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1万块钱,有个网贷小贷逾期不还经历都是2000块钱额度的。每月还款无逾期,希望有私

摘要:网络贷款入侵校园 数名大学生身背十余万债务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让众多顺势发展起来的贷款平台瞄准了大学生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让众多顺势发展起来的贷款平台瞄准了大学生这一群体,纷纷推出了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校园贷款业务,然而这种网络贷款竟然成了骗子行骗的工具。近日,武汉有几名大学生被人以 200 元的好处费为诱饵替人贷款,结果背上了巨额债务。
  数名大学生被骗替人贷款 身背十余万债务
  2015 年年底,武汉某高校大一的张同学,从同校大二的学生苏某那里得知,有一个帮人贷款赚钱的机会。
  & 贷款赚钱 & 行骗三部曲
  第一部:承诺给好处费
  张同学称,苏某让其替他贷款买苹果手机,承诺给 200 元好处费,并且贷款由苏某每月偿还。很快,苏某拿着张同学的身份证及学生证,在一家名为 & 菠萝袋 & 的网站上贷款购买了一台苹果手机,贷款金额为九千一百多元。每个月都要还接近 500 元,分 18 个月还清。
  第二部:前几个月按时打钱还款
  顺利完成了第一笔 & 交易 &,张同学拿到了 200 元的好处费,而苏某也开始按月往张同学的账户里打钱还贷。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之后,接下来苏某又多次找到张同学帮忙贷款。
  从 2015 年 11 月到 2016 年 5 月,在苏某的授意下,张同学分别在 & 名校贷 && 优分期 && 菠萝袋 && 趣分期 & 等十几个校园贷款平台上借贷现金或分期购买电子产品。总共贷款 8 万多元,连本带息一共要还 11 万多元,每个月要 5、6 千。
  第三部:& 深陷泥潭 & 吃定你
  眼瞅着自己银行账户里的还款金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张同学心里隐隐感到不安,可他又不敢拒绝苏某接二连三的贷款要求,担心关系闹僵后苏某不再偿还贷款。
  果不其然。今年 5 月,苏某停止向张同学的银行账户里打款。
  张同学称,苏某曾参与网络赌博,他将借贷买来的电子产品都低价处理还钱,借贷来的现金也都花了。
  实际上,& 深陷泥潭 & 的不仅仅是张同学一个人。记者了解到,在短短半年时间里,苏某找到了同校和外校的数名学生帮他借贷,累计金额接近百万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受骗上当的这些学生家境都不富裕,有的学生还来自农村,十多万元的贷款对他们背后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根本无力偿还。在停止还贷之后,这些受骗上当的学生乃至他们的家长,每天都能接到数十个追讨贷款的电话和短信。
  目前受骗上当的学生已经报警,公部门也已立案调查此事。
  网络贷款充斥校园 凭学生证身份证轻松借款
  实际上,近几年时间里,利用 & 校园贷 & 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有的学生是受人鼓动为赚取佣金落入圈套,有的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在多个贷款平台借款套现导致债台高筑。说到这,大家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群体为何能在 & 校园贷 & 平台上轻松贷款?记者走访武汉市多家高校发现,大学生群体中用过 & 校园贷 & 的人并不在少数。
  资料显示,2015 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达到 3700 万,全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超过 4000 亿。虽然每月都能收到家里寄来的上千元生活费,但眼花缭乱的消费市场使大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想要更好的手机、更好的电脑、想买包包、买化妆品 && 消费信贷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供需之间的鸿沟,让国内的大学生们也开始习惯 & 花明天的钱 &。
  武汉某高校学生 A:我现在用分期乐,在上面买东西。
  武汉某高校学生 B:身边有一个同学,当时要买一个手机,就办了贷款。
  需求大供应多
  正是看上了这种需求,校园金融如雨后春笋,各路资本纷纷加入 & 跑马圈地 & 的行列,来争夺这块蛋糕。& 零抵押 && 零担保 && 低门槛 & 成了这些网贷机构招揽业务的主要手段。
  记者在网络上搜索 & 校园贷 &,& 大学生贷款 &&3 小时到账 15 万 &&56 秒急速审核 & 这样的广告语随处可见,数十个平台的网站让人眼花缭乱。点开某 & 校园贷 & 网站记者发现,这家网贷平台可提供的借款额度在数千至数万元不等,最高可以达到 20 万元,已有 150 多万人向该平台申请了贷款。
  门槛低高风险
  某校园贷平台客服人员表示,申请贷款需提供学生证和个人身份,填写资料,再拍一段视频发过来就行了。48 个小时之内审核、审核通过的话,三个工作日之内放款。
  学生贷款的选择途径
  学生贷款可选择的途径主要有三类:
  一是学生分期购物平台,满足大学生购物需求;
  二是单纯的 P2P 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
  三是阿里、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里面提供的信贷服务。
  这些网络借贷平台不仅在线上发布放贷信息,在线下也瞄准在校大学生。
  记者走访武汉市多家高校,路边的公告栏基本上被贷款广告侵占。每栋宿舍楼一楼的窗户旁、入口处,甚至厕所里,都贴着贷款的小广告,上面均有 & 大学生贷款 && 无前期费用、无抵押无担保 & 等字样。  
  网络贷款进校园 & 福音 & 还是 & 陷阱 &
  借款 1 万元分 18 个月还清,按百分之 1 的利息计算,利息总额就是 1800 元,再加上 1500 元的所谓点位费,学生连本带利最终要还款 13300 元。实际上,记者调查发现,五花八门的网络贷款平台以及校园分期购物平台上宣传的 & 免息 && 低息 && 低门槛贷款 & 背后往往藏着陷阱。
  & 低息 & 做幌子 实为高利贷
  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出于抢占市场和竞争的需要,会隐瞒或模糊实际资费标准、逾期滞纳金、违约金等信息。校园贷产品经常打出 & 利率低至 0.99% 每月 & 甚至 & 零首付、零利息 & 这样的噱头,但实际的贷款资金成本并不低。
  以某贷款平台推出的一款苹果手机分期为例,其价格为 4688 元,月供为 310.88 元起,分 18 期还款,还款总额为 5595.84 元,年利率已经超过 21%,折算成月利率为 1.75%,远远高于广告中所说的 0.9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吕勇斌副教授:
  超过央行利率的 4 倍就属于高利贷了,根据最新央行的贷款利率基准的标准,年化一年期以内百分之 4.35 来计算,4 倍就是百分之 17.4 ,所以肯定属于高利贷的范围,超出的部分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在一些校园贷平台上,贷款的学生不仅要支付高额的利息,一些贷款机构甚至还违规收取高额的所谓手续费或者是点位费,其金额达到了贷款总额的 15% 至 20%&&&
  记者拨打贷款广告上的电话咨询
  记者:我是武汉传媒的学生,想贷点钱。你们这边最高能提供多少钱?
  网贷机构工作人员:最高 1 万元
  记者:需要什么手续?
  网贷机构工作人员:身份证、学生证、手机实名认证,带一张银行卡就可以了。
  记者:利息怎么算呢?
  网贷机构工作人员:18 个月的话,1 万块钱的话,月息是 1 分或者 0.89 ,就是 100 块钱。
  记者:你们前期收不收手续费呢?
  网贷机构工作人员:前期什么都不收,只要你办成了之后,我们要收点位费,15 到 20。就是 1 万块钱给你 8500 块钱。
  记者:那这个钱退不退给我呢?
