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阶段的四个阶段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business cycle
至今,经济学上并没有给市场周期以完美的解释,大家只是承认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是存在的,至于为什么,不知道,或者说没有定论。
基于686个网页-
economic cycle
经济周期(Economic Cycle)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通常情况下, 一个经济周期包含如下几个阶段:
基于618个网页-
Economic Life
2009年项目管理:项目管理:PMP考试术语之二:... ...
Economic Evaluation|经济评估
Economic Life|经济周期
Economic Success|经济上的成功 ...
基于52个网页-
economic circle
经济周期 ( Economic Circle )的概念 是指“经济活动水平的波动(通常以国 民收入来代表),它形成一种有规律的形式, 经济活动的扩展跟着就是经济收缩,而后...
基于40个网页-
Real business cycle
real business cycle
Endogenous theory of business cycles
endogenous theory of business cycles
political business cycle
astonomical theory of business cycles
business cycle turning point
Real Business Cycles
expansion business-cycle
modern economic cycle theory
the Real Estate Cycle
the real estate cycle
realty economic cycle
更多收起网络短语
economic cycle
- 引用次数:275
Bank credit channel is very important in analying China’s Economic Cycle.
银行信贷渠道对于理解中国经济周期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来源 -
business cycle
- 引用次数:222
Accordingly, the literatures about business cycle are abundant.
相应地,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周期的研究文献也特别多。
参考来源 -
economy cycle
- 引用次数:31
Presently, the Chinese economy is being in low level in economy cycle, facing depression and insufficient demand.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低谷,经济萧条,有效需求不足。
参考来源 -
economy period
- 引用次数:12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thesis , We analyze the definition, stages and fluctuation theory of economy period fluctuation.
一 本文首先在第一部分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概念、阶段及波动因素进行分析。
参考来源 -
&2,447,543篇论文数据,部分数据来源于
business cycle
以上来源于:《新汉英大辞典》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 经济周期一般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表现在图形上叫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更为形象,也是现在普遍使用的名称。
以上来源于: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下载翻译插件
请选择您当前的浏览器,下载对应的插件:
其他浏览器正在火热开发中...
新增人工翻译
13352&名专业译员&,&2528&名母语审校
为您提供专属【翻译官】
28国圣诞老人“喊”你拆礼物啦!
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百度翻译App抽奖
活动期间,每天可拆6次礼物,更有机会赢取iPhone哦!
麦开智能水杯
月光护眼灯
云朵声控闹钟
幻响充电旅行套
乐心微信脂肪秤
熊孩子集线器
槑小熊双肩包
熊孩子笔记本
龙猫移动电源
槑小熊公仔
1. 活动时间:12.24日 0:00—12.25 24:00
2. 每天有六次“拆圣诞礼物”的机会。 12:00前三次,12:00后三次。
3. 收货信息无法修改,请务必填写准确,否则视为弃权。
4. 百度翻译小伙伴Q群:。
5. 奖励可累计获得。参与活动者默认遵守活动规则。
你的常用语种在这里
较慢中速较快
英语发音偏好
输入文字或网址,即可翻译
暂时没有您的历史记录
不想显示历史记录?
努力翻译中...经济进入 周期
Economy enters a cycle
以上为机器翻译结果,长、整句建议使用
企业利润在上升.几乎所有的行业获利都在上涨.就像你在经济进入复苏周期时所希望看到的那样,企业的获利动能正开始改善.
Profits are going up. All the sectors are seeing profits rise, pretty much across the board.
此次风险资产回落,正值全球经济进入始于2009年9月前后的经济周期的中间阶段.
The risk asset retreat comes as the global economy moves into the middle stage of an economic cycle that started sometime around September 2009.
这些投资已帮助那些国家的经济进入增长周期、改善了当地的生活标准、并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These investments have put them on a cycle of economic growth that will improve their standard of living and improve their citizens' quality of life.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范文一:经济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10:09:26)转载标签:
分类: 财经基金经济周期股票通胀杂谈根据美林证券投资的时钟理论(Investment Clock)中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周期性表现,经济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被称为再通胀(Reflation)阶段,这时整个经济刚结束上一轮的过热和滞涨,陷入冷淡期,货币当局会通过不断减息及其他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提升价格水平。这个阶段最好的资产是债券,股票类资产中表现相对较好的是金融保险、消费品、医药等防守型股票,表现最差的需要回避的是工业类股票、资本品股票。第二阶段是经济复苏阶段,上一阶段放宽货币供给等政策逐步起作用,经济开始转暖,价格水平开始回归。这个阶段以持有股票为主,尤其是成长型股票,表现最差的是资产是现金类或防守类资产。第三阶段为经济过热阶段,此时央行开始加息,紧缩经济。这个阶段表现最好的是大宗商品、资本品、工业类股票、基础原材料,表现最差而需要回避的是债券和金融类股票。第四阶段为滞涨阶段,经济高增长停滞,但通胀仍余威未断,这个阶段现金、货币市场基金是最佳资产类别,防守型投资股票、如公用事业类股票也不会错,其余类型资产要全面回避。原文地址:经济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10:09:26)转载标签:
分类: 财经基金经济周期股票通胀杂谈根据美林证券投资的时钟理论(Investment Clock)中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周期性表现,经济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被称为再通胀(Reflation)阶段,这时整个经济刚结束上一轮的过热和滞涨,陷入冷淡期,货币当局会通过不断减息及其他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提升价格水平。这个阶段最好的资产是债券,股票类资产中表现相对较好的是金融保险、消费品、医药等防守型股票,表现最差的需要回避的是工业类股票、资本品股票。第二阶段是经济复苏阶段,上一阶段放宽货币供给等政策逐步起作用,经济开始转暖,价格水平开始回归。这个阶段以持有股票为主,尤其是成长型股票,表现最差的是资产是现金类或防守类资产。第三阶段为经济过热阶段,此时央行开始加息,紧缩经济。这个阶段表现最好的是大宗商品、资本品、工业类股票、基础原材料,表现最差而需要回避的是债券和金融类股票。第四阶段为滞涨阶段,经济高增长停滞,但通胀仍余威未断,这个阶段现金、货币市场基金是最佳资产类别,防守型投资股票、如公用事业类股票也不会错,其余类型资产要全面回避。
范文二: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
可以把经济周期首先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扩张阶段和紧缩或衰退阶段,如果衰退特别严重,则可称为萧条。扩张阶段又可以再细分为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紧缩阶段的最低点叫做谷底,扩张阶段的最高点叫做峰顶。谷底和峰顶也叫转折点或拐点。
在经济周期中的复苏和繁荣阶段,经济上可能出现的一般特征是,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提高,投资持续增长,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也常常伴随着通货膨胀。相反,在经济的衰退或萧条时期,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下滑,投资活动萎缩,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或下降,产品滞销,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亏损、破产企业的数量增多,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例题·单选题】在经济周期的复苏和繁荣阶段可能出现( )。A.通货膨胀
B.失业率高C.投资活动萎缩
D.生产发展缓慢[答疑编号: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
