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解,商價,是啥意思?

是什么,只包括个人支付费用的计价方式是啥_商业百科 -【解说百科问答网】
是什么,只包括个人支付费用的计价方式是啥
解说百科问答网 &&&来源:用户发布&&&发布时间:&&&浏览次数:31
是什么,只包括个人支付费用的计价方式是啥,非常感谢。
【探讨交流】
网络广告计费方式有哪些?
一、按展示计费cpm广告(cost per mille/cost per thousand impressions):每千次印象费用。广告条每显示1000次(印象)的费用。cpm是最常用的网络广告定价模式之一。cptm广告 (cost per targeted thousand impressions) :经过定位的用户的千
商业百科相关
更多相关内容
本站内容由用户发布,本站无法保证其部分内容的真实性,请用户一定仔细判断!
[] &&[联系QQ:] &
津ICP备号&¥20.6元(亚马逊价)更新于542天前
一切皆有价
¥27.3元(BooksChina价)更新于16天前
一切皆有价
¥28.1元(文轩网价)更新于868天前
一切皆有价
¥29.0元(99书城价)更新于622天前
一切皆有价
暂无¥29.4元(北发价)更新于16天前
一切皆有价
¥30.2元(博库价)更新于103天前
一切皆有价(继畅销书《怪诞行为学》之后,一本观点更具颠覆性、争议性和畅销性的通俗经济学读物!为你逐一解读商品、生命、幸福
暂无¥31.5元(当当价)更新于16天前
一切皆有价(继畅销书《怪诞行为学》之后,一本观点更具颠覆性、争议性和畅销性的通俗经济学读物!为你逐一解读商品、生命、幸福
¥31.5元(蔚蓝1星会员价)更新于1天前
一切皆有价
¥32.3元(京东价)更新于24天前
一切皆有价
¥33.2元(99书城价)更新于1276天前
一切皆有价
¥33.4元(甲虎价)更新于579天前
一切皆有价
¥35.7元(互动价)更新于1013天前
一切皆有价
¥42.0元(蔚蓝1星会员价)更新于16天前
&&&&梁小民、赵晓、王福重、董志勇、张小平、水皮、苏小和、杨晨等国内著名经济学者、评论员联袂推荐;快书包网上书店徐智明、《蚁族》作者廉思等各行业精英、言论先锋人物精彩点评;《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哈佛商业评论》、《读者文摘》、美联社、彭博新闻等世界权威媒体纷纷报道、推荐阅读
&&&&《一切皆有价》编辑推荐:继畅销书《怪诞行为学》之后,一本观点更具颠覆性、争议性和畅销性的通俗经济学读物!为你逐一解读商品、生命、幸福、工作、女性、未来、信仰、免费与文化的价格,即将掀起新一轮“悦读”经济学狂潮!梁小民、赵晓、王福重、董志勇、张小平、水皮、苏小和、杨晨等国内著名经济学者、评论员联袂推荐;快书包网上书店徐智明、《蚁族》作者廉思等各行业精英、言论先锋人物精彩点评;《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哈佛商业评论》、《读者文摘》、美联社、彭博新闻等世界权威媒体纷纷报道、推荐阅读!
&&&&《一切皆有价》编辑推荐:继畅销书《怪诞行为学》之后,一本观点更具颠覆性、争议性和畅销性的通俗经济学读物!为你逐一解读商品、生命、幸福、工作、女性、未来、信仰、免费与文化的价格,即将掀起新一轮“悦读”经济学狂潮!梁小民、赵晓、王福重、董志勇、张小平、水皮、苏小和、杨晨等国内著名经济学者、评论员联袂推荐;快书包网上书店徐智明、《蚁族》作者廉思等各行业精英、言论先锋人物精彩点评;《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哈佛商业评论》、《读者文摘》、美联社、彭博新闻等世界权威媒体纷纷报道、推荐阅读!
推荐序& 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推荐序& 选择的代价&引& 言& 价格无处不在第一章& 商品的价格:竞拍中,谁是愿意出高价的傻瓜?&&& 奢侈品的价格魔力&&& 价格是人类偏好的反映&&& 定价的艺术&&& 商家的价格障眼法&&& 价格歧视与差别定价&&& 谁说人是理性的?第二章& 生命的价格:同是受害者,死亡赔偿金为何因人而异?&&& 争议不断的死亡赔偿金&&& 给公民的生命安全定价&&& 给自己的生命定价&&& 如何量化每个人的生命价值&&& 为健康所付出的代价第三章& 幸福的价格:关于工作与生活,你感觉幸福吗?&&&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幸福指数&&& 如何才能得到幸福?&&& 幸福就是水泥地面&&& 适应性:善变的幸福感&&& 幸福感来自金钱与休闲时间的权衡&&& 美国人与法国人,谁更幸福?第四章& 女性的价格:从婚姻到工作,女性是否握有谈判的筹码?&&& 一夫多妻制Vs.一夫一妻制&&& 女性劳动价值的U形变化曲线&&& 婚姻交易关系的质变&&& 两难的选择:工作还是生育?&&& 嫁妆:沉重的负担&&& 性别比例说明了什么?第五章& 工作的价格:为什么我们都对高薪职业趋之若鹜?&&& 薪水多少才算公平?&&& 超级明星的天价薪酬&&& 农民和金融家&&& 好景不在的中产阶级&&& 银行家的金钱乐园第六章& 免费的价格:赠品面前,你能控制住冲动购物的欲望吗?&&& 免费的诱惑很难抗拒&&& 网络改变世界&&& 用知识产权赚钱&&& 当畅销书遭遇盗版&&& 偷窃运动鞋反而会提高鞋的销量?&&& 世界上没有真正免费的信息第七章& 文化的价格: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我们为什么仍需要公正的文化?&&& 竞选的价格&&& 文化是社会群体共同的行为准则&&& 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权衡&&& “付小费”的社会价值观&&& 文化偏好与厌恶感&&& 达尔文的价格进化体系第八章& 信仰的价格:在帕斯卡赌局中,你会把赌注压在哪一边?&&& 信仰的成本收益分析&&& 为信仰所付出的代价&&& 宗教的现实困境&&& 明码标价的信仰&&& 进化论与上帝创世说&&& 上帝会复兴吗?第九章& 未来的价格:为避免毁灭性的灾难,我们应该付出多大的经济代价?&&& 温室效应代价几何?&&& 关于环保的道德困惑&&& 未来的贴现率&&& 两难的抉择&&& 靠捷径救世,可行吗?第十章& 价格的失灵:为什么我们一再跳进投机性泡沫的陷阱?&&& 房地产价格与金融危机&&& 投机性泡沫&&& 我们应该让泡沫破裂吗?&&& 扭曲的价格&&& 全新的经济规则&&& 致 谢
&&&&本书的写作基于一个颠覆性的观点:我们所有的选择性行为,无论是婚姻、开车、买书,还是喝咖啡、投资、上网下载音乐,都是权衡利弊和付出代价的过程,即世间一切事物皆有价格。不同的是,有的明码标价,有的暗藏其中,或可以用货币计算,或需要用时间衡量。&&&&&&& 但是价格如何确定,如何被接受,如何变化,往往是人们最难充分理解的问题。我们经常忽略价格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当价格把我们带入歧途的时候,它的力量就显而易见了,比如席卷全球的2008年金融危机。&&&&&&& 作者在书中生动地讲述了许多价格背后的故事,带领我们进行全球经济猎奇,揭秘我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与价格之间匪夷所思的联系,对于世界如何围绕价格运转做出了令人信服的阐释。&&&&&&& 老年人与年轻人的生命价值相比,孰高孰低?为什么有些国家丈夫要付钱给妻子,而有些国家则相反?面对免费的赠品,为什么人们更容易冲动购物?拍卖会上,谁更可能成为愿意出高价的傻瓜?如何衡量你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给你带来的幸福感?书中作者将一一为你解读商品的价格、生命的价格、幸福的价格、女性的价格、工作的价格、免费的价格、文化的价格、信仰的价格和未来的价格。
世界上有些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相当复杂的。在经济学中,价格就是这样的问题。我们常说,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大师的水平。其实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同样是大师水平。本书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好榜样。――梁小民& 著名经济学家生命中许多珍贵的东西因为价值太高,我们愿不惜代价去获取,并且我们不屑用价格去交易,以致我们羞于谈论它们的价格。但事实却是,一切都有价。原因很简单,一切皆有成本,不仅是会计学上实际发生的成本,更是经济学上所讲的机会成本。有成本必有价格,哪怕是影子价格。――赵晓&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人类近几百年的正反经验和教训昭示着,没有比价格机制和市场经济更好的配置资源的方式了。而且,弗里德曼等一代代经济学大师,在理论上也证明和竭力维护了这一点。本书是这种理论证明的最新成果。――王福重& 著名经济学家我们可以认为生活中的所有事物背后都存在价格,但并非所有的价格都可以根据传统的供求分析得出。本书的每一章节都是一个精彩的话题,爱德华多通过他常年丰富的见闻,通过大量有趣的故事、生动的数据,为生活中那些复杂的、抽象的事物的“定价”开辟了不少非常新奇的思路。&――董志勇&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价格永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以粮价、油价、房价、消费者物价指数等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价格,因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变得备受关注。本书中,作者对价格进行了更广泛、更多元的论述,为我们展示了隐性和显性的价格、绝对和相对的价格、真实和扭曲的价格。作者的观点“一切都有价格”,引发了我们对价格话题的全新思考。――水皮& 著名经济评论员&&“一切都有价”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有价格的东西,最根本的特性在于它是可以流通和置换的,但爱情可以吗?生命可以吗?信仰可以吗?本书对我们最大的帮助,其实是提供了一个独特、新颖的视角:从经济的角度看待一些事物、情感和思维。我们每个生命个体都可以组建自己的价格体系和自由市场,然后你可以据此估算:那种未来,能让我收获多少利益;这份信仰,能让我付出多少代价……你和无形的世界因此有了博奕的可能。――著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书作者& 张小平