  网贷机构工作人员:这个点位费是不退的,我们也要吃饭、要赚钱啊。
  审核不严 违约成本高
  记者调查发现,从贷款申请和审核上看,各校园贷平台主要采用视频身份认证、学籍认证和联系人认证的方式,来确定借款学生的真实在校身份,但学生有无贷款经历、目前是否还在还款、有无逾期不还款记录等问题,各校园贷平台并未涉及,明显存在把关不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吕勇斌 副教授:
  银行有一套完备的征信系统,但大部分网络贷款平台是没有接入这个征信系统的,互相之间也没有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系统,这里面有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一问题也造成校园贷里一人多贷的情况,一个人能在多个贷款平台上注册,连续贷款,拆拆补补。
  因为大学生普遍没有稳定收入,生活费用支出大多依靠父母,校园贷平台仅仅靠确认在校大学生身份的情况下就发放消费贷款,难以保证大学生有能力如期偿还。这类校园网贷产品还款时一旦逾期,随之而来的 & 违约金 & 也十分惊人。
  某校园贷平台 客服人员:
  你贷款一万元,会有 20% 的保证金,如果逾期还款,这笔钱就要扣除。
  对于借贷的学生们来说,逾期还款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要承担高额的违约金,有的还要面对借贷平台的暴力催收。据记者了解,为了减少坏账和逾期率,网贷公司会采取一系列手段来催收欠款,包括发短信、打电话、发送律师函警告学生本人,联系贷款学生室友、亲属及父母,有的甚至直接雇佣催收团队去学校找学生,在学校公共场合贴大字报等等。
  武汉某高校 张同学:
  去年期末考试那天,讨债公司的两个人找到学校里来,24 小时跟着我,吃饭、睡觉都在一起,直到我还钱为止。
  & 校园贷 & 衍生出黑中介 诱导学生借贷套现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从学生贷款行业中还衍生出来了一个黑中介市场,他们以招募校园代理或者帮助学生贷款为名,从中赚取手续费,有的中介还会帮学生提供虚假信息,蒙蔽平台的信用审查,让一些信用不好又急需借钱的学生轻松借到资金周转。
  在网络上活跃着不少学生贷款中介,有数十个活跃 QQ 群,人数多的达近 2000 人。记者加入了一个名为 & 湖北大学生贷款平台 & 的 QQ 群,群内充斥着各类 & 校园贷 & 的小广告,言语煽动、条件诱人。
  记者以校大学生的名义向 QQ 群内一个中介提出要借款 1 万元,该中介表示当天就可以下单打款,不过,除了支付 20% 的保证金外,要一次性付给中介 1000 元作为回报。
  在于黑中介接触的过程中,他们会经常提到 & 黑户 & 和 & 口子 & 这两个词,记者多方打听了解到:
  所谓 & 黑户 &,就是已经上了网贷黑名单的人,这些人因为有逾期不还款的经历,已经被一些网贷平台和私贷机构 & 封杀 &。
  而 & 口子 &,则是中介可以通过非正规操作帮助借款人获得贷款的渠道。
  贷款中介机构 工作人员:
  广埠屯这边有 11 家金融公司,现在有两家上了征信系统,就是能查到信用额度的,其他的金融公司都是私贷公司,只有业务员在这里,没有高层领导。他们办单的业务员,还钱的人越不多,他们业务员越做不下去,最后只能求到我们。
  除了与借贷平台内部人员勾结,降低门槛帮人贷款。这些黑中介还帮助有借款需求的 & 黑户 & 学生购买电子产品分期 & 套现 &。
  贷款中介机构 工作人员:
  分期套现很简单,你在商店分期买一个手机,到时候手机给我们,我们给现金你,然后有一个手机转交协议。
  在分期套现的过程中,中介会指导 & 黑户 & 学生在 & 校园贷 & 平台上购买手机等电子产品,再按照学生贷款总额的 60% 到 80% 的比例,以现金从学生手上回收这些电子产品并进行二次销售。据了解,中介每做成一笔贷款或分期套现业务,都会收取 6% 至 10% 不等的手续费。这意味着,如果大学生通过中介进行借款操作,每借 1 万元,无论期限,中介即可获得最少 600 元、最多 1000 元的提成。而成为中介不需要任何资质,几乎没有门槛。他们还会招募所谓的区域经理、校园代理。任何人只要能为他带来客源,就可以根据成交量获利。
  贷款中介机构工作人员:
  你手上只要有学生缺钱就可以来找我,我会给你相应的提成。(那这个提成怎么算呢?)这个看金额。(比如我带个人过来要贷款 5000 块)提成有四、五百。你们学校很多学生都做这个。
  当不明就里的大学生遇上唯利是图的黑中介,极有可能被诱导走上不归路。在专家看来,在校大学生还未走入社会,既没有理财经验,也缺乏还款能力,不应过多涉及贷款,同时高校应该加强宣传教育,避免大学生因借贷消费而背上过重的包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吕勇斌 副教授:
  大学生群体自控能力比较弱,攀比性消费现象比较多,要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控制一些不必要的消费。
  吕教授介绍,针对校园贷乱象,今年 4 月份,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提倡高校开设金融学、网络安全学等相关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帮助学生增强金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而且全国各地在完善校园贷法规这一块也出台了配套举措。像重庆就规定不得未按规定履行借款人资质审核义务、不得发放用于学生生活学习必需品以外的贷款或直接向学生提供现金,这些规定拿捏非常准,打中了校园贷乱象的 & 寸 &,非常具有针对性。
责编:王玉涛
武汉新闻排行榜因为不懂网贷是不能随便申请的,最近急需用钱,所以昨天一天就申请了五六个网贷额度的,近急需用钱懂网贷能_珍藏百科
因为不懂网贷是不能随便申请的,最近急需用钱,所以昨天一天就申请了五六个网贷额度的,近急需用钱懂网贷能
编辑: &&&来源:用户发布&&&发布时间:&&&查看次数:430
谁知道因为不懂网贷是不能随便申请的,最近急需用钱,所以昨天一天就申请了五六个网贷额度的,感激不尽。
短期内连续申请造查征信唯解决办等段间再申请少要三月追问三个月感觉我都不需要贷了&#*9;
那个没办法追答需要多少?私贷需要么追问私贷是什么样子的呢?追答私人放贷不是高利贷追问私信,我们聊聊看&#*4;
找私贷追问什么是私贷?追答就是找私人放款的啊,只是利息比较高而已追问利息高那是多高&#*4;&#*4;跟高利贷类似的?追答高不到那种程度,谢谢哦
,就比平常高一些追问好吧,
电脑数码相关
本文相关文章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如有任何侵权、造谣信息请将网页地址和有法律效力的侵权造谣证明或判决书发往QQ:小时内删除。
苏ICP备号-1&  “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P2P行业洗牌还在继续。特别是受到股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少P2P平台难以持续发展最终倒闭。在刚刚过去的6月,P2P问题平台数量首次超过新增平台数量。
  据零壹财经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6月全国新上线的P2P借贷平台至少有81家,值得注意的是,6月问题平台数量为92家,较5月增长了67%,首次超过新上线的平台数量。6月上线时间在2014年以前的问题平台有增无减,更有完成A轮融资的平台出现清偿。  据公开资料显示,6月歇业停业的平台有15家,较上月有所增加,失联、跑路的平台依然是问题平台的主要类型,共42家,占比约45.7%;出现提现困难的有20家,占比21.7%。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6月30日,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统计的问题平台共775家(不含港澳台地区)。其中山东地区问题平台有149家,占比19.2%,在上月超越广东省后继续走高,且开始与广东地区拉大距离,从不及到超越再到相差18家,山东问题平台不容忽视,如今广东、山东、浙江三省问题平台数量共计371家,占全部问题平台的47.87%。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2013年5月上线的帮可贷称,由于受股市和地域等诸多因素影响,线上业务严重拖累公司转型,自6月12日起不再发布借款标的,逐步清盘,彻底转型,据悉,帮可贷已完成A轮融资,这也是首家已获得融资的平台出现问题。  而2012年上线的“老牌”平台工商贷,遭网友预警,称其在日出现提现困难,19日限额提现,最后完全不能提现,有资料显示客服已承认公司有逾期未还,资金提现尚有困难,但未见任何公告,且平台仍在发标。  巧合的是,在6月15日同一天,美冠信投公告称出现经营不善,平台资金断裂,已限制提现,并称由平台负责人周琦的父亲接手,集团公司承揽债务,并于当天暂停发布借款标,只发布平台周转标80万元。之后公告被删,并于6月20日正常发标,并称同意将部分美冠信投平台投资人的投资款转为山东美冠臣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目前该项目总投资1.6亿元,共计1.6亿股,公司限量出让6000万股,每股折价0.5元给投资人,三年内公司以每股不低于1元的价格回购股份。  相关分析人士直言,2015年P2P行业的日子并不好过,特别是在股市火热的背景下,大部分P2P资金回流股市,而不少借款人通过借钱炒股,导致不管是股市趋暖还是震荡,都令P2P平台资金出现紧张的状况。
​​
​  消费金融目前进入快速发展期,互金平台的助推作用功不可没。
  市场诱惑、需求旺盛、政策促进、资本关注……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苏宁金融为主的电商平台;以拍拍贷、捷越联合、人人贷等为代表的网贷平台;以乐分期、趣分期为典型的分期购物平台——诸多平台的竞相涌入,彻底打破了传统银行以及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所掌控的传统消费金融市场存在的业务模式僵化、覆盖范围狭小等藩篱。
​  搅局者,打法、规范与监管
  新入者往往带着新的招数、新的使命。
  蚂蚁金服主要对接消费金融不高但消费频次较高的信贷场景。它的产品花呗、借呗不仅应用于阿里体系内的购物场景,还延伸到了唯品会、亚马逊等40多家电商平台上。
  京东金融则已与中信、光大及民生银行发行联名信用卡,通过联名信用卡等形式的合作,京东金融正与银行构建双赢金融科技生态圈。京东金融旗下支付机构还率先参与网联平台的试运营,并完成首笔交易。
  “网联平台将在促进互联网支付市场的稳定和安全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京东金融支付将通过金融科技能力输出,满足用户在互联网支付消费领域的极致体验,并协同监管层推动互联网支付的普惠金融服务。”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表示。
  去年8月份,央行批复支付清算协会牵头成立线上支付统一清算平台
(业内称“网联平台”)。目前,京东金融支付已经设置了对接网联平台的专项统一接口。在网联平台建设过程中,京东金融还专门调派了多名支付风控、技术研发专家到网联平台筹备组帮助工作,协助完善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性。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互联网支付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与保护值得重视,另外,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的规范与监管也需要加强,对此,网联平台将承担重要的市场角色和责任。