范文三:经济周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古老话题,19世纪初叶以来至现在,西方学者提出了很多种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假说,并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各种经济周期理论进一步发展和演变,可以说国外的经济周期理论研究已比较成熟。中国经济周期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此后不少学者尤其是中青年学者致力于经济周期问题研究,也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当然研究深度还远远滞后于国外同类研究)。近日看到陈乐一教授撰写的《我国经济周期阶段与持续繁荣》一书(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在同类经济周期方面的著作中,该书的主要特点是从周期阶段入手来研究我国经济周期问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所谓经济周期阶段,就是作者所定义的经济是位于收缩抑或扩张阶段,波峰抑或波谷,也就是说是位于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哪一个阶段(该书第66页,以下引自该书之处只注页码)。该书着重分析当前中国经济位于以上哪一个阶段,进而如何保持持续繁荣。第二章是核心章,作者立足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重要宏观经济变量三个方面,对当前我国经济所处周期阶段进行分析。对潜在经济增长率和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比较是判断周期阶段的基础,作者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比较分析,探索出经济周期阶段的变迁过程,认为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已位于繁荣阶段。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观点。又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加以说明,进而分析一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通过分析经济增长率,发现我国新一轮经济周期呈现出平稳、快速增长、扩张的持续性强三个特征。这三个特征是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体现,是市场力量和合适的政策组合共同作用的产物,足以证明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已位于繁荣阶段。对失业率的分析,作者认识到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失业率往往随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动而变动(一般规律是经济收缩阶段失业率上升,经济扩张阶段失业率下降),但是在我国,由于庞大的人口规模使得失业问题十分严峻,失业率指标有些特殊和复杂,失业率难以像西方国家那样灵敏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实况,难以灵敏地反映我国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化。尽管如此,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或者经济周期阶段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和参考失业率高低这一指标。作者认为当前总的说来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但是自2004年开始,就业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好转迹象,根据奥肯定律,就业形势有所好转可为当前我国经济正位于繁荣阶段提供佐证。关于价格指数,作者写道:“在我国,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价格指数越来越灵敏地反映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并且日益成为观察宏观经济景气变化的‘晴雨表’。具体来说,价格指数最能判断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第88、89页)可见作者对价格指数在判断经济周期阶段中的作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通过对这些年各种价格指数的分析,可看出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特别提到的是:作者观察物价并不圃于传统的一般的市场价格,提出还要密切关注房价以及油、电、水、气的价格。如果综合考虑消费物价、房价以及油、电、水、气的价格,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物价上涨是很明显的,因此从价格指数来看,也可证实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阶段已进入繁荣阶段。通过以上方法和工具的分析,该书所得中心结论是:“当前我国经济正位于周期的繁荣阶段,已彻底从5年前的不稳定的复苏阶段走出来了。”(第92页)当然,作者又辩证地认识到,说繁荣并不意味着各行各业都蒸蒸日上,歌舞升平,其实宏观层面的繁荣的背后依然隐藏着种种问题,诸如农业基础薄弱,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等,但是仍可得出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确实正位于繁荣阶段的结论。为了给我国经济周期阶段分析进一步提供佐证,作者在第三章分析中国经济波动中的菲利普斯曲线,探索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动轨迹与经济周期阶段的关系密切。该书的第三部分是第四、五、六章,探讨中国经济走向持续繁荣之路,即如何努力延长扩张阶段,促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走向波峰。这一部分主要立足于消费、就业、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平衡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这三章是在第二章中心结论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即所谓的“解决问题”,其分析角度还是立足于周期阶段,与第二部分所探讨的当前中国经济位于周期的那一个阶段是相对应的。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书的中心线索就是分析当前中国经济位于以上哪一个阶段,进而如何保持持续繁荣。通读全书,不难看出作者是紧紧围绕周期阶段来分析经济周期的,这是该书不同于其它同类著作的主要特色。
范文四:当前,我国经济正处 于回升期,从国内外条件看,仍有一定上升空间。?在近年来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我国经济已经摆脱了持续 回落的状态,进入了全面回升的阶段。这种由市场主导的、以消 费升级和企业自主投资为基础的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从2003年宏观经济的几个主要方面看,经济增长率比上年提高,国内需求迅速扩大,总量矛 盾基本缓解;主要商品的供求格局基本平衡,物价总水平较低且相对稳定;进口增长快于出 口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快速流入,外部资源供给比较充裕,国际收支状况良好。总体看 ,经济稳定回升并未出现全局性经济"过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基本健康。?未来经济增长仍有较大潜力。我国银行存差仍然较大,外汇储备雄厚,资金供给比较宽裕; 劳动力近乎无限供给,人工低成本优势将长期保持;技术供给也不存在明显约束,现有要素 供给条件有利于扩大市场对产品供给的调节空间。同时,我国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储 蓄水平持续提高,收入和支出预期趋好,消费需求有望保持较高水平的稳定增长,潜力很大 。在消费升级拉动下,产业升级步伐将相应加快,并将带动投资持续较快增长。这些条件将 使我国经济上升的态势得到保持。?综合国内外条件,预计2004年我国经济将在较高水平上继续稳定增长。综合定性分析和宏观 经济计量模型预测结果,明年GDP增长率可望达到8.5%。
范文五:产品生命周期就是(产品在)市场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导入期(Introduction)、增长期(Growth)、成熟期(Mature)、衰退期(Decline)四个阶段。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1.介绍(投入)期。新产品投入市场,便进入介绍期。此时,顾客对产品还不了解,只有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可能购买,销售量很低。为了扩展销路,需要大量的促销费用,对产品进行宣传。在这一阶段,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产品不能大批量生产,因而成本高,销售额增长缓慢,企业不但得不到利润,反而可能亏损。产品也有待进一步完善。2.成长期。这时顾客对产品已经熟悉,大量的新顾客开始购买,市场逐步扩大。产品大批量生产,生产成本相对降低,企业的销售额迅速上升,利润也迅速增长。竞争者看到有利可图,将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使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价格随之下降,企业利润增长速度逐步减慢,最后达到生命周期利润的最高点。3.成熟期。市场需求趋向饱和,潜在的顾客已经很少,销售额增长缓慢直至转而下降,标志着产品进入了成熟期。在这一阶段,竞争逐渐加剧,产品售价降低,促销费用增加,企业利润下降。4.衰退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产品或新的代用品出现,将使顾客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转向其他产品,从而使原来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额迅速下降。于是,产品又进入了衰退期。各阶段的营销策略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市场特征,企业的营销策略也就以各阶段的特征为基点来制定和实施。(一)介绍期的营销策略介绍期的特征是产品销量少,促销费用高,制造成本高,销售利润很低甚至为负值。根据这一阶段的特点,企业应努力做到:投入市场的产品要有针对性;进入市场的时机要合适;设法把销售力量直接投向最有可能的购买者,使市场尽快接受该产品,以缩短介绍期,更快地进入成长期。
在产品的介绍期,一般可以由产品、分销、价格、促销四个基本要素组合成各种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仅将价格高低与促销费用高低结合起来考虑,就有下面四种策略:
1.快速撇脂策略。即以高价格、高促销费用推出新产品。实行高价策略可在每单位销售额中获取最大利润,尽快收回投资;高促销费用能够快速建立知名度,占领市场。实施这一策略须具备以下条件:产品有较大的需求潜力;目标顾客求新心理强,急于购买新产品;企业面临潜在竞争者的威胁,需要及早树立品牌形象。一般而言,在产品引人阶段,只要新产品比替代的产品有明显的优势,市场对其价格就不会那么计较。
2.缓慢撇脂策略。以高价格、低促销费用推出新产品,目的是以尽可能低的费用开支求得更多的利润。实施这一策略的条件是:市场规模较小;产品已有一定的知名度;目标顾客愿意支付高价;潜在竞争的威胁不大。
3.快速渗透策略。以低价格、高促销费用推出新产品。目的在于先发制人,以最快的速度打人市场,取得尽可能大的市场占有率。然后再随着销量和产量的扩大,使单位成本降低,取得规模效益。实施这一策略的条件是:该产品市场容量相当大;潜在消费者对产品不了解,且对价格十分敏感;潜在竞争较为激烈;产品的单位制造成本可随生产规模和销售量的扩大迅速降低。
4.缓慢渗透策略。以低价格、低促销费用推出新产品。低价可扩大销售,低促销费用可降低营销成本,增加利润。这种策略的适用条件是:市场容量很大;市场上该产品的知名度较高;市场对价格十分敏感;存在某些潜在的竞争者,但威胁不大。(二)成长期市场营销策略新产品经过市场介绍期以后,消费者对该产品已经熟悉,消费习惯业已形成,销售量迅速增长,这种新产品就进入了成长期。进入成长期以后,老顾客重复购买,并且带来了新的顾客,销售量激增,企业利润迅速增长,在这一阶段利润达到高峰。随着销售量的增大,企业生产规模也逐步扩大,产品成本逐步降低,新的竞争者会投入竞争。随着竞争的加剧,新的产品特性开始出现,产品市场开始细分,分销渠道增加。企业为维持市场的继续成长,需要保持或稍微增加促销费用,但由于销量增加,平均促销费用有所下降。针对成长期的特点,企业为维持其市场增长率,延长获取最大利润的时间,可以采取下面几种策略:
1.改善产品品质。如增加新的功能,改变产品款式,发展新的型号,开发新的用途等。对产品进行改进,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满足顾客更广泛的需求,吸引更多的顾客。
2.寻找新的细分市场。通过市场细分,找到新的尚未满足的细分市场,根据其需要组织生产,迅速进入这一新的市场。
3.改变广告宣传的重点。把广告宣传的重心从介绍产品转到建立产品形象上来,树立产品名牌,维系老顾客,吸引新顾客。
4.适时降价。在适当的时机,可以采取降价策略,以激发那些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消费者产生购买动机和采取购买行动。(三)成熟期市场营销策略进入成熟期以后,产品的销售量增长缓慢,逐步达到最高峰,然后缓慢下降;产品的销售利润也从成长期的最高点开始下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种品牌、各种款式的同类产品不断出现。
