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dcm的pitch book 中文book该怎么做

顶级投行 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组图)_网易新闻
顶级投行 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顶级投行 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组图))
关注三湘都市报微信看E报。  说起投行,有人羡慕,有人难受,羡慕的原因就不多说了,光鲜亮丽Money多,难受嘛,投行的工作压力大相信你也有所耳闻,最近爆出高盛为实习生“减负”的新闻,说1天只工作17个小时就够了的消息都能让不少投行朋友喜大普奔。
  在投行工作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顶级投行又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什么是投行?
  投资银行,又简称为投行,是很多金融人心目中的圣地。一般来说,投资银行是为公司、政府或者是富人提供建议、筹集资金的机构。为了大家更好地理解,八妹给大家举个例子:
  “有一个投行菜鸟问,什么是投行?”前辈拿了一些烂水果问他:“你打算怎么把这些水果卖出去?” 菜鸟想了半天说:“我按照市场价打折处理掉。” 这位前辈摇头,拿起一把水果刀,把烂水果去皮切块,弄个漂亮的水果拼盘:“这样,按照几十倍的价格卖掉。”
  在国内人们习惯把投行分成三块:外资投行,本土投行,中金。
  其中,外资投行又分为两种。大号的华尔街投行,被俗称为bulge bracket,包括大摩,高盛, 摩根大通,美银美林,德意志银行,瑞银,瑞信,花旗投行部,汇丰投行部等等;小号的投行们统称叫做boutique,就不一一列举了。
  顶级投行的门槛究竟有多高?
  具体可参见最近火爆的国产神剧《欢乐颂》里的安迪。毕业于哥伦比亚商学院,精准干练的言谈举止,对数字极为敏感,有超强的记忆力,性格高冷。
  正如安迪一样,能进入投行的基本都是智商情商双碾压的天才,堪称为开挂的顶配~~
  硬件条件:
  名校毕业,良好的背景,美国名校参见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五所;国内名校基本只看清北复交,最好是理工本科+金融硕士。
  通过 CPA,CFA,ACCA 或各种司法考试拥有丰富的投行实习经历,律师事务所经验,会计师事务所经验等英语能力托福110以上。
  软性标配:
  天生的领导力,看着就像一个成功人士;
  即使面对大人物,也可以自信得体;
  善于从新的角度/多角度分析问题;
  出色的销售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背景很深,可能是政府部门高层或上市公司高管的亲属,善于给未来做计划和分析风险。
  但是,即使具备了以上这些条件,可能你还是进不了投行哦。一般来说,由于投行很多时候是要去见高级客户的,所以他们也会看长相,主要看气质,关键在颜值。这个也很重要。
  此外,投行更喜欢多才多艺的应聘者,因为那意味着“令自己有趣”,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承受住投行巨大的工作压力……
  那么,进投行到底有多难?来看看以下的数据资料:
  每年暑假,摩根士丹利暑期项目提供的分析师和助理岗位都会收到大约90000份申请,但录取率不到2%;高盛的录取率同样低的可怜,录取率2.06%。相比之下,哈佛5.9%的录取率就算很高了。看来,要想获得华尔街的实习门票,比上哈佛还要难啊。
  所以,非智商情商双碾压的人,一般是进不了投行大门的,哪怕只是做一个小小的实习生。
  投行工资究竟有多高?