  据了解,此次网联平台启动试运行首笔交易验证,也正是该平台为正式上线运营迈出的第一步,其平台系统较高的技术含量也将保证互联网支付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安全与无缝连接。对于中小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技术能力、风控水平、业务量等方面,都将通过网联平台得到极大补益。
​  目前,京东金融的支付体系已经串联了京东支付、白条、京东小金库等一系列产品,实现了存、贷、转的打通,同时,在云闪付、二维码、生物识别技术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索。
  许凌表示,“支付是金融领域的第一道关卡,也是互联网金融的入口,记录了资金流向、用户金融行为,这些是打造金融消费闭环的关键所在。网联平台将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形成统一的规则、提高市场效率、规范清算市场,平衡整个支付生态系统当中各方的利益及维护金融安全,帮助支付机构规避支付风险漏洞,同时,也将促进市场上的支付机构回归支付本业,集中精力拓展场景,优化用户支付体验。”
  有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信贷人口渗透率仅为30%左右,相当于只覆盖了我国四分之一左右的人口,而同时期的美国信贷人口渗透率则是达到了82.0%。对比来看,我国信贷覆盖程度相较美国差距巨大,因此参考美国的发展情况,我国信贷人口潜力十分可观,消费金融行业将继续享受信贷人口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红利。
  艾瑞咨询认为,传统金融坚信“二八”法则,即20%的高净值用户可以带来80%的利润,从而忽视了剩余80%的普通客户。而互联网消费金融则抓住了这部分长尾用户,使他们能享受到真正的消费信贷服务,并且这些用户的消费能力正在提升,消费需求也在不断释放,拥有极高的价值。传统金融造成的缺口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崛起的主要原因。
  从2010年首批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到目前已获批开业16家消费金融公司。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资产总额1077.23亿元,累计发放消费贷款1127.59亿元,累计服务客户数超过1568万人,5000元以下的贷款笔数占整个贷款笔数的60%。
  银监会非银部主任毛宛苑表示,消费金融真正践行了普惠金融,呈现线上线下相结合,业务服务向三四线城市下沉的特点。
  近几年,除了此前传统银行和产业系消费金融平台,消费金融这块或将达到“万亿级”的市场蛋糕还吸引了一批电商平台和P2P平台拼抢,蚂蚁金融、京东金融等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入局加速了消费金融成长。
  越来越多企业涌入,消费金融市场规模随之翻倍,行业开始面临众多挑战。日前,大数据公司“百分点”发布的消费金融口碑指数显示,当前信息安全值得重点关注。超过两成的受访者表示,在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时信息曾被泄露,或遭遇账号被盗、密码篡改、信息被修改等平台安全性问题,这使得消费者对P2P系消费金融平台安全性指标满意度相对较低。
​  撬动消费金融的“支点”亟待明确
  “消费金融在给消费者提供消费便利时,也会带来一定风险。即便像京东金融这样的大平台,个别京东白条用户也曾出现账户被盗的情况。”京东消费者金融事业部风险管理高级总监程建波说,京东金融往往不是信息泄露的源头,却成为
“案发现场”。一些客户的信息从外部渠道泄露后,经过了复杂的黑色产业链买卖整合后,会被不法分子拿到京东这样的高交易场景中寻找“下手”机会。
  程建波表示,这迫使企业需要练好内功,提升保障用户账户安全的能力;与此同时,积极扩大“防守半径”,联合行业对“黑产业”进行打击。
  除此之外,恶意套现也成为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的一大隐痛,不法分子甚至形成了从前端“引流”到后端“培训”的一整套黑色产业链。毛宛苑表示,由于社会对小额失信的惩戒力度不够,近两年消费金融欺诈风险有所上升。
  面对较为严重的套现问题,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各显神通,京东金融基于大数据研发了“天网”,蚂蚁花呗则清理了数千个涉嫌套现的商家。
  另外,消费金融的催收乱象也颇受关注。目前,消费金融平台最为常见的催收手段是电话催收,其次是法律函和实地催收。“百分点”的报告显示,消费者对P2P系消费金融平台的催收手段满意度较低,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感受最为强烈。
​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李季表示,当前我国消费者
“提前消费”经验仍然不足,容易陷入无力偿还贷款的困境,这在校园消费金融方面尤为突出。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贷款余额970.29亿元,平均不良贷款率4.11%。与三季度商业银行1.76%的不良率相差较大。
  “当前中低收入群体信用信息相对缺乏,难以整合,导致消费金融公司存在产品定价难、信用风险管控难等问题。”毛宛苑认为,传统信用风险难题尚未有效解决,消费金融信贷要建立在个人信用评价基础之上。
  业内人士表示,种种问题反映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环境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不少,但最为迫切的是信用体系建设。征信是金融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受困于信息不对称的消费金融期盼我国征信市场进一步发展,成为撬动消费金融的“支点”。
​​​​
​​
​& & & &
在2016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产品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已经达到9.82万亿元,手机、彩电、计算机等产品规模都位居全球第一。但在另一方面,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依然薄弱,虽然在智能支付等少数领域走在了世界先进行列,但整体的核心技术依然亟待提升。对此,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认为,要通过制度和监管的进步,来为创新增添活力,而不能人为地制造某些壁垒,限制科技的创新。
过去9年,深圳的IT领袖峰会给业界很多的思考。我不是技术人员,也不是商业人员,我的职责是利用我过去所有的思考、经历和资源,把一些业内关注的问题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在这儿讲一些我一直坚信的观点:未来20年是互联网技术的时代,未来30年将会成为互联网的时代。社会的变革,各行各业变革的速度会越来越快。不管你高兴也好,骂人也好,未来二三十年的变化将远远超过大家想象。
​& & & & 互联网不应成为实体经济替罪羊
未来30年,这个世界不属于互联网公司,而属于那些用好互联网的公司。
现在大家说起实体经济,都在谈经济不好、企业难做,其实实体企业以前也不能说特别好做,十年以前也不太好做。现在实体经济都在讲互联网的冲击,绝大部分的制造业都在骂互联网。但在美国和欧洲,做得不好的企业,并没有去怪罪互联网,而是在反省、在自己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互联网应该不应该成为替罪羊,大家都需要思考一下,可是更重要的不是去看互联网对你这个行业有多大的冲击,而是要思考你该如何运用好互联网,如何通过互联网把事情做得更好。
前两天我听见有人抱怨线上线下的竞争不公平,比如线上和线下应该征一样的税。其实线上线下征税是否公平是一个伪命题,本质上是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差别。我从来没有看见一家线上的大企业不交税,只要做到一定程度都会征税。所以今天不应该盯上那些小企业交了多少税,而是应该盯上这些小企业有没有赚到钱,有没有利润,能不能活下来。
& & & & 未来在十年以内,我认为有5个行业的变革会加速。
​& & & & 第一,是零售将变为“新零售”。
新零售是线上线下物流的变革。以前我常常讲电子商务多么重要,但企业做到今天,我们的思考是5年以内电商会很好,但10年以后呢?纯电商会很艰难,线下零售也会很艰难。
所以新零售实际上要把线上线下物流整合一起思考——以后的零售不是考虑怎么卖东西,而是学会怎么去服务好你的客户。其实在美国的传统零售做得不错的,绝大部分都是学会如何去服务好你的客户,而不是学会卖东西。而过去的十年中,传统零售各种各样促销的方法,说穿了都是怎么卖东西。所以从卖东西走向服务别人,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变革。
第二,是新制造,未来的制造行业不是标准化、规模化,而是定制化和智能化。
我可以这么讲,广东制造业在未来10年、15年,受到的冲击会远远超过长江三角洲,因为这儿一直以来以加工、标准化、流水线为特色,广东的制造业未来一定会面临新制造的挑战,也就是个性化、定制化、智慧化成为主流的时候,原来你的标准、流水线、集装箱,可能反而会成为麻烦。
& & & & 第三是新金融,金融冲击也会越来越大。
传统金融解决的是“二八问题”——金融机构只要服务好20%的大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就行了,其余80%的消费者和小企业,让传统金融机构去做就不一定能做得好,因为这需要技术。
新金融则要解决“八二问题”,也就是解决80%的消费者和中小企业,特别是我们常说的中小企业贷款难等问题。比如今天的印度,在短短的一两年内,已经有两亿印度人用手机开设了账户,进行支付。这和中国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对整个支付行业带来的巨大冲击是一样的。随着未来的创新越来越大,新金融也会越做越大。
​& & & &
第四是新技术,未来的核心技术将不会再围绕着PC,无论是芯片也好、操作系统还是数据库,都会重新颠覆。
我一直觉得我们不应该提倡“弯道超车”,而应该是“换道超车”。弯道超车十超九翻,你要想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真不是太大,只有在另外的道上超车才有可能。根据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未来在云计算、移动操作系统,移动的智能芯片和人工智能等方面,中国是有机会的,但在PC领域,我认为还是有很大的难度。
最后是新能源。第一次技术革命的能源是煤,第二次技术革命的能源是石油,第三次技术革命的能源主要是数据。
未来社会的变革会越来越大,每一次技术变革都是就业的变革。前几天不是有个被当成段子的真事么,说杭州有两个抢劫犯,连抢3个超市,最后只抢到1800元钱,还被抓起来了。那是因为大家都用移动支付,在商场、超市里用现金的人越来越少。就连在杭州龙翔桥的乞丐,现在都在身前放一个二维码,连要饭都要用二维码了。
新技术在创造无数就业的同时,如果你漠视新技术的存在,它也会抢夺你的就业。现在很多的技术活,很多目前的白领行业,未来可能就没有(这个职位)了,比如大家都在讲大数据、云计算,可我告诉大家,很可能10年以后就没有数据分析师这个职业了。
过去我们说电是高科技,可现在谁还说电是高科技。互联网以后也不是高科技,而是必须的基础设施,所有行业都必须要用的。所以实体制造业与其唠唠叨叨骂这个东西,还不如调转枪头,赶紧让员工多花点时间在这儿。未来30年,这个世界不属于互联网公司,而属于那些用好互联网的公司。