在一个充满了风险的时代,波特的著作为人们作出明智的决策提供了善意的建议。――《纽约时报》书评版波特以轻松生动的语言,从人性的视角揭秘价格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本书并不仅仅停留于谈论一般商品的价格,而是将价格这个话题延伸至更宽更深的领域――忠诚、免费、幸福、未来、文化,向我们展示了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全新观点。――《商业周刊》波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透视镜,帮助我们看清生活中的各种潜在关系,而这些关系我们经常看不到。――《哈佛商业评论》作者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他能看透价格的一切奥秘。――《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是围绕价格运转的,波特对此提出了充足的证据,他一一评估了令我们大惑不解的物品和人的价值。――《读者文摘》本书简洁,极富可读性,也非常应时应景。波特以全球经济衰退为其中的一个分析案例,指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之所以救市失败,是因为他们假定人是理性的,会不计一切代价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殊不知,这是完全错误的。――美联社一次揭秘日常生活的成本收益比的猎奇之旅。――彭博新闻一本让人茅塞顿开、大呼过瘾的书。――《金融时报》充满思想性,细致入微,非常吸引人。――BookPage网站引导我们走出经济学理论陷阱的书籍。它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皆有价格,还就价格的由来作了清晰的解释。――Blogcritics在线杂志我超级喜欢这本书,为什么?因为它是一本能帮助你看透价格的读物,有趣而且真正可以帮到你。――Chris Brogan博客世界上有些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相当复杂的。在经济学中,价格就是这样的问题。我们常说,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大师的水平。其实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同样是大师水平。本书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好榜样。――梁小民 著名经济学家生命中许多珍贵的东西因为价值太高,我们愿不惜代价去获取,并且我们不屑用价格去交易,以致我们羞于谈论它们的价格。但事实却是,一切都有价。原因很简单,一切皆有成本,不仅是会计学上实际发生的成本,更是经济学上所讲的机会成本。有成本必有价格,哪怕是影子价格。――赵晓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人类近几百年的正反经验和教训昭示着,没有比价格机制和市场经济更好的配置资源的方式了。而且,弗里德曼等一代代经济学大师,在理论上也证明和竭力维护了这一点。本书是这种理论证明的最新成果。――王福重 著名经济学家我们可以认为生活中的所有事物背后都存在价格,但并非所有的价格都可以根据传统的供求分析得出。本书的每一章节都是一个精彩的话题,爱德华多通过他常年丰富的见闻,通过大量有趣的故事、生动的数据,为生活中那些复杂的、抽象的事物的“定价”开辟了不少非常新奇的思路。――董志勇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价格永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以粮价、油价、房价、消费者物价指数等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价格,因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变得备受关注。本书中,作者对价格进行了更广泛、更多元的论述,为我们展示了隐性和显性的价格、绝对和相对的价格、真实和扭曲的价格。作者的观点“一切都有价格”,引发了我们对价格话题的全新思考。――水皮 著名经济评论员“一切都有价”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有价格的东西,最根本的特性在于它是可以流通和置换的,但爱情可以吗?生命可以吗?信仰可以吗?本书对我们最大的帮助,其实是提供了一个独特、新颖的视角:从经济的角度看待一些事物、情感和思维。我们每个生命个体都可以组建自己的价格体系和自由市场,然后你可以据此估算:那种未来,能让我收获多少利益;这份信仰,能让我付出多少代价……你和无形的世界因此有了博奕的可能。――著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书作者 张小平一张报纸1元,便宜吗?一床唐代古琴1亿元,贵吗?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各种由数字组成的价格中。我最怕充满数字的书,但这本书却很有趣。――徐智明 快书包网上书店每个人都应该拿起这本书,读读你自以为熟知却并不真正了解的价格。无论是一杯咖啡、一处居所,还是一场恋爱、一次婚姻,一切皆有价格!――廉思 畅销书《蚁族》作者市场经济中最难办到的就是定价的问题!工资也好,商品也好,服务也好!这本书从历史观、哲学观和人类的心理,而不是简单的经济学,诠释了一个困扰我们多年的难解的谜!――财富管理专家 杨晨波特不仅从如何确定一杯高级咖啡成本的角度讨论价格的作用,还从个人和社会愿意付出多少钱来减少诸如疾病和汽车事故,甚至从婚姻中两性间的交易关系进行探讨。我向那些对决策如何形成――从本质上说是人类全部行为――感兴趣并且想深入探讨这一问题的读者,大力推荐这本书。――加里?贝克尔,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一切事物的价格,我们意识到的或没有意识到的,从一加仑汽油到一只肾脏再到投机性泡沫,都作出了引人入胜的分析。――蒂姆?哈福德,《卧底经济学》作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价格,但价格是多少,如何定价?本书就这个重要问题给出了最生动有趣的答案,而且几乎每一页都可以找到真知灼见。――泰勒?考恩,边际革命博客的合著者本书让我们看清了自己生活的每一天,对此我们以前从未认真思考过。波特揭开了公司利益的价格面纱。人们愿意支付并不意味着价格就是合理的。――西蒙?约翰逊,《13个银行家》作者、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教授本书是一本少见的好书,引导人们从崭新的角度对人类行为进行思考。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有价格,有的明码标出,有的暗藏其中,但是价格如何确定,如何被接受,如何变化,往往是人们最难充分理解的问题。作者把价格在生活各个方面的表现及隐匿于表象之下的逻辑编织在一起,为我们揭示价格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的。书中谈论的有些东西,诸如婚姻、信仰、幸福、未来等,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把它们当做经济问题来认识,但其实,它们一样是有价格的。――艾德里安?扎克海姆,企鹅出版公司总裁兼出版人价格是人类行为“未得到承认的立法者”,波特用这本明智的、充满启蒙性的必读书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点。――汤姆?范德比尔特,《堵车: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作者波特为我们揭开了日常经济生活之谜。这是一本敏锐的、令人称奇的、时髦的书,是无价之宝。――西尔维娅?纳萨尔,《美丽心灵》、《伟大的追求:经济学天才的历史》作者
在一个充满了风险的时代,波特的著作为人们作出明智的决策提供了善意的建议。――《纽约时报》书评版波特以轻松生动的语言,从人性的视角揭秘价格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本书并不仅仅停留于谈论一般商品的价格,而是将价格这个话题延伸至更宽更深的领域――忠诚、免费、幸福、未来、文化,向我们展示了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全新观点。――《商业周刊》波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透视镜,帮助我们看清生活中的各种潜在关系,而这些关系我们经常看不到。――《哈佛商业评论》作者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他能看透价格的一切奥秘。――《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是围绕价格运转的,波特对此提出了充足的证据,他一一评估了令我们大惑不解的物品和人的价值。――《读者文摘》本书简洁,极富可读性,也非常应时应景。波特以全球经济衰退为其中的一个分析案例,指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之所以救市失败,是因为他们假定人是理性的,会不计一切代价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殊不知,这是完全错误的。――美联社一次揭秘日常生活的成本收益比的猎奇之旅。――彭博新闻一本让人茅塞顿开、大呼过瘾的书。――《金融时报》充满思想性,细致入微,非常吸引人。――BookPage网站引导我们走出经济学理论陷阱的书籍。