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运营总监简历人》简介

首先,常见的运营工作可分为三种、内容运营、产品运营和用户运营,三者的段数依次增加。本次分享主要针对内容运营的细节,还有一些产品运营和用户运营的关键点。
内容运营在三者中最为基本,主要涉及到以下三点:
外部平台内容:社会化媒体,自媒体平台,百度贴吧
本网站内容:需要较高的成本(建站,CMS)启动;
媒体报道:如何用自建内容吸引媒体报道?
创业公司在起步阶段,通常会以一个 APP 甚至一个微信订阅号起步,在建站成本消耗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化媒体增加对外的影响力是成本相对较低的方式。一般的公司在考虑社会化媒体运营时通常会有以下这种问题:
需要专门的人力投入吗?
有些公司认为运营微博、微信是个产品经理捎带着就可以干的事。但是这么做不仅会让产品经理分心,而且产出的效果很难有所保证。
需要投入钱吗?
有的时候做好社会化媒体可能比其他宣传形式花钱更多。
如何看待运营在公司的重要性?
从公司开始推产品那天开始,就不应该把它看作只是市场部的事,而是件全公司一起做的事。
高层有必要参与吗?
举个小米的例子,雷军在微博的影响力建设是从小米公司还没成立就开始的,到后期小米找到与新浪微博这个平台的契合点进行合作,这也是后面进一步详细讲到的内容。高层或关键人物在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对于公司自身吸引媒体报道也会有很大作用。
接下来是针对不同社会化媒体平台,有针对性的运营建议。
关键词:粉丝数 VS 互动量
微博获得曝光量的成本比微信低,且易于操作,但是很多人对于微博的关键指标存在很大误区。追求粉丝数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意义非常有限,是否真的有用户在互动才是最重要的。最好的诀窍是看相关行业在新浪热搜榜的内容,把它们摘出来看一看,两个星期后就会有些感觉了。
随着新浪微博在盈利方面的需求增加,新浪也在鼓励企业号在微博上的投入。对于早期团队而言,主推一个微博号,能达到真粉 10 万,平均每条转发 100 左右就是不错的数字了。想要做到这个,华米的经验是,微博在推运动的时候借助小米手环数据接入的方式,与新浪微博合作完成了真粉数量的迅速增长。对于其他创业公司而言,重要的也是找到自己产品与平台的契合点,以强专业性的优质内容打造行业影响力,树立意见领袖。
关键词:公众号、朋友圈和用户群
迷信公众号粉丝数是很多公司容易陷入的另一个误区。有数据显示,超过 60% 的内容是通过朋友圈而非被折叠的订阅号推送被用户查看的,这也就意味着公众号运营粉丝增长对于阅读量的贡献非常有限。因此,一条微信内容发送出来时,公司在渠道方面更应该做些针对朋友圈的工作,尽最大可能增加它出现在目标用户朋友圈里的可能性。
如果公司把微信定义为一个发小广告的地方,内容稍微差一点,或者干脆总是推送软文时,带来的效果一定是大量用户取消关注。与其单纯将内容推给用户,倒不如考虑开发或者移植一些 App 内真正实用的功能。而关于 H5 营销的作用,一旦用户刷朋友圈时用的是流量,H5 打开速度慢,且配套音乐过于耗费流量这一点,很容易让营销效果大打折扣。
除了公众号之外,微信的内测群是一个与早期用户交流的好方法。微信群比起公众号,反而更容易出现在微信消息的前列,不仅能够更迅速地获得用户的第一手反馈,而且更有机会引起相关人群的朋友圈转发。
百度系产品,从搜索引擎的热搜词联想功能到公司官方贴吧讨论,很多细节都需要创业公司注意,有时候,搜索的热搜词推荐或者贴吧中大量存在的负面信息,不排除竞争对手的恶意攻击。
而腾讯的其他平台如 QQ 空间和 QQ 部落可能需要创业公司有更多精力和一定积累时再关注,因为有些平台需要进入一个“白名单”才可能做好推广。
自媒体方面,推荐今日头条。今日头条内部机制会通过点击率、用户停留时间、是否读完和点赞情况等数据来判断文章质量,遇到优质内容后会推送到相应用户群体中。这意味着真正的好内容也更容易被对它感兴趣的读者发现,很容易冲到高阅读量。
总结一下,微博运营的关键点是:
要转发互动,不要苛求粉丝数
力推一个明星(非企业)大号
微信则是:
要转朋友圈,不要迷信公众号
多开发实用功能,少用H5刷
多建微信群,让核心用户交流
其他平台的需求:
百度贴吧,尽量预埋用户 FAQ 贴
腾讯其他平台,请先练级再出手
自媒体阵地,重点考虑今日头条
本网站内容运营
内部系统对于公司运营效率至关重要。无论是基于内容的网站还是做电商、团购的公司,内部系统需要不断的开发迭代,才能让操作人员在速度、效率和质量上赢过竞争对手。
同时,消费类产品的创业公司不应该忽略用户对原始论坛的信任度和依赖度。比如一些涉及到专业装备购买的问题,还是有很多用户倾向于相信传统论坛中版主、达人的实测或推荐。论坛的另一个作用是被搜索引擎抓取,增加一些流量,这一点 App 作为一个信息孤岛是很难实现的。