  大家都知道,投资银行是个高薪资高回报的行业。在美国人均收入不到4万美元的时候,高盛人年均薪酬就超过了70万美元。高盛、摩根斯坦利等投资银行每年往往净收入的大约一半都用在了员工薪酬上。
  即便在国内,进入投行,也意味着起薪就能达到几十万。这对于打工者来说,收入简直在金字塔的顶端,难怪大家都对金融行业趋之若鹜。
  除了高工资外,他们最注重的是能够有机会与一群超级精英共事,而扁平、共识驱动的合作文化更是锦上添花。正如高盛的CEO劳埃德·布兰克费恩说:“你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但我们这里一定是由聪明的人、有趣的人和对世界好奇的人所组成的最强组合。”
  投行人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在很多人的脑海里,投行员工可谓是社会精英,收入丰厚、衣着光鲜、出入各种高大上。但他们熬夜加班也是家常便饭,心理压力极大,经常都有过劳死和自杀的人。
  因为投行挑选的都是最优秀的人,新人进入一家公司就必须要面临“up or out”的残酷局面。投行的员工每天必须大量浏览《华尔街日报》、《财富》、《商业周刊》等大量专业财经报刊,关注来自各大网站的最新金融报道,对这些信息进行仔细研读、消化和吸收,并将自己对信息的领悟与见解传递给客户。
  此外,投行的等级制度特别森严。一般进入投行的职位都是从分析师开始,基本上得熬三年左右,才能做到助理的职位,然后要再熬大约三年半的时间,才可能升至副总裁。
  分析师的工作最辛苦,几乎全年都要无休止加班,所有脏活累活都要做。做调研、准备材料,改PPT,写Memo,打文件,做pitchbook,给老板深夜送招股书等。一周七天几乎都在工作,熬夜通宵是常事。平均每周需要工作100个小时,夸张的时候120小时也要扛下来。
  在过人的工作压力之下,投资银行业的人员流动性也很高,据统计平均每年投资银行企业的人员流失率是16%。
  来源:新财富杂志
本文来源: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美国投行实习纪实----献给仍然对投行感兴趣的你,希望能有帮助
我的图书馆
美国投行实习纪实----献给仍然对投行感兴趣的你,希望能有帮助
美国投行实习纪实----献给仍然对投行感兴趣的你,希望能有帮助。。。
&&&&& 在我进投行之前,一直急切地渴望有一个人能好好给我讲讲银行系统和具体的实习情况,可这样的人始终没有找到。所以这次决定自己做这样的角色,但愿能帮到以后前仆后继要进入投行锻炼的同学们。我是想开了,以后应该不会做投行了,不适合。但一定会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大家实习中的点滴。以后会有面试贴,告诉大家怎么在投行面试里用在这些日志里看到的东西(当然,有的同学可能已经十分有面试经验了,就不用看了)。 &&&&& 祝一切顺利! &&&&& 本人能力也有限,如有误差,欢迎高手指正。 & 特别鸣谢:上交大毕业、一直勇敢闯荡江湖的徐扬同学,让我见识了资源共享的强大力量。 & & 首先是少许介绍,全部属实: 实习银行: Key Bank 总部 (Cleveland, Ohio) &&&&&这银行在金融危机之后被国务院评为19个”too important to fail”的美国银行之一,从此便以此自居,用中文说就是“最重要19家银行”之一。其实不是第19大,大概25左右,但抗风险能力比较好,主要是因为loan-deposit ratio控制得比较好。下面有两个大分支,Key Community Bank和Key Bank Capital Market, 也叫KeyBanc,我就在后者。我在KBCM里投行部下面的Industrial组,主攻工业类公司的M&A和IPO(最近没太多IPO案子,经济不好),组里的每个分析员也有自己的主攻方向,例如化工原料、航空&国防、钻井、Process Control等等。工业组因为项目杂,数量大,以工作繁忙闻名。 &&& &我的实习从六月中到十二月中,学校给学分,但还要完成一门听说很pain-in-the-(这词就不打出来了)的商业写作课,通过email完成。每天七点到岗,晚上七点到八点之间下班。中午休息时间自己定,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就好。 &&&&&虽然现在对投行很失望,但听说华尔街那几家还是很拉风的。 & 实习工作: &&&&&目前为止都是打杂,做pitch(给客户看的,说服他们购买或者卖出公司的介绍书,不好意思,不知道国内叫什么。更新:现在知道了,叫投标书)里比较简单的几页,数据库信息更新,Public Information Booklet的整理和装订。 产业/市场调查。大家都忙,导致到现在只收到过两个反馈,其他的工作交上去就杳无音讯了,自我定位处于危机中。 &&&&&&据说在遥远的将来会有机会接触估价和建模,但照现在的情形看,我doubt it。 & 职场问题处理(反例): 以下这些故事其实也没有那么严重,只是一些思考,尽善尽美嘛。一方面也是通过小故事,大家能了解一下实习生每天是干什么的。&Hope you will like it : ) 1.人言可畏----美国是个爱八卦的民族 一直都知道投行是很辛苦的行业,一周工作80小时(实习生到不至于那么多),而且大部分做投行的都是男的。在学校的时候号称自己“不畏艰辛”,老师说”投行很辛苦的,都没有什么生活”,我就回答“我不怕,我可以辛苦的”,然后一边鄙视懒惰的美国人都对投行退避三舍,实习都只申请Marketing, Public Relation和Finance。 问他们为什么都不申投行,他们说因为太辛苦,而且自己数学不好,看见数字就头疼。 于是我就这么抱着我的理想来到了投行,一个人在这城市,无依无靠。第一天上班就老想回家,想窝在自己的小公寓里。以为第一天没什么事,可以早走的,可到了六点半都不见supervisor有放我回家的意思,还发现那一起来实习的ABC准备呆到10点,我就崩溃了,心情差到极点,立马开始担心这六个月我要怎么活下去。突然间明白了,美国人不是懒,而是对生活更有认知,他们更明白“80小时工作”在现实中是什么意思。我当初就听着,可如今才明白这是种多么可怕的生活。 第二天,午休那会儿的时候到楼下走走,但到很多也在休息的banker,全是男的。又突然间发现,1)每天西装笔挺地上班是件有点蠢蠢的事(银行的着装比一般企业要严格一点),2)银行(banking)真的不应该女孩子做。如今我在一个四年没有过女分析师的组里,原以为会为自己的“一枝独秀”骄傲,可现在只觉得是逆天行道,自讨苦吃。 再次见到和蔼的人力主管的时候,马上跟她说了自己的迷茫,其实目的是问问人力具体是做什么的,看自己会不会喜欢。结果她想了一会儿,居然说“既然你要在这里半年,我去看看能不能把你调过来人力组实习几周”,她说“实习的目的就是让你体验真正的职场,决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们改天好好谈一下这事儿吧。”巨感动。 现在,就到了这个故事的主题。几天后,一个associate请我一起下楼喝星巴克,他说“听说你不太喜欢在工业组,我们会想办法让你体验一下别的组”。我马上就惊了,“听说”,哪听说的,是不是很多人都“听说”了。他见我有点担心,安慰说“别担心,告诉我的人是无心的,我们都觉得你现在地 困惑很正常,这也是你实习的目的”。 所以说,抱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我这下可好了,才刚进这组,人家就觉得我有抵触情绪了,其实我就是害怕嘛。。。 & 2.越级 在新东方的时候赵晓麟就无数次婆婆妈妈地教导我,在职场一定不要越级,是大忌。可我一个不小心,越了。 周五的下午,两点不到办公室人基本上就走完了。我,为了那点钱,决定呆到五点(实习生是低等工种,酬劳安小时计)。收到一封邮件,组里的analyst Brian发过来的,让我做M&A Comps ,附件是一个早些时候的M&A Comps文件和一个到相关材料文件夹的链接。