它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皆有价格,还就价格的由来作了清晰的解释。――Blogcritics在线杂志我超级喜欢这本书,为什么?因为它是一本能帮助你看透价格的读物,有趣而且真正可以帮到你。――Chris Brogan博客世界上有些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相当复杂的。在经济学中,价格就是这样的问题。我们常说,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大师的水平。其实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同样是大师水平。本书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好榜样。――梁小民 著名经济学家生命中许多珍贵的东西因为价值太高,我们愿不惜代价去获取,并且我们不屑用价格去交易,以致我们羞于谈论它们的价格。但事实却是,一切都有价。原因很简单,一切皆有成本,不仅是会计学上实际发生的成本,更是经济学上所讲的机会成本。有成本必有价格,哪怕是影子价格。――赵晓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人类近几百年的正反经验和教训昭示着,没有比价格机制和市场经济更好的配置资源的方式了。而且,弗里德曼等一代代经济学大师,在理论上也证明和竭力维护了这一点。本书是这种理论证明的最新成果。――王福重 著名经济学家我们可以认为生活中的所有事物背后都存在价格,但并非所有的价格都可以根据传统的供求分析得出。本书的每一章节都是一个精彩的话题,爱德华多通过他常年丰富的见闻,通过大量有趣的故事、生动的数据,为生活中那些复杂的、抽象的事物的“定价”开辟了不少非常新奇的思路。――董志勇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价格永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以粮价、油价、房价、消费者物价指数等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价格,因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变得备受关注。本书中,作者对价格进行了更广泛、更多元的论述,为我们展示了隐性和显性的价格、绝对和相对的价格、真实和扭曲的价格。作者的观点“一切都有价格”,引发了我们对价格话题的全新思考。――水皮 著名经济评论员“一切都有价”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有价格的东西,最根本的特性在于它是可以流通和置换的,但爱情可以吗?生命可以吗?信仰可以吗?本书对我们最大的帮助,其实是提供了一个独特、新颖的视角:从经济的角度看待一些事物、情感和思维。我们每个生命个体都可以组建自己的价格体系和自由市场,然后你可以据此估算:那种未来,能让我收获多少利益;这份信仰,能让我付出多少代价……你和无形的世界因此有了博奕的可能。――著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书作者 张小平一张报纸1元,便宜吗?一床唐代古琴1亿元,贵吗?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各种由数字组成的价格中。我最怕充满数字的书,但这本书却很有趣。――徐智明 快书包网上书店每个人都应该拿起这本书,读读你自以为熟知却并不真正了解的价格。无论是一杯咖啡、一处居所,还是一场恋爱、一次婚姻,一切皆有价格!――廉思 畅销书《蚁族》作者市场经济中最难办到的就是定价的问题!工资也好,商品也好,服务也好!这本书从历史观、哲学观和人类的心理,而不是简单的经济学,诠释了一个困扰我们多年的难解的谜!――财富管理专家 杨晨波特不仅从如何确定一杯高级咖啡成本的角度讨论价格的作用,还从个人和社会愿意付出多少钱来减少诸如疾病和汽车事故,甚至从婚姻中两性间的交易关系进行探讨。我向那些对决策如何形成――从本质上说是人类全部行为――感兴趣并且想深入探讨这一问题的读者,大力推荐这本书。――加里?贝克尔,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一切事物的价格,我们意识到的或没有意识到的,从一加仑汽油到一只肾脏再到投机性泡沫,都作出了引人入胜的分析。――蒂姆?哈福德,《卧底经济学》作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价格,但价格是多少,如何定价?本书就这个重要问题给出了最生动有趣的答案,而且几乎每一页都可以找到真知灼见。――泰勒?考恩,边际革命博客的合著者本书让我们看清了自己生活的每一天,对此我们以前从未认真思考过。波特揭开了公司利益的价格面纱。人们愿意支付并不意味着价格就是合理的。――西蒙?约翰逊,《13个银行家》作者、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教授本书是一本少见的好书,引导人们从崭新的角度对人类行为进行思考。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有价格,有的明码标出,有的暗藏其中,但是价格如何确定,如何被接受,如何变化,往往是人们最难充分理解的问题。作者把价格在生活各个方面的表现及隐匿于表象之下的逻辑编织在一起,为我们揭示价格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的。书中谈论的有些东西,诸如婚姻、信仰、幸福、未来等,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把它们当做经济问题来认识,但其实,它们一样是有价格的。――艾德里安?扎克海姆,企鹅出版公司总裁兼出版人价格是人类行为“未得到承认的立法者”,波特用这本明智的、充满启蒙性的必读书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点。――汤姆?范德比尔特,《堵车: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作者波特为我们揭开了日常经济生活之谜。这是一本敏锐的、令人称奇的、时髦的书,是无价之宝。――西尔维娅?纳萨尔,《美丽心灵》、《伟大的追求:经济学天才的历史》作者
&&&&1《一切皆有价》相关资料   世界上有些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相当复杂的。在经济学中,价格就是这样的问题。我们常说,把复杂的问题简单是大师的水平。其实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同样是大师水平。本书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好榜样。
2《一切皆有价》第一部分 生命无价是人类根深蒂固的观念之一。古代犹太教的一条教义坚持说,如果天平的一边是一人的生命,另一边是整个世界,那么这两边的重量是相等的。法国小说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曾感到迷惑:既然生命无价是不言而喻的……
3《一切皆有价》第二部分 费恩伯格原来的上司肯尼迪参议员告诫他:“老伙计,你起码要做到一点,别把85%的赔偿金发给15%的家庭。”且不说肯尼迪的忠告,受害者死后的不同价值已经反映出他们生前的不平等,银行家比看门人值钱,年轻人比老年人值钱。
&&&&价格无处不在&&&&无论是谁,只要他看到过发展中国家的垃圾场就会认识到,所谓价值其实就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在发达国家的多数人看来,生活垃圾自然没有什么价值,否则就不会丢掉了。挪威人明确表示愿意支付大约每吨114美元的价格雇人帮他们从普通垃圾里面挑拣可回收物,几年前美国田纳西州卡特社区的一项调查发现,这里的住户宁愿每家每年支付363美元(按目前的币值计算)也不愿意让垃圾填埋场建在他们居住的社区附近。&&&&与我们的直觉经验只差一点,垃圾摇身一变成了有价值的商品。在非洲小国布基纳法索的首都瓦加杜古郊外的康布瓦西镇,当地农民付钱让城里的垃圾搬运工把未经挑拣的生活垃圾倾倒在他们的庄稼地里当肥料,其中不乏废旧塑料碎片。2003年这些垃圾的市价是每吨400非共体法郎。在新德里,2002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拾荒者捡1公斤聚酯饮料瓶可以挣到2卢比,1公斤装洗发水的硬塑料瓶可以挣到7卢比。一个孩子在新德里的垃圾场拾荒的收入大概是每天20~30卢比。&&&&事实上,垃圾与其他事物一样,向我们提出的仍然是价值评估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赋予垃圾的价格,即在要与不要之间作出选择,其实取决于与之相应的效益与成本的比较。一袋能卖两卢比的空饮料瓶,对于清晨起床后粒米未进的印度女童和我这位衣食无忧的纽约记者来说,其价值不可同日而语。她为了捡到这些瓶子,在新德里郊外的废墟里苦苦搜寻了一整天,根本顾不上生命与健康方面的风险。对她来说,这一切的代价都算不上太高,因为她除了自己的生命以外,其他一无所有。为了满足吃、穿、住等生存需求,她别无选择,只能承担这些风险。相比之下,我拥有的东西却很多,其中包括相当不错的收入。我除了空闲时间以外别的都不缺。把一个空的聚酯饮料瓶放入超级市场的自动回收机可以换回5美分,但我觉得根本不值得弯腰去捡。&&&&我这样对比的目的并不是强调富人的机遇比穷人多,而是穷人和富人同样要面对各种选择,并对选择的得失进行评估。无论是一贫如洗的印度女童还是富甲天下的美国阔佬,其行为都由其成本与收益比决定,事物的价值都由人们拥有的机遇和面临的局限相较形成。他们赋予事物的价格―用自己的生命或者垃圾去交换什么―就表明了他们属于哪一类人。&&&&垃圾的价格是我们了解文明的指南。污染在贫穷国家最不值钱,它们很愿意以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但是人们越富裕,污染的相对价格就越高。到头来它高得难以负担,就能迫使人们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些国家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但是在阴沉的空气和污浊的水质背后是两害相权的一种平衡,污染要付出诸如损害健康,毒化河流等代价,减排会压低产量,或者需要投巨资更新设备。