对成熟期的产品,宜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使成熟期延长,或使产品生命周期出现再循环。为此,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策略:
1.市场调整。这种策略不是要调整产品本身,而是发现产品的新用途、寻求新的用户或改变推销方式等,以使产品销售量得以扩大。
2.产品调整。这种策略是通过产品自身的调整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要,吸引有不同需求的顾客。整体产品概念的任何一层次的调整都可视为产品再推出。
3.市场营销组合调整。即通过对产品、定价、渠道、促销四个市场营销组合因素加以综合调整,刺激销售量的回升。常用的方法包括降价、提高促销水平、扩展分销渠道和提高服务质量等。(四)衰退期市场营销策略衰退期的主要特点是:产品销售量急剧下降;企业从这种产品中获得的利润很低甚至为零;大量的竞争者退出市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已发生改变等。面对处于衰退期的产品,企业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决定采取什么策略,在什么时间退出市场。通常有以下几种策略可供选择:
1.继续策略。继续延用过去的策略,仍按照原来的细分市场,使用相同的分销渠道、定价及促销方式,直到这种产品完全退出市场为止。
2.集中策略。把企业能力和资源集中在最有利的细分市场和分销渠道上,从中获取利润。这样有利于缩短产品退出市场的时间,同时又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3.收缩策略。抛弃无希望的顾客群体,大幅度降低促销水平,尽量减少促销费用,以增加目前的利润。这样可能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的衰退加速,但也能从忠实于这种产品的顾客中得到利润。
4.放弃策略。对于衰退比较迅速的产品,应该当机立断,放弃经营。可以采取完全放弃的形式,如把产品完全转移出去或立即停止生产;也可采取逐步放弃的方式,使其所占用的资源逐步转向其他的产品。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背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农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而这个周期在不同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其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场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为了便于区分,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费农还把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费农认为,在新产品阶段,创新国利用其拥有的垄断技术优势,开发新产品,由于产品尚未完全成型,技术上未加完善,加之,竞争者少,市场竞争不激烈,替代产品少,产品附加值高,国内市场就能满足其摄取高额利润的要求等,产品极少出口到其他国家,绝大部分产品都在国内销售。而在成熟产品阶段,由于创新国技术垄断和市场寡占地位的打破,竞争者增加,市场竞争激烈,替代产品增多,产品的附加值不断走低,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成本的下降,较低的成本开始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地位,且创新国和一般发达国家市场开始出现饱和,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抑制国内外竞争者,企业纷纷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逐步放弃国内生产。在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的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及产品本身已经完全成熟,这时对生产者技能的要求不高,原来新产品企业的垄断技术优势已经消失,成本、价格因素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这时发展中国家已经具备明显的成本因素优势,创新国和一般发达国家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开始大量地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再将产品远销至别国和第三国市场。 由介绍得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作为国际贸易理论分支之一的直接投资理论而存在的,它反映了国际企业从最发达国家到一般发达国家,再到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过程。
范文六:图, }i 团期, 殴利 }f智秀
圣    圣,19  年 第1l
9 期9 脚士与 苫理卿
 免f /-
阶 特 段征 
经 济和增 长
城连于   2| 4f互上一、17 1 ~9:
9 988长偏 离 增 长
济周 期分 
复 苏 为 荣 、 、退 和 萧条
四个 阶 段 , 且
繁 衰并实际经 济
上 升谷 到趋
区间我 的 国 经济运 行
周 和期 阶段划分  改 革
年2 中, 国经
我 经 了三 历次 大的
济 周经这 义定 为 复 苏,
势 趋线继 续
峰 这波   从一区 间 定
荣繁, 波 峰
至 势 趋 线 一 这 从区 间 定
为 衰义 退,
势 趋 线继
定义萧条为。71~
98年间 , 国
GPD 均 年 长  我增期商 业或循环的波峰 分别年为1
 8 年、94 9
8~18  1 年 、59
93 ; 谷 年年分
别为  波819
1 年、  91
1 9 8~
9 9年 8。 这就
依 据 果峰
年 值计 算, 
~ 18 如71 8
9 5年 应 9 为
一第 个经 济
周 , 8 期 ~
159 19
 年 2 第 二个 为周期
,92年 以
入进   9 了91第
个 三周期 。 果
波 谷年 计 依算, 一
期  如周 第应 从 17
(GNP增长 为 一2
7 ) 起 ,   算 .即 1   7  ̄18 年 ;
个周期 则 分 别
 为  6 91
第9 18~
1 9 1 90 9  
908 年 。 叙 述了 的  9 为率为 98 , 表
我着国 改 革
放开以 来 以 及  .  代今
间双 轨 内 经济体 制
经下 济的平
 均 增长 趋
国经 济 增 我 的趋长  势线
,么 改在 革 开放
的 后第 三周个期 中
1  9 ~ 91
 0 91年 即
阶 ,段 9]
29或 9 1  9 ̄ 19   19
39 年为繁 荣
段 ,9阶3
为 衰 退阶 19 ̄ 9  6段 , 9 年 以 6后则 进
入萧 条 阶 段 。 这里
该应  1 9 说明 的 是 ,述 上段阶划分
是 以 年为
以 半 年  为 单
位,述 四 个阶
段 的时 间跨
会  度上有 所不 同 ,
, 荣如阶 应段 延 到续 9 1例 繁9
年3 上 半而不是年座标上
的19   2 年。 (9 见下
)图方便 , 下
分 析 均 以的 一第 种 划分 为
依 据。 以
有  资显示 ,料第
个二 周 中,期管
尽  7 年和  9 18 9
长 率 都在l 
此 之l 而前 的 1
8 却年有 只8
,8   9 6 . 但也 应 不 1 8把   79年 和 81
另 一个为周期
的波 峰 年 , 9 而  应 当 把 其
中 的反   弹 根 据。 以上 标
准来 划 分 我 改 国 革开放
的后 经 济 运  行
或 接次 近完 成  大
了 次 循 3 环, 期 平的 均长度 为
对 济周 期 经阶段的 分有划
多方种 法,对  不
的 阶 也段 有许 多 不 同 的
持 续 间 时内经济 的
均 增  我 平长率
增 济然    41‘{这里需 要说
退 、 和条 萧 概 等念 ,
褒 贬无 之意
。 述  上 衰并称谓 只
对是经 济 运 行
周 期的一 种 客
的 滑 起下到  从
遏 制作 用。  有
底 的 ,部本   也
会前 两同次
样 , 到一
5以下的水 平 。 跌
  显然 ,
这种 观点 的
了 我 国 观 调 控宏能 
持 力1比0年
前 已 很有
、 力 控度比以 往 
事一实 , 且
济落 是回 在 软着 
而 本 陆 背景的下
可能再 出 现 I8
 比 I 8 90 急 跌 年 3个 百 分 4 点和I8 .
9 9 比 1年 8 98
27 百分 个 点的 情况
。 .因此 可
以 为 认, 
周 期的 谷 底 一 般 不
会跌 至 7
。 下目 前 存在着
利 经 济 于增
, 但 也  看 到 应 9, 9年的
分  91 乐观 , 济 增 长 仍 然 会 受
有 到效 需 求
不 的足  经严制约重。或 者 说
们,只是 代
周期 某一 阶 段 的 
它 号符 。如 , 荣 似 乎是 个 褒 义 词
实 上 , 例际繁 但繁荣虽 然意 着 经味高 济速增长
在, 种某  程但度
味 经 济着过 热 并 预
衰 退的到 。来 其他概念
样一。二、9
8 1 9 :1
~ 9 9 9周期
征 和发展 趋势  
自 9I9 6年
我国 经济 进 入 萧 条
两  年多的 时间 了,
目前人们普
遍 心关的 问 题  是
运行是 否 已经 接 近 谷
答 应 回该 是肯定 。 的首  先
有 明显 的  我 底
在 : 存业货
品 企 产 积 压 已
使许 多企 业
无法进 行 正 常
的 生产 和 经
营  , 开业不 足工、 业
、业、 闭 、产
、企停 歇 倒 破
  损及 亏与 此相
联 的 系 工 职 下和 岗失业
已 当相 严重。 史
经验 表 明 ,
历 当先首
后 以 , 括投资 品
包  费 消 和品 商 房 品 内在 的产品 积 压
有没 得 有到效
如。 果 这 影 响些经
济 , 运 就行 已 接经 近
经着济  经
并的 复苏 。 9 1 8  上年 半
年 国 GD,
9我 P平 均
增长 率 跌 至
7 , 8年9下
 1 9迹 的象
年 平 ,均
长 率 达 到 增了7
8 的 水 全 . 
的 经 国 运济行 到
 年8, 9
已 接近 萧条
段阶 的底 部
其  次   ,8 以 来年, 国
政府 已 开始
积极行的财政
政策和货币 策政 来扩大
9 I9 年 下8 半年
增发了 1 0 0 0亿元 人 民
基于 础设 施
, 年 财 设支政 出比上
.l , 1 9
9 3 比 9年6和 1
97 年 增 长 都
; 增发 的 10 与
0亿0 元国债
相配 套 , 行
亿 元0的 贷
, 款 年 新增  全贷 款
I近 4 5.万亿 元  I
9  8 年按 可 比
格价   9 算计 的 社 会全 固 定 产 投 资资 增
长 1了   . ,63
 是 9 9 17年
多 。 倍外
行,在增 加 信 
. 此 银 贷 规
的 模同 时, 采
如 消取 商 业银
  行 还 款 规贷模 限
利率 存 款和准 备 金 率
降、  延长贷
多项 措 施
述 张 扩 财性 政 政 策 和
币 货政 策的实 施 , 对 经
济 长 起增 到积  将的长 筹码 ”“不被 基本
化消 , 掉就无法带来
新   的轮经济
是因 :为一 , 量 积  压第一产 品大 的 存 在,
和银  必 行
行 不, 良资
的增产 加   又 会 银 过反 来 响 影 资 供金
贷的  现象
响 影 投资
的 增长 第 二 。 , 只要 从 在存 
严 重的 产 积品
压 和 生产
力 过 能 剩,
政 府投非 资 体 或主 具 有
硬预算 约 束 的投
主 资 对体增
持 异常谨 慎 的 态
成政 府  从 在
方资面 “ 军
奋 战” 局 面 。I9 孤
的   8年 9半上年 , 占全社
固会定产资投 规模 近资 一半 的非
有 经 济国 投的 资
为零增 这长 一 事实 就
 说明 了这
一 点 由 于 政 府 投
在 社 全 固 会资定产
投 中资所 占比重 不大 , 因而 在 期 短内  对经 济 增
也 用就 很 有
。在 限 述 上情 况
,下  年9全 社 会
产 投增资 长 率  9 I9估
大度 幅超 过1 99 8
  的 . 水 63平
资 对 经 , 增济长
的第 一 推
动作 用 就
难 以 投   分充发
出 来挥。   其 次 ,
银 然 已行连续 几 次 降息
对  虽 但 消 其 需 求费的 刺
激 作用 并 不 明 显,
99 年1 5后,种 情
会 有 不大 的改观 
是: 这强弩 之末。
经济 高度 一 体
化的今 天 , 如 
能显 明 好 转 . 人 民上 相 对 米 说 币 断不 升  加 值压力 .的国 19
我  9 年的出 口增
然不仍容 乐 
对 经济 增 长
用作 也 不
  过其高。一 , 以第往消 费 对 经
增济长 的 推 动
作用 , 在很大  程度
消 费 团的迅 速
增长 引 致.的社 会 集
府 政 机构
革 改 而 、企 
气和反 腐 倡 廉
的 响 下影 不可 能 有
国住 房 制度
第 、 医疗随制
度 制的 深化 改
保  在会障
制 度尚 未
来 之 前.