最完美的平台是多维度的,A 轮后大概是创业公司需要认真考虑全方位建站这件事的节点。除了 PC 端网站之外,还包括具有一些功能模块的 H5 页面和 App。
总结为以下三点:
CMS 系统:需要开发并具备持续维护能力;
论坛社区:消费类产品必备,在中国依然有很高价值;
完美平台:PC+移动网站+App
如何吸引媒体报道?
小米及其生态链内的公司都非常注重前期的保密工作,但是在一定的时间节点就会放出一些消息吸引大家关注:这是抓住了读者普遍对“泄密”感兴趣这一本能。微博上的海报倒计时策划也是现在很多公司产品发布前的必备“招数”。
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做这些预先消息公布的时候,需要对用户预期有一个很好的把握,一旦塑造的预期过高,产品发布之后很容易引起用户的过度失望。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产品早期的媒体报道与之后推出的实际产品形态上出现很大偏差,后期沟通会更加麻烦。
凡是邀请到多家媒体的发布会,应该尽可能做到“高大上”,并注重一些细节体验的优化;也可以通过小型媒体沟通会来与媒体进一步沟通,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
总结为以下几点:
外平台“泄密”:消息可以通过 KOL 传递出;
本阵地策划:倒计时海报等内容;
预期管理:合理安排,及时干预,不要过高或过低;
媒体邀请:请不要在这方面试图省钱。
产品运营不同阶段的目的和策略
第一波用户的获取是相对简单的。考虑产品目标用户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地方后,如论坛、贴吧和社交网络等,通过一些基础拉新手段就可以吸引一批人作为种子用户了。但是很多创业公司没有注意的是,这个节点应该做的不是进一步砸钱扩大拉新范围,而是先考察一下留存,改进产品。早期千人量级的用户量是打磨产品的最佳时机,否则可能在应用商店内有很多差评,影响排名,留下后患。
与种子用户的深度交流另一个维度是,收集用户对竞品的不满,尽可能多地满足发烧用户的深度需求。这样做之后,在产品宣传上也很容易抓住针对某一个特定场景的痛点解决,积累了很多点之后,这种宣传效果比生硬的 PR、刷机效果要好很多。
不同类型的 App 对留存率、活跃度的具体数字范围要求会有很大差别,这个时候创业公司要做的是根据用户反馈迅速迭代产品,以追求比行业标准更高的留存。一旦做到这一点后,就到了通过强力手段进行渠道推广、迅速增加用户量的时候了。
用户运营路线图
上图为关于用户运营的流程图。当用户通过搜索引擎、媒体报道等方式第一次到达主页或者下载了 App 后,产品或公司人员每一次接触用户,都是一次营销机会。这个点要树立在团队意识里,因此无论在客服还是运营过程中,与用户的每一个沟通细节都要事先想好,这可能包括登录页、网页体验、客服电话、退换货规则等。
当用户从偶然访问变为经常访问之后,可能会考虑的是如何将他们转化成登陆用户。这时候第三方注册系统是优化用户注册流程的重要方式,之后可以通过优惠券、红包等诱导的方式让用户补充信息。最终考虑到商业模式和盈利,主要关注用户使用频率和客单价这些数据,进一步完善针对这部分用户的服务。
最后,在招聘和管理运营团队方面,给出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重要性:招人是第一工作,其他事可以让路;
核心候选人类型:其他公司 3-5 年的,可以做骨干;
新媒体人选:尽量用 90 后为主,听他们的;
方法: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架构:尽可能扁平,尽可能不要 PPT。
作者:华米科技运营总监杨帆,曾任职于新浪(负责内容类运营)、百度(负责 PC 端搜索优化,类产品运营)和联想(负责线上运营工作)。
文章来源:36kr【精彩书摘】《运营笔记: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运营人》@文通天下
运营就是追求变态的极致
影响运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其实就是细节,就是把重复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做运营的人都知道影响ASO(应用商店搜索优化)的主要因素,但是很多人并不会把每个因素都做到极致。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很多APP在各大应用市场的下载界面,直接弄个截图就放上去了。但做得好的标准绝不是这样的,一个好的界面要让用户觉得方便——一看到这个界面就有下载的欲望。比如我做一个类似娱乐的专题时,介绍图一般是放几个功能的重要界面。你也可以在页面里面放几张与专题相关且吸引别人眼球的图片,这样肯定会有人下载的。首页主要是放几个功能,但绝对不是放几个截图。&