他写道“就把我发给你的excel文件当模板,照着那个样子做吧”,本来想走到他的小隔间问问他具体怎么操作的,可他早走了,只好发邮件问他什么时候要,他很快用blackberry回复说,下周哪天都行。一看这期限不紧,决定下周再做。周天是国庆日,周一全美国放假,实习生没有福利、照常工作(其他实习生也都没来,因为没有需要周二完成的工作),我想着反正一个人在这空城里也没什么可做的,于是八点到岗上班(平时是七点)。 到办公室以后发现TJ也在,穿得很休闲。请让我在这里介绍一下这个角色,组里的资深associate,每天到岗时间和我一个实习生差不多,以热爱工作闻名,没有老婆孩子,夜里11点左右离开办公室。在岗期间,不下楼吃饭或者买咖啡,将所有的经历都奉献给了KEY的投行事业。在来实习之前就听说此人格外严格,替他做事一定要认真在认真,不能又错误拼写,字体不统一一类的问题。我到投行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替他做一个公司pitch book前面那几页简单的介绍,完成后他给了详细的修改建议,还说“第一次做到这样,我很满意”,我也因此在心理上觉得和他比较亲近。由于他是associate,而Brian是analyst,所以他算是B的上级。 到岗后我很快开始研究B给我的模板和资料,我要做的就是从那有近千页的材料里提取出近几年来航空&国防业里发生的并购和收购交易,然后到Capital IQ里搜索交易和参与交易公司的具体情况(其实相当没有技术含量),最后计算出几个重要数据的中间值(因为有极短个体,不使用平均值)用于估价。着手开始干活以后没多久,就发现很多问题,有些交易记录找不到,有些只有宣布时间却没有完成交易时间,大部分公司是私有于是没有数据资料…我想了想要不要问TJ,希望可以通过他的帮助周二的时候给B一个漂亮的文件。于是我走到他的小隔间,询问M&A Comps的细节。他问“这是谁的案子”,我说是小B的,他又问“B给你案子的时候没有教你怎么做吗?”我老是地交待“没有,我有从邮件里收到这个assignment,他就让我照着模板做”。TJ皱了下眉,我马上意识到自己可能做错事了。那晚一个人在空荡荡的银行工作到八点半,把自己埋在那些资料里。还好,最近天黑的晚,在夕阳下的无人街道上走回家应该不至于被黑人抢。 果然,周二早上一上班就受到B的邮件,说我们可以坐下来讨论那个案子,看我有没有问题。估计TJ找他说了,这时我断定自己越级了,有什么问题应该先和给我案子的人联系的。 血的教训啊! & 3.性别歧视&忽视 &&&&&&& 到投行的前两周我一直都处于一种半游离状态,大家都各忙各的,没时间教我,偶尔给我个小project做做。偏偏组里有个ABC暑期实习生,长得一般(同学们就不要再对ABC抱有幻想了)。上Ohio State的商学院,还参加了个投行program,而且这孩子似乎从出生就决心做投行了,到这里实习之前就什么都知道了,于是更把我显得很白痴。闲的时候会跑到他们的bullpen里看看他在干什么,学点东西。这天我一过去,他的电话就响不停,都是分析员打来交代他工作的。我立刻想到曾子墨自传里那一段,说她刚开始的时候没事做,把她急得。她的一个同事随时都很忙,她便十分羡慕,因为深知投行里最忙的人就是最厉害的。本来还挺满意自己这种在投行里还能偷闲的生活,可这个场景马上就把我震醒了,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一直表现地都太差欠了。 &&&&&&&&写到这,请让我们再介绍一下主要人物。这ABC,父母是北京人,爸爸在Ohio State念了机械工程的phD, 妈妈由于签证问题,在美国只能闲在家当主妇。请注意,这一类移民虽然比劳工移民好,可生活还是十分艰辛,听说他父母到现在都还是不怎么会说英语。这孩子眼下大三升大四,父母马上收拾行李,要回北京生活。他们当初留在美国纯粹是为了让孩子能在这接受教育(估计自己当年出来的时候吃了很多苦),为了孩子,在异国他乡受苦二十年。现在孩子可以自立,便终于解脱了。