​& & & & 互联网不是虚拟经济是虚实结合的经济
虚拟经济最重要的主体还是金融界,只不过大家通常不敢骂银行,因为一骂就贷不到款了。
我们公司常提到两句话:其一是一切业务数据化;其二是一切数据业务化。只有这样才能迎接这个时代。
比如我们来看看近一年来热门的AI人工智能,我自己觉得我有些不同的看法。去年的IT领袖峰会上,晚上参加研讨会,大家把AlphaGo说得天花乱坠,很恐怖的样子,我个人觉得sowhat(那又怎么样)?机器如果做人能够做好的事情,那不算什么。下围棋打败了人,只是“侮辱”了一下人而已,机器要做的是人类做不到的事情,这才叫本事。
人工智能其实不应该叫artificialintelligence,而应该叫机器智能(machineintelligence),机器要有自己的思考,机器要有自己的方法。举例来说,汽车也是机器,人两条腿走路的话,永远不会跑得像汽车这么快,而汽车则有它自己的方法,比如通过4条轮胎。
我觉得人能做得好的事情,如果机器也做得好,这只会让人越来越沮丧。未来我们要让机器做“人做不好的事情”,做“人创造不了的东西”,我认为这才是机器智能的前景所在。
未来的100年,如果我们多花点时间在machineintelligence上,我们真正让机器成为人最好的partner(合作伙伴),而不是人最大的对手。只有这样,人类才不会被机器所取代,这才是我们这一代的人应该做的事。
在21世纪,最核心的能力就是服务别人的能力。信息科技(IT)时代一切都以强化自己为主,而数据科技(DT)时代是强化别人、赋能别人,让别人越来越强大。
从战略上讲,前者考虑自己,后者是考虑别人。只考虑自己的不是好战略——你只考虑自己,做不成拉倒,做成了,要思考别人怎么看。
现在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争,大家都把互联网经济称之为虚拟经济。其实虚拟经济最重要的主体还是金融界,比如银行。只不过大家通常不敢骂银行,因为一骂你就贷不到款了,所以大家只能骂互联网。
事实上互联网不完全是虚拟经济,它其实是虚实结合的经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互联网经济持久发展。实际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本来就不应该对立,一个很大的实体企业,如果在最近的二三十年没有去把握互联网,把握市场的变革,这样的企业未来死掉的概率会很大。
我们不能一方面说转型升级,一方面还要对落后产业进行保护,这是不靠谱的。包括互联网经济也是这样。我告诉大家,其实互联网经济活得也不好,除了BAT以外,请大家告诉我,还有哪几家企业利润是很好的。
BAT为什么利润好,不仅仅因为他们走得早,不仅仅因为他们专注,而是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的技术。腾讯有腾讯的技术,百度有百度的技术,阿里有阿里的技术,只有技术才是未来真正的红利。
&&如果你没有独特的技术,靠规模、靠低成本,不管你是互联网还是实体经济,未来都可能倒掉。所以虽然有实体企业倒下去,但中国实体企业做得好的也非常多,互联网经济同样如此。所以当我们探讨实体经济出现问题了,不能怪某一个行业,怪某一个企业,更多的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
任何一个创新背后,都要付出很多的代价。比如1865年英国曾经出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法案,叫机动车法案,就是当年英国的汽车出来以后,危害到了马车行业的利益。那时候马车夫是白领工人,是技术活,工资特别高。当年通过的这个法案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规定汽车不许开得比马车快。结果那时候汽车的速度是6.4公里/小时,跟人快走差不多,目的就是保护马车的利益。
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好好的一个汽车行业活活地被这个法案拖了后腿。结果德国赶超了上来,美国更是全力往前发展,并由此成为车轮上的国家,把握住了由煤炭向石油转变的能源革命。
在今天的世界,还有很多类似的“机动车法案”在制定中或者在酝酿之中,所以我希望人算不如天算,天算就是云计算。监管要从人算变成计算,要更加科学、要更加着眼未来。​
​​​​
​​
​&& & &
&2016年,政府对P2P行业监管政策密集,从《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到《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的监管政策出台,合规成为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首要原则和基本任务。
&2017年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合规落实年,1月11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对外表示,针对P2P网络借贷平台涉及法律制度较复杂、所涉利益关联方较多的现状,其编写的《
P2P 网络借贷平台相关法律法规及案例》将出版。合规之际,大家关注较多的 P2P
车贷行业有哪些优势能保证其持续稳健发展的可能性,本文从以下几点试做阐述分析:
​& & &
&一、资产类型符合合规要求,平台转型容易
P2P资产类型一般有信用类资产,供应链金融类资产,票据类资产,收益权转让类资产,抵押类资产。其中车贷属于抵押类资产,借款人用抵押品作为保证取得贷款,抵押品通常包括,有价证券、机器设备、房产、汽车等。贷款到期,借款人必须如数归还,否则抵押人有权利处置抵押品作为补偿。事实上,抵押贷更适合传统金融机构,在此类资产的运作中,互联网金融迅速、便捷、安全性稍差但收益更高等优势难以充分施展,与传统金融机构正面竞争意义不大。以抵押类资产为主的平台,风险相对较小,但快速发展的空间也较小。抵押借贷也许是最古老的借贷方式,自从货币出现,就有抵押贷出现,基于其安全性优势,成为传统金融机构最为认可的借贷模式。
& & & &国内行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如今 P2P
市场上的金融产品种类足以用“丰富多样”来形容了,这也意味着P2P平台在资产端的发展上有足够多的选择,综合型平台可以同时兼营房产抵押借款、中大型企业借款、政信工程融资、供应链金融、票据、保理等多项业务,而规模相对较小的平台则可以专注于一种细分业务的开发,例如车贷平台主营车辆抵押借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模式基本成熟,整体而言,车贷业务是非常容易标准化的产品,而标准化也就意味着可规模化,这种业务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扩张性,对P2P平台的规模化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规模小,平台转型也相对容易,如今在政策对借款人借款余额设置上限的情况下,并结合国内不完善的征信基础及趋于保守的投资环境来看,车贷是最适合P2P平台的小额化业务方向之一。
​& & &
&二、小额分散,有抵押,风控整体可控
&车贷属于小额分散、可标准化的金融业务,利于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在传统的民间金融业务中,有三种最为常见。一种是现金类业务,例如:赎楼垫资,这类业务往往需要平台投入大量人力,而且业务周期较短,不利于平台积累优质客户资源;第二种是小额信贷业务,也是市面上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业务,小额信贷的优点是市场容量巨大,缺点则是在现阶段不完善的征信体系下容易累积大量逾期坏账,因此风控难度很大,对平台的风控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三种是车贷业务,相比小额信贷而言,早期车贷市场容量是不大的,而且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客户是属于被小额信贷排斥的次级客户,需要平台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客户进行跟踪,从贷前到贷中、贷后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极其专业的风控技术手段,但车贷业务的优点恰恰就体现在贷后处置上,不同于无抵押的小额信贷,车贷业务有车辆作为抵押物,贷后处置难度降低了不少,也为车贷平台在贷前环节形成核心竞争力之前留足了缓冲期。
​& & &
&三、中国已成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车贷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拥有近14亿的人口,汽车消费市场也是巨大的,截止日,根据乘联会的数据,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9亿辆,其中乘用车(私家车)保有量1.94亿辆,而且未来还有上升的空间。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的汽车金融市场规模为4000亿到50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初,汽车金融市场金额将达到6700亿元。与此同时,目前,国内的汽车金融渗透率仍不足2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左右,随着人口峰值逐渐从20岁向30岁靠近,80后、90后正逐渐进入事业高峰期,成为汽车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对信贷消费和财务杠杆的接受度较高,也更愿意通过贷款、租赁等方式来买车。调查发现,汽车消费应该是我国唯一一项尚未大规模使用金融杠杆的大宗个人消费,预计2020年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将提升至45%。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消费需求的增加,汽车后市场服务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而我国目前有3613万驾龄1年以内的驾驶人,占驾驶人总数11.04%,假定驾驶人数的增长速度等于汽车金融市场的增速,再结合国内汽车金融渗透率数据预计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将以每年5%的增速提升,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车贷行业规模可达1.2万亿以上,车贷市场潜力巨大。
&基于以上3点的考虑,在合规政策迫在眉睫之际,P2P车贷行业是否能在政府的合规压力整顿之后借力更上一层楼,期待合规之后P2P行业的发展。
​​​​
​​
尽管现金贷满足了很多人的消费需求,但是也会出现诸如利息、服务费“滚雪球”、暴力催收、个人信息泄露甚至被盗用等毒瘤,这个市场还需要整治。
&近期一段时间,现金贷饱受舆论质疑:利率过高、野蛮催收、滥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层出不穷。媒体的争相报道也将现金贷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对于当下看似“失控”的现金贷发展现象,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对《投资者报》记者分析称,现金贷“失控”并不是普遍的行业现象。他表示,问题可能在一些细分的领域有所发生,比如校园贷,但在监管介入后问题得到控制。此外,个别的环节存在失控,比如说暴力催收。局部的失控往往是处在高速发展的行业常态,并且因为从业者鱼龙混杂,难免会发生一些问题。只要将问题控制在局部范围内,失控的现象可以正常看待。