收际入  居和收 入
下现降 的 趋
情  在此外
今至 未能 得 到 有 效
我 的 调 
可 视 的忽   因也   经素
结 济 构调 整 尚未 到位 一的 重 要表 一 现个 是
品 和行 业 在预 算
化许的 投 资 主
政府强 有 力
信  贷、 持支 下 ,
然进 行在 重 复生
资。 仍  重 生复 产只能 导 致 品产继的 续量积大
压. 而 重  复
投资虽 然 在 短
以 进 经 济促增 长
期 长来看 , 仅
于经 济 的 持 续 增
长 且. 使
源资 法无得
配置 . 成 资 源
大 量 的 浪费.时
还为 下 一 轮的 经
退埋 同   下了 笔 。 伏显明
奠过于 汽 车行 业
已国 2有0
多个 省 市
列支为 产柱
, 业 整 车产 厂生
家 多 。O 显 .然 种情 况
  这况的下,
为收 函入 数储的 蓄不会轻 易转 为  化 消作
况 多大数居 民 在
大 约56 万亿 元 
蓄存 款中 所占 份额并
具 不有 对绝 优 势,
拥 有较 大 份 额
少 数的居 民 又
因 利而率下的调 来迅速扩
大们他已 近饱 和的消
。 费  这是 自 1 9  6年 以
降 次 却 未息
能使   9消 费大 幅 度
要 重原因 。 19  
年 , 社 8
9全会 消 品费零
总额售 名 增长义
3 ., 扣  除  价 因素物也不过
上年 比际 增实 了长 9,与
年7的 9 3
,   比. 率 利 幅 大度  下
1的 .  还 低 了4 3
.个 百 分
9  1 9年
会有 大的增
长 9, 仍  然会 徘
9在 上 下可 见
望,依 靠 大 幅  度  指 增 加
也不  是很 大。   再
次 出 口,需求 来
看, 从 由于 受世
危机的 影响
9 ,年8 我国
加了 19 
3:总54 , 19 .
5 。5 于 l曲 9 .    9年的  9 世
界经 济 形势 仍 不
别 , 是作 为中 国
伙 的 日伴本 仍 然无 望
经 还 济有
能 可 出现负
长 , 而中 国对
出 I 易不的
有会较 大 的 增
。长 为 中 作国第 q贸 一存与在 我 国不尚合理的经 体 济制固然 有 关 ,但  也
前的 总量 失 衡 相
于 由 我 目国需前求
总 量 求需不 足
结 性 需构 求 不 足 , 产
结业 构   故 的 调 也整 就具 有 方 向 不 明 的 特点 , 必
给 然今 它 
年 我国产 品 结构 和 产 业 结 构 的 调 整 带 来
  困 。而难 合 的 产 品理 结构
恰又 是  经 济健 康
增 长 前的
提 高 。 综  上 所 述 ,9
9 年 应 是 经济停
下 止 , 滑9 1 构
开 始并缓 慢复苏
过 的渡  年 依据 目
的 济 经 势形 和有关
预9 年9  的济 增 经长 仍有 可 能率维持
下,者 或 说 7 在~9 之
, 实续行 扩
大     继大 贸易
国, 几次 经 济 周
波期 谷  前年分 别
是17 ~ 1
1 9 1:8和
  19 8 ~ 
2年 9l 9~19  o
平9 8 左 均 一 次 )右 1 9 而年 ,
99内需 的 扩性 张策 , 政进促经济复苏 . 仍 是然今 年我 国经 济 生
律旋美国又进年 入了距 前次渡一年谷的第八 年个头, 续
的速高 增 长 使已美
成  为( 者 单连位
贸易大 学 北
) 2作 0
0  6 责任(编 辑  
)l6图, }i 团期, 殴利 }f智秀
圣    圣,19  年 第1l
9 期9 脚士与 苫理卿
 免f /-
阶 特 段征 
经 济和增 长
城连于   2| 4f互上一、17 1 ~9:
9 988长偏 离 增 长
济周 期分 
复 苏 为 荣 、 、退 和 萧条
四个 阶 段 , 且
繁 衰并实际经 济
上 升谷 到趋
区间我 的 国 经济运 行
周 和期 阶段划分  改 革
年2 中, 国经
我 经 了三 历次 大的
济 周经这 义定 为 复 苏,
势 趋线继 续
峰 这波   从一区 间 定
荣繁, 波 峰
至 势 趋 线 一 这 从区 间 定
为 衰义 退,
势 趋 线继
定义萧条为。71~
98年间 , 国
GPD 均 年 长  我增期商 业或循环的波峰 分别年为1
 8 年、94 9
8~18  1 年 、59
93 ; 谷 年年分
别为  波819
1 年、  91
1 9 8~
9 9年 8。 这就
依 据 果峰
年 值计 算, 
~ 18 如71 8
9 5年 应 9 为
一第 个经 济
周 , 8 期 ~
159 19
 年 2 第 二个 为周期
,92年 以
入进   9 了91第
个 三周期 。 果
波 谷年 计 依算, 一
期  如周 第应 从 17
(GNP增长 为 一2
7 ) 起 ,   算 .即 1   7  ̄18 年 ;
个周期 则 分 别
 为  6 91
第9 18~
1 9 1 90 9  
908 年 。 叙 述了 的  9 为率为 98 , 表
我着国 改 革
放开以 来 以 及  .  代今
间双 轨 内 经济体 制
经下 济的平
 均 增长 趋
国经 济 增 我 的趋长  势线
,么 改在 革 开放
的 后第 三周个期 中
1  9 ~ 91
 0 91年 即
阶 ,段 9]
29或 9 1  9 ̄ 19   19
39 年为繁 荣
段 ,9阶3
为 衰 退阶 19 ̄ 9  6段 , 9 年 以 6后则 进
入萧 条 阶 段 。 这里
该应  1 9 说明 的 是 ,述 上段阶划分
是 以 年为
以 半 年  为 单
位,述 四 个阶
段 的时 间跨
会  度上有 所不 同 ,
, 荣如阶 应段 延 到续 9 1例 繁9
年3 上 半而不是年座标上
的19   2 年。 (9 见下
)图方便 , 下
分 析 均 以的 一第 种 划分 为
依 据。 以
有  资显示 ,料第
个二 周 中,期管
尽  7 年和  9 18 9
长 率 都在l 
此 之l 而前 的 1
8 却年有 只8
,8   9 6 . 但也 应 不 1 8把   79年 和 81
另 一个为周期
的波 峰 年 , 9 而  应 当 把 其
中 的反   弹 根 据。 以上 标
准来 划 分 我 改 国 革开放
的后 经 济 运  行
或 接次 近完 成  大
了 次 循 3 环, 期 平的 均长度 为
对 济周 期 经阶段的 分有划
多方种 法,对  不
的 阶 也段 有许 多 不 同 的
持 续 间 时内经济 的
均 增  我 平长率
增 济然    41‘{这里需 要说
退 、 和条 萧 概 等念 ,
褒 贬无 之意
。 述  上 衰并称谓 只
对是经 济 运 行
周 期的一 种 客
的 滑 起下到  从
遏 制作 用。  有
底 的 ,部本   也
会前 两同次
样 , 到一
5以下的水 平 。 跌
  显然 ,
这种 观点 的
了 我 国 观 调 控宏能 
持 力1比0年
前 已 很有
、 力 控度比以 往 
事一实 , 且
济落 是回 在 软着 
而 本 陆 背景的下
可能再 出 现 I8
 比 I 8 90 急 跌 年 3个 百 分 4 点和I8 .
9 9 比 1年 8 98
27 百分 个 点的 情况
。 .因此 可
以 为 认, 
周 期的 谷 底 一 般 不
会跌 至 7
。 下目 前 存在着
利 经 济 于增
, 但 也  看 到 应 9, 9年的
分  91 乐观 , 济 增 长 仍 然 会 受
有 到效 需 求
不 的足  经严制约重。或 者 说
们,只是 代
周期 某一 阶 段 的 
它 号符 。如 , 荣 似 乎是 个 褒 义 词
实 上 , 例际繁 但繁荣虽 然意 着 经味高 济速增长
在, 种某  程但度
味 经 济着过 热 并 预
衰 退的到 。来 其他概念
样一。二、9
8 1 9 :1
~ 9 9 9周期
征 和发展 趋势  
自 9I9 6年
我国 经济 进 入 萧 条
两  年多的 时间 了,
目前人们普
遍 心关的 问 题  是
运行是 否 已经 接 近 谷
答 应 回该 是肯定 。 的首  先
有 明显 的  我 底
在 : 存业货
品 企 产 积 压 已
使许 多企 业
无法进 行 正 常
的 生产 和 经
营  , 开业不 足工、 业
、业、 闭 、产
、企停 歇 倒 破
  损及 亏与 此相
联 的 系 工 职 下和 岗失业
已 当相 严重。 史
经验 表 明 ,
历 当先首
后 以 , 括投资 品
包  费 消 和品 商 房 品 内在 的产品 积 压
有没 得 有到效
如。 果 这 影 响些经
济 , 运 就行 已 接经 近
经着济  经
并的 复苏 。 9 1 8  上年 半
年 国 GD,
9我 P平 均
增长 率 跌 至
7 , 8年9下
 1 9迹 的象
年 平 ,均
长 率 达 到 增了7
8 的 水 全 . 