我做ASO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是摸索出来的。当时,猫扑的SEO(搜索引擎优化)项目部是我提出组建的,我对这一项目非常重视,可以说达到了变态的程度。记得《非诚勿扰》(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大型婚恋交友节目,现已更名为《缘来非诚勿扰》)刚火的时候,没有人帮我做ASO关键词优化,于是我亲力亲为,每一期都做到了百度搜索结果的第一页。曾经有个电视剧叫《一起来看流星雨》,从第1集到第37集,每一集我发布的讨论帖子都在第1页。后来我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做互联网热点中,从那以后只要猫扑做热点事件营销,就会让我带头。然而,这是一个不好的开头,导致后来很多人在做热点事件营销时,很急功近利。这是一个教训,我后来反思了好久。
下面是马哥(马向群,杜蕾斯官方微博的缔造者)分享给我的一个案例。Wiss是深圳一家经营化妆品的企业,他们在粉丝效应方面做得特别极致。他们的做法我真的没想到——他们的企业微博有350万粉丝,大家知道微博有评论、转发、点赞功能,他们的运营人员(其实是比客服的技术含量高一些的运营,并非强运营)会点开每个粉丝的头像去看,然后跟每一个粉丝聊天,从而获取用户的三项资料,我记不清楚是哪三项了,但其中有一项就是这个人的肤质,想想这多难。其实运营就是把别人想不到的细节做到更极致,更有特色。他们的创始人很年轻,是1989年出生的,公司就三个合伙人,到去年年底,他们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年收入就已经达到了一亿元。为此,我觉得要做好运营必须具备两个因素:
第一,运营必须练好基本功,然后才能融会贯通,做出亮点。
运营没有好多人认为的那么高深。我们平时做的工作,其实大部分都是在“冰山”下面的,都是别人看不到的,领导更不会看到,很多工作我都觉得不好意思跟老板汇报。但只有“冰山”以下的东西积累够了,“冰山”上面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其实工作好比一面墙,好多人都喜欢绕着墙走。我很佩服一种人:找梯子的人。因为有些墙你是无法直接跳上去的,而梯子就是一种方法,找到方法之后,才能更好地去翻墙,而不是蛮干。
经过十多年的摸索,现在当我拿到一个项目的时候,我知道怎么搭配工作模块,怎么做内容运营,怎么做SEO。如果你没有这个经历,你就不知道这些东西的重要性。大家现在做活动基本都有预算。我工作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的。做活动所需要的奖品,都是我拉下脸皮到处索求、到处蹭来的——猫扑后期常常处于“断粮”的状态,做活动的时候,我亏欠过用户很多奖品,但是没办法,因为真的没有预算。其实我也考虑过怎么把猫扑做到线下,怎么和服装和鞋子结合起来,怎么去盈利,虽然老板毫不在乎,但我一直在考虑怎么让猫扑开源节流,活得更好。
我曾和百合网的创始人慕岩聊天,他说百合网的客服工作也不都是那种高大上的,运营不是做高大上就能做得很好的。他们尝试了很多工作,有一件事做得特别有效果——他们成立了一个二十多人的团队,专门做老用户回访。比如一些老用户曾在百合网有过相亲经历,他们就问对方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尽力帮忙解决,后来发现转化率特别高。
运营不是混年头、混资历,而是要掌握各种运营手段和方法,模块怎么搭建是你的事情,只是有些经验可以复制而已。
运营工作哪有那么多高大上的事情可做?咱们是做事的,不是空谈战略、空谈愿景的,运营整天做高大上的事情,必然会一败涂地。
第二,运营就是把经验、经历转化为价值,苦尽才会甘来。
运营就是把经历迅速转化成有效价值的过程。我给大家讲一个我临沂老家流传的故事。
有个富翁,他几个儿子都不怎么孝顺。临死前他跟其中一个比较孝顺的儿子说:“我有一千块银圆,都给你,你拿去做事情吧。”
20世纪80年代末,儿子把一千块银圆换成了两三万元,这可是一笔巨资,那个时候万元户是很少见的。他把钱藏在了房梁上,过了很多年,突然想起来房梁上还有钱呢,打开一看,顿时傻眼了,钱全被老鼠咬烂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把自己拥有的东西迅速转变成有效价值,迅速变现。
所以,学习能力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有些人可能一毕业就丧失了学习的能力。
另外,我们一定要知道别人说的话是否有道理,不要别人一说你就反驳。每个人的成长和平台都不一样,有些人可能学习比较好,大学毕业后就进了比较好的公司,然后结婚生子,被琐事所累,就这样过完一辈子。而我则是那种走南闯北,以事业为主的人,需要的东西就努力去做,去得到。
运营工作的最高境界:感情运营
