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度是社会的“安全网”,“减震器”

| & 新闻:5 广告: 手机报:
李春根:社会保障,筑牢你我的安全网
&&[&浏览字号:&&]&&?热线&&
 (视频来源:大江网摄像/编辑:记者艾必求)
  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李春根教授
  大江网讯 记者艾必求报道:&&当今社会,人们面临哪些风险?&&为什么需要社会保障、什么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这张网牢靠程度几何?如何筑牢安全网,并确保千秋万代?&&13日上午9时30分,在江西省图书馆三楼报告厅,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李春根教授走进&社科大讲堂&,以&社会保障,筑牢你我的安全网&为题,作了精彩讲座。
  社会保障的受益范围是全体社会成员
  李春根说,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当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灾难而使生存出现困难时,提供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社会保障的目标是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法律法规;社会保障的标准是保障其基本的生活,但是这种水平和保障的内容是随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变化;社会保障的受益范围是全体社会成员,并且体现的是一种基本权利。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目标基本实现
  李春根认为社会保障主要有&安全网&,&减震器&,&调节器、加速器&三大功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十一五&以来,将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出台多项法规、政策和措施。中央各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十一五&以来,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基本实现。
  截至2011年底,以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主体,包括银行和各类服务机构,以及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在内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全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1.19万个;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基础保障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同时,有28个省本级、217个市本级和1189个县成立了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社会监督不断加强;各级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多次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促进资金管理规范。
新闻:5&&广告:&&手机报:&&&&&&
 相 关 新 闻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2
[张蕾] [张三保] [陈江华] [高帆] [叶显平] [陈江华] [何 莉] [梁生斌]社会保障具有多种经济功能
[导读]:社会保障可以通过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对失业或没有生活来源者、贫者和一切工薪劳动者,在暂时或永远失去劳动能力以及暂时失去工作岗位者提供帮助,使其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社会保障具有多种经济功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和配置劳动力功能。社会成员正常健康的生活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又是不可避免的,职业岗位稀缺而就业人口多,这就必然会导致部分劳动者可能要退出劳动力市场,使其及家属失去收入而面临生存危机。此时,社会保障就可以通过各种帮助,使这部分社会成员得以摆脱生存危机的困扰,维持最起码的基本生活需要,这样有利于保护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2.还可以通过建立全社会的统一的社会保障网络及健全的制度,解除社会成员因变换工作或家庭迁徒而带来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3.调节投融资功能。社会保障资金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如把经过几十年积累的社会保障基金合理地利用起来,其作用将不可忽视。目前,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用都是在保证投资安全的情况下,投向可获较高利润的项目上以使其增值,但客观上也确实成为国家调节投资的一大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国家建设。4、分配的差异、收入的悬殊等,这势必会导致部分社会成员收入下降,生活出现困难。这时,社会保障就可以对低收入阶层给予生活所必需的给付,或者在养老、失业、伤病、残废,生育等情况发生之时实施必要的所得给付,就会对经济活动所造成的所得分配不均进行再分配,实现对国民收入的再调节,尽量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社会保障还具有社会功能
  社会保障可以通过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对失业或没有生活来源者、贫者和一切工薪劳动者,在暂时或永远失去劳动能力以及暂时失去工作岗位者提供帮助,使其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其次,还具有社会稳定功能。众所周知,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有很多,其中,社会成员生活无保障是重要的致因。我国古代就有&民贫则奸邪生&的观点。因此,社会保障已普遍被认为是稳定社会政治秩序、保障社会安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20世纪70年代盛行起来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虽然在某一时期出现了很高的失业率,但其社会秩序却比较稳定,这即是社会保障在发挥&安全网&的作用时的一种表现。国际劳工组织在总结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时指出:&没有社会的安定,就没有社会的发展;没有社会保障,就没有社会安定。&这一概括充分说明了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功能。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法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医疗费用-100元
身故/残疾保障
本附加合同的保单账户价值与(已缴纳的保险费-领取的金额)取大者
身故/残疾保障
特定轻症保障
基本保额*0.30元
身故/残疾保障
身故/残疾保障
日额保险金×(实际住院天数-3)
身故/残疾保障
交通意外保障
基本保额*0.20元~基本保额*2
更多精彩尽在社会保险频道
的更多内容
本周精彩推荐
·分红养老保险购买时有职业限制吗
·理财分红险大火 2012年保险
·国寿鸿盈两全保险 理财产品历年
·“国寿福禄金尊两全保险(分红型
·分红险哪种好 80后的年轻人如
·泰康吉祥两全分红型 代替万能险
·万能险、分红险哪个收益更高 哪
·北京市2011年各项社保缴费基
·省医保卡应省内全覆盖
·网民踊跃建言人社部:改革退休养
·社保参保2个月内须办制卡手续
·2012年度社保基数申报即将开
·怎么办理退休手续?办理退休都需
·苏州高新区劳动社保局荣膺全省新
·游仙区劳动仲裁提速共办结案件2
·如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民盟中央推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基金并非社会保险基金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甲流救治纳入医保报销
·社会保障卡 今年将发放13万张
·天津医保卡将被社保卡取代 社保卡有什么功能
·社保卡可作银行卡 淄博社保卡目前仅有医保功能
·重庆今起全国首发具有金融功能社会保障卡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欢迎来到千里马论文发表网
当前位置: >
浅析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完善
发布时间: 09:58
论 文 写 作 提 纲
日的宪法修正案在第14条中增加了“国家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制度”,这充分说明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充分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方针和立法原则,加快我国社会保障法的立法进程,尽快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减震器”。