的 经 国 运济行 到
 年8, 9
已 接近 萧条
段阶 的底 部
其  次   ,8 以 来年, 国
政府 已 开始
积极行的财政
政策和货币 策政 来扩大
9 I9 年 下8 半年
增发了 1 0 0 0亿元 人 民
基于 础设 施
, 年 财 设支政 出比上
.l , 1 9
9 3 比 9年6和 1
97 年 增 长 都
; 增发 的 10 与
0亿0 元国债
相配 套 , 行
亿 元0的 贷
, 款 年 新增  全贷 款
I近 4 5.万亿 元  I
9  8 年按 可 比
格价   9 算计 的 社 会全 固 定 产 投 资资 增
长 1了   . ,63
 是 9 9 17年
多 。 倍外
行,在增 加 信 
. 此 银 贷 规
的 模同 时, 采
如 消取 商 业银
  行 还 款 规贷模 限
利率 存 款和准 备 金 率
降、  延长贷
多项 措 施
述 张 扩 财性 政 政 策 和
币 货政 策的实 施 , 对 经
济 长 起增 到积  将的长 筹码 ”“不被 基本
化消 , 掉就无法带来
新   的轮经济
是因 :为一 , 量 积  压第一产 品大 的 存 在,
和银  必 行
行 不, 良资
的增产 加   又 会 银 过反 来 响 影 资 供金
贷的  现象
响 影 投资
的 增长 第 二 。 , 只要 从 在存 
严 重的 产 积品
压 和 生产
力 过 能 剩,
政 府投非 资 体 或主 具 有
硬预算 约 束 的投
主 资 对体增
持 异常谨 慎 的 态
成政 府  从 在
方资面 “ 军
奋 战” 局 面 。I9 孤
的   8年 9半上年 , 占全社
固会定产资投 规模 近资 一半 的非
有 经 济国 投的 资
为零增 这长 一 事实 就
 说明 了这
一 点 由 于 政 府 投
在 社 全 固 会资定产
投 中资所 占比重 不大 , 因而 在 期 短内  对经 济 增
也 用就 很 有
。在 限 述 上情 况
,下  年9全 社 会
产 投增资 长 率  9 I9估
大度 幅超 过1 99 8
  的 . 水 63平
资 对 经 , 增济长
的第 一 推
动作 用 就
难 以 投   分充发
出 来挥。   其 次 ,
银 然 已行连续 几 次 降息
对  虽 但 消 其 需 求费的 刺
激 作用 并 不 明 显,
99 年1 5后,种 情
会 有 不大 的改观 
是: 这强弩 之末。
经济 高度 一 体
化的今 天 , 如 
能显 明 好 转 . 人 民上 相 对 米 说 币 断不 升  加 值压力 .的国 19
我  9 年的出 口增
然不仍容 乐 
对 经济 增 长
用作 也 不
  过其高。一 , 以第往消 费 对 经
增济长 的 推 动
作用 , 在很大  程度
消 费 团的迅 速
增长 引 致.的社 会 集
府 政 机构
革 改 而 、企 
气和反 腐 倡 廉
的 响 下影 不可 能 有
国住 房 制度
第 、 医疗随制
度 制的 深化 改
保  在会障
制 度尚 未
来 之 前.
收际入  居和收 入
下现降 的 趋
情  在此外
今至 未能 得 到 有 效
我 的 调 
可 视 的忽   因也   经素
结 济 构调 整 尚未 到位 一的 重 要表 一 现个 是
品 和行 业 在预 算
化许的 投 资 主
政府强 有 力
信  贷、 持支 下 ,
然进 行在 重 复生
资。 仍  重 生复 产只能 导 致 品产继的 续量积大
压. 而 重  复
投资虽 然 在 短
以 进 经 济促增 长
期 长来看 , 仅
于经 济 的 持 续 增
长 且. 使
源资 法无得
配置 . 成 资 源
大 量 的 浪费.时
还为 下 一 轮的 经
退埋 同   下了 笔 。 伏显明
奠过于 汽 车行 业
已国 2有0
多个 省 市
列支为 产柱
, 业 整 车产 厂生
家 多 。O 显 .然 种情 况
  这况的下,
为收 函入 数储的 蓄不会轻 易转 为  化 消作
况 多大数居 民 在
大 约56 万亿 元 
蓄存 款中 所占 份额并
具 不有 对绝 优 势,
拥 有较 大 份 额
少 数的居 民 又
因 利而率下的调 来迅速扩
大们他已 近饱 和的消
。 费  这是 自 1 9  6年 以
降 次 却 未息
能使   9消 费大 幅 度
要 重原因 。 19  
年 , 社 8
9全会 消 品费零
总额售 名 增长义
3 ., 扣  除  价 因素物也不过
上年 比际 增实 了长 9,与
年7的 9 3
,   比. 率 利 幅 大度  下
1的 .  还 低 了4 3
.个 百 分
9  1 9年
会有 大的增
长 9, 仍  然会 徘
9在 上 下可 见
望,依 靠 大 幅  度  指 增 加
也不  是很 大。   再
次 出 口,需求 来
看, 从 由于 受世
危机的 影响
9 ,年8 我国
加了 19 
3:总54 , 19 .
5 。5 于 l曲 9 .    9年的  9 世
界经 济 形势 仍 不
别 , 是作 为中 国
伙 的 日伴本 仍 然无 望
经 还 济有
能 可 出现负
长 , 而中 国对
出 I 易不的
有会较 大 的 增
。长 为 中 作国第 q贸 一存与在 我 国不尚合理的经 体 济制固然 有 关 ,但  也
前的 总量 失 衡 相
于 由 我 目国需前求
总 量 求需不 足
结 性 需构 求 不 足 , 产
结业 构   故 的 调 也整 就具 有 方 向 不 明 的 特点 , 必
给 然今 它 
年 我国产 品 结构 和 产 业 结 构 的 调 整 带 来
  困 。而难 合 的 产 品理 结构
恰又 是  经 济健 康
增 长 前的
提 高 。 综  上 所 述 ,9
9 年 应 是 经济停
下 止 , 滑9 1 构
开 始并缓 慢复苏
过 的渡  年 依据 目
的 济 经 势形 和有关
预9 年9  的济 增 经长 仍有 可 能率维持
下,者 或 说 7 在~9 之
, 实续行 扩
大     继大 贸易
国, 几次 经 济 周
波期 谷  前年分 别
是17 ~ 1
1 9 1:8和
  19 8 ~ 
2年 9l 9~19  o
平9 8 左 均 一 次 )右 1 9 而年 ,
99内需 的 扩性 张策 , 政进促经济复苏 . 仍 是然今 年我 国经 济 生
律旋美国又进年 入了距 前次渡一年谷的第八 年个头, 续
的速高 增 长 使已美
成  为( 者 单连位
贸易大 学 北
) 2作 0
0  6 责任(编 辑  
范文七:作者:朱际翔金融早报 1996年12期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我国今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统计指标,有关专家一致认为:从今年下半年起,我国经济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预测今年二、三、四季度甚至明年初,我国都将处于这一轮经济周期的启动时期。启动阶段的宏观经济将表现出一些全新的特点,政府也将采取一些相应的财政、金融政策与之相配合。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物价涨幅持续下降,经济稳步增长。上半年的物价比去年同期上涨7.1%,其中6月份仅为5.9%;GDP(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9.8%,折合年增长率约9%;固定资产投资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8.6%,增幅回落6.9%。这些指标都处于199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阶段可认为已处于经济周期的谷底,是上一轮周期结束和新一轮周期开始的转折期。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物价上涨控制得比较好,但经济增长率(9%)却仍处在年初调控目标(8%)的边缘,可见政府大幅度刺激经济的可能不存在。同时,我国目前潜在的社会需求很大,放松调控力度很可能引发社会需求的过快增长,进而导致通胀率回升。因此,从这两点来看,今年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仍将是适度从紧。在整个新的经济周期的启动阶段,适度从紧始终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旋律。在宏观经济运行呈良性发展的情况下,微观经济状况则不容乐观。近年,我国国有工业企业效益持续下降,亏损面较大,这对于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极为不利。此外,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失业率和半失业率开始上升。据劳动部门统计,今年6月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达525万人,失业率为2.9%。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解决微观经济问题的主要思路应是深化企业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在实施适度从紧政策的同时,根据某些特殊情况,适当逐步放松。从金融政策方面看,我们可用货币供应量和实际利率这两个指标来分析。首先,狭义货币供应量M[,1]在6月末余额为681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但仍低于计划目标3%。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物价涨幅为7.1%的情况下,以M[,1]15%的增幅来维持9.8%的GDP的增长是十分困难的。其次,随着我国通货膨胀率的下降,社会实际利率呈上升趋势。如尽管今年5月1日调低了银行利率,但今年6月银行一年期利率折合成实际利率仍高达3.28%。资金成本过高,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负担加重。所以,从上述两方面情况来看,中央银行将进一步降低利率,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货币金融政策将是紧中有松的。如此同时,由于政府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其货币金融政策将相应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例如7月初,人民银行加强对300家国有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采取10项金融政策支持国有企业的发展等措施,实际上就是在不改变信贷总额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倾斜政策。在经济周期启动阶段,政府将更灵活地运用金融政策手段来实现提高微观经济效益的目的。相对货币金融政策来看,估计启动阶段的财政政策变化不大,政府将继续通过加大出口退税、增加纳税基数等手段来增加财政收入,同时严格限制财政支出,以此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范文八:作者:刘金全郑挺国中国工业经济 2008年05期一、引言经济周期波动阶段性的识别和检验一直是经济周期理论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经济周期扩张和衰退的转变点判断和经济周期非对称性存在等问题。传统经验方法对经济模型施加了严格的线性约束,不仅无法解释经济周期扩张期与衰退期在期限上的非对称性,而且也无法有效地判断经济周期何时转入扩张,或者何时回落到衰退等问题(Burns and Mitchell,1946)。近年来相继提出的一些非线性方法可用于识别经济周期波动阶段性等问题,如Hamilton(1989)运用马尔科夫转移(Markov Switching)模型研究美国经济周期,Skalin and Terasvirta(1999)运用平滑迁移自回归(STAR)模型研究瑞典经济周期,而Tiao and Tsay(1994)和Leamer and Potter(2003)分别运用门限自回归(TAR)方法研究美国经济周期。非线性方法可以较好地度量出经济扩张阶段和经济衰退阶段及对应增长轨迹,捕捉到经济波动的周期性变化,进而解释和判断非对称性。刘金全和王大勇(2003)以及刘金全和刘志刚(2005)分别运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和经济增长趋势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并获得了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对经济周期波动阶段性之间相关程度的定量认识。然而,关于经济周期阶段性划分的非线性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经济周期波动应划分为两阶段、三阶段还是更多阶段。传统的经济周期阶段说一般指存在经济的扩张阶段和经济的衰退阶段,并且两者交替循环。但是Sichel(1994)提出了关于经济周期阶段性划分的三阶段假说,将三个阶段称为经济收缩期、经济稳定期、经济扩张期,而且Tiao和Tsay(1994)依据经济周期波动变化特征,用门限自回归模型拟合了四个阶段。为此,这类问题在经济周期理论应用中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刘金全和王大勇(2003)针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现实,将“三阶段假说”划分为经济低速增长、适速增长和快速增长等三个阶段,并将其与“总需求单因素驱动阶段”、“总供给单因素驱动阶段”和“总需求和总供给双因素驱动阶段”联系在一起。为描述经济周期多阶段性的复杂动态变化过程,我们基于Tong(1990)提出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分别采用单门限和双门限来刻画我国经济增长的两阶段性和三阶段性,对我国1990年1季度至2007年3季度GDP增长率(累计)进行研究,来识别和检验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呈现的基本特征。最后,基于自抽样非线性预测法对我国经济增长走势作简要的分析和预测。