瑞士作出的选择完全不同,它把保护环境资源―清新的空气、绿色植被和野生动物―看得比让失业的农民到工厂就业更加重要。瑞士环保组织的成员众多,3成以上的瑞士人认为他们国家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是环境污染。&&&&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在8 900~10 500美元时,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峰值。在1970年《清洁空气法》实施之前,美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从那以后,排放量已经减少了一半。&&&&本书的中心论点就是:我们作出的一切抉择,都由我们面临的各种选择的价格决定,即相对于收益来说,我们对成本所作出的估量。有些情况下,这种选择是明显且直截了当的,例如我们放弃自己喜爱的品牌去买降价啤酒。但是印度的拾荒女童可能意识不到她进行选择的实质。了解如何找出那些操纵我们生活的价格,以及我们的行为对价格会产生的影响,不仅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作出决策,而且,无论作为个人或者社会,我们面对的价格如何促使我们行动,随着我们的选择不同价格有何变化,都会成为让我们从更加有利的高度观察历史进程的有力工具。&&&&大约20年前,劳伦斯?萨默斯,现任奥巴马总统首席经济顾问,当时是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他签署了一份备忘录。该备忘录暗含了富国向穷国出口垃圾是合理的这层意思。他说,因为穷国的工资水平低,工人生病或死亡造成的损失要小一些。备忘录表明:“把污染环境的垃圾倾销给工资水平最低的国家,这一经济学逻辑无可指责,人们应当接受。”不仅如此,穷国面临着比污染更加严重的其他问题:“在一个力争提高前列腺癌患者存活率的国家,平均每百万人中前列腺癌症患者人数的小数点后的微小变化所引起的关注,肯定要高于对一个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率高达20%的国家的关注度。”&&&&这个文件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地球峰会召开前的几个月泄露出来,该备忘录证实了世界银行备受批评的观点,即穷国是垃圾场。已故的巴西环境部前任部长何塞?卢岑贝格无比愤慨,他写给萨默斯的信中说,这一推理“非常符合逻辑,却又愚蠢透顶”。当时的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非常恼火,他的反对使萨默斯出任克林顿政府首席经济顾问的机会化为泡影。萨默斯后来为此道歉,解释说备忘录试图提供一个“讽刺性的对立观点”,以使关于垃圾贸易的分析和思维更加清晰。&&&&卢岑贝格所说的当然有道理,工资并不是判断价值的唯一标准。贫穷国家垃圾处理的价格经常为零,并不是因为人们对污染问题无动于衷,而是政府没有严格施行有关污染的法律。但是萨默斯的观点也很有力,清洁的环境好比锦上添花,而富裕国家司空见惯的另一些东西,例如学校,对穷国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从长远利益考虑,发展中国家用垃圾贸易换取机会多修建一所学校显得更有意义。&&&&由非法移民引起的价格争论&&&&多数人一想到价格就把它与商场购物联系起来。在市场上,价格调节我们的消费,引导我们在各种需求之间进行资源配置。它提示我们在有限的财力前提下,必须分清轻重缓急。价格引导我们的消费模式,它同样引导企业的决策,生产什么东西以及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是市场机制下资本主义经济的有序运作。&&&&不过,价格无处不在,不只限于商场购物。在生活的每个十字路口,它都微妙地提示我们应该走向何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明显,任何决策都意味着我们对面临的多种选择及其价值必须有所取舍。识别各种价格可以更好地辅助自己进行决策。价格可以用货币、现金或信用作为衡量尺度,但是成本收益分析同样适用于爱情、劳动或者时间。实际上我们最重要的货币是机会,采取某种行动或者选择某条道路的机会成本取决于当时我们面临的各种机遇。用5美元买一块比萨饼实际上就失去了做其他事情的机会,结婚的价格包括了假如我们选择单身可以做的所有其他事情。有朝一日我们屈服于爱情与伴侣的诱惑而走进教堂,数年以后可能会觉得迷惘:以单身的自由来交换婚姻的束缚是否值得?经济学家称此为“机会成本”。我们对机会成本作出评估,并依此来安排自己的生活。&&&&新德里的拾荒女童一出生,就面临印度父母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偏见,这一偏见使当地夫妻堕女胎成风。印度2001年的统计表明,6岁以下男女儿童性别比例为1 000∶927。而巴西和美国同龄儿童的男女性别比例分别是1 026∶1 000和1 029∶1 000。这一偏见的形成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对女性不利:儿子将来会继承家族财产并且给父母养老,女儿则要出嫁,家里还得陪送令他们负担沉重的嫁妆。为了改变性别比例的失衡,印度各级地方政府试行各种脱贫计划,鼓励父母生女孩。2008年,印度政府推行了一项计划,对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女孩,政府在她们每人的账户里存入10 000卢比,她们上学以后该款项还会继续增加,目的是减轻她们将来结婚或上学深造的负担。2006年哈里亚纳邦推出一项社会保险计划,对那些年龄在45~60岁只育有女孩的夫妇,每月发给他们500卢比,60岁以后与全国统一标准对接,享受联邦养老金。&&&&我还记得我在加州的斯托克顿采访过一位非法移民,大概是在2002年,或者那年前后。我当时为《华尔街日报》工作,正在写一篇有关美国境内西班牙裔人口问题的报道。那个非法移民给我上了一课,把他的两个孩子从墨西哥偷渡到美国来有两种途径,要比较二者的优劣:一是穿越无人大沙漠,二是使用伪造文件混过边境检查站。这确实让他难以抉择。他在加州圣华金河谷的农场里给人收芦笋,摘草莓,采集其他作物,每小时不过挣八九美元。找墨西哥“蛇头”带孩子穿越沙漠到美国来,每个孩子要付1 500美元左右,找偷渡客用伪造文件混过边境检查站把孩子带进来,每个孩子大概需要付5 000美元。这番谈话把引导人们生活的那种锱铢必较的成本收益分析展示得一览无余。&&&&过去的15年里,美国边境巡逻的预算大约翻了五番。“蛇头”们向偷渡者收取的费用也水涨船高,2008年大约是每人2 600美元。不过,可比较价格中上涨最高的是偷渡者的死亡率,因为过去经由圣迭戈不到一天的路程,现在则要穿越亚利桑那沙漠,越境者要带足饮用水,躲过盗贼和边境巡警,长途跋涉三四天的时间。1994年越境死亡人数为24人,到了2008年死亡人数上升到725人。和我谈话的那个非法移民的计算方法再直截了当不过了。要把孩子们从边境检查站带进美国,他必须加倍干活才能积攒出那么多钱,但这样也就大大降低了孩子们死于非命的风险。&&&&美国人有关非法移民的论战本身就是一场价格争论。持批评意见的人们说,非法移民甘愿少拿钱多干活从而压低了当地人的工资。他们还争辩说,非法移民也享受了子女教育和急诊医疗等公共福利,从而成为当地人的负担。&&&&这些似乎理直气壮的论点,其实经不起推敲。使用假身份就业的移民也都有税务登记,他们和大家一样要从工资中预扣所得税。他们享受不到大部分公共福利。就拿加州农业来说,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移民压低了美国人的工资。但如果没有了外来移民,农场里的工作以及从农田到包装的一系列工作都将无人去做,当地人只能从国外进口芦笋和草莓。&&&&非法移民确实对美国的物价有影响。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年移民数量激增,家政和园艺服务人员的平均工资下降了9%以上,这主要是压低工资的结果。尽管如此,它对当地人的工资影响微不足道,因为在劳务市场上,竞争主要是在可怜的非法移民之间进行的。&&&&移民政策一直是由谁来埋单及谁会受益来决定的。美国现行的政治制度容许非法移民存在,是因为廉价劳动力对农业和其他一些产业有用,而且美国的中产阶层家庭因此可以雇得起保姆。这就意味着,尽管总统候选人信誓旦旦地要修订《移民法》,但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实际上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设立合法途径让非法移民到美国打工会有很大的政治风险,可能引发大规模移民潮。反过来,完全杜绝非法移民的代价太大,谁也承担不起。保持现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是最省力的办法。&&&&移民数量的消长还取决于非法移民是否有希望找到合适工作―实现发财梦的第一步―与绕过严格边境检查的成本之间的比较。越境的成本有时过高。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估计,非法移民的数量已经从高峰期的2007年减少了100万,降到了2009年的1 080万。&&&&价格的影响力&&&&考虑到价格在人们进行选择方面的影响力,而政府竟然没有经常使用这种工具去引导民众的行为,真是咄咄怪事。例如,开展群众健康运动可能是个好办法,教育人们认识到某些不良行为的危害,例如吸烟和吸毒。不过要让人们戒烟戒毒,它的作用远远不如价格那么有效。尼克松总统发动“向毒品宣战”已经30多年了,毒品仍然泛滥。年,12年级学生承认自己在最后一个月接触毒品的比例从16%上升到了23%。而同期青少年吸烟的比例从28%降到了20%。&&&&这真是个悖论。青少年购买香烟是犯法的,但成年人则没问题。对比之下,买卖毒品却不分年龄,实际上都是犯法的。在伊利诺伊州即使持有少量毒品,一旦被抓住,就可能被判入狱1~3年。不过考虑到这两类有害物品价格的演变,目前这种状况就容易解释了。自从1990年以来,各级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减少香烟销售,加大了对香烟的收税力度,市税、州税和联邦税等一系列税收大约翻了一番,平均每包香烟课税高达5.20美元左右。日,纽约市香烟的最低价格上涨了1.60美元,达到每包10.80美元,其中7.50美元是向联邦、州和市政府缴的税额。