​& & &
&现金贷以利息和服务费盈利
&有研究数据表明,国内约有50%的人得不到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面对这块尚未大规模开放的市场,互联网金融开始介入,2015年左右现金贷业务兴起。至今,据第三方媒体的不完全统计,市场上打着“现金贷”旗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有上千家,活跃用户约为3000万人。
&为什么现金贷业务突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告诉记者,“现金贷”泛指无场景、无指定用途的小额贷款业务,其模式主要是借鉴了国外的“发薪日贷款”。薛洪言则指出,现金贷的爆发与消费金融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对于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有场景的就可以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没有场景的只好去做现金贷,这就导致现金贷业务呈现出爆发的现象。
&综合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特点,一个概念或者一种模式产生并有不错的前景时,往往有多家企业蜂拥而上。那么现金贷的利益点在哪里呢?一位互联网金融企业高管对记者表示,现金贷宣传的往往是日息(每日利息),甚至有“无息贷款”,一般急需用钱的人看到,感觉短期借用“还蛮合适”。但是,用户还要这笔借款付出高低不等的服务费,这笔费用在借款发生时可能企业并未明示,实际上费用可能很高。
&该高管表示,大部分规范的平台则一次性按照借款金额的5%左右收取服务费。但有的平台会按天收取服务费,服务费名目各异,信审费、管理费、手续费、平台运营费等。如果累计,到最后费用一定不菲。“用户在借款时一定要仔细看相关合同,留意收费条款。”
&而对企业方来说,是以正常还贷人群的利息和费用来弥补欺诈人群以及未还钱用户带来的坏账。“只要坏账不低于50%就可以继续”。一位现金贷从业人员甚至如此表示。此外,利息再升高,就可以覆盖获客成本、运营成本等,逐步实现盈利。而现金贷企业通过大数据风控等技术手段,识别欺诈,判断用户信用水平,还可以逐步降低坏账,这样盈利就可以实现增长。
​& & &
&现金贷出现三大毒瘤
&现金贷在业务规模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舆论的指责。利息和服务费“滚雪球”、暴力催收、个人信息泄露甚至被盗用成为用户不得不防的现实。
&以“XX贷款王”为例,期限一个月的贷款,日息千分之一,还有5%的一次性服务费,单月总费率为8%,8%&12+5%就是年化的总费用率。
&如果是每日收取服务费的现金贷业务,则最终还款金额更加惊人。以一个现金贷平台为例,其日利率为0.03%,每天收取借款金额的0.97%为服务费,此外还要加收借款金额6%的平台运营费。若借5000元为期一个月,利息仅需45元,但服务费和平台运营费则要1755元。因此一个月后本息一共需要还6800元。如此计算下来,该平台的实际年化利率达到了366%。
&此外,民间金融行业的潜规则也让用户防不胜防,部分平台会有“砍头息”的操作,让用户在借款后来不及后悔。出借人借给借款人1万元,但在给付借款人款项时直接把利息2000元扣除,只给借款人8000元,而借款人则给出借人出具了1万元借据,即借据记载的数额大于实际借款数额。
&利息与服务费等变相增加,导致有些用户最终还不上贷款,反而越积越多。而企业为减少坏账,对这些用户实行催收,过程会产生一些恶性事件。有观点认为,饱受指责的“裸条”事件其实就是现金贷的乱象之一。出借资金的平台滥用借款人信息,向借款人好友发送借款人照片,以此威胁还款,是不正当的商业行为。
&此外,多位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用户一旦在一家平台注册贷款,会有更多的平台来联系推销现金贷。当然,这在其他行业也多有发生,但因为小额借贷的用户往往急需资金,可能会多家之间周转。一旦出现还款不及时,最终承担的本息将大大超出用户的承受能力。
​& & &
&爆发与失控需合理加以控制
&正如P2P网贷初期的发展一样,现金贷此刻正迅猛发展。对于同时出现的一些失控现象,薛洪言表示,现金贷“失控”并不是普遍的行业现象。只要将问题控制在局部范围内,失控的现象可以正常看待。
&多位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士称,现金贷的野蛮生长必然会引起监管的注意,当负面事件越来越多,监管应该会有举动,这也是该行业的洗牌节点。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一方面,不要“一棒子打死”,应允许“现金贷”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监管政策应不断完善,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准入门槛、业务红线等,将行业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目前“现金贷”行业仍处于起步期,尚未经历完整的风险周期,部分平台自身风险控制能力薄弱,但为了提升竞争能力,盲目比拼放款效率、授信额度,形成风险隐患。“用户本身还是要留意相关信息和合同,避免陷入不正规平台的借贷困局。”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高管称。
​​​​
​​
​& & &
​&&&&&&
消费金融迎来爆发式增长。从各家银行近期陆续公布的2016年业绩报数据可以看出,银行业的利润增速普遍放缓,而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多家银行零售规模扩张加速,消费金融业务规模和利润的涨势更是明显。
  以3月28日召开业绩发布会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为
例,截至2016年末,该行个人消费贷款新增3647.23亿元,同比增长49.49%。与此同时,邮储银行旗下中邮消费金融公司(以下简称“中邮消
费”)成立仅一年多,实现了累计放款突破100亿元。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消费市场的增长速度有望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到2020年私人消费将达到6.5万亿美元的规模。为抢夺消费金融市场,银行密集布局消费金融公司填补业务空白,但行业中也不乏影响消费者权益的乱象,引发监管部门关注,行业自律亟待进一步加强。
  消费信贷规模普涨
  1月20日央行发布的《2016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末,本外币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25.06万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了32.2%,全年增加6.1万亿元,较2015年多增加了2.51万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央行数据发现,本外币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正在逐年增
加。根据此前央行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本外币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18.96万亿元,同比增长23.3%;2014
年末,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15.38 万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比上年末低5.9 个百分点。
  多年深耕零售业务的邮储银行,3月28日召开上市后首次年报业绩发布会时公
布道,截至2016年末,邮储银行零售业务规模进一步增长,该行网点近4万,个人客户达5.22亿户;个人存款余额6.2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8235.36亿元,增长15.29%;个人贷款总额为1.5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596.05亿元,增长29.41%;个人消费贷款新增
3647.23亿元,同比增长49.49%,余额突破万亿元。
  同时,邮储银行参股成立仅1年零4个月的中邮消费宣布,截至目前,该公司实现了累计放款突破100亿元的“小目标”。
  记者发现,2016年,各家银行零售业务规模及消费信贷规模普遍涨势喜人。
3月30日发布业绩报的哈尔滨银行,截至2016年底,该行个人贷款为人民币1057.9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41.97亿元,增幅为71.8%。其
中,个人消费贷款为694.05亿元,在个人贷款中占比为65.5%,增幅达到102.2%。
  招商银行(19.170, 0.15,
0.79%)2016年业绩报数据显示,该行零售贷款的规模占该行全部信贷规模的50.45%,零售业务贡献的税前利润占比为53.62%。招行将零售规
模的增长归因于该行在财富管理、私人银行、零售信贷、消费金融等核心业务领域的优势。由招行全资子公司永隆银行参股成立的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2016
年营收15.33亿元,净利润3.24亿元。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实施促进消费升级”与“增加高品质产品消费”,与其密切相关的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多家银行纷纷表态,消费信贷或将成为各家银行2017年抢夺的高地。
  以已经在2017年采取了行动的邮储银行为例,3月29日,邮储银行深挖互联网金融数字化生态圈,发布了“邮享贷”“邮薪贷”两款嵌入消费场景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为实现“以金融为中心,打造全场景式覆盖的一站式家庭生态经济圈”的目标。
​  行业自律亟待加强
  根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和阿里研究院2015年底联合发布的《中国消费趋势报告》预计,中国消费市场的增长速度有望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到2020年私人消费将达到6.5万亿美元的规模,未来五年中国消费市场增量约为2.3万亿美元。
  面对庞大的需求市场,分食者不在少数,除银行外,还有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电商系消费金融平台、小贷公司等。
  银行为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填补空白市场,也早已加入消费金融公司牌照的抢夺战。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市场上消费金融公司已超过300家,其中已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有21家,银行系占据16家。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乱象,参与者良莠不齐,部分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增加利润,忽视风控,放松贷款对象的选择标准。