二、研究方法1.门限自回归模型门限自回归模型(TAR)又称阈模型,其模型形式与分段线性模型形式非常相似。门限或阈(Threshold)的概念是指高于或低于门限值(阈值)的自回归过程不同,因此,可以捕捉到一个过程下降和上升模式中的非对称性。按照Tong(1990),一般的双区制TAR模型可以表示为:如果我们考虑更多的门限值,那么就很容易将此模型推广至多区制的门限自回归模型。2.经济周期两阶段—三阶段模型最近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两阶段说无法完全解释经济周期的特征,而往往在经济扩张和经济衰退之间还有一种中间阶段,即为经济稳定期(Sichel,1994)。本文将经济周期阶段的这三个时期分别定义为低速增长期、适速增长期和高速增长期。3.拐点估计和检验由于引入非线性,可能使得序列按不同聚类而产生伪回归现象,因此对门限自回归模型需要作线性检验。Chan和Tong(1990)以及Hansen(1997)对门限自回归模型的线性检验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似然比检验和F检验的两种等价检验方法。其中似然比检验统计量为:(6)等价于F检验统计量为:(7)为原假设下线性自回归模型的残差方差,(c)为SETAR(m)模型的残差方差。该F统计量渐近服从于自由度为(m-1)(p+1)的卡方分布。如果F统计量大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则拒绝线性原假设,接受非线性模型的备择假设。三、我国经济周期波动阶段性的划分本文选取我国1990年1季度—2007年3季度之间的同比GDP增长率(累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样本个数为71。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其中1992年以前的数据采取了年度分解。首先,考虑(1)式两阶段模型。我们依次估计滞后阶数为1—4阶的SETAR模型,设为4,AIC信息准则表明当滞后阶数为4时最小为-61.8515。表1给出了滞后阶数为4时双区制门限自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两区制SETAR模型估计的门限值c为8.2,延迟参数d确定为2,处于经济衰退阶段的样本个数为18个,扩张阶段的样本个数为49个。如表1所示,我们可以观察到区制1时的自回归系数之和为0.3695,小于区制2时的自回归系数之和为0.9067,这表明区制2时冲击反应具有较长的持续性,而区制1冲击反应只具有很短的持续性,呈现非对称的均值回归过程。此外,表1还给出门限自回归模型的线性检验,似然比统计量在10%显著性水平下可拒绝线性原假设,而F检验统计量则在5%水平可拒绝线性原假设。图1给出经济周期波动两阶段划分结果,0和1由示性函数计算得到。图1(a)表明,当经济增长率大于门限值8.2时,经济周期波动处于扩张时期,相反处于衰退时期。我国经济周期衰退阶段和扩张阶段的波动态势可由图1(b)和图1(c)表示,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处于衰退阶段的时期有1990年1季度—1990年4季度,1998年—2002年上半年,而1991年1季度—1997年4季度处于经济扩张阶段,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周期进入扩张阶段。但注意到,由于两区制SETAR模型只能刻画出经济衰退与经济扩张两种状态,无法反映经济周期波动过程中出现的过高或过低状态。这促使下面进一步采用三区制的SETAR模型来刻画这种现象。图1
经济周期两阶段示意同样,依次估计滞后阶数为1—4阶的三区制SETAR模型,设为4,AIC信息准则表明当滞后阶数为4时最小为-79.1279。三个区制中处于低速增长期的样本个数为18个,适速增长期的样本个数为20个,快速增长期的有29个。表2给出了相应的三区制SETAR模型估计结果。延迟参数d确定为2,两个门限值分别为8.2和9.71,其中前一个门限值与两区制SETAR模型的门限值相同,这说明三区制模型将扩张阶段分成了适速增长阶段和高速增长阶段。区制2和3时的自回归系数之和分别为1.7,同样模型也体现了非对称的均值回归过程,其中区制1均值收敛速度最快,区制3次之,而区制2表现出强持续性。似然比统计量和F统计量均显著地拒绝线性原假设,较之两区制SETAR模型具有更强的拒绝能力。而且从对数似然值和AIC值来看,都更倾向于三区制的SETAR模型。因此,在统计意义上三区制SETAR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经济周期波动。图2
经济周期三阶段示意图2给出了经济周期波动三阶段划分结果。当经济增长率低于门限值8.2时,经济周期波动处于低速增长期,见图2(b);当高于门限值9.71时,经济周期处于高速增长期,见图2(d);而当经济增长率位于区间[8.2,9.71]时,经济周期波动处于适速增长期,见图2(c)。在图2中,我国经济增长率在1990年1季度—1990年4季度属于低速增长时期,1991年1季度—3季度处于适速增长阶段,1991年4季度—1996年1季度的较长时期内(共18个季度)在高速增长阶段上运行,而从1996年2季度—1997年4季度恢复到适速增长阶段,1998年1季度开始直到2002年2季度长达18个季度处于低速增长期,至此,我国经济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周期波动(刘金全,范剑青,2002);从2002年3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增长开始逐步回升,在适速增长阶段延续了近10个季度之后并于2005年1季度开始进入高速经济增长阶段。这种三阶段经济周期波动划分结果符合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普遍事实,较之两阶段经济周期波动划分对1991年1季度—1997年4季度的经济扩张给出了更为细致的划分,特别是对于2005年和2007年出现的经济过热现象,我国政府为防范经济过热可能出现的高通货膨胀予以了很高的重视。四、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特征与未来走势分析1.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特征(1)我国经济增长呈低速增长—适速增长—高速增长—适速增长—低速增长的周期规律。年,经济增长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周期波动,周期长度约为13年。1991年1季度低速增长转为适速增长开始,到1991年4季度进入高速增长,至1993年上半年基本达到峰点,然后开始长达5年的“软着陆”,期间经历了1996年2季度—1997年4季度的适速增长阶段,而1998年1季度—2002年上半年经济处于长达5年之久的低速增长阶段。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至今,我国经济一直处于不断攀升状态,至2005年1季度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时期。(2)历时之久的“软着陆”()和低速增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初期,经济扩张冲动、瓶颈制约加剧和通货膨胀是经济的常态。1993年开始,中央采取双紧的经济政策进行干预,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年,经济增长处于收缩状态,由于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比较温和与稳定,所以避免了出现20世纪80年代末过猛的经济政策导致的1990年投资负增长和经济增长过低的不良局面。通货膨胀率由%下降到%,而1996年底经济增长仍然高达9.6%,在降低通货膨胀率、压缩投资的同时,保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了经济“软着陆”。(3)新一轮经济周期波动出现了“软扩张”(2000年开始),且适速增长时期明显变长。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稳定的经济政策使我国波动幅度减小,并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特征。2001年12月我国加入WTO后,关税逐渐降低,进口商品如汽车等价格下降,汽车消费等高速增长,而且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并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维持稳定经济增长贡献很大。我国经济增长率逐渐提高,并且在2003年1季度,达到了9.9%的较高水平。而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的宏观调控,有效地控制了这次宏观经济升温的速度,使经济增长率维持在较快增长的9.6%水平左右,防止出现经济增长冲出10%而形成全面过热的局面。因此,经济增长的“软扩张”走势继续持续,并导致了适速增长时期延长。(4)我国经济增长波动呈现由非对称经济周期转变为对称性经济周期。在1996年之前,我国已经实现的经济周期大都是非对称性的,即:经济周期是经济增长率的“缓升陡降”或者“陡升缓降”的非对称过程。这些非对称性表明经济增长速度没有接近或者没有稳定在自然增长率水平附近,经济增长率变化的突发性较多。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以后,年的经济波动当中,经济增长率由“缓降”向“缓升”的对称趋势进行。2.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线性预测由于引入非线性,情形较之传统线性模型更为复杂。不同于线性模型,当预测水平大于1期时,大多数非线性模型的预测不存在闭型解。因此,这部分选用自抽样(Bootstrap)预测方法计算SETAR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具体计算过程可参见Franses和van Dijk(2000)。利用前一部分获得的估计结果,我们分别计算两区制SETAR模型和三区制SETAR模型的样本内和样本外预测值。通过50000次模拟,我们获得了两个模型的点预测和区间预测,见图3。其中点预测值为自抽样预测模拟的均值,区间预测选择为[0.20,0.80]区间的预测值。(1)比较两区制SETAR模型和三区制SETAR模型2005年1季度—2007年4季度的样本内预测。如图3(a)和图3(c)所示,两区制模型点预测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将单调上升,但均低于真实值;而三区制模型点预测在前三期预测出现较大上升幅度,之后逐渐收敛,点预测值要比两区制模型更为接近真实经济增长率水平。从[0.20,0.80]的样本内预测区间来看,三区制SETAR模型要比两区制SETAR模型更为收敛。因此,如前一部分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样本内预测结果也表明三区制SETAR模型要比两区制SETAR模型用以刻画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效果更好。(2)基于两区制SETAR模型和三区制SETAR模型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未来走势进行预测。这里只给出了本文在SETAR模型上获得的预测结果。如图3(c)和图3(d)所示,计算了12期向前预测值,两区制模型和三区制模型对样本外预测结果非常相似,特别是点预测都表明经济增长率会沿着下降曲线逐渐降低,但预计经济增长率在未来的12个季度内处于10%以上的高位运行可能非常大。从区间预测结果来看,三区制SETAR模型的0.8边界线预测值相对低一些,而0.2边界线预测值相对偏低,此时两个模型均表现不同幅度的均值回归过程(这主要是低增长阶段或经济衰退阶段模型的自回归系数估计值较低造成的),预计未来12个季度内我国经济增长率将在7%—13%的区间运行。图3
我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五、结论以上分析表明,我国经济周期可以划分为三个典型阶段,经济增长率呈现低速增长—适速增长—高速增长—适速增长—低速增长的周期规律。我们通过两区制和三区制门限自回归(SETAR)模型估计了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波动过程,后者对刻画我国经济周期阶段性具有更好的效果,从而检验了我国三阶段的经济周期模型的适用性。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①历时较长的“软着陆”()和低速增长阶段();②新一轮经济周期波动出现了“软扩张”(2000年开始),且适速增长时期明显变长;③我国经济增长波动呈现由非对称经济周期转变为对称性经济周期。通过三区制模型估计,经济周期三阶段的两个拐点分别为8.2%和9.71%。此结果表明,当GDP增长率高于9.71%时,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处于高速增长期;当GDP增长率低于8.2%时,表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处于低速增长期;而当GDP增长率处于两个拐点之间,即位于区间[8.2%,9.71%]时,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处于适速增长期。最后,我们分别采用非线性预测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变化走势进行预测,点预测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将在未来3年内可能出现持续下降态势,但仍会高于10%的高位上运行,而区间预测结果则显示未来12个季度内我国经济增长率将主要在7%—13%的区间运行。作者介绍:刘金全,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吉林
