隆纳所评论的是( A.工业革命时代小企业规模扩大 B.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C.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体制调整 D.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人民资本主义的理解能力。企业经营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故选 C。 12.据美国 2012 年 3 月公布的数据,在 2011 年美国政府财政开支的 68 360 亿美元中, 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及教育开支占 58.9%。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再分配社会收入,缓和了社会矛盾 B.社会保障制度较完善健全 C.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体现 D.是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的应用 答案 D 解析 计划经济运行模式一般指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 )国家干预经济是在保留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前提下的行为,故选 D。 13.2013 年以来,欧美国家不断暴发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抗议国家削减财政、减少福利开 支,另一方面各国又面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的难题,这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反思。 阅读材料: 问题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 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 ,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 50 亿美 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 年又 颁布《社会保障法》 ,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 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 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 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问题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 “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 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 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 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 30%以上,德国甚至达 到 71.49%。2010 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 41.6%。截至今年 2 月份,希腊的 债务高达 2 940 亿欧元,人均负债 2.67 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 世纪 70 年代起, 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 “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 需要打破。” (1)依据问题一归纳当时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 时代意义。(4 分) (2)根据问题二反映的问题,结合 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 必要性。(6 分) (3)依据对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4 分) 答案 (1)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关注弱势群体;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等。(任答 3 点即可) 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 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20 世纪 70 年代, 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需要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以走出困境; 福利制度本身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也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 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 (3)民众和政治团体必须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与经济发 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任答 2 点即可) 解析 第(1)问,阅读材料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中政府通过立法的方式,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保障。在当时采取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消费能力,缓解经 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3 年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时代” 结束,发达国家出现“滞胀”现象,被迫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阅读材料可知,西方发达国家 的福利制度降低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有必要进行改革。第(3)问, 材料表明,福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民众和政府都应从长计议,依据本国实际厉行改革,减 轻政府经济负担。 14.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 “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 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 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 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 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答案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实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 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1992 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或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斯福新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