相比之下,2007年纽约街头可卡因的零售价是每克101美元,比1991年下降了27%;海洛因的价格下跌41%,降至每克320美元。价格下跌表明,那些试图禁止毒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政策未能奏效。但它也给出了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如果大幅提高价格,就能使青少年远离毒品。与一场失败的“反毒品战争”相比,使毒品合法化,加强监管,课以重税,可能才是抑制毒品泛滥最有效的方法。&&&&考虑一下对燃油价格治标不治本的应对方法会带来什么后果。在美国,廉价的燃油使人们越来越远离工作单位、学校和商店去找更大的房子。年,美国人上班的平均路程从7英里(约11公里)增加到11英里(约18公里),平均住宅面积则从1 750平方英尺(约163平方米)增加到1 807平方英尺(约168平方米)。&&&&欧洲城市很少这样无计划地扩展,那里的城市受到历史的局限:它们都是几百年前建设的,长途跋涉既费时间又费精力。法国大革命时期,国王路易十六从巴黎逃到瓦雷纳,150英里(约240公里)的路程花了21个小时。欧洲现代城市的扩张受到燃油税的制约:欧洲人在燃油上花的钱是美国人的2~3倍。休斯敦总人口与德国港口城市汉堡的差不多,但是每平方英里的人口密度却少了2 500人,这就是原因之一。&&&&尽管美国和西欧的城市规划结构不同,但它们都与前苏联阵营的城市有巨大的差异―在那里,价格在土地配置上几乎不起任何作用。70年政府专制的资源配置,造成了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满目疮痍,到处是破旧不堪的厂房,住宅区则被挤到了市区边缘。斯大林时代、赫鲁晓夫时代和勃列日涅夫时代修建的公寓房一圈又一圈地向外扩展,越往外越拥挤。&&&&20世纪90年代中期苏联解体以后,世界银行关于城市的一些规划与住宅融资专家作过研究,他们发现,莫斯科市区建筑面积的31.5%被工厂占用,而首尔只有6%,香港和巴黎只有5%。在巴黎,人们只要稍微多花一点钱,就可以很舒服地住在市中心附近,人口密度在离市中心3公里左右的区域达到高峰,而在莫斯科,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离市中心有15公里。&&&&从多角度来看价格,清楚地解释了人类历史上千差万别的行为方式。运输技术的发展降低了远距离运输的成本,推动了19世纪第一次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浪潮。历经进化,人类肌体本来已经适应了食物匮乏的环境,科技进步却使廉价的食物唾手可得,过多的热量囤积必然造成更多的人患上肥胖症。&&&&理解价格的力量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到那些不允许价格发挥作用的地方去。几年前我去过古巴的圣地亚哥,一个衣着脏兮兮的妇女开车带我观光。她的身份让我大吃一惊,竟然是该市一家大医院的儿科医生。她就像童话里描写的女巫,瘦骨嶙峋,活像一根芦苇秆,两颗门牙都掉了,她说那是营养不良造成的。1991年苏联解体,切断了古巴的经济命脉,整个古巴饥荒蔓延。她有一辆破旧的拉达轿车,头脑比较灵活,除此之外她和流浪者没有什么两样,只能在黑市上挣点小钱,勉强维持生活。她开车到处拉客,偶然捡到路过的卡车掉落的一包雪茄,拿着到处叫卖。她拉着我到处转了一整天,收了我10美元。古巴的集体所有制怎么能让一个儿科医生来开出租车挣钱,还觉得这样的交易挺合算,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价格的副作用&&&&正因为它的威力强大,所以价格之类的问题必须谨慎对待。漫不经心乱拨弄,必然招致意想不到的后果。由于担心出生率低,澳大利亚政府2004年5月宣布,从当年的7月1日起,给生孩子的家庭发放3 000澳元的“婴儿津贴”。该决定的效果立竿见影:那些临近预产期的孕妇,有的取消了原定的剖腹产手术,有的千方百计推迟生产,让孩子留在肚子里,造成6月份出生的孩子特别少,而7月1日出生的婴儿的数量创下澳大利亚30年以来的单日最高纪录。1696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发明了窗户税,即按每家窗户的数量课税,这在当时似乎是个好主意。10个窗户以下的家庭交2先令,10~20个窗户的交4先令,20个窗户以上的交8先令。&&&&按窗户征税是合乎逻辑的,数起来容易,征起来也简单。它还很公平,有钱人住的房子大,窗户自然多,应该多纳税。与所得税相比,这样还不会让纳税人反感。可是国王没有料到老百姓的反应,他们为了少纳税,宁可把家里的窗户用砖头堵起来。时至今日,爱丁堡临街的那些堵起来的窗户成了当地一大景观,人们称之为“皮氏图画”,皮氏指的是威廉?皮特,1784年他把窗户税引进了苏格兰。&&&&貌似温和的举措,只要改变甚至触动了民众对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与判断,就可能引发社会震荡。1974年美国实行的“每小时55英里”法定速度限制就是一个例子。“赎罪日战争”以后,由于美国决定继续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导致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美国被迫实施这一措施以减少石油消费。&&&&在当时的形势下,节油这个目标是对的。但是,这一措施存在致命的缺陷,因为它根本忽略了开车人时间的价值:在这一新的速度限制下,70英里的距离大约要花1小时16分钟,比每小时70英里的速度多耗费16分钟。考虑到1974年产业工人平均工资为每小时4.3美元,往返距离多花的时间折合成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大约是1.15美元。&&&&1974年每加仑含铅汽油的价格是53美分。若要节油所得与耗时损失相抵,那么一个普通驾车人需要每次往返节约2.17加仑汽油。而要做到这一点,所有汽车的燃油效率必须大幅提高,例如,雪佛兰萨博班必须降低22%的油耗,本田思域则需要降低50%的油耗。降低最高限速当然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于是驾车人对这一限制置若罔闻。&&&&1984年,纽约州的州际高速公路上,驾车人有83%的时间会超过每小时55英里的限速。他们不惜花费50~300美元安装民用波段对讲机,用以相互提示附近有交警。年,联邦通信委员会发放了80万份民用波段对讲机执照,而到了1977年汽车上装载的对讲机达到1 225万台。交警部门对此作出反应,安装测速雷达;驾车人针锋相对,纷纷安装电子狗。为此,有些州通过法律,宣布使用电子狗为非法。美国国会1974年通过《高速公路紧急节能法案》时是否预料到这一系列后果,我很怀疑。到了1987年,国会把最高时速限制提高到每小时65英里,1995年最终取消了联邦法律中关于最高时速的限制。&&&&价格将把我们引向何方?&&&&公元前3世纪叙拉古的伟大数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有一个坚实的落脚点,他只需要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要改变人们的行为,靠的就是价格。结婚率下降并不是因为社会风气变了,而是对比所作出的牺牲,婚姻的代价太大。我们少生孩子,是因为生育成本太高。经济学家指出,信奉天主教的人少了,不是因为人们不再信仰上帝,而是信奉天主教的成本太低;相比之下,福音派教会要求信徒有更多的捐助,反而提高了信徒的忠诚度。&&&&本书将带领大家到商店里去,看看价格标签对人们的心理有什么作用,价格如何巧妙地引诱我们购物。不过,我们还要尽量扩大到日常商品交换以外的领域,研究其他方面的价格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有些社会文化中,男人可以花钱娶妻纳妾,而且越多越好,从而提高传宗接代的成功率。在另一些文化中,父母打掉女胎,为的是避免将来女儿出嫁时沉重的嫁妆负担。我们把许多行为归结为“文化的转变”,事实上却是价格变了,人们不得不根据经济状况加以适应。我们要深入思考为什么雇主给雇员发工资,而不是把他们当成奴隶。我们要研究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富有的同时,难得的闲暇时间却成了最昂贵的商品。我们会发现,尽管信奉生命无价的原则,我们赋予生命的价格实际上经常低很多。&&&&我们还能发现,价格会把我们引入歧途。对于年美国房地产价格飙升所引起的美国经济的畸变,作为一种文明,我们至今仍然不知道还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再过一个世纪,那时的人们可能会认为20世纪初的廉价石油对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害。价格这东西有时是很危险的。