有不少人总是介意我谈情怀,介意我说的“感情运营是运营的最高境界”。他们没有想过,当你对自己的工作都无法产生感情,又如何说服自己去认真地、踏踏实实地做好它呢。要知道,这是工作的出发点。正所谓“无情之人做不好社区”,以商人的心态做社区,结果必定适得其反。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感情运营的一些看法。
一、感情运营有三个前提
第一,你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把兴趣融于工作,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和威力。
对于这点我想不用我多讲,大家也明白。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下去。
你是否曾为了多拿几百、几千元的月薪,跳槽到一个自己根本不喜欢的行业?对此,我曾对我带过的人说:“你在一个公司的价值,绝对不是以多了几千元钱来衡量的,而应该以倍数计算,这才是你应该努力的方向。”
你是否问过自己“究竟喜不喜欢这份工作”。如果不喜欢,那就换一份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吧,千万别勉强自己。30岁之前是积累经验的黄金时期,30岁之后,有多少人还能虚心请教、深入一线?所以,你的时间并不多。一年年蹉跎过去,曾经的雄心壮志也会渐渐归于平淡。
如果你工作了几年还没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点,那我只能用可悲来形容了。但是有一点必须说明:兴趣是可以慢慢发掘甚至改变的。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许多年前,我特别想去腾讯做一名体育编辑。理由很简单也很幼稚:我喜欢NBA,我以为入职腾讯做了体育编辑起码能得到一个五位数的QQ号。直到我进入猫扑,才真正领悟到做社区的魅力,它甚至改变了我过去对论坛的看法。那时,我才真正明白自己的兴趣是在哪里。
第二,认清、正视自我。
每个人在接触一项工作前,都应该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努力工作?无非是想让自己未来的简历上能够多那么一点点耀眼的光芒;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忍”?因为要把这个字变成“韧”;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和积累经验?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学海无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你选择一家公司,选择一份工作,问过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吗?如果答案是清楚的,那就放心大胆地做。
我每次面试有两三年工作经验的人时,总会对他们说:“工作两三年后就会进入一个心理浮动期,你可能认为自己积累得已经不错了,很多人甚至觉得自己都可以去创业了,其实不然。你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这个时候你应该去一家公司,好好沉淀三四年。哪怕这家公司再烂,你也需要系统地熟悉和了解一个行业,让自己能有一个和公司共同成长的过程。”
第三,学会感恩。
你必须感激那些帮过你,带给你变化,激励、刺激你,对你严苛的人。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把我带进互联网的启蒙恩师。他姓赵,17岁就获得了东北师范和河北美院的双学位。带我时他32岁,已经有9年的教龄,从事互联网行业6年。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无怨无悔、勤奋、付出。
现在网上的负能量太多,很多人在私下里讨论公司多么多么不好,这是个相当坏的习惯——你要知道,抱怨、负面情绪是会传染的,会让你的心情变得更糟,所以真不喜欢就别勉强自己了。当然,就算如此,你还是应该感谢你的公司,起码它支付你薪水,让你不至于饿肚子。
你也必须学会感恩用户。懂得这点,你才能真正地学会尊重用户,领悟到这才是用户运营的基本出发点,并最终学会换位思考。这对你的工作将大有裨益。
二、感情运营需要让自己的思维经历几个转变
第一,一颗不满足的心。
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完美了,尽力做到让自己满意即可。每天比别人多努力一点儿,日积月累,你和他的差距将不止一两倍——这和财富的积累是同样的道理。反之,当人家占领了胜利的高地你却还处在启蒙期,你如何能追得上?