这男生是金融专业,曾进入高盛的面试环节,只是最后没有被选上。我跟他抱怨每天回家晚的时候,他说“还好啊,我本来想一周工作90小时呢”。我就坍塌了,这人也太“高盛”了。 &&&&&&&&&这组里有了这投行新星,我马上就落为智障级别,基本属于什么都不会。他用各种excel, ppt快捷键用得噼里啪啦的时候,我还在很不好意思地问别人要怎么把bullet point对齐。组里分析师都很喜欢用他,根本不用教,把东西给他就完了。而我,一什么也不懂的女生,得花时间教,出错了还不好说。 下午我去跟我的直接上司Ben,一个associate说实习生要去参观美联储分支的事。见他心情还不错,我就说起自己这几天的担忧。我说我的工作很少,担心是不是因为前几次task都没有完成好。他说主要是大家太忙,有时候教我还花更多时间,索性自己做了。还说大家都知道我要在的时间长,一定会慢慢教我的。着答复我很满意,就往下多说了一句“那个。。。会不会和我是女生也有关系”(现在想起来,真相给自己一老拳)。他果然机智勇敢,马上说“哦,XXX主要是金融背景,又很了解我们的工作,所以直接给他做方便一点。你是liberal art背景,我们相信你以后会进步很快的”。这倒也对,我说没什么大关系,只是担心分析员不习惯差使女生。 这是我悲剧的开始。 半小时后我在我的小隔间里写“每日总结”(咱不是没事做嘛),听到ben在门边和一个同事聊天,提到了XXX(那ABC娃),语气里满是赞许。可音量突然变小了,我猜想他们是在讨论我的问题。果然,一分钟后,ben走过来跟我说让我第二天早上参加个buy side的新案子讨论会议。还告诉了我那公司名称,让我做好准备。我便一刻也不敢耽误,认真开始在各种数据库里找这公司的相关记录,生怕自己明天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这公司是钢铁精制厂,做什么信箱啊、水槽啊、屋顶之类的东西。第二天去开会,西装笔挺的,显示自己的认真态度。原来是这家公司想扩张,通过收购,但问题是她们自己也不知道想收购什么样的。他们只知道要有类似工序的,但要在不同领域。我的任务就是筛选出5-6家适合的公司。听的时候觉得还行,至少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可是上Capital IQ一查,类似公司有1600家。我去问ben有没有其他限制条件,他给了个我听不懂的答案。只能自己折腾,缩到160家,只能一家一家的看business description和官网。一看我就糊涂了,我怎么能知道谁的工序和谁的像呢,business description只说他们的最终产品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不知道各种产品是怎么产出来的。这种选择其实是需要对行业内各种信息都很了解的分析员才能做得好的, 瞬间明白为什么组里只有男的了,男生可能会比较了解什么钢啊、铁啊、水泥啊什么的。后来又试着去找寻帮助,可大家都还是太忙。这个任务明显是超出我现有能力和知识的,ben明显是因为我说的那些话才硬是把这个工作给我的。太太太后悔了。现在是他也难受、我也难受。 &&&&&&&&&在美国“歧视”是人们最恐惧的错误,其实心里总有那么一点,就是怕别人看出来。在中国,女性当科学家、当高管,当了就当了,大家歌颂一下,没觉得多怎么。可在这美利坚,到处都是什么”Women in Science”, “Women in Economics” “Women in Banking”的组织,似乎女人就做不了这些似的,一旦有人涉足,就赶快特殊保护起来。这一来,更显得这歧视根深蒂固了。 &&&&&&&&&所以说,Ben估计是被我吓惨了。真不该说男女的事的。&&&
& & 待续…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下载人人桌面
好友列表(199)
TA的最新馆藏当前位置: &
求翻译:pitchbook是什么意思?
问题补充:
正在翻译,请等待...