价格无处不在无论是谁,只要他看到过发展中国家的垃圾场就会认识到,所谓价值其实就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在发达国家的多数人看来,生活垃圾自然没有什么价值,否则就不会丢掉了。挪威人明确表示愿意支付大约每吨114美元的价格雇人帮他们从普通垃圾里面挑拣可回收物,几年前美国田纳西州卡特社区的一项调查发现,这里的住户宁愿每家每年支付363美元(按目前的币值计算)也不愿意让垃圾填埋场建在他们居住的社区附近。与我们的直觉经验只差一点,垃圾摇身一变成了有价值的商品。在非洲小国布基纳法索的首都瓦加杜古郊外的康布瓦西镇,当地农民付钱让城里的垃圾搬运工把未经挑拣的生活垃圾倾倒在他们的庄稼地里当肥料,其中不乏废旧塑料碎片。2003年这些垃圾的市价是每吨400非共体法郎。在新德里,2002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拾荒者捡1公斤聚酯饮料瓶可以挣到2卢比,1公斤装洗发水的硬塑料瓶可以挣到7卢比。一个孩子在新德里的垃圾场拾荒的收入大概是每天20~30卢比。事实上,垃圾与其他事物一样,向我们提出的仍然是价值评估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赋予垃圾的价格,即在要与不要之间作出选择,其实取决于与之相应的效益与成本的比较。一袋能卖两卢比的空饮料瓶,对于清晨起床后粒米未进的印度女童和我这位衣食无忧的纽约记者来说,其价值不可同日而语。她为了捡到这些瓶子,在新德里郊外的废墟里苦苦搜寻了一整天,根本顾不上生命与健康方面的风险。对她来说,这一切的代价都算不上太高,因为她除了自己的生命以外,其他一无所有。为了满足吃、穿、住等生存需求,她别无选择,只能承担这些风险。相比之下,我拥有的东西却很多,其中包括相当不错的收入。我除了空闲时间以外别的都不缺。把一个空的聚酯饮料瓶放入超级市场的自动回收机可以换回5美分,但我觉得根本不值得弯腰去捡。我这样对比的目的并不是强调富人的机遇比穷人多,而是穷人和富人同样要面对各种选择,并对选择的得失进行评估。无论是一贫如洗的印度女童还是富甲天下的美国阔佬,其行为都由其成本与收益比决定,事物的价值都由人们拥有的机遇和面临的局限相较形成。他们赋予事物的价格―用自己的生命或者垃圾去交换什么―就表明了他们属于哪一类人。垃圾的价格是我们了解文明的指南。污染在贫穷国家最不值钱,它们很愿意以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但是人们越富裕,污染的相对价格就越高。到头来它高得难以负担,就能迫使人们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些国家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但是在阴沉的空气和污浊的水质背后是两害相权的一种平衡,污染要付出诸如损害健康,毒化河流等代价,减排会压低产量,或者需要投巨资更新设备。瑞士作出的选择完全不同,它把保护环境资源―清新的空气、绿色植被和野生动物―看得比让失业的农民到工厂就业更加重要。瑞士环保组织的成员众多,3成以上的瑞士人认为他们国家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是环境污染。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在8 900~10 500美元时,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峰值。在1970年《清洁空气法》实施之前,美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从那以后,排放量已经减少了一半。本书的中心论点就是:我们作出的一切抉择,都由我们面临的各种选择的价格决定,即相对于收益来说,我们对成本所作出的估量。有些情况下,这种选择是明显且直截了当的,例如我们放弃自己喜爱的品牌去买降价啤酒。但是印度的拾荒女童可能意识不到她进行选择的实质。了解如何找出那些操纵我们生活的价格,以及我们的行为对价格会产生的影响,不仅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作出决策,而且,无论作为个人或者社会,我们面对的价格如何促使我们行动,随着我们的选择不同价格有何变化,都会成为让我们从更加有利的高度观察历史进程的有力工具。大约20年前,劳伦斯?萨默斯,现任奥巴马总统首席经济顾问,当时是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师,他签署了一份备忘录。该备忘录暗含了富国向穷国出口垃圾是合理的这层意思。他说,因为穷国的工资水平低,工人生病或死亡造成的损失要小一些。备忘录表明:“把污染环境的垃圾倾销给工资水平最低的国家,这一经济学逻辑无可指责,人们应当接受。”不仅如此,穷国面临着比污染更加严重的其他问题:“在一个力争提高前列腺癌患者存活率的国家,平均每百万人中前列腺癌症患者人数的小数点后的微小变化所引起的关注,肯定要高于对一个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率高达20%的国家的关注度。”这个文件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地球峰会召开前的几个月泄露出来,该备忘录证实了世界银行备受批评的观点,即穷国是垃圾场。已故的巴西环境部前任部长何塞?卢岑贝格无比愤慨,他写给萨默斯的信中说,这一推理“非常符合逻辑,却又愚蠢透顶”。当时的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非常恼火,他的反对使萨默斯出任克林顿政府首席经济顾问的机会化为泡影。萨默斯后来为此道歉,解释说备忘录试图提供一个“讽刺性的对立观点”,以使关于垃圾贸易的分析和思维更加清晰。卢岑贝格所说的当然有道理,工资并不是判断价值的唯一标准。贫穷国家垃圾处理的价格经常为零,并不是因为人们对污染问题无动于衷,而是政府没有严格施行有关污染的法律。但是萨默斯的观点也很有力,清洁的环境好比锦上添花,而富裕国家司空见惯的另一些东西,例如学校,对穷国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从长远利益考虑,发展中国家用垃圾贸易换取机会多修建一所学校显得更有意义。由非法移民引起的价格争论多数人一想到价格就把它与商场购物联系起来。在市场上,价格调节我们的消费,引导我们在各种需求之间进行资源配置。它提示我们在有限的财力前提下,必须分清轻重缓急。价格引导我们的消费模式,它同样引导企业的决策,生产什么东西以及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是市场机制下资本主义经济的有序运作。不过,价格无处不在,不只限于商场购物。在生活的每个十字路口,它都微妙地提示我们应该走向何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明显,任何决策都意味着我们对面临的多种选择及其价值必须有所取舍。识别各种价格可以更好地辅助自己进行决策。价格可以用货币、现金或信用作为衡量尺度,但是成本收益分析同样适用于爱情、劳动或者时间。实际上我们最重要的货币是机会,采取某种行动或者选择某条道路的机会成本取决于当时我们面临的各种机遇。用5美元买一块比萨饼实际上就失去了做其他事情的机会,结婚的价格包括了假如我们选择单身可以做的所有其他事情。有朝一日我们屈服于爱情与伴侣的诱惑而走进教堂,数年以后可能会觉得迷惘:以单身的自由来交换婚姻的束缚是否值得?经济学家称此为“机会成本”。我们对机会成本作出评估,并依此来安排自己的生活。新德里的拾荒女童一出生,就面临印度父母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偏见,这一偏见使当地夫妻堕女胎成风。印度2001年的统计表明,6岁以下男女儿童性别比例为1 000∶927。而巴西和美国同龄儿童的男女性别比例分别是1 026∶1 000和1 029∶1 000。这一偏见的形成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对女性不利:儿子将来会继承家族财产并且给父母养老,女儿则要出嫁,家里还得陪送令他们负担沉重的嫁妆。为了改变性别比例的失衡,印度各级地方政府试行各种脱贫计划,鼓励父母生女孩。2008年,印度政府推行了一项计划,对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女孩,政府在她们每人的账户里存入10 000卢比,她们上学以后该款项还会继续增加,目的是减轻她们将来结婚或上学深造的负担。2006年哈里亚纳邦推出一项社会保险计划,对那些年龄在45~60岁只育有女孩的夫妇,每月发给他们500卢比,60岁以后与全国统一标准对接,享受联邦养老金。我还记得我在加州的斯托克顿采访过一位非法移民,大概是在2002年,或者那年前后。我当时为《华尔街日报》工作,正在写一篇有关美国境内西班牙裔人口问题的报道。那个非法移民给我上了一课,把他的两个孩子从墨西哥偷渡到美国来有两种途径,要比较二者的优劣:一是穿越无人大沙漠,二是使用伪造文件混过边境检查站。这确实让他难以抉择。他在加州圣华金河谷的农场里给人收芦笋,摘草莓,采集其他作物,每小时不过挣八九美元。找墨西哥“蛇头”带孩子穿越沙漠到美国来,每个孩子要付1 500美元左右,找偷渡客用伪造文件混过边境检查站把孩子带进来,每个孩子大概需要付5 000美元。这番谈话把引导人们生活的那种锱铢必较的成本收益分析展示得一览无余。过去的15年里,美国边境巡逻的预算大约翻了五番。“蛇头”们向偷渡者收取的费用也水涨船高,2008年大约是每人2 600美元。不过,可比较价格中上涨最高的是偷渡者的死亡率,因为过去经由圣迭戈不到一天的路程,现在则要穿越亚利桑那沙漠,越境者要带足饮用水,躲过盗贼和边境巡警,长途跋涉三四天的时间。1994年越境死亡人数为24人,到了2008年死亡人数上升到725人。和我谈话的那个非法移民的计算方法再直截了当不过了。要把孩子们从边境检查站带进美国,他必须加倍干活才能积攒出那么多钱,但这样也就大大降低了孩子们死于非命的风险。美国人有关非法移民的论战本身就是一场价格争论。持批评意见的人们说,非法移民甘愿少拿钱多干活从而压低了当地人的工资。他们还争辩说,非法移民也享受了子女教育和急诊医疗等公共福利,从而成为当地人的负担。这些似乎理直气壮的论点,其实经不起推敲。使用假身份就业的移民也都有税务登记,他们和大家一样要从工资中预扣所得税。他们享受不到大部分公共福利。就拿加州农业来说,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移民压低了美国人的工资。但如果没有了外来移民,农场里的工作以及从农田到包装的一系列工作都将无人去做,当地人只能从国外进口芦笋和草莓。非法移民确实对美国的物价有影响。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年移民数量激增,家政和园艺服务人员的平均工资下降了9%以上,这主要是压低工资的结果。尽管如此,它对当地人的工资影响微不足道,因为在劳务市场上,竞争主要是在可怜的非法移民之间进行的。移民政策一直是由谁来埋单及谁会受益来决定的。美国现行的政治制度容许非法移民存在,是因为廉价劳动力对农业和其他一些产业有用,而且美国的中产阶层家庭因此可以雇得起保姆。这就意味着,尽管总统候选人信誓旦旦地要修订《移民法》,但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实际上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设立合法途径让非法移民到美国打工会有很大的政治风险,可能引发大规模移民潮。反过来,完全杜绝非法移民的代价太大,谁也承担不起。保持现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是最省力的办法。移民数量的消长还取决于非法移民是否有希望找到合适工作―实现发财梦的第一步―与绕过严格边境检查的成本之间的比较。越境的成本有时过高。