130012;郑挺国,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吉林
范文九:理论探讨的三个阶段□ 杜辉期的特性例如,波兰的卡宾斯基、,捷克学,南斯拉夫的霍尔瓦特分析的南斯拉夫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特种滞胀等都很有参考价值。(3)周期的定义。多数学者认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增长上下波动的现象有规律地重复。也有的学者认为,经济周期应是各种经济成长因素的综合反映,它应当指国民经济整体景气运动。(4)计划经济周期的特点。多数学者们承认,与市场经济国家一样,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周期波动同样是一种重大比例失调。但有的学者认为,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周期是通过有意识调整实现的,不会发生全面经济危机。还有的学者提出,中国经济周期具有频率高、振幅剧烈的特点。(5)计划经济周期的波社会主义的经济周期是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不可能在马克思经典著作中找到现成的答案。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周的1985年以来,开始大胆闯入这一禁区。14年来,有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的研究,从最初突破禁区到研究文献汗牛充栋,经济周期理论逐渐成熟,政府平抑周期的方略逐步完善。其中,有关探讨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年为理论突破阶段;年为尖锐争论阶段;1992年以来,市场周期讨论阶段。  年,中国经济周期理论的大突破。这一阶段,以1988年4月和8月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技术经济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和主义经济的波浪式发展的问题。但以展开。1984,,骤然“热”了起来,不少中青年学者大胆闯入这一禁区。从当时发表的文献来看,最早提出周期问题的是乌家培和刘树成等人。1985年,他们把“社会主义经济增长有没有周期波动”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提出来。紧接着,刘树成首先论证了中国的经济周期。与此同时,杜辉又发表论文,论证前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长波运动和短波运动。很快,宫著铭第一个运用经济计量方法,为中国设立了一个供给模型,测算了波动指数,较为系统地论证了中国的经济波动。作者指出“:说计划经济在克服经济波动方面比市场经主办的两次全国中国经济周期研讨济(或混合经济)更为成功是缺乏根会为代表。这一时期,理论界的主据的”。(2)介绍和借鉴前苏东国家要贡献为:(1)突破禁区。长期以和西方国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国外动机制。学者们从体制根源、物质技术根源和外生变量三个方面探讨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周期问题很早就有人开始研究社会主义国家波动机制。体制方面,主要是由于一直讳莫如深。最早可以追溯到的经济周期。尤其是东欧国家的一“赶超战略”和“数量冲动”,导致1961年,刘国光等人曾提出过社会些学者很注重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周高积累、高投资———比例失调———9/1998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9(C)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ki.net理论探讨调整压缩———再冲动的恶性循环;物质技术方面,一些学者指出,固定资产更新仍然是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至于天灾人祸被看作外生因素,它们的发生可能导致经济波动的提前或延迟、强化或弱化,只有体制运行机制和大生产运行节奏才是经济波动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当时改革开放的时间不长,学者们虽然看到了投资决策的分散化和多元化趋势,但分析的不多。(6)关于反周期对策。多数学有的学者认定,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经济周期,就是混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并且,有人还认为,借用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分析方法研究我国经济运行,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导向危害很大。这些不同意见和看法尽管出发点不同,但是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成熟和发展也是一个考验和推动。在这场争论中,主张社会主义存在经济差别,不等于忽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特点。并且,采用某些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分析方法,作为实证分析方法与特征分析方法相结合,也是必要的。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周期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1990年由毕大川、刘树成主编的《经济周期与预警系统》出版,该书分四篇,分别从周期成因、机制和对策,从周期数学模型,从波动监测和预警系统,从国外学者的三大周期学派研究成果等方面汇集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堪称当时我国周期研究成果的集成之作。  1992年以来,市场周期研究拓展阶段。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周期。这一阶段主。(1)市场。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确定了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大大加快了我国市场化进程。经济景气运动中市场因素作用明显加强。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经济自1995年以后,开始告别短缺时代,进入买方市场时代,主要工业产品,包括相当多的资源性产周期的学者进一步澄清了几个重要者认为,经济周期是不可熨平的,但问题:(1)波动是必然的,周期是不是可以通过有弹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可避免的。波动是指事物运动的非和体制调整来抑制大起大落和破直线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呈波坏。平抑周期的对策主要应当注重浪式发展状态前进的,否认波动,就转换经济运行机制、选择改革方案出台的时机,以及适时采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调整政策,逆周期操作。(7)号系统。总起来看,性理论贡献比较大,但是深度不够。  年,尖锐争论阶段。这一时期在中国经济周期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些不同意见,有些学是否认了辩证法;周期是指事物在时间上、,是,2,论;用人为决策失误来说明波动的偶然性,更是一种缺乏勇气的唯心论认识。上述观点实际上否定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决定主观决策的基本理论。(3)危机者明确表示,不能同意中国社会主只是一种严重的经济失衡,是一种品出现生产过剩。据此,不少学者义经济存在经济周期的提法。一种超常波动。中国1978年以前,至少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转入市场经济,观点认为,中国经济虽然存在着一发生过三次危机式经济波动,即经济周期已经进入商业周期类型。种膨胀———紧缩———再膨胀的怪年,年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学圈,但这只是人为的失误;有人承认1976年,出现了经济增长的古典式科课题组认为,1997年以来,我国中国存在着经济波动,但是不存在下降局面。(4)国民经济的稳定、协意愿总需求已经小于意愿总供给,周期性,认为不能把资本主义发展的周期性套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上;有人将几次大的波动称为超常波动,但是不同意社会主义有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存在经济波动的原因在于经济调节机制的不合理、经济主体(政府、企业)的行为不合理和经济体制的不合理,但这些不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还有的人否认社会主义会发生经济危机;也30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9/1998(C)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ki.net调发展并不等于增长速度逐年相等,它只能表示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比例关系基本协调和供求总量基本均衡的前提下,经济增长速度起伏平稳,差距不致过大的状态。(5)经济波动或经济周期作为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产物,反映的是社会经济运行超越社会制度的一般规律性,揭示社会主义的经济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已经小于自然增长率,故中国经济周期已经进入商业周期时代。(2)世纪之交,中国经济周期的类型和特点。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和结构转型时期,国家也相继出台跨世纪的战略规划。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景气循环也必将呈现“生长型”的特点,周期并不等于抹煞两种社会制度的即高增长、低振幅、中长周期、市场理论探讨化样态。同时,由于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国际经济景气循环的动荡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将会逐渐加大。(3)区域经济周期研究。例如河北经贸大学校长、经济学博士于刃刚教授所著《河北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结构优化》。于先生立足于河北,分析河北的自然资源、地况地理、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对河北经济波动的影响。(4)宏观经济调控的思路。张守一提出:第一,对经济周期实行逆调节,而不是顺调节。即在周期低落时,应当采用扩张性政策;在经济高涨时,采取收缩性政策。第二,掌握好宏观经济调控的力度和时机,应当随着经济进入高峰期,收缩政策力度逐步加大;随着经济运行进入谷底,刺激政策力度逐步加大。第三,不可忽视地方政府的对策因素。利益,控政策时,,当中央政府以控制通货膨胀为目标时,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发展,往往把高增长当做自己的选择。(5)周期分期的讨论。多数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低谷期分别为1981年、1986年、1989年和1996年。石磊提出,从回升到峰值计算,年历经4年,年历经315年,1991年6月到1993年6月为2年,经济波对1996年是否为新时期第四个周期底部有不同看法。笔者认为,1996年的增长低峰,并不是第四次周期的底部,它只不过是政策周期的目标底部。在我国,必须分清“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政策周期”是政府出于一定的政治目标或社会稳定目标而确定的一定经济增长区间,政策在这个区间内进行调整,从而经济增长率有可能在一定区间内上下波动,这个区间的循环只是政策周期的反映,并不是经济周期的自然运行过程。经济周期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它可能为一时的政策所中断或加速,但是,它的自然运行法则是无法改变的。一个经济周期果。笔者认为,1996年的增长低落,只是政策周期的低谷,并不是经济周期的低谷。第四个经济周期的低谷在年之间。也就是说,从1992年开始的第四个经济周期的高涨阶段一直持续到1997年左右,本期高涨阶段持续有7年左右。其原因在于年的3年经济调整持续时间较长,市场清理的较为彻底。下一个经济增长上升期必然会较长。1997年下半年,我国国民经济的上升态势已经受到市场比例正超出的影响,产品大量积压,企业开工不足,居民购买意愿下降。