我来回答:
参考资料:
* 验证码:
登录后回答可以获得积分奖励,并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的回答。 |
我要翻译和提问
请输入您需要翻译的文本!揭秘投行男女:顶级投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来源:微信公众号 金融八卦女说起投行,有人羡慕,有人难受,羡慕的原因就不多说了,光鲜亮丽Money多,难受嘛,投行的工作压力大相信你也有所耳闻,最近爆出为实习生“减负”的新闻,说1天只工作17个小时就够了的消息都能让不少投行朋友喜大普奔。再加上新闻爆过不少投行男女的“奇闻趣事”(这里的奇闻趣事你们的懂的),投行总是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在投行工作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顶级投行又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今天就给大家八一八神秘的投行!什么是投行?投资银行,又简称为投行,是很多金融人心目中的圣地。一般来说,投资银行是为公司、政府或者是富人提供建议、筹集资金的机构。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八妹给大家举个栗子:“有一个投行菜鸟问,什么是投行?”前辈拿了一些烂水果问他:“你打算怎么把这些水果卖出去?” 菜鸟想了半天说:“我按照市场价打折处理掉。” 这位前辈摇头,拿起一把水果刀,把烂水果去皮切块,弄个漂亮的水果拼盘:“这样,按照几十倍的价格卖掉”。在国内人们习惯把投行分成三块:外资投行,本土投行,中金。其中,外资投行又分为两种。大号的华尔街投行,也就是文中要开八的顶级投行,被俗称为bulge bracket,包括大摩,高盛, ,美银美林,德意志银行,瑞银,瑞信,投行部,汇丰投行部等等;小号的投行们统称叫做boutique,就不一一列举了。对于很多人来说,进入投行,就意味着:高起点、高薪水、高社会地位。华尔街投行拥有高端的人才和关系网络,他们给出的pay基本都是global pay。第一年的非后台部门的entry-level的薪水基本在60W。所以今天八妹要扒开的,就是这些顶级投行的神秘面纱。顶级投行的门槛究竟有多高?(投行不是你想进,想进就能进)具体可参见最近爆火国产神剧《欢乐颂》里的安迪。毕业于商学院,精准干练的言谈举止,对数字极为敏感,有超强的记忆力,性格高冷。正如安迪一样,能进入投行的基本都是智商情商双碾压的天才,堪称为开挂的顶配~~从硬件条件看, 他们一般是:名校毕业,良好的背景,美国名校参见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五所;国内名校基本只看清北复交,最好是理工本科+金融硕士通过 CPA,CFA,ACCA 或各种司法考试拥有丰富的投行实习经历,律师事务所经验,会计师事务所经历等好到爆的英语能力,托福110以上再看看软性标配:天生的领导力,看着就像一个成功人士即使面对大人物,也可以自信得体善于从新的角度/多角度分析问题出色的销售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背景很深,可能是政府部门高层或上市公司高管的亲属善于给未来做计划和分析风险但是,即使具备了以上这些条件,可能你还是进不了投行哦。一般来说,由于投行很多时候是要去见高级客户的,所以他们也会看长相,主要看气质,关键在颜值。这个也很重要。此外,投行更喜欢多才多艺的应聘者,因为那意味着“令自己有趣",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承受住投行巨大的工作压力……那么,进投行到底有多难?来看看以下的数据资料:每年暑假,摩根士丹利暑期项目提供的分析师和助理岗位都会收到大约90000份申请,但录取率不到2%;高盛的录取率同样低的可怜,录取率2.06%。相比之下,哈佛5.9%的录取率就算很高了。看来,要想获得华尔街的实习门票,比上哈佛还要难啊。所以,非智商情商双碾压的人,一般是进不了投行大门的,哪怕只是做一个小小的实习生。工作压力这么大,为什么大家还对投行趋之若鹜?看过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和《华尔街之狼》的都知道,投行的工作节奏有多快,工作压力有多大。但是,挤破头要进入投行的年轻人仍然不在少数。以高盛为例,90%收到高盛offer的人都会选择接受。此外,在2015年《财富》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排行榜上,高盛名列第45位。