(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二、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严重滞后和不健全。 (二)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规立法层次低,缺乏较高的法律权威和必要的法律责任制度。 (三)社会保障的法律实施机制较薄弱,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宣传较弱。(四)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 (五)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没有与国际接轨,在对外交流中产生障碍磨擦。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坚持的原则(一)保障人权,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原则。(二)普遍性原则。(三)社会保障的范围和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四)公平与效率结合原则。(五)城乡有别原则。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一)加大社会保障基本法的立法力度。(二)健全社会保障的司法机制。(三)重点解决社会保险金的支付风险问题和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四)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五)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适时对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作出调整。(六)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七)重视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内容提要:日,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充分说明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保证,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尽快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首先,从认识的层面上理解完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社会公平的“调节器”。其次,当前现存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相当一部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存在不少弊端,其主要表现为: 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社会保障法规立法层次低,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社会保障的法律实施机制较为薄弱。其三,通过立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已迫在眉睫,社会保障立法应遵循五大原则:待遇水平应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状况相适应的原则、集中和分散立法相结合的原则、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的原则、保障方式多层次的原则、服务社会化的原则。其四,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提出五条对策:加大社会保障立法力度,切实解决社会保险金的支付风险问题和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适时作出法律修改和调整。
关键词:社会保障 法律制度 原则 对策
日的宪法修正案在第14条中增加了“国家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与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互为一体,充分说明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保证,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加快我国社会保障立法进程,尽快建立起一套体现中国特色的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一、完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作为一个理论概念的出现源于1935年美国颁行的&&社会保障法&&,通常被解释“社会保障”或“社会安全”。我国在“七五计划”中开始使用“劳动保障”一词。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了:“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对社会成员在生、老、病、伤、残、失业、丧失劳动能力或因自然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每个公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①。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实现并有效实施运行的依据和准则,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保证,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一)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高效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保证, 因为市场经济要求平衡社会供求关系,保持投资结构的合理化和保证投资收益。社会保障的支出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增长或下降的运行变化情况而增减的。在经济发展强劲、失业率下降时,社会保障的支出会进行相应的缩减,社会保障基金的存储规模增大,从而减少社会需求的急剧膨胀;而当经济衰退、失业增加时,社会保障的支出相应地增多,给失去职业和生活困难的人们提供相应的购买能力,唤起社会的有效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复苏。可以说,社会保障具有调节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的蓄水池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经济过热或过冷的现象,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②。而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有高效运转的强制手段,所以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二)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社会保障则是社会稳定的重要防线。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通过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工伤有保险、灾害有赔偿、失业有救济、残疾有安置、贫困有支援来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从而有效地化解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社会矛盾,实现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从而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三)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产生的一种客观要求。社会公平体现在经济利益方面主要是成员之间没有过分悬殊的贫富差别,即所谓“不患贫,患不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机制与竞争机制相联系,必然形成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不均等,甚至相差十分悬殊,强者成为富翁,弱者陷入困境。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就需要运用政府的力量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通过社会保障措施,对社会成员的收入进行必要的再分配调节,将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适当转移给另一部分缺少收入的社会成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缓和社会矛盾,以促进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二、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现存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相当一部分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已不能适应新的客观要求,虽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仍存在不少弊端,其主要表现为: (一)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从总体上看,我国并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体系,比如: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但全国至今还没有建立统一的,适用范围较大的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支付、运营、统筹管理极不规范。