因此,要保持一颗谦虚好学的心,永远不要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足够了。如果你有条件学习更多的东西,那就抓住机会多学点儿;就算没有机会,也要学着给自己创造机会。比如你是个编辑,你完全可以去学习运营,学习一些产品相关的知识。追根究底,就在于他们有重叠的部分。比如通过掌握社区的基本逻辑、功能,加上你的基础底子和对社区的理解,是完全有可能向产品人员过渡的。
第二,让自己的思维保持灵活。
以前我当编辑时,因为每天都只是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所以很容易思维僵化。后来我认识到这一点,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有所转变。
所以,当你感觉自己每天都只是重复做一些事情时,你就需要警惕了——也许你的脑子已经变得迟钝。这很可怕。
让自己的思维不僵化的方法很简单:每天逼自己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开拓思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做过很多我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虽然很累,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些事情,让我将运营工作的所有环节全都经历了一遍,对这个工作也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或许你的职位暂时不允许你接触更多的东西。但哪怕最微乎其微的一步,你也应该行动起来,比如只是发一篇帖子。你只要能要求自己比别人多做、多想那么一小步,渐渐地就能掌握更多的东西。千万不要小看积累的作用。
第三,学会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简单。
我在这里说的让工作简单,绝对不等于投机取巧,而是要学会节省时间——工作是取不得巧的,思维决定行动。
那么,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干什么呢?当然是用来学习更多的知识,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
运营工作往往很细碎、很复杂,涉及的东西很多,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最要命的是,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短期内不容易见效,这也是很多公司忽视运营的原因。所以,耐性不好的人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运营,而对运营没耐性的公司也注定做不好运营这个环节。
想要工作变简单,有个很有效的办法:就是学会总结归纳,把基本的运营工作变得流程化(但不是所有运营工作都可以流程化)。比如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内容运营等细分工作,都可以形成一个流程去处理。
三、感情运营需要知道的几个原则
第一,“二八”原则。
这是运营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所有的工作都要遵循这个原则。在运营行业中,如果一个人能把“二八”原则用到极致,那这个人将是非常厉害的。你试着深思一下就能理解:运营的每个环节,都是可以再继续细分的。利用好“二八”原则,就等于是把最管用的办法用出极致,这就是所谓的高效。
第二,用户至上原则。
运营工作中最基础的一环就是用户运营,最难的一环也是用户运营。用户至上、用户为王——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从来只是挂在嘴边,根本不按原则处理事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就是根本不懂用户。一个从来没跟用户认真交谈过的人,是没资格谈运营的。很多产品型的公司,核心需求只是来自调研,这完全就是错的。真正的需求来自核心用户,调研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
第三,换位思考。
所谓的换位思考,其实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想问题。要做到这点虽然比较难,但这是处理某些问题最有效的办法。特别是当你不能理解用户,不明白为什么对方一定这样要求时,你试着站在他的角度考虑一下,自然就会明白了。
第四,类比推理。
做运营,其实就像管理一家公司。你就是CEO,想要做得最好,就需要付出足够的感情。
所有用户团队的管理,或者用户工具的运营,都是需要分级管理的。好比管理一个部门,至少得有个leader(领导)吧,且管理人的等级至少也得是两级。
总之,如果你真正具备了以上这些所谓的“特质”&,就达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里的最高阶段,即自我实现的需求。要知道,只有5%的人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当你达到这个阶段后,公司根本就无须要求你加班,领导也根本不用天天催你,你自己就会强迫自己去成长,去学习,去踏踏实实地实践——因为你已经懂得,你不是为任何人卖命,而是在为自己工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营总监个人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