这是自1998年该榜单设立以来,年年上榜的”13家“常青树”公司之一。有很多员工也认为,高盛是最适宜工作的公司之一。这又是为什么呢?八妹认为,这跟它出了名的高工资有很大关系。正如很多电影给的幻像: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谈笑间亿万金钱灰飞烟灭~!投行工资究竟有多高?大家都知道,投资银行是个高薪资高回报的行业。在美国人均收入不到4万美元的时候,高盛人年均薪酬就超过了70万美元。高盛、摩根斯坦利等投资银行每年往往净收入的大约一半都用在了员工薪酬上。。。即便在国内,进入投行,也意味着起薪就能达到几十万。这对于打工者来说,收入简直在金字塔的顶端,难怪大家都对趋之若鹜。《亲密敌人》中曾经对投行的高工资有一个略微夸张的表述:"我们这种人就不值得同情,工作三四年,年薪几百万,住的都是五星酒店,坐的永远是商务舱,我们就不应该睡觉!"实际上是什么样的呢?请看下图:看完这张图,你可能瞬间就明白了,为什么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人民那么憎恨银行家了。。。但是,金融人热爱投行并不只是因为久负盛名的天价薪酬。除了高工资外,他们最注重的是能够有机会与一群超级精英共事,而扁平、共识驱动的合作文化更是锦上添花。正如高盛的CEO劳埃德•布兰克费恩说:“你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但我们这里一定是由聪明的人、有趣的人和对世界好奇的人所组成的最强组合。”没有人会认为在这里工作是轻松的。但高盛人表示,积极的一面让这一切都变得值得。因为在投行工作的经历让他们变成更优秀的自己。很多投行男也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慢慢变成高富帅,一年买车两年买房三年迎娶白富美,从而走上人生的巅峰呢~
就像八妹前两年提到的,世界小姐张梓琳的老公聂磊就是一名典型投行男,人大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硕士,任职债务资本市场部SVP(高级副总裁),曾参与等上市公司的债券承销工作。李念的老公林和平,是软银赛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合伙人,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公司管理着22亿美元的资金。连比尔-克林顿的独生女儿切尔西-克林顿,嫁给的也是投资银行家。她的老公马克-梅兹文斯基(Marc Mezvinsky)曾就职于高盛集团宏观和自营交易部门,两人可谓青梅竹马。据说,最近三届美国总统的两个出阁女儿也都嫁给了投行家,因为世界各国很多政要的子女们自己也想进投行,但是没有实力,只好曲线救国了~投行人的压力到底有多大?(华尔街光鲜的另一面:“等我死了再睡。”)让我们来看看高盛集团总部四层的交易大厅。你们是不是密恐症都要犯了。在很多人的脑海里,投行员工可谓是社会精英,收入丰厚、衣着光鲜、出入各种高大上。但作为同行,八妹深知,他们熬夜加班也是家常便饭,心理压力极大,经常都有过劳死和自杀的人。因为投行挑选的都是最优秀的人,新人进入一家公司就必须要面临"up or out"的残酷局面。像游泳一样,游得出来还行,游不出来就淹死了。投行的员工每天必须大量浏览《华尔街日报》、《财富》、《商业周刊》等大量专业财经报刊,关注来自各大网站的最新金融报道,对这些信息进行仔细研读、消化和吸收,并将自己对信息的领悟与见解传递给客户。此外,投行的等级制度特别森严。一般进入投行的职位都是从分析师(analyst)开始,基本上得熬三年左右,才能做到助理的职位,然后要再熬大约三年半的时间,才可能升至副总裁。分析师的工作最辛苦,几乎全年都要无休止加班,所有脏活累活都要做。做调研、准备材料,改PPT,写Memo,打文件,做pitchbook,给老板深夜送招股书等等)。不离身,一天七天几乎都在工作,熬夜通宵是常事。平均每周需要工作100个小时,夸张的时候120小时也要扛下来。关于投行圈的“早睡早起”,金融圈里有一个流传已久的噩梦“the magic roundabout(神奇旋转木马)”:早上7点钟,的士司机会在银行楼下等你,带你回家,等你上楼洗个澡,再把你带回公司。这就是投资银行兼并重组部门的生活写照。除了日夜颠倒的工作,投行狗们还经常要各种出差。但是如果你以为他们的出差是度假,那就大错特错了。一般来讲,他们的日程包括:提着大量文件参加各种会议、研讨会;在餐桌上与客户博弈;回到酒店撰写报告;赶到机场奔向下一个出差地点……分析师升到助理后会好一点,工作时间80小时左右,升到副总裁后生活节奏可以接近常人,如果能升任合伙人,就立马变身超级钻石王老五了。