同样,在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方面也缺乏全国性的法规。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上,由于国家立法滞后和地方立法分散,导致了社会保障覆盖面窄,社会化程度低,规范性和强制性不足,管理漏洞多③。社保工作只能靠政策规定和行政手段推行,力度小,权威性差。(二)现有的社会保障法规立法层次低,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社会保障项目立法层次偏低。目前,通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的只有《残疾人保障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等少数几部特殊群体法律,通过国务院立法的有《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但是还有更多的项目仅停留在部门规章和行政命令的层次上。这种状况与社会保障法所处的法律地位很不相符。另外,完整的法律规范应该由假定、处理和制裁构成,没有法律责任和制裁措施的法律规范,是一个有严重缺陷的系统,它无法发挥强制功能。而在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法规中,普遍缺乏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措施,因此无法确保社会保障措施的有效实施。 (三)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情况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国家总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还远远不相适应,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脆弱的环节,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人口众多,农业人口比重相当高,占总人口80%以上的农村人口长期与社会保障无关、处于空白状态,仅靠家庭保险。农村社会保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部分农村贫困人口还没有被纳入农村社会保障网,纳入保障网的农村贫困人口享受的保障待遇水平还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如:东部农村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养老制度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而中西部农村地区还有一部分贫困人口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在农村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农村迫切需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却发展缓慢和出现大幅度的萎缩,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虽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一直徘徊不前,并有萎缩的趋势;在农村私营企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社会保险如何建立还不明确;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还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投入资金较少。
(四)社会保障的法律实施机制较为薄弱。目前,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中,合法的筹资机制、稳定的保障机制、严格的管理机制、有效的运行机制、有力的监督机制都不够健全。如:社会保障监督机构没有与管理机构严格划分开来,缺乏对欠缴社会保险费的行为和拖欠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保险金行为的法律制裁措施;非法挪用、挤占保险金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得不到及时惩处,保险基金的运营处于不安全状态。三、完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应该遵循的原则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和保护作用。目前,通过立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结合世界各国的立法经验,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应遵循的原则是: (一) 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应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状况相适应的原则 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应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状况相适应的原则与今年宪法修正案在第14条中增加了“国家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遥相呼应。社会保障旨在保障社会成员遭遇社会风险和人身风险时,获得经济收入,维持基本生活,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过高的保障水平,一方面容易因人口老龄化引发财务危机,另一方面会助长人的依赖思想,造成经济效率上的损失。我国目前正在走向市场化、化、现代化,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国民经济总体水平仍然很低,同时也必须考虑到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提前步入人口老龄化这样一个严峻的事实。因此在立法中必须坚持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状况相适应的原则,实行基本保障和有限保障。(二) 集中和分散立法相结合的原则在社会保障立法权限上,应当实行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相结合的原则。事关社会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如:社会最低保障制度等,应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务院集中统一立法。但保障程度大小、资金筹措形式、具体实施办法等,还必须考虑到沿海、中西部地区间的差异,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由地方人大和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配套的地方法规和规章。(三) 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的原则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的经济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不应大包大揽,企业逐步成为市场主体,个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得到的比重增加。因此社会保障的责任必须从过去的国家独立承担,转向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合理承担,以确保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