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估计,非法移民的数量已经从高峰期的2007年减少了100万,降到了2009年的1 080万。价格的影响力考虑到价格在人们进行选择方面的影响力,而政府竟然没有经常使用这种工具去引导民众的行为,真是咄咄怪事。例如,开展群众健康运动可能是个好办法,教育人们认识到某些不良行为的危害,例如吸烟和吸毒。不过要让人们戒烟戒毒,它的作用远远不如价格那么有效。尼克松总统发动“向毒品宣战”已经30多年了,毒品仍然泛滥。年,12年级学生承认自己在最后一个月接触毒品的比例从16%上升到了23%。而同期青少年吸烟的比例从28%降到了20%。这真是个悖论。青少年购买香烟是犯法的,但成年人则没问题。对比之下,买卖毒品却不分年龄,实际上都是犯法的。在伊利诺伊州即使持有少量毒品,一旦被抓住,就可能被判入狱1~3年。不过考虑到这两类有害物品价格的演变,目前这种状况就容易解释了。自从1990年以来,各级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减少香烟销售,加大了对香烟的收税力度,市税、州税和联邦税等一系列税收大约翻了一番,平均每包香烟课税高达5.20美元左右。日,纽约市香烟的最低价格上涨了1.60美元,达到每包10.80美元,其中7.50美元是向联邦、州和市政府缴的税额。相比之下,2007年纽约街头可卡因的零售价是每克101美元,比1991年下降了27%;海洛因的价格下跌41%,降至每克320美元。价格下跌表明,那些试图禁止毒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政策未能奏效。但它也给出了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如果大幅提高价格,就能使青少年远离毒品。与一场失败的“反毒品战争”相比,使毒品合法化,加强监管,课以重税,可能才是抑制毒品泛滥最有效的方法。考虑一下对燃油价格治标不治本的应对方法会带来什么后果。在美国,廉价的燃油使人们越来越远离工作单位、学校和商店去找更大的房子。年,美国人上班的平均路程从7英里(约11公里)增加到11英里(约18公里),平均住宅面积则从1 750平方英尺(约163平方米)增加到1 807平方英尺(约168平方米)。欧洲城市很少这样无计划地扩展,那里的城市受到历史的局限:它们都是几百年前建设的,长途跋涉既费时间又费精力。法国大革命时期,国王路易十六从巴黎逃到瓦雷纳,150英里(约240公里)的路程花了21个小时。欧洲现代城市的扩张受到燃油税的制约:欧洲人在燃油上花的钱是美国人的2~3倍。休斯敦总人口与德国港口城市汉堡的差不多,但是每平方英里的人口密度却少了2 500人,这就是原因之一。尽管美国和西欧的城市规划结构不同,但它们都与前苏联阵营的城市有巨大的差异―在那里,价格在土地配置上几乎不起任何作用。70年政府专制的资源配置,造成了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满目疮痍,到处是破旧不堪的厂房,住宅区则被挤到了市区边缘。斯大林时代、赫鲁晓夫时代和勃列日涅夫时代修建的公寓房一圈又一圈地向外扩展,越往外越拥挤。20世纪90年代中期苏联解体以后,世界银行关于城市的一些规划与住宅融资专家作过研究,他们发现,莫斯科市区建筑面积的31.5%被工厂占用,而首尔只有6%,香港和巴黎只有5%。在巴黎,人们只要稍微多花一点钱,就可以很舒服地住在市中心附近,人口密度在离市中心3公里左右的区域达到高峰,而在莫斯科,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离市中心有15公里。从多角度来看价格,清楚地解释了人类历史上千差万别的行为方式。运输技术的发展降低了远距离运输的成本,推动了19世纪第一次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浪潮。历经进化,人类肌体本来已经适应了食物匮乏的环境,科技进步却使廉价的食物唾手可得,过多的热量囤积必然造成更多的人患上肥胖症。理解价格的力量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到那些不允许价格发挥作用的地方去。几年前我去过古巴的圣地亚哥,一个衣着脏兮兮的妇女开车带我观光。她的身份让我大吃一惊,竟然是该市一家大医院的儿科医生。她就像童话里描写的女巫,瘦骨嶙峋,活像一根芦苇秆,两颗门牙都掉了,她说那是营养不良造成的。1991年苏联解体,切断了古巴的经济命脉,整个古巴饥荒蔓延。她有一辆破旧的拉达轿车,头脑比较灵活,除此之外她和流浪者没有什么两样,只能在黑市上挣点小钱,勉强维持生活。她开车到处拉客,偶然捡到路过的卡车掉落的一包雪茄,拿着到处叫卖。她拉着我到处转了一整天,收了我10美元。古巴的集体所有制怎么能让一个儿科医生来开出租车挣钱,还觉得这样的交易挺合算,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价格的副作用正因为它的威力强大,所以价格之类的问题必须谨慎对待。漫不经心乱拨弄,必然招致意想不到的后果。由于担心出生率低,澳大利亚政府2004年5月宣布,从当年的7月1日起,给生孩子的家庭发放3 000澳元的“婴儿津贴”。该决定的效果立竿见影:那些临近预产期的孕妇,有的取消了原定的剖腹产手术,有的千方百计推迟生产,让孩子留在肚子里,造成6月份出生的孩子特别少,而7月1日出生的婴儿的数量创下澳大利亚30年以来的单日最高纪录。1696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发明了窗户税,即按每家窗户的数量课税,这在当时似乎是个好主意。10个窗户以下的家庭交2先令,10~20个窗户的交4先令,20个窗户以上的交8先令。按窗户征税是合乎逻辑的,数起来容易,征起来也简单。它还很公平,有钱人住的房子大,窗户自然多,应该多纳税。与所得税相比,这样还不会让纳税人反感。可是国王没有料到老百姓的反应,他们为了少纳税,宁可把家里的窗户用砖头堵起来。时至今日,爱丁堡临街的那些堵起来的窗户成了当地一大景观,人们称之为“皮氏图画”,皮氏指的是威廉?皮特,1784年他把窗户税引进了苏格兰。貌似温和的举措,只要改变甚至触动了民众对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与判断,就可能引发社会震荡。1974年美国实行的“每小时55英里”法定速度限制就是一个例子。“赎罪日战争”以后,由于美国决定继续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导致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美国被迫实施这一措施以减少石油消费。在当时的形势下,节油这个目标是对的。但是,这一措施存在致命的缺陷,因为它根本忽略了开车人时间的价值:在这一新的速度限制下,70英里的距离大约要花1小时16分钟,比每小时70英里的速度多耗费16分钟。考虑到1974年产业工人平均工资为每小时4.3美元,往返距离多花的时间折合成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大约是1.15美元。1974年每加仑含铅汽油的价格是53美分。若要节油所得与耗时损失相抵,那么一个普通驾车人需要每次往返节约2.17加仑汽油。而要做到这一点,所有汽车的燃油效率必须大幅提高,例如,雪佛兰萨博班必须降低22%的油耗,本田思域则需要降低50%的油耗。降低最高限速当然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于是驾车人对这一限制置若罔闻。1984年,纽约州的州际高速公路上,驾车人有83%的时间会超过每小时55英里的限速。他们不惜花费50~300美元安装民用波段对讲机,用以相互提示附近有交警。年,联邦通信委员会发放了80万份民用波段对讲机执照,而到了1977年汽车上装载的对讲机达到1 225万台。交警部门对此作出反应,安装测速雷达;驾车人针锋相对,纷纷安装电子狗。为此,有些州通过法律,宣布使用电子狗为非法。美国国会1974年通过《高速公路紧急节能法案》时是否预料到这一系列后果,我很怀疑。到了1987年,国会把最高时速限制提高到每小时65英里,1995年最终取消了联邦法律中关于最高时速的限制。价格将把我们引向何方?公元前3世纪叙拉古的伟大数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有一个坚实的落脚点,他只需要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要改变人们的行为,靠的就是价格。结婚率下降并不是因为社会风气变了,而是对比所作出的牺牲,婚姻的代价太大。我们少生孩子,是因为生育成本太高。经济学家指出,信奉天主教的人少了,不是因为人们不再信仰上帝,而是信奉天主教的成本太低;相比之下,福音派教会要求信徒有更多的捐助,反而提高了信徒的忠诚度。本书将带领大家到商店里去,看看价格标签对人们的心理有什么作用,价格如何巧妙地引诱我们购物。不过,我们还要尽量扩大到日常商品交换以外的领域,研究其他方面的价格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有些社会文化中,男人可以花钱娶妻纳妾,而且越多越好,从而提高传宗接代的成功率。在另一些文化中,父母打掉女胎,为的是避免将来女儿出嫁时沉重的嫁妆负担。我们把许多行为归结为“文化的转变”,事实上却是价格变了,人们不得不根据经济状况加以适应。我们要深入思考为什么雇主给雇员发工资,而不是把他们当成奴隶。我们要研究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富有的同时,难得的闲暇时间却成了最昂贵的商品。我们会发现,尽管信奉生命无价的原则,我们赋予生命的价格实际上经常低很多。我们还能发现,价格会把我们引入歧途。对于年美国房地产价格飙升所引起的美国经济的畸变,作为一种文明,我们至今仍然不知道还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再过一个世纪,那时的人们可能会认为20世纪初的廉价石油对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害。价格这东西有时是很危险的。
&&&&爱德华多?波特,《纽约时报》社论编辑部成员,他的写作涉猎工商管理、经济以及其他很多领域。他曾经在墨西哥城、东京、伦敦、圣保罗和洛杉矶等城市当过记者。目前住在纽约。
物化的生活,复杂的简单
心情指数: 受益匪浅