  去年12月,中国银监会非银部主任毛宛苑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16年9月末,消费金融行业资产总额为1077.23亿元,贷款余额为970.29亿元,平均不良贷款率为4.11%,贷款拨备率为4.18%。
  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消费”)近日发布的不良率相关报告显示,2013年至2016年9月末,捷信消费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5.48%、2.57%、3.69%和4.49%。
  在不良率攀高的同时,行业存在的问题逐渐曝露。不仅出现了如“裸贷”等超出任何正常金融产品底线的现象,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不规范经营也被查出。
  记者从某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处了解到,当前消费金融行业方兴未艾,成为新金
融的代表。然而消费金融行业存在居民征信记录不完善、信贷违约成本低、消费贷款行业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消费类金融产品因其“额度低、审核难、风险大”的
特点形成了金融领域中最惹人瞩目但又难以驾驭的巨大长尾市场。
​​​​
​​
&#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工作会议在江苏扬州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几年人民银行系统的科技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金融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并就做好2017年科技工作作出部署。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范一飞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充分肯定了过去几年人民银行科技工作取得的进步。人民银行科技战线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努力奋斗,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有力地支持了央行履职:中央银行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建设持续改进,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高,金融标准化成果显著,移动金融和支付技术管理不断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示范效果逐步显现。金融科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保障和推动我国金融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坚实基础。
范一飞指出,当前人民银行科技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一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冲击传统技术架构,深刻改变社会生产和大众生活方式,为金融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二是金融新业态兴起需要央行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加快开发应用各种新的监管技术手段。三是网络安全形势严峻,中央银行管理运行的金融基础设施极其重要,其安全状况关系人民利益、金融稳定和国家安全。四是经济新常态要求金融科技进一步助力金融改革开放,更好地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双向开放、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等政策实施。
​范一飞强调,今后一段时期,央行科技工作应以建设数字央行为目标,重点打造一支专业型、复合型、学习型、创新型的央行金融科技队伍;实现架构转型和大数据利用两个突破;完善风险防控、科技治理、技术研发三个体系,构建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央行决策平台、以分布式系统为核心的央行服务平台、以数字货币探索为龙头的央行创新平台。
范一飞要求,人民银行科技战线全体干部职工要深入贯彻落实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坚定不移地加快架构转型;努力运用大数据提升精准施策能力;狠抓安全生产,建立完善的IT风险防控体系;强化科技治理,建立先进高效的管理、建设与运行体系;加强学习研究,提升科技工作前瞻性和行业指导能力。各级科技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厘清思路,真抓实干,努力开创人民银行科技工作新格局,用实际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人民银行相关司局、单位负责同志,各分支机构分管科技工作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
​​
贷款转账给了学长。
&3月27日,19岁的孟波和一群校友走出大庆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作为黑龙江某大学的大一新生,他曾经憧憬的简单又纯粹的大学生活如今变得有些复杂。习惯性地打开手机,第一眼看到的却是平台发来的催款短信,他摇摇头,按下了锁屏键。
  从去年开始,该校部分学生被高额佣金诱惑,以个人名义进行校园贷款或分期购物,最后所得贷款均被“骗走”,个别学生疑似欠下近20万元贷款,而让他们走进骗局的却是他们最相信的学长。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庆警方已介入调查。
  学长的“诱惑” 贫困生“被”校园贷
  孟波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作为农家子弟,他还申请了贫困生补助。
  去年12月25日,期末时节。这天,一位叫刘哲的同校大二学长通过朋友关系找到他,问他想不想做个兼职。
  “刘哲说他在做一个软件的兼职,月末了要冲量,让我去试试,说不用做什么事还承诺给我几百块钱的工资。”孟波回忆,当时他出于对学长的信任以及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便答应了。
  之后,刘哲带着他来到校外的某个办公室模样的房间里。“一进去他就把我的手机拿过去了。”孟波说,除了他之外,还有几个学生模样的在那,“都是我们学校的学长。还有一个他们的头儿,姓邓,据说也是才毕业的学生。”
  拿着孟波的手机,刘哲一阵捯饬,很快便为他下好了几个软件,在完成一些注册后,刘哲开始让孟波配合着做一些身份验证和审核流程。
  “我这才晓得,他们是要我以个人名义帮他们贷款……”孟波开始犹豫和迟疑,或许是发现学弟有些动摇,刘哲和在场的几人立刻开始宽慰他,“他(刘哲)让我不要担心,说他也走过这个程序,到了需要还款的时候,他们会帮我还。”
  在当时已经感觉“走不脱”的氛围以及几位学长的“连哄带骗”下,孟波通过“名校贷”、“花无缺”、“分期乐”等校园贷和分期购物平台贷款2.6万余元,同时购买了一部苹果手机和一张火车票。整个过程花费了接近四五个小时。
  “钱和手机都给了刘哲,火车票是买给谁的我都不知道。之后我就回家过寒假了。”孟波说,直到他离校,刘哲承诺的工资都没有兑现。
​  贷款频频逾期 还款承诺成空头支票
  就在回家后不到一个月,孟波的手机上便收到了来自平台的催款短信。
  “各个项目合起来要还3000多块钱。”孟波此时有点慌了,他赶紧打电话找到刘哲询问到底怎么回事。
  刘哲的回答给了孟波当头一棒,“他说他也没钱。”而从那之后的每一天,孟波都能收到来自各个平台的催款和逾期通知短信。情急之下,他只能自己掏钱暂时将拖欠的贷款还上。
  开学之后,孟波立刻找到刘哲理论和要钱,“找了几个当时让我贷款的人,一共要到了4000多元,但是之后他们也说没钱还了。”
  此时,孟波终于察觉,他可能落入陷阱了。而在数次沟通后他得知,刘哲和他一样,也背着不少贷款,他之前转账给刘哲的钱最终被转给了姓邓的头目。
  “据我所知,他和我一样,是被邓骗过去贷了款,结果邓不帮他还贷,然后让他去找其他人贷款弄钱。”孟波说,发现情况不对后,他一打听,发现有好几个同学都被刘哲带去贷了款,目前身上背负着几万元不等的债务。
  随后,记者向其他两位涉事同学进行了求证,他们所述经历和孟波基本相同。其中一位受访同学说,事发时刘哲明确表示了是要其帮忙进行贷款,并承诺了高达2000元的劳务费,“我也是出于对学长的信任还有被这个钱吸引了。”
学生收到的催款短信。
  多位学生向记者表示,据他们所知负债最高的学生欠款近20万元,除了校园贷之外,疑似还涉及高利贷。
  记者尝试电话联系刘哲,但被提示手机关机。随后记者又加了他的微信,但记者提出的种种问题,他都未给予任何回应。
  3月27日,在数次寻求解决贷款问题无果的情况下,包括刘哲在内,约10名学生来到辖区大庆市高新公安分局报警。
​  学校警方介入调查 目前锁定重点嫌疑人
  3月28日,记者从大庆市公安局和黑龙江省公安厅了解到,警方已介入此次发生在该大学的疑似骗贷案件。大庆警方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锁定了重点嫌疑人,并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在有调查结果后将通过官方渠道进行通报。
  之后,记者从该大学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目前学校也已知悉此事,正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和进行善后处置。学校也在自发调查统计涉及该案的学生人数和涉案金额,“具体数据还在核实当中。”
  该工作人员说,据他所知,本案的主要嫌疑人为另外一所高校的毕业生,“好像是注册了一个公司,然后不知道怎么回事现金流断了,就引发了这个事。”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此前就曾进行过全校范围的校园贷普查并进行过风险宣讲,本次事也让校方感到十分痛心,未来将进一步就校园贷以及相关风险向学生进行宣讲,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应当事人要求受访大学生均为化名)
​​​​
​​
​PART1
为什么会有高利贷
大多数人是从《白毛女》开始认识高利贷。那时生产力低下,很多人吃不饱饭、看不起病,被迫举债。
为了让穷苦农民摆脱高利贷盘剥,刚刚建国,人民政府立马就开始在广大城乡组织农民成立农信社,截止1956年,全国80%的乡已建有农信社,总数达到16万家,使农村有了基本的金融服务。如今,随着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扶贫工作推进,普惠金融推及,贫民为了温饱治病去借高利贷的情况已不多。
在此,借用永康农商银行微电影《因你而精彩》剧照,向我国老一辈从事信用社的前辈致敬,是他们的努力,使白毛女式的农村高利贷现象大为缓解。
既然《毛白女》里的那种高利贷现在不多了,那么现在借高利贷做什么用呢?先来看一组数据:
这是温州地区(典型的高利贷的重灾区,国内其他高利贷盛行地区情况都类似)的银行贷款的期限结构。期限一年期以内的贷款为短期贷款,以上的为中长期贷款。温州这个地方,短期贷款占比,从2004年的63%,一路飞升,2011年到达了历史峰值81%!