(四) 保障方式多层次的原则多层次的保障方式,是指社会保障应该动员国家、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的力量,多个主体、多种渠道来共同筹办,国家只负责提供最低层次的保障水平,比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在此基础上,由社会团体、企业举办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障,比如:社会和职工互助保障、慈善救济、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等。对于其他主体举办的各种保障,国家应予以鼓励,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资金配套扶持和基础设施的提供等等。保障方式多层次有利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满足人们不同程度的需求水平④。(五) 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原则在社会保障立法中,应坚持社会化管理的方向。在社会保障资金筹集、运营和待遇发放全过程中,管理服务必须独立于用人单位外,由政府机构或社会自治组织来提供,以减轻用人单位的事务性负担,保障社会成员及时足额享受各项待遇。围绕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内容,需要明确各个实施机构的职责范围,按照工作负荷合理确定人员编制,提高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在管理手段上,逐步实现计算机联网管理。四、完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思考和对策(一) 加大社会保障立法力度。加快社会保障的统一立法,已成为当前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首要任务。从社会保障立法的需要程度看,最紧迫的是制定和颁布《社会保险法》,推动当前仍以部颁规章为主要依据进行试点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社会统筹步伐,加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法律实施,可以实现五保合一,统一管理,统一征缴,强化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机制,明确各主体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筹集到位、保值增值和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并围绕《社会保险法》,应出台一糸列配套法律法规,包括《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基本医疗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争议处理条例》等。同时,适时出台《社会福利法》、《社会救济法》等法律,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出台《社会保障法典》。(二)切实解决社会保险金的支付风险问题和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解决好社会保险金的支付风险问题尤为重要。导致社会保险金支付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特别是保险费不能及时足额征缴,如果政府拿钱支撑,势必加重其负担。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问题,其潜在风险并不亚于金融风险,它所涉及的是百姓的保命钱,如果社会保险金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通过立法来解决社会保险费的收缴问题,加大强制收缴社会保险费的力度,对欠缴、拒缴社会保险费的,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是强化社会保险费的收缴功能,达到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防范社会保险基金支付风险的重要法律对策。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保险金的支付风险问题,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也非常重要,如果社会保险基金不能有效的增值,长期下去会加重政府在社会保险方面的财政负担,也会对被保险人未来能够获得的实际社会保障水平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应当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投资机制,如在规范金融秩序的条件下,严格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向和各项投资比例的上限,强化投资监管措施,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与增值。(三)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显著,城乡差异大,农业人口比例高达80%以上,社会保障仅靠家庭保险。特别是近年来农民收入的提高和部分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的保障要求问题日益突出。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多又使身处异乡的农村工人的保险问题成为一个新课题,而目前这种保障很不完善。鉴于我国农村地域的广阔性及地区差异,建议我国可分阶段、有选择地、低起点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采取以个人账户积累为主、集体出资为辅、国家扶持的办法,逐步建立起农村自助性社会组织⑤。在银行中开设储蓄保险账户及商业保险,开办保障养老、医疗、意外伤害等与农村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基本项目,并给予其较高的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优惠;加快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对农村居民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施生活救助的制度,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提高农民参与社会保障的积极性。(四)、健全社会保障的司法机制。完善的法律制度必然要包涵着健全的司法机制,因为健全的司法机制是解决纠纷的法律武器,为法律制度的健康运行提供最终保障。建议在人民法院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庭,专门从事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案件,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伤害时获得有力的司法保护。在条件成熟后,可借鉴国外普遍实行的专门法院审判方式,建立我国专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院,在审判中充分体现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的特殊性。人民法院对社会保障领域里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件,应当依法及时审理;对拒不缴纳法定的社会保险费、拒不履行支付保险金义务,不正当使用保险基金、贪污、挪用、侵占保险基金的行为人,应当依法分别追究其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五)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适时对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作出调整。随着我国加入wto,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越来越大,社会保障法律的各项立法应不断适应这一形势。目前,世界各国积极参加国际经济合作,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处理双边、多边的国际经济关系,各国的法律也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必然带来劳动者在就业、养老、失业、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问题,需要通过调整社会保障制度加以解决。近年来,许多国家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已经采取了签定双边协议的办法,解决劳动者在其他国家从事工作遇到的社会保障问题。德国、美国和韩国也对中国提出了类似的问题,要求中国在这些国家设立的公司为其员工参加所在国的社会保险。但我国的法律调整也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国情出发,站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与国际接轨,适时作出立法调整,积极参与世界经济竞争。
注 释:①王益英主编,&&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p2 ②刘翠宵:《中国社会保障问题》载于《法学研究》2001年第6期,p83③梁 鸿 :《社会保障制度》2000年第1期 《试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及其特殊性》,p36 ④王景山:《我国社会保障立法原则的理论探讨》载《劳动法学、经济法学》2001年第10期⑤何平主编《社会保障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p174
参考文献: ①马敏娜:《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载于《经济纵横》1999年第9期②&&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宪法和宪法修正案辅导读本&&,2004。3,法制出版社,p286③郑功成主编:&&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p120④冯兰瑞,《社会保障制度》2002年第4期。⑤龙翼飞:&&社会保障与法制建设&&,&&光明日报&&,
千里马论文网:/fx/sf/20970.html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鄂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