这不仅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制约因素已经由资源约束转向市场约束,。,中国下去。笔者认为有三点值得研究者重视。其一,经济规律的研究不能唯上,也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将政府的政策意愿作为判断经济规律走向的标尺。其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产生真理。有说“过热”的,也该有说不热的;有说“通缩危险”的,也会有说正常波动的。争论使人明智。不过,目前我国经济学界的周期理论还只处于摹仿阶段,自成一体的周期学派尚未诞生。其三,经济周期的判定需要时间,经济周期的研究也需要预期,尽管预期可能落空,但毕竟有助于人们开拓视野。这里,笔者就预期,年的周期变型对我们各种理中可能会存在几个“政策周期”,或者“政策周期”合。但是,“、交换的总量比例或结构比例决定“,政策周期”的运行则由政治需要或社会目标决定,尽管社会目标的确定可能符合经济比例的要求,但毕竟只是主观的认识。1994年以来,出于对1988年的双涨的警惕,经济理论界和管理层为防止再度出现超高速增长和通货膨胀,出台紧缩政策,希望实现“软着陆”。对此,厉以宁先生认为,中国并没有出现“泡沫经济”,只是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偶尔有些“经济的泡沫”出现,不必大惊小怪;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是连续飞行,越过雷电,直达目的地。经过3年的紧缩,通货膨胀被压制下来了,但动的时间跨度逐次缩短。北京大学的靳云汇教授认为我国自1996年进入周期底部到1998年仍未走出来。胡鞍钢先生提出从1997年将进入第五个周期扩张期,预计这一周期将持续到2000年或2001年。王大用先生提出,下一轮经济高涨期1998年才会到来。  笔者与上述学者在其他周期低是,到1996年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保论就是一个考验。持在高位。至于年的  (此课题得到辽宁省博士启动物价低落和通货紧缩乃至经济增长基金资助)率下滑,本质上是我国经济成长进  (作者系大连舰艇学院教授、博入过剩时期,需求结构进入升级阶士)(本文责任编辑 谷期的看法没有太大分歧,主要是段,生产结构被迫进入转型期的结李庆华)9/1998中国党政干部论坛31(C)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范文十:经济周期就是指一国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每个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手段,在经济发展上创造了辉煌,但也避免不了周期性循环。近24年的经济发展,大体可以看到以10年至13年为一个周期的规律。一、1988年至1997年,形成1年危机、2年相对萧条、1年复苏、6年高涨。1987年13大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988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3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0%,但因物价上涨过猛,出现明显通货膨胀,1988年经济在高涨中出现危机。1989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5677亿元、比上年增长3.9%;1990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7400亿元、比上年增长5%。1989年—1990年经济增长相对萧条,出现了流通不畅、产品积压增多、企业开工不足、经济效益下降、就业压力增大、财政困难。1991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9580亿元,比上年增长7%。1991年经济发展复苏,出现了结构缓慢调整,经济效益不高,财政困难加大。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9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1993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1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1993年党的十四大召开,1994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43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1995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57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1996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67795亿元、比上年增长9.7%;1997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74772亿元、比上年增长8.8%。1992年—1997年经济发展相对高涨,经济发展出现了投资规模偏大、货币投放过猛,运输紧张、物价上涨、基础产业和设施落后、农业发展滞后、国有企业仍面临较多困难、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效益不好、经济结构不合理、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下岗职工多、金融秩序在某些方面混乱、低收入居民生活困难等问题。二、1998年至2010年13年,形成1年危机、4年相对萧条、2年复苏、6年高涨。1997年党的15大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党的建设目标。1998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79553亿元、比上年增长7.8%,但出现了产品供大于求,经济结构矛盾突出,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就业压力较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金融风险不容忽视,1998年经济在发展中出现了危机。1999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8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7.1%;2000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89404亿元、比上年增长8.0%;2001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95933亿元、比上年增长7.3%;2002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0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8%。1999年—2002年进入萧条,反复探底,表现为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有效需求增长机制没有有效形成、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适应市场能力不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秩序有待提高、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国内市场分割尚未完全改变、市场秩序混乱。2002年党的16大明确了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方向,2003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2004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3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2003年--2004年经济发展复苏并回升,但仍存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和社会保障较重、能源与交通运输矛盾关系紧张、固定投资规模偏大、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不少低收入居民生活困难、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投资盲目较强、就业和社会保障较重、能源与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高、煤油电运供求紧张关系加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2005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2006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2007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2007年党的17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政府出台4万亿反周期调节,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2009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2010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2005年—2010年经济发展高涨,但同时积累了,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投资反弹、经济增长速度偏快、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物价上涨压力增加、国际经济环境严峻、体制机制性障碍、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楼市价格高企、股市下跌、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增加。2011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2011年欧债危机加剧、出口乏力、通货膨胀高企、货币紧缩、消费不足、中小企业融资危机、供大于求,2011年经济发展在高涨中进入危机。2012年经济增长低于8%,经济发展可能会进入萧条探底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新的经济出台,2013年经济发展可能会进入复苏阶段。经济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能力的增长与需求的增长之间的对比关系。24年里,中国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在注重市场调节同时加大了宏观调控。但由于体制和机制问题,反复出现了场供求脱节、生产过剩、投资过剩、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及实体经济空心化等问题并有积累和扩大的趋势。根源在于政府的政绩压力和政绩考核体制双向作用于官员的晋升激励体制,形成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行为结构动力选择上,千方百计地多争一些投资,多上几个项目,以便发展得更快一些。偏重于投资与出口、重化工业、低技术要素成本投入,经济转型困难。在发展上尽可能模仿“现有的成功经验”回避创新,模仿形成“羊群效应”,刺激了大规模的低效率和重复投资,高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引起经济繁荣,“投资的内部隐含报酬率底下”及高负债的货币扩张引发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产能过剩库存积累。为遏制通货膨胀,调整经济结构,政府和银行收紧 “银根”,通货紧缩、物价涨幅回落、企业盈利下降、投资意愿减弱、经济增长下滑,经济开始衰退,为保持增长,再次刺激经济——整个经济体系在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构成的周期性运动过程中前进。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经济的全球化,二是信息技术革命。但信息化和全球化不可能使经济周期波动消失。采取宏观调控,反周期的手段,只能使经济周期出现新特点。当前,中国正处于一轮经济周期的末端,在启动新一轮的经济周期,应采取效率性经济复苏,先调结构再促增长解决就业,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超微技术、可替代能源技术,促进高科技中小企业迅速诞生与崛起。增加居民收入、加强社会保障、关注民生建设、促进个人消费,尽力维持“一高两低”即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尽可能的延长经济增长周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