阅读场所: 床上 公车上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和人谈论一段纠结的感情,总会问出这么一句话:“你觉得这样做,值得么?”或许大部分人回答“当然值。”对待一段感情,当局者和旁观者对于他的估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有时候再讨论这些,是有点不对称的说话。其实到现在为止,我还是不知道,感情这件事情,是否有个衡量的标准。经济学,一直是一种很神奇的学科,他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很常态的思维,浸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什么“亲情无价”等等。当然,其实大多数人常常运用这种思维,但是却没有意识到。或许我们可以说,经济学是一种从生?经验中总结出来,并得到提高升华的学科。但是,似乎很少有人去从总结的角度为我们去讲解经济学。而《一切皆有价》就是这么少数中的一本。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去讲解、总结到“价格”――当然,这并不是我们所说的,一提到钱就是市侩,一提到价格就伤感情,这些,在书中,都被归类为一种思维模式――将我们的生活,更加理性、合理、节约的去进行,虽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这么样的思考吧。这里,并非是推而广之的在讲解“经济学”这个大学科,而是从他的基础开始的详细描述――成本与价格。除了我们所基础的食物、衣服、住房以外?还包含了许多话题性的争论,比如“一夫多妻”的制度的是非、幸福感的来源、薪水的公平合理分配、网购的乐趣等等,每个话题的章节中都会为我们旁引博证的去论述其中的“物化价格思维”。当然,这里面不仅仅需要经济学的支持,也会包含着行为学、心理学等等。如此说来,可以说是一本很生活化的书,上面也说了,我们不仅是在了解经济学,更是在从另一种角度、另一种经济的思维模式去看待生活。或许,会有人觉得,这些说得东西都是我们的惯性思维,比如会买什么样的菜,怎么样子砍价等等,的确如此。但是我们很小的时候也会问一些常?性的问题,比如,太阳为什么这么耀眼,为什么会从东边升起来等等,这是简单的问题么?但是其实真正的探讨其中也是很复杂的事情,或许生活中的小事情都包含着可以复杂化的大学问。并是什么都能买到,虽然都能标价
心情指数: 开心
阅读场所: 公车上
全书就说了一件事――所有东西都可以用价格来恒量,无论是有形的啤酒、可乐、还是无形的生命、爱情都可以。这也成了本书的噱头和卖点,想想吧什么都有价儿那是多么让人心寒的事情啊!不过请读者朋友注意“作者只是The price of everything但并说can buy”,意思是虽然很多东西可以用钱来衡量,比如书里提到的911死亡赔偿金问题,但是并非可以用钱买到所的东西。我们说“生命无价”时说的是“用钱买不到生命”,本书作者说“生命有价儿”说的是“金钱可以用来衡量生命的价值”两者并不矛盾。为证明自己的观点,?者从经济、政治、文化角度举了N多例子,很多比较有趣,有些比较残忍。因为作者是编辑出身,在N多次专访和专栏里练出的功夫在本书中派上用场,本书收集资料和安排资料都很到位足见作者功力。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有关价值的论述。最早对价值有所了解是在初中政治经济学课上,讲马克思有关资本论的基本观点,那就是:“产品的价值由创造它的所有劳动决定,包括创造必需的工具的劳动,创造该工具的劳动,如此等等。资本家赚钱是他们榨取了价值的一部分――付给工人的工资仅能维持工人的基本生存,而把剩余部分据为己有。马克思的?论是,不同外表背后,商品之间的价值关系,即它们的相对价格,它取决于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书里我知道两点:这个价值有关的理论早有了――13世纪,道明会的修道士大阿尔伯特断定,合乎道德的交易应该是双方交易商品含有等值的劳动及其他附加值;第二点,马克思的理论解释不了炎热的夏天为何我会认为冰镇啤酒比常温啤酒的价格更高。估计马克思要是活着估计会重新修订他著名的《资本论》,毕竟老人家在世时也只经历了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来他的观点都有很多需要补充和完善的地方。提到马克思,我最近在读社会学另一位奠基人马克斯.韦伯的作品,与卡尔马克思把社会分成阶段不同,韦伯把社会分层并做出相应论述。韦伯的作品如果大家有空读下可以对西方作品有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比如这本《一切皆有价》。总体而言《一切皆有价》是本经济学初级、入门、休闲读物。如影随形的价格
心情指数: 受益匪浅
阅读场所: 床上 书桌旁 沙发
人们总是对自己习以为常的事物泰然处之,就像假如习惯了“生命无价”和“情义无价”的论断,便认定这些东西当真是无法定价的了。在读《一切皆有价》之前,我也是上述这类理所当然者中的一员,但读完书后,我却愿意相信万物都是有价可循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的价值观因此而改变,而是消除了固有认知、拓宽了狭窄视野后的结果。书中所指的价格并不局限于实际的货币金额,有时它更是潜在而无形的。有些项目在投入资金之后无法即刻或于短期内得到回报,而是要做?为长远的考量,比如对疾病防治的研究、城市安全的建设、地球环境的保护等。作者凭借自身敏锐的洞察力,将我们平时忽略甚至逃避的话题均拿到明面上来加以讨论,还涉及了诸如政治、宗教、人类、心理、伦理等重要的学科领域,以达到引导读者与其共同思考的目的。人们花高价买一些无价值的东西有时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这个购买能力,是一种代价昂贵的炫耀方式;免费的赠品其实并不是无偿的,而是看不见,接受免费的东西会使人产生神奇的负债感并激发出由衷的回报欲。为了让论点得到有力的支撑,作者引用了海量的案例和数?,且几乎都交代了明确的出处。不论是时间上的年月日,还是来自于哪位专家、哪份刊物或哪家研究机构,都在书中予以清楚罗列,为本书增强了严谨性、可信度和说服力。书中数据丰富繁多却不会叫人看得眼花缭乱,关键还是生动,因为大多数数据是伴随着比率和百分比的形式出现的,作者还对它们进行了上下比较和平行比对,将数字融入到文字中再呈现给读者,直观全面,条理清晰。而我还意外了解到,原来世界上还有一项研究内容是针对女人的胸围与腰围比率的。作为经济学普及读物,本书是成功的。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书稿在完成后进行了?巧妙编辑”,如此才成就了我们眼前这个章节有序,主旨鲜明的作品。这个中文版除了色彩斑斓的封面设计,还在章节的起始页配有形象的图片,正面是一个淌血的条形码,而背面又是一个残缺的条形码,它们形象地揭示了价格的现实、残酷、扭曲和隐蔽的特性。在看书的过程中,我心中出现了如下假设:有两个同性同龄的孩童A和B同时被绑架,却被勒索不同的赎金,那是为什么呢?不是因为两个孩子自身的素质有何区别,而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拥有不同的身家,而两路绑匪拥有不同的价值观。赎金在这里被用来购买孩子的生命,生命成了有价的东西,?确定赎金数额的组成条件却并非单一,这些因素分别在其中产生多大的影响呢?答案不得而知。不过,本书的作者毕竟侧重的是提出“有价”的事实,而不是论证价格的大小数额,至于如何给有价的东西定价并不在本书的论述范畴之内,那将是另一个值得探讨且更为深远的课题。值得看
心情指数: 阅读场所: 看起来很有启发,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尤其关于工作职场的部分,比《怪诞行为学》读起来更有趣。价格的价值在于它无处不在
心情指数: 受益匪浅
阅读场所: 床上 书桌旁
在商品社会,作为经济调节的杠杆,价格无处不在,并且决定一切经济的走向。美国人爱德华多.波特这本《一切皆有价》用通俗的语言和无数个鲜活的事例,向我们证明了价格无处不在这个事实。“用5美元买一块比萨饼实际上就失去了做其他事情的机会,结婚的价格包括了假如我们选择单身可以做的所有其他事情。有朝一日我们屈服于爱情与伴侣的诱惑而走进教堂,数年之后可能会觉得迷惘:以单身的自由来交换婚姻的束缚是否值得?”通过这样浅显的道理,把十分枯燥乏味的经济理论说给我们听,波特做得很到位。作者在这本新颖的论著中,通过商品、生命、幸福、女性、工作、免费、文化、信仰、未来几个不同命题的价格分析,阐述了价格无处不在的现实。在《女性的价格》一章中,作者饶有兴致地通过从一夫多妻到一夫一妻制度的改变来分析了“女性的价格”,文明社会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实行一夫多妻制,这是因为女性传给下一代的基因多于男性,女性生育成功的概率更大,因而造成女性多于男性,这是一夫多妻制的原因。同时,无论古代的中国、法国、非洲,还是现在的中东,一夫多妻制多发生于有钱阶级。伊朗前宗教领袖霍梅尼认为一夫多妻制是先进的制度,恐怕就因为在中东女性多于男性,这个制度很好地保护了女性的生存权利。商口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规律,但是在疯狂的资本社会中,“价格会把我们引入歧途”,“价格这东西有时是很危险的”。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经济的畸变,中国目前房产市场价格与价值严重脱离的现象同样潜在着巨大的价格危机。就像当年美国人一样,我们不知道我们花掉一生积蓄买来的房产到底值多少钱,我们只看到自己的房产一天天在升值,却不知道这其中潜藏着多大的风险----一旦这个巨大的肥皂泡破裂,我们将血本无归。殷鉴不远,可惜却没有多少中国人意识得到。《一切皆有价》这本书值得中国人一读。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评价这本书最到位:我们常说,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大师的水平。其实能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同样是大师的水平。本书就是把简单的问题的复杂化的好榜样。
号 京公网安备
Copyright & 2006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商代理价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