这是什么意思?温州人办企业,向银行申请的贷款,竟然6-8成都是一年以内到期的。温州这地方真是太神奇了,这些企业借钱都只需要借一年以内的?
这显然是有问题的。有点生产经营常识的人都知道,开办一个企业,要花钱购置厂房机器(固定资产投资,形成固定成本),也要进原材料和耗材、聘请员工(变动成本)。后者投入的资金能短期内收回成本,而前者固定资产投资绝无可能一年内收回成本(除非非常暴利的行业)。所以,如果资产与负债期限是匹配的,那么短期贷款一般来说最好用来支付变动成本,中长期贷款则用来支付固定成本。
很显然,温州这些老板不是这么干的。不管是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他们用的几乎都是短期贷款!
那么,短期贷款到期要偿还了,而它所投入的固定成本还未收回,怎么办?民间借贷登场了。
企业老板会找到一个朋友或亲戚,向其借钱,利率可能会很高,但正常年份也高不到哪去,也就2-3分利(这时候还不是真正意义的高利贷,而是受法律保护的民间借贷)。拿这钱先还掉上一笔银行短期贷款,然后等着下一笔银行贷款发放下来,再去还掉民间借贷。这过程快则一周,慢则个把月,所以即使按2-3分利算,利息总额其实也没多少钱,不会构成很重的财务负担(100万借半个月,2分利,利息也就1万块钱)。很多评论算出一个奇高的年化利率来渲染舆论,其实没什么意义,因为这种钱本来就没打算借一整年。
这就是所谓的“倒贷款”或“过桥”,也就是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民间借贷的主要生存空间。
遇到银根紧缩
上述这种“倒贷款”的做法,没事时都平平稳稳的。但是,一但遇到货币政策从紧,事儿就闹大了。
首先,很多老板其实并不懂国家货币政策是怎么一回事,短期贷款到期时,老板们会和往常一样,先去拿民间借贷的钱还了银行贷款,再去申请新的。结果发现新的申请不下来了,于是对民间贷款人违约。而且,贷款是以公司名义借的,是有限责任,大不了公司走破产流程,犯不着跑路上吊,但民间借贷则是个人名义借的,无限责任。所以,逃亡、自杀事件开始出现。这就是2010年底开始的银根紧缩后,2011年在温州发生的事情,当时惊动总理跑到温州来处理。
这种事情发生后,其他银行或企业会怎么做?你不用想也能猜到:
一是还活着的企业,他们的短期贷款到期后,有钱也不还贷款了。因为我要是去借民间借贷来还贷款,肯定死路一条。其实他们本身经营还没有问题,却形成了不良贷款。这种不良贷款,我们私下称之为“良性的不良”。
二是还没收回贷款的银行,因银根紧缩而使信贷可投放额度变小,又怕自己的企业客户到期后不还钱(或者自己的企业客户因担保链被其他问题企业牵连),于是赶紧绞尽脑汁把钱提前收回来,连蒙带骗,用尽一切手段。甚至把正常企业的贷款也收回。于是,银行抽贷成风。
三是原本温州这种朋友间一句话就能拿到民间借贷的地方,很多人就不敢放款了,因风险极高。融资的原理,是利率能覆盖风险,那么真的敢做的,就得有极高的利率。于是,真正意义的高利贷就登场了。
换言之,原先的银企信用关系、民间信用关系在银根紧缩时全面坍塌。老一辈农信人历尽艰辛消灭的农村高利贷,于是又重登历史舞台了。
目前我国法律对高利贷的态度是,不违法,但是利息超过上限部分,法律不予支持保护。且催账过程中,严禁使用违法犯罪手段。只要不出现违法犯罪手段,就属于经济纠纷,公安人员就无法介入。从身边事例观察,目前大多老高确实不敢直接使用违法犯罪手段。但由于利息超过上限部分得不到法律的强制执行,只能放贷人自己想方设法用不违法的手段去强制执行,所以就会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手段被使出来。
至于高利贷的主要资金来源……改天私聊吧。
然后,现在核心问题就摆出来了:明明企业是长期投资,为何银行只发放短期贷款呢?
不要找错了问题根源
了解了上述过程后,就能得出一些和常识不一样的结论。请各位务必注意,不要找错了高利贷的根源。
(1)高利贷之前是融资太容易,而不是太难。银根紧缩导致的融资难看似是高利贷危机的直接导火索,但央行银根紧缩之前,肯定是信贷过度的时候,否则天下太平的没事缩啥银根?(2010年宏观调控之前,是年的“4万亿”刺激所带来的信贷狂潮)。信贷狂潮时的银行,估计很多人都领教过,是多么热血地向各种企业营销贷款,甚至为了与同行竞争而竞相放低信贷标准。当事企业,一般也都是过度负债的(当然不能全怪银行,后面再说企业的问题)。所以,银根紧缩紧随着信贷过度,即“涝旱急转”,货币政策缺乏前瞻性。
(2)银行因种种原因,偏向发放短期贷款,形成严重扭曲的信贷期限结构。再回到本文最初的那组温州银行业贷款结构数据,那么离谱的贷款期限结构,几乎只放短期贷款。银行之所以只投放短期贷款,原因较多:一是短期贷款审批较为简单,中长期贷款流程长,而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急,也喜欢申请便捷的短期贷款;二是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不知道2年后还活不活着,所以银行不敢发中长期贷款;三是(也是最恶劣的),不排除部分银行业务员与“老高”勾结,故意发放短期贷款,使企业每年需要“倒贷款”,使老高从中谋利,并与银行业务员分赃(这也导致某些企业逃废债务时,有些银行竟然不敢打110……)。
(3)企业因种种原因,过度负债。最后一个问题是,企业一定得借那么多银行信贷才能正常经营吗?显然,并不一定是,有很多好企业并不怎么需要贷款。况且,东南沿海很多低端制造业,本身市场空间就有限,很多产品的国内市占率动不动就80-90%,确实没什么需要扩大再生产的空间(也就不需要大量举债)。但是,信贷狂潮的那几年,资产价格飞涨,资本又天生逐利性,很多贷款资金其实并未投入主业,而是去炒矿、炒房。温州等地区的企业主又风险偏好较高,敢于加杠杆。当然,这些企业家并不一定是受贪婪驱使,有些可怜人是因自身知识水平所限,硬生生被“忽悠”瘸的……
所以,整个高利贷悲剧,如果只骂放高利贷的人,那显然舍本逐末了。这个悲剧之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责任:货币当局货币政策缺乏前瞻性导致“涝旱急转”,监管当局失之以宽导致银行微观业务出现严重扭曲,而企业家自己则是缺乏财务规划盲目举债过度投资,刚好这几年又有资产价格飞涨。这些根源不解决,就算把一批批“老高”投入牢房,也于事无补。
上一次暴发此种危机,是2004年宏观调控,我的一位亲人卷入高利贷并自杀身亡。我当时刚刚开始攻读硕士研究生,跟随导师研究非正规金融。
时隔7年,一模一样的情景再次发生。2011年温州中小企业流动性风波暴发时,我刚好入职省内本土券商浙商证券,当时做了深入研究,写了不少研究报告和汇报材料。有些材料确实没白写,如今,有关部门也已注意到问题的根源,货币当局已经越来越注重政策前瞻性,越发娴熟地运用预调、微调和预期管理,尤其提防过度放水和资产泡沫。监管当局也开始抓紧业务层面的管理,及时纠正不合规的业务做法。只有这些情况得到扭转,才能有效铲除高利贷滋生的土壤。
清明将至,我和一些浙江人一样,祭扫的先人里有死于高利贷的。希望金融体系日趋完善,使人间悲剧尽少发生。
但,我们也不要抱有彻底消灭高利贷的幻想。在人类实现物质极大丰富之前,都会有配置稀缺资源的需求,也就会有人得不到想得到的资源(融不到资),于是,他们就会去求助于高利贷。高利贷作为一种典型的非正规金融,会一直与我们相生相伴。
最后,虽然现在我们已不再仅从事于五金工业,但永远不会忘记故乡的工匠精神:秤要钉准,人要做正。
​​​​
​​
&#年春节之后,各个媒体都出现了有关现金贷、网贷行业交易规模和在贷余额数据的内容,有关现金贷的搜索指数也大幅度上升。不过关于现金贷的新闻多以负面为主,有些人甚至提出应该取缔现金贷,现金贷是互联网金融的毒瘤,不该存在。那么现金贷到底是不是毒瘤,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现金贷迎来发展风口
合规整改的阵痛以及银行存管倒计时,让互联网金融急剧洗牌。伴随着监管“小额分散”的业务引导,消费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其中现金贷更是火热,不断有大量平台加入这个行业。
现金贷,是小额现金贷款业务的简称,具有方便灵活的借款与还款方式,以及实时审批、快速到账、额度小、期限短等特性。其中新聚集起来的蓝领人群正是现金贷的主要人群。据最新数据显示,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做现金贷的平台预计超过千家,但市场上活跃的现金贷平台不足百家。目前现金贷行业整体业务规模在200亿左右,未来有望达4000亿以上。
目前来看,国内现金贷不像美国Payday
loan行业存在获客成本高居不下、数据获取成本高、品牌忠诚度已建立等因素,国内行业尚处在流量、数据获取和品牌的红利期,进入壁垒低,特别是在网贷监管意见落地后。有业内人士称,网贷平台中六七成的平台转型从事现金贷一类的业务,未来还将有大批团队涌入这一行业。
​“高利息”饱受诟病
然而,目前国内现金贷的市场并不成熟,存在的诸多问题。野蛮生长的背后,现金贷的风险问题也开始暴露,超高的利率、隐藏的服务费,让很多借款人成为“债务奴隶”。
现金贷目前主要被诟病的一点就是:高利息!