例如陈好老公刘海峰就是银行家,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任摩根士丹利亚洲投资部联席主管,现任科尔伯格·克拉维斯集团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所以陈好婚后就立马淡出娱乐圈,享受生活去了。也许有人会说,升到助理后,然后再到VP,再到合伙人就好了啊。但是很多人可能根本就熬不到那个时候就离开了公司,甚至离开了这个世界。如果说人与人的关系有7年之痒,而投资银行则相当于平均6.25年来个彻底大换血,那投行的雇员与他们雇主之间的关系只有6.25年,比男女关系还要不稳定。投行最常见的裁员方式是这样的:你早上起来,正兴致勃勃要去上班,结果接到一个通知,哥们儿你被裁了,你的门禁卡我们已经作废了,公司配给你的电话我们也停机了。我们会让你的助理把你的私人物品装箱寄回给你。你就不用来了,拜拜!在过人的工作压力之下,投资的人员流动性也很高,据统计平均每年投资银行企业的人员流失率是16%。华尔街光鲜的另一面:“等我死了再睡。”很多鲜活的例子已经验证了。八妹2014年发过一篇《她去世前在中金,前两年在毕马威。28岁,投行女,漂北京,无男友》的文章,提到了了一位工作压力大,后来逝世的姑娘——丁会计,当时这篇文章刷爆了金融人士的朋友圈。她,28岁投行女,被很多朋友亲切的称为:丁会计,生前很优秀和热爱生活。却在离28岁生日还有一周的时候去世,原毕马威KPMG女员工。之前,她曾因身体原因从KPMG跳至CICC中金,后却确诊胃癌。病后,她说想起PWC25岁病逝员工潘洁。最后一条发于日。此外还有更多例子,2014年2月,摩根大通一名雇员从香港中环遮打大厦30层平台跳下,结束了他的人生道路。香港媒体报道称,死者在不久前以数百万港元置业,外界怀疑其由于工作压力大而选择结束生命。今年4月,高盛驻旧金山科技、传媒、通讯业分析师Sarvshreshth Gupta猝然逝去,年仅22岁。据Gupta父亲说,他每天加班工作到凌晨5点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长时间的工作及较少的睡眠时间,令金融圈成为抑郁症的高发群体。因为高压力,他们的排压方式与他们光鲜的职业并不符,也属于常在河边走的“高危人群”。有很多人靠莫达非尼片等药物来提振自己、有的酗酒、还有的就是性和赌博。这也是香港兰桂坊90%的消费者来自金融圈的原因。当然了,也有人不是因为工作压力离开了投行。例如八妹之前在高盛工作的一个读者朋友朱英楠,他认为投行就是盖茨比,而他在投行的两年,把自己变成了盖茨比的宾客们。他曾经把自己一个月的收入用来举办各种聚会,招待各种朋友。但交往的朋友越多以至于换新手机或安装Whatsapp才能删掉所有人。全年午休的工作—聚会—睡觉的循环不是“扩大潜能”,事实上是消耗自己曾经梦想所需要的能量。正如他所说的,离开投行不是因为它摧毁了我的身体或污染了我的思想,只因为它抹杀了一个我本来可以成为一类人的可能性。另外,可能就是因为种种压力,投行人士无处排解压力,所以投行充斥着各种乱七八糟的奇葩事,最常见的就是各种“ 桃色八卦”,八妹之前也在微博、微信上爆料过不少投行人士的混乱私生活,甚至有投行女曾经将自己比作“小姐”,说出了以下名言:“ 千万不要看轻了小姐,因为我们也跟小姐差不多,要想赚大钱,就不要端着,尤其要学会理解男人爱嫖娼爱乱搞这件事,这样才能无往而不利,做事才能顺风顺水。”But,关于投行男女的私生活八卦,平时说太多了,八妹这里就不多说了,下次的文章里再给大家详细八一八。最后回归选择投行工作这个话题,八妹觉得,很多时候工作就像找对象,适合自己的可能才是最好的。如果没有那金刚钻,以及一颗热爱投行的心,建议就别揽那瓷器活了。但如果你非常想进投行的话,那就去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吧!微信扫一扫,关注腾讯港股频道官方公众号:玩转港股(ihkstock)
正在加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simonchai]
热门搜索: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6.0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6.0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本日热门资讯
一周热门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itch 投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