关于现金贷隐形利率屡超年化100%的现象备受关注。有媒体报道,每笔三五千元,最多不过2万的微贷业务,年化利率有的甚至高达600%。尽管在去年大学生裸贷风波之后,大学校园里现金贷乱象有所收敛,但隐形的高利贷问题依然存在。
“综合年化利率高达600%只是个别极端案例。”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作为短周期的借贷行为是不能用长周期借款的期限来测算借款利率,对短期借款进行年化利率计算不具有意义。网贷天下副总经理胡适迷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自日起,高院已经有年利率36%以上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相关规定,划定了“两线三区”,24%以内的受民事法律保护,24%—36%的部分部门法院可协助协调,超过36%的属于高利贷,出借人不再受相关法律保护,法院也可不受理此类经济纠纷。目前现金贷平台算上手续费,远远超过这一年化利率,平台实际处于法律弱势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催收乱象。
​诸多不确定性风险
现金贷的“高利息”或许有被夸大的嫌疑,但是一些不确定性风险却是现金贷无法避而不谈。除最常见的经营风险、市场竞争风险、道德风险之外,现金贷还存在由于风控薄弱引发的多头借贷问题和欺诈风险。
相关调查发现,小额现金贷人群中,有多头借贷行为的用户占比超过50%。前海征信研究院调查认为,多头借贷用户的信贷逾期风险是普通客户的3~4倍,贷款申请者每多申请一家机构,违约的概率就上升20%。网贷平台面临的无论是信用风险还是欺诈风险,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
而多数网贷机构在设定借款利率的时候就已经将各类风险计算在内,最终逾期和多头借贷等风险大部分都会分散到借款人头上。
另外,在目前监管处于空白的情况下,政策有着长期不确定性风险。现金贷的野蛮生长必然会引起监管的注意。“现在舆论环境压力比较大,如果一直有类似于校园贷的负面事件,监管应该会有举动,这也是行业面临的洗牌节点。”行业人士表示。
从事过现金贷的网贷人士说,微贷业务每笔金额很少,但是在成本上与做几十万、几百万的业务差不多,同时坏账又多,这就使得部分现金贷平台剑走偏锋,出现超高利率,越过法律红线。
行业如何规范发展?
早在去年6月,美国监管部门曾经下发了关于发薪日贷款的征求意见稿,其中就规定了要保证出借人有偿还能力,试图终止“债务陷阱”怪圈,还要求建立监管报告机制;此外,逾期部分,还将会对罚金机制进行监管。
国内可参考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实践,对行业的借款金额和服务费作出上限限制,现金贷要起到协助“过关”而不是推坑的作用。现金巴士创始人兼CEO唐阳认为,“借款金额不超过2000元或借款人月薪的25%、每日最多收取1%的服务费、设置还款上限、总费用不得超过借款本金”的规定会比较合理。
现金贷的风控主要是反欺诈。建议在加强民间借贷信息共享,建立和开放个人征信系统,在建立大数据反欺诈等核心风控的基础上,再考虑渐进地开展类似业务。
从现金贷平台方面来看,一是完善大数据体系和风控模型,放款给那些急需用钱的人,需要快速判断用户画像,需要很强的大数据和风控模型来做支撑。二是准确评估用户属性,产品定价回归理性。筛选出相对优质的客户群体,从多方面的数据来判断是否可以支撑最后的贷款利率全方位维度全面分析,明确判断客户用款场景,降低坏账率。三是提高借款人的认知度,借款用户也需要接受教育,意识到现金贷的高额利息,以及逾期时带来的后果。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规范与透明。现金贷的混乱局面,除了借助大数据风控,面对法律的借贷利率红线,平台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刻不容缓。
来源:网贷天下 作者:白晓梧
声明 | 登载文章内容仅供传递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网贷天下。
​​​​
​​
杜志浩用各种难听的脏话辱骂苏银霞,“什么话难听他骂什么,没有钱你去卖呀。”其间,杜志浩脱下于欢的鞋子,捂在苏银霞的嘴上。于欢试图反抗,被杜志浩抽了一耳光。杜志浩还将烟灰弹在苏银霞的胸口。
&苏银霞和儿子于欢被限制在公司财务室,由四五人看守,不允许出门。“在他娘俩面前,他们用手机播放黄色录像,把声音开到最大,说的话都没法听。”于秀荣说。
&杜志浩脱下裤子,一只脚踩在沙发上,用极端手段污辱苏银霞。刘晓兰看到,被按在旁边的于欢咬牙切齿,几近崩溃。”
​Q:高利贷违法吗?
  A:本金受保护,高于一定范围不受保护。
&我国规定贷款利率如高出央行同期基准利率的4倍,将不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未高出的部分仍受法律保护。值得注意的是,按民法通则规定,无论利息多高,借贷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债务人要及时偿还借款的本金。
  通常所说高利贷指贷款利率高出央行同期基准利率四倍的贷款。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民间借贷关系都受法律保护。如果违约,可以协商,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解决。
  而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金融传销、高利转贷、暴力催收导致的人身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厉打击和惩治。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利息,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可以得出本金受保护,但“高”于一定范围的贷款利息不受法律保护的结论。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对民间借贷保护范围进行了界定,《规定》称,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Q:高利贷攫取“超额”收益有何猫腻?
  A:隐匿真实利息或用“砍头息”
&放贷人会跟借款人签订“假”合同,把高利贷的利息写成本金或者一次性扣除半年利息之类。这种方式称为“砍头息”。举个例子,借款100万,月息6分,当月实际到手只有94万,6万被作为利息扣除。
  我们听到“一毛的月息”,实际上高利贷的资金价格都是指1元钱的月息,6分相当于年利率72%,1毛的年利率则接近120%,比5.31%左右的银行借贷(年)利率至少高出14倍。
  此外,据业内人士介绍,高利贷公司在放贷时会提5%的“坏账风险金”,这也构成了高利贷公司的收入。
  此外,高利贷计算时间方面也大有不同,分日息、周息、月息等等,如赌场附近借贷的通常是10%的“隔夜息”。借钱时,借款人一般含混地说一个周息10%或是20%,换算成金额,借1000元,一周还100元的利息,觉得还可以接受。其实算起来非常简单,周息10%,月息大概为40%,而年利率则会高达40%*12=480%
  高利贷行业有句名言:先扒皮,在抽筋,最后在榨干骨髓。放高利贷惯用故意拖延借款人的还款时间的手段,到期债主能还上,要么关机,要么消失几天。因为合同很多会写入每天30%的违约金,这个数额5天就已经能翻到3倍了。
​Q.高利贷公司如何收债?
  A:道德扭曲的暴力催收。
  对方走到哪,跟到哪;卷张席子到对方家里打地铺;去对方家里和办公室里泼油漆;只要不开门就一直敲门喊着还钱等等。在高回报面前,确保还款就成了高利贷公司的重要任务。有高利贷人士戏称“催收”是公司的核心部门。
  有曾经经历过高利贷催债的网友称,对方会派黑社会人员强行扣押财物;侮辱性的短信更是直接群发给亲朋好友,甚至还有黑社会人员会“友好”的去接送自家上学的小孩。
  早先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有艾滋病催收团队号称,没有讨不回来的债,忙的一年都没有休息。在利益的驱动下,艾滋病人成为催收的“王牌人士”。
提醒:绝不要碰高利贷
&高利贷之外,有哪些应急借款渠道?
  据报道,去年8月24日,湖南株洲一26岁男子上吊自杀。知情人介绍,男子结婚才半年,疑因在网上赌博,输钱后借高利贷,近日债主催其还钱,心理压力大,便上吊自杀。其妻子正怀有8个月左右的身孕。
  据报道,3月16日,司某以办信用卡为由套取多名受害人身份信息办理小额贷款,用来还高利贷。司某以每月3000元的利息借款1.3万元,随后又以每月5000元的利息再次借款4万元,两次借款都远超其支付能力。
  笔者提醒各位,急用钱时,刷信用卡套现,利用网络支付平台套现,也比民间高利贷要安全太多。当然,做好财务规划,购买健康、财产保险才是防患于未然的正确做法。
  而在经商、投资、发展的道路上,切不可盲目为止,更不宜利用高利贷加“杠杆”。为了家人的幸福,帮主认为,财富道路还是应该稳字当头。
来源:金融帮 & 作者:北山
声明 | 登载文章内容仅供传递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贷逾期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